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33880A - 一种应用于电子零部件的测试监控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应用于电子零部件的测试监控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33880A
CN113533880A CN202110676510.0A CN202110676510A CN113533880A CN 113533880 A CN113533880 A CN 113533880A CN 202110676510 A CN202110676510 A CN 202110676510A CN 113533880 A CN113533880 A CN 11353388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oltage
parameter
test
current parameter
real ti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67651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533880B (zh
Inventor
胡鹏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antu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feng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feng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Dongfeng Motor Corp
Priority to CN202110676510.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533880B/zh
Publication of CN1135338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338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5338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3388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001Measuring interference from external sources to, or emission from, the device under test, e.g. EMC, EMI, EMP or ESD testing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5/00Testing or calibrating of apparatus covered by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G01R35/005Calibrating; Standards or reference devices, e.g. voltage or resistance standards, "golden" referenc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Tests Of Electronic Circuits (AREA)
  •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nd Detecting Electric Faul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电子零部件的测试监控系统,所述测试监控系统包括监控设备、隔离设备和负载电路,所述负载电路一端与所述隔离设备电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监控设备连接,其中,在电子零部件的EMC测试过程中,通过所述监控设备实时获取所述隔离设备的第一电压电流参数,并获取所述负载电路的第二电压电流参数;根据实时获取的所述第一电压电流参数和所述第二电压电流参数,获得测试校正参数;利用所述测试校正参数对测试结果进行修正。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应用于电子零部件的测试监控系统,能够提高EMC测试的准确性。

Description

一种应用于电子零部件的测试监控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零部件测试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应用于电子零部件的测试监控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汽车电子零部件或系统进行EMC(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简称:电磁兼容)测试是电气系统最重要测试项目之一,国际、国家及各企标仅对零部件测试布置和测试电压等进行一般要求,在判断出零部件满足EMC的测试条件时,确认待测样件符合要求。
但在现有技术中,待测样件在不同工作状态下其EMC的测试结果也会不同,使得现有的EMC的测试系统的准确性存在不确定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应用于电子零部件的测试监控系统,能够提高EMC测试的准确性。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应用于电子零部件的测试监控系统,所述测试监控系统包括监控设备、隔离设备和负载电路,所述负载电路一端与所述隔离设备电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监控设备连接,其中,在电子零部件的EMC测试过程中,通过所述监控设备实时获取所述隔离设备的第一电压电流参数,并获取所述负载电路的第二电压电流参数;根据实时获取的所述第一电压电流参数和所述第二电压电流参数,获得测试校正参数;利用所述测试校正参数对测试结果进行修正。
可选的,所述通过所述监控设备实时获取所述隔离设备的第一电压电流参数,并获取所述负载电路的第二电压电流参数,包括:
通过所述监控设备实时获取所述隔离设备的第一子电压参数和第一子电流参数,根据实时获取的所述第一子电压参数和所述第一子电流参数,获取到所述第一电压电流参数;
通过所述监控设备实时获取所述负载电路的第二子电压参数和第二子电流参数,根据实时获取的所述第二子电压参数和所述第二子电流参数,获取到所述第二电压电流参数。
可选的,所述根据实时获取的所述第一电压电流参数和所述第二电压电流参数,获得测试校正参数,包括:
若所述电子零部件为同一批次的N个零部件,则根据所述N个零部件中每个零部件对应的第一电压电流参数和第二电压电流参数,获取所述隔离设备的一致性参数,并将所述一致性参数作为所述测试校正参数,其中,N为不小于2的整数。
可选的,若对电子零部件进行EMI测试,所述根据实时获取的所述第一电压电流参数和所述第二电压电流参数,获得测试校正参数,包括:
根据实时获取的所述第一电压电流参数,获取所述隔离设备的第一电压电流变化率;
根据实时获取的所述第二电压电流参数,获取所述负载电路的第二电压电流变化率;
根据所述第一电压电流变化率和所述第二电压电流变化率,得到EMI特性,并将所述EMI特性作为所述测试校正参数。
可选的,若对电子零部件进行EMS测试,所述根据实时获取的所述第一电压电流参数和所述第二电压电流参数,获得测试校正参数,包括:
实时获取加载到所述隔离设备上的干扰电平参数;
根据实时获取的所述第一电压电流参数、所述第二电压电流参数和所述干扰电平参数,获取测试异常参数并将其作为所述测试校正参数。
可选的,所述通过所述监控设备实时获取所述隔离设备的第一电压电流参数,并获取所述负载电路的第二电压电流参数,包括:
若所述电子零部件为黑盒件,通过所述监控设备实时获取所述隔离设备在不同工作模式下的电压参数和电流参数作为所述第一电压电流参数,以及获取所述负载电路在不同工作模式下的电压参数和电流参数作为所述第二电压电流参数。
可选的,所述根据实时获取的所述第一电压电流参数和所述第二电压电流参数,获得测试校正参数,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电压电流参数和所述第二电压电流参数,获取所述隔离设备的工作状态,其中,所述工作状态作为所述测试校正参数。
可选的,所述监控设备包括滤波器、去耦网络和电压电流监控件。
可选的,所述监控设备的外壳采用金属材料制成。
可选的,在电子零部件的EMC测试过程中,通过所述监控设备实时获取所述第一电压电流参数和所述第二电压电流参数的采样频率在设定频率范围内。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上述一个或至少一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在电子零部件的EMC测试过程中,通过监控设备实时获取隔离设备的第一电压电流参数,并获取负载电路的第二电压电流参数;再根据实时获取的第一电压电流参数和第二电压电流参数,获得测试校正参数,再利用测试校正参数对测试结果进行修正;此时,在电子零部件的EMC测试过程中,通过实时监控的第一电压电流参数和第二电压电流参数对测试结果进行校正,能够通过实时监控的第一电压电流参数和第二电压电流参数能够获取到电子零部件的EMC测试过程中的实际工作模式,利用实际工作模式来对测试结果进行校正,能够提高EMC测试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电子零部件的测试监控系统的系统架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技术方案的主要实现原理、具体实施方式及其对应能够达到的有益效果进行详细的阐述。
实施例一
请参考图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应用于电子零部件的测试监控系统,所述测试监控系统包括监控设备10、隔离设备20和负载电路30,负载电路30一端与隔离设备20电性连接,另一端与监控设备10连接,其中,在电子零部件的EMC测试过程中,通过监控设备10实时获取隔离设备20的第一电压电流参数,并获取负载电路30的第二电压电流参数;根据实时获取的第一电压电流参数和第二电压电流参数,获得测试校正参数;利用测试校正参数对测试结果进行修正。
本说明书实施例中,EMC测试包括电磁干扰测试(Electro-MagneticInterference,简称EMI测)和电磁抗干扰度测试(Electro-Magnetic Susceptibility,简称EMS测试)。隔离设备是指隔离DUT。
本说明书实施例中,在电子零部件的EMC测试过程中,测试监控系统与测试设备40电性相连。具体来讲,测试监控系统还包括线路阻抗稳定网络(Line ImpedanceStabilization Network,简称LISN)电路时,测试设备40通过LISN电路与测试监控系统电性相连。
具体来讲,在通过监控设备10实时获取隔离设备20的第一电压电流参数,并获取负载电路30的第二电压电流参数时,可以通过监控设备10内置的电压电流监控件来实时获取第一电压电流参数和第二电压电流参数,其中,电压电流监控件可以是电流表、电流计、电压表和电压计等。具体地,电压电流监控件包括至少两路,每路中均会包括电压表和电流表,以使得通过一路电压电流监控件获取第一电压电流参数,另一路电压电流监控件获取第二电压电流参数。
具体地,在获取第一电压电流参数和第二电压电流参数时,可以通过监控设备10实时获取隔离设备20的第一子电压参数和第一子电流参数,根据实时获取的第一子电压参数和第一子电流参数,获取到第一电压电流参数;通过监控设备10实时获取负载电路30的第二子电压参数和第二子电流参数,根据实时获取的第二子电压参数和第二子电流参数,获取到第二电压电流参数。此时,使得第一电压电流参数包括第一子电压参数和第一子电流参数,以及第二电压电流参数包括第二子电压参数和第二子电流参数。
本说明书实施例中,在电子零部件的EMC测试过程中,若电子零部件为同一批次的N个零部件,若电子零部件为同一批次的N个零部件,则根据N个零部件中每个零部件对应的第一电压电流参数和第二电压电流参数,获取隔离设备20的一致性参数,并将一致性参数作为测试校正参数,其中,N为不小于2的整数。再根据一致性参数对每个零部件的测试结果进行校正
此时,若根据一致性参数,确定出某个零部件对应的第一电压电流参数和第二电压电流参数,与其它零部件对应的第一电压电流参数和第二电压电流参数差异超过了设定范围,则根据一致性参数,将差异超过设定范围的零部件的测试结果进行修正,此时,可以重新对差异超过设定范围的零部件进行EMC测试,重新测试的结果作为差异超过设定范围的零部件的最终测试结果。若确定出某个零部件对应的第一电压电流参数和第二电压电流参数,与其它零部件对应的第一电压电流参数和第二电压电流参数差异在设定范围内,则将该零部件的测试结果作为最终测试结果。
本说明书实施例中,监控设备10包括滤波器101、去耦网络102和电压电流监控件,其中,通过滤波器101消除测试监控系统自身的干扰,确保测得第一电压电流参数和第二电压电流参数的准确度性较高;而对于那些大电流,电机类感性负载进行开关切换状态、堵转等工作模式,可能产生瞬态干扰的情况,可以通过去耦网络102,将测隔离设备20产生的干扰吸收消耗,保护测试监控系统获取的第一电压电流参数和第二电压电流参数的准确性。如此,通过滤波器101及去耦网络102,能够将辐射、传导、磁场等非必要监控的信号除去,确保了测试监控系统采集的数据的准确性。
本说明书实施例中,若对电子零部件进行EMI测试,则根据实时获取的第一电压电流参数,获取隔离设备20的第一电压电流变化率;根据实时获取的第二电压电流参数,获取负载电路30的第二电压电流变化率;再根据第一电压电流变化率和第二电压电流变化率,得到EMI特性,并将EMI特性作为测试校正参数;再利用EMI特性,对测试结果进行校正。
针对同一批零部件,若其中的某个零部件的EMI特性超过了设定特性范围,则超过了设定特性范围的零部件的测试结果进行修正,此时,可以重新对超过了设定特性范围的零部件进行EMC测试,重新测试的结果作为超过了设定特性范围的零部件的最终测试结果。若其中的某个零部件的EMI特性未超过了设定特性范围,则将该零部件的测试结果作为最终测试结果。
如此,由于监控设备10包括滤波器101和去耦网络102,从而可以通过滤波器101及去耦网络102,能够将辐射、传导、磁场等非必要监控的信号除去,在EMI测试时,能够不引入各种传导及辐射干扰,确保了EMI测试时获取的数据的准确性较高。
本说明书另一实施例中,若对电子零部件进行EMS测试,可以实时获取加载到隔离设备20上的干扰电平参数;根据实时获取的第一电压电流参数、第二电压电流参数和干扰电平参数,获取测试异常参数并将其作为测试校正参数;再利用测试异常参数,对测试结果进行校正。
具体来讲,根据实时获取的第一电压电流参数、第二电压电流参数和干扰电平参数,能够确定出每个零部件在EMS测试过程是否存在异常,即,测试异常参数用于表征零部件在EMS测试过程中是否存异常;若某个零部件的测试异常参数表征测试过程存在异常,则需要重新对该零部件进行重新测试,直至测试异常参数表示未发生异常时,将未发生异常时的测试结果作为最终的测试结果。若某个零部件的测试异常参数表征测试过程未存在异常,则不需校正,直接将测试结果作为该零部件的最终测试结果。
如此,由于监控设备10包括滤波器101和去耦网络102,从而可以通过滤波器101及去耦网络102,消除测试监控系统自身的干扰,而对于那些大电流,电机类感性负载进行开关切换状态、堵转等工作模式,可能产生瞬态干扰进行吸收消耗,保护测试监控系统获取的第一电压电流参数和第二电压电流参数的准确性。
本说明书另一实施例中,若电子零部件为黑盒件,通过监控设备10实时获取隔离设备20在不同工作模式下的电压参数和电流参数作为第一电压电流参数,以及获取负载电路30在不同工作模式下的电压参数和电流参数作为第二电压电流参数;根据第一电压电流参数和第二电压电流参数,获取隔离设备20的工作状态,其中,工作状态作为测试校正参数;再根据工作状态,对测试结果进行校正。
具体来讲,黑盒件例如可以是各类控制器,不能通过音视频等具有视听效果(如信息娱乐系统、电机等)直观的判别工作状态,通过监测隔离设备20和负载电路30在不同工作模式下的电流电压情况,再对比其额定工作电流电压,能够有效确定隔离设备20的工作状态,工作状态用于确定隔离设备20是否在工作,工作模式时测试计划中定义的。
如此,针对某个黑盒件,若该黑盒件对应的工作状态表征隔离设备20未在工作,需要重新对该零部件进行重新测试,直至该黑盒件对应的工作状态表征隔离设备20正常工作时,将此时的测试结果作为最终的测试结果。若某个黑盒件对应的工作状态表征隔离设备20正常工作,则不需校正,直接将测试结果作为该黑盒件的最终测试结果。
以及,在获取测试校正参数之后,能够根据测试校正参数能够提前发现不合格的样件,避免了时间浪费,提高了测试效率。
本说明书实施例中,在电子零部件的EMC测试过程中,通过监控设备10实时获取第一电压电流参数和第二电压电流参数的采样频率在设定频率范围内。
本说明书实施例中,设定频率范围可以为100HZ-100kHz,例如可以1kHz,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定,本说明书不作具体限制。
本说明书实施例中,监控设备10还包括显示面板及插件,为了为提升其EMC性能,监控设备10的外壳采用金属材料制成。、
本说明书实施例中,监控设备10内部的滤波电路101、去耦网络102和电压电流监控器件用无源模块,减小对隔离设备20影响,提高获取的第一电压电流参数的准确性。
本说明书实施例中,测试监控系统的封装金属外壳接地良好,接地电阻通常小于3mΩ。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在电子零部件的EMC测试过程中,通过监控设备实时获取隔离设备的第一电压电流参数,并获取负载电路的第二电压电流参数;再根据实时获取的第一电压电流参数和第二电压电流参数,获得测试校正参数,再利用测试校正参数对测试结果进行修正;此时,在电子零部件的EMC测试过程中,通过实时监控的第一电压电流参数和第二电压电流参数对测试结果进行校正,能够通过实时监控的第一电压电流参数和第二电压电流参数能够获取到电子零部件的EMC测试过程中的实际工作模式,利用实际工作模式来对测试结果进行校正,能够提高EMC测试的准确性。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发明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发明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发明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发明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应用于电子零部件的测试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监控系统包括监控设备、隔离设备和负载电路,所述负载电路一端与所述隔离设备电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监控设备连接,其中,在电子零部件的EMC测试过程中,通过所述监控设备实时获取所述隔离设备的第一电压电流参数,并获取所述负载电路的第二电压电流参数;根据实时获取的所述第一电压电流参数和所述第二电压电流参数,获得测试校正参数;利用所述测试校正参数对测试结果进行修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所述监控设备实时获取所述隔离设备的第一电压电流参数,并获取所述负载电路的第二电压电流参数,包括:
通过所述监控设备实时获取所述隔离设备的第一子电压参数和第一子电流参数,根据实时获取的所述第一子电压参数和所述第一子电流参数,获取到所述第一电压电流参数;
通过所述监控设备实时获取所述负载电路的第二子电压参数和第二子电流参数,根据实时获取的所述第二子电压参数和所述第二子电流参数,获取到所述第二电压电流参数。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实时获取的所述第一电压电流参数和所述第二电压电流参数,获得测试校正参数,包括:
若所述电子零部件为同一批次的N个零部件,则根据所述N个零部件中每个零部件对应的第一电压电流参数和第二电压电流参数,获取所述隔离设备的一致性参数,并将所述一致性参数作为所述测试校正参数,其中,N为不小于2的整数。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若对电子零部件进行EMI测试,所述根据实时获取的所述第一电压电流参数和所述第二电压电流参数,获得测试校正参数,包括:
根据实时获取的所述第一电压电流参数,获取所述隔离设备的第一电压电流变化率;
根据实时获取的所述第二电压电流参数,获取所述负载电路的第二电压电流变化率;
根据所述第一电压电流变化率和所述第二电压电流变化率,得到EMI特性,将所述EMI特性作为所述测试校正参数。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若对电子零部件进行EMS测试,所述根据实时获取的所述第一电压电流参数和所述第二电压电流参数,获得测试校正参数,包括:
实时获取加载到所述隔离设备上的干扰电平参数;
根据实时获取的所述第一电压电流参数、所述第二电压电流参数和所述干扰电平参数,获取测试异常参数并将其作为所述测试校正参数。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所述监控设备实时获取所述隔离设备的第一电压电流参数,并获取所述负载电路的第二电压电流参数,包括:
若所述电子零部件为黑盒件,通过所述监控设备实时获取所述隔离设备在不同工作模式下的电压参数和电流参数作为所述第一电压电流参数,以及获取所述负载电路在不同工作模式下的电压参数和电流参数作为所述第二电压电流参数。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实时获取的所述第一电压电流参数和所述第二电压电流参数,获得测试校正参数,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电压电流参数和所述第二电压电流参数,获取所述隔离设备的工作状态,其中,所述工作状态作为所述测试校正参数。
8.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控设备包括滤波器、去耦网络和电压电流监控件。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控设备的外壳采用金属材料制成。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电子零部件的EMC测试过程中,通过所述监控设备实时获取所述第一电压电流参数和所述第二电压电流参数的采样频率在设定频率范围内。
CN202110676510.0A 2021-06-18 2021-06-18 一种应用于电子零部件的测试监控系统 Active CN11353388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76510.0A CN113533880B (zh) 2021-06-18 2021-06-18 一种应用于电子零部件的测试监控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76510.0A CN113533880B (zh) 2021-06-18 2021-06-18 一种应用于电子零部件的测试监控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33880A true CN113533880A (zh) 2021-10-22
CN113533880B CN113533880B (zh) 2023-07-25

Family

ID=780962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676510.0A Active CN113533880B (zh) 2021-06-18 2021-06-18 一种应用于电子零部件的测试监控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533880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63062A (en) * 1986-10-06 1988-08-09 Chrysler Motors Corporation Conductive EMI test system, a decoupling network therefor
US5541521A (en) * 1994-09-19 1996-07-30 Chrysler Corporation EMI test system and decoupling network therefor, the decoupling network having series connected resonators with torroidal cores formed from a ferrite Composition
US6188227B1 (en) * 1998-11-16 2001-02-13 Chrysler Corporation Bifilar wound isolation network
US20060108875A1 (en) * 2004-11-22 2006-05-25 Inventio Ag Integrity testing of isolation means in an uninterruptible power supply
EP3232208A1 (en) * 2016-04-13 2017-10-18 Universitat Politècnica De Catalunya A full time-domain method for measuring and monitoring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signals and a system
KR20190033386A (ko) * 2017-09-21 2019-03-2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Emi 필터
CN111239512A (zh) * 2020-01-13 2020-06-05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南瑞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适用于电力设备的电磁兼容测试系统
CN112782500A (zh) * 2020-09-16 2021-05-11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电磁兼容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测试监控系统及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63062A (en) * 1986-10-06 1988-08-09 Chrysler Motors Corporation Conductive EMI test system, a decoupling network therefor
US5541521A (en) * 1994-09-19 1996-07-30 Chrysler Corporation EMI test system and decoupling network therefor, the decoupling network having series connected resonators with torroidal cores formed from a ferrite Composition
US6188227B1 (en) * 1998-11-16 2001-02-13 Chrysler Corporation Bifilar wound isolation network
US20060108875A1 (en) * 2004-11-22 2006-05-25 Inventio Ag Integrity testing of isolation means in an uninterruptible power supply
EP3232208A1 (en) * 2016-04-13 2017-10-18 Universitat Politècnica De Catalunya A full time-domain method for measuring and monitoring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signals and a system
KR20190033386A (ko) * 2017-09-21 2019-03-2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Emi 필터
CN111239512A (zh) * 2020-01-13 2020-06-05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南瑞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适用于电力设备的电磁兼容测试系统
CN112782500A (zh) * 2020-09-16 2021-05-11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电磁兼容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测试监控系统及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姜述刚等: "汽车电磁兼容性综述", no. 8, pages 1 - 6 *
李彪等: "汽车电子零部件传导干扰研究", 汽车零部件, no. 12, pages 65 - 68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33880B (zh) 2023-07-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783904B (zh) 用于减少泄漏电流的方法和装置
JP5795470B2 (ja) 高電圧試験装置
CN109596956B (zh) 直流串联电弧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11781457A (zh) 一种用于电子产品emc传导发射的测试系统及方法
Beltle et al.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online ultrahigh-frequency partial-discharge measurement of power transformers
CN113533880B (zh) 一种应用于电子零部件的测试监控系统
EP0845107B1 (de) Messsystem für elektrische störungen in einer hochspannungsschaltanlage
Ma et al. Background noise of partial discharge detection and its suppression in complex electromagnetic environment
KR20170112578A (ko) 전압계측 오차 보상장치
JPH05133993A (ja) 非接触電界磁界センサ
CN107703409B (zh) 一种用于绝缘芯变压器型高压电源的电流测量电路
Petri et al. The influence of voltage form on the insulation resilience of inverter-fed low voltage traction machines with hairpin windings
CN112179481A (zh) 一种gis设备的机械故障诊断方法及系统
Leppäaho et al. Including experimental aging of shielded cables into bulk current injection simulations
CN217846474U (zh) 一种低频磁场抗扰试验系统
CN217332646U (zh) 一种抗纹波干扰能力的评估装置和系统
Nowosielski et al. Implementation of laboratory test stand for EMC filter attenuation measurement
Kircher et al. A Method to Measure the Electromagnetic Emission Induced by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of Integrated Circuits
Zajadatz et al. Partial discharge diagnostics on medium-voltage switchgears measurement methods and benefits
Veštić et al. Filter implementation as a means to enhance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in chargers
CN112068030B (zh) 一种接地系统的故障检测方法、设备、存储介质及装置
Czepl et al. Interference-induced Electromagnetic Emission in Functioning Operating States of Integrated Circuits
Macha et al. Reduction of the influence of electromagnetic field interference on a torque sensor of a light electric vehicle
Reuter et al. Influence of termination impedance on conducted emissions in automotive high voltage networks
Kunkel et al. Simulation of radiated narrow band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for components in the automotive industry (bulk current injec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107

Address after: 430000 No. n3010, 3 / F, R & D building, building 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Science Park, Wuhan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Wuhan, Hubei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Lantu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430000, No.1, Dongfeng Avenue, Wuhan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Wuhan City, Hubei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Dongfeng Motor Corp.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