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633857B - 一种粉末两用供给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粉末两用供给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633857B
CN113633857B CN202110936118.5A CN202110936118A CN113633857B CN 113633857 B CN113633857 B CN 113633857B CN 202110936118 A CN202110936118 A CN 202110936118A CN 113633857 B CN113633857 B CN 11363385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extrusion roller
box body
guide
ho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93611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633857A (zh
Inventor
王旭
颜延凤
俞群
杨明
朱晓燕
刘玉
伏飞达
郭清华
朱晓朴
严啸天
徐杨
张蓉
沈孝贤
李月
刘坷
侯青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NANJING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2110936118.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633857B/zh
Publication of CN1136338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338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6338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3385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5/00Inhalators
    • A61M15/08Inhaling devices inserted into the nose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Otolaryng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Medical Preparation Storing Or Oral Administra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粉末两用供给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其中一种粉末两用供给装置,包括混合蘸取箱和蠕动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混合蘸取箱是由上蘸取箱体和下混合箱体所组成,所述的上蘸取箱体呈圆筒状并且其的一侧设置有鼻窦炎中药粉末进料口,所述下混合箱体的上端侧壁上连接有注水管,所述下混合箱体的顶部开设有与上蘸取箱体相匹配的圆形凹槽,所述蠕动泵结构的一端通过第一软管与下混合箱体相连通,所述述蠕动泵结构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软管与鼻塞相连,所述的鼻塞上开设有用于注药的注入孔。本发明不仅能够通过蘸取自主吸入的方式进行鼻窦炎治疗,而且能够通过药液鼻腔灌入的方式对不能自动吸入的患者进行被动治疗。

Description

一种粉末两用供给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鼻窦炎治疗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粉末两用供给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应用中医药治疗鼻炎鼻窦炎的方法及中药产品很多,处方组成复杂,剂型多样,有内服药,有穴位贴敷药,疗效不一。在鼻炎鼻窦炎治疗的现状方面,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类:1.外用膏药贴敷法,主要有贴敷穴位:如大椎、大杼、风门、肺俞等,很多人贴敷后皮肤过敏,不能坚持治疗,影响疗效;2.针灸类疗法,需要患者反复前往医院治疗,疗程很难完成,且费用较高;3.中药内服法,需要长时间服药,部分患者脾胃受损,不能完成疗程,或产生药物不良反应,并且口服药物吸收及药物到达病灶也有一定难度,疗效不满意;4.西药应用抗生素的不良反应明显,疗效欠佳。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目前治疗鼻炎鼻窦炎的方法中,穴位贴敷药易致皮肤过敏;针灸需患者反复前往医院就诊,不能坚持疗程;内服中药或者西药,有明显的胃肠道不良反应,且药物不能直达病灶,疗效不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粉末两用供给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不仅能够通过蘸取自主吸入的方式进行鼻窦炎治疗,而且能够通过药液鼻腔灌入的方式对不能自动吸入的患者进行被动治疗,起到了增加实用性能的作用。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粉末两用供给装置,包括混合蘸取箱和蠕动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混合蘸取箱是由上蘸取箱体和下混合箱体所组成,所述的上蘸取箱体呈圆筒状并且其的一侧设置有鼻窦炎中药粉末进料口,所述下混合箱体的上端侧壁上连接有注水管,所述下混合箱体的顶部开设有与上蘸取箱体相匹配的圆形凹槽,所述上蘸取箱体的下端活动连接在下混合箱体顶部的圆形凹槽内,所述上蘸取箱体内底部一侧的半圆形位置均匀开设有泄漏孔,所述圆形凹槽内底部一侧的半圆形位置也均匀开设有通孔,所述的通孔与泄漏孔相匹配并与下混合箱体的内部空间相连通,通过旋转上蘸取箱体使泄漏孔正对着通孔,从而使上蘸取箱体与下混合箱体相连通,所述上蘸取箱体内的底部中心处竖直固定有一根导柱,所述导柱的上端活动连接有导向筒,所述导向筒的下端开设有与导柱相匹配的导向孔,所述导柱的上端通过第一弹簧连接在导向孔内,所述导向筒的外部水平固定有安装板,所述的安装板上活动连接有若干根棉签,所述导向筒的外部还水平活动连接有下压板,所述下压板位于所述安装板的正上方,所述下压板的中心处开设有与导向筒相匹配的导向通孔,所述的下压板通过导向通孔上下滑动连接在导向筒上并且其与安装板之间还设置有第二弹簧,所述的下压板上正对着棉签的位置开设有取签通孔,所述导向筒的上端还可拆卸地连接有下压按钮,所述下压按钮的四周还设置有与其连成一体的密封盖板,所述的取签通孔通过密封盖板进行密封,所述蠕动泵结构的一端通过第一软管与下混合箱体相连通,所述述蠕动泵结构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软管与鼻塞相连,所述的鼻塞上开设有用于注药的注入孔,所述的上蘸取箱体内底部另一侧的半圆形位置上设置有斜面体,所述的斜面体向开设有泄漏孔的一侧倾斜,所述斜面体上方的上蘸取箱体的侧壁上开设有斜置的流通通道,所述的鼻窦炎中药粉末进料口通过流通通道与上蘸取箱体相连通。
进一步:所述下混合箱体的下端内还转动连接有滤筒,所述滤筒的外壁上均匀布置有若干个滤孔,所述的滤筒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连接在混合室的两内壁上,所述的第一转轴伸出混合室与伺服电机相连,所述的第二转轴为空心转轴,所述的第二转轴的一端伸入至滤筒内并连接有向下折弯的抽药延伸管,所述的第一软管的一端与第二转轴的另一端相连并与其相连通。
又进一步:所述的圆形凹槽与上蘸取箱体的下端之间还设置有弹性定位机构,所述的弹性定位机构包括开设在圆形凹槽侧壁上的连接孔、开设在上蘸取箱体下端外壁上的半球形卡槽、球形卡头和第三弹簧,所述的球形卡头通过第三弹簧连接在连接孔内,所述的球形卡头在第三弹簧的作用下卡入半球形卡槽内,在球形卡头卡入半球形卡槽时,泄漏孔正对着通孔。
又进一步:所述的安装板上开设有若干个连接通孔,所述棉签的签头部沿着连接通孔穿过安装板,所述棉签的签杆部上套装有橡胶套筒,所述橡胶套筒通过弹性变形固定在签杆部的外侧,所述橡胶套筒的下端伸入至连接通孔内,所述橡胶套筒的上端设置有用于停留在安装板上的限位延伸部。
又进一步:所述的安装板与上蘸取箱体的侧壁之间还设置有限位机构,所述的限位机构包括开设在安装板外壁上的限位孔、开设在上蘸取箱体侧壁上的插入导向孔、插杆、第一传动板和第四弹簧,所述的限位孔由内向外依次是由圆孔和圆台孔连成一体所组成,所述插杆的一端呈圆台状并且其沿着插入导向孔伸入至上蘸取箱体内,所述第一传动板固定在插杆的另一端上,所述的第四弹簧设置在第一传动板与上蘸取箱体的外壁之间,通过按压插杆使其圆台状的一端伸入至限位孔内对安装板的位置进行限定。
又进一步:所述的蠕动泵结构包括圆形挤压室、设置在圆形挤压室左右两端的固定室、第三软管、挤压滚筒、电机和转盘,所述的固定室与圆形挤压室相连通,所述的固定室内设置有固定机构,所述的第三软管的两端分别通过固定机构固定在左右两端的固定室内,所述的第三软管的两端都设置有软管接头,所述的第三软管通过设置在其两端软管接头分别与第一软管和第二软管相连,所述的圆形挤压室内的中心处还转动连接有传动轴,所述的传动轴的一端伸出圆形挤压室并与电机相连,所述转盘固定在圆形挤压室内的传动轴的一端上,所述的转盘通过电机的驱动进行旋转,所述的挤压滚筒设置有三个,三个挤压滚筒依次为第一挤压滚筒、第二挤压滚筒和第三挤压滚筒,所述的第一挤压滚筒、第二挤压滚筒和第三挤压滚筒都固定在安装框体内,连接有第一挤压滚筒的安装框体通过第一连接件固定在转盘的外壁上,连接有第三挤压滚筒的安装框体通过伸缩调节杆连接在转盘的外壁上,所述第一挤压滚筒和第三挤压滚筒以转盘的中心为圆点的夹角为120度,所述的伸缩调节杆包括调节杆体、调节筒体和顶紧螺栓,所述调节杆体的一端固定在转盘的外壁上,所述调节筒体的一端与连接有第三挤压滚筒的安装框体固定连接,所述调节筒体的另一端开设有与调节杆体相匹配的第二连接孔,所述调节杆体的另一端伸入至第二连接孔内,所述的调节筒体的外壁上开设有与第二连接孔相匹配的顶紧螺纹通孔,所述的顶紧螺栓穿过顶紧螺纹通孔伸入至第二连接孔内与调节杆体相接触,所述的转盘上还开设有两条弧形导向通槽,连接有第二挤压滚筒的安装框体通过第二连接件与导向固定框体相连,所述导向固定框体正对着两条弧形导向通槽的位置开设有第三连接孔,所述的导向固定框体呈U型,所述转盘上开设有弧形导向通槽的一端伸入至导向固定框体的两侧壁之间,所述的导向固定框体通过两个双头螺栓组件与弧形导向通槽和第三连接孔的配合固定在转盘上,所述的第一挤压滚筒和第二挤压滚筒以转盘的中心为圆点的夹角为120度到180度,所述的第三软管在第一挤压滚筒、第二挤压滚筒和第三挤压滚筒与圆形挤压室内壁的配合挤压下进行抽液。
再进一步:所述的固定机构包括U型夹板、第五弹簧和导杆,所述的固定室内的顶部开设有与导杆相匹配的第三导向孔,所述的第三软管的两端设置有与U型夹板相匹配的环形夹板,所述的环形夹板套装在第三软管的外侧并与其连成一体,所述的固定室内的底部开设有与U型夹板相匹配的卡槽,所述的导杆的上端活动连接在第三导向孔内,所述的导杆的下端与U型夹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的环形夹板活动连接在U型夹板的两侧壁之间,所述的第五弹簧设置在U型夹板与固定室内的顶部之间,所述的U型夹板的下端在第四弹簧的作用下卡入卡槽内,所述的固定室底部的侧壁上还开设有与卡槽相连通的第四导向孔,所述的第四导向孔内活动连接有定位杆,所述的U型夹板伸入卡槽内一端的侧壁上开设有与定位杆相匹配的定位孔,所述的定位杆一端伸出第四导向孔并且其上固定有定位板,所述的定位板与固定室底部的侧壁之间还设置有第六弹簧,所述的定位杆在第六弹簧的作用下卡入U型夹板侧壁上的定位孔内。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粉末两用供给装置所应用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先通过鼻窦炎中药粉末进料口向上蘸取箱体内倒入粉末;
S2:然后按压下压按钮使导向筒带着安装板向下运动,使安装板上的棉签蘸取粉末,然后松开下压按钮使安装板恢复到原位,如此往复3到4次;
S3:然后拆下下压按钮使下压板上的取签通孔裸露在外;
S4:然后按压插杆使插杆的一端伸入限位孔内,对安装板进行限位固定;
S5:然后按压下压板使棉签的上端穿过取签通孔,通过取签通孔把蘸取了中药粉末的棉签取出;
S5:再然后把蘸取了中药粉末的棉签塞入鼻腔内,用力吸气,使中药粉末到达病灶部进行治疗;
S6:最后把橡胶套筒从使用过的棉签上取下,重新套装在新的棉签上,把套装有橡胶套筒的棉签通过取签通孔重新放置在安装板上,盖上下压按钮以便下次使用。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粉末两用供给装置所应用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1:先通过鼻窦炎中药粉末进料口向上蘸取箱体内倒入粉末;
A2:转动上蘸取箱体使泄漏孔正对着通孔,使上蘸取箱体内的中药粉末进入下混合箱体内;
A3:通过注水管向下混合箱体内注水,并启动伺服电机利用滤筒对粉末和水进行充分混合;
A4:调节蠕动泵结构,根据注药速度调节第二挤压滚筒的位置;
A5:把鼻塞塞入患者的鼻腔内,启动第三伺服电机使其带着挤压滚筒和导向滚筒进行旋转,从而利用挤压滚筒与圆形挤压室内壁的配合挤压第三软管进行抽液,通过蠕动泵结构把混合好的药液通过鼻塞注入患者鼻腔内进行治疗。
进一步:所述的步骤A4中的调节蠕动泵结构具体是指将第二挤压滚筒与第一挤压滚筒调节呈“一”字型排列或将第一挤压滚筒、第二挤压滚筒和第三挤压滚筒调节呈正三角型排列,其中在第二挤压滚筒与第一挤压滚筒调节呈“一”字型排列时收起伸缩调节杆使第三挤压滚筒在旋转的过程中不再与第三软管相接触,从而同一时间只有一个挤压滚筒对第三软管进行挤压,从而进行慢输送;在第一挤压滚筒、第二挤压滚筒和第三挤压滚筒调节呈正三角型排列时,同一时间有一个或二个挤压滚筒对第三软管进行挤压,从而进行快输送。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发明不仅能够通过蘸取自主吸入的方式进行鼻窦炎治疗,而且能够通过药液鼻腔灌入的方式对不能自动吸入的患者进行被动治疗;而且本发明还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调节蠕动泵结构的送药速度,起到了增加实用性能的作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的放大图。
图3为混合蘸取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B的放大图。
图5为棉签与安装板的连接示意图。
图6为蠕动泵结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转盘的连接结构图。
图8为图6中C的放大图。
图9为图8中D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3、图所示的一种粉末两用供给装置,包括混合蘸取箱和蠕动泵结构12,所述的混合蘸取箱是由上蘸取箱体2和下混合箱体1所组成,所述的上蘸取箱体呈圆筒状并且其的一侧设置有鼻窦炎中药粉末进料口2-2,所述下混合箱体的上端侧壁上连接有注水管30,所述下混合箱体的顶部开设有与上蘸取箱体相匹配的圆形凹槽,所述上蘸取箱体的下端活动连接在下混合箱体顶部的圆形凹槽内,所述上蘸取箱体内底部一侧的半圆形位置均匀开设有泄漏孔2-1,所述圆形凹槽内底部一侧的半圆形位置也均匀开设有通孔1-1,所述的通孔与泄漏孔相匹配并与下混合箱体的内部空间相连通,通过旋转上蘸取箱体使泄漏孔正对着通孔,从而使上蘸取箱体与下混合箱体相连通,所述上蘸取箱体内的底部中心处竖直固定有一根导柱20,所述导柱的上端活动连接有导向筒17,所述导向筒的下端开设有与导柱相匹配的导向孔,所述导柱的上端通过第一弹簧19连接在导向孔内,所述导向筒的外部水平固定有安装板5,所述的安装板上活动连接有若干根棉签3,所述导向筒的外部还水平活动连接有下压板18,所述下压板位于所述安装板的正上方,所述下压板的中心处开设有与导向筒相匹配的导向通孔,所述的下压板通过导向通孔上下滑动连接在导向筒上并且其与安装板之间还设置有第二弹簧4,所述的下压板上正对着棉签的位置开设有取签通孔18-1,所述导向筒的上端还可拆卸地连接有下压按钮16,所述下压按钮的四周还设置有与其连成一体的密封盖板15,所述的取签通孔通过密封盖板进行密封,所述蠕动泵结构的一端通过第一软管11与下混合箱体相连通,所述述蠕动泵结构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软管13与鼻塞相连,所述的鼻塞上开设有用于注药的注入孔,所述的上蘸取箱体内底部另一侧的半圆形位置上设置有斜面体21,所述的斜面体向开设有泄漏孔的一侧倾斜,所述斜面体上方的上蘸取箱体的侧壁上开设有斜置的流通通道2-3,所述的鼻窦炎中药粉末进料口通过流通通道与上蘸取箱体相连通。
如图1和图3所示的下混合箱体的下端内还转动连接有滤筒7,所述滤筒的外壁上均匀布置有若干个滤孔,所述的滤筒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转轴6和第二转轴8连接在混合室的两内壁上,所述的第一转轴伸出混合室与伺服电机10相连,所述的第二转轴为空心转轴,所述的第二转轴的一端伸入至滤筒内并连接有向下折弯的抽药延伸管9,所述的第一软管的一端与第二转轴的另一端相连并与其相连通。
如图1和图2所示的圆形凹槽与上蘸取箱体的下端之间还设置有弹性定位机构,所述的弹性定位机构包括开设在圆形凹槽侧壁上的连接孔23、开设在上蘸取箱体下端外壁上的半球形卡槽22、球形卡头24和第三弹簧25,所述的球形卡头通过第三弹簧连接在连接孔内,所述的球形卡头在第三弹簧的作用下卡入半球形卡槽内,在球形卡头卡入半球形卡槽时,泄漏孔正对着通孔。
如图5所示的安装板上开设有若干个连接通孔5-2,所述棉签的签头部沿着连接通孔穿过安装板,所述棉签的签杆部上套装有橡胶套筒29,所述橡胶套筒通过弹性变形固定在签杆部的外侧,所述橡胶套筒的下端伸入至连接通孔内,所述橡胶套筒的上端设置有用于停留在安装板上的限位延伸部。
如图4所示的安装板与上蘸取箱体的侧壁之间还设置有限位机构,所述的限位机构包括开设在安装板外壁上的限位孔5-1、开设在上蘸取箱体侧壁上的插入导向孔、插杆26、第一传动板28和第四弹簧27,所述的限位孔由内向外依次是由圆孔和圆台孔连成一体所组成,所述插杆的一端呈圆台状并且其沿着插入导向孔伸入至上蘸取箱体内,所述第一传动板固定在插杆的另一端上,所述的第四弹簧设置在第一传动板与上蘸取箱体的外壁之间,通过按压插杆使其圆台状的一端伸入至限位孔内对安装板的位置进行限定。
如图6和图7所示的蠕动泵结构包括圆形挤压室12-9、设置在圆形挤压室左右两端的固定室12-10、第三软管12-2、挤压滚筒、电机和转盘12-11,所述的固定室与圆形挤压室相连通,所述的固定室内设置有固定机构,所述的第三软管的两端分别通过固定机构固定在左右两端的固定室内,所述的第三软管的两端都设置有软管接头12-19,所述的第三软管通过设置在其两端软管接头分别与第一软管和第二软管相连,所述的圆形挤压室内的中心处还转动连接有传动轴,所述的传动轴的一端伸出圆形挤压室并与电机相连,所述转盘固定在圆形挤压室内的传动轴的一端上,所述的转盘通过电机的驱动进行旋转,所述的挤压滚筒设置有三个,三个挤压滚筒依次为第一挤压滚筒12-3、第二挤压滚筒12-4和第三挤压滚筒12-5,所述的第一挤压滚筒、第二挤压滚筒和第三挤压滚筒都固定在安装框体内,连接有第一挤压滚筒的安装框体通过第一连接件固定在转盘的外壁上,连接有第三挤压滚筒的安装框体通过伸缩调节杆连接在转盘的外壁上,所述第一挤压滚筒和第三挤压滚筒以转盘的中心为圆点的夹角为120度,所述的伸缩调节杆包括调节杆体12-8、调节筒体12-7和顶紧螺栓,所述调节杆体的一端固定在转盘的外壁上,所述调节筒体的一端与连接有第三挤压滚筒的安装框体固定连接,所述调节筒体的另一端开设有与调节杆体相匹配的第二连接孔,所述调节杆体的另一端伸入至第二连接孔内,所述的调节筒体的外壁上开设有与第二连接孔相匹配的顶紧螺纹通孔,所述的顶紧螺栓穿过顶紧螺纹通孔伸入至第二连接孔内与调节杆体相接触,所述的转盘上还开设有两条弧形导向通槽12-13,连接有第二挤压滚筒的安装框体通过第二连接件与导向固定框体12-15相连,所述导向固定框体正对着两条弧形导向通槽的位置开设有第三连接孔,所述的导向固定框体呈U型,所述转盘上开设有弧形导向通槽的一端伸入至导向固定框体的两侧壁之间,所述的导向固定框体通过两个双头螺栓组件与弧形导向通槽和第三连接孔的配合固定在转盘上,所述的第一挤压滚筒和第二挤压滚筒以转盘的中心为圆点的夹角为120度到180度,所述的第三软管在第一挤压滚筒、第二挤压滚筒和第三挤压滚筒与圆形挤压室内壁的配合挤压下进行抽液。
如图8和图9所示的固定机构包括U型夹板12-20、第五弹簧12-18和导杆12-17,所述的固定室内的顶部开设有与导杆相匹配的第三导向孔12-16,所述的第三软管的两端设置有与U型夹板相匹配的环形夹板12-21,所述的环形夹板套装在第三软管的外侧并与其连成一体,所述的固定室内的底部开设有与U型夹板相匹配的卡槽,所述的导杆的上端活动连接在第三导向孔内,所述的导杆的下端与U型夹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的环形夹板活动连接在U型夹板的两侧壁之间,所述的第五弹簧设置在U型夹板与固定室内的顶部之间,所述的U型夹板的下端在第四弹簧的作用下卡入卡槽内,所述的固定室底部的侧壁上还开设有与卡槽相连通的第四导向孔,所述的第四导向孔内活动连接有定位杆12-22,所述的U型夹板伸入卡槽内一端的侧壁上开设有与定位杆相匹配的定位孔,所述的定位杆一端伸出第四导向孔并且其上固定有定位板12-23,所述的定位板与固定室底部的侧壁之间还设置有第六弹簧12-24,所述的定位杆在第六弹簧的作用下卡入U型夹板侧壁上的定位孔内。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粉末两用供给装置所应用的使用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S1:先通过鼻窦炎中药粉末进料口向上蘸取箱体内倒入粉末;
S2:然后按压下压按钮使导向筒带着安装板向下运动,使安装板上的棉签蘸取粉末,然后松开下压按钮使安装板恢复到原位,如此往复3到4次;
S3:然后拆下下压按钮使下压板上的取签通孔裸露在外;
S4:然后按压插杆使插杆的一端伸入限位孔内,对安装板进行限位固定;
S5:然后按压下压板使棉签的上端穿过取签通孔,通过取签通孔把蘸取了中药粉末的棉签取出;
S5:再然后把蘸取了中药粉末的棉签塞入鼻腔内,用力吸气,使中药粉末到达病灶部进行治疗;
S6:最后把橡胶套筒从使用过的棉签上取下,重新套装在新的棉签上,把套装有橡胶套筒的棉签通过取签通孔重新放置在安装板上,盖上下压按钮以便下次使用。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粉末两用供给装置所应用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1:先通过鼻窦炎中药粉末进料口向上蘸取箱体内倒入粉末;
A2:转动上蘸取箱体使泄漏孔正对着通孔,使上蘸取箱体内的中药粉末进入下混合箱体内;
A3:通过注水管向下混合箱体内注水,并启动伺服电机利用滤筒对粉末和水进行充分混合;
A4:调节蠕动泵结构,根据注药速度调节第二挤压滚筒的位置;
A5:把鼻塞塞入患者的鼻腔内,启动第三伺服电机使其带着挤压滚筒和导向滚筒进行旋转,从而利用挤压滚筒与圆形挤压室内壁的配合挤压第三软管进行抽液,通过蠕动泵结构把混合好的药液通过鼻塞注入患者鼻腔内进行治疗。
上述的步骤A4中的调节蠕动泵结构具体是指将第二挤压滚筒与第一挤压滚筒调节呈“一”字型排列或将第一挤压滚筒、第二挤压滚筒和第三挤压滚筒调节呈正三角型排列,其中在第二挤压滚筒与第一挤压滚筒调节呈“一”字型排列时收起伸缩调节杆使第三挤压滚筒在旋转的过程中不再与第三软管相接触,从而同一时间只有一个挤压滚筒对第三软管进行挤压,从而进行慢输送;在第一挤压滚筒、第二挤压滚筒和第三挤压滚筒调节呈正三角型排列时,同一时间有一个或二个挤压滚筒对第三软管进行挤压,从而进行快输送。
综上所述,本发明不仅能够通过蘸取自主吸入的方式进行鼻窦炎治疗,而且能够通过药液鼻腔灌入的方式对不能自动吸入的患者进行被动治疗;而且本发明还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调节蠕动泵结构的送药速度,起到了增加实用性能的作用。

Claims (9)

1.一种粉末两用供给装置,包括混合蘸取箱和蠕动泵结构(1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混合蘸取箱是由上蘸取箱体(2)和下混合箱体(1)所组成,所述的上蘸取箱体呈圆筒状并且其的一侧设置有鼻窦炎中药粉末进料口(2-2),所述下混合箱体的上端侧壁上连接有注水管(30),所述下混合箱体的顶部开设有与上蘸取箱体相匹配的圆形凹槽,所述上蘸取箱体的下端活动连接在下混合箱体顶部的圆形凹槽内,所述上蘸取箱体内底部一侧的半圆形位置均匀开设有泄漏孔(2-1),所述圆形凹槽内底部一侧的半圆形位置也均匀开设有通孔(1-1),所述的通孔与泄漏孔相匹配并与下混合箱体的内部空间相连通,通过旋转上蘸取箱体使泄漏孔正对着通孔,从而使上蘸取箱体与下混合箱体相连通,所述上蘸取箱体内的底部中心处竖直固定有一根导柱(20),所述导柱的上端活动连接有导向筒(17),所述导向筒的下端开设有与导柱相匹配的导向孔,所述导柱的上端通过第一弹簧(19)连接在导向孔内,所述导向筒的外部水平固定有安装板(5),所述的安装板上活动连接有若干根棉签(3),所述导向筒的外部还水平活动连接有下压板(18),所述下压板位于所述安装板的正上方,所述下压板的中心处开设有与导向筒相匹配的导向通孔,所述的下压板通过导向通孔上下滑动连接在导向筒上并且其与安装板之间还设置有第二弹簧(4),所述的下压板上正对着棉签的位置开设有取签通孔(18-1),所述导向筒的上端还可拆卸地连接有下压按钮(16),所述下压按钮的四周还设置有与其连成一体的密封盖板(15),所述的取签通孔通过密封盖板进行密封,所述蠕动泵结构的一端通过第一软管(11)与下混合箱体相连通,所述蠕动泵结构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软管(13)与鼻塞相连,所述的鼻塞上开设有用于注药的注入孔,所述的上蘸取箱体内底部另一侧的半圆形位置上设置有斜面体(21),所述的斜面体向开设有泄漏孔的一侧倾斜,所述斜面体上方的上蘸取箱体的侧壁上开设有斜置的流通通道(2-3),所述的鼻窦炎中药粉末进料口通过流通通道与上蘸取箱体相连通;
所述的蠕动泵结构包括圆形挤压室(12-9)、设置在圆形挤压室左右两端的固定室(12-10)、第三软管(12-2)、挤压滚筒、电机和转盘(12-11),所述的固定室与圆形挤压室相连通,所述的固定室内设置有固定机构,所述的第三软管的两端分别通过固定机构固定在左右两端的固定室内,所述的第三软管的两端都设置有软管接头(12-19),所述的第三软管通过设置在其两端软管接头分别与第一软管和第二软管相连,所述的圆形挤压室内的中心处还转动连接有传动轴,所述的传动轴的一端伸出圆形挤压室并与电机相连,所述转盘固定在圆形挤压室内的传动轴的一端上,所述的转盘通过电机的驱动进行旋转,所述的挤压滚筒设置有三个,三个挤压滚筒依次为第一挤压滚筒(12-3)、第二挤压滚筒(12-4)和第三挤压滚筒(12-5),所述的第一挤压滚筒、第二挤压滚筒和第三挤压滚筒都固定在安装框体内,连接有第一挤压滚筒的安装框体通过第一连接件固定在转盘的外壁上,连接有第三挤压滚筒的安装框体通过伸缩调节杆连接在转盘的外壁上,所述第一挤压滚筒和第三挤压滚筒以转盘的中心为圆点的夹角为120度,所述的伸缩调节杆包括调节杆体(12-8)、调节筒体(12-7)和顶紧螺栓,所述调节杆体的一端固定在转盘的外壁上,所述调节筒体的一端与连接有第三挤压滚筒的安装框体固定连接,所述调节筒体的另一端开设有与调节杆体相匹配的第二连接孔,所述调节杆体的另一端伸入至第二连接孔内,所述的调节筒体的外壁上开设有与第二连接孔相匹配的顶紧螺纹通孔,所述的顶紧螺栓穿过顶紧螺纹通孔伸入至第二连接孔内与调节杆体相接触,所述的转盘上还开设有两条弧形导向通槽(12-13),连接有第二挤压滚筒的安装框体通过第二连接件与导向固定框体(12-15)相连,所述导向固定框体正对着两条弧形导向通槽的位置开设有第三连接孔,所述的导向固定框体呈U型,所述转盘上开设有弧形导向通槽的一端伸入至导向固定框体的两侧壁之间,所述的导向固定框体通过两个双头螺栓组件与弧形导向通槽和第三连接孔的配合固定在转盘上,所述的第一挤压滚筒和第二挤压滚筒以转盘的中心为圆点的夹角为120度到180度,所述的第三软管在第一挤压滚筒、第二挤压滚筒和第三挤压滚筒与圆形挤压室内壁的配合挤压下进行抽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粉末两用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混合箱体的下端内还转动连接有滤筒(7),所述滤筒的外壁上均匀布置有若干个滤孔,所述的滤筒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转轴(6)和第二转轴(8)连接在混合室的两内壁上,所述的第一转轴伸出混合室与伺服电机(10)相连,所述的第二转轴为空心转轴,所述的第二转轴的一端伸入至滤筒内并连接有向下折弯的抽药延伸管(9),所述的第一软管的一端与第二转轴的另一端相连并与其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粉末两用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圆形凹槽与上蘸取箱体的下端之间还设置有弹性定位机构,所述的弹性定位机构包括开设在圆形凹槽侧壁上的连接孔(23)、开设在上蘸取箱体下端外壁上的半球形卡槽(22)、球形卡头(24)和第三弹簧(25),所述的球形卡头通过第三弹簧连接在连接孔内,所述的球形卡头在第三弹簧的作用下卡入半球形卡槽内,在球形卡头卡入半球形卡槽时,泄漏孔正对着通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粉末两用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安装板上开设有若干个连接通孔(5-2),所述棉签的签头部沿着连接通孔穿过安装板,所述棉签的签杆部上套装有橡胶套筒(29),所述橡胶套筒通过弹性变形固定在签杆部的外侧,所述橡胶套筒的下端伸入至连接通孔内,所述橡胶套筒的上端设置有用于停留在安装板上的限位延伸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粉末两用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安装板与上蘸取箱体的侧壁之间还设置有限位机构,所述的限位机构包括开设在安装板外壁上的限位孔(5-1)、开设在上蘸取箱体侧壁上的插入导向孔、插杆(26)、第一传动板(28)和第四弹簧(27),所述的限位孔由内向外依次是由圆孔和圆台孔连成一体所组成,所述插杆的一端呈圆台状并且其沿着插入导向孔伸入至上蘸取箱体内,所述第一传动板固定在插杆的另一端上,所述的第四弹簧设置在第一传动板与上蘸取箱体的外壁之间,通过按压插杆使其圆台状的一端伸入至限位孔内对安装板的位置进行限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粉末两用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所述的固定机构包括U型夹板(12-20)、第五弹簧(12-18)和导杆(12-17),所述的固定室内的顶部开设有与导杆相匹配的第三导向孔(12-16),所述的第三软管的两端设置有与U型夹板相匹配的环形夹板(12-21),所述的环形夹板套装在第三软管的外侧并与其连成一体,所述的固定室内的底部开设有与U型夹板相匹配的卡槽,所述的导杆的上端活动连接在第三导向孔内,所述的导杆的下端与U型夹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的环形夹板活动连接在U型夹板的两侧壁之间,所述的第五弹簧设置在U型夹板与固定室内的顶部之间,所述的U型夹板的下端在第四弹簧的作用下卡入卡槽内,所述的固定室底部的侧壁上还开设有与卡槽相连通的第四导向孔,所述的第四导向孔内活动连接有定位杆(12-22),所述的U型夹板伸入卡槽内一端的侧壁上开设有与定位杆相匹配的定位孔,所述的定位杆一端伸出第四导向孔并且其上固定有定位板(12-23),所述的定位板与固定室底部的侧壁之间还设置有第六弹簧(12-24),所述的定位杆在第六弹簧的作用下卡入U型夹板侧壁上的定位孔内。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粉末两用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一种粉末两用供给装置所应用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先通过鼻窦炎中药粉末进料口向上蘸取箱体内倒入粉末;
S2:然后按压下压按钮使导向筒带着安装板向下运动,使安装板上的棉签蘸取粉末,然后松开下压按钮使安装板恢复到原位,如此往复3到4次;
S3:然后拆下下压按钮使下压板上的取签通孔裸露在外;
S4:然后按压插杆使插杆的一端伸入限位孔内,对安装板进行限位固定;
S5:然后按压下压板使棉签的上端穿过取签通孔,通过取签通孔把蘸取了中药粉末的棉签取出;
S5:再然后把蘸取了中药粉末的棉签塞入鼻腔内,用力吸气,使中药粉末到达病灶部进行治疗;
S6:最后把橡胶套筒从使用过的棉签上取下,重新套装在新的棉签上,把套装有橡胶套筒的棉签通过取签通孔重新放置在安装板上,盖上下压按钮以便下次使用。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粉末两用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一种粉末两用供给装置所应用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1:先通过鼻窦炎中药粉末进料口向上蘸取箱体内倒入粉末;
A2:转动上蘸取箱体使泄漏孔正对着通孔,使上蘸取箱体内的中药粉末进入下混合箱体内;
A3:通过注水管向下混合箱体内注水,并启动伺服电机利用滤筒对粉末和水进行充分混合;
A4:调节蠕动泵结构,根据注药速度调节第二挤压滚筒的位置;
A5:把鼻塞塞入患者的鼻腔内,启动第三伺服电机使其带着挤压滚筒和导向滚筒进行旋转,从而利用挤压滚筒与圆形挤压室内壁的配合挤压第三软管进行抽液,通过蠕动泵结构把混合好的药液通过鼻塞注入患者鼻腔内进行治疗。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粉末两用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A4中的调节蠕动泵结构具体是指将第二挤压滚筒与第一挤压滚筒调节呈“一”字型排列或将第一挤压滚筒、第二挤压滚筒和第三挤压滚筒调节呈正三角型排列,其中在第二挤压滚筒与第一挤压滚筒调节呈“一”字型排列时收起伸缩调节杆使第三挤压滚筒在旋转的过程中不再与第三软管相接触,从而同一时间只有一个挤压滚筒对第三软管进行挤压,从而进行慢输送;在第一挤压滚筒、第二挤压滚筒和第三挤压滚筒调节呈正三角型排列时,同一时间有一个或二个挤压滚筒对第三软管进行挤压,从而进行快输送。
CN202110936118.5A 2021-08-16 2021-08-16 一种粉末两用供给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Active CN11363385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36118.5A CN113633857B (zh) 2021-08-16 2021-08-16 一种粉末两用供给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36118.5A CN113633857B (zh) 2021-08-16 2021-08-16 一种粉末两用供给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33857A CN113633857A (zh) 2021-11-12
CN113633857B true CN113633857B (zh) 2023-06-27

Family

ID=784220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936118.5A Active CN113633857B (zh) 2021-08-16 2021-08-16 一种粉末两用供给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633857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5102659A1 (de) * 2015-02-25 2016-08-25 B. Braun Avitum Ag Schlauchrollenpumpe mit winkelvariablen Andruckrollen
CN206440681U (zh) * 2017-02-15 2017-08-25 河南云牧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一种在线自动滴定仪
CN208017920U (zh) * 2017-11-13 2018-10-30 邹树勇 耳鼻喉科喷药器
JP7221522B2 (ja) * 2019-02-15 2023-02-14 サーパス工業株式会社 チューブポンプ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CN210009500U (zh) * 2019-02-21 2020-02-04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口腔修复用上药装置
CN110714905B (zh) * 2019-10-28 2021-08-17 江苏军源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手动变量蠕动泵
CN213116640U (zh) * 2020-06-11 2021-05-04 董发勇 一种蠕动泵泵头
CN113018657A (zh) * 2021-03-05 2021-06-25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一种粉末分配供给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33857A (zh) 2021-11-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200455B (zh) 一种用于皮肤病治疗的机器人末端涂药装置
CN113018657A (zh) 一种粉末分配供给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13633857B (zh) 一种粉末两用供给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07929925B (zh) 一种呼吸内科专用上药装置
CN109044767A (zh) 一种用于斜颈的按摩推拿、矫正装置
CN110639104A (zh) 一种医用多功能雾化给药吸痰清洁装置
CN203915521U (zh) 一种带三位阀的胃-鼻饲泵管连接系统
CN206526168U (zh) 一种用于眼部或体表局部药物离子导入的浴杯式电极
CN213031635U (zh) 一种儿科护理用喉部给药器
CN113812911A (zh) 一种气管镜介入治疗装置
CN109805985B (zh) 一种呼吸道痰痂清除器
CN208640969U (zh) 一种麻醉装置
CN219481084U (zh) 一种急诊洗胃供液设备
CN214970456U (zh) 口腔粘膜雾化装置
CN118079166A (zh) 一种可调式麻醉呼吸装置
CN215386934U (zh) 一种中医耳鼻喉给药装置
CN210991908U (zh) 肠内营养注入器
CN219127961U (zh) 鼻腔给药装置
CN209091721U (zh) 一种实验用小鼠灌胃器
CN213374682U (zh) 一种消化内科用直肠给药器
CN215386946U (zh) 一种呼吸科用护理给药装置
CN214912100U (zh) 一种同步雾化高流量呼吸湿化治疗仪
CN218870964U (zh) 一种旋钮式骨髓腔输液镇痛组件
CN214860057U (zh) 一种麻醉诱导用药自动注射装置
CN214074492U (zh) 肠胃疾病护理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601

Address after: No. 179, Xiaolingwei, Xuanwu District, Nanji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210014

Applicant after: NANJING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Hospital

Address before: No. 58, gujiaying Road, Xuanwu District, Nanjing, Jiangsu 210018

Applicant before: Wang Xu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