CN113703109B - 一种接头盒 - Google Patents

一种接头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703109B
CN113703109B CN202110902371.9A CN202110902371A CN113703109B CN 113703109 B CN113703109 B CN 113703109B CN 202110902371 A CN202110902371 A CN 202110902371A CN 113703109 B CN113703109 B CN 11370310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ling
hole
main body
groove
optical ca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90237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703109A (zh
Inventor
舒思文
彭尚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902371.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703109B/zh
Publication of CN1137031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031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7031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0310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44Mechanical structures for providing tensile strength and external protection for fibres, e.g. optical transmission cables
    • G02B6/4439Auxiliary devices
    • G02B6/444Systems or boxes with surplus lengths
    • G02B6/4441Boxes
    • G02B6/4446Cable boxes, e.g. splicing boxes with two or more multi fibre cabl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44Mechanical structures for providing tensile strength and external protection for fibres, e.g. optical transmission cables
    • G02B6/4439Auxiliary devices
    • G02B6/444Systems or boxes with surplus lengths
    • G02B6/4441Boxes
    • G02B6/4442Cap coupling boxes
    • G02B6/4444Seal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ight Guides In General And Applications Therefor (AREA)
  • Cable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通信器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接头盒。该接头盒包括盒体和端盖;端盖包括多个密封单元和主体,至少一个密封单元设置有供光缆穿过的第一通孔,主体具有容纳腔,多个密封单元位于容纳腔,主体设有供光缆穿过的第二通孔,密封单元与主体可拆卸连接;其中,端盖与盒体可拆卸连接。密封单元与主体可拆卸连接,不需要使用热源、电源,降低了对现场安装环境的要求,而且减少了小零件的使用,简化安装步骤。且当需要对其中的一根光缆进行操作时,可以单端拆卸安装此光缆的密封单元,降低拆卸难度,提高作业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接头盒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器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接头盒。
背景技术
接头盒是通信、网络系统中常用的一种装置,用于光纤网络中的光纤分配、储存、以及光纤之间的保护性连接。为了确保提供稳定的信号传输,对接头盒的密封性具有较高的要求,从而保护其中的光纤的精密连接。
常见的光缆接头盒分为对卧式接头盒和帽式接头盒。在现有的帽式接头盒中,主要通过热缩式和机械式对端盖进行密封。热缩式密封需要现场电源或火源来执行管的热收缩操作,一旦光缆已经安装和密封,就不能容易地将其进行拆卸。机械式密封需要大量的零件,结构复杂,安装与拆卸过程较为繁琐。而且无论是热缩式密封还是机械式密封,均需要区分直通与分歧光缆,匹配不同的端口,操作复杂。一旦密封后,不能单独对其中一根光缆进行拆卸。
因此,希望提供一种具有良好密封性能的帽式光缆接头盒,方便安装且能够对其中任一光缆单独进行拆卸。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接头盒,该接头盒包括可拆卸连接的密封单元,能够对任一密封单元单独进行拆卸,零部件较少,能够提高安装与拆卸效率。
本申请提供一种接头盒,所述接头盒包括:
盒体;
端盖,所述端盖包括多个密封单元和主体,至少一个所述密封单元设置有供光缆穿过的第一通孔,所述主体具有容纳腔,多个所述密封单元位于所述容纳腔,所述主体设有供所述光缆穿过的第二通孔,所述密封单元与所述主体可拆卸连接;
其中,所述端盖与所述盒体可拆卸连接。
在本方案中,端盖包括多个密封单元,因此可以容纳多根光缆,实现高密度安装。密封单元安装于主体时,不需要使用热源、电源,降低了对现场安装环境的要求,而且减少了小零件的使用,简化安装步骤。由于密封单元与主体可拆卸链接,当需要对其中的一根光缆进行操作时,可以单端拆卸安装此光缆的密封单元,对其进行后续操作,其余密封单元不需要一并拆卸下来,降低拆卸难度,提高作业效率。此外,端盖与盒体之间的可拆卸连接可以通过夹紧环实现,当需要对其中一根光缆进行操作时,松开夹紧环即可将端盖与盒体分离,方便重复操作。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主体包括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与主体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通孔包括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所述第一隔板的至少部分用于将所述第四通孔分隔成两个子通孔。
在本方案中,第三通孔可用于安装分歧光缆,第四通孔可用于安装直通光缆。由于直通光缆不需要剪断,直接从接头盒穿出,因此第一隔板与主体可拆卸连接为直通光缆的安装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性。安装直通光缆时,将第一隔板拆下来,使得两个子通孔连通即第四通孔,然后将直通光缆弯折直接装入第四通孔,不用将直通光缆从一个子通孔进入然后再从另一个子通孔穿出,当直通光缆很长时,该设计能够大大降低安装难度。直通光缆安装后,将第一隔板与主体连接,第一隔板能够对直通光缆起到简单的固定作用,减小直通光缆的活动范围。而且,接头盒同时包含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使得接头盒既能用于安装分歧光缆又能用于安装直通光缆,提高了接头盒的适用性。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隔板的至少部分还用于将相邻所述密封单元分隔开。
在本方案中,第一隔板将密封单元分隔开,在拆卸与安装密封单元时不会对相邻的密封单元产生影响,且第一隔板有利于挤压密封单元,提高接头盒的密封性。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隔板包括插板和盖板,所述插板的至少部分用于将所述第四通孔分成两个所述子通孔;所述盖板与所述主体可拆卸连接。
在本方案中,插板的至少部分用于将第四通孔分隔成两个子通孔,方便直通光缆的安装,且便于挤压相邻密封单元。盖板的宽度大于插板的宽度,当第一隔板安装于主体时,盖板超出插板的地方能够与主体配合,方便盖板与主体可拆卸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主体设有第一导向部,所述插板设有导向配合部,所述第一导向部与所述导向配合部能够配合,以使所述第一隔板安装于所述主体。
在本方案中,插板从端盖外侧插入到端盖内侧时,导向配合部与第一导向部配合,对插板的安装位置起到定位与导向作用,使插板沿着第一导向部插入到端盖内,减小第一隔板的安装难度并提高第一隔板的安装准确性。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主体还包括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与所述主体一体成型或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隔板与所述第二隔板将所述容纳腔分隔成多个容纳槽,所述密封单元位于所述容纳槽内。
在本方案中,第二隔板与主体一体成型能够简化端盖的装配过程,提高端盖的整体强度,增加接头盒的使用体验。或者第二隔板与主体固定连接,能够简化主体的结构。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共同将容纳腔分隔成多个容纳槽,容纳槽为密封单元提供了固定的安装位置,减少了实际安装过程中对密封单元进行对位、移位等的相关操作,因此能够提高安装效率,同时还能够提高密封单元的安装准确性。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密封单元包括弹性部,所述弹性部能够弹性挤压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以及所述光缆,以密封所述端盖。
在本方案中,密封单元安装于容纳槽后,弹性部能够挤压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并且弹性部还能够挤压位于第一通孔内的光缆,使得容纳槽的容纳空间以及光缆的周边均被弹性部填充,从而保证端盖的密封性,通过将密封单元设计为弹性部实现端盖的密封具有结构简单的优点。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密封单元包括第一密封块和第二密封块,所述第一密封块和所述第二密封块组合形成所述密封单元;所述第一密封块和所述第二密封块均包括所述弹性部。
在本方案中,密封单元为分体式结构,即第一密封块和第二密封块分开设置,当需要安装光缆时,可以先将光缆从端盖外侧穿入并从第二通孔穿出,然后再将第一密封块和第二密封块分别装入容纳槽内,通过弹性部与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之间的相互挤压使得第一密封块和第二密封块不会从容纳槽内脱离,同时还能够使得第一密封块和第二密封块组成的密封单元密封容纳槽以及光缆的周边。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密封块和所述第二密封块均包括两个第一支撑部;沿接头盒的高度方向H,所述第一支撑部位于所述弹性部的两侧;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弹性部一体成型或固定连接。
在本方案中,弹性部的两侧还包括第一支撑部,第一支撑部用于支撑固定弹性部,第一支撑部的强度大于弹性部,因此,弹性部的两侧设有第一支撑部能够提高第一密封块和第二密封块的机械强度,从而提高第一密封块和第二密封块的使用寿命。当密封单元与主体连接后,第一支撑部能够限制弹性部沿接头盒高度方向H的变形,从而增加弹性部沿其他方向的变形量,进而提高第一密封块和第二密封块对端盖密封效果。
在本方案中,第一支撑部与弹性部可以一体成型,两者一体成型能够实现第一支撑部与弹性部之间的无缝连接,提高第一支撑部和弹性部的整体强度。第一支撑部与弹性部还可以固定连接,使得第一支撑部和弹性部可以单独成型,降低两者的成型难度。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密封块包括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密封块包括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围成所述第一通孔。
在本方案中,第一通孔由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组成,使得光缆安装时可以预先装入端盖内并从第二通孔伸出,然后再进行第一密封块和第二密封块的组装,在第一密封块和第二密封块未装入容纳槽时,可供光缆穿过的空间大于第一通孔的尺寸,因此更加方便光缆的安装。此外,第一凹槽设于第一密封块,第二凹槽设于第二密封块,减小了第一密封块和第二密封块单独开孔的面积,有利于提高第一密封块和第二密封块的强度。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密封块包括至少一个第三凹槽,所述第二密封块包括至少一个第四凹槽,所述第三凹槽与所述第四凹槽围成第一安装孔;所述密封单元还包括紧固件,所述紧固件用于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孔,以使所述密封单元与所述主体可拆卸连接。
在本方案中,第三凹槽与第四凹槽围成第一安装孔,从而不用分别在第一密封块和第二密封块设置第一安装孔,减小了在第一密封块和第二密封块开孔的面积,有利于提高第一密封块和第二密封块的强度,并且通过一个紧固件可以将第一密封块和第二密封块同时固定在主体上,减少了紧固件的使用,能够提高安装效率并节约成本。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密封单元还包括承托板,所述承托板包括第一承托板和第二承托板,所述第一承托板与所述第二承托板可拆卸连接;沿所述光缆的进入方向,所述第一承托板和所述第二承托板位于所述第一密封块和所述第二密封块的外侧;所述第一承托板与所述第二承托板均包括第二安装孔,所述紧固件依次穿过所述第二安装孔和所述第一安装孔,以使所述密封单元与所述主体可拆卸连接。
在本方案中,沿光缆进入端盖的方向,紧固件依次穿过第二安装孔和第一安装孔,将密封单元连接于主体,位于外侧的第一承托板和第二承托板能够起到支撑作用,即第一承托板和第二承托板能够承受来自紧固件的较大的紧固力,降低紧固件对第一密封块和第二密封块造成损坏的风险。同时,第一承托板和第二承托板可拆卸连接,方便先将光缆穿入端盖然后再依次安装第一密封块和第二密封块、第一承托板和第二承托板。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承托板包括第五凹槽,所述第二承托板包括第六凹槽,所述第五凹槽与所述第六凹槽围成第五通孔,所述第五通孔与所述第一通孔连通。
在本方案中,第五通孔由第五凹槽与第六凹槽围成,使得光缆安装时可以预先装入端盖内并从第二通孔伸出,然后再依次安装第一密封块和第二密封块以及第一承托板和第二承托板,在第一密封块和第二密封块以及第一承托板和第二承托板未装入容纳槽时,可供光缆穿过的空间大于第一通孔的尺寸,因此更加方便光缆的安装。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密封单元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第一通孔,所述密封单元还包括密封塞,所述密封塞用于封堵所述第一通孔。
在本方案中,密封单元设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第一通孔,第一通孔用于分歧光缆穿过,增加了接头盒可容纳光缆的数量,实现高密度安装。
当密封单元未装入光缆时,密封塞用于密封第一通孔,随着穿入光缆数量的变化,可以随时改变密封塞的数量,能够提高接头盒的适用性,增加用户体验。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密封单元还包括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二支撑部位于所述弹性部的两侧。
在本方案中,密封单元为一体式结构,与上述分体式密封单元相比,一体式结构的密封单元制造工艺更为简单,且简化了密封单元的组装过程。其中,第一支撑部与弹性部可以一体成型或固定连接。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所提供的接头盒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接头盒的正视图;
图3为图1中接头盒的俯视图;
图4为图1中接头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接头盒端盖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4中端盖的俯视图,其中,端盖装入密封单元;
图7为图4中端盖外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端盖未装密封单元;
图8为图4中端盖的俯视图,其中,端盖未装密封单元;
图9为第一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6中密封单元在一种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中密封单元的爆炸图;
图12为图6中密封单元的承托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6中密封单元在另一种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端盖内侧已装入密封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图14中端盖内侧未装入密封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端盖内侧装入光缆固定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图16中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图16中光缆固定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图18中光缆固定架的爆炸图;
图20为本申请所提供的接头盒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端盖;
11-密封单元;
111-弹性部;
112-第一支撑部;
113-承托板;
113a-第一承托板;
113a1-第五凹槽;
113a2-卡槽;
113b-第二承托板;
113b1-第六凹槽;
113b2-卡扣;
113c-避让部;
113d-第二安装孔;
113e-第五通孔;
114-第二支撑部;
115-第一密封块;
115a-第一凹槽;
115b-第三凹槽;
116-第二密封块;
116a-第二凹槽;
116b-第四凹槽;
117-扣手;
118-第一通孔;
119-密封塞;
12-主体;
121-第一隔板;
121a-插板;
121a1-导向配合部;
121b-盖板;
122-容纳槽;
123-安装部;
124-第二通孔;
124a-第三通孔;
124b-第四通孔;
124b1-子通孔;
125-第二隔板;
2-光缆固定支架;
21-支撑件;
211-本体部;
212-加强芯固定部;
213-第二导向部;
3-盒体;
4-夹紧环;
5-熔纤盘;
6-紧固件。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本申请的接头盒适用于光纤接入网(Fiber-to-The-X,FTTX),光纤接入网具体可以分成光纤到交换箱(Fiber to The Cabinet,FTTCab)、光纤到大楼(Fiber to TheBuilding,FTTB)以及光纤到户(Fiber to The Home,FTTH)。
以光纤到户为例简单介绍一下光缆网络基本结构,主要包括中心机房、光缆分配点、接头盒以及终端盒。其中,中心机房为光线路终端(Optical Line Terminal,OLT),中心机房用于提供语音、数据、视频业务网络的互联接口,并实现网络管理的主要功能。终端盒为网络单元(Optical Network Unit,ONU)和/或光网络终端(Optical Network Terminal,ONT),终端盒用于负责向终端用户提供所需的业务接口。中心机房和终端盒之间连接有光分配网(Optical Distribution Network,ODN),光分配网用于负责连通中心机房与终端盒,并用于为中心机房和终端盒之间提供光传输手段,光分配网的主要功能是完成光信号功率的分配。光分配网包括光缆分配点和接头盒。接头盒是为光纤网络的分配提供可靠保证的无源设备,用于光纤网络中的光纤分配、储存、以及光纤之间的保护性连接。
在接头盒内部光缆布放的过程中,可用到直通光缆和分歧光缆。直通光缆是指一根光缆进入接头盒后,直通光缆不剪断、也不熔接,直接引出接头盒的光缆。分歧光缆是指,一根光缆进入接头盒后,被分成多个光缆引出接头盒的光缆。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定义接头盒的高度方向为H,且指定光缆穿入接头盒的方向为高度方向的正方向。
如图1至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接头盒包括盒体3和端盖1,其中,盒体3和端盖1为可拆卸连接。端盖1与盒体3之间的可拆卸连接可以通过夹紧环4实现,当需要对其中一根光缆进行操作时,松开夹紧环4即可将端盖1与盒体3分离,方便重复操作。当然端盖1与盒体3之间的可拆卸连接不限于夹紧环4一种实现方式,也可以通过螺栓连接等方式实现,在此不做限制。
如图4至图6所示,并请具体参照图6,端盖1包括多个密封单元11和主体12,至少一个密封单元11设置有供光缆穿过的第一通孔118。
如图7至图8所示,同时参照图6,主体12具有容纳腔,多个密封单元11位于容纳腔,主体12设有供光缆穿过的第二通孔124,密封单元11与主体12可拆卸连接;其中,端盖1与盒体3可拆卸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端盖1包括多个密封单元11,因此可以容纳多根光缆,实现高密度安装。密封单元11安装于主体12时,不需要使用热源、电源,降低了对现场安装环境的要求,而且减少了小零件的使用,简化安装步骤。由于密封单元11与主体12可拆卸链接,当需要对其中的一根光缆进行操作时,可以单端拆卸安装此光缆的密封单元11,对其进行后续操作,其余密封单元11不需要一并拆卸下来,降低拆卸难度,提高作业效率。
此外,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可以将每个密封单元11均设有第一通孔118,从而能够增加可容纳的光缆数量,即使用户暂时不需要安装那么多根光缆,当后续有需求的时候仍可以在此接头盒内进行光缆的安装。或者当用户确实没有那么大需求的时候,其中一个或多个密封单元11可以不设置第一通孔118,将此密封单元11做成整体密封的模块,以进一步降低成本。
具体地,如图7、图8所示,主体12包括第一隔板121,第一隔板121与主体12可拆卸连接。第二通孔124包括第三通孔124a和第四通孔124b,第一隔板121的至少部分用于将第四通孔124b分隔成两个子通孔124b1。
在本实施例中,沿接头盒的高度方向,每个子通孔124b1的外侧对应一个密封单元11,拆下来第一隔板121可以将两个子通孔124b1形成一个连通的大孔即第四通孔124b,且可以在安装光缆之后再依次安装密封单元11、第一隔板121,因此该设计对于不需要剪断的直通光缆尤为方便。这是因为直通光缆不需要剪断,直接从接头盒穿出,如图7、图8所示,安装直通光缆时,将第一隔板121拆下来,使得两个子通孔124b1连通即第四通孔124b,然后将直通光缆弯折直接装入第四通孔124b,不用将直通光缆从一个子通孔124b1进入然后再从另一个子通孔124b1穿出,当直通光缆很长时,该设计能够大大降低安装难度。直通光缆安装后,将密封单元11装入容纳腔,再将第一隔板121与主体12连接,第一隔板121能够对直通光缆起到简单的固定作用,减小直通光缆的活动范围。而且,接头盒同时包含第三通孔124a和第四通孔124b,使得接头盒既能用于安装分歧光缆又能用于安装直通光缆,提高了接头盒的适用性。而对于分歧光缆,进入接头盒后可以进行剪断、熔接,因此安装时不受光缆长度的限制。因此,第三通孔124a可用于安装分歧光缆,第四通孔124b可用于安装直通光缆。
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第一隔板121的至少部分还用于将相邻密封单元11分隔开。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隔板121的长度可以沿盒体3的高度方向H从端盖1内侧延伸至外侧,此处需要说明的是端盖1内侧为安装光缆固定架的一侧,端盖1外侧为安装密封单元11的一侧,因此,第一隔板121延伸至端盖1外侧,还能够用于将密封单元11分隔开。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隔板121将密封单元11分隔开,在拆卸与安装密封单元11时不会对相邻的密封单元11产生影响,且第一隔板121有利于挤压密封单元11,提高接头盒的密封性。
更具体地,如图9所示,第一隔板121包括插板121a和盖板121b,插板121a的至少部分用于将第四通孔124b分成两个子通孔124b1,盖板121b与主体12可拆卸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插板121a的至少部分用于将第四通孔124b分隔成两个子通孔124b1,方便直通光缆的安装,且便于挤压相邻密封单元11。盖板121b的宽度大于插板121a的宽度,当第一隔板121安装于主体12时,盖板121b超出插板121a的地方能够与主体12配合,方便盖板121b与主体12可拆卸连接。
如图9所示,主体12设有第一导向部(图中未示出),插板121a设有导向配合部121a1,第一导向部与导向配合部121a1能够配合,以使第一隔板121安装于主体12。
在本实施例中,插板121a从端盖1外侧插入到端盖1内侧时,导向配合部121a1与第一导向部配合,对插板121a的安装位置起到定位与导向作用,使插板121a沿着第一导向部插入到端盖1内,减小第一隔板121的安装难度并提高第一隔板121的安装准确性。
本实施例中,第一导向部可以为设于第四通孔124b的滑槽,在第四通孔124b的两侧壁对称设置两个,分别与插板121a的两个导向配合部121a1配合,提高第一隔板121的安装准确性,并降低第一隔板121的安装难度。
如图6-8所示,主体12还包括第二隔板125,第二隔板125与主体12一体成型或固定连接;第一隔板121与第二隔板125将容纳腔分隔成多个容纳槽122,密封单元11位于容纳槽122内。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隔板125与主体12一体成型能够简化端盖1的装配过程,提高端盖1的整体强度,增加接头盒的使用体验。或者第二隔板125与主体12固定连接,能够简化主体12的结构。如图7所示,第一隔板121与第二隔板125共同将容纳腔分隔成多个容纳槽122,容纳槽122为密封单元11提供了固定的安装位置,减少了实际安装过程中对密封单元11进行对位、移位等的相关操作,因此能够提高安装效率,同时还能够提高密封单元11的安装准确性。
具体地,如图10所示,密封单元11包括弹性部111,弹性部111能够弹性挤压第一隔板121和第二隔板125以及光缆,以密封端盖1。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6、图7所示,并请具体参考图6,密封单元11安装于容纳槽122后,密封单元11的周边与容纳槽122相互接触,如图10所示的弹性部111能够挤压第一隔板121和第二隔板125,并且弹性部111还能够挤压位于第一通孔118内的光缆,使得容纳槽122的容纳空间以及光缆的周边均被弹性部111填充,从而保证端盖1的密封性,通过将密封单元11设计为弹性部111实现端盖1的密封具有结构简单的优点。
其中,弹性部111可以选择凝胶材料或者硅胶材料等具有较大弹性变形能力的材料,从而能够更好地填充于容纳槽122的边边角角,提高端盖1的密封性能。
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密封单元11包括第一密封块115和第二密封块116,第一密封块115和第二密封块116组合形成密封单元11;第一密封块115和第二密封块116均包括弹性部111。
在本实施例中,密封单元11为分体式结构,即第一密封块115和第二密封块116分开设置,当需要安装光缆时,可以先将光缆从端盖1外侧穿入并从第二通孔124穿出,然后再将第一密封块115和第二密封块116分别装入容纳槽122内,通过弹性部111与第一隔板121和第二隔板125之间的相互挤压使得第一密封块115和第二密封块116不会从容纳槽122内脱离,同时还能够使得第一密封块115和第二密封块116组成的密封单元密封容纳槽122以及光缆的周边。
为了简化生产工艺,第一密封块115和第二密封块116可以设计为对称性结构。
具体地,如图11所示,第一密封块115和第二密封块116均包括两个第一支撑部112;沿接头盒的高度方向H,第一支撑部112位于弹性部111的两侧。
在本实施例中,弹性部111的两侧还包括第一支撑部112,第一支撑部112用于支撑固定弹性部111,第一支撑部112的强度大于弹性部111,因此,弹性部111的两侧设有第一支撑部112能够提高第一密封块115和第二密封块116的机械强度,从而提高第一密封块115和第二密封块116的使用寿命。当密封单元11与主体12连接后,第一支撑部112能够限制弹性部111沿接头盒高度方向H的变形,从而增加弹性部111沿其他方向的变形量,进而提高第一密封块115和第二密封块116对端盖1密封效果。
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部112可以为聚丙烯材料(Propene Polymer,PP),当然第一支撑部112也可以为其他具有一定机械强度的塑料或树脂材料等。
具体地,如图11所示,第一支撑部112与弹性部111一体成型或固定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部112与弹性部111可以一体成型,两者一体成型能够实现第一支撑部112与弹性部111之间的无缝连接,提高第一支撑部112和弹性部111的整体强度。第一支撑部112与弹性部111还可以固定连接,使得第一支撑部112和弹性部111可以单独成型,降低两者的成型难度。
更具体地,如图11所示,第一密封块115包括第一凹槽115a,第二密封块116包括第二凹槽116a;第一凹槽115a与第二凹槽116a围成第一通孔118。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通孔118由第一凹槽115a和第二凹槽116a组成,使得光缆安装时可以预先装入端盖1内并从第二通孔124伸出,然后再进行第一密封块115和第二密封块116的组装,在第一密封块115和第二密封块116未装入容纳槽122时,可供光缆穿过的空间大于第一通孔118的尺寸,因此更加方便光缆的安装。此外,第一凹槽115a设于第一密封块115,第二凹槽116a设于第二密封块116,减小了第一密封块115和第二密封块116单独开孔的面积,有利于提高第一密封块115和第二密封块116的强度。
更具体地,如图11所示,第一密封块115包括至少一个第三凹槽115b,第二密封块116包括至少一个第四凹槽116b,第三凹槽115b与第四凹槽116b围成第一安装孔;密封单元11还包括紧固件6,紧固件6用于穿过第一安装孔,以使密封单元11与主体12可拆卸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凹槽115b与第四凹槽116b围成第一安装孔,从而不用分别在第一密封块115和第二密封块116设置第一安装孔,减小了在第一密封块115和第二密封块116开孔的面积,有利于提高第一密封块115和第二密封块116的强度,并且通过一个紧固件6可以将第一密封块115和第二密封块116同时固定在主体12上,减少了紧固件6的使用,能够提高安装效率并节约成本。
为了提高固定效果,如图11所示,可以在第一密封块115和第二密封块116对称设置两个或多个第一安装孔,第一安装孔分别由第三凹槽115b和第四凹槽116b围成。
实际应用中,紧固件6可以为螺钉或者螺栓,较佳地可以选用松不脱螺钉。
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11、12所示,密封单元11还包括承托板113,承托板113包括第一承托板113a和第二承托板113b,沿光缆的进入方向,第一承托板113a和第二承托板113b位于第一密封块115和第二密封块116的外侧;第一承托板113a与第二承托板113b均包括第二安装孔113d,紧固件6依次穿过第二安装孔113d和第一安装孔,以使密封单元11与主体12可拆卸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沿光缆进入端盖1的方向,紧固件6依次穿过第二安装孔113d和第一安装孔,将密封单元11连接于主体12,位于外侧的第一承托板113a和第二承托板113b能够起到支撑作用,即第一承托板113a和第二承托板113b能够承受来自紧固件6的较大的紧固力,降低紧固件6对第一密封块115和第二密封块116造成损坏的风险。同时,第一承托板113a和第二承托板113b可拆卸连接,方便先将光缆穿入端盖1然后再依次安装第一密封块115和第二密封块116、第一承托板113a和第二承托板113b。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第一承托板113a设置有卡槽113a2,第二承托板113b设置有卡扣113b2,卡槽113a2与卡扣113b2能够配合,从而使第一承托板113a与第二承托板113b卡接。第一承托板113a与第二承托板113b通过卡接配合,不仅结构简单,而且容易拆卸,方便用户使用。当然第一承托板113a与第二承托板113b也可以销接。
如图11、12所示,第一密封块115和第二密封块116均包括扣手117,当需要对密封单元11进行拆卸时,用户能够握住扣手117将第一密封块115和第二密封块116从容纳槽122中取出,提高拆卸效率。相应地,第一承托板113a和第二承托板113b相对应地位置设有避让部113c,用于避让扣手117。
如图11、12所示,第一承托板113a包括第五凹槽113a1,第二承托板113b包括第六凹槽113b1,第五凹槽113a1与第六凹槽113b1围成第五通孔113e,第五通孔113e与第一通孔118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第五通孔113e由第五凹槽113a1与第六凹槽113b1围成,使得光缆安装时可以预先装入端盖1内并从第二通孔124伸出,然后再依次安装第一密封块115和第二密封块116以及第一承托板113a和第二承托板113b,在第一密封块115和第二密封块116以及第一承托板113a和第二承托板113b未装入容纳槽122时,可供光缆穿过的空间大于第一通孔118的尺寸,因此更加方便光缆的安装。
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第一承托板113a和第二承托板113b的组合方向D1与第一密封块115和第二密封块116的组合方向D2呈预设夹角。
本实施例中,第一承托板113a和第二承托板113b的组合方向D1与第一密封块115和第二密封块116的组合方向D2呈预设夹角,使得第二安装孔113d与第一安装孔能够重合,紧固件6可以依次穿过第二安装孔113d、第一安装孔将密封单元11连接于主体12。当预设夹角为90°时,如图11所示,即第一承托板113a和第二承托板113b的组合方向D1与第一密封块115和第二密封块116的组合方向D2相互垂直,使得第一承托板113a和第二承托板113b与第一密封块115和第二密封块116的接触面积达到最大,除了起到支撑作用,还能起到保护第一密封块115和第二密封块116的作用。
以上各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密封单元11包括密封塞119,密封塞119用于封堵第一通孔118。
如图6、图14所示,当密封单元11有光缆穿过时,将密封塞119拆下来,露出第一通孔118,供光缆穿过,当密封单元11无光缆穿过时,密封塞119封堵第一通孔118。
因此,用户根据接头盒容纳光缆数量的变化,可以随时改变密封塞119的数量,能够提高接头盒的适用性,增加用户体验。
以上各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各容纳槽122的形状、尺寸相同。
在本实施例中,各容纳槽122的形状、尺寸相同,因此只需要制造一种规格尺寸的密封单元11即可,能够简化生产工艺并提高生产效率。当然根据实际需要容纳槽122的形状尺寸可以不完全相同,在此不做限制。
为了更好地满足实际需要,如图6所示,密封单元11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第一通孔118。
如图6所示,密封单元11设有两个第一通孔118,该第一通孔118用于分歧光缆穿过,增加了接头盒可容纳光缆的数量,实现高密度安装。当然密封单元11也可以设置一个第一通孔118或者两个以上的第一通孔118。
如图6所示,第一通孔118的直径具有多种不同的尺寸。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直通光缆或分歧光缆穿出时光纤的数量不一致,可能包含一根光纤或者包含多根光纤,因此导致光纤的粗细程度不同,为了适用各种不同的情况,第一通孔118可以设计出多种尺寸,以提高接头盒的灵活性,更好的满足用户需要。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密封单元11还包括第二支撑部114,第二支撑部114位于弹性部111的两侧。
在本实施例中,密封单元11为一体式结构,与上述分体式密封单元11相比,一体式结构的密封单元11制造工艺更为简单,且简化了密封单元11的组装过程。其中,第一支撑部112与弹性部111可以一体成型或固定连接。
以上各实施例中,如图14、图15所示,沿光缆进入接头盒的方向,端盖1的内侧具有安装部123,安装部123用于安装光缆固定支架2。
在本实施例中,光缆从端盖1内侧穿出后,光缆固定支架2能够起到固定光缆的作用,减少光缆的晃动,保证传输信号的稳定性。
具体地,如图16、图17所示,光缆固定支架2包括支撑件21,支撑件21的数量与第一通孔118的数量对应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当密封单元11设置有多个第一通孔118并有多根光缆通过时,相应地在端盖1内侧会有设有同样数量的支撑件21。因此,每个支撑件21用于固定一根光缆,方便收拢并固定每一根光缆,并减少光缆之间的相互缠绕的现象。
更具体地,如图16、17所示,支撑件21包括本体部211、夹紧部(图中未示出),夹紧部与本体部211能够围成夹紧空间,光缆能够穿过夹紧空间,且夹紧部能够相对于本体部211运动以改变夹紧空间。
在本实施例中,夹紧部设于本体部211,且一端为自由伸缩端,根据光缆的粗细程度可以调节夹紧部的伸缩量,从而能够改变供光缆穿过的夹紧空间的大小,从而能够实现对不同尺寸的光缆的固定,以提高支撑件21的适用性。
更具体地,图18所示,支撑件21还包括加强芯固定部212,加强芯固定部212与本体部211可拆卸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光缆进入到端盖1内侧后会被剥开外皮,漏出位于其内的12根或24根光纤和光缆加强芯,光纤和光缆加强芯首先被夹紧部固定,并沿着第二导向部213到达加强芯固定部213,加强芯固定部212用于固定光缆加强芯,加强芯固定部212与本体部211可拆卸连接,方便实现对光缆加强芯的固定。
其中,光缆加强芯可以增强光缆的强度,保护内部光纤免受外力影响,最大限度保护光缆内部的光纤。
如图19所示,支撑件21还包括第二导向部213,第二导向部213沿本体部211对称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沿本体部211对称设置的第二导向部213能够起到收拢光缆的作用,且第二导向部213可以设置多个,从而增加收拢效果。
如图20所示,加强芯固定部将光缆加强芯固定后,分歧光缆、配线光缆进入熔纤盘5进行熔接或跳接,从而实现光纤到户或者到光纤到交换箱。
需要指出的是,本专利申请文件的一部分包含受著作权保护的内容。除了对专利局的专利文件或记录的专利文档内容制作副本以外,著作权人保留著作权。

Claims (14)

1.一种接头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头盒包括:
盒体(3);
端盖(1),所述端盖(1)包括多个密封单元(11)和主体(12),至少一个所述密封单元(11)设置有供光缆穿过的第一通孔(118),所述主体(12)具有容纳腔,多个所述密封单元(11)位于所述容纳腔,所述主体(12)设有供所述光缆穿过的第二通孔(124),所述密封单元(11)与所述主体(12)可拆卸连接;
其中,所述端盖(1)与所述盒体(3)可拆卸连接;
所述主体(12)包括第一隔板(121),所述第一隔板(121)与主体(12)可拆卸连接;
所述第二通孔(124)包括第三通孔(124a)和第四通孔(124b),所述第一隔板(121)的至少部分用于将所述第四通孔(124b)分隔成两个子通孔(124b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头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板(121)的至少部分还用于将相邻所述密封单元(11)分隔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头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板(121)包括插板(121a)和盖板(121b),所述插板(121a)的至少部分用于将所述第四通孔(124b)分成两个所述子通孔(124b1);
所述盖板(121b)与所述主体(12)可拆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头盒,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2)设有第一导向部,所述插板(121a)设有导向配合部(121a1),所述第一导向部与所述导向配合部(121a1)能够配合,以使所述第一隔板(121)安装于所述主体(1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头盒,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2)还包括第二隔板(125),所述第二隔板(125)与所述主体(12)一体成型或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隔板(121)与所述第二隔板(125)将所述容纳腔分隔成多个容纳槽(122),所述密封单元(11)位于所述容纳槽(122)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接头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单元(11)包括弹性部(111),所述弹性部(111)能够弹性挤压所述第一隔板(121)和所述第二隔板(125)以及所述光缆,以密封所述端盖(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接头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单元(11)包括第一密封块(115)和第二密封块(116),所述第一密封块(115)和所述第二密封块(116)组合形成所述密封单元(11);所述第一密封块(115)和所述第二密封块(116)均包括所述弹性部(11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接头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块(115)和所述第二密封块(116)均包括两个第一支撑部(112);
沿接头盒的高度方向(H),所述第一支撑部(112)位于所述弹性部(111)的两侧;
所述第一支撑部(112)与所述弹性部(111)一体成型或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接头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块(115)包括第一凹槽(115a),所述第二密封块(116)包括第二凹槽(116a);
所述第一凹槽(115a)与所述第二凹槽(116a)围成所述第一通孔(118)。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接头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块(115)包括至少一个第三凹槽(115b),所述第二密封块(116)包括至少一个第四凹槽(116b),所述第三凹槽(115b)与所述第四凹槽(116b)围成第一安装孔;
所述密封单元(11)还包括紧固件(6),所述紧固件(6)用于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孔,以使所述密封单元(11)与所述主体(12)可拆卸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接头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单元(11)还包括承托板(113),所述承托板(113)包括第一承托板(113a)和第二承托板(113b),所述第一承托板(113a)与所述第二承托板(113b)可拆卸连接;
沿所述光缆的进入方向,所述第一承托板(113a)和所述第二承托板(113b)位于所述第一密封块(115)和所述第二密封块(116)的外侧;
所述第一承托板(113a)与所述第二承托板(113b)均包括第二安装孔(113d),所述紧固件(6)依次穿过所述第二安装孔(113d)和所述第一安装孔,以使所述密封单元(11)与所述主体(12)可拆卸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接头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托板(113a)包括第五凹槽(113a1),所述第二承托板(113b)包括第六凹槽(113b1),所述第五凹槽(113a1)与所述第六凹槽(113b1)围成第五通孔(113e),所述第五通孔(113e)与所述第一通孔(118)连通。
13.根据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接头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单元(11)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所述第一通孔(118),所述密封单元(11)还包括密封塞(119),所述密封塞(119)用于封堵所述第一通孔(118)。
14.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接头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单元(11)还包括第二支撑部(114),所述第二支撑部(114)位于所述弹性部(111)的两侧。
CN202110902371.9A 2021-08-06 2021-08-06 一种接头盒 Active CN11370310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02371.9A CN113703109B (zh) 2021-08-06 2021-08-06 一种接头盒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02371.9A CN113703109B (zh) 2021-08-06 2021-08-06 一种接头盒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03109A CN113703109A (zh) 2021-11-26
CN113703109B true CN113703109B (zh) 2022-11-18

Family

ID=786517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902371.9A Active CN113703109B (zh) 2021-08-06 2021-08-06 一种接头盒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70310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15304B (zh) * 2022-01-30 2023-10-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光缆接头盒以及相关的光缆连接装置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81817A (zh) * 1995-04-12 1998-05-13 Rxs电缆装备有限公司 罩式密封套筒
JPH10224977A (ja) * 1997-02-10 1998-08-21 Japan Riicom:Kk ケーブル接続用クロージャ
CN2319943Y (zh) * 1997-04-29 1999-05-19 上海电话线路器材总厂 光缆接续设施的密封结构
CN203324530U (zh) * 2013-02-08 2013-12-04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光缆接头盒、光缆接头盒组件
CN104765113A (zh) * 2014-11-17 2015-07-08 宁波余大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双密封光缆接头盒底座
WO2018058631A1 (zh) * 2016-09-30 2018-04-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安装光缆的接头盒以及方法
CN110955005A (zh) * 2019-12-30 2020-04-03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缆接头盒密封用的挤压装置及光缆接头盒
CN213457466U (zh) * 2020-11-06 2021-06-15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光缆接头盒的密封装置和光缆接头盒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635577B2 (en) * 2020-01-08 2023-04-25 Clearfield, Inc. Gasket for a sealed optical fiber terminal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81817A (zh) * 1995-04-12 1998-05-13 Rxs电缆装备有限公司 罩式密封套筒
JPH10224977A (ja) * 1997-02-10 1998-08-21 Japan Riicom:Kk ケーブル接続用クロージャ
CN2319943Y (zh) * 1997-04-29 1999-05-19 上海电话线路器材总厂 光缆接续设施的密封结构
CN203324530U (zh) * 2013-02-08 2013-12-04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光缆接头盒、光缆接头盒组件
CN104765113A (zh) * 2014-11-17 2015-07-08 宁波余大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双密封光缆接头盒底座
WO2018058631A1 (zh) * 2016-09-30 2018-04-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安装光缆的接头盒以及方法
CN110955005A (zh) * 2019-12-30 2020-04-03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缆接头盒密封用的挤压装置及光缆接头盒
CN213457466U (zh) * 2020-11-06 2021-06-15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光缆接头盒的密封装置和光缆接头盒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03109A (zh) 2021-11-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10041652A1 (en) Fiber optic closure
US10345539B2 (en) Telecommunications cabinet with connector storage
EP3132298B1 (en) Fiber optic enclosure with cable management drawer
US8770861B2 (en) Outside plant termination enclosure
WO2007019025A2 (en) Optical fiber distribution cabinet
CN113703109B (zh) 一种接头盒
US10942318B2 (en) Sealed connection terminal
JP2008224998A (ja) 光ケーブル接続用クロージャ及び光配線システム
US20240151925A1 (en) Fiber optic management tray
KR20000045498A (ko) 적층형 리본광섬유 분리형 광코드
CA3206632A1 (en) High density optical splitter with external fanout device
CN116260514A (zh) 合分波装置、光电合封交换机系统
AU2016201870A1 (en) Multi-position fiber optic connector holder and method
AU2013267049A1 (en) Multi-position fiber optic connector holder and metho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