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96185A - 基于可用区的域名解析方法、装置、设备和机器可读介质 - Google Patents

基于可用区的域名解析方法、装置、设备和机器可读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96185A
CN113596185A CN202110700533.0A CN202110700533A CN113596185A CN 113596185 A CN113596185 A CN 113596185A CN 202110700533 A CN202110700533 A CN 202110700533A CN 113596185 A CN113596185 A CN 11359618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omain name
name resolution
address
resolution request
available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70053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百合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libaba Singapore Holdings Pte Ltd
Original Assignee
Alibaba Singapore Holdings Pte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ibaba Singapore Holdings Pte Ltd filed Critical Alibaba Singapore Holdings Pte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700533.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596185A/zh
Publication of CN1135961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9618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1/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addressing or naming
    • H04L61/45Network directories; Name-to-address mapping
    • H04L61/4505Network directories; Name-to-address mapping using standardised directories; using standardised directory access protocols
    • H04L61/4511Network directories; Name-to-address mapping using standardised directories; using standardised directory access protocols using domain name system [D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1/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addressing or naming
    • H04L61/09Mapping addresses
    • H04L61/10Mapping addresses of different types
    • H04L61/103Mapping addresses of different types across network layers, e.g. resolution of network layer into physical layer addresses or 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 [ARP]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可用区的域名解析方法、装置、设备和机器可读介质,所述的方法包括:接收域名解析请求;所述域名解析请求中包括:域名信息和可用区信息;根据所述域名解析请求,在域名、可用区和IP地址之间的映射关系中进行查找,以得到所述域名解析请求对应的目标IP地址;对所述域名解析请求对应的目标IP地址进行返回。本申请实施例可以降低域名解析的繁琐度,进而能够提高域名解析效率。

Description

基于可用区的域名解析方法、装置、设备和机器可读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可用区的域名解析方法、一种基于可用区的域名解析装置、一种设备和一种机器可读介质。
背景技术
AZ(可用区,Availability Zone)是一区域内,电力互相独立或网络互相独立的物理区域,在同一区域内可用区与可用区之间内网互通,可用区之间能做到故障隔离。
基于可用区的域名解析,是经由私网DNS(域名系统,Domain Name System)把域名转换成可用区对应的IP地址的技术。
参照图1,示出了相关技术中一种基于可用区的域名解析系统的示意,其具体包括:控制台101、递归DNS102、BIND(伯克利网络域名,Berkeley Internet Name Domain)103和权威DNS104。其中,控制台101向权威DNS104发送解析配置,该解析配置用于将域名指向IP(网际互联协议,Internet Protocol)地址;由于一个域名可能在多个AZ存在,故通常针对一个域名设置多个域名标识,并生成域名标识与IP地址对应的解析配置记录。控制台101向递归DNS102发送劫持配置,该劫持配置用于绑定域名标识和可用区标识,以确定域名解析请求的转发方向。
在域名解析过程中,递归DNS102接收到的域名解析请求中可以包括:域名信息和可用区信息,如“www.test.com.+AZ1”,递归DNS102根据域名解析请求对于劫持配置的命中情况,确定是否对域名信息进行组包,并向BIND103发送数据包;对应的组包过程具体包括:在域名解析请求命中劫持配置的情况下,针对命中的域名标识,添加预设后缀(如图1中的forward标识)。BIND103根据数据包中是否包含预设后缀,确定转发方向;具体地,若该数据包中包含预设后缀,则向DNS104发送域名解析请求,或者,若该数据包中不包含预设后缀,则向公网递归发送该数据包。DNS104对该数据包进行解析,并根据解析得到的域名标识,查找解析配置,以得到该域名标识对应的IP地址,该IP地址可以经BIND103返回给递归DNS102。
发明人在实施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过程中发现,相关技术的域名解析需要执行预设后缀对应的组包操作和解包操作,该组包操作具体为:针对命中的域名标识,添加预设后缀,该解包操作具体为:对数据包进行解析,以得到其中的域名标识;上述组包操作和上述解包操作,增加了域名解析的繁琐度,导致域名解析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可用区的域名解析方法,可以降低域名解析的繁琐度,进而能够提高域名解析效率。
相对应的,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于可用区的域名解析装置、一种设备、以及一种机器可读介质,用以保证上述方法的实现及应用。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基于可用区的域名解析方法,包括:
接收域名解析请求;所述域名解析请求中包括:域名信息和可用区信息;
根据所述域名解析请求,在域名、可用区和IP地址之间的映射关系中进行查找,以得到所述域名解析请求对应的目标IP地址;
对所述域名解析请求对应的目标IP地址进行返回。
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基于可用区的域名解析方法,包括:
发送域名解析请求;所述域名解析请求中包括:域名信息和可用区信息;
接收所述域名解析请求对应的目标IP地址;所述目标IP地址为根据域名、可用区和IP地址之间的映射关系得到。
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基于可用区的域名解析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域名解析请求;所述域名解析请求中包括:域名信息和可用区信息;
查找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域名解析请求,在域名、可用区和IP地址之间的映射关系中进行查找,以得到所述域名解析请求对应的目标IP地址;
返回模块,用于对所述域名解析请求对应的目标IP地址进行返回。
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基于可用区的域名解析装置,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发送域名解析请求;所述域名解析请求中包括:域名信息和可用区信息;以及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域名解析请求对应的目标IP地址;所述目标IP地址为根据域名、可用区和IP地址之间的映射关系得到。
再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设备,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
其上存储有指令的一个或多个机器可读介质,当由上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上述设备执行前述一个或多个上述的方法。
又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个或多个机器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指令,当由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设备执行前述一个或多个上述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包括以下优点:
本申请实施例基于域名、可用区和IP地址之间的映射关系的查找,进行域名解析,可以节省相关技术中预设后缀对应的组包操作和解包操作,因此能够降低域名解析的繁琐度,进而能够提高域名解析效率。
并且,本申请实施例的映射关系作为解析配置,可由一个组件来处理,故能够降低域名解析所需的组件数量、以及组件之间的交互链路,因此能够进一步降低域名解析的繁琐度,进而能够进一步提高域名解析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相关技术中一种基于可用区的域名解析系统的示意;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基于可用区的域名解析的示意;
图3是本申请的一种基于可用区的域名解析方法实施例一的步骤流程图;
图4是本申请的一种基于可用区的域名解析方法实施例二的步骤流程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基于可用区的域名解析系统及域名解析流程的示意;
图6是本申请的一种基于可用区的域名解析装置实施例的结构框图;
图7是本申请的一种基于可用区的域名解析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8是可被用于实现本申请中上述的各个实施例的示例性设备150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构思易于进行各种修改和替代形式,其具体实施例已经通过附图的方式示出,并将在这里详细描述。然而,应该理解,上述内容并不是用来将本申请的构思限制为所公开的具体形式,相反地,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意欲覆盖所有的修改、等同和替代的形式。
本说明书中的“一个实施例”,“实施例”,“一个具体实施例”等,表示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包括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但是每个实施例可以包括或可以不必然包括该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此外,这样的短语不一定指的是同一实施例。另外,在联系一个实施例描述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的情况下,无论是否明确描述,可以认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的范围内,这样的特征、结构或特性也与其他实施例有关。另外,应该理解的是,“在A,B和C的至少一个”这种形式所包括的列表中的条目中,可以包括如下可能的项目:(A);(B);(C);(A和B);(A和C);(B和C);或(A,B和C)。同样,“A,B或C中的至少一个”这种形式列出的项目可能意味着(A);(B);(C);(A和B);(A和C);(B和C);或(A,B和C)。
在一些情况下,所公开的实施例可以被实施为硬件、固件、软件或其任意组合。所公开的实施例也可以实现为携带或存储在一个或多个暂时的或者非暂时的机器可读(例如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的指令,该指令可以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机器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实施为用于以能够被机器读取的形式存储或者传输信息的存储装置、机构或其他物理结构(例如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器、介质盘、或其他媒体其它物理结构装置)。
在附图中,一些结构或方法特征可以以特定的安排和/或排序显示。然而,优选地,这样的具体安排和/或排序并不是必要的。相反,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这样的特征可以以不同的方式和/或顺序排列,而不是如附图中所示。此外,特定的附图中的结构或方法特征中所包含的内容,不意味着暗示这种特征是在所有实施例是必须的,并且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可能不包括这些特征,或者可能将这些特征与其它特征相结合。
本申请实施例中,可用区可以应用于VPC(专有网络,Virtual Private Cloud)的场景。VPC可以为在数据中心网络中创建的自定义私有网络,不同的VPC之间相互隔离。VPC的区域内,可用区具有相互独立的电力,以实现可用区之间的故障隔离。区域的例子可以包括:华北、华东、华南、或西南等。
域名(Domain Name),又称网域,是由一串用点分隔的名字组成的网络上某一台计算机或计算机组的名称,用于在数据传输时对计算机的定位标识。
本申请实施例中,基于可用区的域名解析,可用于在可用区的范围内进行域名解析。基于可用区的域名解析可由可用区内的DNS(以下简称私网DNS)执行。
参照图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基于可用区的域名解析的流程的示意,其中,一个区域内设置有多个AZ,图2中示出了AZ1和AZ2,可以理解,该区域内还可以设置有AZ3等可用区。
示例性的,AZ1内设置有第一私网DNS,以及,AZ2内设置有第二私网DNS。AZ1内设置有客户端1,AZ2内设置有客户端2。
在客户端1需要访问例如“www.abc.com”的域名的情况下,可以向第一私网DNS发送对应的域名解析请求,第一私网DNS可以返回该域名在AZ1的IP1;接着,客户端1可以访问IP1,以从对应的服务端1获得该域名对应的结果。
同理,在客户端2需要访问例如“www.abc.com”的域名的情况下,可以向第二私网DNS发送对应的域名解析请求,第二私网DNS可以返回该域名在AZ2的IP2;接着,客户端2可以访问IP2,以从对应的服务端2获得该域名对应的结果。
前述的服务端1或服务端2可以与数据中心相应。本申请实施例对于数据中心存储的数据类型不加以限制。数据中心存储的数据类型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网页或资源,资源可以包括:图像、音频、视频等。域名解析可以将用户的访问路由到服务端对应的网站或资源上。可以理解,图2中服务端1位于AZ1内部、以及服务端2位于AZ2内部,只是作为示例。实际上,服务端1也可以位于AZ1外部,同理,服务端2也可以位于AZ2外部。可以理解,本申请实施例对于服务端与可用区之间的位置关系不加以限制。
根据域名解析的“将域名指向IP地址”的含义,相关技术中域名的解析配置通常仅仅考虑域名与IP地址之间的关系。这样,在AZ的场景下,由于一个域名可能在多个AZ存在,故相关技术的权威DNS通常针对一个域名设置多个域名标识,并生成域名标识与IP地址对应的解析配置记录。以域名“www.test.com”为例,可以设置其对应的多个域名标识,如“www.test.com.g_zone_id1”、“www.test.com.g_zone_id2”、“www.test.com.g_zone_id3”等,并生成域名标识与IP地址对应的解析配置记录。如解析配置记录1具体对应:“www.test.com.g_zone_id1”和“1.1.1.1”,解析配置记录2具体对应:“www.test.com.g_zone_id2”和“23.23.23.23”。
并且,为了将域名解析请求转发到权威DNS,相关技术还会生成劫持配置记录,该劫持配置记录用于绑定域名标识和可用区标识。如图1中的“www.test.com.g_zone_id1”和[az1]、“www.test.com.g_zone_id2”和[az2]、以及“www.test.com.g_zone_id3和[az3]等。
相关技术中,由递归DNS处理劫持配置记录,由权威DNS处理解析配置记录,且需要BIND在递归DNS和权威DNS之间中转数据包。因此相关技术需要采用较多的组件和交互链路。
并且,相关技术的域名解析流程中,需要执行预设后缀对应的组包操作和解包操作,使得域名解析的繁琐度较高,进而导致域名解析效率较低。
针对相关技术中域名解析的繁琐度较高、导致域名解析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可用区的域名解析方案,该方案具体包括:接收域名解析请求;该域名解析请求中可以包括:域名信息和可用区信息;根据该域名解析请求,在域名、可用区和IP地址之间的映射关系中进行查找,以得到该域名解析请求对应的目标IP地址;对该域名解析请求对应的目标IP地址进行返回。
本申请实施例将可用区作为域名解析对应的访问来源属性,在域名对应访问来源的条件下配置IP地址,以得到如下解析配置:域名、可用区和IP地址之间的映射关系。这样,在基于可用区的域名解析流程中,可以根据该域名解析请求,在域名、可用区和IP地址之间的映射关系中进行查找,以得到该域名解析请求对应的目标IP地址。
本申请实施例基于域名、可用区和IP地址之间的映射关系的查找,进行域名解析,可以节省相关技术中预设后缀对应的组包操作和解包操作,因此能够降低域名解析的繁琐度,进而能够提高域名解析效率。
并且,本申请实施例的映射关系作为解析配置,可由一个组件来处理,故能够降低域名解析所需的组件数量、以及组件之间的交互链路,因此能够进一步降低域名解析的繁琐度,进而能够进一步提高域名解析效率。
方法实施例一
参照图3,示出了本申请的一种基于可用区的域名解析方法实施例一的步骤流程图,该方法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301、接收域名解析请求;该域名解析请求中可以包括:域名信息和可用区信息;
步骤302、根据该域名解析请求,在域名、可用区和IP地址之间的映射关系中进行查找,以得到该域名解析请求对应的目标IP地址;
步骤303、对该域名解析请求对应的目标IP地址进行返回。
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所包括的至少一个步骤可由具有DNS功能的服务端执行,例如,具有DNS功能的服务端可以包括:一台或多台私网DNS。一台或多台私网DNS可以设置在可用区内部或者可用区外部。可以理解,本申请实施例对于私网DNS的具体位置、以及方法所对应步骤的具体执行主体不加以限制。
步骤301中,可以接收请求方发送的域名解析请求,请求方可以为客户端。
域名解析请求中的域名信息可与访问请求相应。例如,访问请求用于访问网页,则域名解析请求中的域名信息可以与网页地址相应。
域名解析请求中的可用区信息可以表征域名解析请求对应的访问来源属性,也即可以表征域名解析请求的用户对应的可用区。在具体实现中,可用区信息可以为可用区标识,可用区标识可用于唯一标识区域内的可用区,本申请实施例对于具体的可用区信息不加以限制。
在具体实现中,域名解析请求可以源自客户端。客户端可以运行在用户本地的具有DNS功能的设备上。例如,客户端运行在用户使用的终端或路由器上。客户端可以响应于用户的访问请求,生成并发送域名解析请求。
在实际应用中,客户端可以响应于用户的访问请求,根据访问请求对应的域名信息和用户对应的可用区信息,生成域名解析请求并发送。
其中,客户端可以从本地存储中读取用户对应的可用区信息。或者,客户端可以根据本地IP地址,确定用户对应的可用区信息。可以理解,本发明实施例对于可用区信息对应的具体确定方式不加以限制。
步骤302中,域名、可用区和IP地址之间的映射关系可经配置得到。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映射关系的配置过程具体包括:根据域名在可用区条件下的配置信息,建立并保存域名、可用区和IP地址之间的映射关系。
本申请实施例将可用区作为域名解析对应的访问来源属性,在域名对应访问来源的条件下配置IP地址,以得到映射关系对应的解析配置记录。
以域名为“www.test.com”为例,本申请实施例的解析配置记录的示例可以包括:
解析配置记录1:www.test.com.[AZ1]1.1.1.1
解析配置记录2:www.test.com.[AZ2,AZ3]23.23.23.23
解析配置记录1,用于表征针对域名“www.test.com”在AZ1配置了“1.1.1.1”。解析配置记录2,用于表征针对域名“www.test.com”在AZ2或AZ3配置了“23.23.23.23”。
在具体实现中,域名在可用区条件下的配置信息的确定方式可以包括:在域名的解析配置界面中提供可用区字段和IP地址字段;根据该可用区字段和该IP地址字段分别对应的字段内容,确定域名在可用区条件下的配置信息。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采用下拉列表的形式,提供可用区字段的可用区选项,可用区选项可以包括:区域内AZ的可用区标识,如AZ1、AZ2和AZ3等,并将用户选择的可用区选项,作为可用区字段的字段内容。可提供输入框,以接收用户输入的IP地址字段的字段内容。
映射关系的查找过程具体包括:分别将域名解析请求中的域名信息和可用区信息,与映射关系中的域名和可用区进行匹配,并根据匹配成功的解析配置记录中的IP地址,得到目标IP地址。
例如,域名解析请求A包括:www.test.com.+AZ1,则基于映射关系的查找,命中解析配置记录1,进而可以得到域名解析请求A对应的目标IP地址:“1.1.1.1”。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若查找失败,则说明不存在与域名解析请求相匹配的解析配置记录,此种情况下,可以向公网DNS发送域名解析请求,以使公网DNS根据公网的处理逻辑,对该域名解析请求进行解析。可以理解,还可以接收公网DNS返回的响应消息。该响应消息可以包括:解析结果(也即IP地址)、或者解析失败消息等。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参照BIND与公网DNS之间的交互,实现私网DNS与公网DNS之间的交互,可以理解,本申请实施例对于私网DNS与公网DNS之间的具体交互方式不加以限制。
步骤303中,可以向请求方返回该域名解析请求对应的目标IP地址,以使用户根据该目标IP地址,访问对应的目标服务端,进而从该目标服务端获得对应的网页或资源。
可以理解,在查找失败的情况下,还可以向请求方返回公网DNS返回的响应消息。
综上,本申请实施例的基于可用区的域名解析方法,基于域名、可用区和IP地址之间的映射关系的查找,进行域名解析,可以节省相关技术中预设后缀对应的组包操作和解包操作,因此能够降低域名解析的繁琐度,进而能够提高域名解析效率。
并且,本申请实施例的映射关系作为解析配置,可由一个组件来处理,故能够降低域名解析所需的组件数量、以及组件之间的交互链路,因此能够进一步降低域名解析的繁琐度,进而能够进一步提高域名解析效率。
方法实施例二
参照图4,示出了本申请的一种基于可用区的域名解析方法实施例二的步骤流程图,该方法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401、发送域名解析请求;该域名解析请求中可以包括:域名信息和可用区信息;
步骤402、接收该域名解析请求对应的目标IP地址;该目标IP地址可以为根据域名、可用区和IP地址之间的映射关系得到。
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所包括的至少一个步骤可由可用区内的客户端执行,可以理解,本申请实施例对于方法所对应步骤的具体执行主体不加以限制。
步骤401中,客户端可以运行在用户本地的具有DNS功能的设备上。例如,客户端运行在用户使用的终端或路由器上。客户端可以响应于用户的访问请求,生成并发送域名解析请求。
在实际应用中,客户端可以响应于用户的访问请求,根据访问请求对应的域名信息和用户对应的可用区信息,生成域名解析请求,并向服务端发送该域名解析请求。其中,客户端可以从本地存储中读取用户对应的可用区信息。或者,客户端可以根据本地IP地址,确定用户对应的可用区信息。可以理解,本发明实施例对于可用区信息对应的具体确定方式不加以限制。
步骤402中,可以接收服务端返回的目标IP地址,该目标IP地址可以依据映射关系的查找得到。
客户端可以根据该目标IP地址,访问对应的目标服务端,进而从该目标服务端获得对应的网页或资源。例如,在域名解析请求中的域名为“www.test.com”的情况下,可以从该目标IP地址对应的目标服务端请求“www.test.com”对应的网页。
综上,本申请实施例的基于可用区的域名解析方法,基于域名、可用区和IP地址之间的映射关系的查找,进行域名解析,可以节省相关技术中预设后缀对应的组包操作和解包操作,因此能够降低域名解析的繁琐度,进而能够提高域名解析效率。
方法实施例三
参照图5,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基于可用区的域名解析系统及域名解析流程的示意,该系统具体包括:控制台501和私网DNS502。
其中,控制台501可用于进行解析配置,以生成解析配置记录,上述解析配置记录可作为映射关系进行保存。
在具体实现中,控制台501可以在域名的解析配置界面中提供可用区字段和IP地址字段;根据该可用区字段和该IP地址字段分别对应的字段内容,确定域名在可用区条件下的配置信息,进而保存域名、可用区和IP地址之间的映射关系。
以域名为“www.test.com”为例,控制台501生成的解析配置记录的示例可以包括:
解析配置记录1:www.test.com.[AZ1]1.1.1.1
解析配置记录2:www.test.com.[AZ2,AZ3]23.23.23.23
解析配置记录1,用于表征针对域名“www.test.com”在AZ1配置了“1.1.1.1”。解析配置记录2,用于表征针对域名“www.test.com”在AZ2或AZ3配置了“23.23.23.23”。
私网DNS502可以接收域名解析请求,根据该域名解析请求,在域名、可用区和IP地址之间的映射关系中进行查找,以得到该域名解析请求对应的目标IP地址,并对该域名解析请求对应的目标IP地址进行返回。私网DNS502可以设置在可用区内部。例如,根据所处的可用区,私网DNS502可以包括:AZ1内部的第一私网DNS、AZ2内部的第二私网DNS、以及AZ3内部的第三私网DNS。
在用户需要访问域名“www.test.com”的情况下,可用区内部的客户端可以根据用户所处的可用区,在对应的域名解析请求中携带对应的可用区信息。
例如,用户A处于AZ1,其对应的域名解析请求A包括:www.test.com.+AZ1,第一私网DNS基于映射关系的查找,命中解析配置记录1,进而可以得到域名解析请求A对应的目标IP地址:“1.1.1.1”。
又如,用户B处于AZ2,其对应的域名解析请求B包括:www.test.com.+AZ2,第二私网DNS基于映射关系的查找,命中解析配置记录2,进而可以得到域名解析请求B对应的目标IP地址:“23.23.23.23”。
或者,用户C处于AZ3,其对应的域名解析请求C包括:www.test.com.+AZ3,第三私网DNS基于映射关系的查找,命中解析配置记录2,进而可以得到域名解析请求C对应的目标IP地址:“23.23.23.23”。
在映射关系的查找失败情况下,可以说明不存在与域名解析请求相匹配的解析配置记录,此种情况下,私网DNS502可以向公网DNS发送域名解析请求,以使公网DNS根据公网的处理逻辑,对该域名解析请求进行解析。可以理解,私网DNS502还可以接收公网DNS返回的响应消息。该响应消息可以包括:解析结果(也即IP地址)、或者解析失败消息等。
综上,私网DNS502可以根据用户所处的可用区,为不同的用户返回不同的目标IP地址。并且,基于域名、可用区和IP地址之间的映射关系的查找,进行域名解析,可以节省相关技术中预设后缀对应的组包操作和解包操作,因此能够降低域名解析的繁琐度,进而能够提高域名解析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申请实施例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申请实施例,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并不一定是本申请实施例所必须的。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于可用区的域名解析装置。
参照图6,示出了本申请的一种基于可用区的域名解析装置实施例的结构框图,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模块:
接收模块601,用于接收域名解析请求;所述域名解析请求中包括:域名信息和可用区信息;
查找模块602,用于根据所述域名解析请求,在域名、可用区和IP地址之间的映射关系中进行查找,以得到所述域名解析请求对应的目标IP地址;
返回模块603,用于对所述域名解析请求对应的目标IP地址进行返回。
在具体实现中,域名、可用区和IP地址之间的映射关系可经配置得到。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映射关系的配置过程具体包括:根据域名在可用区条件下的配置信息,建立并保存域名、可用区和IP地址之间的映射关系。相应地,上述装置还可以包括:保存模块,用于根据域名在可用区条件下的配置信息,建立并保存域名、可用区和IP地址之间的映射关系。
在具体实现中,域名在可用区条件下的配置信息的确定方式可以包括:在域名的解析配置界面中提供可用区字段和IP地址字段;根据该可用区字段和该IP地址字段分别对应的字段内容,确定域名在可用区条件下的配置信息。
相应地,上述装置还可以包括:配置模块,用于在域名的解析配置界面中提供可用区字段和IP地址字段;根据该可用区字段和该IP地址字段分别对应的字段内容,确定域名在可用区条件下的配置信息。
映射关系的查找过程具体包括:分别将域名解析请求中的域名信息和可用区信息,与映射关系中的域名和可用区进行匹配,并根据匹配成功的解析配置记录中的IP地址,得到目标IP地址。
综上,本申请实施例的基于可用区的域名解析装置,基于域名、可用区和IP地址之间的映射关系的查找,进行域名解析,可以节省相关技术中预设后缀对应的组包操作和解包操作,因此能够降低域名解析的繁琐度,进而能够提高域名解析效率。
并且,本申请实施例的映射关系作为解析配置,可由一个组件(该组件可以对应私网DNS)来处理,故能够降低域名解析所需的组件数量、以及组件之间的交互链路,因此能够进一步降低域名解析的繁琐度,进而能够进一步提高域名解析效率。
参照图7,示出了本申请的一种基于可用区的域名解析装置实施例的结构框图,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模块:
发送模块701,用于发送域名解析请求;所述域名解析请求中包括:域名信息和可用区信息;以及
接收模块702,用于接收所述域名解析请求对应的目标IP地址;所述目标IP地址为根据域名、可用区和IP地址之间的映射关系得到。
本装置可以应用于客户端。客户端可以运行在用户本地的具有DNS功能的设备上。例如,客户端运行在用户使用的终端或路由器上。
在实际应用中,客户端可以响应于用户的访问请求,根据访问请求对应的域名信息和用户对应的可用区信息,生成并向服务端发送域名解析请求。其中,客户端可以从本地存储中读取用户对应的可用区信息。或者,客户端可以根据本地IP地址,确定用户对应的可用区信息。可以理解,本发明实施例对于可用区信息对应的具体确定方式不加以限制。
客户端可以根据该目标IP地址,访问对应的目标服务端,进而从该目标服务端获得对应的网页或资源。例如,在域名解析请求中的域名为“www.test.com”的情况下,可以从该目标IP地址对应的目标服务端请求“www.test.com”对应的网页。
综上,本申请实施例的基于可用区的域名解析装置,基于域名、可用区和IP地址之间的映射关系的查找,进行域名解析,可以节省相关技术中预设后缀对应的组包操作和解包操作,因此能够降低域名解析的繁琐度,进而能够提高域名解析效率。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关于上述实施例中的装置,其中各个模块执行操作的具体方式已经在有关该方法的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描述,此处将不做详细阐述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例可被实现为使用任意适当的硬件和/或软件进行想要的配置的系统或装置。图8示意性地示出了可被用于实现本申请中所述的各个实施例的示例性设备1500。
对于一个实施例,图8示出了示例性设备1500,该设备150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1502、与处理器1502中的至少一个耦合的系统控制模块(芯片组)1504、与系统控制模块1504耦合的系统存储器1506、与系统控制模块1504耦合的非易失性存储器(NVM,Non-volatile Memory)/存储装置1508、与系统控制模块1504耦合的一个或多个输入/输出设备1510,以及与系统控制模块1506耦合的网络接口1512。该系统存储器1506可以包括:指令1562,该指令1562可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1502执行。
处理器1502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单核或多核处理器,处理器1502可包括通用处理器或专用处理器(例如图形处理器、应用程序处理器、基带处理器等)的任意组合。在一些实施例中,设备1500能够作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的服务端、目标设备、无线设备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设备1500可包括具有指令的一个或多个机器可读介质(例如,系统存储器1506或NVM/存储装置1508)以及与该一个或多个机器可读介质相合并被配置为执行指令、以实现前述装置包括的模块、从而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的动作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1502。
一个实施例的系统控制模块1504可包括任何适合的接口控制器,用于提供任何适合的接口给处理器1502中的至少一个和/或与系统控制模块1504通信的任意适合的装置或部件。
一个实施例的系统控制模块1504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存储器控制器,用于提供接口给系统存储器1506。存储器控制器可以是硬件模块、软件模块和/或固件模块。
一个实施例的系统存储器1506可被用于加载和存储数据和/或指令1562。对于一个实施例,系统存储器1506可包括任何适合的易失性存储器,例如,适合的D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在一些实施例中,系统存储器1506可包括:双倍数据速率类型四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DR4SDRAM)。
一个实施例的系统控制模块1504可包括一个或多个输入/输出控制器,以向NVM/存储装置1508及(一个或多个)输入/输出设备1510提供接口。
一个实施例的NVM/存储装置1508可被用于存储数据和/或指令1582。NVM/存储装置1508可包括任何适合的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闪存等)和/或可包括任何适合的(一个或多个)非易失性存储设备,例如,一个或多个硬盘驱动器(HDD,Hard-Disk Drive)、一个或多个光盘(CD)驱动器和/或一个或多个数字通用光盘(DVD)驱动器等。
NVM/存储装置1508可包括在物理上是设备1500被安装在其上的装置的一部分的存储资源,或者其可被该装置访问而不必作为该装置的一部分。例如,NVM/存储装置1508可经由网络接口1512通过网络和/或通过输入/输出设备1510进行访问。
一个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输入/输出设备1510可为设备1500提供接口以与任意其他适当的设备通信,输入/输出设备1510可以包括通信组件、音频组件、传感器组件等。
一个实施例的网络接口1512可为设备1500提供接口以通过一个或多个网络和/或与任何其他适合的装置通信,设备1500可根据一个或多个无线网络标准和/或协议中的任意标准和/或协议来与无线网络的一个或多个组件进行无线通信,例如接入基于通信标准的无线网络,如WiFi(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2G或3G或4G或5G,或它们的组合进行无线通信。
对于一个实施例,处理器1502中的至少一个可与系统控制模块1504的一个或多个控制器(例如,存储器控制器)的逻辑封装在一起。对于一个实施例,处理器1502中的至少一个可与系统控制模块1504的一个或多个控制器的逻辑封装在一起以形成系统级封装(SiP,System In a Package)。对于一个实施例,处理器1502中的至少一个可与系统控制模块1504的一个或多个控制器的逻辑集成在同一新品上。对于一个实施例,处理器1502中的至少一个可与系统控制模块1504的一个或多个控制器的逻辑集成在同一芯片上以形成片上系统(SoC,SystemonChip)。
在各个实施例中,设备1500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台式计算设备或移动计算设备(例如,膝上型计算设备、手持计算设备、平板电脑、上网本等)等计算设备。在各个实施例中,设备1500可具有更多或更少的组件和/或不同的架构。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设备150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摄像机、键盘、液晶显示器(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屏幕(包括触屏显示器)、非易失性存储器端口、多个天线、图形芯片、专用集成电路(ASIC,ApplicationSpecificIntegrated Circuit)和扬声器。
其中,如果显示器包括触摸面板,显示屏可以被实现为触屏显示器,以接收来自用户的输入信号。触摸面板包括一个或多个触摸传感器以感测触摸、滑动和触摸面板上的手势。所述触摸传感器可以不仅感测触摸或滑动动作的边界,而且还检测与所述触摸或滑动操作相关的持续时间和压力。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非易失性可读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中存储有一个或多个模块(programs),该一个或多个模块被应用在装置时,可以使得该装置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各方法的指令(instructions)。
在一个示例中提供了一种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其上存储的一个或多个机器可读介质中的指令,由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导致所述装置执行如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法,该方法可以包括:图1至图8中任一所示的方法。
在一个示例中还提供了一个或多个机器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指令,当由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装置执行如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法,该方法可以包括:图1至图8中任一所示的方法。
关于上述实施例中的装置,其中各个模块执行操作的具体方式已经在有关该方法的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描述,此处将不做详细阐述说明,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本申请实施例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装置(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基于可用区的域名解析装置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基于可用区的域名解析装置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基于可用区的域名解析装置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基于可用区的域名解析装置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装置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装置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尽管已描述了本申请实施例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申请实施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流对象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流对象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流对象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基于可用区的域名解析方法、一种基于可用区的域名解析装置、一种设备、以及一种机器可读介质介质,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基于可用区的域名解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域名解析请求;所述域名解析请求中包括:域名信息和可用区信息;
根据所述域名解析请求,在域名、可用区和IP地址之间的映射关系中进行查找,以得到所述域名解析请求对应的目标IP地址;
对所述域名解析请求对应的目标IP地址进行返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域名在可用区条件下的配置信息,保存域名、可用区和IP地址之间的映射关系。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域名的解析配置界面中提供可用区字段和IP地址字段;
根据所述可用区字段和所述IP地址字段分别对应的字段内容,确定域名在可用区条件下的配置信息。
4.一种基于可用区的域名解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发送域名解析请求;所述域名解析请求中包括:域名信息和可用区信息;
接收所述域名解析请求对应的目标IP地址;所述目标IP地址为根据域名、可用区和IP地址之间的映射关系得到。
5.一种基于可用区的域名解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域名解析请求;所述域名解析请求中包括:域名信息和可用区信息;
查找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域名解析请求,在域名、可用区和IP地址之间的映射关系中进行查找,以得到所述域名解析请求对应的目标IP地址;
返回模块,用于对所述域名解析请求对应的目标IP地址进行返回。
6.一种基于可用区的域名解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发送域名解析请求;所述域名解析请求中包括:域名信息和可用区信息;以及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域名解析请求对应的目标IP地址;所述目标IP地址为根据域名、可用区和IP地址之间的映射关系得到。
7.一种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
其上存储有指令的一个或多个机器可读介质,当由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装置执行如权利要求1-3中一个或多个所述的方法。
8.一个或多个机器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指令,当由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3中一个或多个所述的方法。
9.一种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
其上存储有指令的一个或多个机器可读介质,当由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装置执行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
10.一个或多个机器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指令,当由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
CN202110700533.0A 2021-06-23 2021-06-23 基于可用区的域名解析方法、装置、设备和机器可读介质 Pending CN11359618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00533.0A CN113596185A (zh) 2021-06-23 2021-06-23 基于可用区的域名解析方法、装置、设备和机器可读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00533.0A CN113596185A (zh) 2021-06-23 2021-06-23 基于可用区的域名解析方法、装置、设备和机器可读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96185A true CN113596185A (zh) 2021-11-02

Family

ID=782444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700533.0A Pending CN113596185A (zh) 2021-06-23 2021-06-23 基于可用区的域名解析方法、装置、设备和机器可读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596185A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57431A (zh) * 2016-11-17 2017-05-10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业务平台地址解析的方法、相关设备及系统
CN107682465A (zh) * 2017-06-24 2018-02-09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域名解析装置、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8881506A (zh) * 2018-06-04 2018-11-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多可用分区az的域名解析方法及装置
WO2019153524A1 (zh) * 2018-02-07 2019-08-15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监控系统的部署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57431A (zh) * 2016-11-17 2017-05-10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业务平台地址解析的方法、相关设备及系统
CN107682465A (zh) * 2017-06-24 2018-02-09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域名解析装置、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WO2019153524A1 (zh) * 2018-02-07 2019-08-15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监控系统的部署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8881506A (zh) * 2018-06-04 2018-11-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多可用分区az的域名解析方法及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王莉军: "域名解析文件自动生成技术研究", 《计算机技术与发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261758B2 (ja) コンテナの配置及び実行を調整するサービスの実施態様
US8706906B2 (en) Multipath routing process
US8689280B2 (en) DNS-based content routing
US10938776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rrelating addresses of different 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s
US10812442B1 (en) Intelligent redirector based on resolver transparency
US20190007371A1 (en) MAPPING IPv4 KNOWLEDGE TO IPv6
CN108769189B (zh) 跨网络域资源的访问方法及设备
CN113709200B (zh) 一种建立通信连接的方法及装置
CN111064804B (zh) 网络访问方法和装置
CN107135242B (zh) Mongodb集群访问方法、装置及系统
US20140164645A1 (en) Routing table maintenance
US20170289243A1 (en) Domain name resolution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20190081924A1 (en) Discovering address mobility events using dynamic domain name services
WO2020119310A1 (zh) 查找表存储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933193B (zh) 域名解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4448849B (zh) 网站IPv6网络支持模式检测方法及电子设备
US11122106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web service using edge computing service
CN110830527A (zh) 一种网络间数据通信的方法、装置及数据通信系统
CN113596185A (zh) 基于可用区的域名解析方法、装置、设备和机器可读介质
CN114301872B (zh) 基于域名的访问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CN114143332A (zh) 基于内容分发网络cdn的处理方法、电子设备和介质
CN113315849B (zh)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6527529A (zh) 数据通信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介质
CN112953884B (zh) 一种建立访问通道的方法及装置
CN114070818B (zh) 网站访问系统、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40069940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1102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