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636629B - 一种水处理装置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水处理装置及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636629B CN113636629B CN202110878377.7A CN202110878377A CN113636629B CN 113636629 B CN113636629 B CN 113636629B CN 202110878377 A CN202110878377 A CN 202110878377A CN 113636629 B CN113636629 B CN 11363662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hamber
- liquid
- water
- water treatment
- treatment devi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48—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with magnetic or electric fields
- C02F1/484—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with magnetic or electric fields using electromagnet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34—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with mechanical oscillation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48—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with magnetic or electric fields
- C02F1/488—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with magnetic or electric fields for separation of magnetic materials, e.g. magnetic flocculation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7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oxidation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7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oxidation
- C02F1/78—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oxidation with ozone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303/00—Specific treatment goals
- C02F2303/04—Disinfection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305/00—Use of specific compounds during water treatment
- C02F2305/02—Specific form of oxidant
- C02F2305/023—Reactive oxygen species, singlet oxygen, OH radical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Physical Water Treatments (AREA)
- Water Treatment By Electricity Or Magnetism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水处理装置及方法,所述装置包括:主体具有:第一室,所述第一室的第一端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一室的第二端的横截面积,第二室,所述第二室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室的第二端相连通;第一孔,所述第一孔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室连通,所述第一孔的第二端与空气连通;第三室,所述第三室的第一端的横截面积小于所述第三室的第二端的横截面积,所述第三室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室的第二端连通,所述第三室的侧壁上具有周向螺旋设置的第一槽,且于所述第一槽上旋转及爆破;第四室,所述第四室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室的第二端相连通;以及,反压力部件,所述反压力部件设在所述第四室内,用于将第四室内的部分液体反向压向第三室内。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处理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水处理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水处理目的是提高水质,使之达到某种水质标准。按处理方法的不同,有物理水处理、化学水处理、生物水处理等多种。按处理对象或目的的不同,有给水处理和废水处理两大类。给水处理包括生活饮用水处理和工业用水处理两类;废水处理又有生活污水处理和工业废水处理之分。其中,与热工技术关系特别密切的有从属于工业用水处理范畴的锅炉给水处理、补给水处理、汽轮机主凝结水处理以及循环水处理等。水处理对发展工业生产、提高产品质量,保护人类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般的,水处理中都会采用表面曝气器:表面曝气器置于水中,电机位于水面上,叶轮下半部分位于水下,电机带动叶轮高速旋转产生负压,使污水中具有活性的物质上升,并从上下连接盘间呈抛物线喷出,形成水幕,把大量空气带入水中,达到增氧的目的。
现有技术中存在着通过表面曝气器无法有效地对水形成磁场处理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处理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着通过表面曝气器无法有效地对水形成磁场处理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水处理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主体,所述主体具有:
第一室,所述第一室的第一端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一室的第二端的横截面积,所述第一室用于调整进入其内的液体的流速至4.2~6.4m/s;
第二室,所述第二室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室的第二端相连通;
第一孔,所述第一孔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室连通,所述第一孔的第二端与空气连通,所述第一孔用于将第二室内的气液混合,且使得气液之比为1:80~120;
第三室,所述第三室的第一端的横截面积小于所述第三室的第二端的横截面积,所述第三室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室的第二端连通,
所述第三室的侧壁上具有周向螺旋设置的第一槽,所述液体经过所述第二室以0.3-0.8MPa的压力进入到所述第三室内,且于所述第一槽上旋转及爆破;
第四室,所述第四室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室的第二端相连通;
以及,
反压力部件,所述反压力部件设在所述第四室内,用于将第四室内的部分液体反向压向第三室内;
所述第三室内的温度达到2000-6000度。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室的横截面为圆形;
第一室的第一端的直径与第一室的第二端的直径之比的范围为2~2.5:1。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槽具有至少两圈,其中,相邻两圈之间的夹角的范围为40-80°。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室的横截面为圆形;
第三室的第二端的直径与第三室的第一端的直径之比的范围为2~2.5:1。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反压力部件为限流挡板,所述限流挡板的外侧面设在所述第四室的内壁上,所述限流挡板上具有若干个第二孔,所述第二孔用于供液体流过。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体的第一端的周侧面上具有第一外螺纹,所述第一外螺纹用于与第一外部管道连接。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体的第二端的周侧面上具有第二外螺纹,所述第二外螺纹用于供与第二外部管道连接。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孔倾斜设置,所述第一孔与所述第二室的壁之间的夹角为20-60度。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体上包括:
第一管,所述第一管延伸于所述主体的外壁之外,所述第一孔位于所述第一管内,且第一孔的穿出于所述第一管的两端。
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水处理方法,通过如上所述的水处理装置实施所述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液体由第一室的第一端进入,经过所述第一室将液体调整流速到4.2~6.4m/s,由所述第一室的第二端输出至第二室的第一端上;
所述第二室的第一端接入来自所述第一室的第二端输出的液体,通过第一孔使得所述第二室内形成气液之比为1:80~120的液体,并该液体通过所述第二室的第二端输出至第三室的第一端;
所述第三室的第一端接入来自所述第二室的第二端的液体,液体通过在所述第三室的第一槽上进行旋转和爆破,从而使得所述第三室内的温度达到2000-6000度,并通过所述第三室的第二端将液体输出至第四室的第一端;
所述第四室的第一端接入来自所述第三室的第二端的液体,液体通过所述反压力部件的作用,部分液体回到所述第三室内,且与所述第三室内的液体进行碰撞,部分液体通过所述反压力部件经过所述第四室的第二端流出。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水处理装置及方法,所述装置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具有:第一室,所述第一室的第一端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一室的第二端的横截面积,所述第一室用于调整进入其内的液体的流速至4.2~6.4m/s;第二室,所述第二室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室的第二端相连通;第一孔,所述第一孔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室连通,所述第一孔的第二端与空气连通,所述第一孔用于将第二室内的气液混合,且使得气液之比为1:80~120;第三室,所述第三室的第一端的横截面积小于所述第三室的第二端的横截面积,所述第三室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室的第二端连通,所述第三室的侧壁上具有周向螺旋设置的第一槽,所述液体经过所述第二室以0.3-0.8MPa的压力进入到所述第三室内,且于所述第一槽上旋转及爆破;第四室,所述第四室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室的第二端相连通;以及,反压力部件,所述反压力部件设在所述第四室内,用于将第四室内的部分液体反向压向第三室内;所述第三室内的温度达到2000-6000度。
本实施例的所述水处理装置,水通过主体的第一室、第二室、第三室和第四室出来后,能够改变水中金属离子的电荷,削减金属离子因原有相同极性电荷的排斥作用,促进金属离子的絮凝沉淀,从而使得水中能够形成磁场处理。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水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水处理装置的反压力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100、主体;101、第一室;102、第二室;103、第三室;1031、第一槽;104、第四室;105、第一管;1051、第一孔;200、限流挡板;201、第二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更换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如图1-2所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水处理装置,包括:
所述装置包括:
主体100,所述主体100具有:
第一室101,所述第一室101的第一端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一室101的第二端的横截面积,所述第一室101用于调整进入其内的液体的流速至4.2~6.4m/s;
第二室102,所述第二室102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室101的第二端相连通;
第一孔1051,所述第一孔1051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室102连通,所述第一孔1051的第二端与空气连通,所述第一孔1051用于将第二室102内的气液混合,且使得气液之比为1:80~120;
第三室103,所述第三室103的第一端的横截面积小于所述第三室103的第二端的横截面积,所述第三室103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室102的第二端连通,
所述第三室103的侧壁上具有周向螺旋设置的第一槽1031,所述液体经过所述第二室102以0.3-0.8MPa的压力进入到所述第三室103内,且于所述第一槽1031上旋转及爆破;
第四室104,所述第四室104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室103的第二端相连通;
以及,
反压力部件,所述反压力部件设在所述第四室104内,用于将第四室104内的部分液体反向压向第三室103内;
所述第三室103内的温度达到2000-6000度。
电磁效应在水处理中主要有以下作用:
(1)电磁效应的防垢除垢作用;
(2)电磁效应的磁滤净化作用;
主要依靠高梯度的电磁过滤器,以导磁的不锈钢毛作为过滤基质,悬浮物的磁力大于水流阻力和重力而被截流,达到澄清水的目的。
(3)电磁效应的除菌净化作用
水体直接通过此装置与投加铁粉和磁性铁粉及混凝剂时效果都能达到很高的除菌效果。添加的磁粉为细菌、病毒、藻类和很多其他致色成分提供了有效的吸附表面,并成为絮凝体或絮凝晶核。当凝絮物通过磁滤器刚毛滤层时被吸附,从而使细菌、病毒、藻类等和水分离。
(4)电磁效应杀灭和降解水中藻细胞与藻毒素作用
电子和静电(电磁效应)水处理技术作为一种新的物理方法,是在不需要添加任何化学试剂下,利用电磁波进行水处理,达到防垢、防腐和杀菌的目的。
本实施例的所述水处理装置,水通过主体100的第一室101、第二室102、第三室103和第四室104出来后,能够改变水中金属离子的电荷,削减金属离子因原有相同极性电荷的排斥作用,促进金属离子的絮凝沉淀,从而使得水中能够形成磁场处理。
本实施例的所述水处理装置还能够对水体进行超离子化过程,会产生水力空化、电磁效应、声谱效应和自由基生成等效应。
1、超离子化
当地下水流经所述装置的第一室101时,所述装置的第二室102大量导入空气形成纳米气泡。水体在第二室102内形成超离子化流场和空化效应。外源导入的气泡与水体内部原来含有的很小的气核迅速膨胀。随着在第三室103中流场的空化泡的不断发展、膨胀与溃灭,在空泡周围的极小空间内出现热点,产生瞬时的高温高压,并能形成强烈的冲击波和高速微射流。该过程产生的能量、冲击波与溶入水中的氧气对地下水中的Fe2+Mn2+快速地氧化成Fe3+Mn4+并形成沉淀物。
2、自由基和臭氧氧化
所述装置的主体100内部气泡溃灭时伴随的水解反应会产生大量的氧化能力极高的羟基自由基(·OH)、H2O2等氧化剂。·OH的标准还原电位为2.80V,是常用氧化剂中氧化性最强的氧化剂。而且·OH含有未配对电子,化学性质非常活泼,电子亲和能力是569.3kJ,很容易与有机分子结合形成易氧化的中间产物,并且易发生加成反应;此外·OH能脱去有机分子上的氧,形成R·自由基,R·自由基被水中的溶解氧进一步氧化为ROO·。该种物质也具有强氧化性。自由基在空化泡周围的界面能够重新组合,或者与气泡中具有挥发性的溶质反应,或者在气泡界面区,甚至在溶液中与可溶性溶质反应,形成最终产物,从而使常规条件下难降解的污染物得到降解。
针对地下水中还原态的铁和锰离子,所述装置产生的上述强氧化性自由基和臭氧进一步加速了Fe2+Mn2+氧化与沉淀物的形成与去除。
其中,在本实施例的所述装置中,所述第一室101的长度:第二室102的长度:第三室103的长度:第四室104的长度=2:1:1:1;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室101的长度为400mm(如图1中的A和B),第二室102的长度为200mm(如图1中的C)、第三室103的长度为200mm(如图1中的D)和第四室104的长度为200mm(如图1中的E);即主体100的整体长度为1000mm;
所述第一室101包括:
第一分室,所述第一分室的第一端与外部连通,第一分室的第一端和第二分室的第二端的横截面积相同;
第二分室,所述第二分室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分室的第二端连通,第二分室的第一端的横截面积大于第二分室的第二端的横截面积所述第二分室的纵截面为梯形,即为,所述第二分室内,其第一端的口朝第二端的口的方向逐渐收窄,从而使得水流过第二分室时,其压力不断的增大,流速也不断增大,直至增大到4.2~6.4m/s;
其中,第一分室的和第二分室的长度相同,第一分室的长度200mm(如图1中的A);第二分室的长度200mm(如图1中的B);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室101的横截面为圆形;
第一室101的第一端的直径与第一室101的第二端的直径之比的范围为2~2.5:1。
通过该比值范围,使得所述第一室101内流出的液体的流速为增大到4.2~6.4m/s;以该流速进入到第二室102内,通过第一孔1051实现气液混合,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孔1051倾斜设置,所述第一孔1051与所述第二室102的壁之间的夹角为20-60度如图1中的Q)。优选为30°,通过该角度使得气体能够进入到所述第二室102内快速地进行气液混合,所述第一孔1051的孔径为6.5mm(如图1中的L);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体100上包括:
第一管105,所述第一管105延伸于所述主体100的外壁之外,所述第一孔1051位于所述第一管105内,且第一孔1051的穿出于所述第一管105的两端。
所述第一管105延伸于所述主体100的外壁之外的部分的高度为3mm(如图1中的H);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室103的横截面为圆形;
第三室103的第二端的直径与第三室103的第一端的直径之比的范围为2~2.5:1。
即所述第三室103为喇叭状,从其第一端朝第二端是逐渐增大的;
其中,所述第一室101的第一端的直径为72mm(如图1中的F);所述第一室101的第二端为32mm,所述第二室102的直径为32mm(如图1中的G),所述第三室103的第一端的直径为32mm,其第二端的直径为72mm,所述第四室104的第一端的直径为72mm。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槽1031具有至少两圈,其中,相邻两圈之间的夹角的范围为40-80°(如图1中的M)。所述第一槽1031为多圈螺旋环绕设在所述第三室103的内壁上的槽,水流经过所述第一槽1031时发生高速旋转以及其内的气泡发生爆破。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反压力部件为限流挡板200,所述限流挡板200的外侧面设在所述第四室104的内壁上,所述限流挡板200上具有若干个第二孔201,所述第二孔201用于供液体流过。
其中,所述第二孔201的孔径为10mm(如图2中的N),水流从其中流出
所述反压力部件能够在水流流入第四室104时,与限流挡板200发生碰撞,使得部分水返回到所述第三室103内,使得该部分水与从第二室102进入到第三室103的水发生碰撞,增强了水流的高速旋转以及气泡发生爆破的作用力。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体100的第一端的周侧面上具有第一外螺纹,所述第一外螺纹用于与第一外部管道连接。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体100的第二端的周侧面上具有第二外螺纹,所述第二外螺纹用于供与第二外部管道连接。
通过第一螺纹和第二螺纹,使得所述主体100能够连接第一外部管道和第二外部管道,从而来使得所述装置进行水处理。
本实施例的所述水处理装置,具有如下优点:
(1)安装维修方便。
(2)气液混合充分,溶氧能力强。
(3)能够改变水的电磁场,改变水分子结构排布。
(4)实现有机物高级氧化、微生物消杀、水体净化.
(5)超离子化,赋以水体独特的分子结构、物化特性和生物学功能。
对本实施例的水处理装置的电磁效应进行研究:
研究方法:分别取本实施例的水处理装置(A型和B型、其中,A型和B型之间仅是尺寸上的差别)与传统的射流器(类A型),于直径为7.14m.有效水深为1.2m的养殖池开展实验,于不同水深检测出水的电磁场,对比分析养殖池本底的电磁场、A型水处理装置的出水的电磁场、B型水处理装置出水的电磁场,传统类A型射流器出水的电磁场进行对比分析,研究水处理装置的微电场形成规律与效应。
(2)研究过程:
1)实验养殖池本底电磁场
射流实验开始前,利用电磁场测试仪分别于池底、距池底30cm、有效水深中层(距池底边沿水平面60cm处)和养殖池出水口高度(120cm)检测养殖池的本底值。结果表明,该养殖池的本底电磁场存在自下而上衰减的趋势。底层电磁场值为0.089~0.103mG,距池底30cm电磁场值为0.088~0.096mG,中层值为0.087~0.096mG,顶层值为0.087~0.093mG,其中顶层值电磁场分布最稳定。上述规律显示,实验场地土壤电磁场存在垂向衰减,养殖设施的电磁场对实验池电磁场的影响不大,因此,该养殖池适合作为水处理装置及传统商品化射流器出水电磁场的研究场地。
2)A型水处理装置出水电磁场
利用本实施例的A型水处理装置,对海水进水进行射流。
水处理装置出水口固定于距池底30cm处。当水淹没出水口时,紧贴水面检测水体电磁场。结果显示水体的电磁强度大幅增加,除A点外,其他点的增幅达20%~30%。
当射流至水位为60cm时,利用电磁场检测仪检测水面下20cm水体电磁场。结果显示,与养殖池的本底值相比水体电磁场明显提高,电磁值为0.108~0.185mG,增值为0.013~0.098mG,最高增幅达100%。当水位达到溢流口时,水体电磁强度的增值为0.012~0.040mG,增幅约为28%,具有显著性。
上述各点位电磁强度的大幅增加证明了,利用本实施例的A型水处理装置对水体具有理想的离子化和电磁化的功能,该复合功能有别于水体离子的特性。
3)水处理装置出水口高度对水体电磁效应的影响
结果表明,水处理装置出水管道在养殖池中的垂直高度会对水体的电磁强度产生直接的影响。当管口位于池底时,水体电磁的增值最弱,该现象可能是由于高速喷射出来的水体形成的超离子电磁与池底壁发生接触消耗有关。当出水口提高至离池底60cm的位置时,水体电磁强度也稍弱于出水口位于距池底30cm时的强度。因此,从水体电磁强度的角度考虑,超离子设备的气爆腔结构和尺寸、气水高速混合比例和混合液出口位置等众多因素均会对水体电磁的形成与强度产生作用。为此,后续的研究需结合数据建模和实验验证,促进水体超离子化设备的优化和产业化应用。
4)超离子化水体电磁效应的持久性测试
当超离子化发生器停止工作10min后,排水50min至水面距池底30cm时,监测水体电磁强度。停止超离子化总时长达1h时,水体的电磁强度仍然高于本底值。结果证明该本实施例的水处理装置对水体物化特性的改变具有相对较持久的作用。水体的电磁场形成后不依赖水处理装置的持续工作而存在,证明了水体内离子的分布阵列发生了改变,并形成了特定的布局。超离子化电磁效应的持久性有利于超离子化技术应用于水产养殖与尾水处理中。
5)实验结果
用同样的研究方法,研究了B型水处理装置、传统类A型射流器出水的电磁场的测量,出水口高度对水体电磁效应的影响,超离子化水体电磁效应的持久性测试。从能量驱动的高速气爆、电磁效应的工作原理和对水的处理效果角度判断,本单位本实施例的水处理装置同样展示了超离子的效应。在工作原理方面,高速气爆效应给水分子及水中的离子提供了结构重排的驱动力。在效果方面,除了具有长效的增氧功能,处理后的水产生了电磁效应,电磁强度增值最高达到了环境本底强度。
本实施例的A型水处理装置具有电磁效应,对水体进行超离子化处理后,水体的电磁强度明显高于本底值(实验养殖池顶层值为0.087~0.093mG),达0.108~0.185mG,增值为0.013~0.098mG,最高增幅达100%;而采购的传统射流器出水则没有电磁场。
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水处理方法,通过如上所述的水处理装置实施所述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液体由第一室101的第一端进入,经过所述第一室101将液体调整流速到4.2~6.4m/s,由所述第一室101的第二端输出至第二室102的第一端上;
所述第二室102的第一端接入来自所述第一室101的第二端输出的液体,通过第一孔1051使得所述第二室102内形成气液之比为1:80~120的液体,并该液体通过所述第二室102的第二端输出至第三室103的第一端;
所述第三室103的第一端接入来自所述第二室102的第二端的液体,液体通过在所述第三室103的第一槽1031上进行旋转和爆破,从而使得所述第三室103内的温度达到2000-6000度,并通过所述第三室103的第二端将液体输出至第四室104的第一端;
所述第四室104的第一端接入来自所述第三室103的第二端的液体,液体通过所述反压力部件的作用,部分液体回到所述第三室103内,且与所述第三室103内的液体进行碰撞,部分液体通过所述反压力部件经过所述第四室104的第二端流出。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6)
1.一种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主体,所述主体具有:
第一室,所述第一室的第一端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一室的第二端的横截面积,所述第一室用于调整进入其内的液体的流速至4.2~6.4m/s;
第二室,所述第二室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室的第二端相连通;
第一孔,所述第一孔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室连通,所述第一孔的第二端与空气连通,所述第一孔用于将第二室内的气液混合,且使得气液之比为1:80~120;
第三室,所述第三室的第一端的横截面积小于所述第三室的第二端的横截面积,所述第三室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室的第二端连通,
所述第三室的侧壁上具有周向螺旋设置的第一槽,所述液体经过所述第二室以0.3-0.8MPa的压力进入到所述第三室内,且于所述第一槽上旋转及爆破;
第四室,所述第四室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室的第二端相连通;
以及,
反压力部件,所述反压力部件设在所述第四室内,用于将第四室内的部分液体反向压向第三室内;
所述第三室内的温度达到2000-6000度;
所述第一室的横截面为圆形;
第一室的第一端的直径与第一室的第二端的直径之比的范围为2~2.5:1;
所述第一槽具有至少两圈,其中,相邻两圈之间的夹角的范围为40-80°;
所述第三室的横截面为圆形;
第三室的第二端的直径与第三室的第一端的直径之比的范围为2~2.5:1;
所述第一孔倾斜设置,所述第一孔与所述第二室的壁之间的夹角为20-60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压力部件为限流挡板,所述限流挡板的外侧面设在所述第四室的内壁上,所述限流挡板上具有若干个第二孔,所述第二孔用于供液体流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的第一端的周侧面上具有第一外螺纹,所述第一外螺纹用于与第一外部管道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的第二端的周侧面上具有第二外螺纹,所述第二外螺纹用于供与第二外部管道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上包括:
第一管,所述第一管延伸于所述主体的外壁之外,所述第一孔位于所述第一管内,且第一孔的穿出于所述第一管的两端。
6.一种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所述的水处理装置实施所述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液体由第一室的第一端进入,经过所述第一室将液体调整流速到4.2~6.4m/s,由所述第一室的第二端输出至第二室的第一端上;
所述第二室的第一端接入来自所述第一室的第二端输出的液体,通过第一孔使得所述第二室内形成气液之比为1:80~120的液体,并该液体通过所述第二室的第二端输出至第三室的第一端;
所述第三室的第一端接入来自所述第二室的第二端的液体,液体通过在所述第三室的第一槽上进行旋转和爆破,从而使得所述第三室内的温度达到2000-6000度,并通过所述第三室的第二端将液体输出至第四室的第一端;
所述第四室的第一端接入来自所述第三室的第二端的液体,液体通过所述反压力部件的作用,部分液体回到所述第三室内,且与所述第三室内的液体进行碰撞,部分液体通过所述反压力部件经过所述第四室的第二端流出。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878377.7A CN113636629B (zh) | 2021-07-30 | 2021-07-30 | 一种水处理装置及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878377.7A CN113636629B (zh) | 2021-07-30 | 2021-07-30 | 一种水处理装置及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636629A CN113636629A (zh) | 2021-11-12 |
CN113636629B true CN113636629B (zh) | 2023-09-01 |
Family
ID=784192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878377.7A Active CN113636629B (zh) | 2021-07-30 | 2021-07-30 | 一种水处理装置及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636629B (zh)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001719A (zh) * | 2010-09-30 | 2011-04-06 | 常州大学 | 微纳米曝气器 |
CN102133509A (zh) * | 2010-01-26 | 2011-07-27 | 株式会社凯威泰克社区建设 | 气液混合循环流产生装置 |
CN102616950A (zh) * | 2012-04-20 | 2012-08-01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一种分层混合充氧水质改善装置 |
CN102976452A (zh) * | 2012-11-20 | 2013-03-20 | 沈阳工业大学 | 一种微电解法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的空化撞击流反应器 |
CN202962293U (zh) * | 2012-06-25 | 2013-06-05 | 王忠林 | 一种循回式微气泡发生器 |
CN105502626A (zh) * | 2015-12-04 | 2016-04-20 | 中北大学 | 一种水力空化反应器 |
CN212680674U (zh) * | 2020-06-29 | 2021-03-12 | 宁波众之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微纳米气泡发生器 |
-
2021
- 2021-07-30 CN CN202110878377.7A patent/CN113636629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133509A (zh) * | 2010-01-26 | 2011-07-27 | 株式会社凯威泰克社区建设 | 气液混合循环流产生装置 |
CN102001719A (zh) * | 2010-09-30 | 2011-04-06 | 常州大学 | 微纳米曝气器 |
CN102616950A (zh) * | 2012-04-20 | 2012-08-01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一种分层混合充氧水质改善装置 |
CN202962293U (zh) * | 2012-06-25 | 2013-06-05 | 王忠林 | 一种循回式微气泡发生器 |
CN102976452A (zh) * | 2012-11-20 | 2013-03-20 | 沈阳工业大学 | 一种微电解法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的空化撞击流反应器 |
CN105502626A (zh) * | 2015-12-04 | 2016-04-20 | 中北大学 | 一种水力空化反应器 |
CN212680674U (zh) * | 2020-06-29 | 2021-03-12 | 宁波众之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微纳米气泡发生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636629A (zh) | 2021-11-1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Lu et al. | Electrocoagulation technology for water purification: an update review on reactor design and some newly concerned pollutants removal | |
CN106915802B (zh) | 难降解有机废水处理的一体式电化学反应装置及处理方法 | |
US10934197B2 (en) | Electronic water pre-treatment equipment and methods | |
CN202924850U (zh) | 一种污水高级氧化系统 | |
US20150166383A1 (en) | Process and device for electrochemical treatment of industrial wastewater and drinking water | |
CN102180557B (zh) | 复合型有机废水高级氧化装置 | |
WO2011079276A1 (en) | High-throughput cavitation and electrocoagulation apparatus | |
CN104150707B (zh) | 一种生物转盘处理污水的装置和方法 | |
CN107226591B (zh) | 一种利用超临界水与光催化氧化结合的有机污水处理方法 | |
CN104140170B (zh) | 多相效废水深度处理反应器 | |
CN104710052A (zh) | 一种吹脱-微电解-Fenton氧化法处理含高浓度硝基苯废水的方法及装置 | |
CN107473365B (zh) | 一种高能氧发生装置及水处理系统 | |
CN109279740A (zh) | 一种适用于坑塘高浓度有机废水深度处理系统及方法 | |
KR20130113831A (ko) | 정체 수역에서 녹조제거 및 수질 개선장치 | |
Wu et al. | Treatment and remediation of a wastewater lagoon using microelectrolysis and modified DAT/IAT methods | |
CN202063803U (zh) | 复合型有机废水处理系统 | |
CN113636629B (zh) | 一种水处理装置及方法 | |
CN202297307U (zh) | 难降解工业污水处理设备 | |
CN103180252A (zh) | 增强的高级氧化方法 | |
CN206318817U (zh) | 一种高效污水处理设备 | |
CN201240894Y (zh) | 一种电化学废水处理装置 | |
CN113582412A (zh) | 一种污水深度处理装置 | |
CN203976535U (zh) | 多相效废水深度处理反应器 | |
CN203402994U (zh) | 一种工业污水再处理装置 | |
CN105836963A (zh) | 煤化工废水生化脱氮去除工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