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701370A - 一种利用地下干热源进行供热的装置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利用地下干热源进行供热的装置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701370A
CN113701370A CN202111002289.7A CN202111002289A CN113701370A CN 113701370 A CN113701370 A CN 113701370A CN 202111002289 A CN202111002289 A CN 202111002289A CN 113701370 A CN113701370 A CN 11370137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pipe
cold water
hot water
heat sour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00228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701370B (zh
Inventor
梁会珍
姜修坤
袁义坤
李成真
马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111002289.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701370B/zh
Publication of CN1137013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013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7013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0137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TGEOTHERMAL COLLECTORS; GEOTHERMAL SYSTEMS
    • F24T50/00Geothermal system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10Geothermal energy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地下干热源进行供热的装置,包括:冷水补给装置、热水抽吸泵以及供热管道;所述冷水补给装置设置在地面上,用于向所述供热管道内注入冷水;所述热水抽吸泵与所述供热管道连接;所述供热管道包括竖直井传导段和水平井加热段。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使用上述利用地下干热源进行供热的装置进行供热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勘探地下干热源;S2测量干热岩的导热系数;S3钻井;S4确定分支井的数量;S5布置供热装置。本发明在保证注入水质不变的情况下,注、采同井,低温水和热水在同一井循环,充分利用地热资源,对低温水进行加热,满足不同温度热水领域的应用。

Description

一种利用地下干热源进行供热的装置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下热能利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利用地下干热源进行供热的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地球是个巨大的热库,地下热源中的干热岩是指埋藏于地下深处,通常温度大于180℃,不含或含少量流体高温岩体。通俗点说,就是地下天然的“锅炉房”,被认为是极具战略潜力的替代清洁能源。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专家认为,“钻孔深度达到2000米以上,岩体温度普遍高,增温梯度异常明显,每加深100米,最高可增加7℃,根据增温速率测算,估计钻探到地下4000米左右,温度可以达到260℃,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据中国地调局数据显示,中国大陆3~10千米干热岩资源总量数据为2.5×l025焦(折合标煤856万亿吨),总量是我国油气、煤炭总资源量的30倍。
目前,干热岩资源的开发技术主要是利用增强型地热系统(Enhanced GeothermalSystem,EGS)来提取其内部的热量。其原理是:
(1)从地面往深埋地下的干热岩体中打一眼井(回灌井),将温度较低的水高压注入地层中,高压水会使岩体产生许多裂缝,或者让原有的裂缝扩展成为更大的裂缝。随着低温水的不断注入,裂缝不断增加、扩大、相互连通,最终形成一个人工的地下热水储存空间。
(2)在距回灌井合理的位置处钻几口生产井,生产井将地层的高温水、汽提取到地面后,通过热交换及地面循环装置用于发电和综合利用。利用之后的温水又通过回灌井注入地下干热岩体中,从而达到循环利用的目的。
由于地层条件复杂,不同地层渗透率和孔隙结构存在较大差异,该技术工艺复杂,需要特别高的注入压力才能将低温水注入地层,存在低温水回灌率低、回灌量少、高温水采出率低等现象。而且注入水和采出水水质会产生很大变化,还需要特殊处理工艺,大大增加了整个运行成本。同时还可能引起地面沉降,甚至地热能位持续下降、地热井寿命缩短地热能资源利用不足等系列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保证水质恒定,减少水处理工艺的利用地下干热源进行供热的装置及方法,改良了传统的热管技术,降低了加热-冷凝-取热-再加热过程中的能量损耗。
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地下干热源进行供热的装置,包括:冷水补给装置、热水抽吸泵以及供热管道;所述冷水补给装置设置在地面上,用于向所述供热管道内注入冷水;所述热水抽吸泵与所述供热管道连接;所述供热管道包括竖直井传导段和水平井加热段。
进一步,所述供热管道还包括若干分支井加热段,若干所述分支井加热段分别与所述水平井加热段连接。
进一步,所述供热管道包括:内管和外管,所述内管设置在所述外管中间,所述内管为热水通道;在所述内管与所述外管之间形成冷水通道,所述冷水补给装置向冷水通道内注入冷水,加热后的热水通过所述热水抽吸泵从所述内管中抽出。
进一步,还包括冷水单向流动控制装置,所述冷水单向流动控制装置与所述外管螺纹连接;
所述冷水单向流动控制装置包括:第一封口塞、限位挡片、压缩弹簧、管肩和支撑管;所述第一封口塞套在所述内管上,并且与所述内管间隙配合,所述第一封口塞与支撑管以锥形密封结构进行密封;所述限位挡片与所述支撑管焊接为一体,用于限制压缩弹簧左右扭转,并且在所述限位挡片上设有限位片和流通口;所述压缩弹簧设置在所述第一封口塞与所述管肩之间,所述管肩与所述内管螺纹连接;所述支撑管与所述外管螺纹连接。
进一步,所述支撑管包括:第一支撑管、第二支撑管和第三支撑管,所述限位挡片焊接在所述第二支撑管上,所述二支撑管的两端分别焊接连接所述第一支撑管及所述第三支撑管;所述第一支撑管的底端与所述外管螺纹连接,所述第三支撑管的顶端与所述外管螺纹连接。
进一步,还包括热水恒温控制装置,所述热水恒温控制装置与所述内管螺纹连接。
进一步,所述热水恒温控制装置包括:镂空固定架和控制管接头;所述控制管接头一侧与水平井加热段的所述内管螺纹连接,另一侧与所述镂空固定架螺纹连接,且所述镂空固定架与水平井加热段的所述内管螺纹连接;
在所述控制管接头内设置有推杆、温控可移动组件和封口组件;所述推杆一端与所述镂空固定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温控可移动组件间隙配合;所述封口组件与所述温控可移动组件连接,并且与所述控制管接头螺纹连接。
进一步,所述温控可移动组件包括:移动块和中心杆;所述推杆的一端伸入所述移动块端口与所述移动块形成间隙配合;所述移动块内有空腔,空腔内装入石蜡,并且在空腔内设置有可伸缩胶管,所述可伸缩胶管中注入适量压缩空气;所述中心杆一端与所述移动块螺纹连接。
进一步,所述封口组件包括:第一记忆弹簧、第二封口塞挡座、第二封口塞、弹簧挡座、第二记忆弹簧和弹簧挡片;所述第一记忆弹簧套在所述中心杆上,所述第二封口塞挡座与所述控制管接头连接,所述第二封口塞挡座与第二封口塞之间以挡座密封圈密封;所述弹簧挡片与所述第二封口塞焊接,所述第二封口塞与所述中心杆螺纹连接;所述第二记忆弹簧一端装入所述弹簧挡片,另一端与所述弹簧挡座连接;所述弹簧挡座与所述控制管接头螺纹连接。
本发明还包括一种使用上述利用地下干热源进行供热的装置进行供热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勘探地下干热源:使用热源勘探专业工具勘探地下干热源所属区域;
S2测量干热岩的导热系数:对勘探的干热源岩层提取样品,实验测试其导热系数;由已测干热源的导热系数和供热管道的导热系数,再结合冷热水的温差,计算单位质量冷水加热到一定温度热水所需热量;
S3钻井:根据勘探热源区域,确定钻井深度,钻直井,到达干热层后,钻水平井段;
S4确定分支井的数量:根据冷水的注入流量和供热管道的工程尺寸,由已计算的单位质量冷水加热所需热量,确定需钻分支井的数量及尺寸;
S5布置供热装置:将供热管道布置在钻好的井内,并在井外地面放置冷水补给装置,将热水抽吸泵放置在供热管道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供热管道水平井与竖直井结合的方式应用于地热开采,提高地热层的传热效率;在地面使用冷水补给装置向供热管道内随时补充冷水水源,并利用热水抽吸泵从供热管道内将地热加热后符合水温要求的热水抽出用于民用热水等领域,保证了水质的恒定,减少了水处理工艺,同时减少了热管等技术加热-冷凝-取热-再加热等的能量损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利用地下干热源进行供热的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冷水单向流动控制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图2中B部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图2中A部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热水恒温控制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图5中C部局部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冷水补给装置;2:外管;3:内管;4:热水抽吸泵;5:冷水通道;6:热水通道;7:冷水单向流动控制装置;8:热水恒温控制装置;9:水平井加热段;10:第一分支井加热段;11:第二分支井加热段;12:第三分支井加热段;13:第四分支井加热段;
701:第一封口塞;7011:锥形密封;702:限位挡片;7021:限位片;7022:流通口;703:压缩弹簧;704:管肩;705:第一支撑管;706:第二支撑管;707:第三支撑管;
801:镂空固定架;802:推杆;803:石蜡;804:移动块;805:中心杆;806:第一记忆弹簧;807:第二封口塞挡座;8071:挡座密封圈;808:第二封口塞;809:弹簧挡座;810:第二记忆弹簧;811:弹簧挡片;812:可伸缩胶管;813:压缩空气;814:控制管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此外,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地下干热源进行供热的装置,包括:冷水补给装置1、热水抽吸泵4以及供热管道。冷水补给装置1设置在地面上,用于向供热管道内注入冷水。热水抽吸泵4与供热管道连接。供热管道包括竖直井传导段和水平井加热段9,还包括若干分支井加热段,若干分支井加热段分别与水平井加热段9连接并连通。竖直井传导段的长度优选3000-5000m,水平井加热段9的长度优选500-1000m,供热管道直径优选300mm。为了增大干热源传热面积,钻若干丛式分支井,分支井数量与长度由干热源的温度和传热系数确定。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优选设置四条分支井加热段,即第一分支井加热段10、第二分支井加热段11、第三分支井加热段12和第四分支井加热段13。
供热管道包括:内管3和外管2,内管3设置在外管2中间,内管3为热水通道6。在内管3与外管2之间形成冷水通道5,冷水补给装置1向冷水通道5内注入冷水,加热后的热水通过热水抽吸泵4从内管3中抽出。
先根据民用热水——供暖、温室、家庭用热水、工业干燥或沐浴,水产养殖,土壤加温,脱水加工等不同领域的水质要求,在地面对低温水进行相应处理。利用冷水补给装置1将满足水质要求的冷水注入外管2和内管3之间的冷水通道5,由于外管2和内管3都采用传热金属材料,温度较高的干热源高温岩层通过水平井加热段9和分支井加热段对冷水加热,温度较高的干热源水平井加热段9和分支井加热段通过高温岩层对冷水加热,根据不同应用领域设置所需热水温度,当水温满足要求时,热水由内管3排出到竖直井传导段,最后由热水抽吸泵4抽至地面应用于不同领域。
采用本发明的冷、热水供热管道内循环装置,可直接将符合热水应用条件、工况的低温水注入干热层,从地层取热后,将符合水温要求的热水采出到地面,保证了水质的恒定,减少了水处理工艺;同时减少了热管等技术加热-冷凝-取热-再加热等的能量损耗。
冷水由冷水通道5注入高温地层后开始加热,为了阻止加热后的水从冷水通道5返流,设计了冷水单向流动控制装置7,保证热水只能从热水通道6内向上流动,不会从冷水通道5返流而影响冷水的注入。
冷水单向流动控制装置7包括:第一封口塞701、限位挡片702、压缩弹簧703、管肩704和支撑管。第一封口塞701套在内管3上,并且与内管3间隙配合,便于第一封口塞701在内管3上下移动。第一封口塞701与支撑管以锥形密封结构7011进行密封,这种结构可以减小密封时的磨损。限位挡片702与支撑管焊接为一体,用于限制压缩弹簧703左右扭转,并且在限位挡片702上设有限位片7021和流通口7022。压缩弹簧703设置在第一封口塞701与管肩704之间,管肩704用以支撑压缩弹簧703,管肩704与内管3螺纹连接。支撑管与外管2螺纹连接。限位挡片702上开有环形流通口7022用作冷水向下运行的通道。
支撑管包括:第一支撑管705、第二支撑管706和第三支撑管707,先将限位挡片702焊接在第二支撑管706上,再将第二支撑管706的两端分别焊接连接第一支撑管705及第三支撑管707。第一支撑管705的底端与外管2螺纹连接,第三支撑管707的顶端与外管2螺纹连接。为了承受地层压力,延长支撑管的使用寿命,所有支撑管采用N80石油套管材料。
冷水单向流动控制装置7可保证冷、热水在各自的通道运行,即冷水从冷水通道5注入,在地层取热后由热水通道6采出,互不混淆。
经过干热源四条分支井加热段加热后的热水由内管3汇集至水平井加热段9,流入热水恒温控制装置8,热水恒温控制装置8与内管3螺纹连接。热水恒温控制装置8包括:镂空固定架801和控制管接头814。控制管接头814一侧与水平井加热段9的内管3螺纹连接,另一侧与镂空固定架801螺纹连接,且镂空固定架801与水平井加热段9的内管3螺纹连接。
在控制管接头814内设置有推杆802、温控可移动组件和封口组件;推杆802一端与镂空固定架801螺纹连接,另一端与温控可移动组件间隙配合,以保证温控可移动组件可以沿推杆移动。封口组件与温控可移动组件连接,并且与控制管接头814螺纹连接。当热水水温达到设定条件后,温控可移动组件被推杆802推动,直至封口组件呈打开状态,使得热水经过控制管接头814继续在管道内流动。
温控可移动组件包括:移动块804和中心杆805。推杆802的一端伸入移动块804端口与移动块804形成间隙配合。移动块804优选采用铜制成,且移动块804内有空腔,空腔内装入石蜡803,并且在空腔内设置有可伸缩胶管812,可伸缩胶管812中注入适量压缩空气813,以确保胶管在外界压力作用下自由伸缩。可伸缩胶管812右侧套于推杆802外表面,用胶带密封,中心杆805一端与移动块804螺纹连接。装入压缩空气813后的可伸缩胶管812先密封,再在移动块804空腔内装入石蜡803,再将移动块804左端面与移动块804螺纹密封连接。在实际应用时,石蜡803采用特制石蜡,即根据所需热水温度的不同,调整石蜡所含成分,成分的变化可使石蜡熔点不同,从而保证温控可移动组件在不同热水温度时打开并进行温度控制。
当热水达到设定温度后,温控可移动组件打开,热水输出,冷水补充,持续对冷水进行加热和温度控制,从而保持动态平衡和温度控制。
封口组件包括:第一记忆弹簧806、第二封口塞挡座807、第二封口塞808、弹簧挡座809、第二记忆弹簧810和弹簧挡片811;第一记忆弹簧806套在中心杆805上,第二封口塞挡座807与控制管接头814连接,第二封口塞挡座807与第二封口塞808之间以挡座密封圈8071密封,可增强密封性。弹簧挡片811与第二封口塞808焊接,第二封口塞808与中心杆805螺纹连接;第二记忆弹簧810一端装入弹簧挡片811,另一端与弹簧挡座809连接;弹簧挡座809与控制管接头814螺纹连接。
不同的地热层温度和传导系数,传热效率差异很大。本发明设计的热水恒温控制装置8可根据不同热水应用领域设置恒定的采出热水温度,将低温水加热到所需温度时再采出,可满足多领域热水应用的需要;同时解决了地热层反复取热后地层温度降低传热慢的问题,大大拓宽了地热层取热不取水供热应用领域。由于在井下,地下热岩温度高,电力控制工艺实施难度大。该热水恒温控制装置8与普通的电力控制相比,工艺简单,可操作性强。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使用上述利用地下干热源进行供热的装置进行供热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勘探地下干热源:使用热源勘探专业工具勘探地下干热源所属区域;
S2测量干热岩的导热系数:对勘探的干热源岩层提取样品,实验测试其导热系数;由已测干热源的导热系数和供热管道的导热系数,再结合冷热水的温差,计算单位质量冷水加热到一定温度热水所需热量;
S3钻井:根据勘探热源区域,确定钻井深度(井深3000-5000m为宜),钻直井,到达干热层后,钻水平井段,水平段钻探长度为500-1000m;
S4确定分支井的数量:根据冷水的注入流量和供热管道的工程尺寸,由已计算的单位质量冷水加热所需热量,确定需钻分支井的数量及尺寸;
S5布置供热装置:将供热管道布置在钻好的井内,并在井外地面放置冷水补给1装置,将热水抽吸泵4放置在供热管道内。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如下:
低温冷水在重力作用推动第一封口塞701下移,挤压压缩弹簧703,冷水单向流动控制装置7打开,冷水由第三支撑管707进入第二支撑管706,通过限位挡片702上的环形流通口7022流入第一支撑管705。此时冷水单向流动控制装置7处于开通状态。当地层热水受热后温度增高,压力增大,大于冷水的注入压力时,压缩弹簧703伸开,推动第一封口塞701向上移动,冷水单向流动控制装置7处于关闭状态。整个过程对内管3热水向上移动没有影响。
冷水被水平井加热段9和多个分支井加热段的热岩加热后,温度不断升高,达到适宜地面应用的设定温度(比如供暖85℃)后,热水热量快速由铜制的移动块804传入其内部的特制石蜡803,石蜡803受热膨胀,挤压可伸缩胶管812,使其内压缩空气813压缩,给推杆802向右作用力,由于推杆802固定,会给移动块804向左反作用力,推动移动块804向左移动,进而中心杆805和第二封口塞808向左运动,控制装置打开,热水进入水平井加热段9内管3,最后由热水抽吸泵4排出到地面。随着热水的不断排出,冷水不断注入,地层温度会有所降低,传热会逐渐缓慢,热水温度低于所设定温度后,移动块804内部的特制石蜡803温度降低后收缩,可伸缩胶管812及其内部压缩空气813随之膨胀,可伸缩胶管812内气压降低,在推杆802反作用力及第一记忆弹簧806和第二记忆弹簧810的共同作用下,移动块804向右运动,带动中心杆805和第二封口塞808向右运动,当第二封口塞808与第二封口塞挡座807接触时,控制装置处于关闭状态。热水不再排出。当热水加热到一定温度后,进入下一个循环。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利用地下干热源进行供热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冷水补给装置(1)、热水抽吸泵(4)以及供热管道;所述冷水补给装置(1)设置在地面上,用于向所述供热管道内注入冷水;所述热水抽吸泵(4)与所述供热管道连接;所述供热管道包括竖直井传导段和水平井加热段(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地下干热源进行供热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热管道还包括若干分支井加热段,若干所述分支井加热段分别与所述水平井加热段(9)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地下干热源进行供热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热管道包括:内管(3)和外管(2),所述内管(3)设置在所述外管(2)中间,所述内管(3)为热水通道(6);在所述内管(3)与所述外管(2)之间形成冷水通道(5),所述冷水补给装置(1)向冷水通道(5)内注入冷水,加热后的热水通过所述热水抽吸泵(4)从所述内管(3)中抽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利用地下干热源进行供热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冷水单向流动控制装置(7),所述冷水单向流动控制装置(7)与所述外管(2)螺纹连接;
所述冷水单向流动控制装置(7)包括:第一封口塞(701)、限位挡片(702)、压缩弹簧(703)、管肩(704)和支撑管;所述第一封口塞(701)套在所述内管(3)上,并且与所述内管(3)间隙配合,所述第一封口塞(701)与支撑管以锥形密封结构(7011)进行密封;所述限位挡片(702)与所述支撑管焊接为一体,用于限制压缩弹簧(703)左右扭转,并且在所述限位挡片(702)上设有限位片(7021)和流通口(7022);所述压缩弹簧(703)设置在所述第一封口塞(701)与所述管肩(704)之间,所述管肩(704)与所述内管(3)螺纹连接;所述支撑管与所述外管(2)螺纹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利用地下干热源进行供热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管包括:第一支撑管(705)、第二支撑管(706)和第三支撑管(707),所述限位挡片(702)焊接在所述第二支撑管(706)上,所述二支撑管(706)的两端分别焊接连接所述第一支撑管(705)及所述第三支撑管(707);所述第一支撑管(705)的底端与所述外管(2)螺纹连接,所述第三支撑管(707)的顶端与所述外管(2)螺纹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利用地下干热源进行供热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热水恒温控制装置(8),所述热水恒温控制装置(8)与所述内管(3)螺纹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利用地下干热源进行供热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水恒温控制装置(8)包括:镂空固定架(801)和控制管接头(814);所述控制管接头(814)一侧与水平井加热段(9)的所述内管(3)螺纹连接,另一侧与所述镂空固定架(801)螺纹连接,且所述镂空固定架(801)与水平井加热段(9)的所述内管(3)螺纹连接;
在所述控制管接头(814)内设置有推杆(802)、温控可移动组件和封口组件;所述推杆(802)一端与所述镂空固定架(80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温控可移动组件间隙配合;所述封口组件与所述温控可移动组件连接,并且与所述控制管接头(814)螺纹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利用地下干热源进行供热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可移动组件包括:移动块(804)和中心杆(805);所述推杆(802)的一端伸入所述移动块(804)端口与所述移动块(804)形成间隙配合;所述移动块(804)内有空腔,空腔内装入石蜡(803),并且在空腔内设置有可伸缩胶管(812),所述可伸缩胶管(812)中注入适量压缩空气(813);所述中心杆(805)一端与所述移动块(804)螺纹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利用地下干热源进行供热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口组件包括:第一记忆弹簧(806)、第二封口塞挡座(807)、第二封口塞(808)、弹簧挡座(809)、第二记忆弹簧(810)和弹簧挡片(811);所述第一记忆弹簧(806)套在所述中心杆(805)上,所述第二封口塞挡座(807)与所述控制管接头(814)连接,所述第二封口塞挡座(807)与第二封口塞(808)之间以挡座密封圈(8071)密封;所述弹簧挡片(811)与所述第二封口塞(808)焊接,所述第二封口塞(808)与所述中心杆(805)螺纹连接;所述第二记忆弹簧(810)一端装入所述弹簧挡片(811),另一端与所述弹簧挡座(809)连接;所述弹簧挡座(809)与所述控制管接头(814)螺纹连接。
10.一种使用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9任一项所述利用地下干热源进行供热的装置进行供热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勘探地下干热源:使用热源勘探专业工具勘探地下干热源所属区域;
S2测量干热岩的导热系数:对勘探的干热源岩层提取样品,实验测试其导热系数;由已测干热源的导热系数和供热管道的导热系数,再结合冷热水的温差,计算单位质量冷水加热到一定温度热水所需热量;
S3钻井:根据勘探热源区域,确定钻井深度,钻直井,到达干热层后,钻水平井段;
S4确定分支井的数量:根据冷水的注入流量和供热管道的工程尺寸,由已计算的单位质量冷水加热所需热量,确定需钻分支井的数量及尺寸;
S5布置供热装置:将供热管道布置在钻好的井内,并在井外地面放置冷水补给装置(1),将热水抽吸泵(4)放置在供热管道内。
CN202111002289.7A 2021-08-30 2021-08-30 一种利用地下干热源进行供热的装置及方法 Active CN11370137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02289.7A CN113701370B (zh) 2021-08-30 2021-08-30 一种利用地下干热源进行供热的装置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02289.7A CN113701370B (zh) 2021-08-30 2021-08-30 一种利用地下干热源进行供热的装置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01370A true CN113701370A (zh) 2021-11-26
CN113701370B CN113701370B (zh) 2022-09-02

Family

ID=786566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002289.7A Active CN113701370B (zh) 2021-08-30 2021-08-30 一种利用地下干热源进行供热的装置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701370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98586A (zh) * 2021-12-27 2022-03-18 郑州大学 一种用于供热管道的电池系统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77673A (zh) * 2012-02-14 2012-11-14 浙江三花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热温控阀
CN105909214A (zh) * 2016-04-14 2016-08-31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利用长水平井自循环开采致密干热岩地热能的方法
CN205690487U (zh) * 2016-06-20 2016-11-16 河南省天中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干热岩供暖装置
CN108302833A (zh) * 2017-08-31 2018-07-20 环和地能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封闭式深层地热能采集系统和方法
CN211853496U (zh) * 2020-03-09 2020-11-03 上海埃弗斯阀门制造有限公司 一体式温控阀
CN213451856U (zh) * 2020-08-13 2021-06-15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一种水路结构及应用该结构的燃气热水器供水系统
CN113074463A (zh) * 2021-04-07 2021-07-06 中国地质科学院勘探技术研究所 一种适用于干热岩地层的取热装置及取热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77673A (zh) * 2012-02-14 2012-11-14 浙江三花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热温控阀
CN105909214A (zh) * 2016-04-14 2016-08-31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利用长水平井自循环开采致密干热岩地热能的方法
CN205690487U (zh) * 2016-06-20 2016-11-16 河南省天中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干热岩供暖装置
CN108302833A (zh) * 2017-08-31 2018-07-20 环和地能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封闭式深层地热能采集系统和方法
CN211853496U (zh) * 2020-03-09 2020-11-03 上海埃弗斯阀门制造有限公司 一体式温控阀
CN213451856U (zh) * 2020-08-13 2021-06-15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一种水路结构及应用该结构的燃气热水器供水系统
CN113074463A (zh) * 2021-04-07 2021-07-06 中国地质科学院勘探技术研究所 一种适用于干热岩地层的取热装置及取热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98586A (zh) * 2021-12-27 2022-03-18 郑州大学 一种用于供热管道的电池系统
CN114198586B (zh) * 2021-12-27 2023-11-28 大唐长春热力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用于供热管道的电池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01370B (zh) 2022-09-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318675B (zh) 一种深部煤层气热共采方法
CN108302833A (zh) 封闭式深层地热能采集系统和方法
Hu et al. Thermal and fluid processes in a closed-loop geothermal system using CO2 as a working fluid
CN207230982U (zh) 由废弃油/气井改造用于注水采油的热源系统
CN104034074A (zh) 一种动力辅助巨型热管的地热能开发系统
CN105674608A (zh) 一种提取利用地热能的装置及方法
WO2017146712A1 (en) Geotherman heat recobery from high-temperatute, low-permeability geologic formations for power generation using closed-loop systems
CN211177029U (zh) 中深层地热能取热不取水模式供暖系统
CN103790552B (zh) 一种用于油气开采过程中高温解除水锁的方法
CN103453571A (zh) 一种封闭循环采暖系统
CN105932909B (zh) 外加冷源型干热岩热电发电系统与方法
CN107763712A (zh) 新型单井地热联合太阳能供暖系统
CN112856562A (zh) 中深层地热能取热不取水模式供暖系统
CN207004743U (zh) 干热岩发电及综合利用的挖掘、热储改造与管道换热系统
CN113701370B (zh) 一种利用地下干热源进行供热的装置及方法
CN105546860A (zh) 一种提取利用地热能的装置及方法
Zhang et al. Study on heat extraction characteristics in a rock fracture for the application of enhanced geothermal systems
CN107477895A (zh) 中深层地热井内换热器
CN203586593U (zh) 一种地热能源装置
CN111380236B (zh) 地热提取装置
CN113639304A (zh) 一种强制对流换热型地热水平井单井供热系统
CN206478881U (zh) 中浅层复合模式地埋管热传导装置
CN205403216U (zh) 一种提取利用地热能的装置
CN215108890U (zh) 一种密闭井筒循环换热系统试验平台
Li et al. Upper limit on heat extraction of a super long gravity heat pipe in a hot dry rock geothermal reservoi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1126

Assignee: Qingdao Keyuan Petroleum Technology Co.,Ltd.

Assignor: SHAND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ntract record no.: X2023370010013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A device and method for heating with underground dry heat sourc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0902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230116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