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685315B - 一种适用于风力发电机组的能量双控管理方法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适用于风力发电机组的能量双控管理方法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685315B
CN113685315B CN202111042689.0A CN202111042689A CN113685315B CN 113685315 B CN113685315 B CN 113685315B CN 202111042689 A CN202111042689 A CN 202111042689A CN 113685315 B CN113685315 B CN 11368531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ergy storage
storage module
wind
generator set
energ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04268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685315A (zh
Inventor
侯传晶
刘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Jianzhu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Jianzhu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Jianzhu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Jianzhu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111042689.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685315B/zh
Publication of CN1136853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853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6853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8531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3MACHINES OR ENGINES FOR LIQUIDS; WIND, SPRING, OR WEIGHT MOTORS; PRODUCING MECHANICAL POWER OR A REACTIVE PROPULSIVE THRUS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3DWIND MOTORS
    • F03D7/00Controlling wind motors 
    • F03D7/02Controlling wind motors  the wind motors having rotation axis substantially parallel to the air flow entering the rotor
    • F03D7/04Automatic control; Regulation
    • F03D7/042Automatic control; Regulation by means of an electrical or electronic controlle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2Wind turbines with rotation axis in wind dir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ntrol Of Eletrric Generators (AREA)
  • Wind Moto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适用于风力发电机组的能量双控管理方法和系统,根据储能模组的电量控制发电机组的运行和停机,以及控制储能模组的供电模式,使储能模组和发电机组的供电能力与负载量相匹配;建立风力‑发电控制模型,使发电机组根据环境风实时数据调整叶片角度和机舱偏航角度,仅通过自身调控,实现充分利用环境风,产生稳定的电能;根据发电机组的运行状态,反向调整叶片角度,实现发电机组的容错运行。储能模组能量管理模式和发电机组能量管理模式相互配合,实现了储能模组和发电机组两端的双控管理,既能够很好的与负载需求相匹配,又能仅通过发电机组的自身调控实现充分利用环境风产生稳定电能,还能在发电机组出现故障时做到容错运行。

Description

一种适用于风力发电机组的能量双控管理方法和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风力发电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风力发电机组的能量双控管理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风力发电是当前最具大规模发展潜力的可再生能源,各个国家均已投入了巨额资金竞相研究开发,并积极推进产业化进程,力开拓市场应用。
风力发电受环境风影响很大,风力的大小、风向都会严重影响发电的功率、频率,给日常用电安全造成极大隐患,因此需要通过发电机组自身的调整能力充分利用环境风,维持发电机组处于稳定工作状态。同时,风力发电也会遇到负载电量需求很小,而发电机一直处于受风运转、持续发电状态,造成蓄电设施过度充电的不利影响,还会加剧发电机组的磨损。加之由于风力资源分布的特点,风力发电设备多安装于地理和气象条件较恶劣的山区的地势高处,一旦设备安装完毕,机组的运行管理和检修维护极不方便,如何提高风力发电机组的连续可靠运行能力和容错运行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出了一种适用于风力发电机组的能量双控管理方法和系统,根据储能模组中的电量,控制发电机组的运行和停机,并对储能模组进行供电管理,使储能模组和发电机组的供电能力与负载量相匹配;同时在发电机组端进行发电端管理,使发电机组能够仅通过自身的调控,产生稳定的电能,使整个系统实现既能够很好的与负载需求相匹配,又能仅通过发电机组的自身调控实现充分利用环境风产生稳定电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了如下方案:
一种适用于风力发电机组的能量双控管理方法,包括储能模组能量管理模式和发电机组能量管理模式;
其中,发电机组的停机或运行,通过储能模组的实时电量进行控制;
所述储能模组能量管理模式包括如下方法:
获取所述储能模组的实时电量变化率,根据所述实时电量变化率调整所述储能模组的供电模式,完成所述储能模组能量管理模式;
所述发电机组能量管理模式包括如下方法:
根据环境风历史数据和所述发电机组的额定工作转速,得到发电机组的叶片角度和机舱偏航角度,建立风力-发电控制模型;
根据环境风实时数据和所述风力-发电控制模型,所述发电机组调整所述叶片角度和所述机舱偏航角度,使所述发电机组按照所述额定工作转速运转,完成所述发电机组能量管理模式。
优选的,所述供电模式包括储能模组单独供电模式和储能模组-发电机混合供电模式;
所述储能模组单独供电模式为只通过所述储能模组对负载端进行供电;
所述储能模组-发电机混合供电模式为所述储能模组与所述发电机组共同向所述负载端供电。
优选的,所述环境风历史数据包括历史风力和历史风向;
所述环境风实时数据均包括实时风力和实时风向;
所述风力-发电控制模型的建立方法包括:
根据所述发电机组的所述额定工作转速,得到所述发电机组的叶片转轴标准转速;
根据所述历史风力和所述叶片转轴标准转速得到所述叶片角度,根据所述历史风向得到所述机舱偏航角度;
基于所述历史风力、所述叶片角度、所述历史风向和所述机舱偏航角度,建立所述风力-发电控制模型。
优选的,所述储能模组根据所述实时电量,向所述发电机组发出开机信号或关机信号;
当所述发电机组接收到开机信号后,根据所述环境风实时数据和所述风力-发电控制模型,得到叶片实时角度和机舱偏航实时角度,所述发电机组根据所述叶片实时角度和所述机舱偏航实时角度调整所述叶片角度和所述机舱偏航角度,使所述发电机组按照所述额定工作转速运转;
当所述发电机组接收到关机信号后,根据所述环境风实时数据,所述发电机组调整所述叶片角度,使所述叶片角度与所述风向相同,使所述发电机组停止运转。
优选的,根据所述发电机组的转子转速进行所述叶片角度的调整,包括如下步骤:
获取所述发电机组的所述转子转速;
根据所述转子转速,得到转子转速误差率;
根据所述转子转速误差率,得到叶片转轴调整转速;
根据所述叶片转轴调整转速和所述风力-发电控制模型,调整所述叶片角度。
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适用于风力发电机组的能量双控管理系统,用于实施上述能量双控管理方法,其中,所述系统包括:供电控制器、储能模组、储能模组能量感应器、发电机组控制器、风力-发电控制模型、环境风感知器、叶片角度调整装置、机舱偏航角度调整装置;
所述储能模组和所述储能模组能量感应器均与所述供电控制器连接;所述供电控制器还分别连接发电机组和负载端;
所述风力-发电控制模型、所述环境风感知器、所述叶片角度调整装置和所述机舱偏航角度调整装置均与所述发电机组控制器连接;
所述供电控制器还与所述发电机组控制器连接;
所述储能模组用于储存发电机输出的电能,并向负载端输出电能;
所述储能模组能量感应器用于监测所述储能模组中的电量,生成储能电量数据;
所述供电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储能电量数据和所述负载-供电控制模型,控制所述储能模组的供电模式;
所述供电控制器还用于根据所述储能电量数据,向所述发电机组控制器发出开机信号或关机信号;
所述环境风感知器用于获取环境风实时数据;
所述发电机组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环境风所述数据和所述风力-发电控制模型,生成叶片角度调整信号和机舱偏航角度调整信号;
所述叶片角度调整装置用于接收所述叶片角度调整信号,并根据所述叶片角度调整信号调整叶片角度;
所述机舱偏航角度调整装置用于接收所述机舱偏航角度调整信号,并根据所述机舱偏航角度调整信号调整机舱偏航角度。
优选的,所述供电模式包括储能模组单独供电模式和储能模组-发电机混合供电模式;
所述储能模组单独供电模式为只通过所述储能模组对负载端进行供电;
所述储能模组-发电机混合供电模式为所述储能模组与所述发电机共同向所述负载端供电。
优选的,所述储能模组包括若干个储能单元;
所述供电控制器控制所述发电机组向部分所述储能单元充电,同时控制其余所述储能单元向所述负载端供电。
优选的,所述系统还包括:发电机转子转速传感器;
所述发电机转子转速传感器用于采集所述发电机组的实时转子转速数据;
所述发电机组控制器还用于根据所述实时转子转速数据和所述风力-发电控制模型,得到叶片角度修正信号,所述叶片角度调整装置接收所述叶片角度调整信号,并根据所述叶片角度修正信号调整所述叶片角度。
优选的,所述叶片角度修正信号超过预设阈值时,所述发电机组控制器发出故障信号。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为: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适用于风力发电机组的能量双控管理方法和系统,本方法可以根据储能模组中的电量,控制发电机组的运行和停机,既避免了储能模组过度充电的危害,又减少了发电机组不必要的磨损;通过储能模组能量管理模式,能够根据负载变化,调整供电模式,使储能模组和发电机组的供电能力与负载量相匹配,实现储能模组端的能量管理;通过发电机组能量管理模式,使发电机组能够仅通过自身的调控,实现充分利用环境风,产生稳定的电能;同时还能根据发电机组运行情况,反向调整叶片角度以维持发电机组的容错运行,实现发电机组端的能量管理。储能模组能量管理模式和发电机组能量管理模式相互配合,实现了储能模组和发电机组两端的双控管理。根据本方法搭建其一套适用于风力发电机组的能量双控管理系统,既能够很好的与负载需求相匹配,又能仅通过发电机组的自身调控实现充分利用环境风产生稳定电能,还能在发电机组出现故障时做到容错运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储能模组能量管理模式流程示意图;
图2为申请本实施例中建立风力-发电控制模型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申请本实施例中发电机组能量管理模式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发电机组的自我调整容错运行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适用于风力发电机组的能量双控管理系统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适用于风力发电机组的能量双控管理方法,包括储能模组能量管理模式和发电机组能量管理模式;其中,发电机组的停机或运行,通过储能模组的实时电量进行控制。
储能模组能量管理模式包括如下方法:获取储能模组的实时电量变化率,根据实时电量变化率调整储能模组的供电模式,完成储能模组能量管理模式;
发电机组能量管理模式包括如下方法:根据环境风历史数据和发电机组的额定工作转速,得到发电机组的叶片角度和机舱偏航角度,建立风力-发电控制模型;再根据环境风实时数据和风力-发电控制模型,发电机组调整叶片角度和机舱偏航角度,使发电机组按照额定工作转速运转,完成发电机组能量管理模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进行阐述:
在储能模组端,根据风力发电的整体装置组成,通常发电机组发出的电能先传输至储能模组,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由于储能模组的电力供应要远比发电机组稳定,所以通常都是由储能模组单独向负载端供电,在本实施例中,储能模组为大型蓄电池。
如图1所示,为本实施例中储能模组能量管理模式流程示意图:
S102.实时获取储能模组中电量的单位时间变化率。由于负载端是由储能模组单独供电,因此,储能模组中电量的单位时间变化率可以反映出负载端的需求量变化情况,单位时间内消耗的电量多,意味着负载端电力需求大,消耗电量少,意味着负载端电力需求小。变化率可采用预定的时间单位,例如,每间隔10分钟比较一次储能模组中的剩余电量,从而得到10分钟电能消耗量,与储能模组总储量做比对,得到每10分钟电量变化率。
S104.将电量变化率与设定的阈值进行比较,如果变化率过大,超过设定阈值,比如设定阈值为每10分钟5%,则说明负载端电力需要明显加大,转至S106;如果变化率没有超过5%,则说明负载端电力需要稳定,储能模组依然能够正常满足供电要求。
S106.由于电量变化率超过设定阈值,调整供电模式为储能模组和发电机共同向负载端供电的模式,以防止储能模组内的电能过度消耗导致负载端断电情况发生。
进一步的,储能模组能量管理模式可根据储能模组中的电量情况,控制发电机组的运行或停机。在本实施例中,当储能模组中的电量储备充足时,例如,电量储备达到了储能模组总储量的98%时,储能模组向发电机组发出停机信号,发电机组停止运转不再产生电能,以防止储能模组过度充电,并减小发电机组的磨损,当电量储备低于储能模组总储量的40%,则向发电机组发出运行信号,发电机组及时运转产生电能向储能模组充电,防止储能模组过度消耗,同时,当电量变化率超过10%时,则说明负载端电力需求量显著增加,此时也将维持发电机组的运转,并使发电机组与储能模组共同向负载端供电,以满足负载端用电需求。由此实现了储能模组端与发电机组端的互联控制。
在发电机组端段,在进行发电机组能量管理模式前,需要首先建立风力-发电控制模型,依托该模型方可完成发电机组能量管理模式。
图2为本实施例中发电机组能量管理模式中建立风力-发电控制模型的流程示意图;
S202.根据发电机组的额定工作转速,得到发电机组的叶片转轴标准转速;风力发电机的工作转速是一个区间,低于或高于转速区间,都会造成风电机工作不正常;在建立风力-发电控制模型时,采用额定工作转速计算叶片转轴转速,可以使控制模型更加准确。
S204.根据历史风力和叶片转轴标准转速,得到叶片角度。不同的风力,需要不同的叶片角度,通过调整叶片角度,可以充分利用风力获得稳定的叶片转轴转速,从而使得发电机处于工作转速区间。
S206.根据历史风向得到机舱偏航角度,随着风向的变化而选择机舱,使叶片始终能够迎着风向,有利于充分利用风力。
S208.基于历史风力、叶片角度、历史风向和机舱偏航角度,建立风力-发电控制模型,使得在不同的风力和风向调节下,都可以调整机舱的偏航极度和叶片角度,充分利用风能,并维持发电机处于正常工作转速区间。
在建立上述风力-发电控制模型后,方可根据环境风对发电机组进行能量管理,图3为本实施例中发电机组能量管理模式流程示意图:
S302.发电机组接收开机信号,发电机组进入运行状态。
S304.获取环境风实时数据,包括实时风力和实时风向。通常,风向比较稳定,而风力变化比较大且间隔性比较强,所以可以以一定时间内的风力进行平均计算,例如,对5分钟内的每次的风力数据进行平均计算,得到一个平均风力值,作为实时风力数据。
S306.基于实时风力和实时风向,结合风力-发电控制模型,得到实时风力和实时风向对应的叶片实时角度和机舱偏航实时角度。
S308.根据叶片实时角度和机舱偏航实时角度,发电机组调整叶片角度和机舱偏航角度,以使得发电机组充分利用风力。
进一步的,如果发电机组接收到的是停机信号,则发电机组调整叶片角度,使其与风向一致,这样叶片受风面将不再承受环境风的作用,叶片转轴不再转动,发电机组也将停止运转,由此实现发电机组端的能量管理。
鉴于风力发电设备多安装于地理和气象条件较恶劣的山区的地势高处,一旦设备安装完毕,机组的运行管理和检修维护极不方便,因此需要发电机组具备一定的容错运行能力。
发电机组根据实时风力和风向调整叶片角度和机舱偏航角度后,发电机组的运转也将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如果此时发现发电机组的转子转速依然不正常,则说明叶片角度调整出现偏差,进而叶片转轴没有产生足够的转速,此时说明叶片调整或者叶片转轴出现故障,发电机组需要进入容错运行状态,而容错运行也利用风力-发电模型予以实现。
图4为本实施例中发电机组的自我调整容错运行流程示意图:
S402.发电机组实时监测转子转速,当发现转子转速与调整叶片角度后的预期发电机组转速出现较大偏差时,例如偏差超过100转,或者发电机组以及不能正常发电时,转至S404。
S404.根据转子转速,得到转子转速误差率。在本实施例中,使用误差率来调整叶片角度,原因是叶片转轴速度很慢,需要通过变速箱以使发电机获得适合的工作转速,而变速箱通常最大可以达到50被的变速比,考虑到变速箱是倍数变速,所以采用误差率来调整叶片角度。
S406.根据转子转速误差率,得到叶片转轴调整转速,此时的叶片转轴转速方可保证发电机组的转子处于正常工作转速区间。
S408.根据叶片转轴转速,结合风力-发电控制模型,重新调整叶片角度,此时虽然叶片角度并不是预先计算的角度,但也可以保证发电机组的正常运行,由此实现了利用风力-发电模型实现发电机组容错运行状态。
进一步的,若根据转子转速重新计算的叶片角度与先前计算的叶片角度误差过大,例如超过3度,则说明发电机组的传动部分或者叶片角度的调整过程出现故障,此时发电机组将发出故障信号。
通过上述方法,实现了能量模组端与发电机组端的能量双控管理,既能够很好的与负载需求相匹配,又能仅通过发电机组的自身调控实现充分利用环境风产生稳定电能,还能在发电机组出现故障时做到容错运行。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适用于风力发电机组的能量双控管理系统,如图5所示,用于实施上述管理方法。在本实施例中,本系统包括:供电控制器、储能模组、储能模组能量感应器、发电机组控制器、风力-发电控制模型、环境风感知器、叶片角度调整装置、机舱偏航角度调整装置;
其中,储能模组和储能模组能量感应器均与供电控制器连接;供电控制器还分别连接发电机组和负载端;风力-发电控制模型、环境风感知器、叶片角度调整装置和机舱偏航角度调整装置均与发电机组控制器连接;
供电控制器还与发电机组控制器连接;
储能模组用于储存发电机输出的电能,并向负载端输出电能;储能模组能量感应器用于监测储能模组中的电量,生成储能电量数据;
供电控制器用于根据储能电量数据和负载-供电控制模型,控制储能模组的供电模式;供电控制器还用于根据储能电量数据,向发电机组控制器发出开机信号或关机信号;
环境风感知器用于获取环境风实时数据;发电机组控制器用于根据环境风数据和风力-发电控制模型,生成叶片角度调整信号和机舱偏航角度调整信号;叶片角度调整装置用于接收叶片角度调整信号,并根据叶片角度调整信号调整叶片角度;机舱偏航角度调整装置用于接收机舱偏航角度调整信号,并根据机舱偏航角度调整信号调整机舱偏航角度。
在本实施例中,供电模式包括储能模组单独供电模式和储能模组-发电机混合供电模式;
储能模组单独供电模式为只通过储能模组对负载端进行供电;储能模组-发电机混合供电模式为储能模组与发电机共同向负载端供电。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储能模组包括若干个储能单元,例如两个储能单元,储能单元均为大型蓄电池。
供电控制器控制发电机组向第一储能单元充电,同时控制第二储能单元向负载端供电。当第一储能单元内的电量降至一定程度后,例如只剩余30%时,则切换至第二储能单元,由第二储能单元向负载端供电,而控制发电机组向第一储能单元充电。如果电量消耗过快,则暂时停止向储能单元充电,改为发电机组和储能单元一起向负载供电,以满足负载端的用电需求。进一步的改进,可以设置备用储能单元,以防止负载端用电需求很大时,发电机组和其中一个储能单元向负载供电,而另一个储能单元得不到充电补充,若负载端持续长时间的大量用电,则可能会出现两个储能单元电量均不足,此时由备用储能单元继续供电。
在本实施例中,本系统还包括发电机转子转速传感器,用于采集发电机组的实时转子转速数据。
发电机组控制器根据实时转子转速数据,判断是否出现转速偏差,若出现较大偏差,例如偏差超过100转,或者发电机组以及不能正常发电时,发电机组控制器根据实时转子转速数据,得到转子转速误差率,再通过转子转速误差率反推得到叶片转轴调整转速,以保证发电机组的转子处于正常工作转速区间,发电机组控制器根据叶片转轴调整转速和风力-发电控制模型,重新得到调整叶片角度,生成叶片角度修正信号,叶片角度调整装置接收叶片角度调整信号,并根据叶片角度修正信号调整叶片角度。
在这个修正过程中,如果发电机组控制器发现叶片角度修正信号超过预设阈值时,则发电机组控制器发出故障信号。
本实施例,通过储能模组能量管理模式,能够根据负载变化,调整供电模式,使储能模组和发电机组的供电能力与负载量相匹配,实现了储能模组端能量管理,同时又可以控制发电机组的运行和停机,既避免了储能模组过度充电的危害,又减少了发电机组不必要的磨损;通过发电机组能量管理模式,使发电机组能够通过自身调整即可充分利用环境风能,产生稳定的电能,同时又能根据发电机组运行情况,主动调整叶片角度以维持发电机组的正常运行,实现发电机组能量管理模式,和发电机组的容错运行。储能模组能量管理模式和发电机组能量管理模式相互配合,实现了储能模组和发电机组两端的双控管理。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申请优选方式进行的描述,并非对本申请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申请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申请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适用于风力发电机组的能量双控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储能模组能量管理模式和发电机组能量管理模式;
其中,发电机组的停机或运行,通过储能模组的实时电量进行控制;
所述储能模组能量管理模式采用如下方法:
获取所述储能模组的实时电量变化率,根据所述实时电量变化率调整所述储能模组的供电模式,完成所述储能模组能量管理模式;
所述发电机组能量管理模式采用如下方法:
根据环境风历史数据和所述发电机组的额定工作转速,得到发电机组的叶片角度和机舱偏航角度,建立风力-发电控制模型;
根据环境风实时数据和所述风力-发电控制模型,所述发电机组调整所述叶片角度和所述机舱偏航角度,使所述发电机组按照所述额定工作转速运转,完成所述发电机组能量管理模式;
所述供电模式包括储能模组单独供电模式和储能模组-发电机混合供电模式;
所述储能模组单独供电模式为只通过所述储能模组对负载端进行供电;
所述储能模组-发电机混合供电模式为所述储能模组与所述发电机组共同向所述负载端供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风力发电机组的能量双控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境风历史数据包括历史风力和历史风向;
所述环境风实时数据均包括实时风力和实时风向;
所述风力-发电控制模型的建立方法包括:
根据所述发电机组的所述额定工作转速,得到所述发电机组的叶片转轴标准转速;
根据所述历史风力和所述叶片转轴标准转速得到所述叶片角度,根据所述历史风向得到所述机舱偏航角度;
基于所述历史风力、所述叶片角度、所述历史风向和所述机舱偏航角度,建立所述风力-发电控制模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用于风力发电机组的能量双控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模组根据所述实时电量,向所述发电机组发出开机信号或关机信号;
当所述发电机组接收到开机信号后,根据所述环境风实时数据和所述风力-发电控制模型,得到叶片实时角度和机舱偏航实时角度,所述发电机组根据所述叶片实时角度和所述机舱偏航实时角度调整所述叶片角度和所述机舱偏航角度,使所述发电机组按照所述额定工作转速运转;
当所述发电机组接收到关机信号后,根据所述环境风实时数据调整所述叶片角度,使所述叶片角度与所述风向相同,使所述发电机组停止运转。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用于风力发电机组的能量双控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发电机组的转子转速进行所述叶片角度的调整,包括如下步骤:
获取所述发电机组的所述转子转速;
根据所述转子转速,得到转子转速误差率;
根据所述转子转速误差率,得到叶片转轴调整转速;
根据所述叶片转轴调整转速和所述风力-发电控制模型,调整所述叶片角度。
5.一种适用于风力发电机组的能量双控管理系统,用于实施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适用于风力发电机组的能量双控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供电控制器、储能模组、储能模组能量感应器、发电机组控制器、风力-发电控制模型、环境风感知器、叶片角度调整装置、机舱偏航角度调整装置;
所述储能模组和所述储能模组能量感应器均与所述供电控制器连接;所述供电控制器还分别连接发电机组和负载端;
所述风力-发电控制模型、所述环境风感知器、所述叶片角度调整装置和所述机舱偏航角度调整装置均与所述发电机组控制器连接;
所述供电控制器还与所述发电机组控制器连接;
所述储能模组用于储存发电机输出的电能,并向负载端输出电能;
所述储能模组能量感应器用于监测所述储能模组中的电量,生成储能电量数据;
所述供电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储能电量数据和所述负载-供电控制模型,控制所述储能模组的供电模式;
所述供电控制器还用于根据所述储能电量数据,向所述发电机组控制器发出开机信号或关机信号;
所述环境风感知器用于获取环境风实时数据;
所述发电机组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环境风所述数据和所述风力-发电控制模型,生成叶片角度调整信号和机舱偏航角度调整信号;
所述叶片角度调整装置用于接收所述叶片角度调整信号,并根据所述叶片角度调整信号调整叶片角度;
所述机舱偏航角度调整装置用于接收所述机舱偏航角度调整信号,并根据所述机舱偏航角度调整信号调整机舱偏航角度;
所述供电模式包括储能模组单独供电模式和储能模组-发电机混合供电模式;
所述储能模组单独供电模式为只通过所述储能模组对负载端进行供电;
所述储能模组-发电机混合供电模式为所述储能模组与所述发电机共同向所述负载端供电。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适用于风力发电机组的能量双控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模组包括若干个储能单元;
所述供电控制器控制所述发电机组向部分所述储能单元充电,同时控制其余所述储能单元向所述负载端供电。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适用于风力发电机组的能量双控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发电机转子转速传感器;
所述发电机转子转速传感器用于采集所述发电机组的实时转子转速数据;
所述发电机组控制器还用于根据所述实时转子转速数据和所述风力-发电控制模型,得到叶片角度修正信号,所述叶片角度调整装置接收所述叶片角度调整信号,并根据所述叶片角度修正信号调整所述叶片角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适用于风力发电机组的能量双控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角度修正信号超过预设阈值时,所述发电机组控制器发出故障信号。
CN202111042689.0A 2021-09-07 2021-09-07 一种适用于风力发电机组的能量双控管理方法和系统 Active CN11368531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42689.0A CN113685315B (zh) 2021-09-07 2021-09-07 一种适用于风力发电机组的能量双控管理方法和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42689.0A CN113685315B (zh) 2021-09-07 2021-09-07 一种适用于风力发电机组的能量双控管理方法和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85315A CN113685315A (zh) 2021-11-23
CN113685315B true CN113685315B (zh) 2023-01-24

Family

ID=785855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042689.0A Active CN113685315B (zh) 2021-09-07 2021-09-07 一种适用于风力发电机组的能量双控管理方法和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68531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24342B (zh) * 2021-12-01 2023-09-22 中原工学院 一种风光蓄能发电综合管理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941246B2 (en) * 2008-02-29 2011-05-10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Automatic generation control augmentation for wind plant integration
DE102010004210A1 (de) * 2010-01-08 2011-08-18 Stute, Manfred, 73730 Energiespeicherkonzept für CO2- Freie Energieversorgung von Städten; Wohnungen, Gebäuden
EP2378116A1 (en) * 2010-04-14 2011-10-19 Armand Brzosko Windmill-driven radial air compressor for energy storage
CN104018988B (zh) * 2014-06-16 2016-07-06 上海交通大学 基于物理组件模型和实时数据的风力发电机组监测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85315A (zh) 2021-11-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508303B (zh) 一种面向微电网的模块化储能装置优化配置及控制方法
CN104333037B (zh) 风储集群参与电力系统调频调压的协同控制方法
KR102249662B1 (ko) 선박용 통합전력제어관리시스템
WO2021023356A1 (en) Providing auxiliary power using offshore wind turbines
CN207603229U (zh) 基于飞轮储能系统的电网调频装置
CN113809761A (zh) 基于新能源支撑机与储能装置的调频方法及新能源场站
CN110336304A (zh) 一种基于变功率点跟踪和超级电容器储能协调控制的双馈风电机组一次调频方法
CN109888821A (zh) 一种弃风电力制氢微网安全运行控制系统及方法
EP3703213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a hybrid energy facility having multiple power sources
CN113685315B (zh) 一种适用于风力发电机组的能量双控管理方法和系统
CN110429615B (zh) 风储交流微电网自动功率平衡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1614124B (zh) 一种新型海上风电场大孤岛运行模式的供电方法
WO2021069045A1 (en) Waking a wind turbine from a sleep state
CN115149552B (zh) 一种交流耦合离网风电制氢系统控制方法
CN115313425A (zh) 一种针对风储一体式发电单元的一次调频及储能控制方法
CN111092438A (zh) 一种风电机组一次调频方法及装置
US20230223760A1 (en) Hybrid power plant fast frequency response
CN115021314A (zh) 一种用于增强系统电压稳定的双馈风机联合控制策略
CN114285049A (zh) 一种功率型电容协同pmsg风机参与一次调频的控制方法
Nielsen et al. Towards 100% renewables in the Faroe Islands: wind and energy storage integration
EP4090846A1 (en) Pitch control of wind turbine blades in a standby mode
Wen et al. Retrospect and prospect of wind power participating in power system frequency regulation
Zhai et al. Frequency response strategy of Wind-storage-PEV collaborated system
CN219918431U (zh) 一种风电储能调节装置
Qu et al. Research and Engineering Field-test of a Renewable Energy Stations Rapid Power Control Technology for Improving Power Grid Stabilit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