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675862B - 一种双馈风机等效惯量评估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馈风机等效惯量评估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675862B CN113675862B CN202110961295.9A CN202110961295A CN113675862B CN 113675862 B CN113675862 B CN 113675862B CN 202110961295 A CN202110961295 A CN 202110961295A CN 113675862 B CN113675862 B CN 11367586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oubly
- inertia
- time constant
- expression
- equivale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11156 evalu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7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0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7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9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30000001052 transient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4907 flux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Carbon Chemical compound [C]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99 carb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217 control strateg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69 differenti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133 accel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146 energy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386 neutraliz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606 normal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699 permeabil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50 progres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977 unit op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24—Arrangements for preventing or reducing oscillations of power in networks
- H02J3/241—The oscillation concerning frequency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1—Resource planning, allocation, distributing or scheduling for enterprises or organisations
- G06Q10/06312—Adjustment or analysis of established resource schedule, e.g. resource or task levelling, or dynamic rescheduling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6—Energy or water supply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38—Arrangements for parallely feeding a single network by two or more generators, converters or transformers
- H02J3/381—Dispersed generator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38—Arrangements for parallely feeding a single network by two or more generators, converters or transformers
- H02J3/46—Controlling of the sharing of output between the generators, converters, or transformers
- H02J3/466—Scheduling the operation of the generators, e.g.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generators to meet a given demand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P—CONTROL OR REGULATION OF ELECTRIC MOTORS, ELECTRIC GENERATORS OR DYNAMO-ELECTRIC CONVERTERS; CONTROLLING TRANSFORMERS, REACTORS OR CHOKE COILS
- H02P9/00—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electric generators for the purpose of obtaining a desired output
- H02P9/007—Control circuits for doubly fed generator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details of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2203/20—Simulating, e g planning, reliability check, modelling or computer assisted design [CAD]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300/00—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characterised by decentralized, dispersed, or local generation
- H02J2300/20—The dispersed energy generation being of renewable origin
- H02J2300/28—The renewable source being wind energy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10/00—Systems supporting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4S10/50—Systems or methods supporting the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or management, involving a certain degree of interaction with the load-side end user applications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Economic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rket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Wind Motors (AREA)
- Control Of Eletrric Genera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馈风机等效惯量评估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稳态信息,所述稳态信息包括双馈风机的输出功率和电网频率;根据所述双馈风机的输出功率计算初始转子角速度;根据所述电网频率计算系统初始同步角速度;基于所述系统初始同步角速度和所述初始转子角速度计算等效惯性时间常数,所述等效惯性时间常数用于评估双馈风机等效惯量。本发明在计算等效惯性时间常数时过程简单、计算量小,能够提高惯量评估的准确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评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双馈风机等效惯量评估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在碳达峰、碳中和的时代背景下,加快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是电力行业的必由之路。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和高比例电力电子设备正在成为电力系统发展的重要趋势和关键特征。作为风电市场的主要机型,双馈风机灵活快速的控制特性使其转子动能与输出有功功率相对解耦,基本不具备惯量支撑能力。随着风电机组渗透率的提高,电力系统整体惯量水平势必会被削弱,严重恶化系统抗扰能力和稳定特性。为保证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虚拟惯量控制技术已成为提高电力系统惯量水平的重要手段,在双馈风机传统控制策略的基础上将电网频率偏差相关量引入变流器有功控制环节,通过吸收或释放转子动能来抵抗电网频率波动,进而向电网提供惯量支撑。
一般情况下,同步机组的等效惯性时间常数已经给定,且其数值基本不会发生变化。但对于双馈风机来说,其惯量响应特性与变流器类型、控制方式和机组运行工况息息相关。双馈风机出力的强随机性、间歇性和波动性使系统运行方式复杂多变,系统惯量在时间尺度将表现出较大的波动特性,所以含虚拟惯量控制的双馈风机接入电网后,系统惯量不再是无法改变的固有特性,其时空变化特征将愈加突出,扰动后的惯量响应过程将会更加复杂多变。惯量评估可为电网规划和调度运行提供科学参考,有助于电网运行调度人员掌握当前系统的等效惯量水平,辨识出惯量薄弱时段、节点或区域,进而有针对性地采取局部惯量补偿措施,为精细化惯量调控提供基础。
系统暂态稳定以及暂态失稳模式不仅与系统总惯量相关,与整个系统的惯量分布更为相关。然而,现有惯量评估方法大多聚焦于整个系统的等效惯量,关于双馈风机自身惯量及响应特性的研究,当前缺少相关理论方法。惯量评估最常见的计算方法为利用摇摆方程计算惯性时间常数,此方法需要根据频率曲线精确测定计算频率变化率,计算量大,复杂程度高。无论是频率变化率的滤波取值,还是扰动发生时间的确定都会给计算带来难度,计算出错时会影响惯量评估的准确性。除此之外,此方法依赖于电网扰动下的时间序列量测数据,无法实现常态化下系统惯量的实时连续监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馈风机等效惯量评估方法及系统,在计算等效惯性时间常数时过程简单、计算量小,能够提高惯量评估的准确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一种双馈风机等效惯量评估方法,包括:
获取稳态信息,所述稳态信息包括双馈风机的输出功率和电网频率;
根据所述双馈风机的输出功率计算初始转子角速度;
根据所述电网频率计算系统初始同步角速度;
基于所述系统初始同步角速度和所述初始转子角速度计算等效惯性时间常数,所述等效惯性时间常数用于评估双馈风机等效惯量。
可选的,所述基于所述系统初始同步角速度和所述初始转子角速度计算等效惯性时间常数,具体包括:
获取双馈风机参数,所述双馈风机参数包括:增益参数、频域微分算子、滤波器的时间常数、双馈风机固有惯性时间常数和双馈风机额定角速度;
根据所述双馈风机参数、所述系统初始同步角速度和所述初始转子角速度计算等效惯性时间常数。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双馈风机参数、所述系统初始同步角速度和所述初始转子角速度计算等效惯性时间常数,具体为:
根据求解公式计算等效惯性时间常数,其中,Heq表示等效惯性时间常数,Kdvic表示虚拟惯量控制的微分增益,s表示频域微分算子,Kpvic表示虚拟惯量控制的比例增益,Tf表示滤波器的时间常数,Kp_pll表示锁相环的比例增益,Ki_pll表示锁相环的积分增益,ωr0表示初始转子角速度,ωs0表示系统初始同步角速度,Hd表示双馈风机固有惯性时间常数,Kps表示速度控制器的比例增益,Kis表示速度控制器的积分增益,ωN表示双馈风机额定角速度。
可选的,所述求解公式的确定方法为:
根据转速参考值与双馈风机输出的有功功率确定关系表达式;
以定子电压相角增量为输入以虚拟惯量控制提供的电磁转矩参考值增量为输出构建基于锁相环频率的比例微分虚拟惯量控制模型;
以双馈风机的电磁功率为输入以电磁转矩参考值增量为输出构建双馈风机的最大功率追踪模型;
以电磁转矩参考值为输入以双馈风机转子转速为输出构建双馈风机的发电机暂态模型;
根据第一动能变化量表达式和第二动能变化量表达式确定等效惯性时间常数表达式;所述第一动能变化量表达式为附加虚拟惯量控制前双馈风机惯量响应过程中的动能变化量表达式,所述第二动能变化量表达式为附加虚拟惯量控制后双馈风机惯量响应过程中的动能变化量;
根据三相同步锁相环动态方程、所述关系表达式、所述基于锁相环频率的比例微分虚拟惯量控制模型、所述双馈风机的最大功率追踪模型发电机暂态模型和所述等效惯性时间表达式确定所述求解公式。
可选的,所述根据第一动能变化量表达式和第二动能变化量表达式确定等效惯性时间常数表达式,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动能变化量表达式和所述第二动能变化量表达式确定虚拟转动惯量表达式;
基于所述虚拟转动惯量表达式确定等效惯性时间常数表达式。
一种双馈风机等效惯量评估系统,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稳态信息,所述稳态信息包括双馈风机的输出功率和电网频率;
初始转子角速度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双馈风机的输出功率计算初始转子角速度;
系统初始同步角速度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电网频率计算系统初始同步角速度;
等效惯性时间常数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系统初始同步角速度和所述初始转子角速度计算等效惯性时间常数,所述等效惯性时间常数用于评估双馈风机等效惯量。
可选的,所述等效惯性时间常数确定模块,具体包括:
获取子模块,用于获取双馈风机参数,所述双馈风机参数包括:增益参数、频域微分算子、滤波器的时间常数、双馈风机固有惯性时间常数和双馈风机额定角速度;
等效惯性时间常数确定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双馈风机参数、所述系统初始同步角速度和所述初始转子角速度计算等效惯性时间常数。
可选的,所述等效惯性时间常数确定子模块,具体包括:
求解单元,用于根据求解公式
计算等效惯性时间常数,其中,Heq表示等效惯性时间常数,Kdvic表示虚拟惯量控制的微分增益,s表示频域微分算子,Kpvic表示虚拟惯量控制的比例增益,Tf表示滤波器的时间常数,Kp_pll表示锁相环的比例增益,Ki_pll表示锁相环的积分增益,ωr0表示初始转子角速度,ωs0表示系统初始同步角速度,Hd表示双馈风机固有惯性时间常数,Kps表示速度控制器的比例增益,Kis表示速度控制器的积分增益,ωN表示双馈风机额定角速度。
可选的,所述双馈风机等效惯量评估系统,还包括:
关系表达式确定模块,用于根据转速参考值与双馈风机输出的有功功率确定关系表达式;
第一模型构建模块,用于以定子电压相角增量为输入以虚拟惯量控制提供的电磁转矩参考值增量为输出构建基于锁相环频率的比例微分虚拟惯量控制模型;
第二模型构建模块,用于以双馈风机的电磁功率为输入以电磁转矩参考值增量为输出构建双馈风机的最大功率追踪模型;
第三模型构建模块,用于以电磁转矩参考值为输入以双馈风机转子转速为输出构建双馈风机的发电机暂态模型;
等效惯性时间常数表达式确定模块,用于根据第一动能变化量表达式和第二动能变化量表达式确定等效惯性时间常数表达式;所述第一动能变化量表达式为附加虚拟惯量控制前双馈风机惯量响应过程中的动能变化量表达式,所述第二动能变化量表达式为附加虚拟惯量控制后双馈风机惯量响应过程中的动能变化量;
求解公式确定模块,用于根据三相同步锁相环动态方程、所述关系表达式、所述基于锁相环频率的比例微分虚拟惯量控制模型、所述双馈风机的最大功率追踪模型发电机暂态模型和所述等效惯性时间表达式确定所述求解公式。
可选的,所述等效惯性时间常数表达式确定模块,具体包括:
虚拟转动惯量表达式确定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动能变化量表达式和所述第二动能变化量表达式确定虚拟转动惯量表达式;
等效惯性时间常数表达式确定子模块,用于基于所述虚拟转动惯量表达式确定等效惯性时间常数表达式。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具体实施例,本发明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本发明获取稳态信息,所述稳态信息包括双馈风机的输出功率和电网频率;根据所述双馈风机的输出功率计算初始转子角速度;根据所述电网频率计算系统初始同步角速度;基于所述系统初始同步角速度和所述初始转子角速度计算等效惯性时间常数,所述等效惯性时间常数用于评估双馈风机等效惯量,根据稳态信息就可以得到初始转子角速度和系统初始同步角速度,不需要计算频率变化率,相比于背景技术中利用摇摆方程计算惯性时间常数的计算方法本发明的计算方法计算量小没有复杂的计算过程,使得可以准确实时评估双馈风机等效惯量,可为电网规划和调度运行提供科学参考,有助于电网运行调度人员掌握当前系统的等效惯量水平,辨识出惯量薄弱时段、节点或区域,进而有针对性地采取局部惯量补偿措施,为精细化惯量调控提供基础。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的双馈风机等效惯量评估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含虚拟惯量控制的双馈风机在转子转速时间尺度下的等效模型的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锁相环频率的比例微分虚拟惯量控制模型的结构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双馈风机的最大功率追踪模型的结构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双馈风机的发电机暂态模型的结构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改进的四机两区测试系统的结构图;
图7为采用本方法在双馈风机Pe=0.3时得到的等效惯性时间常数的评估值与真实值的比较结果图;
图8为采用本方法在双馈风机Pe=0.6时得到的等效惯性时间常数的评估值与真实值的比较结果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的双馈风机等效惯量评估系统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馈风机等效惯量评估方法,如图1所示,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101:获取稳态信息。所述稳态信息包括双馈风机的输出功率和电网频率,是双馈风机稳态运行下的输出功率和电网频率。
步骤102:根据所述双馈风机的输出功率计算初始转子角速度ωr0。
步骤103:根据所述电网频率计算系统初始同步角速度ωs0。
步骤104:基于所述系统初始同步角速度和所述初始转子角速度计算等效惯性时间常数,所述等效惯性时间常数用于评估双馈风机等效惯量。
在实际应用中,ωs0可根据实时量测电网频率数据获取;不考虑风速的变化,稳态时风机的初始转子角速度ωr0等于转子转速参考值ωr*,ωr*的数值与风电场的实时风速有关,实际应用中可根据功率-转速最优曲线即式(3)表达式获得。因此,利用双馈风机稳态运行下的输出功率和电网频率的量测信息分别获取ωr0和ωs0,进而实时评估双馈风机的等效惯量。
在实际应用中,步骤104,具体包括:
获取双馈风机参数,所述双馈风机参数包括:增益参数、频域微分算子、滤波器的时间常数、双馈风机固有惯性时间常数和双馈风机额定角速度;增益参数包括:虚拟惯量控制的微分增益、虚拟惯量控制的比例增益、锁相环的比例增益、锁相环的积分增益、速度控制器的比例增益和速度控制器的积分增益。
根据所述双馈风机参数、所述系统初始同步角速度和所述初始转子角速度计算等效惯性时间常数。
在实际应用中,双馈风机参数可根据铭牌数据或技术手册获得。
在实际应用中,所述根据所述双馈风机参数、所述系统初始同步角速度和所述初始转子角速度计算等效惯性时间常数,具体为:
根据求解公式(14)计算等效惯性时间常数。
在实际应用中,所述求解公式的确定方法为:
根据转速参考值与双馈风机输出的有功功率确定关系表达式。
以定子电压相角增量为输入以虚拟惯量控制提供的电磁转矩参考值增量为输出构建基于锁相环频率的比例微分虚拟惯量控制模型。
以双馈风机的电磁功率为输入以电磁转矩参考值增量为输出构建双馈风机的最大功率追踪模型。
以电磁转矩参考值为输入以双馈风机转子转速为输出构建双馈风机的发电机暂态模型。
根据第一动能变化量表达式和第二动能变化量表达式确定等效惯性时间常数表达式;所述第一动能变化量表达式为附加虚拟惯量控制前双馈风机惯量响应过程中的动能变化量表达式,所述第二动能变化量表达式为附加虚拟惯量控制后双馈风机惯量响应过程中的动能变化量。
根据三相同步锁相环动态方程、所述关系表达式、所述基于锁相环频率的比例微分虚拟惯量控制模型、所述双馈风机的最大功率追踪模型发电机暂态模型和所述等效惯性时间表达式确定所述求解公式。
在实际应用中,所述根据第一动能变化量表达式和第二动能变化量表达式确定等效惯性时间常数表达式,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动能变化量表达式和所述第二动能变化量表达式确定虚拟转动惯量表达式。
基于所述虚拟转动惯量表达式确定等效惯性时间常数表达式。
在实际应用中,基于锁相环频率的比例微分虚拟惯量控制模型、双馈风机的最大功率追踪模型和双馈风机的发电机暂态模型统称为含虚拟惯量控制的双馈风机在转子转速时间尺度下的等效模型,结构如图2所示。
其中,双馈风机借助于锁相环实现定子电压定向控制,本发明采用目前应用广泛的三相同步锁相环,三相同步锁相环动态方程为:
其中,xpll是跟踪定子d轴电压时的累积误差;是跟踪定子d轴电压时的累积误差的微分;uds为定子电压Us的d轴分量;δpll表示锁相环输出的相角;/>表示锁相环输出的相角的微分;ωpll为锁相环估算的dq坐标系旋转角速度;ωs为电网同步旋转角速度;Ki_pll和Kp_pll分别为锁相环的积分增益与锁相环的比例增益。
比例微分虚拟惯量控制是在风电机组常规控制的基础上引入一个与系统频率偏差的比例和微分量相关的辅助功率。当系统频率波动时,双馈风机通过锁相环估算dq坐标系旋转角速度ωpll来测量系统频率,虚拟惯量控制提供的电磁转矩参考值增量ΔTvic的频域表达式(基于锁相环频率的比例微分虚拟惯量控制模型)为:
其中,Kdvic和Kpvic分别为虚拟惯量控制的微分增益和虚拟惯量控制的比例增益;Tf为滤波器的时间常数;Δωpll为锁相环估算的角速度变化,s表示频域微分算子,Δδs为定子电压相角增量,根据上述内容,可以得到基于锁相环频率的比例微分虚拟惯量控制模型如图3所示,其中输入为定子电压相角增量Δδs,输出为虚拟惯量控制提供的电磁转矩参考值增量ΔTvic。
其中,最大功率追踪模型包含最大功率追踪(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MPPT)控制和速度控制器。实际中由于叶轮处平均风速不可直接测量,因此通常根据机组的输出功率大小来计算相应的转速指令值大小。风机输出功率Pe计算转速参考值ωr*的近似算法(关系表达式)为:
当实际检测到的双馈风机转子转速ωr与MPPT获得的转速参考值ωr*间出现转速偏差时,以转速偏差作为输入量经速度控制器调节发电机电磁转矩参考值来帮助转子转速恢复到最佳运行状态。最大功率追踪模型下的电磁转矩参考值增量ΔT*的传递函数表达式(双馈风机的最大功率追踪模型)为:
其中,Kps和Kis分别为速度控制器的比例增益和速度控制器的积分增益;ωr为风机实际转速。根据上述内容,可以得到双馈风机的最大功率追踪模型如图4所示,其中输入为双馈风机的电磁功率(输出功率)Pe,输出为最大功率追踪模型下的电磁转矩参考值增量ΔT*。
其中,虚拟惯量控制提供的电磁转矩参考值增量ΔTvic的频域表达式(基于锁相环频率的比例微分虚拟惯量控制模型)和最大功率追踪模型下的电磁转矩参考值增量ΔT*的传递函数表达式(双馈风机的最大功率追踪模型),可以得到转子电流控制的电磁转矩参考值Te *,转子侧变流器控制通过定子电压定向矢量控制实现,定子磁链方程和电压方程为:
其中,ψds和ψqs分别为d轴定子磁链和q轴定子磁链;uds和uqs分别为定子电压Us在d轴、q轴上的分量;Xs为定子电感;Xm为定转子互感;ids和idr分别为定子绕组和转子绕组d轴电流;iqs和iqr分别为分别为定子绕组和转子绕组q轴电流,ψs为定子磁链、Us为定子电压。
转子电流控制的电磁转矩方程为:
其中,Te为电磁转矩;p为定子绕组极对数,右上角加“*”代表风机各参数的指令值。
发电机转子运动方程为:
Tm-Te=2Hdωr·s (7)
其中,Tm为双馈风机机械转矩;Hd为双馈风机固有惯性时间常数;ωr为双馈风机转子转速。
双馈风机的发电机暂态模型(公式6和公式7)如图5所示,其中输入为转子电流控制的电磁转矩参考值Te *,输出为双馈风机转子转速ωr,(根据公式6的第二个公式得到iqr *,根据iqr *得到iqr,根据iqr和公式6的第一个公式得到Te,根据Te得到ωr),k1=-2Xs/(3pXm),Gq(s)为电流内环控制环节,电流内环控制响应速度远快于转子转速尺度,认为转子电流快速跟踪指令值可认为Gq(s)≈1。
在实际应用中,第一动能变化量表达式为双馈风机惯量响应过程中的动能变化量可用转子转速变化量和固有转动惯量表示:
其中,P,SN,JDFIG,ωr0,Δωr分别为双馈风机极对数、额定容量、固有转动惯量、初始转子角速度和转子角速度增量。
在实际应用中,第二动能变化量表达式为在附件加虚拟惯量控制后,双馈风机转速与系统角速度耦合,惯量响应过程中的动能变化量可用系统同步角速度变化量与虚拟转动惯量表示:
其中,Jeq,ωs0,Δωs分别为双馈风机虚拟转动惯量、系统初始同步角速度和系统同步角速度增量。
在实际应用中,虚拟转动惯量表达式
在实际应用中,基于所述虚拟转动惯量表达式确定等效惯性时间常数表达式:
基于虚拟转动惯量的表达式,结合等效惯性时间常数的物理意义,可确定等效惯性时间常数表达式为:
其中,ωN为双馈风机额定角速度。
在实际应用中,根据三相同步锁相环动态方程、所述关系表达式、所述基于锁相环频率的比例微分虚拟惯量控制模型、所述双馈风机的最大功率追踪模型、发电机暂态模型和所述等效惯性时间表达式确定所述求解公式,具体包括:
根据双馈风机在转子转速时间尺度下的等效模型、三相同步锁相环动态方程和所述关系表达式,可以得到DFIG电磁转矩增量传递函数关系式为:
不考虑机械转矩的变化,由式(7)得转子运动方程增量频域表达式为:
2HdsΔωr=-ΔTe (13)
结合等效惯性时间表达式,根据公式(12)和公式(13),可推导求解公式为。
其中,Heq表示等效惯性时间常数,Kdvic表示虚拟惯量控制的微分增益,s表示频域微分算子,Kpvic表示虚拟惯量控制的比例增益,Tf表示滤波器的时间常数,Kp_pll表示锁相环的比例增益,Ki_pll表示锁相环的积分增益,ωr0表示初始转子角速度,ωs0表示系统初始同步角速度,Hd表示双馈风机固有惯性时间常数,Kps表示速度控制器的比例增益,Kis表示速度控制器的积分增益,ωN表示双馈风机额定角速度。
本实施例应用上述方法对改进的四机两区测试系统如图6所示进行处理,双馈风机替换节点1的同步机,通过一台变压器的单元接线方式连接到节点5。系统频率事故通过节点7处的负荷突增来模拟,测试时间为5s,以负荷突增时刻作为起始时间。图7和图8分别为双馈风机在不同工况下(Pe=0.3和Pe=0.6)等效惯性时间常数评估值与真实值的比较结果。
由图7和图8可以看出,双馈风机等效惯性时间常数在不同工况下的评估值与真实值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基本一致,验证了本发明所提出的一种基于转子动能虚拟惯量控制的双馈风机等效惯量评估方法的准确性。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与上述方法对应的双馈风机等效惯量评估系统,如图9所示,所述系统包括:
获取模块A1,用于获取稳态信息,所述稳态信息包括双馈风机的输出功率和电网频率。
初始转子角速度确定模块A2,用于根据所述双馈风机的输出功率计算初始转子角速度。
系统初始同步角速度确定模块A3,用于根据所述电网频率计算系统初始同步角速度。
等效惯性时间常数确定模块A4,用于基于所述系统初始同步角速度和所述初始转子角速度计算等效惯性时间常数,所述等效惯性时间常数用于评估双馈风机等效惯量。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等效惯性时间常数确定模块,具体包括:
获取子模块,用于获取双馈风机参数,所述双馈风机参数包括:增益参数、频域微分算子、滤波器的时间常数、双馈风机固有惯性时间常数和双馈风机额定角速度。
等效惯性时间常数确定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双馈风机参数、所述系统初始同步角速度和所述初始转子角速度计算等效惯性时间常数。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等效惯性时间常数确定子模块,具体包括:
求解单元,用于根据求解公式
计算等效惯性时间常数,其中,Heq表示等效惯性时间常数,Kdvic表示虚拟惯量控制的微分增益,s表示频域微分算子,Kpvic表示虚拟惯量控制的比例增益,Tf表示滤波器的时间常数,Kp_pll表示锁相环的比例增益,Ki_pll表示锁相环的积分增益,ωr0表示初始转子角速度,ωs0表示系统初始同步角速度,Hd表示双馈风机固有惯性时间常数,Kps表示速度控制器的比例增益,Kis表示速度控制器的积分增益,ωN表示双馈风机额定角速度。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双馈风机等效惯量评估系统,还包括:
关系表达式确定模块,用于根据转速参考值与双馈风机输出的有功功率确定关系表达式。
第一模型构建模块,用于以定子电压相角增量为输入以虚拟惯量控制提供的电磁转矩参考值增量为输出构建基于锁相环频率的比例微分虚拟惯量控制模型。
第二模型构建模块,用于以双馈风机的电磁功率为输入以电磁转矩参考值增量为输出构建双馈风机的最大功率追踪模型。
第三模型构建模块,用于以电磁转矩参考值为输入以双馈风机转子转速为输出构建双馈风机的发电机暂态模型。
等效惯性时间常数表达式确定模块,用于根据第一动能变化量表达式和第二动能变化量表达式确定等效惯性时间常数表达式。所述第一动能变化量表达式为附加虚拟惯量控制前双馈风机惯量响应过程中的动能变化量表达式,所述第二动能变化量表达式为附加虚拟惯量控制后双馈风机惯量响应过程中的动能变化量。
求解公式确定模块,用于根据三相同步锁相环动态方程、所述关系表达式、所述基于锁相环频率的比例微分虚拟惯量控制模型、所述双馈风机的最大功率追踪模型发电机暂态模型和所述等效惯性时间表达式确定所述求解公式。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等效惯性时间常数表达式确定模块,具体包括:
虚拟转动惯量表达式确定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动能变化量表达式和所述第二动能变化量表达式确定虚拟转动惯量表达式。
等效惯性时间常数表达式确定子模块,用于基于所述虚拟转动惯量表达式确定等效惯性时间常数表达式。
本发明有以下技术效果:
(1)本发明计算速度快、复杂程度低,仅需双馈风机稳态运行时的量测数据即可较为精准地实时在线评估双馈风机等效惯量,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2)结合系统稳态运行下的量测数据,准确评估含虚拟惯量控制的双馈风机等效惯量具有重大意义,其可以为风电机组控制参数整定和虚拟惯量分配提供科学依据,有利于调度运行人员掌握系统惯量的时空分布情况,进而为实际系统安全预警和实时紧急控制策略提供参考。
(3)现有方法需要扰动信息,而此方法需要的是稳态信息,并且现有方法需要根据频率曲线精确测定计算频率变化率,计算量大,复杂程度高,而本方法不需要计算频率变化率。另外,从研究目的上说,现有惯量评估方法大多聚焦于整个系统的等效惯量,而本文是针对风机自身惯量,在经历上述两步改进后,本方法结果依旧较为精准。
(4)转子转速控制时间尺度动态问题,主要是由风力机相关控制、发电机转速控制、锁相环控制等控制以及该时间尺度储能元件(转子)的动态所产生的稳定问题,适合于虚拟惯量响应研究。因此,含虚拟惯量控制的双馈风机在转子转速时间尺度下的等效模型可以有针对性地解决双馈风机等效惯量评估问题。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系统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6)
1.一种双馈风机等效惯量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稳态信息,所述稳态信息包括双馈风机的输出功率和电网频率;
根据所述双馈风机的输出功率计算初始转子角速度;
根据所述电网频率计算系统初始同步角速度;
基于所述系统初始同步角速度和所述初始转子角速度计算等效惯性时间常数,所述等效惯性时间常数用于评估双馈风机等效惯量;
所述基于所述系统初始同步角速度和所述初始转子角速度计算等效惯性时间常数,具体包括:
获取双馈风机参数,所述双馈风机参数包括:增益参数、频域微分算子、滤波器的时间常数、双馈风机固有惯性时间常数和双馈风机额定角速度;
根据所述双馈风机参数、所述系统初始同步角速度和所述初始转子角速度计算等效惯性时间常数;
所述根据所述双馈风机参数、所述系统初始同步角速度和所述初始转子角速度计算等效惯性时间常数,具体为:
根据求解公式
计算等效惯性时间常数,其中,Heq表示等效惯性时间常数,Kdvic表示虚拟惯量控制的微分增益,s表示频域微分算子,Kpvic表示虚拟惯量控制的比例增益,Tf表示滤波器的时间常数,Kp_pll表示锁相环的比例增益,Ki_pll表示锁相环的积分增益,ωr0表示初始转子角速度,ωs0表示系统初始同步角速度,Hd表示双馈风机固有惯性时间常数,Kps表示速度控制器的比例增益,Kis表示速度控制器的积分增益,ωN表示双馈风机额定角速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馈风机等效惯量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求解公式的确定方法为:
根据转速参考值与双馈风机输出的有功功率确定关系表达式;
以定子电压相角增量为输入以虚拟惯量控制提供的电磁转矩参考值增量为输出构建基于锁相环频率的比例微分虚拟惯量控制模型;
以双馈风机的电磁功率为输入以电磁转矩参考值增量为输出构建双馈风机的最大功率追踪模型;
以电磁转矩参考值为输入以双馈风机转子转速为输出构建双馈风机的发电机暂态模型;
根据第一动能变化量表达式和第二动能变化量表达式确定等效惯性时间常数表达式;所述第一动能变化量表达式为附加虚拟惯量控制前双馈风机惯量响应过程中的动能变化量表达式,所述第二动能变化量表达式为附加虚拟惯量控制后双馈风机惯量响应过程中的动能变化量;
根据三相同步锁相环动态方程、所述关系表达式、所述基于锁相环频率的比例微分虚拟惯量控制模型、所述双馈风机的最大功率追踪模型发电机暂态模型和所述等效惯性时间常数表达式确定所述求解公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馈风机等效惯量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第一动能变化量表达式和第二动能变化量表达式确定等效惯性时间常数表达式,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动能变化量表达式和所述第二动能变化量表达式确定虚拟转动惯量表达式;
基于所述虚拟转动惯量表达式确定等效惯性时间常数表达式。
4.一种双馈风机等效惯量评估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稳态信息,所述稳态信息包括双馈风机的输出功率和电网频率;
初始转子角速度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双馈风机的输出功率计算初始转子角速度;
系统初始同步角速度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电网频率计算系统初始同步角速度;
等效惯性时间常数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系统初始同步角速度和所述初始转子角速度计算等效惯性时间常数,所述等效惯性时间常数用于评估双馈风机等效惯量;
所述等效惯性时间常数确定模块,具体包括:
获取子模块,用于获取双馈风机参数,所述双馈风机参数包括:增益参数、频域微分算子、滤波器的时间常数、双馈风机固有惯性时间常数和双馈风机额定角速度;
等效惯性时间常数确定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双馈风机参数、所述系统初始同步角速度和所述初始转子角速度计算等效惯性时间常数;
所述等效惯性时间常数确定子模块,具体包括:
求解单元,用于根据求解公式
计算等效惯性时间常数,其中,Heq表示等效惯性时间常数,Kdvic表示虚拟惯量控制的微分增益,s表示频域微分算子,Kpvic表示虚拟惯量控制的比例增益,Tf表示滤波器的时间常数,Kp_pll表示锁相环的比例增益,Ki_pll表示锁相环的积分增益,ωr0表示初始转子角速度,ωs0表示系统初始同步角速度,Hd表示双馈风机固有惯性时间常数,Kps表示速度控制器的比例增益,Kis表示速度控制器的积分增益,ωN表示双馈风机额定角速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双馈风机等效惯量评估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关系表达式确定模块,用于根据转速参考值与双馈风机输出的有功功率确定关系表达式;
第一模型构建模块,用于以定子电压相角增量为输入以虚拟惯量控制提供的电磁转矩参考值增量为输出构建基于锁相环频率的比例微分虚拟惯量控制模型;
第二模型构建模块,用于以双馈风机的电磁功率为输入以电磁转矩参考值增量为输出构建双馈风机的最大功率追踪模型;
第三模型构建模块,用于以电磁转矩参考值为输入以双馈风机转子转速为输出构建双馈风机的发电机暂态模型;
等效惯性时间常数表达式确定模块,用于根据第一动能变化量表达式和第二动能变化量表达式确定等效惯性时间常数表达式;所述第一动能变化量表达式为附加虚拟惯量控制前双馈风机惯量响应过程中的动能变化量表达式,所述第二动能变化量表达式为附加虚拟惯量控制后双馈风机惯量响应过程中的动能变化量;
求解公式确定模块,用于根据三相同步锁相环动态方程、所述关系表达式、所述基于锁相环频率的比例微分虚拟惯量控制模型、所述双馈风机的最大功率追踪模型发电机暂态模型和所述等效惯性时间常数表达式确定所述求解公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双馈风机等效惯量评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等效惯性时间常数表达式确定模块,具体包括:
虚拟转动惯量表达式确定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动能变化量表达式和所述第二动能变化量表达式确定虚拟转动惯量表达式;
等效惯性时间常数表达式确定子模块,用于基于所述虚拟转动惯量表达式确定等效惯性时间常数表达式。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961295.9A CN113675862B (zh) | 2021-08-20 | 2021-08-20 | 一种双馈风机等效惯量评估方法及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961295.9A CN113675862B (zh) | 2021-08-20 | 2021-08-20 | 一种双馈风机等效惯量评估方法及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675862A CN113675862A (zh) | 2021-11-19 |
CN113675862B true CN113675862B (zh) | 2023-10-31 |
Family
ID=785445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961295.9A Active CN113675862B (zh) | 2021-08-20 | 2021-08-20 | 一种双馈风机等效惯量评估方法及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675862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792055A (zh) * | 2022-05-05 | 2022-07-26 | 山西大学 | 一种基于暂态电抗后电势的异步电动机等效惯量评估方法 |
CN117811069A (zh) * | 2023-12-14 | 2024-04-02 | 华中科技大学 | 一种直驱风电机组虚拟惯量控制参数优化方法及系统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910142A (zh) * | 2017-02-17 | 2017-06-30 | 三峡大学 | 一种含风电有功‑频率耦合作用的电力系统频率特性计算方法 |
CN112787326A (zh) * | 2021-01-26 | 2021-05-11 | 华中科技大学 | 考虑控制器参数影响的双馈风机动态惯量评估方法及系统 |
-
2021
- 2021-08-20 CN CN202110961295.9A patent/CN113675862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910142A (zh) * | 2017-02-17 | 2017-06-30 | 三峡大学 | 一种含风电有功‑频率耦合作用的电力系统频率特性计算方法 |
CN112787326A (zh) * | 2021-01-26 | 2021-05-11 | 华中科技大学 | 考虑控制器参数影响的双馈风机动态惯量评估方法及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675862A (zh) | 2021-11-1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Xie et al. | Small signal stability analysis for different types of PMSGs connected to the grid | |
Shen et al. | Sensorless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 of wind by DFIG using rotor position phase lock loop (PLL) | |
CN115313419B (zh) | 一种基于构网型变流器的直驱风电系统控制方法及系统 | |
CN113675862B (zh) | 一种双馈风机等效惯量评估方法及系统 | |
Bhattarai et al. | Parametrically robust dynamic speed estimation based control for doubly fed induction generator | |
Marques et al. | New sensorless rotor position estimator of a DFIG based on torque calculations—Stability study | |
Erazo-Damian et al. | Stand-alone DFIG FOC sensitivity and stability under mismatched inductances | |
Zhou et al. | Improved linear active disturbance rejection controller control considering bus voltage filtering in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generator | |
CN107994604A (zh) | 一种双馈风电机组紧急功率支撑控制方法及系统 | |
EP4375682A1 (en) | Power grid frequency detection method, apparatus, power grid frequency adjustm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 |
CN113346546A (zh) | 新能源并网逆变器的虚拟惯量控制方法 | |
CN114243787B (zh) | 一种提升风电并网系统暂态同步稳定性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 |
CN112787326A (zh) | 考虑控制器参数影响的双馈风机动态惯量评估方法及系统 | |
CN113435134A (zh) | 基于全动态阻抗模型的风电并网稳定性判定方法及系统 | |
CN112436558A (zh) | 双馈风机虚拟同步励磁磁场控制方法及系统 | |
Li | An improved grid-connected control strategy of double PWM direct-drive permanent-magnet synchronous wind generators | |
CN115085272A (zh) | 基于故障穿越过程的双馈风机的有功功率计算方法及系统 | |
Belfedal et al. | Comparison of PI and direct power control with SVM of doubly fed induction generator | |
Vali et al. | Control of doubly-fed induction generator with extended state observer under unbalanced grid conditions | |
Abulizi et al. | Research of current control strategies for doubly-fed wind power generation system | |
CN115149548A (zh) | 基于频率安全升降时间的储能虚拟惯量计算方法与终端 | |
Bahlouli et al. | Super-twisting control for a doubly fed induction generator (DFIG)-based wind turbine using a nonlinear observer | |
Chang et al. | Overall control strategy for voltage-controlled PMSG-based wind turbines with frequency support | |
Abulizi et al. | Study on Current Controller of Doubly-Fed Induction Generator with Variable Parameters | |
CN115173409B (zh) | 一种基于改进锁相环的双馈风力发电机组的不对称低电压穿越控制策略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