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625644B - 一种交流系统调试的辅助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交流系统调试的辅助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625644B
CN113625644B CN202110955460.XA CN202110955460A CN113625644B CN 113625644 B CN113625644 B CN 113625644B CN 202110955460 A CN202110955460 A CN 202110955460A CN 113625644 B CN113625644 B CN 11362564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switch
bus
sub
curr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95546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625644A (zh
Inventor
韩睿
刘明忠
吴杰
郑永康
李小鹏
罗荣森
陈进
张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State Grid Sichuan Electric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State Grid Sichuan Electric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State Grid Sichuan Electric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State Grid Sichuan Electric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955460.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625644B/zh
Publication of CN1136256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256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6256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2564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9/00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 G05B19/02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electric
    • G05B19/04Programme control other than numerical control, i.e. in sequence controllers or logic controllers
    • G05B19/042Programme control other than numerical control, i.e. in sequence controllers or logic controllers using digital processors
    • G05B19/0428Safety, monitoring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2219/00Program-control systems
    • G05B2219/20Pc systems
    • G05B2219/24Pc safety
    • G05B2219/24024Safety, surveillanc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Of Alternating Curr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交流系统调试的辅助系统,子终端配备在交流系统调试中各站点,且交流系统调试中各站点配备各自的数据采集终端;子终端录入所在站点的主接线图,且主接线图与数据采集终端采集的数据关联,子终端根据数据采集终端采集的数据实时更新主接线图;各子终端将主接线图发送给主终端,主终端基于主接线图形成系统运行图并将系统运行图发送给各子终端;各站点实时查看系统运行图,能及时掌握调试过程中的系统运行信息便于系统及时指挥、各站人员分析系统调试结果是否符合要求,及时对可能出现的故障情况进行分析;每个站点进行CT极性自动校验,无需人工分析测试数据来判断保护极性正确性,提高系统调试效率和准确率。

Description

一种交流系统调试的辅助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系统调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交流系统调试的辅助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在系统调试中,站间联系主要通过会议电话或各类即时通信工具传递信息,这样会造成:各站很难全面、直观、快速地获取本站之外的系统运行信息,被动等待调试指挥下令;调试指挥不能即时掌握全局情况,各站协同配合度较低,调试效率不高。
系统调试中,各站点均需投入一定数量测试人员,如果站点较多,所需测试人员将成倍增长。各站点的各数据采集点主要通过电话或对讲机获取命令然后开始测试,各数据采集点至少需要两名测试人员,因试验时间较长容易产生疲劳,可能会出现测量不完整、误测或漏测等情况。
系统调试中每次试验后,录波文件需先由采集端拷出送到站端,然后站端再发送给指挥端,数据汇总收集耗时较长,不利于及时分析,将会影响调试效率。
系统调试中,CT极性校验主要通过人工分析测试数据完成,即由测试人员分析测试数据以判断CT极性是否正确。CT极性校验涉及装置较多,包括保护、测控、计量、故障录波、测距等装置,单个装置可能对应多个CT,且极性判断需要综合多个条件进行分析,工作量较大,同时需要测试人员具备一定的经验及保护知识基础。在调试过程中,各步试验的测试时间有限,测试人员需在限定时间内完成CT极性校验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导致测试人员的压力较大,容易出错。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系统调试过程中,数据汇总收集耗时较长,不利于及时分析,影响调试效率;且系统调试校验等过程繁杂、需要人工分析测试的项目多,测试人员的压力较大,容易出错;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交流系统调试的辅助系统,以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交流系统调试的辅助系统,包括:主终端、子终端和数据采集终端;所述子终端配备在交流系统调试中的每个站点,且交流系统调试中每个站点配备各自的数据采集终端;
所述子终端录入所在站点的主接线图,且主接线图与数据采集终端采集的数据关联,子终端根据数据采集终端采集的数据实时更新主接线图;
各子终端将主接线图发送给主终端,主终端基于所有主接线图形成系统运行图并将系统运行图发送给各子终端。
本方案工作原理:系统调试过程中,总指挥配备主终端,各站点指挥配备子终端,各站点内的各数据采集点配备数据采集终端,在主终端和子终端中引入系统运行图,由数据采集终端采集开关位置、刀闸位置、电压和电流等系统运行数据,并同步更新至系统运行图中的开关位置、刀闸位置、电压和电流对应点,通过主终端、子终端和数据采集终端的配合使用,实现全面、直观、及时地传递信息,在各站点人员可及时获取系统调试中的系统状态,有助于测试人员掌握试验情况;随着站点的增加,所需测试人员只需要少量增加,各站点内的数据采集点的数据可以直接随着主接线图同步更新上传至主终端并更新系统运行图,在每个站点同时能收到系统运行图,便于及时分析提高调试效率。
进一步优化方案为,主终端与各子终端通过5G通信连接,各子终端与主终端同步误差小于或等于1ms;
各子终端与数据采集终端通过5G通信连接,各子终端与数据采集终端同步误差小于或等于1ms。
在主终端上,会显示主终端与各子终端的通讯状态;在子终端上,会显示与主终端及数据采集终端的通讯状态。
在各站点中的各数据采集点布置数据采集终端,数据采集终端与端子排连接获取电流、电压、开关位置、刀闸位置,并在数据采集终端上按照调度命名给每个数据通道命名。
进一步优化方案为,所述子终端录入所在站点的主接线图方法为:
基于当前站点的电压等级、接线方式和每个开关两侧CT数量生成开关串,同时开关串中的开关及开关两侧的刀闸均生成一一对应的标识序号,且CT的极性端和非极性端进行区分标记;
根据当前站点在开关串中连接对应的开关后生成支路,且标明每个支路的支路名称。
进一步优化方案为,所述开关串具有的属性包括电源开关串和非电源开关串;所述电源开关串表示为该开关串直接接入电源。
进一步优化方案为,若当前站点的支路A与相邻站点的支路B有直接连接关系时,支路A与支路B的支路名称相同。
进一步优化方案为,开关串中的开关及开关两侧刀闸的标识序号方式为:
每个开关生成一个一级标识序号,每个开关两侧的刀闸基于当前开关的一级标识序号生成对应的二级标识序号。
主接线图中包括但不限于变电站电压等级、接线方式、开关、刀闸、支路;另外,在主接线图上加入各开关的CT,每个CT进行编号为“5ij CT”,表示500kV第i串开关上第j个CT,1≤i≤m,1≤j≤n,m指500kV开关串数量,n指同一开关串上CT的数量,同时,标明CT极性端和非极性端,P1表示CT极性端,P2表示CT非极性端。
将各站点主接线图上的开关、刀闸与数据采集终端中的相对应的开关、刀闸位置数据关联。
各子终端将本站主接线图发送给主终端,连接两个变电站的线路在两个变电站的主接线图中的命名是相同的,因此,主终端通过匹配各站之间的线路名称将各站主接线图连接形成系统运行图,获取系统运行状态,然后将系统运行图发送给各子终端,使得各站点可了解系统运行情况;各子终端每秒更新本站主接线图中开关位置、刀闸位置、电压和电流,并发送主终端以更新系统运行图,各子终端同步更新系统运行图;子终端可主动召唤本站数据更新本站开关位置、刀闸位置;主终端可向子终端召唤各站数据更新各站开关位置、刀闸位置;主终端或子终端可远程设置数据采集终端的记录时长,并控制数据采集终端开始记录。
系统调试对象主要为500kV变电站、±800kV换流站500kV交流部分,因此,以500kV变电站为调试对象阐述CT极性自动校验。
进一步优化方案为,每个站点还包括CT极性校验模块,所述CT极性校验模块包括采集单元、计算单元和校验单元;
每个站点还包括CT极性校验模块,所述CT极性校验模块包括采集单元、计算单元和校验单元;
采集单元从子终端的数据采集终端和系统运行图中采集CT基础数据和CT实际电流角度,并对CT基础数据进行预处理后发送给计算单元;
计算单元基于预处理后的CT基础数据和电流角度模型得到CT计算电流角度;
校验单元将CT计算电流角度与CT实际电流角度进行比较得出CT极性正确与否。
在被校装置测量所需电流角度,采集单元采集所需电流角度后用于判断CT极性是否正确。被校装置可能会对应多个CT,各个CT的极性不一定相同,CT抽取的方式也不一定相同(分为正抽和反抽),电流流向、负荷性质、CT极性和CT抽取方式均是决定装置中电流角度的因素。
进一步优化方案为,所述CT基础数据包括:CT所载负荷性质、CT抽取方式、CT所在开关串和CT极性端在开关串上的位置。
进一步优化方案为,预处理过程包括:
判断CT所在开关串的属性;
当CT所在开关串为电源开关串时:
若电源开关串进端母线边开关为合闸位置,则该开关串电流方向为从出端母线流向进端母线,进而流过CT的电流流向为从出端母线流向进端母线;
若电源开关串出端母线边开关为合闸位置,则该开关串电流方向为从进端母线流向出端母线,进而流过CT的电流流向为从进端母线流向出端母线;
当CT所在开关串为非电源开关串时:
若非电源开关串进端母线边开关为合闸位置,则该开关串电流方向为从进端母线流向出端母线,进而流过CT的电流流向为从进端母线流向出端母线;
若非电源开关串出端母线边开关为合闸位置,则该开关串电流方向为从出端母线流向进端母线,进而流过CT的电流流向为从出端母线流向进端母线。
进一步优化方案为,所述电流角度模型为:
Figure BDA0003220036830000041
当θ大于360°时,自动减去360°。
式中:
θ为计算电流角度,且θ为电压与电流的夹角;
a为负荷性质:负荷为感性时,a=0;负荷为容性时,a=1;
b为CT抽取方式:当CT正抽时,b=0;当CT反抽时,b=1;
c为流过CT的电流流向:当电流从进端母线流向出端母线时,c=1;当电流从出端母线流向进端母线时,c=-1;
d表示CT极性端位置:CT极性端靠近进端母线侧,d=1;CT极性端靠近出端母线侧,d=-1。
考虑测量误差,若δ≤φ,CT极性正确,否则,CT极性校验结果不正确。φ为可接受的角度偏差,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整定。
δ=|θ-λ|
θ为计算所得的装置中的电流角度;
λ为实测所得的装置中的电流角度。
本方案考虑电流流向、负荷性质、CT极性和CT抽取方式对电流角度的影响,根据CT所在开关串是否是电源串、电源串边开关位置、负荷性质、CT极性端、CT抽取方式,预判装置中电流角度,并与实测电流角度相比较,自动判断CT极性是否正确。
目前,测试人员在现场通过查看图纸和测试数据判断CT极性是否正确,校验结果受人为因素影响大,且效率较低。CT极性自动校验可根据CT所在开关串是否是电源串、电源串边开关位置、负荷性质、CT极性端、CT抽取方式,预判装置中电流角度,并与实测电流角度对比,自动判断CT极性是否正确,CT极性校验结果受人为因素影响程度较低,极大地减轻了测试人员的负担,提高了调试效率。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交流系统调试的辅助系统,每个站点由数据采集终端采集数据,在各子终端录入各站的主接线图,主终端汇集各子终端上的各站主接线图形成系统调试所涉及的系统运行图,各站通过可查看实时系统运行图,使得系统指挥和各站可掌握调试过程中的系统运行信息,有利于系统指挥、各站人员分析系统调试试验结果是否符合要求,有利于及时对可能出现的故障情况进行分析;
2、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交流系统调试的辅助系统,每个站点配置CT极性校验模块进行CT极性自动校验,可极大减轻测试人员的压力,不再需要通过人工分析测试数据来判断保护极性是否正确,提高系统调试效率;
3、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交流系统调试的辅助系统,考虑电流流向、负荷性质、CT极性和CT抽取方式对电流角度的影响,并与实测电流角度相比较,校验结果受人为因素影响程度较低,提高系统校验准确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用于站用交流系统调试的辅助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系统运行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共设置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的CT模型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的采集单元模型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的乙站公共设置模型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的乙站“521CT”模型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的乙站5021断路器保护装置模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交流系统调试的辅助系统,包括:主终端、子终端和数据采集终端;所述子终端配备在交流系统调试中的每个站点,且交流系统调试中每个站点配备各自的数据采集终端;
所述子终端录入所在站点的主接线图,且主接线图与数据采集终端采集的数据关联,子终端根据数据采集终端采集的数据实时更新主接线图;
各子终端将主接线图发送给主终端,主终端基于所有主接线图形成系统运行图并将系统运行图发送给各子终端。
主终端与各子终端通过5G通信连接,各子终端与主终端同步误差小于或等于1ms;
各子终端与数据采集终端通过5G通信连接,各子终端与数据采集终端同步误差小于或等于1ms。
基于当前站点的电压等级、接线方式和每个开关两侧CT数量生成开关串,同时开关串中的开关及开关两侧的刀闸均生成一一对应的标识序号,且CT的极性端和非极性端进行区分标记;
根据当前站点在开关串中连接对应的开关后生成支路,且标明每个支路的支路名称。
所述开关串具有的属性包括电源开关串和非电源开关串;所述电源开关串表示为该开关串直接接入电源。
若当前站点的支路A与相邻站点的支路B有直接连接关系时,支路A与支路B的支路名称相同。
开关串中的开关及开关两侧刀闸的标识序号方式为:
每个开关生成一个一级标识序号,每个开关两侧的刀闸基于当前开关的一级标识序号生成对应的二级标识序号。
在各子终端录入各站主接线图,系统运行图如图2所示,包括变电站电压等级、接线方式、开关、刀闸、支路。另外,在主接线图上加入各开关的CT,每个CT编号为“5ij CT”,表示500kV第i串开关上第j个CT,1≤i≤m,1≤j≤n,m指500kV开关串数量,n指同一开关串上CT的数量,同时,标明CT极性端和非极性端,P1表示CT极性端,P2表示CT非极性端。
在系统运行图中,建立公共设置模型,包括电源开关串、电源开关串边开关位置、负荷性质三个属性,如图3所示。
CT极性校验前,根据调试方案中带负荷试验安排接入的电源确认接入电源的开关串,在公用模型的电源串属性中勾选该开关串,其它开关串为非电源开关串。
电源开关串边开关位置属性分为“I母边开关为合闸位置”、“II母边开关为合闸位置”。确定电源开关串后,自动关联系统运行图中相对应的开关的当前位置确定电源串I母边开关位置、II母边开关位置;试验前,根据调试方案中带负荷试验安排投入的负荷设置负荷属性,负荷属性分为容性和感性。
每个站点还包括CT极性校验模块,所述CT极性校验模块包括采集单元、计算单元和校验单元;采集单元从子终端的数据采集终端和系统运行图中采集CT基础数据和CT实际电流角度,并对CT基础数据进行预处理后发送给计算单元;计算单元基于预处理后的CT基础数据和电流角度模型得到CT计算电流角度;校验单元将CT计算电流角度与CT实际电流角度进行比较得出CT极性正确与否。
所述电流角度模型为:
Figure BDA0003220036830000071
当θ大于360°时,自动减去360°。
式中:
θ为计算电流角度,且θ为电压与电流的夹角;
a为负荷性质:负荷为感性时,a=0;负荷为容性时,a=1;
b为CT抽取方式:当CT正抽时,b=0;当CT反抽时,b=1;
c为流过CT的电流流向:当电流从进端母线流向出端母线时,c=1;当电流从出端母线流向进端母线时,c=-1;
d表示CT极性端位置:CT极性端靠近进端母线侧,d=1;CT极性端靠近出端母线侧,d=-1。
对系统运行图中的每个CT均建立CT模型,模型包含CT所在开关串、CT极性端、CT电流流向共三个属性,模型如图4所示,其中5ij CT指500kV第i串开关第j个CT。
CT所在开关串属性指CT所在的第i串开关,在第i串开关上的所有CT,其CT所在开关串属性自动设置为第i串。
CT极性端属性分为“极性端靠I母”、“极性端靠II母”,根据设计图纸设置CT极性端属性。
CT电流流向属性指流过CT的电流的方向,分为“从I母流向II母”、“从II母流向I母”。根据已设置的CT所在开关串属性、电源开关串属性、电源串边开关位置属性,根据预处理过程自动判断各串开关上的流过CT的电流的方向。
判断方法如下:
当CT所在开关串为电源开关串时:
若电源开关串进端母线(I母线)边开关为合闸位置边开关为合闸位置,则该开关串电流方向为从出端母线(II母线)流向进端母线(I母线),进而流过CT的电流流向为从出端母线(II母线)流向进端母线(I母线);
若电源开关串出端母线(II母线)边开关为合闸位置,则该开关串电流方向为从进端母线(I母线)流向出端母线(II母线),进而流过CT的电流流向为从从进端母线(I母线)流向出端母线(II母线)。
当CT所在开关串为非电源开关串时:
若非电源开关串进端母线(I母线)边开关为合闸位置,则该开关串电流方向为从进端母线(I母线)流向出端母线(II母线),进而流过CT的电流流向为从进端母线(I母线)流向出端母线(II母线);
若非电源开关串出端母线(II母线)边开关为合闸位置,则该开关串电流方向为从出端母线(II母线)流向进端母线(I母线),进而流过CT的电流流向为从出端母线(II母线)流向进端母线(I母线)。
对于CT建立装置模型,模型包括对应CT、CT抽取方式共两个属性,如图5所示。一个采集单元可能采集多组电流,将对应多个CT,因此图5的一个装置模型中可含有多组属性,分别对应不同的CT。图5中,k指进入装置的所有电流对应的CT的数量,k可根据需要进行设置。
对应CT属性,指与装置对应的CT。试验前,根据设计图纸,选择与装置对应的CT。
CT抽取方式属性,分为正抽和反抽。CT极性端与装置极性端连接,CT非极性端与装置电流非极性端连接,则为正抽;CT极性端与装置电流非极性端连接,CT非极性端与装置电流极性端连接,则为反抽。试验前,根据设计图纸,选择CT抽取方式。
实施例2
对于涉及不同数量变电站的系统调试,本方法的应用均相同,所以本实施例以两个站为例进行说明。
系统调试中,总指挥配备主终端,甲站点、乙站点指挥配备子终端,各站点中的各数据采集点配备数据采集终端。数据采集终端从端子排采集电压、电流、开关位置、刀闸位置,在数据采集终端上设置数据通道名称、记录时长。
在各子终端录入各变电站主接线图。
以甲站为例,首先,选择变电站电压等级为“500kV”,然后,选择变电站接线方式为“3/2接线”,然后,选择生成“第一串”,自动生成5011、5012、5013三个开关以及每个开关两侧的刀闸为50111、50112、50121、50122、50131、50132,然后,选择生成支路,输入第一条支路名称“甲丁一线”,然后,选择两侧开关“5011”和“5012”,然后,再次选择生成支路,输入第二条支路名称“甲丙一线”,然后,选择两侧开关“5012”和“5013”,第二串开关及支路输入方法同上,输入完成后,自动生成本站主接线图。
在主接线图上,逐个点击开关,选择开关两侧CT数量,并设置每个CT的极性端和非极性端,同一串开关上的CT从I母到II母的方向依次自动生成编号。本实施中,设置每个开关两边各一个CT。开关两边多个CT时,其CT极性校验方法相同,本实施例采用每个开关两边各一个CT的情况进行说明。
各子终端从本站数据采集终端召唤当前开关位置、刀闸位置,初始化主接线图上与之对应开关位置、刀闸位置。
各子终端将本站主接线图发送给主终端,连接两个变电站的线路在两个变电站的主接线图中的命名是相同的,主终端通过识别支路名称将甲站甲乙一线与乙站甲乙一线连接,形成系统运行图,然后,将系统运行图发送给甲站子终端、乙站子终端。
子终端每秒更新一次开关位置、刀闸位置、电压和电流,并发送主终端更新系统运行图,各子终端同步更新系统运行图。
甲站合上5023开关前,系统调试指挥在主终端向甲、乙站子终端发送开始记录命令,甲站子终端、乙站子终端向本站数据采集终端发送开始记录命令,各采集终端收到命令后按照已设置的记录时长自动记录电压、电流、开关位置、刀闸位置。各数据采集终端完成记录后,将数据发送给本站子终端,各子终端将本站数据发送给主终端,主终端汇总各子终端数据。子终端更新开关、刀闸位置并发送主终端,主终端更新系统运行图,各终端同步更新系统运行图。
甲站作为电源端,合上5023后,甲站通过甲乙一线对乙站充电,乙站甲乙一线所在第一串开关为电源串,乙站合上5011开关,然后依次合上5021开关、5022开关、5023开关、5033开关,进行第二串开关带负荷试验,同时进行乙站第二串开关CT极性自动校验。乙站CT极性自动校验过程如下:
首先,设置公共设置模型三个属性。乙站甲乙一线所在第一串开关为电源串,因此,电源串属性选择第一串;带负荷试验时,乙站电源串合上5011开关,因此,电源串边开关位置属性自动选择“I母边开关为合闸位置”;本案例中带负荷试验设为带感性负荷,在负荷性质属性中选择感性。公共设置模型结果如图6所示。
以乙站5021开关靠近I母侧CT“521CT”为例进行说明CT模型各属性设置。首先,“521CT”在第二串开关上,CT所在开关串属性自动设置第二串;从系统运行图上可知,“521CT”的极性端靠母线I侧,因此,“521CT”CT极性端属性自动选择“极性端靠母线I侧”。因电源开关串母线I边开关位置为合闸位置,且“521CT”所在开关串不是电源开关串,因此,“521CT”上的电流方向自动判为从I母母线流向II母母线。“521CT”模型如图7所示。
以5021断路器保护为例,建立5021断路器保护装置模型,本实施例假设5021断路器保护装置对应“521CT”,CT抽取方式为反抽,仅用于CT校验说明,现场实际情况中需查阅设计图纸。5021断路器保护仅对应一个CT,设置k=1,保留一组属性,对应CT选择“521CT”;CT抽取方式选择反抽。5021断路器保护装置模型如图8所示。
系统可接受的角度偏差φ整定为5°。
通过以上设置,可得:
负荷为感性负荷,a=0;
5021断路器保护装置CT抽取方式为反抽,b=1;
“521CT”上的电流从母线I流向母线II,c=1;
“521CT”的极性端在母线I侧,d=1;
通过公式计算可得5021断路器保护中与“521CT”对应的电流的角度,如下:
Figure BDA0003220036830000101
同时,数据采集终端在5021断路器保护屏屏后测得“521CT”对应的电流角度λ,δ=|θ-λ|,若δ≤5°,判CT极性正确,否则,CT极性不正确,需进行检查。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交流系统调试的辅助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主终端、子终端和数据采集终端;所述子终端配备在交流系统调试中的每个站点,且交流系统调试中每个站点配备各自的数据采集终端;
所述子终端录入所在站点的主接线图,且主接线图与数据采集终端采集的数据关联,子终端根据数据采集终端采集的数据实时更新主接线图;
各子终端将主接线图发送给主终端,主终端基于所有主接线图形成系统运行图并将系统运行图发送给各子终端;
所述子终端录入所在站点的主接线图方法为:
基于当前站点的电压等级、接线方式和每个开关两侧CT数量生成开关串,同时开关串中的开关及开关两侧的刀闸均生成一一对应的标识序号,且CT的极性端和非极性端进行区分标记;
根据当前站点在开关串中连接对应的开关后生成支路,且标明每个支路的支路名称;
所述开关串具有的属性包括电源开关串和非电源开关串;所述电源开关串表示为该开关串直接接入电源;
每个站点还包括CT极性校验模块,所述CT极性校验模块包括采集单元、计算单元和校验单元;
采集单元从子终端的数据采集终端和系统运行图中采集CT基础数据和CT实际电流角度,并对CT基础数据进行预处理后发送给计算单元;
计算单元基于预处理后的CT基础数据和电流角度模型得到CT计算电流角度;
校验单元将CT计算电流角度与CT实际电流角度进行比较得出CT极性正确与否;
所述CT基础数据包括:CT所载负荷性质、CT抽取方式、CT所在开关串和CT极性端在开关串上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交流系统调试的辅助系统,其特征在于,
主终端与各子终端通过5G通信连接,各子终端与主终端同步误差小于或等于1ms;
各子终端与数据采集终端通过5G通信连接,各子终端与数据采集终端同步误差小于或等于1ms。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交流系统调试的辅助系统,其特征在于,若当前站点的支路A与相邻站点的支路B有直接连接关系时,支路A与支路B的支路名称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交流系统调试的辅助系统,其特征在于,开关串中的开关及开关两侧刀闸的标识序号方式为:
每个开关生成一个一级标识序号,每个开关两侧的刀闸基于当前开关的一级标识序号生成对应的二级标识序号。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交流系统调试的辅助系统,其特征在于,预处理过程包括:
判断CT所在开关串的属性;
当CT所在开关串为电源开关串时:
若电源开关串进端母线边开关为合闸位置,则该开关串电流方向为从出端母线流向进端母线,进而流过CT的电流流向为从出端母线流向进端母线;
若电源开关串出端母线边开关为合闸位置,则该开关串电流方向为从进端母线流向出端母线,进而流过CT的电流流向为从进端母线流向出端母线;
当CT所在开关串为非电源开关串时:
若非电源开关串进端母线边开关为合闸位置,则该开关串电流方向为从进端母线流向出端母线,进而流过CT的电流流向为从进端母线流向出端母线;
若非电源开关串出端母线边开关为合闸位置,则该开关串电流方向为从出端母线流向进端母线,进而流过CT的电流流向为从出端母线流向进端母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交流系统调试的辅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角度模型为:
Figure FDA0003520201610000021
当θ大于360°时,自动减去360°;
式中:
θ为计算电流角度,且θ为电压与电流的夹角;
a为负荷性质:负荷为感性时,a=0;负荷为容性时,a=1;
b为CT抽取方式:当CT正抽时,b=0;当CT反抽时,b=1;
c为流过CT的电流流向:当电流从进端母线流向出端母线时,c=1;当电流从出端母线流向进端母线时,c=-1;
d表示CT极性端位置:CT极性端靠近进端母线侧,d=1;CT极性端靠近出端母线侧,d=-1。
CN202110955460.XA 2021-08-19 2021-08-19 一种交流系统调试的辅助系统 Active CN11362564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55460.XA CN113625644B (zh) 2021-08-19 2021-08-19 一种交流系统调试的辅助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55460.XA CN113625644B (zh) 2021-08-19 2021-08-19 一种交流系统调试的辅助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25644A CN113625644A (zh) 2021-11-09
CN113625644B true CN113625644B (zh) 2022-04-15

Family

ID=783867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955460.XA Active CN113625644B (zh) 2021-08-19 2021-08-19 一种交流系统调试的辅助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625644B (zh)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87157A (zh) * 2009-06-26 2009-11-25 河南省电力公司商丘供电公司 母线差动保护极性测试方法
CN101769980A (zh) * 2008-12-31 2010-07-07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送变电工程公司 模拟送电调试的试验方法
CN101901492A (zh) * 2010-02-26 2010-12-01 常州东瑞电力软件有限公司 电网厂站接线图自动生成方法
CN101930063A (zh) * 2009-06-23 2010-12-29 华东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 电子式电流互感器极性测定方法及系统
CN102436523A (zh) * 2011-10-17 2012-05-02 浙江省电力试验研究院 数字化变电站间隔接线图自动成图方法
CN102521398A (zh) * 2011-12-23 2012-06-27 清华大学 变电站-调度中心两级分布式电网的建模方法
CN103389483A (zh) * 2013-07-26 2013-11-13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电流互感器极性校验系统及极性校验方法
CN103576027A (zh) * 2013-11-04 2014-02-12 安徽鑫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及继电保护系统一体化调试方法
CN104104146A (zh) * 2014-06-16 2014-10-15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大电网变电设备在线监测数据模型建立方法
CN107942167A (zh) * 2017-11-22 2018-04-20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智能变电站同步相量测量装置主子站测试系统及方法
CN109375047A (zh) * 2018-09-25 2019-02-22 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 一种高压输电线路双端异步极性测试系统及方法
CN209400643U (zh) * 2018-11-16 2019-09-17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电流互感器极性校验的主机及系统
CN111625964A (zh) * 2020-05-29 2020-09-04 广东电科院能源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基于逻辑关系构建变电站图模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11817441A (zh) * 2020-07-20 2020-10-23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变电站时空运行数据采集系统及采集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69980A (zh) * 2008-12-31 2010-07-07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送变电工程公司 模拟送电调试的试验方法
CN101930063A (zh) * 2009-06-23 2010-12-29 华东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 电子式电流互感器极性测定方法及系统
CN101587157A (zh) * 2009-06-26 2009-11-25 河南省电力公司商丘供电公司 母线差动保护极性测试方法
CN101901492A (zh) * 2010-02-26 2010-12-01 常州东瑞电力软件有限公司 电网厂站接线图自动生成方法
CN102436523A (zh) * 2011-10-17 2012-05-02 浙江省电力试验研究院 数字化变电站间隔接线图自动成图方法
CN102521398A (zh) * 2011-12-23 2012-06-27 清华大学 变电站-调度中心两级分布式电网的建模方法
CN103389483A (zh) * 2013-07-26 2013-11-13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电流互感器极性校验系统及极性校验方法
CN103576027A (zh) * 2013-11-04 2014-02-12 安徽鑫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及继电保护系统一体化调试方法
CN104104146A (zh) * 2014-06-16 2014-10-15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大电网变电设备在线监测数据模型建立方法
CN107942167A (zh) * 2017-11-22 2018-04-20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智能变电站同步相量测量装置主子站测试系统及方法
CN109375047A (zh) * 2018-09-25 2019-02-22 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 一种高压输电线路双端异步极性测试系统及方法
CN209400643U (zh) * 2018-11-16 2019-09-17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电流互感器极性校验的主机及系统
CN111625964A (zh) * 2020-05-29 2020-09-04 广东电科院能源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基于逻辑关系构建变电站图模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11817441A (zh) * 2020-07-20 2020-10-23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变电站时空运行数据采集系统及采集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25644A (zh) 2021-11-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132484B (zh) 一种电池系统的综合测试系统
CN205210214U (zh) 一种配电箱自动化测试系统
CN105553421B (zh) 一种光伏发电系统在线iv曲线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
CN105823957A (zh) 一种电动汽车直流充电接口连接状态和通信性能测试系统
CN102279323B (zh) 智能变电站的二次准确核相方法
CN107491569B (zh) 基于iec61850标准goose、sv技术的变电站系统故障在线仿真方法
CN102520288A (zh) 基于一次升流的电流差动保护同步性能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
CN104052633A (zh) 智能站61850与远动104规约集成测试方法
CN111257820B (zh) 三相智能电表接线远程检测方法
CN105242134B (zh) 一种适用于智能高压设备系统级测试的分布式测试方法
CN109521372A (zh) 一种分布式新能源并网数据分析诊断系统
CN112798906A (zh) 基于低压配电识别高压线路短路故障并定位的系统
CN112285477A (zh) 一种交直流充电桩一体化检测平台及充电桩现场检测方法
CN116298684A (zh) 一种配电网用故障研判定位系统
CN108152650A (zh) 多芯电缆自动查线系统
CN113125874A (zh) 一种变电站电量采集故障的智能研判方法
CN112946385B (zh) 一种基于断路器的台区停电点定位方法
CN106199283A (zh) 充电设施检测系统
CN113625644B (zh) 一种交流系统调试的辅助系统
CN111562544B (zh) 一种数字电能计量系统的参数一致性诊断方法及系统
CN103163357A (zh) 多通道漏电流监测系统
CN110726964A (zh) 一种基于电压电流类计量异常远程诊断方法
CN113743626A (zh) 一种一次设备故障处理方法及设备
CN214151012U (zh) 具有灯光可视化效果的计量二次回路对线验收辅助装置
CN114167215B (zh) 一种变电站二次电缆对线系统及其对线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