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51867A - 一种用于风洞试验的纹影仪支架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风洞试验的纹影仪支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51867A
CN113551867A CN202110814143.6A CN202110814143A CN113551867A CN 113551867 A CN113551867 A CN 113551867A CN 202110814143 A CN202110814143 A CN 202110814143A CN 113551867 A CN113551867 A CN 11355186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frame
wind tunnel
schlieren instrument
tunnel test
turn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81414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551867B (zh
Inventor
何帆
董宾
刘为杰
李聪健
高川
肖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gh Speed Aerodynamics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ina Aerodynamic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enter
Original Assignee
High Speed Aerodynamics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ina Aerodynamic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enter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gh Speed Aerodynamics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ina Aerodynamic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enter filed Critical High Speed Aerodynamics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ina Aerodynamic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enter
Priority to CN202110814143.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551867B/zh
Publication of CN1135518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518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5518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5186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9/00Aerodynamic testing; Arrangements in or on wind tunnels
    • G01M9/06Measur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erodynamic testing
    • G01M9/062Wind tunnel balances; Holding devices combined with measuring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esting Of Devices, Machine Parts, Or Other Structures Thereof (AREA)
  • Aerodynamic Tests, Hydrodynamic Tests, Wind Tunnels, And Water Tan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风洞试验的纹影仪支架系统,包括:支撑架Ⅰ,其设置于风洞试验段右观察口外侧;所述支撑架Ⅰ上端可转动设置有翻转装置;所述翻转装置上端可滑动设置有纹影仪的准直系统。支撑架Ⅱ,其设置于风洞试验段左观察口外侧;所述支撑架Ⅱ上端可滑动设置有纹影仪的观视系统。本发明结构新颖,运行稳定,操作简单,通过翻转机构和平移结构能够显著提升风洞试验中纹影仪的装配调试效率;位置检测系统保证了装置各部件位移运动作业的稳定性;移动装置让装置具备一定的可移动性;控制驱动系统让装置具备良好的可控性;整个装置自动化程度高,在提升风洞试验作业效率的同时减轻了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风洞试验的纹影仪支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风洞试验相关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风洞试验的纹影仪支架系统。
背景技术
风洞是模拟飞行器飞行环境的地面管道状装置,飞行模型是静止安装在风洞试验段内的,而风洞试验段会产生一定气流,然后气流就会迎面吹向飞行模型,通过气流与飞行模型的相对运动来模拟飞行器在空中飞行的状态,从而进行各项数据的检测和研究。那么在进行试验时,为了显示风洞试验段内所测试区域流场的密度梯度变化特性,我们需要使用一种叫做纹影仪的装置,纹影仪一般分为准直系统和观视系统两部分,会分别的安装在风洞试验段的两侧,对风洞试验段流场内的流体进行检测,主要是利用了光在被测流场中的折射率梯度正比于流场的气流密度的原理,将流场中密度梯度的变化转变为记录平面上相对光强的变化,使可压缩流场中的激波、压缩波等密度变化剧烈的区域成为可观察、可分辨的图像,从而记录下来。
目前在进行风洞试验时,存在一个严重问题,在试验之前,我们需要从风洞试验段侧面预设的导轨将飞行模型从观察口导入到风洞试验段内部,但是这个导轨和安装口的位置与纹影仪的准直系统的作业位置出现了冲突,导致相互占用,那么要进行试验的话,我们就必须要先将准直系统从支撑架上挪开,在飞行模型成功导入后,再将准直系统的重新挪回来,然后还要再一次手动进行准直系统和观视系统的校准对齐,才能达到作业要求,由于准直系统很重,在挪动时非常繁琐和费力,同时在更换或取出飞行模型时,又要再一次搬离准直系统,整个过程非常耗时耗力,严重降低了作业效率,提高了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所以我们需要设计一种可减少人工操作的、自动化程度高、可自动导向定位的纹影仪支架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和/或缺陷,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为了实现根据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用于风洞试验的纹影仪支架系统,包括:支撑架Ⅰ,其设置于风洞试验段右观察口外侧;所述支撑架Ⅰ上端可转动设置有翻转装置;所述翻转装置上端可滑动设置有纹影仪的准直系统;支撑架Ⅱ,其设置于风洞试验段左观察口外侧;所述支撑架Ⅱ上端可滑动设置有纹影仪的观视系统。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支撑架Ⅰ和支撑架Ⅱ结构相同,且上端分别设置有两个靠板;所述翻转装置包括一个设置在所述支撑架Ⅰ中部的翻转电机;所述翻转电机的输出轴通过一个轴承座后连接有螺杆Ⅰ;所述螺杆Ⅰ可伸缩连接有翻转支架;所述翻转支架包括两个主动支架和多个从动支架;两个所述主动支架之间设置有内嵌横向螺母的连杆;所述螺杆Ⅰ与所述横向螺母螺纹连接,从而实现了可伸缩连接。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翻转支架的前端一体成型有多个三角架,中部相互穿设固定有多根支撑杆,后端通过铰链座可转动设置在所述支撑架Ⅰ中部的圆杆上;多个所述三角架的斜边构成了一个长方形的支撑台,直角边与两个所述靠板相对应;所述翻转支架与所述支撑架Ⅰ之间设置有两个安全限位拉杆。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支撑架Ⅰ和支撑架Ⅱ上端设置有滑动装置;所述滑动装置包括一个可与所述支撑台或两个所述靠板相互匹配固定的底板;所述底板上端设置有两对滑杆;纹影仪底座通过多个箱型轴承滑动套设在两对所述滑杆形成了滑动连接;所述底板上设置有双轴的平移电机;所述平移电机其中一端的输出轴连接有螺杆Ⅱ;所述螺杆Ⅱ螺纹连接有推板;所述推板固定设置在纹影仪底座中部。
优选的是,其中,还包括手动装置;所述手动装置包括一根可转动设置在所述轴承座上端的手动杆;所述手动杆其中一端连接有手动轮Ⅰ,另外一端在所述轴承座的内腔中通过多个齿轮与所述所述翻转电机的输出轴啮合连接;所述平移电机另外一端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手动轮Ⅱ。
优选的是,其中,还包括位置检测系统;所述位置检测系统包括两个固定设置在支撑架Ⅰ中部的霍尔传感器,还包括两个分别固定设置在两个所述底板上的位移传感器和位移显示器。
优选的是,其中,还包括控制驱动系统;所述控制驱动系统包括一个固定设置在支撑架Ⅰ内部的控制柜;所述控制柜内置有电源和控制芯片;所述控制柜的控制端连接有一个触摸屏;所述触摸屏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架Ⅰ上;所述控制柜的信号输入端与所述位置检测系统相连接;所述控制柜的信号输出端分别通过多个驱动器和多个动力电缆与所述翻转电机和两个所述平移电机相连接。
优选的是,其中,还包括预警系统;所述预警系统包括一对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架Ⅰ上端的翻转锁定指示灯,还包括两对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底板上的收回锁定指示灯;一对所述翻转锁定指示灯和两对所述收回锁定指示灯与所述控制柜信号连接。
优选的是,其中,还包括移动装置;所述移动装置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架Ⅰ和支撑架Ⅱ下端的千斤顶和多个可折叠的万向轮。
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翻转机构让纹影仪的准直系统能够实现自动弹出和收回,以避开其他装置,不再需要作业人员反复手动操作,显著提高了风洞试验准备工作的配置效率;
2.通过平移结构让纹影仪的准直系统和观视系统能够自动水平移动到拍摄飞行模型的最佳作业位置且同时调整对齐,显著提高了风洞试验准备工作的配置效率;
3.通过位置检测系统可实时反馈来自本装置各部件的位置信息,让装置的翻转和平移以及其他运动作业能够更加稳定,显著提升了装置的稳定性;
4.通过移动装置让本装置在具有相当重量的情况下,依然能够具备一定的可移动性,显著提升了装置的适用性;
5.通过控制驱动系统让本装置的操控变得更加人性化和简单化,显著提升了装置的操控性。
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发明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总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支撑架Ⅰ前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支撑架Ⅰ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支撑架Ⅰ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滑动装置、纹影仪的准视系统及其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控制柜及其控制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控制芯片控制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触摸屏操作方法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主动支架简化模型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从动支架简化模型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的主动支架有限元分析模型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的从动支架有限元分析模型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的主动支架结构的整体应力云图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的主动支架结构的整体变形云图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的从动支架结构的整体应力云图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的从动支架结构的整体变形云图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套设/接”、“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图1-16示出了本发明的一种实现形式,包括:
支撑架Ⅰ1,其设置于风洞试验段10右观察口101外侧;所述支撑架Ⅰ1上端可转动设置有翻转装置2;所述翻转装置2上端可滑动设置有纹影仪的准直系统41;
支撑架Ⅱ3,其设置于风洞试验段10左观察口102外侧;所述支撑架Ⅱ3上端可滑动设置有纹影仪的观视系统42。
工作原理:
在使用本发明时,我们首先需要了解的是,纹影仪是由发出光的准直系统41和接收光的观视系统42组成的,那么让风洞试验段10中的待测气流穿过准直系统41和观视系统42之间的光路即可进行检测,所以准直系统41和观视系统42就需要分别设置在风洞试验段10的左观察口101和右观察口102外侧;在试验时,我们先操作支撑架Ⅰ1上的翻转装置2将准直系统41向上转动抬起,此时风洞试验段10右观察口101外侧的空间即被腾出,那么就为设置在风洞试验段10右侧轨道103上的传送装置提供了作业空间,操作传送装置将飞行模型从风洞试验段10右观察口101导入直至安装完毕,然后移走传送装置;再次操作翻转装置2将准直系统41向下转动拉回,让准直系统41重新回到了风洞试验段10右观察口101外侧,即作业位置,此时,准直系统41和观视系统42可分别对各自的位置进行滑动调整,然后开启装置进行拍摄作业即可。
在这种技术方案中,由于纹影仪的准直系统41和观视系统42都具有相当的重量,且比较精密和昂贵,而支撑架Ⅰ1和支撑架Ⅱ3结构稳定,就可以提供良好的支撑作用;我们通过在支撑架Ⅰ1上端设置一个可转动的翻转装置2,来对准直系统41进行自动的抬起和收回,就无需对支撑架Ⅰ1进行人工的搬运挪动,极大的减轻了作业人员5的劳动强度;同时,准直系统41和观视系统42都具备滑动调整位置的能力,自动化程度高,实现了精确定位,以保证拍摄作业过程中光路的平整,确保试验精度,或是实现对各个不同位置的拍摄需求。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撑架Ⅰ1和支撑架Ⅱ3结构相同,且上端分别设置有两个靠板11;所述翻转装置2包括一个设置在所述支撑架Ⅰ1中部的翻转电机21;所述翻转电机21的输出轴通过一个轴承座22后连接有螺杆Ⅰ23;所述螺杆Ⅰ23可伸缩连接有翻转支架;所述翻转支架包括两个主动支架24和多个从动支架25;两个所述主动支架24之间设置有内嵌横向螺母241的连杆240;所述螺杆Ⅰ23与所述横向螺母241螺纹连接,从而实现了可伸缩连接。这样设置的好处是,螺杆Ⅰ23配合横向螺母241这个结构是具有锁定功能的,即只有施加外力促使螺杆Ⅰ23转动才能移动横向螺母241的位置,而在横向螺母241上施加外力是不能让螺杆23转动的,通过这种结构对翻转支架进行拉伸作业就更加稳定。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翻转支架的前端一体成型有多个三角架242,中部相互穿设固定有多根支撑杆243,后端通过铰链座244可转动设置在所述支撑架Ⅰ1中部的圆杆上;多个所述三角架242的斜边构成了一个长方形的支撑台245,直角边与两个所述靠板11相对应;所述翻转支架与所述支撑架Ⅰ1之间设置有两个安全限位拉杆12。这样设置的好处是,多个三角架242的斜边形成的支撑台245让翻转支架的支撑性和稳定性更好;在翻转支架拉起收回时,多个三角架242的直角边可以刚好抵靠在两个靠板11上,具有稳定的限位作用,同时让整个翻转支架的底边与地面保持垂直,从而为风洞试验段10右观察口101外侧预留出更大的操作空间,满足了试验需求;由于翻转支架重量较大,在翻转过程中如遇螺杆Ⅰ23断裂会导致翻转支架砸向地面造成设备损坏。为解决此安全隐患,在翻转支架与支撑架Ⅰ1之间设置两根安全限位拉杆12,在正常情况下,该部件随翻转支架一起运动,不承受拉力。当紧急情况发生时,安全限位拉杆12会阻止翻转支架进一步翻转。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撑架Ⅰ1和支撑架Ⅱ3上端设置有滑动装置;所述滑动装置包括一个可与所述支撑台245或两个所述靠板11相互匹配固定的底板31;所述底板31上端设置有两对滑杆32;纹影仪底座30通过多个箱型轴承33滑动套设在两对所述滑杆32形成了滑动连接;所述底板31上设置有双轴的平移电机34;所述平移电机34其中一端的输出轴连接有螺杆Ⅱ35;所述螺杆Ⅱ35螺纹连接有推板36;所述推板36固定设置在纹影仪底座30中部。这样设置的好处是,通过螺杆Ⅱ35配合推板36可对纹影仪底座30进行均匀的平移推动作业,满足了准直系统41和观视系统42精确定位的需要;由于纹影仪底座30是具有两头结构的,所以多个箱型轴承33配合两对滑杆可以使得纹影仪底座30的平移滑动更加稳定均匀,支撑性更好。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手动装置;所述手动装置包括一根可转动设置在所述轴承座22上端的手动杆221;所述手动杆221其中一端连接有手动轮Ⅰ222,另外一端在所述轴承座22的内腔中通过多个齿轮与所述所述翻转电机21的输出轴啮合连接;所述平移电机34另外一端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手动轮Ⅱ341。这样设置的好处是,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如遇翻转电机21或平移电机34存在故障导致不能自动运行的情况。为保障试验顺利进行,在紧急的情况下,通过操控手动轮Ⅰ222和手动轮Ⅱ341即可实现对翻转装置或滑动装置的手动作业,显著提升了装置的适用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位置检测系统;所述位置检测系统包括两个固定设置在支撑架Ⅰ1中部的霍尔传感器13,还包括两个分别固定设置在两个所述底板31上的位移传感器311和位移显示器312。这样设置的好处是,通过两个霍尔传感器13和位移传感器311可对翻转支架和推板36的运动位置进行精确检测,实现了各部件的精确定位,提升了试验效率和检测精度;位移显示器312可更直观的显示目前纹影仪底座30的位移数据,方便作业人员5识别和实时调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控制驱动系统;所述控制驱动系统包括一个固定设置在支撑架Ⅰ1内部的控制柜;所述控制柜内置有电源61和控制芯片62;所述控制柜的控制端连接有一个触摸屏14;所述触摸屏14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架Ⅰ1上;所述控制柜的信号输入端与所述位置检测系统相连接;所述控制柜的信号输出端分别通过多个驱动器15和多个动力电缆16与所述翻转电机21和两个所述平移电机34相连接。
这样设置的好处是,控制柜内置在支撑架Ⅰ1中,方便布线,维护;控制柜内部可安装各种电子控制部件,集成度高,方便管理配置,实现了对翻转电机21和两个平移电机34的调控;触摸屏14操作简便,方便了作业人员5及时的对装置进行各种操作。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预警系统;所述预警系统包括一对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架Ⅰ1上端的翻转锁定指示灯17,还包括两对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底板31上的收回锁定指示灯18;一对所述翻转锁定指示灯17和两对所述收回锁定指示灯18与所述控制柜信号连接。这样设置的好处是,在手动操作手动轮Ⅰ222时,操作者6是无法直接看见翻转支架是否水平或回收到位的,那么通过设置了一对翻转锁定指示灯17,在转动手动轮Ⅰ222让翻转支架翻转或收起到指定位置时,一对翻转锁定指示灯17就会点亮,起到了确认的作用;两对警示灯18可在准直系统41和观视系统42在进行精确的平移定位作业时,提前闪烁,提醒附近人员注意,不要靠近运动部件,保证了装置和作业人员5的安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移动装置;所述移动装置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架Ⅰ1和支撑架Ⅱ3下端的千斤顶19和多个可折叠的万向轮191。这样设置的好处是,本装置运行时采用不移动支撑架Ⅰ1的设计,但是也遵循“想动能动”的原则,在支撑架Ⅰ1和支撑架Ⅱ3下分别设置了千斤顶19和可折叠的万向轮191。当需要移动时(需先松开支撑架Ⅰ1下端的地脚螺栓),先将一侧千斤顶19升高,再展开同侧万向轮191与地面垂直,锁定万向轮191,在另一侧进行相同操作,最后收起千斤顶19。移动到指定位置后,进行相反操作;这种方式相当快捷方便,容易操作,提升了装置的适用性。
实施例1:
对翻转支架进行静力学仿真
步骤一、确定载荷条件
根据支撑架Ⅰ1与准直系统41的总重量,减去支撑架Ⅰ1重量(根据支撑架Ⅰ1材料、实际尺寸、管材厚度、连接方式、漆皮重量由软件建模后计算得出)得到准直系统41包括纹影仪底座30在内的部件重量不超过500kg;平移平台底板31、平移电机34、滑杆32、箱型轴承33等重量不超过100kg;翻转支架在重力下,水平面时受到的总压力大约为6000N。
步骤二、确定仿真分析平台
本装置的强度仿真分析均基于simulation仿真分析平台。
步骤三、简化测试模型
为了提高仿真分析的计算效率,在不降低仿真精度的前提下,基于如下原则对结构模型进行简化:
1.去除对仿真结果无影响的倒圆角及倒角;
2.对腔体非重要孔及走线槽等特征进行简化处理;
3.删除锥形孔的锥面、非安装的密集排布小孔;
4.删除重量相对较小的线缆及元器件;
5.删除小凸台及小凹槽等细节特征;
重量较大的器件以质量点或质量块等效。
步骤四、确定测试模型
如图9所示,主动支架24的简化方式为两侧对称,且两侧受力均匀。
如图10所示,从动支架25的简化方式与主动支架相同。
步骤五、分析材料特性
主动支架24和从动支架25的测试模型均采用Q355B高强度结构钢方管料切割后焊接而成。方管尺寸50x50mm,壁厚度5mm。
材料特性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Figure BDA0003169294090000101
步骤六、建立有限元分析模型
如图11、12所示,有限元分析模型按照简化原则对结构进行简化,划分网格并建立有限元分析模型,所有结构组成均使用高阶实体单元进行模拟,在主动支架24与支撑架Ⅰ1的连接处使用“固定铰链”连接,在横向螺母241位置使用“固定夹具”,在横向连接杆穿孔位置施加6000N/2的载荷。从动支架25横向连接杆穿孔位置以及与支撑架Ⅰ1连接处采用“铰链固定”,顶面平台施加6000N/4的载荷。
步骤七、得到仿真结果
如图13所示,得到了主动支架24结构的整体应力云图。
如图14所示,得到了主动支架24结构的整体变形云图。
如图15所示,得到了从动支架25结构的整体应力云图。
如图16所示,得到了从动支架25结构的整体变形云图。
结论:在静力载荷作用下,主动支架24的材料安全系数为35.6,最大变形量为0.056mm;从动支架25的材料安全系数为74.4,最大变形量为0.012mm。上述的关键力学数据为我们制作牢固稳定的翻转支架提供了充分的数据支撑,确保翻转支架在装载了纹影仪的准直系统41后能够多次进行稳定翻转作业。
实施例2:
如图7所示,控制柜内控制芯片62的使用GX-WORKS2进行编程,从而对翻转支架和滑动装置进行流程控制。
实施例3:
如图8所示,触摸屏14的操作界面采用拟物化设计,所有信息都对应当前实物状态。开机后,触摸屏14会实时显示支撑架Ⅰ1当前状态,以及翻转支架当前位置;图7上的状态为翻转支架展开,滑动装置在最左侧且锁定。
步骤一、翻转操作:如需收回翻转支架,只需要按住准直系统41的图案向支撑架Ⅰ1上方滑动(图上箭头方向),支撑架Ⅰ1即可启动收回动作;展开支撑架Ⅰ1只需要向相反方向滑动。
步骤二、调节准直系统41和观视系统42的水平位置:当支撑架Ⅰ1展开后,屏幕下方,蓝色方块141示意位置既是两平台实际位置,如需移动平台位置,可用手左右滑动屏幕下方蓝色方块141,两平台即可移动到指定位置,并正处于同一轴心上,随时可以开始拍摄。如需精确定位平台位置,在“平移位置142:”处输入数字即可。(区间:-225至225,对应行程450mm)从翻转机构开始运动到精确定位结束,大约耗时1分钟左右,仅需一人即可完成。
这里说明的设备数量和处理规模是用来简化本发明的说明的。对本发明的应用、修改和变化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Claims (9)

1.一种用于风洞试验的纹影仪支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撑架Ⅰ,其设置于风洞试验段右观察口外侧;所述支撑架Ⅰ上端可转动设置有翻转装置;所述翻转装置上端可滑动设置有纹影仪的准直系统;
支撑架Ⅱ,其设置于风洞试验段左观察口外侧;所述支撑架Ⅱ上端可滑动设置有纹影仪的观视系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风洞试验的纹影仪支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Ⅰ和支撑架Ⅱ结构相同,且上端分别设置有两个靠板;所述翻转装置包括一个设置在所述支撑架Ⅰ中部的翻转电机;所述翻转电机的输出轴通过一个轴承座后连接有螺杆Ⅰ;所述螺杆Ⅰ可伸缩连接有翻转支架;所述翻转支架包括两个主动支架和多个从动支架;两个所述主动支架之间设置有内嵌横向螺母的连杆;所述螺杆Ⅰ与所述横向螺母螺纹连接,从而实现了可伸缩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风洞试验的纹影仪支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支架的前端一体成型有多个三角架,中部相互穿设固定有多根支撑杆,后端通过铰链座可转动设置在所述支撑架Ⅰ中部的圆杆上;多个所述三角架的斜边构成了一个长方形的支撑台,直角边与两个所述靠板相对应;所述翻转支架与所述支撑架Ⅰ之间设置有两个安全限位拉杆。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风洞试验的纹影仪支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Ⅰ和支撑架Ⅱ上端设置有滑动装置;所述滑动装置包括一个可与所述支撑台或两个所述靠板相互匹配固定的底板;所述底板上端设置有两对滑杆;纹影仪底座通过多个箱型轴承滑动套设在两对所述滑杆形成了滑动连接;所述底板上设置有双轴的平移电机;所述平移电机其中一端的输出轴连接有螺杆Ⅱ;所述螺杆Ⅱ螺纹连接有推板;所述推板固定设置在纹影仪底座中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风洞试验的纹影仪支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手动装置;所述手动装置包括一根可转动设置在所述轴承座上端的手动杆;所述手动杆其中一端连接有手动轮Ⅰ,另外一端在所述轴承座的内腔中通过多个齿轮与所述所述翻转电机的输出轴啮合连接;所述平移电机另外一端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手动轮Ⅱ。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风洞试验的纹影仪支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置检测系统;所述位置检测系统包括两个固定设置在支撑架Ⅰ中部的霍尔传感器,还包括两个分别固定设置在两个所述底板上的位移传感器和位移显示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用于风洞试验的纹影仪支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驱动系统;所述控制驱动系统包括一个固定设置在支撑架Ⅰ内部的控制柜;所述控制柜内置有电源和控制芯片;所述控制柜的控制端连接有一个触摸屏;所述触摸屏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架Ⅰ上;所述控制柜的信号输入端与所述位置检测系统相连接;所述控制柜的信号输出端分别通过多个驱动器和多个动力电缆与所述翻转电机和两个所述平移电机相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用于风洞试验的纹影仪支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预警系统;所述预警系统包括一对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架Ⅰ上端的翻转锁定指示灯,还包括两对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底板上的收回锁定指示灯;一对所述翻转锁定指示灯和两对所述收回锁定指示灯与所述控制柜信号连接。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风洞试验的纹影仪支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移动装置;所述移动装置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架Ⅰ和支撑架Ⅱ下端的千斤顶和多个可折叠的万向轮。
CN202110814143.6A 2021-07-19 2021-07-19 一种用于风洞试验的纹影仪支架系统 Active CN11355186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14143.6A CN113551867B (zh) 2021-07-19 2021-07-19 一种用于风洞试验的纹影仪支架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14143.6A CN113551867B (zh) 2021-07-19 2021-07-19 一种用于风洞试验的纹影仪支架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51867A true CN113551867A (zh) 2021-10-26
CN113551867B CN113551867B (zh) 2023-07-18

Family

ID=781321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814143.6A Active CN113551867B (zh) 2021-07-19 2021-07-19 一种用于风洞试验的纹影仪支架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551867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77847A (zh) * 2022-08-19 2022-09-20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空气动力研究所 一种风洞洞体用导向支座装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1036700A (fr) * 1951-02-21 1953-09-10 Scient Et Tech Bureau Et Procédé de contrôle de la forme des surfaces, notamment des surfaces aérodynamiques, et appareil pour sa mise en oeuvre
CN102692312A (zh) * 2012-06-19 2012-09-26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大气边界层风洞的准三维自动测量系统
CN102884950A (zh) * 2012-06-21 2013-01-23 长春理工大学 用于手持式绿篱修剪机的移动式高度角度可调支架
CN109489935A (zh) * 2018-12-29 2019-03-19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一种用于风洞中的纹影仪支撑系统
CN110187512A (zh) * 2019-06-12 2019-08-30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可视化调节的抛物面镜彩色纹影成像装置
RU200947U1 (ru) * 2019-12-11 2020-11-20 Федеральное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бюджетное образовательное учреждение высшего образования "Юго-Западны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ЮЗГУ) Стенд для испытаний беспилотного летательного аппарата
CN112525483A (zh) * 2020-12-09 2021-03-19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一种用于模拟风洞模型运动姿态的试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1036700A (fr) * 1951-02-21 1953-09-10 Scient Et Tech Bureau Et Procédé de contrôle de la forme des surfaces, notamment des surfaces aérodynamiques, et appareil pour sa mise en oeuvre
CN102692312A (zh) * 2012-06-19 2012-09-26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大气边界层风洞的准三维自动测量系统
CN102884950A (zh) * 2012-06-21 2013-01-23 长春理工大学 用于手持式绿篱修剪机的移动式高度角度可调支架
CN109489935A (zh) * 2018-12-29 2019-03-19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一种用于风洞中的纹影仪支撑系统
CN110187512A (zh) * 2019-06-12 2019-08-30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可视化调节的抛物面镜彩色纹影成像装置
RU200947U1 (ru) * 2019-12-11 2020-11-20 Федеральное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бюджетное образовательное учреждение высшего образования "Юго-Западны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ЮЗГУ) Стенд для испытаний беспилотного летательного аппарата
CN112525483A (zh) * 2020-12-09 2021-03-19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一种用于模拟风洞模型运动姿态的试验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77847A (zh) * 2022-08-19 2022-09-20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空气动力研究所 一种风洞洞体用导向支座装置
CN115077847B (zh) * 2022-08-19 2022-11-15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空气动力研究所 一种风洞洞体用导向支座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51867B (zh) 2023-07-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362864B (zh) 一种多功能组合式隧道开挖相似模型试验装置
CN102175533B (zh) 超大型岩土工程三维模型试验系统
CN102928572B (zh) 一种滑坡物理模型试验液压抬升自重加载装置
US11731280B2 (en) Cable trench inspection robot
US11860135B2 (en) Three-dimensional dynamic and static load test system for simulating deep roadway excavation and method thereof
CN102928573B (zh) 一种自重式滑坡物理模型试验液压调节加载装置
CN109374856A (zh) 观测透明土模型内部三维空间变形的试验装置及使用方法
CN106153255A (zh) 整车质心检测平台
CN201983987U (zh) 超大型岩土工程三维模型试验系统
CN113551867A (zh) 一种用于风洞试验的纹影仪支架系统
CN201681162U (zh) 滑坡模拟实验装置
CN211206823U (zh) 一种电缆路径仪性能评价装置
CN105675290A (zh) 用于汽车控制臂球销疲劳试验的检测工装
CN110296881B (zh) 一种适用于岩土边坡、路基路堤的土体模型试验系统及方法
CN111025422A (zh) 一种电缆路径仪性能评价装置及方法
CN107806950B (zh) 一种大推力矢量立式测试装置结构
CN110579369A (zh) 一种检验变电站机器人爬坡和跌落能力的设备
CN203616149U (zh) 燃油动车组车下燃油箱的试验加载装置
CN111829894B (zh) 一种岩土多场测量试验系统及方法
CN106742053B (zh) 一种座舱盖抛放试验装置、系统及座舱盖
CN109307492B (zh) 一种空间站科学实验柜装配尺寸检测工装
CN219414027U (zh) 一种飞机电气实训设备
CN216523675U (zh) 一种用于隧道二次衬砌的测量装置
CN217425004U (zh) 一种卧式拉力试验机
CN219624644U (zh) 一种大型锻件尺寸检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