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67188B - 多源污泥布点采样方法 - Google Patents

多源污泥布点采样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67188B
CN113567188B CN202110818174.9A CN202110818174A CN113567188B CN 113567188 B CN113567188 B CN 113567188B CN 202110818174 A CN202110818174 A CN 202110818174A CN 113567188 B CN113567188 B CN 11356718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udge
sampling
source
river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81817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567188A (zh
Inventor
郭亚丽
方宁
黄嘉良
周维奇
范缙
董滨
梅晓洁
次瀚林
檀雅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Three Gorges Corp
Shanghai Investigation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SIDRI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Three Gorges Corp
Shanghai Investigation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SIDR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Three Gorges Corp, Shanghai Investigation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SIDRI filed Critical China Three Gorges Corp
Priority to CN202110818174.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567188B/zh
Publication of CN1135671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671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5671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6718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1/00Sampling; Preparing specimens for investigation
    • G01N1/02Devices for withdrawing samples
    • G01N1/10Devices for withdrawing samples in the liquid or fluent state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24Earth material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1/00Sampling; Preparing specimens for investigation
    • G01N1/02Devices for withdrawing samples
    • G01N1/10Devices for withdrawing samples in the liquid or fluent state
    • G01N2001/1006Dispersed solids
    • G01N2001/1012Suspensions
    • G01N2001/1025Liquid suspensions; Slurries; Mud; Sludge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ath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logy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Radiation (AREA)
  • Sampling And Sample Adjust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源污泥布点采样方法,包括:1)根据多源污泥的类型确定多源污泥采样的检测内容;2)根据多源污泥的类型确定多源污泥的载体的信息;3)根据多源污泥的类型、多源污泥采样的检测内容以及多源污泥的载体的信息,确定污泥采样信息,再根据污泥采样信息对多源污泥进行采样后得到样品;所述污泥采样信息包括多源污泥的采样点;4)将样品进行保存的步骤,样品保存后,对样品进行检测。本发明的多源污泥布点采样方法适用于不同种类污泥的布点和采样,采用该多源污泥布点采样方法使得布点和采样更为具体与便捷。

Description

多源污泥布点采样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采样方法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多源污泥布点采样方法。
背景技术
多源污泥是广义的城市污泥,多源污泥是城市环境治理、城市建设过程中产生高含水率固体废弃物的统称,多源污泥的类型包括污水厂污泥、管渠污泥、河湖底泥、工程泥浆等,其特点是组分复杂、含水率高、处理处置不当会引起二次污染。
而在对多源污泥进行处理处置方案制定前,需要分别对市政污泥、管渠污泥、河湖底泥、工程泥浆等不同来源的污泥进行采样检测,通过了解其不同性质与特点,实行适合其处理处置的最优路线。因此,针对多源污泥的不同组成特性,制定并提供布点与取样方案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多源污泥布点采样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源污泥布点及采样原则的方法,包括:
1)根据多源污泥的类型确定多源污泥采样的检测内容;
2)根据多源污泥的类型确定多源污泥的载体的信息;
3)根据多源污泥的类型、多源污泥采样的检测内容以及多源污泥的载体的信息,确定污泥采样信息,再根据污泥采样信息对多源污泥进行采样后得到样品;所述污泥采样信息包括多源污泥的采样点;
4)将样品进行保存的步骤,样品保存后,对样品进行检测。
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多源污泥的类型包括:污水厂污泥、管渠污泥或者河湖底泥。
进一步地,所述多源污泥采样的检测内容为污染物控制指标,所述污染物控制指标的检测标准根据多源污泥的检测用途确定;所述多源污泥的检测用途包括泥质控制检测、泥质特征分析和污染源鉴别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所述泥质控制检测是为了确定是否需要进行清淤控制;所述泥质特征分析为了确定多源污泥的分布规律;所述污染源鉴别是为了确定多源污泥的周围环境是否对多源污泥造成污染;
当所述多源污泥的类型为污水厂污泥时,多源污泥采样的检测用途为泥质控制检测和泥质特征分析;
当所述多源污泥的类型为河湖底泥时,所述多源污泥采样的检测用途包括泥质控制检测、泥质特征分析和污染源鉴别;
当所述多源污泥的类型为管渠污泥时,所述多源污泥采样的检测用途包括泥质控制检测和污染源鉴别。
优选地,当所述多源污泥的类型为污水厂污泥时,所述多源污泥的载体的信息包括污水厂污泥的工艺流程和污水处理厂污泥后续处理工艺流程;
污水厂污泥的工艺流程包括:污水经过生物处理后产生污水厂污泥,污水厂污泥经过沉淀步骤和脱水步骤排出;
污水处理厂污泥后续处理工艺流程为对污水厂污泥的工艺流程排出的污水厂污泥进行污泥稳定性处理。
进一步地,当所述多源污泥的类型为污水厂污泥时,步骤3)中布置多源污泥采样点为在污水厂污泥产生后的各个步骤中布置采样点。
优选地,所述河湖底泥包括河道底泥和湖泊底泥;
当所述多源污泥的类型为河湖底泥,且所述河湖底泥为河道底泥时,所述多源污泥的载体的信息包括河道底泥所在河道的走向信息和河道底泥所在河道周围的人为活动信息;所述河道底泥所在河道周围的人为活动信息包括人类活动区域分类信息和河道周围污水排放位置;所述人类活动区域为五类区域,该五类区域包括商业区、居民区、工业区、混杂区和农村地区;
当所述多源污泥的类型为河湖底泥,且所述河湖底泥为湖泊底泥时,所述多源污泥的载体的信息是湖泊水文区域;
所述湖泊的水文区域包括入湖河口区、出湖河口区、湖滨带区、浅水区、深水区或者湖心区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进一步地,当所述河湖底泥为河道底泥时,步骤3)中布置多源污泥采样点的方法是:在河道的上游设置对照采样断面,在所述对照采样断面处布置采样点;经过每种人类活动区域外侧的河道的区段中设置控制采样断面,在所述控制采样断面处布置采样点。
进一步地,当所述河湖底泥为湖泊底泥时,步骤3)中,在所述每个湖泊水文区域中设置采样点。
优选地,当所述多源污泥的类型为管渠污泥时,所述管渠污泥的载体的信息包括管网的布置信息、管网中污水的流向和管渠底泥所在管网周围的人为活动信息;
管渠底泥所在管网周围的人为活动信息包括人类活动区域分类信息和管网中的污水排放口;所述人类活动区域为五类区域,该五类区域包括商业区、居民区、工业区、混杂区和农村地区;
步骤3)中布置多源污泥采样点的方法是:在管网中的干管的上游设置对照采样断面,经过每种人类活动区域外侧的干管的区段中设置控制采样断面,在所述控制采样断面处布置采样点;在管网中的污水排放口设置采样点;
干管的上游是人类在特定功能区产生的生产生活污水排放至干管之前未受该片区污水影响的管段;特定功能区为商业区、居民区、工业区、混杂区和农村地区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优选地,步骤4)中,将样品进行保存的步骤为当采样后1周之内对样品进行检测,样品置于2~4℃环境进行冷藏;当采样1周之后对样品进行检测,样品置于-20℃进行冷冻。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多源污泥布点采样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多源污泥布点采样方法适用于不同种类污泥的布点和采样,采用该多源污泥布点采样方法使得布点和采样更为具体与便捷。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本发明的多源污泥布点采样方法的步骤框图。
图2显示为本发明的多源污泥布点采样方法中人类活动区域周围设置河道和管道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01 商业区
102 居民区
103 工业区
104 河道
105 干管
107 农村地区
108 混杂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请参阅附图。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所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发明可实施的范畴。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源污泥布点及采样原则的方法,包括:
1)根据多源污泥的类型确定多源污泥采样的检测内容;
2)根据多源污泥的类型确定多源污泥的载体的信息;
3)根据多源污泥的类型、多源污泥采样的检测内容以及多源污泥的载体的信息,确定污泥采样信息,再根据污泥采样信息对多源污泥进行采样后得到样品;所述污泥采样信息包括多源污泥的采样点;
4)将样品进行保存的步骤,样品保存后,对样品进行检测。
本发明的多源污泥布点采样方法适用于不同种类污泥的布点和采样,采用该多源污泥布点采样方法使得布点和采样更为具体与便捷。
步骤1)中,所述多源污泥的类型包括:污水厂污泥、管渠污泥或者河湖底泥。
所述多源污泥采样的检测内容为污染物控制指标,所述污染物控制指标的检测标准根据多源污泥的检测用途确定;所述多源污泥的检测用途包括泥质控制检测、泥质特征分析和污染源鉴别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当所述多源污泥的类型为污水厂污泥时,多源污泥采样的检测用途为泥质控制检测和泥质特征分析;污水厂污泥采样检测是为了确定污水厂污泥是否达到排放标准,同时为了研究部门对污水厂污泥的情况进行研究。
当所述多源污泥的类型为河湖底泥时,所述多源污泥采样的检测用途包括泥质控制检测、泥质特征分析和污染源鉴别;河湖底泥的管理标准一方面由河湖管理部门确定,河湖管理部门关注河湖底泥是否需要清理淤泥;河湖底泥的管理标准另一方面由研究部门确定,研究部门关注河湖底泥的分布规律和纵向深度不同的河湖底泥是否有不同;同时也对污染源进行追根溯源。
当所述多源污泥的类型为管渠污泥时,所述多源污泥采样的检测用途包括泥质控制检测和污染源鉴别。管渠污泥也是管理部门需要了解管道内部是否需要清理淤泥,同时也对污染源进行追根溯源。
污染物控制指标为多源污泥的物理参数、多源污泥的化学参数、多源污泥的生物参数等等;多源污泥的物理参数包括多源污泥的泥质堆积程度、气味和颜色等;多源污泥的化学参数包括多源污泥的有机质含量和重金属含量等;多源污泥的生物参数包括多源污泥中的生物种类等。
所述泥质控制检测是为了确定是否需要进行清淤控制;
所述泥质特征分析为了确定多源污泥的分布规律,泥质特征分析作为研究项目的组成部分,用于研究多源污泥的发展趋势或分布规律。
所述污染源鉴别是为了确定多源污泥的周围环境是否对多源污泥造成污染,也就能够鉴别水体周边商业、工业、农业等地面物质及对水体与水中微生物的影响。
当所述多源污泥的类型为污水厂污泥时,所述多源污泥的载体的信息包括污水厂污泥的工艺流程和污水处理厂污泥后续处理工艺流程;
污水厂污泥的工艺流程包括:污水经过生物处理后产生污水厂污泥,污水厂污泥经过沉淀步骤和脱水步骤排出;
污水处理厂污泥后续处理工艺流程为对污水厂污泥的工艺流程排出的污水厂污泥进行污泥稳定性处理。
污泥稳定性处理的方式包括厌氧消化、堆肥和焚烧。
当所述多源污泥的类型为污水厂污泥时,步骤3)中布置多源污泥采样点为在污水厂污泥产生后的各个步骤中布置采样点。在污水厂污泥产生后的各个步骤中布置采样点能够保证多源污泥采样的准确性。
所述河湖底泥包括河道底泥和湖泊底泥;
当所述多源污泥的类型为河湖底泥,且所述河湖底泥为河道底泥时,所述多源污泥的载体的信息包括河道底泥所在河道的走向信息和河道底泥所在河道周围的人为活动信息;所述河道底泥所在河道周围的人为活动信息包括人类活动区域分类信息和河道周围污水排放位置;所述人类活动区域为五类区域,该五类区域包括商业区、居民区、工业区、混杂区和农村地区;混杂区包括商业区、居民区、工业区和农村地区中的两种或者两种以上;人为活动信息是指人类为生存发展和提升生活水平,进行一系列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生产、生活活动,包括农业、工业、商业、交通和各种工程建设等。
当所述多源污泥的类型为河湖底泥,且所述河湖底泥为湖泊底泥时,所述多源污泥的载体的信息是湖泊水文区域;
所述湖泊的水文区域包括入湖河口区、出湖河口区、湖滨带区、浅水区、深水区或者湖心区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当所述河湖底泥为河道底泥时,步骤3)中布置多源污泥采样点的方法是:在河道的上游设置对照采样断面,在所述对照采样断面处布置采样点;经过每种人类活动区域外侧的河道的区段中设置控制采样断面,在所述控制采样断面处布置采样点。
当所述河湖底泥为湖泊底泥时,步骤3)中,在所述每个湖泊水文区域中设置采样点;所述湖泊的水文区域包括入湖河口区、出湖河口区、湖滨带区、浅水区、深水区或者湖心区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当所述多源污泥的类型为管渠污泥时,所述管渠污泥的载体的信息包括管网的布置信息、管网中污水的流向和管渠底泥所在管网周围的人为活动信息;
管渠底泥所在管网周围的人为活动信息包括人类活动区域分类信息和管网中的污水排放口;所述人类活动区域为五类区域,该五类区域包括商业区、居民区、工业区、混杂区和农村地区;混杂区包括商业区、居民区、工业区和农村地区中的两种或者两种以上;
步骤3)中布置多源污泥采样点的方法是:在管网中的干管的上游设置对照采样断面,经过每种人类活动区域外侧的干管的区段中设置控制采样断面,在所述控制采样断面处布置采样点;在管网中的污水排放口设置采样点,干管的上游是人类在特定功能区产生的生产生活污水排放至干管之前未受该片区污水影响的管段;特定功能区为商业区、居民区、工业区、混杂区和农村地区中的一种或者多种;该方案能够保证多源污泥采样的准确性。
为了防止样品变质,步骤4)中,将样品进行保存的步骤为当采样后1周之内对样品进行检测,样品置于2~4℃环境进行冷藏;当采样1周之后对样品进行检测,样品置于-20℃进行冷冻。必要时加入化学药品进行保存,同时保存的方法不得干扰后续样品的检测,化学药品可为是防腐剂。
为了保证采样数据更准确,所述污泥采样信息包括采样频率和采样数量;所述采样频率为每个采用周期中的每个采样点的采样次数;所述采样数量为每个采样点每次采样的采样份数。采用周期可为一年,每个采用周期中的每个采样点的采样次数为2~4次;采样数量为每个采样点每次采样的采样份数至少为2份。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中,多源污泥的类型为污水厂污泥,多源污泥采样的检测内容为泥质控制检测和泥质特征分析;
所述多源污泥的载体的信息包括污水厂污泥的工艺流程和污水处理厂污泥后续处理工艺流程;
污水厂污泥的工艺流程包括:污水经过生物处理后产生污水厂污泥,污水厂污泥经过沉淀步骤和脱水步骤排出;沉淀步骤在混凝沉淀池中进行;脱水步骤在第一脱水机房中进行。
污水处理厂污泥后续处理工艺流程为对污水厂污泥的工艺流程排出的污水厂污泥进行污泥稳定性处理。
本实施例中,污泥稳定性处理的方式为厌氧消化。
厌氧消化包括以下步骤;
a)污水厂污泥的工艺流程排出的污水厂污泥在第一卸料车间卸料,同时餐厨垃圾在第二卸料车间卸料;
b)污水厂污泥在浆化池进行浆化;
c)浆化后的污水厂污泥和餐厨垃圾在封闭的厌氧消化罐进行厌氧反应后排到沼渣调理池中;
d)厌氧反应后的污水厂污泥从沼渣调理池进入第二脱水机房进行脱水;
e)污水厂污泥在干化池中进行干化。
在污水厂污泥产生后的各个步骤中布置采样点,就是在混凝沉淀池、第一脱水机房、第一卸料车间卸料、第二卸料车间卸料、浆化池、沼渣调理池、第二脱水机房和干化池中进行取样。
混凝沉淀池的排泥管取样时,应等污水厂污泥排放一段时间均匀后再进行取样。污水厂污泥可根据需要进行多次取样,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对正常运转的污水厂,污泥为稳定排放。本实施例中,每个采样点每次采样的采样份数3份样品。为了对比不同时间段的污泥泥质变化情况,设定采样周期为1年,3个月采样一次,一年中共进行4次污水厂污泥样品采集。每个采样点每次采样的采样份数3份样品。样品添加保存剂后并用清洗过的干燥具塞聚乙烯瓶进行封装。
污泥由于生物代谢,泥质特性变化较快,因此污泥样品在运输过程应保证密封、高温、避免日光照射的影响。当无法在采样后1周之内对样品进行检测时,运输过程应固定,用泡沫板进行固定。
将样品进行保存的步骤为当采样后1周之内对样品进行检测,样品置于2~4℃环境进行冷藏;当采样1周之后对样品进行检测,样品置于-20℃进行冷冻或加入化学药品进行保存,但是选择的保存不得影响后续的检验,避免影响检测结果。污泥样品储存时间最长不超过3 个月。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中,多源污泥的类型为河湖底泥,且所述河湖底泥为河道底泥时,所述多源污泥采样的检测用途包括泥质控制检测、泥质特征分析和污染源鉴别;
所述多源污泥的载体的信息包括河道底泥所在河道的走向信息和河道底泥所在河道周围的人为活动信息;所述河道底泥所在河道周围的人为活动信息包括人类活动区域分类信息和河道周围污水排放位置;所述人类活动区域为五类区域,该五类区域包括商业区、居民区、工业区、混杂区和农村地区;
当所述河湖底泥为河道底泥时,步骤3)中布置多源污泥采样点的方法是:在河道的上游设置对照采样断面,在所述对照采样断面处布置采样点;经过每种人类活动区域外侧的河道的区段中设置两个控制采样断面;两个控制采样断面中的一个处于该河道的区段的上游,两个控制采样断面中的另一个处于该河道的区段的下游;在每个所述控制采样断面处布置采样点。
底泥监测断面包括三类,底泥监测断面分别是对照采样断面、控制采样断面和削减采样断面;削减断面处于河道的下游。底泥监测断面在总体和宏观上须能反应河道所在区域的水环境质量状况。各个底泥监测断面的具体位置须能反应所在区域的污染特性;尽可能地用最少的断面数量获取足够的具有代表性的河道环境信息;同时还应考虑具体采样时的可行性。
河道中设立至少一个对照采样断面、若干个控制采样断面,在河道的控制采样断面的下游,设置削减采样断面。
河道中设置底泥监测断面应避开死水区、回水区、排污口处,尽量选择河床较为稳定平坦的区域。
有明显排污口或污染源附近的河段,应在污染源的上、下游分别设置控制采样断面。污染源就是人类活动区域,人类活动区域为五类区域,该五类区域包括商业区、居民区、工业区、混杂区和农村地区;
在河流交汇或有污水流入处的河段,应在河流充分混合前后的上、下游河段设置控制采样断面。
控制所有的控制采样断面的数量、间距以及控制采样断面与污染源的距离应由污染源的数量及其间距、各污染源的实际情况、以及相应河流的水文特征决定。
在各个底泥监测断面上应设置监测垂线,监测垂线的数量设置应根据所在河道的河宽进行布设,底泥垂线布置同水样布点垂线,具体如下:
当河道的宽度的取值范围是≤50m时,监测垂线的数量为一条,此时一条监测垂线为中泓线;
当河道的宽度的取值范围是50~100m时,监测垂线的数量为二条,此时两条监测垂线中的一条监测垂线与左岸之间的距离为1-2m,两条监测垂线中的一条监测垂线与右岸之间的距离为1-2m;
当河道的宽度的取值范围是大于等于100m时,监测垂线的数量为三条,此时三条监测垂线中的第一条监测垂线与左岸之间的距离为1-2m,三条监测垂线中的第二条监测垂线处于中部,三条监测垂线中的第三条监测垂线与右岸之间的距离为1-2m;
监测垂线布设应避开污染区域;单独测污染带污泥时,应单独布设。
监测垂线上的采样点的数量通过测量河湖底泥的厚度后决定,具体如下:
当河道底泥的厚度的取值范围是≤0.5m时,每个监测垂线上的采样点的数量为一点;
当河道底泥的厚度的取值范围是0.5~1.5m时,每个监测垂线上的采样点的数量为两点;
当河道底泥的厚度的取值范围是大于等于1.5m时,每个监测垂线上的采样点的数量为三点;
河道底泥宜使用管状取样器进行取样,有数据显示河道底泥分布较均匀时可酌情减少采样点的数量。
当研究不同深度的多源污泥的特性时,需要使用管状污泥采样器;当研究相同深度的多源污泥的特性时,则使用抓斗式污泥取样器即可。
河湖底泥采样前,应提前布设好采样位点,在较大的范围进行预调查,在确定好采样位点后进行采样。
河湖底泥采样时应确保采样点位置的准确性,必要时可用精准的定位工具进行定位。
当需要使用船只进行采样时,应确保船只在采样点的下游,采样人员应在船头,确保采样器远离船只当采样点无法准确定位时,可在采样点位周边进行取样。
采样结束前,应核对采样计划,避免错漏,并做好时间、地点、位置及样品名称标记,以防混淆。
在河口区域采样时,由于河湖底泥堆积分布容易变化,应适当增加采样点,多次采样时可在同样位置稍作变更进行采样。
在进行同一点位不同深度的底泥采样时,应自上而下有序采集,避免因不同层次的河湖底泥混扰。
为探究人为活动对河道底泥的影响,分别选取居民生活区、商业区和工业区的河道进行布点采样,根据排污口分布主要对上、下游河道底泥进行采集,本实施例中,河道的宽度小于50m,因此河道只需要设置一条垂线,即中泓线,根据测量河道底泥厚度约为0.5m,因此每条垂线只取一个样品。
河道底泥的布点取样示意点如图2所示。点1~点6处于河道104上,点1~点6为河道底泥布点位置,其中点1为上游,点1处设置为对照采样断面;点1-点2之间的周围是农村地区107,在点2处设置控制采样断面;点3-点4之间的周围为混杂区108,因此在点3处设置控制采样断面,在点4处设置控制采样断面;点4~点5之间为居民区102,在点5处设置控制采样断面;点5~点6之间为有工业区103,在点6处设置控制采样断面。本实施例中,混杂区包括商业区和居民区。
对河湖底泥取样时,在没有部门清淤计划的情况下,应根据相应河湖的水质变化进行采样检测,一年内可进行2~4次采样,单次每个点位应至少取2个样。若河湖在某一时间段水质进行了变化,相应水域的底泥也应进行采集。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多源污泥的类型为河湖底泥,且所述河湖底泥为湖泊底泥时,步骤3)中,在所述每个湖泊水文区域中设置采样点,所述湖泊的水文区域包括入湖河口区、出湖河口区、湖滨带区、浅水区、深水区或者湖心区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对于湖泊一般只设置监测垂线,如有特殊情况可参照河道设置断面。
通过使用带刻度的标尺或仪器测定所在区域的湖泊底泥的厚度,湖泊中的监测垂线上的采样点数应根据湖泊底泥的厚度决定,如下所示:
当湖泊底泥的厚度的取值范围是≤0.5m时,每个监测垂线上的采样点的数量为一点;
当湖泊底泥的厚度的取值范围是0.5~1.5m时,每个监测垂线上的采样点的数量为两点;
当湖泊底泥的厚度的取值范围是大于等于1.5m时,每个监测垂线上的采样点的数量为三点;
湖泊底泥宜使用管状取样器进行取样,有数据显示湖泊底泥分布较均匀时可酌情减少采样点数。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中,多源污泥的类型为管渠污泥时,所述管渠污泥的载体的信息包括管网的布置信息、管网中污水的流向和管渠底泥所在管网周围的人为活动信息;
管渠底泥所在管网周围的人为活动信息包括人类活动区域分类信息和管网中的污水排放口;所述人类活动区域为五类区域,该五类区域包括商业区、居民区、工业区、混杂区和农村地区;混杂区包括商业区和居民区;
步骤3)中布置多源污泥采样点的方法是:在管网中的干管的上游设置对照采样断面,经过每种人类活动区域外侧的干管的区段中设置控制采样断面,在所述控制采样断面处布置采样点;在管网中的污水排放口设置采样点;干管的上游是人类在特定功能区产生的生产生活污水排放至干管之前未受该片区污水影响的管段;特定功能区为商业区、居民区、工业区、混杂区和农村地区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管渠所在的管网布点前应全面掌握与污染源污水的污水类型、排放规律、污水管网的走向的基础上确定采样点位,同时还应根据地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确定。
管渠污泥一般在干管以及干管中取样,经过每种人类活动区域外侧的干管的区段的中设置两个控制采样断面;两个控制采样断面中的一个处于该干管的区段的上游,两个控制采样断面中的另一个处于该干管的区段的下游。经过每种人类活动区域外侧的干管的区段的中设置两个控制采样断面;两个控制采样断面中的一个处于该干管的区段的上游,两个控制采样断面中的另一个处于该干管的区段的下游。每个控制采样断面中布置2个采样点。
由于干管较深且管壁较窄,布点取样时应注意取样器不要接触管壁。取样时注意取样器避免碰到管壁,以免影响多源污泥性质。
对于流动性较大的管渠,管渠污泥在管道中堆积的时间较短,每6个月可进行一次采样。若需要长期监测管道所在片区对其的影响,可将采样间隙适当缩短。
管渠污泥取样前应先做好预调查,确定所在区域的排水体制、污水性质以及排水流向。
干管与干管通常分布在行车道路上,取样前应提前设立警示标志,保证采样人员安全。
由于管网中的管道中成分复杂,应在同一点位进行多次取样,避免数据偶然性。
管渠污泥的布点取样示意点,如图2所示。点7和点8处于干管105上。点7~点8之间为工业区103,其中,点7为干管105的上游,点7处设置为对照采样断面;点8处为排污口,点8处设置控制采样断面;点11和点12处于干管105上,点11和点12之间为农村地区107,点12处设置对照采样断面,点11处设置控制采样断面;点9和点10处于干管105 上,点9和点10之间为混杂区108,点10处设置对照采样断面,点9处设置控制采样断面;点13和点14处于干管105上,点13和点14之间为商业区101,点13处设置对照采样断面,点14处设置控制采样断面;点15和点16处于干管105上,点15和点16之间为商业区101,点16处设置为对照采样断面,点15处设置控制采样断面。本实施例中,混杂区包括商业区和居民区。综上,本发明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2)

1.一种多源污泥布点采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1)根据多源污泥的类型确定多源污泥采样的检测内容;
2)根据多源污泥的类型确定多源污泥的载体的信息;
3)根据多源污泥的类型、多源污泥采样的检测内容以及多源污泥的载体的信息,确定污泥采样信息,再根据污泥采样信息对多源污泥进行采样后得到样品;所述污泥采样信息包括多源污泥的采样点;
4)将样品进行保存的步骤,样品保存后,对样品进行检测;
步骤1)中,所述多源污泥的类型包括:污水厂污泥、管渠污泥或者河湖底泥;
所述多源污泥采样的检测内容为污染物控制指标,所述污染物控制指标的检测标准根据多源污泥的检测用途确定;所述多源污泥的检测用途包括泥质控制检测、泥质特征分析和污染源鉴别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当所述多源污泥的类型为污水厂污泥时,多源污泥采样的检测用途为泥质控制检测和泥质特征分析;
当所述多源污泥的类型为河湖底泥时,所述多源污泥采样的检测用途包括泥质控制检测、泥质特征分析和污染源鉴别;
当所述多源污泥的类型为管渠污泥时,所述多源污泥采样的检测用途包括泥质控制检测和污染源鉴别;
当所述多源污泥的类型为污水厂污泥时,所述多源污泥的载体的信息包括污水厂污泥的工艺流程和污水处理厂污泥后续处理工艺流程;
污水厂污泥的工艺流程包括:污水经过生物处理后产生污水厂污泥,污水厂污泥经过沉淀步骤和脱水步骤排出;
污水处理厂污泥后续处理工艺流程为对污水厂污泥的工艺流程排出的污水厂污泥进行污泥稳定性处理;
所述河湖底泥包括河道底泥和湖泊底泥;
当所述多源污泥的类型为河湖底泥,且所述河湖底泥为河道底泥时,所述多源污泥的载体的信息包括河道底泥所在河道的走向信息和河道底泥所在河道周围的人为活动信息;所述河道底泥所在河道周围的人为活动信息包括人类活动区域分类信息和河道周围污水排放位置;所述人类活动区域为五类区域,该五类区域包括商业区、居民区和工业区、混杂区和农村地区;
当所述多源污泥的类型为河湖底泥,且所述河湖底泥为湖泊底泥时,所述多源污泥的载体的信息是湖泊水文区域;
所述湖泊的水文区域包括入湖河口区、出湖河口区、湖滨带区、浅水区、深水区或者湖心区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当所述多源污泥的类型为管渠污泥时,所述管渠污泥的载体的信息包括管网的布置信息、管网中污水的流向和管渠底泥所在管网周围的人为活动信息;
管渠底泥所在管网周围的人为活动信息包括人类活动区域分类信息和管网中的污水排放口;所述人类活动区域为五类区域,该五类区域包括商业区、居民区、工业区、混杂区和农村地区;
步骤3)中布置多源污泥采样点的方法是:在管网中的干管的上游设置对照采样断面,经过每种人类活动区域外侧的干管的区段中设置控制采样断面,在所述控制采样断面处布置采样点;在管网中的污水排放口设置采样点;
干管的上游是人类在特定功能区产生的生产生活污水排放至干管之前未受该片区污水影响的管段;特定功能区为商业区、居民区、工业区、混杂区和农村地区中的一种或者多种;当所述多源污泥的类型为污水厂污泥时,步骤3)中布置多源污泥采样点为在污水厂污泥产生后的各个步骤中布置采样点;
当所述河湖底泥为河道底泥时,步骤3)中布置多源污泥采样点的方法是:在河道的上游设置对照采样断面,在所述对照采样断面处布置采样点;经过每种人类活动区域外侧的河道的区段中设置控制采样断面,在所述控制采样断面处布置采样点;
当所述河湖底泥为湖泊底泥时,步骤3)中,在所述每个湖泊水文区域中设置采样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源污泥布点采样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4)中,将样品进行保存的步骤为当采样后1周之内对样品进行检测,样品置于2~4℃环境进行冷藏;当采样1周之后对样品进行检测,样品置于-20℃进行冷冻。
CN202110818174.9A 2021-07-20 2021-07-20 多源污泥布点采样方法 Active CN11356718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18174.9A CN113567188B (zh) 2021-07-20 2021-07-20 多源污泥布点采样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18174.9A CN113567188B (zh) 2021-07-20 2021-07-20 多源污泥布点采样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67188A CN113567188A (zh) 2021-10-29
CN113567188B true CN113567188B (zh) 2023-08-29

Family

ID=781656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818174.9A Active CN113567188B (zh) 2021-07-20 2021-07-20 多源污泥布点采样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567188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62961A (zh) * 2010-09-20 2011-02-02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水体污染底泥生态疏浚范围的确定方法
CN103713097A (zh) * 2013-07-30 2014-04-09 山东建筑大学 大区域水体底泥重金属污染状况调查点位布设方法
CN110981130A (zh) * 2019-12-11 2020-04-10 湖南省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重金属污染底泥利用途径的判定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62961A (zh) * 2010-09-20 2011-02-02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水体污染底泥生态疏浚范围的确定方法
CN103713097A (zh) * 2013-07-30 2014-04-09 山东建筑大学 大区域水体底泥重金属污染状况调查点位布设方法
CN110981130A (zh) * 2019-12-11 2020-04-10 湖南省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重金属污染底泥利用途径的判定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河湖底泥的来源、性质和处理处置技术-与污水厂污泥的比较;段妮娜等;城市道桥与防洪(第12期);166-170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67188A (zh) 2021-10-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Hafizur et al. Investigation of physicochemical parameter, heavy metal in Turag river water and adjacent industrial effluent in Bangladesh
Wang et al. Predicting bioretention pollutant removal efficiency with design features: A data-driven approach
Ejaz et al. Water quality assessment of effluent receiving streams in Pakistan: A case study of Ravi River
Ogbozige et al. Water quality assessment and mapping using inverse distance weighted interpolation: A case of River Kaduna, Nigeria
Zinabu Assessment of the impact of industrial effluents on the quality of irrigation water and changes in soil characteristics: the case of Kombolcha town
CN111626629B (zh) 一种智能处理城市用环境污染管理系统及其方法
Guo et al. Determining nitrate sources in storm runoff in complex urban environments based on nitrogen and oxygen isotopes
CN113567188B (zh) 多源污泥布点采样方法
CN107662980A (zh) 生态拦截系统及方法
Jaskelevičius et al. Investigation of influence of lapes landfill leachate on ground and surface water pollution with heavy metals
Vujošević et al. Genotoxicity screening of the river Rasina in Serbia using the Allium anaphase–telophase test
Yen et al. Characteristics of water quality of rivers related to land-use in Penang Island Malaysia
Finotti et al. Development of a monitoring network of water resources in urban areas as a support for municipal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Aydin et al. Development of biofilm collectors as passive samplers in sewerage systems—a novel wastewater monitoring method
Sivanandan et al. Assessment of water quality and pollution in Gurunagar fishery harbour, Jaffna, Sri Lanka
Amirhosseini et al. Microplastics pollution in rice fields: a case study of Pir Bazar rural district of Gilan, Iran
Balch et al. Monitoring a deep marine wastewater outfall
Ramadhiani Analysis of river water quality and pollution control strategies in the upper Citarum River
Hua et al. Temporal Seasonal Variations and Source Apportionment of Water Pollution in Melaka River Basin using 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Techniques.
Hadi et al. Determination of Deoxygenation Coefficient for Al-Robat and Al-Jubyla Creeks in Basrah City/South of Iraq
CN111965112B (zh) 地表水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背景值判定的方法及应用
Dewi et al. The content of heavy metal lead (Pb) on baung fish (Hemibagrus nemurus) as biomonitoring pollution of Wulan River of Demak Regency
Pratum Assessment of Water Resources Pollution Carrying Capacity in The Sa Kaeo Special Economic Zone, Thailand
Bahadori et al. Water Pollution Control
Azhari et al. Water Quality during Rainy and Droughty Seasons based on Water Quality Index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