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697896A - 一种利用雾化水柱产生的回流水实现循环水杀菌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利用雾化水柱产生的回流水实现循环水杀菌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697896A
CN113697896A CN202111000318.6A CN202111000318A CN113697896A CN 113697896 A CN113697896 A CN 113697896A CN 202111000318 A CN202111000318 A CN 202111000318A CN 113697896 A CN113697896 A CN 11369789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column
wall
region
sli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00031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彭海明
刘振飞
张健光
冯锦云
叶卫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Nanhai Keri Electron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Nanhai Keri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Nanhai Keri Electron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Nanhai Keri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000318.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697896A/zh
Publication of CN1136978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9789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3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irradiation
    • C02F1/3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irradiation with ultraviolet ligh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BSPRAYING APPARATUS; ATOMISING APPARATUS; NOZZLES
    • B05B17/00Apparatus for spraying or atomising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not covered by the preceding groups
    • B05B17/04Apparatus for spraying or atomising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not covered by the preceding groups operating with special methods
    • B05B17/06Apparatus for spraying or atomising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not covered by the preceding groups operating with special methods using ultrasonic or other kinds of vibr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3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irradiation
    • C02F1/3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irradiation with ultraviolet light
    • C02F1/325Irradiation devices or lamp construc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301/00General aspects of water treatment
    • C02F2301/04Flow arrangem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303/00Specific treatment goals
    • C02F2303/04Disinfection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hysical Water Treat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雾化水柱产生的回流水实现循环水杀菌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利用雾化装置将雾化区的水进行雾化,同时利用雾化装置中的超声波雾化片的机械能量将雾化区的水形成倾斜水柱;所述倾斜水柱依次流入回流区、紫外线杀菌区,并经过紫外线杀菌后回流至雾化区。本发明中,本发明采用了超声波雾化片的另一功能“水泵”,在雾化功能发挥时,雾化片把水变成雾,同时的雾化片的机械能量也会产生倾斜水柱,倾斜水柱依次流入回流区、紫外线杀菌区,最后回流至雾化区,从而形成水循环,显著提升了杀菌效果,大大提高了杀菌率,同时不影响雾化的效果,采用水循环式杀菌,实现了无死角杀菌,还能有效降低生产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利用雾化水柱产生的回流水实现循环水杀菌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雾化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利用雾化水柱产生的回流水 实现循环水杀菌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加湿器杀菌普遍采用流道途经式杀菌,水一次性流经UV灯照射 区,为了保证杀菌效果,紫外线照射时间需要越久越好,水流速度要慢,因此 现有加湿装置通过结构件产品阻挡水速度的效果,保持水停留在UV区域1--3 秒杀菌,但是,现有产品的用户体验端,水流速慢等于等待时间久才能工作, 从产品工业设计角度产品容器储水量一定,水压一定的情况下降低水流量是很 难的一件事情即使可以实现也要加入非常复杂的结构和增加比较高的成本,此 种方式杀菌率不够高,同时,若提高紫外线强度,产品内部各项材料(塑胶、 硅胶等)的选型对原材料抗紫外线的要求越高,使得成本变高,长期的高强度 紫外线照射也会使得产品寿命变短,并且,水流道途径杀菌对结构和水路密封 要求高,渗透或未经杀菌的水泄露均会急速降低杀菌率结构对水路密封要求高 水箱补水流速要求高从而限制结构空间,而且现有的加湿装置在机器缺水自动 关机后最终会有残留水,残留水随时间的增长,细菌滋生,产生污染,而下次 用户继续加水使用时,这部分水如果没有人为的去清洁,会污染整个水腔,针 对这一情况,现有杀菌流经式杀菌,对残留水完全没有杀菌功能,只对新补充 的水有杀菌功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雾化水柱产生的回流水实现循环水杀菌的方法,用以 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雾化水柱产生的回流水实现 循环水杀菌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利用雾化装置将雾化区的水进行雾化,同时利用雾化装置中的超 声波雾化片的机械能量将雾化区的水形成倾斜水柱;
步骤2:所述倾斜水柱依次流入回流区、紫外线杀菌区,并经过紫外线杀 菌后回流至雾化区。
优选的,所述雾化区、所述回流区及所述紫外线杀菌区均设置在壳体内, 所述回流区与所述雾化区之间设置挡水墙,所述挡水墙将所述回流区与所述雾 化区分隔开,所述回流区包括循环区与补水区,所述循环区一侧与所述壳体内 壁连接,所述循环区另一侧与所述补水区一侧连通,所述补水区另一侧与所述 紫外线杀菌区一侧连通,所述紫外线杀菌区另一侧与所述雾化区连通。
优选的,所述循环区高度大于所述补水区高度,所述补水区高度大于所述 紫外线杀菌区高度,所述紫外线杀菌区高度高于所述雾化区高度。
优选的,在所述步骤1中,所述倾斜水柱先流入所述循环区内,然后从所 述循环区流入所述补水区内,再从所述补水区流入所述紫外线杀菌区内。
优选的,所述超声波雾化片设置在所述雾化区,所述超声波雾化片与所述 壳体底壁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雾化区设置出风柱,所述出风柱下端与所述壳体底壁固定连 接,所述出风柱上端设置出风口,所述出风柱内设置风机。
优选的,所述紫外线杀菌区设置紫外线灯,所述紫外线灯用于对通过所述 紫外线杀菌区的水流杀菌。
优选的,所述雾化区内还设置导向管,所述导向管位于所述超声波雾化片 上方,所述导向管对所述倾斜水柱有导向作用,所述导向管能够将所述倾斜水 柱引导入所述循环区。
优选的,还包括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包括:
两个固定板,两个所述固定板对称设置在所述导向管左右两侧,所述固 定板底部与所述壳体底部内壁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固定板位于所述超声波雾化 片左右两侧;
连接柱,所述连接柱设置在两个所述固定板之间,所述连接柱两端分别与 两侧的所述固定板侧壁固定连接;
橡胶套,所述橡胶套套设在所述连接柱上,所述橡胶套内壁与所述连接柱 外壁滑动连接,所述橡胶套两侧对称设置有滑套,所述滑套内壁与所述连接柱 外壁滑动连接,所述滑套靠近所述固定板一端设置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套 设在所述连接柱上,所述第一弹簧一端与所述固定板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 弹簧另一端与所述滑套远离所述橡胶套一端固定连接;
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中心设置通孔,所述安装板通过所述通孔套设在所述 导向管外部,所述通孔内壁与所述导向管外壁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板左右两侧 下表面对称设置第一滑轨,所述第一滑轨上滑动设置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 侧壁铰接设置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远离所述第一滑块一端与同侧的所述滑 套上表面铰接连接,两个所述第一滑块之间设置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两端 分别与两侧的所述第一滑块侧壁固定连接;
第二滑轨,所述第二滑轨设置在右侧的所述第一连杆侧壁,所述第二滑轨 上滑动设置第二滑块;
螺杆,所述螺杆设置在所述第二滑块右侧,所述螺杆一端设置轴承,所述 轴承设置在连接块一端的盲孔内,所述连接块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滑块侧壁铰接 连接,所述螺杆远离所述第二滑块一端依次穿过右侧的所述固定板、所述壳体 侧壁延伸至所述壳体外部并设置把手,所述螺杆与右侧的所述固定板螺纹连 接,所述螺杆与所述壳体侧壁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紫外线杀菌区内设置阶梯安装孔,所述阶梯安装孔内设置固 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用于安装所述紫外线灯,所述固定装置包括:
固定座,所述固定座设置在所述阶梯安装孔上端,所述固定座上端设置固 定孔,所述紫外线灯安装在所述固定孔内;
第一密封环,所述第一密封环套设在所述固定座外壁,所述第一密封环内 壁与所述固定座外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密封环外壁直径与所述阶梯安装孔上 端孔径相适配;
支撑柱,所述支撑柱设置在所述固定座下端,所述支撑柱下端延伸至所述 阶梯安装孔下端;
第二密封环,所述第二密封环套设在所述支撑柱外壁,所述第二密封环内 壁与所述支撑柱外壁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密封环外径小于所述阶梯安装孔上端 直径,所述第二密封环外径大于所述阶梯安装孔下端直径;
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设置在所述第二密封环与所述固定座之间,所述 第二弹簧设置有若干个,所述第二弹簧一端与所述第二密封环上表面固定连 接,所述第二弹簧另一端与所述固定座下表面固定连接;
两个第三滑轨,两个所述第三滑轨对称设置在所述支撑柱左右两侧,所述 第三滑轨垂直于所述第二密封环,所述第三滑轨上滑动设置第三滑块,所述第 三滑块远离所述第三滑轨一侧设置移动柱,所述移动柱随所述第三滑块上下移 动,所述移动柱远离所述第三滑块一端设置第一挡块,所述第一挡块截面设置 为直角梯形,且所述第一挡块上端长度小于所述第一挡块下端长度;
套筒,所述套筒设置在所述第三滑轨正下方,所述套筒一端与所述支撑柱 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套筒内滑动设置滑动柱,所述滑动柱远离所述支撑柱一端 设置移动块,所述移动块上端设置第二挡块,所述第二挡块截面设置为直接梯 形且所述第二挡块斜面与所述第一挡块斜面相适配,所述第二挡块侧壁与所述 第一挡块侧壁接触;
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弹簧设置在套筒内,所述第三弹簧一端与所述套筒内 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弹簧另一端与所述滑动柱远离所述移动块一端固定连 接;
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设置在所述第三滑块与所述第二密封环之间,所述连 接杆一端与所述第二密封环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滑 块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平行于所述第三滑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雾化水柱产生的 回流水实现循环水杀菌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利用雾化装置将雾化区的水进 行雾化,同时利用雾化装置中的超声波雾化片的机械能量将雾化区的水形成倾 斜水柱;所述倾斜水柱依次流入回流区、紫外线杀菌区,并经过紫外线杀菌后 回流至雾化区。本发明中,本发明采用了超声波雾化片的另一功能“水泵”, 在雾化功能发挥时,雾化片把水变成雾,同时的雾化片的机械能量也会产生倾 斜水柱,倾斜水柱依次流入回流区、紫外线杀菌区,最后回流至雾化区,从而 形成水循环,显著提升了杀菌效果,大大提高了杀菌率,同时不影响雾化的效果,采用水循环式杀菌,实现了无死角杀菌,还能有效降低生产成本。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 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 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以及说明书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装置来实现和获得。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 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一种利用雾化水柱产生的回流水实现循环水杀菌的方法步骤 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各区域整体布局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中各区域整体布局图;
图4为本发明中另一种视角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壳体剖视图;
图6为本发明中导向管位置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中调节装置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中固定装置示意图。
图中:1、雾化区;2、超声波雾化片;3、紫外线杀菌区;4、壳体;5、 挡水墙;6、循环区;7、补水区;8、出风柱;9、紫外线灯;10、导向管;11、 固定板;12、连接柱;13、橡胶套;14、滑套;15、第一弹簧;16、安装板; 17、第一滑轨;18、第一滑块;19、第一连杆;20、复位弹簧;21、第二滑轨; 22、第二滑块;23、螺杆;24、轴承;25、连接块;26、把手;27、阶梯安装 孔;28、固定座;29、固定孔;30、第一密封环;31、支撑柱;32、第二密封 环;33、第二弹簧;34、第三滑轨;35、第三滑块;36、移动柱;37、第一挡 块;38、套筒;39、滑动柱;40、移动块;41、第二挡块;42、第三弹簧;43、 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 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另外,在本发明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 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 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 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 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 方案以及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 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 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实施例1: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利用雾化水柱产生的回流水实现循环水杀菌的 方法,如图1-图8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利用雾化装置将雾化区1的水进行雾化,同时利用雾化装置中的 超声波雾化片2的机械能量将雾化区1的水形成倾斜水柱;
步骤2:所述倾斜水柱依次流入回流区、紫外线杀菌区3,并经过紫外线 杀菌后回流至雾化区1。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首先利用雾化装置将加湿器雾化 区1的水进行雾化,雾化装置包括超声波雾化片2,超声波雾化片2利用机械 能量能够将雾化区1的水形成倾斜水柱,然后倾斜水柱会流入回流区,再从回 流区流入紫外线杀菌区3内,紫外线杀菌区3设置有紫外线灯9,紫外线灯9 能够对流经紫外线杀菌区3的水流进行充分杀菌,杀菌后的水从紫外线杀菌区 3回流至雾化区1中,然后再重复上述步骤,从而实现了水循环,并且利用水 循环实现了水循环杀菌,大大提高了杀菌率,本发明采用水循环式杀菌,实现 了杀菌无死角,利用超声波雾化片2的另一功能“水泵”,在雾化功能发挥时, 雾化片把水变成雾,同时的雾化片的机械能量也会提高倾斜水柱,使超声波范 围内倾斜水柱明显水位上升,形成“泵”引用这一功能,配合巧妙的阻挡结构 设计,把这一水柱引流回流至“紫外灯杀菌槽”,从而形成水循环,显著的 提升了杀菌效果,增强了杀菌率,同时不影响雾化的效果,在实施过程中,超 声波雾化片2“水泵”数据以常规15W----30W加湿器计算,加湿器中每分钟 水循环约200-600mL,这个水量流经过紫外线杀菌区3持续循环,紫外线杀菌 区3的紫外线使水的杀菌时间无限延长,从而达到真正有效杀菌的作用,本发 明还克服了现有市面上产品杀菌设计缺陷和不足,提高了杀菌率,无论是残留 水或新供应水均有有效的持续的细菌杀灭作用,对用户健康有益,并且该方法 能够降低了结构设计水路流经杀菌密封性要求,取消了密封所需要的结构配件 硅胶类密封圈,降低产品成本,同时还降低了对“紫外灯”的功率要求、紫外 辐射强度要求成本变低,因为紫外灯的降低相应的降低了产品材料的选型中耐 紫外线的要求级别,有利于产品成本的降低。
实施例2
在上述实施例1的基础上,如图2-图6所示,所述雾化区1、所述回流区 及所述紫外线杀菌区3均设置在壳体4内,所述回流区与所述雾化区1之间设 置挡水墙5,所述挡水墙5将所述回流区与所述雾化区1分隔开,所述回流区 包括循环区6与补水区7,所述循环区6一侧与所述壳体4内壁连接,所述循 环区6另一侧与所述补水区7一侧连通,所述补水区7另一侧与所述紫外线杀 菌区3一侧连通,所述紫外线杀菌区3另一侧与所述雾化区1连通;
在所述步骤1中,所述倾斜水柱先流入所述循环区6内,然后从所述循环 区6流入所述补水区7内,再从所述补水区7流入所述紫外线杀菌区3内。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雾化区1、回流区与紫外线杀菌 区3均布置在壳体4内,回流区与雾化区1之间设置有挡水墙5,挡水墙5高 度高于回流区高度,从而将壳体4内的雾化区1空间与回流区空间间隔开来, 流入回流区的水不会从回流区直接回流至雾化区1内,雾化区1内的水也不会 从雾化区1直接流入回流区内,回流区包括循环区6与补水区7,倾斜水柱先 流入循环区6,再流入补水区7,接着从补水区7流入紫外线杀菌区3,当壳体 4内水量较少时,通过补水区7能够向壳体4内补水,挡水墙5一直延伸至紫 外线杀菌区3,通过设置挡水墙5,将回流区的水与雾化区1的水分隔开,并 且使得水按照设置路径流动,实现了水循环杀菌,全面杀菌,对残留水也具有 杀菌功能,有助于提高杀菌率。
实施例3
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如图2-图6所示,所述循环区6高度大于所述补水 区7高度,所述补水区7高度大于所述紫外线杀菌区3高度,所述紫外线杀菌 区3高度高于所述雾化区1高度。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循环区6的高度大于补水区7的 高度,补水区7的高度大于紫外线杀菌区3的高度,紫外线杀菌区3的高度大 于雾化区1的高度,例如,循环区6与雾化区1的平面落差为24.9厘米,循 环区6与补水区7的平面落差为13.7厘米,通过上述设置,在挡水墙5的作 用下循环区6的水不会流入雾化区1内,并且通过高度差保证循环区6的水顺 利流入补水区7,并通过补水区7流入紫外线杀菌区3,完成杀菌后再回流至 雾化区1,使得壳体4内的水能得到全面杀菌,大大提高了杀菌率。
实施例4
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如图2-图6所示,所述超声波雾化片2设置在所述 雾化区1,所述超声波雾化片2与所述壳体4底壁固定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超声波雾化片2设置在雾化区1, 超声波雾化片2不仅能够将雾化区1的水雾化,而且能够利用机械能量使雾化 区1的水形成倾斜水柱,从而流入回流区,实现水循环。
实施例5
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如图2-图6所示,所述雾化区1设置出风柱8,所 述出风柱8下端与所述壳体4底壁固定连接,所述出风柱8上端设置出风口, 所述出风柱8内设置风机。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在雾化区1设置出风柱8,出风 柱8上端设置出风口,当超声波雾化片2将雾化区1的水雾化后,出风口的风 向能够控制雾化后水的方向,便于调节。
实施例6
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如图2-图6所示,所述紫外线杀菌区3设置紫外线 灯9,所述紫外线灯9用于对通过所述紫外线杀菌区3的水流杀菌。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在紫外线杀菌区3设置有紫外线 灯9,通过该紫外线灯9能够对通过紫外线杀菌区3的水流进行杀菌,紫外线 杀菌区3设置有螺旋型流道,使得水流与紫外线充分接触,为水流提供充足的 紫外线照射时间,进一步提高杀菌率。
实施例7
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如图2-图6所示,所述雾化区1内还设置导向管 10,所述导向管10位于所述超声波雾化片2上方,所述导向管10对所述倾斜 水柱有导向作用,所述导向管10能够将所述倾斜水柱引导入所述循环区6。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在雾化区1还设置有导向管10, 导向管10有导向作用,提高倾斜水柱的稳定性,使得大量倾斜水柱能够顺着 导向管10流入循环区6。
实施例8
在实施例7的基础上,如图7所示,还包括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包括:
两个固定板11,两个所述固定板11对称设置在所述导向管10左右两侧, 所述固定板11底部与所述壳体4底部内壁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固定板11位于 所述超声波雾化片2左右两侧;
连接柱12,所述连接柱12设置在两个所述固定板11之间,所述连接柱 12两端分别与两侧的所述固定板11侧壁固定连接;
橡胶套13,所述橡胶套13套设在所述连接柱12上,所述橡胶套13内壁 与所述连接柱12外壁滑动连接,所述橡胶套13两侧对称设置有滑套14,所述 滑套14内壁与所述连接柱12外壁滑动连接,所述滑套14靠近所述固定板11 一端设置第一弹簧15,所述第一弹簧15套设在所述连接柱12上,所述第一弹 簧15一端与所述固定板11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15另一端与所述滑 套14远离所述橡胶套13一端固定连接;
安装板16,所述安装板16中心设置通孔,所述安装板16通过所述通孔套 设在所述导向管10外部,所述通孔内壁与所述导向管10外壁固定连接,所述 安装板16左右两侧下表面对称设置第一滑轨17,所述第一滑轨17上滑动设置 第一滑块18,所述第一滑块18侧壁铰接设置第一连杆19,所述第一连杆19 远离所述第一滑块18一端与同侧的所述滑套14上表面铰接连接,两个所述第 一滑块18之间设置复位弹簧20,所述复位弹簧20两端分别与两侧的所述第一 滑块18侧壁固定连接;
第二滑轨21,所述第二滑轨21设置在右侧的所述第一连杆19侧壁,所述 第二滑轨21上滑动设置第二滑块22;
螺杆23,所述螺杆23设置在所述第二滑块22右侧,所述螺杆23一端设 置轴承24,所述轴承24设置在连接块25一端的盲孔内,所述连接块25另一 端与所述第二滑块22侧壁铰接连接,所述螺杆23远离所述第二滑块22一端 依次穿过右侧的所述固定板11、所述壳体4侧壁延伸至所述壳体4外部并设置 把手26,所述螺杆23与右侧的所述固定板11螺纹连接,所述螺杆23与所述 壳体4侧壁转动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当雾化区1的水量较少时,顺时 针转动把手26,把手26转动带动螺杆23转动,螺杆23与右侧的固定板11 螺纹连接,螺杆23一端在连接块25的轴承24内转动,螺杆23转动会带动连 接块25向左运动,连接块25向左运动推动第二滑块22向左运动,第二滑块 22向左运动带动第一连杆19向左运动,第一连杆19带动右侧的滑套14向左 运动,右侧的滑套14在连接柱12上向左滑动,右侧的第一弹簧15拉伸,右侧的滑套14通过橡胶套13带动左侧的滑套14向左滑动,左侧的第一弹簧15 压缩,在两个滑套14滑动的同时,由于复位弹簧20的弹力作用,两个滑套14 通过第一连杆19带动第一滑块18向左运动,第一滑块18通过与第一滑轨17 之间的摩擦带动安装板16向左运动,安装板16带动导向管10整体向左运动, 此时,从导向管10流出的倾斜水柱减小了在回流区的流动距离,加速水循环, 防止雾化区1出现缺水的问题,当左侧的第一弹簧15压缩至无法继续压缩时, 随着螺杆23的继续转动,右侧的第一滑块18克服与第一滑轨17之间的摩擦 以及复位弹簧20的弹力向左运动,右侧第一连杆19逆时针转动,从而使得安 装板16右侧的高度高于左侧的高度,导向管10随安装板16也发生转动,导 向管10的出口处向远离把手26的方向摆动,从而使得导向管10流出的倾斜 水柱更快的流入紫外线杀菌区3,进一步加快了水的循坏,当雾化区1的水量 较大时,逆时针转动把手26,把手26带动螺杆23逆时针转动,滑套14在连 接柱12上由左向右运动,滑套14带动第一连杆19、第一滑块18及第一滑轨 17整体由左向右运动,使得安装板16也向右运动,从而增加了倾斜水柱在回 流区的流动距离,并且,随着螺杆23的转动,安装板16右侧高度低于安装板 16左侧高度,使得导向管10的开口靠近把手26,进一步减缓了水的循环,有 助于雾化区1内水的充分杀菌,提高了杀菌率,提高设置调节装置,能够灵活 调节导向管10的位置,从而调节倾斜水柱的出口位置,便于根据雾化区1水 的余量调节水的循环速度,防止雾化区1出现缺水的问题,同时有助于杀菌率 的提高。
实施例9
在实施例6的基础上,如图8所示,所述紫外线杀菌区3内设置阶梯安装 孔27,所述阶梯安装孔27内设置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用于安装所述紫外 线灯9,所述固定装置包括:
固定座28,所述固定座28设置在所述阶梯安装孔27上端,所述固定座28上端设置固定孔29,所述紫外线灯9安装在所述固定孔29内;
第一密封环30,所述第一密封环30套设在所述固定座28外壁,所述第一 密封环30内壁与所述固定座28外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密封环30外壁直径 与所述阶梯安装孔27上端孔径相适配;
支撑柱31,所述支撑柱31设置在所述固定座28下端,所述支撑柱31下 端延伸至所述阶梯安装孔27下端;
第二密封环32,所述第二密封环32套设在所述支撑柱31外壁,所述第二 密封环32内壁与所述支撑柱31外壁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密封环32外径小于 所述阶梯安装孔27上端直径,所述第二密封环32外径大于所述阶梯安装孔27 下端直径;
第二弹簧33,所述第二弹簧33设置在所述第二密封环32与所述固定座 28之间,所述第二弹簧33设置有若干个,所述第二弹簧33一端与所述第二密 封环32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33另一端与所述固定座28下表面固 定连接;
两个第三滑轨34,两个所述第三滑轨34对称设置在所述支撑柱31左右两 侧,所述第三滑轨34垂直于所述第二密封环32,所述第三滑轨34上滑动设置 第三滑块35,所述第三滑块35远离所述第三滑轨34一侧设置移动柱36,所 述移动柱36随所述第三滑块35上下移动,所述移动柱36远离所述第三滑块 35一端设置第一挡块37,所述第一挡块37截面设置为直角梯形,且所述第一 挡块37上端长度小于所述第一挡块37下端长度;
套筒38,所述套筒38设置在所述第三滑轨34正下方,所述套筒38一端 与所述支撑柱31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套筒38内滑动设置滑动柱39,所述滑动 柱39远离所述支撑柱31一端设置移动块40,所述移动块40上端设置第二挡 块41,所述第二挡块41截面设置为直接梯形且所述第二挡块41斜面与所述第 一挡块37斜面相适配,所述第二挡块41侧壁与所述第一挡块37侧壁接触;
第三弹簧42,所述第三弹簧42设置在套筒38内,所述第三弹簧42一端 与所述套筒38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弹簧42另一端与所述滑动柱39远离 所述移动块40一端固定连接;
连接杆43,所述连接杆43设置在所述第三滑块35与所述第二密封环32 之间,所述连接杆43一端与所述第二密封环32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 43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滑块35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43平行于所述第三 滑轨34。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在紫外线杀菌区3设置有阶梯安 装孔27,阶梯安装孔27内设置有固定装置,当需要安装紫外线灯9时,将紫 外线灯9安装到固定座28的固定孔29内,然后将固定装置整体放入阶梯安装 孔27内,在放置时,支撑柱31位于固定座28下端,支撑柱31外壁套设的第 二密封环32先与阶梯安装孔27内的阶梯接触,随着支撑柱31的继续下放, 第二弹簧33压缩,第二密封环32通过连接杆43带动第三滑块35在第三滑轨 34上向上滑动,第三滑块35通过移动柱36带动第一挡块37向上滑动,第一 挡块37向上滑动带动第二挡块41向远离支撑柱31的方向运动,第二挡块41 向靠近阶梯安装孔27内壁方向运动,第三弹簧42拉伸,直至第二挡块41与 阶梯安装孔27内壁紧密贴合后,固定装置固定安装在阶梯安装孔27内,此时 完成紫外线灯9的安装,第一密封环30外壁与阶梯安装孔27上端内壁贴合, 起到进一步密封的作用,在水流的作用下,固定装置能够稳固的安装在阶梯安 装孔27内,当紫外线灯9需要拆除时,只需拉动固定座28向上运动即可将固定装置从阶梯安装孔27内取出,通过设置该固定装置,不需要专用工具就可 以完成紫外线灯9的固定安装,提高了拆装的便捷性,并且,该固定装置能够 对紫外线灯9起保护作用,在阶梯安装孔27内还能安装供电装置与控制装置, 从而控制紫外线灯9工作,在固定装置第一密封环30与第二密封环32的作用 下,能够对阶梯安装孔27内安装的部件进行有效保护,提高使用寿命。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
电流检测装置,所述电流检测装置设置在所述壳体4底部,所述电流检测 装置与所述紫外线灯9电性连接,所述电流检测装置用于检测通过所述紫外线 灯9的实际电流;
电压检测装置,所述电压检测装置设置在所述壳体4底部,所述电压检测 装置与所述紫外线灯9电性连接,所述电压检测装置用于检测通过所述紫外线 灯9的实际电压;
报警器,所述报警器设置在所述壳体4外壁;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设置在所述壳体4底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电流 检测装置、所述电压检测装置、所述报警器电性连接;
所述控制器基于所述电流检测装置、所述电压检测装置的检测值控制所述 报警器报警,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1:基于所述电流检测装置、所述电压检测装置的检测值,通过公式 (1)计算所述紫外线杀菌区3边缘位置的实际紫外线辐射强度:
Figure BDA0003234491050000151
其中,I1为所述紫外线杀菌区3边缘位置的实际紫外线辐射强度,U1为所 述电压检测装置检测的通过所述紫外线灯9的实际电压,I1为所述电流检测装 置检测的通过所述紫外线灯9的实际电流,η1为所述紫外线灯9外壳的透光率, η2为所述壳体4内壁材料对紫外线的反射率,η3为所述紫外线灯9的预设工作 效率,π为圆周率,π取3.14,R1为紫外线灯9管的截面半径,R2为所述紫外 线杀菌区3边缘到紫外线灯9管轴线中心的距离,L1为所述紫外线灯9管的轴 向长度,N为所述紫外线灯9沿轴向拆分的预设点光源数量;
步骤12:基于公式(1)的计算结果,通过公式(2)计算所述紫外线杀菌 区3边缘位置的实际紫外线辐射强度与预设紫外线辐射强度的比值:
Figure BDA0003234491050000152
其中,G1为所述紫外线杀菌区3边缘位置的实际紫外线辐射强度与预设紫 外线辐射强度的比值,I1为所述紫外线杀菌区3边缘位置的实际紫外线辐射强 度,I0为预设紫外线辐射强度;
步骤13:当公式(2)的计算结果小于1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报警器 发出报警提示。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该发明中,通过设置电压检测装 置能够检测紫外线灯9的实际电压,并且通过设置电流检测装置检测紫外线灯 9的实际电流,通过电流检测装置与电压检测装置的检测值,能够计算紫外线 灯9的实际输出功率,然后利用公式(1)计算紫外线杀菌区3边缘位置的实 际紫外线辐射强度,计算过程中,例如电流检测装置检测的紫外线灯9的实际 电流为5A,电压检测装置检测的紫外线灯9的实际电压为220V,紫外线灯9 外壳的透光率取0.9,壳体4内壁材料对紫外线的反射率取0.2(反射率与内 壁材质有关),紫外线灯9的预设工作效率取值为0.8,紫外线灯9管的截面 半径为2cm,紫外线杀菌区3边缘到紫外线灯9管轴线中心的距离为8cm,紫 外线灯9管的轴向长度为4cm,紫外线灯9沿轴向拆分的预设点光源数量为4, 由此可得公式(1)的计算结果为42W/cm2,在公式(2)中,预设紫外线辐射 强度取值为30W/cm2,公式(2)的计算结果为1.4,此时,报警器不发生工作, 当紫外线杀菌区3边缘位置的实际紫外线辐射强度与预设紫外线辐射强度的比 值小于1时,控制器会控制报警器发出报警提示,从而提醒工作人员对紫外线 灯9进行检修,目前紫外线强度检测装置无法准确检测紫外线辐射边缘位置的 实际辐射强度,因此,通过本方案解决了现有问题,从而准确检测紫外线杀菌 区3边缘位置的实际紫外线辐射强度,并且根据紫外线杀菌区3边缘位置的实 际紫外线辐射强度与预设紫外线辐射强度的比值控制报警器工作,便于提醒工 作人员及时对辐射强度低的紫外线灯9进行检修,确保了紫外线灯9的杀菌效 率,有助于紫外线灯9的杀菌,提高了设备的智能化水平。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 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 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利用雾化水柱产生的回流水实现循环水杀菌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利用雾化装置将雾化区(1)的水进行雾化,同时利用雾化装置中的超声波雾化片(2)的机械能量将雾化区(1)的水形成倾斜水柱;
步骤2:所述倾斜水柱依次流入回流区、紫外线杀菌区(3),并经过紫外线杀菌后回流至雾化区(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雾化水柱产生的回流水实现循环水杀菌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区(1)、所述回流区及所述紫外线杀菌区(3)均设置在壳体(4)内,所述回流区与所述雾化区(1)之间设置挡水墙(5),所述挡水墙(5)将所述回流区与所述雾化区(1)分隔开,所述回流区包括循环区(6)与补水区(7),所述循环区(6)一侧与所述壳体(4)内壁连接,所述循环区(6)另一侧与所述补水区(7)一侧连通,所述补水区(7)另一侧与所述紫外线杀菌区(3)一侧连通,所述紫外线杀菌区(3)另一侧与所述雾化区(1)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利用雾化水柱产生的回流水实现循环水杀菌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区(6)高度大于所述补水区(7)高度,所述补水区(7)高度大于所述紫外线杀菌区(3)高度,所述紫外线杀菌区(3)高度高于所述雾化区(1)高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利用雾化水柱产生的回流水实现循环水杀菌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1中,所述倾斜水柱先流入所述循环区(6)内,然后从所述循环区(6)流入所述补水区(7)内,再从所述补水区(7)流入所述紫外线杀菌区(3)内。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利用雾化水柱产生的回流水实现循环水杀菌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声波雾化片(2)设置在所述雾化区(1),所述超声波雾化片(2)与所述壳体(4)底壁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利用雾化水柱产生的回流水实现循环水杀菌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区(1)设置出风柱(8),所述出风柱(8)下端与所述壳体(4)底壁固定连接,所述出风柱(8)上端设置出风口,所述出风柱(8)内设置风机。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利用雾化水柱产生的回流水实现循环水杀菌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紫外线杀菌区(3)设置紫外线灯(9),所述紫外线灯(9)用于对通过所述紫外线杀菌区(3)的水流杀菌。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利用雾化水柱产生的回流水实现循环水杀菌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区(1)内还设置导向管(10),所述导向管(10)位于所述超声波雾化片(2)上方,所述导向管(10)对所述倾斜水柱有导向作用,所述导向管(10)能够将所述倾斜水柱引导入所述循环区(6)。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利用雾化水柱产生的回流水实现循环水杀菌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包括:
两个固定板(11),两个所述固定板(11)对称设置在所述导向管(10)左右两侧,所述固定板(11)底部与所述壳体(4)底部内壁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固定板(11)位于所述超声波雾化片(2)左右两侧;
连接柱(12),所述连接柱(12)设置在两个所述固定板(11)之间,所述连接柱(12)两端分别与两侧的所述固定板(11)侧壁固定连接;
橡胶套(13),所述橡胶套(13)套设在所述连接柱(12)上,所述橡胶套(13)内壁与所述连接柱(12)外壁滑动连接,所述橡胶套(13)两侧对称设置有滑套(14),所述滑套(14)内壁与所述连接柱(12)外壁滑动连接,所述滑套(14)靠近所述固定板(11)一端设置第一弹簧(15),所述第一弹簧(15)套设在所述连接柱(12)上,所述第一弹簧(15)一端与所述固定板(11)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15)另一端与所述滑套(14)远离所述橡胶套(13)一端固定连接;
安装板(16),所述安装板(16)中心设置通孔,所述安装板(16)通过所述通孔套设在所述导向管(10)外部,所述通孔内壁与所述导向管(10)外壁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板(16)左右两侧下表面对称设置第一滑轨(17),所述第一滑轨(17)上滑动设置第一滑块(18),所述第一滑块(18)侧壁铰接设置第一连杆(19),所述第一连杆(19)远离所述第一滑块(18)一端与同侧的所述滑套(14)上表面铰接连接,两个所述第一滑块(18)之间设置复位弹簧(20),所述复位弹簧(20)两端分别与两侧的所述第一滑块(18)侧壁固定连接;
第二滑轨(21),所述第二滑轨(21)设置在右侧的所述第一连杆(19)侧壁,所述第二滑轨(21)上滑动设置第二滑块(22);
螺杆(23),所述螺杆(23)设置在所述第二滑块(22)右侧,所述螺杆(23)一端设置轴承(24),所述轴承(24)设置在连接块(25)一端的盲孔内,所述连接块(25)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滑块(22)侧壁铰接连接,所述螺杆(23)远离所述第二滑块(22)一端依次穿过右侧的所述固定板(11)、所述壳体(4)侧壁延伸至所述壳体(4)外部并设置把手(26),所述螺杆(23)与右侧的所述固定板(11)螺纹连接,所述螺杆(23)与所述壳体(4)侧壁转动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利用雾化水柱产生的回流水实现循环水杀菌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紫外线杀菌区(3)内设置阶梯安装孔(27),所述阶梯安装孔(27)内设置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用于安装所述紫外线灯(9),所述固定装置包括:
固定座(28),所述固定座(28)设置在所述阶梯安装孔(27)上端,所述固定座(28)上端设置固定孔(29),所述紫外线灯(9)安装在所述固定孔(29)内;
第一密封环(30),所述第一密封环(30)套设在所述固定座(28)外壁,所述第一密封环(30)内壁与所述固定座(28)外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密封环(30)外壁直径与所述阶梯安装孔(27)上端孔径相适配;
支撑柱(31),所述支撑柱(31)设置在所述固定座(28)下端,所述支撑柱(31)下端延伸至所述阶梯安装孔(27)下端;
第二密封环(32),所述第二密封环(32)套设在所述支撑柱(31)外壁,所述第二密封环(32)内壁与所述支撑柱(31)外壁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密封环(32)外径小于所述阶梯安装孔(27)上端直径,所述第二密封环(32)外径大于所述阶梯安装孔(27)下端直径;
第二弹簧(33),所述第二弹簧(33)设置在所述第二密封环(32)与所述固定座(28)之间,所述第二弹簧(33)设置有若干个,所述第二弹簧(33)一端与所述第二密封环(32)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33)另一端与所述固定座(28)下表面固定连接;
两个第三滑轨(34),两个所述第三滑轨(34)对称设置在所述支撑柱(31)左右两侧,所述第三滑轨(34)垂直于所述第二密封环(32),所述第三滑轨(34)上滑动设置第三滑块(35),所述第三滑块(35)远离所述第三滑轨(34)一侧设置移动柱(36),所述移动柱(36)随所述第三滑块(35)上下移动,所述移动柱(36)远离所述第三滑块(35)一端设置第一挡块(37),所述第一挡块(37)截面设置为直角梯形,且所述第一挡块(37)上端长度小于所述第一挡块(37)下端长度;
套筒(38),所述套筒(38)设置在所述第三滑轨(34)正下方,所述套筒(38)一端与所述支撑柱(31)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套筒(38)内滑动设置滑动柱(39),所述滑动柱(39)远离所述支撑柱(31)一端设置移动块(40),所述移动块(40)上端设置第二挡块(41),所述第二挡块(41)截面设置为直接梯形且所述第二挡块(41)斜面与所述第一挡块(37)斜面相适配,所述第二挡块(41)侧壁与所述第一挡块(37)侧壁接触;
第三弹簧(42),所述第三弹簧(42)设置在套筒(38)内,所述第三弹簧(42)一端与所述套筒(38)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弹簧(42)另一端与所述滑动柱(39)远离所述移动块(40)一端固定连接;
连接杆(43),所述连接杆(43)设置在所述第三滑块(35)与所述第二密封环(32)之间,所述连接杆(43)一端与所述第二密封环(32)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43)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滑块(35)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43)平行于所述第三滑轨(34)。
CN202111000318.6A 2021-08-27 2021-08-27 一种利用雾化水柱产生的回流水实现循环水杀菌的方法 Pending CN11369789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00318.6A CN113697896A (zh) 2021-08-27 2021-08-27 一种利用雾化水柱产生的回流水实现循环水杀菌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00318.6A CN113697896A (zh) 2021-08-27 2021-08-27 一种利用雾化水柱产生的回流水实现循环水杀菌的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97896A true CN113697896A (zh) 2021-11-26

Family

ID=786564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000318.6A Pending CN113697896A (zh) 2021-08-27 2021-08-27 一种利用雾化水柱产生的回流水实现循环水杀菌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697896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247253A (en) * 2011-03-16 2012-12-01 Access Business Group Int Llc Humidifier with ultraviolet disinfection
CN106545944A (zh) * 2016-10-20 2017-03-29 圆融健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加湿器
CN108758942A (zh) * 2018-07-23 2018-11-0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加湿设备及加湿设备的控制方法
CN109489169A (zh) * 2018-11-09 2019-03-1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可降噪的挡水套筒及具有加湿功能的电器
CN110540263A (zh) * 2018-05-28 2019-12-06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紫外线流水杀菌器
CN212673425U (zh) * 2020-07-31 2021-03-0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加湿组件及加湿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247253A (en) * 2011-03-16 2012-12-01 Access Business Group Int Llc Humidifier with ultraviolet disinfection
CN106545944A (zh) * 2016-10-20 2017-03-29 圆融健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加湿器
CN110540263A (zh) * 2018-05-28 2019-12-06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紫外线流水杀菌器
CN108758942A (zh) * 2018-07-23 2018-11-0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加湿设备及加湿设备的控制方法
CN109489169A (zh) * 2018-11-09 2019-03-1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可降噪的挡水套筒及具有加湿功能的电器
CN212673425U (zh) * 2020-07-31 2021-03-0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加湿组件及加湿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801450B (zh) 二次供水设备
CN109956518A (zh) 一种用于杀菌的具有清洁功能的高效型污水处理设备
CN112573721A (zh) 一种处理医药废液的高效低温冷凝废液减量化装置及方法
CN113697896A (zh) 一种利用雾化水柱产生的回流水实现循环水杀菌的方法
CN110056994B (zh) 一种医疗室用净化消毒装置
CN108204146B (zh) 一种生物安全实验室风险防控系统
CN215048922U (zh) 一种适用于污水处理消毒的铜银离子复合消毒器
CN204678725U (zh) 一种能够杀菌除垢的太阳能热水器
CN214192897U (zh) 一种具备消毒灭菌功能的纯水设备
CN213141473U (zh) 一种紫外线杀菌器
CN208234684U (zh) 储液装置及具有其的净化机
CN114195218A (zh) 一种大流量工业水处理杀菌装置
CN210247716U (zh) 阳光节能型植物工厂
CN208871779U (zh) 一种室内空气净化用加湿装置
CN112209455A (zh) 一种利用污水透光特性适配环保处理设备
CN204529565U (zh) 一种节能环保净水装置
CN219461980U (zh) 一种太阳能紫外线消毒设备
CN202193690U (zh) 全自动活化能量直饮水机
CN112128877B (zh) 一种空气净化智能消杀设备
CN213526549U (zh) 一种基于太阳能供能的紫外线消毒装置
CN215597599U (zh) 一种具有消毒功能的加湿器
CN117126721A (zh) 一种基于激光破壁孢子和细胞的破壁装置及工位组合方法
CN218665493U (zh) 流动水紫外杀菌器
CN114482204B (zh) 一种轨道交通用的供水系统和供水方法
CN117585869B (zh) 一种直饮水净水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