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88302A - 一种墙面采暖效果的测试方法及墙面采暖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墙面采暖效果的测试方法及墙面采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88302A
CN113588302A CN202110704577.0A CN202110704577A CN113588302A CN 113588302 A CN113588302 A CN 113588302A CN 202110704577 A CN202110704577 A CN 202110704577A CN 113588302 A CN113588302 A CN 11358830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ing
temperature
wall
power consumption
wall su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70457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588302B (zh
Inventor
赵铮
董占波
王洪波
刘明海
徐正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New Building Material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New Building Material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New Building Material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New Building Material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704577.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588302B/zh
Publication of CN1135883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883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5883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8830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99/00Subject matter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G01M99/002Thermal test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DDOMESTIC- OR SPACE-HEATING SYSTEMS, e.g.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DOMESTIC HOT-WATER SUPPLY SYSTEMS; ELEMENTS OR COMPONENTS THEREFOR
    • F24D13/00Electric heating systems
    • F24D13/02Electric heating systems solely using resistance heating, e.g. underfloor heating
    • F24D13/022Electric heating systems solely using resistance heating, e.g. underfloor heating resistances incorporated in construction elements
    • F24D13/024Electric heating systems solely using resistance heating, e.g. underfloor heating resistances incorporated in construction elements in walls, floors, ceiling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KMEASURING TEMPERATURE; MEASURING QUANTITY OF HEAT; THERMALLY-SENSITIVE ELEM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K13/00Thermome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19/00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currents or voltages or for indicating presence or sign thereof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21/00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electric power or power facto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zing Materials Using Thermal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墙面采暖效果的测试方法及墙面采暖装置,墙面采暖装置包括用于通电发热的采暖板,采暖板设置在测试房间的墙面上;该方法包括:采用预设位置上的温度传感器采集预设位置的温度,以及计算采暖板发热时的用电量;根据温度和用电量中的至少一个评估墙面采暖效果,以确定出采暖板的布置方案。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墙面采暖效果的测试方法及墙面采暖装置,可采用墙面采暖方式进行取暖,安装便捷,且可提高采暖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墙面采暖效果的测试方法及墙面采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但不仅限于室内取暖设备领域,尤指一种墙面采暖效果的测试方法及墙面采暖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采暖设备大多采用地面采暖(可简称为地暖),然而,地面采暖会被大面积覆盖而影响采暖效果,且地面采暖受地面放置床、柜等家具空间的限制,安装不够便捷。
发明内容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墙面采暖效果的测试方法,应用于墙面采暖装置,所述墙面采暖装置包括用于通电发热的采暖板,所述采暖板设置在测试房间的墙面上,所述方法包括:
采用预设位置上的温度传感器采集预设位置的温度,以及计算采暖板发热时的用电量;根据所述温度和所述用电量中的至少一个评估墙面采暖效果,以确定出采暖板的布置方案。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墙面采暖装置,所述墙面采暖装置包括用于通电发热的采暖板,所述采暖板设置在测试房间的墙面上;
所述墙面采暖装置还包括主控装置,用于执行如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墙面采暖效果的测试方法。
本申请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墙面采暖效果的测试方法及墙面采暖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可通过在测试房间的墙面上设置采暖板,通过采暖板上的发热材料实现墙面采暖,即可采用墙面采暖方式进行取暖,相较于地面采暖方式,不受地面放置床、柜等家具空间的限制,安装便捷。以及,可根据预设位置的温度和采暖板发热时的用电量中至少一个的采集数据,评估不同发热材料的采暖板或不同环境下采暖板的采暖效果,以得到采暖板的布置方案,提高采暖效果。
本申请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申请而了解。本申请的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以及附图中所描述的方案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申请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限制。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墙面采暖装置的应用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墙面采暖效果的测试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一示例实施例提供的墙面采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描述了多个实施例,但是该描述是示例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并且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在本申请所描述的实施例包含的范围内可以有更多的实施例和实现方案。尽管在附图中示出了许多可能的特征组合,并在具体实施方式中进行了讨论,但是所公开的特征的许多其它组合方式也是可能的。除非特意加以限制的情况以外,任何实施例的任何特征或元件可以与任何其它实施例中的任何其他特征或元件结合使用,或可以替代任何其它实施例中的任何其他特征或元件。
本申请包括并设想了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特征和元件的组合。本申请已经公开的实施例、特征和元件也可以与任何常规特征或元件组合,以形成由权利要求限定的独特的发明方案。任何实施例的任何特征或元件也可以与来自其它发明方案的特征或元件组合,以形成另一个由权利要求限定的独特的发明方案。因此,应当理解,在本申请中示出和/或讨论的任何特征可以单独地或以任何适当的组合来实现。因此,除了根据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替换所做的限制以外,实施例不受其它限制。此外,可以在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
此外,在描述具有代表性的实施例时,说明书可能已经将方法和/或过程呈现为特定的步骤序列。然而,在该方法或过程不依赖于本文所述步骤的特定顺序的程度上,该方法或过程不应限于所述的特定顺序的步骤。如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理解的,其它的步骤顺序也是可能的。因此,说明书中阐述的步骤的特定顺序不应被解释为对权利要求的限制。此外,针对该方法和/或过程的权利要求不应限于按照所写顺序执行它们的步骤,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容易地理解,这些顺序可以变化,并且仍然保持在本申请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内。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墙面采暖效果的测试方案,可应用于采用采暖板提供墙面采暖形式的墙面采暖装置,其目的是测试在相同情况下不同发热材料的采暖板的采暖效果,或者测试在不同环境下采暖板的采暖效果,以得到针对不同产品采暖效果的分析结论,以得到采暖板的布置方案。
本发明实施例适用于墙面采暖装置,墙面采暖装置可以包括用于通电发热的采暖板,采暖板设置在测试房间的墙面上,测试房间可以为样板房。图1 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墙面采暖装置的应用示意图,如图1所示,可将采暖板安装在测试房间的墙面上,通过采暖板上的发热材料实现墙面采暖。其中,采暖板是指设置有发热材料的板材(比如石膏板材),发热材料可以但不仅限于包括:导电浆料或发热膜等,发热膜的材质可以包括:石墨烯或碳纤维等。
如图1所示,可在测试房间二的一个墙面上设置采暖板A,采暖板A可以为设置有发热膜的石膏板材,可通过采暖板A的通电发热,评估测试房间二的墙面采暖效果。
本实施例中,测试房间的房间面积规模可以为20平米每间,每间房有一面墙为外墙,其他为满足住宅分户墙标准的室内隔墙(内墙),以模拟现实使用情况。外墙保温措施可以符合北京市地标DB11T 891-2012《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节能要求。
在一示例中,如图1所示,在测试房间二的一个墙面上设置采暖板A时,可分别在其他测试房间(测试房间一、测试房间三和测试房间四)的墙面上设置记录仪B,比如温度传感器,以在测试房间一的采暖板A的通电发热时,获知其他测试房间的采暖效果,比如测试相邻房间的热量流失或热量是否能传到相邻房间。
在一示例中,可分别在多个测试房间的墙面上设置采暖板,以测试多个房间的采暖效果。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墙面采暖效果的测试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 所示,墙面采暖效果的测试方法可以包括:
S201:采用预设位置上的温度传感器采集预设位置的温度,以及计算采暖板发热时的用电量。
本实施例中,可先按照建筑节能要求在测试房间设置采暖板,以及在一个或多个预设位置设置记录仪,比如温度传感器、电流检测装置、电压检测装置和/或功率检测装置,通过设置的一个或多个记录仪获取采暖板通电加热时的数据,该数据可以但并不仅限于包括:预设位置的温度(比如室内温度或室外温度)和采暖板发热时的用电量。
本实施例中,可通过在测试房间的预设位置处设置温度传感器,通过温度传感器记录预设位置处的温度。比如,可在测试房间的内墙上设置温度传感器,以获取测试房间的室内温度。
本实施例中,可通过智能电表直接记录采暖板发热时的用电量;或者,可通过记录采暖板发热时的功率,通过该功率计算获得采暖板发热时的用电量。其中,通过功率计算用电量(耗电量)与现有技术相同,本实施例在此不进行限定和赘述。
在一示例中,可通过在测试房间的采暖板上设置功率检测装置,通过功率检测装置记录(采集)采暖板发热时的功率。
在一示例中,可通过在测试房间的采暖板上设置电流检测装置,通过电流检测装置记录(采集)采暖板发热时的电流,根据该电流计算得到采暖板发热时的功率。其中,通过电流计算功率与现有技术相同,本实施例在此不进行限定和赘述。
在一示例中,可通过在测试房间的采暖板上设置电压检测装置,通过电压检测装置记录(采集)采暖板发热时的电压,根据该电压计算得到采暖板发热时的功率。其中,通过电压计算功率与现有技术相同,本实施例在此不进行限定和赘述。
S202:根据温度和用电量中的至少一个评估墙面采暖效果,以确定出采暖板的布置方案。
本实施例中,可根据预设位置的温度和采暖板发热时的用电量中至少一个的采集数据,评估不同发热材料的采暖板或不同环境下采暖板的采暖效果,以得到采暖板的布置方案。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墙面采暖效果的测试方法,可通过在测试房间的墙面上设置采暖板,通过采暖板上的发热材料实现墙面采暖,即本实施例可采用墙面采暖方式进行取暖,相较于地面采暖方式,不受地面放置床、柜等家具空间的限制,安装便捷。以及,可根据预设位置的温度和采暖板发热时的用电量中至少一个的采集数据,评估不同发热材料的采暖板或不同环境下采暖板的采暖效果,以得到采暖板的布置方案,提高采暖效果。
在本发明一示例实施例中,采用预设位置上的温度传感器采集预设位置的温度,以及计算采暖板发热时的用电量,可以包括:
在不同室外温度下,分别采用测试房间内的温度传感器采集测试房间的室内温度,以及,分别计算室内温度维持在18-25℃的采暖板发热时的用电量。
本实施例中,可在测试房间的室内设置温度传感器,以获取测试房间的室内温度。通过选取不同的室外温度,以分别采集每一室外温度对应的采暖板发热时的室内温度。其中,室外温度的选取可根据经验值或实际需求预先设置,可通过在测试房间的外面或测试房间外墙上设置温度传感器,以实时记录测试房间的室外温度。
本实施例中,通过选取不同的室外温度,以分别采集每一室外温度对应的采暖板发热时的室内温度时,可判断室内温度是否在预设温度范围内(比如18-25℃),若室内温度在预设温度范围内,计算采暖板发热时将室内温度上升至该预设温度范围内的用电量,以根据用电量确定采暖板的节能布置方案。
相应地,根据温度和用电量中的至少一个评估墙面采暖效果,以确定出采暖板的布置方案,可以包括:
将在不同室外温度下,室内温度维持在18-25℃的采暖板发热时的用电量进行对比;若在相同室外温度下,用电量的变化与室内温度的变化为线性关系,确定室内温度与用电量的平衡点,将该平衡点对应的采暖板布置方案确定为最节能最舒适的采暖板布置方案;
其中,平衡点是指在线性关系中,用电量的上升幅度小于或等于幅度阈值且室内温度为设定温度的组合点。
其中,设定温度可根据实际情况或经验值而定,设定温度的取值范围一般为18-25℃。
本实施例中,可将在不同室外温度下,室内温度维持在18-25℃的采暖板发热时的用电量进行对比;观察用电量的变化与预设温度的变化是否为线性关系,寻找合适的室内温度与用电量的平衡点,将用电量没有大幅上升的情况下达到适中温度的组合即确定为最节能最舒适的采暖板布置方案。
举例来说,有两个测试房间:测试房间一和测试房间二,测试房间一的采暖板布置方案为:在两个墙面上设置采暖板,测试房间二的采暖布置方案方式为:在所有墙面上设置采暖板。本实施例中,通过在不同室外温度下,将维持室内温度在预设温度范围内(18-25℃任选一个温度)的用电量进行对比,若在相同室外温度下,测试房间一的用电量的变化与室内温度的变化为线性关系,且在20℃时用电量的上升幅度小于或等于幅度阈值,则将测试房间一的采暖板布置方案确定为最节能最舒适的采暖板布置方案,即在两个墙面上设置采暖板。
在一示例中,若在相同室外温度下,室内温度维持18-25℃测试房间一的用电量(或用电量的平均值)小于测试房间二的用电量(或用电量的平均值),则可将测试房间一的采暖板布置方案确定为最节能的采暖板布置方案,即在两个墙面上设置采暖板。
在一示例中,测试房间内可以设置有温控装置,墙面采暖效果的测试方法还可以包括:
根据用电量和室内温度控制温控装置的自动断开温度,以通过温控装置控制采暖板的自动断电。
本实施例中,测试方面内可以设置有温控装置,通过该温控装置控制采暖板的自动断电,以使室内温度达到预设温度范围(18-25℃)后自动断电,且温控装置自动断开的温度对应的是采暖板发热时用电量最小的温度,达到节能效果。
本实施例中,在上述实施例中在不同室外温度下,将维持室内温度在预设温度范围内(18-25℃)的用电量进行对比时,可将用电量最小时对应的室内温度作为温控装置的自动断开温度。
举例来说,室内温度在20℃时采暖板发热时的用电量最小,则将温控装置的自动断开温度设置为20℃,以使室内温度为20℃时温控开关自动断开,采暖板上的发热材料停止发热。
在一示例中,可在测试房间内和采暖板正面分别设置温度传感器,并分别做两个温度设定,如室内温度设为20℃,采暖板正面温度设置为55℃。并通过观测,寻找室内温度、采暖板正面温度与用电量的平衡点,寻找到最佳室内温度下,尽量低的采暖板正面温度和用电量数值。
本实施例中,可分别通过测试房间内和采暖板正面上的温度传感器获得室内温度和采暖板正面温度,以及计算采暖板发热时的用电量,将用电量最小、采暖板正面温度最低时的室内温度作为温控装置的自动断开温度。
举例来说,室内温度在20℃和22℃时采暖板发热时的用电量均最小,此时,室内温度在20℃和22℃时分别对应的采暖板正面温度分别为55℃和50℃,则将温控装置的自动断开温度设置为22℃,以使室内温度为22℃温控开关自动断开,此时采暖板正面温度最低,且用电量最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墙面采暖效果的测试方法,可根据在不同室外温度下,将维持室内温度在预设温度范围内(18-25℃)的用电量进行对比,选出用电量最小的采暖板布置方案,以提出最节能的采暖板布置方案和温控方案。
在本发明一示例实施例中,采暖板上可以设置有发热膜,采暖板通过发热膜通电发热。采用预设位置上的温度传感器采集预设位置的温度,以及计算采暖板发热时的用电量,可以包括:
对于采用不同材质发热膜的采暖板,分别采用测试房间内的温度传感器采集测试房间的室内温度,以及,分别计算室内温度维持在18-25℃的采暖板发热时的用电量。
本实施例中,可分别在多个测试房间的墙面上设置采暖板,每一个测试房间中采暖板上发热膜的材质不同,比如测试房间一墙面的采暖板上发热膜的材质为石墨烯,测试房间二墙面的采暖板上发热膜的材质为碳纤维。
本实施例中,可在每一测试房间的内墙上设置温度传感器,以获取不同材质发热膜的采暖板对应测试房间的室内温度。
本实施例中,采集不同材质发热膜的采暖板对应测试房间的室内温度时,可判断室内温度是否在预设温度范围内(比如18-25℃),若室内温度在预设温度范围内,计算采暖板发热时将室内温度上升至该预设温度范围内的用电量,以根据用电量确定出最佳的发热膜材质。
相应地,根据温度和用电量中的至少一个评估墙面采暖效果,以确定出采暖板的布置方案,可以包括:
对于采用不同材质发热膜的采暖板,分别将室内温度维持在18-25℃的采暖板发热时的用电量进行对比;将用电量最小的采暖板上发热膜的材质确定为最优的采暖材质。
本实施例中,针对采用不同材质发热膜的采暖板,可将维持室内温度在预设温度范围内(18-25℃)的用电量进行对比,选出用电量最小的采暖板上发热膜的材质,以评测出最佳的发热膜材质。
举例来说,有两个测试房间:测试房间一和测试房间二,测试房间一的采暖板布置方案为:在墙面上设置采暖板,采暖板的材质为石墨烯;测试房间二的采暖布置方案方式为:在墙面上设置采暖板,采暖板的材质为碳纤维。本实施例中,针对采用不同材质发热膜的采暖板,将维持室内温度在预设温度范围内(18-25℃)的用电量进行对比,若室内温度维持18-25℃测试房间一的用电量(或用电量的平均值)小于测试房间二的用电量(或用电量的平均值),则将测试房间一的采暖板的发热膜材质确定为最优的采暖材质。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墙面采暖效果的测试方法,针对采用不同材质发热膜的采暖板,可将维持室内温度在预设温度范围内(18-25℃)的用电量进行对比,选出用电量最小的采暖板上发热膜的材质,以评测出最佳的发热膜材质,并优化采暖板的布置方案。
在本发明一示例实施例中,采暖板与墙面之间可以设置有反射膜,采暖板背面和反射膜之间可以设有第一温度传感器,反射膜和墙面之间可以设有第二温度传感器。
在实际应用中,可能会在采暖板与墙面之间设有反射膜,反射膜的作用主要是起到隔热,防止采暖板产生的热量从墙面流失,从而有效提高热量反射和辐射能力。其中,反射膜通常是由真空镀铝膜等材料带有彩色印格的聚酯膜和玻璃纤维复合加工而成。
采用预设位置上的温度传感器采集预设位置的温度,可以包括:采用第一温度传感器采集采暖板背面与反射膜之间的温度,称为第一温度;以及,采用第二温度传感器采集反射膜与墙面之间的温度,称为第二温度。
相应地,根据温度和用电量中的至少一个评估墙面采暖效果,以确定出采暖板的布置方案,可以包括:根据第一温度与第二温度确定反射膜是否起作用,以确定采暖板与墙面之间是否布置反射膜。
本实施例中,可分别在采暖板背面与反射膜之间、反射膜与墙面之间设置一温度传感器,以分别记录采暖板背面与反射膜之间的温度、反射膜与墙面之间的温度,通过对两个温度的比对以确定反射膜是否起作用。在反射膜起作用时,可确定在采暖板实际安装时采暖板与墙面之间布置反射膜。
在一示例中,根据第一温度与第二温度确定反射膜是否起作用,可以包括:在第一温度大于第二温度时,确定反射膜起作用。
本实施例中,在采暖板背面与反射膜之间的温度大于反射膜与墙面之间的温度时,确定反射膜起作用,可起到隔热作用,防止采暖板产生的热量从墙面流失。
在一示例中,在测量采暖板背面与反射膜之间的温度时,可采用X型五点测温,将五点测温的平均温度值作为采暖板背面与反射膜之间的温度。
在本发明一示例实施例中,采暖板正面可以设有第三温度传感器,采暖板背面可以设有第四温度传感器;采暖板上可以设置有发热膜,采暖板通过发热膜通电发热。
本实施例中,可通过分别在采暖板正面和采暖板背面设置一温度传感器,以分别测量采暖板正面的温度和采暖板背面的温度。
其中,在实际应用中,采暖板背面与墙面之间可能会设置反射膜,在采暖板背面与墙面之间设置有反射膜时,第四温度传感器是指设置在采暖板背面与反射膜之间的温度传感器。在采暖板背面与墙面之间未设置反射膜时,第四温度传感器是指设置在采暖板背面与墙面之间的温度传感器。
采用预设位置上的温度传感器采集预设位置的温度,可以包括:对于采用不同材质发热膜的采暖板,分别采用第三温度传感器采集采暖板正面的温度,称为正面温度;以及,采用第四温度传感器采集采暖板背面的温度,称为背面温度。
相应地,根据温度和用电量中的至少一个评估墙面采暖效果,以确定出采暖板的布置方案,可以包括:根据正面温度与背面温度的差值确定采暖板的升温时间,将升温时间最小的采暖板上发热膜的材质确定为最优的采暖材质。
本实施例中,可将采暖板正面的温度与采暖板背面的温度进行对比,以确定采暖板的升温时间,根据采暖板的升温时间对采暖板上发热膜的材质进行评估,将升温时间最小的采暖板上发热膜的材质确定为最优的采暖材质。
在本发明一示例实施例中,墙面采暖效果的测试方法还可以包括:
采用测试房间内的温度传感器采集测试房间的室内温度;根据多个室内温度和多个正面温度得到室内温度和采暖板正面温度的关系曲线。
本实施例中,可根据采集的测试房间的室内温度和采暖板正面温度,得到室内温度和采暖板正面温度的关系曲线,通过该关系曲线可根据室内温度得到对应的采暖板正面温度,或者,通过该关系曲线可根据采暖板正面温度得到对应的室内温度。
在一示例中,可将根据关系曲线的采暖板正面温度与温度传感器检测的采暖板正面温度进行对比,以检测温度传感器的检测准确度。
在一示例中,可将根据关系曲线的室内温度与温度传感器检测的室内温度进行对比,以检测温度传感器的检测准确度。
在本发明一示例实施例中,可在采暖板所在的墙体背侧安装温度传感器,即在隔壁房间中与测试房间共用的墙体上安装温度传感器,在测试房间中的采暖板通电发热时,根据该温度传感器采集的温度数据确定是否存在热量流失,即测试房间的热量是否能传到隔壁房间。在该温度传感器采集的温度高于隔壁房间的室内温度时,确定测试房间的热量能传到隔壁房间。
在本发明一示例实施例中,通过智能电表直接记录采暖板发热时的用电量时,可在不同情况下对采暖板发热时的用电量进行监测。其中,采暖板发热时的用电量即为采暖板上发热材料(比如发热膜)的用电量。
在一示例中,可通过智能温控系统,控制室内温度在18-25℃时,监测采暖板发热24小时的用电量。本实施例中,可分时段对采暖板发热时的用电量进行监测,通过监测采暖板发热24小时的用电量,预测出一个采暖季的用电量。
在一示例中,可分别控制隔壁房间开暖气和不开暖气,测量用电量的消耗差值,以监测不同测试环境下对采暖板发热时的用电量的影响。
在一示例中,可分别在室外温度为10℃以下,以及在室外温度为10℃以上时,分别测量维持室内温度在18-25℃的用电量,以监测不同室外温度下对采暖板发热时的用电量的影响。
图3为本发明一示例实施例提供的墙面采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 所示,墙面采暖装置可以包括用于通电发热的采暖板31,采暖板设置在测试房间的墙面上。
如图3所示,墙面采暖装置还可以包括主控装置32,用于执行如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墙面采暖效果的测试方法。
本实施例中,主控装置可以与采暖板连接,获取采暖板的相关信息,比如采暖板的用电量和/或采暖板的功率等,完成上述墙面采暖效果的测试。
其中,主控装置可以是位于测试房间的控制仪器,控制仪器可以包括:计算机或笔记本等。主控装置可以是与采暖板及各记录仪远程连接的控制仪器,控制仪器可以包括:上位机等。
在一示例中,墙面采暖装置还可以包括设置在预设位置的一个或多个记录仪,主控装置还可以与记录仪(比如温度传感器、电流检测装置或电压检测装置)连接,以获取记录仪采集的数据。
在一实施例中,采暖板背面与墙面之间可以设置有反射膜。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文中所公开方法中的全部或某些步骤、系统、装置中的功能模块/单元可以被实施为软件、固件、硬件及其适当的组合。在硬件实施方式中,在以上描述中提及的功能模块/单元之间的划分不一定对应于物理组件的划分;例如,一个物理组件可以具有多个功能,或者一个功能或步骤可以由若干物理组件合作执行。某些组件或所有组件可以被实施为由处理器,如数字信号处理器或微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或者被实施为硬件,或者被实施为集成电路,如专用集成电路。这样的软件可以分布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或非暂时性介质) 和通信介质(或暂时性介质)。如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术语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在用于存储信息(诸如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其他数据)的任何方法或技术中实施的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可移除和不可移除介质。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RAM、ROM、EEPROM、闪存或其他存储器技术、CD-ROM、数字多功能盘(DVD)或其他光盘存储、磁盒、磁带、磁盘存储或其他磁存储装置、或者可以用于存储期望的信息并且可以被计算机访问的任何其他的介质。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是,通信介质通常包含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者诸如载波或其他传输机制之类的调制数据信号中的其他数据,并且可包括任何信息递送介质。

Claims (10)

1.一种墙面采暖效果的测试方法,应用于墙面采暖装置,所述墙面采暖装置包括用于通电发热的采暖板,所述采暖板设置在测试房间的墙面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采用预设位置上的温度传感器采集预设位置的温度,以及计算采暖板发热时的用电量;
根据所述温度和所述用电量中的至少一个评估墙面采暖效果,以确定出采暖板的布置方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预设位置上的温度传感器采集预设位置的温度,以及计算采暖板发热时的用电量,包括:
在不同室外温度下,分别采用测试房间内的温度传感器采集测试房间的室内温度,以及,分别计算所述室内温度维持在18-25℃的采暖板发热时的用电量;
所述根据所述温度和所述用电量中的至少一个评估墙面采暖效果,以确定出采暖板的布置方案,包括:
将在不同室外温度下,室内温度维持在18-25℃的采暖板发热时的用电量进行对比;若在相同室外温度下,用电量的变化与室内温度的变化为线性关系,确定室内温度与用电量的平衡点,将该平衡点对应的采暖板布置方案确定为最节能最舒适的采暖板布置方案;
其中,所述平衡点是指在所述线性关系中,用电量的上升幅度小于或等于幅度阈值且室内温度为设定温度的组合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测试房间内设置有温控装置,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用电量和所述室内温度控制所述温控装置的自动断开温度,以通过所述温控装置控制采暖板的自动断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暖板上设置有发热膜,所述采暖板通过所述发热膜通电发热;
采用预设位置上的温度传感器采集预设位置的温度,以及计算采暖板发热时的用电量,包括:
对于采用不同材质发热膜的采暖板,分别采用测试房间内的温度传感器采集测试房间的室内温度,以及,分别计算所述室内温度维持在18-25℃的采暖板发热时的用电量;
所述根据所述温度和所述用电量中的至少一个评估墙面采暖效果,以确定出采暖板的布置方案,包括:
对于采用不同材质发热膜的采暖板,分别将室内温度维持在18-25℃的采暖板发热时的用电量进行对比;
将所述用电量最小的采暖板上发热膜的材质确定为最优的采暖材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暖板与墙面之间设置有反射膜,所述采暖板背面和所述反射膜之间设有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反射膜和墙面之间设有第二温度传感器;
采用预设位置上的温度传感器采集预设位置的温度,包括:
采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采集采暖板背面与反射膜之间的温度,称为第一温度;以及,采用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采集反射膜与墙面之间的温度,称为第二温度;
根据所述温度和所述用电量中的至少一个评估墙面采暖效果,以确定出采暖板的布置方案,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温度与所述第二温度确定所述反射膜是否起作用,以确定采暖板与墙面之间是否布置反射膜。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第一温度与所述第二温度确定所述反射膜是否起作用,包括:
在所述第一温度大于所述第二温度时,确定所述反射膜起作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暖板正面设有第三温度传感器,所述采暖板背面设有第四温度传感器;所述采暖板上设置有发热膜,所述采暖板通过所述发热膜通电发热;
采用预设位置上的温度传感器采集预设位置的温度,包括:
对于采用不同材质发热膜的采暖板,分别采用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采集采暖板正面的温度,称为正面温度;以及,采用所述第四温度传感器采集采暖板背面的温度,称为背面温度;
根据所述温度和所述用电量中的至少一个评估墙面采暖效果,以确定出采暖板的布置方案,包括:
根据所述正面温度与所述背面温度的差值确定所述采暖板的升温时间,将升温时间最小的采暖板上发热膜的材质确定为最优的采暖材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采用测试房间内的温度传感器采集测试房间的室内温度;
根据多个所述室内温度和多个所述正面温度得到室内温度和采暖板正面温度的关系曲线。
9.一种墙面采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墙面采暖装置包括用于通电发热的采暖板,所述采暖板设置在测试房间的墙面上;
所述墙面采暖装置还包括主控装置,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墙面采暖效果的测试方法。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墙面采暖装置,其特征在于,采暖板背面与墙面之间设置有反射膜。
CN202110704577.0A 2021-06-24 2021-06-24 一种墙面采暖效果的测试方法及墙面采暖装置 Active CN11358830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04577.0A CN113588302B (zh) 2021-06-24 2021-06-24 一种墙面采暖效果的测试方法及墙面采暖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04577.0A CN113588302B (zh) 2021-06-24 2021-06-24 一种墙面采暖效果的测试方法及墙面采暖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88302A true CN113588302A (zh) 2021-11-02
CN113588302B CN113588302B (zh) 2022-08-16

Family

ID=782445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704577.0A Active CN113588302B (zh) 2021-06-24 2021-06-24 一种墙面采暖效果的测试方法及墙面采暖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588302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852209U (zh) * 2010-10-18 2011-06-01 杨立国 一种暖气节能热反射板
CN108256739A (zh) * 2017-12-22 2018-07-06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 应用于电采暖的负荷确定方法及装置
WO2019008544A2 (en) * 2017-07-07 2019-01-10 Carlo Alberto Zenobi HEATING SYSTEM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RADIANT HEATING PANELS
CN110195891A (zh) * 2019-05-28 2019-09-03 浙江来斯奥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立体红外辐射取暖系统
CN110285481A (zh) * 2019-07-02 2019-09-27 哈尔滨工业大学 基于室内热负荷的模块式电采暖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10362934A (zh) * 2019-07-18 2019-10-22 中惠地热(荣成)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单元室温控制仿真方法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852209U (zh) * 2010-10-18 2011-06-01 杨立国 一种暖气节能热反射板
WO2019008544A2 (en) * 2017-07-07 2019-01-10 Carlo Alberto Zenobi HEATING SYSTEM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RADIANT HEATING PANELS
CN108256739A (zh) * 2017-12-22 2018-07-06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 应用于电采暖的负荷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10195891A (zh) * 2019-05-28 2019-09-03 浙江来斯奥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立体红外辐射取暖系统
CN110285481A (zh) * 2019-07-02 2019-09-27 哈尔滨工业大学 基于室内热负荷的模块式电采暖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10362934A (zh) * 2019-07-18 2019-10-22 中惠地热(荣成)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单元室温控制仿真方法及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朱晓姣 等: "石墨烯电供暖方式测试与效果分析", 《区域供热》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88302B (zh) 2022-08-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096726B (zh) 一种非侵入式负荷监测方法及装置
CN104541172B (zh) 建筑物中的设备的实际需求检查
Kane et al. How are UK homes heated? A city-wide, socio-technical survey and implications for energy modelling
Saldanha et al. Measured end-use electric load profiles for 12 Canadian houses at high temporal resolution
Zimmermann End-use metering campaign in 400 households In Sweden Assessment of the Potential Electricity Savings
KR101219416B1 (ko) 전기 기구의 상태를 확인하기 위한 전력 모니터링 장치 및 그 전력 모니터링 방법
US7552033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diagnostically evaluating energy consumption systems and components of a facility
US20110112780A1 (en) Electrical power consumption measuring system
JP6004328B2 (ja) 断熱性能推定装置
US10393629B2 (en) Fuel consumption estimation
CN111678190A (zh) 一种碳纤维电供暖的空置房屋低温运行控制系统
JP2016077090A (ja) 省エネルギ支援システムおよび省エネルギ支援方法
CN106255987A (zh) 建筑物围层和内部分级系统和方法
CN113588302B (zh) 一种墙面采暖效果的测试方法及墙面采暖装置
JP2013150508A (ja) 電流波形識別装置
KR102254904B1 (ko) 건축물 에너지 성능 측정 장치 및 방법
US8744787B2 (en) Dynamic load estimation of multiple branch circuits
CN2916627Y (zh) 建筑墙体传热系数现场检测装置
US10288651B2 (en) System for measuring energy conservation effectiveness
KR20190106327A (ko) 사용자 만족도 기반 에너지 대비 쾌적도 효율성 지수 분석 시스템 및 방법
EP2912477A1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an individual power representation of operation states
CN104919477A (zh) 房间的热特性估计装置、程序
CN106353358A (zh) 一种温度控制装置加热膜老化的检测方法
JP6338684B2 (ja) 診断装置、診断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207472446U (zh) 一种家庭厨房烹饪智能检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