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76737B - 护眼仪 - Google Patents
护眼仪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576737B CN113576737B CN202110816156.7A CN202110816156A CN113576737B CN 113576737 B CN113576737 B CN 113576737B CN 202110816156 A CN202110816156 A CN 202110816156A CN 113576737 B CN113576737 B CN 11357673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ounting plate
- hole
- mounting
- air
- groov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2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7
- 230000001012 protector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9000011800 void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12528 membra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08000003464 asthenopia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855 radi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Silicium di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Si]=O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978 adap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64 blow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94 contradic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40 effect on eye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0887 fac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815 fa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6541 health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33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296 polysiloxa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148 porous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741 silica g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2027 silica g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7/00—Heating or cooling appliances for medical or therapeutic treatment of the human body
- A61F7/0053—Cabins, rooms, chairs or units for treatment with a hot or cold circulating fluid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7/00—Heating or cooling appliances for medical or therapeutic treatment of the human body
- A61F7/007—Heating or cooling appliances for medical or therapeutic treatment of the human body characterised by electric heating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9/00—Methods or devices for treatment of the eyes; Devices for putting in contact-lenses; Devices to correct squinting; Apparatus to guide the blind; Protective devices for the eyes, carried on the body or in the hand
- A61F9/04—Eye-masks ; Devices to be worn on the face, not intended for looking through; Eye-pads for sunbathing
- A61F9/045—Eye-shades or visors; Shields beside, between or below the eye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7/00—Heating or cooling appliances for medical or therapeutic treatment of the human body
- A61F2007/0001—Body part
- A61F2007/0002—Head or parts thereof
- A61F2007/0004—Eyes or part of the face surrounding the eye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7/00—Heating or cooling appliances for medical or therapeutic treatment of the human body
- A61F2007/0054—Heating or cooling appliances for medical or therapeutic treatment of the human body with a closed fluid circuit, e.g. hot water
- A61F2007/0055—Heating or cooling appliances for medical or therapeutic treatment of the human body with a closed fluid circuit, e.g. hot water of gas, e.g. hot air or steam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Ophthalmology & Optometry (AREA)
- Thermotherapy And Cooling Therapy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护眼仪,包括壳体、发热组件以及柔性外膜;壳体内形成有安装腔,壳体开设有连通安装腔的安装口、进风口以及出风口;发热组件设于安装腔内;柔性外膜设于安装口,并与发热组件接触,且柔性外膜的外侧用于与用户的眼部贴合设置。本发明技术方案可解决发热组件在长时间使用后容易出现过热损坏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护眼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护眼仪。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生活保健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大数据、互联网以及IT行业的快速发展,对于白领的工作时间更多的停留在与电脑交互的过程中,由于电脑的辐射以及手机的辐射,人们通常处于用眼过渡的状态。目前传统的护眼仪主要利用传统的发热电阻丝加热的方式对发热组件进行加热,以通过发热组件缓解眼部疲劳;但是发热组件在长时间使用后容易出现过热损坏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护眼仪,旨在解决发热组件在长时间使用后容易出现过热损坏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护眼仪,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内形成有安装腔,所述壳体开设有连通所述安装腔的安装口、进风口以及出风口;
发热组件,所述发热组件设于所述安装腔内;以及
柔性外膜,所述柔性外膜设于所述安装口,并与所述发热组件接触,且所述柔性外膜的外侧用于与用户的眼部贴合设置。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之间形成有穿过所述发热组件的风道,所述进风口、所述出风口均与所述风道连通。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发热组件包括:
导热件,所述导热件内形成有所述风道,所述导热件开设有连通所述风道的避让孔;和
发热件,所述发热件穿设于所述避让孔,所述发热件的内侧表面面向所述风道设置,所述发热件的外侧表面和所述柔性外膜接触。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导热件包括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盖设于所述第二安装板,并与所述第二安装板夹持形成所述风道,所述第一安装板上开设有连通所述进风口和所述风道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安装板上还开设有连通所述出风口和所述风道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安装板上开设有所述避让孔;
其中,气流依次流经所述进风口、所述第一通孔、所述风道、所述第二通孔以及所述出风口。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板的面向所述进风口的表面开设有与所述进风口相对且连通的第一避让槽,所述第一避让槽与所述第一通孔间隔设置,所述第一避让槽的槽壁开设有贯通至所述第一通孔的通道。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板的环绕所述第一避让槽槽口的外表面与所述壳体的环绕所述进风口的内表面抵接。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板的面向所述出风口的表面开设有与所述出风口相对且连通的第二避让槽,所述第二通孔开设于所述第二避让槽的槽底。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板的环绕所述第二避让槽槽口的外表面与所述壳体的环绕所述出风口的内表面抵接。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板的面向所述第二安装板的表面凸设有限位块,所述发热件的内侧表面贴设于所述限位块的背向所述第一安装板的表面。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板的面向所述第二安装板的表面开设有避空槽,所述第二安装板的面向所述第一安装板的表面凸设有支撑台,所述支撑台的台面与所述避空槽的槽底抵接,且所述支撑台与所述避空槽的槽壁间隙配合。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护眼仪还包括风机,所述风机设于所述安装腔内,用于将气流由进风口引入,并将气流由出风口吹出。
本发明的护眼仪,通过在壳体内形成有安装腔,并在壳体上开设有连通安装腔的安装口、进风口以及出风口;其中,发热组件设于安装腔内,且柔性外膜设于安装口处,并与发热组件接触;如此,用户在佩戴护眼仪时,用户的眼部将与柔性外膜的外侧贴合设置,开始工作后,发热组件产生的热量将传递至柔性外膜,以通过柔性外膜对用户的眼部进行热敷,以缓解眼部疲劳;并且,在工作一段时间后,外部气流可通过进风口进入安装腔内,以对安装腔内的发热组件进行换热,换热后的气流将通过出风口向外吹出,如此,便可对发热组件进行散热,从而解决了发热组件在长时间使用后容易出现过热损坏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护眼仪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护眼仪一实施例的部分结构分解图;
图3为本发明护眼仪一实施例中导热件的俯视图;
图4为图3中A'-A'处的剖视图;
图5为图3中B'-B'处的剖视图;
图6为本发明护眼仪中第一安装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护眼仪中柔性外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护眼仪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9为图8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0为本发明护眼仪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护眼仪的部分结构剖视图;
图12为本发明护眼仪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护眼仪中连接杆和万向球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护眼仪中连接块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 名称 | 标号 | 名称 |
1000 | 护眼仪 | 40 | 风机 |
100 | 眼罩 | 200 | 连接件 |
10 | 壳体 | 210 | 安装壳 |
11 | 上壳 | 201 | 底壳 |
111 | 进风口 | 2011 | 通孔 |
112 | 出风口 | 2011a | 限位条 |
12 | 下壳 | 2012 | 卡槽 |
121 | 安装口 | 2013 | 滑轨 |
20 | 发热组件 | 202 | 上盖 |
21 | 导热件 | 2021 | 限位槽 |
211 | 第一安装板 | 220 | 连接结构 |
2111 | 第一通孔 | 221 | 连接杆 |
2112 | 第二通孔 | 2211 | 第二抵接平面 |
2113 | 第一避让槽 | 2212 | 第四抵接平面 |
2114 | 通道 | 2213 | 定位槽 |
2115 | 第二避让槽 | 222 | 连接块 |
2116 | 第三避让槽 | 2221 | 第三抵接平面 |
2117 | 限位块 | 2222 | 限位挡板 |
2118 | 避空槽 | 2223 | 第一连接孔 |
212 | 第二安装板 | 2224 | 让位缺口 |
2121 | 避让孔 | 2225 | 卡扣 |
2122 | 支撑台 | 2226 | 滑槽 |
213 | 风道 | 223 | 万向球 |
22 | 发热件 | 224 | 连接套筒 |
30 | 柔性外膜 | 225 | 连接柱 |
31 | 限位凸台 |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发明提出一种护眼仪1000,旨在解决发热组件20在长时间使用后容易出现过热损坏的问题。
以下将就本发明护眼仪1000的具体结构进行说明,并以护眼仪1000使用状态(即穿戴时)为例进行说明:
结合参阅图1、图2、图4和图8,在本发明护眼仪1000的一实施例中,该护眼仪1000包括壳体10、发热组件20以及柔性外膜30;所述壳体10内形成有安装腔,所述壳体10开设有连通所述安装腔的安装口121、进风口111以及出风口112;所述发热组件20设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柔性外膜30设于所述安装口121,并与所述发热组件20接触,且所述柔性外膜30的外侧用于与用户的眼部贴合设置。
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的护眼仪1000,通过在壳体10内形成有安装腔,并在壳体10上开设有连通安装腔的安装口121、进风口111以及出风口112;其中,发热组件20设于安装腔内,且柔性外膜30设于安装口121处,并与发热组件20接触;如此,用户在佩戴护眼仪1000时,用户的眼部将与柔性外膜30的外侧贴合设置,开始工作后,发热组件20产生的热量将传递至柔性外膜30,以通过柔性外膜30对用户的眼部进行热敷,以缓解眼部疲劳;并且,在工作一段时间后,外部气流可通过进风口111进入风道213内,以对安装腔内的发热组件20进行换热,换热后的气流将通过出风口112向外吹出,如此,便可对发热组件20进行散热,从而解决了发热组件20在长时间使用后容易出现过热损坏的问题。
本实施例中,该护眼仪1000还包括电路板,电路板设于壳体10内,并电连接于发热组件20中的发热件22,以为发热件22提供电能并驱动发热件22工作而发出热量。
具体地,壳体10的外形大致与普通眼镜的外形相似,以使护眼仪1000在使用过程中更加贴合用户的眼睛,从而提高穿戴的舒适度。其中,壳体10可选用塑胶、金属等材质制备。柔性外膜30可为硅胶件或橡胶件。
在使用过程中,柔性外膜30的外侧即为朝向用户眼部的一侧,并用于贴合用户的眼部,以对用户的眼部进行热敷。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发热组件20设于壳体10的安装腔内,气流由进风口111进入安装腔后,气流可沿着发热组件20的外侧表面流动,以带走发热组件20外侧表面的热量;或者,气流由进风口111进入安装腔后,气流可沿着发热组件20内部的风道213流动,以带走发热组件20内部的热量;又或者,气流由进风口111进入安装腔后,部分气流可沿着发热组件20的外侧表面流动,部分气流可沿着发热组件20的内部流动,以同时带动发热组件20外侧表面和内部的热量。
结合参阅图4、图5和图8,在本发明护眼仪1000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进风口111和所述出风口112之间形成有穿过所述发热组件20的风道213,所述进风口111、所述出风口112均与所述风道213连通。如此,气流由进风口111进入后便可流向发热组件20内部的风道213,以带走发热组件20内部的热量,从而达到快速散热的效果。
具体地,外壳包括上壳11和下壳12;进风口111和出风口112均开设于所述上壳11,安装口121开设于下壳12;上壳11盖设于下壳12,并与下壳12围合形成安装腔。如此设置,组装之前,首先将上壳11打开,将发热组件20组装至安装腔后,再将上壳11盖合于下壳12,并采用螺钉、卡扣2225等方式固定连接在一起,以便于发热组件20的安装。
结合参阅图2,在本发明护眼仪1000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发热组件20包括导热件21和发热件22;所述导热件21内形成有所述风道213,所述导热件21开设有连通所述风道213的避让孔2121;所述发热件22穿设于所述避让孔2121,所述发热件22的内侧表面面向所述风道213设置,所述发热件22的外侧表面和所述柔性外膜30接触。
如此设置,发热件22可通过导热件21固定安装于壳体10的安装腔内,以保证发热件22的安装稳定性;另外,通过将发热件22穿设于导热件21的避让孔2121内,并使发热件22的内侧表面面向风道213设置;如此,流过风道213的气流不仅可带走风道213内的热量,还可带走发热件22内侧表面处的热量,以达到快速散热的效果;同时,发热件22的外侧表面和柔性外膜30接触,便可通过发热件22的外侧表面将热量传递至柔性外膜30上,以通过柔性外膜30对用户的眼部进行热敷。
具体地,导热件21可为导热硅胶、导热橡胶、导热金属等等。
结合参阅图2至图5,在本发明护眼仪1000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导热件21包括第一安装板211和第二安装板212,所述第一安装板211盖设于所述第二安装板212,并与所述第二安装板212夹持形成所述风道213,所述第一安装板211上开设有连通所述进风口111和所述风道213的第一通孔2111,所述第一安装板211上还开设有连通所述出风口112和所述风道213的第二通孔2112,所述第二安装板212上开设有所述避让孔2121;其中,气流依次流经所述进风口111、所述第一通孔2111、所述风道213、所述第二通孔2112以及所述出风口112。
如此设置,由进风口111进入的气流便可通过第一通孔2111而流向风道213内,在风道213内进行换热后的气流可通过第二通孔2112而流向出风口112,以通过出风口112向外吹出,便可带走风道213内的热量。
具体地,第一通孔2111可开设有一个或多个,当第一通孔2111设置有多个时,多个第一通孔2111均与进风口111和风道213连通;同样的,第二通孔2112也可开设有一个或多个,当第二通孔2112设置有多个时,多个第二通孔2112均与出风口112和风道213连通。
在组装过程中,可首先将第二安装板212采用螺钉、卡接等方式固定连接于壳体10的下壳12处,再将第一安装板211采用螺钉、卡接等方式固定连接于第一安装板211背向下壳12的一侧,然后再将上壳11盖合于下壳12,并采用螺钉、卡接等方式固定连接在一起。
并且,为了使流经风道213的气流可顺利地进入避让孔2121,以带走位于避让孔2121内发热件22的热量,可在第二安装板212上开设有连通避让孔2121的导向孔,导向孔位于避让孔2121靠近第一通孔2111的一侧,如此,便可在导向孔的作用下将气流导向至避让孔2121。
结合参阅图2至图4,在本发明护眼仪1000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板211的面向所述进风口111的表面开设有与所述进风口111相对且连通的第一避让槽2113,所述第一避让槽2113与所述第一通孔2111间隔设置,所述第一避让槽2113的槽壁开设有贯通至所述第一通孔2111的通道2114。
如此设置,由进风口111引出的气流首先进入第一避让槽2113,再由第一避让槽2113通过通道2114流向第一通孔2111,进而通过第一通孔2111进入风道213内,如此便可使气流充分流经第一安装板211的各个位置,以带走第一安装板211各个位置处的热量,从而进一步提高对发热组件20的散热效率。
进一步地,结合参阅图6,第一安装板211面向第二安装板212的表面还开设有第三避让槽2116,第一通孔2111由第一安装板211背向第二安装板212的表面贯通至第三避让槽2116的槽底,且第三避让槽2116连通第一通孔2111和风道213;如此,气流便可进一步充分流经第一安装板211的各个位置,以带走第一安装板211各个位置处的热量,从而进一步提高对发热组件20的散热效率。
进一步地,结合参阅图2,在本发明护眼仪1000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板211的环绕所述第一避让槽2113槽口的外表面与所述壳体10的环绕所述进风口111的内表面抵接。如此设置,便可保证由进风口111引入的气流依次流经第一避让槽2113、通道2114、第一通孔2111以及风道213,以充分带走发热组件20内部的热量,防止由进风口111引入的大部分气流直接沿着发热组件20的外侧表面而向出风口112吹出,而影响对发热组件20的散热效果。
结合参阅图2至图4,在本发明护眼仪1000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板211的面向所述出风口112的表面开设有与所述出风口112相对且连通的第二避让槽2115,所述第二通孔2112开设于所述第二避让槽2115的槽底。
如此设置,风道213内的气流通过第二通孔2112后便流向第二避让槽2115,再由第二避让槽2115流向出风口112以向外吹出,如此便可使气流进一步充分流经第一安装板211的各个位置,以带走第一安装板211各个位置处的热量,从而进一步提高对发热组件20的散热效率。
进一步地,结合参阅图2,在本发明护眼仪1000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板211的环绕所述第二避让槽2115槽口的外表面与所述壳体10的环绕所述出风口112的内表面抵接。如此设置,便可保证由风道213吹出的气流依次流经第二通孔2112和第二避让槽2115,并通过出风口112向外吹出,以进一步充分带走发热组件20内部的热量,防止引入第二避让槽2115的气流回流至进风口111处,而影响进风口111的进风量,进而影响对发热组件20的散热效果。
结合参阅图4至图6,在本发明护眼仪1000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板211的面向所述第二安装板212的表面凸设有限位块2117,所述发热件22的内侧表面贴设于所述限位块2117的背向所述第一安装板211的表面。如此设置,通过将发热件22的内侧表面贴设于限位块2117的背向第一安装板211的表面,不仅可保证发热件22的安装稳定性,还可增加发热件22与第一安装板211的接触面积,以使发热件22的热量更好地传递至第一安装板211,进而提高对发热件22的散热效率。
进一步地,结合参阅图7,所述发热膜的面向所述避让孔2121的表面凸设有限位凸台31,所述限位凸台31与所述限位块2117相对设置,所述发热件22夹设于所述限位凸台31与所述限位块2117之间。如此设置,便可通过在限位凸台31和限位块2117的作用下夹持固定发热件22,以进一步保证发热件22的安装稳定性;并且,还可使发热件22与柔性外膜30的限位凸台31的台面紧密贴合,从而使发热件22的热量充分传导至柔性外膜30上,以保证对用户眼部的热敷效果。
结合参阅图4和图6,在本发明护眼仪1000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板211的面向所述第二安装板212的表面开设有避空槽2118,所述第二安装板212的面向所述第一安装板211的表面凸设有支撑台2122,所述支撑台2122的台面与所述避空槽2118的槽底抵接,且所述支撑台2122与所述避空槽2118的槽壁间隙配合。
如此设置,通过将第二安装板212的支撑台2122插设于第一安装板211的避空槽2118内,并使支撑台2122的台面与避空槽2118的槽底抵接,以提高第一安装板211与第二安装板212之间的安装稳定性;另外,通过使支撑台2122与避空槽2118的槽壁间隙配合,以使支撑台2122与避空槽2118的槽壁之间的间隙构成风道213的一部分。
并且,为了在组装过程中将第一安装板与第二安装板进行快速定位,以便于后续的组装,可在避空槽2118的槽底开设有定位孔,并在支撑台2122的台面设有定位件,通过将定位件穿设于定位孔,以实现第一安装板与第二安装板的快速定位;具体地,定位孔可为条形孔,定位件可为于条形孔相适配的条形定位块。
结合参阅图8,在本发明护眼仪1000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护眼仪1000还包括风机40,所述风机40设于所述安装腔内,用于将气流由进风口111引入,并将气流由出风口112吹出。如此设置,通过在风机40的作用下可将外部气流由进风口111引入安装腔内,并将安装腔内经过换热后的气流由出风口112向外吹出,以提高对发热件22的散热效率。
具体地,风道213内具有用于安装风机40的安装空间,该安装空间靠近出风口112设置。
结合参阅图1,在本发明护眼仪1000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0的外侧壁设有沉台,所述出风口112开设于所述沉台的台面。如此设置,通过将出风口112开设在壳体10的沉台处,以保证护眼仪1000的美观。
并且,出风口112开设有若干个,若干个出风口112间隔设置于壳体10的外侧壁,如此,风道213内的热风便可通过若干出风口112均匀地向外吹出,以保证对发热件22的散热效率。
在一实施例中,结合参阅图1、图8和图9,该护眼仪1000包括连接件200和两眼罩100,两所述眼罩100分别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连接件200的两端,以使所述眼罩100可相对所述连接件200万向转动;其中,两眼罩100均包括如上所述的壳体10、发热组件20以及柔性外膜30。
如此设置,由于两眼罩100均可相对连接件200万向转动;如此,用户在使用之前可根据自己脸型的大小来转动两眼罩100,以完成适配,从而可适配不同脸型大小的用户。
另外,用户在使用的过程中也可随时转动两眼罩100之间的角度,以将两眼罩100调整至用户较为舒适的角度,或者是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通过转动两眼罩100之间的角度,以对用户眼部的不同位置进行缓解放松,以达到充分缓解眼部疲劳的效果。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在连接件200的两端均具有万向球223,通过将每一眼罩100可转动地连接于万向球223,以使眼罩100可相对连接件200万向转动;或者,每一眼罩100均具有万向球223,通过将连接件200的两端分别可转动地连接于两万向球223,同样可使眼罩100可相对连接件200万向转动。
进一步地,结合参阅图3和图4,所述连接件200的两端均具有万向球223,所述眼罩100的第一安装板211具有安装槽,安装槽与壳体10的进风口111相对设置,每一所述万向球223可转动地设于穿设于一进风口111并插设于一所述安装槽内。如此设置,通过将每一万向球223可转动地穿设于一进风口111并插设于一安装槽内,便可使得每一眼罩100可相对连接件200万向转动,以随意调整两眼罩100之间的角度以及位置。
进一步地,结合参阅图1、图8和图10,所述连接件200包括安装壳210和两连接结构220;所述安装壳210内形成有腔体,所述安装壳210的两端均开设有连通所述腔体的通孔2011;每一所述连接结构220穿设于一所述通孔2011,每一所述连接结构220的位于所述安装壳210外部的一端设有一所述万向球223。如此设置,通过将每一连接结构220穿设于壳体10的一通孔2011,以保证连接结构220与安装壳210之间的连接强度,进而保证连接结构220的安装稳定性,防止在使用过程中连接结构220与安装壳210发生脱离;另外,通过将万向球223连接在连接结构220位于安装壳210外部的一端,可便于万向球223插设于眼罩100的安装槽内,以使眼罩100可实现万向转动的功能。
进一步地,结合参阅图9、图11和图12,所述连接结构220包括连接杆221和连接块222;所述连接杆221的一端穿设于所述通孔2011并插设于所述腔体内,所述万向球223连接于所述连接杆221的位于所述安装壳210外部的一端;所述连接块222设于所述腔体内,并套设于所述连接杆221。如此设置,在组装过程中,首先将连接杆221一端穿设于通孔2011并插设于腔体内,然后使用连接块222套设于连接杆221的位于腔体内的一端,即可将连接杆221连接于安装壳210,以便于连接结构220与安装壳210的组装。
进一步地,结合参阅图12至图14,所述连接块222的外壁开设有第一连接孔2223,所述连接块222的内壁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一连接孔2223的让位缺口2224,所述连接杆221的侧壁开设有定位槽2213,所述定位槽2213的槽口朝向所述让位缺口2224设置,所述连接结构220还包括连接柱225,所述连接柱225穿设于所述第一连接孔2223,所述连接柱225的由所述避让缺口凸出的部分收容于所述定位槽2213内。如此,连接柱225可穿设于第一连接孔2223且连接柱225的由避让缺口凸出的部分收容于定位槽2213内,以保证连接块222与连接杆221之间的连接强度,进而可防止连接杆221相对连接块222发生转动,而影响连接杆221的安装稳定性。可选地,连接柱225可为螺钉。
进一步地,结合参阅图11和图13,所述通孔2011的孔壁相对的两侧分别凸设有一限位条2011a,所述限位条2011a具有面向所述连接杆221的第一抵接平面,两所述第一抵接平面相对设置,所述连接杆221具有背对设置的两第二抵接平面2211,每一所述第一抵接平面与一所述第二抵接平面2211相抵接或间隙配合。
如此设置,由于眼罩100在转动过程中,容易将外力传递至万向球223,如此,外力便可通过万向球223而传递至连接结构220上,当外力过大时,则容易使得连接结构220相对安装壳210发生转动,而影响连接结构220的安装稳定性,因此,通过在通孔2011的孔壁设有限位条2011a,以使限位条2011a具有面向连接杆221的第一抵接平面,并且连接杆221具有背对设置的两第二抵接平面2211,如此,便可使每一第一抵接平面与一第二抵接平面2211相抵接或间隙配合,以对连接杆221进行限位,从而可防止连接结构220相对安装壳210转动。
并且,为了不仅可万向转动眼罩100,还为了可以调节两眼罩100之间的距离,以进一步适配不同脸型大小的用户,从而使两第一抵接平面的布置方向与两眼罩100的布置方向垂直,如此,不仅可对连接结构220进行限位,还不会影响两眼罩100之间距离的调节。
进一步地,结合参阅图13和图14,所述连接块222的内壁具有相对设置的两第三抵接平面2221,所述连接杆221具背对设置的两第四抵接平面2212,每一所述第三抵接平面2221与一所述第四抵接平面2212相抵接或间隙配合。同样的,通过使连接块222的内壁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三抵接平面2221,并使连接杆221具有背对设置的两第四抵接平面2212,如此,便可使每一第三抵接平面2221与一第四抵接平面2212相抵接或间隙配合,以对连接杆221进行进一步的限位,从而可防止连接杆221相对连接块222转动。
同样的,为了不仅可万向转动眼罩100,还为了可以调节两眼罩100之间的距离,以进一步适配不同脸型大小的用户,从而使两第三抵接平面2221的布置方向与两眼罩100的布置方向垂直,如此,不仅可对连接结构220进行限位,还不会影响两眼罩100之间距离的调节。
进一步地,结合参阅图11,所述连接块222的中部形成有用于收容所述连接杆221端部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壳210的面向所述安装孔的内壁开设有限位槽2021,所述连接块222的面向所述限位槽2021的一侧设有两相对设置的限位挡板2222,两所述限位挡板2222分别位于所述避让孔2121的两侧,每一所述限位挡板2222具有背向另一所述限位挡板2222的限位平面,两所述限位平面分别与所述限位槽2021相对的两侧壁抵接或间隙配合。同样的,通过在安装壳210的面向避让孔2121的内壁开设有限位槽2021,并在连接块222面向限位槽2021的一侧设有两相对设置的限位挡板2222,且,每一限位挡板2222具有背向另一限位挡板2222的限位平面,如此,便可使两限位平面分别与限位槽2021相对的两侧壁抵接或间隙配合,以对连接块222进行限位,从而可防止连接块222相对安装壳210转动。
同样的,为了不仅可万向转动眼罩100,还为了可以调节两眼罩100之间的距离,以进一步适配不同脸型大小的用户,从而使限位槽2021的长度方向与两眼罩100的布置方向一致,也即,两限位平面的布置方向与两眼罩100的布置方向一致,如此,不仅可对连接结构220进行限位,还不会影响两眼罩100之间距离的调节。
进一步地,结合参阅图9,所述连接结构220还包括连接套筒224,所述连接套筒224套设于所述连接杆221的位于所述安装壳210外部的一端,并盖设于所述安装槽的槽口。如此设置,为了可以使连接结构220的万向球223顺利地安装至眼罩100的安装槽内,便需要将安装槽的槽口开设得足够大,至少需要与万向球223的直径一致,才可保证万向球223顺利地插入安装槽内,此时,将万向球223安装至安装槽后,由于安装槽的槽口较大,则万向球223在转动过程中容易脱出安装槽;因此,通过在连接杆221的位于安装壳210外部的一端套设有连接套筒224,并使连接套筒224套设于安装槽的槽口,如此,便可通过连接套筒224将万向球223限位于安装槽内,该设置不仅可保证万向球223在安装槽内随意转动,还可防止在使用过程中万向球223脱出安装槽。
具体地,连接套筒224可采用螺钉、卡扣等方式固定连接于眼罩100,以将万向球223限位于安装槽内。
并且,为了防止连接套筒224阻碍万向球223转动,可选地,连接套筒224包括连接筒体和轴承,轴承套设于连接杆221,连接筒体套设于轴承,如此,便可有效防止连接套筒224阻碍万向球223转动。
进一步地,结合参阅图9,所述通孔2011为条形通孔2011,所述条形通孔2011的长度方向与两所述眼罩100的布置方向一致,所述连接结构220沿所述条形通孔2011的长度方向可滑动设置。如此,在使用之前,用户便可通过拨动眼罩100,以通过眼罩100带动连接结构220沿条形通孔2011的长度方向滑动,便可调节两眼罩100之间的距离,以进一步适配不同脸型大小的用户。
进一步地,结合参阅图9,所述安装壳210的内壁开设有若干卡槽2012,若干所述卡槽2012沿所述通孔201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连接结构220的设于所述腔体内的一端具有卡扣2225,所述连接结构220滑动以使所述卡扣2225卡设于一所述卡槽2012。如此,当需要调整两眼罩100之间的距离时,用户便可通过拨动眼罩100,以通过眼罩100带动连接结构220沿条形通孔2011的长度方向滑动,并使连接结构220上的卡扣2225由其中一个卡槽2012内脱出,并卡设于另一个卡槽2012内,以将连接结构220限位在用户所需位置处。
并且,为了用户可准确、快速地将眼罩100调节至之前惯用的间距,可将安装壳210对应卡槽2012的位置设置为透明结构,以便于用户观察到卡扣2225与卡槽2012的结构,从而便于用户准确、快速地将眼罩100调节至之前惯用的间距。
进一步地,结合参阅图11,所述安装壳210的内壁设有滑轨2013,所述滑轨2013沿所述条形通孔2011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所述连接结构220的设于所述腔体内的一端具有滑槽2226,所述滑槽2226沿所述条形通孔2011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所述滑轨2013设于所述滑槽2226内,以使所述连接结构220沿所述滑轨2013的延伸方向滑动。如此,便可在滑轨2013和滑槽2226的配合下使连接结构220沿滑轨2013的延伸方向顺利滑动,并保证连接结构220滑动的轨迹,以防止连接结构220在滑动过程中偏离轨迹,而影响使用效果。
进一步地,结合参阅图11,所述安装壳210包括底壳201和上盖202;所述通孔2011开设于所述底壳201;所述上盖202盖设于所述底壳201,并与所述底壳201围合形成所述腔体。如此设置,组装之前,首先将上盖202打开,将两个连接结构220分别安装至对应的位置后,再将上盖202盖合于底壳201,并采用螺钉、卡扣等方式固定连接在一起,以便于连接结构220的安装。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护眼仪,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内形成有安装腔,所述壳体开设有连通所述安装腔的安装口、进风口以及出风口;
发热组件,所述发热组件设于所述安装腔内;以及
柔性外膜,所述柔性外膜设于所述安装口,并与所述发热组件接触,且所述柔性外膜的外侧用于与用户的眼部贴合设置;
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之间形成有穿过所述发热组件的风道,所述进风口、所述出风口均与所述风道连通;
所述发热组件包括:
导热件,所述导热件内形成有所述风道,所述导热件开设有连通所述风道的避让孔;和
发热件,所述发热件穿设于所述避让孔,所述发热件的内侧表面面向所述风道设置,所述发热件的外侧表面和所述柔性外膜接触;
所述导热件包括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盖设于所述第二安装板,并与所述第二安装板夹持形成所述风道,所述第一安装板上开设有连通所述进风口和所述风道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安装板上还开设有连通所述出风口和所述风道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安装板上开设有所述避让孔;
其中,气流依次流经所述进风口、所述第一通孔、所述风道、所述第二通孔以及所述出风口;
所述导热件包括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盖设于所述第二安装板,并与所述第二安装板夹持形成所述风道,所述第一安装板上开设有连通所述进风口和所述风道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安装板上还开设有连通所述出风口和所述风道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安装板上开设有所述避让孔;
其中,气流依次流经所述进风口、所述第一通孔、所述风道、所述第二通孔以及所述出风口;
所述护眼仪还包括连接件和两眼罩,两所述眼罩分别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连接件的两端,以使所述眼罩可相对所述连接件万向转动;所述连接件包括安装壳和两个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的一端具有万向球;所述眼罩的第一安装板具有安装槽,安装槽与壳体的进风口相对设置,每一所述万向球可转动地设于穿设于一进风口并插设于一所述安装槽内;
所述安装壳的内壁开设有若干卡槽,若干所述卡槽沿所述通孔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连接结构的设于腔体内的一端具有卡扣,所述连接结构滑动以使所述卡扣卡设于一所述卡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眼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板的环绕第一避让槽槽口的外表面与所述壳体的环绕所述进风口的内表面抵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眼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板的面向所述出风口的表面开设有与所述出风口相对且连通的第二避让槽,所述第二通孔开设于所述第二避让槽的槽底。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护眼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板的环绕所述第二避让槽槽口的外表面与所述壳体的环绕所述出风口的内表面抵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眼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板的面向所述第二安装板的表面凸设有限位块,所述发热件的内侧表面贴设于所述限位块的背向所述第一安装板的表面;
和/或,所述第一安装板的面向所述第二安装板的表面开设有避空槽,所述第二安装板的面向所述第一安装板的表面凸设有支撑台,所述支撑台的台面与所述避空槽的槽底抵接,且所述支撑台与所述避空槽的槽壁间隙配合。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护眼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护眼仪还包括风机,所述风机设于所述安装腔内,用于将气流由进风口引入,并将气流由出风口吹出。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816156.7A CN113576737B (zh) | 2021-07-19 | 2021-07-19 | 护眼仪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816156.7A CN113576737B (zh) | 2021-07-19 | 2021-07-19 | 护眼仪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576737A CN113576737A (zh) | 2021-11-02 |
CN113576737B true CN113576737B (zh) | 2025-01-17 |
Family
ID=782481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816156.7A Active CN113576737B (zh) | 2021-07-19 | 2021-07-19 | 护眼仪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576737B (zh)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907963A (zh) * | 2019-03-14 | 2019-06-21 | 深圳市海通融科实业有限公司 | 护眼仪眼部间距调节机构 |
CN110680727A (zh) * | 2019-09-21 | 2020-01-14 | 东莞市天杰实业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按摩四白穴的眼部按摩仪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7745326U (zh) * | 2017-05-08 | 2018-08-21 | 张军 | 一种按摩眼睛的装置 |
CN210784999U (zh) * | 2019-07-01 | 2020-06-19 | 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 一种智能眼罩 |
CN111035853B (zh) * | 2019-12-30 | 2022-02-08 | 未来穿戴技术有限公司 | 颈部按摩仪 |
CN213130270U (zh) * | 2020-04-29 | 2021-05-07 | 深圳市倍轻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穿戴设备 |
-
2021
- 2021-07-19 CN CN202110816156.7A patent/CN113576737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907963A (zh) * | 2019-03-14 | 2019-06-21 | 深圳市海通融科实业有限公司 | 护眼仪眼部间距调节机构 |
CN110680727A (zh) * | 2019-09-21 | 2020-01-14 | 东莞市天杰实业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按摩四白穴的眼部按摩仪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576737A (zh) | 2021-11-0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1039122U (zh) | 脖戴风扇 | |
US20170090218A1 (en) | Eyeglasses and eyeglass attachment for directing filtered air over the eyes of a wearer | |
WO2015149537A1 (zh) | 一种眼部按摩器 | |
CN113576737B (zh) | 护眼仪 | |
CN216281821U (zh) | 便携式挂脖空调 | |
US6196221B1 (en) | Thermal exchange breathing device | |
CN215860873U (zh) | 挂脖风扇 | |
CN213931251U (zh) | 一种可穿戴风扇装置 | |
US20190209873A1 (en) | Portable device for heating the air that enters the nose of a user | |
CN219012919U (zh) | 可背部吹风的穿戴调温装置 | |
CN214742198U (zh) | 可调节挂脖风扇 | |
JP2006046310A5 (zh) | ||
CN216318325U (zh) | 眼部护理装置 | |
CN214742177U (zh) | 一种挂脖风扇 | |
KR101668613B1 (ko) | 카메라를 구비한 휴대용 복합 미용 기기 | |
CN220227241U (zh) | 一种颈部可调节便携风扇 | |
CN218529034U (zh) | 一种便携式护眼仪 | |
CN219835747U (zh) | 润眼仪 | |
CN221998312U (zh) | 一种嫩肤仪 | |
CN219501866U (zh) | 面罩散热结构及护理面罩 | |
CN221691949U (zh) | 一种冷热眼部按摩仪 | |
CN216077644U (zh) | 一种挂脖调温装置 | |
CN219432087U (zh) | 可弹性调节的挂脖调温装置 | |
CN219085226U (zh) | Vr眼镜配件及vr眼镜 | |
CN220771247U (zh) | 一种便携调温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