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42145B - 以太网链路聚合组负载分担的方法以及网络设备 - Google Patents

以太网链路聚合组负载分担的方法以及网络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42145B
CN113542145B CN202010311131.7A CN202010311131A CN113542145B CN 113542145 B CN113542145 B CN 113542145B CN 202010311131 A CN202010311131 A CN 202010311131A CN 113542145 B CN113542145 B CN 11354214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nk aggregation
ethernet link
aggregation group
target
configuration parameter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31113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542145A (zh
Inventor
刘鹏伟
李文辉
曾新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311131.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542145B/zh
Priority to PCT/CN2021/084254 priority patent/WO2021213159A1/zh
Publication of CN1135421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4214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54214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4214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12Avoiding congestion; Recovering from congestion
    • H04L47/125Avoiding congestion; Recovering from congestion by balancing the load, e.g. traffic enginee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24Multipath
    • H04L45/245Link aggregation, e.g. trunk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12Avoiding congestion; Recovering from congestion
    • H04L47/122Avoiding congestion; Recovering from congestion by diverting traffic away from congested entit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29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using a combination of threshold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5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ine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low power modes or reduced link rat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以太网链路聚合组负载分担的方法以及网络设备,该方法包括:网络设备确定目标以太网链路聚合组中成员接口的带宽使用率不满足预设阈值,获取发往目标以太网链路聚合组的多个数据报文,并根据多个数据报文确定目标配置参数,目标配置参数用于配置在目标以太网链路聚合组上,使目标以太网链路聚合组中成员接口的带宽使用率满足预设阈值,网络设备根据目标配置参数更新目标以太网链路聚合组的配置参数,以达到太网链路聚合组负载均衡的效果,相比较直接在目标以太网链路聚合组上调节配置参数,避免了对当前的网络业务产生丢包或乱序等不良影响。

Description

以太网链路聚合组负载分担的方法以及网络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以太网链路聚合组负载分担的方法以及网络设备。
背景技术
以太网链路聚合组(link aggregation group,LAG)技术用于使用多条链路连接的两台网络设备之间,在两端分别创建一个逻辑的以太网链路聚合组,然后将连接这些平行链路的物理端口都加入到这个逻辑端口中。当网络设备需要通过这些物理端口连接的链路转发流量时,就会以逻辑端口作为出站端口执行转发,让流量在其中捆绑的各个物理链路上执行负载分担。通过以太网链路聚合组技术,可以将多个以太网链路捆绑为一条逻辑的以太网链路,使得所有链路的带宽可以充分用来转发两台设备之间的流量,而且节省网络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地址。
当前,以太网链路聚合组对物理链路的选择主要进行哈希映射确定的。具体的,以数据报文中的特征(如目的媒体存取控制位(media access control,MAC)地址+源MAC地址)作为哈希键,以预设的哈希算法进行计算,命中物理链路,将数据报文分配给该物理链路。为了实现负载均衡,一般需要预先选择合适的哈希键、哈希算法和成员接口权重表,但在网络实现中,网络环境千变万化,固定的哈希键和哈希算法无法在任何网络环境均能实现负载均衡的效果。当出现不满足预设阈值的情况时,对以太网链路聚合组中成员接口的配置参数进行实时的调整,可能在调整的过程中对当前的网络业务产生不良影响,例如造成严重的不满足预设阈值,从而导致乱序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以太网链路聚合组负载分担的方法以及网络设备,用于在不影响当前的网络业务的情况下配置目标以太网链路聚合组端口的配置参数,实现以太链路聚合组负载分担。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以太网链路聚合组负载分担的方法,包括:网络设备确定目标以太网链路聚合组中成员接口的带宽使用率不满足预设阈值,网络设备获取发往目标以太网链路聚合组的多个数据报文,网络设备根据多个数据报文确定目标配置参数,目标配置参数用于配置在目标以太网链路聚合组上,使目标以太网链路聚合组中成员接口的带宽使用率满足预设阈值,网络设备根据目标配置参数更新目标以太网链路聚合组的配置参数,相比较直接在目标以太网链路聚合组上调节配置参数,避免了对当前的网络业务产生不良影响。
可选的,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中,该方法还包括:网络设备根据目标以太网链路聚合组创建镜像以太网链路聚合组。网络设备复制多个数据报文,得到复制的多个数据报文。网络设备向镜像以太网链路聚合组发送复制的多个数据报文,使镜像以太网链路聚合组获取了目标以太网链路聚合组所接收到的报文。
可选的,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中,还包括:网络设备获取目标以太网链路聚合组的配置参数。网络设备以目标以太网链路聚合组的配置参数配置链路聚合模块,得到镜像以太网链路聚合组,从而创建了镜像以太网链路聚合组。
可选的,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中,还包括:网络设备通过镜像以太网链路聚合组对复制的多个数据报文进行哈希映射,得到镜像以太网链路聚合组中的成员接口的带宽使用率,网络设备根据镜像以太网链路聚合组中成员接口的带宽使用率调节镜像以太网链路聚合组的配置参数,得到目标配置参数。从而创建了镜像以太网链路聚合组。
可选的,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中,目标配置参数包括哈希键、哈希算法和成员接口权重表。可选的,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中,哈希键包括目的MAC地址+源MAC地址、目的MAC地址+源MAC地址、标签、目的网络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地址+源IP地址和五元组中一种或多种的组合;目标哈希算法为循环冗余校验(cyclic redundancy check,crc)1、crc2、8比特异或(bit exclusive or,bitxor)、16bitxor中的一种;目标成员接口权重表包括镜像以太网链路聚合组中成员接口的权重。
可选的,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中,网络设备通过抓包机制获取多个数据报文,并学习多个数据报文的特征,通过多个数据报文的特征对多个数据报文分成n个数据流,n为正整数,根据目标以太网链路聚合组当前的配置参数对n个数据流进行哈希映射,得到目标以太网链路聚合组中成员接口的带宽使用率,最后根据目标以太网链路聚合组中成员接口的带宽使用率调节目标以太网链路聚合组的配置参数,得到目标配置参数,实现了在不需要配置镜像以太网链路聚合组的情况下,避免了直接在目标以太网链路聚合组上调节配置参数,同时不会对当前的网络业务产生不良影响。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包括:
处理模块用于确定目标以太网链路聚合组中成员接口的带宽使用率不满足预设阈值。
收发模块用于获取发往目标以太网链路聚合组的多个数据报文。
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多个数据报文确定目标配置参数,目标配置参数用于配置在目标以太网链路聚合组上,使目标以太网链路聚合组中成员接口的带宽使用率满足预设阈值。
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目标配置参数更新目标以太网链路聚合组的配置参数。
可选的,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实现中,收发模块用于根据目标以太网链路聚合组创建镜像以太网链路聚合组,复制多个数据报文,得到复制的多个数据报文,向镜像以太网链路聚合组发送复制的多个数据报文。
可选的,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实现中,处理模块用于获取目标以太网链路聚合组的配置参数,以目标以太网链路聚合组的配置参数配置链路聚合模块,得到镜像以太网链路聚合组。
可选的,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实现中,处理模块用于通过镜像以太网链路聚合组对复制的多个数据报文进行哈希映射,得到镜像以太网链路聚合组中成员接口的带宽使用率,根据镜像以太网链路聚合组中成员接口的带宽使用率调节镜像以太网链路聚合组的配置参数,得到目标配置参数。
可选的,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实现中,收发模块用于通过抓包机制获取多个数据报文。
可选的,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实现中,处理模块用于学习多个数据报文的特征。
根据多个数据报文的特征对多个数据报文分成n个数据流,n为正整数。
根据目标以太网链路聚合组当前的配置参数对n个数据流进行哈希映射,得到目标以太网链路聚合组中成员接口的带宽使用率。
根据目标以太网链路聚合组中成员接口的带宽使用率调节目标以太网链路聚合组的配置参数,得到目标配置参数。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存储器、多个应用程序以及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
其中,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被存储在存储器中,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包括代码。
当代码被网络设备执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各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程序,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各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处理器与存储器耦合,
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
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中的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中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的方法。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计算机读取并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中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的方法。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
网络设备确定目标以太网链路聚合组中成员接口的带宽使用率不满足预设阈值,获取发往目标以太网链路聚合组的多个数据报文,并根据多个数据报文确定目标配置参数,目标配置参数用于配置在目标以太网链路聚合组上,使目标以太网链路聚合组中成员接口的带宽使用率满足预设阈值,再根据目标配置参数更新目标以太网链路聚合组的配置参数,以达到以太网链路聚合组负载均衡的效果,相比较直接在目标以太网链路聚合组上调节配置参数,避免了对当前的网络业务产生丢包或乱序等不良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参数配置方法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参数配置方法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以太网链路聚合组负载分担的方法以及网络设备,用于确定目标以太网链路聚合组的目标配置参数。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内容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请参考图1,为本申请所应用的网络设备100包括集线器、交换机、网桥、路由器、网关、网络接口卡和无线接入点等。该网络设备100可以包括:处理器110、存储器130、输入模块120,以及总线140。其中,处理器110、存储器130、输入模块120通过总线140连接。本申请实施例不限定上述部件之间的具体连接介质。处理器110可以包括基带电路,还可以运行操作系统,控制各个设备和器件之间的功能。可以理解的是,图1仅仅示出了网络设备100的简化设计,在实际应用中,网络设备100可以包含任意数量处理器,存储器等,而所有的可以实现本申请的网络设备100都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处理器110可以是通用处理器,例如通用中央处理器(CPU)、网络处理器(networkprocessor,NP)、微处理器等,也可以是特定应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integrated circBIt,ASIC),或一个或多个用于控制本申请方案程序执行的集成电路。还可以是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控制器/处理器也可以是实现计算功能的组合,例如包含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组合,DSP和微处理器的组合等等。处理器通常是基于存储器内存储的程序指令来执行逻辑和算术运算。
上述涉及的总线140可以是外设部件互连标准(peripheral componentinterconnect,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结构(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architecture,EISA)总线等。该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1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上述涉及的存储器130还可以保存有操作系统和其他应用程序。具体地,程序可以包括程序代码,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操作指令。更具体的,上述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可存储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动态存储设备、磁盘存储器等等。存储器130可以是上述存储类型的组合。并且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器可以在处理器中,还可以在处理器的外部,或在包括处理器或处理电路的多个实体上分布。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器可以具体体现在计算机程序产品中。举例而言,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包括封装材料中的计算机可读介质。
结合本申请公开内容所描述的方法或者算法的步骤可以硬件的方式来实现,也可以是由处理器110执行软件指令的方式来实现。软件指令可以由相应的软件模块组成,软件模块可以被存放于RAM存储器、闪存、ROM存储器、EPROM存储器、EEPROM存储器、寄存器、硬盘、移动硬盘、CD-ROM或者本领域熟知的任何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一种示例性的存储介质耦合至处理器,从而使处理器能够从该存储介质读取信息,且可向该存储介质写入信息。当然,存储介质也可以是处理器的组成部分。处理器110和存储器130可以位于ASIC中。另外,该ASIC可以位于用户设备中。当然,处理器和存储介质也可以作为分立组件存在于用户设备中。
输入模块120用于接收数据报文,包括多个物理链路122、至少一个链路聚合(trunk)模块121。其中,链路聚合模块121可以为硬件模块,当任意一个链路聚合模块被激活时,捆绑至少2个物理链路122。链路聚合模块121用于接收数据报文,并通过哈希算法对接收到的数据报文进行计算,确定分配的物理链路122。
例如,其中一个链路聚合模块121为链路聚合模块a,链路聚合模块a捆绑物理链路a1和物理链路a2。当物理链路a1和物理链路a2捆绑到链路聚合模块a中时,物理链路a1和物理链路a2亦称为链路聚合模块a的成员接口。链路聚合模块a接收到一个数据报文b后,根据预设的哈希键、哈希算法和成员接口权重表对数据报文b进行计算,命中物理链路a1,则将数据报文b分配给物理链路a1。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数据报文的分配可以满足负载均衡的原则,即对多个数据报文进行分配后,分配给不同物理链路122上的数据报文的数量应当大致相同。
网络设备100内置的处理器110可用于管理输入模块120。实例性的,处理器110可以激活链路聚合模块,对激活的链路聚合模块121进行配置参数,以及确定激活的链路聚合模块121所捆绑的物理链路122,以及对多个物理链路122分配到的数据报文进行统计。具体的,配置参数可以包括哈希键、哈希算法和成员接口权重表,即链路聚合模块121根据哈希键、哈希算法和成员接口权重表对数据报文进行哈希映射,以命中某个物理链路122。
当前,eth-trunk端口对物理链路的选择主要进行哈希映射确定的。具体的,以数据报文中的特征(如目的MAC地址+源MAC地址)作为哈希键,以预设的哈希算法进行计算,命中物理链路,将数据报文分配给该物理链路。为了实现负载均衡,一般需要预先选择合适的哈希键、哈希算法和成员接口权重表,但在网络实现中,网络环境千变万化,固定的哈希键和哈希算法无法在任何网络环境均能实现负载均衡的效果。但是,当出现负载不均衡的情况时,如果在直接对eth-trunk端口进行实时的调整,可能在调整的过程中对当前的网络业务产生不良影响,例如造成严重的负载不均衡,从而导致乱序的问题。
以下根据对数据报文的获取方法和对目标配置参数的配置方法的不同,分成两个实施例。
实施例一、本申请提出了一种以太网链路聚合组负载分担的方法,包括:
201、网络设备确定目标以太网链路聚合组中成员接口的带宽使用率不满足预设阈值。
在具体实现中,网络的情况千变万化,在某些时刻,目标以太网链路聚合组中一个或多成员接口的带宽使用率不满足预设阈值。例如,在午间较多人点外卖,考试过后较多人查询成绩,在社会事件发生后较多人进行查询等。
当网络设备接收数据报文时,以数据报文中的预设特征为哈希键,通过预设的哈希算法进行计算,再根据成员接口权重表确定成员接口(即其中一个捆绑的物理链路)。当接收多个数据报文,并将多个数据报文分配给不同的成员接口后,得到成员接口的带宽使用率。需要说明的是,带宽使用率为单位时间内接收到数据报文的总数据量与所具有的带宽之比。例如,某成员接口每秒内接收的数据量为100兆,即100m/s,其带宽为200m/s,那么带宽使用率为100m/s:200m/s=50%。举例说明,假设目标以太网链路聚合组具有5成员接口,成员接口的带宽使用率分别为:30%,40%,35%,20%,60%。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哈希键可以为目的MAC地址+源MAC地址、标签、目的IP地址+源IP地址和五元组中的其中一个或多个的排列组合;哈希算法可以为crc1、crc2、8bitxor、16bitxor中的一个;成员接口权重表中成员接口的权重在0-100%之间,累加为100%,例如5成员接口均为20%。举例说明,该目标以太网链路聚合组的哈希键为目的MAC地址+源MAC地址,哈希算法为crc1,成员接口权重表中成员接口的权重为20%、20%、30%、20%、10%。
需要说明的是,负载均衡是指将负载(工作任务)进行平衡、分摊到多个操作单元上的运行方式。负载均衡构建在原有网络结构之上,它提供了一种透明且廉价有效的方法扩展服务器和网络设备的带宽、加强网络数据处理能力、增加吞吐量、提高网络的可用性和灵活性。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需要对目标以太网链路聚合组中成员接口满足预设阈值,以使得总链路带宽达到最大。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判断成员接口的带宽使用率是否满足预设阈值,如果不满足,则触发了自适应调整机制,即需要对目标以太网链路聚合组的配置参数进行调节。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可以计算目标以太网链路聚合组中成员接口的带宽使用率的方差,以确定是否满足预设阈值。具体的,可以设定一个预设值,如果至少有一成员接口的数据的方差超过该预设值,那么确定目标以太网链路聚合组中成员接口的带宽使用率不满足预设阈值;如果目标以太网链路聚合组中任一成员接口的带宽使用率的方差均不超过预设值,那么确定目标以太网链路聚合组中成员接口的带宽使用率满足预设阈值。
例如,预设值为0.1,那么可知,在步骤201的例子中的5个成员接口的带宽使用率的均值为37%,其方差分别为0.0049、0.0009、0.0004、0.0289、0.0529,均不超过该预设值0.1,那么可以认为成员接口的带宽使用率满足预设阈值。如果将预设值设为0.01,那么存在两个成员接口的带宽使用率的方差(分别为第4个成员接口的0.0289和第5个成员接口的0.0529)超过预设值,那么可以认为该成员接口的带宽使用率不满足预设阈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也可以将成员接口的带宽使用率的总方差与预设值相比较。续上述例子中的的5个成员接口的带宽使用率的均值为37%,总方差为0.088。假设预设值为0.1,那么由于0.1>0.088,网络设备确定目标以太网链路聚合组中成员接口的带宽使用率不满足预设阈值;假设预设值为0.08,那么由于0.08<0.088,网络设备确定目标以太网链路聚合组中成员接口的带宽使用率满足预设阈值。
除了方差之外,还可以有其他判断是否满足预设阈值的方式,如标准差,此处不做限定。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也可以获取成员接口的带宽使用率,确定其中最大的值和最小的值之差,如果最大的值和最小的值之差大于等于预设阈值,说明不满足负载均衡。如果最大的值和最小的值之差小于预设阈值,说明满足负载均衡。
例如,预设值为10%,那么可知,在步骤201的例子中的5个成员接口的带宽使用率的最大值为60%,最小值为20%,则二者之差为60%-20%=40%,40%大于10%,那么说明不满足负载均衡。假设,目标以太网链路聚合组具有5个成员接口,成员接口的带宽使用率分别为:30%,31%,32%,29%,28%,那么其最大值为32%,最小值为28%,则二者之差为32%-28%=4%,4%小于10%,那么说明满足负载均衡。
202、网络设备根据目标以太网链路聚合组创建镜像以太网链路聚合组。
当确定目标以太网链路聚合组中成员接口的带宽使用率不满足预设阈值,则需要对哈希算法、哈希键或者成员接口权重表进行调整,以使目标以太网链路聚合组中成员接口的带宽使用率满足预设阈值重新满足预设阈值。但是如果在直接对以太网链路聚合组进行实时的调整,可能在调整的过程中对当前的网络业务产生不良影响,例如丢包或者乱序等问题。
举例说明,假设调整了哈希键后,分配给成员接口5的数据锐减,而分配给成员接口1的数据大增,造成目标以太网链路聚合组具有5个成员接口,各个成员接口的带宽使用率分别为:80%,40%,35%,20%,10%。那么可能导致的负载不均衡的情况会更严重,带来不好的用户体验。例如,一份数据分组成多个数据报文后,先发的数据报文发往成员接口1,而后发的数据报文发往成员接口5。但是由于成员接口1拥塞,可能导致发往成员接口5的数据报文先到,发往成员接口1的数据报文后到,即产生乱序的问题。
因此,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自适应调整机制为根据目标以太网链路聚合组创建镜像以太网链路聚合组,并通过获取目标以太网链路聚合组接收的数据报文,以调节镜像以太网链路聚合组的配置参数。具体的,网络设备首先获取目标以太网链路聚合组的配置参数,在以目标以太网链路聚合组的配置参数配置链路聚合模块,得到镜像以太网链路聚合组。
203、网络设备接收多个数据报文,并复制该多个数据报文,得到复制的多个数据报文。
204、网络设备向镜像以太网链路聚合组发送复制的多个数据报文。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设备确定目标以太网链路聚合组中成员接口的带宽使用率不满足预设阈值,获取发往目标以太网链路聚合组的多个数据报文,并根据多个数据报文确定目标配置参数,目标配置参数用于配置在目标以太网链路聚合组上,使目标以太网链路聚合组中成员接口的带宽使用率满足预设阈值,再根据目标配置参数更新目标以太网链路聚合组的配置参数,以达到以太网链路聚合组负载均衡的效果,相比较直接在目标以太网链路聚合组上调节配置参数,避免了对当前的网络业务产生丢包或乱序等不良影响。
205、网络设备通过镜像以太网链路聚合组对复制的多个数据报文进行哈希映射,得到镜像以太网链路聚合组中成员接口的带宽使用率。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镜像以太网链路聚合组仅对该数据报文进行哈希映射以确定成员接口并进行统计,而不向成员接口分配,得到成员接口的带宽使用率。得到镜像以太网链路聚合组中成员接口的带宽使用率后,通过如步骤201所述的方法监测镜像以太网链路聚合组中成员接口的带宽使用率是否满足预设阈值,如果不满足预设阈值,则需要对配置参数进行调节。
206、网络设备根据多个数据报文确定目标配置参数,目标配置参数用于配置在目标以太网链路聚合组上,使目标以太网链路聚合组中成员接口的带宽使用率满足预设阈值。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配置在目标以太网链路聚合组上为通过计算得到目标配置参数后,将该目标配置参数下发到目标以太网链路聚合组上,使得目标以太网链路聚合组使用该目标配置参数。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配置参数可以包括哈希键,哈希算法和成员接口权重表,以下进行一一说明。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配置参数还可以包括其他参数,此处不做限定。
(一)调节哈希键。
网络设备根据镜像以太网链路聚合组中成员接口的带宽使用率调节配置参数中的哈希键,得到目标哈希键。需要说明的是,哈希键可以包括目的MAC地址+源MAC地址,标签,目的IP地址+源IP地址和五元组中的一个或多个的排列组合。
例如,依次使用目的MAC地址+源MAC地址、标签、目的IP地址+源IP地址和五元组机器排列组合作为哈希键,每一次使用新的哈希键后,再执行步骤204-205的方法,得到镜像以太网链路聚合组中成员接口的带宽使用率,再执行如步骤201-202的方法,判断得到的镜像以太网链路聚合组中成员接口的带宽使用率是否满足预设阈值。如果满足预设阈值,则以调节后的哈希键作为目标哈希键;如果不满足预设阈值,则再继续尝试下一个哈希键,直到尝试完毕所有可能的哈希键,或者尝试到满足预设阈值的哈希键为止。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对于上述的常规的哈希键进行哈希映射,均无法确定有负载均衡效果的目标配置参数时,那么可以学习数据报文的特征,并从特征中选择合适的哈希键。具体的,网络设备首先通过抓包机制获取多个数据报文,获取发往目标以太网链路聚合组的多个数据报文。具体的,网络设备对目标以太网链路聚合组下发宽泛的访问控制列表(access control lists,ACL)规则,即所有发往目标以太网链路聚合组的数据报文均可以通过,从而获取这些数据报文。然后,网络设备学习多个数据报文的特征。常见的数据报文的特征包括目的MAC地址+源MAC地址、VLAN信息、标签、源IP地址+目的IP地址、协议、源端口+目的端口,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数据报文的特征还可以包括特征报文的特征值偏移信息和特征值长度信息等,此处不做限定。则网络设备可以从这些特征中选择作为哈希键进行尝试,以期得到目标配置参数。
(二)调节哈希算法。
网络设备还可以根据镜像以太网链路聚合组中成员接口的带宽使用率调节配置参数的哈希算法,得到目标哈希算法。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目标哈希算法为crc1、crc2、8bitxor、16bitxor一种,依次使用crc1、crc2、8bitxor、16bitxor,再执行步骤204-205的方法,得到镜像以太网链路聚合组中成员接口的带宽使用率,再执行如步骤201-202的方法,判断得到的镜像以太网链路聚合组中成员接口的带宽使用率是否满足预设阈值。如果满足预设阈值,则以调节后的哈希算法作为目标哈希算法;如果不满足预设阈值,则再继续尝试下一个哈希算法,直到尝试完毕所有可能的哈希算法,或者尝试到满足预设阈值的哈希算法为止。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哈希算法的使用顺序不限定。另外,哈希算法不仅包括crc1、crc2、8bitxor、16bitxor,还可以包括其他的算法,此处不做限定。
(三)调节成员接口权重表。
网络设备还可以根据镜像以太网链路聚合组中成员接口的带宽使用率调节配置参数中的成员接口权重表,得到目标成员接口权重表。目标成员接口权重表包括镜像以太网链路聚合组中成员接口的目标权重。
举例说明,续上述例子,假设有5个成员接口,成员接口权重表中的各个成员接口的权重分别为20%、20%、30%、20%、10%,假设镜像以太网链路聚合组中成员接口的带宽使用率分别为30%,40%,35%,20%,60%,则根据步骤202的方法可知,第5个成员接口负载偏高了,第4个成员解救的负载偏低了,于是按照预设的幅度,调低第5个成员接口的权重和/或调高第4个成员接口的权重。预设的幅度例如1%,则调节后的成员接口权重表中的成员接口的权重分别为20%、20%、30%、19%、11%。如果仍未得到负载均衡的效果,则继续按照预设的幅度调节。如果调节后,镜像以太网链路聚合组中成员接口的带宽使用率分别为30%,40%,35%,40%,40%,若满足预设阈值,即可将20%、20%、30%、19%、11%作为目标成员接口权重表。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三种调节配置参数的方法,可以任选1种,也可以结合使用2种或3种,此处不做限定。例如,可以设置调试的顺序为(一)(二)(三)。例如,固定哈希算法和成员接口权重表,然后逐一调节哈希键。如果所有哈希键都不满足预设阈值,则调节哈希算法后,再一次逐一调节哈希键。如果所有哈希算法和哈希键的组合后,均不满足预设阈值,则调节成员接口权重表,再调节所有哈希算法和哈希键的组合。以此类推,直到所有可能性都尝试或者得到负载均衡的效果为止。
经过上述各个步骤的计算后,可以得到的目标配置参数,使得镜像以太网链路聚合组中,得到的目标成员接口统计信息满足预设阈值。举例说明,得到的目标配置参数为:哈希键为目的IP地址+源IP地址,哈希算法为16bitxor,成员接口权重表中成员接口的权重分别为20%、20%、30%、19%、11%。得到的镜像以太网链路聚合组中成员接口的带宽使用率分别为30%,40%,35%,40%,40%,根据步骤202中的方差的算法计算,镜像以太网链路聚合组中成员接口的带宽使用率满足预设阈值的要求。
207、网络设备根据目标配置参数更新目标以太网链路聚合组的配置参数。
通过上述方法确定目标配置参数后,网络设备根据目标配置参数更新目标以太网链路聚合组的配置参数,即将目标配置参数配置给目标以太网链路聚合组。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对该镜像以太网链路聚合组的配置参数进行调整的过程中,需要对镜像以太网链路聚合组中成员接口的带宽使用率进行实时监测,若镜像以太网链路聚合组中成员接口的带宽使用率不满足预设阈值,则需要再次在镜像以太网链路聚合组中对配置参数进行调节,调节得到目标配置参数再配置给目标以太网链路聚合组。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设备确定目标以太网链路聚合组中成员接口的带宽使用率不满足预设阈值,获取发往目标以太网链路聚合组的多个数据报文,并根据多个数据报文确定目标配置参数,目标配置参数用于配置在目标以太网链路聚合组上,使目标以太网链路聚合组中成员接口的带宽使用率满足预设阈值,再根据目标配置参数更新目标以太网链路聚合组的配置参数,以达到以太网链路聚合组负载均衡的效果,相比较直接在目标以太网链路聚合组上调节配置参数,避免了对当前的网络业务产生丢包或乱序等不良影响。
实施例二、
本申请还提出了一种以太网链路聚合组负载分担的方法,包括:
301、网络设备确定目标以太网链路聚合组中成员接口的带宽使用率不满足预设阈值。
步骤301与步骤201相同,此处不做赘述。
302、网络设备通过抓包机制获取多个数据报文。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设备首先通过抓包机制,获取发往目标以太网链路聚合组的多个数据报文。具体的,网络设备对目标以太网链路聚合组下发宽泛的访问控制列表(access control lists,ACL)规则,即所有发往目标以太网链路聚合组的数据报文均可以通过,从而获取这些数据报文。
303、网络设备学习多个数据报文的特征。
304、网络设备根据多个数据报文的特征对多个数据报文分成n个数据流,n为正整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数据报文抓包后,可以学习数据报文的特征,包括目的MAC地址+源MAC地址、VLAN信息、标签、源IP地址+目的IP地址、协议、源端口+目的端口。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可以为特征报文的特征值偏移信息和特征值长度信息等,此处不做限定。当获取数据报文的特征后,符合相同特征的数据报文可以看作同一个数据流,那么可以将多个数据报文分为n个数据流,n为正整数。
举例说明,以特征为目的MAC地址+源MAC地址、VLAN信息、标签、源IP地址+目的IP地址、协议、源端口+目的端口为例,将以上特征均相同的数据报文归为同一数据流。比如用户通过手机上看电影,多个数据报文从服务器发往手机,这些数据报文的目的MAC地址+源MAC地址、VLAN信息、标签、源IP地址+目的IP地址、协议、源端口+目的端口均相同,应当视为同一个数据流。如果用户将手机分屏,另一个屏幕上与朋友聊天,那么用户从手机发往对端的数据报文的目的MAC地址、目的IP地址、目的端口均不相同,应当视为另一不同的数据流。
305、网络设备根据目标以太网链路聚合组当前的配置参数对n个数据流进行哈希映射,得到目标以太网链路聚合组中成员接口的带宽使用率。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可以根据不同数据报文不同的特征,为不同的数据流下方精细的ACL规则,满足同一个ACL规则的数据报文,即视为同一个数据流,从而得到n个特征不相同的数据流。例如,数据流1为用户通过手机看电影所接收到的数据报文,数据流2为用户与朋友聊天所产生的数据报文。
当确定了不同的数据流之后,还可以得到不同的数据流的速率。例如:
数据流1:110m/s;
数据流2:20m/s;
数据流3:50m/s;
数据流4:90m/s;
数据流5:70m/s;
数据流6:10m/s;
数据流7:150m/s;
数据流8:10m/s;
数据流9:75m/s;
数据流10:170m/s。
306、网络设备根据目标以太网链路聚合组中成员接口的带宽使用率调节目标以太网链路聚合组的配置参数,得到目标配置参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确定了n个数据流之后,网络设备对n个数据流中的各个数据流进行哈希映射,将n个数据流分配到成员接口中。具体的,网络设备以数据流中的特征中的1个或多个作为哈希键,以预设的哈希算法和成员接口权重表进行计算,得到各个数据流所对应的成员接口。
举例说明,假设有10个数据流(分别为数据流1-10),哈希键为目的MAC地址+源MAC地址,哈希算法为crc1,成员接口的权重分别为20%、20%、30%、20%、10%,进行哈希映射,得到每个数据流所分配的成员接口,得到成员接口的分配情况:
成员接口1:数据流1、数据流10、数据流4;
成员接口2:数据流2;
成员接口3:数据流3、数据流7;
成员接口4:数据流8、数据流9;
成员接口5:数据流5、数据流6。
那么,成员接口的速率为:
成员接口1:110+90+170=370m/s;
成员接口2:20m/s;
成员接口3:50+1500=200m/s;
成员接口4:10+75=85m/s;
成员接口5:70+10=80m/s。
假设成员接口的带宽均为400m/s,那么成员接口的带宽使用率为:
成员接口1:370m/s:400m/s=92.50%;
成员接口2:20m/s:400m/s=5%;
成员接口3:200m/s:400m/s=50%;
成员接口4:85m/s:400m/s=21.25%;
成员接口5:80m/s:400m/s=20%。
以此得到成员接口的带宽使用率。
然后,通过上述步骤202的方法判断成员接口的带宽使用率是否满足预设阈值。如果不满足,则网络设备根据n个数据流调节目标以太网链路聚合组的配置参数,然后在观察,直到成员接口的带宽使用率满足预设阈值,得到目标配置参数。具体的,配置参数包括哈希键、哈希算法和成员接口权重表,其调节方法请参考步骤206,此处不做赘述。
307、网络设备根据目标配置参数更新目标以太网链路聚合组的配置参数。
步骤307与步骤207相同,此处不做赘述。
请参考图4,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400,包括处理模块410和收发模块420,其中,处理模块410用于确定目标以太网链路聚合以太网链路聚合组中成员接口的带宽使用率不满足预设阈值。
收发模块420用于获取发往目标以太网链路聚合组的多个数据报文。
处理模块410还用于根据多个数据报文确定目标配置参数,目标配置参数用于配置在目标以太网链路聚合组上,使目标以太网链路聚合组中成员接口的带宽使用率满足预设阈值。
处理模块410还用于根据目标配置参数更新目标以太网链路聚合组的配置参数。
可选的,处理模块410还用于根据目标以太网链路聚合组创建镜像以太网链路聚合组,复制多个数据报文,得到复制的多个数据报文,向镜像以太网链路聚合组发送复制的多个数据报文。
可选的,处理模块410用于获取目标以太网链路聚合组的配置参数,以目标以太网链路聚合组的配置参数配置链路聚合模块,得到镜像以太网链路聚合组。
可选的,处理模块410用于通过镜像以太网链路聚合组对复制的多个数据报文进行哈希映射,得到镜像以太网链路聚合组中成员接口的带宽使用率,根据镜像以太网链路聚合组中成员接口的带宽使用率调节镜像以太网链路聚合组的配置参数,得到目标配置参数。
可选的,收发模块420用于通过抓包机制获取多个数据报文。
可选的,处理模块410用于学习多个数据报文的特征,根据多个数据报文的特征对多个数据报文分成n个数据流,n为正整数,根据目标以太网链路聚合组当前的配置参数对n个数据流进行哈希映射,得到目标以太网链路聚合组中成员接口的带宽使用率,根据目标以太网链路聚合组中成员接口的带宽使用率调节目标以太网链路聚合组的配置参数,得到目标配置参数。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500,包括处理器510和存储器520,处理器510与存储器520耦合,
存储器520用于存储程序。
处理器510用于执行存储器520中的程序,使得网络设备执行如图2和图3中实施例描述的方法中的步骤。
存储器520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和随机存取存储器,并向处理器510提供指令和数据。存储器520的一部分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随机存取存储器(non-volatile randomaccess memory,NVRAM)。存储器520存储有处理器和操作指令、可执行模块或者数据结构,或者它们的子集,或者它们的扩展集,其中,操作指令可包括各种操作指令,用于实现各种操作。
处理器510控制网络设备500的操作。具体的应用中,网络设备500的各个组件通过总线系统耦合在一起,其中总线系统除包括数据总线之外,还可以包括电源总线、控制总线和状态信号总线等。但是为了清楚说明起见,在图中将各种总线都称为总线系统。
上述本申请实施例揭示的方法可以应用于处理器510中,或者由处理器510实现。处理器510可以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510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处理器510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微处理器或微控制器,还可进一步包括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该处理器510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译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译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520,处理器510读取存储器520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一种情况下,处理器510,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参数配置方法中与处理相关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包括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前述图2和图3实施例描述的方法中的步骤。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程序,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前述图2和图3实施例描述的方法中的步骤。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
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储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3)

1.一种以太网链路聚合组负载分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网络设备确定目标以太网链路聚合组中成员接口的带宽使用率不满足预设阈值;
所述网络设备获取发往所述目标以太网链路聚合组的多个数据报文;
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多个数据报文确定目标配置参数,所述目标配置参数用于配置在所述目标以太网链路聚合组上,使所述目标以太网链路聚合组中成员接口的带宽使用率满足所述预设阈值;
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目标配置参数更新所述目标以太网链路聚合组的配置参数;
所述网络设备获取发往所述目标以太网链路聚合组的多个数据报文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目标以太网链路聚合组创建镜像以太网链路聚合组;
所述网络设备复制所述多个数据报文,得到复制的多个数据报文;
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镜像以太网链路聚合组发送所述复制的多个数据报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根据目标以太网链路聚合组创建镜像以太网链路聚合组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获取所述目标以太网链路聚合组的配置参数;
所述网络设备以所述目标以太网链路聚合组的配置参数配置链路聚合模块,得到所述镜像以太网链路聚合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根据多个数据报文确定目标配置参数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通过所述镜像以太网链路聚合组对所述复制的多个数据报文进行哈希映射,得到所述镜像以太网链路聚合组中成员接口的带宽使用率;
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镜像以太网链路聚合组中成员接口的带宽使用率调节所述镜像以太网链路聚合组的配置参数,得到所述目标配置参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配置参数包括哈希键、哈希算法和成员接口权重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获取发往所述目标以太网链路聚合组的多个数据报文,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通过抓包机制获取所述多个数据报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根据多个数据报文确定目标配置参数,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学习所述多个数据报文的特征;
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多个数据报文的特征对所述多个数据报文分成n个数据流,n为正整数;
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目标以太网链路聚合组当前的配置参数对所述n个数据流进行哈希映射,得到所述目标以太网链路聚合组中成员接口的带宽使用率;
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目标以太网链路聚合组中成员接口的带宽使用率调节所述目标以太网链路聚合组的配置参数,得到目标配置参数。
7.一种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模块,用于确定目标以太网链路聚合组中成员接口的带宽使用率不满足预设阈值;
收发模块,用于获取发往所述目标以太网链路聚合组的多个数据报文;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多个数据报文确定目标配置参数,所述目标配置参数用于配置在所述目标以太网链路聚合组上,使所述目标以太网链路聚合组中成员接口的带宽使用率满足所述预设阈值;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目标配置参数更新所述目标以太网链路聚合组的配置参数;
所述收发模块用于:
根据所述目标以太网链路聚合组创建镜像以太网链路聚合组,复制所述多个数据报文,得到复制的多个数据报文,并向所述镜像以太网链路聚合组发送所述复制的多个数据报文。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用于:
获取所述目标以太网链路聚合组的配置参数,以所述目标以太网链路聚合组的配置参数配置链路聚合模块,得到所述镜像以太网链路聚合组。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用于:
通过所述镜像以太网链路聚合组对所述复制的多个数据报文进行哈希映射,得到所述镜像以太网链路聚合组中成员接口的带宽使用率,根据所述镜像以太网链路聚合组中成员接口的带宽使用率调节所述镜像以太网链路聚合组的配置参数,得到所述目标配置参数。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模块用于:
通过抓包机制获取所述多个数据报文。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用于:
学习所述多个数据报文的特征;
根据所述多个数据报文的特征对所述多个数据报文分成n个数据流,n为正整数;
根据所述目标以太网链路聚合组当前的配置参数对所述n个数据流进行哈希映射,得到所述目标以太网链路聚合组中成员接口的带宽使用率;
根据所述目标以太网链路聚合组中成员接口的带宽使用率调节所述目标以太网链路聚合组的配置参数,得到目标配置参数。
12.一种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3.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010311131.7A 2020-04-20 2020-04-20 以太网链路聚合组负载分担的方法以及网络设备 Active CN11354214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11131.7A CN113542145B (zh) 2020-04-20 2020-04-20 以太网链路聚合组负载分担的方法以及网络设备
PCT/CN2021/084254 WO2021213159A1 (zh) 2020-04-20 2021-03-31 以太网链路聚合组负载分担的方法以及网络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11131.7A CN113542145B (zh) 2020-04-20 2020-04-20 以太网链路聚合组负载分担的方法以及网络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42145A CN113542145A (zh) 2021-10-22
CN113542145B true CN113542145B (zh) 2023-08-22

Family

ID=780936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311131.7A Active CN113542145B (zh) 2020-04-20 2020-04-20 以太网链路聚合组负载分担的方法以及网络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3542145B (zh)
WO (1) WO202121315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39979A (zh) * 2021-11-22 2022-02-11 华平智慧信息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链路聚合中负载均衡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866473B (zh) * 2022-02-25 2024-04-12 网络通信与安全紫金山实验室 一种转发装置及流量输出接口调节方法
CN114827016B (zh) * 2022-04-12 2023-03-24 珠海星云智联科技有限公司 切换链路聚合方案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032830B (zh) * 2023-03-24 2023-07-21 微网优联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交换机交互的方法、网络交换机及网络系统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36986A (zh) * 2013-04-07 2013-08-07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负载分担方法及装置
US9264383B1 (en) * 2013-09-30 2016-02-16 Qlogic, Corpor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quality of service for link aggregation groups
US9600322B1 (en) * 2015-09-30 2017-03-21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Leveraging multiprocessor fabric link aggregation
CN110838974A (zh) * 2019-11-14 2020-02-25 苏州盛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负载均衡的方法和装置
CN110932991A (zh) * 2019-11-05 2020-03-27 天津芯海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链路聚合负载均衡的装置及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47343B (zh) * 2019-01-04 2020-09-18 网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流量调度方法及系统
CN109547341B (zh) * 2019-01-04 2021-12-21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链路聚合的负载分担方法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36986A (zh) * 2013-04-07 2013-08-07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负载分担方法及装置
US9264383B1 (en) * 2013-09-30 2016-02-16 Qlogic, Corpor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quality of service for link aggregation groups
US9600322B1 (en) * 2015-09-30 2017-03-21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Leveraging multiprocessor fabric link aggregation
CN110932991A (zh) * 2019-11-05 2020-03-27 天津芯海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链路聚合负载均衡的装置及方法
CN110838974A (zh) * 2019-11-14 2020-02-25 苏州盛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负载均衡的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213159A1 (zh) 2021-10-28
CN113542145A (zh) 2021-10-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542145B (zh) 以太网链路聚合组负载分担的方法以及网络设备
US11165887B2 (en) Per-input port, per-control plane network data traffic class control plane policing
JP6608545B2 (ja) サービストラヒック分配方法及び装置
CN113748647A (zh) 胖树自适应路由
CN111788803B (zh) 网络中的流管理
US7706277B2 (en) Selective flow control
WO2017025021A1 (zh) 一种处理流表的方法及装置
US8693335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 plane CPU overload protection
EP3637704B1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US10505851B1 (en) Transmission burst control in a network device
Taheri et al. RoCC: robust congestion control for RDMA
CN111726299B (zh) 流量均衡方法及装置
US11070386B2 (en) Controlling an aggregate number of unique PIM joins in one or more PIM join/prune messages received from a PIM neighbor
US10135761B2 (en) Switch device, control method, and storage medium
CN111224888A (zh) 发送报文的方法及报文转发设备
US20190327173A1 (en) Load balancing among network links using an efficient forwarding scheme
M. Abdelmoniem et al. Reducing latency in multi-tenant data centers via cautious congestion watch
Shahbaz et al. Elmo: Source-routed multicast for cloud services
US11805071B2 (en) Congestion control processing method, packet forwarding apparatus, and packet receiving apparatus
Kim et al. LossPass: Absorbing microbursts by packet eviction for data center networks
US11165721B1 (en) Reprogramming multicast replication using real-time buffer feedback
CN111147386B (zh) 用于处理数据传输拥塞的方法、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US9270577B2 (en) Selection of one of first and second links between first and second network devices
US20040228280A1 (en) Dynamic blocking in a shared host-network interface
KR101628089B1 (ko) 네트워크 기기 및 그것의 장애 복구 보장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