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95756A - 一种异质化节点和链路的网络建模方法、通信设备及网络 - Google Patents
一种异质化节点和链路的网络建模方法、通信设备及网络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595756A CN113595756A CN202110656188.5A CN202110656188A CN113595756A CN 113595756 A CN113595756 A CN 113595756A CN 202110656188 A CN202110656188 A CN 202110656188A CN 113595756 A CN113595756 A CN 11359575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node
- data
- link
- network
- node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8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7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4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2
- 230000002776 aggreg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04220 aggreg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0000003139 buffer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088 simul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8
- 230000002457 bidirectional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795 ver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44000201986 Cassia tor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764238 Isi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1061076 Melanonus zugmayeri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3290 Sagittaria latifoli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74 ascen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5246 common arrowhead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38 encap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474 experiment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NCAIGTHBQTXTLR-UHFFFAOYSA-N phentermine hydrochloride Chemical compound [Cl-].CC(C)([NH3+])CC1=CC=CC=C1 NCAIGTHBQTXTL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14—Network analysis or design
- H04L41/145—Network analysis or design involving simulating, designing, planning or modelling of a network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04B7/185—Space-based or airborne stations; Stations for satellite systems
- H04B7/1851—Systems using a satellite or space-based relay
- H04B7/18519—Operations control, administration or maintenanc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04B7/185—Space-based or airborne stations; Stations for satellite systems
- H04B7/18521—Systems of inter linked satellites, i.e. inter satellite servic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12—Discovery or management of network topolog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stronomy & Astrophysics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异质化节点和链路的网络建模方法、通信设备及网络。首先,利用二维邻近图对网络进行数学表示,根据网络中节点的类型对节点进行建模,具体包括源节点、目的节点,以及节点内部的各个功能模块;其次,根据无线通信网络中的相同链路具有非对称数据传输能力的特点,对网络通信链路进行建模,具体包括双向链路和单向链路;最后,根据上述异质化节点和链路模型完成通信网络模型的构建;本发明通过建立异质化节点和链路模型,能够针对链路的前向和反向数据传输能力不同、以及节点属性存在差异的网络,构建更加合理的网络模型,从而提高网络性能仿真及分析的准确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无线通信领域,公开了一种异质化节点和链路的网络建模方法、通信设备及网络。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无线通信网络结构的多样性与复杂性日益凸显,传统的网络研究通常认为网络中所有的节点地位平等、功能相同,并且链路属性也完全一致,即将复杂异质的通信网络建模为同种属性的节点和链路组成的同质网络,进而进行网络性能仿真与分析。然而,实际中的大多数无线通信网络都是由异质化的节点和链路组成的。一方面,由于全功能节点配置成本和通信开销大,通过不同类型的节点间的协作共同实现网络的功能,可以降低网络成本;另一方面,网络中的通信链路并非都是双向对称的,链路中业务流向的非均匀性、或是信号在链路上传播质量的非对称性,都会导致数据传输能力双向不对称的链路的出现。
针对网络建模,文献“J.Broch,D.A.maltz.D.Johnson,Y.C.Hu.and J.Jetcheva,A performance comparison of multi-hop wireless ad hoc network routingprotocols[C], MobiCom’98,1998:85-97.(多跳无线ad hoc网络路由协议的性能比较)”采用了一种随机路标(Random way-point)运动模型进行网络建模,并给出了一个详细的分组级仿真结果,该仿真比较了包括DSDV、TORA、DSR和AODV在内的多跳无线ad hoc网络路由协议的性能。文献“V.Geetha,Sridhar Aithal,H.Xiao,W.K. G.Seah,A.Lo,and K.C.Chua,Aflexible quality of service model for mobile ad-hoc networks[C],IEEE,2000:445-449.(一种灵活的移动ad hoc网络服务质量模型)”提出了一种灵活的移动自组网QoS模型(FQMM),FQMM模型考虑了移动自组网的特点,同时又结合了集成服务模型和差异化服务模型的优点,能够在吞吐量和服务差异性仿真中表现出很好的性能。
综上,精确的网络模型对网络性能的理论分析和仿真验证的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网络模型通常以简单的有向图或无向图来描述实际网络,忽略网络中节点和链路的差异性,并在经过上述简化的网络模型中施加数据业务,进而对网络(拓扑)性能进行理论分析与仿真实验。同质化节点和链路的假设虽然在一定程度简化了网络模型的构建,但无法准确刻画实际网络中不同节点的属性以及链路双向数据传输能力的差异,因此,在同质化节点和链路的假设下构建的网络模型中进行的网络性能仿真与分析存在失真,无法保证其结果的真实性和可用性。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传统的同质化节点和链路的假设下建立的网络模型在网络仿真与分析中存在的局限,本发明提出一种异质化节点和链路的网络建模方法、无线网络、设备,该方法根据网络内节点的类型对节点进行建模,具体包括源节点、目的节点,以及其节点内部的各个功能模块,并根据无线通信网络中的相同链路具有非对称数据传输能力的特点,对网络通信链路进行建模,具体包括双向链路和单向链路,即利用异质化节点和链路模型来提高对网络的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的准确性。
进一步,所述一种异质化节点和链路的网络建模方法、无线网络、设备的具体步骤包括:
步骤一,利用二维邻近图G=(V,E)对网络进行数学描述,其中节点集合 V={v1,v2,…,vN},N表示图G中包含的节点的数量;链路集合E={eij},eij表示节点vi和vj之间的链路,i,j∈{1,2,…,N}且i≠j;
步骤二,根据无线通信网络中节点所实现的功能,建立由数据接收模块、数据生成模块、数据处理模块、数据汇聚模块、输出缓存和数据发送模块组成的节点模型,其中数据接收模块、数据处理模块、输出缓存和数据发送模块为节点模型的必选模块,数据生成模块和数据汇聚模块为节点模型的可选模块;
步骤三,节点以时分双工TDD的方式使用与之关联的一段链路进行数据的发送和接收,并按照链路所连接的节点的发送或接收数据的状态定义链路的传输方向建立链路模型,其中,对于发送数据的节点的数据经过与该节点相连接的前向链路发送给其邻节点,对于接收数据的节点,数据经过与该节点相连的反向链路从其邻节点到达该节点;
步骤四,节点vi根据通信需求,为其与邻节点vj之间的链路eij分配双工系数αij,其中,αij表示vi分配给与之关联的链路eij的前向传输时间占总的链路数据传输时间的比例,满足αij∈[0,1];vj分配给链路eji的双工系数可以表示为αji,满足αij+αji=1;最后,根据所述节点模型、链路模型及链路双工系数αij构建网络模型。
进一步,所述步骤一包括:
利用二维邻近图G=(V,E)对网络进行数学描述,其中节点集合 V={v1,v2,…,vN},N表示图G中包含的节点的数量;链路集合E={eij},eij表示节点 vi和vj之间的链路,i,j∈{1,2,…,N}且i≠j。
进一步,所述步骤二包括:
(1)将网络中的节点分别建模为源节点(作为信源产生数据分组)和目的节点(作为信宿将接收到的属于自己的数据分组提交给协议栈的高层进行进一步处理),并假设一个节点只能以源节点或目的节点的形式存在于网络中;
(2)建立由数据接收模块(称为收信机)、数据生成模块、数据处理模块 (称为处理器)、输出缓存和数据发送模块(称为发信机)组成的源节点模型;建立由数据接收模块(称为收信机)、数据汇聚模块、数据处理模块(称为处理器)、输出缓存和数据发送模块(称为发信机)组成的目的节点模型;
(3)根据节点vi在网络中的位置,即节点vi的度di,确定节点vi是否需要为其邻节点提供数据中转服务。若节点vi位于网络内部,即满足di>1,则vi需要在作为源节点生成数据、或作为目的节点接收数据并将属于自己的数据分组提交给协议栈的高层进行进一步处理的同时,将vi作为源节点生成的所有数据分组、或作为目的节点接收到的不属于自己的数据分组按照分组的目的地址进行转发;若节点vi位于网络的边缘,即满足di=1,则vi无需为其邻节点提供数据中转服务。
进一步,所述步骤三包括:
(1)节点以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ing,TDD)的方式使用与之关联的一段链路进行数据的发送和接收;
(2)按照链路所连接的节点的发送或接收数据的状态定义链路的传输方向;其中,对于发送数据的节点,该节点的数据经过与该节点相连接的前向链路 (Forward Link)发送给其邻节点;对于接收数据的节点,数据经过与该节点相连的反向链路(Backward Link)从其邻节点到达该节点,即连接节点vi和vj的链路eij以TDD方式被用于进行节点vi和vj之间的双向数据传输。
进一步,所述步骤四包括:
(1)TDD方式下,若节点vi使用链路eij进行前向和反向数据传输,即vi不仅通过链路eij向vj发送数据,还需要通过eji接收来自vj的数据,则设置αij≠0且αji≠0;
(2)TDD方式下,若节点vi仅使用链路eij进行前向数据传输,即vi通过链路 eij向vj发送数据,而vj并未通过eji向vi发送数据,则设置αij=1且αji=0;类似的,若节点vj仅通过链路eji向vi发送数据,而vi并未通过eij向vj发送数据,则设置αij=0 且αji=1。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设备,所述设备包括数据接收模块(称为收信机)和数据发送模块(称为发信机)分别用于节点对网络中的业数据分组进行接收和转发;数据生成模块用于产生业务流/数据分组,作为网络的业务源;数据处理模块(称为处理器)用于处理数据生成模块产生的数据分组和数据接收模块接收到的来自其邻节点的数据分组;数据汇聚模块用于销毁并统计从数据处理模块(称为处理器)接收到的属于自己的数据分组;输出缓存用于缓冲输出数据分组,并对进入缓存的数据分组进行队列管理。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针对链路的前向和反向数据传输能力的不同、以及节点属性存在差异的网络,构建更加合理的网络模型,特别是利用异质化的节点和链路模型来提高对网络的理论分析和仿真验证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异质化节点和链路的网络建模方法的执行过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异质化节点和链路的网络建模方法应用于卫星网络的网络模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在基于图2的网络模型中验证的拓扑控制算法的执行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图3的拓扑控制算法执行最小生成树(MST) 算法获得的初始网络拓扑的MATLAB仿真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图3的拓扑控制算法对网络进行5分钟 OPNET仿真得到的节点缓存队列长度变化情况的仿真图。
图6是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图3的拓扑控制算法第一次执行后得到的网络拓扑的MATLAB仿真图。
图7是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图3的拓扑控制算法第二次执行后得到的网络拓扑的MATLAB仿真图。
图8是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图3的拓扑控制算法第三次执行后得到的网络拓扑的MATLAB仿真图。
图9是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图3的拓扑控制算法第四次执行后得到的网络拓扑的MATLAB仿真图。
图10是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图3的拓扑控制算法对网络进行5分钟 OPNET仿真得到的分组平均端到端时延随业务负荷变化的情况的仿真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异质化节点和链路的网络建模方法、无线网络、设备,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出详细的描述。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异质化节点和链路的网络建模方法和具体执行过程包括以下内容:
S101:利用二维邻近图对网络进行数学表示,根据网络内节点的类型,对节点进行建模,具体包括源节点、目的节点,以及节点内部的各个功能模块;建立由数据接收模块(称为收信机)、数据生成模块、数据处理模块(称为处理器)、输出缓存和数据发送模块(称为发信机)组成的源节点模型;建立由数据接收模块(称为收信机)、数据汇聚模块、数据处理模块(称为处理器)、输出缓存和数据发送模块(称为发信机)组成的目的节点模型;
S102:根据无线通信网络中的相同链路上非对称数据传输的特点,对网络通信链路进行建模,具体包括双向链路和单向链路;按照链路所连接的节点的发送或接收数据的状态定义链路的传输方向;其中,对于发送数据的节点,该节点的数据经过与该节点相连接的前向链路(Forward Link)发送给其它邻节点;对于接收数据的节点,数据经过与该节点相连的反向链路(Backward Link)从邻节点到达该节点。
S103:根据上述异质的节点和链路模型完成通信网络模型的构建;
本发明提供的基于异质的节点和链路的网络建模方法,业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还可以采用其他的步骤实施,图1中的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异质化节点和链路的网络建模方法仅仅是一个具体实施例而已。
如图2所示,本发明的网络建模方法应用于卫星网络,该卫星网络由N=10 颗卫星,1个地面站组成,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异质化节点和链路的网络建模方法的具体步骤包括:
步骤一,利用二维邻近图G=(V,E)对网络进行数学描述,其中节点集合 V={v1,v2,…,vN},N表示图G中包含的节点的数量;链路集合E={eij},eij表示节点 vi和vj之间的链路,i,j∈{1,2,…,N}且i≠j;
步骤二,根据无线通信网络中节点所实现的功能,建立由数据接收模块(称为收信机)、数据生成模块、数据处理模块(称为处理器)、数据汇聚模块、输出缓存和数据发送模块(称为发信机)组成的节点模型,其中数据接收模块、数据处理模块、输出缓存和数据发送模块为节点模型的必选模块,数据生成模块和数据汇聚模块为节点模型的可选模块;
步骤三,节点以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ing,TDD)的方式使用与之关联的一段链路进行数据的发送和接收;按照链路所连接的节点的发送或接收数据的状态定义链路的传输方向,其中,对于发送数据的节点,该节点的数据经过与该节点相连接的前向链路(Forward Link)发送给其邻节点,对于接收数据的节点,数据经过与该节点相连的反向链路(Backward Link)从其邻节点到达该节点,即连接节点vi和vj的链路eij以TDD方式被用于进行节点vi和vj之间的双向数据传输;
步骤四,节点vi根据通信需求,为其与邻节点vj之间的链路eij分配双工系数αij,其中αij表示vi分配给与之关联的链路eij的前向传输时间占总的链路数据传输时间的比例,满足αij∈[0,1];类似的,vj分配给链路eji的双工系数可以表示为αji,满足αij+αji=1;最后,根据所述节点模型、链路模型及链路双工系数αij构建网络模型。
如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在基于图2的网络模型中验证的拓扑控制算法的执行步骤包括:
步骤一,节点将三维空间划分为不同的区域,针对不同的区域形成不同指向的宽波束进行邻节点搜索,以完成邻节点发现;
各个节点独立执行最小生成树MST算法,生成初始拓扑图;
各节点设定三个门限值,第一门限值规定节点补偿链路数量的上限值,第二门限值TH规定节点缓存占用率的上阈值,第三门限值TL规定节点缓存占用率的下阈值,所有节点设置相同的第一门限值、相同的第二门限值和相同的第三门限值;
步骤二,设定时间间隔Δt,节点vi的运输层按照该时间间隔定期计算节点vi在当前时刻t的缓存占用率ηi(t)以及节点缓存占用率的变化率γi(t),并将ηi(t)和γi(t)封装到跨层数据单元(CLDU)中,然后将跨层数据单元发送给节点vi的数据链路层;节点vi建立一个受助节点集合Vi r和一个施助节点集合Vi h,表示集合中的元素个数,表示集合Vi h中的元素个数,初始化 表示空集合;
步骤三,节点vi通过与其各个邻节点间进行信息交互,以获得vi的各个邻节点在时刻t的缓存占用率ηj(t);节点vi根据获得的其邻节点vj的ηj(t)、和信息,找到所有满足ηj(t)<TH、且的邻节点构成节点vi的候选施助节点集合节点vi将中在的施助节点集合Vi h中的节点,或者在集合 Vi c,init中的节点删除,并对Vi ch中的元素按照其缓存占用率的大小进行升序排序,其中,节点vi建立的邻节点集合记为Vi n=V-{vi},V表示网络中的节点集合,表示初始拓扑中与节点vi建立链路的邻节点集合,初始化节点vi根据和判断其链路补偿情况,若满足且则执行步骤四,若满足且则执行步骤五,若满足且则执行步骤六;
步骤四,节点vi将其在时刻t的缓存占用率的变化率γi(t)与0进行比较,若满足γi(t)<0,则等待时间间隔Δt后重新执行步骤三;若满足γi(t)≥0,则vi计算经过时间间隔Δt后其缓存占用率ηi(t+Δt),并判断ηi(t+Δt)是否超过第二门限TH,若满足ηi(t+Δt)>TH,则执行步骤七,若满足ηi(t+Δt)≤TH,则等待时间间隔Δt后重新执行步骤三;
步骤五,节点vi将其在时刻t的缓存占用率的变化率γi(t)与0的进行比较,若满足γi(t)<0,则节点vi再将其在时刻t的缓存占用率ηi(t)与第三门限TL进行比较,若满足ηi(t)≤TL,则执行步骤八,若满足ηi(t)>TL,则等待时间间隔Δt后重新执行步骤三;若满足γi(t)≥0,则节点vi将其施助节点集合包含的元素个数与第一门限进行比较,若满足则等待时间间隔Δt后重新执行步骤三,若满足则vi计算经过时间间隔Δt后其缓存占用率ηi(t+Δt),并判断ηi(t+Δt) 是否超过第二门限TH,若满足ηi(t+Δt)>TH,则执行步骤七,若满足ηi(t+Δt)≤TH,则等待时间间隔Δt后重新执行步骤三;
步骤六,节点vi将其在时刻t的缓存占用率的变化率γi(t)与0进行比较,若满足γi(t)<0,则等待时间间隔Δt后重新执行步骤三;若满足γi(t)≥0,则vi计算经过时间间隔后Δt其缓存占用率ηi(t+Δt),并判断ηi(t+Δt)是否超过第二门限TH,若满足ηi(t+Δt)>TH,则执行步骤八,若满足ηi(t+Δt)≤TH,则等待时间间隔Δt后重新执行步骤三;
步骤七,节点vi从候选施助节点集合Vi ch中选择缓存占用率最小的节点vm,vi向vm发出补偿链路建立请求,若补偿链路建立成功,则节点vi与节点vm之间建立补偿链路,以使vi利用该补偿链路进行数据传输,节点vi等待时间间隔Δt后重新执行步骤三;若补偿链路建立失败,则节点vi放弃与vm建立补偿链路,然后节点 vi等待时间间隔Δt后重新执行步骤三;
步骤八,节点vi判断自己的链路补偿状态,若满足且节点vi从施助节点集合Vi h中选择最先与节点vi建立补偿链路的节点vl,并且vi拆除其与vl之间的补偿链路,vi等待时间间隔Δt后重新执行步骤三;若满足且则节点vi从受助节点集合Vi r中选择最先与节点vi建立补偿链路的节点vk,并且vi拆除其与vk之间的补偿链路,vi等待时间间隔Δt后重新执行步骤三;
下面结合仿真对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做详细描述:
1、仿真条件:
仿真对象: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异质化节点和链路的网络建模方法
仿真参数:网络中包含的节点数量N=10,如图4所示,仿真在150km×150km 的区域中随机生成10个网络节点,在MATLAB中执行最小生成树(MST)算法得到初始网络拓扑,网络节点集合V={v1,v2,…,v10},图中每个节点附近的数字表示该节点的编号。如图4所示,以节点间的距离作为链路权重,执行MST后得到的初始网络拓扑中的链路集合由图中实线段进行表示。MATLAB将节点信息以及节点间的链路间接关系(即网络拓扑) 发送给OPNET,OPNET的仿真时长设置为5分钟,时间间隔Δt设置为1分钟, 仿真选取节点v1,v4,v5,v6,v10作为源节点随机生成数据分组,这些数据分组等概率地发送给目的节点v2,v3,v7,v8,v9,由图4中较大的实心点表示源节点。图4~图9的仿真中,源节点的数据生成模块生成分组的时间间隔服从参数为1/λ=0.04的指数分布(即分组的平均时间间隔为1/λ=0.04),相应地,源节点的分组(包)生成速率为λ=25分组/s,各个节点的服务台的服务速率为10分组/秒,服务台数量由该节点的度、节点连接的边的类型,以及节点的属性共同决定,例如图4中的节点v2和v6的服务台数量分别为1和3,除v2和v6外其余节点的服务台数量均与这些节点的度一致,这是因为边缘源节点(v4和v10)不会帮助其邻节点(v2和v6)卸载负荷,所以节点v2和v6不会通过边和向v4和v10发送数据分组。OPNET每隔一分钟会收集执行拓扑控制算法所需的节点的缓存队列长度以及缓存队列长度的变化率,并发送给MATLAB,其中,缓存队列的总长度设置为1024个分组,缓存占用率的上阈值设置为0.7,缓存占用率的下阈值设置为0.4。MATLAB根据OPNET 传递来的节点的缓存队列长度以及缓存队列长度的变化率信息,执行拓扑控制算法判断是否需要建立或拆除补偿链路(补偿链路是单向链路,其中的数据分组从受助节点流向施助节点),并根据判断结果更新网络拓扑,然后将更新后的网络拓扑发送给OPNET,OPNET按照新的拓扑进行下一个Δt内的仿真。最后,为了进一步评估在根据本发明搭建的网络模型中运行的基于动态补偿的跨层拓扑控制(DLC-CLTC)算法对网络性能的改善情况,对源节点的分组(包)生成速率的生成速率λ取不同值,即λ∈{10,15,20,25,30,35}分组/s,对分组的平均端到端时延性能进行仿真,如图10所示。
2、仿真结果及分析:
当N=10时,根据异质化节点和链路的网络建模方法搭建网络模型,然后采用MATLAB和OPNET在该模型中对基于动态补偿的跨层拓扑控制算法(DLC- CLTC)的补偿过程进行仿真。图5为0-5分钟部分节点的输出缓存队列长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其中细实线表示节点v1的输出缓存队列长度,细虚线表示节点v2的输出缓存队列长度,粗实线表示节点v4的输出缓存队列长度,粗虚线表示v5的输出缓存队列长度,带矩形图标的实线表示节点v6的输出缓存队列长度,带圆形图标的实线表示节点v10的输出缓存队列长度。图6为第一次执行DLC-CLTC算法后的网络拓扑,对应的部分节点的缓存占用率情况如图5所示,当t=1分钟时,节点v4,v5,v10的缓存占用率超过缓存占用率的上阈值、且缓存占用率仍有增加的趋势,因此这些节点需要分别建立补偿链路,第一次执行DLC-CLTC算法后的网络拓扑如图6所示,在初始网络拓扑的基础上增加了补偿链路和其中有向虚线表示建立的补偿链路,箭尾表示受助节点,箭头表示施助节点,使用有向虚线表示是因为数据分组仅能从受助节点经由该补偿链路流向施助节点;图7为第二次执行DLC-CLTC算法后的网络拓扑,对应的部分节点的缓存占用率情况如图5所示,当t=2分钟时,由于没有节点的缓存占用率超过缓存占用率上阈值,且补偿过的节点缓存占用率也并没有低于缓存占用率下阈值,因此第二次执行DLC-CLTC算法后的网络拓扑没有发生变化;图8为第三次执行DLC-CLTC算法后的网络拓扑,对应的部分节点的缓存占用率情况如图5所示,当t=3分钟时,节点v5的缓存占用情况得到有效改善,其缓存占用率低于缓存占用率下阈值且仍有下降的趋势,所以如图8所示拆除了针对节点v5建立的补偿链路同时由于节点v1的负载状况进一步恶化,为了使业务分组能够尽快从节点v1的缓存中释放掉,如图8所示建立了补偿链路图9为第四次执行DLC-CLTC算法后的网络拓扑,对应的部分节点的缓存占用率情况如图5 所示,当t=4分钟时,由于节点v5的缓存占用率超过缓存占用率上阈值,v5再一次寻求节点v3的帮助,如图9所示建立补偿链路图10为分组的平均端到端时延随网络业务量变化的情况,其中带方形图标和带三角图标的线段分别表示执行MST和执行DLC-CLTC算法得到的网络性能。
下面结合仿真对本发明的技术效果作详细的描述。
本实验采用MATLAB和OPNET在根据异质化节点和链路的网络建模方法 搭建网络模型中对基于动态补偿的跨层拓扑控制算法进行仿真,其结果如图5所 示,当节点缓存队列的占用率达到缓存占用率上阈值时,节点会动态的建立补偿 链路,以降低过载节点的缓存占用率,从而改善网络整体性能;如图10所示, 使用DLC-CLTC算法获得的分组的平均端到端时延低于使用MST得到的分组 的平均端到端时延,即给定相同的节点包生成速率,执行DLC-CLTC算法对拓 扑结构进行动态调整后的网络具有更低的端到端平均时延性能。
Claims (6)
1.一种异质化节点和链路的网络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利用二维邻近图G=(V,E)对网络进行数学描述,其中节点集合V={v1,v2,…,vN},N表示图G中包含的节点的数量;链路集合E={eij},eij表示节点vi和vj之间的链路,i,j∈{1,2,…,N}且i≠j;
步骤二,根据无线通信网络中节点所实现的功能,建立由数据接收模块、数据生成模块、数据处理模块、数据汇聚模块、输出缓存和数据发送模块组成的节点模型,其中数据接收模块、数据处理模块、输出缓存和数据发送模块为节点模型的必选模块,数据生成模块和数据汇聚模块为节点模型的可选模块;
步骤三,节点以时分双工TDD的方式使用与之关联的一段链路进行数据的发送和接收,并按照链路所连接的节点的发送或接收数据的状态定义链路的传输方向建立链路模型,其中,对于发送数据的节点的数据经过与该节点相连接的前向链路发送给其邻节点,对于接收数据的节点,数据经过与该节点相连的反向链路从其邻节点到达该节点;
步骤四,节点vi根据通信需求,为其与邻节点vj之间的链路eij分配双工系数αij,其中,αij表示vi分配给与之关联的链路eij的前向传输时间占总的链路数据传输时间的比例,满足αij∈[0,1];vj分配给链路eji的双工系数可以表示为αji,满足αij+αji=1;最后,根据所述节点模型、链路模型及链路双工系数αij构建网络模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异质化节点和链路的网络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具体包括:
利用二维邻近图G=(V,E)对网络进行数学描述,其中节点集合V={v1,v2,…,vN},N表示图G中包含的节点的数量;链路集合E={eij},eij表示节点vi和vj之间的链路,i,j∈{1,2,…,N}且i≠j。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异质化节点和链路的网络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具体包括:
(1)将网络中的节点分别建模为源节点产生数据分组和目的节点将接收到的属于自己的数据分组提交给协议栈的高层进行处理,并假设一个节点只能以源节点或目的节点的形式存在于网络中;
(2)建立由数据接收模块、数据生成模块、数据处理模块、输出缓存和数据发送模块组成的源节点模型;
建立由数据接收模块、数据汇聚模块、数据处理模块、输出缓存和数据发送模块组成的目的节点模型;
(3)根据节点vi的度di,确定节点vi是否需要为其邻节点提供数据中转服务;若节点vi的度di>1,则vi需要在作为源节点生成数据、或作为目的节点接收数据并将属于自己的数据分组提交给协议栈的高层进行进一步处理的同时,将vi作为源节点生成的所有数据分组、或作为目的节点接收到的不属于自己的数据分组按照分组的目的地址进行转发;若节点vi的度di=1,则vi无需为其邻节点提供数据中转服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异质化节点和链路的网络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四具体包括:
(1)TDD方式下,若节点vi使用链路eij进行前向和反向数据传输,则设置αij≠0且αji≠0;
(2)TDD方式下,若节点vi仅使用链路eij进行前向数据传输,则设置αij=1且αji=0;若节点vj仅通过链路eji向vi发送数据,而vi并未通过eij向vj发送数据,则设置αij=0且αji=1。
5.一种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设备执行上述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所述通信设备包括:
数据接收模块和数据发送模块分别用于节点对网络中的业数据分组进行接收和转发;
数据生成模块用于产生业务流/数据分组,作为网络的业务源;
数据处理模块用于处理数据生成模块产生的数据分组和数据接收模块接收到的来自其邻节点的数据分组;
数据汇聚模块用于销毁并统计从数据处理模块接收到的属于自己的数据分组;
输出缓存用于缓冲输出数据分组,并对进入缓存的数据分组进行队列管理。
6.一种应用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一种异质化节点和链路的网络建模方法的无线网络。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656188.5A CN113595756B (zh) | 2021-06-11 | 2021-06-11 | 一种异质化节点和链路的网络建模方法、通信设备及网络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656188.5A CN113595756B (zh) | 2021-06-11 | 2021-06-11 | 一种异质化节点和链路的网络建模方法、通信设备及网络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595756A true CN113595756A (zh) | 2021-11-02 |
CN113595756B CN113595756B (zh) | 2024-04-16 |
Family
ID=782437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656188.5A Active CN113595756B (zh) | 2021-06-11 | 2021-06-11 | 一种异质化节点和链路的网络建模方法、通信设备及网络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595756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828139A (zh) * | 2022-04-18 | 2022-07-29 | 西安羚控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集群装置的通信组网行为模拟方法及系统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10222506A1 (en) * | 2008-10-14 | 2011-09-15 | Szymanksi Tadeusz H | Delay and jitter wireless mesh network scheduling |
CN103079205A (zh) * | 2013-01-06 | 2013-05-01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一种认知网络资源的解析方法 |
US20150124844A1 (en) * | 2012-06-19 | 2015-05-07 | Nec Corporation | Clock synchronization system, clock synchronization method, and storage medium whereupon clock synchronization program is stored |
US20180343176A1 (en) * | 2016-02-05 | 2018-11-29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Method For Traffic Engineering In Communications Network And Controller |
CN109588064A (zh) * | 2016-05-13 | 2019-04-05 |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 用于无线通信网络的网络架构、方法和设备 |
CN110800359A (zh) * | 2017-06-30 | 2020-02-14 | 捷开通讯(深圳)有限公司 | 蜂窝网络中的中继站操作 |
CN112637885A (zh) * | 2020-12-21 | 2021-04-09 | 嘉应学院 | 一种基于opnet的按需组播路由协议仿真方法 |
-
2021
- 2021-06-11 CN CN202110656188.5A patent/CN113595756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10222506A1 (en) * | 2008-10-14 | 2011-09-15 | Szymanksi Tadeusz H | Delay and jitter wireless mesh network scheduling |
US20150124844A1 (en) * | 2012-06-19 | 2015-05-07 | Nec Corporation | Clock synchronization system, clock synchronization method, and storage medium whereupon clock synchronization program is stored |
CN103079205A (zh) * | 2013-01-06 | 2013-05-01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一种认知网络资源的解析方法 |
US20180343176A1 (en) * | 2016-02-05 | 2018-11-29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Method For Traffic Engineering In Communications Network And Controller |
CN109588064A (zh) * | 2016-05-13 | 2019-04-05 |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 用于无线通信网络的网络架构、方法和设备 |
CN110800359A (zh) * | 2017-06-30 | 2020-02-14 | 捷开通讯(深圳)有限公司 | 蜂窝网络中的中继站操作 |
CN112637885A (zh) * | 2020-12-21 | 2021-04-09 | 嘉应学院 | 一种基于opnet的按需组播路由协议仿真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冯旭哲;陈建云;周永彬;杨建伟;黄文德;: "基于地面站的星间链路全网测试技术",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no. 10 *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828139A (zh) * | 2022-04-18 | 2022-07-29 | 西安羚控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集群装置的通信组网行为模拟方法及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595756B (zh) | 2024-04-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Quy et al. | A survey of QoS-aware routing protocols for the MANET-WSN convergence scenarios in IoT networks | |
Kout et al. | AODVCS, a new bio-inspired routing protocol based on cuckoo search algorithm for mobile ad hoc networks | |
CN111741448B (zh) | 一种基于边缘计算策略的分簇aodv路由方法 | |
CN102299854B (zh) | 一种面向机会网络环境的多目标路由决策系统 | |
CN103200643A (zh) | 基于剩余能量感知的分布式容错拓扑控制方法 | |
CN113727306A (zh) | 一种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解耦c-v2x网络切片方法 | |
CN109275154B (zh) | 基于双层拓扑路由算法的动态自适应路由路径规划方法 | |
Zhao et al. | Learning based massive data offloading in the iov: Routing based on pre-rlga | |
Toorchi et al. | Skeleton-based swarm routing (SSR): Intelligent smooth routing for dynamic UAV networks | |
Noorani et al. | Routing in VANETs based on intersection using SDN and fog computing | |
Redhu et al. | Optimal relay node selection for robust data forwarding over time-varying IoT networks | |
US20090290588A1 (en) | Method of selecting network path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 |
CN114070773A (zh) | 一种基于最短路径长度的空间网络路由策略 | |
CN115173923A (zh) | 一种低轨卫星网络能效感知路由优化方法和系统 | |
CN114727353A (zh) | 基于遗传算法的移动机会传感器网络自适应信息传输方法 | |
CN114710410A (zh) | 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网络数据采集效率优化方法及系统 | |
CN116261119A (zh) | 一种车载环境下智能协同任务计算和按需资源分配方法 | |
CN113595756A (zh) | 一种异质化节点和链路的网络建模方法、通信设备及网络 | |
Zhu et al. | Efficient hybrid multicast approach in wireless data center network | |
Jiao et al. | Clustered Multi-Criteria Routing Algorithm for Mega Low Earth Orbit Satellite Constellations | |
Srinidhi et al. | Hybrid energy efficient and QoS aware algorithm to prolong IoT network lifetime | |
Long et al. | Research on applying hierachical clustered based routing technique using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lgorithms for quality of service of service based routing | |
Wen et al. | Asynchronous distributed optimization via dual decomposition for delay-constrained flying ad hoc networks | |
CN110972206B (zh) | 一种实现5g物联网网络路由路径的多跳路由方法 | |
Stai et al. | Social networks over wireless network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