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653906A - 一种底座、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底座、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653906A
CN113653906A CN202110967844.3A CN202110967844A CN113653906A CN 113653906 A CN113653906 A CN 113653906A CN 202110967844 A CN202110967844 A CN 202110967844A CN 113653906 A CN113653906 A CN 1136539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external equipment
external
connection
equip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96784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967844.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653906A/zh
Publication of CN1136539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5390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MFRAMES, CASINGS OR BEDS OF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NOT SPECIFIC TO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PROVIDED FOR ELSEWHERE; STANDS; SUPPORTS
    • F16M11/00Stands or trestles as supports for apparatus or articles placed thereon ; Stands for scientific apparatus such as gravitational force meters
    • F16M11/02Heads
    • F16M11/04Means for attachment of apparatus; Means allowing adjustment of the apparatus relatively to the stand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01Constructional details related to the housing of computer displays, e.g. of CRT monitors, of flat display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底座、电子装置,底座包括:本体;至少一连接结构,设置于本体,至少用于将外接设备可拆卸地固定于本体;其中,在不同的外接设备与连接结构连接时,连接结构能根据外接设备的属性信息提供与之匹配的功能。上述的底座,在本体上设置有连接结构,此连接结构可用于连接与使用需求匹配的外接设备,并且连接结构在与不同的外接设备连接时不仅实现与外接设备的机械连接以对外接设备进行支撑,而且还能实现与外接设备的电连接,从而使得连接结构能根据外接设备的属性信息提供与外接设备匹配的功能,如此就能实现底座对外接设备的支撑以及与外接设备的配合工作,从而能给特定的使用场景提供功能辅助,满足了用户多样化的使用需求。

Description

一种底座、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底座,本申请还涉及具有上述底座的一种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一些特定的使用场景,存在无匹配功能的电子设备的情况,例如在K12人群上网课时,一般使用的电子设备为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或平板电脑等,其所具有的功能不仅各异而且与网课场景匹配性较差,无法满足用户多样化的使用需求。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底座,其能够与满足使用需求的外接设备配合工作,以给特定的使用场景提供功能辅助,满足了用户多样化的使用需求。本申请还提供了具有上述底座的一种电子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底座,包括:
本体;
至少一连接结构,设置于所述本体,至少用于将外接设备可拆卸地固定于所述本体;
其中,在不同的外接设备与所述连接结构连接时,所述连接结构能够根据所述外接设备的属性信息提供与之匹配的功能。
优选的,上述底座中,所述本体包括:
底板;
连接体,倾斜设置于所述底板的顶部,所述连接结构设置于所述连接体,以使所述连接体能支撑一体机设备和/或所述外接设备,和/或,向所述一体机设备和/或所述外接设备提供通信连接。
优选的,上述底座中,所述连接结构包括用于连接所述外接设备的第一连接结构;所述连接体的侧壁上设置有伸缩件,所述第一连接结构设置在所述伸缩件上,所述伸缩件能够相对于所述连接体伸出或回缩,以使所述第一连接结构显露或隐藏于所述连接体。
优选的,上述底座中,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包括:
滑槽,设置在所述外接设备的连接端上的滑块能够滑入到所述滑槽中并与所述滑槽勾连;
和/或,设置在所述伸缩件上并能与所述外接设备电连接的第一电连接件。
优选的,上述底座中,所述连接结构包括用于连接所述一体机设备的第二连接结构,所述第二连接结构设置于所述连接体的相对于所述底板倾斜的顶壁;
所述第二连接结构包括允许所述一体机设备插入的插槽,以及设置在所述插槽内,并能与进入到所述插槽中的所述一体机设备电连接的第二电连接件。
优选的,上述底座中,所述底座上至少设置有控制模组和至少一检测件,所述控制模组设置于所述连接体内,所述至少一检测件设置于所述底板和所述连接体显露的表面,所述控制模组能够根据所述至少一检测件采集的检测数据控制所述底座上的对应部件或接入所述底座的外接设备或一体机设备执行对应操作。
优选的,上述底座中,还包括:
识别模组,设置于所述连接结构或所述本体的连接体,能够识别连接于所述连接结构的外接设备的属性信息;
所述控制模组能够根据所述属性信息控制所述连接结构向所述外接设备提供对应匹配的功能。
优选的,上述底座中,其中,所述连接结构连接有所述一体机设备和若干所述外接设备,所述控制模组能够获得所述一体机设备的运行信息,以根据所述运行信息控制所述若干外接设备中至少一外接设备的输出参数。
优选的,上述底座中,其中,所述识别模组还能够识别所述连接结构的连接状态,所述控制模组能够根据所述连接状态调整所述连接结构向所述外接设备提供的功能参数。
一种电子装置,包括一体机设备和底座,所述底座包括:
本体;
至少一连接结构,设置于所述本体,至少用于将所述一体机设备和外接设备可拆卸地固定于所述本体;
其中,在不同的外接设备与所述连接结构连接时,所述连接结构能够根据所述外接设备的属性信息提供与之匹配的功能;和/或,在所述一体机设备以及不同的外接设备均与所述连接结构连接时,所述本体的控制模组能够获得所述一体机设备的运行信息,以根据所述运行信息控制所述若干外接设备中至少一外接设备的输出参数。
本申请提供的底座,在本体上设置有连接结构,此连接结构可以用于连接与使用需求匹配的外接设备,并且连接结构在与不同的外接设备连接时不仅实现与外接设备的机械连接以对外接设备进行支撑,而且还能够实现与外接设备的电连接,从而使得连接结构能够根据外接设备的属性信息提供与外接设备匹配的功能,如此就能够实现底座对外接设备的支撑以及与外接设备的配合工作,从而能够给特定的使用场景提供功能辅助,满足了用户多样化的使用需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底座的主视图;
图2为底座的侧视图;
图3为底座的后视图;
图4为伸缩件处于伸出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装置上连接有照明灯、麦克风和手机的主视图;
图6为图5的后视图;
图7为一体机设备的侧视图;
图8为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相对转动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第一转轴机构中转轴和限位件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一体机设备和底座配合的侧视图;
图11为显示屏幕处于竖屏姿态时电子设备的主视图;
图12为显示屏幕处于横屏姿态时电子设备的主视图。
在图1-图12中:
1-本体,2-底板,3-连接体,4-伸缩件,5-滑槽,6-插槽,7-一体机设备,8-照明灯,9-麦克风,10-手机,11-支架,12-容置槽,13-触摸笔,14-IO接口;15-转轴,16-限位件,17-第一卡止件,18-第二卡止件;
71-主机,72-显示屏幕;
711-第一本体,712-第二本体。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底座,其能够与满足使用需求的外接设备配合工作,以给特定的使用场景提供功能辅助,满足了用户多样化的使用需求。本申请还提供了具有上述底座的一种电子装置。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6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底座,该底座主要包括本体1以及设置在本体1上的连接结构,其中,本体1为底座的主体结构,用以起到支撑作用,而设置在本体1上的连接结构用于将外接设备连接在本体1上,连接方式为可拆卸连接,即在不同的使用场景下,用户可以更换具有不同功能的、与不同使用需求匹配的不同外接设备来与连接结构连接,从而实现本体1与多种不同外接设备的通用,使得用户无需考虑不同外接设备之间的兼容性,用户可以根据使用习惯随心选择外接设备;并且,连接结构在本体1上的设置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多于一个,使得本体1可以仅与一个外接设备连接也可以同时与多个外接设备连接,并且在与多个外接设备连接时,多个外接设备可以为同一类设备,也可以为不同类设备,同时,在连接结构与外接设备连接时,连接结构不仅能够与外接设备实现机械连接,以使本体1对外接设备实现支撑,而且还令连接结构与外接设备电连接,从而使得连接结构可以根据外接设备的属性信息提供与外接设备匹配的功能,以实现底座和外接设备在功能方面的配合工作,从而可以给特定的使用场景提供功能辅助,满足了用户多样化的使用需求。例如一种具体的使用场景为:在K12人群使用一体机设备7上网课时,先令一体机设备7至少与底座通信连接,在此基础之上,如果学生所处的环境较为昏暗时,可以将照明灯8(此照明灯8即为一种类型的外接设备)连接在连接结构上,使得底座在支撑照明灯8的同时还能够给照明灯8提供电能以照亮环境;如果学生需要进行语音交互时(例如学生需要回答问题时),可以将麦克风9(此麦克风9即为另一种类型的外接设备)连接在连接结构上,使得底座在支撑麦克风9的同时还能够与麦克风9通信连接以实现语音输入;如果学生需要使用手机10显示辅助内容或需要使用耳机更清晰的收听语音时,可以将手机10、耳机(此手机10、耳机即为另两种类型的外接设备)设置在支架11上,并通过支架11与连接结构的连接而实现手机10、耳机在底座上的支撑,此种情况下,手机10、耳机仅与连接结构机械连接而并未通信连接,当然其也可以与连接结构在机械连接的同时通信连接,或者也可以与底座无线通信;如果学生需要对照观看纸张、写字板上印刷、记录的内容时,可以在连接结构上连接具有夹子或吸盘的支架11(此支架11为再一种类型的外接设备),再将纸张、写字板通过夹子或吸盘固定到支架11上,就能够使底座对纸张、写字板进行支撑,以方便学生对照显示屏上显示的内容进行观看,此种情况下,纸张、写字板仅与连接结构机械连接而不会也无需与底座通信连接。
优选的,如图1-图3所示,本体1包括:底板2;连接体3,倾斜设置于底板2的顶部,连接结构设置于连接体3,以使连接体3能支撑一体机设备7和/或外接设备,和/或,向一体机设备7和/或外接设备提供通信连接。在此结构中,底板2为用于与支撑面(此支撑面例如为桌面、地面等)接触的部件,由于其为板状结构,所以和支撑面具有更大的接触面积,能够使一体机设备7和/或外接设备在底座上得到稳定的支撑;连接体3为设置连接结构并将一体机设备7和/或外接设备支撑起一定高度的部件,其设置于底板2的顶部且外形可以为椭圆柱状,同时优选其在底板2上相对于底板2倾斜设置,例如令椭圆柱的轴线和底板2之间具有45度、60度等角度的夹角,如此就能够提升一体机设备7和/或外接设备在底座上设置的便捷性、用户使用的舒适性以及底座对一体机设备7和/或外接设备支撑的稳定性等。并且,本申请优选连接体3上还设置有电子器件,例如控制模组、触控模组、无线充电模组、无线通信模组、摄像头模组、存储模组、音频输出/输入模组和IO接口14中的一种或多种,其中,控制模组用于控制底座与一体机设备7之间和/或底座与外接设备之间的协同配合;触控模组用于对针对底座进行的触控操作而生成的触控信息进行处理和反应;无线充电模组可以给连接在底座上的一体机设备7和/或外接设备进行无线充电;无线通信模组用于实现底座与一体机设备7和/或外接设备的无线通信;摄像头模组用于拍摄习题和/或用户;存储模组用于存储程序和/或使用过程中生成的音频、视频文件等;音频输出模组则用于输出一体机设备7和/或外接设备中的音频信息;IO接口14则可以用于与外接设备进行有线连接。而底板2上则可以设置有容置槽12、功能调节按键,如图1和图2所示,容置槽12可以用于容纳触摸一体机设备7的触摸笔13,而功能调节按键则为开关按键、音量调节按键和/或灯光亮度调节按键中的一种或多种。
如图3、图4和图6所示,连接结构包括用于连接外接设备的第一连接结构;连接体3的侧壁上设置有伸缩件4,第一连接结构设置在伸缩件4上,伸缩件4能够相对于连接体3伸出或回缩,以使第一连接结构显露或隐藏于连接体3。本申请中,针对连接对象的不同,将连接结构分为了两种,即第一连接结构以及后述的第二连接结构,其中的第一连接结构用于连接外接设备,而第一连接结构的具体结构选择可以有多种,本申请优选在连接体3上设置伸缩件4,此伸缩件4在处于非工作状态时,能够向连接体3的内部收缩,以使伸缩件4的表面与连接体3的外表面保持平齐,如此就能够使得底座的结构更加简洁、外形更加美观,并且也能够给第一连接结构提供防护;而当需要连接外接设备时,用户可以按压伸缩件4以使伸缩件4从连接体3内弹出,即令伸缩件4具有相对于连接体3的外表面凸出的局部,当此局部凸出而外露于连接体3外部时,设置于此局部上的第一连接结构也同步外露,从而使得外接设备可以连接在第一连接结构上,当不再使用第一连接结构时,用户可以再次按压伸缩件4以使伸缩件4再次收缩至连接体3的内部即可(伸缩件4的伸缩结构和伸缩过程与电脑上的光驱相同)。
具体的,如图4所示,第一连接结构包括:滑槽5,设置在外接设备的连接端上的滑块能够滑入到滑槽5中并与滑槽5勾连;和/或,设置在伸缩件4上并能与外接设备电连接的第一电连接件(图中未示出)。在伸缩件4伸出至连接体3的外部后,将外接设备向第一连接结构连接时,使外接设备上的滑块插入到滑槽5中并使其在滑槽5中滑动,当滑块滑动到位后其会停止滑动,此时滑块和滑槽5实现勾连,外接设备即实现了在连接体3上的连接。同时,由于伸缩件4上设置有第一电连接件,所以在滑块滑动到位后,外接设备上的电连接件会与第一电连接件接触以实现电导通,使得外接设备和底座之间能够进行通信,第一电连接件在具体设置时可以将其设置在滑槽5内。而滑槽5和滑块的勾连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例如图4所示,在伸缩件4的两个相对侧面上均设置滑槽5,同时在外界设备的连接端的两对两侧上对称设置两个滑块,当外接设备与第一连接结构连接时,两个滑块分别进入到两个滑槽5中,如此就能够通过两组滑块和滑槽5的配合使得连接端和第一连接结构实现勾连(此时连接端包括在伸缩件的外侧),或者,也可以令滑槽5为缩口槽(例如令滑槽5内腔的截面形状为L型、T型等),而滑块的外形则与缩口槽的内腔形状匹配,如此在滑块进入到滑槽5中时通过缩口的阻挡使得滑块和滑槽5实现勾连。此外,第一连接结构还可以为其他类型的结构,例如令第一连接结构为插口,而外接设备的连接端则可以直接插入到插口中以实现与连接体3的机械连接和/或电连接。
此外,在具体设置上述的第一连接结构时,优选令每个第一连接结构既可以实现与外接设备的机械连接同时也可以实现与外接设备的通信连接,即第一连接结构既包括滑槽5也包括第一电连接件,或者当第一连接结构为多个时,还可以令多个第一连接结构中的部分连接结构仅能够实现机械连接而不能实现通信连接,即此部分的连接结构仅包括滑槽5而不包括第一电连接件。
如图1所示,优选连接结构还包括用于连接一体机设备7的第二连接结构,第二连接结构设置于连接体3的相对于底板2倾斜的顶壁;第二连接结构包括允许一体机设备7插入的插槽6,以及设置在插槽6内,并能与进入到插槽6中的一体机设备7电连接的第二电连接件(图中未示出)。通过在底座上设置第二连接结构,如图5和图6所示,使得底座也能够对一体机设备7进行支撑,如此在用户使用一体机设备7时,无需再手持一体机设备7或使用其他工具来支撑一体机设备7,丰富了底座的功能,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具体的,本申请优选第二连接结构包括插槽6和设置在插槽6内的第二电连接件,在将一体机设备7连接到底座上时,可以将一体机设备7直接插入到插槽6中,并且在插入到位后,一体机设备7上的电连接件会与第二电连接件接触以实现电导通,从而使得底座可以与一体机设备7进行通信。在底座上设置插槽6时,由于用户使用时一般仅使用一个一体机设备7(例如使用一个一体机设备7就可上网课),所以在底座上仅设置一个插槽6,并且还优选将此插槽6设置在连接体3的相对于底板2倾斜的顶壁,从而方便用户对一体机设备7进行插拔操作。另外,第二连接结构也可以仅用于实现一体机设备7和底座的机械连接,即第二连接结构可以仅包括插槽6而不包括第二电连接件。优选的,此第二电连接件以及上述的第一电连接件均为弹簧针(Pogo pin)。
本申请中,底座上至少设置有控制模组和至少一检测件,控制模组设置于连接体3内,至少一检测件设置于底板2和连接体3显露的表面,控制模组能够根据至少一检测件采集的检测数据控制底座上的对应部件或接入底座的外接设备或一体机设备7执行对应操作。其中,对应部件指的是供电部件(例如电池)、发光部件(例如补光灯)或声音输出部件(例如扬声器)等,其均为设置在底座中的电子器件,而对应操作则指的是部件或设备的功能开启或调节控制,而检测件则包括设置于底板2的触控检测件、压力检测件,设置于连接体3的图像检测件、音频检测件、姿态检测件中的至少之一。具体的应用场景例如为:当底座所处的环境较为昏暗时,检测件(例如亮度传感器)将检测到的光线数据发送给控制模组,控制模组依据此数据控制底座上的补光灯发光或调节亮度,以使环境更为明亮;当用户发出语音指令时(语音指令的内容例如为开启麦克风9),音频检测件检测到声音数据并将声音数据发送给控制模组,控制模组控制连接在底座上的麦克风9开启,用户可以使用麦克风9进行语音输入;当用户触摸底座上的音量调节按键时,触控检测件检测到触摸操作后将触摸信息发生给控制模组,控制模组依据触摸信息控制连接于底座上的一体机设备7播放的声音或底座上设置的声音输出部件播放的声音增大或减小。
进一步的,底座还包括:识别模组,设置于连接结构或本体1的连接体3,能够识别连接于连接结构的外接设备的属性信息;控制模组能够根据属性信息控制连接结构向外接设备提供对应匹配的功能。通过增设识别模组,能够令识别模组对外接设备的种类进行识别,在识别出外接设备的种类后,底座的控制模组可以使底座具有的、与外接设备功能匹配的模组进行工作,并通过连接结构向外接设备提供对应匹配的功能,此识别模组例如可以为图像识别模组或接口识别模组,具体的应用场景例如为:当连接到底座上的外接设备为照明灯8时,照明灯8上的导电件在与第一电连接件(第一电连接件即为识别模组,或将识别模组与第一电连接件导通)接触导通时,第一电连接件可以通过识别导通的电路中电流和/或电压的大小、电信号的种类等属性信息识别出外接设备为照明灯8,控制模组在接收到此属性信息后可以根据属性信息控制底座中的供电部件开始供电,供电部件导出的电能通过第一电连接件(此时的第一电连接件即为第一连接结构)提供给照明灯8,使得照明灯8可以发光;当连接到底座上的外接设备为麦克风9时,图像识别模组(例如摄像头)通过拍摄外接设备的外形结构等属性信息识别出外接设备为麦克风9,控制模组在接收到此属性信息后可以根据属性信息控制底座中的音频输入模组工作,以通过第一电连接件向麦克风9提供音频输入功能。此外,当底座包括上述的供电模组时,此供电模组不仅可以给外接设备供电,而且也可以给连接在底座上的一体机设备7供电,或者还可以给底座中设置的例如摄像头模组、存储模组、音频输出/输入模组等其他模组供电,并优选控制模组能够调节供电模组的供电参数。
优选的,连接结构连接有一体机设备7和若干外接设备,控制模组能够获得一体机设备7的运行信息,以根据运行信息控制若干外接设备中至少一外接设备的输出参数。如此就能够使得若干个外接设备辅助一体机设备7进行工作,例如使用一体机设备7上网课时,由于在网课进行过程中需要进行师生间的互动,所以需要令外接的麦克风9(即外接设备)能够接收学生的语音以配合一体机设备7工作,基于此,在一体机设备7运行网课程序时,控制模组获得网课程序开始运行的信息,此时控制模组就可以依据此信息控制麦克风9开启,以使麦克风9可以接受学生发出的语音,和/或,当一体机设备7播放教学视频时,控制模组可以依据教学视频中不同画面的明暗程度的不同、主要颜色的不同,控制照明灯8的亮度或颜色随之发生改变。并且,不同外接设备之间也能够在控制模组的控制下进行协同配合,例如当连接在底座上的外接设备同时具有麦克风9和照明灯8时,控制模组可以依据麦克风9接收到的有关颜色、明暗的语音信息来控制照明灯8发生颜色改变或亮度调节。如此就能够显著的提升底座的智能化程度。
更加优选的,本申请还令识别模组能够识别连接结构的连接状态,控制模组能够根据连接状态调整连接结构向外接设备提供的功能参数。通过如此设置,就能够使底座具有自适应调节功能,例如当识别模组识别到第二连接结构并未与一体机设备7连接时,即一体机设备7未连接到底座上时,底座处于闲置状态,此时控制模组就可以控制照明灯8的亮度降低或关闭照明灯8,或者降低摄像头的分辨率,如此就能够节约能耗,避免电能浪费。
另外,如图7-图12所示,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装置,包括一体机设备7和底座,此底座包括:本体1;至少一连接结构,设置于本体1,至少用于将一体机设备7和外接设备可拆卸地固定于本体1;其中,在不同的外接设备与连接结构连接时,连接结构能够根据外接设备的属性信息提供与之匹配的功能;和/或,在一体机设备7以及不同的外接设备均与连接结构连接时,本体1的控制模组能够获得一体机设备7的运行信息,以根据运行信息控制若干外接设备中至少一外接设备的输出参数。
也就是说,此电子装置具有上述的底座和一体机设备7,其由底座以及底座与一体机设备7配合所带来的有益效果请参见上述内容,在此不再赘述。
具体的,如图7、图8和图10所示,电子装置的一体机设备7包括主机71和显示屏幕72,其中,主机71为一体机设备7的控制运行的部分,本申请将主机71进一步分为多个不同的分体,以令主机71至少包括第一本体711和第二本体712,并使第一本体711和第二本体712之间转动连接,而显示屏幕72则用于显示主机71输出的待输出内容,其设置在主机71上,从而使主机71对显示屏幕72进行支撑,在主机71至少包括第一本体711和第二本体712时,显示屏幕72具体可设置在第一本体711或第二本体712上,一体机设备7处于使用状态时,第一本体711和第二本体712呈上下分布,具体是令两个本体中的第一本体711位于顶部,而第二本体712则位于第一本体711的底部,当显示屏幕72设置在顶部的第一本体711上时,显示屏幕72被第一本体711和第二本体712共同支撑,并且由于两个本体之间转动连接,所以在第一本体711和第二本体712发生相对转动时,设置在第一本体711上的显示屏幕72可以相对于第二本体712以及支撑第二本体712的支撑面(此支撑面例如为桌面或地面,第二本体712相对于支撑面固定不动)进行转动,如此就通过主机71的姿态调节实现了显示屏幕72的位置调节,使得显示屏幕72可以在多个不同的位置进行显示,或者显示屏幕72也可以设置在位于底部的第二本体712上,如此也能够使主机71实现对显示屏幕72的支撑;同时,显示屏幕72在主机71上设置时,还令显示屏幕72与主机71转动连接,即显示屏幕72无论设置在第一本体711上还是设置在第二本体712上都能够在其上转动,从而使得显示屏幕72也能够进行姿态调节(例如横屏和竖屏的切换或者显示屏幕72俯仰角度的改变),如此就可以使显示屏幕72在多个不同的位置进行显示并且也能够以不同的姿态进行显示。
上述结构的一体机设备7,在设置于底座上的主机71对显示屏幕72进行支撑的基础上,通过将主机71分为多个部分并使不同部分之间能够相对转动以及使显示屏幕72能够相对于主机71进行转动,就能够使得显示屏幕72不仅可以具有多种不同的姿态,而且还能够在主机71的带动下处于多个不同的位置,以满足用户更加多样化的使用需求,一种具体的使用场景例如为:在K12人群使用上述的一体机设备7上网课时,主机71可以对显示屏幕72进行支撑,并且通过使第一本体711和第二本体712发生相对转动,可以调节显示屏幕72的位置,即令显示屏幕72上升和下降以及靠近和远离学生,而通过转动显示屏幕72则可以实现显示屏幕72姿态的调节,即令显示屏幕72进行横屏和竖屏的切换或者进行俯仰角度的改变(此两种姿态调节方式的选择由转动连接显示屏幕72的第一转轴机构的设置方式决定,后述内容会对此进行说明),从而使得学生可以以更加合适的位置和姿态来上网课。相对于现有技术中使用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形态各异、功能各异的电子设备上网课的方式,上述一体机设备7更适合网课的使用情形,能够更好的满足上网课的使用需求。
具体的,主机71和显示屏幕72通过第一转轴机构转动连接,第一转轴机构的轴线与显示屏幕72满足垂直条件;第一本体711和第二本体712通过第二转轴机构转动连接,第二转轴机构的轴线与显示屏幕72满足平行条件。其中,主机71和显示屏幕72通过第一转轴机构转动连接,并且令第一转轴机构的轴线与显示屏幕72满足垂直条件,此满足垂直条件指的是第一转轴机构的轴线与显示屏幕72所在的平面(或者说与显示屏幕72的显示面)垂直或者可视为垂直的近似垂直,也就是说,显示屏幕72绕与其垂直的轴线转动,如此就能够使得显示屏幕72在其所处的平面内转动,从而使得显示屏幕72的自身姿态可以发生改变,例如当显示屏幕72的形状为长方形时,如图11和图12所示,此转动就能够使显示屏幕72在横屏和竖屏之间切换,从而满足不同场景的使用需求,例如在浏览竖向分布的网页或图片时可以将显示屏幕72转变为竖屏姿态,如图11所示;而在观看视频时则可以将显示屏幕72转变为横屏姿态,如图12所示。此外,第一转轴机构还可以以其他方式设置以实现显示屏幕72的其他方式的调节,例如令第一转轴机构的轴线平行于显示屏幕72设置,从而使得显示屏幕72可以绕平行其自身的轴线转动,此时就能够实现显示屏幕72俯仰角度的调节。主机71的第一本体711和第二本体712通过使用第二转轴机构实现转动连接,且第二转轴机构的轴线与显示屏满足平行条件,此满足平行条件指的是第二转轴机构的轴线与显示屏所在的平面(或者说与显示屏幕72的显示面)平行或者可视为平行的近似平行,如此就能够使得显示屏幕72在主机71的带动下绕与其平行的轴线移动和/或转动,从而令显示屏幕72所处的位置可以发生改变。此第一转轴机构和第二转轴机构的具体结构,在不存在其他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可以令第一转轴机构和第二转轴机构均为现有的转轴机构,其结构可以参考现有技术。
进一步的,如图9所示,优选第一转轴机构可以包括转轴15和限位件16,限位件16通过对转轴15的转动角度进行限制以使显示屏幕72能够相对主机71在预设角度范围内转动,其中,限位件16对转轴15的限制和/或第一转轴机构给显示屏幕72提供的扭力使得显示屏幕72能够相对主机71在预设角度停留。也就是说,本申请中的第一转轴机构在现有结构的基础之上进行了改进,以使显示屏幕72仅能够在预设的角度范围内转动,具体的是,第一转轴机构在现有结构的基础之上增设了对现有转轴15进行转动限制的限位件16,该限位件16的设置方式、结构以及对转轴15的限制方式可以有多种选择,例如限位件16可以设置在第一转轴机构的不随转轴15转动的固定部件上,也可以固定设置在主机71或显示屏幕72上,限位件16的结构可以为如图9所示的挡块,并且如图9所示,转轴15上固定设置有随同转轴15同步转动的第一卡止件17和第二卡止件18,第一卡止件17和第二卡止件18在转轴15的周向上间隔分布,此时第一卡止件17和第二卡止件18与转轴15圆心连线的夹角即为预设角度范围的最大角度值,同时令挡块位于第一卡止件17和第二卡止件18之间,当转轴15正向转动以使第一卡止件17向挡块靠近并与挡块接触时,如图9所示,挡块会对第一卡止件17进行阻挡而使得转轴15无法再继续正向转动,同理,当转轴15反向转动以使第二卡止件18向挡块靠近并与挡块接触时,挡块会对第二卡止件18进行阻挡而使得转轴15无法再继续反向转动,如此就实现了显示屏幕72相对主机71在预设角度范围内的转动,或者,限位件16也可以为能够在转轴15的径向上伸缩的销轴,而转轴15上则开设有能够允许销轴伸入并可与销轴卡止的两个凹槽,两个凹槽之间的轴心夹角即为预设角度范围的最大角度值,当转轴15正向转动以使销轴与其中一个凹槽对正并进入到该凹槽时,销轴会与凹槽卡止而使得转轴15无法再继续正向转动,同理,当转轴15反向转动以使销轴与另一个凹槽对正并进入到其中时,销轴会与此凹槽卡止而使得转轴15无法再继续反向转动,如此也能够实现显示屏幕72相对主机71在预设角度范围内的转动。而在转轴15被阻挡或卡止而停止转动后,转轴15以及与转轴15连接的显示屏幕72在该角度的停留,可以通过限制力(此限制力指的是挡块和卡止件之间的阻挡力、销轴和凹槽之间的卡止力)实现,也可以通过转轴机构自身给显示屏幕72提供的扭力实现。而预设角度范围的取值,本申请优选为0度~90度,即令显示屏幕72在90度的角度范围内转动,并且还优选显示屏幕72处于横屏姿态时角度取值为0度,显示屏幕72处于竖屏姿态时角度取值为90度,如此就使得横屏姿态和竖屏姿态分别为预设角度范围的两个极限值所对应的位置,且显示屏幕72为横屏姿态和竖屏姿态时转轴15被阻挡件阻挡,这有利于显示屏幕72在这两个位置的找准和停留,给用户的操作提供了便利。此外,预设角度范围的取值也可以为大于90度或小于90度的其他数值,以使显示屏幕72可以进行更大角度或仅能够进行更小角度的转动,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优选的,如图7、图8和图10所示,令第二转轴机构连接在第一本体711的第一边缘和第二本体712的第二边缘之间,以使第一本体711和第二本体712之间的夹角能够改变。其中,优选第一本体711和第二本体712均为板状结构,第一边缘为第一本体711的靠近第二本体712的边缘,而第二边缘则为第二本体712的靠近第一本体711的边缘,通过将第二转轴机构设置在此两个边缘之间,能够通过第二转轴机构的转动连接而实现第一本体711和第二本体712类似于笔记本电脑的开合,即令第一本体711和第二本体712之间的夹角可以发生改变,如此就可以通过改变第一本体711和第二本体712之间的夹角最大程度的提升显示屏幕72升降以及前后移动的行程,令主机71对显示屏幕72的支撑效果、位置调节效果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此外,第一本体711和第二本体712的连接方式也可以为第一本体711通过第二转轴机构转动连接在第二本体712的中心线上(即两个本体呈T型或Y型连接),或者第二转轴机构转动连接第一本体711的中心线和第二本体712的中心线(即两个本体呈X型连接)。
在第二转轴机构设置在第一本体711和第二本体712之间的基础之上,第一转轴机构的设置位置可以有多种选择,第一转轴机构可以如图7、图8和图10所示设置在显示屏幕72与第一本体711之间,或,第一转轴机构可以设置在显示屏幕72与第二本体712之间,或,第一转轴机构设置在第一本体711和第二本体712的连接部位。其中,当第一转轴机构设置在显示屏幕72和第一本体711之间时,即显示屏幕72转动的设置在第一本体711上时,为了保证显示屏幕72在其所处平面内的转动不被第一本体711干涉,如图7、图8和图10,令板状的第一本体711和显示屏幕72平行设置,从而使得显示屏幕72平行于第一本体711转动,由于将显示屏幕72设置在第一本体711上能够通过第一本体711和第二本体712的相对转动最大程度的提升显示屏幕72升降以及前后移动的行程,令一体机设备7的调节性能更加突出,所以本申请优选显示屏幕72通过第一转轴机构设置在第一本体711上,并使第二本体712与显示屏幕72配合形成人字形支撑结构,如图8所示;而当第一转轴机构设置在显示屏幕72和第二本体712之间时,则显示屏幕72转动的设置在了第二本体712上,此时显示屏幕72被第二本体712支撑;而当第一转轴机构设置在第一本体711和第二本体712的连接部位时,则显示屏幕72设置在了第一本体711和第二本体712之间,其具体可以通过第一转轴机构连接在第二转轴机构上,即将第一转轴机构和第二转轴机构集成为一体,此时显示屏幕72可以被第二本体712单独支撑或者被呈人字形的两个本体共同支撑。
另外,在一种连接方式中,可以令第一转轴机构和第二转轴机构联动,以在第一本体711和第二本体712之间夹角改变的同时使显示屏幕72发生转动,或,显示屏幕72相对主机71转动使得第一本体711或第二本体712之间的夹角改变。即令第一转轴机构转动以带动第二转轴机构转动,或者令第二转动机构转动以带动第一转轴机构转动,如此就可以实现显示屏幕72位置和姿态的同时调节,不仅方便了用户的使用,而且在设计制造时可以预先设定第一本体711和第二本体712之间的夹角与显示屏幕72转动角度的对应关系,例如在第一本体711和第二本体712之间的夹角为120度时令显示屏幕72处于竖屏姿态,在第一本体711和第二本体712之间的夹角转变为150度时显示屏幕72则自动转变为横屏姿态,如此就使得主机71能够以更加适合的受力姿态承重显示屏幕72,令一体机设备7的支撑稳定性得到优化。在具体结构中,由于第一转轴机构和第二转轴机构的轴线相互垂直设置,所以第一转轴机构和第二转轴机构的联动可以通过采用锥齿轮传动的方式实现。
本申请提供的一体机设备7,主机71上设置主机出声口,显示屏幕72上设置有屏幕出声口,主机出声口和屏幕出声口呈环形阵列排布或以其他阵列方式排布。令主机71和显示屏幕72上的出声口呈环形阵列排布,可以提升一体机设备7的出声效果,使得一体机设备7具有例如立体音效、环绕音效等声音输出效果。具体的,显示屏幕72的出声口可以设置在其底部或顶部,此底部指的是显示屏幕72处于竖屏姿态时其靠近支撑面的端部,而顶部则为显示屏幕72的与底部相对另一端部,显示屏幕72在转换为横屏姿态时,此底部或顶部会与第一本体711的一侧靠近,如果在第一本体711的此侧设置主机出声口,则无法形成环形阵列,因此在设置主机出声口时不将其设置在第一本体711的此侧,基于此,主机出声口例如可以设置在第一本体711的另一侧或第二本体712上。同时,主机71还能够控制主机出声口和屏幕出声口工作状态的切换,例如当用户对声音的输出效果要求不高时,如在使用一体机设备7上网课时,课程内容的语音讲解可以在主机71的控制下仅使用主机出声口或屏幕出声口进行输出,而当一体机设备7播放音乐时,由于用户对声音的输出效果要求相对较高,所以主机71可以控制主机出声口和屏幕出声口同时输出声音以形成立体音效和/或环绕音效。
此外,主机71上设置有散热口,显示屏幕72上设置有内置麦克风,散热口远离内置麦克风设置。因为在一些使用场景中,用户需要和一体机设备7进行交互,例如在上网课时学生需要回答问题(此操作也可以如前述内容所说通过外接的麦克风9实现),所以本申请提供的一体机设备7自身也设置有麦克风(即内置麦克风),同时为了保证一体机设备7的正常散热,需要在主机71上开设散热口,如果显示屏幕72上的内置麦克风在显示屏幕72处于特定的姿态和/或位置时与散热口靠近,散热口中排出的气流会对内置麦克风的声音采集效果产生影响,所以本申请优选令散热口远离内置麦克风设置,以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具体的,在显示屏幕72设置于第一本体711的基础上,内置麦克风可以设置在上述的显示屏幕72的顶部,而散热口则可以开设在第二本体712的远离第一本体711的端部且位于该端部的远离显示屏幕72的一侧表面。
本说明书中对各部分结构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部分的结构重点说明的都是与现有结构的不同之处,底座、电子装置的整体及局部结构可通过组合上述多个部分的结构而得到。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底座,包括:
本体;
至少一连接结构,设置于所述本体,至少用于将外接设备可拆卸地固定于所述本体;
其中,在不同的外接设备与所述连接结构连接时,所述连接结构能够根据所述外接设备的属性信息提供与之匹配的功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座,所述本体包括:
底板;
连接体,倾斜设置于所述底板的顶部,所述连接结构设置于所述连接体,以使所述连接体能支撑一体机设备和/或所述外接设备,和/或,向所述一体机设备和/或所述外接设备提供通信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底座,所述连接结构包括用于连接所述外接设备的第一连接结构;所述连接体的侧壁上设置有伸缩件,所述第一连接结构设置在所述伸缩件上,所述伸缩件能够相对于所述连接体伸出或回缩,以使所述第一连接结构显露或隐藏于所述连接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底座,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包括:
滑槽,设置在所述外接设备的连接端上的滑块能够滑入到所述滑槽中并与所述滑槽勾连;
和/或,设置在所述伸缩件上并能与所述外接设备电连接的第一电连接件。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底座,所述连接结构包括用于连接所述一体机设备的第二连接结构,所述第二连接结构设置于所述连接体的相对于所述底板倾斜的顶壁;
所述第二连接结构包括允许所述一体机设备插入的插槽,以及设置在所述插槽内,并能与进入到所述插槽中的所述一体机设备电连接的第二电连接件。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底座,所述底座上至少设置有控制模组和至少一检测件,所述控制模组设置于所述连接体内,所述至少一检测件设置于所述底板和所述连接体显露的表面,所述控制模组能够根据所述至少一检测件采集的检测数据控制所述底座上的对应部件或接入所述底座的外接设备或一体机设备执行对应操作。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底座,还包括:
识别模组,设置于所述连接结构或所述本体的连接体,能够识别连接于所述连接结构的外接设备的属性信息;
所述控制模组能够根据所述属性信息控制所述连接结构向所述外接设备提供对应匹配的功能。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底座,其中,所述连接结构连接有所述一体机设备和若干所述外接设备,所述控制模组能够获得所述一体机设备的运行信息,以根据所述运行信息控制所述若干外接设备中至少一外接设备的输出参数。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底座,其中,所述识别模组还能够识别所述连接结构的连接状态,所述控制模组能够根据所述连接状态调整所述连接结构向所述外接设备提供的功能参数。
10.一种电子装置,包括一体机设备和底座,所述底座包括:
本体;
至少一连接结构,设置于所述本体,至少用于将所述一体机设备和外接设备可拆卸地固定于所述本体;
其中,在不同的外接设备与所述连接结构连接时,所述连接结构能够根据所述外接设备的属性信息提供与之匹配的功能;和/或,在所述一体机设备以及不同的外接设备均与所述连接结构连接时,所述本体的控制模组能够获得所述一体机设备的运行信息,以根据所述运行信息控制所述若干外接设备中至少一外接设备的输出参数。
CN202110967844.3A 2021-08-23 2021-08-23 一种底座、电子装置 Pending CN11365390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67844.3A CN113653906A (zh) 2021-08-23 2021-08-23 一种底座、电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67844.3A CN113653906A (zh) 2021-08-23 2021-08-23 一种底座、电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53906A true CN113653906A (zh) 2021-11-16

Family

ID=784920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967844.3A Pending CN113653906A (zh) 2021-08-23 2021-08-23 一种底座、电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653906A (zh)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70070372A (ko) * 2005-12-29 2007-07-0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시스템
CN102402248A (zh) * 2010-09-16 2012-04-04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CN202711131U (zh) * 2012-07-17 2013-01-30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组合式电子设备
CN203012591U (zh) * 2012-12-11 2013-06-19 重庆日日月月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云电脑集成功能底座
CN203630684U (zh) * 2013-12-03 2014-06-04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底座及电子设备
CN204087073U (zh) * 2014-10-09 2015-01-07 林志坚 底座及包含该底座的显示器、电脑一体机
US20160301791A1 (en) * 2015-04-08 2016-10-1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terworking between electronic devices
CN106249816A (zh) * 2016-09-29 2016-12-21 李国远 办公设备及电脑
KR20170001393A (ko) * 2015-06-26 2017-01-0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전자 장치의 상황에 따른 외부 장치의 이용 방법 및 그 전자 장치
CN108491032A (zh) * 2018-03-30 2018-09-04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
CN109027600A (zh) * 2018-08-24 2018-12-18 江苏特思达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
CN109164874A (zh) * 2018-08-03 2019-01-08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209747873U (zh) * 2019-06-25 2019-12-06 厦门顶尖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屏幕显示器与固定底座的快速插装固定结构
CN110858089A (zh) * 2018-08-24 2020-03-03 仁宝电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与扩充装置
CN210578694U (zh) * 2019-12-19 2020-05-1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移动外设
CN211786847U (zh) * 2020-03-24 2020-10-27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70070372A (ko) * 2005-12-29 2007-07-0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시스템
CN102402248A (zh) * 2010-09-16 2012-04-04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CN202711131U (zh) * 2012-07-17 2013-01-30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组合式电子设备
CN203012591U (zh) * 2012-12-11 2013-06-19 重庆日日月月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云电脑集成功能底座
CN203630684U (zh) * 2013-12-03 2014-06-04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底座及电子设备
CN204087073U (zh) * 2014-10-09 2015-01-07 林志坚 底座及包含该底座的显示器、电脑一体机
US20160301791A1 (en) * 2015-04-08 2016-10-1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terworking between electronic devices
KR20170001393A (ko) * 2015-06-26 2017-01-0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전자 장치의 상황에 따른 외부 장치의 이용 방법 및 그 전자 장치
CN106249816A (zh) * 2016-09-29 2016-12-21 李国远 办公设备及电脑
CN108491032A (zh) * 2018-03-30 2018-09-04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
CN109164874A (zh) * 2018-08-03 2019-01-08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9027600A (zh) * 2018-08-24 2018-12-18 江苏特思达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
CN110858089A (zh) * 2018-08-24 2020-03-03 仁宝电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与扩充装置
CN209747873U (zh) * 2019-06-25 2019-12-06 厦门顶尖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屏幕显示器与固定底座的快速插装固定结构
CN210578694U (zh) * 2019-12-19 2020-05-1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移动外设
CN211786847U (zh) * 2020-03-24 2020-10-27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628147U (zh) 电子设备
EP3084554B1 (en) System with electronic device and docking station
TWI594128B (zh) 可更換智慧核心元件之智慧平台
CN107153444B (zh) 一种智能终端及其投影显示方法
CN111314525A (zh) 书简式柔性折叠屏手机
CN209046737U (zh) 一种可转动隐藏式摄像模组的智能主机及智能手表
US20210124433A1 (en) Computer Mouse With Enhanced Functionality
CN113653906A (zh) 一种底座、电子装置
TW202206969A (zh) 可攜式監視器及週邊裝置插座系統
CN113672039A (zh) 一种电子设备
US20210059401A1 (en) Device and stand assembly
US11662778B2 (en) Keyboard dock
CN204178274U (zh) 键盘式底座
CN104423846B (zh) 切换模式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US20070236868A1 (en) Audio reproduction device assembly adapted for use with a portable rechargable audio playback device
CN101742837A (zh) 可携式电子装置
KR101483605B1 (ko) 빔프로젝터를 갖는 태블릿컴퓨터
US20110188221A1 (en) Extended player
CN215416256U (zh) 一种投影仪
KR20080002773U (ko) 설교대 장치
CN204903935U (zh) 具有调焦功能的球状投影设备
US8792230B2 (en) Laptop with home office capabilities
CN214754585U (zh) 一种计算机连接装置
WO2022206566A1 (zh) 一种协同显示方法和电子设备
CN214670315U (zh) 一种正方形的智能平板电脑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