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630341A - 数据信息处理的方法和服务器 - Google Patents

数据信息处理的方法和服务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630341A
CN113630341A CN202110884143.3A CN202110884143A CN113630341A CN 113630341 A CN113630341 A CN 113630341A CN 202110884143 A CN202110884143 A CN 202110884143A CN 113630341 A CN113630341 A CN 11363034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vni
segment
data segment
reserv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88414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630341B (zh
Inventor
吴情彪
叶志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Greenet Information Ser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Greenet Information Ser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Greenet Information Ser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Greenet Information Ser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884143.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630341B/zh
Publication of CN1136303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30341A/zh
Priority to PCT/CN2021/135684 priority patent/WO2023010731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6303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3034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70Admission control;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L47/72Admission control; Resource allocation using reservation actions during connection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70Admission control;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L47/72Admission control; Resource allocation using reservation actions during connection setup
    • H04L47/722Admission control; Resource allocation using reservation actions during connection setup at the destination endpoint, e.g. reservation of terminal resources or buffer spa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9/00Packet switching elements
    • H04L49/90Buffering arrangements
    • H04L49/901Buffering arrangements using storage descriptor, e.g. read or write poin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1/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addressing or naming
    • H04L61/09Mapping addresses
    • H04L61/25Mapping addresses of the same type
    • H04L61/2503Translation of Internet protocol [IP] addresses
    • H04L61/2521Translation architectures other than single NAT serv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95Replication or mirroring of data, e.g. scheduling or transport for data synchronisation between network n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212/00Encapsulation of packe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数据信息处理的方法和服务器,该方法包括:网卡将第一数据段保存至数据段缓存区,第一数据段包括第一封装数据和初始数据;第一进程解析第一封装数据以获取其中的第一vni并保存至预留段缓存区;第二进程分别从数据段缓存区和预留段缓存区提取初始数据和第一vni,并将据此确定出的nat内层数据头信息和第二vni保存至预留段缓存区;第一进程从预留段缓存区提取第二vni,并将据此确定出的第二封装数据保存至所述预留段缓存区,使得初始数据、nat内层数据头信息和第二封装数据共同构成第二数据段。该方案通过开辟预留段缓存区来保存、数据信息处理、以及避免破坏第一数据段,提高了服务器的工作效率。

Description

数据信息处理的方法和服务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数据信息处理的方法和服务器。
背景技术
VXLAN(Virtual eXtensible LAN,可扩展虚拟局域网络)将虚拟机发出的数据包封装在UDP中,并使用物理网络的IP/MAC地址作为外层进行封装,对网络只表现为封装后的参数,因此,极大的降低了大二层网路对MAC地址规格的需求。
同一个服务器中的多个进程均需要对网卡的数据段执行不同的指令以得到对应的多个目标信息,并且每一目标消息无法被其它的进程直接获取,其中,至少两个进程需要执行相同的指令以获取对应的至少两个目标信息才能执行后续的指令,即服务器中同一指令需要被至少两个进程均执行,降低了服务器的工作效率。
因此,有必要提供可以提高服务器的工作效率的数据信息处理的方法和服务器。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数据信息处理的方法和服务器,通过在网卡的缓存区中开辟预留段缓存区,第一进程将第一数据段中的第一vni剥离并保存至所述预留段缓存区中,第二进程可以直接共享所述预留段缓存区中的所述第一vni以确定对应的nat信息和第二vni;以解决目前的第二进程需要执行与第一进程所执行的操作相同的操作获取相应的信息,导致服务器的工作效率较低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数据信息处理的方法,应用于服务器,所述服务器包括网卡、第一进程和第二进程,所述网卡包括缓存区,所述缓存区包括数据段缓存区和预留段缓存区,所述数据信息处理的方法包括:
所述网卡接收第一数据段,并将所述第一数据段保存至所述数据段缓存区,所述第一数据段包括第一封装数据和初始数据,所述第一封装数据包括第一vni;
所述第一进程从所述第一数据段中解析所述第一封装数据以及获取所述第一vni,并将所述第一vni保存至所述预留段缓存区;
所述第二进程从所述数据段缓存区中提取所述初始数据、从所述预留段缓存区中提取所述第一vni,并根据所述初始数据和所述第一vni确定对应的nat内层数据头信息和第二vni;
所述第二进程将所述nat内层数据头信息和所述第二vni保存至所述预留段缓存区;
所述第一进程从所述预留段缓存区中提取所述第二vni,并根据所述第二vni确定第二封装数据,将所述第二封装数据保存至所述预留段缓存区,使得位于所述数据段缓存区中的所述初始数据、位于所述预留段缓存区中的所述nat内层数据头信息和所述第二封装数据共同构成第二数据段。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进程从所述数据段缓存区中提取所述初始数据、从所述预留段缓存区中提取所述第一vni,并根据所述初始数据和所述第一vni确定对应的nat内层数据头信息和第二vni的步骤,包括:
所述第二进程从所述初始数据中提取初始内层数据头,并从所述预留段缓存区提取所述第一vni;
所述第二进程根据所述初始内层数据头和所述第一vni,分别在nat转化表格和vni转化表格中查找对应的nat IP、nat PORT和第二vni;
所述第二进程根据所述nat IP、所述nat PORT确定所述nat内层数据头信息。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进程从所述第一数据段中解析所述第一封装数据以及获取所述第一vni,并将所述第一vni保存至所述预留段缓存区的步骤之前,包括:
所述网卡向所述第一进程发送所述第一数据段的指针;
所述第一进程根据所述第一数据段的指针访问所述第一数据段。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进程从所述数据段缓存区中提取所述初始数据、从所述预留段缓存区中提取所述第一vni,并根据所述初始数据和所述第一vni确定对应的nat内层数据头信息和第二vni的步骤之前,包括:
所述网卡向所述第二进程发送所述初始数据的指针;
所述第二进程根据所述初始数据的指针确定所述预留段缓存区,并访问所述初始数据和所述第一vni。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进程从所述预留段缓存区中提取所述第二vni,并根据所述第二vni确定第二封装数据,将所述第二封装数据保存至所述预留段缓存区,使得位于所述数据段缓存区中的所述初始数据、位于所述预留段缓存区中的所述nat内层数据头信息和所述第二封装数据共同构成第二数据段的步骤之后,包括:
所述网卡根据所述第二数据段确定对应的发送隧道;
所述网卡根据所述发送隧道发送所述第二数据段。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服务器还包括第三进程,所述第一封装数据还包括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所述网卡接收第一数据段,并将所述第一数据段保存至所述数据段缓存区,所述第一数据段包括第一封装数据和初始数据,所述第一封装数据包括第一vni的步骤之后,包括:
所述第一进程从所述第一数据段中解析所述第一封装数据并获取所述源IP地址和所述目的IP地址,并将所述源IP地址和所述目的IP地址保存至所述预留段缓存区;
所述第三进程从所述预留段缓存区提取所述源IP地址和所述目的IP地址,并根据所述源IP地址和所述目的IP地址判断所述第一数据段是否为合法数据头;
若所述第一数据段是合法数据头,则所述第三进程处理所述初始数据;
若所述第一数据段不是合法数据头,则所述第三进程丢弃所述初始数据。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服务器还包括第四进程,所述网卡还包括镜像缓存区,所述镜像缓存区包括镜像数据段缓存区和镜像预留段缓存区,所述网卡接收第一数据段,并将所述第一数据段保存至所述数据段缓存区,所述第一数据段包括第一封装数据和初始数据,所述第一封装数据包括第一vni的步骤之后,包括:
所述第一进程从所述第一数据段中解析所述第一封装数据并获取所述第一vni,并根据所述第一vni判断所述第一数据段的用户是否开通病毒检测服务;
若所述第一数据段的用户开通病毒检测服务,则所述第一进程将所述第一数据段保存至所述镜像数据段缓存区,并将所述第一vni保存至镜像预留段缓存区;
所述第四进程从所述镜像缓存区中提取所述第一数据段和所述第一vni,并根据病毒检测服务的规则生成对应的病毒检测报告。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服务器,所述服务器包括网卡、第一进程和第二进程,所述网卡包括缓存区,所述缓存区包括数据段缓存区和预留段缓存区;
所述网卡用于接收第一数据段,并将所述第一数据段保存至所述数据段缓存区,所述第一数据段包括第一封装数据和初始数据,所述第一封装数据包括第一vni;
所述第一进程用于从所述第一数据段中解析所述第一封装数据以及获取所述第一vni,并将所述第一vni保存至所述预留段缓存区;
所述第二进程用于从所述数据段缓存区中提取所述初始数据、从所述预留段缓存区中提取所述第一vni,并根据所述初始数据和所述第一vni确定对应的nat内层数据头信息和第二vni;
所述第二进程还用于将所述nat内层数据头信息和所述第二vni保存至所述预留段缓存区;
所述第一进程还用于从所述预留段缓存区中提取所述第二vni,并根据所述第二vni确定第二封装数据,将所述第二封装数据保存至所述预留段缓存区,使得位于所述数据段缓存区中所述初始数据、位于所述预留段缓存区中的所述nat内层数据头信息和所述第二封装数据共同构成第二数据段。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进程还用于从所述初始数据中提取初始内层数据头,并从所述预留段缓存区提取所述第一vni;以及
所述第二进程用于根据所述初始内层数据头和所述第一vni,分别在nat转化表格和vni转化表格中查找对应的nat IP和第二vni。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网卡还用于向所述第一进程发送所述第一数据段的指针;以及
所述第一进程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数据段的指针确定所述数据段缓存区,并访问所述第一数据段。
本发明提供了数据信息处理的方法和服务器,网卡中的缓存区包括数据段缓存区和预留段缓存区,第一进程从第一数据段中解析第一vni,并将所述第一vni保存至所述预留段缓存区;第二进程从所述预留段缓存区提取所述第一vni,并根据所述第一vni确定对应的nat内层数据头信息和第二vni;所述第二进程将所述nat内层数据头信息和所述第二vni保存至所述预留段缓存区;所述第一进程再从所述预留段缓存区提取所述第二vni以进行相应的操作。该方案通过在网卡中的缓存区中开辟预留段缓存区,将第一进程和第二进程处理得到的第一vni、nat内层数据头信息以及第二vni均暂存在预留段缓存区,以便于第一进程和第二进程可以共享彼此处理得到的信息,避免第一进程和第二进程执行的操作会出现部分重复的情况;并且在所述第一进程和所述第二进程获取所述第一数据段中的相应信息以及执行相应操作的同时,仍然保证所述第一数据段的完整性,使得其他的进程可以正常获取所述第一数据段的信息,避免服务器重新从外界获取所述第一数据段以供给其它进程使用。综上,本方案提高了服务器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通过附图来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用于解释说明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信息处理的系统的场景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卡中缓存区的区间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数据信息处理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网卡中缓存区的区间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数据段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数据信息处理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数据信息处理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四种数据信息处理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五种数据信息处理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六种数据信息处理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七种数据信息处理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信息处理的方法的信令交互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服务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服务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服务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四种服务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模块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模块,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模块,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模块。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信息处理的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服务器,或者集成了所述服务器的电子设备,所述服务器可以采用硬件或者软件的方式实现。
下面首先对本发明实施例中涉及到的一些基本概念进行介绍。
网卡:一块被设计用来允许计算机在计算机网络上进行通讯的计算机硬件,使得用户可以通过电缆或无线相互连接。每一个网卡都有一个被称为MAC地址的独一无二的48位串行号,它被写在网卡上的一块ROM中。网卡并不是独立的自治单元,因为网卡本身不带电源而是必须使用所插入的计算机的电源,并受该计算机的控制。当网卡收到一个有差错的帧时,它就将这个帧丢弃而不必通知它所插入的计算机。当网卡收到一个正确的帧时,它就使用中断来通知该计算机并交付给协议栈中的网络层。当计算机要发送一个IP数据包时,它就由协议栈向下交给网卡组装成帧后发送到局域网。
进程:进程是一个实体,每一个进程都有它自己的地址空间,一般情况下,进程包括文本区域、数据区域和堆栈;其中,文本区域存储处理器执行的代码,数据区域存储变量和进程执行期间使用的动态分配的内存,堆栈区域存储着活动过程调用的指令和本地变量。进程也是一个“执行中的程序”,程序是一个没有生命的实体,只有操作系统的处理器赋予程序生命时,程序才能成为一个活动的实体,我们称其为进程。
缓存区:多个以不同速度或优先级运行的硬件或程序进程共享的数据存储区。在高速和低速设备之间起一个速度平滑作用,暂时存储数据,经常访问的数据可以放进缓冲区,减少对慢速设备的访问以提高系统的效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数据信息处理的方法和服务器。以下将分别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数据信息处理的系统的场景示意图,该数据信息处理的系统可以包括网卡100、第一进程200和第二进程300,所述网卡包括缓存区,所述缓存区包括数据段缓存区和预留段缓存区。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缓存区位于所述网卡100中,如图2所示,所述网卡100为所述缓存区配置2048字节的空间,其中每一个标号表示所述缓存区中对应的字节的序号,例如“0”表示第0个字节,“2047”表示第2047个字节。其中,前1600个字节所在区间为保存数据段的数据段缓存区,即第0个字节至第1599个字节用于保存数据段;进一步的,可以从第1600个字节至第2047个字节所在区间中选择长达256个字节所在区间为保存数据段中部分信息的预留段缓存区。需要注意的是,当所述数据段缓存区和所述预留段缓存区确定后,若已知所述数据段缓存区,可以根据预先设置的所述数据段缓存区的首个字节和所述预留段缓存区的首个字节的相对位置,以确定所述预留段缓存区。
其中,所述预留段缓存区和所述数据段缓存区之间可以预留预设区间,以适当区分所述数据段和所保存的所述数据段中的部分信息,例如图2所示,所述预留段缓存区可以为所述缓存区中的第1663个字节至第1918个字节所在区间;或者所述预留段缓存区和所述数据段缓存区也可以相邻设置,仅根据预先设置的所述数据段缓存区的首个字节和所述预留段缓存区的首个字节的相对位置,以确定所述预留段缓存区。当然,可以根据所保存的所述数据段中的部分信息的长度合理地选择所述预留段缓存区相应的空间。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网卡100主要用于接收第一数据段,并将所述第一数据段保存至所述数据段缓存区,所述第一数据段包括第一封装数据和初始数据,所述第一封装数据包括第一vni;所述第一进程主要用于从所述第一数据段中解析所述第一封装数据以及获取所述第一vni,并将所述第一vni保存至所述预留段缓存区;所述第二进程主要用于从所述数据段缓存区中提取所述初始数据、从所述预留段缓存区中提取所述第一vni,并根据所述初始数据和所述第一vni确定对应的nat内层数据头信息和第二vni,以及将所述nat内层数据头信息和所述第二vni保存至所述预留段缓存区;所述第一进程主要还用于从所述预留段缓存区中提取所述第二vni,并根据所述第二vni确定第二封装数据,将所述第二封装数据保存至所述扩展信息,使得位于所述数据段缓存区中所述初始数据、位于所述预留段缓存区中的所述nat内层数据头信息和所述第二封装数据共同构成第二数据段。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数据信息处理的系统可以包含于服务器中,即所述网卡100、所述第一进程200和所述第二进程300均可以包含于服务器中。所述服务器可以是独立的服务器,也可以是服务器组成的服务器网络或服务器集群,例如,所述服务器包括但不限于计算机、网络主机、单个网络服务器、多个网络服务器集或多个服务器构成的云服务器。其中,云服务器由基于云计算的大量计算机或网络服务器构成。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网卡100可以和外界、所述服务器内部的进程之间通信,例如所述网卡100可以接收或者向外界发送数据段,所述网卡100还可以所述服务器内部的进程分别发送所需的数据段指针;所述第一进程200根据数据段指针可以对数据段进行解封的操作,还可以根据相应的信息对数据段进行封装的操作,无论是解封还是封装,均可以将获取的报头文的相关信息保存至不同于数据段所在区域的区域;所述第二进程300可以从相应的区域获取报头文的相关信息,并根据相应的映射规则得到对应的信息,并将对应的信息保存至不同于数据段所在区域的区域。
进一步的,所述服务器可以包括多个物理口和多个虚拟口。其中,所述多个物理口可以包含于所述网卡100,所述多个物理口用于接收终端或者bras(broadband remoteaccess server,宽带接入服务器)发送的数据段,或者用于向终端或者bras(broadbandremote access server,宽带接入服务器)发送数据段。其中,所述网卡100、所述第一进程200和所述第二进程300之间可以通过所述多个虚拟口进行通信。如图1所示,例如,所述网卡100的其中一个物理口接收数据段,网卡驱动程序可以向所述第一进程200或者所述第二进程300发送“数据段指针”并通知所述第一进程200或者所述第二进程300处理数据段,所述第一进程200、所述第二进程300均可以通过网卡驱动程序分别向不同的虚拟口发送“解封/封装数据任务完成指令”和“处理数据段信息任务完成指令”,以表示已完成相应的任务,不同的虚拟口之间可以通过网卡驱动程序进行对应的收报、发报,第一进程200也可以通知另一个物理口发送数据段至所述服务器外界。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终端可以是一个通用计算机设备或者是一个专用计算机设备。在具体实现中所述终端可以是台式机、便携式电脑、网络服务器、掌上电脑(PersonalDigital Assistant,PDA)、移动手机、平板电脑、无线终端设备、通信设备、嵌入式设备等,本实施例不限定所述终端的类型。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中示出的应用环境,仅仅是与本申请方案一种应用场景,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方案应用场景的限定,其他的应用环境还可以包括比图1中所示更多的进程,例如图1中仅示出2个进程,可以理解的,该数据信息处理的系统还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可访问所述网卡100的其它进程,具体此处不作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图1所示的数据信息处理的场景示意图仅仅是一个示例,本发明实施例描述的数据信息处理的系统以及场景是为了更加清楚的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限定,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随着数据信息处理的系统的演变和新业务场景的出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对于类似的技术问题,同样适用。
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数据信息处理的方法,该一种数据信息处理的方法的执行主体为所述服务器,所述服务器包括网卡、第一进程和第二进程,所述网卡包括缓存区,所述缓存区包括数据段缓存区和预留段缓存区,所述数据信息处理的方法包括:所述网卡接收第一数据段,并将所述第一数据段保存至所述数据段缓存区,所述第一数据段包括第一封装数据和初始数据,所述第一封装数据包括第一vni;所述第一进程从所述第一数据段中解析所述第一封装数据以及获取所述第一vni,并将所述第一vni保存至所述预留段缓存区;所述第二进程从所述数据段缓存区中提取所述初始数据、从所述预留段缓存区中提取所述第一vni,并根据所述初始数据和所述第一vni确定对应的nat内层数据头信息和第二vni;所述第二进程将所述nat内层数据头信息和所述第二vni保存至所述预留段缓存区;所述第一进程从所述预留段缓存区中提取所述第二vni,并根据所述第二vni确定第二封装数据,将所述第二封装数据保存至所述预留段缓存区,使得位于所述数据段缓存区中的所述初始数据、位于所述预留段缓存区中的所述nat内层数据头信息和所述第二封装数据共同构成第二数据段。
如图3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数据信息处理的方法的一个实施例流程示意图,该数据信息处理的方法包括:
S101、所述网卡接收第一数据段,并将所述第一数据段保存至所述数据段缓存区,所述第一数据段包括第一封装数据和初始数据,所述第一封装数据包括第一vni。
本实施例中,所述网卡可以为如图1中所示的网卡100,其中,所述第一数据段可以是所述网卡100的物理端口接收到的来自终端或者bras(broadband remote accessserver,宽带接入服务器)发送的数据段。
其中,如图4所示,所述缓存区包括所述数据段缓存区和预留段缓存区,所述数据段缓存区可以位于预留段缓存区之前,即所述数据段缓存区可以位于所述缓存区中的前一部分。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数据段可以包括所述第一封装数据和所述初始数据,所述第一封装数据位于所述初始数据之前,所述第一vni包含于所述第一封装数据。需要注意的是,图4中对于所述第一vni、所述第一封装数据和所述初始数据三者的区间长度划分只是为了便于绘图,并不对三者的区间长度的比例关系做出限制。
具体的,如图5所示,所述第一数据段可以包括所述第一封装数据和所述初始数据,具体描述如下:
根据与所述初始数据的距离由近到远,所述第一封装数据可以依次包括VXLANheader501、Outer UDP header502、Outer IP header503和Outer Ethernet header504,进一步的,根据与所述初始数据的距离由远到近,VXLAN header501包括VXLAN Flags505和VNI506。其中,VNI为上文中的第一vni,所述第一vni(VNI)为VXLAN网络标识,用于标识所述第一数据段所属的租户,一个租户可以有一个或多个VNI,不同VNI的租户之间不能直接进行二层相互通信;其中,VXLAN Flags为标记位,包括8位,格式为“RRRRIRRR”,“I”位为1时,表示所述第一vni(VNI)有效,为0,表示所述第一vni(VNI)无效,“R”位保留未用,设置为0;其中,在VXLAN Flags505和VNI506之间、VNI506和所述初始数据之间也包括Reserved507,用于保留未用,设置为0。
根据与所述第一封装数据的距离由近到远,所述初始数据可以依次包括InnerEthernet header508、Inner IP header509、Inner TCP header601和Payload602。其中,Inner Ethernet header包括发送端的MAC地址和所述第二进程的lan接口的MAC地址,Inner IP header包括发送端的IP地址和接收端的IP地址,Inner TCP header包括发送端的端口号。其中,所述发送端和所述接收端根据实际收发所述第一数据段的情况,与上文中提到的服务器、终端、bras三者中的两者相对应;其中,Payload可以包括指令信息或者数据信息。
S102、所述第一进程从所述第一数据段中解析所述第一封装数据并获取所述第一vni,并将所述第一vni保存至所述预留段缓存区。
其中,所述第一进程可以访问所述第一数据段,并且解析所述第一数据段中的所述第一封装数据,根据解析结果获取所述第一封装数据中的所述第一vni。具体的,所述第一进程可以获取所述第一封装数据中的VXLAN Flags信息,对于格式为“RRRRIRRR”的VXLANFlags,若“I”位为1,则执行所述步骤S102,若“I”位为0,则不执行所述步骤S102。
可以理解的,此时保存于所述数据段缓存区中的为所述初始数据,保存于所述预留段缓存区中的为所述第一vni。根据上文分析可知,所述预留段缓存区和所述数据段缓存区之间可以预留预设区间,以适当区分所述数据段和所保存的所述数据段中的部分信息,因此,此处所述第一vni和所述初始数据之间可以预留预设区间,这样在后期获取所述第一vni时,在根据预先设置的所述数据段缓存区的首个字节和所述预留段缓存区的首个字节的相对位置以确定所述预留段缓存区的前提下,本实施例可以进一步验证所述第一vni,例如可以进一步判断“经上述步骤确定的第一vni”和所述数据段缓存区之间是否有预设区间,以判断所述“确定的第一vni”是否为真正的所述第一vni。
可以理解的,当所述第一进程将所述第一vni保存至所述预留段缓存区后,所述第一进程可以向所述网卡发送“解封数据段任务完成指令”等相关的指令,以告知所述网卡所述第一进程已完成解封数据段等相关的操作,以便于所述网卡进行下一步操作。同时,所述第一进程此时可以获取所述初始数据的指针,并且所述第一进程也可以向所述网卡发送所述初始数据的指针。
S103、所述第二进程从所述数据段缓存区中提取所述初始数据、从所述预留段缓存区中提取所述第一vni,并根据所述初始数据和所述第一vni确定对应的nat内层数据头信息和第二vni。
根据上文描述可知,所述第一vni可以理解为向所述网卡发送所述第一数据段的发送者的VXLAN网络标识,所述发送者可以为终端或者bras。例如,当所述终端向所述网卡发送所述第一数据段时,所述第一vni可以称之为lan vni,所述第一vni(lan vni)与所述第一封装数据中的Outer UDP header、Outer IP header和Outer Ethernet header相对应,所述第二vni可以根据所述第一vni确定。
其中,当所述终端向所述网卡发送所述第一数据段时,所述初始数据中的InnerIP header中包含私网IP地址,从根据NAT协议制定的映射关系中可以获取与所述私网IP地址对应的nat IP信息以及对应的nat PORT信息。根据上文论述可知,所述初始数据中的Inner IP header和Payload之间还包括Inner TCP header,其中,Inner Ethernetheader、Inner IP header、和Inner TCP header这三者可以称之为所述初始数据内的封装数据,可以简称初始内层数据头,其中,Inner IP header和Payload之间还可以为例如Inner UDP header、Inner ICMP header等其它协议类型。进一步的,根据所述nat IP信息、所述nat PORT信息可以更新所述初始内层数据头为所述nat内层数据头。
需要注意的是,此处当所述第二进程从所述预留段缓存区中提取所述第一vni以后或者与此同时,也可以将所述第一vni从所述预留段缓存区中剥离,即去除所述第一vni,避免对后续在所述预留段缓存区中存入新的信息造成影响。
S104、所述第二进程将所述nat内层数据头信息和所述第二vni保存至所述预留段缓存区。
具体的,所述第二进程也可以访问所述第一数据段,并且“剥离”所述第一数据段中的初始内层数据头,以上文论述为例,所述初始内层数据头包括Inner Ethernetheader、Inner IP header和Inner TCP header,需要注意的是,此时所述第二进程可以将指针指向所述初始数据中Payload以“剥离”所述第一数据段中的初始内层数据头,并不是真正的剥离所述第一数据段中的初始内层数据头。可以理解的,此时保存于所述数据段缓存区中的为所述初始数据中的Payload,保存于所述预留段缓存区中的为所述nat信息和所述第二vni。同理,此处所述第二vni、所述nat信息和所述初始数据之间可以预留预设区间,这样在后期获取所述第二vni和所述nat内层数据头信息时,在根据预先设置的所述数据段缓存区的首个字节和所述预留段缓存区的首个字节的相对位置以确定所述预留段缓存区的前提下,本实施例可以进一步验证所述第二vni和所述nat信息。
可以理解的,当所述第二进程执行完所述步骤S104后,所述第二进程可以向所述网卡发送“处理数据段信息任务完成指令”等相关的指令,以告知所述网卡所述第二进程已完成处理数据段信息任务等相关的操作,以便于所述网卡进行下一步操作。同时,所述第二进程此时可以获取所述初始数据中Payload的指针,并且所述第二进程也可以向所述网卡发送所述初始数据中Payload的指针。
S105、所述第一进程从所述预留段缓存区中提取所述第二vni,并根据所述第二vni确定第二封装数据,将所述第二封装数据保存至所述预留段缓存区,使得位于所述数据段缓存区中的所述初始数据、位于所述预留段缓存区中的所述nat内层数据头信息和所述第二封装数据共同构成第二数据段。
其中,所述第二vni可以确定新的出隧道ID,根据所述第二vni和所述出隧道ID可以得到出新的对应的Outer UDP header、Outer IP header和Outer Ethernet header,具体的,所述第一进程可以根据所述第二vni为所述第二vni配置新的对应的Outer UDPheader、Outer IP header和Outer Ethernet header,所述第二vni也可以形成新的对应的VXLAN header,以上新的对应的Outer UDP header、Outer IP header和Outer Ethernetheader、VXLAN header共同构成所述第二封装数据;具体的,所述第二封装数据可以保存于所述预留段缓存区中所述nat内层数据头信息之后。
需要注意的是,当所述第一进程从所述预留段缓存区中提取所述第二vni以后或者与此同时,也可以将所述第二vni从所述预留段缓存区中剥离,即去除所述第二vni,避免对后续在所述预留段缓存区中存入新的信息造成影响。
根据上文分析可知,所述nat内层数据头信息为更新后的所述初始内层数据头,即所述初始内层数据头已经转化为了所述nat内层数据头信息,并且此时指针已经指向所述初始数据中Payload;因此需要注意的是,所述步骤S105中提到的“位于所述数据段缓存区中的所述初始数据、位于所述预留段缓存区中的所述nat内层数据头信息和所述第二封装数据共同构成第二数据段”实际上是表示:位于所述数据段缓存区中的所述初始数据中的Payload和位于所述预留段缓存区中的所述nat内层数据头信息和所述第二封装数据共同构成所述第二数据段。
可以理解的,经过所述步骤S101-S105后,所述第一数据段仍然完整存在于所述数据段缓存区,即整个方法步骤并没有修改或者破坏所述第一数据段。因此,本实施例的方法可以使得所述第一进程和所述第二进程在获取所述第一数据段中的相应信息以及执行相应操作的同时,可以保证所述第一数据段的完整性,使得其他的进程可以正常获取或者处理所述第一数据段的信息。
本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所述步骤S102之前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S201、所述网卡向所述第一进程发送所述第一数据段的指针。
可以理解的,所述第一数据段位于所述网卡中的所述数据段缓存区,因此,当所述网卡的物理口接收到所述第一数据段并将所述第一数据段保存于所述数据段缓存区后,所述网卡可以向所述第一进程发送所述第一数据段的指针,以将所述数据段缓存区的地址告知所述第一进程。
S202、所述第一进程根据所述第一数据段的指针访问所述第一数据段。
可以理解的,当所述第一进程获取所述第一数据段的指针后,即获取到所述数据段缓存区的地址,就可以获取所述第一数据段并且对所述第一数据段执行所述步骤S102的相关操作。
本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所述步骤S103之前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S301、所述网卡向所述第二进程发送所述初始数据的指针。
根据上文分析可知,执行完所述步骤S102后,所述第一进程可以向所述网卡发送所述初始数据的指针,即所述网卡向所述第二进程发送的也为所述初始数据的指针,这样,所述第二进程可以快速定位至所述初始数据的起始位置,且此时仅所述初始数据以及位于其后的内容对所述第二进程可见,避免位于所述初始数据之前的内容对所述第二进程造成干扰,提高了第二进程的工作效率。
S302、所述第二进程根据所述初始数据的指针访问所述初始数据和所述第一vni。
可以理解的,当所述第二进程获取所述初始数据的指针后,可以获取所述初始数据,并根据所述初始数据所在区间往后寻找,根据上文分析可知,根据预先设置的所述数据段缓存区的首个字节和所述预留段缓存区的首个字节的相对位置,以确定所述预留段缓存区,那么此处根据所述初始数据的指针同样可以间接确定所述预留段缓存区,以获取所述第一vni;再对所述初始数据和所述第一vni执行所述步骤S103的相关操作。
本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所述步骤S103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S1031、所述第二进程从所述初始数据中提取初始内层数据头,并从所述预留段缓存区提取所述第一vni。
根据上文分析可知,所述第一vni被所述第一进程保存至所述预留段缓存区,即所述第二进程可以直接从所述预留段缓存区提取所述第一vni。可以理解的,本实施例中经所述第一进程进行解析、获取得到的所述第一vni可以被保存至所述预留段缓存区,可以被所述第二进程直接提取以使用,即可以避免所述第二进程也执行“从所述第一数据段中解析并获取所述第一vni”的步骤,提高了所述服务器的工作效率。
其中,所述初始内层数据头为所述步骤S103中的所述初始数据中的Inner IPheader,即所述第二进程是根据所述初始数据的指针从所述预留段缓存区提取所述第一vni。
S1032、所述第二进程根据所述初始内层数据头和所述第一vni,分别在nat转化表格和vni转化表格中查找对应的nat IP、nat PORT和第二vni。
其中,所述nat转化表格可以为私网IP-nat IP转化表,每一个nat IP可以对应一个私网IP,即根据所述初始内层数据头得到的私网IP可以在所述nat转化表格得到对应的nat IP以及对应的nat PORT。
其中,所述vni转化表格中每一个第一vni可以对应一个第二vni。具体的,当所述终端向所述网卡发送所述第一数据段时,所述第一vni可以称之为lan vni,所述第一vni(lan vni)与所述第一封装数据中的Outer UDP header、Outer IP header和OuterEthernet header相对应;经过所述vni转化表格得到的所述第二vni可以称之为wan vni,进一步的,根据所述第二vni(wan vni)也可以确定出新的对应的Outer UDP header、OuterIP header和Outer Ethernet header。
S1033、所述第二进程根据所述nat IP、所述nat PORT确定所述nat内层数据头信息。
具体的,以上文论述为例,所述初始内层数据头可以包括原始的Inner Ethernetheader、原始的Inner IP header和原始的Inner TCP header,以终端向服务器发送所述第一数据段为例:此时,原始的Inner Ethernet header中的发送端的MAC地址和所述第二进程的lan接口的MAC地址可以分别被更新为所述第二进程的wan接口的MAC地址和下一跳设备的MAC地址;原始的Inner IP header中的发送端的IP地址可以被修改为所述nat IP;原始的Inner TCP header中的发送端的端口可以被修改为所述nat PORT;以上,更新所述初始内层数据头为所述nat内层数据头。
可以理解的,所述步骤S105之前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所述网卡向所述第一进程发送所述初始数据中Payload的指针。
根据上文分析可知,所述步骤S104中,所述第二进程获取所述初始数据中Payload的指针,并向所述网卡发送所述初始数据中Payload的指针,然后,所述网卡也可以向所述第一进程发送所述初始数据中Payload的指针。这样,所述第一进程可以快速定位至所述初始数据中Payload的起始位置,且此时仅所述初始数据中Payload以及位于其后的内容对所述第一进程可见,避免位于所述初始数据中Payload之前的内容对所述第一进程造成干扰,提高了第一进程的工作效率。
步骤二、所述第一进程根据所述初始数据中Payload的指针确定访问所述第二vni。
可以理解的,当所述第一进程获取所述初始数据中Payload的指针后,根据所述初始数据中Payload所在区间往后寻找,根据上文分析可知,根据预先设置的所述数据段缓存区的首个字节和所述预留段缓存区的首个字节的相对位置,以确定所述预留段缓存区,那么此处根据所述初始数据中Payload的指针同样可以间接确定所述预留段缓存区,以获取所述第二vni;再对所述初始数据和所述第二vni执行所述步骤S105的相关操作。
本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所述步骤S105之后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S106、所述网卡根据所述第二数据段确定对应的发送隧道。
其中,所述第二数据段中的所述第二封装数据可以确定出一对隧道两端的IP地址和隧道的源MAC地址,但是,不同的隧道其中一端可能会对应相同的源MAC地址和IP地址;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数据段中的第二vni可以通过VXLAN网络标识确定出所述发送隧道。
S107、所述网卡根据所述发送隧道发送所述第二数据段。
可以理解的,所述发送隧道即为所述第二数据段传输的路径。例如,当所述终端向所述网卡发送所述第一数据段时,所述第一数据段经过上述多种转化后得到的所述第二vni,所述第二数据段确定的所述发送隧道的一端即为所述网卡的物理口,所述发送隧道的另一端即为所述bras的物理口,即所述第二数据段可以从所述网卡传输至所述bras。
本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所述服务器还包括第三进程,所述第一封装数据还包括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所述步骤S101之后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S401、所述第一进程从所述第一数据段中解析所述第一封装数据并获取所述源IP地址和所述目的IP地址,并将所述源IP地址和所述目的IP地址保存至所述预留段缓存区。
具体的,如图5所示,所述第一数据段中的Outer IP header包括IP SA603和IPDA604,其中,IP SA为所述源IP地址,即VXLAN隧道的源端VTEP的IP地址,IP DA为目的IP地址,即VXLAN隧道的目的端VTEP的IP地址。
其中,所述第一进程可以访问所述第一数据段,并且解析所述第一数据段中的所述第一封装数据,根据解析结果获取所述第一封装数据中的所述Outer IP header,以获取其中的所述源IP地址和所述目的IP地址。可以理解的,此时保存于所述数据段缓存区中的为所述初始数据,保存于所述预留段缓存区中的为所述源IP地址和所述目的IP地址。根据上文分析可知,所述预留段缓存区和所述数据段缓存区之间可以预留预设区间,以适当区分所述数据段和所保存的所述数据段中的部分信息,因此,此处所述源IP地址、所述目的IP地址和所述初始数据三者之间可以均预留对应的预设空间,这样在后期获取所述源IP地址和所述目的IP地址时,在根据预先设置的所述数据段缓存区的首个字节和所述预留段缓存区的首个字节的相对位置确定所述预留段缓存区的前提下,本实施例可以进一步验证所述源IP地址和所述目的IP地址,例如可以进一步判断“经上述步骤确定的所述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和所述数据段缓存区之间是否均有预设区间,以判断所述“确定的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是否为真正的所述源IP地址和所述目的IP地址。
同理,当所述第一进程执行完所述步骤S401后,所述第一进程可以向所述网卡发送“解封数据段任务完成指令”等相关的指令,以告知所述网卡所述第一进程已完成“解封数据段”等相关的操作,以便于网卡进行下一步操作。同时,所述第一进程此时可以获取所述初始数据的指针,并且所述第一进程也可以向所述网卡发送所述初始数据的指针。
S402、所述第三进程从所述预留段缓存区提取所述源IP地址和所述目的IP地址,并根据所述源IP地址和所述目的IP地址判断所述第一数据段是否为合法数据头。
同理,所述网卡接收所述初始数据的指针后,也可以将所述初始数据的指针发送至所述第三进程,使得第三进程根据所述初始数据的指针快速定位至所述初始数据,以提高所述第三进程的工作效率。
根据上文描述可知,所述源IP地址和所述目的IP地址分别为VXLAN隧道的源端VTEP的IP地址和目的端VTEP的IP地址,即所述第三进程根据所述源IP地址和所述目的IP地址可以确定可以传输所述第一数据段的多条VXLAN隧道。进一步的,所述第三进程中可以包含VXLAN隧道表格,所述VXLAN隧道表格中列出了经过每一个VXLAN隧道的数据段的合法情况。因此,根据所述第一数据段对应的VXLAN隧道,再查找所述VXLAN隧道表格,就可以判断所述第一数据段是否合法。
S403、若所述第一数据段是合法数据头,则所述第三进程处理所述初始数据。
具体的,当所述第一数据段是合法数据头时,所述第三进程可以读取所述初始数据、更改所述初始数据以及发送所述初始数据。
S404、若所述第一数据段不是合法数据头,则所述第三进程丢弃所述初始数据。
具体的,当所述第一数据段不是合法数据头时,所述第三进程可以忽视所述初始数据继续执行其它数据段的相关操作等。
其中,所述步骤S401-S404可以执行于所述步骤S101之前,即可以先判断所述第一数据段是否为合法数据头,只有当所述第一数据段是合法数据头后,才会执行所述步骤S101,否则,则不执行所述步骤S101。
本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所述服务器还包括第四进程,所述网卡还包括镜像缓存区,所述镜像缓存区包括镜像数据段缓存区和镜像预留段缓存区,所述网卡接收第一数据段,并将所述第一数据段保存至所述数据段缓存区,所述第一数据段包括第一封装数据和初始数据,所述第一封装数据包括第一vni的步骤之后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S501、所述第一进程从所述第一数据段中解析所述第一封装数据并获取所述第一vni,并根据所述第一vni判断所述第一数据段的用户是否开通病毒检测服务。
其中,所述第一进程可以访问所述第一数据段,并且解析所述第一数据段中的所述第一封装数据,根据解析结果获取所述第一封装数据中的所述第一vni;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进程中保存了多个vni和多个“是否开通病毒检测服务”的结果的映射,即每一个vni都会对应“是”或者“否”开通病毒检测服务的结果。当所述第一进程获取所述第一vni后可以根据上述映射找到对应的“是否开通病毒检测服务”的结果,以判断所述第一数据段的用户是否开通病毒检测服务。
S502、若所述第一数据段的用户开通病毒检测服务,则所述第一进程将所述第一数据段保存至所述镜像数据段缓存区,并将所述第一vni保存至镜像预留段缓存区。
具体的,当所述第一数据段的用户开通病毒检测服务,所述第一进程可以先复制所述第一数据段,再将所述复制的第一数据段保存至所述镜像数据段缓存区;同理,在所述步骤S501中,所述第一进程获取所述第一vni后可以先暂存所述第一vni,当所述第一数据段的用户开通病毒检测服务,所述第一进程可以将暂存的第一vni保存至镜像预留段缓存区。
其中,所述第一数据段和所述第一vni均被保存至所述镜像缓存区可以理解为所述第一进程对所述第一数据段和所述第一vni进行镜像处理,使得所述镜像缓存区中也保存有所述第一数据段和所述第一vni;这样,当多个进程同时需要访问所述第一数据段或者所述第一vni时,可以分别从所述缓存区和所述镜像缓存区获取,例如,当所述网卡接收所述第一数据段后,若采取本发明的实施例,即“将所述第一数据段保存至所述镜像数据段缓存区,并将所述第一vni保存至镜像预留段缓存区”后,所述第二进程可以执行所述步骤S103-S104,同时,所述第四进程可以执行所述步骤S503。
因此,所述第四进程不需要花费时间等待所述第二进程执行完所述步骤S103-S104后再来执行所述步骤S503,也即所述第二进程执行所述步骤S103-S104的时间和所述第四进程执行所述步骤S503的时间不需要累加,而是两者并行;进一步的,由于所述第二进程执行所述步骤S103-S104的时间和所述第四进程执行所述步骤S503的时间并行存在,而非串行存在,故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所述网卡从接收所述第一数据段到发送所述第一数据段之间的时间就可以减少,提高了所述服务器工作的效率。
S503、所述第四进程从所述镜像缓存区中提取所述第一数据段和所述第一vni,并根据病毒检测服务的规则生成对应的病毒检测报告。
其中,所述病毒检测服务的规则可以作如下理解:所述第四进程中定义了多种病毒类型,所述第四进程可以提取并解析所述第一数据段,如果从所述第一数据段中解析出的数据段数据命中了所述多种病毒类型中的至少一种病毒类型,则所述第四进程就会生成病毒检测报告,所述病毒检测报告中包括根据所述第一vni确定的用户信息以及所述用户信息对应的病毒类型。
本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数据信息处理的方法的信令交互的示意图,该数据信息处理的方法的信令交互的示意图包括如下步骤:
S1、网卡接收第一数据段,并将所述第一数据段保存至数据段缓存区;
S2、网卡向第一进程发送所述第一数据段的指针;
S3、第一进程从所述第一数据段中解析所述第一数据段中的第一封装数据,并获取所述第一封装数据中的第一vni;
S4、第一进程将所述第一vni保存至预留段缓存区;
S5、第一进程向网卡发送“解封数据段任务完成指令”;
S6、网卡向第二进程发送第一数据段中的初始数据的指针;
S7、第二进程从所述数据段缓存区中提取所述初始数据、从所述预留段缓存区中提取所述第一vni;
S8、第二进程根据所述初始数据和所述第一vni确定对应的nat内层数据头信息和第二vni;
S9、第二进程将所述nat内层数据头信息保存至所述预留段缓存区;
S10、第二进程将所述第二vni保存至所述预留段缓存区;
S11、第二进程向网卡发送“处理数据段信息任务完成指令”;
S12、网卡向第一进程发送第一数据段中的初始数据中Payload的指针;
S13、第一进程从所述预留段缓存区中提取所述第二vni,并根据所述第二vni确定第二封装数据;
S14、第一进程将所述第二封装数据保存至所述预留段缓存区,使得位于所述数据段缓存区中的所述初始数据、位于所述预留段缓存区中的所述nat内层数据头信息和所述第二封装数据共同构成第二数据段;
S15、第一进程向网卡发送“封装数据任务完成指令”。
为了更好实施本发明实施例中数据信息处理的方法,在数据信息处理的方法基础之上,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服务器,如图13所示,所述服务器400包括网卡401、第一进程402和第二进程403,所述网卡401包括缓存区,所述缓存区包括数据段缓存区和预留段缓存区;
所述网卡401用于接收第一数据段,并将所述第一数据段保存至所述数据段缓存区,所述第一数据段包括第一封装数据和初始数据,所述第一封装数据包括第一vni;
所述第一进程402用于从所述第一数据段中解析所述第一封装数据并获取所述第一vni,并将所述第一vni保存至所述预留段缓存区;
所述第二进程403用于从所述数据段缓存区中提取所述初始数据、从所述预留段缓存区中提取所述第一vni,并根据所述初始数据和所述第一vni确定对应的nat内层数据头信息和第二vni;
所述第二进程403还用于将所述nat内层数据头信息和所述第二vni保存至所述预留段缓存区;
所述第一进程402还用于从所述预留段缓存区中提取所述第二vni,并根据所述第二vni确定第二封装数据,将所述第二封装数据保存至预留段缓存区,使得位于所述数据段缓存区中的所述初始数据、位于所述预留段缓存区中的所述nat内层数据头信息和所述第二封装数据共同构成第二数据段。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进程403还用于从所述初始数据中提取初始内层数据头,并从所述预留段缓存区提取所述第一vni;以及
用于根据所述初始内层数据头和所述第一vni,分别在nat转化表格和vni转化表格中查找对应的nat IP和第二vni。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网卡401还用于向所述第一进程402发送所述第一数据段的指针;以及
所述第一进程402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数据段的指针访问所述第一数据段。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网卡401还用于向所述第二进程发送所述初始数据的指针;以及
所述第二进程403还用于根据所述初始数据的指针访问所述初始数据和所述第一vni。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网卡401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数据段确定对应的发送隧道;以及
所述网卡401还用于根据所述发送隧道发送所述第二数据段。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所述服务器还包括第三进程404,所述第一封装数据还包括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所述第一进程402还用于从所述第一数据段中解析所述第一封装数据以并获取所述源IP地址和所述目的IP地址,并将所述源IP地址和所述目的IP地址保存至所述预留段缓存区;以及
所述第三进程404具体用于:
从所述预留段缓存区提取所述源IP地址和所述目的IP地址,并根据所述源IP地址和所述目的IP地址判断所述第一数据段是否为合法数据头;
若所述第一数据段是合法数据头,则所述第三进程处理所述初始数据;
若所述第一数据段不是合法数据头,则所述第三进程丢弃所述初始数据。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5所示,所述服务器还包括第四进程405,所述网卡还包括镜像缓存区,所述镜像缓存区包括镜像数据段缓存区和镜像预留段缓存区,所述第一进程402还用于从所述第一数据段中解析所述第一封装数据并获取所述第一vni,并根据所述第一vni判断所述第一数据段的用户是否开通病毒检测服务;以及
若所述第一数据段的用户开通病毒检测服务,则所述第一进程402还用于将所述第一数据段保存至所述镜像数据段缓存区,并将所述第一vni保存至镜像预留段缓存区;
所述第四进程405具体用于:
从所述镜像缓存区中提取所述第一数据段和所述第一vni,并根据病毒检测服务的规则生成对应的病毒检测报告。
本发明提供了数据信息处理的方法和服务器,网卡中的缓存区包括数据段缓存区和预留段缓存区,第一进程从第一数据段中解析第一vni,并将所述第一vni保存至所述预留段缓存区;第二进程从所述预留段缓存区提取所述第一vni,并根据所述第一vni确定对应的nat内层数据头信息和第二vni;所述第二进程将所述nat内层数据头信息和所述第二vni保存至所述预留段缓存区;所述第一进程再从所述预留段缓存区提取所述第二vni以进行相应的操作。该方案通过在网卡中的缓存区中开辟预留段缓存区,将第一进程和第二进程处理得到的第一vni、nat内层数据头信息以及第二vni均暂存在预留段缓存区,以便于第一进程和第二进程可以共享彼此处理得到的信息,避免第一进程和第二进程执行的操作会出现部分重复的情况;并且在所述第一进程和所述第二进程获取所述第一数据段中的相应信息以及执行相应操作的同时,仍然保证所述第一数据段的完整性,使得其他的进程可以正常获取所述第一数据段的信息,避免服务器重新从外界获取所述第一数据段以供给其它进程使用。综上,本方案提高了服务器的工作效率。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服务器,如图16所示,其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所涉及的服务器的结构示意图,具体来讲:
该服务器可以包括一个或者一个以上处理核心的处理器801、一个或一个以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存储器802、电源803和输入单元804等部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6中示出的服务器结构并不构成对服务器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其中:
处理器801是该服务器的控制中心,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服务器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802内的软件程序和/或模块,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802内的数据,执行服务器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从而对服务器进行整体监控。可选的,处理器801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核心;处理器801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优选的,处理器801可集成应用处理器和调制解调处理器,其中,应用处理器主要处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调制解调处理器主要处理无线通信。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处理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801中。
存储器802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以及模块,处理器801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802的软件程序以及模块,从而执行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存储器802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比如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服务器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等。此外,存储器802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相应地,存储器802还可以包括存储器服务器,以提供处理器801对存储器802的访问。
服务器还包括给各个部件供电的电源803,优选的,电源803可以通过电源管理系统与处理器801逻辑相连,从而通过电源管理系统实现管理充电、放电、以及功耗管理等功能。电源803还可以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直流或交流电源、再充电系统、电源故障检测电路、电源转换器或者逆变器、电源状态指示器等任意组件。
该服务器还可包括输入单元804,该输入单元804可用于接收输入的数字或字符信息,以及产生与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盘、鼠标、操作杆、光学或者轨迹球信号输入。
尽管未示出,服务器还可以包括显示单元等,在此不再赘述。具体在本实施例中,服务器中的处理器801会按照如下的指令,将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应用程序的进程对应的可执行文件加载到存储器802中,并由处理器801来运行存储在存储器802中的应用程序,从而实现各种功能,所述处理器801可以向服务器中的网卡、第一进程和第二进程发出指令,以使得所述网卡、所述第一进程和所述第二进程依次执行以下步骤:
所述网卡接收第一数据段,并将所述第一数据段保存至所述数据段缓存区,所述第一数据段包括第一封装数据和初始数据,所述第一封装数据包括第一vni;
所述第一进程从所述第一数据段中解析所述第一封装数据以及获取所述第一vni,并将所述第一vni保存至所述预留段缓存区;
所述第二进程从所述数据段缓存区中提取所述初始数据、从所述预留段缓存区中提取所述第一vni,并根据所述初始数据和所述第一vni确定对应的nat内层数据头信息和第二vni;
所述第二进程将所述nat内层数据头信息和所述第二vni保存至所述预留段缓存区;
所述第一进程从所述预留段缓存区中提取所述第二vni,并根据所述第二vni确定第二封装数据,将所述第二封装数据保存至所述预留段缓存区,使得位于所述数据段缓存区中的所述初始数据、位于所述预留段缓存区中的所述nat内层数据头信息和所述第二封装数据共同构成第二数据段。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的各种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指令来完成,或通过指令控制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指令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并由处理器进行加载和执行。
为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ROM,Read Only Memory)、随机存取记忆体(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盘或光盘等。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进行加载,以向服务器中的网卡、第一进程和第二进程发出指令,以使得所述网卡、所述第一进程和所述第二进程依次执行以下步骤:
所述网卡接收第一数据段,并将所述第一数据段保存至所述数据段缓存区,所述第一数据段包括第一封装数据和初始数据,所述第一封装数据包括第一vni;
所述第一进程从所述第一数据段中解析所述第一封装数据以及获取所述第一vni,并将所述第一vni保存至所述预留段缓存区;
所述第二进程从所述数据段缓存区中提取所述初始数据、从所述预留段缓存区中提取所述第一vni,并根据所述初始数据和所述第一vni确定对应的nat内层数据头信息和第二vni;
所述第二进程将所述nat内层数据头信息和所述第二vni保存至所述预留段缓存区;
所述第一进程从所述预留段缓存区中提取所述第二vni,并根据所述第二vni确定第二封装数据,将所述第二封装数据保存至所述预留段缓存区,使得位于所述数据段缓存区中的所述初始数据、位于所述预留段缓存区中的所述nat内层数据头信息和所述第二封装数据共同构成第二数据段。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上文针对其他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具体实施时,以上各个单元或结构可以作为独立的实体来实现,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作为同一或若干个实体来实现,以上各个单元或结构的具体实施可参见前面的方法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各个操作的具体实施可参见前面的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数据信息处理的方法和服务器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数据信息处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服务器,所述服务器包括网卡、第一进程和第二进程,所述网卡包括缓存区,所述缓存区包括数据段缓存区和预留段缓存区,所述数据信息处理的方法包括:
所述网卡接收第一数据段,并将所述第一数据段保存至所述数据段缓存区,所述第一数据段包括第一封装数据和初始数据,所述第一封装数据包括第一vni;
所述第一进程从所述第一数据段中解析所述第一封装数据以及获取所述第一vni,并将所述第一vni保存至所述预留段缓存区;
所述第二进程从所述数据段缓存区中提取所述初始数据、从所述预留段缓存区中提取所述第一vni,并根据所述初始数据和所述第一vni确定对应的nat内层数据头信息和第二vni;
所述第二进程将所述nat内层数据头信息和所述第二vni保存至所述预留段缓存区;
所述第一进程从所述预留段缓存区中提取所述第二vni,并根据所述第二vni确定第二封装数据,将所述第二封装数据保存至所述预留段缓存区,使得位于所述数据段缓存区中的所述初始数据、位于所述预留段缓存区中的所述nat内层数据头信息和所述第二封装数据共同构成第二数据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信息处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进程从所述数据段缓存区中提取所述初始数据、从所述预留段缓存区中提取所述第一vni,并根据所述初始数据和所述第一vni确定对应的nat内层数据头信息和第二vni的步骤,包括:
所述第二进程从所述初始数据中提取初始内层数据头,并从所述预留段缓存区提取所述第一vni;
所述第二进程根据所述初始内层数据头和所述第一vni,分别在nat转化表格和vni转化表格中查找对应的nat IP、nat PORT和第二vni;
所述第二进程根据所述nat IP、所述nat PORT确定所述nat内层数据头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信息处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程从所述第一数据段中解析所述第一封装数据以及获取所述第一vni,并将所述第一vni保存至所述预留段缓存区的步骤之前,包括:
所述网卡向所述第一进程发送所述第一数据段的指针;
所述第一进程根据所述第一数据段的指针访问所述第一数据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信息处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进程从所述数据段缓存区中提取所述初始数据、从所述预留段缓存区中提取所述第一vni,并根据所述初始数据和所述第一vni确定对应的nat内层数据头信息和第二vni的步骤之前,包括:
所述网卡向所述第二进程发送所述初始数据的指针;
所述第二进程根据所述初始数据的指针访问所述初始数据和所述第一vni。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信息处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程从所述预留段缓存区中提取所述第二vni,并根据所述第二vni确定第二封装数据,将所述第二封装数据保存至所述预留段缓存区,使得位于所述数据段缓存区中的所述初始数据、位于所述预留段缓存区中的所述nat内层数据头信息和所述第二封装数据共同构成第二数据段的步骤之后,包括:
所述网卡根据所述第二数据段确定对应的发送隧道;
所述网卡根据所述发送隧道发送所述第二数据段。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信息处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器还包括第三进程,所述第一封装数据还包括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所述网卡接收第一数据段,并将所述第一数据段保存至所述数据段缓存区,所述第一数据段包括第一封装数据和初始数据,所述第一封装数据包括第一vni的步骤之后,包括:
所述第一进程从所述第一数据段中解析所述第一封装数据并获取所述源IP地址和所述目的IP地址,并将所述源IP地址和所述目的IP地址保存至所述预留段缓存区;
所述第三进程从所述预留段缓存区提取所述源IP地址和所述目的IP地址,并根据所述源IP地址和所述目的IP地址判断所述第一数据段是否为合法数据头;
若所述第一数据段是合法数据头,则所述第三进程处理所述初始数据;
若所述第一数据段不是合法数据头,则所述第三进程丢弃所述初始数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信息处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器还包括第四进程,所述网卡还包括镜像缓存区,所述镜像缓存区包括镜像数据段缓存区和镜像预留段缓存区,所述网卡接收第一数据段,并将所述第一数据段保存至所述数据段缓存区,所述第一数据段包括第一封装数据和初始数据,所述第一封装数据包括第一vni的步骤之后,包括:
所述第一进程从所述第一数据段中解析所述第一封装数据并获取所述第一vni,并根据所述第一vni判断所述第一数据段的用户是否开通病毒检测服务;
若所述第一数据段的用户开通病毒检测服务,则所述第一进程将所述第一数据段保存至所述镜像数据段缓存区,并将所述第一vni保存至镜像预留段缓存区;
所述第四进程从所述镜像缓存区中提取所述第一数据段和所述第一vni,并根据病毒检测服务的规则生成对应的病毒检测报告。
8.一种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器包括网卡、第一进程和第二进程,所述网卡包括缓存区,所述缓存区包括数据段缓存区和预留段缓存区;
所述网卡接收第一数据段,并将所述第一数据段保存至所述数据段缓存区,所述第一数据段包括第一封装数据和初始数据,所述第一封装数据包括第一vni;
所述第一进程从所述第一数据段中解析所述第一封装数据以及获取所述第一vni,并将所述第一vni保存至所述预留段缓存区;
所述第二进程从所述数据段缓存区中提取所述初始数据、从所述预留段缓存区中提取所述第一vni,并根据所述初始数据和所述第一vni确定对应的nat内层数据头信息和第二vni;
所述第二进程将所述nat内层数据头信息和所述第二vni保存至所述预留段缓存区;
所述第一进程从所述预留段缓存区中提取所述第二vni,并根据所述第二vni确定第二封装数据,将所述第二封装数据保存至所述预留段缓存区,使得位于所述数据段缓存区中的所述初始数据、位于所述预留段缓存区中的所述nat内层数据头信息和所述第二封装数据共同构成第二数据段。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进程还用于从所述初始数据中提取初始内层数据头,并从所述预留段缓存区提取所述第一vni;以及
所述第二进程用于根据所述初始内层数据头和所述第一vni,分别在nat转化表格和vni转化表格中查找对应的nat IP和第二vni。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网卡还用于向所述第一进程发送所述第一数据段的指针;以及
所述第一进程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数据段的指针访问所述第一数据段。
CN202110884143.3A 2021-08-03 2021-08-03 数据信息处理的方法和服务器 Active CN11363034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84143.3A CN113630341B (zh) 2021-08-03 2021-08-03 数据信息处理的方法和服务器
PCT/CN2021/135684 WO2023010731A1 (zh) 2021-08-03 2021-12-06 数据信息处理的方法和服务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84143.3A CN113630341B (zh) 2021-08-03 2021-08-03 数据信息处理的方法和服务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30341A true CN113630341A (zh) 2021-11-09
CN113630341B CN113630341B (zh) 2023-06-06

Family

ID=783823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884143.3A Active CN113630341B (zh) 2021-08-03 2021-08-03 数据信息处理的方法和服务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3630341B (zh)
WO (1) WO2023010731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10731A1 (zh) * 2021-08-03 2023-02-09 武汉绿色网络信息服务有限责任公司 数据信息处理的方法和服务器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04564B1 (en) * 1996-11-29 2001-10-16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message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a server process
WO2004068811A2 (en) * 2003-01-23 2004-08-12 Cisco Technology, Inc.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transmitting data between storage area networks
US20080229325A1 (en) * 2007-03-15 2008-09-18 Supalov Alexander V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use unmapped cache for interprocess communication
CN103200085A (zh) * 2013-04-16 2013-07-10 中航网信(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vxlan报文线速收发的方法及系统
US20140348006A1 (en) * 2013-05-24 2014-11-27 Alcatel-Lucent Usa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a Virtual Extensible Local Area Network (VXLAN) Segment Data Path Failure
US20150381494A1 (en) * 2014-06-30 2015-12-31 Nicira, Inc. Methods and systems to offload overlay network packet encapsulation to hardware
CN107615259A (zh) * 2016-04-13 2018-01-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
US20190130010A1 (en) * 2017-10-26 2019-05-02 Sap Se Patching content across shared and tenant containers in multi-tenancy database systems
CN109857517A (zh) * 2019-01-04 2019-06-07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一种虚拟化系统及其数据交换方法
CN110071880A (zh) * 2018-01-24 2019-07-30 北京金山云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报文转发方法、转发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CN110086571A (zh) * 2019-04-10 2019-08-02 广州华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发送及接收的方法、装置及数据处理系统
US20200136966A1 (en) * 2018-10-31 2020-04-30 Vmware, Inc. Multitenancy for service machines
US10877822B1 (en) * 2019-12-16 2020-12-29 Vmware, Inc. Zero-copy packet transmission between virtualized computing instances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87399A (zh) * 2010-06-28 2010-11-17 北京用友政务软件有限公司 服务器端无障碍存取高速缓存数据的方法
CN104111897B (zh) * 2013-04-16 2017-06-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计算机系统
CN105608159B (zh) * 2015-12-18 2019-04-19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缓存的方法和装置
CN113630341B (zh) * 2021-08-03 2023-06-06 武汉绿色网络信息服务有限责任公司 数据信息处理的方法和服务器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04564B1 (en) * 1996-11-29 2001-10-16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message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a server process
WO2004068811A2 (en) * 2003-01-23 2004-08-12 Cisco Technology, Inc.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transmitting data between storage area networks
US20080229325A1 (en) * 2007-03-15 2008-09-18 Supalov Alexander V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use unmapped cache for interprocess communication
CN103200085A (zh) * 2013-04-16 2013-07-10 中航网信(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vxlan报文线速收发的方法及系统
US20140348006A1 (en) * 2013-05-24 2014-11-27 Alcatel-Lucent Usa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a Virtual Extensible Local Area Network (VXLAN) Segment Data Path Failure
US20150381494A1 (en) * 2014-06-30 2015-12-31 Nicira, Inc. Methods and systems to offload overlay network packet encapsulation to hardware
CN107615259A (zh) * 2016-04-13 2018-01-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
US20190130010A1 (en) * 2017-10-26 2019-05-02 Sap Se Patching content across shared and tenant containers in multi-tenancy database systems
CN110071880A (zh) * 2018-01-24 2019-07-30 北京金山云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报文转发方法、转发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US20200136966A1 (en) * 2018-10-31 2020-04-30 Vmware, Inc. Multitenancy for service machines
CN109857517A (zh) * 2019-01-04 2019-06-07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一种虚拟化系统及其数据交换方法
CN110086571A (zh) * 2019-04-10 2019-08-02 广州华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发送及接收的方法、装置及数据处理系统
US10877822B1 (en) * 2019-12-16 2020-12-29 Vmware, Inc. Zero-copy packet transmission between virtualized computing instances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 RABADAN;S. SATHAPPAN; W. HENDERICKX; S. PALISLAMOVIC; NOKIA AMP;AMP;LT;/SPAN AMP;AMP;GT;; A. SAJASSI;D. CAI; CISCO;J. RABADAN;S: "Interconnect Solution for EVPN Overlay networks\ndraft-ietf-bess-dci-evpn-overlay-03", IETF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10731A1 (zh) * 2021-08-03 2023-02-09 武汉绿色网络信息服务有限责任公司 数据信息处理的方法和服务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010731A1 (zh) 2023-02-09
CN113630341B (zh) 2023-06-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259291B (zh) Vxlan报文处理方法、设备及系统
JP6269999B2 (ja) パケット処理方法および装置
US9774532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of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
WO2020156166A1 (zh) 用于处理报文的方法和装置
CN110048963B (zh) 虚拟网络中的报文传输方法、介质、装置和计算设备
CN113132202B (zh) 一种报文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2040030B (zh) 报文传输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1013046A1 (zh) 通信方法和网卡
WO2018228069A1 (zh) 基于bras系统的报文封装方法及装置
CN107770072B (zh) 一种发送和接收报文的方法和设备
WO2024067336A1 (zh) 报文处理方法、可编程网卡设备、物理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CN107682275B (zh) 报文监控方法及装置
EP4037267A1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sending message
WO2020019958A1 (zh) Vxlan报文封装及策略执行方法、设备、系统
EP4057576A1 (en) Packet encapsulat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packet decapsulat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3630341B (zh) 数据信息处理的方法和服务器
CN106992918B (zh) 报文转发方法和装置
CN114584526A (zh) 一种arp协议处理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3596038B (zh) 数据包解析的方法和服务器
CN114244917A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3259220B (zh) 共享报文中私有信息的方法和服务器
WO2022100511A1 (zh) 转发表项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EP3913865A1 (en) Message decapsulation method and device, message encapsulation method and device, electronic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CN113709016B (zh) 通信系统以及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WO2021088357A1 (zh) 一种用于生成转发信息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