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30524B - 一种井筒流量监测系统及流量、含水率解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井筒流量监测系统及流量、含水率解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30524B
CN113530524B CN202110788474.7A CN202110788474A CN113530524B CN 113530524 B CN113530524 B CN 113530524B CN 202110788474 A CN202110788474 A CN 202110788474A CN 113530524 B CN113530524 B CN 11353052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tical fiber
temperature
monitoring
point
water cont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78847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530524A (zh
Inventor
刘均荣
李庆庆
张锦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uniu Shandong Energy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East China
Original Assignee
Puniu Shandong Energy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East Chin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uniu Shandong Energy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East China filed Critical Puniu Shandong Energy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788474.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530524B/zh
Publication of CN1135305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305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5305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3052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DRILLING; MINING
    • E21BEARTH DRILLING, e.g. DEEP DRILLING;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47/00Survey of boreholes or well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DRILLING; MINING
    • E21BEARTH DRILLING, e.g. DEEP DRILLING;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47/00Survey of boreholes or wells
    • E21B47/06Measuring temperature or pressure
    • E21B47/07Temperature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DRILLING; MINING
    • E21BEARTH DRILLING, e.g. DEEP DRILLING;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49/00Testing the nature of borehole walls; Formation testing; 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obtaining samples of soil or well fluids, specially adapted to earth drilling or wells
    • E21B49/08Obtaining fluid samples or testing fluids, in boreholes or wel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10Geothermal energy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油气开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井筒流量监测系统及流量、含水率解释方法。本发明所述井筒流量监测系统,将分布式光纤温度监测、分布式光纤声波监测以及单点热激励功能集于一体,实现井下温度和声波多参数的同时监测,并满足在高温、高压、腐蚀环境下对井下流体状态实时监测的要求;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流量、含水率解释方法,特别是针对油井油水气三相流体,将流体脉冲加热后的温度信息和声波信息进行多参数融合解释,从多角度去解释流量和含水率情况,达到相互印证、减少多解性的目的,使求得的流体流量和含水率、含气率更精确,为实际生产提供了更准确的数据支持,有助于节省开采成本,减少开采风险。

Description

一种井筒流量监测系统及流量、含水率解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油气开采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井筒流量监测系统及流量、含水率解释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大部分油田主要采用涡轮流量计和相关流量计组合测量水平井流量,针对有些含砂严重,产液量较低的水平井测量环境,涡轮流量计极易出现砂卡、丢转、甚至停转现象,致使测量精度及测量稳定性受到影响,中国专利文献CN104089664B公开了一种热脉冲时差式油水两相流量测量传感器,可用于低产液水平井产液剖面流量动态监测。但是抽油时流体状态不只有水油两相,当井筒受到气侵时,气体含量会影响对含水率的测量,导致含水率及流体流量测量存在多种解的可能,如果含有气体,监测不及时,还会造成井喷的风险。
特别是低产液状态下测得的流体数据能有效预防油井出水、气侵等状况,检测的数据越准确,越有利于制定更准确的应对措施,后期井下抽油更稳定,从而节省了开采成本。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井筒流量监测系统,将分布式光纤温度监测、分布式光纤声波监测以及单点热激励功能集于一体,实现井下温度和声波多参数的同时监测,利用光纤监测数据处理与解释计算机分析系统对收集到的温度和声波信息进行解释得到流体流量和含水率、含气率,并满足高温、高压、腐蚀环境下井下流体流量和含水率的实时监测要求。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流量、含水率解释方法,特别是针对油井油水气三相流体,将流体脉冲加热后的温度信息和声波信息进行多参数融合解释,从多角度去解释流量和含水率、含气率情况,达到相互印证、去伪存真、最大限度地减少多解性的目的,使求得的流体流量和含水率、含气率更精确,为实际生产提供了更准确的数据支持,有助于节省开采成本,减少开采风险。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井筒流量监测系统,包括多功能碳纤维光纤复合杆、抽油泵、地面脉冲加热控制系统、地面光纤监测信号采集系统和光纤监测数据处理与解释计算机分析系统;
所述抽油泵连接在多功能碳纤维光纤复合杆底端下入井筒中,所述地面脉冲加热控制系统通过地面加热控制集成缆与多功能碳纤维光纤复合杆顶端相连;
所述地面光纤监测信号采集系统通过地面光缆与多功能碳纤维光纤复合杆顶端相连,所述光纤监测数据处理与解释计算机分析系统通过地面数据通信缆与地面光纤监测信号采集系统相连;
所述地面脉冲加热控制系统通过地面加热控制集成缆控制多功能碳纤维光纤复合杆对井筒中流动的流体进行单点加热;
所述地面光纤监测信号采集系统通过多功能碳纤维光纤复合杆实时监测和采集流体在井筒中流动的声波信息和温度信息,所述光纤监测数据处理与解释计算机分析系统将采集到的声波信息和温度信息进行处理和解释得到流体流量和含水率。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还有:所述光纤监测数据处理与解释计算机分析系统内置有分布式光纤温度监测解释软件和分布式光纤声波监测解释软件;
所述分布式光纤温度监测解释软件和分布式光纤声波监测解释软件从地面光纤监测信号采集系统实时获取多功能碳纤维光纤复合杆所采集的温度信息及声波信息;
所述分布式光纤温度监测解释软件利用脉冲加热后的温度变化计算流体流量;所述分布式光纤声波监测解释软件用于将收集到的沿井筒井深方向上随时间变化的声波数据进行二维傅立叶变换求解声速;所述分布式光纤温度监测解释软件利用热力学公式和声学公式计算出含水率与声速,最后将温度场的计算结果与声波数据计算结果进行综合解释得到最终的流体流量和含水率。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还有:所述地面光纤监测信号采集系统包括DTS测温单元和DAS测声单元;
所述多功能碳纤维光纤复合杆包括STA温声监测单元、HT热激励单元,所述STA温声监测单元和HT热激励单元两部分封装在碳纤维材料内部;
所述STA温声监测单元用于采集流体在井筒中流动的声波信息和温度信息;
所述HT热激励单元用于对井筒中流动的流体进行单点加热;
所述DTS测温单元、DAS测声单元分别用于接收STA温声监测单元采集的温度信号和声波信号。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还有:所述DTS测温单元的传感距离为10千米、空间分辨率为1米、温度分辨率为0.01℃;所述DAS测声单元的传感距离为10千米、空间分辨率为1米、应变灵敏度为1纳应变、响应带宽为15kHz。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还有:所述STA温声监测单元包括单模光纤、多模光纤和无缝不锈钢管,多对所述单模光纤和多模光纤封装在无缝不锈钢管内;
所述单模光纤通过地面光缆与地面光纤监测信号采集系统中的DTS测温单元连接;
所述多模光纤通过地面光缆与地面光纤监测信号采集系统中的DAS测声单元连接。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还有:所述单模光纤选用波长1550nm、衰减指标小于0.4dB/km或者波长1310nm、衰减指标小于0.6dB/km的高灵敏度工程光纤;所述多模光纤选用波长850nm、衰减指标小于3.0dB/km或者波长1300nm、衰减指标小于1.0dB/km的高灵敏度工程光纤;所述单模光纤和多模光纤的耐温范围在-50℃到300℃之间,光纤余长大于3‰。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还有:所述HT热激励单元包括发热装置和加热导线缆,多个所述发热装置从上到下依次连接在加热导线缆上;
所述加热导线缆通过地面加热控制集成缆与地面脉冲加热控制系统连接。
本发明所述井筒流量监测系统容易布置,适用于不同抽油工况,能用于抽油井、自喷井;同时适用于不同油井结构,能用于直井、水平井、斜井、多分枝井;另外本发明所述多功能碳纤维光纤复合杆能作为临时入井监测工具使用,也能作为永久性入井监测工具使用。
本发明还公开一种流量、含水率解释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实时采集井筒中流体稳定流动时产生的背景温度信息和声波信息,所述背景温度信息是指在加热之前测得的井筒流体温度随井深变化形成的温度曲线;
2)通过所述地面脉冲加热控制系统控制多功能碳纤维光纤复合杆对井筒Y点处流体进行间隔脉冲加热,使得Y点下游的流体温度呈现脉冲变化,同时记录加热功率P和加热时间t;
3)将Y点处测得的温度脉冲曲线A与Y点对应位置下游20米距离范围内某一点X测得的温度脉冲曲线B分别与步骤1)测得的对应位置处的背景温度进行相减,以消除背景温度信息的影响,分别得到加热后Y点处和Y点对应位置下游20米距离范围内某一点X处相对于背景温度信息的温度变化曲线A1和温度变化曲线B1,通过同一脉冲周期内温度变化曲线A1的峰值达到时间和温度变化曲线B1的峰值达到时间计算出时滞值,根据公式(E-0)从而解释出流体流速V1,然后根据井筒中流体流动管道横截面积进而计算出流量Q1
V1=Ls/Ts(E-0)
式中:V1为流速;Ls为Y点与Y点对应位置下游20米距离范围内某一点X之间的距离;Ts为同一脉冲周期内温度变化曲线A1的峰值达到时间和温度变化曲线B1的峰值达到时间之间的时滞值;
4)井筒流体流量和含水率的不同会影响流体温度和声波的变化,井筒中流体流动的温度场、流体中声速均会受到流体的流量、流体中的油气水含率影响;
并且由于井筒中流体成分和各自的含量不确定,可能同时存在油水两相也可能存在油气水三相,单独利用温度信息解释流体流量和含水率存在多解性,同样单独利用声波信息解释流体流量和含水率也存在多解性,为了降低流量和含水率解释的多解性,需要将流体脉冲加热后的温度信息和声波信息进行多参数融合解释,从多角度去解释流量和含水率情况,达到相互印证、减少多解性的目的,使求得的流体流量和含水率更精确,求取含水率或含气率的具体步骤如下:
A)将收集到的Y点对应位置下游20米距离范围内某一点X到井口范围内的沿井筒井深度方向上随时间变化的声波信息进行二维傅立叶变换,得到沿Y点对应位置下游20米距离范围内某一点X到井口范围深度方向上分布的频率和波数信息,所述频率和波数信息在频率和波数二维平面图中呈现出由两条交叉线构成的V字形图形,再通过对频率和波数二维平面图中的两条交叉线进行线性拟合求得两条交叉线各自的斜率值,两条交叉线中的大斜率值和小斜率值即为沿Y点对应位置下游20米距离范围内某一点X到井口范围深度方向上分布的声波在井筒流体中的上行声速和下行声速;
然后,将求得的沿Y点对应位置下游20米距离范围内某一点X到井口范围深度方向上分布的声波在井筒流体中的上行声速和下行声速求平均得到沿井筒深度方向上分布的平均声速,提取X点处的平均声速值C1
B)提取步骤3)确定的温度变化曲线B1中的单个加热周期的峰值点温度信息,得到单个加热周期的加热功率和加热时间以及油气水各自的比热和步骤3)确定的流量Q1;假设一个含水率αw,根据公式(E-1),以含水率αw、含油率α0和含气率αg三者之和等于1为约束,通过假设一系列的含油率α0,得到对应的含气率αg,将上述求得的参数代入经典传热学中功率、温度和流量之间的理论公式(E-2),使上述公式成立,则得到在假设含水率αw的条件下满足该加热时间内热量守恒的含油率α0和含气率αg
αowg=1(αowg≤1) (E-1)
Figure BDA0003160082080000051
式中,αo为含油率,αw为含水率,αg为含气率,P为加热功率,t为加热时间,W为热量,c为流体总的比热容,m为流体总的质量,ΔT为温度变化值,cw为水的比热容,co为原油的比热容,cg为气体的比热容,Q1为流量;
C)根据声速与流体密度、体积模量之间的关系,如下方的声速公式(E-3)所示,将步骤B)计算出的含油率α0和含气率αg以及假设的含水率αw代入式(E-3)中计算出井筒中流体的声速Cm
Figure BDA0003160082080000061
式中,Cm为声速,ρo为原油密度,ρw为地层水密度,ρg为气体密度,αo为含油率,αw为含水率,αg为含气率,Ko为原油体积模量,Kw为地层水体积模量,Kg为气体体积模量,d为井筒中流体流动管道的管径,E为井筒中流体流动管道的杨氏模量,h为井筒中流体流动管道的管壁厚度;
D)将步骤C)计算出的Y点对应位置下游20米距离范围内某一点X处的声速Cm与步骤A)求得的Y点对应位置下游20米距离范围内某一点X处的平均声速C1进行比较:
如果两者的误差小于预设误差ΔC,则得到该井的含水率αw解释结果;
如果两者的误差大于等于预设误差ΔC,则返回步骤B),重新假设含水率αw,重复步骤B)~步骤D),直到两者的误差小于预设误差ΔC为止,得到最终的流体流量Q1和含水率αw解释结果。
与现有的井下流量和含水率测量方法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所述井筒流量监测系统将分布式光纤温度监测、分布式光纤声波监测以及单点热激励功能集于一体,实现井下多参数监测,并满足在高温、高压、腐蚀环境下对井下流体状态动态实时监测的要求;
并通过光纤监测数据处理与解释计算机分析系统将采集到的声波信息和温度信息进行处理和解释得到流体流量和含水率,相比与单独利用声波信息或单独利用温度信息求解,更加精准的解释出流体的流量和含水率、含气率;
2)本发明所述流量、含水率解释方法,针对油井油水气三相流体,将流体脉冲加热后的温度信息和声波信息进行多参数融合解释,从多角度去解释流量和含水率情况,达到相互印证、减少多解性的目的,使求得的流体流量和含水率、含气率更精确,为实际生产提供了更准确的数据支持,从而针对出水、气侵做出有效应对,有助于节省开采成本,减少开采风险;
3)本发明所述井筒流量监测系统容易布置,适用于不同抽油工况,能用于抽油井、自喷井,同时适用于不同油井结构,能用于直井、水平井、斜井、多分枝井;
4)本发明所述井筒流量监测系统中所用的多功能碳纤维光纤复合杆同时可起到抽油杆的作用和井下多参数监测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井筒流量监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多功能碳纤维光纤复合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所述多功能碳纤维光纤复合杆横截面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所述针对油井油水气三相流体流量、含水率解释流程图;
图中:1-井筒、2-多功能碳纤维光纤复合杆、3-抽油泵、4-地面加热控制集成缆、5-地面脉冲加热控制系统、6-地面光缆、7-地面光纤监测信号采集系统、8-地面数据通信缆、9-光纤监测数据处理与解释计算机分析系统;
701-DTS测温单元、702-DAS测声单元;
21-STA温声监测单元、211-单模光纤、212-多模光纤、213-无缝不锈钢管;
23-HT热激励单元、231-发热装置、232-加热导线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实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并不因此将本发明局限在实施实例描述的范围之内。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井筒流量监测系统,所述监测系统包括多功能碳纤维光纤复合杆2、抽油泵3、地面脉冲加热控制系统5、地面光纤监测信号采集系统7和光纤监测数据处理与解释计算机分析系统9。
所述抽油泵3连接在多功能碳纤维光纤复合杆2底端下入井筒1中,所述地面脉冲加热控制系统5通过地面加热控制集成缆4与多功能碳纤维光纤复合杆2顶端相连。
所述地面光纤监测信号采集系统7通过地面光缆6与多功能碳纤维光纤复合杆2顶端相连,所述光纤监测数据处理与解释计算机分析系统9通过地面数据通信缆8与地面光纤监测信号采集系统7相连。
所述地面脉冲加热控制系统5通过地面加热控制集成缆4控制多功能碳纤维光纤复合杆2对井筒1中流动的流体进行单点加热。
所述地面光纤监测信号采集系统7通过多功能碳纤维光纤复合杆2实时监测和采集流体在井筒1中流动的声波信息和温度信息,所述光纤监测数据处理与解释计算机分析系统9将采集到的声波信息和温度信息进行处理和解释得到流体流量和含水率。
所述光纤监测数据处理与解释计算机分析系统9内置有分布式光纤温度监测解释软件和分布式光纤声波监测解释软件。
所述分布式光纤温度监测解释软件和分布式光纤声波监测解释软件从地面光纤监测信号采集系统7实时获取多功能碳纤维光纤复合杆2所采集的温度信息及声波信息。
所述分布式光纤温度监测解释软件利用脉冲加热后的温度变化计算流体流量;所述分布式光纤声波监测解释软件用于将收集到的沿井筒1井深方向上随时间变化的声波数据进行二维傅立叶变换求解声速;所述分布式光纤温度监测解释软件利用热力学公式和声学公式计算出含水率与声速,最后将温度场的计算结果与声波数据计算结果进行综合解释得到最终的流体流量和含水率。
所述地面光纤监测信号采集系统7包括DTS测温单元701和DAS测声单元702。
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多功能碳纤维光纤复合杆2包括STA温声监测单元21、HT热激励单元23,所述STA温声监测单元21和HT热激励单元23两部分封装在碳纤维材料内部。
所述STA温声监测单元21用于采集流体在井筒1中流动的声波信息和温度信息,所述HT热激励单元23用于对井筒1中流动的流体进行单点加热。
所述DTS测温单元701、DAS测声单元702分别用于接收STA温声监测单元21采集的温度信号和声波信号。
所述DTS测温单元701的传感距离为10千米、空间分辨率为1米、温度分辨率为0.01℃;所述DAS测声单元702的传感距离为10千米、空间分辨率为1米、应变灵敏度为1纳应变、响应带宽为15kHz。
所述STA温声监测单元21包括单模光纤211、多模光纤212和无缝不锈钢管213,两对所述单模光纤211和多模光纤212封装在无缝不锈钢管213内。
所述单模光纤211通过地面光缆6与地面光纤监测信号采集系统7中的DTS测温单元701连接。
所述多模光纤212通过地面光缆6与地面光纤监测信号采集系统7中的DAS测声单元702连接。
所述单模光纤211选用波长1550nm、衰减指标小于0.4dB/km或者波长1310nm、衰减指标小于0.6dB/km的高灵敏度工程光纤;所述多模光纤212选用波长850nm、衰减指标小于3.0dB/km或者波长1300nm、衰减指标小于1.0dB/km的高灵敏度工程光纤;所述单模光纤211和多模光纤212的耐温范围在-50℃到300℃之间,光纤余长大于3‰。
所述HT热激励单元23包括发热装置231和加热导线缆232,两个所述发热装置231从上到下依次连接在加热导线缆232上。
两个相邻所述发热装置231之间的最小距离大于等于20m、最大距离小于等于100m。
所述加热导线缆232通过地面加热控制集成缆4与地面脉冲加热控制系统5连接。
实施例2
如图4所示,一种针对油井油水气三相流体的流量、含水率解释方法,利用实施例1所述的井筒流量监测系统进行,具体步骤如下:
1)启动抽油泵3进行排液工作,通过多功能碳纤维光纤复合杆2实时采集井筒1中流体稳定流动时产生的背景温度信息和声波信息,所述背景温度信息是指在加热之前测得的井筒流体温度随井深变化形成的温度曲线;
2)对井筒1Y点处流体进行间隔脉冲加热,所述Y点对应HT热激励单元所在位置,使得Y点下游的流体温度呈现脉冲变化,同时记录加热功率P和加热时间t;
3)将Y点处测得的温度脉冲曲线A与Y点对应位置下游20米距离范围内某一点X测得的温度脉冲曲线B分别与步骤1)测得的对应位置处的背景温度进行相减,以消除背景温度信息的影响,分别得到加热后Y点处和Y点对应位置下游20米距离范围内某一点X处相对于背景温度信息的温度变化曲线A1和温度变化曲线B1,通过同一脉冲周期内温度变化曲线A1的峰值达到时间和温度变化曲线B1的峰值达到时间计算出时滞值,根据公式(E-0)从而解释出流体流速V1,然后根据井筒1中流体流动管道横截面积进而计算出流量Q1
V1=Ls/Ts(E-0)
式中:V1为流速;Ls为Y点与Y点对应位置下游20米距离范围内某一点X之间的距离;Ts为同一脉冲周期内温度变化曲线A1的峰值达到时间和温度变化曲线B1的峰值达到时间之间的时滞值;
4)求取含水率或含气率的具体步骤如下:
A)将收集到的Y点对应位置下游20米距离范围内某一点X到井口范围内的沿井筒1井深度方向上随时间变化的声波信息进行二维傅立叶变换,得到沿Y点对应位置下游20米距离范围内某一点X到井口范围深度方向上分布的频率和波数信息,所述频率和波数信息在频率和波数二维平面图中呈现出由两条交叉线构成的V字形图形,再通过对频率和波数二维平面图中的两条交叉线进行线性拟合求得两条交叉线各自的斜率值,两条交叉线中的大斜率值和小斜率值即为沿Y点对应位置下游20米距离范围内某一点X到井口范围深度方向上分布的声波在井筒1流体中的上行声速和下行声速。
然后,将求得的沿Y点对应位置下游20米距离范围内某一点X到井口范围深度方向上分布的声波在井筒1流体中的上行声速和下行声速求平均得到沿井筒1深度方向上分布的平均声速,提取X点处的平均声速值C1
B)由于油水气的比热不相同,采用相同功率进行加热,流体的升温幅度是不一样的,实际生产过程中对抽取原油进行成分分析,得到油液成分、气体成分,在通过查表和计算,从而得到流体总的比热容、原油的比热容、气体的比热容、原油密度、气体密度、原油体积模量、气体体积模量等值,提取步骤3)确定的温度变化曲线B1中的单个加热周期的峰值点温度信息,得到单个加热周期的加热功率和加热时间以及油气水各自的比热和步骤3)确定的流量Q1;假设一个含水率αw,根据公式(E-1),以含水率αw、含油率α0和含气率αg三者之和等于1为约束,通过假设一系列的含油率α0,得到对应的含气率αg,将上述求得的参数代入经典传热学中功率、温度和流量之间的理论公式(E-2),使上述公式成立,则得到在假设含水率αw的条件下满足该加热时间内热量守恒的含油率α0和含气率αg
αowg=1(αowg≤1) (E-1)
Figure BDA0003160082080000111
式中,αo为含油率,αw为含水率,αg为含气率,P为加热功率,t为加热时间,W为热量,c为流体总的比热容,m为流体总的质量,ΔT为温度变化值,cw为水的比热容,co为原油的比热容,cg为气体的比热容,Q1为流量。
C)根据声速与流体密度、体积模量之间的关系,如下方的声速公式(E-3)所示,将步骤B)计算出的含油率α0和含气率αg以及假设的含水率αw代入式(E-3)中计算出井筒1中流体的声速Cm
Figure BDA0003160082080000121
式中,Cm为声速,ρo为原油密度,ρw为地层水密度,ρg为气体密度,αo为含油率,αw为含水率,αg为含气率,Ko为原油体积模量,Kw为地层水体积模量,Kg为气体体积模量,d为井筒流体流动管道的管径,E为井筒流体流动管道的杨氏模量,h为井筒流体流动管道的管壁厚度。
D)将步骤C)计算出的Y点对应位置下游20米距离范围内某一点X处的声速Cm与步骤A)求得的Y点对应位置下游20米距离范围内某一点X处的平均声速C1进行比较:
如果两者的误差小于预设误差ΔC,则得到该井的含水率αw解释结果;
如果两者的误差大于等于预设误差ΔC,则返回步骤B),重新假设含水率αw,重复步骤B)~步骤D),直到两者的误差小于预设误差ΔC为止,得到最终的流体流量Q1和含水率αw解释结果。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是一种针对自喷井流体流量、含水率的监测数据解释方法,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多功能碳纤维光纤复合杆2下端没有设置抽油泵3。
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都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6)

1.一种井筒流量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多功能碳纤维光纤复合杆(2)、抽油泵(3)、地面脉冲加热控制系统(5)、地面光纤监测信号采集系统(7)和光纤监测数据处理与解释计算机分析系统(9);
所述抽油泵(3)连接在多功能碳纤维光纤复合杆(2)底端下入井筒(1)中,所述地面脉冲加热控制系统(5)通过地面加热控制集成缆(4)与多功能碳纤维光纤复合杆(2)顶端相连;
所述地面光纤监测信号采集系统(7)通过地面光缆(6)与多功能碳纤维光纤复合杆(2)顶端相连,所述光纤监测数据处理与解释计算机分析系统(9)通过地面数据通信缆(8)与地面光纤监测信号采集系统(7)相连;
所述地面脉冲加热控制系统(5)通过地面加热控制集成缆(4)控制多功能碳纤维光纤复合杆(2)对井筒(1)中流动的流体进行单点加热;
所述地面光纤监测信号采集系统(7)通过多功能碳纤维光纤复合杆(2)实时监测和采集流体在井筒(1)中流动的声波信息和温度信息,所述光纤监测数据处理与解释计算机分析系统(9)将采集到的声波信息和温度信息进行处理和解释得到流体流量和含水率;
所述光纤监测数据处理与解释计算机分析系统(9)内置有分布式光纤温度监测解释软件和分布式光纤声波监测解释软件;
所述分布式光纤温度监测解释软件和分布式光纤声波监测解释软件从地面光纤监测信号采集系统(7)实时获取多功能碳纤维光纤复合杆(2)所采集的温度信息及声波信息;
所述分布式光纤温度监测解释软件利用脉冲加热后的温度变化计算流体流量;所述分布式光纤声波监测解释软件用于将收集到的沿井筒(1)井深方向上随时间变化的声波数据进行二维傅立叶变换求解声速;所述分布式光纤温度监测解释软件利用热力学公式和声学公式计算出含水率与声速,最后将温度场的计算结果与声波数据计算结果进行综合解释得到最终的流体流量和含水率;
所述地面光纤监测信号采集系统(7)包括DTS测温单元(701)和DAS测声单元(702);
所述多功能碳纤维光纤复合杆(2)包括STA温声监测单元(21)、HT热激励单元(23),所述STA温声监测单元(21)和HT热激励单元(23)两部分封装在碳纤维材料内部;
所述STA温声监测单元(21)用于采集流体在井筒(1)中流动的声波信息和温度信息;
所述HT热激励单元(23)用于对井筒(1)中流动的流体进行单点加热;
所述DTS测温单元(701)、DAS测声单元(702)分别用于接收STA温声监测单元(21)采集的温度信号和声波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井筒流量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DTS测温单元(701)的传感距离为10千米、空间分辨率为1米、温度分辨率为0.01℃;所述DAS测声单元(702)的传感距离为10千米、空间分辨率为1米、应变灵敏度为1纳应变、响应带宽为15kHz。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井筒流量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STA温声监测单元(21)包括单模光纤(211)、多模光纤(212)和无缝不锈钢管(213),多对所述单模光纤(211)和多模光纤(212)封装在无缝不锈钢管(213)内;
所述单模光纤(211)通过地面光缆(6)与地面光纤监测信号采集系统(7)中的DTS测温单元(701)连接;
所述多模光纤(212)通过地面光缆(6)与地面光纤监测信号采集系统(7)中的DAS测声单元(702)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井筒流量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单模光纤(211)包括波长1550nm、衰减指标小于0.4dB/km或者波长1310nm、衰减指标小于0.6dB/km的高灵敏度工程光纤;所述多模光纤(212)包括波长850nm、衰减指标小于3.0dB/km或者波长1300nm、衰减指标小于1.0dB/km的高灵敏度工程光纤;所述单模光纤(211)和多模光纤(212)的耐温范围在-50℃到300℃之间,光纤余长大于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井筒流量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HT热激励单元(23)包括发热装置(231)和加热导线缆(232),多个所述发热装置(231)从上到下依次连接在加热导线缆(232)上;
所述加热导线缆(232)通过地面加热控制集成缆(4)与地面脉冲加热控制系统(5)连接。
6.一种流量、含水率解释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
1)实时采集井筒(1)中流体稳定流动时产生的背景温度信息和声波信息,所述背景温度信息是指在加热之前测得的井筒流体温度随井深变化形成的温度曲线;
2)对井筒(1)Y点处流体进行间隔脉冲加热,使得Y点下游的流体温度呈现脉冲变化,同时记录加热功率P和加热时间t
3)将Y点处测得的温度脉冲曲线A与Y点对应位置下游20米距离范围内某一点X测得的温度脉冲曲线B分别与步骤1)测得的对应位置处的背景温度进行相减,以消除背景温度信息的影响,分别得到加热后Y点处和Y点对应位置下游20米距离范围内某一点X处相对于背景温度信息的温度变化曲线A1和温度变化曲线B1,通过同一脉冲周期内温度变化曲线A1的峰值达到时间和温度变化曲线B1的峰值达到时间计算出时滞值,根据公式(E-0)从而解释出流体流速V 1,然后根据井筒(1)中流体流动管道横截面积进而计算出流量Q 1
Figure QLYQS_1
(E-0)
式中:V 1为流速;Ls为Y点与Y点对应位置下游20米距离范围内某一点X之间的距离;Ts为同一脉冲周期内温度变化曲线A1的峰值达到时间和温度变化曲线B1的峰值达到时间之间的时滞值;
4)求取含水率或含气率的具体步骤如下:
A)将收集到的Y点对应位置下游20米距离范围内某一点X到井口范围内的沿井筒(1)井深度方向上随时间变化的声波信息进行二维傅立叶变换,得到沿Y点对应位置下游20米距离范围内某一点X到井口范围深度方向上分布的频率和波数信息,所述频率和波数信息在频率和波数二维平面图中呈现出由两条交叉线构成的V字形图形,再通过对频率和波数二维平面图中的两条交叉线进行线性拟合求得两条交叉线各自的斜率值,两条交叉线中的大斜率值和小斜率值即为沿Y点对应位置下游20米距离范围内某一点X到井口范围深度方向上分布的声波在井筒(1)流体中的上行声速和下行声速;
然后,将求得的沿Y点对应位置下游20米距离范围内某一点X到井口范围深度方向上分布的声波在井筒(1)流体中的上行声速和下行声速求平均得到沿井筒(1)深度方向上分布的平均声速,提取X点处的平均声速值C 1
B)提取步骤3)确定的温度变化曲线B1中的单个加热周期的峰值点温度信息,得到单个加热周期的加热功率和加热时间以及油气水各自的比热和步骤3)确定的流量Q 1;假设一个含水率α w,根据公式(E-1),以含水率α w、含油率α 0和含气率α g三者之和等于1为约束,通过假设一系列的含油率α 0,得到对应的含气率α g,将上述求得的参数代入经典传热学中功率、温度和流量之间的理论公式(E-2),使上述公式成立,则得到在假设含水率α w的条件下满足该加热时间内热量守恒的含油率α 0和含气率α g
Figure QLYQS_2
(E-1)
Figure QLYQS_3
(E-2)
式中,α o为含油率,α w为含水率,α g为含气率,P为加热功率,t为加热时间,W为热量,c为流体总的比热容,m为流体总的质量,∆T为温度变化值,c w为水的比热容,c o为原油的比热容,c g为气体的比热容,Q 1为流量;
C)根据声速与流体密度、体积模量之间的关系,如下方的声速公式(E-3)所示,将步骤B)计算出的含油率α 0和含气率α g以及假设的含水率α w代入式(E-3)中计算出井筒(1)中流体的声速C m
Figure QLYQS_4
(E-3)
式中,C m 声速,ρ o为原油密度,ρ w为地层水密度,ρ g为气体密度,α o为含油率,α w为含水率,α g为含气率,K o为原油体积模量,K w为地层水体积模量,K g为气体体积模量,d为井筒中流体流动管道的管径,E为井筒中流体流动管道的杨氏模量,h为井筒中流体流动管道的管壁厚度;
D)将步骤C)计算出的Y点对应位置下游20米距离范围内某一点X处的声速C m与步骤A)求得的Y点对应位置下游20米距离范围内某一点X处的平均声速C 1进行比较:
如果两者的误差小于预设误差ΔC,则得到井的含水率α w解释结果;
如果两者的误差大于等于预设误差ΔC,则返回步骤B),重新假设含水率α w,重复步骤B)~步骤D),直到两者的误差小于预设误差ΔC为止,得到最终的流体流量Q 1和含水率α w解释结果。
CN202110788474.7A 2021-07-12 2021-07-12 一种井筒流量监测系统及流量、含水率解释方法 Active CN11353052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88474.7A CN113530524B (zh) 2021-07-12 2021-07-12 一种井筒流量监测系统及流量、含水率解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88474.7A CN113530524B (zh) 2021-07-12 2021-07-12 一种井筒流量监测系统及流量、含水率解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30524A CN113530524A (zh) 2021-10-22
CN113530524B true CN113530524B (zh) 2023-05-26

Family

ID=780988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788474.7A Active CN113530524B (zh) 2021-07-12 2021-07-12 一种井筒流量监测系统及流量、含水率解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53052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38033B (zh) * 2021-11-25 2022-08-05 西安石油大学 一种快开收球筒的恒温控制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14052A (zh) * 2015-04-27 2015-12-02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井下多相流流量计及监测方法
CN105545285A (zh) * 2015-10-22 2016-05-04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基于隔水管气液两相流识别的深水钻井气侵监测方法
CN110185434A (zh) * 2019-05-23 2019-08-30 张建华 油气水井的流体注入或产出分布流量的测量装置及其方法
CN210598961U (zh) * 2019-10-14 2020-05-22 中油奥博(成都)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分布式光纤传感的井下流体分布监测系统
CN211666701U (zh) * 2019-07-16 2020-10-13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基于分布式光纤声音监测的水力压裂裂缝监测模拟实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252748A1 (en) * 2003-06-13 2004-12-16 Gleitman Daniel D. Fiber optic sensing systems and methods
EP2361393B1 (en) * 2008-11-06 2020-12-23 Services Petroliers Schlumberger Distributed acoustic wave detection
MX2016010654A (es) * 2014-02-18 2016-11-18 Schlumberger Technology Bv Método para interpretación de sensores de temperatura distribuidos durante las operaciones de pozo.
US10260334B2 (en) * 2014-06-09 2019-04-16 WellTracer Technology, LLC Gas lift analysis and troubleshooting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14052A (zh) * 2015-04-27 2015-12-02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井下多相流流量计及监测方法
CN105545285A (zh) * 2015-10-22 2016-05-04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基于隔水管气液两相流识别的深水钻井气侵监测方法
CN110185434A (zh) * 2019-05-23 2019-08-30 张建华 油气水井的流体注入或产出分布流量的测量装置及其方法
CN211666701U (zh) * 2019-07-16 2020-10-13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基于分布式光纤声音监测的水力压裂裂缝监测模拟实验装置
CN210598961U (zh) * 2019-10-14 2020-05-22 中油奥博(成都)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分布式光纤传感的井下流体分布监测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分布式光纤声音传感技术在油田中的应用及发展前景;刘均荣;《基础科学》;第262-266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30524A (zh) 2021-10-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331973B (zh) 一种基于分布式光纤声音监测和分布式光纤温度监测的水力压裂监测方法
CN110344815B (zh) 一种基于分布式光纤声音监测和分布式光纤温度监测的生产剖面监测方法
EP3427083B1 (en) Low frequency distributed acoustic sensing
CN102226392B (zh) 油井多参数监测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CN104504611B (zh) 一种确定气井是否积液及其积液程度的方法
CN113530524B (zh) 一种井筒流量监测系统及流量、含水率解释方法
CN110847894B (zh) 一种井下节流气井流压的确定方法
CN111648762A (zh) 井下长期动态监测特种分布式铠装光缆和监测系统及方法
CN105114052A (zh) 井下多相流流量计及监测方法
CN1718999A (zh) 一种气液两相流中含气率的检测方法
CN105041300A (zh) 一种分布式光纤井下采集设备、井下流量计及井下监测方法
CN113532523A (zh) 基于碳纤维光纤复合杆的监测系统及监测数据解释方法
CN1258806A (zh) 注汽井光纤传感四参数测井仪
CN105675444A (zh) 一种三管混联式塑性流体漏斗黏度在线测量装置及方法
CN109780449A (zh) 一种检测天然气管线冰堵位置的装置与方法
CN106840961B (zh) 确定高速气流摩阻系数的试验装置和测试方法
CN106595813A (zh) 盐穴储气库造腔用油水界面检测仪及油水界面的检测方法
CN204330532U (zh) 一种三管混联式塑性流体漏斗黏度在线测量装置
CN103808282B (zh) 一种锚碇结构位移监测装置及方法
CN202471133U (zh) 一种湿蒸汽干度、流量远程在线测量装置
CN109282965A (zh) 一种集输立管内有害流型快速识别装置及方法
CN204920935U (zh) 井下多相流流量计
CN212454394U (zh) 井下长期动态监测特种分布式铠装光缆和监测系统
CN205063941U (zh) 一种分布式光纤井下采集设备及井下流量计
CN212428803U (zh) 一种油田水平井产液剖面测试管柱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Liu Junrong

Inventor after: Li Qingqing

Inventor after: Zhang Jinjie

Inventor before: Liu Junrong

Inventor before: Li Qingqing

Inventor before: Lv Guangping

Inventor before: Zhang Jinjie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