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608923B - 一种动态调整双活卷再同步速度的方法、系统及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动态调整双活卷再同步速度的方法、系统及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608923B
CN113608923B CN202110720447.6A CN202110720447A CN113608923B CN 113608923 B CN113608923 B CN 113608923B CN 202110720447 A CN202110720447 A CN 202110720447A CN 113608923 B CN113608923 B CN 11360892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ue
end bandwidth
bandwidth value
bandwidth
resynchroniz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72044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608923A (zh
Inventor
梁微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Inspu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Inspu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Inspu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Inspu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720447.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608923B/zh
Publication of CN1136089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089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6089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0892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07Responding to the occurrence of a fault, e.g. fault tolerance
    • G06F11/14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of the data by redundancy in operation
    • G06F11/1402Saving, restoring, recovering or retrying
    • G06F11/1415Saving, restoring, recovering or retrying at system level
    • G06F11/142Reconfiguring to eliminate the erro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07Responding to the occurrence of a fault, e.g. fault tolerance
    • G06F11/14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of the data by redundancy in operation
    • G06F11/1402Saving, restoring, recovering or retrying
    • G06F11/1446Point-in-time backing up or restoration of persistent data
    • G06F11/1448Management of the data involved in backup or backup restor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07Responding to the occurrence of a fault, e.g. fault tolerance
    • G06F11/16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of the data by redundancy in hardware
    • G06F11/20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of the data by redundancy in hardware using active fault-masking, e.g. by switching out faulty elements or by switching in spare elements
    • G06F11/2053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of the data by redundancy in hardware using active fault-masking, e.g. by switching out faulty elements or by switching in spare elements where persistent mass storage functionality or persistent mass storage control functionality is redundant
    • G06F11/2089Redundant storage control functionalit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5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ine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low power modes or reduced link rat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nformation Retrieval, Db Structures And Fs Structure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动态调整双活卷再同步速度的方法、系统及终端,该方法包括:获取再同步双活卷的数量;根据后台拷贝速率最大值和所述再同步双活卷的数量的乘积,计算得出双活卷间再同步所需要的后端带宽值;对实际的前端带宽值和所述后端带宽值求和,获取前后端带宽和;根据前后端带宽和与理论总带宽值的大小,动态调整双活卷存储设备的带宽和后台拷贝速率。该系统包括:再同步双活卷数量获取模块、后端带宽值计算模块、前后端带宽和计算模块以及动态调整模块。该终端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通过本申请,能够有效提高后台同步速率,减少同步时间,从而大大提高双活卷间同步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动态调整双活卷再同步速度的方法、系统及终端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双活卷存储设备运行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动态调整双活卷再同步速度的方法、系统及终端。
背景技术
在传统的数据中心中,业务系统的数据通常都存放在一台共享存储中,比如虚拟化集群系统和数据库双机系统共用一台存储。但是,这种模式的数据中心存在着一定的业务连续性风险,即如果一台存储出现故障宕机,所有与这台存储系统有连接的业务系统就会停顿,甚至会丢失数据。而双活卷存储则采用两个数据中心实现存储,这两个数据中心互为备份,且都处于运行状态,当一个数据中心发生设备故障,甚至数据中心整体故障时,业务会自动切换到另一个数据中心,从而解决了传统灾备业务无法自动切换的问题。
在双活卷存储中,也会有链路故障情况,当出现链路故障时,需要进行双活卷间再同步操作。因此,如何实现双活卷间再同步,从而提高双活卷存储的灾备效率和灾备功能,是个重要的技术问题。
目前,实现双活卷间再同步的方法,通常是在双活存储设备中设置固定的带宽和后台拷贝速率配置。通过设置该固定配置,当链路出现故障时,根据设定的带宽和后台拷贝速率实现双活卷间再同步。
然而,目前实现双活卷间再同步的方法中,由于双活存储设备的带宽和后台拷贝速率是固定的,不能按照业务的变化随时做出调整。在具体的双活卷再同步过程中,当分配的带宽和后台拷贝速率过多时,会占用过多的资源,影响前端业务性能;当分配的带宽和后台拷贝速率过少时,会使双活卷间再同步过程时间很长,影响灾备功能。因此,目前实现双活卷间再同步的方法使得同步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动态调整双活卷再同步速度的方法、系统及终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方法所导致的双活卷间同步效率较低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动态调整双活卷再同步速度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再同步双活卷的数量;
根据后台拷贝速率最大值和所述再同步双活卷的数量的乘积,计算得出双活卷间再同步所需要的后端带宽值;
对实际的前端带宽值和所述后端带宽值求和,获取前后端带宽和;
根据前后端带宽和与理论总带宽值的大小,动态调整双活卷存储设备的带宽和后台拷贝速率。
可选地,所述根据前后端带宽和与理论总带宽值的大小,动态调整双活卷存储设备的带宽和后台拷贝速率,包括:
当前后端带宽和大于理论总带宽值时,减小所述后端带宽值,直到所述前后端带宽和等于理论总带宽值;
当前后端带宽和小于理论总带宽值时,调整前端带宽值和后台拷贝速率;
当前后端带宽和等于理论总带宽值时,调整后台拷贝速率。
可选地,所述当前后端带宽和大于理论总带宽值时,减小所述后端带宽值,直到所述前后端带宽和等于理论总带宽值,包括:
计算实际的前端带宽值与理论总带宽值的比值;
判断实际的前端带宽值与理论总带宽值的比值是否≥80%;
如果实际的前端带宽值与理论总带宽值的比值≥80%,将前端带宽值的比重设置为80%,且将后端带宽值的比重设置为20%;
根据比重设置为20%的后端带宽值与所述再同步双活卷的比值,计算得出第一后台拷贝速率值;
根据所述第一后台拷贝速率值,对后台拷贝速率进行调整;
如果实际的前端带宽值与理论总带宽值的比值<80%,根据当前后端带宽值与所述再同步双活卷的比值,计算得出第二后台拷贝速率值;
根据所述第二后台拷贝速率值,对后台拷贝速率进行调整。
可选地,所述当前后端带宽和小于理论总带宽值时,调整前端带宽值和后台拷贝速率,包括:
增大前端带宽值,直到所述前后端带宽和等于理论总带宽值;
根据当前后端带宽值与所述再同步双活卷的比值,计算得出第三后台拷贝速率值;
根据所述第三后台拷贝速率值,对后台拷贝速率进行调整。
可选地,所述当前后端带宽和等于理论总带宽值时,调整后台拷贝速率,包括:
根据当前后端带宽值与所述再同步双活卷的比值,计算得出第四后台拷贝速率值;
根据所述第四后台拷贝速率值,对后台拷贝速率进行调整。
一种动态调整双活卷再同步速度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再同步双活卷数量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再同步双活卷的数量;
后端带宽值计算模块,用于根据后台拷贝速率最大值和所述再同步双活卷的数量的乘积,计算得出双活卷间再同步所需要的后端带宽值;
前后端带宽和计算模块,用于对实际的前端带宽值和所述后端带宽值求和,获取前后端带宽和;
动态调整模块,用于根据前后端带宽和与理论总带宽值的大小,动态调整双活卷存储设备的带宽和后台拷贝速率。
可选地,所述动态调整模块包括:
第一调整单元,用于当前后端带宽和大于理论总带宽值时,减小所述后端带宽值,直到所述前后端带宽和等于理论总带宽值;
第二调整单元,用于当前后端带宽和小于理论总带宽值时,调整前端带宽值和后台拷贝速率;
第三调整单元,用于当前后端带宽和等于理论总带宽值时,调整后台拷贝速率。
可选地,所述第一调整单元包括:
比值计算子单元,用于计算实际的前端带宽值与理论总带宽值的比值;
判断子单元,用于判断实际的前端带宽值与理论总带宽值的比值是否≥80%;
比重设置子单元,用于当实际的前端带宽值与理论总带宽值的比值≥80%时,将前端带宽值的比重设置为80%,且将后端带宽值的比重设置为20%;
第一后台拷贝速率值计算子单元,用于根据比重设置为20%的后端带宽值与所述再同步双活卷的比值,计算得出第一后台拷贝速率值;
调整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后台拷贝速率值,对后台拷贝速率进行调整;
第二后台拷贝速率值计算子单元,用于当实际的前端带宽值与理论总带宽值的比值<80%时,根据当前后端带宽值与所述再同步双活卷的比值,计算得出第二后台拷贝速率值;
所述调整子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二后台拷贝速率值,对后台拷贝速率进行调整。
一种终端,所述终端包括:处理器以及与所述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
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可被所述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处理器能够执行如上所述的动态调整双活卷再同步速度的方法。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提供一种动态调整双活卷再同步速度的方法,该方法首先获取再同步双活卷的数量;其次,根据后台拷贝速率最大值和所述再同步双活卷的数量的乘积,计算得出双活卷间再同步所需要的后端带宽值;然后对实际的前端带宽值和后端带宽值求和,获取前后端带宽和;最后,根据前后端带宽和与理论总带宽值的大小,动态调整双活卷存储设备的带宽和后台拷贝速率,从而实现双活卷间再同步。本实施例通过动态调整双活卷存储设备的带宽和后台拷贝速率,能够避免现有技术中固定设置方式所导致的带宽和后台拷贝速率分配不均衡问题,从而兼顾到前端性能和后端同步速率,在保证前端业务正常运行的情况下,能够有效提高后台同步速率,减少同步时间,从而大大提高双活卷间同步效率。而且由于采用动态调整带宽和后台拷贝速率的方法,能够避免资源占用过多而影响前端业务,以及资源分配过少而导致同步时间过长的问题。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动态调整双活卷再同步速度的系统,该系统主要包括:再同步双活卷数量获取模块、后端带宽值计算模块、前后端带宽和计算模块以及动态调整模块。通过再同步双活卷数量获取模块、后端带宽值计算模块、前后端带宽和,获取到动态调整所需要的各项参数后,利用动态调整模块根据前后端带宽和与理论总带宽值的大小,调整双活卷存储设备的带宽和后台拷贝速率。相比于现有技术,该实施例能够实现对避免带宽和后台拷贝速率的按需分配和调整,避免分配给过多带宽和后台拷贝速率,导致资源占用较多而影响前端性能,还能够避免分配给多少带宽和后台拷贝速率,导致双活卷间再同步时间过长而影响灾备功能,实现兼顾前端性能和后端同步速率,从而大大提高双活卷间再同步的同步效率。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终端,该终端也具有如上动态调整双活卷再同步速度的方法和系统相应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动态调整双活卷再同步速度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动态调整双活卷再同步速度的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下面结合附图来详细解释本申请的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参见图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动态调整双活卷再同步速度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由图1可知,本实施例中动态调整双活卷再同步速度的方法,主要包括如下过程:
S1:获取再同步双活卷的数量。
本实施例可以采用触发器实时监控再同步双活卷的数量,当再同步双活卷的数量发生变化时,及时进行启动动态调整。本实施例中获取再同步双活卷数量的方法,采用现有技术中的方法,在此不再赘述。
S2:根据后台拷贝速率最大值和再同步双活卷的数量的乘积,计算得出双活卷间再同步所需要的后端带宽值。
本实施例中当存储业务系统确定时,后台拷贝速率最大值也是确定的。计算后端带宽值的方法为:后台拷贝速率最大值乘以再同步双活卷的数量。
S3:对实际的前端带宽值和后端带宽值求和,获取前后端带宽和。
实际的前端带宽值也就是前端业务所占用的实际带宽值。
S4:根据前后端带宽和与理论总带宽值的大小,动态调整双活卷存储设备的带宽和后台拷贝速率。
本实施例中当存储业务系统确定时,理论总带宽值也是确定的。具体地,步骤S4包括如下过程:
S41:当前后端带宽和大于理论总带宽值时,减小后端带宽值,直到前后端带宽和等于理论总带宽值。
当前后端带宽和大于理论总带宽值时,根据实际的前端带宽值与前后端带宽和的不同比值,有实际的前端带宽值与理论总带宽值的比值≥80%和实际的前端带宽值与理论总带宽值的比值<80%两种情况。具体地,步骤S41包括如下过程:
S411:计算实际的前端带宽值与理论总带宽值的比值。
S412:判断实际的前端带宽值与理论总带宽值的比值是否≥80%。
如果实际的前端带宽值与理论总带宽值的比值≥80%,执行步骤S413:将前端带宽值的比重设置为80%,且将后端带宽值的比重设置为20%。
此处的比重为:前端带宽值占理论总带宽值的比重。
S414:根据比重设置为20%的后端带宽值与再同步双活卷的比值,计算得出第一后台拷贝速率值。
也就是说,计算第一后台拷贝速率值时,所依据的后端带宽值为根据步骤S413调整后的后端带宽值,此时的后端带宽值占理论总带宽值的比重为20%。
S415:根据第一后台拷贝速率值,对后台拷贝速率进行调整。
如果实际的前端带宽值与理论总带宽值的比值<80%,执行步骤S416:根据当前后端带宽值与再同步双活卷的比值,计算得出第二后台拷贝速率值。
S417:根据第二后台拷贝速率值,对后台拷贝速率进行调整。
S42:当前后端带宽和小于理论总带宽值时,调整前端带宽值和后台拷贝速率。
具体地,步骤S42包括如下过程:
S421:增大前端带宽值,直到前后端带宽和等于理论总带宽值。
S422:根据当前后端带宽值与再同步双活卷的比值,计算得出第三后台拷贝速率值。
S423:根据第三后台拷贝速率值,对后台拷贝速率进行调整。
S43:当前后端带宽和等于理论总带宽值时,调整后台拷贝速率。
具体地,步骤S43包括如下过程:
S431:根据当前后端带宽值与所述再同步双活卷的比值,计算得出第四后台拷贝速率值。
S432:根据第四后台拷贝速率值,对后台拷贝速率进行调整。
通过以上步骤S41-S43,能够实现双活存储带宽以及后台拷贝速率的按需调整,这种按需动态调整,无需人工干预,能够兼顾前端性能和后端同步速率,在保证前端业务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大大提高后台同步速率,减少同步时间,有效提高双活卷间同步效率。
实施例二
在图1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参见图2,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动态调整双活卷再同步速度的系统的结构示意图。由图2可知,该动态调整双活卷再同步速度的系统主要包括:再同步双活卷数量获取模块、后端带宽值计算模块、前后端带宽和计算模块以及动态调整模块。
其中,再同步双活卷数量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再同步双活卷的数量;后端带宽值计算模块,用于根据后台拷贝速率最大值和再同步双活卷的数量的乘积,计算得出双活卷间再同步所需要的后端带宽值;前后端带宽和计算模块,用于对实际的前端带宽值和后端带宽值求和,获取前后端带宽和;动态调整模块,用于根据前后端带宽和与理论总带宽值的大小,动态调整双活卷存储设备的带宽和后台拷贝速率。
其中,动态调整模块包括:第一调整单元、第二调整单元和第三调整单元。其中,第一调整单元,用于当前后端带宽和大于理论总带宽值时,减小后端带宽值,直到前后端带宽和等于理论总带宽值;第二调整单元,用于当前后端带宽和小于理论总带宽值时,调整前端带宽值和后台拷贝速率;第三调整单元,用于当前后端带宽和等于理论总带宽值时,调整后台拷贝速率。
第一调整单元包括:比值计算子单元、判断子单元、比重设置子单元、第一后台拷贝速率值计算子单元、调整子单元和第二后台拷贝速率值计算子单元。其中,比值计算子单元,用于计算实际的前端带宽值与理论总带宽值的比值;判断子单元,用于判断实际的前端带宽值与理论总带宽值的比值是否≥80%;比重设置子单元,用于当实际的前端带宽值与理论总带宽值的比值≥80%时,将前端带宽值的比重设置为80%,且将后端带宽值的比重设置为20%;第一后台拷贝速率值计算子单元,用于根据比重设置为20%的后端带宽值与再同步双活卷的比值,计算得出第一后台拷贝速率值;调整子单元,用于根据第一后台拷贝速率值,对后台拷贝速率进行调整;第二后台拷贝速率值计算子单元,用于当实际的前端带宽值与理论总带宽值的比值<80%时,根据当前后端带宽值与再同步双活卷的比值,计算得出第二后台拷贝速率值;调整子单元,还用于根据第二后台拷贝速率值,对后台拷贝速率进行调整。
该实施例中动态调整双活卷再同步速度的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工作方法,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已经详细阐述,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三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终端,该终端包括:处理器以及与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存储器中存储有可被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指令被处理器执行,以使处理器能够执行如上动态调整双活卷再同步速度的方法。
处理器所执行的动态调整双活卷再同步速度的方法如下:
S1:获取再同步双活卷的数量。
S2:根据后台拷贝速率最大值和再同步双活卷的数量的乘积,计算得出双活卷间再同步所需要的后端带宽值。
S3:对实际的前端带宽值和后端带宽值求和,获取前后端带宽和。
S4:根据前后端带宽和与理论总带宽值的大小,动态调整双活卷存储设备的带宽和后台拷贝速率。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7)

1.一种动态调整双活卷再同步速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再同步双活卷的数量;
根据后台拷贝速率最大值和所述再同步双活卷的数量的乘积,计算得出双活卷间再同步所需要的后端带宽值;
对实际的前端带宽值和所述后端带宽值求和,获取前后端带宽和;
根据前后端带宽和与理论总带宽值的大小,动态调整双活卷存储设备的带宽和后台拷贝速率;
所述根据前后端带宽和与理论总带宽值的大小,动态调整双活卷存储设备的带宽和后台拷贝速率,包括:
当前后端带宽和大于理论总带宽值时,减小所述后端带宽值,直到所述前后端带宽和等于理论总带宽值;
当前后端带宽和小于理论总带宽值时,调整前端带宽值和后台拷贝速率;
当前后端带宽和等于理论总带宽值时,调整后台拷贝速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态调整双活卷再同步速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前后端带宽和大于理论总带宽值时,减小所述后端带宽值,直到所述前后端带宽和等于理论总带宽值,包括:
计算实际的前端带宽值与理论总带宽值的比值;
判断实际的前端带宽值与理论总带宽值的比值是否≥80%;
如果实际的前端带宽值与理论总带宽值的比值≥80%,将前端带宽值的比重设置为80%,且将后端带宽值的比重设置为20%;
根据比重设置为20%的后端带宽值与所述再同步双活卷的比值,计算得出第一后台拷贝速率值;
根据所述第一后台拷贝速率值,对后台拷贝速率进行调整;
如果实际的前端带宽值与理论总带宽值的比值<80%,根据当前后端带宽值与所述再同步双活卷的比值,计算得出第二后台拷贝速率值;
根据所述第二后台拷贝速率值,对后台拷贝速率进行调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态调整双活卷再同步速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前后端带宽和小于理论总带宽值时,调整前端带宽值和后台拷贝速率,包括:
增大前端带宽值,直到所述前后端带宽和等于理论总带宽值;
根据当前后端带宽值与所述再同步双活卷的比值,计算得出第三后台拷贝速率值;
根据所述第三后台拷贝速率值,对后台拷贝速率进行调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态调整双活卷再同步速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前后端带宽和等于理论总带宽值时,调整后台拷贝速率,包括:
根据当前后端带宽值与所述再同步双活卷的比值,计算得出第四后台拷贝速率值;
根据所述第四后台拷贝速率值,对后台拷贝速率进行调整。
5.一种动态调整双活卷再同步速度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再同步双活卷数量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再同步双活卷的数量;
后端带宽值计算模块,用于根据后台拷贝速率最大值和所述再同步双活卷的数量的乘积,计算得出双活卷间再同步所需要的后端带宽值;
前后端带宽和计算模块,用于对实际的前端带宽值和所述后端带宽值求和,获取前后端带宽和;
动态调整模块,用于根据前后端带宽和与理论总带宽值的大小,动态调整双活卷存储设备的带宽和后台拷贝速率;
所述动态调整模块包括:
第一调整单元,用于当前后端带宽和大于理论总带宽值时,减小所述后端带宽值,直到所述前后端带宽和等于理论总带宽值;
第二调整单元,用于当前后端带宽和小于理论总带宽值时,调整前端带宽值和后台拷贝速率;
第三调整单元,用于当前后端带宽和等于理论总带宽值时,调整后台拷贝速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动态调整双活卷再同步速度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整单元包括:
比值计算子单元,用于计算实际的前端带宽值与理论总带宽值的比值;
判断子单元,用于判断实际的前端带宽值与理论总带宽值的比值是否≥80%;
比重设置子单元,用于当实际的前端带宽值与理论总带宽值的比值≥80%时,将前端带宽值的比重设置为80%,且将后端带宽值的比重设置为20%;
第一后台拷贝速率值计算子单元,用于根据比重设置为20%的后端带宽值与所述再同步双活卷的比值,计算得出第一后台拷贝速率值;
调整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后台拷贝速率值,对后台拷贝速率进行调整;
第二后台拷贝速率值计算子单元,用于当实际的前端带宽值与理论总带宽值的比值<80%时,根据当前后端带宽值与所述再同步双活卷的比值,计算得出第二后台拷贝速率值;
所述调整子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二后台拷贝速率值,对后台拷贝速率进行调整。
7.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包括:处理器以及与所述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
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可被所述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处理器能够执行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动态调整双活卷再同步速度的方法。
CN202110720447.6A 2021-06-28 2021-06-28 一种动态调整双活卷再同步速度的方法、系统及终端 Active CN11360892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20447.6A CN113608923B (zh) 2021-06-28 2021-06-28 一种动态调整双活卷再同步速度的方法、系统及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20447.6A CN113608923B (zh) 2021-06-28 2021-06-28 一种动态调整双活卷再同步速度的方法、系统及终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08923A CN113608923A (zh) 2021-11-05
CN113608923B true CN113608923B (zh) 2023-07-14

Family

ID=783038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720447.6A Active CN113608923B (zh) 2021-06-28 2021-06-28 一种动态调整双活卷再同步速度的方法、系统及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608923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93828A (zh) * 2019-08-05 2019-11-22 深圳传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带宽分配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1880962A (zh) * 2020-07-24 2020-11-03 北京浪潮数据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raid重构速度控制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11901254A (zh) * 2020-09-28 2020-11-06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全节点的带宽分配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113031858A (zh) * 2021-02-10 2021-06-25 山东英信计算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多双活存储的数据处理方法、系统及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167490A1 (en) * 2014-04-30 2015-11-05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Storage system bandwidth adjustment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93828A (zh) * 2019-08-05 2019-11-22 深圳传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带宽分配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1880962A (zh) * 2020-07-24 2020-11-03 北京浪潮数据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raid重构速度控制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11901254A (zh) * 2020-09-28 2020-11-06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全节点的带宽分配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113031858A (zh) * 2021-02-10 2021-06-25 山东英信计算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多双活存储的数据处理方法、系统及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08923A (zh) 2021-11-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490224B1 (en) Data synchronization method and system
CN108494828B (zh) 一种节点数据的更新方法、介质、装置和计算设备
US8370591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utomatic snapshot
WO2019128670A1 (zh) 用于在分布式系统中使管理能力自恢复的方法和装置
CN102035683B (zh) 一种主备板倒换的控制方法和系统
US20230098190A1 (en) Data processing method, apparatus, device and medium based on distributed storage
CN104714454A (zh) 一种芯片引脚复用的方法及系统
CN103152434A (zh) 一种分布式云系统中的领导节点更替方法
CN113051110A (zh) 集群切换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1130879A (zh) 一种基于pbft算法的集群异常恢复方法
WO2014177085A1 (zh) 分布式多副本数据存储方法及装置
CN111385107A (zh) 一种服务器的主备切换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3729236A (zh) 一种限制云计算用户资源使用额度的方法
CN113608923B (zh) 一种动态调整双活卷再同步速度的方法、系统及终端
CN110716793A (zh) 一种分布式事务的执行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541762B (zh) 数据处理的方法、管理服务器、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19061657A1 (zh) 数据服务方法及系统
WO2024103598A1 (zh) 一种数据备份方法、装置、设备及非易失性可读存储介质
CN110597467B (zh) 高可用数据零丢失存储系统及方法
CN110083653B (zh) 一种订单数据的操作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068994A (zh) 存储集群运行时数据持久化的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CN108984602B (zh) 一种数据库控制方法和数据库系统
CN109257403B (zh) 数据存储方法及设备、分布式存储系统
CN107404511B (zh) 集群中服务器的替换方法及设备
CN116232893A (zh) 分布式系统的共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