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659537A - 一种主网和配网的协同整定、校核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主网和配网的协同整定、校核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659537A
CN113659537A CN202110699228.4A CN202110699228A CN113659537A CN 113659537 A CN113659537 A CN 113659537A CN 202110699228 A CN202110699228 A CN 202110699228A CN 113659537 A CN113659537 A CN 1136595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 value
setting
calculation
distribution network
value li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69922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民
汪伟
邵庆祝
于洋
俞斌
张骏
章昊
叶远波
王栋
丁津津
孙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State Grid Anhui Electric Power Co Ltd
State Grid Anhui Electric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State Grid Anhui Electric Power Co Ltd
State Grid Anhui Electric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State Grid Anhui Electric Power Co Ltd, State Grid Anhui Electric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State Grid Anhui Electric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699228.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659537A/zh
Publication of CN1136595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5953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H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 H02H7/00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types of electric machines or apparatus or for sectionalised protection of cable or line systems, and effecting automatic switching in the event of an undesired change from normal working conditions
    • H02H7/26Sectionalised protection of cable or line systems, e.g. for disconnecting a section on which a short-circuit, earth fault, or arc discharge has occured
    • H02H7/261Sectionalised protection of cable or line systems, e.g. for disconnecting a section on which a short-circuit, earth fault, or arc discharge has occured involving signal transmission between at least two st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H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 H02H7/00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types of electric machines or apparatus or for sectionalised protection of cable or line systems, and effecting automatic switching in the event of an undesired change from normal working conditions
    • H02H7/26Sectionalised protection of cable or line systems, e.g. for disconnecting a section on which a short-circuit, earth fault, or arc discharge has occured
    • H02H7/261Sectionalised protection of cable or line systems, e.g. for disconnecting a section on which a short-circuit, earth fault, or arc discharge has occured involving signal transmission between at least two stations
    • H02H7/262Sectionalised protection of cable or line systems, e.g. for disconnecting a section on which a short-circuit, earth fault, or arc discharge has occured involving signal transmission between at least two stations involving transmissions of switching or blocking ord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1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indication of network conditions, e.g. an instantaneous record of the open or closed condition of each circuitbreaker in the network;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control of switching means in a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switching in and out of current consumers by using a pulse code signal carried by the network
    • H02J13/00001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indication of network conditions, e.g. an instantaneous record of the open or closed condition of each circuitbreaker in the network;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control of switching means in a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switching in and out of current consumers by using a pulse code signal carried by the network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lay of information or by user interaction, e.g. 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 systems [SCADA] or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1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indication of network conditions, e.g. an instantaneous record of the open or closed condition of each circuitbreaker in the network;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control of switching means in a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switching in and out of current consumers by using a pulse code signal carried by the network
    • H02J13/00032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trolled or operated power network elements or equipment, the power network elements or equipmen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1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indication of network conditions, e.g. an instantaneous record of the open or closed condition of each circuitbreaker in the network;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control of switching means in a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switching in and out of current consumers by using a pulse code signal carried by the network
    • H02J13/00032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trolled or operated power network elements or equipment, the power network elements or equipmen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2J13/00036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trolled or operated power network elements or equipment, the power network elements or equipmen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the elements or equipment being or involving switches, relays or circuit breakers
    • H02J13/0004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trolled or operated power network elements or equipment, the power network elements or equipmen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the elements or equipment being or involving switches, relays or circuit breakers involved in a protection system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details of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2203/20Simulating, e g planning, reliability check, modelling or computer assisted design [CAD]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10/00Systems supporting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4S10/20Systems supporting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using protection elements,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Emergency Protection Circuit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一种主网和配网的协同整定、校核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基于主、配网数据交互,通过一体化整定计算平台实现主、配网间的等值数据自动交互,发布客户端首先通过等值数据交互界面新建等值方案,选择对应的计算方式,进行母线等值计算,确认无误后进行等值数据发送,支持全部发送和部分发送,接收端通过等值数据接收功能选择等值接收方案。本发明在省地县一体化整定计算的技术体系下,研究配网继电保护整定计算应用与主网整定计算应用的交互技术,实现等值与定值的交互,监测交界面数据的变化,在数据发生变化的情况下,自动校核配合定值,实现主配网的联合整定计算。

Description

一种主网和配网的协同整定、校核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配电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主网和配网的协同整 定、校核方法。
背景技术
配电网作为输配电系统的最后一个环节,密切联系着终端用电用 户,配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是用户高质量及高可靠用电的保证,故作 为配电网安全运行第一道防线的配电网继电保护就显得格外重要,对 于目前配电网整定计算方面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配电网设备体量巨大、接线方式复杂、T接线路较多,传统 的图形建模整定工作量大,且设备参数的精确性无法保证;
(2)配电网系统设备网架结构复杂,运行方式频繁变化,目前的 配网整定计算原则计算原则较为粗放,缺少必要的校核手段,对网架 结构变化的适应性较差,定值的安全性不足;
(3)现有的定值整定计算系统装置建模复杂,不能很好的适用于 配网整定计算,导致配网整定计算工作多采用手工进行计算,修改定 值单,人为干预较多,工作效率低下且容易出现失误;
(4)分布式电源的大规模接入,传统的单侧电源供电转变为双端 电源或多端电源供电,致使继电保护定值整定计算难度增大,保护定 值适应性不强,降低了供电可靠性水平;
(5)定值单均为纸质化存档,查找极为不便,难以实现统一管理。
为解决当前配电网整定计算现状问题,提高配电网整定计算效率, 有必要对继电保护配网整定计算系统进行研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主网和配网的协同整定、校核方法,可解决上 述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主网和配网的协同整定、校核方法,基于配网自动化系统数 据模型,包括以下步骤,
基于主、配网数据交互,通过一体化整定计算平台实现主、配网 间的等值数据自动交互,发布客户端首先通过等值数据交互界面新建 等值方案,选择对应的计算方式,进行母线等值计算,确认无误后进 行等值数据发送,支持全部发送和部分发送,接收端通过等值数据接 收功能选择等值接收方案。
进一步的,还包括电子化定值单计算书自动生成,所述电子化定 值单计算书自动生成包括计算书管理;
所述计算书管理包括按照整定范围,整定过程都自动记录到系统 临时生成的计算书中,点击生成计算书可以查看点击生成计算书,弹 出支路选择窗口
进一步的,所述计算书管理具体包括:
勾选生成计算书的开关后,点击确定,弹出计算书预览窗口;
计算书内容核对无误后,点击计算书预览窗口的保存,计算书存 库,可在管理模块的计算书管理中查看;
点击计算书预览窗口的另存为,计算书以word文档格式存储到本 地;
系统以出线单元为单位保存计算书;可查看、保存、修改、下载 计算书,整定结束后,可在显示的计算书中清楚地看到每段各个原则 对应的整定信息。
进一步的,所述电子化定值单计算书自动生成包括定值单管理;
所述定值单管理包括建好保护装置的定值项后,根据装置说明书 确定定值单模版的格式,支持Excel或Word,将关联的定值项定义到 模版上;
装置的定值项整定完毕后,将计算结果保存到数据库里面,按照 定值单模版格式生成Excel格式定值单文件;该定值单可查看、修改、 保存、下载;定值单可在不同状态中进行转换。
进一步的,所述定值单管理包括,
1)生成单个定值单
在图形中选择一个开关,点击生成定值单,弹出定值单设置界面;
从归档定值单中选择一个作废定值单编号;确认无误后,点击确 定,弹出定值单预览界面;
定值单确认无误后,点击定值单预览窗口的保存,定值单存库, 可在管理模块的定值单管理中查看;
点击定值单预览窗口的另存为,计算书以excel表格格式存储到本 地;
点击定值单预览窗口的取消,直接关闭界面。
进一步的,所述定值单管理包括还包括批量生成定值单,具体包 括,
在图形中选择一个环网柜,点击生成定值单,弹出定值单设置 界面;
可从其它支路选择别的出线单元同一环网柜,系统自动补充展 示同一环网柜其它开关的定值;
可从归档定值单中选择一个作废定值单编号;确认无误后,点 击确定,弹出定值单预览界面;
定值单确认无误后,点击定值单预览窗口的保存,定值单存库, 可在管理模块的定值单管理中查看;
点击定值单预览窗口的另存为,计算书以excel表格格式存储到 本地。
点击定值单预览窗口的取消,直接关闭界面。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的主网和配网的协同整定、校核方 法,在省地县一体化整定计算的技术体系下,研究配网继电保护整定 计算应用与主网整定计算应用的交互技术,实现主配网定值数据的交 互,通过监测交界面数据的变化,在主网数据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实 现配网保护定值自动校核。
本发明的主网和配网的协同整定、校核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在省地县一体化整定计算的技术体系下,研究配网继电保护整定 计算应用与主网整定计算应用的交互技术,实现等值与定值的交互, 监测交界面数据的变化,在数据发生变化的情况下,自动校核配合定 值,实现主配网的联合整定计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智能化配网整定与管理系统的整体框架图;
图2是本发明的配网整定计算平台的部署架构图;
图3是本发明的配网整定计算平台的功能架构图;
图4是本发明的配网自动化系统电网模型图文件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配网自动化电网模型数据文件示意图;
图6是10kV出线第一级、第二级开关示意图;
图7是比例差动元件动作特性曲线图;
图8是比率差动方程动作曲线示意图;
图9是间隔1、间隔2过流Ⅰ段保护逻辑图;
图10是间隔3~8过流Ⅰ段保护逻辑图;
图11是间隔1、间隔2零序过流Ⅰ段保护逻辑图;
图12是间隔3~8零序过流Ⅰ段保护逻辑图;
图13是本发明的自适应整定流程图;
图14是本发明的自适应整定运行方式文件示意图;
图15是开闭所示例图;
图16是出线单元中分支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等值发布流程图;
图18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等值接收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 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 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 全部的实施例。
本实施例所述的主网和配网的协同整定、校核方法,基于智能化 配网整定与管理系统,其整体框架图如图1所示;
配网模型数据来源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采用配网自动化系统(或图模管理系统)数据模型(部 分)。当前配网自动化系统(或图模管理系统)的模型并不完善,无 法满足智能化配网整定的工作需要,因此为了简化人工建模的需要, 采用配网自动化系统(或图模管理系统)电网数据,与此同时,进行 人为干预(人为修正)以保证配网模型数据的正确性。首先获取主网 下发至配网的等值以及定值限额,再实现配网整定计算系统进行图形 建模、整定计算以及故障分析等功能;并将生成的电子化定值单及计 算书上报地调进行审核,最后将定值单传到OMS系统进行流转。
第二阶段:完全采用配网自动化系统(或图模管理系统)系统的 配网模型。自动获取配网的电网模型进行分析,自动生成智能化配网 整定系统需要的电网整定模型。从而实现配网的自适应整定及相关数 据的管理。
以下具体说明:
部署架构:
配网整定计算平台的部署架构为分布式,如图2所示的“分布式”部 署架构是指各个县调将各自的基础数据维护在地调服务器上,各个县 调按调度管辖范围各自维护各自的整定计算基础数据,县调可通过边 界等值方式与地调实现整定计算数据的交互。
功能架构:
如图3所示,平台功能架构分为数据层、基础层、应用层和用户层, 各层的作用如下:
数据层:对应于数据库,用于保存平台的所有数据,包括原始数 据、中间数据、输出数据等。
基础层:包括基础支撑组件和基础应用组件。其中基础支撑组件 包括电网模型管理组件、电网图形管理组件、拓扑分析组件等,主要 提供模型、图形、拓扑等基础元数据的管理;基础应用组件包括简单 故障组件、电流最值组件、分支系数组件、原理整定组件、装置整定 组件等,是将平台计算功能以组件的形式封装,为应用层提供服务接 口,是平台的核心。
应用层:是平台功能要求的具体体现,包括:建模与整定、数据 管理和系统设置等。
用户层:用户层主要是客户端与平台的交互。
基于配网模型系统建模:
与配网自动化系统(或图模管理系统)系统提供的电网模型数据 接口,将含有完整连接关系的图文件(SVG格式)和含有设备参数、 拓连接的模型文件(XML格式)导入到系统中,自动生成配网图形和 计算模型。配网图形采用统一标准的SVG格式展示,如下图4所示,显 示效果与配网自动化系统中电网模型显示一致,利于配网整定计算人 员熟悉电网结构。通过解析电网模型数据文件(XML格式),如图5所 示,获得线路长度、型号和变压器型号、容量等参数,根据配网设备 参数基准库自动匹配设备型号获得基准参数,再自动计算各设备的阻 抗参数。
数据文件说明:
配网模型数据文件的扩展名为.xml,包含设备名称、拓扑连接关系、 基本设备参数、设备从属关系等。
(1)主要数据类型
至少包含下表所示配网整定系统解析的必要数据。
序号 cime名称 名称 节点数
1 PSRType 设备类型 0
2 BaseVoltage或VoltageLevel 电压 0
3 BusbarSection 母线 1
4 Substation 厂站 0
5 ACLineSegment 交流线路 2
6 Breaker 开关 2
7 Disconnector 刀闸 2
8 LoadBreakSwitch或Fuse 负荷开关、熔断器 2
9 PowerTransformer 变压器 0
10 TransformerWinding 变压器绕组 每侧1个
11 Junction等 连接点、电缆头等 1
12 Terminal 节点号 对应的节点
(2)数据表现形式
数据首行标示唯一ID,<cim:XX rdf:ID="XXXXXX">,中间是 设备信息,以</cim:XX>结尾。
(3)设备基本参数
√交流线路
Figure BDA0003129104000000071
√变压器
Figure BDA0003129104000000072
Figure BDA0003129104000000081
√其它
Figure BDA0003129104000000082
图形文件说明
配网模型图形文件的扩展名为.svg,数据格式满足行标中图形文件 描述规范要求。包含图元、设备角度、大小、坐标等。且图形svg文 件中设备的ID与数据xml文件中应一致。
图形批量建模技术
配网批量建模技术,根据设定的分段数自动生成主干线路,在已 有线路上随意添加分支线路,批量添加电缆分接箱、配电柜、环网柜 等,在配网已有电网模型中增加延伸支路。电缆分接箱、配电柜、环 网柜中各支路所连设备一次设定自动生成图形。配网工具箱包含配网 所有设备,支持对图形的任意修改。
拓扑生成及图形生成技术
通过分析数据拓扑连接,自动生成标准SVG格式的配电网图形进 行展示。解决配网建模复杂、工作量大的技术难题。将配网典型模型 包含的图形元件对象与数据库记录一一对应,在定义一个设备图元(线 路、变压器、母线)对象的同时自动在数据库中增加一条记录,且设 备图元的属性参数及其输入界面可根据用户的要求进行修改,做到图 形与数据库的一一对应,且保证系统的兼容性。
(1)能够自动生成以下基本图元:外部等效系统、二卷变压器、 断路器、线路、母线。
(2)支持图形化展示,图形中的图元对应着电网中实际设备,并 根据建模时参数录入的连接关系,分析出物理拓扑关系,建立出线单 元的连接图。对于建模时设置的主干线以红色线条展示。
(3)图形展示时,可选择性展示线路的长度、阻抗、分段线路型 号名称、CT变比、保护装置型号、阶段电流每段的保护定值及时间定 值。
(4)整个图形画面能够任意放大、缩小及恢复,在缩放时图中标 注也同步缩放;
(5)按照电网的层次结构和区域结构建立配网树资源树,实现资 源树导航、定位功能;平台通过双击厂站区域树节点可以自动定位图 形,同时图形切换时还可以定位到厂站或出线单元树节点。
以下重点描述基于自适应整定原则的配网智能整定计算:
首先根据不同的接线方式(公网接线、专网接线、手拉手接线等) 建立一级开关、二级开关对应的整定原则方案,通过解析接收到的运 行方式文件(存储在本地),自动分析配置保护的开关的上下级关系, 匹配对应的整定原则方案,实现不同网架结构和运行方式下整定原则 的自适应,然后进行定值计算,完成装置定值的一键整定。
整定原则专家库建立:
原理整定
根据地市公司配网保护运行整定原则,完成配网整定平台原则专 家库的开发,见图6所示。
保护运行整定原则如下:
(1)第一级、第二级开关保护
变电站外10kV线路开关保护应根据配置原则合理投退,按照开关 的安装位置及上下级关系,保护整定时可分级分层,将开关分为第一 级开关和第二级开关。第一级开关指与变电站出线开关保护配合的站 外开关,第一级开关、第二级开关包含前文所述的柱上开关、环网柜 内环网出线开关。
1)第一级开关保护
过流Ⅰ段保护
原则1:按变电站10kV出线开关过流Ⅱ段定值的0.9倍整定。
原则2:按变电站10kV出线开关过流Ⅰ段定值的0.8倍整定。
原则说明:一般按原则1整定即可。对于部分35kV变电站的10kV 线路,因系统等值阻抗较大,出线开关过流Ⅱ段定值较小(以小于600A 为限),当按原则1整定时,第一级开关过流Ⅰ段保护定值较小,不利 于下级保护配合,此时按原则2整定。
动作时间:0.1s;按原则2整定时,取0s。
过流Ⅱ段保护
原则1:按不大于变电站10kV出线开关过流Ⅲ段定值的0.9倍整 定。
原则2:按躲开关后段线路的最大负荷电流整定,一般取最大负荷 电流的1.3倍。
原则说明:综合考虑原则1、原则2整定。
动作时间:0.4s。
重合闸
满足重合闸投入条件时,重合闸时间取2.5s。
2)第二级开关保护
过流Ⅰ段保护
原则1:按第一级开关过流Ⅰ段定值的0.8倍整定。
动作时间:0s。
过流Ⅱ段保护
原则1:按不大于第一级开关过流Ⅱ段定值的0.8倍整定。
原则2:按躲开关后段线路的最大负荷电流整定,一般取最大负荷 电流的1.3倍。
原则说明:综合考虑原则1、原则2整定取值。
动作时间:0.2s。
重合闸
满足重合闸投入条件时,重合闸时间取2.5s。
(2)终端馈线开关保护
开闭所开关、环网柜负荷出线开关以及用户分界开关视为终端馈 线开关,不纳入上述两级归属,其保护整定原则如下。
1)开闭所开关保护
过流Ⅰ段保护
原则1:按出线开关所带配变额定电流之和的3-6倍整定。
动作时间:0s。
过流Ⅱ段保护
原则1:按出线开关所带配变额定电流之和的1.3-1.5倍整定。
动作时间:0.2s。
2)环网柜负荷出线开关保护
环网柜负荷出线开关类似开闭所出线开关,其保护整定原则如下:
过流Ⅰ段保护
原则1:按出线开关所带最大负荷电流的3-6倍整定。
动作时间:0s。
过流Ⅱ段保护
原则1:按出线开关所带最大负荷电流的1.3-1.5倍整定。
动作时间:0.2s。
(3)用户分界开关(看门狗)保护
1)专线用户
过流Ⅰ段保护
原则1:按小于变电站10kV出线开关过流Ⅱ段定值的0.9倍整定。
原则2:按用户所有配变额定电流之和的3-6倍整定。
原则3:按变电站10kV出线开关过流Ⅰ段定值的0.8倍整定。
原则说明:一般按原则1、原则2整定。对于部分35kV变电站的 专线用户,由于出线开关过流Ⅱ段定值较小(以小于600A为限),当 按原则1、原则2取值产生矛盾时,可按原则3整定。
动作时间:0.1s;当按原则3整定时,取0s。
过流Ⅱ段保护
原则1:按用户所有配变额定电流之和的1.1-1.2倍整定。
动作时间:0.4s。
2)T接用户
过流Ⅰ段保护
原则1:按用户所有配变额定电流之和的3-6倍整定。
动作时间:0s。
过流Ⅱ段保护
原则1:按用户所有配变额定电流之和的1.1-1.2倍整定。
动作时间:0.2s。
装置整定
装置整定主要以PCS-9721S-NB为主,该装置主要适用于开闭所 /开关站、配电室、环网柜等场所的配电自动化DTU装置,每台终端 适用于8间隔以内的电气量接入。装置的主要功能如表4-1
Figure BDA0003129104000000121
Figure BDA0003129104000000131
表4-1 PCS-9721S-NB装置功能表
装置的整定原则如下:
(1)母差保护
比率差动元件动作判据为式4-1、4-2
Figure BDA0003129104000000132
式4-1、4-2比率差动元件动作判据;其动作特性曲线如图7所 示。
(2)线路差动保护
比率差动继电器的动作方程如式4-3,动作特性曲线如图8所示。
Figure BDA0003129104000000141
式4-3比率差动继电器动作方程;
零序差动继电器的动作方程如式4-4:
Figure BDA0003129104000000142
式4-4零序差动继电器的动作方程
(3)过流保护
本装置设两段定时限过流保护,各段有独立的电流定值和时间定 值以及控制字。间隔1、间隔2的过流Ⅰ段保护逻辑与间隔3~8的 逻辑有所不同。间隔1、间隔2的过流Ⅰ段默认处于闭锁状态,只有 当母差保护退出或对应间隔的网络拓扑保护退出时才开放,而间隔3~8 的过流Ⅰ段保护则不受该条件的限制。
过流保护的判断逻辑如图9、10。
(4)零序过流保护
当装置用于小电阻接地系统,接地零序电流相对较大时,可以用 直接跳闸方法来隔离故障。相应的,本装置提供了两段零序过流保护, 当Ⅱ段控制字为0时,只报警不出口。其判断逻辑如图11、12。
零序过流Ⅱ段保护逻辑与零序过流Ⅰ段保护逻辑类似,但所有间 隔零序过流Ⅱ段均直接开放。结合本项目实际情况,零序过流保护应 只报警不出口。
过流/零序加速保护
当线路投运或恢复供电时,线路上可能存在故障。在此种情况下, 通常希望保护装置能在尽可能短时间内切除故障,而不是经定时限过 流保护来切除故障。此功能可以根据需求选择投/退。
重合闸
线路间隔的一次重合闸。闭重信号有:母差保护动作、失灵保护 动作、无压跳闸动作、远跳动作、CT断线跳闸、大电流闭锁跳闸,手 跳信号,TWJ异常信号。此功能可以根据需求选择投/退。
(6)失灵保护
实现各间隔的失灵保护功能:若保护元件(除失灵保护、远跳保 护、CT断线跳闸之外的其他保护)动作跳闸后,在失灵保护整定延时 之后还未收到开关跳闸位置,则判为开关拒跳,跳母线上其他开关并 闭重,此时其他开关不再判过流。
此功能可以根据需求选择投/退。
(7)无压跳闸
本线路联络开关处于自投充电状态,投入无压跳闸功能的开关之 前为合位、有压状态,转变为无流、母线无压,经延时,本开关跳闸 并闭重,保证只动作一次。主干路径上变电站对侧开关、联络切换房 对侧开关,可选择投入此功能。主干路径上的其他开关不需要此功能。
(8)大电流闭锁跳闸功能
当保护元件判出要跳闸时,若相电流大于大电流闭锁跳闸定值, 则闭锁跳闸并记忆,等到变电站侧出线开关保护跳闸后,检测到无压 无流才跳闸并闭重,同时远跳对侧开关。此功能可以根据需求选择投/ 退。
自适应整定技术
根据实际整定情况选择已建立的整定方案或建立对应接线方式的 整定方案,实现不同网架结构和运行方式下整定原则的自适应,完成 原理级和装置级定值的一键整定。方案的整体流程如图13。
运行方式文件解析技术
(1)定时扫描实时运行方式文件,获取最新的文件:本地建立配 电网实时运行方式的文件夹,文件夹名称定义为RunWayInfo,程序五 分钟扫描一次运行方式文件,根据运行方式文件名称自动获取最新的 运行方式文件;
(2)运行方式文件格式如图14;
(3)根据图14的内容,根据文件中的出线单元ID,自动将文件 中的开关ID与界面中的开关进行匹配,从而获取开关的开合状态。
(4)将运行方式文件中的开关状态与当前库中的开关状态比对, 如果开关状态有变化,则根据实时的运行方式文件修正现有出线单元 中开关的状态,并启动自适应整定,进行下一步的上下级开关的分析 操作。
上下级开关分析技术:
(1)开闭所接线形式的零级、一级、二级开关的选取规则以图15 为例介绍;
1)计算出线单元中所有开闭所下变压器容量之和,计算公式如下:
Figure BDA0003129104000000171
注意:Sti代表变压器额定容量,Ri代表变压器运行率(出力),Li代表负荷重要性。
2)将总容量三等分;
3)查找位于三分之一、三分之二容量下的开闭所,如果分界点位 于两个开闭所之间,则选择离电源较近的开闭所;
4)出线单元进线开关为第零级开关;第一分界点处一级开闭所、 环网柜的进线开关(闭合、配置保护的)为第一级开关,连接变压器 或者线变组(线路另一侧直接连变压器)的开关为第二级开关;第二 分界点处一级开闭所、环网柜的进线开关(闭合、配置保护的)为第 二级开关;
5)零级开关与一级开关之间的一级开闭所、环网柜出线开关下游 存在多级开闭所、环网柜时,可选为一级配合点开关,下级开闭所、 环网柜的进线开关选为二级开关;一级开关与二级开关之间的一级开 闭所、环网柜出线开关下游存在多级开闭所、环网柜时,可按失配点 整定原则投入保护,选为一级开关;其他开关(闭合、配置保护的) 为第二级开关;
(2)分支接线形式的零级、一级、二级开关的选取规则以图16 为例介绍;
1)计算出线单元中所有分支下变压器容量之和,计算公式如下:
Figure BDA0003129104000000172
注意:Sti代表变压器额定容量,Ri代表变压器运行率(出力),Li代表负荷重要性。
2)将总容量三等分;
3)查找位于三分之一、三分之二容量下的主干线开关分别作为一 级开关、二级开关,如果三分之一分界点位于两个开关之间,则选择 离电源较近的开关作为一级开关、二级开关;
4)零级开关与一级开关之间的分支线路出口处的开关宜选为一级 开关(如图16中的2584柱开),分支以下的分段开关、次分支出口开 关、直接T接于主干线的分支开关(如图16中2585柱开)宜选为二 级开关;
5)一级开关与二级开关之间的分支开关宜选为二级配合点,如图 4中2587柱开。
(3)将分好的零级开关、一级开关、二级开关在图中填充为红色, 并进行闪烁,用于各级开关的可视化展示。
整定原则匹配技术研究
根据已设置的零级开关、一级开关、二级开关的整定原则方案进 行匹配,然后进行定值整定,并将整定后的定值展示在界面中;
最终根据关联的保护装置生成建议方案。建议方案中展示零级开 关、一级开关、二级开关,并展示各个开关的定值;
点击“下载”,第一次使用时将在本地新建CIME文件夹,然后在本 地CIME文件夹中根据每个开关关联的保护装置生成CIME格式的定 值单文件,定值单文件名称为:EquipementSetting.CIME,再次点击 时只生成定值单文件,不需重复建立文件夹。
以下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具体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为描述主网和配网的协同整定及校核技术,即在省 地县一体化整定计算的技术体系下,研究配网继电保护整定计算应用 与主网整定计算应用的交互技术,实现主配网定值数据的交互,通过 监测交界面数据的变化,在主网数据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实现配网保 护定值自动校核。
以下具体说明:
具备主、配网数据交互功能,通过一体化整定计算平台实现主、 配网间的等值数据自动交互,发布客户端首先通过等值数据交互界面 新建等值方案,选择对应的计算方式,进行母线等值计算,确认无误 后进行等值数据发送,支持全部发送和部分发送,接收端通过等值数 据接收功能选择等值接收方案。
(1)等值发布功能
根据维护的边界创建等值发布方案,根据方案设置自动计算极值。 等值经审核批准后发布。
(2)等值接收功能
等值接收时,查看发布的等值时间、版本、责任人,并对未通过 校验的进行提示,辅助问题查找,确认无误后接受应用。接收完毕后, 可选择更新和应用对应出线单元的等值。
电子化定值单计算书自动生成技术
(1)计算书管理
按照整定范围,整定过程都自动记录到系统临时生成的计算书中。 点击生成计算书可以查看点击生成计算书,弹出支路选择窗口。
1)勾选生成计算书的开关后,点击确定,弹出计算书预览窗口。
2)计算书内容核对无误后,点击计算书预览窗口的保存,计算书 存库,可在管理模块的计算书管理中查看。
3)点击计算书预览窗口的另存为,计算书以word文档格式存储 到本地。
系统以出线单元为单位保存计算书。可以查看、保存、修改、下 载计算书,整定结束后,可在显示的计算书中清楚地看到每段各个原 则对应的整定信息。
(2)定值单管理
建好保护装置的定值项后,可以根据装置说明书确定定值单模版 的格式,支持Excel或Word,可将关联的定值项定义到模版上。装置 的定值项整定完毕后,将计算结果保存到数据库里面,按照定值单模 版格式生成Excel格式定值单文件。该定值单可以查看、修改、保存、 下载。定值单可在不同状态中进行转换。
1)生成单个定值单
在图形中选择一个开关,点击生成定值单,弹出定值单设置界面。
可从归档定值单中选择一个作废定值单编号。确认无误后,点击 确定,弹出定值单预览界面。
定值单确认无误后,点击定值单预览窗口的保存,定值单存库, 可在管理模块的定值单管理中查看。
点击定值单预览窗口的另存为,计算书以excel表格格式存储到 本地。
点击定值单预览窗口的取消,直接关闭界面。
(2)批量生成定值单
在图形中选择一个环网柜,点击生成定值单,弹出定值单设置 界面。
可从其它支路选择别的出线单元同一环网柜,系统自动补充展 示同一环网柜其它开关的定值。
可从归档定值单中选择一个作废定值单编号。确认无误后,点 击确定,弹出定值单预览界面。
定值单确认无误后,点击定值单预览窗口的保存,定值单存库, 可在管理模块的定值单管理中查看。
点击定值单预览窗口的另存为,计算书以excel表格格式存储到 本地。
点击定值单预览窗口的取消,直接关闭界面。
综上所述,基于省地县一体化整定计算的技术体系,构建了主配 网联动机制。研究了配网继电保护整定计算应用与主网整定计算应用 的交互技术,定时导入主网运行等值文件,根据等值变化状况,自动 校核配网配合定值,实现主配网整定计算的联动。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 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 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 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 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6)

1.一种主网和配网的协同整定、校核方法,基于配网自动化系统数据模型,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基于主、配网数据交互,通过一体化整定计算平台实现主、配网间的等值数据自动交互,发布客户端首先通过等值数据交互界面新建等值方案,选择对应的计算方式,进行母线等值计算,确认无误后进行等值数据发送,支持全部发送和部分发送,接收端通过等值数据接收功能选择等值接收方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网和配网的协同整定、校核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子化定值单计算书自动生成,所述电子化定值单计算书自动生成包括计算书管理;
所述计算书管理包括按照整定范围,整定过程都自动记录到系统临时生成的计算书中,点击生成计算书可以查看点击生成计算书,弹出支路选择窗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主网和配网的协同整定、校核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书管理具体包括:
勾选生成计算书的开关后,点击确定,弹出计算书预览窗口;
计算书内容核对无误后,点击计算书预览窗口的保存,计算书存库,可在管理模块的计算书管理中查看;
点击计算书预览窗口的另存为,计算书以word文档格式存储到本地;
系统以出线单元为单位保存计算书;可查看、保存、修改、下载计算书,整定结束后,可在显示的计算书中清楚地看到每段各个原则对应的整定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主网和配网的协同整定、校核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化定值单计算书自动生成包括定值单管理;
所述定值单管理包括建好保护装置的定值项后,根据装置说明书确定定值单模版的格式,支持Excel或Word,将关联的定值项定义到模版上;
装置的定值项整定完毕后,将计算结果保存到数据库里面,按照定值单模版格式生成Excel格式定值单文件;该定值单可查看、修改、保存、下载;定值单可在不同状态中进行转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主网和配网的协同整定、校核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值单管理包括,
1)生成单个定值单
在图形中选择一个开关,点击生成定值单,弹出定值单设置界面;
从归档定值单中选择一个作废定值单编号;确认无误后,点击确定,弹出定值单预览界面;
定值单确认无误后,点击定值单预览窗口的保存,定值单存库,可在管理模块的定值单管理中查看;
点击定值单预览窗口的另存为,计算书以excel表格格式存储到本地;
点击定值单预览窗口的取消,直接关闭界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主网和配网的协同整定、校核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值单管理包括还包括批量生成定值单,具体包括,
在图形中选择一个环网柜,点击生成定值单,弹出定值单设置界面;
从其它支路选择别的出线单元同一环网柜,系统自动补充展示同一环网柜其它开关的定值;
从归档定值单中选择一个作废定值单编号;确认无误后,点击确定,弹出定值单预览界面;
定值单确认无误后,点击定值单预览窗口的保存,定值单存库,可在管理模块的定值单管理中查看;
点击定值单预览窗口的另存为,计算书以excel表格格式存储到本地;
点击定值单预览窗口的取消,直接关闭界面。
CN202110699228.4A 2021-06-23 2021-06-23 一种主网和配网的协同整定、校核方法 Pending CN11365953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99228.4A CN113659537A (zh) 2021-06-23 2021-06-23 一种主网和配网的协同整定、校核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99228.4A CN113659537A (zh) 2021-06-23 2021-06-23 一种主网和配网的协同整定、校核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59537A true CN113659537A (zh) 2021-11-16

Family

ID=784770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699228.4A Pending CN113659537A (zh) 2021-06-23 2021-06-23 一种主网和配网的协同整定、校核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659537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659538A (zh) 一种自适应整定原则的配网智能整定方法及系统
US10325062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generating engineering topology of digital substation
CN105022874B (zh) 一种配电网数字仿真自动建模方法及系统
CN104699801B (zh) 一种二次设备关联配置的方法及装置
CN104123271B (zh) 基于Excel的智能变电站二次设计系统
Yang et al. Transition to a two-level linear state estimator—Part I: Architecture
CN102521398B (zh) 变电站-调度中心两级分布式电网的建模方法
Wang et al. CIM extensions to electrical distribution and CIM XML for the IEEE radial test feeders
CN101272051B (zh) 电网生产控制大区和管理信息大区的信息系统集成方法
WO2023115842A1 (zh) 一种数据驱动的离线在线一体化配电网仿真系统及方法
CN112765258B (zh) 一种配电网图模校核管理系统及其方法
CN110266037B (zh) 基于拓扑自动聚合的分布式新能源全观测建模方法和系统
CN108414849A (zh) 智能变电站自动化测试系统及方法
CN104318006B (zh) 一种智能变电站虚端子设计的优化方法
CN106528961A (zh) 一种基于系统描述自动生成二次设备关联配置的方法
CN111444664B (zh) 一种含多树枝分支线路的配电网合环电流计算方法及系统
CN108493893A (zh) 一种降低配网线路跳闸次数的系统
CN116628937A (zh) 一种电网设备模型自动融接维护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CN104993584B (zh) 保信故障的生成方法及生成系统
CN105870917A (zh) 一种电力电网供给系统
CN110489729B (zh) D5000-matpower的电网多灾种耦合连锁故障模型的自动转换方法及系统
CN113659537A (zh) 一种主网和配网的协同整定、校核方法
CN113659539B (zh) 一种基于5g技术的配网纵联差动保护实现方法
Kovač Translating CIM model to bus-branch model
CN113659540B (zh) 一种考虑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整定计算方法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