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612861A - 远程访问方法、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远程访问方法、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612861A
CN113612861A CN202111168687.6A CN202111168687A CN113612861A CN 113612861 A CN113612861 A CN 113612861A CN 202111168687 A CN202111168687 A CN 202111168687A CN 113612861 A CN113612861 A CN 11361286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mote
access
client
remote access
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16868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612861B (zh
Inventor
谭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Dinsta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Dinsta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Dinsta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Dinsta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168687.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612861B/zh
Publication of CN1136128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128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6128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1286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14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7/141Setup of application sess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远程访问方法,包括:获取至少一个客户端发送的第一远程访问请求,所述第一远程访问请求包括所述客户端所需访问的远程设备的标识信息;根据所述标识信息和预设端口资源为所述客户端分配访问端口,并根据所述标识信息获取所述远程设备的访问地址;将所述访问端口和所述访问地址发送至所述客户端,以使所述客户端根据所述访问端口和所述访问地址发送所述远程设备的第二远程访问请求;在接收到所述第二远程访问请求后,将所述第二远程访问请求转发至所述远程设备。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远程访问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通过标识信息和预设端口资源为客户端分配访问端口以实现对远程设备的远程访问,提高了远程访问的有效性。

Description

远程访问方法、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远程访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远程访问方法、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网络技术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应用场景下具有远程访问设备的需求。然而,在对远程设备进行远程访问时,给定时间内同一远程设备通常只允许一个客户端进行访问与控制。也即,远程设备与客户端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如此,在存在多个客户端同时访问同一远程设备或同一客户端同时访问多个远程设备等访问需求时,则难以合理满足此时的远程访问需求对相应的远程设备进行有效访问。如此,将不利于提高远程访问的有效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远程访问方法、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旨在提高远程访问的有效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远程访问方法,所述远程访问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至少一个客户端发送的第一远程访问请求,所述第一远程访问请求包括所述客户端所需访问的远程设备的标识信息;
根据所述标识信息和预设端口资源为所述客户端分配访问端口,并根据所述标识信息获取所述远程设备的访问地址;
将所述访问端口和所述访问地址发送至所述客户端,以使所述客户端根据所述访问端口和所述访问地址发送所述远程设备的第二远程访问请求;
在接收到所述第二远程访问请求后,将所述第二远程访问请求转发至所述远程设备。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标识信息和预设端口资源为所述客户端分配访问端口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预设端口资源确定存在可分配的端口时,根据所述标识信息为所述客户端中访问同一远程设备的目标客户端分配相同的访问端口,以及根据所述标识信息为所述客户端中访问不同远程设备的客户端分配不同的访问端口。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标识信息为所述客户端中访问同一远程设备的目标客户端分配相同的访问端口的步骤包括:
将发送的远程访问请求中包括有相同的所述标识信息的客户端确定为访问同一远程设备的目标客户端;
为所述目标客户端分配相同的访问端口。
可选地,所述获取至少一个客户端发送的第一远程访问请求的步骤之后,以及所述将所述第二远程访问请求转发至所述远程设备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远程访问请求包括的标识信息向所述远程设备发送链路连接请求,以与所述远程设备建立链路连接。
可选地,所述将所述第二远程访问请求转发至所述远程设备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检测与所述远程设备的链路连接;
在所述链路连接成功时,执行所述将所述第二远程访问请求转发至所述远程设备的步骤。
可选地,所述检测与所述远程设备的链路连接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若第一预设时间内所述链路连接不成功,则中断所述第二远程访问请求,并释放所述访问端口,对所述预设端口资源进行更新。
可选地,所述将所述第二远程访问请求转发至所述远程设备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获取所述远程设备基于所述第二远程访问请求反馈的响应报文;
对所述响应报文进行解码以获取所述响应报文对应的报文信息;
将所述报文信息通过所述访问端口反馈至所述客户端。
可选地,所述将所述第二远程访问请求转发至所述远程设备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若第二预设时间内未接收到所述客户端发送的远程访问请求,则释放所述客户端对应的访问端口,并对所述预设端口资源进行更新。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远程访问系统,所述远程访问系统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处理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远程访问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远程访问程序时实现如上所述的远程访问方法的步骤。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远程访问程序,所述远程访问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远程访问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获取至少一个客户端发送的包括其需要访问的远程设备的标识信息的第一远程访问请求后,根据每一个客户端发送的第一远程访问请求携带的标识信息和预设端口资源为每一个客户端分配访问端口,并根据每一个客户端发送的第一远程访问请求携带的标识信息获取每一个客户端所需访问的远程设备的访问地址,然后将每一个客户端对应的访问端口和每一个客户端所需访问的远程设备的访问地址发送至相应的客户端,使得在客户端根据访问端口和访问地址发送访问远程设备的第二远程访问请求时,服务器可根据接收到的第二远程访问请求中的访问端口和访问地址将第二远程访问请求转发至相应的远程设备,实现客户端与相应远程设备之间的数据转发。基于此,由于访问端口是根据远程设备的标识信息和预设端口资源进行分配的,而第二远程访问请求的转发是依赖于所分配的访问端口的,如此,在预设端口资源充足的情况下,无论存在多少个客户端需要访问多少个远程设备均可实现远程访问,使得可以提高远程访问的有效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方案涉及的硬件运行环境的远程访问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远程访问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远程访问方法第二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远程访问方法第三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的主要解决方案是:获取至少一个客户端发送的第一远程访问请求,所述第一远程访问请求包括所述客户端所需访问的远程设备的标识信息;根据所述标识信息和预设端口资源为所述客户端分配访问端口,并根据所述标识信息获取所述远程设备的访问地址;将所述访问端口和所述访问地址发送至所述客户端,以使所述客户端根据所述访问端口和所述访问地址发送所述远程设备的第二远程访问请求;在接收到所述第二远程访问请求后,将所述第二远程访问请求转发至所述远程设备。
由于在对远程设备进行远程访问时,给定时间内同一远程设备通常只允许一个客户端进行访问与控制。也即,远程设备与客户端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在存在多个客户端同时访问同一远程设备或同一客户端同时访问多个远程设备的访问需求时,则无法实现对相应的远程设备的有效访问。如此,不利于提高远程访问的有效性。因而,本发明提供的上述解决方案旨在提高远程访问的有效性。
参照图1,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方案涉及的硬件运行环境的远程访问系统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该远程访问系统可以包括:通信总线1002,处理器1001,例如CPU,用户接口1003,网络接口1004,存储器1005。其中,通信总线1002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用户接口1003可以包括显示屏(Display)、输入单元比如键盘(Keyboard),可选用户接口1003还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网络接口1004可选的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如WI-FI接口)。存储器1005可以是高速RAM存储器,也可以是稳定的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磁盘存储器。存储器1005可选的还可以是独立于前述处理器1001的存储装置。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中示出的远程访问系统结构并不构成对远程访问系统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在图1所示的远程访问系统中,网络接口1004主要用于连接后台服务器,与后台服务器进行数据通信;用户接口1003主要用于连接客户端(用户端),与客户端进行数据通信;而处理器1001可以用于调用存储器1005中存储的程序,并执行以下远程访问方法的各实施例的相关步骤。
基于上述远程访问系统,提出本发明远程访问方法的第一实施例。参照图2,本实施例中,所述远程访问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获取至少一个客户端发送的第一远程访问请求,所述第一远程访问请求包括所述客户端所需访问的远程设备的标识信息;
当用户存在对远程设备进行远程访问的远程访问需求时,可在客户端上触发访问远程设备的远程访问操作,而客户端在检测到该远程访问操作后,可根据该远程访问操作向服务器发送访问远程设备的远程访问请求,以通过服务器将该远程访问请求发送至远程设备。可选地,本实施例中,客户端尤指具有浏览器的终端设备,如此,无论客户端使用的是Windows系统、mac系统还是其他图形用户界面系统,使用浏览器便可触发远程设备的远程访问操作。
可选地,一具体的应用场景中,客户端指的是处于第一局域网中的终端设备,远程设备指的是处于第二局域网中的终端设备,而服务器则处于公网中,用于为客户端和远程设备提供数据转发服务;其中,第一局域网和第二局域网为覆盖范围不存在重叠的两个不同局域网。如此,在通过服务器实现客户端与远程设备之间的数据转发时,可使局域网中的客户端跨公网远程访问另外一个局域网中的远程设备,进而使得局域网中的客户端可远程获取另一个局域网中的远程设备的数据且可对另一个局域网中的远程设备进行远程控制与操作等。
处于第一局域网中的客户端可以访问处于公网中的服务器,且处于第二局域网中的远程设备也可访问处于公网中的服务器,而处于公网中的服务器在未获取授权许可的情况下既不便于访问第一局域网中的客户端,也不便于访问处于第二局域网中的远程设备。如此,在客户端向服务器发送远程设备的远程访问请求时,需要携带远程设备的标识信息,使得服务器在获取到客户端发送的远程设备的远程访问请求时,能够根据远程访问请求中的标识信息快速确定客户端需要访问的远程设备,以便及时告知远程设备存在用户想要访问,以使远程设备主动与服务器建立链路连接。如此,不仅可以由客户端主动建立与服务器之间的链路连接,还可以由远程设备主动建立与服务器之间的链路连接,而无需受限于局域网的限制,使得服务器可以作为客户端与远程设备之间的数据转发桥梁,实现客户端与远程设备之间的远程数据交互。
可选地,根据远程访问请求携带的标识信息可获取到远程设备的访问地址。在获取到远程设备的访问地址后,为了便于客户端对远程设备进行远程访问,可将远程设备的访问地址发送至相应的客户端。
可选地,第一远程访问请求除携带远程设备的标识信息外,还可携带第一远程访问请求对应的用户信息(如,身份证号或手机号)等,此处不作具体限定。
可选地,远程设备的标识信息指的是可对客户端所需访问的远程设备进行唯一标识的信息,如序列号,以便于服务器根据该标识信息准确确定每个客户端所需访问的远程设备是哪一个设备。
可选地,在服务器获取到客户端发送的远程设备的远程访问请求后,所获取到的远程访问请求可能包括多个客户端发送的远程访问请求,也可能仅包括一个客户端发送的,也即服务器同一时间获取的远程访问请求可包括至少一个客户端发送的远程访问请求。
步骤S20:根据所述标识信息和预设端口资源为各个所述客户端分配访问端口,并根据所述标识信息获取所述远程设备的访问地址;
本实施例中,服务器预置有端口池,该端口池中设置有预设端口资源,可用于为远程访问请求对应的各个客户端分配访问端口,以便于根据所分配的访问端口实现数据的定向传输与转发,避免因数据传输与转发过程中数据杂乱导致数据的安全性难以得到保障。如此,端口池中设置的预设端口资源可用于表征服务器可同时支持多少用户对多少台设备进行远程访问,而处于占用状态的端口数量则可用于表征当前已经存在多少用户对多少台设备进行远程访问;处于闲置状态的端口数量则可用于表征当前还剩余多少端口数量可支持多少用户对多少远程设备进行远程访问。
由于访问端口的分配不仅与预设端口资源有关,还与各个客户端的访问对象有关,于是,为了合理分配端口资源,可结合第一远程访问请求携带的标识信息和预设端口资源为各个客户端分配访问端口。
可选地,为了合理分配端口资源,在结合第一远程访问请求携带的标识信息和预设端口资源为各个客户端分配访问端口时,可为访问同一远程设备的客户端分配相同的访问端口,并为访问不同远程设备的客户端分配不同的访问端口。如此,使得访问同一远程设备的目标客户端可以共用同一访问端口,以减少端口资源的占用,使服务器可同时支持更多远程设备的访问与数据转发;并且,访问不同远程设备的客户端通过不同的访问端口进行访问更有利于提高远程设备的远程访问的安全性。
具体地,可在根据预设端口资源确定存在可分配的访问端口时,先根据预设端口资源确定当前可分配的端口数量,并根据各个客户端发送的远程访问请求对应的标识信息确定所有客户端当前需要访问的远程设备总数。在当前需要访问的远程设备数量小于或等于当前可分配的端口数量时,可直接为每一个远程设备对应的客户端分配一个访问端口;而在当前要访问的远程设备数量大于当前可分配的端口数量时,可按照时间顺序为各个远程设备对应的客户端分配访问端口(先到先得)。也即,客户端与服务器端口和远程设备的数量映射关系为:客户端:服务器端口:远程设备=N:1:1,其中,N为正整数。
可选地,在根据各个客户端发送的远程访问请求对应的标识信息确定所有客户端当前需要访问的远程设备总数时,可以是将所有客户端发送的远程访问请求中携带的标识信息进行比对,根据比对结果记录所有不同的标识信息的数量,所记录的数量记为所有客户端当前需要访问的远程设备总数,以避免重复计数。
可选地,在为访问同一远程设备的目标客户端分配相同的访问端口时,需要预先确定哪些是访问同一远程设备的目标客户端。具体可以是:将所有客户端发送的远程访问请求进行比对,根据比对结果将远程访问请求中携带有相同的远程设备的标识信息的客户端确定为访问同一远程设备的目标客户端,如此,可得到至少一组访问同一远程设备的目标客户端。在存在两组或两组以上的目标客户端时,可根据远程访问请求中携带的远程设备的标识信息对各组目标客户端进行区分,以将标识信息相同的目标客户端划分为同一组目标客户端。进而,可对区分后的每一组目标客户端分配不同的访问端口,其中,同一组目标客户端对应的访问端口相同。
可选地,在从预设端口资源中获取需要分配给客户端的端口时,可以是按照预设顺序进行获取,也可以是随机获取,此处不做具体限定。
步骤S30:将所述访问端口和所述访问地址发送至所述客户端,以使所述客户端根据所述访问端口和所述访问地址重新发起所述远程设备的第二远程访问请求;
为了实现客户端与相应的远程设备之间的远程数据传输,可在获取远程设备的访问地址并为各个客户端分配访问端口后,根据第一远程访问请求将访问端口和访问地址返回至相应的客户端,以便于客户端根据访问端口和访问地址重新向相应的远程设备重新发起远程访问请求。也即,客户端在接收到访问端口和访问地址后,会根据访问端口和访问地址向服务器发送访问相应远程设备的第二远程访问请求。
可选地,在将访问端口和访问地址发送至客户端时,访问端口和访问地址可同时发送也可先后发送,本实施中可优选为将访问端口和访问地址关联后发送至客户端,使得客户端可根据关联后的访问端口和访问地址直接发起远程设备的第二远程访问请求,而无需进行两次接收和等待,可提高远程访问效率。并且,在获取访问端口和访问地址时,也可以是同时获取或先后获取,此处不做具体限定。
步骤S40:在接收到所述第二远程访问请求后,将所述第二远程访问请求转发至所述远程设备。
在服务器接收到客户端发送的第二远程访问请求后,可依据自定义协议对第二远程访问请求进行编码,并将编码后的第二远程访问请求转发至远程设备,以实现各客户端与其所需访问的远程设备之间的数据转发。
可选地,在根据标识信息和预设端口资源为每一个客户端分配访问端口后,为了便于基于所分配的访问端口实现客户端与远程设备之间的数据转发,可将为每一个客户端分配的访问端口、每一个客户端发送的第一远程访问请求对应的用户信息以及每一个客户端发送的第一远程访问请求携带的远程设备的标识信息进行关联并记录,得到访问端口、用户信息和标识信息的对应关系,使得服务器可根据预先记录的访问端口、用户信息和标识信息的对应关系将第二远程访问请求转发至相应的远程设备。如此,数据转发过程由服务器根据预先记录的访问端口、用户信息和标识信息的对应关系进行转发,无需客户端与远程设备之间直接进行数据交互,能够避免受限于局域网的限制,增大了远程访问的适用范围。
可选地,在将第二远程访问请求转发至远程设备之后,用户可以在客户端上继续触发远程设备的远程访问操作,以向远程设备继续发送远程访问请求,使得服务器继续执行获取至少一个客户端发送的第一远程访问请求的步骤。
可选地,在将第二远程访问请求转发至远程设备之后,倘若第二预设时间内仍然未接收到客户端发送的远程访问请求,则为了合理利用服务器的端口资源,可释放掉为该客户端分配的访问端口,并在释放访问端口后对服务器的预设端口资源进行更新,以供后续分配端口资源使用。可选地,第二预设时间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自定义设置,此处不作具体限定。
本实施例通过获取至少一个客户端发送的第一远程访问请求后为每一个客户端分配访问端口并将访问端口和远程设备的访问地址一起返回给相应的客户端,使得客户端可根据接收到的访问端口和访问地址再次发起访问远程设备的第二远程访问请求,而服务器在接收到第二远程访问请求后,即可根据第二远程访问请求中的访问端口和访问地址将第二远程访问请求转发至相应的远程设备,实现客户端与相应远程设备之间的数据转发。如此,由于访问端口是根据远程设备的标识信息和预设端口资源进行分配的,而客户端与远程设备之间的数据转发是依赖于访问端口的,在预设端口资源充足的情况下,无论存在多少个客户端需要访问多少个远程设备均可实现远程访问。
基于上述实施例,提出本发明远程访问方法的第二实施例。参照图3,本实施例中,所述远程访问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获取至少一个客户端发送的第一远程访问请求,所述第一远程访问请求包括所述客户端所需访问的远程设备的标识信息;
步骤S20:根据所述标识信息和预设端口资源为所述客户端分配访问端口,并根据所述标识信息获取所述远程设备的访问地址;
步骤S30:将所述访问端口和所述访问地址发送至所述客户端,以使所述客户端根据所述访问端口和所述访问地址发送所述远程设备的第二远程访问请求;
步骤S41:在接收到所述第二远程访问请求后,检测与所述远程设备的链路连接;
步骤S42:在所述链路连接成功时,将所述第二远程访问请求转发至所述远程设备。
将第二远程访问请求有效地转发至远程设备的前提条件是远程设备与服务器已建立链路连接,使得服务器和远程设备之间可通过所连接的链路进行数据传输。因而,在接收到第二远程访问请求之后,先要检测远程设备与服务器之间是否成功建立链路连接。
可选地,为了让远程设备主动与服务器建立链路链接,可在获取至少一个客户端发送的第一远程访问请求的步骤之后,以及将第二远程访问请求转发至所述远程设备的步骤之前,根据每一个客户端发送的远程访问请求所包括的标识信息向远程设备发送链路链接请求,以告知相应的远程设备存在远程访问需求,使得远程设备在接收到该链路链接请求后,可主动与远程设备建立链路链接。
可选地,若远程设备与服务器之间成功建立链路连接,则可根据第二远程访问请求所携带的访问端口和访问地址将第二远程访问请求转发至相应的远程设备。若远程设备与服务器之间未成功建立链路连接,则继续等待第一预设时间。
可选地,若第一预设时间内检测到远程设备与服务器之间成功建立链路连接,则可根据第二远程访问请求所携带的访问端口和访问地址将第二远程访问请求转发至相应的远程设备。
可选地,若第一预设时间内未检测到远程设备与服务器之间成功建立链路连接,则服务器会中断此次的访问请求,而不会将第二远程访问请求转发至远程设备。并且,为了节省端口资源,以支持更多远程设备的访问,在第二预设时间内仍未检测到远程设备与服务器之间成功建立链路连接时,还会释放需要访问与服务器链路连接不成功的远程设备当前所占用的访问端口,并在释放访问端口会对预设端口资源进行更新。其中,第一预设时间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时间。
本实施例通过在接收到第二远程访问请求后,检测与远程设备的链路连接,并在链路连接成功时,将第二远程访问请求转发至所述远程设备,如此,在将第二远程访问请求转发至远程设备之前,提前检测与远程设备的链路连接,使得在链路连接成功时,才将第二远程访问请求转发至远程设备,可以避免链路连接不成功时无法将第二远程访问请求有效转发至远程设备,并且,在链路连接不成功时,能够及时释放端口资源以避免端口资源的浪费,使得端口资源能够被合理利用。
基于上述实施例,提出本发明远程访方法的第三实施例。参照图4,本实施例中,所述远程访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获取至少一个客户端发送的第一远程访问请求,所述第一远程访问请求包括所述客户端所需访问的远程设备的标识信息;
步骤S20:根据所述标识信息和预设端口资源为所述客户端分配访问端口,并根据所述标识信息获取所述远程设备的访问地址;
步骤S30:将所述访问端口和所述访问地址发送至所述客户端,以使所述客户端根据所述访问端口和所述访问地址发送所述远程设备的第二远程访问请求;
步骤S40:在接收到所述第二远程访问请求后,将所述第二远程访问请求转发至所述远程设备;
步骤S50:获取所述远程设备基于所述第二远程访问请求反馈的响应报文;
步骤S60:对所述响应报文进行解码以获取所述响应报文对应的报文信息;
步骤S70:将所述报文信息通过所述访问端口反馈至所述客户端。
在将第二远程访问请求转发至远程设备之后,服务器会继续等待远程设备反馈的响应信息,并通过相应的访问端口反馈至相应的客户端,使得客户端与远程设备在一定时间内均可通过服务器持续进行数据转发,而无需每次访问都要先发送第一远程访问请求以获取分配的访问端口,能够提高远程访问的效率与便捷性。
具体地,在服务器接收到远程设备反馈的基于第二远程访问请求反馈的响应报文时,可基于自定义协议对所获取到的响应报文进行解码以获取响应报文对应的报文信息。在获取响应报文对应的报文信息后,为了将报文信息精准地转发至相应的客户端,所获取的报文信息中至少应该包括所述第二远程访问请求对应的标识信息、所需反馈的客户端的标识信息(如序列号)、远程访问用户的身份信息和/或所需反馈的客户端对应的访问端口等,使得根据所获取的报文信息可以精准查找所需反馈的客户端对应的访问端口,以通过所查找到的访问端口将报文信息定向反馈至所需反馈的客户端。
可选地,若一定时间内未收到远程设备反馈的响应信息,则可由服务器反馈异常提示信息至客户端。可选地,可由用户基于异常提示信息确认是否释放客户端对应的访问端口,或者在未收到远程设备反馈的响应信息达到一定时间后自动释放响应客户端对应的访问端口等。
本实施例通过在将第二远程访问请求转发至远程设备后,获取远程设备基于第二远程访问请求反馈的响应报文,并对响应报文进行解码以获取响应报文对应的报文信息,然后将报文信息通过访问端口反馈至所述客户端,使得不仅客户端可以通过服务器远程访问远程设备,远程设备也可以通过服务器远程反馈响应信息至客户端,使得客户端与远程设备之间可通过服务器进行数据交互,以提高远程访问效果。
此外,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远程访问系统,所述远程访问系统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处理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远程访问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远程访问程序时实现如上所述远程访问方法的步骤。
此外,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远程访问程序,所述远程访问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远程访问方法的步骤。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如上所述的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电视,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远程访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程访问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至少一个客户端发送的第一远程访问请求,所述第一远程访问请求包括所述客户端所需访问的远程设备的标识信息;
根据所述标识信息和预设端口资源为所述客户端分配访问端口,并根据所述标识信息获取所述远程设备的访问地址;
将所述访问端口和所述访问地址发送至所述客户端,以使所述客户端根据所述访问端口和所述访问地址发送所述远程设备的第二远程访问请求;
在接收到所述第二远程访问请求后,将所述第二远程访问请求转发至所述远程设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远程访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标识信息和预设端口资源为所述客户端分配访问端口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预设端口资源确定存在可分配的端口时,根据所述标识信息为所述客户端中访问同一远程设备的目标客户端分配相同的访问端口,以及根据所述标识信息为所述客户端中访问不同远程设备的客户端分配不同的访问端口。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远程访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标识信息为所述客户端中访问同一远程设备的目标客户端分配相同的访问端口的步骤包括:
将发送的远程访问请求中包括有相同的所述标识信息的客户端确定为访问同一远程设备的目标客户端;
为所述目标客户端分配相同的访问端口。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远程访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至少一个客户端发送的第一远程访问请求的步骤之后,以及所述将所述第二远程访问请求转发至所述远程设备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远程访问请求包括的标识信息向所述远程设备发送链路连接请求,以与所述远程设备建立链路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远程访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第二远程访问请求转发至所述远程设备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检测与所述远程设备的链路连接;
在所述链路连接成功时,执行所述将所述第二远程访问请求转发至所述远程设备的步骤。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远程访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与所述远程设备的链路连接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若第一预设时间内所述链路连接不成功,则中断所述第二远程访问请求,并释放所述访问端口,对所述预设端口资源进行更新。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远程访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第二远程访问请求转发至所述远程设备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获取所述远程设备基于所述第二远程访问请求反馈的响应报文;
对所述响应报文进行解码以获取所述响应报文对应的报文信息;
将所述报文信息通过所述访问端口反馈至所述客户端。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远程访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第二远程访问请求转发至所述远程设备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若第二预设时间内未接收到所述客户端发送的远程访问请求,则释放所述客户端对应的访问端口,并对所述预设端口资源进行更新。
9.一种远程访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程访问装置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远程访问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远程访问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远程访问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远程访问程序,所述远程访问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远程访问方法的步骤。
CN202111168687.6A 2021-10-08 2021-10-08 远程访问方法、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ctive CN11361286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68687.6A CN113612861B (zh) 2021-10-08 2021-10-08 远程访问方法、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68687.6A CN113612861B (zh) 2021-10-08 2021-10-08 远程访问方法、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12861A true CN113612861A (zh) 2021-11-05
CN113612861B CN113612861B (zh) 2022-01-11

Family

ID=783107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168687.6A Active CN113612861B (zh) 2021-10-08 2021-10-08 远程访问方法、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612861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98116A (zh) * 2021-12-10 2022-04-26 北京东土和兴科技有限公司 多方交互的远程提讯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640672A (zh) * 2022-02-11 2022-06-17 网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远程访问边缘设备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14884750A (zh) * 2022-07-07 2022-08-09 杭州筋斗腾云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的处理方法、访问处理系统及计算机系统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064250A1 (en) * 2011-09-09 2013-03-14 Kt Corporation Remotely accessing and controlling user equipment in a private network
CN104539902A (zh) * 2014-12-29 2015-04-22 浙江宇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ipc的远程访问方法和系统
US20160006803A1 (en) * 2014-07-07 2016-01-07 Citrix Systems, Inc. Providing remote access to applications through interface hooks
CN105391683A (zh) * 2015-09-30 2016-03-09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远程方法调用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7342972A (zh) * 2016-05-03 2017-11-10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辽宁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远程访问的方法及装置
CN113364818A (zh) * 2020-03-03 2021-09-07 北京搜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064250A1 (en) * 2011-09-09 2013-03-14 Kt Corporation Remotely accessing and controlling user equipment in a private network
US20160006803A1 (en) * 2014-07-07 2016-01-07 Citrix Systems, Inc. Providing remote access to applications through interface hooks
CN104539902A (zh) * 2014-12-29 2015-04-22 浙江宇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ipc的远程访问方法和系统
CN105391683A (zh) * 2015-09-30 2016-03-09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远程方法调用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7342972A (zh) * 2016-05-03 2017-11-10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辽宁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远程访问的方法及装置
CN113364818A (zh) * 2020-03-03 2021-09-07 北京搜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98116A (zh) * 2021-12-10 2022-04-26 北京东土和兴科技有限公司 多方交互的远程提讯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640672A (zh) * 2022-02-11 2022-06-17 网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远程访问边缘设备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14884750A (zh) * 2022-07-07 2022-08-09 杭州筋斗腾云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的处理方法、访问处理系统及计算机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12861B (zh) 2022-0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612861B (zh) 远程访问方法、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9479477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gistering terminal
US20160286380A1 (en) Management method for embedded universal integrated circuit card, related device, and system
CN108600376B (zh) 基于LoRa的数据传输方法、装置、LoRa网关、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08540433B (zh) 用户身份校验方法及装置
US11553021B2 (en) Media downlink transmission control method and related device
WO2017206572A1 (zh) 一种多dhcp服务器网络环境下的ip地址管理方法和dhcp客户机
US20200344204A1 (en) Session managem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WO2015157949A1 (zh) 无线局域网络wlan的接入方法、终端及服务器
EP3331247A1 (en) Multi-screen control method and device
CN109819023B (zh) 分布式事务处理方法及相关产品
JP7086853B2 (ja) ネットワークアクセス方法、その関連機器およびシステム
US20200031616A1 (en) Authorization management and authorization request of elevator service request
US20200359220A1 (en) Network Access Control Method, Apparatus, and Device
CN105208530A (zh) 一种组呼业务处理方法、终端及核心网网元
CN109150720B (zh) 业务链报文转发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930482A (zh) 基于节点集群的任务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913351B (zh) 组播控制方法、装置、网络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673970B (zh) 一种基于web应用的跨进程调用系统及方法
CN113596105B (zh) 内容的获取方法、边缘节点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EP4216510A1 (en) Method for acquiring address, apparatus and system
CN110661630A (zh) 网络切片实例的分配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4490071A (zh) 一种基于云游戏的资源调度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0209474B (zh) 任务处理的方法和装置
KR101681941B1 (ko) 이기종 네트워크 기반 데이터 동시 전송 서비스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