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645723A - 一种智能柔性电加热系统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智能柔性电加热系统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645723A
CN113645723A CN202110907275.3A CN202110907275A CN113645723A CN 113645723 A CN113645723 A CN 113645723A CN 202110907275 A CN202110907275 A CN 202110907275A CN 113645723 A CN113645723 A CN 11364572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ic heating
flexible
heating system
carbon material
composite fil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90727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童潇
马冬雷
苏同峰
汤同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Qiyuan Nano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Qiyuan Nan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Qiyuan Nano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Qiyuan Nan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907275.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645723A/zh
Publication of CN1136457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45723A/zh
Priority to EP22177026.6A priority patent/EP4102933B1/en
Priority to US17/832,407 priority patent/US11558935B2/en
Priority to PCT/US2022/032332 priority patent/WO2022260993A1/en
Priority to US18/093,662 priority patent/US11849511B2/en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00Ohmic-resistance heating
    • H05B3/20Heating elements having extended surface area substantially in a two-dimensional plane, e.g. plate-heater
    • H05B3/34Heating elements having extended surface area substantially in a two-dimensional plane, e.g. plate-heater flexible, e.g. heating nets or web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00Ohmic-resistance heating
    • H05B3/02Details

Landscapes

  • Surface Heating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柔性电加热系统及其制备方法,结构至少包括:碳材料复合薄膜,柔性导电电极,导热膜和表面柔性基材。本申请通过碳材料复合薄膜与其他功能薄膜的复合制备方法制备的柔性电加热系统,具有优异的电加热性能,且同时避免了现有一些现有技术电加热片所具有的质地硬、异物感明显、透气性能差等缺陷,并具有优异的发热效率,耐弯折和耐水洗等性能,其构建的均热层结构,能够在同样的功耗下,减少集热效应,获得更大的放热面积,打孔结构来任意调节电阻、发热区域、发热温度等设计,具有极大的成本优势和经济效益。

Description

一种智能柔性电加热系统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IPC分类的H05B3/02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柔性电加热系统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热源在人们的生产、生活、科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面热源是热源的一种。面热源为二维结构,将待加热物体置于该二维结构的上方对物体进行加热,因此,面热源可对待加热物体的各个部位同时加热,加热面较大、加热均匀且效率较高。面热源已成功用于工业领域、科研领域或生活领域等,如电加热器、电热毯、红外治疗仪及电暖器等。
近些年来,纺织品领域的面热源系统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一些现有技术所制备出的面加热系统还具有较多的技术性问题,例如,线装发热体面热源,使用纤维织物作为柔性承载基体,碳纤维或金属纤维发热体通过缝纫或胶接的方式固定在承载基体上,两层柔性基体夹一层发热体的三明治结构,但其厚度较大质地硬,发热面积相对于产品面积的占比极小,不耐弯折;碳纳米管二维材料面加热系统,使用纤维织物作为柔性承载基体,发热体通过热熔胶复合的方式固定在承载基体上,两层柔性基体夹一层发热体的三明治结构,形成电加热系统,但是其依靠碳纳米管二维材料的范德华力层层结合,电加热片水洗、揉搓性能差,且制备工艺要求较高,需要高温和高危气体环境,成本较高,难以做大发热面积;石墨烯浆料面加热系统,使用PET或PI片材作为承载基体,石墨烯导电浆料印刷至承载基体上,两层基体夹一层发热体的三明治结构,但因PET或PI片材质地较硬,只可弯曲不能折叠、揉搓、洗涤等,柔韧性和舒适性较差。
而一些现有技术中的电加热系统,因为受到其内部的电加热元件的性能影响,不能够做到大面积的均匀发热,且发热面积较小,容易出现冷热交替现象。这些问题对于柔性电加热系统的应用环境、领域以及相应的产品质量等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
例如,现有技术(CN201610013179.3)提供了一种双面高导热能力的厚膜发热元件,申请中通过覆盖层,厚膜涂层和载体的材料的选择,并且通过满足一定的三层结构的传热速率提高电加热系统的传热效率和解决漏电的安全性问题,并且具有两面导热能力,但是其并未能够将电加热发热元件的发热面积进行有效的扩大,从而具有更高效的发热效率,在具有较低的发热元件面积的情况下具有极大的发热面积,有效提供了电加热系统在面料中的适用性。
因此,亟需一种具有优良的柔性、耐水洗、发热面积占比高的柔性电加热系统。本发明申请中通过碳材料复合薄膜与柔性导电电极和导热膜形成的均热层结构,能够有效的将碳材料复合薄膜产生的热量传递到面积更大的导热膜上,使得电加热系统在具有良好的耐折叠和耐弯曲性能的同时具有优异的发热面积,解决了行业痛点;与此同时,本申请还可以对纳米碳复合薄膜进行打孔操作,解决透气性的同时,通过打孔的形状、密度和位置对电加热片的电阻、发热温度和发热区域进行调节,从而提高了电加热片的灵活运用性。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智能柔性电加热系统,结构至少包括:碳材料复合薄膜,柔性导电电极,导热膜和表面柔性基材。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碳材料复合薄膜原料至少包含多维碳材料和基体树脂。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碳材料复合薄膜表面印刷有导电银浆层;所述导电银浆层的方阻为6~8毫欧;所述导电银浆层的厚度为4~5μm。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碳材料复合薄膜具有有序排列的透气穿孔结构。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碳材料复合薄膜的透气穿孔结构的大孔方式为激光打孔、模切、冲孔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透气穿孔的形状为圆形、方形、三角形、梯形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透气穿孔的形状为圆形。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圆形的直径为0.1~1cm。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圆形的直径为0.2~0.4cm。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透气穿孔的间距为0.1~1cm。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透气穿孔的间距为0.3~0.5cm。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纳米碳复合薄膜的方阻为4~10欧姆。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纳米碳复合薄膜的厚度为40~80μm。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多维碳材料,基体树脂的质量比为6~9:1~4。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多维碳材料,热塑性树脂的质量比为8:2。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多维碳材料为纳米碳粉、纳米金刚石、多壁碳纳米管、碳纳米纤维、石墨烯、还原氧化石墨烯中的至少两种。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多维碳材料为纳米碳粉,多壁碳纳米管和石墨烯。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纳米碳粉,多壁碳纳米管和石墨烯的质量比为3~4:2~3:1~2。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纳米碳粉,多壁碳纳米管和石墨烯的质量比为3.5:2.5:1.5。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基体树脂为聚氨酯树脂、酚醛树脂、不饱和脂肪酸树脂,环氧树脂、聚酯树脂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基体树脂为聚氨酯树脂。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基体树脂的粘度为15000~25000cps,25℃。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聚氨酯树脂的粘度为18000cps,25℃。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纳米碳粉的细度为30~80nm。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纳米碳粉的细度为50nm。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石墨烯的厚度为2~3nm,片径为6~7μm。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石墨烯的厚度为3nm,片径为7μm。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多壁碳纳米管的直径为12~16nm,长度为70~80μm。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多壁碳纳米管的直径为14nm,长度为75μm。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柔性导电电极为2条,位于碳材料复合薄膜表面;所述柔性导电电极表面还设置有PET或PI材料的防水保护层。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柔性导电电极表面还设置有PET防水保护层。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柔性导电电极为导电金属箔、导电布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导热膜为导热硅脂膜、石墨烯导热膜、导热凝胶膜、导热织物膜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导热膜的导热系数为1000~1800w/mk。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表面柔性基材为柔性纤维织物、柔性硅胶、蓄热材料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表面柔性基材为柔性纤维织物。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上述智能柔性电加热系统的制备方法,步骤包含以下几步:(1)称取碳材料复合薄膜所需材料高温熔融,压延牵伸成膜,之后膜表面印刷导电银浆,形成导电银浆层;(2)碳材料复合薄膜打孔;(3)在纳米碳复合薄膜的表面贴合柔性导电电极;(4)在柔性导电电极的上方贴合导热膜形成均热层结构;(5)在均热层结构的上下表面各贴合一层表面柔性基材。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贴合的方式为热熔胶复合;所述热熔胶为TPU、EVA防水透气膜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热熔胶为TPU。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智能柔性电加热系统的多层结构的贴合叠加方式为并排叠加或部分叠加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智能柔性电加热系统中碳材料复合薄膜的面积为导热膜面积的30~60%。
有益效果:
1.本申请中,通过碳材料复合薄膜与其他功能薄膜的复合制备方法制备的柔性电加热系统,具有优异的电加热性能,且同时避免了一些现有技术电加热片所具有的质地硬、异物感明显、透气性能差等缺陷,并具有优异的发热效率,耐弯折和耐水洗等性能,其构建的均热层结构,能够在同样的功耗下,减少集热效应,获得更大的放热面积。
2.本发明申请中,通过多种维度的碳材料的复配,充分发挥多维碳材料之间在基体树脂中的相互填充作用,有效避免了单种碳材料之间的团聚现象,增强复合材料的紧密度,提供了占比更高的发热导电面积。
3.本发明申请中,通过对发热元件,纳米碳复合薄膜,进行激光、模切等打孔操作,解决透气性的同时,通过孔的尺寸排布、形状和数量等的设计与变换,能够改变碳材料膜上的电子传输走向,对电加热片的电阻、发热温度和发热区域进行调节,使得在生产制备过程中,仅需同一种的碳材料膜即可通过打孔的排布和形状的变换而实现多种电阻、多种发热情况的产品,具有极大的经济和使用效益。
4.本发明申请中,通过碳材料复合薄膜与柔性导电电极和导热膜形成的均热层结构,能够有效的将碳材料复合薄膜产生的热量传递到面积更大的导热膜上,使得电加热系统在具有良好的耐折叠和耐弯曲性能的同时具有更大的发热面积,解决了行业痛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中智能柔性加热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表面柔性基材,2-导热膜,3-柔性导电电极,4-柔性导电电极的防水保护层,5-碳材料复合薄膜,6-碳材料复合薄膜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实施例1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智能柔性电加热系统,结构至少包括:碳材料复合薄膜,柔性导电电极,导热膜和表面柔性基材。
碳材料复合薄膜表面还具有导电银浆层,方阻为7毫欧,厚度为4.5μm。
碳材料复合薄膜具有有序排列的圆形透气穿孔结构;圆形透气穿孔结构的圆直径为0.3cm,圆形透气穿孔结构的间距为0.4cm。碳材料复合薄膜的厚度为55μm。
碳材料复合薄膜原料为(以重量份计):80份多维碳材料,20份聚氨酯树脂。
多维碳材料为纳米碳粉、多碳纳米管和石墨烯,重量比为3.5:2.5:1.5。
聚氨酯树脂的粘度为18000cps,25℃。
纳米碳粉的细度为50nm。
石墨烯的厚度为3nm,片径为7μm。
多壁碳纳米管的直径为14nm,长度为75μm。
柔性导电电极为2条导电布,位于碳材料复合薄膜表面;所述柔性导电电极表面还设置有PET防水保护层。
导热膜的导热系数为1500w/mk的石墨烯导热膜。
表面柔性基材为聚丙烯腈柔性纤维织物。
本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上述智能柔性电加热系统的制备方法,步骤包含以下几步:(1)称取碳材料复合薄膜所需材料高温熔融,压延牵伸成膜,之后膜表面印刷导电银浆,形成导电银浆层;(2)碳材料复合薄膜打孔;(3)在纳米碳复合薄膜的表面贴合柔性导电电极;(4)在柔性导电电极的上方贴合导热膜形成均热层结构;(5)在均热层结构的上下表面各贴合一层表面柔性基材。
所述贴合的方式为热熔胶复合;所述热熔胶为TPU。
所述智能柔性电加热系统的多层结构的贴合叠加方式为并排叠加;其中碳材料复合薄膜的面积为导热膜面积的50%。
本实施例中,导电银浆为慧州市腾辉科技有限公司出售的导电银浆产品。
本实施例中,纳米碳粉、多碳纳米管和石墨烯为上海肖晃纳米科技有限公司出售的纳米碳粉、多碳纳米管和石墨烯产品。
本实施例中,聚氨酯树脂为安徽中恩化工有限公司出售的平均粘度为18000cps,25℃的聚氨酯树脂产品。
本实施例中,导电布为苏州八钻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出售的黑色导电布产品。
本实施例中,石墨烯导热膜为深圳市麦积高新科技有限公司出售的导热系数为1500w/mk的石墨烯导热膜产品。
本实施例中,聚丙烯腈柔性纤维织物为沈阳艾瑞特特种工程材料有限公司出售的聚丙烯腈柔性纤维织物产品。
本实施例中,TPU为东莞市品塑高分子科技有限公司出售的熔融TPU产品。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聚氨酯树脂的粘度为15000cps,25℃。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纳米碳粉的细度为80nm。
对比例1
本对比例的具体实施方式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聚氨酯树脂的粘度为5000cps,25℃。
对比例2
本对比例的具体实施方式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纳米碳粉的细度为200nm。
对比例3
本对比例的具体实施方式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纳米碳粉,多壁碳纳米管和石墨烯的质量比为1:2.5:5。
性能评价
1.方阻值:对所有实施例和对比例制得的碳材料复合膜的方阻值通过方阻测试仪进行测试,每个实施例对比例测试5个试样,测得的数值的平均值记入表1。
2.弯曲折叠性:对所有实施例和对比例制得的大面积柔性电加热片料裁剪成5cmx5cm大小的样片,进行样片的对折测试,每个样片对折100次,观察100次之后,样品表面是否有明显的折痕和断裂情况,观察的情况记入表1。
3.耐水洗性:对所有实施例和对比例制得的大面积柔性电加热片料裁剪成20cmx20cm大小的样片,进行样片的水洗测试,测试方法参考GB/T 13769-2009和GB/T8629-2017,清洗次数为100次,观察加热片的工作情况,观察的情况记入表1。
表1
Figure BDA0003202212200000101
Figure BDA0003202212200000111
通过实施例1~3、对比例1~3和表1可以得知,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智能柔性电加热系统及其制备方法,制备出的柔性电加热系统具有优异的质地感和柔软手感,且还具有优异的耐水洗性,耐弯曲折叠性和发热效果,并且有效增广了电加热系统的加热面积,适宜在纺织品领域推广,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其中实施例1在具有最佳的原料配比和制备工艺等因素下获得了最佳性能指数。

Claims (10)

1.一种智能柔性电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结构至少包括:碳材料复合薄膜,柔性导电电极,导热膜和表面柔性基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柔性电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碳材料复合薄膜原料至少包含多维碳材料和基体树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柔性电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维碳材料为纳米碳粉、纳米金刚石、多壁碳纳米管、碳纳米纤维、石墨烯、还原氧化石墨烯中的至少两种。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柔性电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树脂为聚氨酯树脂、酚醛树脂、不饱和脂肪酸树脂,环氧树脂、聚酯树脂中的至少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柔性电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树脂的粘度为15000~25000cps,25℃。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智能柔性电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导电电极为2条,位于碳材料复合薄膜表面;所述柔性导电电极表面还设置有PET或PI材料的防水保护层。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智能柔性电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膜为导热硅脂膜、石墨烯导热膜、导热凝胶膜、导热织物膜中的至少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智能柔性电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柔性基材为柔性纤维织物、柔性硅胶、蓄热材料中的至少一种。
9.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智能柔性电加热系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包含以下几步:(1)称取碳材料复合薄膜所需材料高温熔融,压延牵伸成膜,之后膜表面印刷导电银浆,形成导电银膜;(2)碳材料复合薄膜打孔;(3)在纳米碳复合薄膜的表面贴合柔性导电电极;(4)在柔性导电电极的上方贴合导热膜形成均热层结构;(5)在均热层结构的上下表面各贴合一层表面柔性基材。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智能柔性电加热系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贴合的方式为热熔胶复合;所述热熔胶为TPU、EVA防水透气膜中的至少一种。
CN202110907275.3A 2021-06-07 2021-08-09 一种智能柔性电加热系统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1364572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07275.3A CN113645723A (zh) 2021-08-09 2021-08-09 一种智能柔性电加热系统及其制备方法
EP22177026.6A EP4102933B1 (en) 2021-06-07 2022-06-02 Flexible heating device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e and use of same
US17/832,407 US11558935B2 (en) 2021-06-07 2022-06-03 Flexible heating device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e and use of same
PCT/US2022/032332 WO2022260993A1 (en) 2021-06-07 2022-06-06 Flexible heating device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e and use of same
US18/093,662 US11849511B2 (en) 2021-06-07 2023-01-05 Flexible heating device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07275.3A CN113645723A (zh) 2021-08-09 2021-08-09 一种智能柔性电加热系统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45723A true CN113645723A (zh) 2021-11-12

Family

ID=784201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907275.3A Pending CN113645723A (zh) 2021-06-07 2021-08-09 一种智能柔性电加热系统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645723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024165A2 (pt) * 2012-08-08 2014-02-13 Centi - Centro De Nanotecnologia E Materiais Técnicos Funcionais E Inteligentes Dispositivo de aquecimento, respectivo métodos de impressão e utilização
CN106686773A (zh) * 2016-01-06 2017-05-17 黄伟聪 一种双面高导热能力的厚膜发热元件
CN107635296A (zh) * 2017-09-13 2018-01-26 合肥微晶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石墨烯银纳米线复合柔性发热膜组件
CN109743798A (zh) * 2018-12-29 2019-05-10 北京创新爱尚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石墨烯柔性透气电热面料的制备方法
CN110418439A (zh) * 2018-04-28 2019-11-05 华瑞墨石丹阳有限公司 一种石墨烯加热保温套及其应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024165A2 (pt) * 2012-08-08 2014-02-13 Centi - Centro De Nanotecnologia E Materiais Técnicos Funcionais E Inteligentes Dispositivo de aquecimento, respectivo métodos de impressão e utilização
CN106686773A (zh) * 2016-01-06 2017-05-17 黄伟聪 一种双面高导热能力的厚膜发热元件
CN107635296A (zh) * 2017-09-13 2018-01-26 合肥微晶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石墨烯银纳米线复合柔性发热膜组件
CN110418439A (zh) * 2018-04-28 2019-11-05 华瑞墨石丹阳有限公司 一种石墨烯加热保温套及其应用
CN109743798A (zh) * 2018-12-29 2019-05-10 北京创新爱尚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石墨烯柔性透气电热面料的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389568U (zh) 石墨烯发热膜
JP5580835B2 (ja) 炭素ナノチューブ発熱シート
Chen et al. Permeable conductors for wearable and on‐skin electronics
KR101265895B1 (ko) 발열 필름 및 그를 포함하는 발열 제품
KR101238667B1 (ko) 그래핀 탄소섬유발열지를 이용한 양면 함침형 면상발열체의 제조방법
CN105161803B (zh) 一种石墨烯薄膜频率选择表面
CN107592685B (zh) 一种制备双发热层石墨烯电热膜的方法
CN114516207B (zh) 一种夹层结构高导热复合薄膜热界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209250907U (zh) 柔性加热膜及卷对片连续生产设备
CN112489853A (zh) 一种柔性导电膜、其制备方法及柔性电子器件
JP5680733B2 (ja) タッチパネル用入力指サック
CN113645723A (zh) 一种智能柔性电加热系统及其制备方法
CN208035537U (zh) 一种可实现温度精确控制的远红外石墨烯面料
CN205283846U (zh) 一种二维纳米碳发热体及柔性电加热模组
CN111556598B (zh) 一种柔性低压红外电热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3630916A (zh) 一种大面积柔性电加热片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9645751A (zh) 一种多功能的石墨烯床垫
CN113784468B (zh) 一种发热材料及其应用、导电发热膜及其制作方法
CN204377167U (zh) 一种柔性面状体发热板
CN209126565U (zh) 远红外布基发热汽车座垫
Usman et al. A high strength and flexible multilayered thin film laser induced graphene heater for thermal applications
CN218735044U (zh) 一种石墨烯加热垫
CN217592414U (zh) 一种复合材料导热条及带有导热条的枕芯或床垫
CN220602565U (zh) 可穿戴嵌入式柔性电热传感结构、传感器及可穿戴设备
Qin et al. A flexible strain sensor based on MXene/AgNW composite film with extremely high sensitivity and low strain range for real-time health monitoring and thermal managemen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