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55138A - 一种研究流量波动条件下沸腾临界的实验装置及分析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研究流量波动条件下沸腾临界的实验装置及分析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55138A
CN113555138A CN202110838433.4A CN202110838433A CN113555138A CN 113555138 A CN113555138 A CN 113555138A CN 202110838433 A CN202110838433 A CN 202110838433A CN 113555138 A CN113555138 A CN 1135551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ow
boiling
critical
condition
un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83843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彭传新
黄彦平
昝元锋
袁德文
徐建军
刘亮
岳妮娜
周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uclear Power Institute of China
Original Assignee
Nuclear Power Institute of Chin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uclear Power Institute of China filed Critical Nuclear Power Institute of China
Priority to CN202110838433.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555138A/zh
Publication of CN1135551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5513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21NUCLEAR PHYSICS; NUCLEAR ENGINEERING
    • G21CNUCLEAR REACTORS
    • G21C17/00Monitoring; Testing ; Maintaining
    • G21C17/001Mechanical simula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30/00Energy generation of nuclear origin
    • Y02E30/30Nuclear fission reacto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igh Energy & Nuclear Physics (AREA)
  • Monitoring And Testing Of Nuclear Reac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研究流量波动条件下沸腾临界的实验装置及分析方法,涉及核反应实验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实验本体,所述实验本体的入口设有流量计、热电偶,实验本体的出口设有智能压力变送器,实验本体内的加热通道间隔设有多个临界监测热偶。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研究流量波动条件下沸腾临界的实验装置及分析方法,通过科学合理的临界监测热偶布置方式可以监测流量波动幅值超过100%条件下的沸腾临界现象,有效地实现了波动流量条件下沸腾临界的现象监测;本发明成功地提取了流量波动条件下沸腾临界发生时的热工参数,获得了临界热流密度与局部流量、压力和含汽率的函数关系,实现波动流量条件下的沸腾临界行为特性研究。

Description

一种研究流量波动条件下沸腾临界的实验装置及分析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核反应实验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研究流量波动条件下沸腾临界的实验装置及分析方法。
背景技术
在过去几十年国内外核能界开展了大量反应堆燃料元件沸腾临界实验研究元件的临界热流密度值。这些工作都是针对流量稳定条件进行实验研究。当堆芯入口流量不稳定时,由于不能有效判断临界发生的位置、临界发生时的局部参数等技术难题,因此流量波动下的反应堆燃料元件沸腾临界研究几乎处于停滞状态。因此,如何研究设计一种研究流量波动条件下沸腾临界的实验装置及分析方法是我们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研究流量波动条件下沸腾临界的实验装置及分析方法,本发明可以有效判断临界位置,分析临界发生时的局部参数,获得流量波动条件下的临界热流密度值。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研究流量波动条件下沸腾临界的实验装置,包括实验本体,所述实验本体的入口设有流量计、热电偶,实验本体的出口设有智能压力变送器,实验本体内的加热通道间隔设有多个临界监测热偶。
进一步的,所述实验本体内的加热通道出口依次间隔20mm布置有10个临界监测热偶。
进一步的,所述实验本体采用圆管、环管、四边形通道、六边形通道、棒束通道中任意一种流道结构模拟相应类型的反应堆燃料元件。
进一步的,所述实验本体采用直流电加热后模拟反应堆燃料元件的核反应释热。
进一步的,所述实验本体通过改变加热元件的加热功率实现不同热流密度的调节和模拟。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研究流量波动条件下沸腾临界的分析方法,通过捕捉沸腾临界的局部参数建立流量波动条件下临界热流密度值的分析函数,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通过实验本体入口布置的流量计、热电偶分别测量入口流量G1、入口温度t1
S2:根据临界监测热偶的实验结果,确定流量波动条件下沸腾临界发生的位置距离实验本体入口处的长度L1以及临界触发的时间T;
S3:根据入口处流量计位置距离实验本体入口的长度L2、依据入口流量G1建立的流量曲线、临界触发的时间T确定沸腾临界触发时的流量G;
S4:根据入口处流体的入口温度t1、实验本体的加热功率W和流量G,确定沸腾临界发生时的局部质量含汽率x;
S5:根据实验本体出口位置处布置的智能压力变送器测量实验本体的出口压力P1,并根据智能压力变送器距离临界发生点的位置L3计算沸腾临界发生时的局部压力P;
S6:获得流量波动条件下临界热流密度值q与局部压力P、流量G和质量含汽率x的函数关系。
进一步的,所述流量G为处于波动流量的波谷值或者波峰值;或,为波谷值和波峰值中间的任意值。
进一步的,所述函数关系的计算公式具体为:
Figure BDA0003178013230000021
Figure BDA0003178013230000031
其中,Cp表示比热容;Hfg表示汽化潜热;Tsat(P)表示对应局部压力下的饱和温度;A表示实验本体内加热通道的传热面积。
进一步的,所述沸腾临界发生时的局部压力计算公式具体为:
P=P1+ρg L3
其中,ρ表示临界发生点的位置至实验本体出口间气流平均密度;g表示重力加速度。
进一步的,所述沸腾临界的发生判断过程具体为:
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下的壁温上升曲线判断波动流量条件下发生沸腾临界:
壁面出现显著上升趋势,上升速率不小于5℃/s;
壁温持续上升,上升时间大约1个流量波动周期;
壁温超过高温报警值。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研究流量波动条件下沸腾临界的实验装置及分析方法,通过科学合理的临界监测热偶布置方式可以监测流量波动幅值超过100%条件下的沸腾临界现象,有效地实现了波动流量条件下沸腾临界的现象监测;
2、本发明提出了根据壁温曲线判定波动流量下的沸腾临界的方法,有效地辩析了流量波动条件下的间歇性干涸和沸腾临界现象;
3、本发明成功地提取了流量波动条件下沸腾临界发生时的热工参数,获得了临界热流密度与局部流量、压力和含汽率的函数关系,实现波动流量条件下的沸腾临界行为特性研究。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临界监测热偶的分布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低含汽率条件下的壁温和质量流速变化曲线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间歇性干涸壁温变化曲线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腾临界壁温变化曲线图。
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
1、实验本体;2、临界监测热偶;3、流量计;4、热电偶;5、智能压力变送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需说明的是,当部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部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部件上。当一个部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是直接或者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部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实施例1:一种研究流量波动条件下沸腾临界的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实验本体1,实验本体1的入口设有流量计3、热电偶4,实验本体1的出口设有智能压力变送器5,实验本体1内的加热通道间隔设有多个临界监测热偶2。
在本实施例中,实验本体1采用圆管、环管、四边形通道、六边形通道、棒束通道中任意一种流道结构模拟相应类型的反应堆燃料元件。
在本实施例中,实验本体1采用直流电加热后模拟反应堆燃料元件的核反应释热。
在本实施例中,实验本体1通过改变加热元件的加热功率实现不同热流密度的调节和模拟。
对于流量稳定的均匀加热通道,从通道入口进入的单相流体温度沿流动方向逐渐升高,达到饱和温度后开始产生蒸汽,变成汽液两相流。随着热流密度的不断增加,汽液两相流的含汽率越来越高,当高含汽率的汽液两相流不足以冷却加热壁面时,壁温飞升,沸腾临界现象发生,此时的热流密度为临界热流密度。流量稳定的均匀加热通道中,含汽率逐渐增加,因此沸腾临界通常发生在加热通道的出口。
对于流量波动的均匀加热通道,入口段和中间段的流体为过冷流体或者含汽率低的汽液两相流,通过分析发现在热流密度非常大的情况下才会发生沸腾临界。出口端的流体含汽率高,当流量波动到低谷时,含汽率增加有可能触发沸腾临界,本发明在加热通道出口依次间隔20mm布置了10个临界监测热偶2,如图2所示。这种布置方式可以监测流量波动幅值超过100%条件下的沸腾临界现象,有效地实现了波动流量条件下沸腾临界的现象监测。
实施例2:一种研究流量波动条件下沸腾临界的分析方法,该方法基于实施例1中记载的实验装置,通过捕捉沸腾临界的局部参数建立流量波动条件下临界热流密度值的分析函数,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通过实验本体1入口布置的流量计3、热电偶4分别测量入口流量G1、入口温度t1
S2:根据临界监测热偶2的实验结果,确定流量波动条件下沸腾临界发生的位置距离实验本体1入口处的长度L1以及临界触发的时间T;
S3:根据入口处流量计3位置距离实验本体1入口的长度L2、依据入口流量G1建立的流量曲线、临界触发的时间T确定沸腾临界触发时的流量G;流量G为处于波动流量的波谷值或者波峰值;或,为波谷值和波峰值中间的任意值;
S4:根据入口处流体的入口温度t1、实验本体1的加热功率W和流量G,确定沸腾临界发生时的局部质量含汽率x;
S5:根据实验本体1出口位置处布置的智能压力变送器5测量实验本体1的出口压力P1,并根据智能压力变送器5距离临界发生点的位置L3计算沸腾临界发生时的局部压力P;
S6:获得流量波动条件下临界热流密度值q与局部压力P、流量G和质量含汽率x的函数关系。
函数关系的计算公式具体为:
Figure BDA0003178013230000061
Figure BDA0003178013230000062
其中,Cp表示比热容;Hfg表示汽化潜热;Tsat(P)表示对应局部压力下的饱和温度;A表示实验本体1内加热通道的传热面积。
沸腾临界发生时的局部压力计算公式具体为:
P=P1+ρg L3
其中,ρ表示临界发生点的位置至实验本体1出口间气流平均密度;g表示重力加速度。
流量稳定条件下沸腾临界实验中,沸腾临界发生前,壁温随着热流密度的上升而小幅值的稳步上升。沸腾临界发生时传热恶化壁温飞升,通过壁温的上升速率可以判断沸腾临界的起始点。流量波动实验中,过冷流体或者低含汽率时,壁温几乎不变,如图3所示。随着热流密度的增加,含汽率逐渐提高,达到一定值后,流量波动会导致加热壁面出现间歇性干涸。比如,当波谷流量经过时,含汽率增加,有时甚至会出现干涸,加热壁面温度急剧上升,流量波峰经过时,流量增加,含汽率减小,壁面可以再润湿,冷却能力提高,壁温温度开始下降,如图4所示。这种间歇性干涸,壁温虽然出现周期性的骤升和骤降,但是没有出现完全传热恶化,不能认为是发生沸腾临界。
为此,如图5所示,本发明提出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下的壁温上升曲线判断波动流量条件下发生沸腾临界:(1)壁面出现显著上升趋势,上升速率不小于5℃/s;(2)壁温持续上升,上升时间大约1个流量波动周期;(3)壁温超过高温报警值。
本发明成功解决了流量波动条件下沸腾临界实验本体1的设计难题,已成功用于动态自反馈条件下临界热流密度研究项目中。此外,本发明还可以用于流量波动条件下堆芯流动传热、流动不稳定性其他特性研究。
工作原理: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研究流量波动条件下沸腾临界的实验装置及分析方法,通过科学合理的临界监测热偶2布置方式可以监测流量波动幅值超过100%条件下的沸腾临界现象,有效地实现了波动流量条件下沸腾临界的现象监测;本发明提出了根据壁温曲线判定波动流量下的沸腾临界的方法,有效地辩析了流量波动条件下的间歇性干涸和沸腾临界现象;本发明成功地提取了流量波动条件下沸腾临界发生时的热工参数,获得了临界热流密度与局部流量、压力和含汽率的函数关系,实现波动流量条件下的沸腾临界行为特性研究。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研究流量波动条件下沸腾临界的实验装置,包括实验本体(1),其特征是,所述实验本体(1)的入口设有流量计(3)、热电偶(4),实验本体(1)的出口设有智能压力变送器(5),实验本体(1)内的加热通道间隔设有多个临界监测热偶(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研究流量波动条件下沸腾临界的实验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实验本体(1)内的加热通道出口依次间隔20mm布置有10个临界监测热偶(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研究流量波动条件下沸腾临界的实验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实验本体(1)采用圆管、环管、四边形通道、六边形通道、棒束通道中任意一种流道结构模拟相应类型的反应堆燃料元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研究流量波动条件下沸腾临界的实验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实验本体(1)采用直流电加热后模拟反应堆燃料元件的核反应释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研究流量波动条件下沸腾临界的实验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实验本体(1)通过改变加热元件的加热功率实现不同热流密度的调节和模拟。
6.一种研究流量波动条件下沸腾临界的分析方法,其特征是,通过捕捉沸腾临界的局部参数建立流量波动条件下临界热流密度值的分析函数,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通过实验本体(1)入口布置的流量计(3)、热电偶(4)分别测量入口流量G1、入口温度t1
S2:根据临界监测热偶(2)的实验结果,确定流量波动条件下沸腾临界发生的位置距离实验本体(1)入口处的长度L1以及临界触发的时间T;
S3:根据入口处流量计(3)位置距离实验本体(1)入口的长度L2、依据入口流量G1建立的流量曲线、临界触发的时间T确定沸腾临界触发时的流量G;
S4:根据入口处流体的入口温度t1、实验本体(1)的加热功率W和流量G,确定沸腾临界发生时的局部质量含汽率x;
S5:根据实验本体(1)出口位置处布置的智能压力变送器(5)测量实验本体(1)的出口压力P1,并根据智能压力变送器(5)距离临界发生点的位置L3计算沸腾临界发生时的局部压力P;
S6:获得流量波动条件下临界热流密度值q与局部压力P、流量G和质量含汽率x的函数关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研究流量波动条件下沸腾临界的分析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流量G为处于波动流量的波谷值或者波峰值;或,为波谷值和波峰值中间的任意值。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研究流量波动条件下沸腾临界的分析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函数关系的计算公式具体为:
Figure FDA0003178013220000021
Figure FDA0003178013220000022
其中,Cp表示比热容;Hfg表示汽化潜热;Tsat(P)表示对应局部压力下的饱和温度;A表示实验本体(1)内加热通道的传热面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研究流量波动条件下沸腾临界的分析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沸腾临界发生时的局部压力计算公式具体为:
P=P1+ρg L3
其中,ρ表示临界发生点的位置至实验本体(1)出口间气流平均密度;g表示重力加速度。
10.根据权利要求6-9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研究流量波动条件下沸腾临界的分析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沸腾临界的发生判断过程具体为:
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下的壁温上升曲线判断波动流量条件下发生沸腾临界:
壁面出现显著上升趋势,上升速率不小于5℃/s;
壁温持续上升,上升时间大约1个流量波动周期;
壁温超过高温报警值。
CN202110838433.4A 2021-07-23 2021-07-23 一种研究流量波动条件下沸腾临界的实验装置及分析方法 Pending CN11355513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38433.4A CN113555138A (zh) 2021-07-23 2021-07-23 一种研究流量波动条件下沸腾临界的实验装置及分析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38433.4A CN113555138A (zh) 2021-07-23 2021-07-23 一种研究流量波动条件下沸腾临界的实验装置及分析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55138A true CN113555138A (zh) 2021-10-26

Family

ID=781043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838433.4A Pending CN113555138A (zh) 2021-07-23 2021-07-23 一种研究流量波动条件下沸腾临界的实验装置及分析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555138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862909A (zh) * 2023-02-14 2023-03-28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堆芯热工安全准则应用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及产品
CN116990339A (zh) * 2023-09-01 2023-11-03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沸腾临界的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107700A1 (en) * 2002-12-09 2004-06-10 Tennessee Valley Authority Simple and compact low-temperature power cycle
CN103471810A (zh) * 2013-09-16 2013-12-25 哈尔滨工程大学 甩负荷扰动下管束间两相流不稳定性与交变热应力研究试验装置
CN110444303A (zh) * 2019-08-12 2019-11-12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用于流动传热、流动不稳定和沸腾临界实验的装置和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107700A1 (en) * 2002-12-09 2004-06-10 Tennessee Valley Authority Simple and compact low-temperature power cycle
CN103471810A (zh) * 2013-09-16 2013-12-25 哈尔滨工程大学 甩负荷扰动下管束间两相流不稳定性与交变热应力研究试验装置
CN110444303A (zh) * 2019-08-12 2019-11-12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用于流动传热、流动不稳定和沸腾临界实验的装置和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南京工学院、西安交通大学热能动力教研室: "《电厂锅炉原理》", 电力工业出版社, pages: 264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862909A (zh) * 2023-02-14 2023-03-28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堆芯热工安全准则应用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及产品
CN116990339A (zh) * 2023-09-01 2023-11-03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沸腾临界的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990339B (zh) * 2023-09-01 2024-02-13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沸腾临界的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555138A (zh) 一种研究流量波动条件下沸腾临界的实验装置及分析方法
Bai et al. Enhanced flow boiling in parallel microchannels with metallic porous coating
Yamanouchi Effect of core spray cooling in transient state after loss of coolant accident
Shokouhmand et al.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n melting heat transfer characteristics of lauric acid in a rectangular thermal storage unit
Fan et al. Flow distribution in a solar collector panel with horizontally inclined absorber strips
Hetsroni et al. Explosive boiling of water in parallel micro-channels
Sukhatme et al. Film condensation of R-11 vapor on single horizontal enhanced condenser tubes
CN103675016A (zh) 一种放热式管式反应器相变取热与温控效果的测试系统
Gou et al. Critical and optimal inclination angles of two-phase closed thermosyphon under different operating conditions
Gu et al. Analysis of convective condensation heat transfer for moist air on a three-dimensional finned tube
Huang et al. Thermal and hydraulic analysis of ultra-thin vapor chamber with copper columns considering Marangoni effect
Singh Flow and heat transfer studies in a double-pass counter flow solar air heater
Kim et al. The study on pressure oscillation and heat transfer characteristics of oscillating capillary tube heat pipe
Oh et al. Complete condensation in a vertical tube passive condenser
Zhang et al. Onset of oscillatory convection in a porous cylinder saturated with a viscoelastic fluid
Husain et al. Visualization of flow patterns of water in open-ended vertical annulus during natural convection flow
Gu et al. Experimental study of moist air condensation outside three-dimensional finned tubes with different fin parameters
Kalita et al. Some studies on wall-to-bed heat transfer in a pressurized 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 unit
Mohanta et al.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inverted annular film boiling in a rod bundle during reflood transient
Vinod et al. Thermo-hydraulic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jet plate solar air heater under cross flow condition
Chang et al. Thermal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with scale imprints over boiling surface of two-phase loop thermosyphon at sub-atmospheric conditions
CN110988023A (zh) 一种吸热型燃料热沉的测试方法
Yuan et al. Experimental evaluation of latent heat use of a microencapsulated phase change material slurry in spraying
CN204632344U (zh) 一种用于聚变发电堆第一壁腐蚀监测装置
CN106970108A (zh) 安全壳蒸汽凝结传热系数测定实验装置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