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672119A - 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672119A
CN113672119A CN202110897289.1A CN202110897289A CN113672119A CN 113672119 A CN113672119 A CN 113672119A CN 202110897289 A CN202110897289 A CN 202110897289A CN 113672119 A CN113672119 A CN 11367211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nsing
wiring
display device
induction
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89728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672119B (zh
Inventor
葛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CL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CL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CL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CL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897289.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672119B/zh
Publication of CN1136721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721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6721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7211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using force sensing means to determine a position
    • G06F3/041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using force sensing means to determine a position using an array of force sensing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64Connections between sensors and controllers, e.g. routing lines between electrodes and connection pa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本申请的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和多个感应天线回路,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显示区包括多个布线区,每个布线区上均设置有多条感应天线,多条感应天线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多个感应天线回路设置在显示面板上,多个所述布线区上分别设置有一个所述感应天线回路,每个感应天线回路包括对应布线区上的多条感应天线。本申请通过将显示面板上的感应天线分为多个布线区,多个布线区上分别设置有一个感应天线回路,可以减小感应天线回路的电阻,提高显示装置的触控感应定位的准确性。

Description

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接触到各种类型的触控感应屏幕,从个人消费端的手机、平板,到生活和工作的电脑,再到家用的电视机,以及各种应用场景的商用显示屏等。
一般的触控感应屏幕包含两个部分:触控感应单元和触控感应控制电路。触控感应单元是安装在显示器屏幕前面,用于检测用户触控感应位置,并把接收到信息传送到触控感应控制电路;触控感应控制电路的主要作用是从触控感应单元上接收触控感应信息,并将它转换成触点坐标,再传送给CPU,它同时能接收到CPU发来的命令并加以执行。
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为了提升显示器中触控感应单元触控感应反应的灵敏性,需要布设较为密集的阵列结构用于输出或输入电流信号。现有技术中,将阵列结构中的所有感应天线一端全部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感应天线回路,这样使得感应天线回路阻抗较大,容易影响触控感应信号的输出,进而造成触控感应定位不准确。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可以解决感应天线回路阻抗较大,容易影响触控感应信号的输出,进而造成触控感应定位不准确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显示面板,其包括显示区,所述显示区包括多个布线区,每个所述布线区上均设置有多条感应天线,多条所述感应天线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以及
多个感应天线回路,其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上,多个所述布线区上分别设置有一个所述感应天线回路,每个所述感应天线回路包括对应所述布线区上的多条所述感应天线。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位于同一所述布线区上的多条所述感应天线电性连接,位于不同所述布线区上的多条所述感应天线电性绝缘。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感应天线回路还包括一第一连接线以及多条第二连接线,所述第一连接线电性连接位于同一所述布线区上的多条所述感应天线,所述第二连接线将多条所述感应天线与感应芯片连接。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线连接位于同一所述布线区上的多条所述感应天线的第一端,所述第二连接线将所述感应天线的第二端与所述感应芯片连接。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线设置在所述显示区上;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非显示区,所述第二连接线设置在所述非显示区上。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线包括第一连接子线;所述第一连接子线自对应的所述感应天线的第二端沿第二方向延伸。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线还包括第二连接子线;所述第二连接子线自所述第一连接子线远离所述感应天线的一端沿第一方向延伸。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子线上设置有芯片连接端子,所述芯片连接端子与所述感应芯片上的管脚连接。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装置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和第二侧;至少一所述布线区对应的所述第一连接线以及其余所述布线区对应的所述第二连接线设置在所述第一侧,至少一所述布线区对应的所述第二连接线以及其余所述布线区对应的所述第一连接线设置在所述第二侧。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两个所述布线区中的一者对应的所述第一连接线以及两个布线区中的另一者对应的所述第二连接线设置在所述第一侧,两个所述布线区中的一者对应的所述第二连接线以及两个布线区中的另一者对应的所述第一连接线设置在所述第二侧。
本申请提供的显示装置,将显示区划分为多个布线区,每个布线区上均设置有多条感应天线,多条感应天线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多个所述布线区上分别设置有一个所述感应天线回路,每个感应天线回路均包括对应布线区上的多条感应天线;即同一布线区上的多条感应天线形成一感应天线回路,从而有利于减少感应天线回路的阻抗,提高触控感应信号的准确性和触控感应定位性能的稳定性;且多个布线区的结构方便不同布线区之间分别走线,由于显示装置内所有感应天线的一端连接在一起,另一端的连接引线只能从单侧走线,从而使使显示器单边边框较宽,缩窄感应天线对边框的要求,使感应天线对面内的影响更平均,有利于实现显示装置的窄边框化。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第一种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第二种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第三种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第四种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第五种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第六种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第七种平面结构示意图。
显示装置100,显示面板110,感应天线回路11,显示区AA,布线区112,感应天线113,非显示区NA,第一端S1,第二端S2,芯片连接端子S3,第一连接线120,第二连接线130,连接总线150,第一连接子线131,第二连接子线13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可以解决感应天线回路阻抗较大,容易影响触控感应信号的输出,进而造成触控感应定位性能不稳的技术问题。以下分别进行详细说明。需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的描述顺序不作为对实施例优选顺序的限定。另外,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包括”是指“包括但不限于”。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仅作为标示使用,其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
请参阅图1,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的显示装置的第一种平面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100,包括:显示面板110,显示面板110包括显示区AA,显示区AA包括多个布线区112,每个布线区112上均设置有多条感应天线113,多条感应天线113沿第一方向Y间隔设置;以及设置于显示面板110上的多个感应天线回路11,多个布线区112上分别设置有一个感应天线回路11,每个感应天线回路11包括对应的布线区112上的多条感应天线113。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方向为垂直于感应天线的长度方向,第二方向为感应天线的长度方向。图1以感应天线113沿第一方向Y排布为例。其中,感应天线113可以一部分布线区112沿第一方向Y排布,一部分布线区112沿第二方向X排布(图中未示出)。
本申请实施例采用的触控感应天线113可与触控感应装置相适配,例如,触控感应笔、触控感应杆等。触控感应装置在移动的过程中会发射触控感应信号,触控感应天线113通过判断与触控感应装置之间磁场的变化生成包含触控感应点位置信息的触控感应信号。若触控感应装置在触控感应区X方向移动的时候,接收到的信号强度不变化,在同样的区域内沿Y方向移动的时候,信号幅度就会发生变化,可以通过测量X方向的信号来确定触控感应笔在Y方向的坐标。同理,通过测量Y方向的信号大小来确定X方向的坐标,形成一个二维坐标信息,从而实现触控感应点位置信息的精准定位。因此有别于传统的电容式感应天线阵列,感应天线需要部署上下两层天线阵列,本实施例中的触控感应天线阵列只需布设一层感应天线阵列,也是可以感应到触控感应信号,电路结构更简单、触控感应效率更高,用户体验度好。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位于同一布线区112上的感应天线113电性连接,位于不同布线区112上的感应天线113电性绝缘。
本申请实施例中,同一布线区112上的多条感应天线113的一端均相连;即同一布线区112上的多条感应天线113中多条感应天线113相互电性连接;不同布线区112上的多条感应天线113不相连;即不同布线区112上的感应天线113分别连接,不同布线区112分别走线,这样的结构可以降低感应天线回路11的电阻,同时防止不同布线区112之间的触控感应信号相互干扰引起定位不准确。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任一布线区112中的感应天线113之间的间距均相等,不同布线区112之间的间距与任两条感应天线113之间的间距相等。若感应天线113的宽度不相等,会导致即使当前触控感应区没有被触控感应,当前触控感应区所对应的感应天线回路11的电信号也会和其他触控感应区的电信号不同,导致感应芯片出现错误判断。
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限定任一布线区112中的感应天线113之间的间距均相等,不同布线区112之间的间距与任两条感应天线113之间的间距相等,防止感应芯片出现误判的同时方便更精细更规整地将感应天线113划分为多个布线区112,从而实现触控感应点位置信息的精准定位,进一步提高感应芯片对触控感应点位置的判断精准度。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显示装置还包括感应芯片(图中未示出)。感应芯片与感应天线113连接,感应芯片的位置可以根据上述实施例的不同排布方式调整,有利于缩短第二连接线130到感应芯片的距离,进而有力减小感应天线回路11的阻抗。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感应天线回路11还包括一条第一连接线120以及多条第二连接线130。其中,第一连接线120用于电性连接位于同一布线区112上的多条感应天线113。第二连接线用于将相应的感应天线113与感应芯片连接。其中,感应天线113的一端通过一条第一连接线120相连,能够在量产过程中减少制造工序、提高生产效率,节省人力、降低制造成本。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同一布线区112上的每一条感应天线113均包括第一端S1和第二端S2,感应天线113的第一端S1与感应天线113的第二端S2相对应。其中,第一连接线120连接位于同一布线区112上的多条感应天线113的第一端S1。第二连接线130将相应的感应天线113的第二端S2与感应芯片连接。图1以一条第一连接线120连接位于同一布线区112上的多条感应天线113的第一端S1,第二连接线130的一端与感应天线113的一端一一对应连接,第二连接线130的另一端与感应芯片一一对应连接为例。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同一布线区112上的多条感应天线113的一端通过第一连接线120相连,另一端通过第二连接线130一一与感应芯片连接,所以只需要将任意布线区112并联的感应天线113连通,连通的布线区112上的多条感应天线113之间的矩形区域即为触控感应区域。
实际工作中,触控感应控制电路一般会选择相隔三条感应天线113的两条感应天线113相对应形成触控感应区域,即每四条感应天线113形成一触控感应区域,第一条感应天线113和第四条感应天线113相连通形成感应天线回路11。本实施例的设计结构简单、触控感应效率高,部署实施容易,无需布设复杂的电流输入输出电路,布线简单、成本低,用户体验度好,满意度高。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10还包括非显示区NA,第一连接线120和第二连接线130均设置在非显示区NA上。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100可以包括显示区AA和围绕显示区AA设置的非显示区NA,感应天线回路11可以部分位于显示区AA,其余部分位于非显示区NA,从而可以减少感应天线回路11占用的显示区AA的面积,有利于提升显示效果。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连接线130包括第一连接子线131,第一连接子线131自相对应的感应天线113的第二端S2沿第二方向X延伸。在本实施例中,以第二方向是感应天线113的长度方向为例,具体实施时,第二方向也可以是垂直于感应天线113的长度方向。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连接线130还包括第二连接子线132,第二连接子线132自第一连接子线131远离感应天线113的一端沿第一方向延伸。即第一连接子线131与第二连接子线132相互垂直,这样的结构不仅有利于降低电阻,且第一连接子线131和第二连接线132的设置,便于感应天线113与感应芯片一一连接,便于接线和焊接,降低安装难度。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连接子线132上设置有芯片连接端子S3,芯片连接端子与感应芯片(图中未示出)上的管脚连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连接子线132上设置有芯片连接端子S3,芯片连接端子S3与感应芯片上的管脚连接,即感应天线113与感应芯片一一对应连接。这样的结构,可以防止感应天线113之间信号相互干扰,影响感应芯片对触控感应点位置信息的判断精准度,也即有利于感应芯片得到更准确的触控感应信号。通过对触控感应信号的分析,可以精准解析出触控感应点的二维位置坐标,可以灵敏的选择对应的感应天线113形成感应天线回路11,有效提高触控感应单元感应信号的强度;提高触控感应点位置信息的检测精准度,降低对触控感应装置(例如,触控感应笔、触控感应杆等)发射信号强度的依赖性;减少触控感应装置的能量消耗,提高触控感应装置的使用寿命。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图1仅是示意性画出显示装置的平面结构,具体实施时,显示装置的结构不仅限于此,还可以包括其他能够实现显示功能的结构,具体可以参考相关技术中显示装置的结构进行理解,本实施例在此不作赘述。
作为本申请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第二种平面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是基于第一实施例的改进。其中,图2所示的显示装置200与图1所示的显示装置100的区别在于:图2所示的显示装置200中的第一连接线120设置在显示区AA上。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线120设置在显示区AA,图2中的显示装置200以第一连接线120和感应天线113设置在垂直于显示装置200出光面的方向Z上,感应天线113向显示装置200出光面的正投影覆盖扫描线G向显示装置200出光面的正投影为例。
具体而言,感应天线113向显示装置200出光面的正投影覆盖数据线S向显示装置200出光面的正投影(图中未示出),或者,感应天线113向显示装置200出光面的正投影既覆盖扫描线G向显示装置200出光面的正投影,又覆盖数据线S向显示装置200出光面的正投影(图中未示出)也是可以的。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第一连接线120设置于显示区AA上,以及感应天线113至少部分位于显示区AA上,因此设置感应天线113向显示装置200出光面的正投影与扫描线G(图中未示出)向显示装置200出光面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和/或,感应天线113向显示装置200出光面的正投影与数据线S(图中未示出)向显示装置200出光面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
这样的结构,可以避免感应天线113的设置对显示装置的开口率产生影响,还可以减少扫描线G和/或数据线S对感应天线113的遮挡,以降低扫描线G和/或数据线S对感应天线113的磁通感应产生屏蔽衰减的影响,有利于增强感应天线113的磁通量,从而增加感应天线回路11的触控感应定位性能,因此本实施例的设计对显示功能的影响非常小,可行性很高。
作为本申请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第三种平面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是基于上述实施例的改进。其中,图3所示的显示装置300与图2所示的显示装置200的区别在于:显示装置300包括沿第二方向X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和第二侧。
具体而言,显示装置30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和第二侧,在本实施例中,至少一个布线区112对应的第一连接线120以及其余布线区112对应的第二连接线130设置在第一侧,至少一个布线区112对应的第二连接线130以及其余布线区112对应的第一连接线120设置在第二侧。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感应天线回路11的第一连接线120和第二连接线130均设置在非显示区NA,同一布线区112的多条感应天线113的第一端S1由一条第一连接线120连接;多条感应天线113的第二端S2由相应的第二连接线130一一对应连接。其中,同一布线区112的第一连接线120和第二连接线130分别设置在第一侧和第二侧,不同布线区112的第一连接线120和第二连接线130平均分布在第一侧和第二侧。多个布线区112分别走线有利于降低对显示器边框宽度的要求,实现显示装置300的窄边框化。
具体的,多个布线区112的结构方便不同布线区之间分别走线可以使感应天线113对面内的影响更平均。有利于实现显示装置的窄边框化,避免由于显示装置内所有感应天线113的一端连接在一起,另一端的连接引线只能从单侧走线,从而使显示器单边边框较宽,不利于缩窄感应天线对边框的要求。
作为本申请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如图4所示,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第四种平面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是基于上述实施例的改进。其中,图4所示的显示装置400与图3所示的显示装置200的区别在于:显示装置400中的多条感应天线113沿第二方向X间隔设置,且第一连接线120设置在非显示区NA上。
作为本申请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如图5所示,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第五种平面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是基于上述实施例的改进。其中,图5所示的显示装置500与显示装置400的区别在于:显示装置500中的第一连接线120设置在显示区NA上。
作为本申请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如图6所示,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第六种平面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是基于上述实施例的改进。其中,图6所示的显示装置600与显示装置500的区别在于:显示装置600包括沿第一方向Y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和第二侧。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至少一个布线区112对应的第一连接线120以及其余布线区112对应的第二连接线130设置在第一侧,至少一个布线区112对应的第二连接线130以及其余布线区112对应的第一连接线120设置在第二侧。
作为本申请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如图7所示,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第七种平面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是基于上述实施例的改进。其中,图7所示的显示装置700与显示装置600的区别在于:显示装置700中布线区112的个数为偶数个。
具体而言,布线区112设置在显示面板110的显示区AA上,显示区AA包括偶数个布线区112,每个布线区112上均设置有多条感应天线113,多条感应天线113沿第一方向Y间隔设置;以及设置于显示面板110上的多个感应天线回路11,多个感应天线回路11与偶数个布线区112一一对应,每个感应天线回路11均包括对应的布线区112上的多条感应天线113。同一布线区112上的每一条感应天线113均包括第一端S1和第二端S2,感应天线113的第一端S1与感应天线113的第二端S2相对应。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设布线区112的数量为N,N为正整数且为偶数,则N/2个布线区112对应的第一连接线120以及N/2个布线区112对应的第二连接线130设置在第一侧,N/2个布线区112对应的第二连接线130以及N/2个布线区112对应的第一连接线120设置在第二侧。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以布线区112的个数为2个为例。其中,第一连接线120设置于显示区AA,感应天线113沿第一方向Y排布。第一个布线区112对应的第一连接线120以及第二个布线区112对应的第二连接线130设置在显示区AA的沿第二方向X的第一侧,第一个布线区112对应的第二连接线130以及第二个布线区112对应的第一连接线120设置在显示区AA沿第二方向X的第二侧。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将第一连接线120和第二连接线130设置在显示装置的相对两侧。
具体而言,第一连接线120也可以设置于非显示区NA,感应天线113也可以沿第二方向X排布,对应的显示装置700包括沿第一方向Y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和第二侧。这样的结构,能够兼顾显示装置窄边框高屏占比的设计,避免出现将感应天线113全部设置在非显示区NA的一侧时所可能出现的已有的非显示区的面积较小不足以设计符合面积要求的感应天线或需要的非显示区面积较大导致显示装置单侧边框很宽的情况;也能避免出现将感应天线全部设置在显示区所导致的显示区中子像素开口率受到影响以及工艺难度较大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布线区112上的多条感应天线113的排布方式也可以是沿第一方向X排布的,相应的显示装置700包括沿第一方向Y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和第二侧。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N/2个布线区112对应的第一连接线120以及N/2个布线区112对应的第二连接线130设置在第一侧,N/2个布线区112对应的第二连接线130以及N/2个布线区112对应的第一连接线120设置在第二侧,且第一连接线120的位置可以设置在显示区AA上,也可以设置在非显示区NA上,在此不作限定。图7以第一连接线120的位置可以设置在显示区AA上为例。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任一种显示装置,可以是手机、电视、车载显示装置等其他具有显示功能的显示装置,本申请对此不作具体限制。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具有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有益效果,具体可以参考上述各实施例对于显示装置的具体说明,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根据布线区112对应的多条感应天线113形成对应的感应天线回路11。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通过对应的感应天线回路11可以识别出对应布线区112上的触控感应位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将位于显示面板110上显示区AA的感应天线113划分为多个布线区112。每个布线区112上均设置有多条感应天线113,多条感应天线113沿第一方向Y间隔设置;多个布线区112上分别设置有一个感应天线回路11,每个感应天线回路11包括对应布线区112上的多条感应天线113。
具体而言,感应天线113从面内分为多个布线区112有利于减少感应天线回路11的电阻,提高触控感应信号的准确性和触控感应定位性能的稳定性。
通过上述实施例可知,本申请提供的显示装置,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申请将位于显示面板110上显示区AA的感应天线113划分为多个布线区112,每个布线区112上均设置有多条感应天线113,多条感应天线113沿第一方向Y间隔设置,多个布线区112上分别设置有一个所述感应天线回路11,每个感应天线回路11包括对应布线区112上的多条感应天线113。
具体而言,感应天线113从面内分为多个布线区112不仅有利于减少感应天线回路11的电阻,提高触控感应信号的准确性。多个布线区112的第一连接线120和第二连接线130分别平均分布在显示装置的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不同布线区之间分别走线的设计使感应天线113对面内的影响更平均,有利于实现显示装置的窄边框。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及显示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所述显示区包括多个布线区,每个所述布线区上均设置有多条感应天线,多条所述感应天线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以及
多个感应天线回路,所述感应天线回路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上,多个所述布线区上分别设置有一个所述感应天线回路,每个所述感应天线回路包括所述布线区上的多条所述感应天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同一所述布线区上的多条所述感应天线电性连接,位于不同所述布线区上的多条所述感应天线电性绝缘。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天线回路还包括一第一连接线以及多条第二连接线,所述第一连接线电性连接位于同一所述布线区上的多条所述感应天线,所述第二连接线将多条所述感应天线与感应芯片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线连接位于同一所述布线区上的多条所述感应天线的第一端,所述第二连接线将所述感应天线的第二端与所述感应芯片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线设置在所述显示区上;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非显示区,所述第二连接线设置在所述非显示区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线包括第一连接子线;所述第一连接子线自对应的所述感应天线的第二端沿第二方向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线还包括第二连接子线;所述第二连接子线自所述第一连接子线远离所述感应天线的一端沿第一方向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子线上设置有芯片连接端子,所述芯片连接端子与所述感应芯片上的管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和第二侧;至少一所述布线区对应的所述第一连接线以及其余所述布线区对应的所述第二连接线设置在所述第一侧,至少一所述布线区对应的所述第二连接线以及其余所述布线区对应的所述第一连接线设置在所述第二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布线区中的一者对应的所述第一连接线以及两个所述布线区中的另一者对应的所述第二连接线设置在所述第一侧,两个所述布线区中的一者对应的所述第二连接线以及两个所述布线区中的另一者对应的所述第一连接线设置在所述第二侧。
CN202110897289.1A 2021-08-05 2021-08-05 显示装置 Active CN11367211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97289.1A CN113672119B (zh) 2021-08-05 2021-08-05 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97289.1A CN113672119B (zh) 2021-08-05 2021-08-05 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72119A true CN113672119A (zh) 2021-11-19
CN113672119B CN113672119B (zh) 2024-03-26

Family

ID=785415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897289.1A Active CN113672119B (zh) 2021-08-05 2021-08-05 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672119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79393A (zh) * 2022-04-26 2022-08-09 广州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终端设备
WO2024040574A1 (zh) * 2022-08-26 2024-02-2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285389A1 (en) * 2006-03-22 2007-12-13 Masamitsu Ito Display device, sensor panel, position-detecting device, position-inputting device, and computer system
KR20110116464A (ko) * 2010-04-19 2011-10-26 (주)멜파스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및 접촉 입력 판단 방법
WO2014089860A1 (zh) * 2012-12-13 2014-06-19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器
EP2772838A1 (en) * 2013-02-27 2014-09-03 Samsung Display Co., Ltd. Display device comprising a touch panel and method of driving the same
CN105224135A (zh) * 2015-10-12 2016-01-0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显示装置
CN105528126A (zh) * 2014-10-17 2016-04-27 瑞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内嵌式互电容触控面板及其布局
CN109508123A (zh) * 2019-01-16 2019-03-22 北京汉王鹏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感应单元、触控面板、触控显示装置及方法
CN109887458A (zh) * 2019-03-26 2019-06-14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1857412A (zh) * 2020-06-30 2020-10-30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285389A1 (en) * 2006-03-22 2007-12-13 Masamitsu Ito Display device, sensor panel, position-detecting device, position-inputting device, and computer system
KR20110116464A (ko) * 2010-04-19 2011-10-26 (주)멜파스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및 접촉 입력 판단 방법
WO2014089860A1 (zh) * 2012-12-13 2014-06-19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器
EP2772838A1 (en) * 2013-02-27 2014-09-03 Samsung Display Co., Ltd. Display device comprising a touch panel and method of driving the same
CN105528126A (zh) * 2014-10-17 2016-04-27 瑞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内嵌式互电容触控面板及其布局
CN105224135A (zh) * 2015-10-12 2016-01-0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显示装置
CN109508123A (zh) * 2019-01-16 2019-03-22 北京汉王鹏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感应单元、触控面板、触控显示装置及方法
CN109887458A (zh) * 2019-03-26 2019-06-14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1857412A (zh) * 2020-06-30 2020-10-30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79393A (zh) * 2022-04-26 2022-08-09 广州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终端设备
CN114879393B (zh) * 2022-04-26 2023-10-31 广州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终端设备
WO2024040574A1 (zh) * 2022-08-26 2024-02-2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72119B (zh) 2024-03-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09067B (zh) 提供傾斜角的觸控筆與其控制方法以及觸控控制裝置、方法和觸控系統
EP3584689B1 (en) Stylus pen, touch panel, and coordinate indicating system having the same
CN102227705B (zh) 多触摸传感器的交替互补导电元件图案
CN104798009B (zh) 用于确定用户输入类型的系统和方法
TWI399688B (zh) 整合電磁式及電容感應輸入裝置
CN106471452B (zh) 分类与电容性按钮交互的输入对象
US11249610B2 (en) Position detection device, and position detection method based on electromagnetic inductive coupling and capacitive coupling
CN113672119A (zh) 显示装置
US6661408B2 (en) Touch screen capable of isolating noise signals
WO2020020280A1 (zh) 触控基板及其驱动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CN102375587A (zh) 侦测多触摸点的真坐标的触控面板及侦测方法
CN105094418A (zh) 用矩阵传感器检测有源笔的系统和方法
CN109491555A (zh) 一种双触控感应模组、双触控显示装置及方法
CN106462263A (zh) 位置指示器、位置检测装置以及位置检测装置的输入控制方法
CN102446045A (zh) 触摸屏面板
US20050270272A1 (en) Touch control display screen apparatus with a built-in electromagnet induction layer of conductor grids
US20090231299A1 (en) Touch control display screen apparatus with a built-in 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 layer of wire lattice
WO2015101286A1 (en) Touch communications device for detecting relative movement status of object close to, or in contact with, touch panel and related movement detection method
CN108431750A (zh) 用于加强的触摸及手势解码的传感器设计
KR20130126283A (ko) 좌표 표시 장치 및 좌표 표시 장치의 입력 위치를 측정하는 좌표 측정 장치
CN106055140A (zh) 具有屏蔽的电极的力增强的输入装置
CN109906429B (zh) 触摸屏及触摸显示装置
US6606068B1 (en) Layout for multi-antenna loops of the electromagnetic-induction system
WO2020147387A1 (zh) 一种触控感应单元、触控面板、触控显示装置及方法
KR100655511B1 (ko) 유연성 격막식 전자기감응 발생장치를 구비한 전자 화이트보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