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645572B -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645572B
CN113645572B CN202010444431.2A CN202010444431A CN113645572B CN 113645572 B CN113645572 B CN 113645572B CN 202010444431 A CN202010444431 A CN 202010444431A CN 113645572 B CN113645572 B CN 11364557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ulticast
access network
broadcast service
network device
service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44443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645572A (zh
Inventor
贾建鑫
吴问付
宗在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511651.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017594A/zh
Priority to PCT/CN2021/092982 priority patent/WO2021228066A1/zh
Priority to EP21804446.9A priority patent/EP4142367A4/en
Publication of CN1136455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45572A/zh
Priority to US17/982,935 priority patent/US20230067900A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6455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4557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30Resource management for broadcast ser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6Selective distribution of broadcast services, e.g. multimedia broadcast multicast service [MBMS]; Services to user groups; One-way selective calling ser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07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multicast or broadcast services, e.g. MB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55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11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 H04W36/0033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with transfer of context information
    • H04W36/0044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with transfer of context information of quality context inform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UE在切换过程中组播/广播业务的不连续的问题。该方法包括目标接入网设备接收来自源接入网设备的第一组播/广播业务数据、以及来自核心网设备的第二组播/广播业务数据;若所述目标接入网设备确定所述第一组播/广播业务数据与所述第二组播/广播业务数据同步,向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二组播/广播业务数据,以尽可能保证UE在切换过程中的组播/广播业务的连续性。

Description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本申请要求在2020年05月11日提交中国专利局、申请号为202010394473.X、申请名称为“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组播/广播业务被广泛应用,例如,应用于高清视频、自动驾驶、物联网设备和公共安全预警等领域。如下以高清视频业务为例说明。目前,用户逐渐从通过固定电视收看热点节目的方式转变为通过手机终端收看热点节目,因此,视频业务对移动网络的冲击较为强烈。若可以通过空口组播的方式优化视频业务的传输,有助于减少视频数据对移动网络的冲击。
在第3代(the 3rd generation,3G)移动通信技术和第4代(the 4th generation,4G)移动通信技术中,需要在现有的3G或4G通信网络架构基础上添加支持组业务的专有网元和接口,并且还需要专有的组播信道支持,如此,不但增加了运营商角的开销,还提高了终端的复杂度。为克服上述困难,在第5代(the 5th generation,5G)通信网络架构的基础上支持组播/广播功能(multicast broadcast service,MBS)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点。
在5G中,MBS研究的一个关键问题(key issue)是业务连续性(servicecontunity),当终端设备由源接入网设备切换至目标接入网设备时,如何保证终端设备组播/广播业务的连续性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用于在终端设备由源接入网设备切换至目标接入网设备的过程中,可保证该终端设备的组播/广播业务的连续性不受影响。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源接入网设备接收来自目标接入网设备的第一无线承载配置信息和第二无线承载配置信息,第一无线承载配置信息用于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目标接入网设备对应的空口单播模式传输的第一组播/广播业务数据,第二无线承载配置信息用于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目标接入网设备对应的空口组播/广播模式或空口单播模式传输的第二组播/广播业务数据;源接入网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无线承载配置信息和第二无线承载配置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组播/广播业务数据和第二组播/广播业务数据为同源业务的数据。
基于该方案,终端设备可通过第一无线承载配置信息接收第一组播/广播业务数据,并通过第二无线承载配置信息接收第二组播/广播业务数据,因此,在终端设备由源接入网设备切换至目标接入网设备的过程中,可保证该终端设备的组播/广播业务的连续性不受影响。也就是说,可减少终端设备在切换过程中的丢包,降低了时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源接入网设备向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组播/广播业务数据,第一组播/广播业务数据与终端设备的协议数据单元(protocol data unit,PDU)会话关联。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源接入网设备通过第一转发隧道或第二转发隧道,向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组播/广播业务数据;其中,第一转发隧道为终端设备的第一组播/广播会话对应的转发隧道,第二转发隧道为终端设备的PDU会话隧道对应的转发隧道,第一组播/广播会话与第一组播/广播业务对应。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源接入网设备确定第一定时器超时,停止向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组播/广播业务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源接入网设备接收来自会话管理网元或用户面网元的结束数据包,其中,结束数据包用于指示目标接入网设备停止通过第一转发隧道或第二转发隧道接收第一组播/广播业务数据,结束数据包是会话管理网元在第三定时器超时、或用户面网元在第四定时器超时后构造的;源接入网设备向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结束数据包。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源接入网设备接收来自会话管理网元或用户面网元的结束数据包,结束数据包用于指示目标接入网设备停止通过第一转发隧道或第二转发隧道接收第一组播/广播业务数据;源接入网设备确定第五定时器超时,向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结束数据包。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目标接入网设备确定终端设备的第一无线承载配置信息和第二无线承载配置信息,第一无线承载配置信息用于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目标接入网设备对应的空口单播模式传输的第一组播/广播业务数据,第二无线承载配置信息用于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目标接入网设备对应的空口组播/广播模式或空口单播模式传输的第二组播/广播业务数据;目标接入网设备向源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无线承载配置信息和第二无线承载配置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目标接入网设备接收来自源接入网设备的第一组播/广播业务数据,第一组播/广播业务数据与终端设备的PDU会话关联。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目标接入网设备通过第一转发隧道或第二转发隧道,接收来自源接入网设备的第一组播/广播业务数据;其中,第一转发隧道为终端设备的第一组播/广播会话对应的转发隧道,第二转发隧道为终端设备的PDU会话隧道对应的转发隧道,第一组播/广播会话与第一组播/广播业务对应。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目标接入网设备接收来自源接入网设备的第一请求消息,第一请求消息用于请求目标接入网设备与源接入网设备建立第一组播/广播业务对应的转发隧道。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目标接入网设备通过空口单播模式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组播/广播业务数据,并通过空口组播/广播模式或空口单播模式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二组播/广播业务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目标接入网设备接收来自源接入网设备的结束数据包后,停止通过第一转发隧道或第二转发隧道接收第一组播/广播业务数据;其中,结束数据包是会话管理网元在第三定时器超时后构造并发送的;或者,用户面网元在第四定时器超时后构造并发送的;或者,源接入网设备在确定第五定时器超时后发送的。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终端设备接收来自源接入网设备的第一无线承载配置信息和第二无线承载配置信息,第一无线承载配置信息用于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目标接入网设备对应的空口单播模式传输的第一组播/广播业务数据,第二无线承载配置信息用于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目标接入网设备对应的空口组播/广播模式或空口单播模式传输的第二组播/广播业务数据;终端设备通过空口单播模式接收来自目标接入网设备的第一组播/广播业务数据,并通过空口组播/广播模式或空口单播模式接收来自目标接入网设备的第二组播/广播业务数据,第一组播/广播业务数据与终端设备的协议数据单元PDU会话关联。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对第一组播/广播业务数据和第二组播/广业务数据中的重复数据去重。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会话管理网元在确定第三定时器超时,构造结束数据包,结束数据包用于指示目标接入网设备停止通过终端设备的PDU会话隧道对应的转发隧道接收第一组播/广播业务数据;会话管理网元通过源接入网设备,向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结束数据包。
第五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用户面网元向会话管理网元发送第四响应消息,用户面网元接收来自会话管理网元构造的结束数据包,结束数据包是会话管理网元在接收到用户面网元发送的第四响应消息后构造的,第四响应消息为N4会话响应消息;用户面网元在确定第二定时器超时,向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结束数据包。
第六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用户面网元在确定第四定时器超时,构造结束数据包,结束数据包用于指示目标接入网设备停止通过终端设备的PDU会话隧道对应的转发隧道接收第一组播/广播业务数据;用户面网元向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结束数据包。
第七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源接入网设备接收来自目标接入网设备的第一无线承载配置信息,第一无线承载配置信息用于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目标接入网设备对应的空口单播模式传输的第一组播/广播业务数据;源接入网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无线承载配置信息;源接入网设备接收到来自目标接入网设备的第一信息后,停止向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组播/广播业务数据,第一信息用于指示源接入网设备停止向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组播/广播业务数据,第一组播/广播业务数据与终端设备的PDU会话关联,所述第一组播/广播业务数据是所述源接入网设备转发至所述目标接入网设备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源接入网设备向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组播/广播业务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源接入网设备通过第一转发隧道或第二转发隧道,向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组播/广播业务数据;其中,第一转发隧道为终端设备的第一组播/广播会话对应的转发隧道,第二转发隧道为终端设备的PDU会话隧道对应的转发隧道,第一组播/广播会话与第一组播/广播业务对应。
第八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目标接入网设备确定终端设备的第一无线承载配置信息和第二无线承载配置信息,第一无线承载配置信息用于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目标接入网设备对应的空口单播模式传输的第一组播/广播业务数据,第二无线承载配置信息用于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目标接入网设备对应的空口组播/广播模式或空口单播模式传输的第二组播/广播业务数据;目标接入网设备向源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无线承载配置信息;目标接入网设备接收来自源接入网设备的第一组播/广播业务的数据,第一组播/广播业务数据与终端设备的PDU会话关联;若目标接入网设备确定接收到的第一组播/广播业务数据与第二组播/广播业务数据同步,向源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信息,第一信息用于指示源接入网设备停止向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组播/广播业务数据;目标接入网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无线承载配置信息,第二无线承载配置信息用于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目标接入网设备对应的空口组播/广播模式或空口单播模式传输的第二组播/广播业务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目标接入网设备通过空口单播模式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组播/广播业务数据,并通过空口组播/广播模式或空口单播模式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二组播/广播业务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目标接入网设备确定第一组播/广播业务数据的序号等于第二组播/广播业务数据的序号,则确定第一组播/广播业务数据与第二组播/广播业务数据同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目标接入网设备确定接收到的第一组播/广播业务数据早于第二组播/广播业务数据,向源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目标接入网设备确定第一组播/广播业务数据的序号大于第二组播/广播业务数据的序号,确定第一组播/广播业务数据早于第二组播/广播业务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目标接入网设备确定第一组播/广播业务数据的序号大于第二组播/广播业务数据的序号,则:调慢空口单播模式的第一组播/广播业务数据的发送速率,和/或,调快空口组播/广播模式或空口单播模式的第二组播/广播业务数据的发送速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目标接入网设备确定接收到的第一组播/广播业务数据晚于第二组播/广播业务数据,则:调快空口单播模式的第一组播/广播业务数据的发送速率,和/或,调慢空口组播/广播模式或空口单播模式的第二组播/广播业务数据的发送速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目标接入网设备确定第一组播/广播业务数据的序号小于第二组播/广播业务数据的序号,确定接收到的第一组播/广播业务数据晚于第二组播/广播业务数据。
第九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源接入网设备通过终端设备的PDU会话隧道对应的转发隧道,向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组播/广播业务数据;源接入网设备接收来自会话管理网元或用户面网元的结束数据包,其中,结束数据包用于指示目标接入网设备停止通过终端设备的PDU会话隧道对应的转发隧道接收第一组播/广播业务数据,结束数据包是会话管理网元在第三定时器超时构造的、或用户面网元在第四定时器超时后构造的;源接入网设备向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结束数据包。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源接入网设备接收来自目标接入网设备的第一无线承载配置信息,第一无线承载配置信息用于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目标接入网设备对应的空口单播模式传输的第一组播/广播业务数据;源接入网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无线承载配置信息。
第十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目标接入网设备接收来自源接入网设备的第一组播/广播业务数据,第一组播/广播业务数据是通过终端设备的PDU会话隧道对应的转发隧道发送的;目标接入网设备接收来自源接入网设备的结束数据包,并停止通过终端设备的PDU会话隧道对应的转发隧道接收第一组播/广播业务数据;其中,结束数据包是会话管理网元在第三定时器超时构造的、或用户面网元在第四定时器超时后构造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目标接入网设备通过空口单播模式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组播/广播业务数据。
第十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源接入网设备通过终端设备的PDU会话隧道对应的转发隧道,向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组播/广播业务数据;源接入网设备接收来自会话管理网元或用户面网元的结束数据包,其中,结束数据包用于指示目标接入网设备停止通过终端设备的PDU会话隧道对应的转发隧道接收第一组播/广播业务数据;源接入网设备确定第五定时器超时,向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结束数据包。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源接入网设备接收来自目标接入网设备的第一无线承载配置信息,第一无线承载配置信息用于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目标接入网设备对应的空口单播模式传输的第一组播/广播业务数据;源接入网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无线承载配置信息。
第十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目标接入网设备接收来自源接入网设备的第一组播/广播业务数据,第一组播/广播业务数据是通过终端设备的PDU会话隧道对应的转发隧道发送的;目标接入网设备接收来自源接入网设备的结束数据包,并停止通过终端设备的PDU会话隧道对应的转发隧道接收第一组播/广播业务数据;其中,结束数据包是源接入网设备确定第五定时器超时发送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目标接入网设备通过空口单播模式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组播/广播业务数据。
第十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会话管理网元设置第八定时器用于将第二组播/广播业务数据保存(或缓存)在用户面网元,会话管理网元确定第八定时器超时,使UPF向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保存在UPF的第二组播/广播业务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会话管理网元向用户面网元发送N4会话更新请求消息;其中,N4会话更新请求消息中可包括目标接入网设备分配的PDU会话隧道标识信息和/或会话管理网元分配给用户面网元的隧道标识信息。也就是说,N4会话更新请求用于请求将协议数据单元PDU会话的下行路径切换至目标接入网设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会话管理网元响应于核心网设备向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二组播/广播业务数据,启动第八定时器。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会话管理网元向用户面网元发送第一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用户面网元保存第二组播/广播业务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会话管理网元确定第八定时器超时,向用户面网元发送第二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用户面网元向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保存的第二组播/广播业务数据。
可选地,第一指示信息可携带在N4会话更新请求消息;或者;第二指示信息可携带在N4会话更新请求消息。
第十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会话管理网元向用户面网元发送第一指示信息,在确定第八定时器超时,向用户面网元发送第二指示信息;其中,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用户面网元保存第二组播/广播业务数据,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用户面网元向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保存的第二组播/广播业务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指示信息可携带在N4会话更新请求消息;或者;第二指示信息可携带在N4会话更新请求消息。
第十五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目标接入网设备接收来自源接入网设备的第一组播/广播业务数据、以及来自核心网设备的第二组播/广播业务数据;若目标接入网设备确定第一组播/广播业务数据与第二组播/广播业务数据同步,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二组播/广播业务数据。
基于该方案,目标接入网设备在确定第一组播/广播业务数据与第二组播/广播业务数据同步,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二组播/广播业务数据,如此,终端设备由源接入网设备切换至目标接入网设备的过程中,可保证该终端设备的组播/广播业务的连续性不受影响。也就是说,可减少终端设备在切换过程中的丢包,降低了时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目标接入网设备确定第一组播/广播业务数据的序号加一大于或等于第二组播/广播业务数据的序号,确定第一组播/广播业务数据与第二组播/广播业务数据同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目标接入网设备将第一组播/广播业务数据的序号加一大于第二组播/广播业务数据的序号的第一组播/广播业务数据丢弃。进一步,可选地,目标接入网设备调快第二组播/广播业务数据的发送速率,和/或,调慢第一组播/广播业务数据的发送速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目标接入网设备确定第一组播/广播业务数据与第二组播/广播业务数据不同步,调整第一组播/广播业务数据与第二组播/广播业务数据至同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目标接入网设备确定第一组播/广播业务数据的序号加一小于第二组播/广播业务数据的序号,缓存第二组播/广播业务数据;目标接入网设备确定接收到的第一组播/广播业务数据的序号加一等于第一个缓存的第二组播/广播业务数据的序号,确定第一组播/广播业务数据与第二组播/广播业务数据同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目标接入网设备确定第一组播/广播业务数据的序号加一小于第二组播/广播业务数据的序号,调慢第二组播/广播业务数据的发送速率,和/或,调快第一组播/广播业务数据的发送速率。如此,有助于快速实现第一组播/广播业务数据与第二组播/广播业务数据同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目标接入网设备确定终端设备的第一无线承载配置信息和第二无线承载配置信息,第一无线承载配置信息用于终端设备接收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的第一组播/广播业务数据,第二无线承载配置信息用于终端设备接收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的第二组播/广播业务数据;目标接入网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无线承载配置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目标接入网设备确定第一组播/广播业务数据与第二组播/广播业务数据同步,向源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信息,第一信息用于指示源接入网设备停止向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组播/广播业务数据。
第十六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目标接入网设备接收来自源接入网设备的第一组播/广播业务数据、以及来自核心网设备的第二组播/广播业务数据;目标接入网设备根据第一组播/广播业务数据的序号与第二组播/广播业务数据的序号,确定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二组播/广播业务数据的时间。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目标接入网设备可将第一组播/广播业务数据与第二组播/广播业务数据同步的时间,确定为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二组播/广播业务数据的时间。
第十七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用于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七方面或第九方面或第十一方面中的源接网设备的功能,或者用于实现上述第二方面或第八方面或第十方面或第十二方面或第十五方面或第十六方面中的目标接入网设备的功能,或者用于实现第三方面中终端设备的功能,或者用于实现上述第四方面或第十三方面或第十四方面中的会话管理网元的功能,或者用于实现第五方面或第六方面中用户面网元的功能。该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该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单元或模块。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通信装置可以是终端设备,或者是可用于终端设备中的模块,例如芯片或芯片系统或者电路。有益效果可参见上述相关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该通信装置可以包括:收发器和处理器。该处理器可被配置为支持该通信装置执行以上所示终端设备的相应功能,该收发器用于支持该通信装置与网络设备和其它终端设备等之间的通信。其中,收发器可以为独立的接收器、独立的发射器、集成收发功能的收发器、或者是接口电路。可选地,该通信装置还可以包括存储器,该存储器可以与处理器耦合,其保存该通信装置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
示例性地,收发器和处理器可以执行上述方法示例中终端设备的相应功能,具体参见方法示例中的详细描述,此处不做赘述。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通信装置可以是接入网设备,或者是可用于接入网设备的部件,例如芯片或芯片系统或者电路。该通信装置可以包括:收发器和处理器。该处理器可被配置为支持该通信装置执行以上所示接入网设备的相应功能,该收发器用于支持该通信装置与其它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设备等之间的通信。其中,收发器可以为独立的接收器、独立的发射器、集成收发功能的收发器、或者是接口电路。可选地,该通信装置还可以包括存储器,该存储器可以与处理器耦合,其保存该通信装置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
示例性地,收发器和处理器可以执行上述方法示例中源接入网设备的相应功能,具体参见方法示例中的详细描述,此处不做赘述。或者,收发器和处理器可以执行上述方法示例中目标接入网设备的相应功能,具体参见方法示例中的详细描述,此处不做赘述。
第十八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用于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中的任意一种方法,或者用于实现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中的任意一种方法,或者用于实现上述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中的任意一种方法,或者用于实现上述第四方面或第四方面中的任意一种方法,或者用于实现上述第五方面或第五方面中的任意一种方法,或者用于实现上述第六方面或第六方面中的任意一种方法,或者用于实现上述第七方面或第七方面中的任意一种方法,或者用于实现上述第八方面或第八方面中的任意一种方法,或者用于实现上述第九方面或第九方面中的任意一种方法,或者用于实现上述第十方面或第十方面中的任意一种方法,或者用于实现上述第十一方面或第十一方面中的任意一种方法,或者用于实现上述第十二方面或第十二方面中的任意一种方法,或者用于实现上述第十四方面或第十四方面中的任意一种方法,或者用于实现上述第十五方面或第十五方面中的任意一种方法,或者用于实现上述第十六方面或第十六方面中的任意一种方法,包括相应的功能模块,分别用于实现以上方法中的步骤。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该通信装置可为终端设备,该通信装置可以括处理模块和收发模块,这些模块可以执行上述方法示例中终端设备的相应功能,具体参见方法示例中的详细描述,此处不做赘述。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该通信装置还可以是网络设备,该通信装置可以包括收发模块和处理模块,这些模块可以执行上述方法示例中网络设备的相应功能,具体参见方法示例中的详细描述,此处不做赘述。
第十九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包括终端设备、源接入网设备和目标接入网设备,还可包括会话管理网元和/或用户面网元。其中,源接入网设备可以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中的任意一种方法,或者用于执行上述第七方面或第七方面中的任意一种方法,或者用于执行上述第九方面或第九方面中的任意一种方法,或者用于执行上述第十一方面或第十一方面中的任意一种方法;目标接入网设备可以用于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中的任意一种方法,或者用于执行上述第八方面或第八方面中的任意一种方法,用于执行上述第八方面或第八方面中的任意一种方法,或者用于执行上述第十一方面或第十一方面中的任意一种方法,用于执行上述第十二方面或第十二方面中的任意一种方法,用于执行上述第十四方面或第十四方面中的任意一种方法,或者用于实现上述第十五方面或第十五方面中的任意一种方法,或者用于实现上述第十六方面或第十六方面中的任意一种方法;终端设备可以用于执行上述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中的任意一种方法;会话管理网元可用于执行上述第四方面或第四方面中的任意一种方法,或者用于执行上述第十三方面或第十三方面中的任意一种方法,或者用于执行上述第十四方面或第十四方面中的任意一种方法;用户面网元用于执行上述第五方面或第五方面中的任意一种方法,或者用于执行上述第六方面或第六方面中的任意一种方法。
第二十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包括会话管理网元和用户面网元。进一步,可选地,还可包括目标接入网设备。其中,会话管理网元可用于执行上述第四方面或第四方面中的任意一种方法,或者用于执行上述第十三方面或第十三方面中的任意一种方法,或者用于执行上述第十四方面或第十四方面中的任意一种方法,用户面网元用于执行上述第五方面或第五方面中的任意一种方法,或者用于执行上述第六方面或第六方面中的任意一种方法。
第二十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当计算机程序或指令被通信装置执行时,使得该通信装置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或者使得该通信装置执行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或者用于实现上述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中的任意一种方法,或者用于实现上述第四方面或第四方面中的任意一种方法,或者用于实现上述第五方面或第五方面中的任意一种方法,或者用于实现上述第六方面或第六方面中的任意一种方法,或者用于实现上述第七方面或第七方面中的任意一种方法,或者用于实现上述第八方面或第八方面中的任意一种方法,或者用于实现上述第九方面或第九方面中的任意一种方法,或者用于实现上述第十方面或第十方面中的任意一种方法,或者用于实现上述第十一方面或第十一方面中的任意一种方法,或者用于实现上述第十二方面或第十二方面中的任意一种方法,或者用于实现上述第十三方面或第十三方面中的任意一种方法,或者用于实现上述第十四方面或第十四方面中的任意一种方法,或者用于实现上述第十五方面或第十五方面中的任意一种方法,或者用于实现上述第十六方面或第十六方面中的任意一种方法。
第二十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当该计算机程序或指令被通信装置执行时,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或者实现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或者用于实现上述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中的任意一种方法,或者用于实现上述第四方面或第四方面中的任意一种方法,或者用于实现上述第五方面或第五方面中的任意一种方法,或者用于实现上述第六方面或第六方面中的任意一种方法,或者用于实现上述第七方面或第七方面中的任意一种方法,或者用于实现上述第八方面或第八方面中的任意一种方法,或者用于实现上述第九方面或第九方面中的任意一种方法,或者用于实现上述第十方面或第十方面中的任意一种方法,或者用于实现上述第十一方面或第十一方面中的任意一种方法,或者用于实现上述第十二方面或第十二方面中的任意一种方法,或者用于实现上述第十三方面或第十三方面中的任意一种方法,或者用于实现上述第十四方面或第十四方面中的任意一种方法,或者用于实现上述第十五方面或第十五方面中的任意一种方法,或者用于实现上述第十六方面或第十六方面中的任意一种方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架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单播方式传输数据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组播方式传输数据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应用场景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通信方法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7a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建立目标接入网与终端设备的下行数据传输隧道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7b为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通信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7c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确定第八定时器启动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7d为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确定第八定时器启动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7e为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确定第八定时器启动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7f为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确定第八定时器启动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目标接入网设备停止接收源接入网设备发送的第一组播/广播业务数据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目标接入网设备停止接收源接入网设备发送的第一组播/广播业务数据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目标接入网设备停止接收源接入网设备发送的第一组播/广播业务数据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接入网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图1是本申请的可应用的一种通信系统的架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通信系统可包括数据管理网元、认证服务网元、移动性管理网元、会话管理网元、策略控制网元、用户面网元。进一步,该通信系统架构还包括接入网设备、终端设备和数据网络网元(datanetwork,DN)。进一步,该通信系统还可包括组播/广播控制面功能(multicast/broadcastcontrol function,MBCF)网元和组播/广播用户面功能(multicast broadcast userplane function,MBUF)网元。其中,策略控制网元、数据管理网元、认证服务网元、移动性管理网元和会话管理网元可以通过总线连接。这里的总线是指在逻辑上能够实现通信系统中各网元的连接通信,通信系统中的各网元之间可以通过接口或网络来实现连接通信。图1以数据管理网元为UDM网元、认证服务网元为AUSF网元、移动性管理网元为AMF网元、会话管理功能网元为SMF网元,策略控制网元为PCF网元、用户面功能网元为UPF网元、数据网络网元为DN、终端设备为UE为例进行说明。终端设备可以通过下一代网络(next generation,NG)1接口(简称N1)与AMF网元通信,接入网设备通过N2接口(简称N2)与AMF网元通信,接入网设备通过N3接口(简称N3)与UPF网元通信,AMF网元通过N11接口(简称N11)与SMF网元通信,AMF网元通过N8接口(简称N8)与UDM网元通信,AMF网元通过N12接口(简称N12)与AUSF网元通信,AMF网元通过N15接口(简称N15)与PCF网元通信,SMF网元通过N7接口(简称N7)与PCF网元通信,SMF网元通过N4接口(简称N4)与UPF网元通信,UPF网元通过N6接口(简称N6)接入数据网络(data network,DN)。
数据管理网元,主要用于管理、存储用户数据,如签约信息、鉴权/授权信息。在第5代(5th generation,5G)中,数据管理网元可以是统一数据管理(unified datamanagement,UDM)网元或统一数据仓库功能(unified data repository,UDR)网元,在未来通信如第6代(6th generation,6G)中,数据管理网元仍可以是UDM网元或UDR网元,或有其它的名称,本申请不做限定。
认证服务网元,主要用于使用可扩展的身份验证协议(extensibleauthentication protocol,EAP)验证服务功能、存储密钥,以实现对用户的鉴权和认证。在5G中,认证服务器网元可以是认证服务器功能(authentication server function,AUSF)网元,在未来通信如6G中,用户面网元仍可以是AUSF网元,或有其它的名称,本申请不做限定。
会话管理网元,主要用于移动网络中的会话管理和用户面网元的选择和控制。其中,会话管理如会话创建、修改、释放。具体功能比如包括为用户分配互联网协议(internetprotocol,IP)地址、选择提供报文转发功能的用户面网元等。在5G中,会话管理网元可以是会话管理功能(session management function,SMF)网元,在未来通信如6G中,会话管理网元仍可以是SMF网元,或有其它的名称,本申请不做限定。
移动性管理网元,主要用于移动网络中的终端设备的注册、移动性管理、跟踪区更新流程。移动性管理网元终结了非接入层(non access stratum,NAS)消息、完成注册管理、连接管理以及可达性管理、分配跟踪区域列表(track area list,TA list)以及移动性管理等,并且透明路由会话管理(session management,SM)消息到会话管理网元。在5G通信中,移动性管理网元可以是接入与移动性管理功能(access and mobility managementfunction,AMF)网元,在未来通信如6G中,移动性管理网元仍可以是AMF网元,或者有其它名称,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策略控制网元,主要用于用户签约数据的管理,计费策略控制,服务质量(qualityof service,QoS)控制等。在5G中,策略控制网元可以是策略控制功能(policy controlfunction,PCF)网元,在未来通信如6G中,策略控制网元仍可以是PCF网元,或有其它的名称,本申请不做限定。
用户面网元,主要用于用户平面的业务处理,例如数据包路由和传输、包检测、业务用量上报、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处理、合法监听、上行包检测、下行数据包存储等。在5G中,用户面网元可以是用户面功能(user plane function,UPF)网元,在未来通信如6G中,用户面网元仍可以是UPF网元,或有其它的名称,本申请不做限定。
数据网络网元,主要用于为用户提供业务,比如运营商的业务、互联网接入业务和第三方业务。在5G中,数据网络网元可以是数据网络(data network,DN)网元,在未来通信如6G中,数据网络网元仍可以是DN网元,或有其它的名称,本申请不做限定。
接入网设备,是终端设备通过无线方式接入到该通信系统中的接入设备,可为终端设备提供无线通信功能。可以是基站(base station)、演进型基站(evolved NodeB,eNodeB)、传输(发送接收)点(transmission reception point,TRP)、5G通信系统中的下一代基站(next generation NodeB,gNB)、未来通信系统中的基站或无线保真(wireless-fidelity,WiFi)系统中的接入节点等;也可以是完成基站部分功能的模块或单元,例如,可以是集中式单元(central unit,CU),也可以是分布式单元(distributed unit,DU)。本申请的实施例对接入网设备所采用的具体技术和具体设备形态不做限定。
终端设备,也可以称为终端、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移动台、移动终端等。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带无线收发功能的电脑、虚拟现实终端设备、增强现实终端设备、工业控制中的无线终端、无人驾驶中的无线终端、远程手术中的无线终端、智能电网中的无线终端、运输安全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城市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家庭中的无线终端等等。本申请对终端设备所采用的具体技术和具体设备形态不做限定。
MBCF,可以实现组播/广播业务的控制面功能,负责组播/广播业务的管理。MBCF可以与组播/广播业务的服务器相连,以便接收组播/广播业务的相关信息,可参见下述组播/广播业务的介绍,此处不再重复介绍。此外,MBCF还可以与PCF相连,以便为组播/广播业务创建资源,例如Qos需求(可参见下述相关介绍)。需要说明的是,MBCF可以集成在PCF或SMF中,作为一个功能模块;或者也可以作为独立的网元(如图1所示),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MBUF,可以用于传输组播/广播业务的业务数据。需要说明的是,MBUF可以集成到UPF中作为一个功能模块;或者也可以作为独立的网元(如图1所示),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图1中所示的网元的形态和数量仅用于举例,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限定。图1所涉及的网络架构中还可能包括其他网元,如网络切片选择功能(networkslice selection function,NSSF)、统一数据存储库(unified data repository,UDR)或网络存储功能(network repository function,NRF)等网元或设备等,不作具体限定。另外,图1中的各个网元以及各个网元之间的接口名字只是一个示例,具体实现中各个网元以及各个网元之间的接口名字可能为其他,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为方便说明,本申请后续,以会话管理功能网元为SMF网元,用户面功能网元为UPF网元,数据管理网元为UDM网元,认证服务网元为AUSF网元,数据网络网元为DN网元,终端设备为UE为例进行说明。即本申请后续所描述的SMF网元均可替换为会话管理功能网元,UPF网元均可替换为用户面功能网元,UDM均可替换为数据管理网元,UE均可替换为终端设备。
以下,对本申请中的部分用语进行解释说明,以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需要说明的是,这些解释不是对本申请所要求的保护范围的限定。
一、单播
单播可以理解为“点对点”(point to point,PTP)通信。在业务层面,单播业务是指该业务的数据是发送给单个终端设备的。在核心网业务层面,单播是指通过PDU会话向终端设备发送业务数据。在网元(或设备)间,单播是指源网元与目标网元之间为单播隧道(即目标网元的IP地址为单播IP地址)。对于空口而言,空口单播模式(或称为点对点模式),是指接入网设备向单个终端设备发送业务数据,可以理解为,接入网设备通过空口单播模式的无线承载向单个终端设备发送业务数据。
二、组播/广播
组播/广播,是指组播(multicast)或广播(broadcast),可以理解为“点对多点”(point to multi-point,PTM)通信。在业务层面,组播/广播业务是指该业务的数据发送给多个终端设备。在核心网业务层面,组播/广播业务是指通过组播/广播会话向终端设备发送组播/广播业务的业务数据。在网元间,组播是指源网元与目标网元之间为组播隧道(即目标网元的IP地址为组播IP地址)。对于空口而言,空口组播/广播模式是指接入网设备发送的一份业务数据,多个终端设备可同时和/或同频接收。即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既可以应用于组播业务传输,也可以应用于广播业务传输。
三、组播/广播会话隧道
接入网设备与核心网设备之间可以建立关于组播业务的组播/广播会话隧道,组播/广播会话隧道内传输的是组播/广播业务数据,接入网设备通过组播/广播会话隧道接收到的组播/广播业务数据可以发送给加入该组播/广播业务的多个终端设备。其中,组播/广播会话隧道内的组播/广播业务数据可以以组播/广播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流的形式传输,具体地,组播/广播业务可以在组播/广播会话隧道中以一条或多条组播/广播QoS流的方式进行传输。
应理解,组播/广播会话隧道可以与组播/广播业务一一对应,即一种组播/广播业务对应一个组播/广播会话隧道(Per MB service);一个组播/广播业务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组播/广播业务流,多个组播/广播业务流可以对应一个或多个组播/广播QoS流,一个组播/广播会话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组播/广播QoS流。
四、组播/广播业务
组播/广播业务可以通过组播/广播业务的信息来描述。组播/广播业务的信息至少包括组播/广播业务的描述信息,该组播/广播业务的描述信息中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组播/广播业务流的描述信息,其中,组播/广播业务流的描述信息包括下列至少一项:组播/广播业务流应该具备的服务质量索引(QoS flow identifier,QFI)、组播/广播业务流的特征信息(如组播/广播业务的目的地址、目的端口号、源地址等)、组播/广播业务流的QoS需求(如,抖动、时延、丢包率、带宽、等)。组播/广播业务流的QoS需求用于建立组播/广播QoS流。除了组播/广播业务的描述信息之外,组播/广播业务的信息中还可以包含终端设备的信息,例如,可以包括允许(或请求)加入该组播/广播业务的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的标识、终端设备组的标识等。
五、组播/广播会话
组播/广播会话包括网元间的单播隧道、组播隧道、单播模式的空口无线承载、或组播/广播模式的空口无线承载。需要说明的是,组播/广播会话可以用于向终端设备发送组播业务数据,还可以用于向终端设备发送广播业务数据,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六、PDU会话隧道
PDU会话隧道与UE相对应,PDU会话隧道内的业务数据可以以单播QoS流的形式传输。本申请中,PDU会话隧道还可以用于传输组播/广播业务对应的组播/广播QoS流所映射的单播QoS流。
需要说明的是,PDU会话是UE级别的,组播/广播会话是业务级别的。一个UE的一个PDU会话可以与多个组播/广播业务关联,即,该UE可以通过该PDU会话加入至少一个组播/广播业务。一个组播/广播会话可以为一个组播/广播业务提供服务,一个组播/广播会话包括从数据网络到核心网设备再到接入网设备的单播隧道或组播隧道、以及接入网设备分配的用于发送该组播/广播业务的单播空口资源或组播/广播空口资源。
前文介绍了本申请所涉及到的一些用语,下面介绍本申请涉及的技术特征。需要说明的是,这些解释也不是对本申请所要求的保护范围的限定。
请参考图2,图2示例性地示出了通过单播方式传输数据的示意图。图2所示的传输流程既可以用于传输单播业务数据,也可以用于传输组播/广播业务数据。
在图2中,UE1、UE2和UE3中的每个UE分别对应一个不同的PDU会话。业务提供商(CP/SP)可以通过3条PDU会话,分别向UE1、UE2和UE3发送各自的业务数据。应理解,3个UE的业务数据均不相同,目标地址可分别为各UE的IP地址,各个UE的业务数据可以通过各个UE各自独立的传输路径分别发送给各UE。具体地,从CP/SP至RAN的业务传输路径可以包含CP/SP与UPF之间的传输路径、以及UPF与RAN之间的传输路径。UPF与RAN之间的传输路径可以称为PDU会话隧道,不同的PDU会话具有不同的PDU会话隧道。在空口上,RAN可以以单播的方式,即PTP方式,分别向UE1、UE2和UE3发送业务数据。
请参考图3,图3示例性地示出了通过组播/广播方式传输数据的示意图。图3所示的传输流程可以用于传输组播/广播业务数据。
在图3中,组播/广播业务数据可以从CP/SP发送至UE1、UE2和UE3。其中,从CP/SP至RAN的组播/广播业务传输路径可以包含CP与UPF之间的传输路径、以及UPF与RAN之间的传输路径。UPF到RAN的传输路径可以通过隧道传输组播/广播业务数据。例如,采用基于通用隧道协议(general tunnel protocol,GTP)的隧道。UPF与RAN之间的传输路径可以称为组播/广播会话隧道,该组播/广播会话隧道是UE 1、UE 2和UE 3共享的。在空口上,RAN可以通过PTM方式向UE1、UE2和UE3发送组播/广播业务数据,即RAN只需要发送一份数据,UE1、UE2和UE3可同时接收到。
采用组播方式,既可以实现一次向所有目标节点传输业务数据,也可以只对特定对象传送业务数据,因此,在组播方式中,一个发送节点和多个接收节点之间可以实现点到多点的传输,从而解决了单播方式效率低的问题。
上述为单播与组播的相关介绍。可以理解地,接入网设备支持组播/广播功能可以理解为接入网设备支持以组播/广播方式传输组播/广播业务数据,接入网设备不支持组播/广播功能可以理解为接入网设备不支持以组播/广播方式传输组播/广播业务数据,或者接入网设备仅支持以单播方式传输组播/广播业务数据或者PDU会话数据。对于不支持组播/广播功能的接入网设备,可以通过PDU会话向终端设备发送组播/广播业务,即将组播/广播业务映射到PDU会话。对于支持组播/广播功能的接入网设备,可以通过组播/广播会话隧道从核心网接收组播/广播业务数据并发送给加入该组播/广播业务的多个终端设备。应理解,组播/广播业务数据到达RAN之后,经过RAN的服务数据适配协议(service dataadaptation protocol,SDAP)层、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protocol,PDCP)层、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层、媒体接入控制(mediaaccess control,MAC)层、物理(physical,PHY)层的处理,发送给每个接收组播/广播业务数据的UE。
基于上述内容,图4示例性地示出了本申请可应用的一种场景。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所描述的系统架构以及应用场景是为了更加清楚的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的限定,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随着系统架构的演变和新业务场景的出现,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对于类似的技术问题,同样适用。
如图4所示,源基站(singal g-NB,S-gNB)支持组播/广播功能(或称为支持组播/广播业务),目标基站(target g-NB,T-gNB)支持组播/广播功能,即S-gNB可以同时向UE1、UE2、UE3发送组播/广播业务的数据,T-gNB可以同时向UE4、UE5、UE6发送组播/广播业务的数据。由于S-gNB和T-gNB支持组播/广播功能,因此,可在UPF与S-gNB之间建立组播/广播会话隧道、也可在UPF与T-gNB之间建立组播/广播会话隧道,进而通过该组播/广播会话隧道向S-gNB和T-gNB下发组播/广播业务的数据。在该图4中以UE3进行切换,在T-gNB与S-gNB之间建立有UE3的PDU会话隧道对应的转发隧道和组播/广播会话隧道对应的转发隧道为例说明的。当然,在T-gNB与S-gNB之间也可以只建立UE3的PDU会话隧道对应的转发隧道对于从S-gNB切换至T-gNB的UE3的PDU会话,在切换过程中,为该UE3的PDU会话服务的SMF和锚点(如图4中的UPF)是不变的。图4中为S-gNB的组播/广播业务服务的组播/广播网元为MBCF与MBUF,MBUF可以与UE3的PDU会话所在的锚点UPF相连,也可以直接与S-gNB相连,或者也可以通过非锚点的UPF与S-gNB,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与该切换的UE3的PDU会话所相关的组播/广播业务,为该组播/广播业务服务的网元可能是MBCF与MBUF,也可能是其它的MBCF与MBUF。MBUF可以直接与T-gNB直接相连,也可以与切换的UE3的PDU会话的锚点UPF相连,也可以通过其它非锚点的UPF与T-gNB相连,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若源基站(singal g-NB,S-gNB)不支持组播/广播功能,目标基站(target g-NB,T-gNB)支持组播/广播功能,则可在UPF与T-gNB之间建立组播/广播会话隧道,在UPF与S-gNB之间没有组播/广播会话隧道;而且在T-gNB与S-gNB之间只建立有PDU会话隧道对应的转发隧道;即图4中UPF与S-gNB之间的组播/广播会话隧道没有了、且T-gNB与S-gNB之间的组播/广播会话隧道对应的转发隧道也没有了。若源基站(singal g-NB,S-gNB)支持组播/广播功能,目标基站(target g-NB,T-gNB)不支持组播/广播功能,则可在UPF与S-gNB之间建立组播/广播会话隧道,在UPF与T-gNB之间没有组播/广播会话隧道;而且在T-gNB与S-gNB之间只建立有PDU会话隧道对应的转发隧道;即图4中UPF与T-gNB之间的组播/广播会话隧道没有了、且T-gNB与S-gNB之间的组播/广播会话隧道对应的转发隧道也没有了。
当与T-gNB的组播/广播业务正在通过组播/广播会话隧道向UE1、UE2和UE3发送组播/广播业务的数据,UE3由S-gNB切换至T-gNB,当UE3接入T-gNB后,若直接将UE3并入T-gNB的空口PTM模式,由于无法保证S-gNB的组播/广播会话隧道对应的转发隧道所转发的组播/广播业务的数据与T-gNB的组播/广播会话隧道下发的同源业务的数据的顺序同步,即同样的MB业务中每个数据包到达S-gNB与T-gNB的快慢不一定相同,因此,会影响当前切换的UE3或T-gNB正在接收该组播/广播业务的其它UE(即UE4、UE5、UE6)的数据的连续性。例如,如果T-gNB使用空口PTM模式发送从组播/广播会话隧道对应的转发隧道接收来的UE3的数据,则可能导致T-gNB原来对应的UE4、UE5和UE6接收到的数据包是乱序的。如果T-gNB丢弃从组播/广播会话隧道对应的转发隧道接收来的UE3的数据,则会造成UE3的业务数据的丢包。
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可以在终端设备由源接入网设备切换至目标接入网设备的过程中,可保证该终端设备以及其他终端设备的组播/广播业务的连续性不受影响。
如图5所示,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该通信方法可应用于图1所示的系统架构。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501,终端设备向源接入网设备发送测量报告。相应地,源接入网设备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测量报告。
该步骤501为可选步骤。其中,测量报告可以是信号测量报告。
步骤502,源接入网设备确定终端设备需要切换接入网设备时,向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请求消息。相应地,目标接入网设备接收来自源接入网设备的第一请求消息。
此处,第一请求消息可用于请求目标接入网设备与源接入网设备建立第一组播/广播业务对应的转发隧道。第一请求消息还可用于请求将终端设备由源接入网设备切换至目标接入网设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请求消息中包括该终端设备的PDU会话信息。其中,PDU会话信息包括PDU会话标识、PDU会话包括的业务对应的QoS信息、PDU会话所关联的组播/广播业务标识、组播/广播业务对应的组播/广播的QoS信息。可选地,PDU会话包括的业务对应的QoS信息包括单播QFI和单播QFI对应的QoS参数,其中,单播QFI对应的QoS参数用于源接入网设备进行空口资源的配置,可由5QI表示;组播/广播业务对应的组播/广播的QoS信息包括组播QFI和组播QFI对应的QoS参数。
应理解,PDU会话所关联的组播/广播业务标识包括但不限于组播/广播业务标识存储在PDU会话的上下文中、组播/广播业务标识与PDU会话标识对应。
步骤503,目标接入网设备确定终端设备的第一无线承载配置信息和第二无线承载配置信息。
此处,第一无线承载配置信息用于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目标接入网设备对应的空口单播模式传输的第一组播/广播业务数据,第二无线承载配置信息用于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目标接入网设备对应的空口组播/广播模式传输或者空口单播模式的第二组播/广播业务数据。其中,第一无线承载配置信息可以包括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ell radio networktemporary identifier,C-RNTI),第二无线承载配置信息可以包括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group 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fier,G-RNTI)。空口单播模式也称为空口点对点模式,空口组播/广播模式也称为空口点对多点模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目标接入网设备可为终端设备分配第一无线承载配置信息和第二无线承载配置信息。进一步,可选地,目标接入网设备还可根据终端设备的PDU会话包括的业务对应的QoS信息和组播/广播业务对应的组播/广播的QoS信息,确定终端设备的无线资源。例如,目标接入网设备可根据第一请求消息中的每个单播QFI对应的QoS参数和每个组播QFI对应的QoS参数,确定空口无线数据承载(data radio bearer,DRB)的数量,QFI到DRB之间的映射关系。
步骤504,目标接入网设备向源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响应消息。相应地,源接入网设备接收来自目标接入网设备的第一响应消息。
此处,第一响应消息可包括第一无线承载配置信息和第二无线承载配置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响应消息中还可包括目标接入网设备所支持转发的QoS对应的QFI。
步骤505,源接入网设备向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组播/广播业务数据。
此处,第一组播/广播业务与终端设备的PDU会话关联。进一步,可选地,源接入网设备对于需要转发的第一组播/广播业务数据的转发方式可参见下述实现方式1和实现方式2,此处不再重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该步骤505也可以在下述步骤506之后且步骤507之前执行。
步骤506,源接入网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无线承载配置信息和第二无线承载配置信息。相应地,终端设备接收来自源接入网设备的第一无线承载配置信息和第二无线承载配置信息。
此处,源接入网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无线承载配置信息和第二无线承载配置信息后,终端设备与源接入网设备的空口连接断开。此时,源接入网设备中的终端设备的PDU会话隧道停止向该终端设备发送PDU会话包含的业务的数据,且源接入网设备的组播/广播会话隧道停止向该终端设备发送组播/广播业务的数据。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接入源接入网设备的其他终端设备仍可以正常接收该停止向终端设备的发送的组播/广播业务的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步骤505和步骤506之间没有先后顺序,可以先执行步骤505后执行步骤506,也可以先执行步骤506后执行步骤505,也可以步骤505和步骤506同时执行。
步骤507,终端设备接入目标接入网设备。
步骤508,目标接入网设备通过空口单播模式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组播/广播业务数据,并通过空口组播/广播模式或空口单播模式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二组播/广播业务数据。相应地,终端设备通过空口单播模式接收第一组播/广播业务数据,并通过空口组播/广播模式或空口单播模式接收第二组播/广播业务数据。
也可以理解为,终端设备可根据第一无线承载配置信息接收第一组播/广播业务数据,并根据第二无线承载配置信息接收第二组播/广播业务数据。
步骤509,终端设备对第一组播/广播业务数据和第二组播/广播业务数据中的重复数据去重。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由于终端设备缓存在目标接入网设备的第一组播/广播业务数据需通过空口单播模式发送给该终端设备,因此,当终端设备接入目标接入网设备后,由于同时接收空口单播模式发送的第一组播/广播业务数据与空口组播/广播模式或空口单播模式发送的第二组播/广播业务数据,对于PDU会话关联的组播/广播业务,终端设备有可能收到重复的业务数据(即同源的组播/广播业务数据到达源接入网设备并转发至目标接入网设备比到达目标接入网设备快),因此,终端设备可能会接收到重复的数据。对于终设备接收到重复数据包,可以是TCP/UDP层进行自行去重。
如图6所示,为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通信方法,该通信方法可应用上述图1所示的系统架构。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601,终端设备向源接入网设备发送测量报告。相应地,源接入网设备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测量报告。
该步骤601可参见上述步骤501的介绍。
步骤602,源接入网设备确定终端设备需要切换接入网设备时,向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请求消息。相应地,目标接入网设备接收来自源接入网设备的第一请求消息。
该步骤602中的第一请求消息可以与上述步骤502中的第一请求消息相同,该步骤602可参见上述步骤502的介绍,此处不再重复赘述。
步骤603,源接入网设备向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组播/广播业务数据。
此处,第一组播/广播业务数据与终端设备的PDU会话关联。进一步,可选地,源接入网设备对于需要转发的第一组播/广播业务数据的转发方式可参见下述实现方式1和实现方式2,此处不再重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该步骤603也可以在下述步骤606之后且在步骤607之前执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组播/广播业务数据与终端设备的PDU会话关联。进一步,可选地,源接入网设备对于需要转发的第一组播/广播业务数据的转发方式可参见上述情形一种的实现方式1和实现方式2,此处不再重复赘述。相应地,目标接入网设备可接收来自源接入网设备的第一组播/广播业务的数据。
步骤604,目标接入网设备确定终端设备的第一无线承载配置信息和第二无线承载配置信息。
此处,第一无线承载配置信息用于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目标接入网设备对应的空口单播模式传输的第一组播/广播业务数据,第二无线承载配置信息用于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目标接入网设备对应的空口组播/广播模式或者空口单播模式传输的第二组播/广播业务数据。或者也可以理解为,所述第一无线承载配置信息用于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的第一组播/广播业务数据,所述第二无线承载配置信息用于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的第二组播/广播业务数据。其中,第一无线承载配置信息可以包括C-RNTI,第二无线承载配置信息可以包括G-RNTI。
需要说明的是,目标接入网设备可以先确定第一无线承载配置信息,也可以先确定第二无线承载配置信息、也可以同时确定第一无线承载配置信息和第二无线承载配置信息,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步骤605,目标接入网设备向源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响应消息。相应地,源接入网设备接收来自目标接入网设备的第一响应消息。
此处,第一响应消息可包括第一无线承载配置信息,关于第一无线承载配置信息可参见上述相关介绍,此处不再重复赘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响应消息中还可包括目标接入网设备所支持转发的业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流对应的QFI。
步骤606,源接入网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无线承载配置信息。相应地,终端设备接收来自源接入网设备的第一无线承载配置信息。
步骤607,终端设备接入目标接入网设备。
步骤608,目标接入网设备通过空口单播模式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组播/广播业务数据。相应地,终端设备通过空口单播模式接收来自目标接入网设备的第一组播/广播业务数据。
也就是说,目标接入网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组播/广播业务数据。相应地,终端设备通接收来自目标接入网设备的第一组播/广播业务数据。此处,终端设备可通过第一无线承载配置信息,接收来自目标接入网设备的第一组播/广播业务数据。
步骤609,目标接入网设备确定接收到的第一组播/广播业务数据与第二组播/广播业务数据是否同步;若是,执行步骤610以及步骤612;若否,执行步骤613。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步骤610和步骤612可以同时执行,或者先执行步骤610再执行步骤612;或者先执行步骤612再执行步骤610。
此处,也可以是目标接入网设备确定第一组播/广播业务数据早于第二组播/广播业务数据后,执行步骤610。应理解,该方式可以是与上述步骤609并列的实现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同源组播/广播业务数据通过源接入网设备第一组播/广播会话隧道对应的转发隧道到达目标接入网设备的速度与该同源业务通过目标接入网设备的组播/广播会话隧道到达目标接入网设备的速度不同,因此,可能会造成目标接入网设备确定接收到的第一组播/广播业务数据与第二组播/广播业务数据不同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目标接入网设备可根据接收到的第一组播/广播业务数据的序号与第二组播/广播业务数据的序号,确定第一组播/广播业务数据是否与第二组播/广播业务数据同步。进一步,可选地,序号也可称为序列号,组播/广播业务数据(例如第一组播/广播业务数据、第二组播/广播业务数据)的序号可以是通用隧道协议(generaltunnel protocol,GTP)的用户面(user plane)数据包头中的序号,即GTP-U头中的序号。
如下,示例性地的示出了两种确定第一组播/广播业务数据与所述第二组播/广播业务数据是否同步的方式。
方式一,若所述目标接入网设备确定所述第一组播/广播业务数据的序号加一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组播/广播业务数据的序号,确定所述第一组播/广播业务数据与所述第二组播/广播业务数据同步。
示例性地,对于同源组播/广播业务,目标接入网设备接收到的第一组播/广播业务数据(通过转发隧道到达目标接入网设备的业务数据包)的序号为X,目标接入网设备从核心网设备接收到的该同源业务的第二组播/广播业务数据(通过目标接入网设备的组播/广播会话隧道到达目标接入网设备的业务数据包)的序号为Y;X+1≥Y时,则确定第一组播/广播业务数据与第二组播/广播业务数据同步。
进一步,可选地,当X+1=Y时,目标接入网设备接收到的第一组播/广播业务数据和第二组播/广播业务数据恰好可无损衔接。当X+1>Y时,目标接入网设备接收到的第一组播/广播业务数据和第二组播/广播业务数据会重复。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目标接入网设备将所述第一组播/广播业务数据的序号加一大于所述第二组播/广播业务数据的序号的第一组播/广播业务数据丢弃。
若所述目标接入网设备确定所述第一组播/广播业务数据的序号加一小于所述第二组播/广播业务数据的序号,可确定所述第一组播/广播业务数据与所述第二组播/广播业务数据不同步。
方式二,若所述目标接入网设备确定所述第一组播/广播业务数据的序号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组播/广播业务数据的序号,确定所述第一组播/广播业务数据与所述第二组播/广播业务数据同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目标接入网设备确定第一组播/广播业务数据的序号大于或等于第二组播/广播业务数据的序号,则确定第一组播/广播业务数据与第二组播/广播业务数据同步。示例性地,对于该同源组播/广播业务,对于同一时刻,目标接入网设备接收到的第一组播/广播业务数据(即通过转发隧道到达目标接入网设备的业务数据包)的序号为X,该同源业务在同一时刻,接收到的第二组播/广播业务数据(即通过目标接入网设备的组播/广播会话隧道到达目标接入网设备的业务数据包)的序号为Y;当X=Y时,则确定第一组播/广播业务数据与第二组播/广播业务数据同步,说明同源组播/广播业务通过源接入网设备的第一组播/广播会话隧道对应的转发隧道的第一组播/广播业务数据的速度等于目标接入网设备通过组播/广播会话隧道接收到的第二组播/广播业务数据。当X>Y时,说明第一组播/广播业务数据早于第二组播/广播业务数据,说明同源组播/广播业务通过源接入网设备的第一组播/广播会话隧道对应的转发隧道到达目标接网设备的第一组播/广播业务数据的速度要快于目标接入网设备通过组播/广播会话隧道接收到的第二组播/广播业务数据,此处,目标接入网设备也可确定第一组播/广播业务数据与第二组播/广播业务数据同步。
若目标接入网设备确定第一组播/广播业务数据的序号大于第二组播/广播业务数据的序号,说明同源组播/广播业务通过源接入网设备的第一组播/广播会话隧道对应的转发隧道到达目标接网设备的第一组播/广播业务数据的速度要快于目标接入网设备通过组播/广播会话隧道接收到的第二组播/广播业务数据,则可调快第二组播/广播业务数据的发送速率,和/或,调慢第一组播/广播业务数据的发送速率。
步骤610,目标接入网设备向源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信息。
此处,第一信息用于指示源接入网设备停止向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组播/广播业务数据;或者,用于向源接入网设备指示目标接入网设备接收到的第一组播/广播业务数据与第二组播/广播业务数据同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信息可以是一个数据包,该数据包可通过目标接入网设备和源接入网设备之间的转发隧道发送。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信息可以是一个信令。
该步骤610为可选步骤。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源接入网设备中设置有第九定时器,当第九定时器超时,源接入网设备停止向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组播/广播业务数据。第九定时器的时长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例如,可以是几十毫秒或者几秒。
步骤611,目标接入网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无线承载配置信息。相应地,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目标接入网设备的第二无线承载配置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步骤611可以是在上述步骤609之后且在步骤612之前执行;也可以是在上述步骤604之后且在步骤609之前执行,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步骤612,目标接入网设备通过空口组播/广播模式或空口单播模式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二组播/广播业务数据。相应地,终端设备通过空口组播/广播模式或空口单播模式接收第二组播/广播业务数据。
也可以理解为,目标接入网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二组播/广播业务数据,可以是通过空口单播模式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二组播/广播业务数据,也可以是通过空口组播/广播模式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二组播/广播业务数据。相应地,终端设备可根据第一无线承载配置信息接收第一组播/广播业务数据,并根据第二无线承载配置信息接收第二组播/广播业务数据。
步骤613,目标接入网设备调整第一组播/广播业务数据与第二组播/广播业务数据同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目标接入网设备在确定所述第一组播/广播业务数据的序号加一小于所述第二组播/广播业务数据的序号,可缓存所述第二组播/广播业务数据;当所述目标接入网设备确定接收到的所述第一组播/广播业务数据的序号加一等于第一个缓存的所述第二组播/广播业务数据的序号,可确定所述第一组播/广播业务数据与所述第二组播/广播业务数据同步。进一步,可选地,目标接入网设备确定第一组播/广播业务数据与所述第二组播/广播业务数据同步后,可再执行上述步骤610以及步骤612。
进一步,可选地,若所述目标接入网设备在确定所述第一组播/广播业务数据的序号加一小于所述第二组播/广播业务数据的序号,可调慢所述第二组播/广播业务数据的发送速率,和/或,调快所述第一组播/广播业务数据的发送速率。如此,可较快速的实现第一组播/广播业务数据与所述第二组播/广播业务数据同步。
若目标接入网设备确定接收到的第一组播/广播业务数据晚于第二组播/广播业务数据,示例性地,目标接入网设备确定第一组播/广播业务数据的序号小于第二组播/广播业务数据的序号,说明同源组播/广播业务通过源接入网设备的第一组播/广播会话隧道对应的转发隧道到达目标接网设备的第一组播/广播业务数据的速度要慢于目标接入网设备通过组播/广播会话隧道接收到的第二组播/广播业务数据,则可调慢空口单播模式的第二组播/广播业务数据的发送速率,和/或,调快空口组播/广播模式或空口单播模式的第一业务数据的发送速率。
需要说明的是,若上述图6中的步骤605与步骤611之间时间趋近于0时,则图6所示的方法可与图5所示的方法相同。
如下,基于源接入网设备和目标接入网设备是否支持组播/广播功能,分如下三种情形进行详细介绍。
情形一、目标接入网设备支持组播/广播功能、源接入网设备支持组播/广播功能。
基于该情形一,目标接入网设备与源接入网设备之间可建立终端设备的PDU会话隧道对应的转发隧道;也可建立终端设备的PDU会话隧道对应的转发隧道和第一组播/广播会话对应的转发隧道。
下面示例性地示出了源接入网设备向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的第一组播/广播业务数据的三种实现方式可。
实现方式1,通过终端设备的PDU会话隧道对应的转发隧道。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源接入网设备可通过终端设备的PDU会话隧道对应的转发隧道,向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组播/广播业务数据。相应地,目标接入网设备可缓存接收到的第一组播/广播业务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在该实现方式1中,可将第一组播/广播业务数据映射到单播QoS流,即源接入网设备可通过终端设备的PDU会话隧道对应的转发隧道,向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组播/广播业务映射的单播QoS流。进一步,可选地,源接入网设备可先复制第一组播/广播业务数据,将第一组播/广播业务数据映射到单播QoS流,之后通过终端设备的PDU会话隧道对应的转发隧道发送。如此,有助于避免影响其它接收该第一组播/广播业务数据的终端设备的业务的连续性。
基于该实现方式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步骤502中的第一请求消息中包括终端设备的PDU会话隧道对应的转发隧道的标识信息;相应地,在上述步骤504中的第一响应消息中也可包括终端设备PDU会话隧道对应的转发隧道的标识信息,以实现目标接入网设备与源接入网设备建立PDU会话隧道对应的转发隧道。进一步,可选地第一请求消息中只包括单播QoS流对应的单播QFI,这些单播QFI中包括将第一组播/广播QoS业务的组播/广播QoS流映射为单播QoS流的单播QFI。或者也可以理解为,组播/广播业务的QoS信息包括组播/广播QFI所映射的单播QFI以及针对该组播/广播QFI所映射的单播QFI对应的QoS参数。
实现方式2,通过第一组播/广播会话对应的转发隧道。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源接入网设备可通过第一组播/广播会话对应的转发隧道向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组播/广播业务数据。相应地,目标接入网设备可缓存接收到的第一组播/广播业务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在该实现方式2中,源接入网设备可通过第一组播/广播会话对应的转发隧道向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组播/广播业务包括的组播/广播QoS流。进一步,可选地,第一请求消息可包括组播/广播QoS流对应的组播/广播QFI。
进一步,源接入网设备可先复制第一组播/广播业务数据,之后通过第一组播/广播会话对应的转发隧道发送。如此,有助于避免影响其它接收该第一组播/广播业务数据的终端设备的业务的连续性。
基于该实现方式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步骤502中的第一请求消息中可包括第一组播/广播会话隧道对应的转发隧道的标识信息;相应地,上述步骤504中的第一响应消息中也可包括第一组播/广播会话隧道对应的转发隧道的标识信息,以实现目标接入网设备与源接入网设备建立第一组播/广播会话隧道对应的转发隧道。
情形二、目标接入网设备支持组播/广播功能、源接入网设备不支持组播/广播功能。
基于该情形二,目标接入网设备与源接入网设备之间可建立PDU会话隧道对应的转发隧道。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源接入网设备可通过终端设备的PDU会话隧道对应的转发隧道,向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组播/广播业务数据。
在该情形二中,可将第一组播/广播业务数据映射为单播QoS流,即源接入网设备可通过终端设备的PDU会话隧道对应的转发隧道,向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组播/广播业务映射的单播QoS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步骤502中的第一请求消息中包括终端设备的PDU会话隧道对应的转发隧道的标识信息;相应地,在上述步骤504中的第一响应消息中也可包括终端设备PDU会话隧道对应的转发隧道的标识信息,以实现目标接入网设备与源接入网设备建立PDU会话隧道对应的转发隧道。
基于上述情形一和情形二,源接入网设备停止向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组播/广播业务数据的方式,可以在源接入网设备设置有第一定时器,当源接入网设备确定第一定时器超时,停止向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组播/广播业务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定时器可以在源接入网设备开始向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组播/广播业务数据时,或向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组播/广播业务数据前的任一时刻开启。
基于上述情形一和情形二,请参阅图7a,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建立目标接入网与终端设备的下行数据传输隧道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701,目标接入网设备向AMF发送第二请求消息。相应地,AMF接收来自目标接入网设备的第二请求消息。
该第二请求消息可以是N2路径切换请求消息,可包含该终端设备的PDU会话中转发成功的QFI以及转发失败的QFI,该QFI可封装在N2SM消息中。进一步,还可包含目标接入网设备分配的PDU会话隧道的标识信息。可选的,该切换请求消息中还可包含与终端设备的PDU会话所关联的组播/广播业务在目标接入网设备是否正在运行的指示信息。需要说明的是,若所关联的组播/广播业务在目标接入网设备没有运行(即目标接入网设备与UPF之间的组播/广播会话隧道还未建立),则该切换请求消息中还可包含目标接入网设备分配的组播/广播会话隧道的标识信息;若组播/广播业务在目标接入网设备已经运行,则该切换请求消息中不包含目标接入网设备分配的组播/广播会话隧道的标识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若目标接入网设备支持组播/广播功能,该N2路径切换请求消息可包括目标接入网设备分配的终端设备的PDU会话隧道的标识信息和组播/广播会话隧道的标识信息。若目标接入网设备不支持组播/广播功能,该N2路径切换请求消息可包括终端设备的PDU会话隧道的标识信息,即不包括组播/广播会话隧道的标识信息。
步骤702,AMF向SMF发送第三请求消息。相应地,SMF接收来自AMF的第三请求消息。
其中,该第三请求消息可以是PDU会话上下文更新请求消息,可包括上述步骤602中的信息。进一步,由于在切换前AMF可收集目标接入网设备的能力信息(即,是否支持组播/广播功能),因此,AMF还将目标接入网设备的能力信息发送给SMF。进一步,若在步骤701中包含了组播/广播业务在目标接入网设备是否正在运行的指示信息,则SMF还可以知道与终端设备的PDU会话所关联的组播/广播业务在目标接入网设备是否正在运行。
步骤703,若组播/广播业务在目标接入网设备没有运行,SMF向UPF发送第四请求消息。
其中,该第四请求消息可为N4会话更新请求消息,可携带目标接入网设备分配的PDU会话隧道标识信息以及SMF分配给UPF的PDU会话隧道的标识信息,用于建立目标接入网设备与UPF之间的PDU会话隧道。该第四请求消息中还携带目标接入网设备分配的组播/广播会话隧道的标识信息,用于建立目标接入网设备与UPF之间的组播/广播会话隧道。
步骤704,UPF向SMF发送第四响应消息。
此处,若第四请求消息可为N4会话更新请求消息,则第四响应消息为N4会话更新响应消息。
步骤705,SMF向MBCF发送第一消息。
该第一消息用于通知MBCF,终端设备已经切换到目标接入网设备。可选的,若MBUF与UPF之间的组播/广播业务数据传输隧道还未建立,该第一消息中还可包括SMF分配的UPF的隧道标识信息,即SMF还可通知MBCF建立MBUF与UPF之间的业务数据传输隧道。
步骤706,MBCF与MBUF进行N4会话更新。
若MBUF与UPF之间还未建立业务数据的传输隧道,则MBCF将步骤704中SMF分配的UPF的隧道信息和MBCF分配给MBUF的隧道标识信息发送至MBUF,MBUF根据UPF的隧道信息和MBUF的隧道标识信息,建立MBUF与UPF之间的业务数据传输隧道。
步骤707,MBCF向SMF发送第二消息。相应地,SMF接收来自MBCF的第二消息。
该第二消息可作为第一消息的响应消息。
步骤708,SMF向AMF发送第三响应消息。相应地,AMF接收来自SMF的第三响应消息。
其中,第三响应消息可为PDU会话上下文更新响应消息,可包含SMF分配给UPF的PDU会话隧道的标识信息。进一步,还可以包含SMF分配给UPF的组播/广播会话的隧道标识信息。
步骤709,AMF向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二响应消息。
其中,该第二响应消息可以是N2路径切换响应消息,可包括SMF分配给UPF的PDU会话隧道的标识信息,还可以包含SMF分配给UPF的组播/广播会话的隧道标识信息。
步骤710,目标接入网设备向源接入网设备发送UE上下文释放消息。相应地,源接入网设备接收来自目标接入网设备的UE上下文释放消息。
步骤711,源接入网设备根据UE上下文释放消息,释放该终端设备的相关资源。
通过上述步骤701至步骤711,可建立目标接入网设备与终端设置之间的下行传输隧道。
情形三、目标接入网设备不支持组播/广播功能、源接入网设备支持组播/广播功能。
基于该情形三,源接入网设备可通过终端设备的PDU会话隧道对应的转发隧道,向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组播/广播业务数据。相应地,目标接入网设备可缓存接收到的第一组播/广播业务数据。具体地,源接入网设备可将第一组播/广播业务数据映射到单播QoS流,通过终端设备的PDU会话隧道对应的转发隧道,向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组播/广播业务映射的单播QoS流(可包括原来PDU会话包含的业务数据以及映射到PDU会话中的组播/广播业务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在该情形三中,上述步骤502中的第一请求消息中包括终端设备的PDU会话隧道对应的转发隧道的标识信息;相应地,在上述步骤504中的第一响应消息中也可包括终端设备PDU会话隧道对应的转发隧道的标识信息,以实现目标接入网设备与源接入网设备建立PDU会话隧道对应的转发隧道。进一步,可选地,第一请求消息中只包括单播QoS流对应的单播QFI,这些单播QFI中包括将第一组播/广播QoS业务的组播/广播QoS流映射为单播QoS流的单播QFI。组播/广播业务的QoS信息包括组播/广播QFI所映射的单播QFI以及针对该组播/广播QFI所映射的单播QFI对应的QoS参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源接入网设备可先复制第一组播/广播业务数据,将第一组播/广播业务数据映射到单播QoS流,之后通过终端设备的PDU会话隧道对应的转发隧道发送。如此,有助于避免影响其它接收该第一组播/广播业务数据的终端设备的业务的连续性。
请参阅图7b,为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7001,SMF确定启动第八定时器。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会话管理网元设置第八定时器用于将第二组播/广播业务数据保存在用户面网元。进一步,可选地,SMF可响应于核心网设备向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的第二组播/广播业务数据,启动第八定时器。具体SMF确定启动第八定时器的实现方式可参见下述实现方式A、实现方式B和实现方式C、实现方式D、实现方式E和实现方式F。
步骤7002,SMF确定第八定时器超时,向UPF发送第三消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三消息可以是N4会话更新请求消息。
若目标接入网设备支持组播/广播功能且组播/广播业务已在目标接入网设备运行,则SMF在确定第八定时器超时,向UPF发送N4会话更新请求消息,该N4会话更新请求消息中可包括目标接入网设备分配的PDU会话隧道标识信息和/或SMF分配给UPF的隧道标识信息,以建立UPF与目标接入网设备之间PDU会话隧道建立。应理解,第八定时器的时长设置根据实际情况来定,此处不做限定,例如,可设置为几十毫秒或者几秒,其目的是为了减少切换的UE的组播/广播业务数据的丢包。
步骤7003,UPF向SMF发送第三消息的响应消息。
若第三消息为N4会话更新请求消息,则第三响应消息可为N4会话更新响应消息。
需要说明的是,UPF可分配自身的PDU会话隧道标识,SMF可通过N4会话更新响应消息获取UPF分配的PDU会话隧道标识。
进一步,SMF将UPF分配的PDU会话隧道标识发送给MBCF。MBCF可将PDU会话隧道标识发送给MBUF,MBUF可以建立与锚点UPF之间的隧道,这时候组播/广播业务数据便可以到达锚点UPF。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SMF向所述UPF发送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UPF保存第二组播/广播业务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所述SMF确定所述第八定时器超时,向所述UPF发送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UPF向所述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保存的第二组播/广播业务数据。
进一步,可选地,N4会话更新请求消息可包括第一指示信息或第二指示信息。
实现方式A
如图7c所示,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确定第八定时器启动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7101,SMF向MBCF发送消息001。
该消息001可用于请求建立目标接入网设备与MBUF之间的组播/广播会话隧道,该消息001中可包括目标接入网设备分配的组播/广播会话隧道的标识信息。
步骤7102,MBCF向MBUF发送消息002。
通过将组播/广播会话隧道的标识信息发送至MBUF,MBUF即可与目标接入网设备建立组播/广播会话隧道。如此,第二组播/广播业务数据即可到达目标接入网设备。
步骤7103,MBUF向MBCF发送消息002的响应消息。
步骤7104,MBCF向SMF发送消息003。相应地,SMF接收来自MBCF的消息003。
所述消息003为消息001的响应消息。
步骤7105,SMF启动第八定时器。
实现方式B
如图7d所示,为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确定第八定时器启动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7201,SMF向MBCF发送消息0011。
该消息0011可用于请求建立UPF与MBUF之间的组播/广播业务数据的传输隧道,消息0011包括SMF分配的UPF的PDU会话隧道的标识信息。
步骤7202,MBCF向MBUF发送消息0022。
此处,该消息0022中可包括UPF的PDU会话隧道的标识信息,通过将SMF分配的UPF的PDU会话隧道的标识信息发送至MBUF,MBUF即可与UPF之间建立组播/广播业务数据的传输隧道。如此,第二组播/广播业务数据即可到达UPF。
步骤7203,MBUF向MBCF发送消息0022的响应消息。
步骤7204,MBCF向SMF发送消息0033。
所述消息0033为消息0011的响应消息。
步骤7205,SMF向UPF发送消息0044。
该消息0044包括目标接入网设备分配的组播/广播会话隧道的标识信息。
步骤7206,UPF向SMF发送消息0044的响应消息。
此处,UPF可以与目标接入网设备建立组播/广播会话隧道。
步骤7207,SMF启动第八定时器。
需要说明的是,可以先建立MBUF与UPF之间的组播/广播业务数据的传输隧道,也可以先建立UPF与目标接入网设备的组播/广播会话隧道。图7d是以先建立MBUF与UPF之间建立组播/广播业务数据的传输隧道为例说明的。
实现方式C,当所述SMF接收到来自AMF的PDU会话上下文更新请求(Nsmf_PDUSession_Update SMContext Request)后,启动所述第八定时器。
实现方式D
如图7e所示,为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确定第八定时器启动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7301,SMF向UPF发送消息005。
该消息005包括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UPF保存来自MBUF的第二组播/广播业务数据。
步骤7302,UPF向SMF发送消息005的响应消息。
若UPF来分配自身的PDU会话的隧道的标识信息,该消息005的响应可包括UPF分配的PDU会话隧道的标识信息。
步骤7303,SMF向MBCF发送消息006。
该消息006可用于请求建立目标接入网设备与MBUF之间的组播/广播会话隧道,消息006可包括步骤7302的UPF的PDU会话隧道的标识信息。
步骤7304,MBCF向MBUF发送消息007。
该消息007可包括UPF的PDU会话隧道的标识信息。此时,MBUF可与UPF之间建立组播/广播会话隧道,即第二组播/广播业务数据可以到达UPF。
步骤7305,MBUF向MBCF发送消息007的响应消息。
步骤7306,MBCF向SMF发送消息008。
该消息008为消息006的响应消息。
步骤7307,SMF启动第八定时器。
实现方式E
如图7f所示,为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确定第八定时器启动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7401,SMF向UPF发送消息009。
该消息009可包括目标接入网设备的PDU会话隧道的标识信息。进一步,可选地,若SMF分配UPF的PDU会话隧道的标识信息,则该消息009还可携带SMF分配的UPF的PDU会话隧道的标识信息。进一步,可选地,该消息009还可包括组播/广播业务的数据包检测规则PDR信息。
步骤7402,UPF向SMF发送消息009的响应消息。
UPF来分配自身的PDU会话隧道标识,该消息009的响应消息可包括UPF的PDU会话隧道的标识信息。
步骤7403,SMF向MBCF发送消息010。
该消息010可包括步骤1702的UPF的PDU会话隧道的标识信息。
步骤7404,MBCF向MBUF发送消息011。
该消息011可包括UPF的PDU会话隧道的标识信息。此时,MBUF可与UPF之间建立组播/广播业务数据的传输隧道,即第二组播/广播业务数据可以到达UPF。
步骤7405,MBUF向MBCF发送消息011的响应消息。
步骤7406,MBCF向SMF发送消息012。
该消息012为消息010的响应消息。
步骤7407,SMF启动第八定时器。
如下示例性地的示出了目标接入网设备停止接收源接入网设备发送的第一组播/广播业务数据四种方法。
方法1,由SMF设置第三定时器。
如图8所示,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目标接入网设备停止接收源接入网设备发送的第一组播/广播业务数据的方法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801,SMF确定第三定时器超时,构造结束标识(End Marker)。
此处,第三定时器用于控制SMF触发构造并向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End Marker,End Marker用于指示目标接入网设备停止通过终端设备的PDU会话隧道对应的转发隧道接收第一组播/广播业务数据。该结束标识可为数据包。也可以理解为,第三定时器用于控制SMF触发构造End Marker,并经源接入网设备向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End Marker。应理解,结合上述图7a,第三定时器可以是在SMF接收到第四响应消息后开启。
步骤802,SMF向源接入网设备发送End Marker。相应地,源接入网设备接收来自SMF的End Marker。
步骤803,源接入网设备向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End Marker。相应地,目标接入网设备接收来自源接入网设备的End Marker。
此处,源接入网设备可通过终端设备的PDU会话对应的转发隧道向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End Marker。
步骤804,目标接入网设备停止通过终端设备的PDU会话对应的转发隧道接收第一组播/广播业务数据。进一步,可选地,释放PDU会话对应的转发隧道的资源。
结合上述图7a,在该方法1中,在上述步骤704接收到第四响应消息之后,SMF不会立即构造并发送End Marker,而是需等到第三定时器超时之后才构造并发送End Marker。第三定时器和的时长设置根据实际情况来定,此处不做限定。例如,可设置为几十毫秒或者几秒,可以减少终端设备在切换过程的造成组播/广播业务数据的丢包。
方法2,UPF设置第四定时器。
如图9所示,为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目标接入网设备停止接收源接入网设备发送的第一组播/广播业务数据的方法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900,SMF向UPF发送第五请求消息。
其中,第五请求消息中包括配置给UPF的第四定时器(Timer)信息,该第四定时器用于控制UPF触发构造并发送End Marker。应理解,该第五请求消息可以是N4更新会话请求消息。
步骤901,UPF向SMF发送第五响应消息。
此处,若第五请求消息可以是N4更新会话请求消息,则第五响应消息为N4更新会话响应消息。
步骤902,UPF确定第四定时器超时,构造第一结束标识(End Marker)。
此处,第四定时器用于控制UPF触发构造并向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End Marker,End Marker用于指示目标接入网设备停止通过终端设备的PDU会话隧道对应的转发隧道接收第一组播/广播业务数据。也可以理解为,第四定时器用于控制UPF触发构造End Marker,并经源接入网设备向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End Marker。应理解,第四定时器可以是在UPF发送第五响应消息后开启。
步骤903,UPF向源接入网设备发送End Marker。相应地,源接入网设备接收来自UPF的End Marker。
步骤904,源接入网设备向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End Marker。相应地,目标接入网设备接收来自源接入网设备的End Marker。
该步骤904可参见上述步骤803的介绍,此处不再重复赘述。
步骤905,目标接入网设备停止通过终端设备的PDU会话对应的转发隧道接收第一组播/广播业务数据。进一步,可选地,并释放PDU会话对应的转发隧道的资源。
结合上述图7a,UPF不会在向SMF回复第四响应消息之后立即构造并发送EndMarker,而是需等到第四定时器超时之后才构造并向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End Marker。第四定时器的时长设置根据实际情况来定,此处不做限定。例如,可设置为几十毫秒或者几秒,可以减少终端设备在切换过程的造成组播/广播业务数据的丢包。
方法3,UPF设置第二定时器,SMF构造End Marker。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可以是SMF收到第四响应消息,立即构造End Marker;之后向UPF发送End Marker,UPF在确定第二定时器超时,向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结束数据包。目标接入网设备停止通过终端设备的PDU会话对应的转发隧道接收第一组播/广播业务数据,并释放PDU会话对应的转发隧道的资源。应理解,第二定时器可以是在UPF接收到来自SMF的End Marker后开启。也可以理解为,第二定时器用于控制UPF经源接入网设备向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End Marker。
方法4,源接入网设备设置第五定时器。
如图10所示,为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目标接入网设备停止接收源接入网设备发送的第一组播/广播业务数据的方法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01,源接入网设备接收来自UPF或SMF的End Marker。
此处,UPF或SMF构造并向源接入网设备发送End Marker,可分别参见上述图9、图8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重复赘述。
步骤1002,源接入网设备确定第五定时器超时,向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EndMarker。
其中,第五定时器用于控制源接入网设备触发向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EndMarker,该步骤1002中向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End Marker的可能实现可参见上述步骤803的介绍,此处不再重复赘述。应理解,第五定时器可以是在源接入网设备接收到End Marker后开启。
步骤1003,目标接入网设备停止通过终端设备的PDU会话对应的转发隧道接收第一组播/广播业务数据,进一步,可选地,释放PDU会话对应的转发隧道的资源。
结合上述图7a,源接入网设备设置一个第五定时器(Timer),其用于收到EndMarker之后,不立即将End Marker通过PDU会话转发隧道转发至目标接入网设备,而是待设置的第五定时器超时之后,才将End Marker转发至目标接入网设备,其中,Timer的时长设置根据实际情况来定,此处不做限定,例如,可设置为几十毫秒或者几秒,其目的是为了减少终端设备在切换过程中组播/广播业务数据的丢包。
方法5,源接入网设备设置第六定时器,目标接入网设备设置第七定时器。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源接入网设备确定第六定时器超时,停止通过PDU会话转发隧道向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组播/广播业务数据。进一步,目标接入设备接收来自源接入网设备的End Marker后,不立即停止通过终端设备的PDU会话对应的转发隧道接收第一组播/广播业务数据,目标接入网设备设置有第六定时器,在确定第六定时器超时,停止通过终端设备的PDU会话对应的转发隧道接收第一组播/广播业务数据。其中,第六定时器的时长设置根据实际情况来定,此处不做限定,例如,可设置为几十毫秒或者几秒,可减少终端设备的组播/广播业务数据的丢包。进一步,可选地,目标接入网设备释放PDU会话对应的转发隧道的资源。
需要说明的是,该方法5中,第六定时器可以与上述第一定时器开启的时刻相同,此处不再重复赘述。第七定时器可以是目标接入网设备接收到End Marker后开启。另外,目标接入网设备设置的定时器的时长可以大于等于源接入网设备设置的定时器时长。当目标接入网设备与源接入网设备设置的定时器的时长一致时,可以通过目标接入网设备与源接入网设备之间的Xn接口来进行设置信息的同步匹配。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实施例中的步骤顺序仅是一种示例,并不对本申请构成限定。
可以理解的是,为了实现上述实施例中功能,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设备包括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很容易意识到,结合本申请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模块及方法步骤,本申请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相结合的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场景和设计约束条件。
基于上述内容和相同构思,图11和图12为本申请的提供的可能的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这些通信装置可以用于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或接入网设备的功能,因此也能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所具备的有益效果。在本申请中,该通信装置可以是如图1所示的终端设备,也可以是如图1所示的接入网设备,还可以是应用于终端设备或接入网设备的模块(如芯片)。
如图11所示,该通信装置1100包括处理模块1101和收发模块1102。通信装置1100用于实现上述图5至图10中所示的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或接入网设备的功能。
当通信装置1100用于实现图5所示的方法实施例的源接入网设备的功能时:收发模块1102用于接收来自目标接入网设备的第一无线承载配置信息和第二无线承载配置信息,第一无线承载配置信息用于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目标接入网设备对应的空口单播模式传输的第一组播/广播业务数据,第二无线承载配置信息用于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目标接入网设备对应的空口组播/广播模式或空口单播模式传输的第二组播/广播业务数据,并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无线承载配置信息和第二无线承载配置信息。
当通信装置1100用于实现图5所示的方法实施例的目标接入网设备的功能时:处理模块1101用于确定终端设备的第一无线承载配置信息和第二无线承载配置信息,第一无线承载配置信息用于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目标接入网设备对应的空口单播模式传输的第一组播/广播业务数据,第二无线承载配置信息用于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目标接入网设备对应的空口组播/广播模式或空口单播模式传输的第二组播/广播业务数据;收发模块1102用于发送第一无线承载配置信息和第二无线承载配置信息。
当通信装置1100用于实现图5所示的方法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功能时:收发模块1102用于接收来自源接入网设备的第一无线承载配置信息和第二无线承载配置信息,第一无线承载配置信息用于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目标接入网设备对应的空口单播模式传输的第一组播/广播业务数据,第二无线承载配置信息用于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目标接入网设备对应的空口组播/广播模式传输或空口单播模式的第二组播/广播业务数据;并通过空口单播模式接收来自目标接入网设备的第一组播/广播业务数据,并通过空口组播/广播模式或空口单播模式接收来自目标接入网设备的第二组播/广播业务数据,第一组播/广播业务数据与终端设备的PDU会话关联。
有关上述处理模块1101和收发模块1102更详细的描述可以参考图5所示的方法实施例中相关描述直接得到,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处理模块1101可以由处理器或处理器相关电路组件实现,收发模块1102可以由收发器或收发器相关电路组件实现。
当通信装置1100用于实现图6所示的方法实施例的源接入网设备的功能时:收发模块1102与处理模块1101协作,用于接收来自目标接入网设备的第一无线承载配置信息,第一无线承载配置信息用于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目标接入网设备对应的空口单播模式传输的第一组播/广播业务数据,并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无线承载配置信息;接收到来自目标接入网设备的第一信息后,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无线承载配置信息,停止向所述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组播/广播业务数据,第一信息用于指示源接入网设备停止向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组播/广播业务数据,第一组播/广播业务数据与终端设备的PDU会话关联。
当通信装置1100用于实现图6所示的方法实施例的目标接入网设备的功能时:处理模块1101用于确定终端设备的第一无线承载配置信息和第二无线承载配置信息,所述第一无线承载配置信息用于终端设备接收来自所述目标接入网设备对应的空口单播模式传输的第一组播/广播业务数据,所述第二无线承载配置信息用于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来自所述目标接入网设备对应的空口组播/广播模式或空口单播模式传输的第二组播/广播业务数据;收发模块1102用于接收来自源接入网设备的第一无线承载配置信息,第一无线承载配置信息用于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目标接入网设备对应的空口单播模式传输的第一组播/广播业务数据;并接收来自源接入网设备的第一组播/广播业务的数据,第一组播/广播业务数据与终端设备的PDU会话关联;处理模块1101用于确定接收到的第一组播/广播业务数据与第二组播/广播业务数据同步,向源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信息,第一信息用于指示源接入网设备停止向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组播/广播业务数据;收发模块1102还用于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无线承载配置信息,第二无线承载配置信息用于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目标接入网设备对应的空口组播/广播模式或空口单播模式传输的第二组播/广播业务数据。
当通信装置1100用于实现图6所示的方法实施例的目标接入网设备的功能时:收发模块1102用于接收来自源接入网设备的第一组播/广播业务数据、以及来自核心网设备的第二组播/广播业务数据;处理模块1101用于确定所述第一组播/广播业务数据与所述第二组播/广播业务数据同步,向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二组播/广播业务数据。
基于上述内容和相同构思,如图12所示,本申请还提供一种通信装置1200。该通信装置1200可包括处理器1201和收发器1202。处理器1201和收发器1202之间相互耦合。可以理解的是,收发器1202可以为接口电路或输入输出接口。可选地,通信装置1200还可包括存储器1203,用于存储处理器1201执行的指令或存储处理器1201运行指令所需要的输入数据或存储处理器1201运行指令后产生的数据。
当通信装置1200用于实现图5、图6、图7a、图7b、图7c、图7d、图7e、图7f、图8、图9或图10所示的方法时,处理器1201用于执行上述处理模块1101的功能,收发器1202用于执行上述收发模块1102的功能。
当上述通信装置为应用于终端设备的芯片时,该终端设备芯片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的功能。该终端设备芯片从终端设备中的其它模块(如射频模块或天线)接收信息,该信息是接入网设备发送给终端设备的;或者,该终端设备芯片向终端设备中的其它模块(如射频模块或天线)发送信息,该信息是终端设备发送给接入网设备的。
当上述通信装置为应用于接入网设备的芯片时,该接入网设备芯片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接入网设备的功能。该接入网设备芯片从接入网设备中的其它模块(如射频模块或天线)接收信息,该信息是终端设备发送给接入网设备的;或者,该接入网设备芯片向接入网设备中的其它模块(如射频模块或天线)发送信息,该信息是接入网设备发送给终端设备的。
当通信装置为终端设备时,图13示出了一种简化的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便于理解和图示方便,图13中,终端设备以手机为例。如图13所示,终端设备1300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射频电路、天线以及输入输出装置。处理器主要用于对通信协议以及通信数据进行处理,以及对整个终端设备进行控制,执行软件程序,处理软件程序的数据,例如用于支持终端设备1300执行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由终端设备执行的方法。存储器主要用于存储软件程序和数据。射频电路主要用于基带信号与射频信号的转换以及对射频信号的处理。天线主要用于收发电磁波形式的射频信号。输入输出装置,例如触摸屏、显示屏,键盘等主要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数据以及对用户输出数据。需要说明的是,有些种类的终端设备可以不具有输入输出装置。
当终端设备开机后,处理器可以读取存储器中的软件程序,解释并执行软件程序的指令,处理软件程序的数据。当需要通过发送数据时,处理器对待发送的数据进行基带处理后,输出基带信号至射频电路,射频电路将基带信号进行射频处理后将射频信号通过天线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发送。当有数据发送到终端设备1300时,射频电路通过天线接收到射频信号,将射频信号转换为基带信号,并将基带信号输出至处理器,处理器将基带信号转换为数据并对该数据进行处理。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处理器可以包括基带处理器和中央处理器,基带处理器主要用于对通信协议以及通信数据进行处理,中央处理器主要用于对整个终端设备1300进行控制,执行软件程序,处理软件程序的数据。图13中的处理器集成了基带处理器和中央处理器的功能,需要说明的是,基带处理器和中央处理器也可以是各自独立的处理器,通过总线等技术互联。另外,终端设备可以包括多个基带处理器以适应不同的网络制式,终端设备1300可以包括多个中央处理器以增强其处理能力,终端设备1300的各个部件可以通过各种总线连接。基带处理器也可以表述为基带处理电路或者基带处理芯片。中央处理器也可以表述为中央处理电路或者中央处理芯片。对通信协议以及通信数据进行处理的功能可以内置在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程序的形式存储在存储模块中,由处理器执行软件程序以实现基带处理功能。
本申请中,可以将具有收发功能的天线和射频电路视为终端设备的收发模块,将具有处理功能的处理器视为终端设备的处理模块。如图13所示,终端设备包括处理模块1301和收发模块1302。收发模块也可以称为收发器、收发机、收发装置等,处理模块也可以称为处理器,处理单板,处理单元、处理装置等。可选地,可以将收发模块中用于实现接收功能的器件视为接收模块,将收发模块中用于实现发送功能的器件视为发送模块,即收发模块包括接收模块和发送模块示例性的,接收模块也可以称为接收机、接收器、接收电路等,发送模块可以称为发射机、发射器或者发射电路等。
在下行链路上,通过天线接收接入网设备发送的下行链路信号(包括数据和/或控制信息),在上行链路上,通过天线向接入网设备或其它终端设备发送上行链路信号(包括数据和/或控制信息),在处理器中,对业务数据和信令消息进行处理,这些模块根据无线接入网采用的无线接入技术(例如,LTE、NR及其他演进系统的接入技术)来进行处理。处理器还用于对终端设备的动作进行控制管理,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由终端设备进行的处理。处理器还用于支持终端设备执行图5或图6中涉及终端设备的执行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图13仅示出了一个存储器、一个处理器和一个天线。在实际的终端设备中,终端设备可以包含任意数量的天线,存储器,处理器等。其中,存储器也可以称为存储介质或者存储设备等。另外,存储器可以是独立于处理器设置,也可以是与处理器集成在一起,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应理解,收发模块1302用于执行上述图5或图6所示的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侧的发送操作和接收操作,处理模块1301用于执行上述图5或图6所示的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侧除了收发操作之外的其他操作。例如,收发模块1302用于执行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侧的收发步骤,例如步骤501、步骤507。处理模块1301,用于执行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侧除了收发操作之外的其他操作,例如步骤509。再比如,收发模块1302用于执行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侧的收发步骤,例如步骤601、步骤607。处理模块1301,用于执行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侧除了收发操作之外的其他操作。
当该通信装置为芯片类的装置或者电路时,该通信装置可包括收发模块和处理模块。其中,收发模块可以是输入输出电路和/或接口电路;处理模块可为该芯片上集成的处理器或者微处理器或者集成电路。
当该通信装置为接入网设备时,图14示例性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接入网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4所示,该接入网设备140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射频单元,如远端射频单元(remote radio unit,RRU)1402和一个或多个基带单元(baseband unit,BBU)1401。RRU1402可以称为收发模块、收发机、收发电路、或者收发器等等,其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天线14021和射频单元14022。RRU1402部分主要用于射频信号的收发以及射频信号与基带信号的转换。BBU1401部分可以称为处理模块,处理器等,主要用于进行基带处理,如信道编码,复用,调制,扩频等,也用于对接入网设备进行控制等。RRU1402与BBU1401可以是物理上设置在一起;也可以物理上分离设置的,即分布式接入网设备。
BBU 1401为基站的控制中心,也可以称为处理模块,可以与图12中的处理模块1201对应,主要用于完成基带处理功能,如信道编码,复用,调制,扩频等等。例如BBU(处理模块)可以用于控制基站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关于接入网设备的操作流程。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BBU1401可以由一个或多个单板构成,多个单板可以共同支持单一接入制式的无线接入网(如LTE网),也可以分别支持不同接入制式的无线接入网(如LTE网,5G网或其他网)。BBU1401还包括存储器14012和处理器14011。存储器14012用以存储必要的指令和数据。处理器14011用于控制接入网设备进行必要的动作,例如用于控制接入网设备执行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接入网设备执行的方法。存储器14012和处理器14011可以服务于一个或多个单板。也就是说,可以每个单板上单独设置存储器和处理器。也可以是多个单板公用相同的存储器和处理器。此外每个单板上还设置有必要的电路。
在上行链路上,通过天线14021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上行链路信号(包括数据等),在下行链路上,通过天线14021向终端设备发送下行链路信号(包括数据和/或控制信息),在处理器14011中,对业务数据和信令消息进行处理,这些模块根据无线接入网采用的无线接入技术(例如,LTE、NR及其他演进系统的接入技术)来进行处理。处理器14011还用于对接入网设备的动作进行控制管理,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由接入网设备进行的处理。处理器14011还用于支持接入网设备执行图5或图6中源接入网设备和目标接入网设备执行的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图14仅仅示出了接入网设备的简化设计。在实际应用中,接入网设备可以包含任意数量的天线,存储器,处理器,射频单元,RRU,BBU等,而所有可以实现本申请的接入网设备都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应理解,收发模块1402用于执行上述图5或图6所示的方法实施例中接入网设备侧的发送操作和接收操作,处理模块1401用于执行上述图5所示的方法实施例中接入网设备侧除了收发操作之外的其他操作。例如,收发模块1402用于执行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接入网设备侧的收发步骤,例如步骤502、步骤504、步骤505、步骤508。处理模块1401,用于执行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接入网设备侧除了收发操作之外的其他操作,例如步骤503。再例如,收发模块1402用于执行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接入网设备侧的收发步骤,例如步骤602、步骤603、步骤605、步骤606、步骤608、步骤612。处理模块1401,用于执行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接入网设备侧除了收发操作之外的其他操作,例如步骤604、步骤609。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的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还可以是其它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它可编程逻辑器件、晶体管逻辑器件,硬件部件或者其任意组合。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
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的方法步骤可以通过硬件的方式来实现,也可以由处理器执行软件指令的方式来实现。软件指令可以由相应的软件模块组成,软件模块可以被存放于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闪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寄存器、硬盘、移动硬盘、CD-ROM或者本领域熟知的任何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一种示例性的存储介质耦合至处理器,从而使处理器能够从该存储介质读取信息,且可向该存储介质写入信息。当然,存储介质也可以是处理器的组成部分。处理器和存储介质可以位于ASIC中。另外,该ASIC可以位于接入网设备或终端设备中。当然,处理器和存储介质也可以作为分立组件存在于接入网设备或终端设备中。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计算机程序或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的流程或功能。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接入网设备、用户设备或者其它可编程装置。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集成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也可以是光介质,例如,数字视频光盘(digital video disc,DVD);还可以是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drive,SSD)。
在本申请的各个实施例中,如果没有特殊说明以及逻辑冲突,不同的实施例之间的术语和/或描述具有一致性、且可以相互引用,不同的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根据其内在的逻辑关系可以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本申请中,“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者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以下至少一项(个)”或其类似表达,是指这些项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个)或复数项(个)的任意组合。例如,a,b或c中的至少一项(个),可以表示:a,b,c,“a和b”,“a和c”,“b和c”,或“a和b和c”,其中a,b,c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的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在本申请的文字描述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在本申请的公式中,字符“/”,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相除”的关系。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涉及的各种数字编号仅为描述方便进行的区分,并不用来限制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范围。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术语“第一”、“第二”等类似表述,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模块。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模块,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模块。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保护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9)

1.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目标接入网设备确定终端设备的第一无线承载配置信息和第二无线承载配置信息,所述第一无线承载配置信息用于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目标接入网设备通过空口点对点模式传输的来自源接入网设备的第一组播/广播业务数据,所述第二无线承载配置信息用于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目标接入网设备通过空口点对多点模式传输的第二组播/广播业务数据;
所述目标接入网设备通过所述源接入网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无线承载配置信息和所述第二无线承载配置信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播/广播业务数据和所述第二组播/广播业务数据为同源业务的数据。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目标接入网设备接收来自所述源接入网设备的所述第一组播/广播业务数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接入网设备接收来自所述源接入网设备的所述第一组播/广播业务数据,包括:
所述目标接入网设备通过转发隧道接收来自所述源接入网设备的所述第一组播/广播业务数据;所述转发隧道为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一组播/广播会话对应的转发隧道,所述第一组播/广播会话与所述第一组播/广播业务对应。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目标接入网设备接收来自所述源接入网设备的第一请求消息,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所述目标接入网设备建立所述目标接入网设备和所述源接入网设备间的所述转发隧道。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目标接入网设备通过所述空口点对点模式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组播/广播业务数据,并通过所述空口点对多点模式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二组播/广播业务数据。
7.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播/广播业务与所述终端设备的协议数据单元PDU会话关联。
8.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源接入网设备接收来自目标接入网设备的第一无线承载配置信息和第二无线承载配置信息,所述第一无线承载配置信息用于终端设备通过空口点对点模式接收来自所述目标接入网设备的第一组播/广播业务数据,所述第二无线承载配置信息用于所述终端设备通过空口点对多点模式接收来自所述目标接入网设备的第二组播/广播业务数据;
所述源接入网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无线承载配置信息和所述第二无线承载配置信息。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播/广播业务与所述终端设备的协议数据单元PDU会话关联。
10.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播/广播业务数据和所述第二组播/广播业务数据为同源业务的数据。
11.如权利要求8~1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源接入网设备向所述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所述第一组播/广播业务数据。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源接入网设备向所述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所述第一组播/广播业务数据,包括:
所述源接入网设备通过转发隧道向所述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所述第一组播/广播业务数据;
所述转发隧道为所述终端设备的所述第一组播/广播会话对应的转发隧道,所述第一组播/广播会话与所述第一组播/广播业务对应。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源接入网设备向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请求消息,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所述目标接入网设备建立所述目标接入网设备和所述源接入网设备间的所述转发隧道。
14.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终端设备接收来自源接入网设备的第一无线承载配置信息和第二无线承载配置信息,所述第一无线承载配置信息用于所述终端设备通过空口点对点模式接收来自目标接入网设备的第一组播/广播业务数据,所述第二无线承载配置信息用于所述终端设备通过空口点对多点模式接收来自所述目标接入网设备的第二组播/广播业务数据;
所述终端设备通过所述空口点对点模式接收来自所述目标接入网设备的所述第一组播/广播业务数据,并通过所述空口点对多点模式接收来自所述目标接入网设备的所述第二组播/广播业务数据。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播/广播业务与所述终端设备的协议数据单元PDU会话关联。
16.如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播/广播业务数据和所述第二组播/广播业务数据为同源业务的数据。
17.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8至13中任一项、或14至16中的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模块。
18.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收发器,所述收发器用于接收来自所述通信装置之外的其它通信装置的信号并传输至所述处理器或将来自所述处理器的信号发送给所述通信装置之外的其它通信装置,所述处理器通过逻辑电路或执行代码指令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8至13中任一项、或14至1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当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被通信装置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8至13中任一项、或14至1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010444431.2A 2020-05-11 2020-05-22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364557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511651.8A CN116017594A (zh) 2020-05-11 2020-05-22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PCT/CN2021/092982 WO2021228066A1 (zh) 2020-05-11 2021-05-11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EP21804446.9A EP4142367A4 (en) 2020-05-11 2021-05-11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US17/982,935 US20230067900A1 (en) 2020-05-11 2022-11-08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94473 2020-05-11
CN202010394473X 2020-05-11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511651.8A Division CN116017594A (zh) 2020-05-11 2020-05-22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45572A CN113645572A (zh) 2021-11-12
CN113645572B true CN113645572B (zh) 2022-12-06

Family

ID=78415573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511651.8A Pending CN116017594A (zh) 2020-05-11 2020-05-22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202010444431.2A Active CN113645572B (zh) 2020-05-11 2020-05-22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511651.8A Pending CN116017594A (zh) 2020-05-11 2020-05-22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067900A1 (zh)
EP (1) EP4142367A4 (zh)
CN (2) CN116017594A (zh)
WO (1) WO202122806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998301A (zh) * 2022-10-31 2024-05-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200367A1 (en) * 2008-12-19 2010-06-23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Handover metho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network based on evolved multimedia broadcast multicast services (e-mbms) architecture
CN102740233A (zh) * 2011-04-08 2012-10-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实现多媒体广播多播业务连续性的方法、用户设备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67593B (zh) * 2007-03-15 2011-04-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对目标小区进行组播广播多媒体业务激活的方法及基站
CN101779490B (zh) * 2007-08-09 2013-07-03 富士通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切换方法以及无线基站
CN101415211B (zh) * 2007-10-16 2012-10-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切换处理方法、系统和装置
EP2355421B1 (en) * 2010-01-20 2012-08-22 Alcatel Lucent Data processing
EP3079400B1 (en) * 2014-01-03 2019-08-14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User equipment handover method and base station
GB2522043A (en) * 2014-01-10 2015-07-1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ulticast user service delivery
JP6109346B2 (ja) * 2014-01-31 2017-04-05 京セラ株式会社 ユーザ端末、装置、及び方法
US10375528B2 (en) * 2015-07-09 2019-08-06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Dynamically switching between broadcast and unicast services for service continuity between wireless networks
US11122477B2 (en) * 2018-02-26 2021-09-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User plane function (UPF) duplication based make before break handover
WO2019223005A1 (en) * 2018-05-25 2019-11-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Mixed mode multicast architecture
CN113507718B (zh) * 2018-06-25 2023-11-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EP3854147A4 (en) * 2018-09-21 2022-06-15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DEVICE FOR MOBILITY OPTIMIZATION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200367A1 (en) * 2008-12-19 2010-06-23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Handover metho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network based on evolved multimedia broadcast multicast services (e-mbms) architecture
CN102740233A (zh) * 2011-04-08 2012-10-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实现多媒体广播多播业务连续性的方法、用户设备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17594A (zh) 2023-04-25
WO2021228066A1 (zh) 2021-11-18
CN113645572A (zh) 2021-11-12
EP4142367A1 (en) 2023-03-01
US20230067900A1 (en) 2023-03-02
EP4142367A4 (en) 2023-10-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546811B2 (en) Method for establishing a fronthaul interface, method for performing access for a UE,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a handover for a UE, data forwarding method, user equipment and base station
US10973000B2 (en) Message sen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US11606839B2 (en) Method, apparatus, system, and device for managing a session corresponding to multiple session management function network elements
CN110662270B (zh) 通信方法及装置
WO2020200135A1 (zh) 一种资源配置方法及通信装置
CN113746585B (zh) 授时方法和通信装置
WO2021097858A1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US20220408317A1 (en) Handover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CN113938840A (zh)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US20230067900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CN110636553A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US20220182910A1 (en) Data Processing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WO2018054336A1 (zh) 消息的发送方法和装置
CN111510929A (zh) Iab网络中进行lcid扩展的方法及装置
KR101449720B1 (ko) 베어러 설정 시간을 단축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KR102667781B1 (ko)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트래픽 전환 방법 및 장치
WO2022082690A1 (zh) 群组切换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US20230413380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to set mrb configuration for ue to receive mbs multicast in rrc inactive state
WO2023011137A1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6939505A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KR20240019328A (ko) 세션 설정 방법 및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