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675712B - 一种深紫外掺镱光纤激光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深紫外掺镱光纤激光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675712B
CN113675712B CN202110979248.7A CN202110979248A CN113675712B CN 113675712 B CN113675712 B CN 113675712B CN 202110979248 A CN202110979248 A CN 202110979248A CN 113675712 B CN113675712 B CN 11367571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spectrum
spectrum shifting
optical fiber
mirr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97924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675712A (zh
Inventor
吴戈
陈炳焜
韩颖
高博
汝玉星
刘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li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Jili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li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Jili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110979248.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675712B/zh
Publication of CN1136757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757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6757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7571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SDEVICES USING THE PROCESS OF LIGHT AMPLIFICATION BY 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ON [LASER] TO AMPLIFY OR GENERATE LIGHT; DEVICES USING STIMULATED EMISSION OF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IN WAVE RANGES OTHER THAN OPTICAL
    • H01S3/00Lasers, i.e. devices using stimulated emission of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in the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wave range
    • H01S3/05Construction or shape of optical resonators; Accommodation of active medium therein; Shape of active medium
    • H01S3/06Construction or shape of active medium
    • H01S3/063Waveguide lasers, i.e. whereby the dimensions of the waveguide are of the order of the light wavelength
    • H01S3/067Fibre lasers
    • H01S3/0675Resonators including a grating structure, e.g. distributed Bragg reflectors [DBR] or distributed feedback [DFB] fibre las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SDEVICES USING THE PROCESS OF LIGHT AMPLIFICATION BY 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ON [LASER] TO AMPLIFY OR GENERATE LIGHT; DEVICES USING STIMULATED EMISSION OF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IN WAVE RANGES OTHER THAN OPTICAL
    • H01S3/00Lasers, i.e. devices using stimulated emission of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in the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wave range
    • H01S3/05Construction or shape of optical resonators; Accommodation of active medium therein; Shape of active medium
    • H01S3/06Construction or shape of active medium
    • H01S3/063Waveguide lasers, i.e. whereby the dimensions of the waveguide are of the order of the light wavelength
    • H01S3/067Fibre lasers
    • H01S3/06754Fibre amplifi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SDEVICES USING THE PROCESS OF LIGHT AMPLIFICATION BY 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ON [LASER] TO AMPLIFY OR GENERATE LIGHT; DEVICES USING STIMULATED EMISSION OF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IN WAVE RANGES OTHER THAN OPTICAL
    • H01S3/00Lasers, i.e. devices using stimulated emission of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in the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wave range
    • H01S3/10Controlling the intensity, frequency,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the emitted radiation, e.g. switching, gating, modulating or demodulating
    • H01S3/11Mode locking; Q-switching; Other giant-pulse techniques, e.g. cavity dumping
    • H01S3/1123Q-switching
    • H01S3/117Q-switching using intracavity acousto-optic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SDEVICES USING THE PROCESS OF LIGHT AMPLIFICATION BY 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ON [LASER] TO AMPLIFY OR GENERATE LIGHT; DEVICES USING STIMULATED EMISSION OF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IN WAVE RANGES OTHER THAN OPTICAL
    • H01S3/00Lasers, i.e. devices using stimulated emission of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in the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wave range
    • H01S3/10Controlling the intensity, frequency,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the emitted radiation, e.g. switching, gating, modulating or demodulating
    • H01S3/13Stabilisation of laser output parameters, e.g. frequency or amplitude
    • H01S3/1305Feedback control system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Lasers (AREA)
  • Optical Modulation, Optical Deflection, Nonlinear Optics, Optical Demodulation, Optical Logic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一种深紫外掺镱光纤激光器属于光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其结构有其结构有包括泵浦源(1)、波分复用器(2)、光耦合器(3)、可饱和吸收体(4)、偏振敏感隔离器(5)、电控偏振控制器(6)、光纤偏振分束器(7)、掺镱光纤(8)、反馈回路(9)、准直器(10)、预处理模块(11)、光谱整形模块(12)、光纤放大模块(13)、光谱搬移模块(14)等。本发明在光谱搬移模块对光脉冲进行压缩,有效压缩了脉冲宽度,同时移动光谱中心波长,得到深紫外脉冲,在有限的泵浦功率条件下,使光脉冲能够获得更高的能量。

Description

一种深紫外掺镱光纤激光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光电子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深紫外掺镱光纤激光器。
背景技术
近年来,深紫外激光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深紫外激光使光刻技术、精密加工及光学精密仪器制造等高技术领域发展更加迅速。目前常见的深紫外激光器有气体紫外激光器、固体紫外激光器和深紫外光纤激光器。
气体紫外激光器光束质量差、波段范围窄、调谐困难、不能应用于超快物理现象的研究,且大多含有毒气体,限制了其在光学精密仪器制造领域的应用。
固体紫外激光器体积大,易受到外界震动、温度变化等因素干扰,稳定性较差,维护成本高,限制了其在光刻技术及精密加工领域的制造。
应用于材料加工时,深紫外激光器聚焦光斑更小,可直接破坏材料的分子键,而不产生热量,使得加工精度更高。然而,目前现有的深紫外光纤激光器能量偏低,在实际应用时,无法满足大型材料的加工需求,有很大的局限性。应用于光学精密仪器制造时,目前现有的深紫外光纤激光器工作范围窄,无法满足工业生产的需要。这些都限制了深紫外光纤激光器的发展。
综上所述,目前现有的深紫外激光器不能满足实际的应用需求,还需进一步完善。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传统系统产生的脉冲功率不够高、脉宽不够小的缺点,本发明提供一种深紫外掺镱光纤激光器,通过光纤放大模块实现脉冲的功率放大,通过光谱整形模块获得超短脉冲,通过光谱搬移模块获得深紫外脉冲,从而获取高功率超短深紫外脉冲。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深紫外掺镱光纤激光器,其结构有,泵浦源1与波分复用器2的980nm端相连,波分复用器2的1550nm端与光耦合器3的输入端相连,光耦合器3的输出端与可饱和吸收体4的一端相连,可饱和吸收体4的另一端与偏振敏感隔离器5的输入端相连,偏振敏感隔离器5的输出端与电控偏振控制器6的输入端相连,电控偏振控制器6的输出端与光纤偏振分束器7的输入端相连,光纤偏振分束器7的输出端通过掺镱光纤8与光波分复用器2的公共端相连;
其特征在于,结构还有,光纤偏振分束器7的另一个输出端与反馈回路9的输入端相连,反馈回路9的一个输出端与电控偏振控制器6的另一个输入端相连,反馈回路9的另一个输出端与预处理模块11中的声光调制器1116相连,光耦合器3的另一个输出端与准直器10的输入端相连,准直器10的输出端与预处理模块11的一端相连,预处理模块11的另一端与光谱整形模块12的输入端相连,光谱整形模块12的输出端与光纤放大模块13的一端相连,光纤放大模块13的另一端与光谱搬移模块14相连;
所述的反馈回路9的结构为,光电探测器901的输入端作为反馈回路9的输入端,与所述的光纤偏振分束器7相连,光电探测器901的输出端与放大器902的输入端相连,放大器902的一个输出端通过滤波器903、A/D转换器904与MCU906的一个输入端相连,放大器902的另一个输出端通过分频器905与MCU906的另一个输入端相连,MCU906作为反馈回路9的输出端,一个输出端与所述的电控偏振控制器6的另一个输入端相连,另一个输出端与所述的预处理模块11中的声光调制器1116相连,控制声光调制器工作;
所述的预处理模块11具有如下的光路结构,光脉冲经第一预处理准直器1101、预处理带通滤波器1102、第一预处理半波片1103、第一预处理光栅1104后,入射至第二预处理光栅1105,第二预处理光栅1105将光脉冲入射到第一预处理反射镜1106上,第一预处理反射镜1106将光脉冲反射至第二预处理光栅1105,第二预处理光栅1105输出的光脉冲经第二预处理半波片1107、预处理光纤偏振分束器1108、第一预处理隔离器1109后,传输至第二预处理准直器1110,第二预处理准直器1110输出的光脉冲经第一预处理掺镱光纤1111传输至啁啾光纤布拉格光栅1112,啁啾光纤布拉格光栅1112将光脉冲按输入路线反射回第二预处理准直器1110,第二预处理准直器1110输出的光脉冲经第一预处理凸透镜1113、声光调制器1114、第二预处理凸透镜1115、第二预处理隔离器1116、第三预处理半波片1117、第三预处理凸透镜1118、第三预处理准直器1119、第二预处理掺镱光纤1120、第四预处理准直器1121、第四预处理凸透镜1122后,入射到第二预处理反射镜1123上,预处理光电二极管1126产生的泵浦光经第五预处理准直器1125、第五预处理凸透镜1124后,入射到第二预处理反射镜1123上,与之前入射到第二预处理反射镜1123的光脉冲融合,融合后的光脉冲经第二预处理反射镜1123反射至第三预处理反射镜1127,经第三预处理反射镜1127反射至第四预处理半波片1128中,通过第四预处理半波片1128的光脉冲最后由预处理四分之一波片1129输出;
所述的光谱整形模块12具有如下的光路结构,光脉冲经偏振器1201入射到第一光谱整形反射镜1202,由第一光谱整形反射镜1202反射至光谱整形滤波器1203,光谱整形滤波器1203输出的光脉冲经第二光谱整形反射镜1204、第三光谱整形反射镜1205反射后,再次反射回光谱整形滤波器1203,从光谱整形滤波器1203输出的光脉冲经第四光谱整形反射镜1206反射至第五光谱整形反射镜1207,第五光谱反射镜1207将光脉冲反射至第一光谱整形光栅1210,第一光谱整形光栅1210将光脉冲反射至第六光谱整形反射镜1209再反射至第一光谱整形凹面镜1208,光脉冲通过第一光谱整形凹面镜1208、空间光调制器1211后,传输至第二光谱整形凹面镜1213,第二光谱整形凹面镜1213将光脉冲反射至第八光谱整形反射镜1214,光脉冲再由第八光谱整形反射镜1214反射至第二光谱整形光栅1215后再反射至第七光谱整形反射镜1212,第七光谱整形反射镜1212的输出为光谱整形模块12的输出;
所述的光纤放大模块13具有如下的光路结构,光脉冲通过光纤放大隔离器1301后依次通过第一光纤放大半波片1302、第一光纤放大凸透镜1303、第一光纤放大准直器1304、掺镱棒形光纤1305、第二光纤放大准直器1306、第二光纤放大凸透镜1307后,入射到第一光纤放大反射镜1308上,光纤放大光电二极管1311产生的泵浦光经第三光纤放大准直器1310、第三光纤放大凸透镜1309后,入射到第一光纤放大反射镜1308上,与之前入射到第一光纤放大反射镜1308的光脉冲融合,融合后的光脉冲经第一光纤放大反射镜1308反射至第二光纤放大反射镜1312,经第二光纤放大反射镜1312反射至第二光纤放大半波片1313中,通过第二光纤放大半波片1313的光脉冲最后由光纤放大四分之一波片1314输出;
所述的光谱搬移模块14具有如下光路结构,光脉冲经第一光谱搬移隔离器1401、第一光谱搬移半波片1402后,入射至第一光谱搬移薄膜偏振器1403,第一光谱搬移薄膜偏振器1403输出的光脉冲经第一光谱搬移啁啾体布拉格光栅1404传输至第一光谱搬移四分之一波片1405,第一光谱搬移四分之一波片1405将光脉冲按输入路线反射回第一光谱搬移薄膜偏振器1403,第一光谱搬移薄膜偏振器1403将光脉冲传输至第二光谱搬移薄膜偏振器1406,第二光谱搬移薄膜偏振器1406将输出的光脉冲经第二光谱搬移啁啾体布拉格光栅1407传输至第二光谱搬移四分之一波片1408,第二光谱搬移四分之一波片1408将光脉冲按输入路线反射回第二光谱搬移薄膜偏振器1406,第二光谱搬移薄膜偏振器1406输出的光脉冲经第二光谱搬移半波片1409传输至第一光谱搬移偏振分束器1410,第一光谱搬移偏振分束器1410输出的一部分光脉冲经第三光谱搬移反射镜1411、第四光谱搬移反射镜1412、第五光谱搬移反射镜1413、第六光谱搬移反射镜1414、第一光谱搬移凸透镜1415、第七光谱搬移反射镜1416、第三光谱搬移半波片1417、第八光谱搬移反射镜1418后,传输至第一光谱搬移双色镜1419,第一光谱搬移偏振分束器1410输出的另一部分光脉冲经第九光谱搬移反射镜1420传输至第二光谱搬移双色镜1421,光脉冲经第二光谱搬移双色镜1421、第一光谱搬移凹面镜1422、MgO:PPLN晶体1423、第二光谱搬移凹面镜1424后,传输到第一光谱搬移双色镜1419上,与之前入射到第一光谱搬移双色镜1419的光脉冲融合,融合后的光脉冲经第三光谱搬移凹面镜1425、BBO晶体1426传输至第四光谱搬移凹面镜1427,第四光谱搬移凹面镜1427将一部分光脉冲传输至第二光谱搬移双色镜1421再次按输入路线传输,第四光谱搬移凹面镜1427将另一部分光脉冲传输至第二光谱搬移凸透镜1428,光脉冲通过第二光谱搬移凸透镜1428后输出。
有益效果:
1、本发明在光谱搬移模块对光脉冲进行压缩,有效压缩了脉冲宽度,同时移动光谱中心波长,得到深紫外脉冲。
2、本发明使用掺镱光纤设计光纤放大模块,有效提高了系统脉冲的功率。
3、本发明使用57个交替的Al2O3、SiO2层和一个熔融石英基板组成光谱整形滤波器,有效补偿了光脉冲能量提高后的增益窄化效应。
4、本发明在有限泵浦功率条件下,利用声光调制器降低光脉冲重复频率,使光脉冲能够获得更高的能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总体结构框图。
图2是本发明使用的反馈回路。
图3是本发明使用的预处理模块。
图4是本发明使用的光谱整形模块。
图5是本发明使用的光纤放大模块。
图6是本发明使用的光谱搬移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工作原理进一步说明,应理解,附图中所标记的元器件参数为以下实施例使用的优选参数,而不是对保护范围的限制。
实施例1本发明的整体结构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有,泵浦源1(OCLARO公司的LC962U型泵浦源,中心波长980nm,最大单模输出光功率为750mW)与波分复用器2(COMCORE公司980/1060nm单模光纤波分复用器)的980nm端相连,波分复用器2的1550nm端与光耦合器3(OZ-OPTICS公司生产的型号为FUSED-12-1060-7/125-50/50-3U-3mm的光纤耦合器)的输入端相连,光耦合器3的输出端与可饱和吸收体4(德国BATOP公司SA-1064-25-2ps-FC/PC可饱和吸收体)的一端相连,可饱和吸收体4的另一端与偏振敏感隔离器5(Conoptics公司714偏振敏感隔离器)的输入端相连,偏振敏感隔离器5的输出端与电控偏振控制器6(General Photonics公司MPC-201偏振敏感隔离器)的输入端相连,电控偏振控制器6的输出端与光纤偏振分束器7(Kongtum公司QTFBC-1216光纤偏振分束器)的输入端相连,光纤偏振分束器7的输出端通过掺镱光纤8(Nufern公司PM-YDF-HI掺镱光纤)与光波分复用器2的公共端相连。上述结构构成了传统的锁模光纤激光器谐振腔。
本发明在传统的锁模光纤激光器谐振腔的基础上,还有反馈回路、预处理模块、光谱整形模块、光纤放大模块、光谱搬移模块构成的脉冲优化系统,结构为,光纤偏振分束器7的另一个输出端与反馈回路9的输入端相连,反馈回路9的一个输出端与电控偏振控制器6的另一个输入端相连,反馈回路9的另一个输出端与预处理模块11中的声光调制器1116(Gooch&Housego公司Fiber-Q声光调制器)相连,光耦合器3的另一个输出端与准直器10(WT&T公司M011准直器)的输入端相连,准直器10的输出端与预处理模块11的一端相连,预处理模块11的另一端与光谱整形模块12的输入端相连,光谱整形模块12的输出端与光纤放大模块13的一端相连,光纤放大模块13的另一端与光谱搬移模块14相连。
实施例2反馈回路
所述的反馈回路9的结构为,光电探测器901(Thorlabs公司RX25BF光电探测器)的输入端作为反馈回路9的输入端,与所述的光纤偏振分束器7相连,光电探测器901的输出端与放大器902(Innolume公司SOA-1080-20-HI-40dB放大器)的输入端相连,放大器902的一个输出端通过滤波器903(YUNSANDA公司CW4L2滤波器)、A/D转换器904与MCU906(STMicroelectronics公司STM32MP157FAC1MCU)的一个输入端相连,放大器902的另一个输出端通过分频器905(Texas Instruments公司MPY634分频器)与MCU906的另一个输入端相连,MCU906作为反馈回路9的输出端,一个输出端与所述的电控偏振控制器6的另一个输入端相连,另一个输出端与所述的预处理模块11中的声光调制器1116相连,控制声光调制器工作。
实施例3预处理模块
所述的预处理模块11具有如下的光路结构,光脉冲经第一预处理准直器1101(WT&T公司M011准直器)、预处理带通滤波器1102(santec公司OFM-15带通滤波器)、第一预处理半波片1103(恒洋光学公司WPZ2310-248半波片)、第一预处理光栅1104(LightSmyth公司LSFSG-1000-3225-94)后,入射至第二预处理光栅1105(LightSmyth公司LSFSG-1000-3225-94),第二预处理光栅1105将光脉冲入射到第一预处理反射镜1106(恒洋光学公司GMH12-005-AU反射镜)上,第一预处理反射镜1106将光脉冲反射至第二预处理光栅1105,第二预处理光栅1105输出的光脉冲经第二预处理半波片1107(恒洋光学公司WPZ2310-248半波片)、预处理光纤偏振分束器1108(Kongtum公司QTFBC-1216光纤偏振分束器)、第一预处理隔离器1109(恒洋光学公司HOI-005-532隔离器)后,传输至第二预处理准直器1110(WT&T公司M011准直器),第二预处理准直器1110输出的光脉冲经第一预处理掺镱光纤1111(Nufern公司PM-YDF-HI光纤)传输至啁啾光纤布拉格光栅1112(上海昊量光电设备有限公司750nm-2400nm啁啾光纤布拉格光栅),啁啾光纤布拉格光栅1112将光脉冲按输入路线反射回第二预处理准直器1110,第二预处理准直器1110输出的光脉冲经第一预处理凸透镜1113(恒洋光学公司GLH12-002-002-NIR凸透镜)、声光调制器1114(Gooch&Housego公司Fiber-Q声光调制器)、第二预处理凸透镜1115(恒洋光学公司GLH12-002-002-NIR凸透镜)、第二预处理隔离器1116(恒洋光学公司HOI-005-532隔离器)、第三预处理半波片1117(恒洋光学公司WPZ2310-248半波片)、第三预处理凸透镜1118(恒洋光学公司GLH12-002-002-NIR凸透镜)、第三预处理准直器1119(WT&T公司M011准直器)、第二预处理掺镱光纤1120(Nufern公司PM-YDF-HI光纤)、第四预处理准直器1121(WT&T公司M011准直器)、第四预处理凸透镜1122(恒洋光学公司GLH12-002-002-NIR凸透镜)后,入射到第二预处理反射镜1123(恒洋光学GMH12-005-AU)上,预处理光电二极管1126(DILAS公司D4F2P22-976)产生的泵浦光经第五预处理准直器1125(WT&T公司M011准直器)、第五预处理凸透镜1124(恒洋光学公司GLH12-002-002-NIR凸透镜)后,入射到第二预处理反射镜1123上,与之前入射到第二预处理反射镜1123的光脉冲融合,融合后的光脉冲经第二预处理反射镜1123反射至第三预处理反射镜1127(恒洋光学公司GMH12-005-AU反射镜),经第三预处理反射镜1127反射至第四预处理半波片1128(恒洋光学公司WPZ2310-248半波片)中,通过第四预处理半波片1128的光脉冲最后由预处理四分之一波片1129(恒洋光学公司WPZ4310-248四分之一波片)输出。预处理模块11压缩脉冲的光谱宽度,降低了脉冲重复频率有效防止放大后的脉冲损伤器件,提高了脉冲能量。
实施例4光谱整形模块
所述的光谱整形模块12具有如下的光路结构,光脉冲经偏振器1201(FiberPro公司PC1100)入射到第一光谱整形反射镜1202,由第一光谱整形反射镜1202(恒洋光学公司GMH12-005-AU反射镜)反射至光谱整形滤波器1203(Bonphot Optoelectronics公司WLTF-BA滤波器),光谱整形滤波器1203输出的光脉冲经第二光谱整形反射镜1204(恒洋光学公司GMH12-005-AU反射镜)、第三光谱整形反射镜1205(恒洋光学公司GMH12-005-AU反射镜)反射后,再次反射回光谱整形滤波器1203,从光谱整形滤波器1203输出的光脉冲经第四光谱整形反射镜1206(恒洋光学公司GMH12-005-AU反射镜)反射至第五光谱整形反射镜1207(恒洋光学公司GMH12-005-AU反射镜),第五光谱反射镜1207将光脉冲反射至第一光谱整形光栅1210(LightSmyth公司LSFSG-1000-3225-94),第一光谱整形光栅1210将光脉冲反射至第六光谱整形反射镜1209(恒洋光学公司GMH12-005-AU反射镜)再反射至第一光谱整形凹面镜1208(恒洋光学公司GMH-13凹面镜),光脉冲通过第一光谱整形凹面镜1208、空间光调制器1211(CRI公司SLM-256-NIR空间光调制器)后,传输至第二光谱整形凹面镜1213(恒洋光学公司GMH-13凹面镜),第二光谱整形凹面镜1213将光脉冲反射至第八光谱整形反射镜1214(恒洋光学公司GMH12-005-AU反射镜),光脉冲再由第八光谱整形反射镜1214反射至第二光谱整形光栅1215(LightSmyth公司LSFSG-1000-3225-94)后再反射至第七光谱整形反射镜1212(恒洋光学公司GMH12-005-AU反射镜),第七光谱整形反射镜1212的输出为光谱整形模块12的输出。光谱整形模块12减少了增益带宽附近的频谱分量,补偿输出脉冲的色散。
实施例5光纤放大模块
所述的光纤放大模块13具有如下的光路结构,光脉冲通过光纤放大隔离器1301(恒阳光学公司HOI-005-532隔离器)后依次通过第一光纤放大半波片1302(恒洋光学公司WPZ2310-248半波片)、第一光纤放大凸透镜1303(恒洋光学公司GLH12-002-002-NIR凸透镜)、第一光纤放大准直器1304(WT&T公司M011准直器)、掺镱棒形光纤1305(武汉长进激光技术有限公司30/600双包层掺镱光纤)、第二光纤放大准直器1306(WT&T公司M011准直器)、第二光纤放大凸透镜1307(恒洋光学公司GLH12-002-002-NIR凸透镜)后,入射到第一光纤放大反射镜1308(恒洋光学公司GMH12-005-AU反射镜)上,光纤放大光电二极管1311(DILAS公司D4F2P22-976光电二极管)产生的泵浦光经第三光纤放大准直器1310(WT&T公司M011准直器)、第三光纤放大凸透镜1309(恒洋光学公司GLH12-002-002-NIR凸透镜)后,入射到第一光纤放大反射镜1308上,与之前入射到第一光纤放大反射镜1308的光脉冲融合,融合后的光脉冲经第一光纤放大反射镜1308反射至第二光纤放大反射镜1312(恒洋光学公司GMH12-005-AU反射镜),经第二光纤放大反射镜1312反射至第二光纤放大半波片1313(恒洋光学公司WPZ2310-248半波片)中,通过第二光纤放大半波片1313的光脉冲最后由光纤放大四分之一波片1314(恒洋光学公司WPZ4310-248四分之一波片)输出。光纤放大模块13对脉冲进行了功率放大。
实施例6光谱搬移模块
所述的光谱搬移模块14具有如下光路结构,光脉冲经第一光谱搬移隔离器1401(恒洋光学公司HOI-005-532隔离器)、第一光谱搬移半波片1402(恒洋光学公司WPZ2310-248半波片)后,入射至第一光谱搬移薄膜偏振器1403(北京波威科技有限公司TFP 56°薄膜偏振器),第一光谱搬移薄膜偏振器1403输出的光脉冲经第一光谱搬移啁啾体布拉格光栅1404(aunion公司VBG啁啾体布拉格光栅)传输至第一光谱搬移四分之一波片1405(恒洋光学公司WPZ4310-248四分之一波片),第一光谱搬移四分之一波片1405将光脉冲按输入路线反射回第一光谱搬移薄膜偏振器1403,第一光谱搬移薄膜偏振器1403将光脉冲传输至第二光谱搬移薄膜偏振器1406(北京波威科技有限公司TFP 56°薄膜偏振器),第二光谱搬移薄膜偏振器1406将输出的光脉冲经第二光谱搬移啁啾体布拉格光栅1407(aunion公司VBG啁啾体布拉格光栅)传输至第二光谱搬移四分之一波片1408(恒洋光学公司WPZ4310-248四分之一波片),第二光谱搬移四分之一波片1408将光脉冲按输入路线反射回第二光谱搬移薄膜偏振器1406,第二光谱搬移薄膜偏振器1406输出的光脉冲经第二光谱搬移半波片1409(恒洋光学公司WPZ2310-248半波片)传输至第一光谱搬移偏振分束器1410(Kongtum公司QTFBC-1216光纤偏振分束器),第一光谱搬移偏振分束器1410输出的一部分光脉冲经第三光谱搬移反射镜1411(恒洋光学公司GMH12-005-AU反射镜)、第四光谱搬移反射镜1412(恒洋光学公司GMH12-005-AU反射镜)、第五光谱搬移反射镜1413(恒洋光学公司GMH12-005-AU反射镜)、第六光谱搬移反射镜1414(恒洋光学公司GMH12-005-AU反射镜)、第一光谱搬移凸透镜1415(恒洋光学公司GLH12-002-002-NIR凸透镜)、第七光谱搬移反射镜1416(恒洋光学公司GMH12-005-AU反射镜)、第三光谱搬移半波片1417、第八光谱搬移反射镜1418后,传输至第一光谱搬移双色镜1419(武汉优光科技有限责任公司DIM0025-51-45双色镜),第一光谱搬移偏振分束器1410输出的另一部分光脉冲经第九光谱搬移反射镜1420(恒洋光学公司GMH12-005-AU反射镜)传输至第二光谱搬移双色镜1421(武汉优光科技有限责任公司DIM0025-51-45双色镜),光脉冲经第二光谱搬移双色镜1421、第一光谱搬移凹面镜1422(恒洋光学公司GMH-13凹面镜)、MgO:PPLN晶体1423(西安多维光电公司MgO:PPLN晶体)、第二光谱搬移凹面镜1424(恒洋光学公司GMH-13凹面镜)后,传输到第一光谱搬移双色镜1419上,与之前入射到第一光谱搬移双色镜1419的光脉冲融合,融合后的光脉冲经第三光谱搬移凹面镜1425(恒洋光学公司GMH-13凹面镜)、BBO晶体1426(山东辰晶光电公司BBO晶体)传输至第四光谱搬移凹面镜1427(恒洋光学公司GMH-13凹面镜),第四光谱搬移凹面镜1427将一部分光脉冲传输至第二光谱搬移双色镜1421再次按输入路线传输,第四光谱搬移凹面镜1427将另一部分光脉冲传输至第二光谱搬移凸透镜1428(恒洋光学公司GLH12-002-002-NIR凸透镜),光脉冲通过第二光谱搬移凸透镜1428后输出。光谱搬移模块14缩短脉冲宽度,实现对于光谱中心波长的移动。
实施例7本发明的工作原理
结合上述各实施例及各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工作原理。
传统锁模光纤激光器谐振腔产生光脉冲,预处理模块11压缩了光脉冲光谱的宽度,提高了光脉冲能量。在有限泵浦功率条件下,声光调制器1114可以降低光脉冲重复频率,以便光脉冲在接下来的结构中获得更高的能量。掺镱光纤提高了光脉冲的能量。光脉冲能量提高后,会有增益窄化效应,限制光脉冲宽度。由57个交替的Al2O3、SiO2层和一个熔融石英基板组成的光谱整形滤波器1203补偿了这种影响,减小增益带宽附近的频谱分量。第一光谱整形光栅1210、第二光谱整形光栅1215、第一光谱整形凹面镜1208、第二光谱整形凹面镜1213和空间光调制器1211组成色散补偿结构,补偿光脉冲色散。色散补偿后,光纤放大模块13对光脉冲进行功率放大,获得高功率光脉冲。光谱搬移模块14实现对光脉冲波长的频率转换,最后输出深紫外光脉冲。

Claims (1)

1.一种深紫外掺镱光纤激光器,其结构有,泵浦源(1)与波分复用器(2)的980nm端相连,波分复用器(2)的1550nm端与光耦合器(3)的输入端相连,光耦合器(3)的输出端与可饱和吸收体(4)的一端相连,可饱和吸收体(4)的另一端与偏振敏感隔离器(5)的输入端相连,偏振敏感隔离器(5)的输出端与电控偏振控制器(6)的输入端相连,电控偏振控制器(6)的输出端与光纤偏振分束器(7)的输入端相连,光纤偏振分束器(7)的输出端通过掺镱光纤(8)与波分复用器(2)的公共端相连;
其特征在于,结构还有,光纤偏振分束器(7)的另一个输出端与反馈回路(9)的输入端相连,反馈回路(9)的一个输出端与电控偏振控制器(6)的另一个输入端相连,反馈回路(9)的另一个输出端与预处理模块的声光调制器(1114)相连,光耦合器(3)的另一个输出端与准直器(10)的输入端相连,准直器(10)的输出端与预处理模块(11)的一端相连,预处理模块(11)的另一端与光谱整形模块(12)的输入端相连,光谱整形模块(12)的输出端与光纤放大模块(13)的一端相连,光纤放大模块(13)的另一端与光谱搬移模块(14)相连;
所述的反馈回路(9)的结构为,光电探测器(901)的输入端作为反馈回路(9)的输入端,与所述的光纤偏振分束器(7)相连,光电探测器(901)的输出端与放大器(902)的输入端相连,放大器(902)的一个输出端通过滤波器(903)、A/D转换器(904)与MCU(906)的一个输入端相连,放大器(902)的另一个输出端通过分频器(905)与MCU(906)的另一个输入端相连,MCU(906)作为反馈回路(9)的输出端,一个输出端与所述的电控偏振控制器(6)的另一个输入端相连,另一个输出端与预处理模块的声光调制器(1114)相连,控制声光调制器工作;
所述的预处理模块(11)具有如下的光路结构,光脉冲经预处理模块的第一准直器(1101)、预处理模块的带通滤波器(1102)、预处理模块的第一半波片(1103)、预处理模块的第一光栅(1104)后,入射至预处理模块的第二光栅(1105),预处理模块的第二光栅(1105)将光脉冲入射到预处理模块的第一反射镜(1106)上,预处理模块的第一反射镜(1106)将光脉冲反射至预处理模块的第二光栅(1105),预处理模块的第二光栅(1105)输出的光脉冲经预处理模块的第二半波片(1107)、预处理模块的光纤偏振分束器(1108)、预处理模块的第一隔离器(1109)后,传输至预处理模块的第二准直器(1110),预处理模块的第二准直器(1110)输出的光脉冲经预处理模块的第一掺镱光纤(1111)传输至预处理模块的啁啾光纤布拉格光栅(1112),预处理模块的啁啾光纤布拉格光栅(1112)将光脉冲按输入路线反射回预处理模块的第二准直器(1110),预处理模块的第二准直器(1110)输出的光脉冲经预处理模块的第一凸透镜(1113)、预处理模块的声光调制器(1114)、预处理模块的第二凸透镜(1115)、预处理模块的第二隔离器(1116)、预处理模块的第三半波片(1117)、预处理模块的第三凸透镜(1118)、预处理模块的第三准直器(1119)、预处理模块的第二掺镱光纤(1120)、预处理模块的第四准直器(1121)、预处理模块的第四凸透镜(1122)后,入射到预处理模块的第二反射镜(1123)上,预处理模块的激光二极管(1126)产生的泵浦光经预处理模块的第五准直器(1125)、预处理模块的第五凸透镜(1124)后,入射到预处理模块的第二反射镜(1123)上,与之前入射到预处理模块的第二反射镜(1123)的光脉冲融合,融合后的光脉冲经预处理模块的第二反射镜(1123)反射至预处理模块的第三反射镜(1127),经预处理模块的第三反射镜(1127)反射至预处理模块的第四半波片(1128)中,通过预处理模块的第四半波片(1128)的光脉冲最后由预处理模块的四分之一波片(1129)输出;
所述的光谱整形模块(12)具有如下的光路结构,光脉冲经光谱整形模块的偏振器(1201)入射到光谱整形模块的第一反射镜(1202),由光谱整形模块的第一反射镜(1202)反射至光谱整形模块的滤波器(1203),光谱整形模块的滤波器(1203)输出的光脉冲经光谱整形模块的第二反射镜(1204)、光谱整形模块的第三反射镜(1205)反射后,再次反射回光谱整形模块的滤波器(1203),从光谱整形模块的滤波器(1203)输出的光脉冲经光谱整形模块的第四反射镜(1206)反射至光谱整形模块的第五反射镜(1207),光谱整形模块的第五反射镜(1207)将光脉冲反射至光谱整形模块的第一光栅(1210),光谱整形模块的第一光栅(1210)将光脉冲反射至光谱整形模块的第六反射镜(1209)再反射至光谱整形模块的第一凹面镜(1208),光脉冲通过光谱整形模块的第一凹面镜(1208)、光谱整形模块的空间光调制器(1211)后,传输至光谱整形模块的第二凹面镜(1213),光谱整形模块的第二凹面镜(1213)将光脉冲反射至光谱整形模块的第八反射镜(1214),光脉冲再由光谱整形模块的第八反射镜(1214)反射至光谱整形模块的第二光栅(1215)后再反射至光谱整形模块的第七反射镜(1212),光谱整形模块的第七反射镜(1212)的输出为光谱整形模块(12)的输出;
所述的光纤放大模块(13)具有如下的光路结构,光脉冲通过光纤放大模块的隔离器(1301)后依次通过光纤放大模块的第一半波片(1302)、光纤放大模块的第一凸透镜(1303)、光纤放大模块的第一准直器(1304)、光纤放大模块的掺镱棒形光纤(1305)、光纤放大模块的第二准直器(1306)、光纤放大模块的第二凸透镜(1307)后,入射到光纤放大模块的第一反射镜(1308)上,光纤放大模块的激光二极管(1311)产生的泵浦光经光纤放大模块的第三准直器(1310)、光纤放大模块的第三凸透镜(1309)后,入射到光纤放大模块的第一反射镜(1308)上,与之前入射到光纤放大模块的第一反射镜(1308)的光脉冲融合,融合后的光脉冲经光纤放大模块的第一反射镜(1308)反射至光纤放大模块的第二反射镜(1312),经光纤放大模块的第二反射镜(1312)反射至光纤放大模块的第二半波片(1313)中,通过光纤放大模块的第二半波片(1313)的光脉冲最后由光纤放大模块的四分之一波片(1314)输出;
所述的光谱搬移模块(14)具有如下光路结构,光脉冲经光谱搬移模块的第一隔离器(1401)、光谱搬移模块的第一半波片(1402)后,入射至光谱搬移模块的第一薄膜偏振器(1403),光谱搬移模块的第一薄膜偏振器(1403)输出的光脉冲经光谱搬移模块的第一啁啾体布拉格光栅(1404)传输至光谱搬移模块的第一四分之一波片(1405),光谱搬移模块的第一四分之一波片(1405)将光脉冲按输入路线反射回光谱搬移模块的第一薄膜偏振器(1403),光谱搬移模块的第一薄膜偏振器(1403)将光脉冲传输至光谱搬移模块的第二薄膜偏振器(1406),光谱搬移模块的第二薄膜偏振器(1406)将输出的光脉冲经光谱搬移模块的第二啁啾体布拉格光栅(1407)传输至光谱搬移模块的第二四分之一波片(1408),光谱搬移模块的第二四分之一波片(1408)将光脉冲按输入路线反射回光谱搬移模块的第二薄膜偏振器(1406),光谱搬移模块的第二薄膜偏振器(1406)输出的光脉冲经光谱搬移模块的第二半波片(1409)传输至光谱搬移模块的第一偏振分束器(1410),光谱搬移模块的第一偏振分束器(1410)输出的一部分光脉冲经光谱搬移模块的第三反射镜(1411)、光谱搬移模块的第四反射镜(1412)、光谱搬移模块的第五反射镜(1413)、光谱搬移模块的第六反射镜(1414)、光谱搬移模块的第一凸透镜(1415)、光谱搬移模块的第七反射镜(1416)、光谱搬移模块的第三半波片(1417)、光谱搬移模块的第八反射镜(1418)后,传输至光谱搬移模块的第一双色镜(1419),光谱搬移模块的第一偏振分束器(1410)输出的另一部分光脉冲经光谱搬移模块的第九反射镜(1420)传输至光谱搬移模块的第二双色镜(1421),光脉冲经光谱搬移模块的第二双色镜(1421)、光谱搬移模块的第一凹面镜(1422)、光谱搬移模块的MgO:PPLN晶体(1423)、光谱搬移模块的第二凹面镜(1424)后,传输到光谱搬移模块的第一双色镜(1419)上,与之前入射到光谱搬移模块的第一双色镜(1419)的光脉冲融合,融合后的光脉冲经光谱搬移模块的第三凹面镜(1425)、光谱搬移模块的BBO晶体(1426)传输至光谱搬移模块的第四凹面镜(1427),光谱搬移模块的第四凹面镜(1427)将一部分光脉冲传输至光谱搬移模块的第二双色镜(1421)再次按输入路线传输,光谱搬移模块的第四凹面镜(1427)将另一部分光脉冲传输至光谱搬移模块的第二凸透镜(1428),光脉冲通过光谱搬移模块的第二凸透镜(1428)后输出。
CN202110979248.7A 2021-08-25 2021-08-25 一种深紫外掺镱光纤激光器 Active CN11367571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79248.7A CN113675712B (zh) 2021-08-25 2021-08-25 一种深紫外掺镱光纤激光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79248.7A CN113675712B (zh) 2021-08-25 2021-08-25 一种深紫外掺镱光纤激光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75712A CN113675712A (zh) 2021-11-19
CN113675712B true CN113675712B (zh) 2022-07-08

Family

ID=785458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979248.7A Active CN113675712B (zh) 2021-08-25 2021-08-25 一种深紫外掺镱光纤激光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675712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90144A (zh) * 2016-01-07 2016-04-13 华东师范大学 一种基于自相似放大器的可调谐紫外光的产生方法
CN110994341A (zh) * 2019-11-07 2020-04-10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反馈增强型保偏掺铒光纤双波长随机激光器
CN211579186U (zh) * 2020-03-20 2020-09-25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窄线宽掺镱光纤放大器及其倍频系统
CN113067239A (zh) * 2021-03-30 2021-07-02 四川大学 一种中红外飞秒脉冲激光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774236B2 (en) * 2011-08-17 2014-07-08 Veralas, Inc. Ultraviolet fiber laser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90144A (zh) * 2016-01-07 2016-04-13 华东师范大学 一种基于自相似放大器的可调谐紫外光的产生方法
CN110994341A (zh) * 2019-11-07 2020-04-10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反馈增强型保偏掺铒光纤双波长随机激光器
CN211579186U (zh) * 2020-03-20 2020-09-25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窄线宽掺镱光纤放大器及其倍频系统
CN113067239A (zh) * 2021-03-30 2021-07-02 四川大学 一种中红外飞秒脉冲激光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高重复频率超短激光脉冲产生及频率变换技术发展趋势;郑佳琪等;《中国激光》;20210630;第48卷(第12期);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75712A (zh) 2021-11-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248688B2 (en) Tandem photonic amplifier
CN107230927B (zh) 基于SMF-SIMF-GIMF-SMF光纤结构的2μm锁模光纤激光器
CN105428987B (zh) 基于自相似放大器的高功率超短脉冲光学频率梳产生方法
CN114268009B (zh) 一种飞秒脉冲激光双波长扩展装置、方法及其光纤激光器
CN209766848U (zh) 基于全保偏光纤系统的780nm飞秒激光器
CN112688147B (zh) 预啁啾管理飞秒激光脉冲放大装置和系统
CN108767637A (zh) 基于色散波的THz高重复频率高功率飞秒光纤激光器
CN205248608U (zh) 高功率飞秒光纤激光器
CN110323663B (zh) 一种产生中红外波段的矢量超短激光脉冲的装置与方法
CN105896249A (zh) 一种高功率宽带可调谐孤子-自相似脉冲锁模光纤激光器
CN113708203B (zh) 一种稳定高功率超短脉冲产生系统
CN113594842A (zh) 一种铒掺杂激光器超短脉冲产生装置及方法
CN113675712B (zh) 一种深紫外掺镱光纤激光器
CN102332676A (zh) 一种中红外光纤激光器
WO2024001392A1 (zh) 一种基于非线性放大环形镜的固体激光器
CN216648856U (zh) 一种全固态掺镨环形腔单频激光装置
CN102208740A (zh) 一种环形结构纳秒脉冲光纤激光器
CN109149345A (zh) 一种利用激光差频技术产生波长不小于3.8微米的中波红外激光输出的系统
CN113725705B (zh) 一种基于光谱整形的绿光脉冲源
CN208849224U (zh) 基于色散波的THz高重复频率高功率飞秒光纤激光器
CN113690724B (zh) 一种用于有色金属加工的超短脉冲源
CN108039638B (zh) 低阈值双级光谱整形柔性光纤高功率锁模激光器
CN105305218A (zh) 一种全固态激光器
CN113675713B (zh) 一种近红外掺铒光纤激光器
CN111509550A (zh) 高峰值功率窄线宽1064nm全固态脉冲激光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