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630877A - 一种上行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上行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630877A
CN113630877A CN202010385397.6A CN202010385397A CN113630877A CN 113630877 A CN113630877 A CN 113630877A CN 202010385397 A CN202010385397 A CN 202010385397A CN 113630877 A CN113630877 A CN 11363087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rier
uplink mode
uplink
user equipment
m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38539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萌
王瑞
刘烨
赵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385397.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630877A/zh
Priority to EP21800485.1A priority patent/EP4132174A4/en
Priority to PCT/CN2021/088854 priority patent/WO2021223599A1/zh
Publication of CN1136308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30877A/zh
Priority to US17/979,935 priority patent/US20230060333A1/en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1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up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the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6Indication of changes in allocation
    • H04L5/0098Signalling of the activation or deactivation of component carriers, subcarriers or frequency band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04W72/1263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 H04W72/1268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of uplink data flow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1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terminal or device propert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上行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具体地,用户设备将自身所支持的上行模式通过能力消息上报给网络设备,其中,上行模式为用户设备的第一载波和第二载波的上行模式。网络设备根据能力消息确定用户设备所支持的上行模式,并生成配置消息,将该配置消息发送给用户设备。其中,配置消息中包括网络设备所配置的上行模式。用户设备在接收到配置消息后,利用该配置消息中的上行模式进行上行数据传输。本申请通过预先定义用户设备所支持的上行模式,并通过上报方式使得网络设备可以获知用户设备所支持的上行模式,进而网络设备可为用户设备配置可用的上行模式,使得用户设备可以使用不同的上行模式进行数据传输,提高上行数据传输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上行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上行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5G新无线(5th generation new radio,5G-NR)时代,由于要支持非独立组网(non-stand alone,NSA)的架构,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拥有两套完整的发射资源,可以实现上行两发。其中,上行两发是指UE的两条发射链路在同一载波上同时进行联合发射。由于UE具备有两套发射资源的上行,使得基站给UE配置两个不同载波以进行上行也成为可能,从而实现异频段双发。所谓异频段双发,是指UE可以在两个不同的上行载波进行发射。在该实现方案下,UE将两套发射资源分别分配给两个不同的载波,实现动上行数据传输。
随着上行载波切换技术被提出,使得UE支持上行两发和异频段双发的上行模式。也就是,UE可以将其中一套发射资源在两个载波间切换以及一个载波可以使用两套发射资源进行上行传输。然而,目前上行载波切换技术仅支持一个固定载波进行两发,另一个固定载波进行单发的上行模式,无法支持更多上行模式。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上行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可以实现当UE具备在两个载波上均进行两发能力时,区分不同的上行模式以及根据所配置的上行模式进行上行数据传输。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上行数据传输方法,所述方法包括:网络设备接收来自用户设备的能力消息,所述能力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用户设备所支持的上行模式,所述上行模式为所述用户设备的第一载波和第二载波的上行模式;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配置消息,所述配置消息中包括所述上行模式。在该实施例中,当用户设备支持多种上行模式时,可以将自身所支持的上行模式通过能力消息上报给网络设备,其中,上行模式为用户设备的第一载波和第二载波的上行模式。网络设备根据能力消息确定用户设备所支持的上行模式,生成配置消息,将该配置消息发送给用户设备。用户设备在接收到配置消息后,利用该配置消息中所包括的上行模式进行上行数据传输。也就是,通过预先定义用户设备所支持的上行模式,并通过上报方式使得网络设备可以获知用户设备所支持的上行模式,进而网络设备可为用户设备配置可用的上行模式,使得用户设备可以在不同的上行模式之间进行切换,提高上行数据传输效率。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行模式可以包括第一载波允许调度两发且第二载波允许调度一发的上行模式、第一载波允许调度一发且第二载波允许调度两发的上行模式、第一载波和第二载波均允许调度两发的上行模式中的一种或多种。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网络设备根据能力消息生成配置消息。具体地,网络设备在获取到能力消息后,可以根据该能力消息确定用户设备所支持的上行模式,进而根据该用户设备所支持的上行模式生成配置消息。其中,该配置消息用于指示用户设备利用其所包括的上行模式进行上行数据传输。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网络设备根据预设规则确定用户设备所支持的上行模式。具体地,当用户设备所支持的上行模式未通过能力消息上报时,网络设备可以根据预设规则进行直接确定,从而可以更加全面地获取到用户设备所支持的上行模式。其中,预设规则用于指示第一载波或第二载波为允许调度两发的载波。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网络设备根据预设规则确定用户设备所支持的上行模式,包括: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预设规则对应的目标载波确定上行模式,所述上行模式用于指示所述目标载波为允许调度两发且另一载波为允许调度一发的上行模式,所述目标载波为所述第一载波或所述第二载波。在该实现方式中,网络设备将预设规则对应的目标载波确定为允许调度两发的载波,另一载波为允许调度一发的载波,从而确定用户设备所支持的上行模式。当目标载波为第一载波时,网络设备确定出的上行模式为第一载波为允许调度两发且第二载波为允许调度一发。当目标载波为第二载波时,网络设备确定出的上行模式为第二载波为允许调度两发且第一载波为允许调度一发。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目标载波可以为频率较高的载波、用于时分双工的载波或用户设备自行上报的载波。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配置消息中所包括的上行模式处于非激活状态时,所述方法还包括:网络设备向用户设备发送激活消息,该激活消息包括所要激活的上行模式。其中,所要激活的上行模式为配置消息中的上行模式,该激活消息用于指示该上行模式处于激活状态,以使得用户设备利用处于激活状态的上行模式进行上行数据传输。在该实现方式中,当网络设备为用户设备所配置的上行模式处于非激活状态时,网络设备可以向用户设备发送激活消息,以激活其所配置的上行模式。其中,激活消息中所要激活的上行模式可以为一种或多种。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存在至少两种上行模式均处于激活状态时,所述方法还包括:网络设备向用户设备发送控制消息,该控制消息中包括目标上行模式,用于指示用户设备利用目标上行模式进行上行数据传输。在该实现方式中,当存在至少两种上行模式处于激活状态时,网络设备可以通过发送控制消息的方式指示用户设备利用目标上行模式进行上行数据传输。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网络设备根据用户设备当前所使用的上行模式以及所述上行模式对应的切换时间,预留切换时隙。在该实现方式中,不同的上行模式均包括第一载波和第二载波,用户设备在利用上行模式进行上行数据传输时,将涉及在不同载波之间的切换,当用户设备进行载波切换时,为保证上行数据不丢失,则在切换时间内网络设备不调度用户设备进行上行数据传输。具体地,用户设备所发送的能力消息中还可以包括每种上行模式对应的切换时间,该切换时间表示用户设备在第一载波和第二载波之间进行切换所使用的时间。网络设备根据能力消息确定每种上行模式对应的切换时间,进而保证在切换时间不调度用户设备进行上行数据传输。
在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上行数据传输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用户设备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配置消息,所述配置消息中包括所述上行模式;所述上行模式为所述用户设备的第一载波和第二载波的上行模式;所述用户设备利用所述配置消息中的所述上行模式进行上行数据传输。在该实现方式中,用户设备在将自身所支持的上行模式上报给网络设备后,可以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配置消息,该配置消息包括上行模式。用户设备可以利用配置消息所配置的上行模式进行上行数据传输,从而使得用户设备可以利用不同的上行模式进行数据传输,提高数据传输效率。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上行模式包括所述第一载波允许调度两发且在所述第二载波允许调度一发的上行模式、所述第一载波允许调度一发且所述第二载波允许调度两发的上行模式、所述第一载波和所述第二载波均允许调度两发的上行模式中的一种或多种。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用户设备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能力消息,所述能力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用户设备所支持的上行模式,所述上行模式为所述用户设备的所述第一载波和所述第二载波的上行模式。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配置消息中的上行模式处于非激活状态时,用户设备利用所述配置消息中的上行模式进行上行数据传输,包括:用户设备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激活消息,该激活消息包括所要激活的上行模式。其中,所要激活的上行模式为配置消息中的所述上行模式,该激活消息用于指示上行模式处于激活状态;用户设备利用处于激活状态的上行模式进行上行数据传输。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存在至少两种上行模式均处于激活状态时,用户设备利用配置消息中的上行模式进行上行数据传输,包括:用户设备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控制消息,控制消息中包括目标上行模式;用户设备利用目标上行模式进行上行数据传输。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能力消息包括目标载波,该目标载波为允许调度两发的载波。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能力消息包括所述上行模式对应的切换时间,所述切换时间表示所述用户设备在第一载波和第二载波之间进行切换所使用的时间。
在本申请实施例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包括: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用户设备的能力消息,所述能力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用户设备所支持的上行模式,所述上行模式为所述用户设备的第一载波和第二载波的上行模式;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配置消息,所述配置消息中包括所述上行模式。
结合第三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上行模式包括所述第一载波允许调度两发且所述第二载波允许调度一发的上行模式、所述第一载波允许调度一发且所述第二载波允许调度两发的上行模式、所述第一载波和所述第二载波均允许调度两发的上行模式中的一种或多种。
结合第三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处理模块,用于根据预设规则确定所述用户设备所支持的上行模式。
结合第三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所述预设规则对应的目标载波确定上行模式,所述上行模式用于指示所述目标载波为允许调度两发且另一载波为允许调度一发的上行模式,所述目标载波为所述第一载波或所述第二载波。
结合第三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能力消息生成配置消息。
结合第三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目标载波包括频率较高的载波、用于时分双工的载波或所述用户设备上报的载波。
结合第三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所述配置消息中所述上行模式处于非激活状态时,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激活消息,所述激活消息包括所要激活的上行模式,所述所要激活的上行模式为所述配置消息中的所述上行模式,所述激活消息用于指示所述上行模式处于激活状态,以使得所述用户设备利用处于激活状态的所述上行模式进行上行数据传输。
结合第三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存在至少两种所述上行模式均处于激活状态时,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控制消息,所述控制消息中包括目标上行模式,所述控制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用户设备利用所述目标上行模式进行上行数据传输。
结合第三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用户设备当前所使用的上行模式以及所述上行模式对应的切换时间,预留切换时隙,所述切换时间表示所述用户设备在所述第一载波和所述第二载波之间进行切换所使用的时间。
在本申请实施例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包括: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配置消息,所述配置消息中包括所述上行模式;所述上行模式为所述用户设备的第一载波和第二载波的上行模式;发送模块,用于利用所述配置消息中的所述上行模式进行上行数据传输。
结合第四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上行模式包括所述第一载波允许调度两发且在所述第二载波允许调度一发的上行模式、所述第一载波允许调度一发且所述第二载波允许调度两发的上行模式、所述第一载波和所述第二载波均允许调度两发的上行模式中的一种或多种。
结合第四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处理模块,用于根据自身所支持的上行模式生成能力消息。
结合第四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能力消息,所述能力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用户设备所支持的上行模式,所述上行模式为所述用户设备的所述第一载波和所述第二载波的上行模式。
结合第四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所述配置消息中所述上行模式处于非激活状态时,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网络设备的激活消息,所述激活消息包括所要激活的上行模式,所述所要激活的上行模式为所述配置消息中的所述上行模式,所述激活消息用于指示所述上行模式处于激活状态;所述发送模块,具体用于利用处于激活状态的所述上行模式进行上行数据传输。
结合第四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存在至少两种所述上行模式均处于激活状态时,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网络设备的控制消息,所述控制消息中包括目标上行模式;所述发送模块,具体用于利用所述目标上行模式进行上行数据传输。
结合第四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能力消息包括目标载波,所述目标载波为允许调度两发的载波,所述目标载波为第一载波或第二载波。
结合第四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能力消息包括所述上行模式对应的切换时间,所述切换时间表示所述用户设备在所述第一载波和所述第二载波之间进行切换所使用的时间。
在本申请实施例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包括第三方面所述的通信装置,和第四方面所述的通信装置。
在本申请实施例第六方面,一种通信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处理器与所述存储器相连,;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的所述计算机程序,执行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在本申请实施例第七方面,一种通信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处理器与所述存储器相连,;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的所述计算机程序,执行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
在本申请实施例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运行时,实现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在本申请实施例第九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运行时,实现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
通过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上行数据传输方法,具体地,用户设备将自身所支持的上行模式通过能力消息上报给网络设备,其中,上行模式为用户设备的第一载波和第二载波的上行模式。网络设备根据能力消息确定用户设备所支持的上行模式,并生成配置消息,将该配置消息发送给用户设备。其中,配置消息中包括网络设备所配置的上行模式。用户设备在接收到配置消息后,利用该配置消息中所包括的上行模式进行上行数据传输。也就是,通过预先定义用户设备所支持的上行模式,并通过上报方式使得网络设备可以获知用户设备所支持的上行模式,进而网络设备可为用户设备配置可用的上行模式,使得用户设备可以在不同的上行模式之间进行切换,提高上行数据传输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户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SUL的上行传输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EN-DC的上行传输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用户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上行数据传输方法流程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上行数据传输方法流程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户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用户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通信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通信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先对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技术名词进行说明。
上行两发(2Tx up link transmission):是指两条发射链路利用同一上行载波同时进行数据发送,主要应用于上行多输入多输出(up link multi-input multi-output,ULMIMO)、发射分集、以及下行MIMO增强中的两端口发送探测参考信号(sounding referencesignal,SRS)等技术中。其中,UL MIMO是指网络设备调度用户设备利用同一载波在两套发射链路上发射不同的数据包。发射分集是指网络设备调度用户设备利用同一载波在两套发射链路上发射相同的数据包,以增强信号的抗干扰性。下行MIMO增强中的两端口发送SRS是指网络设备调度用户设备通过两套发射链路各自对应的端口发送SRS,以便网络设备根据各个发射链路端口所发送的SRS确定该发射链路的信道质量。
上行一发:是指仅一条发射链路利用上行载波进行数据发送。
为便于理解,参见图1所示应用场景示意图,如图1所示,当UE在3.5GHz进行两发时,电源2将为3.5GHz收发器提供电源,锁相环1产生的3.5GHz载波将分别发送给射频模块1和射频模块2。射频模块1和射频模块2分别利用3.5GHz载波对各自对应数模转换器发送的基带信号进行调制,获得射频信号。射频模块1输出的射频信号经过放大后通过其对应的3.5GHz载波对应的发送器进行发射,射频模块2输出的射频信号经过放大后通过其对应的3.5GHz载波对应的发送器进行发射。当UE在1.8GHz进行一发时,电源2将为1.8GHz收发器提供电源,锁相环2产生的1.8GHz载波发送给射频模块2。射频模块2将利用1.8GHz载波对数模转换器2发送的基带信号进行调整,获得射频信号。射频模块2输出的射频信号经过放大后通过其对应的1.8GHz载波对应的发送器进行发射。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应用于补充上行(supplemental up link,SUL)、上行载波聚合(up link carrier aggregation,UL CA)以及LTE和NR双链接(lte-nr dualconnectivity,EN-DC)等架构下。为便于理解上述架构的具体形态,下面将结合附图对上述三种架构进行说明。
随着5G业务的发展,下行体验不变的情况下大幅提升上行体验并缩短时延,是对网络提出的新的需求和挑战。然而,无线网络覆盖的短板在上行,例如,基站功率可达200W,基站向手机发送信号时,下行覆盖距离不用担心。但手机的发射功率只有0.2W,手机向基站发射信号时,上行覆盖距离有限。而且频段越高,覆盖距离越短,3.5G频段相比4G主力频段1.8G/2.1G频段覆盖少50%。为了在达到5G的高速率的同时也能兼顾上行覆盖,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案。例如补充上行SUL、上行载波聚合UL CA以及EN-DC。
其中,SUL:一个小区(Cell)通常包含上行载波(uplink carrier)和下行载波(downlink carrier),上行载波和下行载波在同一个频段内。但是在5G时代,所用的频点比较高,而频段越高,信号传输损耗越大。由于UE的发射功率是受限的,这就会导致UE的上行覆盖受限制。于是,业界就提出了SUL技术,通过提供一个补充的上行链路(一般处于低频段,如LTE频段)来保证UE的上行覆盖。UE原本对应的上行链路称为常规上行链路(normaluplink,NUL),补充的上行链路称为SUL。通常情况下,SUL对应的频点(例如1.8GHz)相比于NUL的频点较低,信号损耗较小,从而可以保证UE上行的覆盖。UE可以在NUL和SUL之间动态选择发送链路。为便于理解,如图2所示应用场景示意图,在小区近中点,UE的上下行均使用3.5GHz载波进行数据接收和发送。在小区远点,激活SUL,UE将上行任务从3.5GHz载波切换到1.8GHz载波。
载波聚合,顾名思义就是将多个载波聚合起来发送。由于每个运营商能分到的频段有限,而且不一定连续,如果每个UE都只能用其中若干个频段,则UE的速率将会收到限制。若UE支持载波聚合,将若干个完全独立的载波捆绑在一起给UE使用,提高UE的速率。为便于理解,参见图3所示应用场景图,本实施例以3.5GHz载波和2.1GHz载波聚合为例,在小区近中点,UE可以同时利用3.5GHz载波和2.1GHz载波进行上行数据传输。也就是,在小区近中点,UE的两条发射链路中一条发射链路利用3.5GHz载波进行上行数据传输,另一条发射链路利用2.1GHz载波进行上行数据传输。当UE支持3.5GHz载波上行两发时或,在小区近中点,UE的两条发射链路可以均利用3.5GHz载波进行上行数据传输。在小区远点时,UE利用2.1GHz载波进行上行数据传输。当UE支持2.1GHz上行一发时,UE的一条发射链路利用2.1GHz载波进行上行数据传输,当UE支持2.1GHz上行两发时,UE的两条发射链路可以均利用2.1GHz载波进行上行数据传输。
EN-DC,即非独立组网架构,就是UE能同时利用4G和5G进行通信。为便于理解,如图4所示应用场景示意图。在4G和5G共同覆盖范围内(近中点),UE可以同时连接5G的3.5GHz(TDD模式)和4G的2.1GHz(FDD模式)。当UE移动出了5G的覆盖范围(远点),UE断开5G,利用4G进行上下通信。
随着上行载波切换技术的提出,使得UE在SUL、UL CA或EN-DC配置下,可以将一套发射资源在两个载波间进行切换,以及使得一个载波可以使用两套发射资源。参见图5所示基于SUL的上行载波切换示意图,在t1时间段内,UE可以利用SUL对应的载波进行上行数据传输,利用NR下行链路(down link,DL)对应的载波进行下行数据接收。当到达载波切换时间时,UE在时间间隔T内不进行上行数据传输。当UE完成载波切换后,在t2时间段将利用NUL对应的载波进行上行数据传输。当再次到达载波切换时间时,UE进行上行载波切换,在t3时间段内利用SUL的载波继续进行上行数据传输,利用NR DL对应的载波进行下行数据接收。如图5所示,其中,SUL对应一套发射链路,NUL对应两套发射链路,也就是,SUL对应的载波可以在一套发射链路上进行上行数据传输,而NUL对应的载波允许同时在两套发射链路上进行上行数据传输。
参见图6所示基于EN-DC的上行载波切换,t1时间段内,UE可以利用LTE UL对应的载波进行上行数据传输,利用NDL和LTE DL各自对应的载波进行下行数据接收。当到达载波切换时间时,则UE在时间间隔T内不进行上行数据传输。在UE完成载波切换后,在t2时间段将利用NUL对应的载波进行上行数据传输,由于NUL的载波在t2时间段内进行两发,UE不再利用LTE UL的载波进行上行数据传输。
在UE的演进过程中,更强的一种实现是UE可以在两个载波上均支持上行两发,例如在1.8GHz和3.5GHz上都支持UL MIMO,则上行载波切换将会继续演进,实现两发载波和两发载波间的切换。例如图7所示UE内部结构示意图,锁相环1产生的3.5GH载波可以分别发送给射频模块1和射频模块2,实现3.5GHz载波的上行两发。锁相环2产生的1.8GHz载波可以分别发送给射频模块1和射频模块2,实现1.8GHz载波的上行两发。UE可以在基站的调度下实现在1.8GHz载波和3.5GHz载波之间的切换。
然而,目前上行载波切换仅支持UE在一发载波和两发载波之间切换,当UE在两个不同载波上均具有两发能力时,例如,在第一载波上允许调度两发且在第二载波上允许调度一发、在第一载波上允许调度一发且在第二载波上允许调度两发或者在第一载波上和第二载波上均允许调度两发。由于当前系统无法区分上述不同的上行模式,导致基站无法为UE配置对应的上行模式,进而影响UE进行上行数据传输。
基于上述问题,针对UE具有在两个不同载波上均可以单独进行两发的能力,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上行数据传输方法,通过预定义UE所支持的上行模式,实现基站和UE对于不同上行模式的区分和正确配置,进而保证UE可以利用基站所配置的上行模式进行上行数据传输。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用户设备。用户设备可以为包含无线收发功能、且可以与网络设备配合为用户提供通讯服务的设备。具体地,用户设备可以指接入终端、用户单元、用户站、移动站、移动台、远方站、远程终端、移动设备、用户终端、终端、无线通信设备、用户代理或用户装置。例如,用户设备可以是蜂窝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启动协议(SessionInitiation Protocol,SIP)电话、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站、个人数字处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5G网络或5G之后的网络中的用户设备等。
本申请实施例还涉及网络设备。网络设备可以是用于与用户设备进行通信的设备,例如,可以是GSM系统或CDMA中的基站(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也可以是WCDMA系统中的基站(NodeB,NB),还可以是LTE系统中的演进型基站(Evolutional Node B,eNB或eNodeB),或者该网络设备可以为中继站、接入点、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以及5G网络或5G之后的网络中的网络侧设备或未来演进的PLMN网络中的网络设备等。
为便于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行数据传输方法进行说明。
参见图8,该图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上行数据传输方法流程图,如图8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
S801:用户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能力消息,该能力消息用于指示用户设备所支持的上行模式。
本实施例中,用户设备可以向网络设备发送能力消息,以通过能力消息上报自身所支持的上行模式。其中,上行模式为用户设备的第一载波和第二载波的上行模式。例如,上行模式可以包括第一载波允许调度两发且第二载波允许调度一发的上行模式、第一载波允许调度一发且第二载波允许调度两发的上行模式、第一载波和第二载波均允许调度两发的上行模式中一种或多种。其中,第一载波可以为较高频率对应载波,也可以为较低频率对应的载波。
其中,第一载波允许调度两发是指UE的两条发射链路可以同时利用第一载波进行上行数据传输,第一载波允许调度一发是指UE的一条发射链路利用第一载波进行上行数据传输。第二载波允许调度两发是指UE的两条发射链路可以同时利用第二载波进行上行数据传输,第二载波允许调度一发是指UE的一条发射链路利用第二载波进行上行数据传输。
为便于网络设备通过能力消息识别用户设备所支持的上行模式,可以预先定义用户设备的第一载波和第二载波允许调度的模式。例如,将第一载波允许调度两发且第二载波允许调度一发的上行模式定义为第一上行模式,将第一载波允许调度一发且第二载波允许调度两发的上行模式定义为第二上行模式,将第一载波和第二载波均允许调度两发的上行模式定义为第三上行模式。当然,还可以将用户设备的第一载波和第二载波允许调度的模式可以定义为其他形式,本实施例在此不再一一列举。
当用户设备支持上述任一种或多种上行模式时,可以在能力消息中添加用户设备所支持的上行模式对应的标识。例如,利用二进制来标识不同的上行模式,能力消息中可以包括3位二进制标识字段,如“xxx”。当用户设备支持第一上行模式时,能力消息中的对应字段置为“001”;当用户设备支持第二上行模式时,能力消息中的对应字段置为“010”;当用户设备支持第三上行模式时,能力消息中的对应字段置为“100”。当用户设备支持第一上行模式和第二上行模式时,能力消息中的对应字段置为“011”。当用户设备支持第一上行模式和第三上行模式时,能力消息中的对应字段置为“101”。当用户设备支持第二上行模式和第三上行模式时,能力消息中的对应字段置为“110”。当用户设备支持三种上行模式时,能力消息中的对应字段置为“111”。
S802:网络设备向用户设备发送配置消息,该配置消息中包括上行模式。
本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在获取到用户设备所支持的上行模式后,根据该用户设备所支持的上行模式生成配置消息,该配置消息中包括上行模式。其中,配置消息用于指示用户设备利用其所包括的上行模式进行上行数据传输。
当用户设备所支持的上行模式包括多种时,网络设备发送的配置消息中可以包括该用户设备所支持的所有的上行模式,也可以包括部分所支持的上行模式。当配置消息中包括部分上行模式时,网络设备在生成配置消息之前,可以根据预先设定的选择规则从用户设备所上报的上行模式中选择出为用户设备配置的上行模式,进而根据所选择的上行模式生成配置消息。具体地,网络设备可以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信令向用户设备发送配置消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网络设备还可以通过RRC信令向用户设备发送去配置消息,以取消之前网络设备为用户设备所配置的上行模式。
S803:用户设备利用配置消息中的上行模式进行上行数据传输。
本实施例中,当用户设备接收到网络设备发送的配置消息后,可以利用配置消息中所包括的上行模式进行上行数据传输。
可以理解的是,当用户设备可以直接利用配置消息中的上行模式进行上行数据传输时,表明该上行模式处于激活状态。如果配置消息中的上行模式处于非激活状态,用户设备将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激活消息,该激活消息中包括所要激活的上行模式。其中,激活消息中所包括的所要激活的上行模式应为配置消息中的上行模式。也就是,激活消息用于激活配置消息中所包括的上行模式,以使得该上行模式处于激活状态。
具体地,网络设备可以利用媒体接入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MAC)控制单元消息向用户设备发送激活消息,以激活网络设备为用户设备所配置的上行模式,进而使得用户设备利用激活后的上行模式进行上行数据传输。
在一些实施例中,网络设备还可以利用MAC控制单元消息向用户设备发送去激活消息,该去激活消息中包括上行模式,该上行模式已处于激活状态。用户设备接收到该去激活消息后将使得该上行模式处于非激活状态,从而实现去激活。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配置消息中包括至少两种处于激活状态的上行模式或网络设备通过激活消息激活至少两种上行模式时,为使得用户设备可以通过其中一种上行模式进行上行数据传输,网络设备还可以通过发送控制消息的方式,指示用户设备利用控制消息所包括的目标上行模式进行上行数据传输。其中,目标上行模式为配置消息所包括的上行模式中的一种。当用户设备接收到来自网络设备发送的控制消息后,可以根据控制消息确定目标上行模式,进而利用该目标上行模式进行上行数据传输。具体地,网络设备可以通过下行控制指示(downlink control indicator,DCI)消息向用户设备发送控制消息,使得用户设备利用目标上行模式进行上行数据传输。
在一些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可以周期性地向用户设备发送控制消息,以通过控制消息来控制用户设备在不同的已激活的上行模式中动态切换。例如,网络设备为用户设备配置第一上行模式和第二上行模式,在t1时间段内,用户设备根据网络设备发送的DCI消息利用第一上行模式进行上行数据传输;在t2时间段内,用户设备根据网络设备发送的DCI消息利用第二上行模式进行上行数据传输。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网络设备所发送的配置消息中仅包括一种上行模式且该上行模式处于激活状态,则用户设备在接收到配置消息后,直接利用该配置消息中的上行模式进行上行数据传输。为使得用户设备可以在其所支持的不同模式之间进行切换,网络设备可以周期性地发送配置消息指示用户设备利用配置消息所包括的上行模式进行上行数据传输,从而实现上行模式的切换,提高数据传输效率。
通过上述可知,每种上行模式都包括第一载波和第二载波的调度,进而将涉及在第一载波和第二载波之间的切换,当用户设备进行载波切换时,为保证上行数据不丢失,则在切换时间内网络设备不调度用户设备进行上行数据传输。具体地,用户设备所发送的能力消息中还可以包括每种上行模式对应的切换时间,该切换时间表示用户设备在第一载波和第二载波之间进行切换所使用的时间。网络设备根据能力消息确定每种上行模式对应的切换时间,进而保证在切换时间不调度用户设备进行上行数据传输。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上述每种上行模式中都包括第一载波和第二载波,但不同模式下用户设备在第一载波和第二载波之间切换所使用的时间可能是不同的。因此,当能力消息中包括多种上行模式时,该能力消息中还可以包括每种上行模式对应的切换时间。
其中,用户设备利用配置消息中的上行模式进行上行数据传输,具体包括:用户设备根据网络设备发送的调度消息确定在当前时间段或未来一段时间利用该上行模式中的第一载波或第二载波进行上行数据传输。其中,调度消息用于指示用户设备利用目标载波进行上行数据传输,目标载波为第一载波或第二载波。例如,网络设备为用户设备配置第一载波允许调度两发且第二载波允许调度一发的上行模式,网络设备在第一时刻发送的调度消息包括的目标载波为第一载波,则用户设备利用第一载波在两条发射链路上进行上行数据传输。网络设备在第二时刻发送的调度消息包括的目标载波为第二载波,则用户设备利用第二载波在一条发射链路上进行上行数据传输。用户设备在从第一载波切换至第二载波时间段内,不进行数据传输。
通过上述实施例可知,用户设备支持的上行模式具体包括三种不同的上行模式,而在实际应用中,将出现用户设备将支持第一载波和第二载波均允许调度两发的上行模式,且仅支持第一载波允许调度两发且第二载波允许调度的上行模式或第一载波允许调度一发的上行模式中的一种。也就是,用户设备支持第三上行模式和第一上行模式,或者支持第三上行模式和第二上行模式。此时,网络设备在确定用户设备所支持的上行模式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实现。
参见图9,该图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上行数据传输方法流程图,如图9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
S901:网络设备接收来自用户设备的能力消息,该能力消息用于指示用户设备所支持的上行模式。
本实施例中,能力消息所指示用户设备所支持的上行模式为第一载波和第二载波均允许调度两发的上行模式。其中,S901的具体实现可以参见S801。
S902:网络设备根据预设规则确定用户设备所支持的上行模式。
本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可以根据预设规则确定用户设备支持的除S901所支持的上行模式之外的其它上行模式。其中,其它上行模式可以为第一载波允许调度两发且第二载波允许调度一发的上行模式或第一载波允许调度一发且第二载波允许调度两发的上行模式中的一种。其中,预设规则用于指示第一载波或第二载波为允许调度两发的载波。
在一些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可以根据预设规则对应的目标载波确定上行模式,该上行模式指示该目标载波为允许调度两发且另一载波为允许调度一发的模式。其中,目标载波为第一载波或第二载波。具体地,目标载波可以为第一载波和第二载波中频率较高的载波,可以为第一载波和第二载波中频率较低的载波、可以为第一载波和第二载波中用于时分双工的载波,还可以为用户设备上报的载波等。当目标载波为用户设备上报的载波时,用户设备可以通过能力消息进行上报。即,能力消息中包括目标载波。
需要说明的是,当网络设备根据预设规则确定用户设备所支持的上行模式后,还需获取该上行模式对应的切换时间。该种情况下,用户设备可以向网络设备发送包括切换时间的消息,网络设备在接收到该消息后,可以确定该消息中所包括的切换时间为自身所确定的上行模式对应的切换时间。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先执行S902,再执行S901,或者同时执行S901和S902。
S903:网络设备向用户设备发送配置消息。
本实施例中,当网络设备获取用户设备所支持的上行模式后,生成配置消息,并向用户设备发送配置消息。其中,配置消息中所包括的上行模式为网络设备根据能力消息以及预设规则所确定的上行模式。
S904:用户设备利用配置消息中上行模式进行上行数据传输。
本实施例中,当用户设备接收到配置消息后,将利用该配置消息中所包括的上行模式进行上行数据传输。其中,S904的具体实现可以参见上述S803。
具体地,配置消息可以包括一种或两种上行模式,当配置消息中包括一种上行模式同时该上行模式处于激活状态时,用户设备在接收到配置消息后,利用该上行模式进行上行数据传输。当配置消息包括一种上行模式,且该上行模式处于未激活状态时,网络设备将向用户设备发送激活消息,以激活配置消息中的上行模式,进而用户设备利用激活的上行模式进行上行数据传输。
当配置消息中包括两种上行模式且该两种上行模式均处于激活状态时,网络设备还可以通过发送控制消息通知用户设备利用该控制消息中所包括的目标上行模式进行上行数据传输。当配置消息中包括两种上行模式且该两种上行模式均处于非激活状态时,网络设备通过向用户设备发送激活消息,激活配置消息中的上行模式。具体地,激活消息可以激活其中一种或两种上行模式,当激活两种上行模式时,网络设备可以通过发送控制消息的方式指定用户设备利用目标上行模式进行上行数据传输。
基于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上行输出传输方法,下文将根据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户设备和网络设备进行说明。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设备1000的结构示意图,该网络设备1000包括:
接收模块1010,用于接收来自用户设备的能力消息,所述能力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用户设备所支持的上行模式,所述上行模式为所述用户设备的第一载波和第二载波的上行模式;
发送模块1020,用于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配置消息,所述配置消息中包括所述上行模式。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所述上行模式包括所述第一载波允许调度两发且所述第二载波允许调度一发的上行模式、所述第一载波允许调度一发且所述第二载波允许调度两发的上行模式、所述第一载波和所述第二载波均允许调度两发的上行模式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处理模块1030,用于根据预设规则确定所述用户设备所支持的上行模式。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模块1030,具体用于根据所述预设规则对应的目标载波确定上行模式,所述上行模式用于指示所述目标载波为允许调度两发且另一载波为允许调度一发的上行模式,所述目标载波为所述第一载波或所述第二载波。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模块1030,还用于根据能力消息生成配置消息。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目标载波包括频率较高的载波、用于时分双工的载波或所述用户设备上报的载波。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当所述配置消息中所述上行模式处于非激活状态时,所述发送模块1020,还用于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激活消息,所述激活消息包括所要激活的上行模式,所述所要激活的上行模式为所述配置消息中的所述上行模式,所述激活消息用于指示所述上行模式处于激活状态,以使得所述用户设备利用处于激活状态的所述上行模式进行上行数据传输。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当存在至少两种所述上行模式均处于激活状态时,所述发送模块1020,还用于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控制消息,所述控制消息中包括目标上行模式,所述控制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用户设备利用所述目标上行模式进行上行数据传输。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模块1030,还用于根据所述用户设备当前所使用的上行模式以及所述上行模式对应的切换时间,预留切换时隙,所述切换时间表示所述用户设备在所述第一载波和所述第二载波之间进行切换所使用的时间。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接收模块1010可以由接收器或接收器相关电路组件实现,发送模块1020可以由发送器或发送器相关电路实现,处理模块1030可以由处理器或处理器相关电路组件实现。本实施例中各个模块的具体实现可以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网络设备所执行的操作。
如图1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1100,该网络设备1100包括:
包括处理器1110,存储器1120与收发器1130,其中,存储器1120中存储指令或程序,处理器1110用于执行存储器1120中存储的指令或程序。存储器1120中存储的指令或程序被执行时,该处理器1110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中处理模块1003执行的操作,收发器1130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中接收模块1001和发送模块1002执行的操作。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网络设备1000或网络设备1100可对应于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方法800至900中的网络设备,并且网络设备1000或网络设备1100中的各个模块的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图8和图9中的各个方法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作为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形式,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运行时,运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网络设备侧的方法。
作为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形式,提供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该指令被执行时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网络设备侧的方法。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户设备1200的结构示意图,该用户设备1200包括:
接收模块1210,用于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配置消息,所述配置消息中包括所述上行模式;所述上行模式为所述用户设备的第一载波和第二载波的上行模式;
发送模块1220,用于利用所述配置消息中的所述上行模式进行上行数据传输。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所述上行模式包括所述第一载波允许调度两发且在所述第二载波允许调度一发的上行模式、所述第一载波允许调度一发且所述第二载波允许调度两发的上行模式、所述第一载波和所述第二载波均允许调度两发的上行模式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用户设备还包括:
处理模块1230,用于根据自身所支持的上行模式生成能力消息。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所述发送模块1230,还用于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能力消息,所述能力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用户设备所支持的上行模式,所述上行模式为所述用户设备的所述第一载波和所述第二载波的上行模式。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当所述配置消息中所述上行模式处于非激活状态时,所述接收模块1210,还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网络设备的激活消息,所述激活消息包括所要激活的上行模式,所述所要激活的上行模式为所述配置消息中的所述上行模式,所述激活消息用于指示所述上行模式处于激活状态;
所述发送模块1220,具体用于利用处于激活状态的所述上行模式进行上行数据传输。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当存在至少两种所述上行模式均处于激活状态时,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网络设备的控制消息,所述控制消息中包括目标上行模式;
所述发送模块1220,具体用于利用所述目标上行模式进行上行数据传输。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所述能力消息包括目标载波,所述目标载波为允许调度两发的载波,所述目标载波为所述第一载波或所述第二载波。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所述能力消息包括所述上行模式对应的切换时间,所述切换时间表示所述用户设备在所述第一载波和所述第二载波之间进行切换所使用的时间。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接收模块1210可以由接收器或接收器相关电路组件实现,发送模块1220可以由发送器或发送器相关电路实现,处理模块1230可以由处理器或处理器相关电路组件实现。本实施例中各个模块的具体实现可以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用户设备所执行的操作。
如图1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用户设备1300,该用户设备1300包括处理器1310,存储器1320与收发器1330,其中,存储器1320中存储指令或程序,处理器1310用于执行存储器1320中存储的指令或程序。存储器1320中存储的指令或程序被执行时,该处理器1310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中处理模块1230执行的操作,收发器1330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中接收模块1210和发送模块1220执行的操作。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用户设备1200或用户设备1300可对应于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方法800和900中的用户设备,并且用户设备1200或用户设备1300中的各个模块的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图8或图9中的各个方法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作为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形式,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运行时,运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用户设备侧的方法。
作为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形式,提供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该指令被执行时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用户设备侧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可以为用户设备也可以是电路,该通信装置可以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由用户设备所执行的动作。
当通信装置为用户设备时,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户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为便于理解,将以手机为例进行图示。如图14所示,该用户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射频电路、天线以及输入输出装置。处理器主要用于对通信协议以及通信数据进行处理,以及对终端设备进行控制,执行软件程序,处理软件程序的数据等。存储器主要用于存储软件程序和数据。射频电路主要用于基带信号与射频信号的转换以及对射频信号的处理。天线主要用于收发电磁波形式的射频信号。输入输出装置,例如触摸屏、显示屏,键盘等主要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数据以及对用户输出数据。需要说明的是,有些种类的终端设备可以不具有输入输出装置。
当需要发送数据时,处理器对待发送的数据进行基带处理后,输出基带信号至射频电路,射频电路将基带信号进行射频处理后将射频信号通过天线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发送。当有数据发送到用户设备时,射频电路通过天线接收到射频信号,将射频信号转换为基带信号,并将基带信号输出至处理器,处理器将基带信号转换为数据并对该数据进行处理。为便于说明,图14中仅示出了一个存储器和处理器。在实际的用户设备产品中,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一个或多个存储器。存储器也可以称为存储介质或者存储设备等。存储器可以是独立于处理器设置,也可以是与处理器集成在一起,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将具有收发功能的天线和射频电路视为用户设备的收发单元,将具有处理功能的处理器视为用户设备的处理单元。如图14所示,用户设备包括收发单元1410和处理单元1420。收发单元也可以称为收发器、收发机、收发装置等。处理单元也可以称为处理器,处理单板,处理模块、处理装置等。可选的,可以将收发单元1410中用于实现接收功能的器件视为接收单元,将收发单元1410中用于实现发送功能的器件视为发送单元,即收发单元1410包括接收单元和发送单元。收发单元有时也可以称为收发机、收发器、或收发电路等。接收单元有时也可以称为接收机、接收器、或接收电路等。发送单元有时也可以称为发射机、发射器或者发射电路等。
应理解,收发单元1410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侧的发送操作和接收操作,处理单元1420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上除了收发操作之外的其他操作。
例如,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收发单元1410用于执行图8中的S810中用户设备侧的发送操作,和/或收发单元1410还用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用户设备侧的其他收发步骤。处理单元1420,用于执行图8中的S803,和/或处理单元1420还用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用户设备侧的其他处理步骤。
再例如,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收发单元1410用于执行图9中S901用户设备侧发送操作或S903用户设备侧的接收操作,和/或收发单元1120还用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用户设备侧的其他收发步骤。处理单元1420用于执行图9中的S902,和/或处理单元1420还用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用户设备侧的其他处理步骤。
当该通信装置为芯片类的装置或者电路时,该装置可以包括收发单元和处理单元。其中,所述收发单元可以是输入输出电路和/或通信接口;处理单元为集成的处理器或者微处理器或者集成电路。
本实施例中的通信装置为用户设备时,可以参照图15所示的设备。作为一个例子,该设备可以完成类似于图13中处理器1310的功能。在图15中,该设备包括处理器1510,发送数据处理器1520,接收数据处理器1530。上述实施例中的处理模块710可以是图15中的该处理器1510,并完成相应的功能。上述实施例中的发送模块1230可以是图15中的发送数据处理器1520,接收模块1210可以是接收数据处理器1530。虽然图15中示出了信道编码器、信道解码器,但是可以理解这些模块并不对本实施例构成限制性说明,仅是示意性的。
图16示出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形式。处理装置1600中包括调制子系统、中央处理子系统、周边子系统等模块。本实施例中的通信装置可以作为其中的调制子系统。具体的,该调制子系统可以包括处理器1603,接口1604。其中处理器1603完成上述处理模块1230的功能,接口1604完成上述接收模块1210和发送模块1220的功能。作为另一种变形,该调制子系统包括存储器1606、处理器1603及存储在存储器1606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该处理器1603执行该程序时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侧的方法。需要注意的是,所述存储器1606可以是非易失性的,也可以是易失性的,其位置可以位于调制子系统内部,也可以位于处理装置1600中,只要该存储器1606可以连接到所述处理器1603即可。
本实施例中的通信装置为网络设备时,该网络设备可以如图17所示,装置1700包括一个或多个射频单元,如远端射频单元(remote radio unit,RRU)1710和一个或多个基带单元(baseband unit,BBU)(也可称为数字单元,digital unit,DU)1720。所述RRU 1710可以称为收发模块,与图10中的接收模块1010和发送模块1020对应,可选地,该收发模块还可以称为收发机、收发电路、或者收发器等等,其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天线1711和射频单元1712。所述RRU 1710部分主要用于射频信号的收发以及射频信号与基带信号的转换,例如用于向终端设备发送指示信息。所述BBU 1710部分主要用于进行基带处理,对基站进行控制等。所述RRU 1710与BBU 1720可以是物理上设置在一起,也可以物理上分离设置的,即分布式基站。
所述BBU 1720为基站的控制中心,也可以称为处理模块,可以与图10中的处理模块1030对应,主要用于完成基带处理功能,如信道编码,复用,调制,扩频等等。例如所述BBU(处理模块)可以用于控制基站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关于网络设备的操作流程,例如,生成上述指示信息等。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BBU 1720可以由一个或多个单板构成,多个单板可以共同支持单一接入制式的无线接入网(如LTE网),也可以分别支持不同接入制式的无线接入网(如LTE网,5G网或其他网)。所述BBU 1720还包括存储器1721和处理器1722。所述存储器1721用以存储必要的指令和数据。所述处理器1722用于控制基站进行必要的动作,例如用于控制基站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关于网络设备的操作流程。所述存储器1721和处理器1722可以服务于一个或多个单板。也就是说,可以每个单板上单独设置存储器和处理器。也可以是多个单板共用相同的存储器和处理器。此外每个单板上还可以设置有必要的电路。
应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中提及的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还应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中提及的存储器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M,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Rate SDRAM,DDR 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link DRAM,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 Rambus RAM,DR RAM)。
需要说明的是,当处理器为通用处理器、DSP、ASIC、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时,存储器(存储模块)集成在处理器中。
应注意,本文描述的存储器旨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内容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业务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业务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业务单元的形式实现。
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业务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可以意识到,在上述一个或多个示例中,本发明所描述的业务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将这些业务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中或者作为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一个或多个指令或代码进行传输。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和通信介质,其中通信介质包括便于从一个地方向另一个地方传送计算机程序的任何介质。存储介质可以是通用或专用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
以上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
以上,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30)

1.一种上行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网络设备接收来自用户设备的能力消息,所述能力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用户设备所支持的上行模式,所述上行模式为所述用户设备的第一载波和第二载波的上行模式;
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配置消息,所述配置消息中包括所述上行模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行模式包括所述第一载波允许调度两发且所述第二载波允许调度一发的上行模式、所述第一载波允许调度一发且所述第二载波允许调度两发的上行模式、所述第一载波和所述第二载波均允许调度两发的上行模式中的一种或多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根据预设规则确定所述用户设备所支持的上行模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根据预设规则确定所述用户设备所支持的上行模式,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预设规则对应的目标载波确定上行模式,所述上行模式用于指示所述目标载波为允许调度两发且另一载波为允许调度一发的上行模式,所述目标载波为所述第一载波或所述第二载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载波包括频率较高的载波、用于时分双工的载波或所述用户设备上报的载波。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配置消息中所述上行模式处于非激活状态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激活消息,所述激活消息包括所要激活的上行模式,所述所要激活的上行模式为所述配置消息中的所述上行模式,所述激活消息用于指示所述上行模式处于激活状态,以使得所述用户设备利用处于激活状态的所述上行模式进行上行数据传输。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存在至少两种所述上行模式均处于激活状态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控制消息,所述控制消息中包括目标上行模式,所述控制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用户设备利用所述目标上行模式进行上行数据传输。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用户设备当前所使用的上行模式以及所述上行模式对应的切换时间,预留切换时隙,所述切换时间表示所述用户设备在所述第一载波和所述第二载波之间进行切换所使用的时间。
9.一种上行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用户设备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配置消息,所述配置消息中包括所述上行模式;所述上行模式为所述用户设备的第一载波和第二载波的上行模式;
所述用户设备利用所述配置消息中的所述上行模式进行上行数据传输。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行模式包括所述第一载波允许调度两发且在所述第二载波允许调度一发的上行模式、所述第一载波允许调度一发且所述第二载波允许调度两发的上行模式、所述第一载波和所述第二载波均允许调度两发的上行模式中的一种或多种。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能力消息,所述能力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用户设备所支持的上行模式,所述上行模式为所述用户设备的所述第一载波和所述第二载波的上行模式。
12.根据权利要求9-1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配置消息中所述上行模式处于非激活状态时,所述用户设备利用所述配置消息中的所述上行模式进行上行数据传输,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接收来自所述网络设备的激活消息,所述激活消息包括所要激活的上行模式,所述所要激活的上行模式为所述配置消息中的所述上行模式,所述激活消息用于指示所述上行模式处于激活状态;
所述用户设备利用处于激活状态的所述上行模式进行上行数据传输。
13.根据权利要求9-1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存在至少两种所述上行模式均处于激活状态时,所述用户设备利用所述配置消息中的所述上行模式进行上行数据传输,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接收来自所述网络设备的控制消息,所述控制消息中包括目标上行模式;
所述用户设备利用所述目标上行模式进行上行数据传输。
14.根据权利要求11-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能力消息包括目标载波,所述目标载波为允许调度两发的载波,所述目标载波为所述第一载波或所述第二载波。
15.根据权利要求11-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能力消息包括所述上行模式对应的切换时间,所述切换时间表示所述用户设备在所述第一载波和所述第二载波之间进行切换所使用的时间。
16.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用户设备的能力消息,所述能力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用户设备所支持的上行模式,所述上行模式为所述用户设备的第一载波和第二载波的上行模式;
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配置消息,所述配置消息中包括所述上行模式。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行模式包括所述第一载波允许调度两发且所述第二载波允许调度一发的上行模式、所述第一载波允许调度一发且所述第二载波允许调度两发的上行模式、所述第一载波和所述第二载波均允许调度两发的上行模式中的一种或多种。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预设规则确定所述用户设备所支持的上行模式。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所述预设规则对应的目标载波确定上行模式,所述上行模式用于指示所述目标载波为允许调度两发且另一载波为允许调度一发的上行模式,所述目标载波为所述第一载波或所述第二载波。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载波包括频率较高的载波、用于时分双工的载波或所述用户设备上报的载波。
21.根据权利要求16-20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配置消息中所述上行模式处于非激活状态时,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激活消息,所述激活消息包括所要激活的上行模式,所述所要激活的上行模式为所述配置消息中的所述上行模式,所述激活消息用于指示所述上行模式处于激活状态,以使得所述用户设备利用处于激活状态的所述上行模式进行上行数据传输。
22.根据权利要求16-21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当存在至少两种所述上行模式均处于激活状态时,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控制消息,所述控制消息中包括目标上行模式,所述控制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用户设备利用所述目标上行模式进行上行数据传输。
23.根据权利要求16-22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用户设备当前所使用的上行模式以及所述上行模式对应的切换时间,预留切换时隙,所述切换时间表示所述用户设备在所述第一载波和所述第二载波之间进行切换所使用的时间。
24.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配置消息,所述配置消息中包括所述上行模式;所述上行模式为所述用户设备的第一载波和第二载波的上行模式;
发送模块,用于利用所述配置消息中的所述上行模式进行上行数据传输。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行模式包括所述第一载波允许调度两发且在所述第二载波允许调度一发的上行模式、所述第一载波允许调度一发且所述第二载波允许调度两发的上行模式、所述第一载波和所述第二载波均允许调度两发的上行模式中的一种或多种。
26.根据权利要求24或2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能力消息,所述能力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用户设备所支持的上行模式,所述上行模式为所述用户设备的所述第一载波和所述第二载波的上行模式。
27.根据权利要求24-26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配置消息中所述上行模式处于非激活状态时,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网络设备的激活消息,所述激活消息包括所要激活的上行模式,所述所要激活的上行模式为所述配置消息中的所述上行模式,所述激活消息用于指示所述上行模式处于激活状态;
所述发送模块,具体用于利用处于激活状态的所述上行模式进行上行数据传输。
28.根据权利要求24-27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当存在至少两种所述上行模式均处于激活状态时,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网络设备的控制消息,所述控制消息中包括目标上行模式;
所述发送模块,具体用于利用所述目标上行模式进行上行数据传输。
29.一种通信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处理器与所述存储器相连;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的所述计算机程序,执行权利要求1-8或9-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3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运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8或9-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010385397.6A 2020-05-08 2020-05-08 一种上行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Pending CN11363087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85397.6A CN113630877A (zh) 2020-05-08 2020-05-08 一种上行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EP21800485.1A EP4132174A4 (en) 2020-05-08 2021-04-22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PLINK DATA TRANSMISSION
PCT/CN2021/088854 WO2021223599A1 (zh) 2020-05-08 2021-04-22 一种上行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US17/979,935 US20230060333A1 (en) 2020-05-08 2022-11-03 Uplink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85397.6A CN113630877A (zh) 2020-05-08 2020-05-08 一种上行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30877A true CN113630877A (zh) 2021-11-09

Family

ID=783774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385397.6A Pending CN113630877A (zh) 2020-05-08 2020-05-08 一种上行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060333A1 (zh)
EP (1) EP4132174A4 (zh)
CN (1) CN113630877A (zh)
WO (1) WO2021223599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86943B (zh) * 2017-09-28 2021-05-1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资源切换配置方法、装置和设备
CN109788552A (zh) * 2017-11-10 2019-05-2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载波配置方法、用户终端和网络侧设备
CN110831210B (zh) * 2018-08-09 2022-07-19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资源分配方法、终端、网络设备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US11201661B2 (en) * 2018-10-24 2021-12-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Beam failure recovery with supplementary uplink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223599A1 (zh) 2021-11-11
EP4132174A1 (en) 2023-02-08
US20230060333A1 (en) 2023-03-02
EP4132174A4 (en) 2023-08-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945799B (zh)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报告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07996031B (zh) 数据传输方法、资源调度方法、装置、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US20200296757A1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terminal
CN103733703B (zh) 用于多媒体广播多播服务的能力扩展
US10070419B2 (en) Communications system and method, and device in which a cellular network and millimeter wave-cellular communications coexist
KR102187217B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의 채널 상태 정보 전송 방법 및 상기 방법을 이용하는 단말
US11711808B2 (en) Method, mobile station, and network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service
CN112020139B (zh) 通信方法及装置
KR20200052290A (ko)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단말기 장치 및 네트워크 장치
CN113285794B (zh) 传输上行反馈信息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US11962387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0730480B (zh) 一种终端设备功率优化的方法及装置
KR102394225B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대역폭을 결정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US11419111B2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US11540269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device
US20220182199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srs transmission, network device and ue
CN112640525A (zh) 侧链路信息传输的方法和装置、终端装置和网络装置
WO2022051117A1 (en)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N105813125B (zh) 用于用户设备的语音业务的方法、用户设备和装置
CN103262638A (zh) 无线基站、无线终端和通信控制方法
CN105409303A (zh) 无线通信系统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13630877A (zh) 一种上行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US9036519B2 (en) LT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for transceiving wireless device data
CN114557083A (zh) 一种传输数据的方法、装置及相关设备
CN110447291B (zh)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调度请求的方法和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