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647146A - 用于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切换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切换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647146A
CN113647146A CN202080024139.3A CN202080024139A CN113647146A CN 113647146 A CN113647146 A CN 113647146A CN 202080024139 A CN202080024139 A CN 202080024139A CN 113647146 A CN113647146 A CN 11364714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ndover
target cell
cell
terminal
targ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2413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俊
黑姆克·凡德维尔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KR2020/004170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20197307A1/ko
Publication of CN1136471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4714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24Cell structures
    • H04W16/28Cell structures using beam stee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34Reselection control
    • H04W36/36Reselection control by user or terminal equipment
    • H04W36/362Conditional hando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11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 H04W36/0016Hand-off prepar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end-to-end data sess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55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 H04W36/0064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of control information between different access poi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24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36/26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agreed or negotiated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24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36/30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measured or perceived connection quality data
    • H04W36/302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measured or perceived connection quality data due to low signal strength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用于支持超过比第四代(4G)系统更高数据速率第五代(5G)通信系统与物联网(IoT)技术相融合的通信方法和系统。本公开可应用于基于5G通信技术和IoT相关技术的智能服务,诸如智能家居、智能建筑、智慧城市、智能汽车、联网汽车、健康护理、数字教育、智能零售、安保和安全服务。另外,本公开涉及一种由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源节点执行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向目标节点发送切换请求消息,该切换请求消息包括与条件性切换相关的目标小区标识符;从目标节点接收包括切换命令消息的切换请求响应消息,切换命令消息具有关于用于条件性切换的目标小区的配置信息;以及向终端发送包括切换命令消息和用于条件性切换的条件信息的无线电资源控制(RRC)重新配置消息。

Description

用于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切换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终端和基站的操作。本公开涉及一种用于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切换的方法和装置。本公开涉及一种用于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的条件性切换的切换命令信号方法和装置。本公开涉及一种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执行基于波束的切换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满足自部署4G通信系统以来日益增加的无线数据业务需求,已经致力于开发改进的5G或准5G通信系统。因此,5G或准5G通信系统也被称为“超4G网络”或“后LTE系统”。5G通信系统被认为是在较高频率(毫米波)频带(例如,60GHz频带)中实现的以实现更高的数据速率。为了降低无线电波的传播损耗并增加传输距离,在5G通信系统中讨论了波束成形、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IMO)、全维度MIMO(FD-MIMO)、阵列天线、模拟波束成形、大型天线技术。另外,在5G通信系统中,正在进行基于高级小小区、云无线电接入网络(RAN)、超密集网络、装置到装置(D2D)通信、无线回程、移动网络、协作通信、协调多点(CoMP)、接收端干扰消除等的系统网络改进的开发。在5G系统中,已经开发了作为高级编码调制(ACM)的混合FSK与QAM调制(FQAM)和滑动窗口叠加编码(SWSC),以及作为高级接入技术的滤波器组多载波(FBMC)、非正交多址(NOMA)和稀疏码多址(SCMA)。
因特网是人类生成和消费信息的以人类为中心的连通性网络,现在正演进到物联网(IoT),其中诸如事物的分布式实体不需人为干预地交换和处理信息。万物网(IoE)是通过与云服务器的连接结合IoT技术和大数据处理技术的产物。为了实现IoT,需要诸如“传感技术”、“有线/无线通信和网络基础设施”、“服务接口技术”和“安全技术”等技术要素,最近已研究了传感器网络、机器到机器(M2M)通信、机器型通信(MTC)等。这种IoT环境可提供智能因特网技术服务,通过收集和分析连接的事物之间所生成的数据,为人类生活创造新的价值。通过现有的信息技术(IT)和各种工业应用之间的融合和组合,IoT可应用于各种领域,包括智能家居、智能建筑、智慧城市、智能汽车或联网汽车、智能电网、健康护理、智能家电和高级医疗服务。
相应地,已经进行了将5G通信系统应用于IoT网络的各种尝试。例如,可通过波束成形、MIMO和阵列天线来实施诸如传感器网络、MTC和M2M通信等技术。作为上述大数据处理技术的云RAN的应用还可认为是5G技术与IoT技术之间融合的示例。
随着无线通信系统的发展,需要一种用于在支持高可靠性低延迟服务的系统中控制多个RLC层装置激活的方法。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在于提供一种用于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切换的方法和装置。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在于提出一种用于生成由网络传送的条件性切换命令以执行条件性切换的方法,以及在终端与网络和源基站与目标基站之间的信令,从而提出了一种节点间信令系统,能够防止破坏源节点直接向终端传送切换条件时可能发生的节点依赖性,并在多目标小区切换期间发信号通知每个小区的成功和失败。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执行基于波束的终端自主切换的方法和装置。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在于解决以下问题:如果从接收到条件切换命令的时刻到执行条件切换的时间点,可在终端执行条件性切换时配置的无竞争随机接入资源的波束配置信息极有可能发生变化,则执行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而不执行无竞争随机接入。
[技术方案]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可提供一种由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源节点执行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向目标节点发送切换请求消息,该切换请求消息包括与条件性切换相关的目标小区标识符;从所述目标节点接收包括切换命令消息的切换请求响应消息,切换命令消息包括用于条件性切换的目标小区的配置信息;以及向终端发送无线电资源控制(RRC)重新配置消息,RRC重新配置消息包括切换命令消息和用于条件性切换的条件信息。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可提供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源节点,源节点包括收发器,其中源节点配置为:经由收发器向目标节点发送切换请求消息,该切换请求消息包括与条件性切换相关的目标小区标识符;经由收发器从所述目标节点接收包括切换命令消息的切换请求响应消息,切换命令消息包括用于条件性切换的目标小区的配置信息;以及进行控制以经由收发器向终端发送无线电资源控制(RRC)重新配置消息,RRC重新配置消息包括切换命令消息和用于条件性切换的条件信息。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可提供一种由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目标节点执行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从源节点接收切换请求消息,该切换请求消息包括与条件性切换相关的目标小区标识符;以及向所述源节点发送包括切换命令消息的切换请求响应消息,切换命令消息包括用于条件性切换的目标小区的配置信息,其中从源节点向终端发送包括切换命令消息和用于条件性切换的条件信息的无线电资源控制(RRC)重新配置消息。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可提供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目标节点,目标节点包括收发器以及控制器。控制器配置为:经由收发器从源节点接收切换请求消息,该切换请求消息包括与条件性切换相关的目标小区标识符;以及进行控制以经由收发器向所述源节点发送包括切换命令消息的切换请求响应消息,切换命令消息包括用于条件性切换的目标小区的配置信息,其中从源节点向终端发送包括切换命令消息和用于条件性切换的条件信息的无线电资源控制(RRC)重新配置消息。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提出了一种向切换命令添加条件性切换条件从而提高性能或维持节点依赖性的方法。本公开的实施方式提出了一种用于将目标节点中选择的目标小区的切换配置结果值和切换准备请求发信号通知多目标小区的节点间消息,从而消除由于单个目标小区的现有信号系统导致的重复信号引起的时间和资源低效。
在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中,基于条件性切换的条件中的现有切换尚未考虑的基于波束的强度信息来生成条件,并且该条件与现有基于小区的切换一起使用以使得对能够执行无竞争随机接入的目标小区执行条件性切换。
[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可提供一种用于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切换的方法和装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可提供一种用于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的条件性切换的切换命令信号方法和装置。
通过本公开,当向终端传送条件性切换时,源基站可在不进行解码的情况下传送从目标基站接收到的切换命令消息,从而实现时间效率或减少节点间信令而不破坏节点依赖性。当对多目标小区执行条件性切换时,经由显示能够在目标节点与源节点之间执行切换的小区以准备向单个目标小区交换切换节点间消息信令来提高时间和资源效率。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可在无线通信系统中高效地执行基于波束的切换。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当执行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的条件性切换时,可通过除了基于小区强度的条件外还添加或单独地操作基于波束强度的条件来对能使用无竞争随机接入的目标小区执行切换,该无竞争随机接入可在执行条件性切换时由目标基站配置。当执行条件性切换时,可通过执行无竞争随机接入来增加切换成功概率,并且可减少因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而引起的附加过程。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LTE系统的结构的图;
图2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LTE系统的无线电协议结构的图;
图3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结构的图;
图4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无线电协议结构的图;
图5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终端的配置的图;
图6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基站的配置的图;
图7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由源节点确定条件性切换然后向对应的目标节点传送条件并由目标节点生成切换命令的过程的图;
图8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由源节点直接向终端传送条件性切换的条件的过程的图;
图9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由源节点将源节点的控制信息附加到从目标节点生成的条件性切换命令的操作的图;
图10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在源节点准备进行多小区条件性切换时将多小区添加到一个条件性切换命令的操作的图;
图11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在源节点准备进行多小区条件性切换时将一个小区添加到一个条件性切换命令的操作的图;
图12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与确定RCC重新配置信息中的要添加多目标小区信息的字段相关的操作的图;
图13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在仅波束级条件而无小区级条件被赋予终端时执行条件性切换的过程的信号流的图,其对应于第2-1实施方式和第2-2实施方式;
图14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在小区级条件和波束级条件都被赋予终端时执行条件性切换的过程的信号流的图,其对应于第2-3实施方式和第2-4实施方式;
图15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在CFRA配置被用作波束级条件配置时执行条件性切换的过程的信号流的图;以及
图16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考虑到波束级和小区级条件而在终端中执行切换的操作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公开的操作原理。在本公开的以下描述中,将省略对本文结合的已知功能或配置的详细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公开的主题。下文将描述的术语是考虑到本公开中的功能而定义的术语,并且可根据用户、其意图或习惯而有所不同。因此,术语的定义应基于整个说明书的内容来确定。
出于相同原因,在附图中,一些元件可能被夸大、省略或示意性地示出。另外,每个元件的大小并不完全反映实际大小。在附图中,相同或相应的元件具有相同的附图标记。
通过参考如下文结合附图详细描述的实施方式,本公开的优点和特性以及其实现方式将更为显而易见。然而,本公开不限于以下所述的实施方式,而是可以以各种不同形式来实施。提供以下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完整地公开本公开并向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告知本公开的范围,并且本公开仅由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限定。在整个说明书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元件。
在本文中,应理解,流程图所示的每个框以及流程图所示的框的组合可通过计算机程序指令来实施。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可被提供给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制品,使得经由计算机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创建用于实施一个或多个流程图框中所指定的功能的装置。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还可存储在计算机可用或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存储器可指示计算机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运行,使得存储在计算机可用或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品,该指令装置实施该一个或多个流程图框中指定的功能。计算机程序指令还可加载到计算机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以使得在计算机或其它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从而产生计算机实施的过程,使得在计算机或其它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施一个或多个流程图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另外,流程图图示的每个框可表示包括用于实施指定逻辑功能的一个或多个可执行指令的模块、代码段或代码部分。还应注意,在一些可选实施方案中,框中所述的功能可不按顺序发生。例如,依据所涉及的功能,连续示出的两个框实际上可几乎同时执行或者有时可以以相反的次序执行。
如本文所使用的,“单元”是指执行预定功能的软件元件或硬件元件,诸如执行预定功能的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专用集成电路(ASIC)。然而,“单元”并非始终具有限于软件或硬件的含义。“单元”可配置为存储在可寻址存储介质中或者执行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因此,“单元”包括例如软件元件、面向对象的软件元件、类元件或任务元件、过程、功能、属性、程序、子例程、程序代码段、驱动程序、固件、微码、电路、数据、数据库、数据结构、表格、数组和参数。“单元”所提供的元件和功能可组合成更少数量的元件或“单元”,或者被划分成更多数量的元件或“单元”。另外,元件和“单元”可被实施为再现装置或安全多媒体卡内的一个或多个CPU。另外,实施方式中的“单元”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在以下描述中,为了便于解释使用了标识接入节点的术语、指示网络实体的术语、指示消息的术语、指示网络实体之间接口的术语,以及指示各种标识信息的术语等。因此,本公开不限于以下使用的术语,并且可使用具有等同技术含义的主题的其它术语。
在以下描述中,为了便于描述,本公开使用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长期演进(3GPPLTE)标准中所定义的术语和名称。然而,本公开不限于这些术语和名称,并且可同等地适用于符合其它标准的通信系统。
图1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LTE系统的结构的图。
参考图1,如图所示,LET系统中的无线电接入网络可包括下一代基站(演进型节点B,在下文中称为ENB、节点B或基站)1-05、1-10、1-15和1-20,移动性管理实体(MME)1-25以及服务网关(S-GW)1-30。用户终端(用户设备,在下文称为UE或终端)1-35可经由ENB 1-05至ENB 1-20以及S-GW 1-30接入外部网络。
在图1中,ENB 1-05至ENB 1-20可对应于UMTS系统的现有节点B。ENB经由无线电信道连接到UE 1-35,并且与现有节点B相比可充当更复杂的角色。在LTE系统中,包括诸如通过互联网协议的互联网协议上的语音(VoIP)的实时服务在内的所有用户业务都可通过共享信道提供服务。因此需要收集状态信息(诸如缓冲状态、可用发送功率状态和UE的信道状态)以执行调度的装置,并且ENB 1-05至ENB 1-20可负责该操作。单个ENB通常可控制多个小区。例如,LTE系统可使用诸如20MHz带宽的正交频分复用(OFDM)的无线电接入技术以实现100Mbps的数据速率。另外,可应用根据UE的信道状态来确定调制方案和信道译码速率的自适配调制和译码(AMC)。S-GW 1-30是提供数据承载的装置,并且可在MME 1-25的控制下建立或释放数据承载。MME是负责各种控制功能和对终端进行移动性管理功能的装置,并且可连接到多个基站。
图2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LTE系统的无线电协议结构的图。
参考图2,LTE系统的无线电协议可在终端和ENB中分别包括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2-05和2-40、无线电链路控制(RLC)2-10和2-35、以及媒体访问控制(MAC)2-15和2-30。PDCP可负责诸如IP报头压缩/恢复的操作。PDCP的主要功能可总结如下。
-报头压缩和解压功能:(报头压缩和解压:仅ROHC)
-用户数据传输功能(用户数据的传送)
-依序传递功能(在用于RLC AM的PDCP重建过程中依序传递上层PDU)
-重新排序功能(针对DC中的分离承载(仅支持RLC AM):用于发送的PDCP PDU路由和用于接收的PDCP PDU重新排序)
-重复检测功能(在用于RLC AM的PDCP重建过程中重复检测下层SDU)
-重传功能(针对DC中的分散承载,在切换时重传PDCP SDU;并且针对RLC AM,在PDCP数据恢复过程重传PDCP PDU)
-加密和解密功能(加密和解密)
-基于定时器的SDU丢弃功能(上行链路中的基于定时器的SDU丢弃)
无线电链路控制(RLC)2-10和2-35可将PDCP分组数据单元(PDU)重新配置为合适的大小以执行ARQ操作等。RLC的主要功能总结如下。
-数据传输功能(上层PDU的传送)
-ARQ功能(通过ARQ纠错(仅针对AM数据传送))
-级联、分段和重组功能(RLC SDU的级联、分段和重组(仅针对UM和AM数据传送))
-重新分段功能(RLC数据PDU的重新分段(仅针对AM数据传送))
-重新排序功能(RLC数据PDU的重新排序(仅针对UM和AM数据传送))
-重复检测功能(重复检测(仅针对UM和AM数据传送))
-错误检测功能(协议错误检测(仅针对AM数据传送))
-RLC SDU丢弃功能(RLC SDU丢弃(仅对于UM和AM数据传送))
-RLC重建功能(RLC重建)
MAC 2-15和2-30可连接到配置在一个终端中的多个RLC层装置,可将RLC PDU复用到MAC PDU,并且可将RLC PDU从MAC PDU解复用。MAC的主要功能总结如下。
-映射功能(逻辑信道与传送信道之间的映射)
-复用和解复用功能(将属于一个或不同逻辑信道的MAC SDU复用到通过传送信道上传递到物理层的传送块(TB),或从通过传送信道从物理层传递来的TB解复用MAC SDU)
-调度信息报告功能(调度信息报告)
-HARQ功能(通过HARQ纠错)
-逻辑信道之间的优先级处理功能(一个UE的逻辑信道之间的优先级处理)
-终端之间的优先级处理功能(借助于动态调度的UE之间的优先级处理)
-MBMS服务标识功能(MBMS服务标识)
-传输格式选择功能(传送格式选择)
-填充功能(填充)
NR PHY层2-20和2-25可执行上层数据的信道编码和调制、将经信道编码和调制的上层数据制成OFDM符号并且经由无线电信道发送OFDM符号,或者可对经由无线电信道接收到的OFDM符号进行解调和信道解码并将其传送到上层。
图3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结构的图。
参考图3,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在下文称为NR或2G)的无线电接入网络可包括下一代基站(新无线电节点B,在下文称为NR gNB或NR基站)3-10和下一代无线电核心网络(新无线电核心网络、NR CN)3-05。下一代无线电用户终端(新无线电用户设备、NR UE或终端)3-15可经由NR gNB 3-10和NR CN 3-05接入外部网络。
在图3中,NR gNB 3-10可对应于现有LTE系统中的演进型节点B(eNB)。NR gNB可经由无线电信道连接到NR UE 3-15并可提供优于现有节点B的服务。在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所有的用户业务都可经由共享信道提供服务。因此,需要收集状态信息(诸如缓冲状态、可用发送功率状态和UE的信道状态)以执行调度的装置,并且NR NB 3-10可负责该操作。单个NR gNB可控制多个小区。在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为了的实现与当前LTE相比的超快速数据传输,可应用大于或等于当前最大带宽的带宽。可使用正交频分复用(OFDM)作为无线电接入技术,并且还可结合波束成形技术。另外,可应用根据终端的信道状态来确定调制方案和信道编码率的自适应调制和编码(在下文被称为AMC)方案。NR CN 3-05可执行诸如移动性支持、承载配置和QoS配置的功能。NR CN 3c-05是负责各种控制功能以及终端的移动性管理功能的装置,并可连接到多个基站。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可链接到现有LTE系统,并且NR CN 3c-05可经由网络接口连接到MME 3-25。MME 3-25可连接到作为现有基站的eNB3-30。
图4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无线电协议结构的图。
参考图4,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无线电协议可在终端和NR基站中分别包括NR服务数据适应协议(SDAP)4-01和4-45、NR PDCP 4-05和4-40、NR RLC 4-10和4-35以及NR MAC4-15和4-30。
NR SDAP 4-01和4-45的主要功能可包括以下功能中的一些。
-用户数据传输功能(用户面数据的传送)
-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的QoS流与数据承载的映射功能(DL和UL的QoS流与DRB之间的映射)
-标记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中的QoS流ID的功能(标记DL分组和UL分组中的QoS流ID)
-上行链路SDAP PDU的反射QoS流到数据承载的映射功能(针对UL SDAP PDU,反射QoS流映射到DRB的映射)
对于SDAP层装置,终端可经由无线电资源控制(RRC)消息被配置为针对每个PDCP层装置、针对每个承载或针对每个逻辑信道,使用SDAP层装置的报头或是使用SDAP层装置的功能。当配置了SDAP报头时,终端可使用SDAP报头的接入层(AS)QoS反射配置1位指示符(AS反射QoS)和非接入层(NAS)服务质量(QoS)反射配置1位指示符(NAS反射QoS)来执行指示,使得终端更新或重新配置关于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的QoS流与数据承载的映射信息。SDAP报头可包括指示QoS的QoS流ID信息。QoS信息可用作数据处理优先级、调度信息等以支持流畅的服务。
NR PDCP 4-05和4-40的主要功能可包括以下功能中的一些。
-报头压缩和解压功能:(报头压缩和解压:仅ROHC)
-用户数据传输功能(用户数据的传送)
-依序传递功能(上层PDU的依序传递)
-无序传递功能(上层PDU的无序传递)
-重新排序功能(PDCP PDU重新排序以进行接收)
-重复检测功能(下层SDU的重复检测)
-重传功能(PDCP SDU的重传)
-加密和解密功能(加密和解密)
-基于定时器的SDU丢弃功能(上行链路中的基于定时器的SDU丢弃)
在以上描述中,NR PDCP装置的重新排序功能可指基于PDCP序列号(SN)而对从下层接收到的PDCP PDU依序进行重新排序的功能。NR PDCP装置的重新排序功能可包括按重新排序的顺序将数据传送到上层的功能、或包括直接传送数据而不考虑顺序的功能,并且可包括执行重新排序并记录丢失的PDCP PDU的功能,包括向发送端报告丢失的PDCP PDU的状态的功能,并且包括请求重传丢失的PDCP PDU的功能。
NR RLC 4-10和4-35的主要功能可包括以下功能中的一些。
-数据传输功能(上层PDU的传送)
-依序传递功能(上层PDU的依序传递)
-无序传递功能(上层PDU的无序传递)
-ARQ功能(通过ARQ纠错)
-级联、分段和重组功能(RLC SDU的级联、分段和重组)
-重新分段功能(RLC数据PDU的重新分段)
-重新排序功能(RLC数据PDU的重新排序)
-重复检测功能(重复检测)
-错误检测功能(协议错误检测)
-RLC SDU丢弃功能(RLC SDU丢弃)
-RLC重建功能(RLC重建)
在以上描述中,NR RLC装置的依序传递功能可指将从下层接收到的RLC SDU依序传送到上层的功能。当一个原始RLC SDU被分成多个RLC SDU并被接收到时,NR RLC装置的依序传递功能可包括重组这些RLC SDU并传送的功能。
NR RLC装置的依序传递功能可包括根据RLC序列号(SN)或PDCP序列号(SN)对接收到的RLC PDU进行重新排序的功能,可包括重新排序并记录丢失的RLC PDU的功能,可包括向发送端报告丢失的RLC PDU的状态的功能,并且可包括请求重传丢失的RLC PDU的功能。
NR RLC装置的依序传递功能可包括:当存在丢失的RLC SDU时仅将在丢失的RLCSDU之前的RLC SDU依序传送到上层的功能。
NR RLC装置的依序传递功能可包括:如果预定的定时器期满,则即使存在丢失的RLC SDU,也将在定时器启动之前接收到的所有RLC SDU依序传送到上层的功能。
NR RLC装置的依序传递功能可包括:如果预定的定时器到期,则即使存在丢失的RLC SDU,也将目前已接收到的所有RLC SDU依序传送到上层的功能。
NR RLC装置可按接收RLC PDU的顺序处理RLC PDU而不管序列号的顺序如何(无序传递),并且可将经处理的RLC PDU传送到NR PDCP装置。
当NR RLC装置接收到片段时,NR RLC装置可接收存储在缓冲器中或稍后将接收到的片段,可将这些片段重新配置成一个完整的RLC PDU,然后可将其发送到NR PDCP装置。
NR RLC层可不包括级联功能,并且该功能可在NR MAC层中执行或者可以以NR MAC层的复用功能代替。
在以上描述中,NR RLC装置的无序传递功能可指不论顺序而将从下层接收到的RLC SDU直接传送到上层的功能。NR RLC装置的无序传递功能可包括当一个原始RLC SDU被分成多个RLC SDU然后被接收时重组这些RLC SDU然后将其传送的功能。NR RLC装置的无序传递功能可包括存储接收到的RLC PDU的RLC SN或PDCP SN、执行重新排序并记录丢失的RLC PDU的功能。
NR MAC 4-15和4-30可连接到包括在一个终端中的多个NR RLC层装置,并且NRMAC的主要功能可包括以下功能中的一些。
-映射功能(逻辑信道与传送信道之间的映射)
-复用/解复用功能(MAC SDU的复用/解复用)
-调度信息报告功能(调度信息报告)
-HARQ功能(通过HARQ纠错)
-逻辑信道之间的优先级处理功能(一个UE的逻辑信道之间的优先级处理)
-终端之间的优先级处理功能(借助于动态调度的UE之间的优先级处理)
-MBMS服务标识功能(MBMS服务标识)
-传输格式选择功能(传送格式选择)
-填充功能(填充)
NR PHY层4-20和4-25可对上层数据执行信道编码和调制、将经信道编码和调制的上层数据制成OFDM符号、并经由无线电信道发送OFDM符号,或者可对经由无线电信道接收到的OFDM符号进行解调和信道解码并将其传送到上层。
图5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终端的配置的图。
参考图5,终端可包括射频(RF)处理器5-10、基带处理器5-20、存储单元5-30和控制器5-40。控制器5-40还可包括多连接处理器5-42。
RF处理器5-10可执行经由无线电信道来发送或接收信号的功能,诸如信道频带转换和信号放大。也就是说,RF处理器5-10可将从基带处理器5-20提供的基带信号上变频为RF频带信号,可经由天线发送经上变频的RF频带信号,然后可将经由天线接收到的RF频带信号下变频为基带信号。例如,RF处理器5-10可包括发送滤波器、接收滤波器、放大器、混频器、振荡器、数模转换器(DAC)、模数转换器(ADC)等。尽管图中仅示出一个天线,但终端可具有多个天线。RF处理器5-10可包括多个RF链。另外,RF处理器5-10可执行波束成形。对于波束成形,RF处理器5-10可调整经由多个天线或天线元件发送或接收的每个信号的相位和幅度。RF处理器可执行MIMO操作,并且可在执行MIMO操作时接收多个层。
基带处理器5-20根据系统的物理层规范来执行基带信号与比特流之间的转换。例如,在数据发送期间,基带处理器5-20通过对发送比特流进行编码和调制来生成复数符号。当数据被接收时,基带处理器5-20经由对由RF处理器5-10提供的基带信号进行解调和解码来重构所接收的比特流。例如,在符合正交频分复用(OFDM)方案的情况下,在数据发送期间,基带处理器5-20通过对发送比特流进行编码和调制来生成复数符号,将复数符号映射到子载波,然后经由快速傅里叶逆变换(IFFT)操作和循环前缀(CP)插入来配置OFDM符号。另外,在数据接收期间,基带处理器5-20以OFDM符号为单位将由RF处理器5-10提供的基带信号分开,经由快速傅立叶变换(FFT)来重构映射到子载波的信号,然后经由解调和解码来重构接收比特流。
基带处理器5-20和RF处理器5-10以上述方式发送和接收信号。因此,基带处理器5-20和RF处理器5-10可被称为发送器、接收器、收发器、收发装置或通信单元。另外,基带处理器5-20和RF处理器5-10中的至少一个可包括多个通信模块,以支持多种不同的无线电接入技术。基带处理器5-20和RF处理器5-10中的至少一个可包括不同的通信模块,以处理不同频带的信号。例如,不同的无线电接入技术可包括无线LAN(例如,IEEE 802.11)、蜂窝网络(例如,LTE)等。不同的频带可包括超高频(SHF)(例如,2NRHz、NRHz)频带以及毫米波(例如,60GHz)频带。
存储单元5-30存储诸如默认程序、应用程序和配置信息的进行终端操作的数据。特别地,存储单元5-30可存储与通过使用第二无线电接入技术来执行无线电通信的第二接入节点相关的信息。存储单元5-30响应于控制器5-40的请求而提供所存储的数据。
控制器5-40控制终端的整体操作。例如,控制器5-40经由基带处理器5-20和RF处理器5-10来发送或接收信号。控制器5-40在存储单元5-30中记录并读取数据。为此,控制器5-40可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例如,控制器5-40可包括被配置为执行通信控制的通信处理器(CP)和被配置为控制上层(诸如应用程序)的应用处理器(AP)。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控制器5-40可经由收发器向目标节点发送切换请求消息,该切换请求消息包括与条件性切换相关的目标小区标识符;可经由收发器从目标节点接收包括切换命令消息的切换请求响应消息,该切换命令消息包括用于条件性切换的目标小区的配置信息;以及可控制以经由收发器向终端发送包括切换命令消息和用于条件性切换的条件信息的无线电资源控制(RRC)重新配置消息。
条件信息可由源节点确定。切换命令消息可经由RRC容器来传送,并且源可不修改包括在切换命令消息中的目标小区的配置信息。切换请求响应可包括用于条件性切换的目标小区的小区标识信息,并且切换命令消息可包括基于源配置信息的增量配置。RRC重新配置消息可包括用于条件性切换的一个或多个目标小区的信息,并且条件信息可基于包括测量对象的测量标识符(测量标识)和报告配置来配置。
图6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基站的配置的图。
参考图6,基站可包括RF处理器6-10、基带处理器6-20、回程通信单元6-30、存储单元6-40和控制器6-50。控制器6-50还可包括多连接处理器6-52。基站可以是NR基站。
RF处理器6-10可执行经由无线电信道来发送或接收信号的功能,诸如信道频带转换和信号放大。也就是说,RF处理器6-10可将从基带处理器6-20提供的基带信号上变频转换为RF频带信号,可经由天线发送经上变频的RF频带信号,然后可将经由天线接收到的RF频带信号下变频为基带信号。例如,RF处理器6-10可包括发送滤波器、接收滤波器、放大器、混频器、振荡器、DAC、ADC等。尽管图中仅示出一个天线,但第一接入节点可包括多个天线。RF处理器6-10可包括多个RF链。另外,RF处理器6-10可执行波束成形。对于波束成形,RF处理器6-10可调整经由多个天线或天线元件发送或接收的每个信号的相位和幅度。RF处理器可通过发送一个或多个层来执行下行链路MIMO操作。
基带处理器6-20根据第一无线电接入技术的物理层规范来执行基带信号与比特流之间的转换功能。例如,在数据发送期间,基带处理器6-20通过对发送比特流进行编码和调制来生成复数符号。当接收数据时,基带处理器6-20经由对从RF处理器6-10提供的基带信号进行解调和解码来重构接收比特流。例如,在符合OFDM方案的情况下,在数据发送期间,基带处理器6-20通过对发送比特流进行编码和调制来生成复数符号,将复数符号映射到子载波,然后经由IFFT操作和CP插入来配置OFDM符号。另外,在数据接收期间,基带处理器6-20以OFDM符号为单位将从RF处理器6-10提供的基带信号分开,经由FFT操作来重构映射到子载波的信号,然后经由解调和解码来重构接收比特流。基带处理器6-20和RF处理器6-10以上述方式发送和接收信号。因此,基带处理器6-20和RF处理器6-10可被称为发送器、接收器、收发器、收发装置、通信单元或无线电通信单元。
回程通信单元6-30提供用于执行与网络内的其它节点的通信的接口。也就是说,回程通信单元6-30将从主基站发送到另一节点(例如,辅助基站和核心网络)的比特流转换成物理信号,并且将从另一节点接收到的物理信号转换成比特流。
存储单元6-40存储诸如默认程序、应用程序和配置信息的进行主基站操作的数据。特别地,存储单元6-40可存储与分配给连接终端的承载有关的信息、来自连接终端报告的测量结果等。存储单元6-40可存储用作确定向终端提供多连接还是暂停多连接的标准的信息。存储单元6-40响应于控制器6-50的请求而提供所存储的数据。
控制器6-50控制主基站的整体操作。例如,控制器6-50经由基带处理器6-20和RF处理器6-10或经由回程通信单元6-30来发送或接收信号。控制器6-50在存储单元6-40中记录并读取数据。为此,控制器6-50可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控制器6-50可控制以经由收发器从源节点接收切换请求消息,该切换请求消息包括与条件性切换相关的目标小区标识符;以及经由收发器向源节点发送包括切换命令消息的切换请求响应消息,该切换命令消息包括用于条件性切换的目标小区的配置信息。
包括切换命令消息和用于条件性切换的条件信息的无线电资源控制(RRC)重新配置消息可从源节点发送到终端。条件信息可由源节点确定。切换命令消息可经由RRC容器来传送,并且在源节点中可不修改包括在切换命令消息中的目标小区的配置信息。切换请求响应可包括用于条件性切换的目标小区的小区标识信息,并且切换命令消息可包括基于源配置信息的增量配置。RRC重新配置消息可包括用于条件性切换的一个或多个目标小区的信息,并且条件信息可基于包括测量对象的测量标识符(测量标识)和报告配置来配置。
<第一实施方式>
图7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由源节点确定条件性切换然后向对应的目标节点传送条件并由目标节点生成切换命令的过程的图。在这种情况下,资源配置有效时间还可连同条件一起传送到对应的目标小区,并且可被添加到条件性切换命令以发送到终端。
参考图7,通信系统可包括终端(UE)、源节点(SN)和目标节点(TN)。在710中,源节点可确定条件性切换(CHO)。在源节点确定了条件性切换之后,在720中,源节点确定对应的目标小区,并且将HO准备节点间消息传送到操作目标小区的目标节点。源节点可传送该消息中包括的要应用于每个目标小区的条件信息。HO准备节点间消息可以是切换请求消息。
在730中,目标节点考虑关于源节点给出的目标小区的切换适用性而最终确定候选目标小区,并且生成具有在对应小区中的切换期间要应用的配置值的切换命令消息。对于每个候选目标小区,可添加已经传送到源基站的切换执行条件信息。可选地,必要时可添加修改该条件的信息。
在740中,可经由作为Xn消息的切换请求确认消息来传送该切换命令消息。切换命令消息是一个RRC消息,并且可被包括在呈八位字符串形式的Xn消息中以传送到源节点。可被包括在切换命令消息中的目标小区的配置信息可包括CFRA资源(例如,对于所有的宽波束/小区特定波束,以及CHO配置与执行之间的给定延迟)、PCell(专用和共用)配置、T304(以确保实际CHO执行阶段,即在满足条件之后开始)、radioBearerConfig、RLCbearerConfig、MAC config、measConfig等,并且这些可包括作为用于一个条件性切换内的每个目标小区的容器,或者可针对每个目标小区生成条件性切换命令并可将对应的信息包括在其中。该信息适用于图7、图8、图9、图10和图11的所有情况。
(条件性)切换命令消息是基于在命令消息被传送到终端时终端的源配置信息的增量信号。因此,在终端接收到切换命令的时间点,可在目标小区中使用新添加的信息,其中与终端本身的当前配置信息相比,新添加的信息是通过覆写、擦除或改变条件性切换命令消息中包括的内容来获得的。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对于每个目标小区,切换命令消息可以是基于先前已经传送到终端的目标小区的条件性切换配置信息的增量信号。在这种情况下,对于特定目标小区,终端始终通过在先前接收到的配置信息的基础上覆写新接收的配置信息,或者通过擦除或替换先前的配置信息来更新目标小区的配置信息。该操作也适用于图7、图8、图9、图10和图11的所有情况。
如果为多个小区各自生成八位字符串,则对于每个小区,各自的八位字符串中的特定因子可具有相同的值,并且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方便信号,特定因子可具有该特定因子与八位字符串列表条目中的另一因子相同的指示。具有该指示的特定目标小区的特定因子可指八位字符串列表中的另一小区的对应因子的值。
在750中,由于没有单独的解码,源节点可向终端传送从目标节点接收到的八位字符串的切换命令消息作为RRC重新配置消息。RRC重新配置消息可包括每个候选目标小区的专用资源配置信息和作为确定执行条件性切换基础的条件信息。接收到该消息的终端根据添加的条件开始测量,并且确定条件是否满足。如果满足该条件,则终端对满足条件的目标小区执行条件性切换。
图8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由源节点直接向终端传送条件性切换的条件的过程的图。在这种情况下,资源配置有效时间还可连同条件一起传送到对应的目标小区,并且可直接传送到终端。
参考图8,通信系统可包括终端(UE)、源节点(SN)和目标节点(TN)。在810中,源节点可确定条件性切换(CHO)。在源节点确定了条件性切换之后,在820中,源节点确定对应的目标小区,并且将HO准备节点间消息传送到操作目标小区的目标节点。源节点不传送该消息中包括的要应用于每个目标小区的条件信息。
在830中,目标节点考虑关于源节点给出的目标小区的切换适用性而最终确定候选目标小区,并且生成具有在对应小区中的切换期间要应用的配置值的切换命令消息。在840中,可经由作为Xn消息的切换请求确认消息来传送该切换命令消息。切换命令消息是一个RRC消息,并且可被包括在呈八位字符串形式的Xn消息中以传送到源节点。
在850中,源节点可对从目标节点接收到的八位字符串的切换命令消息进行解码以检查每个目标小区,并且可将条件性切换的条件添加到每个小区对应的目标小区。在860中,源节点针对每个小区添加条件性切换的条件,然后经由执行编码将RRC重新配置消息中的条件传送回终端。RRC重新配置消息可包括每个候选目标小区的专用资源配置信息和作为确定执行条件性切换的基础的条件信息。
接收到该RRC重新配置消息的终端根据添加的条件开始测量,并且确定条件是否满足。如果满足该条件,则终端可对满足条件的目标小区执行条件性切换。
在本公开的各种实施方式中,已经描述了源节点向终端发送RRC重新配置消息,但这对应于RRC消息的示例,并且可使用其它RRC消息。当本公开的源节点的无线电接入技术(RAT)是LTE时,RRC消息可以是RRC连接重新配置消息。
图9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由源节点将源节点的控制信息附加到由目标节点生成的条件性切换命令的操作的图。在这种情况下,资源配置有效时间还可连同条件一起传送到对应的目标小区,并且可被添加到条件性切换命令或可由源节点添加到单独字段以发送到终端。
参考图9,通信系统可包括终端(UE)、源节点(SN)和目标节点(TN)。在910中,源节点可确定条件性切换(CHO)。在源节点确定了条件性切换之后,在920中,源节点确定对应的目标小区,并且将HO准备节点间消息传送到操作目标小区的目标节点。HO准备节点间消息可以是切换请求消息。源节点不传送该消息中包括的要应用于每个目标小区的条件信息。
在930中,目标节点考虑关于源节点给出的目标小区的切换适用性而最终确定候选目标小区,并且生成具有在对应小区中的切换期间要应用的配置值的切换命令消息。在940中,经由作为Xn消息的切换请求确认消息来传送切换命令消息。切换命令消息是RRC消息,并且可被包括在呈八位字符串形式的Xn消息中以传送到源节点。这里,在多个目标小区的情况下,切换命令消息可被包括在呈八位字符串列表的形式的Xn消息中。
在950中,源节点可将由源节点控制的信息添加到与从目标节点接收到的八位字符串的切换命令消息分开的单独字段。在该过程中,不对从目标小区接收到的八位字符串进行解码,并且将用于执行条件性切换的条件和用于由源节点控制终端的其它信息添加到该单独字段。由于八位字符串未被解码,因此源节点不会修改从目标节点接收到的切换命令消息或切换命令消息中包括的信息。可被添加到单独字段的信息可以是需要在当前源小区中重新配置的信息或者所有或一些组目标小区的共用条件信息而不是条件性切换的配置。可选地,源节点可向目标节点传送条件性切换的条件,并且目标节点可生成包括该条件的条件性切换命令并将其制成八位字符串,以将八位字符串传送回源节点。在这种情况下,前述由源节点控制的信息的单独字段可不包括条件性切换的条件,而可包括当前源节点中的终端配置的配置信息。
在编码过程之后,在960中,源节点可通过集成的单个RRC重新配置消息将该字段作为与八位字符串分开的信息要素传送到终端。该RRC重新配置消息可包括每个组或特定组中的候选目标小区的专用资源配置信息、作为确定执行条件性切换的基础的条件信息、以及当前源小区所需的与条件性切换无关的终端配置信息。接收到该消息的终端应用源小区所需的终端配置,以及更新并存储目标小区中的配置信息以进行条件性切换。可根据条件性切换的添加条件开始测量,并且可确定条件是否满足。如果满足该条件,则终端可对满足条件的目标小区执行条件性切换。
下表1示出了以这种方式生成的RRCReconfiguration消息的ASN.1代码的示例。
[表1]
Figure BDA0003277117910000211
SN_control是由源节点单独添加的终端控制信息,并且可包括切换的条件信息。tn_HO_CMD是从目标节点接收到的用于条件性切换的切换命令八位字符串。在图7、图8和图9的所有实施方式中,从一个目标节点请求用于条件性切换的多个目标小区,其中多个目标小区的CGI应被添加到传送到Xn接口的HANDOVER REQUEST消息的目标小区全局ID字段。下表2示出了HANDOVER REQUEST消息中的目标小区全局ID字段的内容。使用当前目标节点ID和在目标节点中操作的目标小区的id的每个目标小区的多个全局CGI信息片段可被添加到目标小区全局ID字段。切换请求消息可包括条件性切换信息或条件性切换指示信息。
[表2]
Figure BDA0003277117910000212
接收到消息的目标节点可针对每个目标小区执行准入控制和专用资源分配。图10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准备进行多小区条件性切换时将多个小区添加到一个条件性切换命令的操作的图。
参考图10,通信系统可包括终端(UE)、源节点(SN)和目标节点(TN)。在1010中,源节点可确定条件性切换(CHO)。在1020中,源节点可请求目标节点准备进行多个目标小区的切换。源节点可向目标节点发送包括对于每个小区或每个小区组的条件的切换准备消息(切换准备INM消息)。
在1030中,当目标节点生成用于目标小区的切换命令时,目标节点可生成用于相应目标小区的切换命令而不是生成一个切换命令。每个切换命令是一个八位字符串,并且在1040中可作为单独的八位字符串被包括在从目标节点向源节点发送的切换请求确认消息中。因此,以下目标NG-GAN节点到源NG-RAN节点的透明容器字段可具有基于在每个目标节点中确定的候选目标小区的目标小区全局ID或索引的单独八位字符串。为此,可将所确定的目标小区的目标小区CGI列表或索引列表添加到HANDOVER REQUEST ACKNOWLEDGE消息,并且以下透明容器字段可包括按对应列表顺序的多个八位字符串。
[表3]
Figure BDA0003277117910000221
在这种情况下,每个目标小区的条件可被包括在每个切换命令中。在1050中,源节点可生成包括从目标节点接收到的每个切换命令的RRC重新配置消息,以将生成的RRC重新配置消息发送到终端。源节点不需要对从目标节点接收到的切换命令进行解码。
图11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在源节点准备进行多小区条件性切换时将一个小区添加到一个条件性切换命令的操作的图。
参考图11,通信系统可包括终端(UE)、源节点(SN)和目标节点(TN)。在1110中,源节点可确定条件性切换(CHO)。在1120中,源节点请求目标节点准备进行多个目标小区的切换。源节点可向目标节点发送包括对于每个小区或每个小区组的条件的切换准备消息(切换准备INM消息)。
在1130中,当生成用于目标小区的切换命令时,目标节点可通过将用于多个候选目标小区的专用配置信息和切换条件配置信息添加到一个切换命令来生成切换命令。在这种情况下,关于多个目标小区的信息被包括在切换命令消息中但被表示为一个八位字符串,使得被选为候选目标小区的目标小区在HANDOVER REQUEST ACKNOWLEDGE的Xn消息中不可能是未知的。
在1140中,目标节点可向源节点发送携带被表示为单个八位字符串的切换命令消息的Xn消息。在1150中,源节点在不进行解码的情况下将包括这个切换命令消息的RRC重新配置消息发送到终端。
图12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与确定RCC重新配置信息中的要添加多目标小区信息的字段相关的操作的图。
参考图12,当一个切换命令消息被包括在赋予终端的RRC重新配置消息中时,如果该消息包括关于多个候选目标小区的信息,则可提供用于配置条件的详细位置的选项。第一选项是切换命令消息被包括在SpcellConfig IE中但位于reconfigWithSync外。第二选项是切换命令消息被包括在reconfigWithSync iE中但位于spcellConfigCommon外。第三选项是切换命令消息位于spcellConfigCommon IE内。最后一个选项是切换命令消息位于cellGroupConfig内且位于SpcellConfig外的方法。特别地,在这种情况下,切换命令消息可位于measConfig IE内,其中每个条件与候选目标小区ID(即,物理小区ID或CGI)一起显示。
作为另一种配置方法,通过将目标小区id信息包括在SpcellConfig中,可在SpcellConfig级多次列出每个候选目标小区的专用资源配置信息。可选地,通过将目标小区id信息包括在reconfigWithSync级,可在reconfigWithSync级多次列出。在后一种情况下,每个目标小区的专用配置信息可被添加到reconfigWithSync,并且小区的共用配置信息可位于SpcellConfig的reconfigWithSync外而无目标小区id。可选地,每个目标小区的专用配置信息可通过使用目标小区id传送到SpcellConfigCommon。可选地,通过将目标小区id添加到位于SpcellConfig内且位于reconfigWithSync外的SpcellConfigDedicated,可将对应目标小区的专用资源配置信息传送到终端。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可存在各种方法来发信号通知包括在RRCReconfiguration消息中的条件。每种方法都是减少信号开销的方法所必需的。对于当前源小区和每个目标小区或特定目标小区组,以下选项是可能的。
-选项1。发信号通知构成每个条件的measObject和reportConfig。
-选项2。提及当前源spcell小区中使用的measObject id,并且发信号通知单独的reportConfig。-选项3.作为measObject,发信号通知要应用对应条件的目标小区id(CGI或物理小区id)以及单独的reportConfig。
-选项4。作为measObject,可发信号通知要应用对应条件的目标小区id(CGI或物理小区id)以及当前源小区中使用的reportConfig id。可选地,在发信号通知当前源小区中使用的reportConfig id时,可仅添加要改变的配置信息。
-选项5。发信号通知当前spcell中使用的测量id,并且重新配置对应measObject和reportConfig中存在的子字段,使得可发信号通知从当前使用的配置改变的字段。
-选项6。在没有当前spcell中使用的测量id信号的情况下,在执行报告以添加应用每个条件的目标小区时使用的测量对象和报告配置被作为基础,并且仅测量对象和报告配置的子字段被重新配置以发信号通知。终端将该改变的配置识别为增量配置,并且将其应用于对CHO性能条件的测量和条件评估。
选项中可改变的部分可以是例如事件类型或在每个事件类型中使用的偏移值、服务小区和目标小区的阈值、每个频率的偏移值、每个小区的偏移值、要测量的服务小区和目标小区频率、子载波间隔信息、SMTC信息、参考信号类型、波束合并所需的最大数量的RS或波束、用于确定每个测量波束的波束特定接收强度的阈值等。
在图7、图8、图9、图10和图11中,当终端接收到RRCReconfiguration消息时,如果包括源小区条件,则始终向源节点传送RRCReconfigurationComplete消息。如果仅包括条件性切换相关的配置,则当终端接收到重新配置消息时,可不传送完成消息。相反,当条件被调用并且开始条件性切换时,如果成功接入对应的目标小区,则可向目标小区发送完成消息。
图13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在仅波束级条件而无小区级条件被赋予终端时执行条件性切换的过程的信号流的图,其对应于第2-1实施方式和第2-2实施方式。参考图13,在1305中,源节点(服务基站)可确定执行条件性切换(CHO)。然后,在1310中,源节点可向目标节点发送用于请求条件性切换准备的消息。用于请求条件性切换准备的消息可包括用于条件性切换的切换消息的指示。用于请求条件性切换准备的消息可包括用于条件性切换的基于波束的条件配置和候选小区的小区id。
在1315中,接收到用于请求条件性切换准备的消息的目标节点可确定由服务节点指示的目标小区是否能够执行条件性切换,并且可通过添加要在目标小区中使用的专用资源配置信息来生成条件性切换命令消息。条件性切换命令消息可包括能够执行条件性切换的候选目标小区的波束级条件配置信息。在1320中,目标节点可将所生成的条件性切换命令消息传送到源节点。
在1325中,源节点可经由RRCReconfiguration消息将从目标节点接收到的条件性切换命令传送到终端。如果源节点在先前的切换准备期间没有向目标节点传送波束级配置条件信息,则切换命令消息可不包括波束级配置条件,并且在这种情况下,源节点可直接在RRCReconfiguration消息添加应用于每个候选目标节点的波束级配置条件,以将波束级配置条件传送到终端。
在1330、1335和1340中,接收到RRCReconfiguration消息的终端可开始测量在源小区和每个目标小区中配置的波束的强度,这些波束是针对波束级条件配置而配置的波束,并且可评估所测量的波束强度是否满足波束级条件。
在1345中,如果在波束强度的测量期间,存在满足所传送的波束级条件的目标小区,则终端可对满足波束级条件的目标小区执行条件性切换。在1350中,终端可执行随机接入被选择以执行条件性切换的目标小区。
根据第2-1实施方式,服务基站(源节点)可向终端发送用于条件性切换的配置。服务基站可针对经切换的每个候选目标小区或每个候选目标小区组配置基于波束强度的事件条件。可向终端赋予服务小区的特定波束(即,同步信号块(SSB)或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的N个波束索引)和/或对应目标小区的M个特定波束(即,SSB或CSI-RS的索引)作为基于波束强度的条件的配置信息。可向终端赋予服务小区的波束与目标小区的波束之间进行比较的评估条件。可考虑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SRQ)、接收信号强度指示符(RSSI)或参考信号的干扰噪声比(Rs-SINR)作为每个波束的强度单位。如果前述波束信息被赋予终端,则终端可开始波束测量并可确定所测量的波束是否满足评估条件。如果目标小区的波束满足给定条件,则终端可对满足条件的目标小区执行切换。
可存在作为波束强度评估条件的类型A1。作为与类型A1相关的参数,用于与波束强度值进行比较的阈值可被配置用于终端。当给出了服务小区的N个波束索引、事件类型信息和阈值时,终端可测量所配置的服务小区的N个波束的接收强度;并且如果服务小区的N个波束强度的平均值、N个波束强度中的最小值或N个波束强度中的最大值大于给定阈值,则终端认为满足事件A1。
可存在作为另一波束强度评估条件的类型A2。作为与类型A2相关的参数,要与波束强度值进行比较的阈值可被配置用于终端。当给出了服务小区的N个波束索引、事件类型信息和阈值时,终端可测量所配置的服务小区的N个波束的接收强度;并且如果服务小区的N个波束强度的平均值、N个波束强度中的最小值或N个波束强度中的最大值小于给定阈值,则终端认为满足事件A2。
可存在作为另一波束强度评估条件的类型A3。作为与类型A3相关的参数,服务小区的波束强度与目标小区的波束强度之间进行比较的偏移值可被配置用于终端。当给出了服务小区的波束索引、目标小区的波束索引、事件类型信息和偏移值时,终端可测量所配置的服务小区的N个波束的接收强度和所配置的目标小区的M个波束的接收强度;并且如果服务小区的N个波束强度的平均值比目标小区的M个波束强度的平均值小偏移量,则终端可认为满足事件A3。可选地,如果服务小区的N个波束强度中的最小值比目标小区的M个波束强度中的最小值小偏移量,或者如果服务小区的N个波束强度中的最大值比目标小区的M个波束强度中的最大值小偏移量,则终端可认为满足事件A3。可选地,如果服务小区的N个波束强度中的最大值比目标小区的M个波束强度中的最小值小偏移量,则终端可认为满足事件A3。
可存在作为另一波束强度评估条件的类型A4。作为与类型A4相关的参数,用于与波束强度值进行比较的阈值可被配置用于终端。当给出了目标小区的M个波束索引、事件类型信息和阈值时,终端可测量所配置的目标小区的M个波束的接收强度;并且如果目标小区的M个波束强度的平均值、M个波束强度中的最小值或M个波束强度中的最大值大于给定阈值,则终端认为满足事件A4。
可存在作为另一波束强度评估条件的类型A5。作为与类型A5相关的参数,用于与波束强度值进行比较的阈值和用于与目标小区的波束强度值进行比较的阈值可被配置用于终端。当给出了服务小区的N个波束索引、服务小区的阈值、目标小区的M个波束索引、目标小区的阈值和事件信息类型时,终端可测量所配置的服务小区的N个波束的接收强度并可测量所配置的目标小区的M个波束的接收强度;其中如果服务小区的N个波束强度的平均值、N个波束强度中的最大值或N个波束强度中的最小值小于服务小区的阈值,并且如果目标小区的M个波束强度的平均值、M个波束强度中的最小值或M个波束强度中的最大值大于给定阈值,则终端可认为满足事件A5。
在与前述类型A1至A5相关的参数中,与类型A3相关的参数可包括服务小区的服务小区特定偏移量和测量对象特定偏移量,并且这些参数的值可被添加到上述类型A3的偏移量的服务小区部分。与类型A3相关的参数还可包括目标小区的目标小区特定偏移量和测量对象特定偏移量,并且这些参数的值可被添加到上述类型A3的偏移量的目标小区部分。与类型A4相关的参数可包括目标小区的目标小区特定偏移量和测量对象特定偏移量,并且这些参数的值可被添加到目标波束的值部分以与上述类型A4的阈值进行比较。与类型A5相关的参数可包括目标小区的目标小区特定偏移量和测量对象特定偏移量,并且这些参数的值可被添加到目标波束的值部分以与上述类型A5的目标小区的阈值进行比较。
根据第2-2实施方式,服务基站可向终端发送用于条件性切换的配置。服务基站可针对经切换的每个候选目标小区或每个候选目标小区组配置用于终端的基于波束强度的事件条件。可向终端赋予服务小区中的事件确定条件要考虑的波束数量N和/或用于目标小区的事件确定条件考虑的波束数量M作为基于波束强度的条件的配置信息。还可向终端传送关于服务小区和/或目标小区中要考虑的每个波束的参考信号(RS)类型的配置信息。关于RS类型的配置信息可以是指示每个波束的RS类型是SSB或CSI-RS的信息。可向终端赋予服务小区的波束与目标小区的波束之间进行比较的评估条件。可考虑RSRP、RSRQ、RSSI或Rs-SINR作为每个波束的强度单位。如果上述关于波束数量的信息被赋予终端,则终端可开始测量对应于对应RS类型的所有波束,并且可确定所测量的波束是否满足评估条件。如果目标小区的波束满足给定条件,则终端可对满足条件的目标小区执行切换。
可存在作为波束强度评估条件的类型A1。作为与类型A1相关的参数,用于与波束强度值进行比较的阈值可被配置用于终端。当给出了服务小区的N值、事件类型信息和阈值时,终端可测量服务小区的所有波束的接收强度;并且如果所测量的服务小区的波束中的接收强度最大的N个波束强度的平均值、接收强度最大的N个波束强度中的最小值或接收强度最大的N个波束强度中的最大值小于给定阈值,则终端可认为满足事件A1。
可存在作为另一波束强度评估条件的类型A2。作为与类型A2相关的参数,用于与波束强度值进行比较的阈值可被配置用于终端。当给出了服务小区的N值、事件类型信息和阈值时,终端可测量服务小区的所有波束的接收强度;并且如果所测量的服务小区的波束中的接收强度最大的N个波束强度的平均值、接收强度最大的N个波束强度中的最小值、或接收强度最大的N个波束强度中的最大值小于给定阈值,则终端可认为满足事件A2。
可存在作为另一波束强度评估条件的类型A3。作为与类型A3相关的参数,服务小区的波束强度与目标小区的波束强度之间进行比较的偏移值可被配置用于终端。当给出了服务小区的波束数量N、目标小区的波束数量M、事件类型信息和偏移值时,终端可测量服务小区的所有波束的接收强度和目标小区的所有波束的接收强度;并且如果所测量的服务小区的波束中的接收强度最大的N个波束强度的平均值比所测量的目标小区的波束中的接收强度最大的M个波束强度的平均值小一定偏移量,则终端可认为满足事件A3。可选地,如果服务小区的接收强度最大的N个波束强度中的最小值比目标小区的接收强度最大的M个波束强度中的最小值小一定偏移量,或者如果服务小区的接收强度最大的N个波束强度中的最大值比目标小区的接收强度最大的M个波束强度中的最大值小一定偏移量,则终端可认为满足事件A3。可选地,如果服务小区的接收强度最大的N个波束强度中的最大值比目标小区的接收强度最大的M个波束强度中的最小值小一定偏移量,则终端可认为满足事件A3。
可存在作为另一波束强度评估条件的类型A4。作为与类型A4相关的参数,用于与波束强度值进行比较的阈值可被配置用于终端。当给出了目标小区的M值、事件类型信息和阈值时,终端可测量目标小区的所有波束的接收强度,并且如果所测量的目标小区的波束中的接收强度最大的M个波束强度的平均值、接收强度最大的M个波束强度中的最小值或接收强度最大的M个波束强度中的最大值小于给定阈值,则终端可认为满足事件A4。
可存在作为另一波束强度评估条件的类型A5。作为与类型A5相关的参数,用于与波束强度值进行比较的阈值和用于与目标小区的波束强度值进行比较的阈值可被配置用于终端。当给出了服务小区的N值、服务小区的阈值、目标小区的M值、目标小区的阈值和事件信息类型时,终端可测量服务小区的所有波束的接收强度并可测量目标小区的所有波束的接收强度;其中如果所测量的服务小区的波束中的接收强度最大的N个波束强度的平均值、接收强度最大的N个波束强度中的最大值或接收强度最大的N个波束强度中的最小值小于服务小区的阈值,并且如果所测量的目标小区的波束中的接收强度最大的M个波束强度的平均值、接收强度最大的M个波束强度中的最小值或接收强度最大的M个波束强度中的最大值大于给定阈值,则终端可认为满足事件A5。
在与前述类型A1至A5相关的参数中,与类型A3相关的参数可包括服务小区的服务小区特定偏移量和测量对象特定偏移量,并且这些参数的值可被添加到上述类型A3的偏移量的服务小区部分。与类型A3相关的参数还可包括目标小区的目标小区特定偏移量和测量对象特定偏移量,并且这些参数的值可被添加到上述类型A3的偏移量的目标小区部分。与类型A4相关的参数可包括目标小区的目标小区特定偏移量和测量对象特定偏移量,并且这些参数的值可被添加到目标波束的值部分以与上述类型A4的阈值进行比较。与类型A5相关的参数可包括目标小区的目标小区特定偏移量和测量对象特定偏移量,并且这些参数的值可被添加到目标波束的值部分以与上述类型A5的目标小区的阈值进行比较。
图14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在小区级条件和波束级条件都被赋予终端的情况下的信号流图,其对应于第2-3实施方式和第2-4实施方式。参考图14,在1405中,源节点可确定执行条件性切换(CHO)。然后,在1410中,源节点可向目标节点发送用于请求条件性切换准备的消息。用于请求条件性切换准备的消息可包括用于条件性切换的切换消息的指示。用于请求条件性切换准备的消息可包括用于条件性切换的候选小区的小区id以及基于小区和基于波束的条件配置。
在1415中,接收到用于请求条件性切换准备的消息的目标节点可确定由服务节点指示的目标小区是否能够执行条件性切换,并且可通过添加要在目标小区中使用的专用资源配置信息来生成条件性切换命令消息。条件性切换命令消息可包括能够执行条件性切换的候选目标小区的小区级和波束级条件配置信息。在1420中,目标节点可将所生成的条件性切换命令消息传送到源节点。
在1425中,源节点可经由RRCReconfiguration消息将从目标节点接收到的条件性切换命令传送到终端。如果源节点在先前的切换准备期间没有向目标节点传送小区级和波束级配置条件信息,则切换命令消息可不包括小区级和波束级配置条件,并且在这种情况下,源节点可直接在RRCReconfiguration消息中添加应用于每个候选目标节点的小区级和波束级配置条件,以将小区级和波束级配置条件传送到终端。
在1430、1435和1440中,接收到RRCReconfiguration消息的终端可针对每个候选目标小区和源小区开始测量被配置用于小区级和波束级条件的波束的强度,并且可评估所测量的波束强度是否满足小区级和波束级条件。在1445中,如果在波束强度的测量期间,存在满足所传送的小区级条件的目标小区,则终端可再确定满足小区级条件的目标小区是否满足被配置用于目标小区的波束级条件,以及如果甚至存在满足所传送的波束级条件的目标小区,则终端可对该目标小区执行条件性切换。在1450中,终端可执行随机接入到被选为执行条件性切换的目标小区。
根据第2-3实施方式,服务基站可向终端发送用于条件性切换的配置。服务基站可针对经切换的每个候选目标小区或每个候选目标小区组同时配置基于小区强度的条件和基于波束强度的条件。基于小区强度的条件可包括用于确定A1、A2、A3、A4、A5和A6事件以及LTE和NR标准中的对应事件的报告配置信息和测量对象信息以及波束合并相关的配置(RS类型、用于确定每个波束的接收强度的阈值、具有超过阈值的值的波束中要考虑小区强度的波束的最大数量等)。与以上内容不同,服务基站可将基于波束强度的事件条件配置到终端。可向终端赋予服务小区的特定波束(即,同步信号块(SSB)或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的N个波束索引)和/或对应目标小区的M个特定波束(即,SSB或CSI-RS的索引)作为基于波束强度的条件的配置信息。可向终端赋予服务小区的波束与目标小区的波束之间进行比较的评估条件。可考虑RSRP、RSRQ、RSSI或Rs-SINR作为每个波束的强度单位。如果前述波束信息被赋予终端,则终端可开始波束测量,并且可确定所测量的波束是否满足评估条件。
如果相对于基于小区强度的条件和基于波束强度的条件,目标小区满足条件性切换配置信息中给出的基于小区强度的条件且目标小区还满足向目标小区给出的波束强度条件,则终端可切换到满足两个条件的目标小区。当给出对应的基于小区和波束强度的条件配置信息时,可执行小区和波束强度测量。如果同时存在多个目标小区满足基于小区强度的条件,则终端可优先切换到满足基于小区强度的条件的目标小区中的满足给定的基于波束强度的条件的目标小区。
可存在作为波束强度评估条件的类型A1。作为与类型A1相关的参数,用于与波束强度值进行比较的阈值可被配置用于终端。当给出了服务小区的N个波束索引、事件类型信息和阈值时,终端可测量所配置的服务小区的N个波束的接收强度,并且如果服务小区的N个波束强度的平均值、N个波束强度中的最小值或N个波束强度中的最大值大于给定阈值,则终端可认为满足事件A1。
可存在作为另一波束强度评估条件的类型A2。作为与类型A2相关的参数,用于与波束强度值进行比较的阈值可被配置用于终端。当给出了服务小区的N个波束索引、事件类型信息和阈值时,终端可测量所配置的服务小区的N个波束的接收强度,并且如果服务小区的N个波束强度的平均值、N个波束强度中的最小值或N个波束强度中的最大值小于给定阈值,则终端可认为满足事件A2。
可存在作为另一波束强度评估条件的类型A3。作为与类型A3相关的参数,服务小区的波束强度与目标小区的波束强度之间进行比较的偏移值可被配置用于终端。当给出了服务小区的波束索引、目标小区的波束索引、事件类型信息和偏移值时,终端可测量所配置的服务小区的N个波束的接收强度和所配置的目标小区的M个波束的接收强度,并且如果服务小区的N个波束强度的平均值比目标小区的M个波束强度的平均值小偏移量,则终端可认为满足事件A3。可选地,如果服务小区的N个波束强度中的最小值比目标小区的M个波束强度中的最小值小偏移量,或者如果服务小区的N个波束强度中的最大值比目标小区的M个波束强度中的最大值小偏移量,则终端可认为满足事件A3。可选地,如果服务小区的N个波束强度中的最大值比目标小区的M个波束强度中的最小值小偏移量,则终端可认为满足事件A3。
可存在作为另一波束强度评估条件的类型A4。作为与类型A4相关的参数,用于与波束强度值进行比较的阈值可被配置用于终端。当给出了目标小区的M个波束索引、事件类型信息和阈值时,终端可测量所配置的目标小区的M个波束的接收强度,并且如果目标小区的M个波束强度的平均值、M个波束强度中的最小值或M个波束强度中的最大值大于给定阈值,则终端认为满足事件A4。
可存在作为另一波束强度评估条件的类型A5。作为与类型A5相关的参数,用于与波束强度值进行比较的阈值和用于与目标小区的波束强度值进行比较的阈值可被配置用于终端。当给出了服务小区的N个波束索引、服务小区的阈值、目标小区的M个波束索引、目标小区的阈值和事件信息类型时,终端可测量所配置的服务小区的N个波束的接收强度并可测量所配置的目标小区的M个波束的接收强度,其中如果服务小区的N个波束强度的平均值、N个波束强度中的最大值或N个波束强度中的最小值小于服务小区的阈值,并且如果目标小区的M个波束强度的平均值、M个波束强度中的最小值或M个波束强度中的最大值大于给定阈值,则终端可认为满足事件A5。
在与前述类型A1至A5相关的参数中,与类型A3相关的参数可包括服务小区的服务小区特定偏移量和测量对象特定偏移量,并且这些参数的值可被添加到上述类型A3的偏移量的服务小区部分。与类型A3相关的参数还可包括目标小区的目标小区特定偏移量和测量对象特定偏移量,并且这些参数的值可被添加到上述类型A3的偏移量的目标小区部分。与类型A4相关的参数可包括目标小区的目标小区特定偏移量和测量对象特定偏移量,并且这些参数的值可被添加到目标波束(例如,被配置为目标小区中要测量的波束)的值部分以与上述类型A4的阈值进行比较。与类型A5相关的参数可包括目标小区的目标小区特定偏移量和测量对象特定偏移量,并且这些参数的值可被添加到目标波束的值部分以与上述类型A5的目标小区的阈值进行比较。
作为上述第2-3实施方式的示例,在每个目标小区中的切换准备中,可使用针对相应目标小区的特定波束的专用随机接入配置信息来执行无竞争随机接入。用于无竞争随机接入的配置信息可包括能够发送无竞争RACH前导的波束的索引、波束中要使用的无竞争前导信息、在波束中进行前导传输所使用的时间/频率信息、如果对应波束中存在强度超过特定阈值的波束则执行无竞争随机接入时要考虑的阈值信息等。已经请求条件性切换准备的目标小区可针对特定波束配置无竞争随机接入资源,并且可在对应的条件性切换命令中添加针对目标小区的基于小区的条件和基于波束强度的条件,以将条件性切换命令发送到终端。可选地,源小区可接收目标小区的信息,并且将基于小区和基于波束强度的条件发送到终端。基于波束的条件的信息可如下。对于每个目标小区,可向终端通知类型A4的评估条件和波束索引信息作为要用于类型A4的评估的基于波束强度的条件,波束索引信息配置为启用无竞争随机接入前导传输作为目标小区的M个波束的索引信息;以及可向终端通知在执行无竞争随机接入时的波束评估的阈值作为类型A4的阈值。为了执行条件性切换,终端可评估基于小区的条件,可从满足基于小区的条件的小区中优先选择已经配置了无竞争随机接入的小区中的满足类型A4的基于波束强度的条件的目标小区,并且可执行到所选小区中的一个的条件性切换。
根据第2-4实施方式,服务基站可向终端发送用于条件性切换的配置。服务基站可针对经切换的每个候选目标小区或候选目标小区组同时配置基于小区强度的条件和基于波束强度的条件。基于小区强度的条件可包括用于确定A1、A2、A3、A4、A5和A6事件以及LTE和NR标准中的对应事件的报告配置信息和测量对象信息以及波束合并相关的配置(RS类型、用于确定每个波束的接收强度的阈值、具有超过阈值的值的波束中要考虑小区强度的波束的最大数量等)。与以上内容不同,服务基站可将基于波束强度的事件条件配置到终端。可向终端赋予服务小区中的事件确定条件要考虑的波束数量N和/或用于目标小区的事件确定条件考虑的波束数量M作为基于波束强度的条件的配置信息。关于服务小区和/或目标小区中要考虑的每个波束的参考信号(RS)类型的配置信息也可传送到终端。关于RS类型的配置信息可以是指示每个波束的RS类型是SSB或CSI-RS的信息。可向终端赋予服务小区的波束与目标小区的波束之间进行比较的评估条件。可考虑RSRP、RSRQ、RSSI或Rs-SINR作为每个波束的强度单位。如果上述关于波束数量的信息被赋予终端,则终端可开始测量对应于对应RS类型的所有波束,并且可确定所测量的波束是否满足评估条件。
如果相对于基于小区强度的条件和基于波束强度的条件,目标小区满足条件性切换配置信息中给出的基于小区强度的条件且目标小区还满足向目标小区给出的波束强度条件,则终端可切换到满足两个条件的目标小区。当给出对应的基于小区和波束强度的条件配置信息时,可执行小区和波束强度测量。如果同时存在多个目标小区满足基于小区强度的条件,则终端可优先切换到满足基于小区强度的条件的目标小区中的满足给定的基于波束强度的条件的目标小区。
可存在作为波束强度评估条件的类型A1。作为与类型A1相关的参数,用于与波束强度值进行比较的阈值可被配置用于终端。当给出了服务小区的N值、事件类型信息和阈值时,终端可测量服务小区的所有波束的接收强度,并且如果所测量的服务小区的波束中的接收强度最大的N个波束强度的平均值、接收强度最大的N个波束强度中的最小值或接收强度最大的N个波束强度中的最大值小于给定阈值,则终端可认为满足事件A1。
可存在作为另一波束强度评估条件的类型A2。作为与类型A2相关的参数,用于与波束强度值进行比较的阈值可被配置用于终端。当给出了服务小区的N值、事件类型信息和阈值时,终端可测量服务小区的所有波束的接收强度,并且如果所测量的服务小区的波束中的接收强度最大的N个波束强度的平均值、接收强度最大的N个波束强度中的最小值、或接收强度最大的N个波束强度中的最大值小于给定阈值,则终端可认为满足事件A2。
可存在作为另一波束强度评估条件的类型A3。作为与类型A3相关的参数,服务小区的波束强度与目标小区的波束强度之间进行比较的偏移值可被配置用于终端。当给出了服务小区的波束数量N、目标小区的波束数量M、事件类型信息和偏移值时,终端可测量服务小区的所有波束的接收强度和目标小区的所有波束的接收强度,并且如果所测量的服务小区的波束中的接收强度最大的N个波束强度的平均值比所测量的目标小区的波束中的接收强度最大的M个波束强度的平均值小一定偏移量,则终端可认为满足事件A3。可选地,如果服务小区的接收强度最大的N个波束强度中的最小值比目标小区的接收强度最大的M个波束强度中的最小值小一定偏移量,或者如果服务小区的接收强度最大的N个波束强度中的最大值比目标小区的接收强度最大的M个波束强度中的最大值小一定偏移量,则终端可认为满足事件A3。可选地,如果服务小区的接收强度最大的N个波束强度中的最大值比目标小区的接收强度最大的M个波束强度中的最小值小一定偏移量,则终端可认为满足事件A3。
可存在作为另一波束强度评估条件的类型A4。作为与类型A4相关的参数,用于与波束强度值进行比较的阈值可被配置用于终端。当给出了目标小区的M值、事件类型信息和阈值时,终端可测量目标小区的所有波束的接收强度,并且如果所测量的目标小区的波束中的接收强度最大的M个波束强度的平均值、接收强度最大的M个波束强度中的最小值或接收强度最大的M个波束强度中的最大值小于给定阈值,则终端可认为满足事件A4。
可存在作为另一波束强度评估条件的类型A5。作为与类型A5相关的参数,用于与波束强度值进行比较的阈值和用于与目标小区的波束强度值进行比较的阈值可被配置用于终端。当给出了服务小区的N值、服务小区的阈值、目标小区的M值、目标小区的阈值和事件信息类型时,终端可测量服务小区的所有波束的接收强度并可测量目标小区的所有波束的接收强度,其中如果所测量的服务小区的波束中的接收强度最大的N个波束强度的平均值、接收强度最大的N个波束强度中的最大值或接收强度最大的N个波束强度中的最小值小于服务小区的阈值,并且如果所测量的目标小区的波束中的接收强度最大的M个波束强度的平均值、接收强度最大的M个波束强度中的最小值或接收强度最大的M个波束强度中的最大值大于给定阈值,则终端可认为满足事件A5。
在与前述类型A1至A5相关的参数中,与类型A3相关的参数可包括服务小区的服务小区特定偏移量和测量对象特定偏移量,并且这些参数的值可被添加到上述类型A3的偏移量的服务小区部分。与类型A3相关的参数还可包括目标小区的目标小区特定偏移量和测量对象特定偏移量,并且这些参数的值可被添加到上述类型A3的偏移量的目标小区部分。与类型A4相关的参数可包括目标小区的目标小区特定偏移量和测量对象特定偏移量,并且这些参数的值可被添加到目标波束的值部分以与上述类型A4的阈值进行比较。与类型A5相关的参数还可包括目标小区的目标小区特定偏移量和测量对象特定偏移量,并且这些参数的值可被添加到目标波束的值部分以与上述类型A5的目标小区的阈值进行比较。
在条件性切换命令或配置信息中同时给出基于小区强度的条件和基于波束强度的条件的情况下,如果存在多个小区满足基于小区强度的条件:1)如果没有针对每个小区的波束级条件或者即使存在波束级条件也不满足波束级条件,则终端可根据终端的实施方式或按目标小区中的波束接收强度最大的小区顺序执行条件性切换;2)如果存在小区满足针对每个小区的波束级条件,则终端可执行到该小区的条件性切换;或者3)如果存在多个小区满足针对每个小区的波束级条件,则终端可根据终端的实施方式或按目标小区中的波束接收强度最大的小区的顺序执行条件性切换。
作为另一实施方式,用于将无竞争RACH(CFRA)配置视为波束级条件的指示可经由携带条件性切换命令的RRCReconfiguration消息传送到终端。也就是说,如果终端接收到将CFRA配置视为特定目标小区或目标小区组的波束级条件的指示,则终端在执行小区和波束测量之后,如果存在满足小区级条件的多个小区,则可针对目标小区将CFRA配置(即,指示要考虑其强度的波束的SSB/CSI-Rs id、RSRP阈值等)视为目标小区的基于波束的条件。也就是说,即使确定给定目标小区的CFRA操作条件的波束中存在一个波束超过给定RARP阈值,则可认为目标小区满足波束级条件。如果存在多个小区满足波束级条件,则终端可对满足波束级条件的小区中的具有最大小区级接收强度的小区执行切换,或者可根据终端实施方法来选择要执行条件性切换的小区。
图15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在CFRA配置被用作波束级条件配置时执行条件性切换的过程的信号流图。参考图15,在1505中,源节点可确定执行条件性切换。然后,在1510中,源节点可向目标节点发送用于请求条件性切换准备的消息。用于请求条件性切换准备的消息可包括用于条件性切换的切换消息的指示。用于请求条件性切换准备的消息可包括条件性切换的候选小区的小区id以及基于小区和基于波束的条件配置。
在1515中,接收到用于请求条件性切换准备的消息的目标节点可确定由服务节点指示的目标小区是否能够执行条件性切换,并且可通过添加要在目标小区中使用的专用资源配置信息来生成条件性切换命令消息。条件性切换命令消息可包括能够执行条件性切换的候选目标小区的小区级和波束级条件配置信息。如果CFRA配置信息被配置用于特定目标小区,则条件性切换命令消息可包括针对目标小区使用CFRA配置信息而非波束级条件配置信息的指示,而不是包括波束级条件配置信息。在1520中,目标节点将所生成的条件性切换命令消息传送到源节点。
在1525中,源节点可经由RRCReconfiguration消息将从目标节点接收到的条件性切换命令传送到终端。如果源节点在先前的切换准备期间没有向目标节点传送小区级和波束级配置条件信息,则切换命令消息可不包括小区级和波束级配置条件,并且在这种情况下,源节点可直接在RRCReconfiguration消息中添加应用于每个候选目标节点的小区级和波束级配置条件,以将小区级和波束级配置条件传送到终端。
在1530、1535和1540中,接收到RRCReconfiguration消息的终端可针对每个候选目标小区和源小区开始测量被配置用于小区级和波束级条件的波束的强度,并且可评估所测量的波束强度是否满足小区级和波束级条件。如果经由RRCReconfiguration消息传送的条件性切换命令消息指示波束级条件配置信息被CFRA配置信息替换,则终端可针对被配置为针对CFRA配置的监测波束的波束来评估是否满足已经应用rsrpThresh的阈值的类型A4的事件(即,针对目标小区配置的波束强度中的最大值超过rsrpThresh阈值的情况)。
如果在测量波束强度的期间,存在满足所传送的小区级条件的目标小区,则终端可再确定满足小区级条件的目标小区是否满足为目标小区配置的波束级条件(使用CFRA作为波束级条件的指示的情况,A4类型事件),以及如果存在甚至满足波束级条件的目标小区,则终端可在1545中对目标小区执行条件性切换。在1550中,终端可执行随机接入到被选择执行条件性切换的目标小区。
图16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考虑到波束级和小区级条件而在终端中执行切换的操作的图。当终端在1605中接收到条件性切换(CHO)命令时,终端可在1610中确定接收到的命令仅包括小区级条件或是还包括波束级条件。如果条件性切换命令仅包括小区级命令,则终端可在1615中针对每个候选目标小区和服务小区对被配置用于小区级接收强度测量的参考信号执行信号强度测量。如果在1620中,在信号强度测量期间发现了满足小区级条件的小区,则终端可在1625中执行到该小区的条件性切换。如果在1630中条件性切换命令包括波束级条件和小区级条件,则终端可在1635中测量为候选目标小区和源小区配置的用于波束级强度测量的参考信号(RS)和用于小区级强度测量的RS的强度。如果在1640中满足小区级条件,则终端可在1645中仅针对满足小区级条件的小区确定是否满足每个小区的给定波束级条件。如果存在还满足波束级条件的小区,则终端可在1650中选择小区中的一个以执行条件性切换。如果满足小区级条件但没有小区满足波束级条件,则终端可在1655中从满足小区级条件的目标小区中选择一个小区以执行条件性切换。如果条件性切换命令不包括小区级条件或波束级条件,则终端可在1660中仅通过使用其它重新配置信息来对其执行重新配置。
权利要求书中公开的方法和/或根据本公开的说明书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的方法可以以硬件、软件或硬件与软件的组合来实现。
当所述方法由软件实施时,可提供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软件模块)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的一个或多个程序可配置用于由电子装置内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至少一个程序可包括指令,所述指令致使电子装置执行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和/或本文所公开的根据本公开的各种实施方式的方法。
程序(软件模块或软件)可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器中,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和快闪存储器、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磁盘存储装置、压缩光盘-ROM(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DVD)或其它类型的光学存储装置,或者磁带盒。可选地,它们中的一些或全部的任意组合可形成存储程序的存储器。另外,电子装置中可包括多个这种存储器。
另外,程序可存储在可附接的存储装置中,存储装置可通过诸如互联网、内联网、局域网(LAN)、广LAN(WLAN)和存储区域网(SAN)或其组合等通信网络来接入电子装置。这种存储装置可经由外部端口接入电子装置。另外,通信网络上的单独存储装置可接入便携式电子装置。
在本公开的上述详细实施方式中,根据所呈现的详细实施方式,包括在本公开中的元件以单数或复数表达。然而,为了便于描述,针对所呈现的情形适当地选择单数形式或复数形式,并且本公开不限于以单数或复数表达的元件。因此,以复数表达的元件还可包括单个元件,或者以单数表达的元件还可包括多个元件。
说明书和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容易解释本公开的技术内容和帮助理解本公开而呈现的特定实施方式,并不意图限制本公开的范围。因此,除了本文公开的实施方式外,本公开的范围应被解释为还包括在本公开的技术理念的基础上得到的所有改变和修改。

Claims (15)

1.一种由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源节点执行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向目标节点发送切换请求消息,所述切换请求消息包括与条件性切换相关的目标小区标识符;
从所述目标节点接收包括切换命令消息的切换请求响应消息,所述切换命令消息包括用于条件性切换的目标小区的配置信息;以及
向终端发送无线电资源控制RRC重新配置消息,所述RRC重新配置消息包括所述切换命令消息和用于所述条件性切换的条件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
其中,所述条件信息由所述源节点确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
其中,所述切换命令消息经由RRC容器传送,以及
其中,所述源节点不修改包括在所述切换命令消息中的所述目标小区的所述配置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
其中,所述切换请求响应消息包括用于所述条件性切换的所述目标小区的小区标识信息,
其中,所述切换命令消息包括基于源配置信息的增量配置,
其中,所述RRC重新配置消息包括用于所述条件性切换的一个或多个小区的信息,以及
其中,所述条件信息是基于包括测量对象的测量标识符(测量标识)和报告配置来配置的。
5.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源节点,所述源节点包括:
收发器,其中,所述源节点被配置为:
经由所述收发器向目标节点发送切换请求消息,所述切换请求消息包括与条件性切换相关的目标小区标识符;
经由所述收发器从所述目标节点接收包括切换命令消息的切换请求响应消息,所述切换命令消息包括用于条件性切换的目标小区的配置信息;以及
进行控制以经由所述收发器向终端发送无线电资源控制RRC重新配置消息,所述RRC重新配置消息包括所述切换命令消息和用于所述条件性切换的条件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源节点,
其中,所述条件信息由所述源节点确定。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源节点,
其中,所述切换命令消息经由RRC容器传送,以及
其中,所述源节点不修改包括在所述切换命令消息中的所述目标小区的所述配置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源节点,
其中,所述切换请求响应消息包括用于所述条件性切换的所述目标小区的小区标识信息,
其中,所述切换命令消息包括基于源配置信息的增量配置,
其中,所述RRC重新配置消息包括用于所述条件性切换的一个或多个小区的信息,以及
其中,所述条件信息是基于包括测量对象的测量标识符(测量标识)和报告配置来配置。
9.一种由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目标节点执行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从源节点接收切换请求消息,所述切换请求消息包括与条件性切换相关的目标小区标识符;以及
向所述源节点发送包括切换命令消息的切换请求响应消息,所述切换命令消息包括用于条件性切换的目标小区的配置信息,
其中,从所述源节点向终端发送包括所述切换命令消息和用于所述条件性切换的条件信息的无线电资源控制RRC重新配置消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
其中,所述条件信息由所述源节点确定。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
其中,所述切换命令消息经由RRC容器传送,以及
其中,所述源节点不修改包括在所述切换命令消息中的所述目标小区的所述配置信息。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
其中,所述切换请求响应消息包括用于所述条件性切换的所述目标小区的小区标识信息,
其中,所述切换命令消息包括基于源配置信息的增量配置,
其中,所述RRC重新配置消息包括用于所述条件性切换的一个或多个小区的信息,以及
其中,所述条件信息是基于包括测量对象的测量标识符(测量标识)和报告配置来配置的。
13.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目标节点,所述目标节点包括:
收发器;以及
控制器,配置为:
经由所述收发器从源节点接收切换请求消息,所述切换请求消息包括与条件性切换相关的目标小区标识符;以及
控制以经由所述收发器向所述源节点发送包括切换命令消息的切换请求响应消息,所述切换命令消息包括用于条件性切换的目标小区的配置信息,
其中,从所述源节点向终端发送包括所述切换命令消息和用于所述条件性切换的条件信息的无线电资源控制RRC重新配置消息。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目标节点,
其中,所述条件信息由所述源节点确定,
其中,所述切换命令消息经由RRC容器传送,以及
其中,所述源节点不修改包括在所述切换命令消息中的所述目标小区的所述配置信息。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目标节点,
其中,所述切换请求响应消息包括用于所述条件性切换的所述目标小区的小区标识信息,
其中,所述切换命令消息包括基于源配置信息的增量配置,
其中,所述RRC重新配置消息包括用于所述条件性切换的一个或多个小区的信息,以及
其中,所述条件信息是基于包括测量对象的测量标识符(测量标识)和报告配置来配置的。
CN202080024139.3A 2019-03-28 2020-03-27 用于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切换方法和装置 Pending CN11364714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20190035983 2019-03-28
KR20190036220 2019-03-28
KR10-2019-0035983 2019-03-28
KR10-2019-0036220 2019-03-28
KR10-2020-0037139 2020-03-26
KR1020200037139A KR20200115328A (ko) 2019-03-28 2020-03-26 차세대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핸드오버를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PCT/KR2020/004170 WO2020197307A1 (ko) 2019-03-28 2020-03-27 차세대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핸드오버를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47146A true CN113647146A (zh) 2021-11-12

Family

ID=728846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24139.3A Pending CN113647146A (zh) 2019-03-28 2020-03-27 用于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切换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KR (1) KR20200115328A (zh)
CN (1) CN113647146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66417A (zh) * 2022-02-09 2022-05-10 成都中科微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提升ue从nr基站切换到lte基站过程中执行效率的方法、切换方法及ue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66418B (zh) * 2022-02-09 2024-03-08 成都中科微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提升nr系统xn切换执行效率的方法、切换方法及nr系统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170777A1 (en) * 2017-03-22 2018-09-27 Motorola Mobility Llc A condition for handover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170777A1 (en) * 2017-03-22 2018-09-27 Motorola Mobility Llc A condition for handover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ERICSSON: "Conditional Handover", 《3GPP TSG-RAN WG2 #101 R2-1803336》, 16 February 2018 (2018-02-16), pages 1 - 6 *
MEDIATEK INC.: "Signalling Overhead Reduction for Conditional Handover", 《3GPP TSG-RAN WG2 MEETING #105 R2-1900144》, 15 February 2019 (2019-02-15) *
NOKIA, NOKIA SHANGHAI BELL, QUALCOMM, ZTE, OPPO, XIAOMI: "LTE_feMob-Core - Release 16", 《3GPP TSG-RAN WG2 MEETING #105 R2-1900613》, 13 February 2019 (2019-02-13)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66417A (zh) * 2022-02-09 2022-05-10 成都中科微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提升ue从nr基站切换到lte基站过程中执行效率的方法、切换方法及ue
CN114466417B (zh) * 2022-02-09 2024-03-19 成都中科微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提升ue从nr基站切换到lte基站过程中执行效率的方法、切换方法及u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200115328A (ko) 2020-10-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041121B (zh) 支持rlc um模式操作的方法和装置
US10873880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4051751A (zh) 用于在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测量和报告交叉链路干扰的方法和装置
CN112425202A (zh) 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分类和处理sdap控制pdu的方法及相关装置
US11503510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for conditional handover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2262543A (zh) 在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指示半持续探测参考信号作为相邻小区参考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CN112005595A (zh) 下一代无线通信系统中有效提供接入控制配置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13785604A (zh) 用于在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使用ue能力的制造商特定标识符报告ue能力的方法和装置
CN110999162B (zh) 用于在移动通信系统中传送和接收重复分组的方法和装置
US20230370907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signaling cell list in conditional cell addition
US11330439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supporting lossless PDCP version change in next-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EP3923633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handover in next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KR20210131786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신호를 송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CN113647146A (zh) 用于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切换方法和装置
CN111567095A (zh) 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无线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KR20220113025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스케줄링을 수행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CN115669201A (zh) 在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执行条件PSCell改变过程的方法和装置
EP4117326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allocating ip address to du in backhaul and access hole combination system
KR20230053428A (ko) 마스터 노드의 세컨더리 셀 의 조건부 이동을 위한 방법
KR20210083652A (ko) 차세대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측정 갭을 요청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KR20210003646A (ko)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조건부 핸드오버 설정을 사용하여 핸드오버를 수행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US20240172057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performing secondary node chang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P4266772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position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P4344298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pdating configuration of conditional pscell change in next-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220132380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cell access without random access in next gener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