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608874A - 一种应用于物联网管理设备的物联网设备管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应用于物联网管理设备的物联网设备管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608874A
CN113608874A CN202110910278.2A CN202110910278A CN113608874A CN 113608874 A CN113608874 A CN 113608874A CN 202110910278 A CN202110910278 A CN 202110910278A CN 113608874 A CN113608874 A CN 11360887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net
things
equipment
piece
things equip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91027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纪家乡
张碧群
张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10910278.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608874A/zh
Publication of CN1136088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08874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6Multiprogramming arrangements
    • G06F9/50Allocation of resources, e.g. of the central processing unit [CPU]
    • G06F9/5083Techniques for rebalancing the load in a distributed system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应用于物联网管理设备的物联网设备管理方法,涉及物联网技术领域。在本申请中,基于预先配置的负载均衡策略,对物联网管理设备通信连接的物联网设备进行负载均衡处理,以使物联网管理设备当前与至少一个物联网设备通信连接;针对当前与物联网管理设备通信连接的每一个物联网设备,判断是否需要对该物联网设备的运行参数进行更新;对于需要对运行参数进行更新的每一个物联网设备,对该物联网设备的运行参数进行更新处理,得到该物联网设备对应的新的运行参数,并将新的运行参数发送给该物联网设备,以使物联网设备新的运行参数运行,以保障物联网设备在物联网管理设备的管理下具有较佳的运行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应用于物联网管理设备的物联网设备管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物联网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应用于物联网管理设备的物联网设备管理方法。
背景技术
物联网是指,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通俗地讲,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它包含两层含义:第一,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延伸和扩展,其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第二,物联网的用户端不仅包括人,还包括物品,物联网实现了人与物品及物品之间信息的交换和通信。
其中,为了能够对物联网设备的运行进行管理,一般会为各物联网设备配置对应的物联网管理设备,但是,在现有技术中,物联网管理设备对应物联网设备的管理一般是在物联网系统搭建的初期,后期都是作为获取物联网数据的一个设备,因而,难以保障物联网设备在物联网管理设备的管理下具有较佳的运行效果。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物联网管理设备的物联网设备管理方法,以保障物联网设备在物联网管理设备的管理下具有较佳的运行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应用于物联网管理设备的物联网设备管理方法,所述物联网设备管理方法包括:
基于预先配置的负载均衡策略,对所述物联网管理设备通信连接的物联网设备进行负载均衡处理,以使所述物联网管理设备当前与至少一个所述物联网设备通信连接;
针对当前与所述物联网管理设备通信连接的每一个所述物联网设备,判断是否需要对该物联网设备的运行参数进行更新;
对于需要对运行参数进行更新的每一个所述物联网设备,对该物联网设备的运行参数进行更新处理,得到该物联网设备对应的新的运行参数,并将所述新的运行参数发送给该物联网设备,其中,所述物联网设备用于基于接收到的所述新的运行参数运行。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在上述应用于物联网管理设备的物联网设备管理方法中,所述针对当前与所述物联网管理设备通信连接的每一个所述物联网设备,判断是否需要对该物联网设备的运行参数进行更新的步骤,包括:
针对当前与所述物联网管理设备通信连接的每一个所述物联网设备,判断是否接收到用于对该物联网设备的运行参数进行更新的参数更新指令,其中,所述参数更新指令基于与所述物联网管理设备通信连接的物联网用户终端设备响应对应的物联网用户进行的操作生成;
对于接收到用于对运行参数进行更新的参数更新指令对应的每一个所述物联网设备,确定需要对该物联网设备的运行参数进行更新。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在上述应用于物联网管理设备的物联网设备管理方法中,所述针对当前与所述物联网管理设备通信连接的每一个所述物联网设备,判断是否需要对该物联网设备的运行参数进行更新的步骤,还包括:
对于未接收到用于对运行参数进行更新的参数更新指令对应的每一个所述物联网设备,确定不需要对该物联网设备的运行参数进行更新。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在上述应用于物联网管理设备的物联网设备管理方法中,所述针对当前与所述物联网管理设备通信连接的每一个所述物联网设备,判断是否需要对该物联网设备的运行参数进行更新的步骤,还包括:
对于未接收到用于对运行参数进行更新的参数更新指令对应的每一个所述物联网设备,获取该物联网设备在最近的一个时间段内采集的多条历史物联网数据,并确定所述多条历史物联网数据之间的数据差异度;
对于未接收到用于对运行参数进行更新的参数更新指令对应的每一个所述物联网设备,基于对应的数据差异度确定是否需要对该物联网设备的运行参数进行更新。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在上述应用于物联网管理设备的物联网设备管理方法中,所述对于未接收到用于对运行参数进行更新的参数更新指令对应的每一个所述物联网设备,基于对应的数据差异度确定是否需要对该物联网设备的运行参数进行更新的步骤,包括:
对于未接收到用于对运行参数进行更新的参数更新指令对应的每一个所述物联网设备,确定该物联网设备对应的数据差异度与预先配置的数据差异度阈值之间的大小关系;
对于未接收到用于对运行参数进行更新的参数更新指令对应的每一个所述物联网设备,若该物联网设备对应的数据差异度大于或等于所述数据差异度阈值,则确定需要对该物联网设备的运行参数进行更新。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在上述应用于物联网管理设备的物联网设备管理方法中,所述对于未接收到用于对运行参数进行更新的参数更新指令对应的每一个所述物联网设备,基于对应的数据差异度确定是否需要对该物联网设备的运行参数进行更新的步骤,还包括:
对于未接收到用于对运行参数进行更新的参数更新指令对应的每一个所述物联网设备,若该物联网设备对应的数据差异度小于所述数据差异度阈值,则确定不需要对该物联网设备的运行参数进行更新。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在上述应用于物联网管理设备的物联网设备管理方法中,所述对于未接收到用于对运行参数进行更新的参数更新指令对应的每一个所述物联网设备,基于对应的数据差异度确定是否需要对该物联网设备的运行参数进行更新的步骤,还包括:
对于未接收到用于对运行参数进行更新的参数更新指令对应的每一个所述物联网设备,若该物联网设备对应的数据差异度小于所述数据差异度阈值,则统计该物联网设备基于当前的运行参数运行的时长,得到该物联网设备对应的运行时长信息;
分别确定每一个所述物联网设备对应的运行时长信息与预先配置的运行时长阈值信息之间的大小关系;
对于对应的运行时长信息大于或等于所述运行时长阈值信息的每一个所述物联网设备,确定需要对该物联网设备的运行参数进行更新。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在上述应用于物联网管理设备的物联网设备管理方法中,所述对于未接收到用于对运行参数进行更新的参数更新指令对应的每一个所述物联网设备,基于对应的数据差异度确定是否需要对该物联网设备的运行参数进行更新的步骤,还包括:
对于对应的运行时长信息小于所述运行时长阈值信息的每一个所述物联网设备,确定不需要对该物联网设备的运行参数进行更新。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在上述应用于物联网管理设备的物联网设备管理方法中,所述对于需要对运行参数进行更新的每一个所述物联网设备,对该物联网设备的运行参数进行更新处理,得到该物联网设备对应的新的运行参数,并将所述新的运行参数发送给该物联网设备的步骤,包括:
对于需要对运行参数进行更新的每一个所述物联网设备,获取该物联网设备在最近的一个时间段内采集的多条历史物联网数据,并确定所述多条历史物联网数据之间的数据差异度,得到该物联网设备对应的数据差异度信息,并确定与该数据差异度信息具有正相关关系的调整系数,得到该物联网设备对应的第一调整系数;
对于需要对运行参数进行更新的每一个所述物联网设备,基于该物联网设备对应的第一调整系数对该物联网设备的运行参数进行更新处理,得到该物联网设备对应的新的运行参数;
分别将每一条所述新的运行参数发送给对应的所述物联网设备。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在上述应用于物联网管理设备的物联网设备管理方法中,所述分别将每一条所述新的运行参数发送给对应的所述物联网设备的步骤,包括:
针对每一条所述新的运行参数,计算该新的运行参数与对应的所述运行参数之间的差值,得到该新的运行参数对应的运行参数差值,并基于该运行参数差值确定出多个过渡参数,其中,所述多个过渡参数属于所述运行参数和所述新的运行参数之间,所述过渡参数的数量和所述运行参数差值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
针对每一条所述新的运行参数,将该新的运行参数和对应的所述多个过渡参数一并发送给对应的所述物联网设备。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应用于物联网管理设备的物联网设备管理方法,在基于预先配置的负载均衡策略对通信连接的物联网设备进行负载均衡处理,以使物联网管理设备当前与至少一个物联网设备通信连接之后,可以判断是否需要对每一个物联网设备的运行参数进行更新,并对需要进行运行参数进行更新的每一个物联网设备的运行参数进行更新处理得到新的运行参数,并将新的运行参数发送给物联网设备以基于接收到的新的运行参数运行,使得物联网管理设备可以在物联网设备的运行过程中对物联网设备进行有效的运行管控,从而保障物联网设备在物联网管理设备的管理下具有较佳的运行效果。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物联网管理设备的结构框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应用于物联网管理设备的物联网设备管理方法包括的各步骤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应用于物联网管理设备的物联网设备管理方法包括的步骤S100包括的各步骤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物联网管理设备。其中,所述物联网管理设备可以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和处理器之间直接或间接地电性连接,以实现数据的传输或交互。例如,相互之间可通过一条或多条通讯总线或信号线实现电性连接。所述存储器中可以存储有至少一个可以以软件或固件(firmware)的形式,存在的软件功能模块(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可以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可执行的计算机程序,从而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应用于物联网管理设备的物联网设备管理方法。
可选地,在一种可能的示例中,所述物联网管理设备可以是一种具备数据处理能力的服务器,例如,可以用于:
首先,基于预先配置的负载均衡策略,对所述物联网管理设备通信连接的物联网设备进行负载均衡处理,以使所述物联网管理设备当前与至少一个所述物联网设备通信连接;其次,针对当前与所述物联网管理设备通信连接的每一个所述物联网设备,判断是否需要对该物联网设备的运行参数进行更新;然后,对于需要对运行参数进行更新的每一个所述物联网设备,对该物联网设备的运行参数进行更新处理,得到该物联网设备对应的新的运行参数,并将所述新的运行参数发送给该物联网设备,其中,所述物联网设备用于基于接收到的所述新的运行参数运行。
结合图2,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应用于物联网管理设备的物联网设备管理方法,可应用于上述物联网管理设备。其中,所述应用于物联网管理设备的物联网设备管理方法有关的流程所定义的方法步骤,可以由所述物联网管理设备实现。下面将对图2所示的具体流程,进行详细阐述。
步骤S100,基于预先配置的负载均衡策略,对所述物联网管理设备通信连接的物联网设备进行负载均衡处理,以使所述物联网管理设备当前与至少一个所述物联网设备通信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在执行步骤S100时,所述物联网管理设备可以基于预先配置的负载均衡策略,对所述物联网管理设备通信连接的物联网设备进行负载均衡处理,以使所述物联网管理设备当前与至少一个所述物联网设备通信连接。
步骤S200,针对当前与所述物联网管理设备通信连接的每一个所述物联网设备,判断是否需要对该物联网设备的运行参数进行更新。
在本实施例中,在执行步骤S100以进行负载均衡处理之后,可以进一步执行步骤S200,即所述物联网管理设备可以针对当前与所述物联网管理设备通信连接的每一个所述物联网设备,判断是否需要对该物联网设备的运行参数进行更新。
步骤S300,对于需要对运行参数进行更新的每一个所述物联网设备,对该物联网设备的运行参数进行更新处理,得到该物联网设备对应的新的运行参数,并将所述新的运行参数发送给该物联网设备。
在本实施例中,在执行步骤S200以判断是否需要对每一个所述物联网设备的运行参数进行更新之后,所述物联网管理设备对于需要对运行参数进行更新的每一个所述物联网设备,可以对该物联网设备的运行参数进行更新处理,得到该物联网设备对应的新的运行参数,并将所述新的运行参数发送给该物联网设备。其中,所述物联网设备用于基于接收到的所述新的运行参数运行,以实现运行控制。
基于上述步骤,在基于预先配置的负载均衡策略对通信连接的物联网设备进行负载均衡处理,以使物联网管理设备当前与至少一个物联网设备通信连接之后,可以判断是否需要对每一个物联网设备的运行参数进行更新,并对需要进行运行参数进行更新的每一个物联网设备的运行参数进行更新处理得到新的运行参数,并将新的运行参数发送给物联网设备以基于接收到的新的运行参数运行,使得物联网管理设备可以在物联网设备的运行过程中对物联网设备进行有效的运行管控,从而保障物联网设备在物联网管理设备的管理下具有较佳的运行效果。
在上述示例的基础上,在一种可能的示例中,步骤S100可以包括以下步骤以对所述物联网管理设备通信连接的物联网设备进行负载均衡处理,如图3所示的步骤S110、步骤S120和步骤S130。
步骤S110,对通信连接的每一个物联网设备进行监控,以获取每一个所述物联网设备发送采集的物联网数据的当前标准数据量。
在本实施例中,在执行步骤S110时,所述物联网管理设备可以对通信连接的每一个物联网设备进行监控,以获取每一个所述物联网设备发送采集的物联网数据的当前标准数据量。其中,所述当前标准数据量用于表征在当前一个时间段(时长可以预先配置)内对应的所述物联网设备在单位时间内向所述物联网管理设备发送的物联网数据的数据量。
步骤S120,基于每一个所述物联网设备对应的所述当前标准数据量,判断是否需要对所述物联网管理设备通信连接的所述物联网设备进行负载均衡处理。
在本实施例中,在执行步骤S110以得到所述当前标准数据量之后,可以进一步执行步骤S120,即所述物联网管理设备可以基于每一个所述物联网设备对应的所述当前标准数据量,判断是否需要对所述物联网管理设备通信连接的所述物联网设备进行负载均衡处理。
其中,若判定需要对所述物联网管理设备通信连接的所述物联网设备进行负载均衡处理,可以执行后续的步骤S130。
步骤S130,基于预先配置的负载均衡策略对所述物联网管理设备通信连接的所述物联网设备进行负载均衡处理。
在本实施例中,在执行步骤S120以确定需要执行步骤S130之后,即在判定需要对所述物联网管理设备通信连接的所述物联网设备进行负载均衡处理之后,所述物联网管理设备可以基于预先配置的负载均衡策略对所述物联网管理设备通信连接的所述物联网设备进行负载均衡处理。
基于上述步骤,通过获取每一个物联网设备发送采集的物联网数据的当前标准数据量,使得可以基于当前标准数据量判断是否需要对物联网设备进行负载均衡处理,以在判定需要对物联网设备进行负载均衡处理时基于预先配置的负载均衡策略对物联网管理设备通信连接的物联网设备进行负载均衡处理,使得相较于直接基于的一定的时间策略来确定是否进行负载均衡处理的常规技术方案,可以提高确定是否进行负载均衡处理的准确度,从而保障对物联网管理设备进行负载均衡的可靠性。
在上述示例的基础上,在一种可能的示例中,步骤S110可以包括以下步骤以获取所述当前标准数据量:
第一步,确定上一次执行所述基于每一个所述物联网设备对应的所述当前标准数据量,判断是否需要对所述物联网管理设备通信连接的所述物联网设备进行负载均衡处理的步骤的时间,得到对应的执行时间信息;
第二步,计算所述执行时间信息与当前时间信息之间的时间差值,得到对应的时间差值信息,并确定所述时间差值信息与预先配置的时间差值阈值信息之间的大小关系;
第三步,基于所述时间差值信息与所述时间差值阈值信息之间的大小关系,执行预先配置的当前标准数据量获取操作,以获取每一个所述物联网设备发送采集的物联网数据的当前标准数据量。
在上述示例的基础上,在一种可以替代的示例中,可以基于以下步骤以通过执行所述当前标准数据量获取操作得到所述当前标准数据量:
若上一次执行所述基于每一个所述物联网设备对应的所述当前标准数据量,判断是否需要对所述物联网管理设备通信连接的所述物联网设备进行负载均衡处理的步骤的结果为,需要对所述物联网管理设备通信连接的所述物联网设备进行负载均衡处理,则在所述时间差值信息大于或等于所述时间差值阈值信息时,获取每一个所述物联网设备发送采集的物联网数据的当前标准数据量。
在上述示例的基础上,在另一种可以替代的示例中,也可以基于以下步骤以通过执行所述当前标准数据量获取操作得到所述当前标准数据量:
若上一次执行所述基于每一个所述物联网设备对应的所述当前标准数据量,判断是否需要对所述物联网管理设备通信连接的所述物联网设备进行负载均衡处理的步骤的结果为,不需要对所述物联网管理设备通信连接的所述物联网设备进行负载均衡处理,则在所述时间差值信息大于或等于所述时间差值阈值信息与预先配置的第一时间系数的乘积时,获取每一个所述物联网设备发送采集的物联网数据的当前标准数据量,其中,所述第一时间系数小于1且大于0。
在上述两种示例的基础上,在一种可以替代的示例中,可以基于以下步骤以获取每一个所述物联网设备的当前标准数据量:
第一步,针对通信连接的每一个所述物联网设备,统计该物联网设备在所述执行时间信息与所述当前时间信息之间的时间段内发送的物联网数据的数据量,得到该物联网设备对应的第一数据量;
第二步,针对通信连接的每一个所述物联网设备,计算该物联网设备对应的第一数据量和所述时间差值信息之间的比值,得到该物联网设备对应的当前标准数据量(即计算得到的该比值)。
在上述示例的基础上,在一种可能的示例中,步骤S120可以包括以下步骤以判断是否需要对所述物联网管理设备通信连接的所述物联网设备进行负载均衡处理:
第一步,针对每一个所述物联网设备,判断该物联网设备对应的所述当前标准数据量是否大于或等于针对所述物联网管理设备配置的标准数据量阈值(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不同的所述物联网管理设备,可以配置不同的标准数据量阈值,也可以配置相同的标准数据量阈值,例如,对于数据处理性能不同的物联网管理设备可以配置不同的标准数据量阈值);
第二步,统计对应的所述当前标准数据量大于或等于所述标准数据量阈值的物联网设备的数量,得到对应的第一设备数量,并确定所述第一设备数量与预先配置的第一设备数量阈值之间的大小关系;
第三步,若所述第一设备数量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设备数量阈值,可以判定需要对所述物联网管理设备通信连接的所述物联网设备进行负载均衡处理,相反地,在一种可能的示例中,若所述第一设备数量小于所述第一设备数量阈值,可以判定不需要对所述物联网管理设备通信连接的所述物联网设备进行负载均衡处理。
在上述示例的基础上,在另一种可能的示例中,步骤S120也可以包括以下步骤以判断是否需要对所述物联网管理设备通信连接的所述物联网设备进行负载均衡处理:
第一步,针对每一个所述物联网设备,判断该物联网设备对应的所述当前标准数据量与该物联网设备对应的历史标准数据量(即在历史上执行步骤S110时确定的当前标准数据量,如最近一次,或每一次的平均值,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是基于其它的物联网管理设备执行步骤S110得到的)之间的差值是否大于或等于预先配置的数据量差值阈值;
第二步,统计对应的所述当前标准数据量与对应的所述历史标准数据量之间的差值大于或等于所述数据量差值阈值的物联网设备的数量,得到对应的第二设备数量,并确定所述第二设备数量与预先配置的第二设备数量阈值之间的大小关系;
第三步,若所述第二设备数量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设备数量阈值,可以判定需要对所述物联网管理设备通信连接的所述物联网设备进行负载均衡处理,相反地,在一种可能的示例中,若所述第二设备数量小于所述第二设备数量阈值,可以判定不需要对所述物联网管理设备通信连接的所述物联网设备进行负载均衡处理。
在上述示例的基础上,在一种可能的示例中,步骤S130可以包括步骤S310和步骤S320,以基于预先配置的负载均衡策略对所述物联网管理设备通信连接的所述物联网设备进行负载均衡处理。
步骤S310,若判定需要对所述物联网管理设备通信连接的所述物联网设备进行负载均衡处理,则基于每一个所述物联网设备对应的所述当前标准数据量确定是否需要减少与所述物联网管理设备通信连接的物联网设备的数量(即确定是需要减少与所述物联网管理设备通信连接的物联网设备的数量,即断开与一些物联网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还是需要增加减少与所述物联网管理设备通信连接的物联网设备的数量,如与一些新的物联网设备建立通信连接);
步骤S320,若确定需要减少与所述物联网管理设备通信连接的物联网设备的数量,则在通信连接的物联网设备中确定出第一物联网设备,并切断与所述物联网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其中,若其它的物联网管理设备需要增加与该其它的物联网管理设备通信连接的物联网设备,则将所述第一物联网设备与该其它的物联网管理设备通信连接,以实现负载均衡。
在上述示例的基础上,在一种可能的示例中,步骤S320可以包括以下步骤以在通信连接的物联网设备中确定出第一物联网设备,并切断与所述物联网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
第一步,若确定需要减少与所述物联网管理设备通信连接的物联网设备的数量,则针对与所述物联网管理设备通信连接的每一个物联网设备,对该物联网设备执行目标筛选操作,得到该物联网设备对应的筛选表征系数,其中,所述筛选表征系数用于表征将对应的物联网设备确定为第一物联网设备的权重系数;
第二步,基于每一个所述物联网设备对应的筛选表征系数之间的大小关系,确定出作为所述第一物联网设备的每一个物联网设备(例如,可以将筛选标准系数最大的一个或一定数量各物联网设备确定为第一物联网设备),并切断该物联网设备与所述物联网管理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
在上述示例的基础上,在一种可能的示例中,所述目标筛选操作可以包括以下步骤,以得到所述物联网设备对应的筛选表征系数:
第一步,基于与所述物联网设备之间的部署距离和设备类型的相似度(设备类型的相似度,可以基于是否属于同一种设备,如都是相同的设备,可以直接得到最大的相似度值,如1,如不是相同的设备,可以结合进行数据采集的方式、形成的物联网数据的格式、数据采集的频率等方面的参数进行综合计算相似度),确定所述物联网设备的关联物联网设备(例如,在一种可能的示例中,所述关联物联网设备可以是所有物联网设备中与所述物联网设备之间具有最紧密关联关系的一个物联网设备,即关联关系程度最大的一个物联网设备,其中,所述关联关系程度可以基于与所述物联网设备之间的部署距离和设备类型相似度的负相关值进行加权计算得到,即部署距离越大,得到的加权值越大,部署距离越小,得到的加权值越小,设备类型相似度越大,得到的加权值越小,设备类型相似度越小,得到的加权值越大;并且,加权计算得到的加权值越大,对应的关联关系程度越小,如部署距离越大,对应的关联关系程度越小,部署距离越小,对应的关联关系程度越大;加权计算得到的加权值越小,对应的关联关系程度越大,如设备类型的相似度越大,对应的关联关系程度越大,设备类型的相似度越小,对应的关联关系程度越小,即加权计算得到的加权值与所述关联关系程度之间可以具有负相关关系);
第二步,获取所述关联物联网设备在每一次进行负载均衡处理之后形成的负载均衡结果数据,并基于所述负载均衡结果数据形成对应的负载均衡结果数据序列,其中,所述所述负载均衡结果数据用于表征对应的所述物联网设备在每一次进行负载均衡处理时是否被确定为第一物联网设备,且在所述负载均衡结果数据序列中各所述负载均衡结果数据按照进行的对应的负载均衡处理的时间,从早到晚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列;
第三步,针对所述负载均衡结果数据序列中的每一条所述负载均衡结果数据,对该负载均衡结果数据进行赋值处理,得到该负载均衡结果数据对应的结果表征值,并基于每一条所述负载均衡结果数据在所述负载均衡结果数据序列中的排列位置,将对应的所述结果表征值进行排列,得到对应的结果表征值序列,其中,若所述负载均衡结果数据为对应的所述物联网设备被确定为第一物联网设备,则对应的结果表征值可以为第一表征值,若所述负载均衡结果数据为对应的所述物联网设备未被确定为第一物联网设备,则对应的结果表征值可以为第二表征值,所述第一表征值可以大于所述第二表征值;
第四步,针对所述结果表征值序列中的每一个所述结果表征值,基于该结果表征值在所述结果表征值序列中的排列位置,确定该结果表征值对应的第一权重系数,其中,排列位置在后的结果表征值对应的第一权重系数大于排列位置在前的结果表征值对应的第一权重系数,例如,所有的结果表征值对应的第一权重系数的和值可以为1;
第五步,基于所述结果表征值序列中的每一个所述结果表征值和对应的所述第一权重系数进行加权计算,得到对应的加权结果表征值;
第六步,确定所述负载均衡结果数据序列中对应的结果表征值为第一表征值的负载均衡结果数据的第一占比信息和对应的结果表征值为第二表征值的负载均衡结果数据的第二占比信息,并确定所述第一占比信息和所述第二占比信息之间的大小关系,并基于所述大小关系确定对应的目标表征值,其中,在所述第一占比信息大于所述第二占比信息时确定的目标表征值,大于在所述第一占比信息等于所述第二占比信息时确定的目标表征值,在所述第一占比信息等于所述第二占比信息时确定的目标表征值,大于在所述第一占比信息小于所述第二占比信息时确定的目标表征值;
第七步,基于所述第一占比信息与所述第二占比信息之间的大小关系,计算所述目标表征值与所述加权结果表征值之间的和值,并将该和值作为所述物联网设备对应的筛选表征系数。
在上述示例的基础上,在一种可能的示例中,步骤S200可以包括以下步骤以判断是否需要对每一个所述物联网设备的运行参数进行更新:
第一步,针对当前与所述物联网管理设备通信连接的每一个所述物联网设备,判断是否接收到用于对该物联网设备的运行参数进行更新的参数更新指令,其中,所述参数更新指令基于与所述物联网管理设备通信连接的物联网用户终端设备响应对应的物联网用户进行的操作生成;
第二步,对于接收到用于对运行参数进行更新的参数更新指令对应的每一个所述物联网设备,确定需要对该物联网设备的运行参数进行更新。
在上述示例的基础上,在一种可能的示例中,步骤S200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以判断是否需要对每一个所述物联网设备的运行参数进行更新:
对于未接收到用于对运行参数进行更新的参数更新指令对应的每一个所述物联网设备,确定不需要对该物联网设备的运行参数进行更新。
在上述示例的基础上,在另一种可能的示例中,步骤S200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以判断是否需要对每一个所述物联网设备的运行参数进行更新:
第一步,对于未接收到用于对运行参数进行更新的参数更新指令对应的每一个所述物联网设备,获取该物联网设备在最近的一个时间段内采集的多条历史物联网数据,并确定所述多条历史物联网数据之间的数据差异度(如图像之间的像素差异度等);
第二步,对于未接收到用于对运行参数进行更新的参数更新指令对应的每一个所述物联网设备,基于对应的数据差异度确定是否需要对该物联网设备的运行参数进行更新。
在上述示例的基础上,在一种可能的示例中,可以基于以下步骤以基于对应的数据差异度确定是否需要对物联网设备的运行参数进行更新:
第一步,对于未接收到用于对运行参数进行更新的参数更新指令对应的每一个所述物联网设备,确定该物联网设备对应的数据差异度与预先配置的数据差异度阈值之间的大小关系;
第二步,对于未接收到用于对运行参数进行更新的参数更新指令对应的每一个所述物联网设备,若该物联网设备对应的数据差异度大于或等于所述数据差异度阈值,则确定需要对该物联网设备的运行参数进行更新。
在上述示例的基础上,在一种可能的示例中,还可以基于以下步骤以基于对应的数据差异度确定是否需要对物联网设备的运行参数进行更新:
对于未接收到用于对运行参数进行更新的参数更新指令对应的每一个所述物联网设备,若该物联网设备对应的数据差异度小于所述数据差异度阈值,则确定不需要对该物联网设备的运行参数进行更新。
在上述示例的基础上,在另一种可能的示例中,可以基于以下步骤以基于对应的数据差异度确定是否需要对物联网设备的运行参数进行更新:
第一步,对于未接收到用于对运行参数进行更新的参数更新指令对应的每一个所述物联网设备,若该物联网设备对应的数据差异度小于所述数据差异度阈值,则统计该物联网设备基于当前的运行参数运行的时长,得到该物联网设备对应的运行时长信息;
第二步,分别确定每一个所述物联网设备对应的运行时长信息与预先配置的运行时长阈值信息之间的大小关系;
第三步,对于对应的运行时长信息大于或等于所述运行时长阈值信息的每一个所述物联网设备,确定需要对该物联网设备的运行参数进行更新。
并且,在一种可能的示例中,对于对应的运行时长信息小于所述运行时长阈值信息的每一个所述物联网设备,可以确定不需要对该物联网设备的运行参数进行更新。
在上述示例的基础上,在一种可能的示例中,步骤S300可以包括以下步骤以针对需要对运行参数进行更新的每一个所述物联网设备,对该物联网设备的运行参数进行更新处理,得到该物联网设备对应的新的运行参数,并将所述新的运行参数发送给该物联网设备:
第一步,对于需要对运行参数进行更新的每一个所述物联网设备,获取该物联网设备在最近的一个时间段内采集的多条历史物联网数据,并确定所述多条历史物联网数据之间的数据差异度(如前所述),得到该物联网设备对应的数据差异度信息,并确定与该数据差异度信息具有正相关关系的调整系数,得到该物联网设备对应的第一调整系数;
第二步,对于需要对运行参数进行更新的每一个所述物联网设备,基于该物联网设备对应的第一调整系数对该物联网设备的运行参数进行更新处理(如相乘),得到该物联网设备对应的新的运行参数;
第三步,分别将每一条所述新的运行参数发送给对应的所述物联网设备,如此,可以使得需要进行运行参数更新的每一个物联网设备都能够基于新的运行参数运行。
在上述示例的基础上,在一种可能的示例中,可以基于以下步骤以分别将每一条所述新的运行参数发送给对应的所述物联网设备:
第一步,针对每一条所述新的运行参数,计算该新的运行参数与对应的所述运行参数之间的差值,得到该新的运行参数对应的运行参数差值,并基于该运行参数差值确定出多个过渡参数,其中,所述多个过渡参数属于所述运行参数和所述新的运行参数之间,所述过渡参数的数量和所述运行参数差值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
第二步,针对每一条所述新的运行参数,将该新的运行参数和对应的所述多个过渡参数一并发送给对应的所述物联网设备。
如此,可以使得所述物联网设备的运行参数可以从所述多个过渡参数逐步变化至所述新的运行参数。例如,在一种可能的示例中,所述运行参数可以是指采集物联网数据的频率、分辨率等参数。
综上所述,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应用于物联网管理设备的物联网设备管理方法,在基于预先配置的负载均衡策略对通信连接的物联网设备进行负载均衡处理,以使物联网管理设备当前与至少一个物联网设备通信连接之后,可以判断是否需要对每一个物联网设备的运行参数进行更新,并对需要进行运行参数进行更新的每一个物联网设备的运行参数进行更新处理得到新的运行参数,并将新的运行参数发送给物联网设备以基于接收到的新的运行参数运行,使得物联网管理设备可以在物联网设备的运行过程中对物联网设备进行有效的运行管控,从而保障物联网设备在物联网管理设备的管理下具有较佳的运行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应用于物联网管理设备的物联网设备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物联网设备管理方法包括:
基于预先配置的负载均衡策略,对所述物联网管理设备通信连接的物联网设备进行负载均衡处理,以使所述物联网管理设备当前与至少一个所述物联网设备通信连接;
针对当前与所述物联网管理设备通信连接的每一个所述物联网设备,判断是否需要对该物联网设备的运行参数进行更新;
对于需要对运行参数进行更新的每一个所述物联网设备,对该物联网设备的运行参数进行更新处理,得到该物联网设备对应的新的运行参数,并将所述新的运行参数发送给该物联网设备,其中,所述物联网设备用于基于接收到的所述新的运行参数运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物联网管理设备的物联网设备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对当前与所述物联网管理设备通信连接的每一个所述物联网设备,判断是否需要对该物联网设备的运行参数进行更新的步骤,包括:
针对当前与所述物联网管理设备通信连接的每一个所述物联网设备,判断是否接收到用于对该物联网设备的运行参数进行更新的参数更新指令,其中,所述参数更新指令基于与所述物联网管理设备通信连接的物联网用户终端设备响应对应的物联网用户进行的操作生成;
对于接收到用于对运行参数进行更新的参数更新指令对应的每一个所述物联网设备,确定需要对该物联网设备的运行参数进行更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于物联网管理设备的物联网设备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对当前与所述物联网管理设备通信连接的每一个所述物联网设备,判断是否需要对该物联网设备的运行参数进行更新的步骤,还包括:
对于未接收到用于对运行参数进行更新的参数更新指令对应的每一个所述物联网设备,确定不需要对该物联网设备的运行参数进行更新。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于物联网管理设备的物联网设备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对当前与所述物联网管理设备通信连接的每一个所述物联网设备,判断是否需要对该物联网设备的运行参数进行更新的步骤,还包括:
对于未接收到用于对运行参数进行更新的参数更新指令对应的每一个所述物联网设备,获取该物联网设备在最近的一个时间段内采集的多条历史物联网数据,并确定所述多条历史物联网数据之间的数据差异度;
对于未接收到用于对运行参数进行更新的参数更新指令对应的每一个所述物联网设备,基于对应的数据差异度确定是否需要对该物联网设备的运行参数进行更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于物联网管理设备的物联网设备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于未接收到用于对运行参数进行更新的参数更新指令对应的每一个所述物联网设备,基于对应的数据差异度确定是否需要对该物联网设备的运行参数进行更新的步骤,包括:
对于未接收到用于对运行参数进行更新的参数更新指令对应的每一个所述物联网设备,确定该物联网设备对应的数据差异度与预先配置的数据差异度阈值之间的大小关系;
对于未接收到用于对运行参数进行更新的参数更新指令对应的每一个所述物联网设备,若该物联网设备对应的数据差异度大于或等于所述数据差异度阈值,则确定需要对该物联网设备的运行参数进行更新。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应用于物联网管理设备的物联网设备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于未接收到用于对运行参数进行更新的参数更新指令对应的每一个所述物联网设备,基于对应的数据差异度确定是否需要对该物联网设备的运行参数进行更新的步骤,还包括:
对于未接收到用于对运行参数进行更新的参数更新指令对应的每一个所述物联网设备,若该物联网设备对应的数据差异度小于所述数据差异度阈值,则确定不需要对该物联网设备的运行参数进行更新。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应用于物联网管理设备的物联网设备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于未接收到用于对运行参数进行更新的参数更新指令对应的每一个所述物联网设备,基于对应的数据差异度确定是否需要对该物联网设备的运行参数进行更新的步骤,还包括:
对于未接收到用于对运行参数进行更新的参数更新指令对应的每一个所述物联网设备,若该物联网设备对应的数据差异度小于所述数据差异度阈值,则统计该物联网设备基于当前的运行参数运行的时长,得到该物联网设备对应的运行时长信息;
分别确定每一个所述物联网设备对应的运行时长信息与预先配置的运行时长阈值信息之间的大小关系;
对于对应的运行时长信息大于或等于所述运行时长阈值信息的每一个所述物联网设备,确定需要对该物联网设备的运行参数进行更新。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应用于物联网管理设备的物联网设备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于未接收到用于对运行参数进行更新的参数更新指令对应的每一个所述物联网设备,基于对应的数据差异度确定是否需要对该物联网设备的运行参数进行更新的步骤,还包括:
对于对应的运行时长信息小于所述运行时长阈值信息的每一个所述物联网设备,确定不需要对该物联网设备的运行参数进行更新。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应用于物联网管理设备的物联网设备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于需要对运行参数进行更新的每一个所述物联网设备,对该物联网设备的运行参数进行更新处理,得到该物联网设备对应的新的运行参数,并将所述新的运行参数发送给该物联网设备的步骤,包括:
对于需要对运行参数进行更新的每一个所述物联网设备,获取该物联网设备在最近的一个时间段内采集的多条历史物联网数据,并确定所述多条历史物联网数据之间的数据差异度,得到该物联网设备对应的数据差异度信息,并确定与该数据差异度信息具有正相关关系的调整系数,得到该物联网设备对应的第一调整系数;
对于需要对运行参数进行更新的每一个所述物联网设备,基于该物联网设备对应的第一调整系数对该物联网设备的运行参数进行更新处理,得到该物联网设备对应的新的运行参数;
分别将每一条所述新的运行参数发送给对应的所述物联网设备。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应用于物联网管理设备的物联网设备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别将每一条所述新的运行参数发送给对应的所述物联网设备的步骤,包括:
针对每一条所述新的运行参数,计算该新的运行参数与对应的所述运行参数之间的差值,得到该新的运行参数对应的运行参数差值,并基于该运行参数差值确定出多个过渡参数,其中,所述多个过渡参数属于所述运行参数和所述新的运行参数之间,所述过渡参数的数量和所述运行参数差值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
针对每一条所述新的运行参数,将该新的运行参数和对应的所述多个过渡参数一并发送给对应的所述物联网设备。
CN202110910278.2A 2021-08-09 2021-08-09 一种应用于物联网管理设备的物联网设备管理方法 Withdrawn CN11360887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10278.2A CN113608874A (zh) 2021-08-09 2021-08-09 一种应用于物联网管理设备的物联网设备管理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10278.2A CN113608874A (zh) 2021-08-09 2021-08-09 一种应用于物联网管理设备的物联网设备管理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08874A true CN113608874A (zh) 2021-11-05

Family

ID=783077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910278.2A Withdrawn CN113608874A (zh) 2021-08-09 2021-08-09 一种应用于物联网管理设备的物联网设备管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608874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402980B (zh) 游戏运行的适配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2887217B (zh) 控制数据包发送方法、模型训练方法、装置及系统
WO2019062405A1 (zh) 应用程序的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1741082B (zh) 基于5g与边缘计算的网络处理方法及云通信网络服务器
CN113315716A (zh) 拥塞控制模型的训练方法和设备及拥塞控制方法和设备
CN108509975A (zh) 一种异常在线聚类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
CN112181782A (zh) 基于ab测试的自适应灰度功能发布方法和装置
CN112927178B (zh) 遮挡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113497647B (zh) 由通信网络中的电子装置执行的方法和电子装置
CN113676362A (zh) 一种基于数据处理的物联网设备绑定方法及系统
WO2019062404A1 (zh) 应用程序的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3608874A (zh) 一种应用于物联网管理设备的物联网设备管理方法
CN113452576A (zh) 网络环境的监控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CN106936527B (zh) 一种基于双门限的多用户合作频谱感知方法
CN110708370B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终端
CN116109017B (zh) 一种短路电流零点快速精准预测方法及系统
CN111682975A (zh) 网络状态预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055423A (zh) 策略的推送方法、策略的执行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3472897A (zh) 一种物联网管理设备的负载平衡方法
CN111258854A (zh) 模型训练方法、基于预测模型的报警方法和相关装置
CN113050955A (zh) 一种自适应ai模型部署方法
CN113608873A (zh) 一种应用于物联网管理设备的物联网数据采集方法
CN113645292A (zh) 一种物联网设备的分配方法
CN113873003A (zh) 物联网中存储端和通信端之间的数据传输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3055212A (zh) 策略的推送方法、策略的执行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