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645526A - 一种流量传输方法、装置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流量传输方法、装置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645526A
CN113645526A CN202111206964.8A CN202111206964A CN113645526A CN 113645526 A CN113645526 A CN 113645526A CN 202111206964 A CN202111206964 A CN 202111206964A CN 113645526 A CN113645526 A CN 11364552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ttribute
target
scheduling
module
optic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20696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645526B (zh
Inventor
闫付龙
谢崇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libaba China Co Ltd
Alibaba Cloud Comput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Alibaba China Co Ltd
Alibaba Cloud Comput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ibaba China Co Ltd, Alibaba Cloud Computing Ltd filed Critical Alibaba Chin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206964.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645526B/zh
Publication of CN1136455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455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6455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4552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11/00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11/0001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using optical switching
    • H04Q11/0062Network aspec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50Queue schedu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9/00Packet switching elements
    • H04L49/90Buffer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11/00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11/0001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using optical switching
    • H04Q11/0062Network aspects
    • H04Q2011/0073Provisions for forwarding or routing, e.g. lookup tab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流量传输方法、装置和系统,应用于电交换机,包括:确定待传输流量的属性;若包括第一属性分组,则对第一属性分组进行缓存,生成第一缓存状态;接收光交换机生成的第一调度信息;生成光标签;按照第一调度时序,将第一属性分组以及光标签传输到光交换机;光交换机用于按照光标签将第一属性分组传输至目标电交换机;目标电交换机用于将第一属性分组传输至第一目标地址对应的第一目标服务器;若包括第二属性分组,则对第二属性分组进行缓存,生成第二缓存状态;针对第二缓存状态,生成第二调度时序;按照第二调度时序,将第二属性分组传输至第二目标地址对应的第二目标服务器。本申请能够按照不同调度时序传输不同属性分组。

Description

一种流量传输方法、装置和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流量传输方法和相应的一种流量传输装置、流量传输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数据中心网络往Exabit/s(艾比特/秒)的带宽容量方向发展,基于电交换机的数据中心网络面临着日趋严重的高成本、大功耗、带宽瓶颈以及高时延的挑战。
光交换被认为是下一代数据中心网络具备潜力的解决方案。当前的数据中心网络主要基于电交换机,主流互联架构方案是采用多平面Leaf(叶)-Spine(脊)。最新有大量研究关于混合光电数据中心架构,用光交换机部分代替Leaf或者Spine电交换机,受限于光缓存,光交换机通过率较低,故而此类混合光电数据中心网络的吞吐量不高。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以便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流量传输方法和相应的流量传输装置、流量传输系统、电子设备、存储介质和软件产品。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流量传输方法,应用于电交换机,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待传输流量的属性;
若包括第一属性分组,则对第一属性分组进行缓存,并生成第一缓存状态;所述第一属性分组包含第一目标地址;将所述第一缓存状态传输至光交换机,并接收所述光交换机针对所述第一缓存状态生成的第一调度信息;所述第一调度信息包括第一调度时序;确定与所述第一目标地址对应的目标电交换机,并生成光标签;按照所述第一调度时序,将所述第一属性分组以及所述光标签传输到所述光交换机;所述光交换机用于按照所述光标签将所述第一属性分组传输至所述目标电交换机;所述目标电交换机用于将所述第一属性分组传输至所述第一目标地址对应的第一目标服务器;
若包括第二属性分组,则对第二属性分组进行缓存,并生成第二缓存状态;所述第二属性分组包含第二目标地址;针对所述第二缓存状态,生成第二调度时序;按照所述第二调度时序,将所述第二属性分组传输至所述第二目标地址对应的第二目标服务器。
可选地,所述确定待传输流量的属性的步骤,包括:
提取所述待传输流量的待传输分组,所述待传输分组包含目标地址信息;
确定本地地址信息;
确定所述目标地址信息与所述本地地址信息不匹配的待传输分组具有第一属性;
确定所述目标地址信息与所述本地地址信息匹配的待传输分组具有第二属性;
所述第一属性分组为具有所述第一属性的待传输分组,所述第二属性分组为具有所述第二属性的待传输分组。
可选地,所述对第一属性分组进行缓存,并生成第一缓存状态的步骤,包括:
确定所述第一属性分组包含的目标地址信息为第一目标地址;
针对所述第一目标地址构建第一队列;
将所述第一属性分组缓存至所述第一队列;
生成所述第一队列的第一长度信息以及第一标识信息;
基于所述第一标识信息和所述第一长度信息,生成第一缓存状态。
可选地,所述对第二属性分组进行缓存,并生成第二缓存状态的步骤,包括:
确定所述第二属性分组包含的目标地址信息为第二目标地址;
针对所述第二目标地址构建第二队列;
将所述第二属性分组缓存至所述第二队列;
生成所述第二队列的第二长度信息以及第二标识信息;
基于所述第二标识信息和所述第二长度信息,生成第二缓存状态。
可选地,所述第一调度信息还包括波长信息;所述按照所述第一调度时序,将所述第一属性分组以及所述光标签传输到所述光交换机,包括:
采用所述波长信息对应的光波长,按照所述第一调度时序,将所述第一属性分组以及所述光标签传输到所述光交换机。
可选地,所述电交换机与服务器连接,所述电交换机与所述服务器解耦;在所述确定待传输流量的属性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服务器发送的待传输流量。
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流量传输方法,应用于电交换机,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待传输流量的属性;
若包括第一属性分组,则对第一属性分组进行缓存,并生成第一缓存状态;所述第一属性分组包含第一目标地址;
将所述第一缓存状态传输至光交换机,并接收所述光交换机针对所述第一缓存状态生成的第一调度信息;所述第一调度信息包括第一调度时序;
确定与所述第一目标地址对应的目标电交换机,并生成光标签;
按照所述第一调度时序,将所述第一属性分组以及所述光标签传输到所述光交换机;所述光交换机用于按照所述光标签将所述第一属性分组传输至所述目标电交换机;所述目标电交换机用于将所述第一属性分组传输至所述第一目标地址对应的第一目标服务器。
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流量传输方法,应用于电交换机,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待传输流量的属性;
若包括第二属性分组,则对第二属性分组进行缓存,并生成第二缓存状态;所述第二属性分组包含第二目标地址;
针对所述第二缓存状态,生成第二调度时序;
按照所述第二调度时序,将所述第二属性分组传输至所述第二目标地址对应的第二目标服务器。
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流量传输方法,应用于光交换机,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电交换机传输的第一缓存状态,所述第一缓存状态由所述电交换机在基于待传输流量的属性确定包括第一属性分组时,对所述第一属性分组进行缓存后生成得到;
针对所述第一缓存状态,生成第一调度信息;所述第一调度信息包括第一调度时序;
接收所述电交换机按所述第一调度时序传输的第一属性分组以及光标签;所述第一属性分组包含第一目标地址;所述光标签由所述电交换机基于确定的目标电交换机生成,所述目标电交换机基于所述第一目标地址确定;
按照所述光标签将所述第一属性分组传输至目标电交换机;所述目标电交换机用于将所述第一属性分组传输至所述第一目标地址对应的第一目标服务器。
可选地,所述针对所述第一缓存状态,生成第一调度信息,包括:
确定目标调度算法;
提取所述第一缓存状态中的第一标识信息以及第一长度信息;所述第一长度信息为缓存所述第一属性分组的第一队列的长度;
依据所述目标调度算法、所述第一标识信息和所述第一长度信息,生成第一调度时序;
基于所述第一调度时序,生成第一调度信息。
可选地,所述确定目标调度算法包括:
确定针对所述第一属性分组的服务特征;
依据所述服务特征在预设调度算法中确定目标调度算法。
可选地,所述基于所述第一调度时序,生成第一调度信息,包括:
获取冲突状态信息;
依据所述冲突状态信息,确定与所述第一调度时序对应的波长信息;
结合所述波长信息和所述第一调度时序,生成第一调度信息。
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流量传输装置,位于电交换机,所述装置包括:
属性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待传输流量的属性;若包括第一属性分组,则调用第一属性分组缓存模块、第一缓存状态传输模块、光标签生成模块和第一属性分组传输模块;若包括第二属性分组,则调用第二属性分组缓存模块、第二调度时序生成模块、第二属性分组传输模块;
所述第一属性分组缓存模块,用于对第一属性分组进行缓存,并生成第一缓存状态;所述第一属性分组包含第一目标地址;
所述第一缓存状态传输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缓存状态传输至光交换机,并接收所述光交换机针对所述第一缓存状态生成的第一调度信息;所述第一调度信息包括第一调度时序;
所述光标签生成模块,用于确定与所述第一目标地址对应的目标电交换机,并生成光标签;
所述第一属性分组传输模块,用于按照所述第一调度时序,将所述第一属性分组以及所述光标签传输到所述光交换机;所述光交换机用于按照所述光标签将所述第一属性分组传输至所述目标电交换机;所述目标电交换机用于将所述第一属性分组传输至所述第一目标地址对应的第一目标服务器;
所述第二属性分组缓存模块,用于对第二属性分组进行缓存,并生成第二缓存状态;所述第二属性分组包含第二目标地址;
所述第二调度时序生成模块,用于针对所述第二缓存状态,生成第二调度时序;
所述第二属性分组传输模块,用于按照所述第二调度时序,将所述第二属性分组传输至所述第二目标地址对应的第二目标服务器。
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流量传输装置,位于电交换机,所述装置包括:
属性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待传输流量的属性;若包括第一属性分组,则调用第一属性分组缓存模块、第一缓存状态传输模块和第一属性分组传输模块;所述第一属性分组包含第一目标地址;
所述第一属性分组缓存模块,用于对第一属性分组进行缓存,并生成第一缓存状态;
所述光标签生成模块,用于确定与所述第一目标地址对应的目标电交换机,并生成光标签;
所述第一缓存状态传输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缓存状态传输至光交换机,并接收所述光交换机针对所述第一缓存状态生成的第一调度信息;所述第一调度信息包括第一调度时序;
所述第一属性分组传输模块,用于按照所述第一调度时序,将所述第一属性分组以及所述光标签传输到所述目标电交换机;所述目标电交换机用于将所述第一属性分组传输至所述第一目标地址对应的第一目标服务器。
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流量传输装置,位于电交换机,所述装置包括:
属性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待传输流量的属性;若包括第二属性分组,则调用第二属性分组缓存模块、第二调度时序生成模块、第二属性分组传输模块;
第二属性分组缓存模块,用于对第二属性分组进行缓存,并生成第二缓存状态;所述第二属性分组包含第二目标地址;
第二调度时序生成模块,用于针对所述第二缓存状态,生成第二调度时序;
第二属性分组传输模块,用于按照所述第二调度时序,将所述第二属性分组传输至所述第二目标地址对应的第二目标服务器。
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流量传输装置,位于光交换机,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缓存状态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电交换机传输的第一缓存状态,所述第一缓存状态由所述电交换机在基于待传输流量的属性确定包括第一属性分组时,对所述第一属性分组进行缓存后生成得到;
第一调度信息生成模块,用于针对所述第一缓存状态,生成第一调度信息;所述第一调度信息包括第一调度时序;
第一属性分组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电交换机按所述第一调度时序传输的第一属性分组以及光标签;所述第一属性分组包含第一目标地址;所述光标签由所述电交换机基于确定的目标电交换机生成,所述目标电交换机基于所述第一目标地址确定;
光交换传输模块,用于按照所述光标签将所述第一属性分组传输至目标电交换机;所述目标电交换机用于将所述第一属性分组传输至所述第一目标地址对应的第一目标服务器。
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流量传输系统,包括电交换机、与所述电交换机互联的光交换机;
所述电交换机包括:属性确定模块、第一属性分组缓存模块和第一缓存状态传输模块;所述属性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待传输流量的属性;若包括第一属性分组,则调用所述第一属性分组缓存模块、光标签生成模块和所述第一缓存状态传输模块;所述第一属性分组包含第一目标地址;所述第一属性分组缓存模块,用于对第一属性分组进行缓存,并生成第一缓存状态;所述第一缓存状态传输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缓存状态传输至光交换机;
所述光交换机包括:第一缓存状态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电交换机传输的第一缓存状态;第一调度信息生成模块,用于针对所述第一缓存状态,生成第一调度信息;所述第一调度信息包括第一调度时序;
所述第一缓存状态传输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光交换机传输的第一调度时序;
所述光标签生成模块,用于确定与所述第一目标地址对应的目标电交换机,并生成光标签;
所述电交换机还包括:第一属性分组传输模块,用于按照所述第一调度时序,将所述第一属性分组以及所述光标签传输到所述光交换机;
所述光交换机还包括:第一属性分组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电交换机按所述第一调度时序传输的第一属性分组以及光标签;光交换传输模块,用于按照所述光标签将所述第一属性分组传输至目标电交换机;所述目标电交换机用于将所述第一属性分组传输至所述第一目标地址对应的第一目标服务器;
所述电交换机还包括:第二属性分组缓存模块、第二调度时序生成模块、第二属性分组传输模块;所述属性确定模块还用于,若包括第二属性分组,则调用所述第二属性分组缓存模块、所述第二调度时序生成模块和所述第二属性分组传输模块;所述第二属性分组缓存模块,用于对第二属性分组进行缓存,并生成第二缓存状态;所述第二属性分组包含第二目标地址;所述第二调度时序生成模块,用于针对所述第二缓存状态,生成第二调度时序;所述第二属性分组传输模块,用于按照所述第二调度时序,将所述第二属性分组传输至所述第二目标地址对应的第二目标服务器。
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流量传输系统,包括电交换机、与所述电交换机互联的光交换机;
所述电交换机包括:属性确定模块、第一属性分组缓存模块和第一缓存状态传输模块;所述属性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待传输流量的属性;若包括第一属性分组,则调用所述第一属性分组缓存模块、光标签生成模块和所述第一缓存状态传输模块;所述第一属性分组包含第一目标地址;所述第一属性分组缓存模块,用于对第一属性分组进行缓存,并生成第一缓存状态;所述第一缓存状态传输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缓存状态传输至光交换机;
所述光交换机包括:第一缓存状态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电交换机传输的第一缓存状态;第一调度信息生成模块,用于针对所述第一缓存状态,生成第一调度信息;所述第一调度信息包括第一调度时序;
所述第一缓存状态传输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光交换机传输的第一调度时序;
所述光标签生成模块,用于确定与所述第一目标地址对应的目标电交换机,并生成光标签;
所述电交换机还包括:第一属性分组传输模块,用于按照所述第一调度时序,将所述第一属性分组以及所述光标签传输到所述光交换机;
所述光交换机还包括:第一属性分组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电交换机按所述第一调度时序传输的第一属性分组以及光标签;光交换传输模块,用于按照所述光标签将所述第一属性分组传输至目标电交换机;所述目标电交换机用于将所述第一属性分组传输至所述第一目标地址对应的第一目标服务器。
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流量传输系统,包括电交换机,所述电交换机包括:
属性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待传输流量的属性;若包括第二属性分组,则调用第二属性分组缓存模块、第二调度时序生成模块、第二属性分组传输模块;
第二属性分组缓存模块,用于对第二属性分组进行缓存,并生成第二缓存状态;所述第二属性分组包含第二目标地址;
第二调度时序生成模块,用于针对所述第二缓存状态,生成第二调度时序;
第二属性分组传输模块,用于按照所述第二调度时序,将所述第二属性分组传输至所述第二目标地址对应的第二目标服务器。
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能够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流量传输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流量传输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软件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指令,其中,当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被执行时,实现执行如上所述流量传输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包括以下优点:
本申请实施例,在确定待传输流量的属性后,若待传输流量包括第一属性分组,则对第一属性分组进行缓存,并生成第一缓存状态;将第一缓存状态传输至光交换机,并接收光交换机针对第一缓存状态生成的第一调度信息;第一调度信息包括第一调度时序;确定与第一属性分组中包含的第一目标地址对应的目标电交换机,并生成光标签;按照第一调度信息中的第一调度时序,将第一属性分组以及光标签传输到光交换机;光交换机用于按照光标签将第一属性分组传输至目标电交换机;目标电交换机用于将第一属性分组传输至第一目标地址对应的第一目标服务器;若待传输流量包括第二属性分组,则对第二属性分组进行缓存,并生成第二缓存状态;第二属性分组包含第二目标地址;针对第二缓存状态,生成的第二调度时序;按照第二调度时序,将第二属性分组传输至第二目标地址对应的第二目标服务器,由于处于同一光电交换数据中心网络中的各个电交换机与光交换机之间的链路距离按照较短的第一距离设置,大大缩短了光交换机与电交换机之间的往返通信时延,往返通信时延远小于一个第一时隙,实现了对第一属性分组基于第一时隙的调度,提高了第一属性分组传输过程中的通过率,由于第二调度时序的生成,无需光交换机和电交换机的往返通信,通过电交换机内部通信即可完成,使得得到第二调度时序所需时间更少,对第二属性分组的传输具备更高的传输效率和通过率,由此可知,采用本申请实施例的方式进行流量交换,相对于相关技术,具备更高的交换效率和通过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流量传输方法实施例的步骤流程图;
图2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光电交换数据中心网络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光交换机与电交换机互联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流量传输方法实施例的步骤流程图;
图5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流量传输方法示例流程图;
图6是本申请提供的又一种流量传输方法实施例的步骤流程图;
图7是本申请提供的再一种流量传输方法实施例的步骤流程图;
图8是本申请提供的还一种流量传输方法实施例的步骤流程图;
图9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流量传输装置实施例的结构框图;
图10是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流量传输装置实施例的结构框图;
图11是本申请提供的又一种流量传输装置实施例的结构框图;
图12是本申请提供的再一种流量传输装置实施例的结构框图;
图13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流量传输系统实施例的结构框图;
图14是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流量传输系统实施例的结构框图;
图15是本申请提供的又一种流量传输系统实施例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参照图1,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流量传输方法实施例的步骤流程图,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应用于如图2所示的电交换机202。图2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光电交换数据中心网络结构示意图,共有L+1个Rack(机架)。Rack1到RackL为各种池化资源的服务器,可以为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Memory(内存),GPU(Graphics Processing Unit,图像处理器)或I/O(Input/Output,输入/输出)设备(例如:HDD(Hard Disk Drive,硬盘驱动器),SSD (Solid State Drive,固态驱动器)等)。RackL+1为交换设备,包括一台光交换机201和L台电交换机202。其中第i台电交换设备负责互联第i个机架内的池化资源,而L个电交换机202之间通过光交换机201互联,由于交换设备在同一机架,电交换机202和光交换机201的链路距离可以小于1米。不同机架间的距离小于50米。光电交换数据中心网络中的光交换机201与其他光电交换数据中心网络中的光交换机201相连接,以实现光电交换数据中心网络之间的通信。
以上述多个电交换机202中的任意一个为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具体实现中,多个电交换机202中的部分或全部,均可以执行本申请实施例包含的步骤,并且对多个电交换机202的执行顺序、数量不作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具体可以包括:
步骤101,确定待传输流量的属性;
任一电交换机202可以从所连服务器获取需要传输至该电交换机所连其他服务器或者其他电交换机202的流量,该流量为待传输流量。待传输流量可以由一个或多个待传输分组组成,在电交换机202获取到待传输流量时,并不立即传输该流量,而是先确定待传输流量的属性,以判断待传输流量需要传输至与该电交换机202互联的其他服务器,还是通过光交换机201传输至目标电交换机,并通过目标电交换机进一步传输至与其互联的服务器。
通过确定待传输流量的属性,以确定待传输分组的属性,可以包括异地属性或者是本地属性,异地属性用于表示该待传输分组需要传输至与光交换机201目标电交换机,并通过目标电交换机传输至与其互联的服务器,本地属性用于表示该待传输分组需要传输与电交换机202互联的服务器。
通过本地属性将分组数据划分为第一属性分组和第二属性分组,其中第一属性分组为异地属性的分组数据,第二属性分组为本地属性的分组数据。
具体实现中,电交换机202中可以存储有预设信息表,通过该预设信息表可以确定待传输流量的属性。
若包括第一属性分组,则执行步骤102-105;若包括第二属性分组,则执行步骤106-108。
步骤102,对第一属性分组进行缓存,并生成第一缓存状态;所述第一属性分组包含第一目标地址;
电交换机202对第一属性进行缓存,并针对缓存的第一属性分组,生成第一缓存状态。第一属性分组包含有第一目标地址,第一目标地址与经过光交换后接收第一属性分组的服务器对应的电交换机匹配。
步骤103,将所述第一缓存状态传输至光交换机201,并接收所述光交换机201针对所述第一缓存状态生成的第一调度信息;所述第一调度信息包括第一调度时序;
电交换机202将第一属性分组对应的第一缓存状态发送至光交换机201,光交换机201基于针对第一缓存状态生成第一调度信息,第一调度信息中包含与第一属性分组对应的第一调度时序。第一调度时序为传输第一属性分组的时间顺序。
在具体实现中,光交换机201可以接收多个电交换机202的发送的第一缓存状态,并依据多个第一缓存状态生成针对各个电交换机202对应的第一调度时序。
步骤104,确定与所述第一目标地址对应的目标电交换机,并生成光标签;
可以确定第一目标地址对应的目标电交换机,进而根据目标电交换机的电交机地址生成光标签,目标电交换机为与第一属性分组的目的服务器互联的电交换机。
光交换机201可以设置有输出端口,通过输出端口向电交换机202传输数据(包括但不限于上述的第一调度信息、第一属性分组),电交换机202设置有电交换机202地址,电交换机202地址与光交换机输出端口相互对应。
在具体实现中,预设信息表中记录有光交换机201各个输出端口对应的电交换机202地址以及服务器地址。电交换机202能够依据第一目标地址和预设信息表确定第一目标地址对应的电交换机202地址,并基于电交换机202地址生成光标签,光标签输出端口唯一对应。
在所给示例中,光标签为与光交换机201输出端口匹配的端口标识信息,可以针对光交换机201的各个输出端口设置唯一的端口标识信息,预设信息表中记录端口标识信息,以及与该端口标识信息对应的电交换机202地址、服务器地址。
步骤105,按照所述第一调度时序,将所述第一属性分组以及所述光标签传输到所述光交换机201;所述光交换机201用于按照所述光标签将所述第一属性分组传输至所述目标电交换机;所述目标电交换机用于将所述第一属性分组传输至所述第一目标地址对应的第一目标服务器;
缓存在同一电交换机202的第一属性分组可能有多个,调度时序可以是至少一个第一属性分组的排序,在电交换机202接收到第一调度信息后,电交换机202按照第一调度信息的第一调度时序将第一属性分组封装成光分组,并打上光标签传输至光交换机201。
第一目标服务器为第一目标地址匹配的服务器,光交换机201在接收到第一属性分组后,光交换机201能够提取并识别光分组的光标签,进而确定将第一属性分组交换并传输至光标签对应的目标电交换机,该目标交换机能够识别第一目标地址,将第一属性分组传输至与第一目标地址匹配的第一目标服务器,使得第一目标服务器能够接收第一属性分组。
在具体实现中,电交换机202可以将与第一时序对应第一属性分组、光标签进行聚合后发送至光交换机201。
步骤106,对第二属性分组进行缓存,并生成第二缓存状态;所述第二属性分组包含第二目标地址;
在确定待传输流量包含第二属性分组后,电交换机202不直接转发第二属性分组,而是先对第二属性分组进行缓存,并得到第二属性分组的第二缓存状态。
第二属性分组中包含有第二目标地址,电交换机202可以基于第二目标地址,确定接收第二属性分组的第二目标服务器。第二目标服务器与该电交换机202互联。
步骤107,针对所述第二缓存状态,生成第二调度时序;
电交换机202可以针对缓存后的第二属性分组,生成与第二属性分组对应的第二调度时序,第二调度时序为电交换机202向第二目标地址对应的第二目标服务器传输第二属性分组时,第二属性分组的时间顺序。
步骤108,按照所述第二调度时序,将所述第二属性分组传输至所述第二目标地址对应的第二目标服务器。
电交换机202在得到第二调度时序后,无需经过光交换机201进行转发,而自身按照第二调度时序中的第二调度时序,将第二属性分组传输至第二目标地址对应的第二目标服务器。
可以理解的是,若待传输流量中只包含第一属性分组,则执行步骤102-105;若待传输流量中只包括第二属性分组,则执行步骤106-108。
由于电交换机202是针对第一属性分组和第二属性分组分别进行缓存,与第一属性分组对应的第一调度信息由光交换机201生成,第二调度时序由电交换机202自身生成,并且,电交换机202是按照第一调度信息中的第一调度时序传输第一属性分组,按照第二时序传输第二属性分组,由此可知,电交换机202能够对第一属性分组和第二属性分组进行并行处理。若待传输流量中包含第一属性分组和第二属性分组,则针对第一属性分组执行步骤102-105,针对第二属性分组执行步骤106-108,针对第一属性分组和第二属性分组执行的步骤并行处理。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确定待传输流量的属性后,若待传输流量包括第一属性分组,则对第一属性分组进行缓存,并生成第一缓存状态;将第一缓存状态传输至光交换机201,并接收光交换机201针对第一缓存状态生成的第一调度信息;确定与第一属性分组中包含的第一目标地址对应的目标电交换机,并生成光标签;按照第一调度信息中的第一调度时序,将第一属性分组以及光标签传输到光交换机201;光交换机201用于按照光标签将第一属性分组传输至目标电交换机;目标电交换机用于将第一属性分组传输至第一目标地址对应的第一目标服务器;若待传输流量包括第二属性分组,则对第二属性分组进行缓存,并生成第二缓存状态;第二属性分组包含第二目标地址;针对第二缓存状态,生成的第二调度时序;按照第二调度时序,将第二属性分组传输至第二目标地址对应的第二目标服务器,由于处于同一光电交换数据中心网络中的各个电交换机202与光交换机201之间的链路距离按照较短的第一距离设置,极大缩短了光交换机201与电交换机202之间的往返通信时延,往返通信时延远小于第一时隙,实现了对第一属性分组基于第一时隙的调度,提高了第一属性分组传输过程中的通过率,由于第二调度时序的生成,无需光交换机201和电交换机202的往返通信,通过电交换机202内部通信即可完成,使得得到第二调度时序所需时间更少,对第二属性分组的传输具备更高的传输效率和通过率,由此可知,采用本申请实施例的方式进行流量交换,相对于相关技术,具备更高的交换效率和通过率。
由于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将需要经过光交换机201传输的第一属性分组在电交换机202中进行缓存,避免了在电交换机202和光交换机201之间设置光缓存器件,同时,现有技术中针对不使用光缓存器件一般采用重传机制,重传机制中在光交换机201处发生冲突时,光交换机201会发送流控信息给各个电交换机202,来告知各个电交换机202所发送的光包是否成功传输。若光包在光交换机201获得竞争得到传输,则发送成功的流控信息给对应节点,节点在收到流控信息后将缓存的电数据包擦除。同时光交换机201给其它未获得传输机会的节点发送失败的流控信息,在下一个时隙,这些节点将重传光数据包,重传机制适用于低负载的网络,例如负载不大于30%。本申请实施例中电交换机202按照光交换机201生成的调度时序传输第一属性分组封装的光分组(即上述的光包),避免了重传机制中在高负载时发生分组数据传输受阻,需要延时发送的弊端。
针对高负载的网络状态,现有技术中还存在了帧调度机制,帧调度机制在考虑调度时并非基于单个分组,而是同时处理一段时间内(帧长)的若干个分组。在当前帧结束时,各个电交换机202将缓存状态上报至光交换机201,光交换机201通过矩阵分解等算法获得帧内所有分组的无冲突调度方案并传给电交换,电交换机202收到调度方案后据此进行分组发送。帧调度机制将电交换机202对分组的缓存状态纳入调度考虑之中,考虑了网络状态的动态变化,能够适应动态的服务模式,在负载增加时依旧获得较好的网络性能,不足之处是无论网络负载高低均引入了一个帧长的额外时延。
本申请实施例既避免了帧调度机制在低负载时额外的一个帧长度的时延引入,且克服了重传机制在高负载性能恶化的问题。
参照图3,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光交换机201与电交换机202互联示意图,多个所述电交换机202与光交换机201互联,组成如图2中所示的交换设备RackL+1,电交换机202可以设置有分组头处理器2021。
结合图2和图3,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电交换机202与服务器连接,电交换机202与服务器解耦;光交换机201与其互联的多个电交换机202位于同一机架中,服务器用于存储池化资源。
参照图4,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流量传输方法实施例的步骤流程图;本实施例可以应用于电交换机202,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包括:
步骤401,接收所述服务器发送的待传输流量;
电交换机202可以接收与其连接的服务器发送的待传输流量。
步骤402,确定待传输流量的属性;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步骤402可以包括:
子步骤S11,提取所述待传输流量的待传输分组,所述待传输分组包含目标地址信息;
待传输流量可以由一个或多个待传输分组组成,在电交换机202接收到待传输流量时,电交换机202能够调用分组头处理器2021分析待传输流量,确定待传输流量中各个待传输分组包含目标地址信息。
在所给示例中,待传输流量支持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IP(Internet Protocol,网际互连协议)。分组头处理器2021能够提取分组中包含的目标地址,目标地址包括IP地址和物理地址,IP地址和物理地址与上述的一个服务器相对应。
子步骤S12,确定本地地址信息;
本地地址信息可以包括光交换机201的地址、与光交换机201互联的电交换机202的地址、光交换机201通过电交换机202连接的服务器的地址中的一个或多个。
子步骤S13,确定所述目标地址信息与所述本地地址信息不匹配的待传输分组具有第一属性;
子步骤S14,确定所述目标地址信息与所述本地地址信息匹配的待传输分组具有第二属性;所述第一属性分组为具有所述第一属性的待传输分组,所述第二属性分组为具有所述第二属性的待传输分组。
分组头处理器2021能够通过本地地址信息与待传输分组包含的目标地址信息进行对比,确定各个待传输分组具有的属性。确定目标地址信息与本地地址信息不匹配的待传输分组具有第一属性,确定目标地址信息与本地地址信息匹配的待传输分组具有第二属性。
进而将待传输流量为第一属性分组和第二属性分组,第一属性分组为具有第一属性的待传输分组,第二属性分组为具有第二属性的待传输分组。
若包括第一属性分组,则执行步骤403-406;若包括第二属性分组,则执行步骤407-409。
步骤403,对第一属性分组进行缓存,并生成第一缓存状态;
电交换机202中设置有第一缓存单元2022,将第一属性分组缓存至第一缓存单元2022,并得到针对第一属性分组的第一缓存状态。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步骤403可以包括:
子步骤S21,确定所述第一属性分组包含的目标地址信息为第一目标地址;
子步骤S22,针对所述第一目标地址构建第一队列;
可以针对各个第一属性分组的第一目标地址构建第一队列,第一队列可以为物理队列或者逻辑队列。
子步骤S23,将所述第一属性分组缓存至所述第一队列;
在第一队列中缓存第一属性分组。
子步骤S24,生成所述第一队列的第一长度信息以及第一标识信息;
第一长度信息为第一队列中已缓存第一属性分组数量,第一标识信息可以是第一目标地址,或者基于第一目标地址中的部分或全部内容按照预设规则转换生成。
通过第一标识信息,能够区分不同第一队列。同一第一队列中缓存包含相同第一目标地址的第一属性分组。
子步骤S25,基于所述第一标识信息和所述第一长度信息,生成第一缓存状态。
针对各个第一标识信息及其对应的第一长度信息,生成第一缓存状态。
步骤404,将所述第一缓存状态传输至光交换机201,并接收所述光交换机201针对所述第一缓存状态生成的第一调度信息;所述第一调度信息包括第一调度时序;
电交换机202在得到第一缓存状态后,将第一缓存状态传输至光交换机201,光交换机201中设置的控制器2011能够针对第一缓存状态,生成第一调度时序。
在现有技术中,由于其他的光电混合交换网络架构中光交换机201与电交换机202相距远较远,使得光交换机201和电交换机202之间的往返通信延时远大于第一时隙,使得基于相关技术中光电混合交换网络,无法实现对第一属性分组基于第一时隙的调度。例如:缓存单元1内信元的大小为1500 字节,则100Gb/s(100吉比特每秒)链路速率发送一个信元所需时间为120纳秒 (第一时隙长>120 纳秒)。而链路往返时间500纳秒远超120纳秒,缓存状态更新至控制器2011时,当前缓存状态实际已经改变,导致缓存状态更新失效,故而时隙调度不可行。
而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电交换机202与光交换机201位于同一支架,所以第一缓存单元2022和控制器2011之间距离能够小于1米,考虑到往返链路时延(<10纳秒),以及调度算法运行时间(最小3ns),光交换机201与电交换机202之间信号发送及接收时间,第一缓存单元2022和控制器2011往返通信时延可实现< 20纳秒。例如:缓存单元1内信元的大小为1500 字节,则100Gb/s(100吉比特每秒)链路速率发送一个信元所需时间为120纳秒 (第一时隙长>120 ns)。往返通信时延远小于时隙长,在第一属性分组缓存在第一缓存单元2022结束时,控制器2011的调度信息可以到达第一缓存单元2022。
基于上述低往返通信时延的特征,使得本申请中的光交换机201能够支持基于第一时隙的分组粒度,生成第一调度信息。
在所给示例中,光交换机201针对第一缓存状态,生成第一调度信息的步骤可以包括:确定目标调度算法;提取所述第一缓存状态中的第一标识信息,以及第一长度信息;所述第一长度信息为缓存所述第一属性分组的第一队列的长度;依据目标调度算法、所述第一标识信息和所述第一长度信息,生成第一调度时序;基于所述第一调度时序,生成第一调度信息。
光交换机201可以在预设调度算法中确定目标调度算法,预设调度算法可以包括但不限于:轮训(Round-Robin,RR)算法、加权公平队列(Weighted Fair Queue,WFQ)算法、滑动迭代轮询匹配(Iterative round robin matching with Slip, iSLIP)算法、最长队列优先(Longest Queue First,LQF)算法、最早截止时间优先(Earliest Deadline First,EDF)算法。并提取获取到的第一缓存状态包含第一标识信息和第一标识信息对应的第一长度信息,依据目标调度算法和第一标识信息、第一长度信息生成第一调度时序,进而基于第一标识信息,生成第一调度信息。
在具体实现中,第一调度时序可以包含有第一标识信息,以使电交换机202能够一定的时间顺序传输第一标识信息对应的第一队列中缓存的第一属性分组。
可选的,当在采用最长队列优先算法或最早截止时间优先算法为目标调度算法,进而生成第一调度时序时,能够实现光交换机201中对第一属性分组传输的100%通过率。
在所给示例中,光交换机201确定目标调度算法的步骤可以包括:确定针对所述第一属性分组的服务特征;依据所述服务特征在预设调度算法中确定目标调度算法。
光交换机201可以确定第一属性分组的服务特征,并按照服务特征确定目标调度算法。
在具体实现中,服务特征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均匀服务、满足令牌桶限制的服务、默认服务;进一步的,可以确定均匀服务对应的目标调度算法为轮训算法、满足令牌桶限制的服务对应的目标算法为加权公平队列算法、默认服务对应的目标算法为滑动迭代轮询匹配算法。
步骤405,确定与所述第一目标地址对应的目标电交换机,并生成光标签;
步骤406,按照所述第一调度时序,将所述第一属性分组以及所述光标签传输到所述光交换机201;所述光交换机201用于按照所述光标签将所述第一属性分组传输至所述目标电交换机;所述目标电交换机用于将所述第一属性分组传输至所述第一目标地址对应的第一目标服务器;
光交换中设置有交换矩阵2012,通过交换矩阵2012传输第一属性分组,进一步的,通过交换矩阵2012按照光标签第一属性分组传输至目标电交换机,该目标电交换机将第一属性分组传输至与第一目标地址对应的第一目标服务器。
在光交换机201中的交换矩阵2012可以由阵列波导光栅或者半导体光放大器实现。
在所给示例中,光交换机201执行的基于所述第一调度时序,生成第一调度信息,可以包括:获取冲突状态信息;依据所述冲突状态信息,确定与所述第一调度时序对应的波长信息;结合所述波长信息和所述第一调度时序,生成第一调度信息。
冲突状态可以基于第一标识信息确定,光交换机201可以通过确定接收到得到第一缓存状态中的第一标识信息,可以确定当前需要传输至同一输出端口的第一属性分组,从而判断是否存在冲突。当出现冲突时,可以确定第一调度时序对应的波长信息,通过结合波长信息和第一调度时序生成第一调度信息。
光交换机201可能需要在同一时刻进行多个分组的传输,可以通过采用波分复用的方式,同时传输多个分组。由于波分复用中,需要以不同的光波长对分组进行传输,为了能够采用实现波分复用的方式传输到多个分组,电交换机202则需要采用与波长信息匹配的光波长的光信号传输第一属性分组和光标签。
电交换机202设置有用于以光信号为载体输出第一属性分组的光端口;在电交换机202获取到第一调度信息后,电交换机202能够采用波长信息对应的光波长,按照第一调度时序,将第一属性分组以及所述光标签传输到光交换机201。
通过光交换机201控制电交换机202传输第一属性分组和光标签时的光信号的光波长,实现光交换机201对收到的数据进行波分复用。
电交换机202设置有快速可调激光器,用于向光交换机201传输数据。
步骤407,对第二属性分组进行缓存,并生成第二缓存状态;所述第二属性分组包含第二目标地址;
电交换机202中设置有第二缓存单元2023,将第二属性分组缓存至第二缓存单元2023,并得到针对第二属性分组的第二缓存状态。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步骤406可以包括:
子步骤S31,确定所述第二属性分组包含的目标地址信息为第二目标地址;
子步骤S32,针对所述第二目标地址构建第二队列;
可以针对各个第二属性分组的第一目标地址构建第二队列,第二队列可以为物理队列或者逻辑队列。
子步骤S33,将所述第二属性分组缓存至所述第二队列;
在第二队列中缓存第二属性分组。
子步骤S34,生成所述第二队列的第二长度信息以及第二标识信息;
第二长度信息为第二队列中已缓存第二属性分组数量,第二标识信息可以是第二目标地址,或者基于第二目标地址中的部分或全部内容按照预设规则转换生成。
通过第二标识信息,能够区分不同第二队列。同一第二队列中缓存包含相同第二目标地址的第二属性分组。
子步骤S35,基于所述第二标识信息和所述第二长度信息,生成第二缓存状态。
针对各个第二标识信息及其对应的第二长度信息,生成第二缓存状态。
步骤408,针对所述第二缓存状态,生成的第二调度时序;
电交换机202中设置有调度器2024,调度器2024与第二缓存单元2023位于同一芯片中,调度器2024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取到第二缓存状态,一般小于10纳秒。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选中,步骤407可以包括:提取所述第二缓存状态中的第二标识信息以及第二长度信息;基于所述第二长度信息和第二标识信息,确定第二调度时序。具体的,可以根据同一机架内各个电交换机202的空闲状态或者预设优先级,结合第二长度信息生成第二调度时序。第二调度时序可以是传输不同第二标识信息对应的第二属性分组的时间顺序。
步骤409,按照所述第二调度时序,将所述第二属性分组传输至所述第二目标地址对应的第二目标服务器。
采用调度器2024按照所述第二调度时序,将所述第二属性分组传输至所述第二目标地址对应的第二目标服务器。第二目标服务器其为与电交换机202互联的不包括向电交换机202发送待传输流量的服务器。
由于调度器2024能够快速第二缓存状态,进而能够快速生成第二调度时序,实现第二属性分组的快速调度。
以下,以一个示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参照图5,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流量传输方法示例流程图,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501,待传输流量到达电交换机202时,分组头处理器分析分组。分组头处理器可以分析待传输流量中各个分组对应的目标地址信息。
502,确定待传输流量的属性。确定待传输流量的属性,以判断待传输流量中是否包括需要至与其他电交换机202互联的目标服务器的第一属性分组,或者包括传输至与接收到该待传输流量的电交换机202互联的目标服务器的第二属性分组。若包括第一属性分组,则执行步骤503-504;若包括第二属性分组,则执行步骤505-506。
503,缓存至第一缓存单元2022;将第一属性分组缓存至第一缓存单元2022,得到第一缓存状态。在得到第一缓存状态后,确定与第一目标地址对应的目标电交换机,并生成光标签。
504,更新第一缓存状态至控制器2011,控制器2011计算第一调度信息并反馈至第一缓存单元2022。电交换机202向光交换机201发送第一缓存状态,光交换机201中的控制器2011基于第一缓存状态计算包含第一调度时序的第一调度信息,并将第一调度信息发送至第一缓存单元2022。
505,缓存至第二存储单元;将第二属性分组缓存至第一缓存单元2022,得到第二缓存状态。
506,调度器更新第二缓存状态,计算第二调度时序并反馈至第二缓存单元2023。
507,电交换机202按照控制器2011下发的第一调度信息,调度器生成的第二调度时序进行分组的发送。
按照第一调度时序将第一属性分组以及光标签传输至光交换机201,光交换机201用于按照光标签将第一属性分组传输至目标电交换机;目标电交换机用于将第一属性分组传输至第一目标地址对应的第一目标服务器。
按照第二调度时序将第二属性分组传输至与第二属性分组中包含的第二目标地址对应的第二目标服务器。
508,待处理流量为空且缓存占用为0。判断待处理流量是否为空且缓存单元占用空间是否为0;若待处理流量不为空或者缓存单元占用空间不为0,则返回步骤501,若待处理流量为空且缓存占用为0,执行步骤509。
509,结束。结束待处理流量的传输处理。
参照图6,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又一种流量传输方法实施例的步骤流程图,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应用于电交换机202,本申请实施例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601,确定待传输流量的属性;
步骤602,若包括第一属性分组,则对第一属性分组进行缓存,并生成第一缓存状态;所述第一属性分组包含第一目标地址;
步骤603,将所述第一缓存状态传输至光交换机201,并接收所述光交换机201针对所述第一缓存状态生成的第一调度信息;所述第一调度信息包括第一调度时序;
步骤604,确定与所述第一目标地址对应的目标电交换机,并生成光标签;
步骤605,按照所述第一调度时序,将所述第一属性分组以及所述光标签传输到所述光交换机201;所述光交换机201用于按照所述光标签将所述第一属性分组传输至所述目标电交换机;所述目标电交换机用于将所述第一属性分组传输至所述第一目标地址对应的第一目标服务器。
参照图7,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再一种流量传输方法实施例的步骤流程图,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应用于电交换机202,本申请实施例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701,确定待传输流量的属性;
步骤702,若包括第二属性分组,则对第二属性分组进行缓存,并生成第二缓存状态;所述第二属性分组包含第二目标地址;
步骤703,针对所述第二缓存状态,生成第二调度时序;
步骤704,按照所述第二调度时序,将所述第二属性分组传输至所述第二目标地址对应的第二目标服务器。
参照图8,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还一种流量传输方法实施例的步骤流程图,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应用于光交换机201,本申请实施例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801,接收电交换机202传输的第一缓存状态,所述第一缓存状态由所述电交换机202在基于待传输流量的属性确定包括第一属性分组时,对所述第一属性分组进行缓存后生成得到;
步骤802,针对所述第一缓存状态,生成第一调度信息;所述第一调度信息包括第一调度时序;
步骤803,接收所述电交换机202按所述第一调度时序传输的第一属性分组以及光标签;所述第一属性分组包含第一目标地址;所述光标签由所述电交换机202基于确定的目标电交换机生成,所述目标电交换机基于所述第一目标地址确定;
步骤804,按照所述光标签将所述第一属性分组传输至目标电交换机;所述目标电交换机用于将所述第一属性分组传输至所述第一目标地址对应的第一目标服务器。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步骤802可以包括:确定目标调度算法;提取所述第一缓存状态中的第一标识信息以及第一长度信息;所述第一长度信息为缓存所述第一属性分组的第一队列的长度;依据所述目标调度算法、所述第一标识信息和所述第一长度信息,生成第一调度时序;基于所述第一调度时序,生成第一调度信息。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确定目标调度算法包括:确定针对所述第一属性分组的服务特征;依据所述服务特征在预设调度算法中确定目标调度算法。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基于所述第一调度时序,生成第一调度信息,包括:获取冲突状态信息;依据所述冲突状态信息,确定与所述第一调度时序对应的波长信息;结合所述波长信息和所述第一调度时序,生成第一调度信息。
参照图9,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流量传输装置,位于电交换机202,所述装置包括:
属性确定模块901,用于确定待传输流量的属性;若包括第一属性分组,则调用第一属性分组缓存模块902、第一缓存状态传输模块903、光标签生成模块904和第一属性分组传输模块905;若包括第二属性分组,则调用第二属性分组缓存模块906、第二调度时序生成模块907、第二属性分组传输模块908;
所述第一属性分组缓存模块902,用于对第一属性分组进行缓存,并生成第一缓存状态;所述第一属性分组包含第一目标地址;
所述第一缓存状态传输模块903,用于将所述第一缓存状态传输至光交换机201,并接收所述光交换机201针对所述第一缓存状态生成的第一调度信息;所述第一调度信息包括第一调度时序;
所述光标签生成模块904,用于确定与所述第一目标地址对应的目标电交换机,并生成光标签;
所述第一属性分组传输模块905,用于按照所述第一调度时序,将所述第一属性分组以及所述光标签传输到所述光交换机201;所述光交换机201用于按照所述光标签将所述第一属性分组传输至所述目标电交换机;所述目标电交换机用于将所述第一属性分组传输至所述第一目标地址对应的第一目标服务器;
所述第二属性分组缓存模块906,用于对第二属性分组进行缓存,并生成第二缓存状态;所述第二属性分组包含第二目标地址;
所述第二调度时序生成模块907,用于针对所述第二缓存状态,生成第二调度时序;
所述第二属性分组传输模块908,用于按照所述第二调度时序,将所述第二属性分组传输至所述第二目标地址对应的第二目标服务器。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属性确定模块901包括:
待传输分组提取子模块,用于提取所述待传输流量的待传输分组,所述待传输分组包含目标地址信息;
本地地址确定子模块,用于确定本地地址信息;
第一属性判定子模块,用于确定所述目标地址信息与所述本地地址信息不匹配的待传输分组具有第一属性;
第二属性判定子模块,用于确定所述目标地址信息与所述本地地址信息匹配的待传输分组具有第二属性;
所述第一属性分组为具有所述第一属性的待传输分组,所述第二属性分组为具有所述第二属性的待传输分组。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属性分组缓存模块902包括:
第一目标地址确定子模块,用于确定所述第一属性分组包含的目标地址信息为第一目标地址;
第一队列构建子模块,用于针对所述第一目标地址构建第一队列;
第一队列缓存子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属性分组缓存至所述第一队列;
第一长度信息确定子模块,用于生成所述第一队列的第一长度信息以及第一标识信息;
第一缓存状态生成子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一标识信息和所述第一长度信息,生成第一缓存状态。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属性分组缓存模块906包括:
第二目标地址确定子模块,用于确定所述第二属性分组包含的目标地址信息为第二目标地址;
第二队列构建子模块,用于针对所述第二目标地址构建第二队列;
第二队列缓存子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二属性分组缓存至所述第二队列;
第二长度信息确定子模块,用于生成所述第二队列的第二长度信息以及第二标识信息;
第二缓存状态生成子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二标识信息和所述第二长度信息,生成第二缓存状态。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电交换机202与服务器连接,所述电交换机202与所述服务器解耦;所述装置还包括:
待传输流量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服务器发送的待传输流量。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调度时序生成模块907包括:
第二目标地址提取子模块,用于提取所述第二缓存状态中的第二标识信息以及第二长度信息;
第二调度时序确定子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二长度信息和所述第二标识信息,确定第二调度时序。
参照图10,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流量传输装置,位于电交换机202,所述装置包括:
属性确定模块901,用于确定待传输流量的属性;若包括第一属性分组,则调用第一属性分组缓存模块902、第一缓存状态传输模块903、光标签生成模块904和第一属性分组传输模块905;所述第一属性分组包含第一目标地址;
所述第一属性分组缓存模块902,用于对第一属性分组进行缓存,并生成第一缓存状态;
所述第一缓存状态传输模块903,用于将所述第一缓存状态传输至光交换机201,并接收所述光交换机201针对所述第一缓存状态生成的第一调度信息;所述第一调度信息包括第一调度时序;
所述光标签生成模块904,用于确定与所述第一目标地址对应的目标电交换机,并生成光标签;
所述第一属性分组传输模块905,用于按照所述第一调度时序,将所述第一属性分组以及所述光标签传输到所述目标电交换机;所述目标电交换机用于将所述第一属性分组传输至所述第一目标地址对应的第一目标服务器。
参照图1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流量传输装置,位于电交换机202,所述装置包括:
属性确定模块901,用于确定待传输流量的属性;若包括第二属性分组,则调用第二属性分组缓存模块906、第二调度时序生成模块907、第二属性分组传输模块908;
第二属性分组缓存模块906,用于对第二属性分组进行缓存,并生成第二缓存状态;所述第二属性分组包含第二目标地址;
第二调度时序生成模块907,用于针对所述第二缓存状态,生成第二调度时序;
第二属性分组传输模块908,用于按照所述第二调度时序,将所述第二属性分组传输至所述第二目标地址对应的第二目标服务器。
参照图1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流量传输装置,位于光交换机201,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缓存状态接收模块1201,用于接收电交换机202传输的第一缓存状态,所述第一缓存状态由所述电交换机202在基于待传输流量的属性确定包括第一属性分组时,对所述第一属性分组进行缓存后生成得到;
第一调度信息生成模块1202,用于针对所述第一缓存状态,生成第一调度信息;所述第一调度信息包括第一调度时序;
第一属性分组接收模块1203,用于接收所述电交换机202按所述第一调度时序传输的第一属性分组以及光标签;所述第一属性分组包含第一目标地址;所述光标签由所述电交换机202基于确定的目标电交换机生成,所述目标电交换机基于所述第一目标地址确定;
光交换传输模块1204,用于按照所述光标签将所述第一属性分组传输至目标电交换机;所述目标电交换机用于将所述第一属性分组传输至所述第一目标地址对应的第一目标服务器。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调度信息生成模块1202包括:
目标调度算法确定子模块,用于确定目标调度算法;
第一目标地址提取子模块,用于提取所述第一缓存状态中的第一标识信息以及以及第一长度信息;所述第一长度信息为缓存所述第一属性分组的第一队列的长度;
第一调度时序确定子模块,用于依据目标调度算法和所述第一长度信息,确定与所述第一标识信息对应的第一调度时序;
第一调度时序生成子模块,用于依据所述第一调度时序以及所述第一目标地址,生成第一调度时序。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目标调度算法确定子模块包括:
服务器特征确定单元,用于确定针对所述第一属性分组的服务特征;
目标调度算法确定单元,用于依据所述服务特征在预设调度算法中确定目标调度算法。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调度时序确定子模块,包括:
冲突状态信息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冲突状态信息;
波长信息确定单元,用于依据所述冲突状态信息,确定与所述第一调度时序对应的波长信息;
第一调度信息生成单元,用于结合所述波长信息和所述第一调度时序,生成第一调度信息。
参照图1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流量传输系统1300,流量传输系统包括电交换机202、与所述电交换机202互联的光交换机201;
所述电交换机202包括:属性确定模块901、第一属性分组缓存模块902和第一缓存状态传输模块903;所述属性确定模块901,用于确定待传输流量的属性;若包括第一属性分组,则调用所述第一属性分组缓存模块902、光标签生成模块904和所述第一缓存状态传输模块903;所述第一属性分组缓存模块902,用于对第一属性分组进行缓存,并生成第一缓存状态;所述第一属性分组包含第一目标地址;所述第一缓存状态传输模块903,用于将所述第一缓存状态传输至光交换机201;
所述光交换机201包括:第一缓存状态接收模块1201,用于接收所述电交换机202传输的第一缓存状态;第一调度信息生成模块1202,用于针对所述第一缓存状态,生成第一调度时序;所述第一调度信息包括第一调度时序;
所述第一缓存状态传输模块903,还用于接收所述光交换机201传输的第一调度信息;
所述光标签生成模块904,用于确定与所述第一目标地址对应的目标电交换机,并生成光标签;
所述电交换机202还包括:第一属性分组传输模块905,用于按照所述第一调度时序,将所述第一属性分组传输到所述光交换机201;
所述光交换机201还包括:第一属性分组接收模块1203,用于接收所述电交换机202按所述第一调度时序传输的第一属性分组以及光标签;光交换传输模块,用于按照所述光标签将所述第一属性分组传输至目标电交换机;所述目标电交换机用于将所述第一属性分组传输至所述第一目标地址对应的第一目标服务器;
所述电交换机202还包括:第二属性分组缓存模块906、第二调度时序生成模块907、第二属性分组传输模块908;所述属性确定模块901还用于,若包括第二属性分组,则调用所述第二属性分组缓存模块906、所述第二调度时序生成模块907和所述第二属性分组传输模块908;所述第二属性分组缓存模块906,用于对第二属性分组进行缓存,并生成第二缓存状态;所述第二调度时序生成模块907,用于针对所述第二缓存状态,生成第二调度时序;所述第二属性分组包含第二目标地址;所述第二属性分组传输模块908,用于按照所述第二调度时序,将所述第二属性分组传输至所述第二目标地址对应的第二目标服务器。
参照图1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流量传输系统1300,包括电交换机202、与所述电交换机202互联的光交换机201;
所述电交换机202包括:属性确定模块901、第一属性分组缓存模块902和第一缓存状态传输模块903;所述属性确定模块901,用于确定待传输流量的属性;若包括第一属性分组,则调用所述第一属性分组缓存模块902、光标签生成模块904和所述第一缓存状态传输模块903;所述第一属性分组包含第一目标地址;所述第一属性分组缓存模块902,用于对第一属性分组进行缓存,并生成第一缓存状态;所述第一缓存状态传输模块903,用于将所述第一缓存状态传输至光交换机201;
所述光交换机201包括:第一缓存状态接收模块1201,用于接收所述电交换机202传输的第一缓存状态;第一调度信息生成模块1202,用于针对所述第一缓存状态,生成第一调度时序;所述第一调度信息包括第一调度时序;
所述第一缓存状态传输模块903,还用于接收所述光交换机201传输的第一调度信息;
所述光标签生成模块904,用于确定与所述第一目标地址对应的目标电交换机,并生成光标签;
所述电交换机202还包括:第一属性分组传输模块905,用于按照所述第一调度时序,将所述第一属性分组传输到所述光交换机201;
所述光交换机201还包括:第一属性分组接收模块1203,用于接收所述电交换机202按所述第一调度时序传输的第一属性分组以及光标签;光交换传输模块,用于按照所述光标签将所述第一属性分组传输至目标电交换机;所述电交换机202用于将所述第一属性分组传输至所述第一目标地址对应的第一目标服务器。
参照图15,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流量传输系统1300,包括电交换机202,所述电交换机202包括:
属性确定模块901,用于确定待传输流量的属性;若包括第二属性分组,则调用第二属性分组缓存模块906、第二调度时序生成模块907、第二属性分组传输模块908;
第二属性分组缓存模块906,用于对第二属性分组进行缓存,并生成第二缓存状态;所述第二属性分组包含第二目标地址;
第二调度时序生成模块907,用于针对所述第二缓存状态,生成第二调度时序;
第二属性分组传输模块908,用于按照所述第二调度时序,将所述第二属性分组传输至所述第二目标地址对应的第二目标服务器。
对于装置实施例、系统实施例而言,由于其与方法实施例基本相似,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能够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流量传输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流量传输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软件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指令,其中,当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被执行时,实现执行如上所述流量传输的方法。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装置、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实施例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实施例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在一个典型的配置中,所述计算机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CPU)、输入/输出接口、网络接口和内存。内存可能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非永久性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 和/或非易失性内存等形式,如只读存储器(ROM)或闪存(flash RAM)。内存是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动和非可移动媒体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术来实现信息存储。信息可以是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的模块或其他数据。计算机的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 (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 (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 (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 (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 (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内存技术、只读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DVD)或其他光学存储、磁盒式磁带,磁带磁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任何其他非传输介质,可用于存储可以被计算设备访问的信息。按照本文中的界定,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非持续性的电脑可读媒体(transitory media),如调制的数据信号和载波。
本申请实施例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终端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终端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终端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终端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终端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终端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终端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尽管已描述了本申请实施例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申请实施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对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流量传输方法和一种流量传输装置、流量传输系统、电子设备、存储介质和软件产品,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22)

1.一种流量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电交换机,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待传输流量的属性;
若包括第一属性分组,则对第一属性分组进行缓存,并生成第一缓存状态;所述第一属性分组包含第一目标地址;将所述第一缓存状态传输至光交换机,并接收所述光交换机针对所述第一缓存状态生成的第一调度信息;所述第一调度信息包括第一调度时序;确定与所述第一目标地址对应的目标电交换机,并生成光标签;按照所述第一调度时序,将所述第一属性分组以及所述光标签传输到所述光交换机;所述光交换机用于按照所述光标签将所述第一属性分组传输至所述目标电交换机;所述目标电交换机用于将所述第一属性分组传输至所述第一目标地址对应的第一目标服务器;
若包括第二属性分组,则对第二属性分组进行缓存,并生成第二缓存状态;所述第二属性分组包含第二目标地址;针对所述第二缓存状态,生成第二调度时序;按照所述第二调度时序,将所述第二属性分组传输至所述第二目标地址对应的第二目标服务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待传输流量的属性的步骤,包括:
提取所述待传输流量的待传输分组,所述待传输分组包含目标地址信息;
确定本地地址信息;
确定所述目标地址信息与所述本地地址信息不匹配的待传输分组具有第一属性;
确定所述目标地址信息与所述本地地址信息匹配的待传输分组具有第二属性;
所述第一属性分组为具有所述第一属性的待传输分组,所述第二属性分组为具有所述第二属性的待传输分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第一属性分组进行缓存,并生成第一缓存状态的步骤,包括:
确定所述第一属性分组包含的目标地址信息为第一目标地址;
针对所述第一目标地址构建第一队列;
将所述第一属性分组缓存至所述第一队列;
生成所述第一队列的第一长度信息以及第一标识信息;
基于所述第一标识信息和所述第一长度信息,生成第一缓存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第二属性分组进行缓存,并生成第二缓存状态的步骤,包括:
确定所述第二属性分组包含的目标地址信息为第二目标地址;
针对所述第二目标地址构建第二队列;
将所述第二属性分组缓存至所述第二队列;
生成所述第二队列的第二长度信息以及第二标识信息;
基于所述第二标识信息和所述第二长度信息,生成第二缓存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度信息还包括波长信息;所述按照所述第一调度时序,将所述第一属性分组以及所述光标签传输到所述光交换机,包括:
采用所述波长信息对应的光波长,按照所述第一调度时序,将所述第一属性分组以及所述光标签传输到所述光交换机。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交换机与服务器连接,所述电交换机与所述服务器解耦;在所述确定待传输流量的属性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服务器发送的待传输流量。
7.一种流量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电交换机,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待传输流量的属性;
若包括第一属性分组,则对第一属性分组进行缓存,并生成第一缓存状态;所述第一属性分组包含第一目标地址;
将所述第一缓存状态传输至光交换机,并接收所述光交换机针对所述第一缓存状态生成的第一调度信息;所述第一调度信息包括第一调度时序;
确定与所述第一目标地址对应的目标电交换机,并生成光标签;
按照所述第一调度时序,将所述第一属性分组以及所述光标签传输到所述光交换机;所述光交换机用于按照所述光标签将所述第一属性分组传输至所述目标电交换机;所述目标电交换机用于将所述第一属性分组传输至所述第一目标地址对应的第一目标服务器。
8.一种流量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电交换机,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待传输流量的属性;
若包括第二属性分组,则对第二属性分组进行缓存,并生成第二缓存状态;所述第二属性分组包含第二目标地址;
针对所述第二缓存状态,生成第二调度时序;
按照所述第二调度时序,将所述第二属性分组传输至所述第二目标地址对应的第二目标服务器。
9.一种流量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光交换机,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电交换机传输的第一缓存状态,所述第一缓存状态由所述电交换机在基于待传输流量的属性确定包括第一属性分组时,对所述第一属性分组进行缓存后生成得到;
针对所述第一缓存状态,生成第一调度信息;所述第一调度信息包括第一调度时序;
接收所述电交换机按所述第一调度时序传输的第一属性分组以及光标签;所述第一属性分组包含第一目标地址;所述光标签由所述电交换机基于确定的目标电交换机生成,所述目标电交换机基于所述第一目标地址确定;
按照所述光标签将所述第一属性分组传输至目标电交换机;所述目标电交换机用于将所述第一属性分组传输至所述第一目标地址对应的第一目标服务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对所述第一缓存状态,生成第一调度信息,包括:
确定目标调度算法;
提取所述第一缓存状态中的第一标识信息以及第一长度信息;所述第一长度信息为缓存所述第一属性分组的第一队列的长度;
依据所述目标调度算法、所述第一标识信息和所述第一长度信息,生成第一调度时序;
基于所述第一调度时序,生成第一调度信息。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目标调度算法包括:
确定针对所述第一属性分组的服务特征;
依据所述服务特征在预设调度算法中确定目标调度算法。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第一调度时序,生成第一调度信息,包括:
获取冲突状态信息;
依据所述冲突状态信息,确定与所述第一调度时序对应的波长信息;
结合所述波长信息和所述第一调度时序,生成第一调度信息。
13.一种流量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电交换机,所述装置包括:
属性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待传输流量的属性;若包括第一属性分组,则调用第一属性分组缓存模块、第一缓存状态传输模块、光标签生成模块和第一属性分组传输模块;若包括第二属性分组,则调用第二属性分组缓存模块、第二调度时序生成模块、第二属性分组传输模块;
所述第一属性分组缓存模块,用于对第一属性分组进行缓存,并生成第一缓存状态;所述第一属性分组包含第一目标地址;
所述第一缓存状态传输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缓存状态传输至光交换机,并接收所述光交换机针对所述第一缓存状态生成的第一调度信息;所述第一调度信息包括第一调度时序;
所述光标签生成模块,用于确定与所述第一目标地址对应的目标电交换机,并生成光标签;
所述第一属性分组传输模块,用于按照所述第一调度时序,将所述第一属性分组以及所述光标签传输到所述光交换机;所述光交换机用于按照所述光标签将所述第一属性分组传输至所述目标电交换机;所述目标电交换机用于将所述第一属性分组传输至所述第一目标地址对应的第一目标服务器;
所述第二属性分组缓存模块,用于对第二属性分组进行缓存,并生成第二缓存状态;所述第二属性分组包含第二目标地址;
所述第二调度时序生成模块,用于针对所述第二缓存状态,生成第二调度时序;
所述第二属性分组传输模块,用于按照所述第二调度时序,将所述第二属性分组传输至所述第二目标地址对应的第二目标服务器。
14.一种流量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电交换机,所述装置包括:
属性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待传输流量的属性;若包括第一属性分组,则调用第一属性分组缓存模块、光标签生成模块、第一缓存状态传输模块和第一属性分组传输模块;所述第一属性分组包含第一目标地址;
所述第一属性分组缓存模块,用于对第一属性分组进行缓存,并生成第一缓存状态;
所述光标签生成模块,用于确定与所述第一目标地址对应的目标电交换机,并生成光标签;
所述第一缓存状态传输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缓存状态传输至光交换机,并接收所述光交换机针对所述第一缓存状态生成的第一调度信息;所述第一调度信息包括第一调度时序;
所述第一属性分组传输模块,用于按照所述第一调度时序,将所述第一属性分组以及所述光标签传输到所述目标电交换机;所述目标电交换机用于将所述第一属性分组传输至所述第一目标地址对应的第一目标服务器。
15.一种流量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电交换机,所述装置包括:
属性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待传输流量的属性;若包括第二属性分组,则调用第二属性分组缓存模块、第二调度时序生成模块、第二属性分组传输模块;
第二属性分组缓存模块,用于对第二属性分组进行缓存,并生成第二缓存状态;所述第二属性分组包含第二目标地址;
第二调度时序生成模块,用于针对所述第二缓存状态,生成第二调度时序;
第二属性分组传输模块,用于按照所述第二调度时序,将所述第二属性分组传输至所述第二目标地址对应的第二目标服务器。
16.一种流量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光交换机,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缓存状态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电交换机传输的第一缓存状态,所述第一缓存状态由所述电交换机在基于待传输流量的属性确定包括第一属性分组时,对所述第一属性分组进行缓存后生成得到;
第一调度信息生成模块,用于针对所述第一缓存状态,生成第一调度信息;所述第一调度信息包括第一调度时序;
第一属性分组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电交换机按所述第一调度时序传输的第一属性分组以及光标签;所述第一属性分组包含第一目标地址;所述光标签由所述电交换机基于确定的目标电交换机生成,所述目标电交换机基于所述第一目标地址确定;
光交换传输模块,用于按照所述光标签将所述第一属性分组传输至目标电交换机;所述目标电交换机用于将所述第一属性分组传输至所述第一目标地址对应的第一目标服务器。
17.一种流量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电交换机、与所述电交换机互联的光交换机;
所述电交换机包括:属性确定模块、第一属性分组缓存模块和第一缓存状态传输模块;所述属性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待传输流量的属性;若包括第一属性分组,则调用所述第一属性分组缓存模块、光标签生成模块和所述第一缓存状态传输模块;所述第一属性分组包含第一目标地址;所述第一属性分组缓存模块,用于对第一属性分组进行缓存,并生成第一缓存状态;所述第一缓存状态传输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缓存状态传输至光交换机;
所述光交换机包括:第一缓存状态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电交换机传输的第一缓存状态;第一调度信息生成模块,用于针对所述第一缓存状态,生成第一调度信息;所述第一调度信息包括第一调度时序;
所述第一缓存状态传输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光交换机传输的第一调度时序;
所述光标签生成模块,用于确定与所述第一目标地址对应的目标电交换机,并生成光标签;
所述电交换机还包括:第一属性分组传输模块,用于按照所述第一调度时序,将所述第一属性分组以及所述光标签传输到所述光交换机;
所述光交换机还包括:第一属性分组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电交换机按所述第一调度时序传输的第一属性分组以及光标签;光交换传输模块,用于按照所述光标签将所述第一属性分组传输至目标电交换机;所述目标电交换机用于将所述第一属性分组传输至所述第一目标地址对应的第一目标服务器;
所述电交换机还包括:第二属性分组缓存模块、第二调度时序生成模块、第二属性分组传输模块;所述属性确定模块还用于,若包括第二属性分组,则调用所述第二属性分组缓存模块、所述第二调度时序生成模块和所述第二属性分组传输模块;所述第二属性分组缓存模块,用于对第二属性分组进行缓存,并生成第二缓存状态;所述第二属性分组包含第二目标地址;所述第二调度时序生成模块,用于针对所述第二缓存状态,生成第二调度时序;所述第二属性分组传输模块,用于按照所述第二调度时序,将所述第二属性分组传输至所述第二目标地址对应的第二目标服务器。
18.一种流量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电交换机、与所述电交换机互联的光交换机;
所述电交换机包括:属性确定模块、第一属性分组缓存模块和第一缓存状态传输模块;所述属性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待传输流量的属性;若包括第一属性分组,则调用所述第一属性分组缓存模块、光标签生成模块和所述第一缓存状态传输模块;所述第一属性分组包含第一目标地址;所述第一属性分组缓存模块,用于对第一属性分组进行缓存,并生成第一缓存状态;所述第一缓存状态传输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缓存状态传输至光交换机;
所述光交换机包括:第一缓存状态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电交换机传输的第一缓存状态;第一调度信息生成模块,用于针对所述第一缓存状态,生成第一调度信息;所述第一调度信息包括第一调度时序;
所述第一缓存状态传输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光交换机传输的第一调度时序;
所述光标签生成模块,用于确定与所述第一目标地址对应的目标电交换机,并生成光标签;
所述电交换机还包括:第一属性分组传输模块,用于按照所述第一调度时序,将所述第一属性分组以及所述光标签传输到所述光交换机;
所述光交换机还包括:第一属性分组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电交换机按所述第一调度时序传输的第一属性分组以及光标签;光交换传输模块,用于按照所述光标签将所述第一属性分组传输至目标电交换机;所述目标电交换机用于将所述第一属性分组传输至所述第一目标地址对应的第一目标服务器。
19.一种流量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电交换机,所述电交换机包括:
属性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待传输流量的属性;若包括第二属性分组,则调用第二属性分组缓存模块、第二调度时序生成模块、第二属性分组传输模块;
第二属性分组缓存模块,用于对第二属性分组进行缓存,并生成第二缓存状态;所述第二属性分组包含第二目标地址;
第二调度时序生成模块,用于针对所述第二缓存状态,生成第二调度时序;
第二属性分组传输模块,用于按照所述第二调度时序,将所述第二属性分组传输至所述第二目标地址对应的第二目标服务器。
2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能够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流量传输方法的步骤。
21.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流量传输方法的步骤。
22.一种软件产品,其特征在于,包括计算机程序/指令,其中,当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被执行时,实现执行如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流量传输的方法。
CN202111206964.8A 2021-10-18 2021-10-18 一种流量传输方法、装置和系统 Active CN11364552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06964.8A CN113645526B (zh) 2021-10-18 2021-10-18 一种流量传输方法、装置和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06964.8A CN113645526B (zh) 2021-10-18 2021-10-18 一种流量传输方法、装置和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45526A true CN113645526A (zh) 2021-11-12
CN113645526B CN113645526B (zh) 2021-12-28

Family

ID=784272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206964.8A Active CN113645526B (zh) 2021-10-18 2021-10-18 一种流量传输方法、装置和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645526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41942A (zh) * 2013-08-26 2013-12-11 重庆大学 基于软件定义的数据中心网络系统及数据通信方法
CN113261303A (zh) * 2019-04-30 2021-08-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针对扩展数据中心云系统将光子交换透明嵌入到电子机箱的方法和装置
CN113472685A (zh) * 2021-05-27 2021-10-01 北京邮电大学 数据中心中基于QoS流分类的光电混合交换方法及设备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41942A (zh) * 2013-08-26 2013-12-11 重庆大学 基于软件定义的数据中心网络系统及数据通信方法
CN113261303A (zh) * 2019-04-30 2021-08-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针对扩展数据中心云系统将光子交换透明嵌入到电子机箱的方法和装置
CN113472685A (zh) * 2021-05-27 2021-10-01 北京邮电大学 数据中心中基于QoS流分类的光电混合交换方法及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赵宁: "基于数据中心内流量识别和调度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硕士) 信息科技辑》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45526B (zh) 2021-12-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182021B2 (en) Crossbar switch and recursive scheduling
KR100895859B1 (ko) 분산형 멀티미디어 서버 시스템 및 멀티미디어 정보분배방법
JP5863076B2 (ja) パケットを再構築し再順序付けするための方法、装置、およびシステム
TWI680663B (zh) 客戶業務傳輸方法和裝置
WO2019068017A1 (en) RESILIENT NETWORK COMMUNICATION USING SELECTIVE PULVER FLOW SPRAY BY MULTIPATH PATH
US10248350B2 (en) Queue managem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US9042252B2 (en) Inter-packet interval prediction learning algorithm
US20170153852A1 (en) Multi-port memory controller capable of serving multiple access requests by accessing different memory banks of multi-bank packet buffer and associated packet storage design
US9344384B2 (en) Inter-packet interval prediction operating algorithm
CN113645526B (zh) 一种流量传输方法、装置和系统
WO2019200568A1 (zh) 一种数据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3626221B (zh) 一种消息入队方法及装置
US11868251B2 (en) Interleaved wideband memory access method using optical switch, and server for performing the same
CN113347112B (zh) 一种基于多级缓存的数据包转发方法及装置
CN116893983B (zh) 数据缓存方法、设备及介质
EP3866417A1 (en) Method for an improved traffic shaping and/or management of ip traffic in a packet processing system,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network node or network element, program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Yan et al. Supporting Bandwidth Guarantee for a Fast Optical Switching Network with Micro Buffer Switching Fabric
Yan et al. Dynamic Buffer Status Based Conflict Free Scheduling for a Fast Optical Switching Network
CN118075221A (zh)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系统及可读存储介质
Pan et al. CQPPS: A scalable multi‐path switch fabric without back pressure
JP2004129172A (ja) 光加入者線端局装置、光加入者線終端装置およびそれらによって用いられる帯域割当方法
Radonjic et al. CQ Ethernet Switch Implementation on the NetFPGA Platform
Kabir et al. Throughput analysis of an enhanced CSMA/CD based single channel fast ethernet optical LAN
Dutta et al. Modeling and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optical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 using fiber delay lines
Albanese et al. Power-efficient Electronic Burst Switching for Large File Transaction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40062666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