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89460B - 一种光纤分路器的通信模块微连接结构以及使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光纤分路器的通信模块微连接结构以及使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89460B
CN113589460B CN202110881276.5A CN202110881276A CN113589460B CN 113589460 B CN113589460 B CN 113589460B CN 202110881276 A CN202110881276 A CN 202110881276A CN 113589460 B CN113589460 B CN 11358946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ble
optical fiber
branching
sliding block
ma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88127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589460A (zh
Inventor
刘志超
杨晓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Ronghui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Ronghui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Ronghui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Ronghui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881276.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589460B/zh
Publication of CN1135894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894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5894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8946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44Mechanical structures for providing tensile strength and external protection for fibres, e.g. optical transmission cables
    • G02B6/4439Auxiliary devices
    • G02B6/444Systems or boxes with surplus lengths
    • G02B6/4441Box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36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 G02B6/40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having fibre bundle mating means
    • G02B6/406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having fibre bundle mating means of the ferrule type, connecting a plurality of pairs of ferrul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ight Guides In General And Application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纤分路器的通信模块微连接结构,包括光纤分线器和安装孔,所述光纤分线器的左右两端前后两侧内部均加工有安装孔,所述光纤分线器的前端两侧分别安装有主线组件和分线组件,所述第二滑块的右部上下两侧均设置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两侧分别与第二滑块和右侧板固定相连。该光纤分路器的通信模块微连接结构以及使用方法,通过分线缆外壳、左侧板、第一滑块和分线缆接头之间的配合,使完成分线缆外壳组装后,第一滑块可抵住相邻的左侧板内壁实现多个分线缆外壳的同步移动,若需要分别安装时只要无需进行组装即可实现分别进行与光纤插孔的安装,避免了现有分线缆无法进行组装或分离进行整体安装或依次安装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光纤分路器的通信模块微连接结构以及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光纤分路器的通信模块微连接结构以及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光纤是光导纤维的简写,是一种由玻璃或塑料制成的纤维,可作为光传导工具,光纤分路器是用来实现光波能量的分路与合路的器件,它将一根光纤中传输的光能量按照既定的比例分配给两根或者是多根光纤,或者将多根光纤中传输的光能量合成到一根光纤中,光纤分路器广泛应用于光纤通信系统,广电网络等领域。
虽然现有技术能够实现光纤分路器的通信模块的微连接,但是在进行微连接的过程中存在分线缆无法进行组装或分离进行整体安装或依次安装的问题,分线缆接头在分别安装后无法进行组合固定导致单一抗冲击性能较差的问题,手动控制卡块进行移动的过程不便于控制的问题以及无法满足同时或分别控制多个套环和卡块进行移动的需求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纤分路器的通信模块微连接结构以及使用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分线缆无法进行组装或分离进行整体安装或依次安装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光纤分路器的通信模块微连接结构,包括光纤分线器和安装孔,所述光纤分线器的左右两端前后两侧内部均加工有安装孔,所述光纤分线器的前端两侧分别安装有主线组件和分线组件,所述分线组件的前端内部安装有连接组件,所述分线组件的外壁两侧分别设置有左侧板和右侧板,所述左侧板的内部滑动相连有第一滑块,所述右侧板的内部滑动相连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的内侧中心固接有竖板,所述第二滑块的右部上下两侧均设置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两侧分别与第二滑块和右侧板固定相连。
优选的,所述分线组件包括分线缆壳体、分线缆接头、第二扣槽和分光纤线缆;
多个所述分光纤线缆分别位于光纤分线器的前端右部一侧,所述分光纤线缆的后侧末端与光纤分线器相连接,所述分光纤线缆的前部一侧均连接有分线缆接头,所述分光纤线缆与分线缆接头的连接处外壁固接有分线缆壳体,所述分线缆壳体的上下两端外壁均加工有第二扣槽,所述分线缆壳体的外壁左右两侧分别与左侧板和右侧板固定相连。
优选的,所述左侧板的前端外壁均加工有缺口,所述缺口的左侧内壁形状与第一滑块的外壁形状一致,且第一滑块与第二滑块的外壁形状和尺寸相同。
优选的,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卡块、卡槽、基座、套环、斜槽、卡销、套筒、横板和第一弹簧;
多个所述横板分别位于相邻右侧板和左侧板的内侧中心上方,所述横板的下端与竖板固定相连,所述横板的上方内部通过卡销与套筒转动相连,所述套筒的内部滑动相连有卡块,所述卡块的末端设置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两侧分别与卡块和套筒固定相连,所述卡槽分别加工在分线缆壳体外壁上方左右两侧,所述卡块的上方内部前侧转动相连基座,所述基座的末端外壁转动相连有套环,所述套环的末端外壁处设置有多个斜槽。
优选的,所述主线组件包括主光纤线缆、主线缆壳体、第一扣槽和主线缆接头;
所述主光纤线缆位于光纤分线器的前端左侧一部,所述主光纤线缆的后侧末端与光纤分线器相连接,所述主光纤线缆的前侧末端连接有主线缆接头,所述主光纤线缆和主线缆接头的连接处外壁固接有主线缆壳体,所述主线缆壳体的外壁上下两侧均加工有第一扣槽,所述主线缆壳体和分线缆壳体的外壁上下两侧均加工有防滑纹。
优选的,一种光纤分路器的通信模块微连接结构的使用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首先使用者将光纤分线器贴在对应的平面处,并通过在四角的安装孔拧入螺栓,实现光纤分线器的位置固定,完成固定后使用者手持主线缆壳体进行移动,将主线缆接头插进对应的光纤插孔内部,同时光纤插孔处的弹片与主线缆壳体外壁的第一扣槽形成卡接,实现主线缆壳体的位置固定,也实现了外界光纤插孔的数据通过主线缆接头和主光纤线缆输送至光纤分线器处。
S2:而后使用者再依次手持多个分线缆外壳进行移动,依次将右侧的分线缆外壳通过其外壁的左侧板的缺口处套在左侧的分线缆外壳的第一滑块外壁,再将右侧的分线缆外壳向后移动,使第一滑块卡在右侧的分线缆外壳的内壁前端,第一弹簧限制了第二滑块无法向后大范围移动,因此依次完成分线缆外壳组装后,多个分线缆外壳通过左侧板和第一滑块的限制实现横向组装,即可将多个分离的分线缆外壳进行组装,在进行安装时使用者便可手动进行多个分线缆外壳的同步移动实现安装,第一滑块抵住相邻的左侧板内壁实现多个分线缆外壳的同步移动,若需要分别安装时只要无需进行组装即可实现分别进行与光纤插孔的安装,避免了现有分线缆无法进行组装或分离进行整体安装或依次安装的问题。
S3:完成分线缆接头与外界光纤插孔的安装后,原本一根光纤中传输的光能量按照既定的比例分配给两根或者是多根光纤,而完成分线缆接头的固定后,使用者将卡块从套筒的内部抽出,同时拉伸第二弹簧,并最终将卡块卡入卡槽的内部,因此第二弹簧卡住两个相邻的分线缆外壳的相对位置,右侧的分线缆外壳受卡块影响无法向前移动,即右侧的分线缆外壳外壁的左侧板的缺口无法向前移动到第一滑块处解除限制,第一滑块与左侧板的配合限制了多个分线缆外壳的横向移动,同时由于卡块与卡槽的配合限制了分线缆外壳的前后移动,因此实现了分线缆接头安装后分线缆外壳的相对位置固定,使多个分线缆外壳一同抵住冲击,避免了现有分线缆接头在分别安装后无法进行组合固定导致单一抗冲击性能较差的问题,需要解除后,使用者手动向前拉动卡块解除卡接,或向后拉动横板,使横板通过竖板带动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向后移动,直到第二滑块对准缺口的位置,解除相邻分线缆外壁的连接。
S4:在需要卡块进行伸出的过程中,使用者手动扣出套环,通过斜槽更便于扣出套环,使套环绕基座进行90°转动,而后使用者手扣住套环即可控制卡块的伸缩以及套环绕销轴的转动,避免了手动控制卡块进行移动的过程不便于控制的问题,而在套环绕基座转动90°后,套环绕基座的末端转动90°,使套环从横向转动至纵向,同时,转动0°和90 °均有卡住位置的能力,使用者将外壁横杆依次贯穿套环的内环,而后即可同步控制多个卡块进行伸缩,避免了无法满足同时或分别控制多个套环和卡块进行移动的需求问题。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光纤分路器的通信模块微连接结构以及使用方法:
通过分线缆外壳、左侧板、第一滑块和分线缆接头之间的配合,使完成分线缆外壳组装后,多个分线缆外壳通过左侧板和第一滑块的限制实现横向组装,在进行安装时使用者便可手动进行多个分线缆外壳的同步移动实现安装,第一滑块可抵住相邻的左侧板内壁实现多个分线缆外壳的同步移动,若需要分别安装时只要无需进行组装即可实现分别进行与光纤插孔的安装,避免了现有分线缆无法进行组装或分离进行整体安装或依次安装的问题;
通过卡块、套筒、卡槽、缺口、左侧板和分线缆外壳之间的配合,使将卡块从套筒的内部抽出卡入卡槽的内部,右侧的分线缆外壳外壁的左侧板的缺口无法向前移动到第一滑块处解除限制,第一滑块与左侧板的配合限制了多个分线缆外壳的横向移动,同时由于卡块与卡槽的配合限制了分线缆外壳的前后移动,使多个分线缆外壳可一同抵住冲击,避免了现有分线缆接头在分别安装后无法进行组合固定导致单一抗冲击性能较差的问题;
通过分线缆外壳、卡块、套环、斜槽、基座、套筒和卡槽之间的配合,在需要卡块进行伸出的过程中,使用者可手动扣出套环,通过斜槽可更便于扣出套环,使套环绕基座进行°转动,而后使用者可手扣住套环即可控制卡块的伸缩以及套环绕销轴的转动,避免了手动控制卡块进行移动的过程不便于控制的问题;
在套环绕基座转动90°后,套环可绕基座的末端转动90°,使套环从横向转动至纵向,同时,转动0°和 90°均有卡住位置的能力,使用者可将外壁横杆依次贯穿套环的内环,而后即可同步控制多个卡块进行伸缩,避免了无法满足同时或分别控制多个套环和卡块进行移动的需求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B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5为图3中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3中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光纤分线器,2、主线组件,201、主光纤线缆,202、主线缆壳体,203、第一扣槽,204、主线缆接头,3、分线组件,301、分线缆壳体,302、分线缆接头,303、第二扣槽,304、分光纤线缆,4、连接组件,401、卡块,402、卡槽,403、基座,404、套环,405、斜槽,406、卡销,407、套筒,408、横板,409、第一弹簧,5、安装孔,6、防滑纹,7、右侧板,8、竖板,9、第一滑块,10、第二弹簧,11、第二滑块,12、左侧板,13、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6,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光纤分路器的通信模块微连接结构,包括光纤分线器1和安装孔5,光纤分线器1的左右两端前后两侧内部均加工有安装孔5,光纤分线器1的前端两侧分别安装有主线组件2和分线组件3,分线组件3的前端内部安装有连接组件4,分线组件3的外壁两侧分别设置有左侧板12和右侧板7,左侧板12的内部滑动相连有第一滑块9,右侧板7的内部滑动相连有第二滑块11,第一滑块9和第二滑块11的内侧中心固接有竖板8,竖板8可带动第一滑块9和第二滑块11进行移动,第二滑块11的右部上下两侧均设置有第二弹簧10,第二弹簧10的弹性系数K为1000N/m,第二弹簧10的两侧分别与第二滑块11和右侧板7固定相连;
通过分线缆外壳301、左侧板12、第一滑块9和分线缆接头302之间的配合,使完成分线缆外壳301组装后,多个分线缆外壳301通过左侧板12和第一滑块9的限制实现横向组装,在进行安装时使用者便可手动进行多个分线缆外壳301的同步移动实现安装,第一滑块9可抵住相邻的左侧板12内壁实现多个分线缆外壳301的同步移动,若需要分别安装时只要无需进行组装即可实现分别进行与光纤插孔的安装,避免了现有分线缆无法进行组装或分离进行整体安装或依次安装的问题。
分线组件3包括分线缆壳体301、分线缆接头302、第二扣槽303和分光纤线缆304,多个分光纤线缆304分别位于光纤分线器1的前端右部一侧,分光纤线缆304的后侧末端与光纤分线器1相连接,分光纤线缆304的前部一侧均连接有分线缆接头302,分光纤线缆304与分线缆接头302的连接处外壁固接有分线缆壳体301,分线缆壳体301的上下两端外壁均加工有第二扣槽303,分线缆壳体301的外壁左右两侧分别与左侧板12和右侧板7固定相连,左侧板12的前端外壁均加工有缺口13,缺口13的左侧内壁形状与第一滑块9的外壁形状一致,且第一滑块9与第二滑块11的外壁形状和尺寸相同;
通过卡块401、套筒407、卡槽402、缺口13.左侧板12和分线缆外壳301之间的配合,使将卡块401从套筒407的内部抽出卡入卡槽402的内部,右侧的分线缆外壳301外壁的左侧板12的缺口13无法向前移动到第一滑块9处解除限制,第一滑块9与左侧板12的配合限制了多个分线缆外壳301的横向移动,同时由于卡块401与卡槽402的配合限制了分线缆外壳301的前后移动,使多个分线缆外壳301可一同抵住冲击,避免了现有分线缆接头302在分别安装后无法进行组合固定导致单一抗冲击性能较差的问题。
连接组件4包括卡块401、卡槽402、基座403、套环404、斜槽405、卡销406、套筒407、横板408和第一弹簧409,多个横板408分别位于相邻右侧板7和左侧板12的内侧中心上方,横板408的下端与竖板8固定相连,横板408可带动竖板8进行移动,横板408的上方内部通过卡销406与套筒407转动相连,套筒407的内部滑动相连有卡块401,卡块401可在套筒407的内部伸缩,卡块401的末端设置有第一弹簧409,第一弹簧409的弹性系数K为1000N/m,第一弹簧409的两侧分别与卡块401和套筒407固定相连,卡槽402分别加工在分线缆壳体301外壁上方左右两侧,卡块401的上方内部前侧转动相连基座403,基座403的末端外壁转动相连有套环404,套环404绕基座403转动0°和90°时具有卡住位置的能力,基座403转动0°和90°时也具有卡住位置的能力,套环404的末端外壁处设置有多个斜槽405;
通过分线缆外壳301、卡块401、套环404、斜槽405、基座403、套筒407和卡槽402之间的配合,在需要卡块401进行伸出的过程中,使用者可手动扣出套环404,通过斜槽405可更便于扣出套环404,使套环404绕基座403进行90°转动,而后使用者可手扣住套环404即可控制卡块401的伸缩以及套环407绕销轴406的转动,避免了手动控制卡块401进行移动的过程不便于控制的问题;
在套环404绕基座403转动90°后,套环404可绕基座403的末端转动90°,使套环404从横向转动至纵向,同时转动0°和 90°均有卡住位置的能力,使用者可将外壁横杆依次贯穿套环404的内环,而后即可同步控制多个卡块401进行伸缩,避免了无法满足同时或分别控制多个套环和卡块进行移动的需求问题。
主线组件2包括主光纤线缆201、主线缆壳体202、第一扣槽203和主线缆接头204,主光纤线缆201位于光纤分线器1的前端左侧一部,主光纤线缆201的后侧末端与光纤分线器1相连接,主光纤线缆201的前侧末端连接有主线缆接头204,主光纤线缆201和主线缆接头204的连接处外壁固接有主线缆壳体202,主线缆壳体202的外壁上下两侧均加工有第一扣槽203,主线缆壳体202和分线缆壳体301的外壁上下两侧均加工有防滑纹6。
一种光纤分路器的通信模块微连接结构的使用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首先使用者可将光纤分线器1贴在对应的平面处,并通过在四角的安装孔5拧入螺栓,实现光纤分线器1的位置固定,完成固定后使用者可手持主线缆壳体202进行移动,将主线缆接头204插进对应的光纤插孔内部,同时光纤插孔处的弹片与主线缆壳体202外壁的第一扣槽203形成卡接,实现主线缆壳体202的位置固定,也实现了外界光纤插孔的数据通过主线缆接头204和主光纤线缆201输送至光纤分线器1处。
S2:而后使用者可再依次手持多个分线缆外壳301进行移动,依次将右侧的分线缆外壳301通过其外壁的左侧板12的缺口13处套在左侧的分线缆外壳301的第一滑块9外壁,再将右侧的分线缆外壳301向后移动,使第一滑块9卡在右侧的分线缆外壳301的内壁前端,第一弹簧10限制了第二滑块11无法向后大范围移动,因此依次完成分线缆外壳301组装后,多个分线缆外壳301通过左侧板12和第一滑块9的限制实现横向组装,即可将多个分离的分线缆外壳301进行组装,在进行安装时使用者便可手动进行多个分线缆外壳301的同步移动实现安装,第一滑块9可抵住相邻的左侧板12内壁实现多个分线缆外壳301的同步移动,若需要分别安装时只要无需进行组装即可实现分别进行与光纤插孔的安装,避免了现有分线缆无法进行组装或分离进行整体安装或依次安装的问题。
S3:完成分线缆接头302与外界光纤插孔的安装后,原本一根光纤中传输的光能量按照既定的比例分配给两根或者是多根光纤,而完成分线缆接头302的固定后,使用者可将卡块401从套筒407的内部抽出,同时拉伸第二弹簧409,并最终将卡块401卡入卡槽402的内部,因此第二弹簧409可卡住两个相邻的分线缆外壳301的相对位置,右侧的分线缆外壳301受卡块401影响无法向前移动,即右侧的分线缆外壳301外壁的左侧板12的缺口13无法向前移动到第一滑块9处解除限制,第一滑块9与左侧板12的配合限制了多个分线缆外壳301的横向移动,同时由于卡块401与卡槽402的配合限制了分线缆外壳301的前后移动,因此实现了分线缆接头302安装后分线缆外壳301的相对位置固定,使多个分线缆外壳301可一同抵住冲击,避免了现有分线缆接头302在分别安装后无法进行组合固定导致单一抗冲击性能较差的问题,需要解除后,使用者可手动向前拉动卡块401解除卡接,或向后拉动横板408,使横板408通过竖板8带动第一滑块9和第二滑块11向后移动,直到第二滑块11对准缺口13的位置,解除相邻分线缆外壁301的连接。
S4:在需要卡块401进行伸出的过程中,使用者可手动扣出套环404,通过斜槽405可更便于扣出套环404,使套环404绕基座403进行90°转动,而后使用者可手扣住套环404即可控制卡块401的伸缩以及套环407绕销轴406的转动,避免了手动控制卡块401进行移动的过程不便于控制的问题,而在套环404绕基座403转动90°后,套环404可绕基座403的末端转动90°,使套环404从横向转动至纵向,同时,转动0°和 90°均有卡住位置的能力,使用者可将外壁横杆依次贯穿套环404的内环,而后即可同步控制多个卡块401进行伸缩,避免了无法满足同时或分别控制多个套环和卡块进行移动的需求问题。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同轴”、“底部”、“一端” 、 “顶部”、“中部”、“另一端”、“上”、“一侧”、“顶部”、“内”、“前部”、“中央”、“两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中,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 “连接”、“固定”、“旋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2)

1.一种光纤分路器的通信模块微连接结构,包括光纤分线器(1)和安装孔(5),所述光纤分线器(1)的左右两端前后两侧内部均加工有安装孔(5),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分线器(1)的前端两侧分别安装有主线组件(2)和分线组件(3),所述分线组件(3)的前端内部安装有连接组件(4),所述分线组件(3)的外壁两侧分别设置有左侧板(12)和右侧板(7),所述左侧板(12)的内部滑动相连有第一滑块(9),所述右侧板(7)的内部滑动相连有第二滑块(11),所述第一滑块(9)和第二滑块(11)的内侧中心固接有竖板(8),所述第二滑块(11)的右部上下两侧均设置有第二弹簧(10),所述第二弹簧(10)的两侧分别与第二滑块(11)和右侧板(7)固定相连;
所述连接组件(4)包括卡块(401)、卡槽(402)、基座(403)、套环(404)、斜槽(405)、卡销(406)、套筒(407)、横板(408)和第一弹簧(409);
多个所述横板(408)分别位于相邻右侧板(7)和左侧板(12)的内侧中心上方,所述横板(408)的下端与竖板(8)固定相连,所述横板(408)的上方内部通过卡销(406)与套筒(407)转动相连,所述套筒(407)的内部滑动相连有卡块(401),所述卡块(401)的末端设置有第一弹簧(409),所述第一弹簧(409)的两侧分别与卡块(401)和套筒(407)固定相连,所述卡槽(402)分别加工在分线缆壳体(301)外壁上方左右两侧,所述卡块(401)的上方内部前侧转动相连基座(403),所述基座(403)的末端外壁转动相连有套环(404),所述套环(404)的末端外壁处设置有多个斜槽(405);
所述分线组件(3)包括分线缆壳体(301)、分线缆接头(302)、第二扣槽(303)和分光纤线缆(304);
多个所述分光纤线缆(304)分别位于光纤分线器(1)的前端右部一侧,所述分光纤线缆(304)的后侧末端与光纤分线器(1)相连接,所述分光纤线缆(304)的前部一侧均连接有分线缆接头(302),所述分光纤线缆(304)与分线缆接头(302)的连接处外壁固接有分线缆壳体(301),所述分线缆壳体(301)的上下两端外壁均加工有第二扣槽(303),所述分线缆壳体(301)的外壁左右两侧分别与左侧板(12)和右侧板(7)固定相连;
所述左侧板(12)的前端外壁均加工有缺口(13),所述缺口(13)的左侧内壁形状与第一滑块(9)的外壁形状一致,且第一滑块(9)与第二滑块(11)的外壁形状和尺寸相同;
所述主线组件(2)包括主光纤线缆(201)、主线缆壳体(202)、第一扣槽(203)和主线缆接头(204);
所述主光纤线缆(201)位于光纤分线器(1)的前端左侧一部,所述主光纤线缆(201)的后侧末端与光纤分线器(1)相连接,所述主光纤线缆(201)的前侧末端连接有主线缆接头(204),所述主光纤线缆(201)和主线缆接头(204)的连接处外壁固接有主线缆壳体(202),所述主线缆壳体(202)的外壁上下两侧均加工有第一扣槽(203),所述主线缆壳体(202)和分线缆壳体(301)的外壁上下两侧均加工有防滑纹(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纤分路器的通信模块微连接结构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首先使用者将光纤分线器(1)贴在对应的平面处,并通过在四角的安装孔(5)拧入螺栓,实现光纤分线器(1)的位置固定,完成固定后使用者手持主线缆壳体(202)进行移动,将主线缆接头(204)插进对应的光纤插孔内部,同时光纤插孔处的弹片与主线缆壳体(202)外壁的第一扣槽(203)形成卡接,实现主线缆壳体(202)的位置固定,也实现了外界光纤插孔的数据通过主线缆接头(204)和主光纤线缆(201)输送至光纤分线器(1)处;
S2:而后使用者再依次手持多个分线缆外壳(301)进行移动,依次将右侧的分线缆外壳(301)通过其外壁的左侧板(12)的缺口(13)处套在左侧的分线缆外壳(301)的第一滑块(9)外壁,再将右侧的分线缆外壳(301)向后移动,使第一滑块(9)卡在右侧的分线缆外壳(301)的内壁前端,第一弹簧(10)限制了第二滑块(11)无法向后大范围移动,因此依次完成分线缆外壳(301)组装后,多个分线缆外壳(301)通过左侧板(12)和第一滑块(9)的限制实现横向组装,即可将多个分离的分线缆外壳(301)进行组装,在进行安装时使用者便可手动进行多个分线缆外壳(301)的同步移动实现安装,第一滑块(9)抵住相邻的左侧板(12)内壁实现多个分线缆外壳(301)的同步移动,若需要分别安装时只要无需进行组装即可实现分别进行与光纤插孔的安装;
S3:完成分线缆接头(302)与外界光纤插孔的安装后,原本一根光纤中传输的光能量按照既定的比例分配给两根或者是多根光纤,而完成分线缆接头(302)的固定后,使用者将卡块(401)从套筒(407)的内部抽出,同时拉伸第二弹簧(409),并最终将卡块(401)卡入卡槽(402)的内部,因此第二弹簧(409)卡住两个相邻的分线缆外壳(301)的相对位置,右侧的分线缆外壳(301)受卡块(401)影响无法向前移动,即右侧的分线缆外壳(301)外壁的左侧板(12)的缺口(13)无法向前移动到第一滑块(9)处解除限制,第一滑块(9)与左侧板(12)的配合限制了多个分线缆外壳(301)的横向移动,同时由于卡块(401)与卡槽(402)的配合限制了分线缆外壳(301)的前后移动,因此实现了分线缆接头(302)安装后分线缆外壳(301)的相对位置固定,使多个分线缆外壳(301)一同抵住冲击,需要解除后,使用者手动向前拉动卡块(401)解除卡接,或向后拉动横板(408),使横板(408)通过竖板(8)带动第一滑块(9)和第二滑块(11)向后移动,直到第二滑块(11)对准缺口(13)的位置,解除相邻分线缆外壁(301)的连接;
S4:在需要卡块(401)进行伸出的过程中,使用者手动扣出套环(404),通过斜槽(405)更便于扣出套环(404),使套环(404)绕基座(403)进行90°转动,而后使用者手扣住套环(404)即可控制卡块(401)的伸缩以及套环(407)绕销轴(406)的转动,而在套环(404)绕基座(403)转动90°后,套环(404)绕基座(403)的末端转动90°,使套环(404)从横向转动至纵向,同时,转动0°和 90°均有卡住位置的能力,使用者将外壁横杆依次贯穿套环(404)的内环,而后即可同步控制多个卡块(401)进行伸缩。
CN202110881276.5A 2021-08-02 2021-08-02 一种光纤分路器的通信模块微连接结构以及使用方法 Active CN11358946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81276.5A CN113589460B (zh) 2021-08-02 2021-08-02 一种光纤分路器的通信模块微连接结构以及使用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81276.5A CN113589460B (zh) 2021-08-02 2021-08-02 一种光纤分路器的通信模块微连接结构以及使用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89460A CN113589460A (zh) 2021-11-02
CN113589460B true CN113589460B (zh) 2023-12-19

Family

ID=782538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881276.5A Active CN113589460B (zh) 2021-08-02 2021-08-02 一种光纤分路器的通信模块微连接结构以及使用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589460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527495U (zh) * 2009-07-21 2010-07-14 福建缔邦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托盘式光分路器
CN202614993U (zh) * 2012-02-28 2012-12-19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八研究所 水下一分多复合光缆分支器
CN105938227A (zh) * 2016-06-03 2016-09-14 北京昊普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免维护光纤配线箱
CN108279466A (zh) * 2018-03-26 2018-07-13 清远市亿源通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光分路器
CN208110121U (zh) * 2018-05-02 2018-11-16 浙江中特互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光纤快速连接器
CN110911880A (zh) * 2019-11-15 2020-03-24 深圳市安达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设备用防止缠绕的连接器及线缆组件
CN210179432U (zh) * 2019-08-23 2020-03-24 李冬梅 一种组合式节能投光灯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496268B2 (en) * 2006-12-13 2009-02-24 Corning Cable Systems Llc High density fiber optic hardware
US9002166B2 (en) * 2011-10-07 2015-04-07 Adc Telecommunications, Inc. Slidable fiber optic connection module with cable slack management
EP3132298B1 (en) * 2014-04-14 2021-08-11 CommScope Connectivity Belgium BVBA Fiber optic enclosure with cable management drawer
US10514519B2 (en) * 2016-01-14 2019-12-24 Ppc Broadband, Inc. Stackable splitters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527495U (zh) * 2009-07-21 2010-07-14 福建缔邦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托盘式光分路器
CN202614993U (zh) * 2012-02-28 2012-12-19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八研究所 水下一分多复合光缆分支器
CN105938227A (zh) * 2016-06-03 2016-09-14 北京昊普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免维护光纤配线箱
CN108279466A (zh) * 2018-03-26 2018-07-13 清远市亿源通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光分路器
CN208110121U (zh) * 2018-05-02 2018-11-16 浙江中特互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光纤快速连接器
CN210179432U (zh) * 2019-08-23 2020-03-24 李冬梅 一种组合式节能投光灯
CN110911880A (zh) * 2019-11-15 2020-03-24 深圳市安达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设备用防止缠绕的连接器及线缆组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89460A (zh) 2021-11-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60541B (zh) 光纤/铜混合连接器的系统和方法
US9207410B2 (en) Optical fiber connector assembly
CN102713709B (zh) 纤维管理部件
CN101568869B (zh) 混合光纤/铜连接器系统和方法
CN2899151Y (zh) 多芯同轴电缆连接器
CN202735541U (zh) 一种光纤快速连接器
WO2002008805A3 (en) Fiber optic coupler with in-line optical component
US20170171992A1 (en) Cable retention assembly for a head mounted display
CN210720815U (zh) 一种牵引式光纤连接器
CN113589460B (zh) 一种光纤分路器的通信模块微连接结构以及使用方法
CN113064237A (zh) 光纤光缆集束连接器
CN101915967B (zh) 一种两芯压板固定式光缆连接器
CN116721806B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机配套高压线束
CN209858782U (zh) 光伏用三通mc4接头
CN207965229U (zh) 一种光纤连接头和光纤连接组件
CN104991312A (zh) 光缆连接器
CN211019108U (zh) 一种连接头防脱落配线架
CN210742557U (zh) Sc可换极性联合尾套
CN220172402U (zh) 一种机电安装用工程电缆转接器
CN220232031U (zh) 一种sc/lc转接器
CN201708357U (zh) 连接器
CN220855294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平面波导光分路器
CN219181143U (zh) 一种便于使用的电力耐张线夹
CN217587703U (zh) 加固型多芯mpo快接光纤跳线
CN216959131U (zh) 一种通信管道引线布放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116

Address after: 312000 Qiyuan Road, Binhai Industrial Zone, Keqiao District, Shaoxing City, Zhejiang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ZHEJIANG RONGHUI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030051 Room 408, floor 4, building 1, No. 139, Wucheng Road, Xiaodian District, Taiyuan City, Shanxi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Shanxi CHANGZE Technology Co.,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