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660645A - 设备配置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设备配置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660645A
CN113660645A CN202110903997.1A CN202110903997A CN113660645A CN 113660645 A CN113660645 A CN 113660645A CN 202110903997 A CN202110903997 A CN 202110903997A CN 113660645 A CN113660645 A CN 11366064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figuration
terminal
equipment
millimeter wave
communication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90399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660645B (zh
Inventor
陈志扬
晏章章
刘旭阳
刘洪钊
肖百钦
梁志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Zhuhai Lianyu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Zhuhai Lianyu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Zhuhai Lianyu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110903997.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660645B/zh
Publication of CN1136606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6064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66064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6064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70Services for machine-to-machine communication [M2M] or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 [MT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2Arrangements for optimis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80Services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or low energy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设备配置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配置终端包括第一毫米波通信模组,待配置设备包括第二毫米波通信模组,在配置终端与待配置设备之间的距离未超过预设距离的情况下,执行方法,包括:通过第一毫米波通信模组以及第二毫米波通信模组,创建配置终端与待配置设备之间的通信链路;在监测到预设的设备配置指令触发的情况下,获取待配置设备对应的配置信息;将配置信息通过通信链路发送至待配置设备,以使待配置设备根据配置信息对待配置设备进行配置。通过毫米波通信模组通信距离短的特点,可以屏蔽其余设备,实现配置终端与待配置设备之间点对点、超近距离的通信,从而完成对待配置设备的配置,提高设备配置效率。

Description

设备配置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设备配置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多联机系统中包含了室内机、室外机以及其它部件等多台设备,这些设备之间一般通过有线的方式进行通信,与此同时,多联机系统搭配网络设备就可以将多联机系统接入网络中。但是多联机系统中每个设备需要预先配置相应的ID、IP地址等配置信息,如此才能保证该设备在网络上是唯一的。目前常见的配置方式,通过设备内置的无线通信模块实现对设备的配置,但这种配置方式,在对设备进行配置的过程中,会识别出多台设备,无法从中轻易确定需要配置的设备(即待配置设备),设备配置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在对设备进行配置的过程中,会识别出多台设备,无法从中轻易确定需要配置的设备(即待配置设备),设备配置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设备配置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首先提供了一种设备配置方法,应用于配置终端,所述配置终端包括第一毫米波通信模组,待配置设备包括第二毫米波通信模组,在所述配置终端与所述待配置设备之间的距离未超过预设距离的情况下,执行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所述第一毫米波通信模组以及所述第二毫米波通信模组,创建所述配置终端与所述待配置设备之间的通信链路;
在监测到预设的设备配置指令触发的情况下,获取所述待配置设备对应的配置信息;
将所述配置信息通过所述通信链路发送至所述待配置设备,以使所述待配置设备根据所述配置信息对所述待配置设备进行配置。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通过所述第一毫米波通信模组以及所述第二毫米波通信模组,创建所述配置终端与所述待配置设备之间的通信链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所述第一毫米波通信模组,向所述待配置设备发送设备配对密钥获取请求;
通过所述第一毫米波通信模组,接收所述待配置设备响应于所述设备配对密钥获取请求,并通过所述第二毫米波通信模组返回的设备配对密钥;
获取所述配置终端中存储的终端配对密钥,将所述设备配对密钥与所述终端配对密钥进行比较;
在所述设备配对密钥与所述终端配对密钥一致的情况下,确定所述配置终端与所述待配置设备配对成功;以及,
执行所述通过所述第一毫米波通信模组以及所述第二毫米波通信模组,创建所述配置终端与所述待配置设备之间的通信链路的步骤。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设备配对密钥与所述终端配对密钥未一致的情况下,返回所述配置终端与所述待配置设备配对失败的消息。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设备配对密钥由所述第二毫米波通信模在上电后根据所述待配置设备的设备类型以及MAC地址而生成。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将所述配置信息通过所述通信链路发送至所述待配置设备,以使所述待配置设备根据所述配置信息对所述待配置设备进行配置,包括:
通过所述通信链路,向所述待配置设备发送设备标识获取请求;
接收所述待配置设备响应于所述设备标识获取请求,并通过所述通信链路返回的设备标识;
获取所述配置终端对应的终端标识,根据所述设备标识与所述终端标识生成临时密钥;
利用所述临时密钥对所述配置信息进行加密,生成加密后的所述配置信息,并将加密后的所述配置信息封装至配置请求;
将所述配置请求通过所述通信链路发送至所述待配置设备,以使所述待配置设备解析所述配置请求中携带的加密后的所述配置信息;以及,
利用所述临时密钥对加密后的所述配置信息进行解密,生成所述配置信息,根据所述配置信息对所述待配置设备进行配置。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设备标识与所述终端标识生成临时密钥,包括:
基于预设的字符选取策略,从所述终端标识中选取终端字符,从所述设备标识中选取设备字符;
基于预设的字符组合策略,将所述终端字符与所述设备字符进行组合,生成临时密钥。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监测到预设的设备捕获指令触发的情况下,通过所述通信链路向所述待配置设备发送故障信息捕获请求;
接收所述待配置设备响应于所述故障信息捕获请求,并通过所述通信链路返回的故障信息。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设备配置装置,应用于配置终端,所述配置终端包括第一毫米波通信模组,待配置设备包括第二毫米波通信模组,在所述配置终端与所述待配置设备之间的距离未超过预设距离的情况下,执行所述装置,包括:
链路创建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第一毫米波通信模组以及所述第二毫米波通信模组,创建所述配置终端与所述待配置设备之间的通信链路;
信息获取模块,用于在监测到预设的设备配置指令触发的情况下,获取所述待配置设备对应的配置信息;
信息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配置信息通过所述通信链路发送至所述待配置设备,以使所述待配置设备根据所述配置信息对所述待配置设备进行配置。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三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通信接口、存储器和通信总线,其中,处理器,通信接口,存储器通过通信总线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存储器,用于存放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上所存放的程序时,实现上述第一方面中所述的设备配置方法。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第四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中所述的设备配置方法。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五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中所述的设备配置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配置终端包括第一毫米波通信模组,待配置设备包括第二毫米波通信模组,在配置终端与待配置设备之间的距离未超过预设距离的情况下,通过第一毫米波通信模组以及第二毫米波通信模组,创建配置终端与待配置设备之间的通信链路,在监测到预设的设备配置指令触发的情况下,获取待配置设备对应的配置信息,将配置信息通过通信链路发送至待配置设备,以使待配置设备根据配置信息对待配置设备进行配置。如此通过毫米波通信模组通信距离短的特点,可以屏蔽其余设备,实现配置终端与待配置设备之间点对点、超近距离的通信,从而完成对待配置设备的配置,提高设备配置效率。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示出的一种设备配置方法的实施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示出的一种创建配置终端与多联机系统中室内机A之间通信链路的场景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示出的一种创建配置终端与待配置设备之间通信链路的实施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示出的一种获取设备配对密钥的场景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示出的一种获取企业级密文组ID的场景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示出的一种发送配置信息的实施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示出的一种设备配置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示出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配置终端包括第一毫米波通信模组,待配置设备(例如可以是多联机系统中的室内机、室外机或者其它部件)包括第二毫米波通信模组,对于第一毫米波通信模组/第二毫米波通信模组,均包括控制单元和毫米波射频单元,控制单元负责控制单元内部的逻辑计算,和将主控(如上述的配置终端和待配置设备)的通讯数据进行加密、调制,并通过毫米波射频单元发出。
在实际设备配置场景中,配置终端超近距离靠近待配置设备,即在配置终端与待配置设备之间的距离未超过预设距离的情况下,例如在配置终端与待配置设备之间的距离未超过10cm的情况下,由配置终端执行如图1所示的设备配置方法,具体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101,通过所述第一毫米波通信模组以及所述第二毫米波通信模组,创建所述配置终端与所述待配置设备之间的通信链路。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对于配置终端包括第一毫米波通信模组,待配置设备包括第二毫米波通信模组,通过上述第一毫米波通信模组以及第二毫米波通信模组,配置终端可以创建配置终端与待配置设备之间的通信链路。
例如,配置终端包括毫米波通信模组A,多联机系统中室内机A包括毫米波通信模组B,配置终端通过上述毫米波通信模组A与毫米波通信模组B,创建配置终端与多联机系统中室内机A之间的通信链路,如图2所示。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配置终端通过上述第一毫米波通信模组以及第二毫米波通信模组,创建配置终端与待配置设备之间通信链路的过程,具体可以参考目前毫米波通信链路的创建过程,本发明实施例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其中,在配置终端通过上述第一毫米波通信模组以及第二毫米波通信模组,创建配置终端与待配置设备之间的通信链路之前,还可以确定配置终端与待配置设备是否配对,以此来决定是否创建配置终端与待配置设备之间的通信链路。具体地,如图3所示,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301,通过所述第一毫米波通信模组,向所述待配置设备发送设备配对密钥获取请求。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对于配置终端包括第一毫米波通信模组,配置终端可以通过该第一毫米波通信模组,向待配置设备发送设备配对密钥获取请求,以此获取待配置设备对应的设备配对密钥。
例如,对于配置终端包括毫米波通信模组A,配置终端可以通过该毫米波通信模组A,向多联机系统中室内机A发送设备配对密钥获取请求,以此获取多联机系统中室内机A对应的设备配对密钥,如图4所示。
S302,通过所述第一毫米波通信模组,接收所述待配置设备响应于所述设备配对密钥获取请求,并通过所述第二毫米波通信模组返回的设备配对密钥。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对于待配置设备包括第二毫米波通信模组,待配置设备可以通过该第二毫米波通信模组接收上述设备配对密钥获取请求,并响应于设备配对密钥获取请求,查找到待配置设备对应的设备配对密钥,并通过该第二毫米波通信模组返回。
对于配置终端包括第一毫米波通信模组,如此对于配置终端而言,可以通过该第一毫米波通信模组,接收待配置设备返回的设备配对密钥,即接收待配置设备响应于设备配对密钥获取请求,并通过第二毫米波通信模组返回的设备配对密钥。
例如,对于多联机系统中室内机A包括毫米波通信模组B,多联机系统中室内机A可以通过该毫米波通信模组B接收上述设备配对密钥获取请求,并响应于该设备配对密钥获取请求,查找到多联机系统中室内机A对应的企业级密文组ID,并通过该毫米波通信模组B返回。
对于配置终端包括毫米波通信模组A,如此对于配置终端而言,可以通过该毫米波通信模组A,接收多联机系统中室内机A返回的企业级密文组ID,即接收多联机系统中室内机A响应于设备配对密钥获取请求,并通过毫米波通信模组B返回的企业级密文组ID,如图5所示。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设备配对密钥,可以由待配置设备中的第二毫米波通信模组在上电后,根据待配置设备的设备类型(例如属于室内机或者室外机)以及待配置设备的MAC地址而生成,当然也可以是待配置设备出厂时配置的密钥,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同理,对于终端配对密钥,可以由配置终端中第一毫米波通信模组在上电后,根据待配置设备的设备类型(例如属于室内机或者室外机)以及待配置设备的MAC地址而生成,当然也可以是待配置设备出厂时配置的密钥,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如此配置终端可以与待配置设备配对成功。
这里根据待配置设备的设备类型(例如属于室内机或者室外机)以及待配置设备的MAC地址生成设备配对密钥/终端配对密钥的过程,具体可以是将待配置设备的设备类型与待配置设备的MAC地址进行组合,生成设备配对密钥/终端配对密钥,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具体地生成方式。
S303,获取所述配置终端中存储的终端配对密钥,将所述设备配对密钥与所述终端配对密钥进行比较。
对于配置终端,可以获取配置终端中存储的终端配对密钥,并将终端配对密钥与设备配对密钥进行比较,判断两者是否一致,以此来决定配置终端与待配置设备是否配对成功。
例如,对于配置终端,获取本地存储的企业级密文组ID,并将本地存储的企业级密文组ID与多联机系统中室内机A对应的企业级密文组ID进行比较,判断两者是否一致,以此来决定配置终端与多联机系统中室内机A是否配对成功。
S304,在所述设备配对密钥与所述终端配对密钥一致的情况下,确定所述配置终端与所述待配置设备配对成功。
S305,通过所述第一毫米波通信模组以及所述第二毫米波通信模组,创建所述配置终端与所述待配置设备之间的通信链路。
对于设备配对密钥与终端配对密钥,在两者一致的情况下,说明配置终端中存储的终端配对密钥与待配置设备对应的设备配对密钥一致,配置终端由此可以确定配置终端与待配置设备配对成功,并且通过上述第一毫米波通信模组以及上述第二毫米波通信模组,创建配置终端与待配置设备之间的通信链路。
例如,对于配置终端本地存储的企业级密文组ID以及多联机系统中室内机A对应的企业级密文组ID,在两者一致的情况下,配置终端可以确定配置终端与多联机系统中室内机A配对成功,并且通过上述毫米波通信模组A以及毫米波通信模组B,创建配置终端与多联机系统中室内机A之间的通信链路。
需要说明的是,设备配对密钥与终端配对密钥一致,可以说明设备配对密钥的生成与终端配对密钥的生成一致,或者,待配置设备出厂时配置密钥(即设备配对密钥),且配置终端同样配置了该密钥(即终端配对密钥),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此外,对于设备配对密钥与终端配对密钥,在两者未一致的情况下,说明配置终端中存储的终端配对密钥与待配置设备对应的设备配对密钥未一致,配置终端由此可以返回配置终端与待配置设备配对失败的消息,由此禁止创建配置终端与待配置设备之间的通信链路,从而无法实现对待配置设备的配置。如此可以避免攻击者随意更改待配置设备的配置信息,起到对待配置设备的保护作用。
例如,多联机系统中室内机A出厂时配置了密钥1,而配置终端配置了密钥2,如此两者未一致,说明配置终端中存储的密钥2与多联机系统中室内机A对应的密钥1未一致,说明此时攻击者有可能在更改多联机系统中室内机A的配置信息,配置终端由此可以返回配置终端与多联机系统中室内机A配对失败的消息,从而禁止创建配置终端与多联机系统中室内机A之间的通信链路,从而无法实现对多联机系统中室内机A的配置。如此可以避免攻击者随意更改多联机系统中室内机A的配置信息,起到对多联机系统中室内机A的保护作用。
S102,在监测到预设的设备配置指令触发的情况下,获取所述待配置设备对应的配置信息。
对于配置终端而言,在创建了配置终端与待配置设备之间的通信链路之后,可以由配置终端发起信息传输,具体在监测到预设的设备配置指令触发的情况下,配置终端获取待配置设备对应的配置信息。
例如,对于配置终端而言,在创建了配置终端与多联机系统中室内机A之间的通信链路之后,可以提示用户输入多联机系统中室内机A对应的ID、IP地址等配置信息,并在监测到预设的设备配置指令触发的情况下,获取用户输入的多联机系统中室内机A对应的ID、IP地址等配置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预设的设备配置指令触发,用户可以通过点击配置按钮的方式触发预设的设备配置指令,或者通过单击配置按钮的方式触发预设的设备配置指令,或者通过按压配置按键的方式触发预设的设备配置指令,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此外,对于配置信息,例如可以是上述的ID、IP地址等信息,还可以是设备名称等信息,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S103,将所述配置信息通过所述通信链路发送至所述待配置设备,以使所述待配置设备根据所述配置信息对所述待配置设备进行配置。
对于待配置设备对应的配置信息,配置终端可以将该配置信息通过上述通信链路发送至待配置设备,如此待配置设备可以接收到该配置信息,并据此对自身进行配置。
例如,对于多联机系统中室内机A对应的ID、IP地址等配置信息,配置终端可以将该配置信息通过上述通信链路发送至多联机系统中室内机A,如此多联机系统中室内机A可以接收到该配置信息,并据此进行自身的配置。
其中,为了确保配置信息传输的安全性,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具体通过以下方式将配置信息发送至待配置设备,其中包括以下步骤:
S601,通过所述通信链路,向所述待配置设备发送设备标识获取请求。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对于配置终端,可以通过上述通信链路,向待配置设备发送设备标识获取请求。例如,对于配置终端,可以通过上述通信链路,向多联机系统中室内机A发送设备标识获取请求。
S602,接收所述待配置设备响应于所述设备标识获取请求,并通过所述通信链路返回的设备标识。
对于待配置设备,可以通过上述通信链路接收设备标识获取请求,响应于该设备标识获取请求,查找待配置设备对应的设备标识,进而通过上述通信链路返回。
如此对于配置终端而言,可以接收到待配置设备返回的设备标识,即接收待配置设备响应于设备标识获取请求,并通过通信链路返回的设备标识。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设备标识,例如可以是设备名称(比如室内机A),可以是设备MAC地址(室内机A的MAC地址)等等,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S603,获取所述配置终端对应的终端标识,根据所述设备标识与所述终端标识生成临时密钥。
对于配置终端,可以获取配置终端对应的终端标识,并根据设备标识与终端标识生成临时密钥,临时密钥用于对待配置设备对应的配置信息进行加解密。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根据设备标识与终端标识生成临时密钥,使用临时密钥可以让配置终端与多个待配置设备进行信息传递,且不受唯一密钥的影响。
对于终端标识,例如可以是终端名称,可以是终端ID,可以是终端MAC地址,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例如,对于配置终端,获取配置终端对应的终端ID,根据多联机系统中室内机A对应的设备ID与终端ID生成临时密钥,临时密钥用于对多联机系统中室内机A对应的配置信息进行加解密。
其中,对于配置终端,具体可以通过以下方式生成临时密钥:基于预设的字符选取策略,从终端标识中选取终端字符,从设备标识中选取设备字符,基于预设的字符组合策略,将终端字符与设备字符进行组合,生成临时密钥。
例如,预设的字符选取策略,终端ID选取第一个字符,设备ID选取最后一个字符,如此从终端ID中选取第一个字符id1,从设备ID中选取最后一个字符id2。
例如,预设的字符组合策略,终端字符与设备字符直接进行拼接,则对于从终端ID中选取的第一个字符id1,以及从设备ID中选取的最后一个字符id2,将id1与id2直接进行拼接,可以生成临时密钥。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预设的字符选取策略,例如还可以是设备ID选取第一个字符,终端ID选取最后一个字符,当然还可以是其它选取方式,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此外,对于预设的字符组合策略,例如还可以是将终端字符、设备字符与预先设置的一串字符进行拼接,当然还可以其它组合方式,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S604,利用所述临时密钥对所述配置信息进行加密,生成加密后的所述配置信息,并将加密后的所述配置信息封装至配置请求。
对于配置终端,在生成临时密钥之后,可以利用临时密钥对待配置设备对应的配置信息进行加密,如此可以生成加密后的配置信息,进而可以将加密后的配置信息封装至配置请求。
需要说明的是,在利用临时密钥对待配置设备对应的配置信息进行加密的过程中,采用的是对称加解密算法,可以是当前任意类型的对称加解密算法,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S605,将所述配置请求通过所述通信链路发送至所述待配置设备,以使所述待配置设备解析所述配置请求中携带的加密后的所述配置信息,利用所述临时密钥对加密后的所述配置信息进行解密,生成所述配置信息,根据所述配置信息对所述待配置设备进行配置。
对于配置终端,可以将配置请求通过上述通信链路发送至待配置设备。如此对于待配置设备而言,可以通过上述通信链路接收到配置请求,解析配置请求中携带的加密后的配置信息,利用临时密钥对加密后的配置信息进行解密,生成配置信息,并根据配置信息对自身进行配置。
其中,对于待配置设备,通过上述通信链路,向配置终端发送终端标识获取请求;如此配置终端通过上述通信链路接收到终端标识获取请求,并响应于终端标识获取请求,查找配置终端的终端标识,通过上述通信链路返回至待配置设备;待配置设备获取自身的设备标识,根据设备标识与终端标识生成临时密钥。
此外,在监测到预设的设备捕获指令触发的情况下,配置终端可以通过上述通信链路向待配置设备发送故障信息捕获请求,如此待配置设备通过上述通信链路接收故障信息捕获请求,响应于故障信息捕获请求,查找待配置设备预设时间段内的故障信息,并通过上述通信链路返回至配置终端,如此配置终端接收待配置设备响应于故障信息捕获请求,并通过通信链路返回的故障信息。
这里由配置终端发起通信,利用毫米波通信可以传输大量数据的特点,可以一次性捕获待配置设备某一时间段的故障信息,通过这种方式,特别是在现场排查故障问题时,不需要将待配置设备进行拆机就可以近距离捕获故障信息,进行现场分析,降低了排查问题的复杂度。
其中,待配置设备可以利用临时密钥对故障信息进行加密,生成加密后的故障信息,并将加密后的故障信息封装至响应请求(这里响应请求对应于上述故障信息捕获请求),通过上述通信链路返回至配置终端;配置终端通过上述通信链路接收响应请求,解析响应请求中携带的加密后的故障信息,利用临时密钥对加密后的故障信息进行解密,生成故障信息,如此可以捕获待配置设备某一时间段的故障信息。
通过上述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描述,配置终端包括第一毫米波通信模组,待配置设备包括第二毫米波通信模组,在配置终端与待配置设备之间的距离未超过预设距离的情况下,通过第一毫米波通信模组以及第二毫米波通信模组,创建配置终端与待配置设备之间的通信链路,在监测到预设的设备配置指令触发的情况下,获取待配置设备对应的配置信息,将配置信息通过通信链路发送至待配置设备,以使待配置设备根据配置信息对待配置设备进行配置。如此通过毫米波通信模组通信距离短的特点,可以屏蔽其余设备,实现配置终端与待配置设备之间点对点、超近距离的通信,从而完成对待配置设备的配置,提高设备配置效率。
与上述方法实施例相对应,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设备配置装置,如图7所示,应用于配置终端,所述配置终端包括第一毫米波通信模组,待配置设备包括第二毫米波通信模组,在所述配置终端与所述待配置设备之间的距离未超过预设距离的情况下,执行所述装置,包括:链路创建模块710、信息获取模块720、信息发送模块730。
链路创建模块710,用于通过所述第一毫米波通信模组以及所述第二毫米波通信模组,创建所述配置终端与所述待配置设备之间的通信链路;
信息获取模块720,用于在监测到预设的设备配置指令触发的情况下,获取所述待配置设备对应的配置信息;
信息发送模块730,用于将所述配置信息通过所述通信链路发送至所述待配置设备,以使所述待配置设备根据所述配置信息对所述待配置设备进行配置。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如图8所示,包括处理器81、通信接口82、存储器83和通信总线84,其中,处理器81,通信接口82,存储器83通过通信总线84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存储器83,用于存放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81,用于执行存储器83上所存放的程序时,实现如下步骤:
通过所述第一毫米波通信模组以及所述第二毫米波通信模组,创建所述配置终端与所述待配置设备之间的通信链路;在监测到预设的设备配置指令触发的情况下,获取所述待配置设备对应的配置信息;将所述配置信息通过所述通信链路发送至所述待配置设备,以使所述待配置设备根据所述配置信息对所述待配置设备进行配置。
上述电子设备提到的通信总线可以是外设部件互连标准(Peripheral ComponentInterconnect,简称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结构(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Architecture,简称EISA)总线等。该通信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通信接口用于上述电子设备与其他设备之间的通信。
存储器可以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也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可选的,存储器还可以是至少一个位于远离前述处理器的存储装置。
上述的处理器可以是通用处理器,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Unit,简称CPU)、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简称NP)等;还可以是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Signal Processing,简称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Circuit,简称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简称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
在本发明提供的又一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实施例中任一所述的设备配置方法。
在本发明提供的又一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实施例中任一所述的设备配置方法。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存储介质向另一个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相关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系统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设备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配置终端,所述配置终端包括第一毫米波通信模组,待配置设备包括第二毫米波通信模组,在所述配置终端与所述待配置设备之间的距离未超过预设距离的情况下,执行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所述第一毫米波通信模组以及所述第二毫米波通信模组,创建所述配置终端与所述待配置设备之间的通信链路;
在监测到预设的设备配置指令触发的情况下,获取所述待配置设备对应的配置信息;
将所述配置信息通过所述通信链路发送至所述待配置设备,以使所述待配置设备根据所述配置信息对所述待配置设备进行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所述第一毫米波通信模组以及所述第二毫米波通信模组,创建所述配置终端与所述待配置设备之间的通信链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所述第一毫米波通信模组,向所述待配置设备发送设备配对密钥获取请求;
通过所述第一毫米波通信模组,接收所述待配置设备响应于所述设备配对密钥获取请求,并通过所述第二毫米波通信模组返回的设备配对密钥;
获取所述配置终端中存储的终端配对密钥,将所述设备配对密钥与所述终端配对密钥进行比较;
在所述设备配对密钥与所述终端配对密钥一致的情况下,确定所述配置终端与所述待配置设备配对成功;以及,
执行所述通过所述第一毫米波通信模组以及所述第二毫米波通信模组,创建所述配置终端与所述待配置设备之间的通信链路的步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设备配对密钥与所述终端配对密钥未一致的情况下,返回所述配置终端与所述待配置设备配对失败的消息。
4.根据权利要求2至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配对密钥由所述第二毫米波通信模在上电后根据所述待配置设备的设备类型以及MAC地址而生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配置信息通过所述通信链路发送至所述待配置设备,以使所述待配置设备根据所述配置信息对所述待配置设备进行配置,包括:
通过所述通信链路,向所述待配置设备发送设备标识获取请求;
接收所述待配置设备响应于所述设备标识获取请求,并通过所述通信链路返回的设备标识;
获取所述配置终端对应的终端标识,根据所述设备标识与所述终端标识生成临时密钥;
利用所述临时密钥对所述配置信息进行加密,生成加密后的所述配置信息,并将加密后的所述配置信息封装至配置请求;
将所述配置请求通过所述通信链路发送至所述待配置设备,以使所述待配置设备解析所述配置请求中携带的加密后的所述配置信息;以及,
利用所述临时密钥对加密后的所述配置信息进行解密,生成所述配置信息,根据所述配置信息对所述待配置设备进行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设备标识与所述终端标识生成临时密钥,包括:
基于预设的字符选取策略,从所述终端标识中选取终端字符,从所述设备标识中选取设备字符;
基于预设的字符组合策略,将所述终端字符与所述设备字符进行组合,生成临时密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监测到预设的设备捕获指令触发的情况下,通过所述通信链路向所述待配置设备发送故障信息捕获请求;
接收所述待配置设备响应于所述故障信息捕获请求,并通过所述通信链路返回的故障信息。
8.一种设备配置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配置终端,所述配置终端包括第一毫米波通信模组,待配置设备包括第二毫米波通信模组,在所述配置终端与所述待配置设备之间的距离未超过预设距离的情况下,执行所述装置,包括:
链路创建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第一毫米波通信模组以及所述第二毫米波通信模组,创建所述配置终端与所述待配置设备之间的通信链路;
信息获取模块,用于在监测到预设的设备配置指令触发的情况下,获取所述待配置设备对应的配置信息;
信息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配置信息通过所述通信链路发送至所述待配置设备,以使所述待配置设备根据所述配置信息对所述待配置设备进行配置。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通信接口、存储器和通信总线,其中,处理器,通信接口,存储器通过通信总线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存储器,用于存放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上所存放的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步骤。
10.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110903997.1A 2021-08-06 2021-08-06 设备配置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366064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03997.1A CN113660645B (zh) 2021-08-06 2021-08-06 设备配置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03997.1A CN113660645B (zh) 2021-08-06 2021-08-06 设备配置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60645A true CN113660645A (zh) 2021-11-16
CN113660645B CN113660645B (zh) 2022-09-16

Family

ID=784785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903997.1A Active CN113660645B (zh) 2021-08-06 2021-08-06 设备配置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660645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27232A (zh) * 2022-04-25 2022-07-2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多联机系统的配对方法、配对终端和配对系统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044057A1 (en) * 2010-08-17 2012-02-23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Pairing method of device using milimeter wave band and device for performing the same
WO2016148534A1 (en) * 2015-03-19 2016-09-2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figuring connection between devices in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9068223A1 (en) * 2017-10-06 2019-04-11 Nokia Technologies Oy GROUP CONFIGURATION AND MANAGEMENT IN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S
CN110286744A (zh) * 2018-03-19 2019-09-27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信息处理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2413826A (zh) * 2020-11-13 2021-02-2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设备配置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586013A (zh) * 2018-12-28 2021-03-3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044057A1 (en) * 2010-08-17 2012-02-23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Pairing method of device using milimeter wave band and device for performing the same
WO2016148534A1 (en) * 2015-03-19 2016-09-2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figuring connection between devices in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9068223A1 (en) * 2017-10-06 2019-04-11 Nokia Technologies Oy GROUP CONFIGURATION AND MANAGEMENT IN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S
CN110286744A (zh) * 2018-03-19 2019-09-27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信息处理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2586013A (zh) * 2018-12-28 2021-03-3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12413826A (zh) * 2020-11-13 2021-02-2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设备配置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黄蜜: "毫米波技术在5G物联网中的应用", 《广西通信技术》 *
黄蜜: "毫米波技术在5G物联网中的应用", 《广西通信技术》, no. 03, 15 September 2018 (2018-09-15)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27232A (zh) * 2022-04-25 2022-07-2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多联机系统的配对方法、配对终端和配对系统
CN114827232B (zh) * 2022-04-25 2023-11-2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多联机系统的配对方法、配对终端和配对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60645B (zh) 2022-09-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380274C (zh) 用于对上下文加密密钥进行备份和恢复的方法和系统
CN105007577B (zh) 一种虚拟sim卡参数管理方法、移动终端及服务器
CN107172001B (zh) 网站代理服务器的控制方法及装置、密钥代理服务器
EP3920503B1 (en) Resource request method,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CN111510919A (zh) 网络配置方法、装置、设备和系统
CN111131416A (zh) 业务服务的提供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CN111741268B (zh) 视频的传输方法、装置、服务器、设备和介质
CN112822177B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923655B (zh) 基于相邻节点的数据解密接收方法及装置
CN104935435A (zh) 登录方法、终端及应用服务器
CN110109769A (zh) 应用程序崩溃的安全监控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381984A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355708A (zh) 一种设备密码重置方法及装置
CN112399392A (zh) 居家护理终端的通信连接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660645B (zh) 设备配置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3714277B (zh) 电子设备及其应用实例管理方法
CN112564901B (zh) 密钥的生成方法和系统、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CN113613227A (zh) 蓝牙设备的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CN114095277A (zh) 配电网安全通信方法、安全接入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3992427A (zh) 基于相邻节点的数据加密发送方法及装置
CN111787514B (zh) 设备控制数据的获取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CN110602133B (zh) 智能合约处理方法、区块链管理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226940B (zh) 一种基于pcie的数据安全处理方法以及数据安全处理系统
CN106537962B (zh) 无线网络配置、接入和访问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3472722A (zh) 数据传输方法、存储介质、电子设备及自动售检票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