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72883A - 一种新型智能化电子产品的防盗保护壳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智能化电子产品的防盗保护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72883A
CN113572883A CN202110795302.2A CN202110795302A CN113572883A CN 113572883 A CN113572883 A CN 113572883A CN 202110795302 A CN202110795302 A CN 202110795302A CN 113572883 A CN113572883 A CN 11357288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bile phone
fixed
holes
phone shell
inner groov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79530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572883B (zh
Inventor
谢凯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10795302.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572883B/zh
Publication of CN1135728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728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5728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7288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18Telephone se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ships, mines, or other places exposed to adverse environment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BSIGNALLING OR CALLING SYSTEMS; ORDER TELEGRAPHS; ALARM SYSTEMS
    • G08B13/00Burglar, theft or intruder alarms
    • G08B13/02Mechanical actua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Purses, Travelling Bags, Baskets, Or Suitca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子产品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新型智能化电子产品的防盗保护壳,包括手机壳主体,所述手机壳主体一侧的边缘开设有穿孔,所述穿孔的内部套设有固定扣,所述固定扣的穿过穿孔并通过剪断警报装置安装有编织绳套,所述硬质弹片的两端与手机壳主体之间安装有夹持固定装置,所述夹持固定装置能够使得手机被固定在手机壳主体的内部难以分离。此装置通过弹性绳和塑料管的设置,使得塑料管与弹性绳被剪断后,弹性绳由于自身的弹性而开始收缩,使得第一通电片与第二通电片失去弹性绳的拉力作用,在第一弹簧的作用下相互接触,从而触发警报,使得装置能够在小偷剪断塑料管与弹性绳时发出警报,起到防盗的作用。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智能化电子产品的防盗保护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产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智能化电子产品的防盗保护壳。
背景技术
现代社会中,电子产品的使用愈加普及,人们在外出时经常会携带各种电子产品,同时电子产品的价格也不断上涨,使得人们在携带电子产品出门时被盗的风险也逐渐增大,其中手机由于普及率最高,被盗的频率也相对之高。
现有技术公开了部分防盗保护壳方面的发明专利,申请号为202011441269.5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防盗手机壳,包括外壳、耳机孔,所述耳机孔开设在外壳的短边侧壁,所述外壳短边侧壁还开设有与耳机孔相通的第一安装槽,外壳长边侧壁开设有与第一安装槽相通的第二安装槽,第二安装槽内固设有连接件;连接件包括套筒、触压块,套筒嵌设在第二安装槽内壁,触压块滑动连接在套筒内,且触压块的端部固设有与第二安装槽适配的限位卡环。
现有技术在对手机进行防盗时,通过手机壳与耳机的配合来进行防盗,然而现在使用蓝牙耳机的用户逐渐增加,蓝牙耳机不会与手机连接,单独使用手机壳在对手机进行保护时,手机壳容易与手机一同被盗,同时使用挂绳将手机挂在身上携带时,挂绳也容易被剪断,从而导致人们的手机依旧存在悄无声息被盗的情况。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新型智能化电子产品的防盗保护壳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新型智能化电子产品的防盗保护壳。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型智能化电子产品的防盗保护壳,包括手机壳主体,所述手机壳主体一侧的边缘开设有穿孔,所述穿孔的内部套设有固定扣,所述固定扣的穿过穿孔并通过剪断警报装置安装有编织绳套,所述剪断警报装置在被剪断后能够发出警报提示,所述手机壳主体中部的内部固定嵌设有硬质弹片,所述硬质弹片的两端与手机壳主体之间安装有夹持固定装置,所述夹持固定装置能够使得手机被固定在手机壳主体的内部难以分离;工作时,现有技术在对手机进行防盗时,通过手机壳与耳机的配合来进行防盗,然而现在使用蓝牙耳机的用户逐渐增加,蓝牙耳机不会与手机连接,单独使用手机壳在对手机进行保护时,手机壳容易与手机一同被盗,同时使用挂绳将手机挂在身上携带时,挂绳也容易被剪断,从而导致人们的手机依旧存在悄无声息被盗的情况,本技术方案可以解决以上问题,具体实施方式如下,手机壳主体能够将手机的边缘包裹,对手机起到保护的作用,穿孔能够方便固定扣穿过并通过剪断警报装置连接编织绳套,编织绳套能够挂套在脖颈,使得手机挂在身上,使得窃贼无法直接取走手机,剪断警报装置和编织绳套在被剪断时能够通过剪断警报装置发出警报,从而提醒人们发现窃贼,硬质弹片自身不易变形能够将手机包裹,有利于避免手机被轻易取下,夹持固定装置能够对手机的中部进行固定夹持,对手机壳在手机壳主体内部的包裹进行固定,使得手机固定在手机壳主体内部后无法轻易取下,从而使得装置能够增加窃贼实施盗窃行为的时间,提高用户发现盗贼的几率,同时手机被固定后若窃贼使用暴力拆卸有利于提高用户发现窃贼的几率,在盗贼剪断剪断警报装置进行盗窃时能够发出警报,从而有利于对手机进行防盗保护,有利于提高手机的防盗性。
优选的,所述剪断警报装置包括盒体,所述盒体固定于固定扣的端部,所述盒体的内部对称开设有第一内槽,两个所述第一内槽内部的均固定有弹性绳,所述盒体背向手机壳主体的一侧通过螺钉固定有盖体,所述弹性绳的两端部位于盒体的内部并且中部贯穿盒体与盖体延伸出去,所述第一内槽内部背向弹性绳的一端对称固定有第一通电片,两个所述第一通电片分别与弹性绳的两端固定连接,所述弹性绳的两端均固定有固定片,两个所述固定片朝向第一通电片的一侧均固定有第二通电片,两组所述第一通电片与固定片之间均固定有第一弹簧,所述盒体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一智能警报器,所述弹性绳位于盒体外部的部分套设有塑料管,所述塑料管的抗变形力可以克服弹性绳和第一弹簧的拉拽,所述塑料管的外部套设有编织绳套,所述塑料管与编织绳套的两端均与盖体固定连接;工作时,盒体能够通过固定扣与手机壳主体固定连接,弹性绳与塑料管、编织绳套能够一同套挂在用户的脖颈,从而避免窃贼将手机壳主体与手机一同盗走,塑料管能够对弹性绳进行支撑,使得弹性绳在塑料管的内部始终保持拉伸的状态,在窃贼剪断弹性绳与塑料管、编织绳套时,弹性绳失去塑料管的支撑,从而开始收缩,收缩后的弹性绳长度变短同时失去拉拽力,从而使得固定片在第一弹簧的拉动下向第一通电片移动,固定片带动第二通电片向第一通电片移动,使得第一通电片与第二通电片相互接触后启动第一智能警报器,第一智能警报器启动后能够发出警报并且进行视频录制,从而对用户进行提示,从而使得窃贼在通过剪断弹性绳与塑料管、编织绳套进行盗窃时装置能够及时发出警报,从而提示用户,有利于对手机进行防盗保护,同时记录的视频有利于协助抓获窃贼。
优选的,所述夹持固定装置包括两个梯形槽与推动槽,两个所述梯形槽分别贯穿开设于硬质弹片的两端,两个所述梯形槽的内部均活动插设有推动块与夹持弹片,所述推动块由第一位置到第二位置截面宽度逐渐增大,两个所述夹持弹片位于两个推动块的相对侧,两个所述夹持弹片的相对侧均贯穿硬质弹片与手机壳主体的侧壁并延伸出去,两个所述夹持弹片的相对侧上下对称固定有第一弹性片,全部所述第一弹性片的另一侧均与梯形槽的内壁固定连接,两个所述推动块的两端均共同固定有连接杆,所述推动槽开设于手机壳主体底部的内部,所述推动块与连接杆位于推动槽的内部,两个所述连接杆的底部贯穿手机壳主体的底部并共同固定有推动板,所述推动块与手机壳主体之间安装有限位装置;工作时,两个夹持弹片能够对手机中部的两侧进行夹持,用户将手机放置在手机壳主体的内部后推动推动板,推动板带动连接杆移动,连接杆移动后带动两个推动块移动,推动块的在梯形槽的内部移动,由于推动块自身的梯形结构,从而导致其两侧的宽度逐渐增大,使得推动块在梯形槽的内部移动时逐渐挤压两个夹持弹片,同时推动块移动后通过限位装置限位,使得两个夹持弹片挤压第一弹性片后相互靠近对手机中部进行夹持固定,从而将手机固定在手机壳主体的内部,有利于提高手机在手机壳主体内部的固定程度,有利于提高手机被取出的难度,提高用户发现窃贼的几率,从而有利于对手机进行防盗保护。
优选的,所述限位装置包括第一限位板与两个第二内槽,所述第一限位板固定于推动块的端部,所述第二内槽开设于手机壳主体的两侧内部,所述第一限位板位于第二内槽的内部,所述第二内槽的内部活动插设有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二限位板与第一限位板的相对侧均设有若干相互配合的弹性齿,所述第二限位板的底部阵列固定有多个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底部与第二内槽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内槽的顶部阵列开设有多个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贯穿手机壳主体的顶部;工作时,推动块移动后带动第一限位板移动,第一限位板移动后向第二限位板靠近,第一限位板与第二限位板相互靠近后使得弹性齿相互挤压错开形成限位,从而对推动块的位置进行固定,第二弹簧能够推动第二限位板向上移动,使得第二限位板能够与第一限位板位于同一高度进行限位,第二内槽为第二限位板与第一限位板的移动提供空间,第三通孔能够连通第二内槽与外部,使得用户能够通过针状物体穿过第三通孔向下推动第二限位板解除限位,使得手机能够被取出,从而使得推动块移动后被限位固定,通过夹持弹片对手机进行夹持固定,同时用户能够通外部工具的协助取下手机,而窃贼在无外界工具时无法解除限位,有利于增加窃贼取下手机的难度,从而有利于提高对手机的防盗保护。
优选的,所述手机壳主体两侧的内部均开设有滑动内槽,两个所述滑动内槽分别位于两个第二内槽的上方并且与第三通孔相连通,所述滑动内槽的内部滑动插设有挡板,两个所述挡板的相对侧均设有凸块并且凸块贯穿手机壳主体的内壁延伸出去,所述挡板的顶部阵列开设有多个与第三通孔相对应的第一通孔,其中两个第一通孔的同侧开设有与第三通孔相配合的第二通孔,所述手机壳主体两侧壁的外侧均铰接有翻转盒,所述翻转盒的内部通过按压调节装置安装有两个与第三通孔相配合的插接杆;工作时,本装置在通过夹持弹片对手机进行夹持固定后,若用户未携带向下推动第二限位板的针状工具,使得手机在外出使用时无法由手机壳主体的内部取出,从而导致手机在需要取出时的不方便,本技术方案能够解决以上问题,具体实施方式如下,翻转盒能够铰接在手机壳主体两侧壁从而与手机一同携带,翻转盒的内部通过按压调节装置安装插接杆,从而使得插接杆连接在手机壳主体侧壁,方便用户随时取用,第一通孔与第三通孔对齐后,插接杆通过每一个插接杆向下插接均能够向下推动第二限位板,挡板移动后能够带动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移动,使得第一通孔与第三通孔错开同时第二通孔与第三通孔对齐,第二通孔在生产时随机开设在两个第一通孔的同侧,从而使得不同手机壳内部与第三通孔配合的第二通孔会在不同的位置,而插接杆只有通过对应的与第三通孔配合的第二通孔才能够向下插接推动第二限位板,使得窃贼难以一次性确定正确的第三通孔,从而有利于提高窃贼盗窃的难度,使得窃贼花费的时间延长,有利于用户发现窃贼,同时用户自身能够知道正确的第三通孔,方便取出手机。
优选的,所述按压调节装置包括按压槽与第四通孔,所述按压槽开设于翻转盒的内部,所述按压槽的内部滑动插设有推动板,所述推动板底部的两端均固定有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弹簧的底部与按压槽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推动板的底部滑动安装有两个移动板,两个所述插接杆的顶部分别与两个移动板固定连接,所述第四通孔贯穿开设于翻转盒的底部并与第三通孔相配合;工作时,用户能够推动移动板在推动板的底部移动,移动板移动后带动插接杆移动到不同的位置,使得插接杆能够通过不同的第三通孔进行插接,插接杆移动到正确的位置后,用户向下按压推动板,推动板沿着按压槽向下移动,从而推动移动板与插接杆向下移动,插接杆向下穿过第四通孔,从而继续向第三通孔的内部插接,第三弹簧能够在用户松开后向上推动推动板带动插接杆复位,避免插接杆伸出划伤用户,使得插接杆能够随着手机壳携带,并且能够收在翻转盒的内部保证安全性,使得操作者能够在需要时推动插接杆使用,从而有利于操作者外出使用时随时由手机壳主体内部取出手机,有利于提高装置使用的便捷性,并且只有部分第四通孔、第三通孔及第一通孔联通的位置,偷盗者即使知道这个按压装置怎么用,也得不断的调整插接杆的位置进行尝试才能按压成功,因此给偷盗者增加了难度,给使用者有更多发现偷盗问题的时间,提高了防盗性能。
优选的,所述手机壳主体底部的内壁对称开设有两个第三内槽,两个所述第三内槽的内部均滑动插设有按压板,所述按压板的底部固定有第三通电片,所述第三通电片的底部固定有第二弹性片,所述第二弹性片位于第三内槽的内部,所述第三内槽的顶部固定有与第三通电片相配合的第四通电片,所述手机壳主体的内部安装有两个第二智能警报器,两个所述第二智能警报器分别与两组第三通电片、第四通电片相配合;工作时,当用户在外出时乘坐交通工具时,容易在交通工具上睡着,从而使得窃贼能够通过长时间取出手机,从而导致手机仍有被盗风险,本技术方案可以解决以上问题,具体实施方式如下,手机被放置在手机壳主体的内部后,手机的背面挤压按压板,按压板被挤压后沿着第三内槽向下移动挤压第二弹性片,从而使得第三通电片与第四通电片分开,在窃贼掰动手机的两端取出手机时,手机与手机壳主体分离后,按压板失去手机的挤压作用,第二弹性片推动第三通电片向上移动,第三通电片向上移动后与第四通电片接触,从而连通电源启动第二智能警报器,第二智能警报器启动后发出警报,对用户进行提示,从而使得手机被取下后能够发出提示警报,有利于提高对手机的防盗保护。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弹性绳和塑料管的设置,使得塑料管与弹性绳完好时,弹性绳位于塑料管的内部无法收缩,使得第一通电片与第二通电片不会接触,当塑料管与弹性绳被剪断后,弹性绳由于自身的弹性而开始收缩,从而使得第一通电片与第二通电片失去弹性绳的拉力作用,从而在第一弹簧的作用下相互接触,从而触发警报,使得装置能够在小偷剪断塑料管与弹性绳进行盗窃时发出警报,从而起到防盗的作用。
2、本发明通过夹持弹片的设置,使得手机放置在手机壳主体的内部后中部被夹持固定,同时手机壳主体的边缘将手机的边缘包裹,从而使得手机被固定在手机壳主体的内部,从而避免小偷轻易的将手机由手机壳主体内部取下,有利于起到防盗的作用。
3、本发明通过多个第三通孔与两个第二通孔的设置,使得多个第三通孔内部只有两个能够连通第二通孔,使得插接杆只能插接在对应的第三通孔内部才能够向下推动第二限位板解除限位,从而有利于提高小偷盗窃时的复杂程度,从而有利于延长时间使得人们发现窃贼,有利于起到防盗的作用。
4、本发明通过第三通电片与第四通电片的设置,使得手机的两端在脱离手机壳主体时,第三通电片与第四通电片连通使得第二智能警报器发出警报,从而对人们进行提醒,有利于起到防盗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手机壳主体端部剖面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图2中A处局部放大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盒体放大后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手机壳主体中部剖面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图5中B处局部放大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图5中C处局部放大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手机壳主体中部剖面后的另一角度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图8中D处局部放大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硬质弹片顶部剖面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的图10中E处局部放大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的手机壳主体内部边缘剖面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的图12中F处局部放大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的图13中G处局部放大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的翻转盒放大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的第一限位板与第二限位板连接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手机壳主体1、穿孔2、固定扣3、盒体4、弹性绳5、第一通电片6、固定片7、第二通电片8、第一弹簧9、第一智能警报器10、盖体11、第一内槽12、塑料管13、编织绳套14、硬质弹片15、梯形槽16、夹持弹片17、第一弹性片18、推动块19、连接杆20、推动板21、推动槽22、第一限位板23、第二内槽24、第二限位板25、第二弹簧26、挡板27、第一通孔28、第二通孔29、第三通孔30、翻转盒31、按压槽32、第四通孔33、推动板34、第三弹簧35、移动板36、插接杆37、第三内槽38、按压板39、第三通电片40、第二弹性片41、第四通电片42、第二智能警报器43、滑动内槽44、弹性齿45。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发明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发明。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
如图1-16所示的一种新型智能化电子产品的防盗保护壳,包括手机壳主体1,手机壳主体1一侧的边缘开设有穿孔2,穿孔2的内部套设有固定扣3,固定扣3的穿过穿孔2并通过剪断警报装置安装有编织绳套14,剪断警报装置在被剪断后能够发出警报提示,手机壳主体1中部的内部固定嵌设有硬质弹片15,硬质弹片15的两端与手机壳主体1之间安装有夹持固定装置,夹持固定装置能够使得手机被固定在手机壳主体1的内部难以分离;工作时,现有技术在对手机进行防盗时,通过手机壳与耳机的配合来进行防盗,然而现在使用蓝牙耳机的用户逐渐增加,蓝牙耳机不会与手机连接,单独使用手机壳在对手机进行保护时,手机壳容易与手机一同被盗,同时使用挂绳将手机挂在身上携带时,挂绳也容易被剪断,从而导致人们的手机依旧存在悄无声息被盗的情况,本技术方案可以解决以上问题,具体实施方式如下,手机壳主体1能够将手机的边缘包裹,对手机起到保护的作用,穿孔2能够方便固定扣3穿过并通过剪断警报装置连接编织绳套14,编织绳套14能够挂套在脖颈,使得手机挂在身上,使得窃贼无法直接取走手机,剪断警报装置和编织绳套14在被剪断时能够通过剪断警报装置发出警报,从而提醒人们发现窃贼,硬质弹片15自身不易变形能够将手机包裹,有利于避免手机被轻易取下,夹持固定装置能够对手机的中部进行固定夹持,对手机壳在手机壳主体1内部的包裹进行固定,使得手机固定在手机壳主体1内部后无法轻易取下,从而使得装置能够增加窃贼实施盗窃行为的时间,提高用户发现盗贼的几率,同时手机被固定后若窃贼使用暴力拆卸有利于提高用户发现窃贼的几率,在盗贼剪断剪断警报装置进行盗窃时能够发出警报,从而有利于对手机进行防盗保护,有利于提高手机的防盗性。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剪断警报装置包括盒体4,盒体4固定于固定扣3的端部,盒体4的内部对称开设有第一内槽12,两个第一内槽12内部的均固定有弹性绳5,盒体4背向手机壳主体1的一侧通过螺钉固定有盖体11,弹性绳5的两端部位于盒体4的内部并且中部贯穿盒体4与盖体11延伸出去,第一内槽12内部背向弹性绳5的一端对称固定有第一通电片6,两个第一通电片6分别与弹性绳5的两端固定连接,弹性绳5的两端均固定有固定片7,两个固定片7朝向第一通电片6的一侧均固定有第二通电片8,两组第一通电片6与固定片7之间均固定有第一弹簧9,盒体4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一智能警报器10,弹性绳5位于盒体4外部的部分套设有塑料管13,塑料管13的抗变形力可以克服弹性绳5和第一弹簧9的拉拽,塑料管13的外部套设有编织绳套14,塑料管13与编织绳套14的两端均与盖体11固定连接;工作时,盒体4能够通过固定扣3与手机壳主体1固定连接,弹性绳5与塑料管13、编织绳套14能够一同套挂在用户的脖颈,从而避免窃贼将手机壳主体1与手机一同盗走,塑料管13能够对弹性绳5进行支撑,使得弹性绳5在塑料管13的内部始终保持拉伸的状态,在窃贼剪断弹性绳5与塑料管13、编织绳套14时,弹性绳5失去塑料管13的支撑,从而开始收缩,收缩后的弹性绳5长度变短同时失去拉拽力,从而使得固定片7在第一弹簧9的拉动下向第一通电片6移动,固定片7带动第二通电片8向第一通电片6移动,使得第一通电片6与第二通电片8相互接触后启动第一智能警报器10,第一智能警报器10启动后能够发出警报,从而对用户进行提示,从而使得窃贼在通过剪断弹性绳5与塑料管13、编织绳套14进行盗窃时装置能够及时发出警报,从而提示用户,有利于对手机进行防盗保护。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夹持固定装置包括两个梯形槽16与推动槽22,两个梯形槽16分别贯穿开设于硬质弹片15的两端,两个梯形槽16的内部均活动插设有推动块19与夹持弹片17,推动块19由第一位置a到第二位置b截面宽度逐渐增大,两个夹持弹片17位于两个推动块19的相对侧,两个夹持弹片17的相对侧均贯穿硬质弹片15与手机壳主体1的侧壁并延伸出去,两个夹持弹片17的相对侧上下对称固定有第一弹性片18,全部第一弹性片18的另一侧均与梯形槽16的内壁固定连接,两个推动块19的两端均共同固定有连接杆20,推动槽22开设于手机壳主体1底部的内部,推动块19与连接杆20位于推动槽22的内部,两个连接杆20的底部贯穿手机壳主体1的底部并共同固定有推动板21,推动块19与手机壳主体1之间安装有限位装置;工作时,两个夹持弹片17能够对手机中部的两侧进行夹持,用户将手机放置在手机壳主体1的内部后推动推动板21,推动板21带动连接杆20移动,连接杆20移动后带动两个推动块19移动,推动块19的在梯形槽16的内部移动,由于推动块19自身的梯形结构,从而导致其两侧的宽度逐渐增大,使得推动块19在梯形槽16的内部移动时逐渐挤压两个夹持弹片17,同时推动块19移动后通过限位装置限位,使得两个夹持弹片17挤压第一弹性片18后相互靠近对手机中部进行夹持固定,从而将手机固定在手机壳主体1的内部,有利于提高手机在手机壳主体1内部的固定程度,有利于提高手机被取出的难度,提高用户发现窃贼的几率,从而有利于对手机进行防盗保护。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限位装置包括第一限位板23与两个第二内槽24,第一限位板23固定于推动块19的端部,第二内槽24开设于手机壳主体1的两侧内部,第一限位板23位于第二内槽24的内部,第二内槽24的内部活动插设有第二限位板25,第二限位板25与第一限位板23的相对侧均设有若干相互配合的弹性齿45,第二限位板25的底部阵列固定有多个第二弹簧26,第二弹簧26的底部与第二内槽24的底部固定连接,第二内槽24的顶部阵列开设有多个第三通孔30,第三通孔30贯穿手机壳主体1的顶部;工作时,推动块19移动后带动第一限位板23移动,第一限位板23移动后向第二限位板25靠近,第一限位板23与第二限位板25相互靠近后使得弹性齿45相互挤压错开形成限位,从而对推动块19的位置进行固定,第二弹簧26能够推动第二限位板25向上移动,使得第二限位板25能够与第一限位板23位于同一高度进行限位,第二内槽24为第二限位板25与第一限位板23的移动提供空间,第三通孔30能够连通第二内槽24与外部,使得用户能够通过针状物体穿过第三通孔30向下推动第二限位板25解除限位,使得手机能够被取出,从而使得推动块19移动后被限位固定,通过夹持弹片17对手机进行夹持固定,同时用户能够通外部工具的协助取下手机,而窃贼在无外界工具时无法解除限位,有利于增加窃贼取下手机的难度,从而有利于提高对手机的防盗保护。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手机壳主体1两侧的内部均开设有滑动内槽44,两个滑动内槽44分别位于两个第二内槽24的上方并且与第三通孔30相连通,滑动内槽44的内部滑动插设有挡板27,两个挡板27的相对侧均设有凸块并且凸块贯穿手机壳主体1的内壁延伸出去,挡板27的顶部阵列开设有多个与第三通孔30相对应的第一通孔28,其中两个第一通孔28的同侧开设有与第三通孔30相配合的第二通孔29,手机壳主体1两侧壁的外侧均铰接有翻转盒31,翻转盒31的内部通过按压调节装置安装有两个与第三通孔30相配合的插接杆37;工作时,本装置在通过夹持弹片17对手机进行夹持固定后,若用户未携带向下推动第二限位板25的针状工具,使得手机在外出使用时无法由手机壳主体1的内部取出,从而导致手机在需要取出时的不方便,本技术方案能够解决以上问题,具体实施方式如下,翻转盒31能够铰接在手机壳主体1两侧壁从而与手机一同携带,翻转盒31的内部通过按压调节装置安装插接杆37,从而使得插接杆37连接在手机壳主体1侧壁,方便用户随时取用,第一通孔28与第三通孔30对齐后,插接杆37通过每一个插接杆37向下插接均能够向下推动第二限位板25,挡板27移动后能够带动第一通孔28与第二通孔29移动,使得第一通孔28与第三通孔30错开同时第二通孔29与第三通孔30对齐,第二通孔29在生产时随机开设在两个第一通孔28的同侧,从而使得不同手机壳内部与第三通孔30配合的第二通孔29会在不同的位置,而插接杆37只有通过对应的与第三通孔30配合的第二通孔29才能够向下插接推动第二限位板25,使得窃贼难以一次性确定正确的第三通孔30,从而有利于提高窃贼盗窃的难度,使得窃贼花费的时间延长,有利于用户发现窃贼,同时用户自身能够知道正确的第三通孔30,方便取出手机。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按压调节装置包括按压槽32与第四通孔33,按压槽32开设于翻转盒31的内部,按压槽32的内部滑动插设有推动板34,推动板34底部的两端均固定有第三弹簧35,第三弹簧35的底部与按压槽32的底部固定连接,推动板34的底部滑动安装有两个移动板36,两个插接杆37的顶部分别与两个移动板36固定连接,第四通孔33贯穿开设于翻转盒31的底部并与第三通孔30相配合;工作时,用户能够推动移动板36在推动板34的底部移动,移动板36移动后带动插接杆37移动到不同的位置,使得插接杆37能够通过不同的第三通孔30进行插接,插接杆37移动到正确的位置后,用户向下按压推动板34,推动板34沿着按压槽32向下移动,从而推动移动板36与插接杆37向下移动,插接杆37向下穿过第四通孔33,从而继续向第三通孔30的内部插接,第三弹簧35能够在用户松开后向上推动推动板34带动插接杆37复位,避免插接杆37伸出划伤用户,使得插接杆37能够随着手机壳携带,并且能够收在翻转盒31的内部保证安全性,使得操作者能够在需要时推动插接杆37使用,从而有利于操作者外出使用时随时由手机壳主体1内部取出手机,有利于提高装置使用的便捷性,并且只有部分第四通孔33、第三通孔30及第一通孔28联通的位置,偷盗者即使知道这个按压装置怎么用,也得不断的调整插接杆37的位置进行尝试才能按压成功,因此给偷盗者增加了难度,给使用者有更多发现偷盗问题的时间,提高了防盗性能。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手机壳主体1底部的内壁对称开设有两个第三内槽38,两个第三内槽38的内部均滑动插设有按压板39,按压板39的底部固定有第三通电片40,第三通电片40的底部固定有第二弹性片41,第二弹性片41位于第三内槽38的内部,第三内槽38的顶部固定有与第三通电片40相配合的第四通电片42,手机壳主体1的内部安装有两个第二智能警报器43,两个第二智能警报器43分别与两组第三通电片40、第四通电片42相配合;工作时,当用户在外出时乘坐交通工具时,容易在交通工具上睡着,从而使得窃贼能够通过长时间取出手机,从而导致手机仍有被盗风险,本技术方案可以解决以上问题,具体实施方式如下,手机被放置在手机壳主体1的内部后,手机的背面挤压按压板39,按压板39被挤压后沿着第三内槽38向下移动挤压第二弹性片41,从而使得第三通电片40与第四通电片42分开,在窃贼掰动手机的两端取出手机时,手机与手机壳主体1分离后,按压板39失去手机的挤压作用,第二弹性片41推动第三通电片40向上移动,第三通电片40向上移动后与第四通电片42接触,从而连通电源启动第二智能警报器43,第二智能警报器43启动后发出警报,对用户进行提示,从而使得手机被取下后能够发出提示警报,有利于提高对手机的防盗保护。
本发明工作原理:现有技术在对手机进行防盗时,通过手机壳与耳机的配合来进行防盗,然而现在使用蓝牙耳机的用户逐渐增加,蓝牙耳机不会与手机连接,单独使用手机壳在对手机进行保护时,手机壳容易与手机一同被盗,同时使用挂绳将手机挂在身上携带时,挂绳也容易被剪断,从而导致人们的手机依旧存在悄无声息被盗的情况,本技术方案可以解决以上问题,具体实施方式如下,手机壳主体1能够将手机的边缘包裹,对手机起到保护的作用,穿孔2能够方便固定扣3穿过并通过剪断警报装置连接编织绳套14,编织绳套14能够挂套在脖颈,使得手机挂在身上,使得窃贼无法直接取走手机,剪断警报装置和编织绳套14在被剪断时能够通过剪断警报装置发出警报,从而提醒人们发现窃贼,硬质弹片15自身不易变形能够将手机包裹,有利于避免手机被轻易取下,夹持固定装置能够对手机的中部进行固定夹持,对手机壳在手机壳主体1内部的包裹进行固定,使得手机固定在手机壳主体1内部后无法轻易取下,从而使得装置能够增加窃贼实施盗窃行为的时间,提高用户发现盗贼的几率,同时手机被固定后若窃贼使用暴力拆卸有利于提高用户发现窃贼的几率,在盗贼剪断剪断警报装置进行盗窃时能够发出警报,从而有利于对手机进行防盗保护,有利于提高手机的防盗性。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内,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Claims (7)

1.一种新型智能化电子产品的防盗保护壳,包括手机壳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机壳主体(1)一侧的边缘开设有穿孔(2),所述穿孔(2)的内部套设有固定扣(3),所述固定扣(3)的穿过穿孔(2)并通过剪断警报装置安装有编织绳套(14),所述剪断警报装置在被剪断后能够发出警报提示,所述手机壳主体(1)中部的内部固定嵌设有硬质弹片(15),所述硬质弹片(15)的两端与手机壳主体(1)之间安装有夹持固定装置,所述夹持固定装置能够使得手机被固定在手机壳主体(1)的内部难以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智能化电子产品的防盗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剪断警报装置包括盒体(4),所述盒体(4)固定于固定扣(3)的端部,所述盒体(4)的内部对称开设有第一内槽(12),两个所述第一内槽(12)内部的均固定有弹性绳(5),所述盒体(4)背向手机壳主体(1)的一侧通过螺钉固定有盖体(11),所述弹性绳(5)的两端部位于盒体(4)的内部并且中部贯穿盒体(4)与盖体(11)延伸出去,所述第一内槽(12)内部背向弹性绳(5)的一端对称固定有第一通电片(6),两个所述第一通电片(6)分别与弹性绳(5)的两端固定连接,所述弹性绳(5)的两端均固定有固定片(7),两个所述固定片(7)朝向第一通电片(6)的一侧均固定有第二通电片(8),两组所述第一通电片(6)与固定片(7)之间均固定有第一弹簧(9),所述盒体(4)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一智能警报器(10),所述弹性绳(5)位于盒体(4)外部的部分套设有塑料管(13),所述塑料管(13)的抗变形力可以克服弹性绳(5)和第一弹簧(9)的拉拽,所述塑料管(13)的外部套设有编织绳套(14),所述塑料管(13)与编织绳套(14)的两端均与盖体(11)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智能化电子产品的防盗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固定装置包括两个梯形槽(16)与推动槽(22),两个所述梯形槽(16)分别贯穿开设于硬质弹片(15)的两端,两个所述梯形槽(16)的内部均活动插设有推动块(19)与夹持弹片(17),所述推动块(19)由第一位置(a)到第二位置(b)截面宽度逐渐增大,两个所述夹持弹片(17)位于两个推动块(19)的相对侧,两个所述夹持弹片(17)的相对侧均贯穿硬质弹片(15)与手机壳主体(1)的侧壁并延伸出去,两个所述夹持弹片(17)的相对侧上下对称固定有第一弹性片(18),全部所述第一弹性片(18)的另一侧均与梯形槽(16)的内壁固定连接,两个所述推动块(19)的两端均共同固定有连接杆(20),所述推动槽(22)开设于手机壳主体(1)底部的内部,所述推动块(19)与连接杆(20)位于推动槽(22)的内部,两个所述连接杆(20)的底部贯穿手机壳主体(1)的底部并共同固定有推动板(21),所述推动块(19)与手机壳主体(1)之间安装有限位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智能化电子产品的防盗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装置包括第一限位板(23)与两个第二内槽(24),所述第一限位板(23)固定于推动块(19)的端部,所述第二内槽(24)开设于手机壳主体(1)的两侧内部,所述第一限位板(23)位于第二内槽(24)的内部,所述第二内槽(24)的内部活动插设有第二限位板(25),所述第二限位板(25)与第一限位板(23)的相对侧均设有若干相互配合的弹性齿(45),所述第二限位板(25)的底部阵列固定有多个第二弹簧(26),所述第二弹簧(26)的底部与第二内槽(24)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内槽(24)的顶部阵列开设有多个第三通孔(30),所述第三通孔(30)贯穿手机壳主体(1)的顶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智能化电子产品的防盗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机壳主体(1)两侧的内部均开设有滑动内槽(44),两个所述滑动内槽(44)分别位于两个第二内槽(24)的上方并且与第三通孔(30)相连通,所述滑动内槽(44)的内部滑动插设有挡板(27),两个所述挡板(27)的相对侧均设有凸块并且凸块贯穿手机壳主体(1)的内壁延伸出去,所述挡板(27)的顶部阵列开设有多个与第三通孔(30)相对应的第一通孔(28),其中两个第一通孔(28)的同侧开设有与第三通孔(30)相配合的第二通孔(29),所述手机壳主体(1)两侧壁的外侧均铰接有翻转盒(31),所述翻转盒(31)的内部通过按压调节装置安装有两个与第三通孔(30)相配合的插接杆(37)。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新型智能化电子产品的防盗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调节装置包括按压槽(32)与多个第四通孔(33),所述按压槽(32)开设于翻转盒(31)的内部,所述按压槽(32)的内部滑动插设有推动板(34),所述推动板(34)底部的两端均固定有第三弹簧(35),所述第三弹簧(35)的底部与按压槽(32)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推动板(34)的底部滑动安装有两个移动板(36),两个所述插接杆(37)的顶部分别与两个移动板(36)固定连接,所述第四通孔(33)贯穿开设于翻转盒(31)的底部并与第三通孔(30)相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智能化电子产品的防盗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机壳主体(1)底部的内壁对称开设有两个第三内槽(38),两个所述第三内槽(38)的内部均滑动插设有按压板(39),所述按压板(39)的底部固定有第三通电片(40),所述第三通电片(40)的底部固定有第二弹性片(41),所述第二弹性片(41)位于第三内槽(38)的内部,所述第三内槽(38)的顶部固定有与第三通电片(40)相配合的第四通电片(42),所述手机壳主体(1)的内部安装有两个第二智能警报器(43),两个所述第二智能警报器(43)分别与两组第三通电片(40)、第四通电片(42)相配合。
CN202110795302.2A 2021-07-14 2021-07-14 一种新型智能化电子产品的防盗保护壳 Active CN11357288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95302.2A CN113572883B (zh) 2021-07-14 2021-07-14 一种新型智能化电子产品的防盗保护壳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95302.2A CN113572883B (zh) 2021-07-14 2021-07-14 一种新型智能化电子产品的防盗保护壳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72883A true CN113572883A (zh) 2021-10-29
CN113572883B CN113572883B (zh) 2023-07-07

Family

ID=781648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795302.2A Active CN113572883B (zh) 2021-07-14 2021-07-14 一种新型智能化电子产品的防盗保护壳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572883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0016284A1 (en) * 1998-09-11 2000-03-23 Key-Trak, Inc. Tamper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for an object control and tracking system
CN2577514Y (zh) * 2002-09-30 2003-10-01 于成 防盗手机链
CN201114329Y (zh) * 2007-08-28 2008-09-10 王燕 带有防丢失报警器的手机
US20090267766A1 (en) * 2006-02-20 2009-10-29 A.C. Pasma Holding B.V. Theft protection
CN203087934U (zh) * 2013-02-18 2013-07-31 海宁巨人制锁有限公司 一种防盗手机保护壳
CN207625610U (zh) * 2017-10-31 2018-07-17 天津七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手机防盗挂绳
WO2019056344A1 (zh) * 2017-09-25 2019-03-28 深圳传音通讯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防盗装置及其报警器和相应检测使用方法
CN111064839A (zh) * 2020-01-14 2020-04-24 苏州洋紫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手机的防盗手机壳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0016284A1 (en) * 1998-09-11 2000-03-23 Key-Trak, Inc. Tamper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for an object control and tracking system
CN2577514Y (zh) * 2002-09-30 2003-10-01 于成 防盗手机链
US20090267766A1 (en) * 2006-02-20 2009-10-29 A.C. Pasma Holding B.V. Theft protection
CN201114329Y (zh) * 2007-08-28 2008-09-10 王燕 带有防丢失报警器的手机
CN203087934U (zh) * 2013-02-18 2013-07-31 海宁巨人制锁有限公司 一种防盗手机保护壳
WO2019056344A1 (zh) * 2017-09-25 2019-03-28 深圳传音通讯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防盗装置及其报警器和相应检测使用方法
CN207625610U (zh) * 2017-10-31 2018-07-17 天津七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手机防盗挂绳
CN111064839A (zh) * 2020-01-14 2020-04-24 苏州洋紫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手机的防盗手机壳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72883B (zh) 2023-07-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06078476A3 (en) Portable alarming security device
US7768397B1 (en) Cable assembly for securing hinged products
CN103327175A (zh) 移动终端防盗系统及方法
CN201965715U (zh) 服装防盗装置
CN113572883A (zh) 一种新型智能化电子产品的防盗保护壳
CN111064839B (zh) 一种用于手机的防盗手机壳
CN203891078U (zh) 新型防盗井盖
CN212054151U (zh) 一种智能锁
CN201364629Y (zh) 一种自动远程传讯报警器
CN106340150B (zh) 一种电力变压器防盗报警装置
CN204722680U (zh) 可调节防盗装置
CN206628045U (zh) 一种钢丝拉线型手机防盗器
CN106101332B (zh) 手机防盗夹持装置
CN203182245U (zh) 一种音乐防盗包
CN207895642U (zh) 一种基于射频识别的手机防盗装置
CN113178758A (zh) 一种设置有防盗转接头的安全数据线
US20120038476A1 (en) Anti-theft device for a laptop computer
CN203268622U (zh) 一种新型防盗器材
CN105825607B (zh) 一种防盗式电子产品护壳
CN201681459U (zh) 一种笔记本电脑防盗器
CN104392567A (zh) 手机链防盗报警器
CN216527471U (zh) 一种夹子防盗标签
CN203328363U (zh) 一种新型卡紧防盗展示架
CN2842584Y (zh) 防盗报警手机链
CN2729252Y (zh) 防盗车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