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72731B - 语音通话方法、个人计算机、终端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语音通话方法、个人计算机、终端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72731B
CN113572731B CN202110681025.2A CN202110681025A CN113572731B CN 113572731 B CN113572731 B CN 113572731B CN 202110681025 A CN202110681025 A CN 202110681025A CN 113572731 B CN113572731 B CN 11357273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communication connec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udio data
c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68102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572731A (zh
Inventor
王建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or De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or De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681025.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572731B/zh
Publication of CN1135727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727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5727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7273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1066Session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1066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5/1096Supplementary features, e.g. call forwarding or call hold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0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 H04M1/72409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by interfacing with external accessories
    • H04M1/72412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by interfacing with external accessories using two-way short-range wireless interfa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8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herein functions are triggered by incoming communication ev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7/00Arrangements for interconnection between switching centres
    • H04M7/006Networks other than PSTN/ISDN providing telephone service, e.g. 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ol (VoIP), including next generation networks with a packet-switched transport lay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16Communication-related supplementary services, e.g. call-transfer or call-hol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80Services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or low energy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Multimedia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语音通话方法、个人计算机和终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涉及通讯领域,避免了寻找终端设备过程中产生的时间消耗对用户体验的不良影响。该方法包括:PC与至少一个终端建立无线通信连接;PC响应于在拨号软件的第一操作,通过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向至少一个终端中的第一终端发送第一通话指令;第一终端通过第一无线通信连接接收第一通话指令;第一终端处于黑屏状态或锁屏状态的情况下,响应于第一通话指令,与第二终端建立移动通信连接。而后,第一终端作为中间器件,用于传输PC和第二终端之间需要相互传输的音频数据。从而实现PC和第二终端设备之间音频数据的通信。其中,第一终端处于解锁状态的情况下,不响应第一通话指令。

Description

语音通话方法、个人计算机、终端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语音通话方法、个人计算机和终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大多数用户均具备有手持的终端设备和个人计算机(PC,personalcomputer)。用户的个人计算机一般会固定放置在某处,而终端设备则可能被用户放置在任何地方。在一种很常见的场景中,如果用户使用PC进行工作,其终端设备放置在其他地方。那么,一旦有其他人给用户拨打电话或者用户需要使用终端设备给其他人拨打电话时,用户就需要去找到手机才能进行接下来的动作。整个过程的用户体验不够好。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语音通话方法、个人计算机和终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寻找终端设备过程中产生的时间消耗对用户体验造成的不良影响。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语音通话方法,该方法包括:个人计算机PC与至少一个终端建立无线通信连接。PC和至少一个终端登录了同一用户账号,PC不支持蜂窝网络,无线通信连接为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连接。然后,PC响应于在拨号软件的第一操作,通过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向第一终端发送通话指令;第一终端为至少一个终端中的任一终端;第一无线通信连接为PC与第一终端建立的无线通信连接;通话指令用于指示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进行移动语音通信;拨号软件安装在PC上,拨号软件用于通过至少一个终端中的任一个终端与其他终端进行移动语音通信;其中,在第一终端与PC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第一距离阈值的情况下,第一无线通信连接为蓝牙连接;在第一终端与PC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距离阈值的情况下,第一无线通信连接为Wi-Fi连接。然后,第一终端通过无线通信连接接收通话指令,并且第一终端处于黑屏状态或锁屏状态的情况下,响应于通话指令,与第二终端建立移动通信连接。之后,PC采集第一声音数据,将第一声音数据转换为第一音频数据,并通过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向第一终端发送第一音频数据;第一终端通过第一无线通信连接接收第一音频数据,并通过移动通信连接,向第二终端发送第一音频数据;第一终端通过移动通信连接接收来自第二终端的第二音频数据,并通过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向PC发送第二音频数据;PC通过第一无线通信连接接收第二音频数据,将第二音频数据转换为第二声音数据,并播放第二声音数据。其中,第一终端处于解锁状态的情况下,不响应通话指令。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PC在与第一终端建立无线通信连接后,可以通过在PC上安装的拨号软件通过第一终端和其他终端(例如第二终端)进行移动语音通信。具体的,PC可以响应于用户对拨号软件的第一操作,向第一终端发送通话指令以使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建立移动通信连接。而后,PC便可以采集第一声音数据并通过第一终端发送给第二终端。第二终端可以采集第二声音数据并通过第一终端发送给PC。从而实现用户在PC上使用第一终端的拨打电话和接听电话的功能。这样一来,用户便可以在属于自己的终端(第一终端) 不再自己身边时,通过PC完成与第二终端的语音通话。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寻找终端设备过程中产生的时间消耗对用户体验造成的不良影响,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进一步的,当终端处于黑屏状态或锁屏状态或锁屏状态时,大概率表明该终端未被用户使用,此时在PC上使用该终端的拨打电话或接听电话功能是符合用户需求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终端只有在处于黑屏状态或锁屏状态时,才会响应PC发送的通话指令,完成与第二终端的移动语音通信。这样一来,也就进一步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更近一步的,对于常作为无线通信连接的蓝牙连接和Wi-Fi连接而言,两者支持的连接距离是不同的。蓝牙连接支持的连接距离较小(例如5-8m),但功耗较小。Wi-Fi连接支持的连接距离则较大(大于20m),但功耗较大。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无线通信在PC和第一终端之间的距离距离较大时(大于第一距离阈值),为Wi-Fi连接。第一无线通信在PC 和第一终端之间的距离距离较小时(小于或等于第一距离阈值),为蓝牙连接。这样一来,既保证了在PC上使用第一终端的拨打电话或接听电话功能时的通话质量,也保证了功耗较低,更进一步的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PC采集第一声音数据,将第一声音数据转换为第一音频数据,并通过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向第一终端发送第一音频数据,包括:PC在第一终端未与任一耳机建立蓝牙连接的情况下,采集第一声音数据,将第一声音数据转换为第一音频数据,并通过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向第一终端发送第一音频数据;其中,通过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向PC发送第二音频数据,包括:第一终端在第一终端未与任一耳机建立蓝牙连接的情况下,通过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向PC发送第二音频数据。
因为实际中,用户可能会在PC上使用第一终端的拨打电话或接听电话功能的过程中,使用蓝牙耳机(即上述的耳机)与第一终端建立连接。这种情况下,用户很有可能需要在后续的通话过程中使用蓝牙耳机进行通话。所以为了保证这一用户需求,本申请实施例可以采用上述方案,使得PC只在第一终端未与任一耳机建立蓝牙连接的情况下采集第一声音数据并发动给第一终端。第一终端也只在未与任一耳机建立蓝牙连接的情况下将第二音频数据发送给PC。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第一终端与第一耳机建立了蓝牙连接,且第一耳机处于佩戴状态的情况下,第一耳机采集第三声音数据,将第三声音数据转换为第三音频数据,并向第一终端发送第三音频数据;第一终端接收第三音频数据,并通过移动通信连接,向第二终端发送第三音频数据;第一终端向第一耳机发送第二音频数据;第一耳机接收第二音频数据,将第二音频数据转换为第二声音数据,并播放第二声音数据;其中,在第一终端与第一耳机建立蓝牙连接,且第一耳机处于佩戴状态的情况下, PC不采集第一声音信号,第一终端不向PC发送第二音频数据。
基于上述方案,可以使得用户在PC上使用第一终端的拨打电话或接听电话功能的过程中,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随时将语音通话从PC上转移到第一耳机上,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其中第一耳机为与第一终端建立有蓝牙连接的耳机。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在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进行移动语音通信的过程中,方法还包括:第一终端响应于用户的解锁操作,从黑屏状态或锁屏状态转换为解锁状态的情况下,第一终端通过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向PC发送第一指令;其中,第一指令用于指示PC停止采集第一声音数据;PC通过第一无线通信连接接收第一指令,并响应于第一指令,停止采集第一声音数据;第一终端采集第四声音数据,将第四声音数据转换为第四音频数据后,通过移动通信连接向第二终端发送第四音频数据;第一终端将第二音频数据转换为第二声音数据后,播放第二声音数据。
基于上述方案,用户在PC上使用第一终端的拨打电话或接听电话功能的过程中,用户如果需要直接使用第一终端进行通话,则可以在解锁第一终端后,及时的将语音通话从PC 转至第一终端上。这样一来,也就使得用户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合适的通话途径,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用户在PC上使用第一终端的拨打电话的情况下,第一操作是对拨号软件的拨号界面的第一操作;第一操作用于触发PC向第一终端发送通话指令;通话指令包括第二终端的电话号码,通话指令用于指示第一终端请求与第二终端进行移动语音通信。
这样一来,用户在需要拨打第二终端的电话时,可以在PC上进行拨打。降低了第一终端不在用户身边时,用户需要寻找第一终端才能拨打电话对用户体验的不良影响。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用户在PC上使用第一终端的接听电话的情况下,在PC响应于在拨号软件的第一操作,通过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向第一终端发送通话指令之前,方法还包括:第一终端接收第二终端发送的第一呼叫请求;第一呼叫请求用于请求与第一终端进行移动语音通信;第一终端通过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向PC发送第二呼叫请求;第二呼叫请求用于指示第二终端请求与第一终端进行移动语音通信;PC响应于第二呼叫请求,通过拨号软件显示来电提醒界面;其中,第一操作是用户在来电提醒界面接听来电的操作。
这样一来,在第二终端对应的其他用户给第一终端对应的用户拨打电话时,用户可以在PC上接听。降低了第一终端不在用户身边时,用户需要寻找第一终端才能接听电话对用户体验的不良影响。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PC与第一终端建立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包括: PC与第一终端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距离阈值时,PC与第一终端建立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其中,无线通信连接包括蓝牙连接和/或Wi-Fi连接。
基于上述方案,PC和第一终端可以快速建立无线通信连接,保证了后续用户在PC上使用第一终端的拨打电话或接听电话的功能的顺利实施。
因为实际中用户在控制PC和第一终端建立无线通信连接可能存在以下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用户无意中触发PC和第一终端建立该无线通信连接。第二种情况,用户触发PC和第一终端建立了该无线通信连接,但目的是为了使PC和第一终端之间可以相互传输数据(例如音频数据或视频数据),而不是为了拨打或接听电话。第三种情况,用户触发PC和第一终端建立该无线通信连接的目的,就是为了在PC上使用第一终端拨打电话和接听电话的功能。
在上述第一种情况和第二种情况下,如果PC和第一终端建立了无线通信连接,则可能会默认PC可以利用第一终端实现与其他终端的移动语音通信的功能。在这种情况下,则可能会出现除PC所属用户(也为第一终端所属用户)以外的用户(简称为其他用户)在PC上使用该功能的情况。而用户的手机中的信息和功能是私密的,用户不太会希望别人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使用自己的手机。所以,如果PC和第一终端建立了无线通信连接后,默认PC可以利用第一终端实现与其他终端的移动语音通信的功能,则可能会出现在第一终端的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第一终端被其他用户使用的情况,影响用户体验。因此,为了避免上述缺陷,PC或者第一终端可以在建立了两者之间的无线通信连接后,可以给用户相应的提示。
所以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在PC与第一终端建立第一无线通信连接之后,该方法还包括:响应于PC与第一终端建立第一无线通信连接,PC或第一终端发出第一提示信息;第一提示信息用于请求用户确认是否在PC上使用第一终端接听或拨打电话的功能;响应于用户对第一提示信息的第二操作,第一终端通过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向PC发送第一互联信息;其中,第一互联信息至少包括第一终端的电话本信息;第二操作用于确认在PC上使用第一终端接听或拨打电话的功能;PC通过第一无线通信连接,接收第一互联信息;PC保存第一互联信息。
这样一来,在PC和第一终端建立无线通信连接,可以根据用户需求决定是否允许在PC 上使用第一终端接听或拨打电话的功能,提高用户体验。
进一步的,PC还可以在用户允许PC使用第一终端接听或拨打电话的功能的情况下,接收并存储第一终端中的第一互联信息。从而使得PC后续拨打电话时可以更快捷方便,在接听电话时则可以顺利知晓呼叫方是谁,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PC需要借助拨号软件(例如畅联)才能完成实现在PC上使用第一终端接听或拨打电话的功能的目的。所以,PC接收到第一互联信息后,PC可以确定PC是否安装有拨号软件。如果PC安装有拨号软件,则可以直接存储该第一互联信息。如果PC未安装拨号软件,则 PC可以安装拨号软件,并在成功安装拨号软件后存储该第一互联信息。这样一来,才能保证后续在PC上使用第一终端接听或拨打电话的功能的顺利实现。所以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PC保存第一互联信息,包括:若PC中已安装拨号软件,PC则保存第一互联信息;若PC中未安装拨号软件,PC则发出第二提示信息,第二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在PC中安装拨号软件;PC响应于用户安装拨号软件的操作,在拨号软件安装成功后,保存第一互联信息。
第一终端在处于黑屏或锁屏状态时,第一终端大概率是不被用户使用或者不在用户身边的。这种情况下,用户在PC上使用第一终端的接听电话的功能才是比较符合用户需求的。而对于手机处于解锁状态时,第一终端大概率是被用户使用的。这种情况下,在PC上无法使用第一终端的拨打电话和接听电话的功能,是能够保证用户隐私和符合用户需求的。所以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第一终端通过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向PC发送第二呼叫请求,包括:若第一终端处于黑屏状态或锁屏状态,第一终端通过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向PC发送第二呼叫请求;其中,若第一终端处于解锁状态,则第一终端不向PC发送第二呼叫请求。
这样一来,便只有在第一终端处于黑屏和锁屏状态时,PC才能接收到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二呼叫请求。进而才能显示来电提醒界面,使得用户可以在PC上使用第一终端接听电话功能。因此,该方案起到了保证第一终端被用户安全使用的目的,提高了用户体验。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第一终端在PC使用第一终端接听或拨打电话的过程中,发出第三提示信息,第三提示信息用于指示PC处于通话中。
这样一来,用户便可以通过第一终端知晓自己的PC正在被用于通话。
在PC通过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进行移动语音通信的过程(即通过第一终端传递第一声音数据和第二声音数据)中,存在一些场景中,用户的家人或者友人可能会想要加入这个移动语音通信中。例如,在PC通过第一终端(A的手机)与第二终端进行移动语音通信的用户A、第二终端所属的用户B和用户C三者都是朋友关系,而且C在A的家中做客。则在 A与B进行通话的过程中,C很有可能想要加入。这种情况下,则需要C通过对第一终端进行相关操作,进而使得第一终端不仅仅只起到传输音频数据(第一音频数据和第二音频数据)的作用,还可以起到采集C的第三声音数据并转换为第三音频数据传输给PC和第一终端。
所以,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第一终端接收用户对第三提示信息的第三操作,第三操作用于请求播放第一声音数据和第二声音数据,并触发第一终端采集并向PC和第二终端发送第三声音数据;第一终端响应于第三操作,将第一音频数据转换为第一声音数据并播放第一声音数据,将第二音频数据转换为第二声音数据并播放第二声音数据,采集第三声音数据并转换为第三音频数据,通过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向PC 发送第三音频数据,通过移动通信连接向第二终端发送第三音频数据;PC通过第一无线通信连接接收第三音频数据,将第三音频数据转换为第三声音数据并播放第三声音数据。
在其他用户希望通过第一终端加入PC与第二终端之间的通话中时,有可能使用PC与第二终端通话的用户本身是不知晓的。所以为了使用PC与第二终端通话的用户的知情权,第一终端加入PC与第二终端之间的通话时,需要向PC发送相关的提示。第一终端收到允许加入的相关指示时,才可以加入PC与第二终端之间的通话中。这样也提高了使用PC与第二终端的通话的用户的使用体验。
因而,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第一终端响应于第三操作,将第一音频数据转换为第一声音数据并播放第一声音数据,将第二音频数据转换为第二声音数据并播放第二声音数据,采集第三声音数据并转换为第三音频数据,通过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向PC 发送第三音频数据,通过移动通信连接向第二终端发送第三音频数据,包括:
第一终端响应于第三操作,通过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向PC发送第一请求;第一请求用于请求确认是否允许第一终端播放第一声音数据和第二声音数据,并在采集第三声音数据后向PC和第二终端发送;PC通过无线通信连接接收第一请求,并响应于第一请求,显示第一通话接入控件;PC响应于用户对第一通话接入控件的确定操作,通过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向第一终端发送第一响应;第一响应用于指示允许第一终端播放第一声音数据和第二声音数据,并在采集第三声音数据后向PC和第二终端发送第三声音数据;第一终端通过第一无线通信连接接收到第一响应后,将第一音频数据转换为第一声音数据并播放第一声音数据,将第二音频数据转换为第二声音数据并播放第二声音数据,采集第三声音数据并转换为第三音频数据,通过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向PC发送第三音频数据,通过移动通信连接向第二终端发送第三音频数据。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应用于PC的语音通话方法。该方法包括:PC与至少一个终端建立无线通信连接。PC和至少一个终端登录了同一用户账号,PC不支持蜂窝网络,无线通信连接为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连接。PC响应于在拨号软件的第一操作,通过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向第一终端发送通话指令。第一终端为至少一个终端中的任一终端;第一无线通信连接为PC与第一终端建立的无线通信连接;通话指令用于指示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进行移动语音通信。拨号软件安装在PC上,拨号软件用于通过至少一个终端中的任一个终端与其他终端进行移动语音通信;其中,在PC与第一终端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第一距离阈值的情况下,第一无线通信连接为蓝牙连接;在PC与第一终端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距离阈值的情况下,第一无线通信连接为Wi-Fi连接;PC采集第一声音数据,将第一声音数据转换为第一音频数据,并通过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向第一终端发送第一音频数据;PC通过第一无线通信连接接收来自第一终端的第二音频数据,将第二音频数据转换为第二声音数据,并播放第二声音数据;第二音频数据是第一终端接收来自第二终端的。
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PC采集第一声音数据,将第一声音数据转换为第一音频数据,并通过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向第一终端发送第一音频数据,包括:PC在第一终端未与任一耳机建立蓝牙连接的情况下,采集第一声音数据,将第一声音数据转换为第一音频数据,并通过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向第一终端发送第一音频数据。
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在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进行移动语音通信的过程中,该方法还包括:PC通过第一无线通信连接接收来自第一终端第一指令;第一指令用于指示PC停止采集第一声音数据;第一指令为第一终端从黑屏状态或锁屏状态转换为解锁状态的情况下生成的;所述PC响应于第一指令,停止采集第一声音数据。
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第一操作是对拨号软件的拨号界面的第一操作;第一操作用于触发PC向第一终端发送通话指令;通话指令包括第二终端的电话号码,通话指令用于指示第一终端请求与第二终端进行移动语音通信。
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在PC响应于在拨号软件的第一操作,通过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向第一终端发送通话指令之前,该方法还包括:PC响应于来自第一终端的第二呼叫请求,通过拨号软件显示来电提醒界面;第二呼叫请求由第一终端根据来自第二终端第一呼叫请求生成。其中,第一操作是用户在来电提醒界面接听来电的操作。
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PC与第一终端建立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包括: PC与第一终端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距离阈值时,PC与第一终端建立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其中,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包括蓝牙连接和/或Wi-Fi连接。
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在PC与第一终端建立第一无线通信连接之后,该方法还包括:响应于PC与第一终端建立第一无线通信连接,PC发出第一提示信息;第一提示信息用于请求用户确认是否在PC上使用第一终端接听或拨打电话的功能;PC响应于用户对第一提示信息的第二操作,通过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向第一终端发送确认信息;第二操作用于确认在PC上使用第一终端接听或拨打电话的功能;确认信息用于指示用户同意PC使用手机接听或拨打电话的功能;确认信息还用于指示第一终端向PC发送第一互联信息;第一互联信息至少包括第一终端的电话本信息;PC通过第一无线通信连接,接收来自第一终端的第一互联信息;PC保存第一互联信息。
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PC保存第一互联信息,包括:若PC中已安装拨号软件,PC则保存第一互联信息;若PC中未安装拨号软件,PC则发出第二提示信息,第二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在PC中安装拨号软件;PC响应于用户安装拨号软件的操作,在拨号软件安装成功后,保存第一互联信息。
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PC通过第一无线通信连接接收来自第一终端的第三音频数据,将第三音频数据转换为第三声音数据并播放第三声音数据;第三音频数据为第一终端将第一终端采集的第三声音数据转换后得到的。
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PC通过第一无线通信连接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三音频数据之前,该方法还包括:PC通过第一无线通信连接接收来自第一终端的第一请求,并响应于第一请求,显示第一通话接入控件;第一请求用于请求确认是否允许第一终端采集第三声音数据后向PC发送;PC响应于用户对第一通话接入控件的确定操作,通过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向第一终端发送第一响应;第一响应用于指示允许第一终端在采集第三声音数据后向PC和第二终端发送。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应用于第一终端的语音通话方法。该方法包括:第一终端与个人计算机PC建立第一无线通信连接。PC和第一终端登录了同一用户账号,PC不支持蜂窝网络。第一无线通信连接为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连接。第一终端通过第一无线通信连接接收来自PC发送的通话指令。通话指令用于指示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进行移动语音通信。通话指令为PC响应于用于对拨号软件的第一操作生成的。拨号软件安装在PC上,拨号软件用于通过第一终端与其他终端进行移动语音通信。其中,在第一终端与PC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第一距离阈值的情况下,第一无线通信连接为蓝牙连接;在第一终端与PC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距离阈值的情况下,第一无线通信连接为Wi-Fi连接。
第一终端处于黑屏状态或锁屏状态的情况下,响应于通话指令,与第二终端建立移动通信连接。第一终端通过移动通信连接接收来自第二终端的第二音频数据,并通过无线通信连接向PC发送第二音频数据。第一终端通过第一无线通信连接接收来自PC的第一音频数据,并通过移动通信连接,向第二终端发送第一音频数据。第一音频数据为PC将PC采集的第一声音数据转换后得到的。其中,第一终端处于解锁状态的情况下,不响应通话指令。
在第三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第一终端通过第一无线通信连接接收来自PC的第一音频数据,包括:第一终端在第一终端未与任一耳机建立蓝牙连接的情况下,通过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向PC发送第二音频数据。
在第三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第一终端与第一耳机建立了蓝牙连接,且第一耳机处于佩戴状态的情况下,第一终端接收来自第一耳机的第三音频数据;第三音频数据为第一耳机将第一耳机采集的第三声音数据转换后得到的;第一终端通过移动通信连接,向第二终端发送第三音频数据;第一终端向第一耳机发送第二音频数据。其中,在第一终端与第一耳机建立蓝牙连接,且第一耳机处于佩戴状态的情况下,第一终端不向PC发送第二音频数据。
在第三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在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进行移动语音通信的过程中,该方法还包括:第一终端响应于用户的解锁操作,从黑屏状态或锁屏状态转换为解锁状态的情况下,第一终端通过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向PC发送第一指令;其中,第一指令用于指示PC停止采集第一声音数据;第一终端采集第四声音数据,将第四声音数据转换为第四音频数据后,通过移动通信连接向第二终端发送第四音频数据;第一终端将第二音频数据转换为第二声音数据后,播放第二声音数据。
在第三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通话指令为PC响应于对拨号软件的拨号界面的第一操作生成的;第一操作用于触发PC向第一终端发送通话指令;通话指令包括第二终端的电话号码,通话指令用于指示第一终端请求与第二终端进行移动语音通信。
在第三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在第一终端通过第一无线通信连接接收来自第一终端的通话指令之前,该方法还包括:第一终端接收来自第二终端的第一呼叫请求;第一呼叫请求用于请求与第一终端进行移动语音通信;第一终端通过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向PC发送第二呼叫请求;第二呼叫请求用于指示第二终端请求与第一终端进行移动语音通信;第二呼叫请求用于使PC通过拨号软件显示来电提醒界面;其中,第一操作是用户在来电提醒界面接听来电的操作。
在第三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第一终端与PC建立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包括:第一终端与PC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距离阈值时,第一终端与PC建立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其中,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包括蓝牙连接和/或Wi-Fi连接。
在第三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在第一终端与个人计算机PC建立第一无线通信连接之后,该方法还包括:响应于第一终端与PC建立第一无线通信连接,第一终端发出第一提示信息;第一提示信息用于请求用户确认是否在PC上使用第一终端接听或拨打电话的功能;响应于用户对第一提示信息的第二操作,第一终端通过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向PC发送第一互联信息;其中,第一互联信息至少包括第一终端的电话本信息;第二操作用于确认在PC上使用第一终端接听或拨打电话的功能。
在第三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第一终端通过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向PC发送第二呼叫请求,包括:若第一终端处于黑屏状态或锁屏状态,第一终端通过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向PC发送第二呼叫请求;其中,若第一终端处于解锁状态,则第一终端不向PC发送第二呼叫请求。
在第三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第一终端在PC使用第一终端接听或拨打电话的过程中,发出第三提示信息,第三提示信息用于指示PC处于通话中。
在第三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第一终端接收用户对第三提示信息的第三操作,第三操作用于请求播放第一声音数据和第二声音数据,并触发第一终端采集并向PC和第二终端发送第三声音数据;第一终端响应于第三操作,将第一音频数据转换为第一声音数据并播放第一声音数据,将第二音频数据转换为第二声音数据并播放第二声音数据,采集第三声音数据并转换为第三音频数据,通过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向PC发送第三音频数据,通过移动通信连接向第二终端发送第三音频数据。
在第三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第一终端响应于第三操作,将第一音频数据转换为第一声音数据并播放第一声音数据,将第二音频数据转换为第二声音数据并播放第二声音数据,采集第三声音数据并转换为第三音频数据,通过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向PC发送第三音频数据,通过移动通信连接向第二终端发送第三音频数据,包括:第一终端响应于第三操作,通过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向PC发送第一请求。第一请求用于请求确认是否允许第一终端播放第一声音数据和第二声音数据,并在采集第三声音数据后向PC和第二终端发送。第一终端通过第一无线通信连接接收到PC发送的第一响应后,将第一音频数据转换为第一声音数据并播放第一声音数据,将第二音频数据转换为第二声音数据并播放第二声音数据,采集第三声音数据并转换为第三音频数据,通过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向PC发送第三音频数据,通过移动通信连接向第二终端发送第三音频数据。第一响应用于指示允许第一终端播放第一声音数据和第二声音数据,并在采集第三声音数据后向PC和第二终端发送第三声音数据;第一响应为PC响应于用户对PC显示的第一通话接入控件的确定操作生成;第一通话接入控件由PC响应于第一请求生成并显示。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个人计算机,该个人计算机包括显示屏、存储器和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显示屏、存储器与处理器耦合;其中,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代码,计算机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指令,当计算机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个人计算机执行如第二方面及其任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提供的通话方法。
第五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个人计算机,该个人计算机包括显示屏、存储器和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显示屏、存储器与处理器耦合;其中,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代码,计算机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指令,当计算机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终端执行如下步骤: PC与至少一个终端建立无线通信连接。PC和至少一个终端登录了同一用户账号,PC不支持蜂窝网络,无线通信连接为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连接。PC响应于在拨号软件的第一操作,通过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向第一终端发送通话指令。第一终端为至少一个终端中的任一终端;第一无线通信连接为PC与第一终端建立的无线通信连接;通话指令用于指示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进行移动语音通信。拨号软件安装在PC上,拨号软件用于通过至少一个终端中的任一个终端与其他终端进行移动语音通信;其中,在PC与第一终端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第一距离阈值的情况下,第一无线通信连接为蓝牙连接;在PC与第一终端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距离阈值的情况下,第一无线通信连接为Wi-Fi连接;PC采集第一声音数据,将第一声音数据转换为第一音频数据,并通过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向第一终端发送第一音频数据;PC 通过第一无线通信连接接收来自第一终端的第二音频数据,将第二音频数据转换为第二声音数据,并播放第二声音数据;第二音频数据是第一终端接收来自第二终端的。
在第五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当该计算机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个人计算机具体执行如下步骤::PC在第一终端未与任一耳机建立蓝牙连接的情况下,采集第一声音数据,将第一声音数据转换为第一音频数据,并通过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向第一终端发送第一音频数据。
在第五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当该计算机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个人计算机在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进行移动语音通信的过程中,还执行如下步骤:PC通过第一无线通信连接接收来自第一终端第一指令,并响应于第一指令,停止采集第一声音数据;第一指令用于指示PC停止采集第一声音数据;第一指令为第一终端从黑屏状态或锁屏状态转换为解锁状态的情况下生成的。
在第五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第一操作是对拨号软件的拨号界面的第一操作;第一操作用于触发PC向第一终端发送通话指令;通话指令包括第二终端的电话号码,通话指令用于指示第一终端请求与第二终端进行移动语音通信。
在第五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当该计算机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个人计算机在响应于在拨号软件的第一操作,通过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向第一终端发送通话指令之前,还执行如下步骤::PC响应于来自第一终端的第二呼叫请求,通过拨号软件显示来电提醒界面;第二呼叫请求由第一终端根据来自第二终端第一呼叫请求生成。其中,第一操作是用户在来电提醒界面接听来电的操作。
在第五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当该计算机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个人计算机具体执行如下步骤:PC与第一终端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距离阈值时,PC与第一终端建立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其中,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包括蓝牙连接和/或Wi-Fi连接。
在第五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当该计算机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个人计算机在与第一终端建立第一无线通信连接之后,还具体执行如下步骤:响应于PC与第一终端建立第一无线通信连接,PC发出第一提示信息;第一提示信息用于请求用户确认是否在PC上使用第一终端接听或拨打电话的功能;PC响应于用户对第一提示信息的第二操作,通过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向第一终端发送确认信息;第二操作用于确认在PC上使用第一终端接听或拨打电话的功能;确认信息用于指示用户同意PC使用手机接听或拨打电话的功能;确认信息还用于指示第一终端向PC发送第一互联信息;第一互联信息至少包括第一终端的电话本信息;PC通过第一无线通信连接,接收来自第一终端的第一互联信息;PC保存第一互联信息。
在第五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当该计算机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个人计算机具体执行如下步骤:若PC中已安装拨号软件,PC则保存第一互联信息;若PC中未安装拨号软件,PC则发出第二提示信息,第二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在PC中安装拨号软件;PC响应于用户安装拨号软件的操作,在拨号软件安装成功后,保存第一互联信息。
在第五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当该计算机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个人计算机还执行如下步骤:PC通过第一无线通信连接接收来自第一终端的第三音频数据,将第三音频数据转换为第三声音数据并播放第三声音数据;第三音频数据为第一终端将第一终端采集的第三声音数据转换后得到的。
在第五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当该计算机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个人计算机在通过第一无线通信连接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三音频数据之前,还执行如下步骤: PC通过第一无线通信连接接收来自第一终端的第一请求,并响应于第一请求,显示第一通话接入控件;第一请求用于请求确认是否允许第一终端采集第三声音数据后向PC发送;PC 响应于用户对第一通话接入控件的确定操作,通过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向第一终端发送第一响应;第一响应用于指示允许第一终端在采集第三声音数据后向PC和第二终端发送。
第六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终端,该终端包括显示屏、存储器和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显示屏、存储器与处理器耦合;其中,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代码,计算机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指令,当计算机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终端执行如第三方面及其任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提供的通话方法。
第七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第一终端,该第一终端包括显示屏、存储器和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显示屏、存储器与处理器耦合;其中,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代码,计算机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指令,当计算机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终端执行如下步骤:第一终端与个人计算机PC建立第一无线通信连接。PC和第一终端登录了同一用户账号,PC不支持蜂窝网络。第一无线通信连接为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连接。第一终端通过第一无线通信连接接收来自PC发送的通话指令。通话指令用于指示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进行移动语音通信。通话指令为PC响应于用于对拨号软件的第一操作生成的。拨号软件安装在PC上,拨号软件用于通过第一终端与其他终端进行移动语音通信。其中,在第一终端与PC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第一距离阈值的情况下,第一无线通信连接为蓝牙连接;在第一终端与PC 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距离阈值的情况下,第一无线通信连接为Wi-Fi连接。
第一终端处于黑屏状态或锁屏状态的情况下,响应于通话指令,与第二终端建立移动通信连接。第一终端通过移动通信连接接收来自第二终端的第二音频数据,并通过无线通信连接向PC发送第二音频数据。第一终端通过第一无线通信连接接收来自PC的第一音频数据,并通过移动通信连接,向第二终端发送第一音频数据。第一音频数据为PC将PC采集的第一声音数据转换后得到的。其中,第一终端处于解锁状态的情况下,不响应通话指令。
在第七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当该计算机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第一终端具体执行如下步骤:第一终端在第一终端未与任一耳机建立蓝牙连接的情况下,通过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向PC发送第二音频数据。
在第七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当该计算机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第一终端还执行如下步骤:第一终端与第一耳机建立了蓝牙连接,且第一耳机处于佩戴状态的情况下,第一终端接收来自第一耳机的第三音频数据;第三音频数据为第一耳机将第一耳机采集的第三声音数据转换后得到的;第一终端通过移动通信连接,向第二终端发送第三音频数据;第一终端向第一耳机发送第二音频数据。其中,在第一终端与第一耳机建立蓝牙连接,且第一耳机处于佩戴状态的情况下,第一终端不向PC发送第二音频数据。
在第七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当该计算机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第一终端在与第二终端进行移动语音通信的过程中,还执行如下步骤该:第一终端响应于用户的解锁操作,从黑屏状态或锁屏状态转换为解锁状态的情况下,第一终端通过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向PC发送第一指令;其中,第一指令用于指示PC停止采集第一声音数据;第一终端采集第四声音数据,将第四声音数据转换为第四音频数据后,向第二终端发送第四音频数据;第一终端将第二音频数据转换为第二声音数据后,播放第二声音数据。
在第七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通话指令为PC响应于对拨号软件的拨号界面的第一操作生成的;第一操作用于触发PC向第一终端发送通话指令;通话指令包括第二终端的电话号码,通话指令用于指示第一终端请求与第二终端进行移动语音通信。
在第七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当该计算机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第一终端在通过第一无线通信连接接收来自第一终端的通话指令之前,还执行如下步骤:第一终端接收来自第二终端的第一呼叫请求;第一呼叫请求用于请求与第一终端进行移动语音通信;第一终端通过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向PC发送第二呼叫请求;第二呼叫请求用于指示第二终端请求与第一终端进行移动语音通信;第二呼叫请求用于使PC通过拨号软件显示来电提醒界面;其中,第一操作是用户在来电提醒界面接听来电的操作。
在第七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当该计算机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第一终端具体执行如下步骤:第一终端与PC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距离阈值时,第一终端与PC建立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其中,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包括蓝牙连接和/或Wi-Fi连接。
在第七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当该计算机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第一终端在与个人计算机PC建立第一无线通信连接之后,还执行如下步骤:响应于第一终端与PC 建立第一无线通信连接,第一终端发出第一提示信息;第一提示信息用于请求用户确认是否在PC上使用第一终端接听或拨打电话的功能;响应于用户对第一提示信息的第二操作,第一终端通过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向PC发送第一互联信息;其中,第一互联信息至少包括第一终端的电话本信息;第二操作用于确认在PC上使用第一终端接听或拨打电话的功能。
在第七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当该计算机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第一终端具体执行如下步骤:若第一终端处于黑屏状态或锁屏状态,第一终端通过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向PC发送第二呼叫请求;其中,若第一终端处于解锁状态,则第一终端不向PC发送第二呼叫请求。
在第七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当该计算机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第一终端还执行如下步骤:第一终端在PC使用第一终端接听或拨打电话的过程中,发出第三提示信息,第三提示信息用于指示PC处于通话中。
在第七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当该计算机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第一终端还执行如下步骤:第一终端接收用户对第三提示信息的第三操作,第三操作用于请求播放第一声音数据和第二声音数据,并触发第一终端采集并向PC和第二终端发送第三声音数据;第一终端响应于第三操作,将第一音频数据转换为第一声音数据并播放第一声音数据,将第二音频数据转换为第二声音数据并播放第二声音数据,采集第三声音数据并转换为第三音频数据,通过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向PC发送第三音频数据,通过移动通信连接向第二终端发送第三音频数据。
在第七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当该计算机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第一终端具体执行如下步骤:第一终端响应于第三操作,通过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向PC发送第一请求。第一请求用于请求确认是否允许第一终端播放第一声音数据和第二声音数据,并在采集第三声音数据后向PC和第二终端发送。第一终端通过第一无线通信连接接收到PC发送的第一响应后,将第一音频数据转换为第一声音数据并播放第一声音数据,将第二音频数据转换为第二声音数据并播放第二声音数据,采集第三声音数据并转换为第三音频数据,通过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向PC发送第三音频数据,通过移动通信连接向第二终端发送第三音频数据。第一响应用于指示允许第一终端播放第一声音数据和第二声音数据,并在采集第三声音数据后向PC和第二终端发送第三声音数据;第一响应为PC响应于用户对PC显示的第一通话接入控件的确定操作生成;第一通话接入控件由PC响应于第一请求生成并显示。
第八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指令在个人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个人计算机执行如第二方面及其任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提供的通话方法。
第九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指令在终端上运行时,使得终端执行如第三方面及其任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提供的通话方法。
第十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计算机程序产品在个人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个人计算机执行如第二方面及其任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提供的通话方法。
第十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计算机程序产品在终端上运行时,使得终端执行如第二方面及其任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提供的通话方法。
可以理解地,上述提供的第二方面和第三方面及其任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所述的技术方案所能达到的有益效果,可参考第一方面及其任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语音通话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个人计算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语音通话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一;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通信连接建立场景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语音通话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二;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提示信息的场景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第一提示信息的场景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语音通话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三;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PC拨打电话场景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PC拨打电话场景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话界面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语音通话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语音通话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四;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来电提醒界面的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语音通话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五;
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语音通话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六;
图1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提示信息的场景示意图;
图1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语音通话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七;
图2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三提示消息的场景示意图;
图2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第三提示消息的场景示意图;
图2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语音通话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八;
图2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语音通话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九;
图2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通话接入控件的示意图;
图2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语音通话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2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语音通话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十;
图2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话中控件的示意图;
图2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语音通话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四;
图2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语音通话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五;
图30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蓝牙耳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3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语音通话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十一;
图3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语音通话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十二;
图3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语音通话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十三;
图3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话转移控件的显示示意图;
图3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语音通话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十四;
图3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手机显示场景示意图;
图3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个人计算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3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首先,对本申请中涉及的相关技术术语进行介绍:
蓝牙:蓝牙是一种支持设备短距离通信(一般10m内)的无线电技术,能在包括移动电话、掌上电脑(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无线耳机、笔记本电脑、相关外设等众多设备之间进行无线信息交换。利用“蓝牙”技术,能够有效地简化移动通信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也能够成功地简化设备与因特网Internet之间的通信,从而数据传输变得更加迅速高效,为无线通信拓宽道路。
Wi-Fi:一种点对点连接技术,一定范围内的电子设备通过wifi直接互连,相互分享和交换内容。
近场通信:英文全称near field communication,简称NFC。NFC一种新兴的技术,使用了NFC技术的设备(例如移动电话)可以在彼此靠近的情况下进行数据交换,是由非接触式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及互连互通技术整合演变而来的,通过在单一芯片上集成感应式读卡器、感应式卡片和点对点通信的功能,利用移动终端实现移动支付、电子票务、门禁、移动身份识别、防伪等应用。
数模转换器:又称D/A转换器,英文全称为digital to analog converter,简称DAC。数模转换器是把数字信号转变成模拟信号的器件。
模数转换器:又称为A/D转换器,英文全称为analog to digitalconverter,简称ADC。模数转换器是吧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的器件。
目前,用户在使用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PC)进行办公或娱乐时,用户的终端设备很可能不在用户的身边。此时,一旦有其他人给用户拨打电话或者用户需要使用终端设备给其他人拨打电话时,用户就需要去找到手机才能进行接下来的动作。整个过程的用户体验不够好。
针对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语音通话的方法,该方法可以应用于包括第一终端、PC(该PC与第一终端建立了无线通信连接),以及第二终端组成的语音通话系统中。在该方法中,第一终端可以将拨打电话和接听电话的功能提供给PC使用。同时作为一个中间器件实现PC和第二终端设备之间音频数据的通信。从而使得PC可以通过该第一终端完成与第二终端设备的语音通话(包括接听来电和拨打电话)。基于该方案,用户在第一终端不在身边时,可以直接通过PC完成接听电话和拨打电话的行为,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寻找终端设备过程中产生的时间消耗对用户体验造成的不良影响。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能涉及的语音通话系统具体架构可参照图1所示。在该系统架构中,可以包括个人计算机01、至少一个终端02和其他终端03。图1中以第一终端02-1和02-2作为至少一个终端02的示例,以03-1、03-2和03-3三个终端作为其他终端03的示例,实际中可以更多或更少,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其中,个人计算机01和每个终端02之间的距离可以较为接近,可以进行短距离无线网络通信(如蓝牙通信或Wi-Fi 通信)。个人计算机01和每个终端02一般属于同一用户(例如登录的用户账号相同)。其他终端03和个人计算机01以及终端02之间的距离较远,可以进行移动网络通信。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个人计算机01和终端02之间可以建立有无线通信连接(如蓝牙连接或Wi-Fi连接)。具体连接过程可以由用户决定,例如用户打开个人计算机01和终端02的NFC功能后,手持终端02靠近个人计算机01一定距离时,终端02和个人计算机01 可以基于NFC功能建立无线通信连接。当然,实际中如何建立无线通信连接还可以是其他任意可行方式,本申请对此不做具体限制。终端02和其他终端03之间则可以建立有移动通信连接(例如运营商提供的需要通过基站中转处理的网络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中,无线通信连接为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连接。示例性的,该无线通信连接可以为蓝牙连接和/Wi-Fi连接。该无线通信连接还可以为广播形式的连接,例如蓝牙低能耗(bluetooh low energy,BLE)广播;在无线通信连接为广播形式的连接时,PC01可以实时利用广播检测周围一定范围内的终端,将检测到的手机可以确定为终端02。后续PC 01与终端02在通过无线通信连接发送信息(例如第一音频数据、第三音频数据、第五音频数据等)时,可以通过该广播发送,也可以在建立对应该广播的具体连接(例如,以广播为BLE广播为例,其对应的具体连接可以为BLE连接)后发送。
示例性的,本申请中的个人计算机01可以是平板电脑、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ltra-mobile personal computer,UMPC)、上网本、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小型笔记本电脑、超级本(ultrabook)、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等能够供用户工作和娱乐使用的设备。本申请中的个人计算机01本身不具备直接与终端设备通过基站进行语音通信的功能(拨打电话或接听电话)。
示例性的,参照图2所示,该个人计算机01可以包括:处理器11、存储器12、显示屏13、Wi-Fi装置14、蓝牙装置15、音频电路16、麦克风16A、扬声器16B、电源系统17、外设接口18、传感器模块19、数据转换模块20等部件。这些部件可通过一根或多根通信总线或信号线(图2中未示出)进行通信。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2中示出的硬件结构并不构成对个人计算机01的限定,个人计算机01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其中,处理器11是个人计算机01的控制中心,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个人计算机 01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12内的应用程序,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12内的数据和指令,执行个人计算机01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1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处理器11还可以集成应用处理器和调制解调处理器;其中,应用处理器主要处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调制解调处理器主要处理无线通信。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处理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11中。
在本申请其他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处理器11还可以包括AI芯片。AI芯片的学习和处理能力包括图像理解能力、自然语言理解能力和语音识别能力等。AI芯片可以使得个人计算机01具有更好的性能、更长的续航时间以及更好的安全性和隐私性。例如,若个人计算机01通过云端处理数据则需要数据上传处理后再返回结果,在现有技术条件下效率很低。若个人计算机01本地端具有较强的AI学习能力,那么个人计算机01就不需要把数据上传到云端,直接在本地端处理即可,因而可以在提高处理效率的同时,提高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性。
存储器12用于存储应用程序以及数据,处理器101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12的应用程序以及数据,执行个人计算机01的各种功能以及数据处理。存储器12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以及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比如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存储数据区可以存储根据使用个人计算机01时所创建的数据(比如音频数据、视频数据等)。此外,存储器12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存储器,例如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等。存储器12可以存储各种操作系统,例如苹果公司所开发的
Figure GDA0003612851800000151
操作系统,微软公司所开发的
Figure GDA0003612851800000152
操作系统等。示例性地,存储器12中还可以存储与本申请实施例相关的拨号软件等,存储器12中还存储可与本申请实施例注册登录相关的信息,例如用户账号信息。
显示屏13用于显示图像,视频等。该显示屏可以是触摸屏。在一些实施例中,个人计算机01可以包括1个或N个显示屏13,N为大于1的正整数。个人计算机01通过GPU,显示屏194,以及应用处理器等实现显示功能。GPU为图像处理的微处理器,连接显示屏13 和应用处理器。GPU用于执行数学和几何计算,用于图形渲染。处理器11可包括一个或多个GPU,其执行程序指令以生成或改变显示信息。
Wi-Fi装置14,用于为个人计算机01提供遵循Wi-Fi相关标准协议的网络接入。个人计算机01可以通过Wi-Fi装置14接入到Wi-Fi接入点,进而帮助用户收发电子邮件、浏览网页和访问流媒体等,它为用户提供了无线的宽带互联网访问。个人计算机01还可以通过Wi-Fi装置和Wi-Fi接入点与连接到该Wi-Fi接入点的终端设备建立Wi-Fi连接,用于相互传输数据。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该Wi-Fi装置14也可以作为Wi-Fi无线接入点,可以为其他电子设备提供Wi-Fi网络接入。
蓝牙装置15,用于实现个人计算机01与其他短距离的电子设备(例如终端、智能手表等)之间的数据交换。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蓝牙装置可以是集成电路或者蓝牙芯片等。
音频电路16、扬声器16B、麦克风16A3可提供用户与个人计算机01之间的音频接口。音频电路16可将接收到的音频数据转换后的电信号,传输到扬声器16B,由扬声器16B换为声音信号输出;另一方面,麦克风16A将收集的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由音频电路16 接收后转换为音频数据,再通过互联网或者Wi-Fi网络或者蓝牙将音频数据发送给终端,或者将音频数据输出至存储器12以便进一步处理。
电源系统17用于给个人计算机01的各个部件充电。电源系统17可以包括有电池和电源管理模块,电池可以通过电源管理芯片与处理器11逻辑相连,从而通过电源系统17实现管理充电、放电、以及功耗管理等功能。
外设接口18,用于为外部的输入/输出设备(例如键盘、鼠标、外接显示器、外部存储器、用户识别模块卡等)提供各种接口。例如通过通用串行总线接口与鼠标连接,实现接收用户通过鼠标实施的相关操作的目的。又例如,通过外部存储器接口与外部存储器连接,例如Micro SD卡,实现扩展个人计算机01的存储能力。外设接口110可以被用来将上述外部的输入/输出外围设备耦接到处理器11和存储器12。
传感器模块19可以包括至少一种传感器。例如光传感器、运动传感器以及其他传感器。具体地,光传感器可包括环境光传感器。其中,环境光传感器可根据环境光线的明暗来调节显示屏13的亮度。作为运动传感器的一种,加速计传感器可检测各个方向上(一般为三轴)加速度的大小,静止时可检测出重力的大小及方向,可用于识别个人计算机姿态的应用(比如横竖屏切换、相关游戏、磁力计姿态校准)、振动识别相关功能(比如计步器、敲击)等。当然,根据实际需求,传感器模块还可以包括其他任意可行的传感器。
数据转换模块20可以包括有数模转换器20A和模数转换器20B。其中,数模转换器20A 和模数转换器20B的相关作用,可参照前述相关技术术语中对应的解释说明,此处不再赘述。
尽管图2未示出,个人计算机01还可以包括摄像头,例如前置摄像头、后置摄像头,其中,前置摄像头可以用于捕捉人脸特征信息,处理器11可以对该人脸特征信息进行人脸识别,进而进行后续处理。个人计算机01还可以包括闪光灯、微型投影装置、近场通信(nearfield communication,NFC)装置等,在此不予赘述。
示例性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终端(包括每个终端02和其他终端03)可以是手机或者其他任意可行的能够利用运营商网络进行移动语音通话的设备,本申请实施例对该终端的具体形态不作特殊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终端02与其他终端03的设备类型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另外,终端02与其他终端03的结构可以参考本申请实施例对终端100的结构的描述,不再赘述。
图3示出了终端100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的,参照图3所示,该终端可以包括处理器110,外部存储器接口120,内部存储器121,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接口130,充电管理模块140,电源管理模块141,电池142,天线1,天线2,移动通信模块150,无线通信模块160,音频模块 170,扬声器170A,受话器170B,麦克风170C,耳机接口170D,传感器模块180,按键190,马达191,指示器192,摄像头193,显示屏194、数据转换模块195,以及用户标识模块 (subscriberidentification module,SIM)卡接口196等。
其中,上述传感器模块180可以包括压力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气压传感器,磁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距离传感器,接近光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触摸传感器,环境光传感器,骨传导传感器等。
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示意的结构并不构成对终端100的具体限定。在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终端100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拆分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图示的部件可以以硬件,软件或软件和硬件的组合实现。
处理器1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例如:处理器110可以包括应用处理器(application processor,AP),调制解调处理器,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unit, GPU),图像信号处理器(image signal processor,ISP),控制器,存储器,视频编解码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基带处理器神经网络处理器(neural-network processing unit,NPU),和/或微控制单元(micro controller unit,MCU)等。其中,不同的处理单元可以是独立的器件,也可以集成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中。
其中,控制器可以是终端100的神经中枢和指挥中心。控制器可以根据指令操作码和时序信号,产生操作控制信号,完成取指令和执行指令的控制。
处理器110中还可以设置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和数据。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10 中的存储器为高速缓冲存储器。该存储器可以保存处理器110刚用过或循环使用的指令或数据。如果处理器110需要再次使用该指令或数据,可从所述存储器中直接调用。避免了重复存取,减少了处理器110的等待时间,因而提高了系统的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接口。接口可以包括集成电路(inter-integrated circuit,I2C)接口,串行外设接口(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SPI),集成电路内置音频(inter-integrated circuit sound,I2S)接口,脉冲编码调制(pulse code modulation,PCM)接口,通用异步收发传输器(universal asynchronousreceiver/transmitter,UART)接口,移动产业处理器接口(mobile industry processorinterface,MIPI),通用输入输出(general-purpose input/output,GPIO)接口,用户标识模块(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SIM)接口,和/或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bus,USB)接口等。
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示意的各模块间的接口连接关系,只是示意性说明,并不构成对终端100的结构限定。在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终端100也可以采用上述实施例中不同的接口连接方式,或多种接口连接方式的组合。
充电管理模块140用于从充电器接收充电输入。电源管理模块141用于连接电池142,充电管理模块140与处理器110。电源管理模块141接收电池142和/或充电管理模块140的输入,为处理器110,内部存储器121,外部存储器,显示屏194,摄像头193,和无线通信模块160等供电。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电源管理模块141和充电管理模块140也可以设置于同一个器件中。
终端100的无线通信功能可以通过天线1,天线2,移动通信模块150,无线通信模块160,调制解调处理器以及基带处理器等实现。天线1和天线2用于发射和接收电磁波信号。终端100中的每个天线可用于覆盖单个或多个通信频带。不同的天线还可以复用,以提高天线的利用率。例如:可以将天线1复用为无线局域网的分集天线。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天线可以和调谐开关结合使用。
移动通信模块150可以提供应用在终端100上的包括2G/3G/4G/5G等无线通信的解决方案。具体的,该移动通信模块可以包括有基带芯片150A和射频(radio frequency,RF)电路150B。
基带芯片150A为合成即将发射的基带信号,或对接收到的基带信号进行解码的芯片。具体地说,就是发射时,把语音或其他数据信号编码成用来发射的基带码;接收时,把收到的基带码解码为语音或其他数据信号,它主要完成终端的信息处理功能。实际中基带芯片可以集成在处理器中,也可以单独设置。
射频电路150B可用于在收发信息或通话过程中,无线信号的接收和发送。具体地,射频电路可以将基站的下行数据接收后,给处理器110处理;另外,将涉及上行的数据发送给基站。通常,射频电路包括但不限于天线、至少一个放大器、收发信机、耦合器、低噪声放大器、双工器等。此外,射频电路150B还可以通过无线通信和其他设备通信。无线通信可以使用任一通信标准或协议,包括但不限于全球移动通讯系统、通用分组无线服务、码分多址、宽带码分多址、长期演进、电子邮件、短消息服务等。
无线通信模块160可以提供应用在终端100上的包括无线局域网(wirelesslocalarea networks,WLAN)(如Wi-Fi网络),蓝牙(blue tooth,BT),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调频(frequency modulation,FM),NFC,红外技术(infrared,IR)等无线通信的解决方案。
终端100通过GPU,显示屏194,以及应用处理器等实现显示功能。GPU为图像处理的微处理器,连接显示屏194和应用处理器。GPU用于执行数学和几何计算,用于图形渲染。处理器11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GPU,其执行程序指令以生成或改变显示信息。
显示屏194用于显示图像,视频等。该显示屏可以是触摸屏。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100可以包括1个或N个显示屏194,N为大于1的正整数。
数据转换模块195可以包括有数模转换器195A和模数转换器195B。其中,数模转换器 195A和模数转换器195B的相关作用,可参照前述相关技术术语中对应的解释说明,此处不再赘述。
终端100可以通过ISP,摄像头193,视频编解码器,GPU,显示屏194以及应用处理器等实现拍摄功能。ISP用于处理摄像头193反馈的数据。摄像头193用于捕获静态图像或视频。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100可以包括1个或N个摄像头193,N为大于1的正整数。
NPU为神经网络(neural-network,NN)计算处理器,通过借鉴生物神经网络结构,例如借鉴人脑神经元之间传递模式,对输入信息快速处理,还可以不断的自学习。通过NPU可以实现终端100的智能认知等应用,例如:贴膜状态识别,图像修复、图像识别,人脸识别,语音识别,文本理解等。
外部存储器接口120可以用于连接外部存储卡,例如Micro SD卡,实现扩展终端100 的存储能力。外部存储卡通过外部存储器接口120与处理器110通信,实现数据存储功能。例如将音乐,视频等文件保存在外部存储卡中。
内部存储器121可以用于存储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代码,所述可执行程序代码包括指令。处理器110通过运行存储在内部存储器121的指令,从而执行终端100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内部存储器121可以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比如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终端100使用过程中所创建的数据(比如音频数据,电话本等)等。此外,内部存储器121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通用闪存存储器(universal flash storage,UFS)等。
终端100可以通过音频模块170,扬声器170A,受话器170B,麦克风170C,耳机接口170D,以及应用处理器等实现音频功能。例如音乐播放,录音等。
触摸传感器,也称“触控面板(TP)”。触摸传感器可以设置于显示屏194,由触摸传感器与显示屏194组成触摸屏,也称“触控屏”。触摸传感器用于检测作用于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触摸传感器可以将检测到的触摸操作传递给应用处理器,以确定触摸事件类型。可以通过显示屏194提供与触摸操作相关的视觉输出。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触摸传感器也可以设置于终端100的表面,与显示屏194所处的位置不同。
按键190包括开机键,音量键等。马达191可以产生振动提示。指示器192可以是指示灯,可以用于指示充电状态,电量变化,也可以用于指示消息,未接来电,通知等。SIM 卡接口195用于连接SIM卡。
后续实施例中,以至少一个终端02中的第一终端02-1作为终端02的代表为例进行相关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语音通话方法,该方法可以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语音通话系统中。以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为手机为例(即第一终端为手机02-1,第二终端为手机03-1),参照图4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S301-S311:
S301、PC 01与手机02-1建立第一无线通信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无线通信连接为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连接。示例性的,该无线通信连接可以为蓝牙连接和/Wi-Fi连接。该无线通信连接还可以为广播形式的连接,例如蓝牙低能耗(bluetooh low energy,BLE)广播;在第一无线通信连接为广播形式的连接时,PC01可以实时利用广播检测周围一定范围内的手机,将检测到的手机可以确定为手机02-1。后续PC 01与手机02-1在通过无线通信连接发送信息(例如第一音频数据、第三音频数据、第五音频数据等)时,可以通过该广播发送,也可以在建立对应该广播的具体连接(例如,以广播为BLE广播为例,其对应的具体连接可以为BLE连接)后发送。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语音通话方法,目的在于让用户可以通过PC 01使用手机02-1的拨打电话和接听电话的功能。所以,PC 01和手机02-1可以先建立第一无线通信连接,以方便PC 01通过该第一无线通信连接传输实现PC 01拨打电话和接听电话过程中的指令和消息。
一种可实现的方式中,PC 01与手机02-1可以通过“碰一碰”功能建立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具体的,在PC 01和手机02-1的NFC功能均已开启的情况下,响应于用户操作手机02-1“碰一碰”PC 01的操作,PC 01与手机02-1可以自动建立第一无线通信连接。
其中,手机和PC 01可以响应于用户开启“碰一碰”功能的操作,开启上述“碰一碰”功能。手机02-1和PC 01开启“碰一碰”功能后,可以通过“碰一碰”自动建立第一无线通信连接。手机02-1和PC 01“碰一碰”具体是指:手机02-1与PC 01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距离阈值。
如图5中的(a)所示,用户可以手持手机02-1靠近PC 01。其中,为了更好的建立第一无线通信连接,用户可以在手持手机02-1靠近PC 01的过程中,将手机02-1的NFC感应区域(例如手机背面的上半部分)朝着PC 01的NFC感应区域靠近。
在手机02-1靠近PC 01的过程中,手机02-1的处理器和/或PC 01的处理器会根据其 NFC感应器感应到的射频信号的强度确定PC 01和手机02-1之间的距离。如图5中的(b)所示,当PC 01与手机02-1之间的距离X小于第二距离阈值时,PC 01与手机02-1自动建立第一无线通信连接。
其中,若PC 01和手机02-1均开启了Wi-Fi功能,则该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可以为Wi-Fi 连接。若PC 01和手机02-1均开启了蓝牙功能,则该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可以为蓝牙连接。若PC 01和手机02-1均开启了Wi-Fi功能和蓝牙功能,则该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则可以包括有Wi-Fi连接和蓝牙连接。
另一种可实现的方式中,响应于用户在PC 01或手机02-1的无线搜索界面的连接操作, PC 01和手机02-1可以建立第一无线通信连接。该无线搜索界面可以是蓝牙搜索界面,该第一无线通信连接是蓝牙连接。或者,该无线搜索界面可以是Wi-Fi搜索界面,该第一无线通信连接是Wi-Fi连接。
当然,实际中建立第一无线通信连接的方式还可以是任意可性的方式,本申请对此不做具体限制。
因为实际中用户在控制PC 01和手机02-1建立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可能存在以下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用户无意中触发PC 01和手机02-1建立该第一无线通信连接。第二种情况,用户触发PC 01和手机02-1建立了该第一无线通信连接,但目的是为了使PC 01和手机02-1之间可以相互传输数据(例如音频数据或视频数据),而不是为了拨打或接听电话。第三种情况,用户触发PC 01和手机02-1建立该第一无线通信连接的目的,就是为了在PC01上使用手机02-1拨打电话和接听电话的功能。
在上述第一种情况和第二种情况下,如果PC 01和手机02-1建立了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则可能会默认PC 01可以利用第一终端实现与其他终端的移动语音通信的功能。在这种情况下,则可能会出现除PC 01所属用户(也为手机02-1所属用户)以外的用户(简称为其他用户)在PC 01上使用该功能的情况。而用户的手机中的信息和功能是私密的,用户不太会希望别人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使用自己的手机。所以,如果PC 01和手机02-1建立了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后,默认PC 01可以利用第一终端实现与其他终端的移动语音通信的功能,则可能会出现在手机02-1的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手机02-1被其他用户使用的情况,影响用户体验。
因此,为了避免上述缺陷,PC 01或者手机02-1可以在建立了两者之间的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后,给用户相应的提示。具体的,可以提示用户确定是否在PC 01上使用手机02-1接听电话或拨打电话的功能。
在第一种应用场景中,可以由PC 01请求用户确认是否在PC 01上使用手机02-1接听或拨打电话的功能。具体的,结合图4,参照图6所示,在S301步骤后还包括S1-S5:
S1、响应于PC 01与手机02-1建立第一无线通信连接,PC 01发出第一提示信息。
其中,第一提示信息用于请求用户确认是否在PC 01上使用手机02-1接听或拨打电话的功能。
示例性的,PC 01可以以弹窗的方式发出上述第一提示信息。参照图7所示,PC 01可以发出图7所示的弹窗71,该弹窗71可以包括第一提示信息,如“是否通过PC 01拨打或接听XY的电话”。其中,弹窗71中所示的XY可以为手机02-1所属用户的姓名或者昵称等能够指示手机02-1所属用户的标识。该弹窗71中还可以包括“是”按钮和“否”按钮。如果PC 01接收到用户对“是”按钮的触发操作(点击操作或长按操作),则表示用户同意 PC 01使用手机02-1接听或拨打电话的功能。在这种情况下,PC 01可以向手机02指示用户已经同意PC 01使用手机02-1接听或拨打电话的功能。例如,PC 01可以执行S2。
如果PC 01接收到用户对“否”按钮的点击操作,则表示用户不同意PC 01使用手机02-1接听或拨打电话的功能。在这种情况下,本申请实施例的流程结束。
示例性的,PC 01还可以以语音的方式发出上述第一提示信息。参照图8所示,PC01 可以通过扬声器播放第一提示信息,如“是否通过PC 01拨打或接听XY的电话”类似的语音信息。
之后,如果PC 01通过麦克风接收用户说出的类似“通过PC 01拨打或接听XY的电话”的语音指令,则表示用户同意PC 01使用手机02-1接听或拨打电话的功能。在这种情况下,PC 01可以向手机02指示用户已经同意PC 01使用手机02-1接听或拨打电话的功能。例如,PC 01可以执行S2。
如果PC 01通过麦克风接收到用户说出的类似“不通过PC 01拨打或接听XY的电话”的语音指令,则表示用户不同意PC 01使用手机02-1接听或拨打电话的功能。在这种情况下,本申请实施例的流程结束。
当时,实际中第一提示信息还可以是其他可行方式,本申请对此不做具体限制。
S2、PC 01响应于用户对第一提示信息的第二操作,通过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向手机02-1 发送确认信息。
在如图7所示的PC 01发出第一提示信息的第一种应用场景中,第二操作可以为用户对“是”的触发操作。手机02-1发出第一提示信息的类似应用场景同理。
在如图8所示的PC 01发出第一提示信息的第二种应用场景中,第二操作可以为用户说出的类似“通过PC 01拨打或接听XY的电话”的语音指令。手机02-1发出第一提示信息的类似应用场景同理。
确认信息用于指示用户同意PC 01使用手机02-1接听或拨打电话的功能。
S3、手机02-1通过第一无线通信连接接收确认信息,并响应确认信息,通过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向PC 01发送第一互联信息。
其中,第一互联信息至少包括手机02-1的电话本信息。示例性的,电话本信息可以为手机02-1上的联系人信息(姓名和电话号码等)。
S3步骤的意义在于:手机02-1将自身存储的电话本信息发送给PC 01存储后,可以起到以下两方面的目的:一方面,用户确定在PC 01上使用手机02-1接听或拨打电话的功能的情况下(即实施了第二操作),保证PC 01可以在显示来电提示信息(响应于手机02-1 发送的通话请求(第二通话请求)显示)时,准确的显示出呼叫方(相当于后续的第二终端)的信息(例如所属用户的姓名)。另一方面,在PC上进行拨号时,可以使得用户能够依据用户在手机02-1上提前存储的其他用户的电话号码(电话本信息)直接拨打(点击相应的用户姓名)。
S4、PC 01通过第一无线通信连接,接收第一互联信息。
S5、PC 01保存第一互联信息。
基于S1-S5对应的技术方案,PC 01可以在用户允许PC 01使用手机02-1接听或拨打电话的功能的情况下,接收并存储手机02-1中的第一互联信息。从而使得PC 01后续拨打电话时可以更快捷方便,在接听电话时则可以顺利知晓呼叫方是谁,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PC 01和手机02-1建立了的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后,大概率是拿着手机02-1的。此时使用手机02-1发出第一提示信息会更方便用户操作,也更安全。这样,避免了建立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后,用户并不在PC 01跟前,其他人对第一提示信息进行相关操作可能造成的不安全隐患。所以在第二种应用场景中,可以由手机02-1请求用户确认是否在PC 01上使用手机02-1接听或拨打电话的功能。
具体的,如图9所示,图6所示的S1可以替换为S1',S3可以替换为S3',PC 01可以不执行S2。如图9所示,在SS301之后,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还包括:S1'、S3'、S4和 S5。
S1'、响应于PC 01与第一终端建立第一无线通信连接,手机02-1发出第一提示信息。
手机02-1发出第一提示信息的方法,可参照PC 01发出第一提示信息的相关说明,此处不再赘述。
S3'、响应于用户对第一提示信息的第二操作,手机02-1通过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向 PC 01发送第一互联信息。
基于S1'、S3'、S4和S5对应的技术方案,PC 01可以在用户允许PC 01使用第一终端接听或拨打电话的功能的情况下,接收并存储手机02-1中的第一互联信息。从而使得PC 01后续拨打电话时可以更快捷方便,在接听电话时则可以顺利知晓呼叫方是谁,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S302、PC 01响应于在PC 01上拨号软件的第一操作,通过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向手机 02-1发送通话指令。
其中,通话指令用于指示手机02-1与第二终端进行移动语音通信;拨号软件用于通过手机02-1与其他终端进行移动语音通信。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用户需要通过PC 01拨打电话的情况下,第一操作是对拨号软件的拨号界面的第一操作。第一操作用于触发PC 01向手机02-1发送通话指令。此时,通话指令包括第二终端的电话号码,通话指令用于指示手机02-1请求与第二终端进行移动语音通信。
具体的,PC 01在响应于用户打开拨号软件的拨号界面的操作,可以显示如图10中(a) 所示的拨号软件的拨号界面1001。该拨号界面1001中可以包括数字键盘1002和呼叫控件 A。
一种可实现的方式中,参照图10中(b)所示,PC 01可以响应于用户对该数字键盘1002中的拨号操作(可以是通过鼠标或键盘实施),显示需要呼叫的手机03-1的电话号码(例如123456)。
PC 01可以响应于用户对呼叫控件A的点击操作(可以是通过鼠标实施,后续在PC01 上实施的点击操作同理),生成携带有该电话号码的呼叫请求(即通话指令)。而后PC 01通过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向手机02-1发送该呼叫请求,同时PC 01可以显示如图10中(c) 所示的呼叫界面。该呼叫界面可以包括用户通过数字键盘55输入的电话号码。如果该电话号码和PC 01上存储的手机02-1对应的第一互联信息中某个用户的电话号码相同,该呼叫界面上还可以包括有该电话号码对应的姓名(例如张三)。如果第一互联信息中处理用户名和电话号码以外还包括有用户图像,则该呼叫界面中还可以包括有用户图像。
另一种可实现的方式中,PC 01在响应于用户打开拨号软件的拨号界面的操作,显示的如图10中(a)所示的拨号软件的拨号界面1201中还可以包括有“联系人”字样的控件1003。
PC 01可以响应于用户对该控件1003的点击操作,显示如图11中(a)所示的联系人界面。该联系人界面中包括多个用户的姓名,例如张三、李四、王麻子、赵九、孙十等。联系人界面中包括的内容是根据PC 01从手机02-1处获取的第一互联信息中的电话本信息中的用户姓名生成的。
PC 01响应于用户对某个用户姓名(例如张三)的点击操作,可以显示图11中(b)所示的对应张三的待拨打界面1101。该待拨打界面1101中包括张三的电话号码、姓名、用户图像等相关信息。该相关信息为是PC 01从手机02-1处获取的第一互联信息中的电话本信息中的张三的有关信息生成的。
PC 01响应于用户对拨打界面中1101中电话号码的点击,生成携带有该电话号码的呼叫请求(即通话指令)。之后,PC01可以通过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向手机02-1发送,同时PC01可以显示如图11中(c)所示的呼叫界面1101(也为通话界面)。该呼叫界面1101可以包括张三的电话号码、姓名和用户图像等相关信息。
S303、手机02-1通过第一无线通信连接接收通话指令,并响应于通话指令,与手机03-1 建立移动通信连接。
其中,拨号软件用于通过手机02-1与其他终端进行移动语音通信。
具体手机02-1和手机03-1之间如何建立移动通信连接,可参照实际中任意两个手机之间通过运营商提供的移动网络建立移动通信连接的过程,本申请对此不做具体限制。
本申请实施例中,手机02-1在接收到PC 01发送的通话指令,与手机03-1建立移动通信连接的过程中,手机02-1也可以显示如图10中(c)或图11中(c)所示的呼叫界面(也为通话界面),或者类似的通知消息用于提示用户正在呼叫手机03-1。
S304、PC 01采集第一声音数据,将第一声音数据转换为第一音频数据,并通过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向手机02-1发送第一音频数据。
其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声音数据(第一声音数据、第二声音数据、第三声音数据、第四声音数据和第五声音数据等)为模拟信号,音频数据(第一音频数据、第二音频数据、第三音频数据、第四音频数据和第五音频数据等)为数字信号。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因为PC01需要在手机02-1和手机03-1建立好移动通信连接后, PC01才会开始采集第一声音数据。所以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了使得PC可以知晓手机02-1 和手机03-1何时建立好移动通信连接,在S304之前,手机02-1在与手机03-1建立好移动通信连接后,手机02-1可以向PC 01发送对应通话指令的通话响应。该通话响应可以告知PC 01手机02-1与手机03-1已建立好移动通信连接。另外,在PC 01接收到该通话响应后,可以显示如图12中所述的通话界面1201。
S305、手机02-1通过第一无线通信连接接收第一音频数据,并通过移动通信连接,向手机03-1发送第一音频数据。
S306、手机03-1通过移动通信连接,接收第一音频数据,并将第一音频数据转换为第一声音数据后播放。
S307、手机03-1采集第二声音数据,并在将第二声音数据转换为第二音频数据后,通过移动通信连接向手机02-1发送第二音频数据。
S308、手机02-1通过移动通信连接接收来自手机03-1的第二音频数据,并通过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向PC 01发送第二音频数据。
S309、PC 01通过第一无线通信连接接收第二音频数据,将第二音频数据转换为第二声音数据,并播放第二声音数据。
因为在实际的数据采集和传输的过程中,模拟信号的传输较为复杂,而且模拟信号的数据量较大,如果直接传输模拟信号很有可能造成信号失真,而且要占用较多的信道资源。所以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会将声音数据转换为音频数据后传输。在需要播放时,则将音频数据转换为声音数据播放。
示例性的,在进行上述S304-S309步骤的过程中,PC 01可以显示如图12所示的通话界面1201。在手机03-1对应的用户的电话号码在PC 01中的第一互联信息中存在的情况下,该通话界面1201中,可以包括手机03-1对应的用户的姓名(例如张三)、电话号码和用户图像等信息。在手机03-1对应的用户的电话号码在PC 01中的第一互联信息中不存在的情况下,该通话界面中,可以包括手机03-1对应的电话号码(例如123456)。当然,该通话界面1201还可以包括有录音、等待、静音等可选控件。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不对上述实施例中的S304-S309步骤额先后顺序做具体限制。实际中可以为任意先后顺序。
为了清楚的说明上述S304-S309步骤,以图13所示的语音通话系统为例进行如下说明。
参照图13所示,在PC 01中包括有拨号软件1301、第一无线通信模块1302、第一数据转换器1303(包括第一数模转换器13031和第一模数转换器13032)、第一麦克风1304 和第一扬声器1305。手机02-1中包括有第二无线通信模块1306、第一基带芯片1307和第一射频电路1308。手机03-1中包括有第二射频电路1309、第二基带芯片13010、第二麦克风13011、第二扬声器13012、第二数据转换器13013(包括第二数模转换器130131和第二模数转换器130132)和触摸屏13014。其中,无线通信模块(第一无线通信模块和第二无线通信模块)中可以包括有Wi-Fi装置和蓝牙装置。其中拨号软件1301用于接收用户的拨号操作和接听电话操作,并通过第一无线通信模块1302发送给手机02-1。触摸屏13014用于接收用户在手机03-1上的拨打手机02-1的电话号码的操作和接听手机02-1的来电请求的操作,并结合手机03-1的处理器进行相关处理后,通过第二基带芯片13010完成与手机 02-1的通话。
S304-S309步骤对应体通话过程如下:
PC 01端的第一用户说出的声音数据传输过程:第一麦克风1304采集第一用户的第一声音数据,并将其发送至第一模数转换器13032转换为第一音频数据。第一模数转换器13032 将第一音频数据发送给第一无线通信模块1302。第一无线通信模块1302将第一音频数据通过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发送给第二无线通信模块1306。第二无线通信模块1306将第一音频数据依次通过第一基带芯片1307、第一射频电路1308和移动通信连接发送给第二射频模块 1309。第二射频模块1309通过第二基带芯片13010将第一音频数据发送给第二数模转换器 130131。第二数模转换器130131将第一音频数据转换为第一声音数据发送给第二扬声器 13012播放。
手机03-1端的第二用户说出的声音数据传输过程:第二麦克风13011采集第二用户的第二声音数据,并将其发送至第二模数转换器130132转换为第二音频数据。第二模数转换器130132依次通过第二基带芯片11301、第二射频模块1309和移动通信连接将第二音频数据发送给第一射频电路1308。第一射频电路1308通过第一基带芯片1307将第二音频数据发送给第一无线通信模块1302。第二无线通信模块1306通过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发送给的第一无线通信模块1302。第一无线通信模块1302将第二音频数据发送给第一数模转换器13031。第一数模转换器13031将第二音频数据转换为第二声音数据发送给第一扬声器1305播放。
S310、PC 01响应于用户的挂断操作,通过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向手机02-1发送通话结束指令。
S311、手机02-1通过第一无线通信连接接收通话结束指令,并响应于通话结束指令,断开与手机03-1的移动通信连接。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语音通话方法,PC 01在与手机02-1建立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后,可以通过在PC 01上安装的拨号软件通过手机02-1和其他手机(例如手机03-1)进行移动语音通信。具体的,PC 01可以响应于用户对拨号软件的第一操作,向手机02-1发送通话指令以使手机02-1和手机03-1建立移动通信连接。而后,PC 01便可以采集第一声音数据并通过手机02-1发送给手机03-1。手机03-1可以采集第二声音数据并通过手机02-1发送给PC 01。从而实现用户在PC 01上使用手机02-1的拨打电话和接听电话的功能。这样一来,用户便可以在属于自己的手机(手机02-1)不再自己身边时,通过PC 01完成与手机03-1的语音通话。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寻找终端设备过程中产生的时间消耗对用户体验造成的不良影响,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在用户需要通过PC 01接听电话的情况下,PC 01需要先接收到手机02-1根据手机03-1的通话请求生成的通话请求。然后根据该通话请求显示来电提醒界面。S302步骤中第一操作此时则应当为用户在来电提醒界面上接听来电的操作。这种情况下,结合图4,参照图14所示,S302步骤之前还可以包括S1401-S1403:
S1401、手机02-1接收手机03-1发送的第一呼叫请求。
其中,第一呼叫请求用于请求与手机02-1进行移动语音通信。
具体的,该第一呼叫请求中可以携带有手机03-1的电话号码。
S1402、手机02-1通过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向PC 01发送第二呼叫请求。
其中,第二呼叫请求用于指示手机03-1请求与手机02-1进行移动语音通信。
其中,第二呼叫请求可以是手机02-1根据第一呼叫请求生成的。第二呼叫请求中可以携带有电话号码。
手机02-1在接收到第一呼叫请求后,还可以根据第一呼叫请求中携带的电话号码从自身的电话本信息中寻找与该电话号码对应的用户信息。如果寻找的到,则在发送该第二呼叫请求时,第二呼叫请求还可以携带有该电话号码对应的用户信息(例如姓名、用户图像等)。
S1403、PC 01响应于第二呼叫请求,通过拨号软件显示来电提醒界面。
示例性的,参照图15所示,该来电提醒界面1501可以包括姓名(例如张三)、电话号码和用户图像等用户信息。其中,用户信息可以全部从第二呼叫请求中得到的,也可以是根据第二呼叫请求中携带的电话号码,查找PC 01中存储的第一互联信息得到。该来电提醒界面1501还可以包括有第一控件1502和第二控件1503。
PC 01响应于用户对第一控件1502的点击操作,通过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向手机02-1发送通话指令。PC 01响应于用户对第二控件1503的点击操作,则不再显示该来电提醒界面。此时,第一操作具体为用户对第一控件1502的点击操作。
当然,实际中PC 01上显示的来电提醒界面还可以是其他可行方式,例如通知栏、悬浮窗等,本申请对此不做具体限制。
另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手机02-1在接收到手机03-1发送的第一通话请求时,手机02-1显示屏上也可以显示有类似图15中所示的来电提醒界面。这样一来,可以方便用户根据自身需要选择从PC 01上接听电话还是找到手机02-1后从手机02-1上接听电话,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手机02-1在处于黑屏或锁屏状态时,手机02-1大概率是不被用户使用或者不在用户身边的。这种情况下,用户在PC 01上使用手机02-1的拨打电话和接听电话的功能才是比较符合用户需求的。而对于手机处于解锁状态时,手机02-1大概率是被用户使用的。这种情况下,不允许在PC 01上使用手机02-1的拨打电话和接听电话的功能,是能够保证用户隐私和符合用户需求的。
基于上述说明,在使用PC 01拨打电话的应用场景中(如图12和图13所示的应用场景),结合图4,参照图16所示,S303步骤具体可以包括S3031-S3033:
S3031、手机02-1通过第一无线通信连接接收通话指令。
S3032、若手机02-1处于黑屏状态或锁屏状态,手机02-1响应于通话指令与手机03-1 建立移动通信连接。
S3032步骤后继续进行后续的S304-S311步骤。
S3033、若手机02-1处于解锁状态,手机02-1则不响应通话指令。
S3033步骤后,不再进行后续的S304-S311步骤。
在使用PC 01接听电话的应用场景中(图15对应的应用场景)中,前述的S1402步骤具体可以为:若手机02-1处于黑屏状态或锁屏状态,手机02-1通过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向PC01发送第二呼叫请求。另外,若手机02-1处于解锁状态,则手机02-1不向PC 01 发送第二呼叫请求。这种情况下,后续不再进行S1403、S302-S311步骤。
这样一来,PC 01便只有在手机02-1处于黑屏和锁屏状态时,才能使用手机02-1接听电话和拨打电话的功能,起到了保证手机02-1被用户安全使用的目的,提高了用户体验。
PC 01需要借助拨号软件(例如畅联)才能完成实现在PC 01上使用手机02-1接听或拨打电话的功能的目的。所以,PC 01接收到第一互联信息后,PC 01可以确定PC 01是否安装有拨号软件。如果PC 01安装有拨号软件,则可以直接存储该第一互联信息。如果PC 01未安装拨号软件,则PC 01可以安装拨号软件,并在成功安装拨号软件后存储该第一互联信息。这样一来,才能保证后续在PC 01上使用手机02-1接听或拨打电话的功能的顺利实现。所以结合图6,参照图17所示,S5步骤可以包括有S51-S53:
S51、若PC 01中已安装拨号软件,PC 01则保存第一互联信息。
示例性的,因为PC 01之前很有可能已经保存过手机02-1传输的互联信息。所以为了节省存储资源,PC 01在保存第一互联信息时,可以利用该第一互联信息更新之前存储的对应手机02-1的互联信息。PC 01也可以直接用第一互联信息替换之前存储的互联信息。PC01 还可以将第一互联信息中之前存储的互联信息不存在的信息增加到之前存储的互联信息中。当然,实际中第一互联信息的保存还可以其他任意可行的保存方式,本申请对此不做具体限制。
本申请实施例中,拨号软件可以为系统级应用,可以支持手机02-1和PC 01的操作系统(例如andriod系统和windows系统)。
S52、若PC 01中未安装拨号软件,PC 01则发出第二提示信息,第二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在PC 01中安装拨号软件。
一种可实现的场景中,PC 01可以以弹窗的方式发出上述第二提示信息。参照图18所示,PC 01的界面上显示的弹窗1801。该弹窗1801中可以包括第二提示信息,如“请安装XX”。其中XX为拨号软件的姓名。为了方便用户安装,该弹窗1101中还可以包括有拨号软件的安装链接,具体可以为图18中所示的“点击这里安装”字样。
PC 01可以响应于用户对“点击这里安装”的触发操作,显示拨号软件的下载界面。然后PC 01可以响应于用户的相关下载和安装操作,下载并安装该拨号软件。
另一种可实现的场景中,PC 01还可以以语音的方式发出上述第二提示信息。例如,PC 01通过扬声器发出第二提示信息,如“请安装XX”类似的语音提示信息。后续,PC 01可以响应于用户的搜索操作,显示拨号软件的下载界面。然后PC 01可以响应于用户的相关下载和安装操作,下载并安装该拨号软件。
当然,实际中第二提示信息还可以是其他任意可行方式,本申请对此不做具体限制。
S53、PC 01响应于用户安装拨号软件的操作,在拨号软件安装成功后,保存第一互联信息。
其中,用户安装拨号软件的操作,可以是对如图18中所示的弹窗1801中“点击这里安装”的触发操作以及后续相关下载和安装操作的组合。也可以是搜索操作以及相关下载和安装操作的组合。具体如何实现下载并安装拨号软件,可参照实际中安装任意应用或软件的过程,本申请对此不做具体限制。
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拨号软件在安装时,可以要求与某一个电话号码绑定,以方便后续知晓该电话号码对应的手机(例如手机02-1)的通话状态(在通话或不在通话)。进而使得用户可以在PC 01上利用该拨号软件知晓该电话号码对应的手机是否在被别人用于打电话。
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可以是Wi-Fi连接和/或蓝牙连接。其中,Wi-Fi连接能够支持的连接距离较大(超过20m),但是较为耗能。蓝牙连接能够支持的连接距离较小(5-10m不等),但是耗能较少。
在一些场景下,PC 01和手机02-1之间的距离可能会发生变化。例如,手机02-1和PC 01都会进行来电提醒的情况下,用户可能会选择使用PC 01接听电话。而用户的家人听到上述手机02-1的来电提醒后,可能会拿着手机02-1去给该用户。如此,手机02-1与PC 01之间的距离会越来越小。又例如,手机02-1和PC 01都会进行来电提醒的情况下,用户可能会使用PC 01接听电话。而手机02-1可能会因为被该用户的家人拿到较远的位置使用。如此,手机02-1与PC 01之间的距离会越来越大。
在这些场景下,如果一直使用蓝牙连接作为第一无线通信连接,会使得在PC 01和手机02-1之间的距离变大时,PC 01借助手机02-1与手机03-1之间的通话质量逐渐变差乃至无法通话。如果一直使用Wi-Fi连接作为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则会使得PC 01和手机02-1的功耗较大。所以为了避免这些缺陷,在本申请实施例中,PC 01和手机02-1可以根据PC 01和手机02-1之间的实时距离,自动选择使用蓝牙连接或Wi-Fi连接传输上述通话指令和音频数据(第一音频数据或第二音频数据)。
具体的,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手机02-1与PC 01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第一距离阈值(例如5m)的情况下,PC 01与手机02-1通过蓝牙连接传输通话指令、第一音频数据和第二音频数据。在手机02-1与PC 01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距离阈值的情况下,PC 01与手机02-1通过Wi-Fi连接传输通话指令、第一音频数据和第二音频数据。
具体如何确定手机02-1和PC 01之间的距离,可以是根据两者之间第一无线通信连接过程中接收到信号的信号强度来确定。
另外,实际中PC 01和手机02-1在使用Wi-Fi连接时,提供的Wi-Fi接入的设备可以为双频路由器(工作频段为2.4GHz和5GHz)。其中,因为2.4GHz工作频段的Wi-Fi信号穿透性更好,可支持的距离也更远;5GHz工作频段穿透性降低,可支持的距离也更近。所以在PC 01和手机02-1使用Wi-Fi连接的过程中,在PC 01和手机02-1的距离较近(例如 10m-20m,仅为举例,具体依据实际而定)时,可以使用5GHz工作频段的Wi-Fi信号进行 Wi-Fi连接;在PC01和手机02-1的距离较远(例如20m-30m,仅为举例,具体依据实际而定)时,可以使用2.4GHz工作频段的Wi-Fi信号进行Wi-Fi连接。
一种可实现的方式中,为了方便用户可以通过手机02-1知晓自己的PC 01在被用于通话,结合图4,参照图19所示,该方法还可以包括S1901:
S1901、手机02-1在PC 01使用手机02-1接听或拨打电话的过程(即进行前述S301-S308 步骤)中,发出第三提示信息。
其中,第三提示信息用于指示PC 01处于通话中。
一种可实现的场景中,手机01可以通过弹窗的方式发出第三提示信息。参照图20所示,手机可以在PC 01使用手机02-1接听或拨打电话的过程中显示弹窗2001。该弹窗2001中可以包括第三提示信息,如“PC 01正在与Z通话”。其中Z可以为手机03-1所属用户的姓名或者昵称等能够指示手机03-1所属用户的标识。
另一种可实现的场景中,手机01可以通过下拉菜单中的通知栏发出第三提示信息。参照图21所示,手机的下拉菜单中的一个通知栏2101。该通知栏2101中可以包括第三提示信息,如“PC 01正在与Z通话”。其中Z可以为手机03-1所属用户的姓名或者昵称等能够指示手机03-1所属用户的标识。在这种场景下,因为下拉菜单需要用户操作手机才可以看到。所以手机在下拉菜单中显示该通知栏2101的同时,可以通过扬声器播放“PC 01正在与Z通话”的语音提示信息,以便用户知晓。当然,实际中第三提示信息还可以是其他任意可行方式,本申请对此不做具体限制。
在PC 01通过手机02-1与手机03-1进行移动语音通信的过程(即通过手机02-1传递第一声音数据和第二声音数据)中,存在一些场景中,用户的家人或者友人可能会想要加入这个移动语音通信中。例如,在PC 01通过手机02-1(A的手机)与手机03-1进行移动语音通信的用户A、手机03-1所属的用户B和用户C三者都是朋友关系,而且C在A的家中做客。则在A与B进行通话的过程中,C很有可能想要加入。这种情况下,则需要C通过对手机02-1进行相关操作,进而使得手机02-1不仅仅只起到传输音频数据(第一音频数据和第二音频数据)的作用,还可以起到采集C的第三声音数据并转换为第三音频数据传输给PC 01和手机02-1。
基于上述说明,结合图19,参照图22所示,S1901步骤后,该方法还可以包括S1902-S1905:
S1902、手机02-1接收用户对第三提示信息的第三操作。
第三操作用于请求播放第一声音数据和第二声音数据,并触发手机02-1采集并向PC 01 和手机03-1发送第三声音数据。
示例性的,基于图20所示的场景,第三操作可以为用户对该弹窗2001的点击操作。又例如,基于图21所示的场景,第三操作可以为用户对该通知栏2101的点击操作。
S1903、手机02-1响应于第三操作,将第一音频数据转换为第一声音数据并播放,将第二音频数据转换为第二声音数据并播放,采集第三声音数据并转换为第三音频数据,通过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向PC 01发送第三音频数据,通过移动通信连接向手机03-1发送第三音频数据。
一种可选的方式中,在其他用户希望通过手机02-1加入PC 01与手机03-1之间的通话中时,有可能使用PC 01与手机03-1通话的用户本身是不知晓的。所以为了使用PC 01与手机03-1通话的用户的知情权,手机02-1加入PC 01与手机03-1之间的通话时,需要向PC01发送相关的提示。手机02-1收到允许加入的相关指示时,才可以加入PC 01与手机03-1之间的通话中。这样也提高了使用PC 01与手机03-1的通话的用户的使用体验。因而,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语音通话方法中,结合图22,参照图23所示,S1903具体可以包括S19031-S19034:
S19031、手机02-1响应于第三操作,通过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向PC 01发送第一请求。
其中,第一请求用于请求确认是否允许手机02-1播放第一声音数据和第二声音数据,并在采集第三声音数据后向PC 01和手机03-1发送。
S19032、PC 01通过第一无线通信连接接收第一请求,并响应于第一请求,显示第一通话接入控件。
示例性的,PC 01可以通过弹窗的方式显示第一通话请求。参照图24所示,PC 01可以显示弹窗2401。该弹窗2401可以为第一通话接入控件,该弹窗2401中可以包括有“A 请求加入通话”字样的提示信息,以及“允许”和“拒绝”字样的两个按钮。其中,A可以为能够指示手机02-1的标识(例如用户为手机02-1设置的名称,例如“张三的手机”)。
PC 01响应于用户对“允许”按钮的点击操作,可以通过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向手机02-1 发送后续提到的第一响应。PC 01响应于用户对“拒绝”的点击操作,则不生成该第一响应。此时手机02-1则无法执行如下步骤:播放第一声音数据和第二声音数据,并在采集第三声音数据后向PC 01和手机03-1发送。
当然,第一通话接入控件还可以是其他任意可行的显示方式,例如通知栏、悬浮窗等,本申请对此不做具体限制。
S19033、PC 01响应于用户对第一通话接入控件的确定操作,通过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向手机02-1发送第一响应。
其中,第一响应用于指示允许手机02-1请求播放第一声音数据和第二声音数据,并在采集第三声音数据后向PC 01和手机03-1发送。
示例性的,基于图24所示的场景,确定操作可以是用户对“允许”按钮的点击操作。
S19034、手机02-1通过第一无线通信连接接收到第一响应后,将第一音频数据转换为第一声音数据并播放第一声音数据,将第二音频数据转换为第二声音数据并播放第二声音数据,采集第三声音数据并转换为第三音频数据,通过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向PC 01发送第三音频数据,通过移动通信连接向手机03-1发送第三音频数据。
S1904、PC 01通过第一无线通信连接接收第三音频数据,将第三音频数据转换为第三声音数据并播放第三声音数据。
S1905、手机03-1通过移动通信连接接收第三音频数据,并将第三音频数据转换为第三声音数据后播放第三声音数据。
这样一来,PC 01、手机02-1和手机03-1三者便可以进行会议式的通话,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结合图13,上述S1901-S1905对应的技术方案对应的语音通话系统可参照图25所示。该语音通话系统与图13中所示的语音通话系统的区别在于,图25中的手机02-1中还包括有与第一基带芯片1307连接的第三数据转换器13015(包括第三数模转换器130151和第三模数转换器130152),以及与第三数据转换器13015连接的第三麦克风13016和第三扬声器 13017。其余架构,可参照前述实施例中对图18的相关说明,此处不再赘述。
另外,手机02-1与PC 01和手机03-1之间声音数据的传输和播放可参照前述实施例中针对图13的相关说明。区别在于:第一基带芯片1307将第一音频数据和第二音频数据发送给第三数模转换器130151转换为第一声音数据和第二声音数据,并通过第三扬声器13017播放。第三麦克风13016会采集第三声音数据,并发送给第三模数转换器130152转换为第三音频数据。而后第三模数转换器130152通过第一音频数据和第二音频数据的传输路径,将第三音频数据发送给PC 01和手机03-1。
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拨号软件在PC 01上安装时,可以要求与某一个或多个电话号码绑定,以方便后续知晓该电话号码对应的手机(例如手机02-1)的通话状态(在通话或不在通话),以及只允许在PC 01上使用该电话号码对应的手机的拨打电话和接听电话的功能。进而使得用户可以在PC 01上利用该拨号软件知晓该电话号码对应的手机是否在被别人用于打电话,以及提高某个用户的PC 01上使用其他手机的拨打电话和接听电话的功能这一功能的隐秘性和安全性。
基于上述场景,在手机02-1与其他手机(例如手机03-2)进行移动语音通信的过程中,存在一些场景中,使用PC 01的用户可能会想要加入这个移动语音通信中。例如,使用手机02-1(A的手机)与手机03-1进行移动语音通信的用户A、手机03-1所属的用户B和用户C三者都是朋友关系,而且C在A的家中做客。则在A与B进行通话的过程中,C很有可能想要加入。这种情况下,则需要C通过对PC 01进行相关操作,进而使得PC 01可以获取手机02-1和手机03-2之间通话的第四声音数据并播放,并且可以采集第五声音数据后发送给手机02-1和手机03-2播放。
基于此,参照图26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语音通话方法还可以包括S2601-S2609:
S2601、PC 01响应于第三操作,通过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向手机02-1发送第二请求。
其中,第二请求用于请求播放手机02-1与手机03-2建立的通话连接中的第四声音数据,并向手机02-1和手机03-2发送PC 01采集的第五声音数据。
示例性的,参照图27所示,PC 01上的拨号软件在手机02-1存在通话时,可以在界面上显示用于通话中控件2701。第三操作可以为用户对通话中控件2701的点击操作。PC 01可以响应于用户对通话中控件2701的点击操作,通过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向手机02-1发送第二请求。
当然,实施中拨号软件指示手机02-1处于通话中的方式,以及第三操作还可以是其他任意可行方式,本申请对此不做具体限制。
S2602、手机02-1通过第一无线通信连接接收第二请求,并响应于该第二请求,显示第二通话接入控件。
其中,第二通话接入控件可以参照前述第一通话接入控件的相关表述,此处不再赘述。
S2603、手机02-1响应于用户对第二通话接入控件的确定操作,通过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向PC 01方第二响应和第四音频数据。
其中,第二响应用于指示允许PC 01播放手机02-1与手机03-2建立的通话连接中的第四声音数据,并向手机02-1和手机03-2发送PC 01采集的第五声音数据。
第四音频数据为第四声音数据转换后的数据。具体的,第四声音数据可以包括有手机 02-1采集的第一子声音数据和手机03-1采集的第二子声音数据。第一子声音数据可以经由手机02-1转换为第一子音频数据作为第四音频数据中的一部分。第二子声音数据则可以经由手机03-1转换为第二子音频数据发送给手机02-1作为第四音频数据中的另一部分。
S2604、PC 01通过第一无线通信连接,接收手机02-1的第二响应和第四音频数据。
S2605、PC 01响应于该第二响应,将第四音频数据转换为第四声音数据播放,采集第五声音数据并转换为第五音频数据后,通过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向手机02-1发送第五音频数据。
S2606、手机02-1通过第一无线通信连接接收第五音频数据,并将第五音频数据转换为第五声音数据播放。
S2607、手机02-1通过与手机03-2建立的移动通信连接,向手机03-2发送第五音频数据。
S2608、手机03-2通过与手机02-1建立的移动通信连接,接收第五音频数据,并将第五音频数据转换为第五声音数据播放。
S2609、手机02-1响应于用户的挂断操作,断开与手机03-2建立的移动通信连接,并通过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向PC0发送通话终止消息。
其中,通话终止消息用于指示手机02-1和手机03-2之间的移动语音通信已结束。S2609 步骤后PC01、手机02-1和手机03-2三者之间不再相互传输音频数据。结合图25,上述S2601-S2608对应的技术方案对应的语音通话系统可参照图28所示。该语音通话系统与图25中所示的语音通话系统的区别在于,图28中的手机03-2相当于图18中的手机03-1。图28中具体可以包括第四射频电路13018、第三基带芯片13019、第四数据转换器13020 (第四数模转换器130201和第四模数转换器130202)、触摸屏13021、第四麦克风13023 和第四扬声器13024。图28各模块的连接结果可参照图25的相关表述,此处不再赘述。PC 01、手机02-1和手机03-2之间音频数据(第四音频数据和第五音频数据)可参照前述针对图25的相关说明。两者区别在于,图25的相关说明中的第三声音数据相当于S2601-S2608 对应的技术方案中第四音频数据中第一子音频数据对应的第一子声音数据,第二声音数据相当于S2601-S2608对应的技术方案中第四音频数据中第二子音频数据对应的第二子声音数据,第一声音数据相当于S2601-S2608对应的技术方案中的第五声音数据。
这样一来,用户可以通过PC 01加入手机02-1正在进行的通话,产生类似会议的效果,提高了用户体验。
结合图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语音通话方法还可以应用于如图29所示的语音通话系统中。该系统中,包括有PC 01、手机02-1(即本申请中提到的第一终端)、耳机04(图1中以耳机04-1和耳机04-2作为示例,实际中可以更少或更多)和手机03-1(即本申请中提到的第二终端)。
示例性的,耳机04可以为蓝牙耳机。图3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蓝牙耳机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的,参照图30所示,蓝牙耳机04的耳塞(如左耳塞)可以包括:处理器041、存储器042、传感器043、无线通信模块044、扬声器045、麦克风046以及电源047。
其中,存储器042可以用于存储应用程序代码,如用于与蓝牙耳机04的另一个耳塞(如右耳塞04-2)建立无线连接,以及使得耳塞与手机02-1进行配对连接的应用程序代码。处理器041可以控制执行上述应用程序代码,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蓝牙耳机的耳塞的功能。
存储器042中还可以存储有用于唯一标识该耳塞的蓝牙地址,以及存储有TWS耳机的另一个耳塞的蓝牙地址。另外,该存储器042中还可以存储有与该耳塞之前成功配对过的电子设备的连接数据。例如,该连接数据可以为与该耳塞成功配对过的电子设备的蓝牙地址。基于该连接数据,该耳塞能够与该电子设备自动配对,而不必配置与其之间的连接,如进行合法性验证等。上述蓝牙地址可以为媒体访问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地址。
传感器043可以为距离传感器或接近光传感器。耳塞可以通过该传感器043确定是否被用户佩戴。例如,耳塞可以利用接近光传感器来检测耳塞附近是否有物体,从而确定耳塞是否被用户佩戴。在确定耳塞被佩戴时,耳塞可以打开扬声器045。在一些实施例中,该耳塞还可以包括骨传导传感器,结合成骨传导耳机。利用该骨传导传感器,耳塞可以获取声部振动骨块的振动信号,解析出语音信号,实现语音功能。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该耳塞还可以包括触摸传感器,用于检测用户的触摸操作。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该耳塞还可以包括指纹传感器,用于检测用户指纹,识别用户身份等。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该耳塞还可以包括环境光传感器,可以根据感知的环境光的亮度,自适应调节一些参数,如音量大小。
无线通信模块044,用于支持蓝牙耳机的耳塞与各种电子设备,如上述手机02-1之间的短距离数据交换。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无线通信模块044可以为蓝牙收发器。蓝牙耳机的耳塞可以通过该蓝牙收发器与上述手机02-1之间建立无线连接,以实现两者之间的短距离数据交换。
至少一个扬声器045,也可以称为“听筒”,可以用于将音频电信号转换成声音信号并播放。例如,当蓝牙耳机的耳塞作为上述手机02-1的音频输出设备时,扬声器045可以将接收到的音频电信号转换为声音信号并播放。
至少一个麦克风046,也可以称为“话筒”,“传声器”,用于将声音信号转换为音频电信号。例如,当蓝牙耳机04的耳塞作为上述手机02-1的音频输入设备时,在用户说话(如通话或发语音消息)的过程中,麦克风046可以采集用户的声音信号,并将其转换为音频电信号。
电源047,可以用于向蓝牙耳机04的耳塞包含的各个部件供电。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电源047可以是电池,如可充电电池。
通常,蓝牙耳机04会配有一耳塞盒。该耳塞盒可以用于收纳蓝牙耳机的左右耳塞。该耳塞盒可以用于收纳蓝牙耳机的左耳塞和右耳塞。另外,该耳塞盒还可以为蓝牙耳机04的左右耳塞充电。相应的,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耳塞还可以包括:输入/输出接口048。输入/输出接口048可以用于提供蓝牙耳机的耳塞与耳塞盒(如上述耳塞盒04-3)之间的任何有线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输入/输出接口048可以为电连接器。当蓝牙耳机04的耳塞置于耳塞盒中时,蓝牙耳机04的耳塞可以通过该电连接器与耳塞盒(如与耳塞盒的输入/输出接口) 电连接。在该电连接建立后,耳塞盒可以为蓝牙耳机的耳塞的电源047充电。在该电连接建立后,蓝牙耳机04的耳塞还可以与耳塞盒进行数据通信。例如,蓝牙耳机04的耳塞可以通过该电连接接收来自耳塞盒的配对指令。该配对命令用于指示蓝牙耳机04的耳塞打开无线通信模块044,从而使得蓝牙耳机04的耳塞可以采用对应的无线通信协议(如蓝牙)与手机02-1进行配对连接。
当然,上述蓝牙耳机04的耳塞还可以不包括输入/输出接口048。在这种情况下,耳塞可以基于通过上述无线通信模块044与耳塞盒建立的无线连接,实现充电或者数据通信功能。
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耳塞盒还可以包括处理器,存储器等部件。该存储器可以用于存储应用程序代码,并由耳塞盒的处理器来控制执行,以实现耳塞盒的功能。例如。当用户打开耳塞盒的盒盖时,耳塞盒的处理器通过执行存储在存储器中的应用程序代码,可以响应于用户打开盒盖的操作向蓝牙耳机的耳塞发送配对命令等。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示意的结构并不构成对蓝牙耳机04的耳塞的具体限定。其可以具有比图30中所示出的更多的或者更少的部件,可以组合两个或更多的部件,或者可以具有不同的部件配置。例如,该耳塞还可以包括指示灯(可以指示耳塞的电量等状态)、防尘网(可以配合听筒使用)等部件。图30中所示出的各种部件可以在包括一个或多个信号处理或专用集成电路在内的硬件、软件、或硬件和软件的组合中实现。
需要说明的是,蓝牙耳机04的左右耳塞的结构可以相同。例如,蓝牙耳机04的左右耳塞可以都包括图30中所示的部件。或者,蓝牙耳机04的左右耳塞的结构也可以不同。例如,蓝牙耳机04的一个耳塞(如左耳塞)可以包括图30中所示的部件,而另一个耳塞(如右耳塞)可以包括图30中除麦克风046之外的其他的部件。
因为实际中,用户可能会在PC上使用手机02-1的拨打电话或接听电话功能的过程中,使用蓝牙耳机(即上述的耳机04)与手机02-1建立连接。这种情况下,用户很有可能需要在后续的通话过程中使用蓝牙耳机进行通话。所以为了保证这一用户需求,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4,参照图31所示,S304可以替换为S304',S308可以替换为S308':
S304'、PC 01在手机02-1未与任一耳机建立蓝牙连接的情况下,采集第一声音数据,将第一声音数据转换为第一音频数据,并通过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向手机02-1发送第一音频数据。
为了实现S304'的实现,实际中,在手机02-1与第一耳机建立了蓝牙连接后,手机02-1 应当向PC 01发送蓝牙建立消息。该蓝牙建立消息用于指示手机02-1与第一耳机建立了蓝牙连接。这样一来,如果PC 01未收到该蓝牙建立消息,则PC 01可以确定手机02-1未与任一耳机建立蓝牙连接。
另外,为了使得用户明确手机02-1是否与任一耳机建立有蓝牙连接,PC 01还可以在接收到该蓝牙建立消息后,在PC的拨号软件中显示相应的提示消息。例如,可以是显示一个弹窗,在弹窗中显示类似“您的手机A与耳机B建立有蓝牙连接”字样的提示信息。其中手机A即为手机02-1,耳机B即为与手机02-1建立了蓝牙连接的第一耳机。
S308'、手机02-1通过移动通信连接接收来自手机03-1的第二音频数据,并在手机02-1 未与任一耳机建立蓝牙连接的情况下,通过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向PC 01发送第二音频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采用上述方案,可以使得PC只在第一终端未与任一耳机建立蓝牙连接的情况下采集第一声音数据并发动给第一终端。第一终端也只在未与任一耳机建立蓝牙连接的情况下将第二音频数据发送给PC。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若用户在使用PC 01与手机03-1进行通话的过程中,第一耳机与手机02-1建立了蓝牙连接,则用户可能会需要使用蓝牙耳机来与手机03-1进行通话,不再使用PC。基于此,以第一耳机为耳机04-1为例,结合图4,参照图3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语音通话方法在S303步骤之后还可以包括如下步骤(S3201-S3209),以及S307 步骤。
S3201、手机02-1与耳机04-1建立了蓝牙连接,且耳机04-1处于佩戴状态的情况下,耳机04-1采集第三声音数据。
具体的,耳机04-1是否与手机02-1建立了蓝牙连接以及是否处于佩戴状态,可以由耳机04-1确定。
因为在耳机04-1位被佩戴时,表明用户还不需要使用蓝牙耳机与手机03-1进行通话。所以在S3201步骤中,需要在耳机04-1处于佩戴状态,耳机04-1采集第三声音数据,以进一步完成与手机03-1的通话过程。
为了使得用户可以在手机02-1与耳机04-1建立了蓝牙连接的情况下,决定是否使用耳机04-1完成与手机03-1的通话,结合图32,参照图33所示,S3201步骤之前可以包括S3201A-S3201C:
S3201A、手机02-1与耳机04-1建立了蓝牙连接的情况,手机02-1向PC 01发送通话转移请求。
其中,通话转移请求用于请求确认是否使用耳机04-1完成与手机03-1的通话。
S3201B、PC 01接收来自手机02-1的通话转移请求,并响应于该通话转移请求,显示通话转移控件。
示例性的,PC 01可以以弹窗的方式显示该通话转移控件。具体的,参照图34所示,PC 01可以显示弹窗3401。该弹窗3401中包括类似“是否使用耳机04-1完成与手机03-1 的通话”字样的提示,以及“是”和“否”两个按钮。
用户对“是”按钮实施触发操作表明确定用户需要使用耳机04-1完成与手机03-1的通话。所以PC 01可以响应于用户对“是”按钮的触发操作,之后不再采集第一声音数据。
用户对“否”按钮实施触发操作表明确定用户不需要使用耳机04-1完成与手机03-1 的通话。PC 01可以响应于用户对“否”按钮的触发操作,之后继续采集第一声音数据并向手机02-1发送第一声音数据。
当然,实际中PC 01还可以以其他方式显示通话转移控件,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制。
S3201C、PC 01响应于用户对通话转移控件的确定操作,向耳机04-1发送确定指令,并不再采集第一声音数据。
其中,以照图34所示的实例为例,确定操作可以为用户对“是”按钮的触发操作。确定指令用于指示耳机04-1采集第三声音数据并向手机02-1发送第一声音数据,接收手机02-1发送的第二音频数据并转换为第二声音数据后播放第二声音数据。
S3201C之后的S3201具体可以为:耳机04-1接收来自PC 01的确定指令,响应于确定指令,在耳机04-1处于佩戴状态的情况下,耳机04-1采集第三声音数据。
这样一来,与手机03-1的通话在PC 01上进行还是在耳机04-1上进行可以由用户自由选择,提高了用户体验。
S3202、耳机04-1将第三声音数据转换为第三音频数据,并向手机02-1发送第三音频数据。
S3203、手机02-1接收第三音频数据,并通过移动通信连接向手机03-1发送第三音频数据。
S3204、手机03-1接收来自手机02-1的第三音频数据,将第三音频数据转换为第三声音数据并播放第三声音数据。
S3205、手机02-1通过移动通信连接接收来自手机03-1的第二音频数据。
S3206、手机02-1向耳机04-1发送第二音频数据。
S3207、耳机04-1接收来自手机02-1的第二音频数据,将第二音频数据转换为第二声音数据后播放第二声音数据。
S3208、耳机04-1响应于用户的挂断操作,向手机02-1发送通话结束指令。
其中,挂断操作可以是用户对耳机04-1上按键的单击或双击或长按,还可以是用户对耳机04-1的触摸操作。通话结束指令用于指示手机02-1断开与手机03-1的移动通信连接。
S3209、手机02-1接收来自耳机04-1的通话结束指令,并响应于通话结束指令,断开与手机03-1的移动通信连接。
其中,在手机02-1与耳机04-1建立蓝牙连接,且耳机04-1处于佩戴状态的情况下,PC 01不采集第一声音信号,手机02-1不向PC发送第二音频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S3201-S3207的先后顺序可以根据实际而定,上述实例并不对 S3201-S3208的实际先后顺序做具体限制。另外,上述S3201-S3209可以在如图4所示的S304-S309步骤之间的任一可行时刻执行,本申请对此不做具体限制。
基于上述方案,可以使得用户在PC 01上使用手机02-1的拨打电话或接听电话功能的过程中,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随时将语音通话从PC 01上转移到耳机04-1上,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基于图16所示实例对应的技术方案,因为实际中,用户可能会在PC上使用手机02-1 的拨打电话或接听电话功能的过程中,解锁手机02-1后想要直接使用手机02-1与手机03-1 进行通话。这种情况下PC 01便不在采集第一声音数据并发送给手机02-1,手机02-1也不再将第二音频数据发送给PC 01。手机02-1和手机03-1直接进行语音通话。因而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手机02-1与手机03-1进行移动语音通信的过程中(即如图16所示的S304-S309的执行过程中)。结合图16,参照图35所示,该方法在S303步骤去除S304-S306和S308-S311步骤后还可以包括如下步骤(S3501-S3507):
S3501、手机02-1响应于用户的解锁操作,从黑屏状态或锁屏状态转换为解锁状态的情况下,手机02-1通过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向PC 01发送第一指令。
其中,第一指令用于指示PC 01停止采集第一声音数据。解锁操作可以为任意可行的解锁屏幕的操作,例如指纹解锁操作、面部识别解锁操作、密码解锁操作等。本申请对此不做具体限制。
一种可实现的方式中,为了使得用户可以自由选择是否在将手机02-1解锁后,将通话从PC 01上转移至手机02-1。所以在手机02-1响应于用户的解锁操作,手机02-1从黑屏状态或锁屏状态转换为解锁状态的情况下,手机还可以显示相应的提示信息提示用户是否将通话转移至手机20-1。具体的,参照图36所示,手机02-1在被解锁后,可以显示如图 36所示的弹窗3601。该弹窗3601中包括类似“是否使用手机02-1完成与手机03-1的通话”字样的提示,以及“是”和“否”两个按钮。
用户对“是”按钮实施触发操作表明确定用户需要使用手机02-1完成与手机03-1的通话。所以PC 01可以响应于用户对“是”按钮的触发操作,之后不再采集第一声音数据。
用户对“否”按钮实施触发操作表明确定用户不需要使用手机02-1完成与手机03-1 的通话。PC 01可以响应于用户对“否”按钮的触发操作,之后继续采集第一声音数据并向手机02-1发送第一声音数据。
当然,实际中手机02-1还可以以其他方式显示上述提示信息,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制。
S3502、PC 01通过第一无线通信连接接收第一指令,并响应于第一指令,停止采集第一声音数据。
S3503、手机02-1采集第四声音数据,将第四声音数据转换为第四音频数据后,通过移动通信连接向手机03-1发送第四音频数据。
S3504、手机03-1通过移动通信连接接收第四音频数据,将第四音频数据转换为第四声音数据后播放第四音频数据。
S3505、手机02-1通过移动通信连接接收来自手机03-1的第二音频数据。
S3506、手机02-1将第二音频数据转换为第二声音数据后,播放第二声音数据。
S3507、手机02-1响应于用户的挂断操作,断开与手机03-1的移动通信连接。
其中,上述S3053-S3506步骤的先后顺序依据实际而定,上述实例并不对此做具体限制。
基于上述方案,用户在PC 01上使用手机02-1的拨打电话或接听电话功能的过程中,用户如果需要直接使用手机02-1进行通话,则可以在解锁手机02-1后,及时的将语音通话从PC转至手机02-1上。这样一来,也就使得用户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合适的通话途径,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设备等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其包含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很容易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本发明实施例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实施例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上述方法示例对上述个人计算机和第一终端进行功能模块的划分,例如,可以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也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对模块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
在采用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的情况下,参照图37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个人计算机PC,包括:通信模块371、处理模块372、接收模块373、采集模块374和播放模块375。
具体的,处理模块372用于控制通信模块371与至少一个终端建立无线通信连接。其中,PC和至少一个终端登录了同一用户账号,PC不支持蜂窝网络,无线通信连接为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连接。处理模块372响应于接收模块373接收在拨号软件的第一操作,控制通信模块371通过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向第一终端发送通话指令。
第一终端为至少一个终端中的任一终端;第一无线通信连接为PC与第一终端建立的无线通信连接;通话指令用于指示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进行移动语音通信。拨号软件安装在 PC上,拨号软件用于通过至少一个终端中的任一个终端与其他终端进行移动语音通信;其中,在PC与第一终端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第一距离阈值的情况下,第一无线通信连接为蓝牙连接;在PC与第一终端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距离阈值的情况下,第一无线通信连接为 Wi-Fi连接。
采集模块374用于采集第一声音数据。处理模块372还用于将采集模块374采集的第一声音数据转换为第一音频数据,并控制通信模块371通过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向第一终端发送第一音频数据。通信模块371还用于通过第一无线通信连接接收来自第一终端的第二音频数据。处理模块372还用于将第二音频数据转换为第二声音数据,并控制播放模块375 播放第二声音数据;第二音频数据是第一终端接收来自第二终端的。
可选的,采集模块374具体用于在第一终端未与任一耳机建立蓝牙连接的情况下,采集第一声音数据。
可选的,通信模块371还用于通过第一无线通信连接接收来自第一终端第一指令。处理模块372还用于响应于第一指令,停止采集第一声音数据;第一指令用于指示PC停止采集第一声音数据;第一指令为第一终端从黑屏状态或锁屏状态转换为解锁状态的情况下生成的。
可选的,第一操作是对拨号软件的拨号界面的第一操作;第一操作用于触发PC向第一终端发送通话指令;通话指令包括第二终端的电话号码,通话指令用于指示第一终端请求与第二终端进行移动语音通信。
可选的,在处理模块372响应于接收模块373接收的在拨号软件的第一操作,控制通信模块371通过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向第一终端发送通话指令之前,处理模块372响应于通信模块371接收的来自第一终端的第二呼叫请求,通过拨号软件显示来电提醒界面;第二呼叫请求由第一终端根据来自第二终端第一呼叫请求生成。其中,第一操作是用户在来电提醒界面接听来电的操作。
可选的,处理模块372具体用于:在PC与第一终端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距离阈值时,控制通信模块371与第一终端建立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其中,无线通信连接包括蓝牙连接和/或Wi-Fi连接。
可选的,在PC与第一终端建立第一无线通信连接之后,处理模块372还用于响应于PC 与第一终端建立第一无线通信连接,控制PC发出第一提示信息;第一提示信息用于请求用户确认是否在PC上使用第一终端接听或拨打电话的功能。处理模块372响应于接收模块373 接收的用户对第一提示信息的第二操作,控制通信模块371通过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向第一终端发送确认信息。第二操作用于确认在PC上使用第一终端接听或拨打电话的功能;确认信息用于指示用户同意PC使用手机接听或拨打电话的功能;确认信息还用于指示第一终端向PC发送第一互联信息;第一互联信息至少包括第一终端的电话本信息。通信模块371还用于通过第一无线通信连接,接收来自第一终端的第一互联信息;处理模块372还用于保存第一互联信息。
可选的,处理模块372具体用于:若PC中已安装拨号软件,则保存第一互联信息;若PC中未安装拨号软件,则控制PC发出第二提示信息,第二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在PC中安装拨号软件。处理模块372还用于响应于接收模块373接收的用户安装拨号软件的操作,在拨号软件安装成功后,保存第一互联信息。
可选的,通信模块371还用于通过第一无线通信连接接收来自第一终端的第三音频数据。处理模块372还用于将第三音频数据转换为第三声音数据并控制播放模块375播放第三声音数据;第三音频数据为第一终端将第一终端采集的第三声音数据转换后得到的。
可选的,通信模块371通过第一无线通信连接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三音频数据之前,通信模块371还用于通过第一无线通信连接接收来自第一终端的第一请求。处理模块372 还用于响应于第一请求,控制PC显示第一通话接入控件;第一请求用于请求确认是否允许第一终端采集第三声音数据后向PC发送。处理模块372还用于响应于接收模块373接收的用户对第一通话接入控件的确定操作,控制通信模块371通过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向第一终端发送第一响应;第一响应用于指示允许第一终端在采集第三声音数据后向PC和第二终端发送。
关于上述实施例中的个人计算机,其中各个模块执行操作的具体方式已经在前述实施例中的语音通话方法的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描述,此处不再具体阐述。其相关的有益效果也可参照前述语音通话方法的相关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在采用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的情况下,参照图38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第一终端,包括:通信模块381和处理模块382。
具体的,处理模块382用于控制通信模块381与个人计算机PC建立第一无线通信连接。 PC和第一终端登录了同一用户账号,PC不支持蜂窝网络。第一无线通信连接为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连接。处理模块382控制通信模块381通过第一无线通信连接接收来自PC发送的通话指令。通话指令用于指示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进行移动语音通信。通话指令为PC响应于用于对拨号软件的第一操作生成的。拨号软件安装在PC上,拨号软件用于通过第一终端与其他终端进行移动语音通信。其中,在第一终端与PC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第一距离阈值的情况下,第一无线通信连接为蓝牙连接;在第一终端与PC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距离阈值的情况下,第一无线通信连接为Wi-Fi连接。
在第一终端处于黑屏状态或锁屏状态的情况下,处理模块382还用于响应于通话指令,控制通信模块381与第二终端建立移动通信连接。通信模块381还用于通过移动通信连接接收来自第二终端的第二音频数据,并通过无线通信连接向PC发送第二音频数据。通信模块381还用于通过第一无线通信连接接收来自PC的第一音频数据,并通过移动通信连接,向第二终端发送第一音频数据。第一音频数据为PC将PC采集的第一声音数据转换后得到的。其中,第一终端处于解锁状态的情况下,不响应通话指令。
可选的,通信模块381具体用于:在第一终端在第一终端未与任一耳机建立蓝牙连接的情况下,通过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向PC发送第二音频数据。
可选的,第一终端与第一耳机建立了蓝牙连接,且第一耳机处于佩戴状态的情况下,通信模块381还用于接收来自第一耳机的第三音频数据;第三音频数据为第一耳机将第一耳机采集的第三声音数据转换后得到的。通信模块381还用于通过移动通信连接,向第二终端发送第三音频数据。通信模块381还用于向第一耳机发送第二音频数据。其中,在第一终端与第一耳机建立蓝牙连接,且第一耳机处于佩戴状态的情况下,第一终端不向PC发送第二音频数据。
可选的,第一终端还包括采集模块383。通信模块381还用于,在处理模块382响应于用户的解锁操作,控制第一终端从黑屏状态或锁屏状态转换为解锁状态的情况下,通过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向PC发送第一指令;其中,第一指令用于指示PC停止采集第一声音数据。采集模块383还用于采集第四声音数据。通信模块381还用于将采集模块383采集的第四声音数据转换为第四音频数据后,通过移动通信连接向第二终端发送第四音频数据;第一终端将第二音频数据转换为第二声音数据后,播放第二声音数据。
可选的,通话指令为PC响应于对拨号软件的拨号界面的第一操作生成的;第一操作用于触发PC向第一终端发送通话指令;通话指令包括第二终端的电话号码,通话指令用于指示第一终端请求与第二终端进行移动语音通信。
可选的,在通信模块381通过第一无线通信连接接收来自第一终端的通话指令之前,还用于第一终端接收来自第二终端的第一呼叫请求。第一呼叫请求用于请求与第一终端进行移动语音通信。处理模块382还用于控制通信模块381通过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向PC发送第二呼叫请求;第二呼叫请求用于指示第二终端请求与第一终端进行移动语音通信;第二呼叫请求用于使PC通过拨号软件显示来电提醒界面;其中,第一操作是用户在来电提醒界面接听来电的操作。
可选的,处理模块382具体用于:在第一终端与PC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距离阈值时,控制通信模块381与PC建立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其中,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包括蓝牙连接和 /或Wi-Fi连接。
可选的,第一终端还包括接收模块384。在处理模块382控制通信模块381与个人计算机PC建立第一无线通信连接之后,处理模块382还用于响应于第一终端与PC建立第一无线通信连接,控制第一终端发出第一提示信息。第一提示信息用于请求用户确认是否在PC上使用第一终端接听或拨打电话的功能。处理模块382还用于响应于接收模块384接收的用户对第一提示信息的第二操作,控制通信模块381通过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向PC发送第一互联信息;其中,第一互联信息至少包括第一终端的电话本信息;第二操作用于确认在 PC上使用第一终端接听或拨打电话的功能。
可选的,处理模块382具体用于:若第一终端处于黑屏状态或锁屏状态,控制通信模块381通过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向PC发送第二呼叫请求;其中,若第一终端处于解锁状态,则不向PC发送第二呼叫请求。
可选的,处理模块382还用于在PC使用第一终端接听或拨打电话的过程中,控制第一终端发出第三提示信息,第三提示信息用于指示PC处于通话中。
可选的,该第一终端还包括播放模块385。接收模块384还用于接收用户对第三提示信息的第三操作,第三操作用于请求播放第一声音数据和第二声音数据,并触发第一终端采集并向PC和第二终端发送第三声音数据。处理模块382还用于响应于接收模块384接收的第三操作,将第一音频数据转换为第一声音数据并控制播放模块385播放第一声音数据,将第二音频数据转换为第二声音数据并播放第二声音数据,控制采集模块383采集第三声音数据并转换为第三音频数据,控制通信模块381通过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向PC发送第三音频数据,控制通信模块381通过移动通信连接向第二终端发送第三音频数据。
可选的,处理模块382具体用于:处理模块382响应于第三操作,控制通信模块381通过通过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向PC发送第一请求。第一请求用于请求确认是否允许第一终端播放第一声音数据和第二声音数据,并在采集第三声音数据后向PC和第二终端发送。通信模块381通过第一无线通信连接接收到PC发送的第一响应后,处理模块382将第一音频数据转换为第一声音数据并控制播放模块385播放第一声音数据,处理模块382将第二音频数据转换为第二声音数据并制播放模块385播放第二声音数据,控制采集模块383采集第三声音数据并转换为第三音频数据,控制通信模块381通过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向PC发送第三音频数据,控制通信模块381通过通过移动通信连接向第二终端发送第三音频数据。第一响应用于指示允许第一终端播放第一声音数据和第二声音数据,并在采集第三声音数据后向PC和第二终端发送第三声音数据;第一响应为PC响应于用户对PC显示的第一通话接入控件的确定操作生成;第一通话接入控件由PC响应于第一请求生成并显示。
关于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终端,其中各个模块执行操作的具体方式已经在前述实施例中的语音通话方法的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描述,此处不再具体阐述。其相关的有益效果也可参照前述语音通话方法的相关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个人计算机,该个人计算机包括显示屏、存储器和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显示屏、存储器与处理器耦合;其中,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代码,计算机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指令,当计算机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个人计算机执行如前述实施例提供的语音通话方法中个人计算机执行的部分。该个人计算机的具体结果可参照图2 中所示的个人计算机01的结构。
具体的,计算机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终端执行如下步骤:PC与至少一个终端建立无线通信连接。PC和至少一个终端登录了同一用户账号,PC不支持蜂窝网络,无线通信连接为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连接。PC响应于在拨号软件的第一操作,通过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向第一终端发送通话指令。第一终端为至少一个终端中的任一终端;第一无线通信连接为PC与第一终端建立的无线通信连接;通话指令用于指示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进行移动语音通信。拨号软件安装在PC上,拨号软件用于通过至少一个终端中的任一个终端与其他终端进行移动语音通信;其中,在PC与第一终端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第一距离阈值的情况下,第一无线通信连接为蓝牙连接;在PC与第一终端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距离阈值的情况下,第一无线通信连接为Wi-Fi连接;PC采集第一声音数据,将第一声音数据转换为第一音频数据,并通过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向第一终端发送第一音频数据;PC通过第一无线通信连接接收来自第一终端的第二音频数据,将第二音频数据转换为第二声音数据,并播放第二声音数据;第二音频数据是第一终端接收来自第二终端的。
可选的,当该计算机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个人计算机具体执行如下步骤::PC在第一终端未与任一耳机建立蓝牙连接的情况下,采集第一声音数据,将第一声音数据转换为第一音频数据,并通过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向第一终端发送第一音频数据。
可选的,当该计算机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个人计算机在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进行移动语音通信的过程中,还执行如下步骤:PC通过第一无线通信连接接收来自第一终端第一指令,并响应于第一指令,停止采集第一声音数据;第一指令用于指示PC停止采集第一声音数据;第一指令为第一终端从黑屏状态或锁屏状态转换为解锁状态的情况下生成的。
可选的,第一操作是对拨号软件的拨号界面的第一操作;第一操作用于触发PC向第一终端发送通话指令;通话指令包括第二终端的电话号码,通话指令用于指示第一终端请求与第二终端进行移动语音通信。
可选的,当该计算机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个人计算机在响应于在拨号软件的第一操作,通过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向第一终端发送通话指令之前,还执行如下步骤::PC响应于来自第一终端的第二呼叫请求,通过拨号软件显示来电提醒界面;第二呼叫请求由第一终端根据来自第二终端第一呼叫请求生成。其中,第一操作是用户在来电提醒界面接听来电的操作。
可选的,当该计算机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个人计算机具体执行如下步骤:PC与第一终端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距离阈值时,PC与第一终端建立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其中,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包括蓝牙连接和/或Wi-Fi连接。
可选的,当该计算机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个人计算机在与第一终端建立第一无线通信连接之后,还具体执行如下步骤:响应于PC与第一终端建立第一无线通信连接,PC 发出第一提示信息;第一提示信息用于请求用户确认是否在PC上使用第一终端接听或拨打电话的功能;PC响应于用户对第一提示信息的第二操作,通过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向第一终端发送确认信息;第二操作用于确认在PC上使用第一终端接听或拨打电话的功能;确认信息用于指示用户同意PC使用手机接听或拨打电话的功能;确认信息还用于指示第一终端向 PC发送第一互联信息;第一互联信息至少包括第一终端的电话本信息;PC通过第一无线通信连接,接收来自第一终端的第一互联信息;PC保存第一互联信息。
可选的,当该计算机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个人计算机具体执行如下步骤:若PC 中已安装拨号软件,PC则保存第一互联信息;若PC中未安装拨号软件,PC则发出第二提示信息,第二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在PC中安装拨号软件;PC响应于用户安装拨号软件的操作,在拨号软件安装成功后,保存第一互联信息。
可选的,当该计算机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个人计算机还执行如下步骤:PC通过第一无线通信连接接收来自第一终端的第三音频数据,将第三音频数据转换为第三声音数据并播放第三声音数据;第三音频数据为第一终端将第一终端采集的第三声音数据转换后得到的。
可选的,当该计算机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个人计算机在通过第一无线通信连接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三音频数据之前,还执行如下步骤:PC通过第一无线通信连接接收来自第一终端的第一请求,并响应于第一请求,显示第一通话接入控件;第一请求用于请求确认是否允许第一终端采集第三声音数据后向PC发送;PC响应于用户对第一通话接入控件的确定操作,通过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向第一终端发送第一响应;第一响应用于指示允许第一终端在采集第三声音数据后向PC和第二终端发送。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第一终端,包括显示屏、存储器和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显示屏、存储器与处理器耦合;其中,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代码,计算机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指令,当计算机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终端执行如前述实施例提供的语音通话方法中第一终端执行的部分。该第一终端的具体结果可参照图3中所示的终端100的结构。
具体的,当计算机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终端执行如下步骤:第一终端与个人计算机PC建立第一无线通信连接。PC和第一终端登录了同一用户账号,PC不支持蜂窝网络。第一无线通信连接为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连接。第一终端通过第一无线通信连接接收来自PC发送的通话指令。通话指令用于指示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进行移动语音通信。通话指令为PC响应于用于对拨号软件的第一操作生成的。拨号软件安装在PC上,拨号软件用于通过第一终端与其他终端进行移动语音通信。其中,在第一终端与PC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第一距离阈值的情况下,第一无线通信连接为蓝牙连接;在第一终端与PC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距离阈值的情况下,第一无线通信连接为Wi-Fi连接。
第一终端处于黑屏状态或锁屏状态的情况下,响应于通话指令,与第二终端建立移动通信连接。第一终端通过移动通信连接接收来自第二终端的第二音频数据,并通过无线通信连接向PC发送第二音频数据。第一终端通过第一无线通信连接接收来自PC的第一音频数据,并通过移动通信连接,向第二终端发送第一音频数据。第一音频数据为PC将PC采集的第一声音数据转换后得到的。其中,第一终端处于解锁状态的情况下,不响应通话指令。
可选的,当该计算机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第一终端具体执行如下步骤:第一终端在第一终端未与任一耳机建立蓝牙连接的情况下,通过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向PC发送第二音频数据。
可选的,当该计算机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第一终端还执行如下步骤:第一终端与第一耳机建立了蓝牙连接,且第一耳机处于佩戴状态的情况下,第一终端接收来自第一耳机的第三音频数据;第三音频数据为第一耳机将第一耳机采集的第三声音数据转换后得到的;第一终端通过移动通信连接,向第二终端发送第三音频数据;第一终端向第一耳机发送第二音频数据。其中,在第一终端与第一耳机建立蓝牙连接,且第一耳机处于佩戴状态的情况下,第一终端不向PC发送第二音频数据。
可选的,当该计算机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第一终端在与第二终端进行移动语音通信的过程中,还执行如下步骤该:第一终端响应于用户的解锁操作,从黑屏状态或锁屏状态转换为解锁状态的情况下,第一终端通过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向PC发送第一指令;其中,第一指令用于指示PC停止采集第一声音数据;第一终端采集第四声音数据,将第四声音数据转换为第四音频数据后,向第二终端发送第四音频数据;第一终端将第二音频数据转换为第二声音数据后,播放第二声音数据。
可选的,通话指令为PC响应于对拨号软件的拨号界面的第一操作生成的;第一操作用于触发PC向第一终端发送通话指令;通话指令包括第二终端的电话号码,通话指令用于指示第一终端请求与第二终端进行移动语音通信。
可选的,当该计算机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第一终端在通过第一无线通信连接接收来自第一终端的通话指令之前,还执行如下步骤:第一终端接收来自第二终端的第一呼叫请求;第一呼叫请求用于请求与第一终端进行移动语音通信;第一终端通过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向PC发送第二呼叫请求;第二呼叫请求用于指示第二终端请求与第一终端进行移动语音通信;第二呼叫请求用于使PC通过拨号软件显示来电提醒界面;其中,第一操作是用户在来电提醒界面接听来电的操作。
可选的,当该计算机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第一终端具体执行如下步骤:第一终端与PC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距离阈值时,第一终端与PC建立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其中,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包括蓝牙连接和/或Wi-Fi连接。
可选的,当该计算机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第一终端在与个人计算机PC建立第一无线通信连接之后,还执行如下步骤:响应于第一终端与PC建立第一无线通信连接,第一终端发出第一提示信息;第一提示信息用于请求用户确认是否在PC上使用第一终端接听或拨打电话的功能;响应于用户对第一提示信息的第二操作,第一终端通过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向PC发送第一互联信息;其中,第一互联信息至少包括第一终端的电话本信息;第二操作用于确认在PC上使用第一终端接听或拨打电话的功能。
可选的,当该计算机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第一终端具体执行如下步骤:若第一终端处于黑屏状态或锁屏状态,第一终端通过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向PC发送第二呼叫请求;其中,若第一终端处于解锁状态,则第一终端不向PC发送第二呼叫请求。
可选的,当该计算机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第一终端还执行如下步骤:第一终端在PC使用第一终端接听或拨打电话的过程中,发出第三提示信息,第三提示信息用于指示 PC处于通话中。
可选的,当该计算机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第一终端还执行如下步骤:第一终端接收用户对第三提示信息的第三操作,第三操作用于请求播放第一声音数据和第二声音数据,并触发第一终端采集并向PC和第二终端发送第三声音数据;第一终端响应于第三操作,将第一音频数据转换为第一声音数据并播放第一声音数据,将第二音频数据转换为第二声音数据并播放第二声音数据,采集第三声音数据并转换为第三音频数据,通过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向PC发送第三音频数据,通过移动通信连接向第二终端发送第三音频数据。
可选的,当该计算机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第一终端具体执行如下步骤:第一终端响应于第三操作,通过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向PC发送第一请求。第一请求用于请求确认是否允许第一终端播放第一声音数据和第二声音数据,并在采集第三声音数据后向PC和第二终端发送。第一终端通过第一无线通信连接接收到PC发送的第一响应后,将第一音频数据转换为第一声音数据并播放第一声音数据,将第二音频数据转换为第二声音数据并播放第二声音数据,采集第三声音数据并转换为第三音频数据,通过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向PC发送第三音频数据,通过移动通信连接向第二终端发送第三音频数据。第一响应用于指示允许第一终端播放第一声音数据和第二声音数据,并在采集第三声音数据后向PC和第二终端发送第三声音数据;第一响应为PC响应于用户对PC显示的第一通话接入控件的确定操作生成;第一通话接入控件由PC响应于第一请求生成并显示。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指令在个人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个人计算机执行如前述实施例提供的语音通话方法中个人计算机执行的部分。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指令在终端上运行时,使得终端执行如前述实施例提供的语音通话方法中第一终端执行的部分。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前述实施例提供的语音通话方法中个人计算机执行的部分。其中,该计算机可以是前述的个人计算机。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前述实施例提供的语音通话方法中第一终端执行的部分。其中,该计算机可以是前述的终端。
通过以上实施方式的描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装置,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一个物理单元或多个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不同地方。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个设备(可以是单片机,芯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内容,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38)

1.一种语音通话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个人计算机PC与至少一个终端建立无线通信连接;所述PC和所述至少一个终端登录了同一用户账号,所述PC不支持蜂窝网络,所述无线通信连接为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连接;
所述PC响应于在拨号软件的第一操作,通过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向第一终端发送通话指令;所述第一终端为所述至少一个终端中的任一终端;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连接为所述PC与所述第一终端建立的无线通信连接;所述通话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进行移动语音通信;所述拨号软件安装在所述PC上,所述拨号软件用于通过所述至少一个终端中的任一个终端与其他终端进行移动语音通信;其中,在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PC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第一距离阈值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连接为蓝牙连接;在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PC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距离阈值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连接为Wi-Fi连接;
所述第一终端通过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连接接收所述通话指令;
所述第一终端处于黑屏状态或锁屏状态的情况下,响应于所述通话指令,与所述第二终端建立移动通信连接;
所述PC采集第一声音数据,将所述第一声音数据转换为第一音频数据,并通过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所述第一音频数据;
所述第一终端通过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连接接收所述第一音频数据,并通过所述移动通信连接,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所述第一音频数据;
所述第一终端通过所述移动通信连接接收来自所述第二终端的第二音频数据,并通过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向所述PC发送所述第二音频数据;
所述PC通过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连接接收所述第二音频数据,将所述第二音频数据转换为第二声音数据,并播放所述第二声音数据;
其中,所述第一终端处于解锁状态的情况下,不响应所述通话指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PC采集第一声音数据,将所述第一声音数据转换为第一音频数据,并通过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所述第一音频数据,包括:
所述PC在所述第一终端未与任一耳机建立蓝牙连接的情况下,采集所述第一声音数据,将所述第一声音数据转换为所述第一音频数据,并通过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所述第一音频数据;
其中,所述通过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向所述PC发送所述第二音频数据,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在所述第一终端未与任一耳机建立蓝牙连接的情况下,通过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向所述PC发送所述第二音频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与第一耳机建立了蓝牙连接,且所述第一耳机处于佩戴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耳机采集第三声音数据,将所述第三声音数据转换为第三音频数据,并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所述第三音频数据;
所述第一终端接收所述第三音频数据,并通过所述移动通信连接,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所述第三音频数据;
所述第一终端向所述第一耳机发送所述第二音频数据;
所述第一耳机接收所述第二音频数据,将所述第二音频数据转换为第二声音数据,并播放所述第二声音数据;
其中,在所述第一终端与第一耳机建立蓝牙连接,且所述第一耳机处于佩戴状态的情况下,所述PC不采集所述第一声音数据,所述第一终端不向所述PC发送所述第二音频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进行移动语音通信的过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响应于用户的解锁操作,从所述黑屏状态或所述锁屏状态转换为所述解锁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终端通过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向所述PC发送第一指令;其中,所述第一指令用于指示所述PC停止采集所述第一声音数据;
所述PC通过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连接接收所述第一指令,并响应于所述第一指令,停止采集所述第一声音数据;
所述第一终端采集第四声音数据,将所述第四声音数据转换为第四音频数据后,通过所述移动通信连接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所述第四音频数据;
所述第一终端将所述第二音频数据转换为第二声音数据后,播放所述第二声音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操作是对所述拨号软件的拨号界面的第一操作;所述第一操作用于触发所述PC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所述通话指令;所述通话指令包括所述第二终端的电话号码,所述通话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请求与所述第二终端进行移动语音通信。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PC响应于在所述拨号软件的第一操作,通过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通话指令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接收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第一呼叫请求;所述第一呼叫请求用于请求与所述第一终端进行移动语音通信;
所述第一终端通过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向所述PC发送第二呼叫请求;所述第二呼叫请求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终端请求与所述第一终端进行移动语音通信;
所述PC响应于所述第二呼叫请求,通过所述拨号软件显示来电提醒界面;
其中,所述第一操作是用户在所述来电提醒界面接听来电的操作。
7.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PC与第一终端建立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包括:
所述PC与所述第一终端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距离阈值时,所述PC与所述第一终端建立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其中,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包括蓝牙连接和/或Wi-Fi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PC与第一终端建立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连接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所述PC与所述第一终端建立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连接,所述PC或所述第一终端发出第一提示信息;所述第一提示信息用于请求用户确认是否在所述PC上使用所述第一终端接听或拨打电话的功能;
响应于用户对所述第一提示信息的第二操作,所述第一终端通过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向所述PC发送第一互联信息;其中,所述第一互联信息至少包括所述第一终端的电话本信息;所述第二操作用于确认在所述PC上使用所述第一终端接听或拨打电话的功能;
所述PC通过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连接,接收所述第一互联信息;
所述PC保存所述第一互联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PC保存所述第一互联信息,包括:
若所述PC中已安装所述拨号软件,所述PC则保存所述第一互联信息;
若所述PC中未安装所述拨号软件,所述PC则发出第二提示信息,所述第二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在所述PC中安装所述拨号软件;
所述PC响应于用户安装所述拨号软件的操作,在拨号软件安装成功后,保存所述第一互联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通过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向所述PC发送第二呼叫请求,包括:
若所述第一终端处于黑屏状态或锁屏状态,所述第一终端通过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向所述PC发送所述第二呼叫请求;
其中,若所述第一终端处于解锁状态,则所述第一终端不向所述PC发送所述第二呼叫请求。
11.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在所述PC使用所述第一终端接听或拨打电话的过程中,发出第三提示信息,所述第三提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PC处于通话中。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接收用户对所述第三提示信息的第三操作,所述第三操作用于请求播放所述第一声音数据和所述第二声音数据,并触发所述第一终端采集并向所述PC和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第三声音数据;
所述第一终端响应于所述第三操作,将所述第一音频数据转换为所述第一声音数据并播放所述第一声音数据,将所述第二音频数据转换为所述第二声音数据并播放所述第二声音数据,采集第三声音数据并转换为第三音频数据,通过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向所述PC发送所述第三音频数据,通过所述移动通信连接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所述第三音频数据;
所述PC通过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连接接收所述第三音频数据,将所述第三音频数据转换为第三声音数据并播放所述第三声音数据。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响应于所述第三操作,将所述第一音频数据转换为所述第一声音数据并播放所述第一声音数据,将所述第二音频数据转换为所述第二声音数据并播放所述第二声音数据,采集第三声音数据并转换为第三音频数据,通过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向所述PC发送所述第三音频数据,通过所述移动通信连接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所述第三音频数据,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响应于所述第三操作,通过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向所述PC发送第一请求;所述第一请求用于请求确认是否允许所述第一终端播放所述第一声音数据和所述第二声音数据,并在采集第三声音数据后向所述PC和所述第二终端发送;
所述PC通过所述无线通信连接接收所述第一请求,并响应于所述第一请求,显示第一通话接入控件;
所述PC响应于用户对所述第一通话接入控件的确定操作,通过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第一响应;所述第一响应用于指示允许所述第一终端播放所述第一声音数据和所述第二声音数据,并在采集第三声音数据后向所述PC和所述第二终端发送所述第三声音数据;
所述第一终端通过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连接接收到所述第一响应后,将所述第一音频数据转换为所述第一声音数据并播放所述第一声音数据,将所述第二音频数据转换为所述第二声音数据并播放所述第二声音数据,采集第三声音数据并转换为第三音频数据,通过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向所述PC发送所述第三音频数据,通过所述移动通信连接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所述第三音频数据。
14.一种语音通话方法,应用于个人计算机PC,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PC与至少一个终端建立无线通信连接;所述PC和所述至少一个终端登录了同一用户账号,所述PC不支持蜂窝网络,所述无线通信连接为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连接;
所述PC响应于在拨号软件的第一操作,通过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向第一终端发送通话指令;所述第一终端为所述至少一个终端中的任一终端;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连接为所述PC与所述第一终端建立的无线通信连接;所述通话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进行移动语音通信;所述拨号软件安装在所述PC上,所述拨号软件用于通过所述至少一个终端中的任一个终端与其他终端进行移动语音通信;其中,在所述PC与所述第一终端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第一距离阈值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连接为蓝牙连接;在所述PC与所述第一终端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距离阈值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连接为Wi-Fi连接;
所述PC采集第一声音数据,将所述第一声音数据转换为第一音频数据,并通过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所述第一音频数据;
所述PC通过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连接接收来自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二音频数据,将所述第二音频数据转换为第二声音数据,并播放所述第二声音数据;所述第二音频数据是所述第一终端在黑屏状态或锁屏状态的情况下响应于所述通话指令与所述第二终端建立移动通信连接后,通过所述移动通信连接接收到的来自所述第二终端的音频数据;
在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进行移动语音通信的过程中,所述PC通过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连接接收来自所述第一终端第一指令,并响应于所述第一指令,停止采集所述第一声音数据;所述第一指令用于指示所述PC停止采集所述第一声音数据;所述第一指令为所述第一终端从黑屏状态或锁屏状态转换为解锁状态的情况下生成的。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PC采集第一声音数据,将所述第一声音数据转换为第一音频数据,并通过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所述第一音频数据,包括:
所述PC在所述第一终端未与任一耳机建立蓝牙连接的情况下,采集所述第一声音数据,将所述第一声音数据转换为所述第一音频数据,并通过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所述第一音频数据。
16.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操作是对所述拨号软件的拨号界面的第一操作;所述第一操作用于触发所述PC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所述通话指令;所述通话指令包括所述第二终端的电话号码,所述通话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请求与所述第二终端进行移动语音通信。
17.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PC响应于在所述拨号软件的第一操作,通过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通话指令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PC响应于来自第一终端的第二呼叫请求,通过所述拨号软件显示来电提醒界面;所述第二呼叫请求由所述第一终端根据来自所述第二终端第一呼叫请求生成;
其中,所述第一操作是用户在所述来电提醒界面接听来电的操作。
18.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PC与第一终端建立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包括:
所述PC与所述第一终端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距离阈值时,所述PC与所述第一终端建立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其中,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包括蓝牙连接和/或Wi-Fi连接。
19.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PC与第一终端建立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连接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所述PC与所述第一终端建立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连接,所述PC发出第一提示信息;所述第一提示信息用于请求用户确认是否在所述PC上使用所述第一终端接听或拨打电话的功能;
所述PC响应于用户对所述第一提示信息的第二操作,通过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向第一终端发送确认信息;所述第二操作用于确认在所述PC上使用所述第一终端接听或拨打电话的功能;所述确认信息用于指示用户同意PC使用手机接听或拨打电话的功能;所述确认信息还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向所述PC发送第一互联信息;所述第一互联信息至少包括所述第一终端的电话本信息;
所述PC通过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连接,接收来自所述第一终端的所述第一互联信息;
所述PC保存所述第一互联信息。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PC保存所述第一互联信息,包括:
若所述PC中已安装所述拨号软件,所述PC则保存所述第一互联信息;
若所述PC中未安装所述拨号软件,所述PC则发出第二提示信息,所述第二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在所述PC中安装所述拨号软件;
所述PC响应于用户安装所述拨号软件的操作,在拨号软件安装成功后,保存所述第一互联信息。
21.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PC通过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连接接收来自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三音频数据,将所述第三音频数据转换为第三声音数据并播放所述第三声音数据;
所述第三音频数据为所述第一终端将所述第一终端采集的第三声音数据转换后得到的。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PC通过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连接接收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三音频数据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PC通过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连接接收来自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一请求,并响应于所述第一请求,显示第一通话接入控件;所述第一请求用于请求确认是否允许所述第一终端采集第三声音数据后向所述PC发送;
所述PC响应于用户对所述第一通话接入控件的确定操作,通过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第一响应;所述第一响应用于指示允许所述第一终端在采集第三声音数据后向所述PC和所述第二终端发送。
23.一种语音通话方法,应用于第一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与个人计算机PC建立第一无线通信连接;所述PC和所述第一终端登录了同一用户账号,所述PC不支持蜂窝网络,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连接为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连接;
所述第一终端通过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连接接收来自所述PC发送的通话指令;所述通话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进行移动语音通信;所述通话指令为所述PC响应于用于对拨号软件的第一操作生成的;所述拨号软件安装在所述PC上,所述拨号软件用于通过所述第一终端与其他终端进行移动语音通信;其中,在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PC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第一距离阈值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连接为蓝牙连接;在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PC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距离阈值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连接为Wi-Fi连接;
所述第一终端处于黑屏状态或锁屏状态的情况下,响应于所述通话指令,与所述第二终端建立移动通信连接;
所述第一终端通过所述移动通信连接接收来自所述第二终端的第二音频数据,并通过所述无线通信连接向所述PC发送所述第二音频数据;
所述第一终端通过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连接接收来自所述PC的第一音频数据,并通过所述移动通信连接,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所述第一音频数据;所述第一音频数据为所述PC将所述PC采集的第一声音数据转换后得到的;
其中,所述第一终端处于解锁状态的情况下,不响应所述通话指令。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通过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连接接收来自所述PC的第一音频数据,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在所述第一终端未与任一耳机建立蓝牙连接的情况下,通过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向所述PC发送所述第二音频数据。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与第一耳机建立了蓝牙连接,且所述第一耳机处于佩戴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终端接收来自所述第一耳机的第三音频数据;所述第三音频数据为所述第一耳机将所述第一耳机采集的第三声音数据转换后得到的;
所述第一终端通过所述移动通信连接,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所述第三音频数据;
所述第一终端向所述第一耳机发送所述第二音频数据;
其中,在所述第一终端与第一耳机建立蓝牙连接,且所述第一耳机处于佩戴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终端不向所述PC发送所述第二音频数据。
26.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进行移动语音通信的过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响应于用户的解锁操作,从所述黑屏状态或所述锁屏状态转换为所述解锁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终端通过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向所述PC发送第一指令;其中,所述第一指令用于指示所述PC停止采集所述第一声音数据;
所述第一终端采集第四声音数据,将所述第四声音数据转换为第四音频数据后,通过所述移动通信连接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所述第四音频数据;
所述第一终端将所述第二音频数据转换为第二声音数据后,播放所述第二声音数据。
27.根据权利要求23-2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话指令为所述PC响应于对拨号软件的拨号界面的第一操作生成的;所述第一操作用于触发所述PC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所述通话指令;所述通话指令包括所述第二终端的电话号码,所述通话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请求与所述第二终端进行移动语音通信。
28.根据权利要求23-2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终端通过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连接接收来自所述第一终端的通话指令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接收来自所述第二终端的第一呼叫请求;所述第一呼叫请求用于请求与所述第一终端进行移动语音通信;
所述第一终端通过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向所述PC发送第二呼叫请求;所述第二呼叫请求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终端请求与所述第一终端进行移动语音通信;所述第二呼叫请求用于使所述PC通过所述拨号软件显示来电提醒界面;其中,所述第一操作是用户在所述来电提醒界面接听来电的操作。
29.根据权利要求23-2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终端与PC建立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PC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距离阈值时,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PC建立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其中,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包括蓝牙连接和/或Wi-Fi连接。
30.根据权利要求23-2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终端与个人计算机PC建立第一无线通信连接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PC建立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连接,所述第一终端发出第一提示信息;所述第一提示信息用于请求用户确认是否在所述PC上使用所述第一终端接听或拨打电话的功能;
响应于用户对所述第一提示信息的第二操作,所述第一终端通过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向所述PC发送第一互联信息;其中,所述第一互联信息至少包括所述第一终端的电话本信息;所述第二操作用于确认在所述PC上使用所述第一终端接听或拨打电话的功能。
31.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通过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向所述PC发送第二呼叫请求,包括:
若所述第一终端处于黑屏状态或锁屏状态,所述第一终端通过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向所述PC发送所述第二呼叫请求;
其中,若所述第一终端处于解锁状态,则所述第一终端不向所述PC发送所述第二呼叫请求。
32.根据权利要求23-2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在所述PC使用所述第一终端接听或拨打电话的过程中,发出第三提示信息,所述第三提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PC处于通话中。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接收用户对所述第三提示信息的第三操作,所述第三操作用于请求播放所述第一声音数据和第二声音数据,并触发所述第一终端采集并向所述PC和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第三声音数据;所述第二声音数据是所述第一终端将所述第二音频数据转换得到的;
所述第一终端响应于所述第三操作,将所述第一音频数据转换为所述第一声音数据并播放所述第一声音数据,将所述第二音频数据转换为所述第二声音数据并播放所述第二声音数据,采集第三声音数据并转换为第三音频数据,通过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向所述PC发送所述第三音频数据,通过所述移动通信连接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所述第三音频数据。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响应于所述第三操作,将所述第一音频数据转换为所述第一声音数据并播放所述第一声音数据,将所述第二音频数据转换为所述第二声音数据并播放所述第二声音数据,采集第三声音数据并转换为第三音频数据,通过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向所述PC发送所述第三音频数据,通过所述移动通信连接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所述第三音频数据,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响应于所述第三操作,通过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向所述PC发送第一请求;所述第一请求用于请求确认是否允许所述第一终端播放所述第一声音数据和所述第二声音数据,并在采集第三声音数据后向所述PC和所述第二终端发送;
所述第一终端通过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连接接收到所述PC发送的第一响应后,将所述第一音频数据转换为所述第一声音数据并播放所述第一声音数据,将所述第二音频数据转换为所述第二声音数据并播放所述第二声音数据,采集第三声音数据并转换为第三音频数据,通过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向所述PC发送所述第三音频数据,通过所述移动通信连接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所述第三音频数据;
所述第一响应用于指示允许所述第一终端播放所述第一声音数据和所述第二声音数据,并在采集第三声音数据后向所述PC和所述第二终端发送所述第三声音数据;所述第一响应为所述PC响应于用户对所述PC显示的第一通话接入控件的确定操作生成;所述第一通话接入控件由所述PC响应于所述第一请求生成并显示。
35.一种个人计算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屏、存储器和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所述显示屏、所述存储器与所述处理器耦合;其中,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个人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4-22任一项所述的语音通话方法。
36.一种第一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屏、存储器和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所述显示屏、所述存储器与所述处理器耦合;其中,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终端执行如权利要求23-34任一项所述的语音通话方法。
37.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包括计算机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指令在个人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个人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4-22中任一项所述的语音通话方法。
38.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包括计算机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指令在终端上运行时,使得所述终端执行如权利要求23-34中任一项所述的语音通话方法。
CN202110681025.2A 2021-06-18 2021-06-18 语音通话方法、个人计算机、终端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ctive CN11357273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81025.2A CN113572731B (zh) 2021-06-18 2021-06-18 语音通话方法、个人计算机、终端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81025.2A CN113572731B (zh) 2021-06-18 2021-06-18 语音通话方法、个人计算机、终端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72731A CN113572731A (zh) 2021-10-29
CN113572731B true CN113572731B (zh) 2022-08-26

Family

ID=781622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681025.2A Active CN113572731B (zh) 2021-06-18 2021-06-18 语音通话方法、个人计算机、终端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57273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249081A (zh) * 2021-12-08 2023-06-09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分布式通话冲突处理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264598A (zh) * 2021-12-14 2023-06-16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多屏协同的通话方法、系统、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4268691A (zh) * 2021-12-20 2022-04-01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通话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4500716A (zh) * 2022-01-10 2022-05-13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协同通话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和程序产品
CN114567856A (zh) * 2022-02-09 2022-05-3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拨号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6991278A (zh) * 2022-04-25 2023-11-03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通话服务的引导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7097839A (zh) * 2022-05-13 2023-11-21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通话方法及通信系统
CN117425145A (zh) * 2022-07-18 2024-01-19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7098081B (zh) * 2023-10-08 2024-05-10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跨设备通话业务转移的方法、电子设备和系统
CN117528829A (zh) * 2023-12-19 2024-02-06 广州通则康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客户端设备的数据交互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71153B (zh) * 2010-12-22 2014-06-04 深圳市云通时代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短距离无线移动终端及用于该终端的方法
EP3846402B1 (en) * 2018-10-15 2024-05-15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Voice communication method, electronic device, and system
CN110191241B (zh) * 2019-06-14 2021-06-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语音通信方法及相关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72731A (zh) 2021-10-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572731B (zh) 语音通话方法、个人计算机、终端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11653398B2 (en) Bluetooth connection method and device
CN112449328B (zh) 一种蓝牙搜索方法、系统及相关装置
CN112868244B (zh) 一种点对多点的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
JP2022529033A (ja) ブルートゥース接続方法、デバイス、およびシステム
CN112822663B (zh) 蓝牙连接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0771111B (zh) 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及设备
CN112449332B (zh) 一种蓝牙连接的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12469010B (zh) 一种蓝牙回连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1629366B (zh) 蓝牙设备间的交互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US10827455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nding a notification to a short-rang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udio output device
CN113395685A (zh) 蓝牙通信系统和无线通信系统
CN112469011A (zh) 一种蓝牙配对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1615090B (zh) 蓝牙设备间的交互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CN114125789A (zh) 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339698A (zh) 设备间触碰建立无线连接的方法、电子设备及芯片
CN113365274B (zh) 一种网络接入方法和电子设备
KR101720144B1 (ko) 근거리 무선통신 기능을 갖는 헬멧을 이용한 음성통화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13438102B (zh) 网络配置系统、网络配置方法、电子设备及路由设备
CN114916054A (zh)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16074793A (zh) 蓝牙配对方法、设备、系统和存储介质
KR20070008955A (ko) 복합기능을 갖는 홈오토메이션 전화 시스템 본체와 무선단말기 및 그 운영방법
CN108271144B (zh) 一种与终端进行数据双向互传的蓝牙装置和系统
CN114205699A (zh) 无线耳机、控制无线耳机的方法及存储介质
CN107436747B (zh) 终端应用程序的操控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