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627895A - 检测报告防伪系统、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检测报告防伪系统、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627895A
CN113627895A CN202110944714.8A CN202110944714A CN113627895A CN 113627895 A CN113627895 A CN 113627895A CN 202110944714 A CN202110944714 A CN 202110944714A CN 113627895 A CN113627895 A CN 1136278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detection
entrusting
mobile terminal
re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94471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容嵩
彭正良
黄辉先
周宁
李麟书
彭永华
吴斯阳
张定军
罗志坚
蒋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Electric Power Engineering Consulting Co ltd
State Grid Hunan Electric Power Co ltd Construction Branch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State Grid Hunan Electric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Electric Power Engineering Consulting Co ltd
State Grid Hunan Electric Power Co ltd Construction Branch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State Grid Hunan Electric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Electric Power Engineering Consulting Co ltd, State Grid Hunan Electric Power Co ltd Construction Branch,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State Grid Hunan Electric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nan Electric Power Engineering Consult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944714.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627895A/zh
Publication of CN1136278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2789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10Office automation; Time managem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effecting co-operative working between equipment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main groups G06K1/00 - G06K15/00, e.g. automatic card files incorporating conveying and reading oper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8Constru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Marketing (AREA)
  • Economics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Alarm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检测报告防伪系统、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涉及建筑工程检测领域。检测报告防伪系统包括:第一移动终端,用于获取样品的委托信息和取样人员的第一信息,第一信息包括第一位置信息;第二移动终端,用于获取见证人员的第二信息,第二信息包括第二位置信息;监管平台,包括通讯模块、编码生成模块和验证模块;通讯模块用于接收委托信息、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编码生成模块用于根据委托信息生成委托编号;验证模块用于根据委托信息验证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当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通过验证,则发送委托编号;第二移动终端用于接收委托编号,将委托编号写入样本的标识载体。本申请提高了取样过程的可靠度,进而提高检测报告的可信度。

Description

检测报告防伪系统、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工程检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检测报告防伪系统、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建筑工程原材料的质量问题,从根本上影响了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因此建筑工程原材料的质量检测报告被列入了竣工验收报告的重要依据之一。相关技术中,施工单位会委托检测机构对建筑工程原材料进行质量检测。检测机构完成检测业务后会出具检测报告。检测报告经检测人员签字、检测机构法定代表人或者其授权的签字人签署,并加盖检测机构公章或者检测专用章后生效。检测报告经建设单位或者工程监理单位确认后,由施工单位归档。
在此情况下,检测流程复杂,检测环节和涉及人员较多,因此,检测报告可能会出现造假情况。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至少之一,本发明提出一种检测报告防伪系统、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能够提高检测报告的可信度。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检测报告防伪系统,包括:
第一移动终端,用于获取样品的委托信息和取样人员的第一信息,其中,所述第一信息包括第一位置信息;
第二移动终端,用于获取见证人员的第二信息,其中,所述第二信息包括第二位置信息;
监管平台,所述监管平台包括通讯模块、编码生成模块和验证模块;
所述通讯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委托信息、所述第一信息和所述第二信息;
所述编码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委托信息生成委托编号;
所述验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委托信息验证所述第一信息和所述第二信息,当所述第一信息和所述第二信息通过验证,则发送所述委托编号;
所述第二移动终端还用于接收所述委托编号,将所述委托编号写入所述样本的标识载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标识载体包括RFID芯片或者二维码或者条形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信息还包括第一人脸,所述第二信息还包括第二人脸,所述委托信息包括工程位置;
所述验证模块包括:
存储单元,用于存储第一预存人脸和第二预存人脸;
第一验证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工程位置相同且所述第一人脸与所述第一预存人脸相同,则所述第一信息通过验证;
第二验证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二位置与所述工程位置相同且所述第二人脸与所述第二预存人脸相同,则所述第二信息通过验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检测报告防伪系统还包括数据采集装置,所述数据采集装置用于采集试验数据,所述数据采集装置与所述监管平台实时通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监管平台还包括数据存储模块,所述数据存储模块用于存储所述试验数据;
所述数据存储模块包括操作日志单元,所述操作日志单元用于记录所述试验数据的修改痕迹。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通讯模块还用于接收检测机构的检测结果,所述检测结果包括所述委托编号、试验数据和检测结论;
所述监管平台还包括:
报告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委托编号生成标识编码,并根据所述试验数据、检测结论和所述标识编码生成检测报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检测结果还包括检测机构信息;
所述报告生成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检测机构信息审核所述检测机构,当所述检测机构审核不通过则不生成所述检测报告。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检测报告防伪方法,应用于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检测报告防伪系统的监管平台;
所述检测报告防伪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接收委托信息、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
根据所述委托信息生成委托编号;
根据所述委托信息验证所述第一信息和所述第二信息,当所述第一信息和所述第二信息通过验证,则发送所述委托编号。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检测报告防伪装置,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
至少一个存储器,用于存储至少一个程序;
当所述至少一个程序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使得至少一个所述处理器实现如第二方面实施例所述的检测报告防伪方法。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中存储有处理器可执行的程序,所述处理器可执行的程序在由所述处理器执行时用于实现如第二方面实施例所述的检测报告防伪方法。
本发明上述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之一:本申请在对样本进行去取样时,由施工单位指派取样人员,监管单元指派见证人员,取样人员在第一移动终端上输入样品的委托信息,第一移动终端上传取样人员的包括第一位置信息在内的第一信息,第二移动终端上传见证人员的包括第二位置信息在内的第二信息,监管平台根据委托信息生成委托编号,并验证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当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通过验证则发送委托编号至第二移动终端,第二移动终端将委托编号写入样本的标识载体。通过对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的验证能够确定取样人员和见证人员均在现场,当验证通过第二移动终端能获取监管平台生产的委托编号,提高了样本的真实性,进而提高了检测报告的可信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检测报告防伪系统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检测报告防伪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所描述的实施例不应视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以下的描述中,涉及到“一些实施例”,其描述了所有可能实施例的子集,但是可以理解,“一些实施例”可以是所有可能实施例的相同子集或不同子集,并且可以在不冲突的情况下相互结合。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申请。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检测报告防伪系统,参照图1,包括第一移动终端、第二移动终端和监管平台。第一移动终端用于获取样品的委托信息和取样人员的第一信息。第二移动终端用于获取见证人员的第二信息。第一信息包括有第一位置信息,第二信息包括有第一位置信息。监管平台包括通讯模块、编码生成模块和验证模块,通讯模块用于接收委托信息、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编码生成模块用于根据委托信息生成委托编号,验证模块用于根据委托信息验证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当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通过验证,则发送委托编号。第二移动终端还用于接收委托编号,将委托编号写入所述样本的标识载体。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移动终端和第二移动终端均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和个人电脑等智能设备。第一移动终端和第二移动终端均设置有定位模块,使得第一移动终端能够获取其所在的第一位置信息,第二移动终端能够获取其所在的第二位置信息。定位模块可以是GPS定位模块或者北斗模块等。
具体地,由施工单位指派取样人员到建筑现场进行取样,由监管单位指派见证人员到建筑现场见证取样。取样人员和见证人员需在监管平台进行备案,主要备案见证人员和取样人员的姓名、身份证、手机号等信息。现场取样前由施工单位的取样人员在第一移动终端填写检测样品委托信息,委托信息包括样品的工程名称、工程部位、工程位置以及检测机构等信息。在现场取样时,取样人员通过第一移动终端发送第一信息,见证人员通过第二移动终端发送第二信息。第一信息包括取样人员的姓名、手机号和第一位置信息,第二信息包括取样人员的姓名、手机号和第二位置信息。监管平台接收委托信息、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根据委托信息生成委托编号并对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进行验证。当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均与备案在监管平台中的信息相符,且第一位置信息和第二位置信息均与委托信息中的工程位置相同,则将委托编号发送至第二移动终端。第二移动终端接收到委托编号并将委托编号写入样本的标识载体,从而完成采样。
需要说明的是,样本的标识载体可以是RFID芯片,第二移动终端采用NFC(NearField Communication,近程通信)功能将委托编号写入RFID芯片中。样本标识载体也可以是二维码,第二移动终端具有二维码打印功能,能打印出携带有委托编号的二维码。
可以理解的是,委托编号用于标识样本,以便于对通过委托编号记录样本的各种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移动终端或者第二移动终端还具备摄像模块,摄像模块用于拍摄现场环境和样本,并将照片上传至监管平台。监管平台将照片与委托编号关联存储,以方便后续进一步验证样本的真实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信息还包括第一人脸,第二信息还包括第二人脸。验证模块包括存储单元、第一验证单元和第二验证单元。存储单元用于存储第一预存人脸和第二预存人脸。第一验证单元用于当第一位置与工程位置相同且第一人脸与第一预存人脸相同,则第一信息通过验证。第二验证单元用于当第二位置与工程位置相同且第二人脸与第二预存人脸相同,则第二信息通过验证。
具体地,取样人员在监管平台还备案有取样人员的第一预存人脸,见证人员在监管平台还备案有见证人员的第二预存人脸。第一预存人脸和第二预存人脸存储于存储单元中,第一验证单元能够验证现场取样人员的位置和人脸,第二验证人员能够验证现场见证人员的位置和人脸,从而确定取样人员和见证人员均在现场,且现场的取样人员为监管平台中备案的取样人员,现场的见证人员也为监管平台中备案的见证人员。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信息还包括第一指纹,第二信息还包括第二指纹。验证模块包括存储单元、第一验证单元和第二验证单元。存储单元用于存储第一预存指纹和第二预存指纹。第一验证单元用于当第一位置与工程位置相同且第一指纹与第一预存指纹相同,则第一信息通过验证。第二验证单元用于当第二位置与工程位置相同且第二指纹与第二预存指纹相同,则第二信息通过验证。
具体地,取样人员在监管平台还备案有取样人员的第一预存指纹,见证人员在监管平台还备案有见证人员的第二预存指纹。第一预存指纹和第二预存指纹存储于存储单元中,第一验证单元能够验证现场取样人员的位置和指纹,第二验证人员能够验证现场见证人员的位置和指纹,从而确定取样人员和见证人员均在现场,且现场的取样人员为监管平台中备案的取样人员,现场的见证人员也为监管平台中备案的见证人员。
在一些实施例中,检测报告防伪系统还包括数据采集装置,数据采集装置用于采集试验数据,数据采集装置与监管平台实时通讯。
具体地,样品取样后被送去第三方的检测机构,检测机构会利用试验机对样本的各项指标进行检测从而得到检测数据。数据采集装置与检测机构的试验机连接,以采集试验数据。数据采集装置与监管平台实时通讯,使得监管平台能够实时监测试验机的试验数据,提高了试验数据的真实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监管平台还包括报警模块,报警模块用于监测数据采集装置与监管平台的通讯接口,当通讯结构数据传输中断,则生成报警信息,以提醒监测平台的管理人员。
在一些实施例中,监管平台还包括数据存储模块,数据存储模块用于存储试验数据。数据存储模块包括操作日志单元,操作日志单元用于记录试验数据的修改痕迹。
具体地,数据存储模块中存储有“10级”的抗压强度数据,当抗压强度数据被修改为“11级”,则会在操作日志单元中留下修改痕迹。示例性地,操作日志单元记录有“2021.06.29 14:00抗压等级10”和“2021.06.29 14:10抗压等级11”。监管平台的管理人员可以通过操作日志单元获取试验数据的修改情况。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讯模块还用于接收检测机构的检测结果,检测结果包括委托编号、试验数据和检测结论。监管平台还包括报告生成模块,报告生成模块用于根据委托编号生成标识编码,并根据试验数据、检测结论和标识编码生成检测报告。
具体地,检测机构根据试验数据得出检测结果,检测结果包括检测样品的委托编号、试验数据和检测结论。监管平台通过通讯模块接收检测结果。报告生成模块根据委托编号对应生成标识编码,并将试验数据、检测结论和标识编码生成检测报告。因此,检测报告上包括有试验数据、检测结论以及标识编码,标识编码可以以水印的形式体现在检测报告上,也可以以二位码或者条形码的形式体现在检测报告上。由于检测报告上的标识编码与监管平台的委托编号关联,用户通过检测报告上的标识编码可以验证检测报告的真伪。
在一些实施例中,检测结果还包括检测机构信息。报告生成模块还用于根据检测机构信息审核检测机构,当检测机构审核不通过则不生成检测报告。
具体地,检测机构向监管平台上传的检测结果还包括检测机构信息,检测机构信息包括检测机构名称、检测机构编码和检测机构资质证明。报告生成模块还用于根据检测机构信息审核检测机构,当检测机构通过审核则会生成带有标识编码的检测报告,反之,则不生成检测包括。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检测报告防伪方法,应用于上述实施例的检测报告防伪系统的监管平台。参照图2,检测报告防伪方法包括但不限于步骤S210、步骤S220和步骤S230。
步骤S210,接收委托信息、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
步骤S220,根据委托信息生成委托编号。
步骤S230,根据委托信息验证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当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通过验证,则发送委托编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信息包括取样人员的第一位置信息,第二信息包括见证人员的第二位置信息,委托信息包括工程名称和工程位置。通过根据工程位置对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的验证,确定见证人员和取样人员均在工程现场,进而发送根据委托信息生成的委托编号以完成取样。当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没有通过验证则不发送委托编号,从而减少假样品的情况的发送。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检测报告防伪装置,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
至少一个存储器,用于存储至少一个程序;
处理器和存储器可以通过总线或者其他方式连接。
存储器作为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用于存储非暂态软件程序以及非暂态性计算机可执行程序。此外,存储器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暂态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非暂态固态存储器件。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存储器可选包括相对于控制处理器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该控制装置。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实现上述实施例中检测报告防伪方法所需的非暂态软件程序以及指令存储在存储器中,当被处理器执行时,执行上述实施例中应用于监管平台的防伪报告检测方法。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该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被一个或多个控制处理器执行,例如,执行以上实施例描述的步骤。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文中所公开方法中的全部或某些步骤、系统可以被实施为软件、固件、硬件及其适当的组合。某些物理组件或所有物理组件可以被实施为由处理器,如中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或微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或者被实施为硬件,或者被实施为集成电路,如专用集成电路。这样的软件可以分布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或非暂时性介质)和通信介质(或暂时性介质)。如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术语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在用于存储信息(诸如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其他数据)的任何方法或技术中实施的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可移除和不可移除介质。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RAM、ROM、EEPROM、闪存或其他存储器技术、CD-ROM、数字多功能盘(DVD)或其他光盘存储、磁盒、磁带、磁盘存储或其他磁存储装置、或者可以用于存储期望的信息并且可以被计算机访问的任何其他的介质。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是,通信介质通常包含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者诸如载波或其他传输机制之类的调制数据信号中的其他数据,并且可包括任何信息递送介质。
以上是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发明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种种的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形或替换均包含在本发明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检测报告防伪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移动终端,用于获取样品的委托信息和取样人员的第一信息,其中,所述第一信息包括第一位置信息;
第二移动终端,用于获取见证人员的第二信息,其中,所述第二信息包括第二位置信息;
监管平台,所述监管平台包括通讯模块、编码生成模块和验证模块;
所述通讯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委托信息、所述第一信息和所述第二信息;
所述编码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委托信息生成委托编号;
所述验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委托信息验证所述第一信息和所述第二信息,当所述第一信息和所述第二信息通过验证,则发送所述委托编号;
所述第二移动终端还用于接收所述委托编号,将所述委托编号写入所述样本的标识载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报告防伪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标识载体包括RFID芯片或者二维码或者条形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报告防伪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还包括第一人脸,所述第二信息还包括第二人脸,所述委托信息包括工程位置;
所述验证模块包括:
存储单元,用于存储第一预存人脸和第二预存人脸;
第一验证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工程位置相同且所述第一人脸与所述第一预存人脸相同,则所述第一信息通过验证;
第二验证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二位置与所述工程位置相同且所述第二人脸与所述第二预存人脸相同,则所述第二信息通过验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报告防伪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报告防伪系统还包括数据采集装置,所述数据采集装置用于采集试验数据,所述数据采集装置与所述监管平台实时通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检测报告防伪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监管平台还包括数据存储模块,所述数据存储模块用于存储所述试验数据;
所述数据存储模块包括操作日志单元,所述操作日志单元用于记录所述试验数据的修改痕迹。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检测报告防伪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讯模块还用于接收检测机构的检测结果,所述检测结果包括所述委托编号、试验数据和检测结论;
所述监管平台还包括:
报告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委托编号生成标识编码,并根据所述试验数据、检测结论和所述标识编码生成检测报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检测报告防伪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结果还包括检测机构信息;
所述报告生成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检测机构信息审核所述检测机构,当所述检测机构审核不通过则不生成所述检测报告。
8.一种检测报告防伪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报告防伪系统的监管平台;
所述检测报告防伪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接收委托信息、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
根据所述委托信息生成委托编号;
根据所述委托信息验证所述第一信息和所述第二信息,当所述第一信息和所述第二信息通过验证,则发送所述委托编号。
9.一种检测报告防伪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
至少一个存储器,用于存储至少一个程序;
当所述至少一个程序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使得至少一个所述处理器实现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检测报告防伪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中存储有处理器可执行的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可执行的程序在由所述处理器执行时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检测报告防伪方法。
CN202110944714.8A 2021-08-17 2021-08-17 检测报告防伪系统、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362789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44714.8A CN113627895A (zh) 2021-08-17 2021-08-17 检测报告防伪系统、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44714.8A CN113627895A (zh) 2021-08-17 2021-08-17 检测报告防伪系统、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27895A true CN113627895A (zh) 2021-11-09

Family

ID=783861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944714.8A Pending CN113627895A (zh) 2021-08-17 2021-08-17 检测报告防伪系统、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627895A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10032A (zh) * 2017-03-27 2017-06-30 绍兴市标点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监管平台及方法
CN110443627A (zh) * 2019-09-11 2019-11-12 西安清宇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区块链的样品委托检测物流及信息管理系统及方法
CN112184067A (zh) * 2020-10-27 2021-01-05 广州粤建三和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见证取样的区块链系统和见证取样方法
CN112184066A (zh) * 2020-10-27 2021-01-05 广州粤建三和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监管的区块链系统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10032A (zh) * 2017-03-27 2017-06-30 绍兴市标点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监管平台及方法
CN110443627A (zh) * 2019-09-11 2019-11-12 西安清宇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区块链的样品委托检测物流及信息管理系统及方法
CN112184067A (zh) * 2020-10-27 2021-01-05 广州粤建三和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见证取样的区块链系统和见证取样方法
CN112184066A (zh) * 2020-10-27 2021-01-05 广州粤建三和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监管的区块链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1021374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of identification verification using hybrid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and optical authentication
CN109544335B (zh) 基于区块链的交易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184066A (zh) 用于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监管的区块链系统
CN106710032B (zh) 一种门禁的开启方法和装置
CN109118377B (zh)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理赔事件的处理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
CN114003874A (zh) 一种图像数据的真实性验证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3672998B (zh) 一种建筑工程施工过程数据防伪方法及系统
US11681883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of identification verification usin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and optical authentication
US20200334430A1 (en) Self-sovereign identity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dentification documents
CN111143889B (zh) 基于区块链的兴奋剂检测信息管理方法、装置、设备
CN112598064A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4283510A (zh) 一种智能业务库系统及其存箱、取箱方法
CN113627895A (zh) 检测报告防伪系统、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2101605A (zh) 预约取款的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6710033B (zh) 一种门禁的开启方法和装置
CN109075978A (zh) 用于生成经认证的数据的计算机系统
CN115035583A (zh) 非自然人实体操作者实人核身方法和系统
CN111862428B (zh) 一种门禁控制方法和设备
US20180114005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identity information stored in a cloud server
CN112669040A (zh) 基于信息安全的身份认证系统
TW201610748A (zh) 電子驗證系統及其方法
CN117336102B (zh) 一种多重校验的身份鉴别系统及其鉴别方法
CN211857592U (zh) 一种票据动态码检验系统
CN112712365B (zh) 用于数字证书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15460294A (zh) 一种数字信息的管理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1109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