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679345B - 睡眠监测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睡眠监测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679345B
CN113679345B CN202110932659.0A CN202110932659A CN113679345B CN 113679345 B CN113679345 B CN 113679345B CN 202110932659 A CN202110932659 A CN 202110932659A CN 113679345 B CN113679345 B CN 11367934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sleep
interference signal
human body
amplitu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93265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679345A (zh
Inventor
熊剑
陈翀
宋德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Zhuhai Lianyu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Zhuhai Lianyu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Zhuhai Lianyu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110932659.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679345B/zh
Publication of CN1136793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7934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67934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7934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48Other medical applications
    • A61B5/4806Sleep evalua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72Signal process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physiological signals or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 A61B5/7203Signal process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physiological signals or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for noise prevention, reduction or removal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18/00Aspects of pattern recogni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signal processing
    • G06F2218/02Preprocessing
    • G06F2218/04Denoising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urger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physics (AREA)
  • Path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Psychiatry (AREA)
  • Physiology (AREA)
  • Measurement Of The Respiration, Hearing Ability, Form, And Blood Characteristics Of Living Organis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睡眠监测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该睡眠监测方法包括:通过第一睡眠监测仪获取第一信号,以及通过第二睡眠监测仪获取第二信号,其中,第一信号包括人体睡眠信号和第一干扰信号,第二信号包括第二干扰信号;采用噪声振幅影响因子对第二干扰信号进行调整,得到目标干扰信号;采用目标干扰信号对第一信号中的第一干扰信号进行消除,获得人体的睡眠信号。本申请用以利用目标干扰信号消除第一信号中的第一干扰信号,以提高确定人体的睡眠信号的准确性。

Description

睡眠监测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人体特征监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睡眠监测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睡眠监测仪通常用于对人体的睡眠信号进行监测,并根据监测到的人体的睡眠信号对人体的健康状况进行判断。现有技术中,睡眠监测仪在对人体的睡眠信号进行监测时,通常会采集到较多的干扰信号,这些干扰信号对人体睡眠信号的监测会造成较大的干扰,使得睡眠监测仪所监测到的人体的睡眠信号的准确性较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睡眠监测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以解决干扰信号所导致的睡眠监测仪监测到的人体的睡眠信号的准确率较低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睡眠监测方法,所述睡眠监测方法包括:
通过第一睡眠监测仪获取第一信号,以及通过第二睡眠监测仪获取第二信号;其中,所述第一信号包括人体睡眠信号和第一干扰信号;所述第二信号包括第二干扰信号;
采用噪声振幅影响因子对所述第二干扰信号进行调整,得到目标干扰信号;
采用所述目标干扰信号对所述第一信号中的所述第一干扰信号进行消除,获得所述人体的睡眠信号。
可选地,所述噪声振幅影响因子包括第一影响因子与第二影响因子;
所述第一影响因子表示所述第一睡眠监测仪与所述第二睡眠监测仪的距离对目标干扰信号的振幅的影响的程度;
所述第二影响因子表示所述第二干扰信号的振幅对所述目标干扰信号的振幅的影响程度;
所述第一睡眠监测仪与所述第二睡眠监测仪的距离越大,则所述目标干扰信号的振幅越大;
所述第二干扰信号的振幅越大,则所述目标干扰信号的振幅越小。
可选地,所述噪声函数为所述第一影响因子与所述第二影响因子的和;
所述第一影响因子为d+1的对数与第一预设常数的乘积,所述d为所述第一睡眠监测仪与所述第二睡眠监测仪的距离;
所述第二影响因子为第二预设常数与m+ε的比值,所述m为第二干扰信号的振幅,所述ε为大于0的常数。
可选地,所述采用所述目标干扰信号对所述第一信号中的所述第一干扰信号进行消除,获得所述人体的睡眠信号,包括:
对所述目标干扰信号进行取反,得到取反信号;
将所述取反信号与所述第一信号进行叠加,得到所述人体的睡眠信号。
可选地,所述人体的睡眠信号包括人体的心跳信号与人体的呼吸信号的叠加信号。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睡眠监测系统,所述睡眠监测系统包括第一睡眠监测仪、第二睡眠监测仪与控制器;
所述第一睡眠监测仪用于获取第一信号,并将所述第一信号传输给所述控制器,所述第一信号包括人体的睡眠信号和第一干扰信号;
所述第二睡眠监测仪用于获取第二信号,并将所述第二信号传输给所述控制器,所述第二信号包括第二干扰信号;
所述控制器,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任一项实施例所述的睡眠监测方法的步骤。
可选地,所述第一睡眠监测仪位于人体的下方,所述第二睡眠监测仪位于所述人体所在预设区域的边缘。
可选地,所述第一睡眠监测仪与所述第二睡眠监测仪的距离大于预设距离。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睡眠监测装置,所述睡眠监测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通过第一睡眠监测仪获取第一信号,以及通过第二睡眠监测仪获取第二信号;其中,所述第一信号包括人体的睡眠信号和第一干扰信号;所述第二信号包括第二干扰信号;
调整模块,用于采用噪声振幅影响因子对所述第二干扰信号进行调整,得到目标干扰信号;
消除单元,用于采用所述目标干扰信号对所述第一信号中的所述第一干扰信号进行消除,获得所述人体的睡眠信号。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通信接口、存储器和通信总线,其中,处理器,通信接口,存储器通过通信总线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存储器,用于存放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上所存放的程序时,实现第一方面任一项实施例所述的睡眠监测方法的步骤。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任一项实施例所述的睡眠监测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该睡眠监测方法,通过第一睡眠监测仪获取包括第一干扰信号与人体的睡眠信号的第一信号,并通过第二睡眠监测仪获取包括第二干扰信号的第二信号。采用噪声振幅影响因子对第二噪声中的第二干扰信号进行调整,能够得到与该第一干扰信号的差别更小的目标干扰信号。因此,采用目标干扰信号消除第一信号中的第一干扰信号,能够较好地消除确定人体的睡眠信号的过程中的干扰信号,提高确定人体的睡眠信号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睡眠监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睡眠监测仪与人体的放置位置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噪声函数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信号、目标干扰信号、取反信号以及人体的睡眠信号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睡眠监测系统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睡眠监测装置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为了解决干扰信号所导致的睡眠监测仪监测到的人体的睡眠信号的准确率较低的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睡眠监测方法。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睡眠监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睡眠监测方法包括:
步骤101:通过第一睡眠监测仪获取第一信号,以及通过第二睡眠监测仪获取第二信号。
其中,第一信号包括人体的睡眠信号与第一干扰信号,第二信号包括第二干扰信号。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人体的睡眠信号包括人体的呼吸信号与人体的心跳信号。可选地,人体的睡眠信号还可以包括人体在睡眠过程中产生的其他信号,本申请实施例以人体的睡眠信号包括人体的呼吸信号与人体的心跳信号为例,来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介绍。
由于第一睡眠监测仪主要用于监测人体的睡眠信号与第一干扰信号,第一睡眠监测仪需要放置在距离人体较近的区域,以较好的监测到人体的睡眠信号。由于第二睡眠监测仪主要用于监测第二干扰信号,第二睡眠监测仪需放置在距离人体较远的区域,以避免第二睡眠监测仪监测到人体的睡眠信号。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睡眠监测仪位于人体下方,第二睡眠监测仪位于人体所在预设区域的边缘。
此时,第一睡眠监测仪与第二睡眠监测仪均位于人体所在的预设区域内。由于预设区域内的干扰信号的差别较小,第一睡眠监测仪所监测到的第一信号中的第一干扰信号与第二睡眠监测仪所监测到的第二信号中的第二干扰信号的差别较小。因此,对第二睡眠监测仪监测到的第二干扰信号进行调整后得到的目标干扰信号,与第一信号中的第一干扰信号的差别更小,能够较好的消除第一信号中的第一干扰信号,提高确定人体的睡眠信号的准确性。
示例性的,第一睡眠监测仪、第二睡眠监测仪与人体的位置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人体在睡眠中位于床垫上方,人体所在的预设区域为人体所接触的整个床垫的区域。第一睡眠监测仪位于人体的下方,第二睡眠监测仪位于人体多接触的整个床垫的边缘。
示例性的,人体在睡眠中位于床垫上方,人体所在的预设区域为人体所接触的整个床垫的区域。第一睡眠监测仪位于人体所接触的位置的床垫的下方,第二睡眠监测仪位于人体所接触的整个床垫的边缘的下方。
示例性的,人体在睡眠中位于床垫上方,人体所在的预设区域为人体所接触的整个床垫的区域。第一睡眠监测仪与第二睡眠监测仪均位于床垫中,第一睡眠监测仪位于人体所接触位置的床垫中,第二睡眠监测仪位于人体所在预设区域的边缘的床垫中。
第二睡眠监测仪与第一睡眠监测仪的距离大于预设距离,能够进一步避免第二睡眠监测仪监测到人体的睡眠信号,保证第二睡眠监测仪仅监测到第二干扰信号。此时,对第二睡眠监测仪监测到的第二干扰信号进行调整后所得到的目标干扰信号,与第一信号中的第一干扰信号的差别更小,能够更好的消除第一信号中的第一干扰信号,提高确定人体的睡眠信号的准确性。
在上述放置第一睡眠监测仪与第二睡眠监测仪的情况下,可以进一步限制将第一睡眠监测仪与第二睡眠监测仪放置在同一水平线上,此时,第一睡眠监测仪所监测到的第一信号中的第一干扰信号,与第二睡眠监测仪所监测的第二信号中的第二干扰信号的差别更小。此时,利用对第二干扰信号进行处理得到的目标干扰信号能够更好地消除第一干扰信号,得到更加准确的人体的睡眠信号。
步骤102:采用噪声振幅影响因子对第二干扰信号进行调整,得到目标干扰信号。
由于人体的睡眠信号为振幅较小的心跳信号和呼吸信号等,低振幅的白噪声信号会对睡眠监测仪监测到的人体的睡眠信号产生较大的干扰。也就是说,干扰信号为低振幅的白噪声信号,因此,噪声振幅影响因子也可以说是干扰信号的振幅(或者说信号强度)的影响因子。
根据上述表述,第一睡眠监测仪与第二睡眠监测仪所监测到的干扰信号为相同的干扰信号,但当第一睡眠监测仪与第二睡眠监测仪的距离增大时,相对于第一睡眠监测仪所监测到的人体处的干扰信号来说,第二睡眠监测仪所监测到的干扰信号会由于距离人体较远出现损失。因此,第二睡眠监测仪所监测到的第二干扰信号的振幅较低,或者说第二睡眠监测仪与第一睡眠监测仪的距离较远时,采用噪声振幅影响因子将第二干扰信号的振幅调高,也就是采用噪声振幅影响因子对第二干扰信号进行一定程度的放大,以匹配第一信号中的第一干扰信号,得到相对于第二干扰信号来说与第一干扰信号的差别更小的目标干扰信号,从而利用该目标干扰信号有效消除第一干扰信号,提高确定第一信号中的人体的睡眠信号的准确性。
根据上述表述,噪声振幅影响因子和第一睡眠监测仪与第二睡眠监测仪的距离以及第二干扰信号的振幅有关。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噪声振幅影响因子包括第一影响因子与第二影响因子。其中,第一影响因子表示第一睡眠监测仪与第二睡眠监测仪的距离对目标干扰信号的振幅的影响程度。第一睡眠监测仪与第二睡眠监测仪的距离越大,则目标干扰信号的振幅越大。第二影响因子表示第二干扰信号的振幅对目标干扰信号的振幅的影响程度。该第二干扰信号的振幅越大,则目标干扰信号的振幅越小。
需要说明的是,关于第二干扰信号的振幅与目标干扰信号的振幅的关系:第一睡眠监测仪与第二睡眠监测仪还可能监测到人体的体动信号,该体动信号可以为人体在睡眠过程中出现肢体动作所产生的信号。一般的,体动信号的振幅较大,干扰信号的振幅较小。因此,若第二睡眠监测仪所测到的第二信号中的第二干扰信号的振幅较大,则该第二信号可能为体动信号,此时,需要减小用于表示第二干扰信号的振幅对目标干扰信号的振幅的影响程度的第二影响因子,避免采用目标干扰信号抵消人体的体动信号。若第二睡眠监测仪所测得的第二信号中的第二干扰信号的振幅较小,则说明第二睡眠监测仪所测得的第二信号为第二干扰信号,此时,为构建用于抵消第一干扰信号的目标干扰信号,需要增大用于表示第二干扰信号的振幅对目标干扰信号的影响程度的第二影响因子,从而较为充分地抵消第一信号中的第一干扰信号。
目标干扰信号的振幅受噪声振幅影响因子的影响,且该噪声振幅影响因子包括第一影响因子与第二影响因子。因此,可采用第一影响因子与第二影响因子构建噪声函数,随后,将上述第二干扰信号输入噪声函数,即可得到目标干扰信号。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噪声函数为第一影响因子与第二影响因子的和。第一影响因子为d+1的对数与第一预设常数的乘积,d为第一睡眠监测仪与第二睡眠监测仪的距离。也就是说,当第一睡眠监测仪与第二睡眠监测仪的距离趋近于0时,该第一影响因子可以忽略不计。第二影响因子为第二预设常数与m+ε的比值,m为第二干扰信号的振幅,ε为大于0的常数。其中,第一预设常数与第二预设常数为超参数,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用于根据工况来调节第二干扰信号的振幅。ε用于避免第二干扰信号的振幅为0时,第二影响因子无意义的情况出现,也就是说,第二干扰信号的振幅为0时,该第二干扰信号为无效信号。
示例性的,噪声函数为f(d,m)=C1log(d+1)+C2/(m+ε)。其中,f(d,m)为噪声函数的值,d为第一睡眠监测仪与第二睡眠监测仪的距离,m为第二干扰信号的振幅,ε为大于0的常数,C1为用于通过调节log(d+1)来调节目标干扰信号的振幅的第一预设常数,C2为通过调节C2/(m+ε)的比值来调节目标干扰信号的振幅的第二预设常数。
示例性的,噪声函数f(d,m)的波形变化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随着第一睡眠监测仪与第二睡眠监测仪的距离d的取值越大,f(d,m)的取值越大;随着第二干扰信号的振幅越大,f(d,m)的取值越小。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上述过程,本申请实施例根据两个睡眠监测仪(也就是第一睡眠监测仪与第二睡眠监测仪)的距离,以及第二睡眠监测仪监测到的第二干扰信号,来对干扰信号(也就是第二干扰信号)的振幅进行调整,得到用于消除第一干扰信号的目标干扰信号,该目标干扰信号与第一干扰信号的差别较小,因此,采用该目标干扰信号能够较好地消除第一干扰信号,提高确定人体的睡眠信号的准确性。
步骤103:采用目标干扰信号对第一信号中的第一干扰信号进行消除,获得人体的睡眠信号。
第一睡眠监测仪获取到的第一信号包括第一干扰信号与人体的睡眠信号,因此,在消除第一信号中的第一干扰信号后,能够得到睡眠监测仪实际所需要监测的人体的睡眠信号。本步骤中采用目标干扰信号对第一信号中的第一干扰信号进行消除的过程可以为:对目标干扰信号进行取反,得到取反信号,进而将该取反信号与第一睡眠监测仪监测到的第一信号进行叠加,从而实现消除第一信号中的第一干扰信号的目的,得到较为准确的人体的睡眠信号。
示例性的,以人体在睡眠中位于床垫上方,第一睡眠监测仪与第二睡眠监测仪按照如图2所示的位置放置在人体所在的预设区域内为例。此时,第一睡眠监测仪监测到的第一信号如图4中的实线a所示。通过上述步骤102对第二睡眠监测仪监测到的第二信号也即第二干扰信号进行处理后,得到目标干扰信号如图4中的实线b所示。对目标干扰信号进行取反后得到的取反信号如图4中的虚线c所示。将第一信号与取反信号进行叠加,得到如图4中的实线d所示的人体的睡眠信号。对比图4的a和d可以看出,利用目标干扰信号可以较好的消除第一信号中的第一干扰信号,得到较为准确的人体的睡眠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目标干扰信号是采用噪声振幅影响因子对与第一干扰信号相同但振幅较小的第二干扰信号进行振幅调整得到的,目标干扰信号与第一干扰信号的差别较小。因此,采用目标干扰信号对第一干扰信号进行消除,能够取得较好的干扰信号消除效果,得到较为准确的人体的睡眠信号。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采用噪声振幅影响因子对第二睡眠监测仪监测到的第二干扰信号进行调整,得到与第一睡眠监测仪监测到的第一信号中的第一干扰信号的差别较小的目标干扰信号,因此,采用对第二干扰信号调整后得到的目标干扰信号消除第一信号中的第一干扰信号,能够较好地消除干扰信号,得到准确性较高的人体的睡眠检测信号,以便于睡眠监测仪根据该人体的睡眠信号来判断人体的睡眠状况,或者是人体的健康状况。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睡眠监测系统500的示意图,该睡眠监测系统包括第一睡眠监测仪501、第二睡眠监测仪502与控制器503。
第一睡眠监测仪501用于获取第一信号,并将该第一信号传输给控制器503。
第二睡眠监测仪502用于获取第二信号,并将该第二信号传输给控制器503。关于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的介绍可以参见上述内容,在此不进行赘述。
控制器503用于执行上述图1实施例所给出的睡眠监测方法中的步骤:通过第一睡眠监测仪501获取第一信号以及通过第二睡眠监测仪502获取第二信号;采用噪声振幅影响因子对第二干扰信号进行调整,得到目标干扰信号;采用目标干扰信号对第一信号中的第一干扰信号进行消除,获得人体的睡眠信号。
其中,第一睡眠监测仪501位于人体的下方,第二睡眠监测仪502位于人体所在预设区域的边缘。
更进一步的,第一睡眠监测仪501与第二睡眠监测仪502的距离大于预设距离。
关于第一睡眠监测仪501与第二睡眠监测仪502的放置位置的介绍可以参见上述步骤101中的具体介绍,在此不进行赘述。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睡眠监测系统500中的控制器503可采用噪声振幅影响因子对从第二睡眠监测仪502获取到的第二干扰信号进行振幅调整,得到与从第一睡眠监测仪获取到的第一信号中的第一干扰信号的差别较小的目标干扰信号,进而采用该目标干扰信号对第一信号中的第一干扰信号进行消除,得到准确性较高的人体的睡眠信号。
如图6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睡眠监测装置600(即上述图5所给出的睡眠监测系统中的控制器),包括获取模块601、调整模块602以及消除模块603。
其中,获取模块601,用于通过第一睡眠监测仪获取第一信号,以及通过第二睡眠监测仪获取第二信号。该第一信号包括人体的睡眠信号和第一干扰信号,第二信号包括第二干扰信号。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人体的睡眠信号包括人体的心跳信号与人体的呼吸信号的叠加信号。
调整模块602,用于采用噪声振幅影响因子对第二干扰信号进行调整,得到目标干扰信号。
其中,噪声振幅影响因子包括第一影响因子与第二影响因子。第一影响因子表示第一睡眠监测仪与第二睡眠监测仪的距离对目标干扰信号的振幅的影响程度。第二影响因子表示第二干扰信号的振幅对目标干扰信号的振幅的影响程度。第一睡眠监测仪与第二睡眠监测仪的距离越大,则目标干扰信号的振幅越大;第二干扰信号的振幅越大,则目标干扰信号的振幅越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调整模块602,具体用于采用第一影响因子与第二影响因子构建噪声函数,并将第二干扰信号输入噪声函数,得到目标干扰信号。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噪声函数为第一影响因子和第二影响因子的和,第一影响因子为d+1的对数与第一预设常数的乘积,d为第一睡眠监测仪与第二睡眠监测仪的距离。第二影响因子为第二预设常数与m+ε的比值,m为第二干扰信号的振幅,ε为大于0的常数。
消除模块603,用于采用目标干扰信号对第一信号中的第一干扰信号进行消除,获得人体的睡眠信号。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消除模块603,具体用于对目标干扰信号进行取反,得到取反信号,并将该取反信号与第一信号进行叠加,得到人体的睡眠信号。
如图7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700,包括处理器701、通信接口702、存储器703和通信总线704。其中,处理器701,通信接口702,存储器703通过通信总线704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存储器703,用于存放计算机程序。
在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701,用于执行存储器703上所存放的程序时,实现前述任意一个方法实施例提供的睡眠监测方法,包括: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下步骤:通过第一睡眠监测仪获取第一信号,以及通过第二睡眠监测仪获取第二信号;采用噪声振幅影响因子对第二干扰信号进行调整,得到目标干扰信号;采用目标干扰信号对第一信号中的第一干扰信号进行消除,获得人体的睡眠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申请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睡眠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第一睡眠监测仪获取第一信号,以及通过第二睡眠监测仪获取第二信号;其中,所述第一信号包括人体的睡眠信号和第一干扰信号;所述第二信号包括第二干扰信号;
采用噪声振幅影响因子对所述第二干扰信号进行调整,得到目标干扰信号;所述噪声振幅影响因子包括第一影响因子与第二影响因子;
采用所述目标干扰信号对所述第一信号中的所述第一干扰信号进行消除,获得所述人体的睡眠信号;
所述采用噪声振幅影响因子对所述第二干扰信号进行调整,得到目标干扰信号,包括:采用所述第一影响因子与所述第二影响因子构建噪声函数;将所述第二干扰信号输入所述噪声函数,得到所述目标干扰信号;
其中,所述噪声函数为所述第一影响因子与所述第二影响因子的和;所述第一影响因子为d+1的对数与第一预设常数的乘积,所述d为所述第一睡眠监测仪与所述第二睡眠监测仪的距离;所述第二影响因子为第二预设常数与m+ε的比值,所述m为所述第二干扰信号的振幅,所述ε为大于0的常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睡眠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影响因子表示所述第一睡眠监测仪与所述第二睡眠监测仪的距离对目标干扰信号的振幅的影响程度;
所述第二影响因子表示所述第二干扰信号的振幅对所述目标干扰信号的振幅的影响程度;
所述第一睡眠监测仪与所述第二睡眠监测仪的距离越大,则所述目标干扰信号的振幅越大;
所述第二干扰信号的振幅越大,则所述目标干扰信号的振幅越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睡眠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用所述目标干扰信号对所述第一信号中的所述第一干扰信号进行消除,获得所述人体的睡眠信号,包括:
对所述目标干扰信号进行取反,得到取反信号;
将所述取反信号与所述第一信号进行叠加,得到所述人体的睡眠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睡眠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人体的睡眠信号包括所述人体的心跳信号与所述人体的呼吸信号的叠加信号。
5.一种睡眠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睡眠监测系统包括第一睡眠监测仪、第二睡眠监测仪和控制器;
所述第一睡眠监测仪用于获取第一信号,并将所述第一信号传输给所述控制器,所述第一信号包括人体的睡眠信号和第一干扰信号;
所述第二睡眠监测仪用于获取第二信号,并将所述第二信号传输给所述控制器,所述第二信号包括第二干扰信号;
所述控制器,用于执行上述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睡眠监测方法的步骤。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睡眠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睡眠监测仪位于人体的下方,所述第二睡眠监测仪位于所述人体所在预设区域的边缘。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睡眠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睡眠监测仪与所述第二睡眠监测仪的距离大于预设距离。
8.一种睡眠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通过第一睡眠监测仪获取第一信号,以及通过第二睡眠监测仪获取第二信号;其中,所述第一信号包括人体的睡眠信号和第一干扰信号;所述第二信号包括第二干扰信号;
调整模块,用于采用噪声振幅影响因子对所述第二干扰信号进行调整,得到目标干扰信号;所述噪声振幅影响因子包括第一影响因子与第二影响因子;
消除模块,用于采用所述目标干扰信号对所述第一信号中的所述第一干扰信号进行消除,获得所述人体的睡眠信号;
所述采用噪声振幅影响因子对所述第二干扰信号进行调整,得到目标干扰信号,包括:采用所述第一影响因子与所述第二影响因子构建噪声函数;将所述第二干扰信号输入所述噪声函数,得到所述目标干扰信号;
其中,所述噪声函数为所述第一影响因子与所述第二影响因子的和;所述第一影响因子为d+1的对数与第一预设常数的乘积,所述d为所述第一睡眠监测仪与所述第二睡眠监测仪的距离;所述第二影响因子为第二预设常数与m+ε的比值,所述m为所述第二干扰信号的振幅,所述ε为大于0的常数。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通信接口、存储器和通信总线,其中,处理器,通信接口,存储器通过通信总线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存储器,用于存放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上所存放的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睡眠监测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睡眠监测方法的步骤。
CN202110932659.0A 2021-08-13 2021-08-13 睡眠监测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367934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32659.0A CN113679345B (zh) 2021-08-13 2021-08-13 睡眠监测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32659.0A CN113679345B (zh) 2021-08-13 2021-08-13 睡眠监测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79345A CN113679345A (zh) 2021-11-23
CN113679345B true CN113679345B (zh) 2022-06-14

Family

ID=785799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932659.0A Active CN113679345B (zh) 2021-08-13 2021-08-13 睡眠监测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679345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51329A (zh) * 2019-04-26 2019-07-26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睡眠监测方法、装置、系统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1938588A (zh) * 2020-07-24 2020-11-17 深圳数联天下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检测睡眠状态的方法、睡眠监测仪及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I121453B (fi) * 2008-02-26 2010-11-30 Finsor Oy Sydämen syketaajuuden havaitseminen
CN104244125B (zh) * 2014-08-25 2018-01-09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耳机的心率检测方法和能检测心率的耳机
CN106205585B (zh) * 2016-07-28 2020-06-02 海信集团有限公司 噪声消除方法及装置
CN110037657B (zh) * 2019-04-12 2022-06-14 深圳市德力凯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抗干扰的动态增益方法、存储介质及终端设备
CN112089423B (zh) * 2019-06-18 2024-05-17 北京京东尚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睡眠信息确定方法、装置及设备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51329A (zh) * 2019-04-26 2019-07-26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睡眠监测方法、装置、系统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1938588A (zh) * 2020-07-24 2020-11-17 深圳数联天下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检测睡眠状态的方法、睡眠监测仪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79345A (zh) 2021-11-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051702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non-contact fast vital sign acquisition based on radar signal
Kim et al. Simple and robust realtime QRS detection algorithm based on spatiotemporal characteristic of the QRS complex
RU2677014C2 (ru) Способ и система мониторинга беременности
KR101724602B1 (ko) 거북목 측정 및 교정 치료기
CN105249925B (zh) 一种中医脉象采集装置及降噪系统和降噪方法
JP5672604B2 (ja) 身体情報測定装置及び身体情報測定プログラム
EP3106086B1 (en) Photoelectric-type pulse signal measurement method and measurement device
US9438204B2 (en) Signal processing device and signal processing method
WO2017162686A1 (en) Fetal movement monitoring system and method
US20210169454A1 (en) Ultrasonic analysis apparatus, ultrasonic analysis method, and ultrasonic analysis program
EP3384843A1 (en) Determining breathing attributes by a detection device
CN113867215A (zh) 智能床垫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679345B (zh) 睡眠监测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09846470B (zh) 异常判定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7064349B (zh) 毫米波雷达与智能床联动的姿态控制方法及系统
US20160213286A1 (en) Electronic device, monitoring and feedback system on thoracoabdominal motion and method thereof
US11172872B2 (en) Fetal size monitoring system and method
JP6248735B2 (ja) 血管指標値算出装置、血管指標値算出方法、および、血管指標値算出プログラム
US20210307671A1 (en) Electro-anatomic mapping system
JP2015181666A5 (zh)
CN111436939B (zh) 基于深度学习的识别体征信号的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
JP6388448B2 (ja) 生体情報の信号源特定装置及び生体情報の信号源特定方法
WO2021046700A1 (zh) 心率检测方法、装置、芯片、电子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3786177A (zh) 生命体征信息提取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3892913A (zh) 提示信息的生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