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16450A - 提醒任务的生成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提醒任务的生成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16450A
CN113516450A CN202110759581.7A CN202110759581A CN113516450A CN 113516450 A CN113516450 A CN 113516450A CN 202110759581 A CN202110759581 A CN 202110759581A CN 113516450 A CN113516450 A CN 11351645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me
reminding
task
input
du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75958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嘉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Hang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Hang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Hang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Hang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759581.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516450A/zh
Publication of CN1135164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1645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10Office automation; Time management
    • G06Q10/109Time management, e.g. calendars, reminders, meetings or time accounting
    • G06Q10/1093Calendar-based scheduling for persons or groups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BSIGNALLING OR CALLING SYSTEMS; ORDER TELEGRAPHS; ALARM SYSTEMS
    • G08B21/00Alarms responsive to a single specified undesired or abnormal condition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8B21/18Status alarms
    • G08B21/24Reminder alarms, e.g. anti-loss alarms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rketing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Economics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提醒任务的生成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属于数据处理技术领域。方法包括:接收用户的第一输入,所述第一输入的输入内容包括目标事务的事务持续时长和第一时间;响应于所述第一输入,基于所述事务持续时长和所述第一时间,确定所述目标事务的起始时间和结束时间;基于所述起始时间和所述结束时间,生成所述目标事务的第一提醒任务和第二提醒任务;其中,所述第一提醒任务的提醒时间为所述起始时间,所述第二提醒任务的提醒时间为所述结束时间。

Description

提醒任务的生成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醒任务的生成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越来越普及,并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其中,提醒任务(如闹铃等)作为电子设备的基本功能之一,通过提醒任务可以实现电子设备及时提醒用户处理日常事务。例如,用户可以在电子设备中设置闹铃,以实现提醒用户按时起床等。
但是,目前提醒任务的设置过程中,均是由用户在电子设备中输入提醒任务的提醒时间以及其他信息(如任务类型等),电子设备根据该提醒时间和其他信息生成提醒任务,且在提醒任务的提醒时间到达的情况下,执行该提醒事件提醒用户。可见,目前提醒任务的设置方式单一,导致电子设备的提醒功能的应用场景受限。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提醒任务的生成提醒任务的生成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能够解决目前提醒任务设置方式单一,导致电子设备的提醒功能的应用场景受限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提醒任务的生成方法,包括:
接收用户的第一输入,所述第一输入的输入内容包括目标事务的事务持续时长和第一时间;
响应于所述第一输入,基于所述事务持续时长和所述第一时间,确定所述目标事务的起始时间和结束时间;
基于所述起始时间和所述结束时间,生成所述目标事务的第一提醒任务和第二提醒任务;
其中,所述第一提醒任务的提醒时间为所述起始时间,所述第二提醒任务的提醒时间为所述结束时间。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提醒任务的生成装置,该装置包括:
第一输入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用户的第一输入,所述第一输入的输入内容包括目标事务的事务持续时长和第一时间;
时间确定模块,用于响应于所述第一输入,基于所述事务持续时长和所述第一时间,确定所述目标事务的起始时间和结束时间;
第一提醒任务生成模块,用于基于所述起始时间和所述结束时间,生成所述目标事务的第一提醒任务和第二提醒任务;
其中,所述第一提醒任务的提醒时间为所述起始时间,所述第二提醒任务的提醒时间为所述结束时间。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芯片,所述芯片包括处理器和通信接口,所述通信接口和所述处理器耦合,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或指令,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接收到用户的第一输入的情况下,电子设备响应于该第一输入,基于第一输入所输入的事务持续时长和第一时间,确定目标事务的起始时间和结束时间,进而基于目标事务的起始时间和结束时间,生成目标事务的第一提醒任务和第二提醒任务。如此,通过本申请提供的提醒任务的生成方法,根据用户的一次输入,可以设置目标事务的两次提醒任务,使得电子设备可以在起始时间提醒用户开始目标事务,以及在结束时间提醒用户结束目标事务,增加提醒任务的设置方式,且使提醒任务的设置操作更便捷省时,以及提升电子设备的提醒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提醒任务的生成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闹钟任务模式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生成闹钟提醒任务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分析曲线设置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闹钟行为数据的曲线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作息调整的示意图之一;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作息调整的示意图之二;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作息调整的示意图之三;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作息调整的示意图之四;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闹钟时间调整的示意图之一;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闹钟时间调整的示意图之二;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提醒任务的生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之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且“第一”、“第二”等所区分的对象通常为一类,并不限定对象的个数,例如第一对象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及其应用场景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提醒任务的生成方法进行详细地说明。
请参见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提醒任务的生成方法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上述提醒任务的生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01、接收用户的第一输入,所述第一输入的输入内容包括目标事务的事务持续时长和第一时间;
步骤102、响应于所述第一输入,基于所述事务持续时长和所述第一时间,确定所述目标事务的起始时间和结束时间;
步骤103、基于所述起始时间和所述结束时间,生成所述目标事务的第一提醒任务和第二提醒任务;
其中,所述第一提醒任务的提醒时间为所述起始时间,所述第二提醒任务的提醒时间为所述结束时间。
基于此,在接收到用户的第一输入的情况下,电子设备响应于该第一输入,基于第一输入所输入的事务持续时长和第一时间,确定目标事务的起始时间和结束时间,进而基于目标事务的起始时间和结束时间,生成目标事务的第一提醒任务和第二提醒任务。如此,通过本申请提供的提醒任务的生成方法,根据用户的一次输入,可以设置目标事务的两次提醒任务,使得电子设备可以在起始时间提醒用户开始目标事务,以及在结束时间提醒用户结束目标事务,增加提醒任务的设置方式,且使提醒任务的设置操作更便捷省时,以及提升电子设备的提醒效果。
在上述步骤101中,在用户设置目标事务的提醒任务的过程中,电子设备可以接收用户的第一输入。
其中,上述第一输入可以是任意的输入内容包括目标事务的事务持续时长和第一时间的输入,该第一输入可以包括语音输入、隔空手势输入以及触控输入等中的至少一项,该触控输入可以包括点击、滑动或者长按等操作。
另外,上述目标事务可以是睡觉、上班、教师上课或者主持会议等,用户可以根据具体应用场景定义,在此不作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事务持续时长可以是用户输入的任意时长;以及,上述第一时间可以是任意的用于与事务持续时长共同确定目标事务的起始时间和结束时间的时间,该第一时间可以是目标事务的最早开始时间,也可以是目标事务的最晚结束时间,或者也可以是其他的时间,等等。
示例性地,在目标事务为“睡觉”的情况下,上述第一输入可以为在如图2所示的闹钟设置界面中设置“最少睡眠时长”为7个小时(即事务持续时长),以及,设置“最晚起床时间”为早上7点整(即第一时间)的输入。
在上述步骤102中,在接收到用户的第一输入之后,电子设备响应于第一输入,基于第一输入所输入的事务持续时长和第一时间,确定目标事务的起始时间和结束时间。
其中,上述基于所述事务持续时长和所述第一时间,确定所述目标事务的起始时间和结束时间,可以是直接通过事务持续时长和第一时间计算得出。
具体地,上述基于所述事务持续时长和所述第一时间,确定所述目标事务的起始时间和结束时间,可以包括:
若所述第一时间为最早开始时间,则所述起始时间为所述最早开始时间,且所述结束时间为所述最早开始时间与所述事务持续时长的和值;或者,
若所述第一时间为最晚结束时间,则所述结束时间为所述最晚结束时间,且所述起始时间为所述最晚结束时间与所述事务持续时长的差值。
例如,在目标事务为“睡觉”且第一输入所输入的“最少睡眠时长”为7个小时(即事务持续时长)的情况下,若第一输入所输入的“最晚入睡时间”为晚上22点整(即第一时间),则晚上22点整可以作为睡觉时间(即起始时间),以及第二天的早上5点可以作为起床时间(即结束时间,且为“最少睡眠时长”与“最晚入睡时间”之和);
又例如,若第一输入所输入的“最晚起床时间”为早上7点整(即第一时间),则早上7点整可以作为起床时间(即结束时间),以及,前一天的24点作为睡觉时间(即起始时间,且为“最晚起床时间”与“最少睡眠时长”之差)。
或者,上述第一输入的输入内容还可以包括提醒模式,且不同提醒模式与关联不同的时间确定方式;
所述基于所述事务持续时长和所述第一时间,确定所述目标事务的起始时间和结束时间,包括:
基于所述事务持续时长和所述第一时间,按照与所述提醒模式对应的时间确定方式,确定所述目标事务的起始时间和结束时间。
基于此,在第一输入的输入内容包括事务持续时长、第一时间以及提醒模式的情况下,可以基于事务持续时长和第一时间,按照该提醒模式所对应的时间确定方式,确定目标事务的起始时间和结束时间。如此,可以使确定的目标事务的起始时间和结束时间的更符合用户的实际需求,提升用户体验效果。
其中,上述提醒模式可以是在电子设备中预先设置的多个任务提醒模式中,由用户的第一输入所选中的提醒模式,且上述多个任务提醒模式中不同提醒模式关联不同的时间确定方式。
示例性地,在上述第一输入的输入内容包括:在如图2所示的闹钟设置界面中输入“最少睡眠时长”(即事务持续时长)以及“最晚起床时间”(即第一时间)的情况下,若该闹钟界面包括预设的多种任务提醒模式,如“早起模式”、“夜猫模式”以及“健康模式”,则上述第一输入的输入内容还可以包括“早起模式”、“夜猫模式”以及“健康模式”中任意一个被选中的任务提醒模式(即上述提醒模式),例如,如图2中“早起模式”处于选中状态。
另外,上述接收到输入内容包括上述提醒模式的第一输入之后,电子设备可以根据该提醒模式确定与其关联的时间确定方式,并基于事务持续时长和第一时间,按照与提醒模式关联的时间确定方式,确定上述目标事务的起始时间和结束时间。
具体地,上述提醒模式预设有第二时间,所述第二时间为事务的固定执行时间,上述基于事务持续时长和第一时间,按照与提醒模式关联的时间确定方式,确定目标事务的起始时间和结束时间,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比较所述第一时间和所述第二时间的早晚,得到第一比较结果;
基于所述事务持续时长和所述参考时间,确定所述起始时间和所述结束时间。
基于此,在提醒模式预设有第二时间(即事务的固定执行时间)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比较第一时间和第二时间,基于比较结果得到参考时间,并根据第三时间和事务持续时长确定目标事务的起始时间和结束时间。如此,在用户还输入预设有第二时间的提醒模式下,可以根据第二时间、第一时间以及事务持续时长确定目标事务的起始时间和结束时间,使得用户设置提醒任务的方式更加多样化,且更加准确,提升用户的操作体验效果。
其中,上述第二时间为事务的固定执行时间,即在该第二时间到达时,电子设备会提醒用户执行相应的事务,且第二时间可以为早于第一时间,也可以为晚于第一时间,或者与第一时间相同。
另外,由上述可知,上述目标事务可以是睡觉、上班、教师上课或者主持会议等。具体地,上述目标事务为睡觉,所述第一时间为最晚起床时间,且所述第二时间为固定起床时间;
上述根据所述第一比较结果,确定参考时间,可以包括:
在所述最晚起床时间晚于所述固定起床时间的情况下,将所述固定起床时间确定为参考时间;
在所述最晚起床时间早于所述固定起床时间的情况下,将所述最晚起床时间确定为参考时间;
在所述最晚起床时间等于所述固定起床时间的情况下,将所述最晚起床时间或者所述固定起床时间确定为参考时间。
基于此,可以实现根据最晚起床时间、固定起床时间以及睡觉持续时长,创建睡觉的两个提醒事项,从而使电子设备可以及时提醒用户开始睡觉和起床,且使用户设置提醒任务的方式更加多样化,且更加准确,提升用户的操作体验效果。
示例性地,在上述目标事务为睡觉以及上述提醒模式为“早起模式”,且“早起模式”预设有用户的起床时间不晚于早上8点(即第二时间)的情况下,如果第一输入所输入的最晚起床时间(即第一时间)晚于早上8点时,则建议起床时间(即结束时间)可以为早上8点,建议入睡时间(即起始时间)可以为早上8点和睡觉持续时长的差值;如果第一输入所输入的最晚起床时间早于早上8点时,建议起床时间可以为最晚起床时间,建议入睡时间可以为最晚起床时间和事务持续时长的差值;如果第一输入所输入的最晚起床时间为早上8点时,建议起床时间可以为早上8点,且建议入睡时间可以为早上8点和睡觉持续时长的差值。
另外,在上述目标事务为睡觉的情况下,上述第一时间也可以为最早睡觉时间,且上述第二时间为固定睡觉时间。
示例性地,在上述目标事务为睡觉以及上述提醒模式为“晚睡模式”的情况下,若上述第一时间为最早入睡时间,上述第二时间为固定入睡时间,在最早入睡时间早于固定入睡时间的情况下(即第一时间早于第二时间),则将固定入睡时间确定为入睡时间(即起始时间),以及将固定入睡时间和事务持续时长的和值确定为起床时间(即结束时间);在最早入睡时间晚于固定入睡时间的情况下(即第一时间晚于第二时间),将最早入睡时间确定为入睡时间,以及,将最早入睡时间和事务持续时长的和值确定为起床时间;以及,在最早入睡时间等于固定入睡时间的情况下,将最早入睡时间或者固定入睡时间与事务持续时长的和值确定为起床时间。
或者,在上述提醒模式预设有事务固定持续时长的情况下,上述基于事务持续时长和第一时间,按照与提醒模式对应的时间确定方式,确定目标事务的起始时间和结束时间,可以包括:
比较所述事务持续时长和所述事务固定持续时长的长短,得到第二比较结果;
根据所述第二比较结果,确定参考时长;
基于所述第一时间和所述参考时长,确定所述起始时间和所述结束时间。
基于此,在用户还输入预设有事务固定持续时长的提醒模式下,可以根据事务固定持续时长、第一时间以及事务持续时长确定目标事务的起始时间和结束时间,使得用户设置提醒任务的方式更加多样化,且提升用户体验效果。
其中,上述事务固定持续时长可以短于第一输入所输入的事务持续时长,也可以为长于事务持续时长,或者与事务持续时长相等。
另外,由上述可知,上述目标事务可以是睡觉、上班、教师上课或者主持会议等。具体地,上述目标事务为睡觉,所述事务持续时长为最少睡眠时长,且所述事务固定持续时长为固定睡眠时长;
上述根据所述第二比较结果,确定参考时长,可以包括:
在所述最少睡眠时长小于所述固定睡眠时长的情况下,将所述固定睡眠时长确定为参考时长;
在所述最少睡眠时长大于所述固定睡眠时长的情况下,将所述最少睡眠时长确定为参考时长;
在所述最少睡眠时长等于所述固定睡眠时长的情况下,将所述固定睡眠时长或者所述固定睡眠时长确定为参考时长。
基于此,可以实现根据最少睡眠时长与固定睡眠时长的比较结果,创建睡觉的两个提醒事项,从而使电子设备可以及时提醒用户开始睡觉和起床,且使用户设置提醒任务的方式更加多样化,且更加准确,提升用户的操作体验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最少睡眠时长小于固定睡眠时长,即最少睡眠时长比固定睡眠时长短;以及,上述最少睡眠时长大于固定睡眠时长,即最少睡眠时长比固定睡眠时长长。
示例性地,在上述目标事务为睡觉,以及上述提醒模式为“健康模式”的情况下,在“健康模式”下,为了保证用户充足的睡眠,且坚持早睡早醒的原则,可以设置固定睡眠时长为8小时,且用户的第一输入所输入的最晚起床时间为早上7点半。如果用户的第一输入的最少睡眠时长为8.5小时,则起床时间(即结束时间)为早上7点半,而入睡时间(即起始时间)为早上7点半与8.5小时的差值,即前一天的23点;如果用户的第一输入的最少睡眠时长为7.5小时,则入睡时间为早上7点半与8小时的差值即前一天的23点半;如果用户的第一输入的最少睡眠时长为8小时,则入睡时间为早上7点半与8小时的差值即前一天的23点半。
当然,上述提醒模式还可以是其他模式。示例性地,上述提醒模式为“夜猫模式”,以适合喜欢熬夜的用户,此时,可以将最晚入睡时间确定为建议入睡时间(即起始时间),将最晚入睡时间和固定时长的和值确定为建议起床时间(即结束时间)。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时间为最早入睡时间的情况下,还可以增加设置“早睡模式”等等,用户可以根据具体需求设置不同的任务提醒模式,在此不作限定。
在上述步骤103中,在确定目标事务的起始时间和结束时间之后,可以基于起始时间和结束时间,生成目标事务起始时间所对应的第一提醒任务和结束时间所对应的第二提醒任务。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在具体的应用场景中可能会出现一些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例如,贪睡,拖延,天气等,以至于虽然是按照提醒任务的提醒时间提醒了用户,但是却导致用户在提醒时间未执行目标事务,而是延后执行目标事务,因此,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还可以根据不同任务的情况,增加提前执行提醒任务的时长,以提升用户执行目标事务的及时性。
其中,上述提前执行提醒任务的时长,可以是设置固定的时间的时长,例如,在上述目标事务为睡觉的情况下,可以设置贪睡时长为10分钟,在计算得到结束时间和起始时间之后,可以将结束时间和/或起始时间分别减去10分钟后的时间作为更新为相应的提醒任务的提醒时间。
或者,上述步骤103之后,还可以包括:
获取与所述第三提醒任务关联的至少一项延时影响指标的第一参数,其中,所述延时影响指标为延迟用户执行所述目标事务的指标,所述第三提醒任务为第一提醒任务或者第二提醒任务;
基于所述至少一项延时影响指标的第一参数,确定第三时长;
更新所述第三提醒任务的提醒时间,其中,更新后的提醒时间比更新前的提醒时间提前所述第三时长。
基于此,通过与所述第三提醒任务关联的至少一项延时影响指标的第一参数,确定第三时长,并将第三提醒任务的提醒时间提前第三时长,可以提高确定的提前触发第三提醒任务的时长的准确性,进而提升电子设备提醒用户及时处理目标事务的及时性。
其中,上述与第三提醒任务关联至少一项延时影响指标中任一延时影响指标,可以在电子设备触发第三提醒任务以提醒用户执行目标事务的过程中,能够延迟用户执行目标事务的指标。例如,在上述目标事务为教师教学的情况下,上述至少一项延时影响指标可以包括教师以往开始上课或者结束上课的延迟时长、在课堂中接听电话的次数、教室内的气温以及教师的年龄等中的至少一项。
具体地,目标事务为睡觉且所述第三时长为赖床时长;
所述至少一项延时影响指标可以包括如下至少一项:
历史提醒任务中单次延迟输入关联的时长以及延迟输入的次数,所述延迟输入为用户指示延迟执行提醒任务的输入;
接收到用户的输入的最晚时间;
天气;
气温;
用户的年龄。
基于此,通过将历史提醒任务中单次延迟输入关联的时长以及延迟输入的次数、接收到用户的输入的最晚时间、天气、气温以及用户的年龄等中的至少一项作为上述延时影响指标,从而可以提升电子设备提醒用户及时入睡或者起床的及时性。
其中,上述历史提醒任务中单次延迟输入关联的时长,可以是在电子设备中预设的时长,且在电子设备触发目标事务的提醒任务的情况下,若电子设备接收到用户输入一次延迟输入,则电子设备停止提醒,并在间隔该预设的时长之后再次触发该提醒任务;另外,延迟输入的次数为用户在执行目标事务中输入延迟触发该提醒任务的次数,且历史提醒任务中单次延迟输入关联的时长与延迟输入的次数的乘积,为电子设备在首次触发该提醒任务的时间至用户执行目标事务的时间之间的时间差。
示例性地,在上述目标事务为睡觉且上述历史提醒任务为起床闹铃的情况下,若在起床闹铃的起床时间(即结束时间)到达之后,电子设备接收到用户对起床闹铃输入至少一次延迟提醒的操作(即延迟输入),则电子设备在每次接收到延迟提醒的操作后,间隔预设的时长(即单次延迟输入关联的时长)后再次出发该起床闹铃,例如,用户输入3次延迟提醒的操作,且预设的时长为5分钟,则用户的起床时间延后15分钟。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历史提醒任务可以是在上述第三提醒任务之前生成的任意一个提醒任务,具体地,在需要更新上述第三提醒任务的情况下,上述历史提醒任务为该第三提醒任务的前一个提醒任务,且该前一个提醒任务与第一提醒任务的提醒功能相同,如均用于提醒用户入睡或者起床,等等。
另外,上述基于所述至少一项延时影响指标的第一参数,确定第三时长,可以是根据预设的计算方法或者规则,通过至少一项延时影响指标的第一参数,计算得到上述第三时长。
例如,在上述至少一项延时影响指标包括多个延时影响指标的情况下,可以分别通过与多个延时影响指标一一对应的多个预设公式,将每一延时影响指标的第一参数输入至与该延时影响指标对应的预设公式中,计算得到该延时影响指标下的延时时长,并将多个延时影响指标下的延时时长的总和作为上述第三时长。
或者,基于所述至少一项延时影响指标的第一参数,确定第三时长之前,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
获取至少一项历史提醒任务分别关联的所述至少一项延时影响指标的第二参数;
基于所述至少一项历史提醒任务分别关联的所述至少一项延时影响指标的第二参数,构建提前时间回归模型,其中,所述提前时间回归模型的自变量包括所述至少一项延时影响指标;
所述基于所述至少一项延时影响指标的第一参数,确定第三时长,包括:
将所述至少一项延时影响指标的第二参数输入至所述提前时间回归模型中,输出第三时长。
基于此,通过基于目标事务的至少一项历史提醒任务分别关联的至少一项延时影响指标的参数,构建提前时间回归模型,并根据提前时间回归模型,计算第三时长。如此,从多方面考虑了影响第三时长的因素,可以使得计算得出的第三时长更为准确,进而保证最后确定的提醒任务的提醒时间的准确性。
示例性地,在目标事务为睡觉,且第三时长为赖床时长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下述步骤构建提前时间回归模型,并通过构建的模型计算第三时长:
(1)采集用户对至少一个历史的闹钟(即提醒任务)的行为日记数据,且每一闹钟的行为日记数据包括单次贪睡时长(即历史提醒任务中单次延迟输入关联的时长)、贪睡点击次数(即延迟输入的次数)、触发该闹钟前电子设备在夜间的最后系统活动的时间(即电子设备接收到用户的输入的最晚时间)、触发该闹钟的当天的天气、触发该闹钟的当天的温度以及用户的年龄,等等;
(2)对获取到至少一个历史的闹钟的行为日记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研究一个或多个自变量x对一个因变量y(定量数据)的影响关系情况);
设因变量y表示贪睡时长(即第三时长),且y=闹钟设置的单次贪睡时间*当天的贪睡点击次数,自变量(即延时影响指标的第一参数)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变量:
x1=上一个闹钟设置的单次贪睡时长,即用户点击一次“贪睡”,闹钟推迟再次提醒的时长;
x2=上一个闹钟提醒中的贪睡点击次数;
x3=手机夜间最后系统活动的时间(取该变量用于代表用户熬夜情况,理论上讲,前一天晚上熬夜很晚,第二天赖床概率更高);
x4=当天的天气(天气会影响人的作息);
x5=当天的温度(温度过低一般会增加赖床时长);
x6=手机用户的年龄(不同年龄群体的睡眠习惯有很大不同);
(3)对选定的的因变量和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进行正态性检验,最终得到一个最优效果的提前时间回归模型,计算如下公式(1):
y=β01x12x2+…+βpxp+∈ (1)
(4)根据该提前时间回归模型计算提前执行提醒任务的时长。可以先获取到与当前闹钟关联的自变量(即第二参数),将多个自变量代入公式进行计算,得到因变量y即赖床时间。
(5)起床闹钟提醒时间=建议起床时间-y
(6)闹钟服务端每日夜间自动更新第二天起床闹钟的时间(每天计算出的时间可能不同)
例如,在提醒模式为“健康模式”的情况下,即如图3所示,用户选择健康模式,并设置最晚起床时间(即第一时长)为8时50分。在用户选择“是否只能估算您的赖床时间”的情况下,经过提前时间回归模型计算,可以计算出贪睡时长为10分钟,建议入睡时间(即起始时间)为7点半减去8.5小时计算得出的23点,并生成闹钟列表中的睡前闹钟(即第一提醒任务):23点;而建议起床时间为7点半,如此,扣除10分钟的贪睡时间,生成起床闹钟(即第二提醒任务):7点20分。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还可以生成目标事务在历史时间段内的提醒任务分析信息,以使通过提醒任务分析信息向用户展示电子设备在该历史时间段内的提醒任务的行为数据,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效果。
具体地,上述方法还可以包括:
获取在历史时间段的每一时间周期内至少一项任务关联指标的第三参数,其中,所述历史时间段包括至少一个所述时间周期,所述至少一项任务关联指标包括提醒任务的数量、提醒任务延迟执行的次数以及提醒任务延迟执行的单次时长中的至少一项;
基于在所述至少一个时间周期内所述至少一项任务关联指标的第三参数,生成所述目标事务在所述历史时间段内的提醒任务分析信息。
基于此,根据在历史时间段的每一时间周期内至少一项任务关联指标的第三参数,可以生成目标事务在该历史时间段内的提醒任务分析信息,从而使生成的提醒任务分析信息更准确,提升提醒任务分析信息的参考价值。
其中,获取在历史时间段的每一时间周期内至少一项任务关联指标的第三参数,可以是设置有定时器,在定时器定时达到时,执行获取在历史时间段的每一时间周期内至少一项任务关联指标的第三参数;或者,也可以是电子设备响应于用户的输入,执行获取在历史时间段的每一时间周期内至少一项任务关联指标的第三参数,该用户的输入可以包括语音输入、隔空手势输入以及触控输入等中的至少一项,该触控输入可以包括点击、滑动或者长按等操作。例如,如图该用户的输入可以是点击如图4所示的显示界面中的控件41的输入,等等。
另外,上述基于在所述至少一个时间周期内所述至少一项任务关联指标的第三参数,生成所述目标事务在所述历史时间段内的提醒任务分析信息,可以是通过电子设备中预置的统计分析模型,生成与历史时间段关联的曲线图,该曲线图包括上述至少一项任务关联指标中每一任务关联指标的曲线,且每一曲线由与其对应的任务关联指标在上述至少一个周期内的参数形成。
示例性地,如图5所示,电子设备可以生成用户在2021.3.1-2021.3.7七天的起床行为分析的曲线图,该曲线图可以包括贪睡次数(即至少一项任务关联指标)的曲线51、单次贪睡时长的曲线52和闹钟数量的曲线53,且曲线51、曲线52和曲线53分别包括与其对应的任务关联指标在2021.3.1-2021.3.7七天的参数,且各曲线上在每一时间周期内的节点,表示该曲线对应的任务关联的指标的参数,如节点A表示2021.3.2这天(即时间周期)的闹钟触发后用户点击贪睡次数为1次,等等。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提醒任务分析信息还可以包括针对至少一项提醒任务的文字说明,为用户分析提醒任务的信息,以使用户可以更好理解曲线图,或者,上述提醒任务分析信息还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任务关联的图表信息,图表可以为表格、柱状图以及比例图等格式,在此不作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生成所述目标事务在所述历史时间段内的提醒任务分析信息之后,上述方法还可以包括:
接收用户的第二输入,其中,所述第二输入的输入内容包括未来时间段,且所述未来时间段包括与所述历史时间段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时间周期对应的至少一个时间周期;
响应于所述第二输入,基于所述提醒任务分析信息,生成所述未来时间段的提醒任务;
其中,第一时间周期和第二时间周期具有相同的任务关联指标的参数,所述第一时间周期为所述未来时间段的至少一个时间周期中的任一时间周期,所述第二时间周期为所述历史时间段中与所述第一时间周期对应的时间周期。
基于此,通过历史时间段的提醒任务分析信息,可以生成未来时间段的提醒任务,从而使生成未来时间段中提醒事项的操作更便捷且省时。
其中,上述第二输入可以是任意的输入内容包括上述未来时间段的输入,其可以是语音输入、隔空手势输入以及触控输入等中的至少一项。
另外,上述未来时间段包括与历史时间段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时间周期对应的至少一个时间周期,可以理解为未来时间段中时间周期的数量小于或者等于历史时间段中时间周期的数量,且未来时间段中不同时间周期分别与历史时间段中不同时间周期对应。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未来时间段中时间周期与历史时间段中时间周期对应,可以是电子设备中预设有映射规则,通过该映射规则可以建立未来时间段中时间周期与历史时间段中时间周期的映射关系,即两者相对应,例如,按日期先后顺序,未来时间段与历史时间段中排序相同的时间周期相对应,等等。
示例性地,在电子设备生成如图5所示的2021.3.1-2021.3.7(即历史时间段)的起床行为曲线图(即提醒任务分析信息)之后,若电子设备接收到用户点击“作息调整”控件54的第一操作以及将时间调整为2021.4.29-2021.5.5的第二操作(即第二输入包括第一操作和第二操作),则电子设备可以生成2021.4.29-2021.5.5的提醒任务,且2021.4.29-2021.5.5的提醒任务的分布如图6所示的2021.4.29-2021.5.5的曲线图,且该2021.4.29-2021.5.5的曲线图与2021.3.1-2021.3.7的起床行为曲线图相同。
在更进一步的实施例中,上述响应于所述第二输入,基于所述提醒任务分析信息,生成所述未来时间段的提醒任务之后,还可以包括:
显示与所述未来时间段的提醒任务关联的曲线图,其中,所述曲线图包括所述至少一项任务关联指标中每一任务关联指标的曲线,且所述任务关联指标的曲线由所述任务关联指标在所述未来时间段中全部时间周期的参数形成;
接收用户对所述曲线图中的第一曲线的参数调整输入,所述第一曲线为所述至少一项任务关联指标中任一任务关联指标的曲线;
响应于所述参数调整输入,更新所述未来时间段内的目标参数,所述目标参数为与所述第一曲线对应的任务关联指标的参数。
基于此,通过用户对第一曲线的参数调整输入,可以实现对与第一曲线对应的任务关联指标的参数的调节,满足用户的实际需要,提升用户体验效果。
其中,上述参数调整输入可以是任意的用于调整与第一曲线对应的任务关联指标的参数的输入,其可以包括语音输入、隔空手势输入和触控输入等中的至少一项。
另外,上述响应于参数调整输入,更新所述未来时间段内的目标参数,可以是仅对未来时间段的一个时间周期中与第一曲线对应的任务关联指标的参数进行更新。
具体地,所述参数调整输入为对所述第一曲线中的第一曲线段的输入,所述第一曲线段为所述第一曲线中与第三时间周期对应的曲线段,所述第三时间周期为所述未来时间段中任一时间周期;
所述更新所述未来时间段内至少一个提醒任务的目标参数,可以包括:
更新所述第三时间周期内至少一个提醒任务的目标参数。
基于此,通过根据用户对第三时间周期对应的第一曲线段的第一输入,可以是实现根据用户的需求调整未来时间段中任一时间周期内的参数,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效果。
示例性地,在电子设备显示如图6所示的2021.4.29-2021.5.5(即未来时间段)的曲线图的情况下,若电子设备接收到用户拖动曲线61(即第一曲线)中曲线段62(即第一曲线段,图中为B点所在的曲线段)向上移动的情况下,则电子设备对2021.4.30(即第三时间周期)这天的单次贪睡时长进行调整,例如,可以是由调整前的5分钟更新为如图7所示的7分钟。
当然,上述响应于参数调整输入,更新所述未来时间段内的目标参数,也可以是对未来时间段的多个时间周期中与第一曲线对应的任务关联指标的参数进行更新。
示例性地,在电子设备显示如图6所示的2021.4.29-2021.5.5(即未来时间段)的曲线图的情况下,若电子设备接收到用户按压选中曲线61并拖动曲线61(即第一曲线)整体向上移动的情况下,则电子设备可以对2021.4.29-2021.5.5中每一天的单次贪睡时长进行更新,例如,由调整前每天的单次贪睡时长为5分钟,更新为如图8所示的7分钟。
在更进一步的实施例中,上述生成所述未来时间段的提醒任务之后,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
在接收到用户对所述第二曲线中的第二曲线段的第三输入的情况下,响应于所述第三输入,显示任务时间调整窗口,所述第二曲线为所述曲线图中的任一曲线,所述第二曲线段为所述第二曲线中与第四时间周期对应的曲线段,所述第四时间周期为所述未来时间段中任一时间周期,且所述任务时间调整窗口包括所述第四时间周期内的提醒任务的提醒时间;
在接收到用户在所述任务时间调整窗口中的时间调整输入的情况下,响应于所述时间调整输入,将第三提醒任务的提醒时间更新为所述时间调整输入所输入
基于此,通过响应于用户对第二曲线中的第二曲线段的第三输入,显示任务时间调整窗口,且该任务时间调整窗口包括与第二曲线段对应的第四时间周期内的提醒任务的提醒时间,进而根据用户对任务时间调整窗口中任一提醒任务的提醒时间的时间调整输入,实现对该提醒任务的提醒时间的更新,从而可以满足用户调整各提醒任务的提醒时间的需求。
其中,上述第三输入可以是任意的对第二曲线中任一曲线段的输入,其可以包括语音输入、隔空手势输入以及触控输入等中的至少一项;另外,上述第四输入可以是任意的用于对提醒任务的提醒事件进行调整的输入,其也可以包括语音输入、隔空手势输入以及触控输入等中的至少一项。
例如,在显示如图8所示的2021.4.29-2021.5.5的曲线图的情况下,若接收到用户输入点击闹钟数量曲线(即第二曲线)中日期为4.30(即第四时间周期)的曲线段(即节点C所在的曲线段)的操作(即第三输入),则电子设备显示在曲线图中弹出如图9所示的悬浮窗口91(即任务时间调整窗口),该悬浮窗口91包括5.5这天中的三个闹钟的提醒时间;若接收到用户输入对悬浮窗口91中任一提醒时间对应的编辑控件并对提醒时间进行修改的操作(即时间调整输入),则电子设备更新该提醒时间。
在另一实施例中,上述生成所述未来时间段的提醒任务之后,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
接收用户对所述曲线图的第四输入;
响应于所述第四输入,在时间坐标系中显示所述未来时间段内的每个提醒任务的标识;
接收用户对所述未来时间段内的第四提醒任务的标识的第五输入,所述第五输入用于控制所述第四提醒任务的标识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
响应于所述第五输入,将所述第四提醒任务的提醒时间更新为所述第二位置对应的时间。
基于此,通过响应于用户的第四输入,在时间坐标系中显示未来时间段内的每个提醒任务的标识,并响应于用户对第四提醒任务的标识的第五输入,对第四提醒任务的提醒时间进行更新,从而使用户调整提醒任务的提醒时间的操作更便捷且省时。
其中,上述第四输入可以是任意用于指示在时间坐标系上,显示其所针对的时间周期内的提醒任务的标识的输入;以及,上述第五输入可以是任意的用于控制时间坐标系中的提醒任务的标识移动的输入,且第四输入和第五输入可以分别包括语音输入、隔空手势输入以及触控输入等中的至少一项。
示例性地,在显示如图8所示的2021.4.29-2021.5.5的曲线图的情况下,若接收到用户在该曲线图中按压时长超出预设时长的按压操作(即第四输入),则电子设备在如图10所示的坐标系中显示2021.4.29-2021.5.5内每一提醒任务的标识(图中以圆点表示);若电子设备接收到用户将标识D由如图10所示的位置(即第一位置)移动至如图11所示的位置(即第二位置),则电子设备将标识A对应的闹钟的提醒事件更新为12:00。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提醒任务的生成方法,还可以和电子设备中的社交类型的应用程序关联,在应用程序中互为好友的情况下,可以互相接收到对方的提醒任务,或者,还可以对应用程序中联系人的提醒任务进行排序,生成排行榜。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提醒任务的生成方法,执行主体可以为提醒任务的生成装置,或者该提醒任务的生成装置中的用于执行提醒任务的生成方法的控制模块。本申请实施例中以提醒任务的生成装置执行提醒任务的生成方法为例,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提醒任务的生成装置。
请参见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提醒任务的生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2所示,该装置1200包括:
第一输入接收模块1201,用于接收用户的第一输入,所述第一输入的输入内容包括目标事务的事务持续时长和第一时间;
时间确定模块1202,用于响应于所述第一输入,基于所述事务持续时长和所述第一时间,确定所述目标事务的起始时间和结束时间;
第一提醒任务生成模块1203,用于基于所述起始时间和所述结束时间,生成所述目标事务的第一提醒任务和第二提醒任务;
其中,所述第一提醒任务的提醒时间为所述起始时间,所述第二提醒任务的提醒时间为所述结束时间。
基于此,在接收到用户的第一输入的情况下,电子设备响应于该第一输入,基于第一输入所输入的事务持续时长和第一时间,确定目标事务的起始时间和结束时间,进而基于目标事务的起始时间和结束时间,生成目标事务的第一提醒任务和第二提醒任务。如此,通过本申请提供的提醒任务的生成方法,根据用户的一次输入,可以设置目标事务的两次提醒任务,使得电子设备可以在起始时间提醒用户开始目标事务,以及在结束时间提醒用户结束目标事务,增加提醒任务的设置方式,且使提醒任务的设置操作更便捷省时,以及提升电子设备的提醒效果。
可选的,所述第一输入的输入内容还包括提醒模式,其中,不同的提醒模式关联不同的时间确定方式;
所述时间确定模块1202,具体用于:
基于所述事务持续时长和所述第一时间,按照与所述提醒模式关联的时间确定方式,确定所述目标事务的起始时间和结束时间。
基于此,在第一输入的输入内容包括事务持续时长、第一时间以及提醒模式的情况下,可以基于事务持续时长和第一时间,按照该提醒模式所对应的时间确定方式,确定目标事务的起始时间和结束时间。如此,可以使确定的目标事务的起始时间和结束时间的更符合用户的实际需求,提升用户体验效果。
可选的,所述提醒模式预设有第二时间,所述第二时间为事务的固定执行时间;
所述时间确定模块1202,包括:
时间比较单元,用于比较所述第一时间和所述第二时间的早晚,得到第一比较结果;
参考时间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比较结果,确定参考时间;
第一时间确定单元,用于基于所述事务持续时长和所述参考时间,确定所述起始时间和所述结束时间。
基于此,在提醒模式预设有第二时间(即事务的固定执行时间)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比较第一时间和第二时间,基于比较结果得到参考时间,并根据第三时间和事务持续时长确定目标事务的起始时间和结束时间。如此,在用户还输入预设有第二时间的提醒模式下,可以根据第二时间、第一时间以及事务持续时长确定目标事务的起始时间和结束时间,使得用户设置提醒任务的方式更加多样化,且更加准确,提升用户的操作体验效果。
可选的,所述目标事务为睡觉,所述第一时间为最晚起床时间,且所述第二时间为固定起床时间;
所述参考时间确定单元,包括:
第一参考时间确定子单元,用于在所述最晚起床时间晚于所述固定起床时间的情况下,将所述固定起床时间确定为参考时间;
第二参考时间确定子单元,用于在所述最晚起床时间早于所述固定起床时间的情况下,将所述最晚起床时间确定为参考时间;
第三参考时间确定子单元,用于在所述最晚起床时间等于所述固定起床时间的情况下,将所述最晚起床时间或者所述固定起床时间确定为参考时间。
基于此,可以实现根据最晚起床时间、固定起床时间以及睡觉持续时长,创建睡觉的两个提醒事项,从而使电子设备可以及时提醒用户开始睡觉和起床,且使用户设置提醒任务的方式更加多样化,且更加准确,提升用户的操作体验效果。
可选的,所述提醒模式预设有事务固定持续时长;
所述时间确定模块,包括:
时长比较单元,用于比较所述事务持续时长和所述事务固定持续时长的长短,得到第二比较结果;
参考时长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比较结果,确定参考时长;
第二时间确定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一时间和所述参考时长,确定所述起始时间和所述结束时间。
基于此,在用户还输入预设有事务固定持续时长的提醒模式下,可以根据事务固定持续时长、第一时间以及事务持续时长确定目标事务的起始时间和结束时间,使得用户设置提醒任务的方式更加多样化,且提升用户体验效果。
可选的,所述目标事务为睡觉,所述事务持续时长为最少睡眠时长,且所述事务固定持续时长为固定睡眠时长;
所述参考时长确定单元,包括:
第一参考时长确定子单元,用于在所述最少睡眠时长小于所述固定睡眠时长的情况下,将所述固定睡眠时长确定为参考时长;
第二参考时长确定子单元,用于在所述最少睡眠时长大于所述固定睡眠时长的情况下,将所述最少睡眠时长确定为参考时长;
第三参考时长确定子单元,用于在所述最少睡眠时长等于所述固定睡眠时长的情况下,将所述固定睡眠时长或者所述固定睡眠时长确定为参考时长。
基于此,可以实现根据最少睡眠时长与固定睡眠时长的比较结果,创建睡觉的两个提醒事项,从而使电子设备可以及时提醒用户开始睡觉和起床,且使用户设置提醒任务的方式更加多样化,且更加准确,提升用户的操作体验效果。
可选的,所述装置1200还包括:
第一参数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与所述第三提醒任务关联的至少一项延时影响指标的第一参数,其中,所述延时影响指标为延迟用户执行所述目标事务的指标,所述第三提醒任务为第一提醒任务或者第二提醒任务;
时长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至少一项延时影响指标的第一参数,确定第三时长;
第一提醒时间更新模块,用于更新所述第三提醒任务的提醒时间,其中,更新后的提醒时间比更新前的提醒时间提前所述第三时长。
基于此,通过与所述第三提醒任务关联的至少一项延时影响指标的第一参数,确定第三时长,并将第三提醒任务的提醒时间提前第三时长,可以提高确定的提前触发第三提醒任务的时长的准确性,进而提升电子设备提醒用户及时处理目标事务的及时性。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参数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至少一项历史提醒任务分别关联的所述至少一项延时影响指标的第二参数;
模型构建模块,用于基于所述至少一项历史提醒任务分别关联的所述至少一项延时影响指标的第二参数,构建提前时间回归模型,其中,所述提前时间回归模型的自变量包括所述至少一项延时影响指标;
所述时长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将所述至少一项延时影响指标的第二参数输入至所述提前时间回归模型中,输出第三时长。
基于此,通过基于目标事务的至少一项历史提醒任务分别关联的至少一项延时影响指标的参数,构建提前时间回归模型,并根据提前时间回归模型,计算第三时长。如此,从多方面考虑了影响第三时长的因素,可以使得计算得出的第三时长更为准确,进而保证最后确定的提醒任务的提醒时间的准确性。
可选的,所述目标事务为睡觉且所述第三时长为赖床时长;
所述至少一项延时影响指标包括如下至少一项:
历史提醒任务中单次延迟输入关联的时长以及延迟输入的次数,所述延迟输入为用户指示延迟执行提醒任务的输入;
接收到用户的输入的最晚时间;
天气;
气温;
用户的年龄。
基于此,通过将历史提醒任务中单次延迟输入关联的时长以及延迟输入的次数、接收到用户的输入的最晚时间、天气、气温以及用户的年龄等中的至少一项作为上述延时影响指标,从而可以提升电子设备提醒用户及时入睡或者起床的及时性。
可选的,所述装置1200还包括:
第三参数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在历史时间段的每一时间周期内至少一项任务关联指标的第三参数,其中,所述历史时间段包括至少一个所述时间周期,所述至少一项任务关联指标包括提醒任务的数量、提醒任务延迟执行的次数以及提醒任务延迟执行的单次时长中的至少一项;
分析信息生成模块,用于基于在所述至少一个时间周期内所述至少一项任务关联指标的第三参数,生成所述目标事务在所述历史时间段内的提醒任务分析信息。
基于此,根据在历史时间段的每一时间周期内至少一项任务关联指标的第三参数,可以生成目标事务在该历史时间段内的提醒任务分析信息,从而使生成的提醒任务分析信息更准确,提升提醒任务分析信息的参考价值。
可选的,所述装置1200还包括:
第二输入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用户的第二输入,其中,所述第二输入的输入内容包括未来时间段,且所述未来时间段包括与所述历史时间段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时间周期对应的至少一个时间周期;
第二提醒任务生成模块,用于响应于所述第二输入,基于所述提醒任务分析信息,生成所述未来时间段的提醒任务;
其中,第一时间周期和第二时间周期具有相同的任务关联指标的参数,所述第一时间周期为所述未来时间段的至少一个时间周期中的任一时间周期,所述第二时间周期为所述历史时间段中与所述第一时间周期对应的时间周期。
基于此,通过历史时间段的提醒任务分析信息,可以生成未来时间段的提醒任务,从而使生成未来时间段中提醒事项的操作更便捷且省时。
可选的,所述装置1200还包括:
曲线图显示模块,用于显示与所述未来时间段的提醒任务关联的曲线图,其中,所述曲线图包括所述至少一项任务关联指标中每一任务关联指标的曲线,且所述任务关联指标的曲线由所述任务关联指标在所述未来时间段中全部时间周期的参数形成;
参数调整输入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用户对所述曲线图中的第一曲线的参数调整输入,所述第一曲线为所述至少一项任务关联指标中任一任务关联指标的曲线;
参数更新模块,用于响应于所述参数调整输入,更新所述未来时间段内的目标参数,所述目标参数为与所述第一曲线对应的任务关联指标的参数。
基于此,通过用户对第一曲线的参数调整输入,可以实现对与第一曲线对应的任务关联指标的参数的调节,满足用户的实际需要,提升用户体验效果。
可选的,所述参数调整输入为对所述第一曲线中的第一曲线段的输入,所述第一曲线段为所述第一曲线中与第三时间周期对应的曲线段,所述第三时间周期为所述未来时间段中任一时间周期;
所述参数更新模块,具体用于:
更新所述第三时间周期内至少一个提醒任务的目标参数。
基于此,通过根据用户对第三时间周期对应的第一曲线段的第一输入,可以是实现根据用户的需求调整未来时间段中任一时间周期内的参数,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效果。
可选的,所述装置1200还包括:
窗口显示模块,用于在接收到用户对所述第二曲线中的第二曲线段的第三输入的情况下,响应于所述第三输入,显示任务时间调整窗口,所述第二曲线为所述曲线图中的任一曲线,所述第二曲线段为所述第二曲线中与第四时间周期对应的曲线段,所述第四时间周期为所述未来时间段中任一时间周期,且所述任务时间调整窗口包括所述第四时间周期内的提醒任务的提醒时间;
第二提醒时间更新模块,用于在接收到用户在所述任务时间调整窗口中的时间调整输入的情况下,响应于所述时间调整输入,将第三提醒任务的提醒时间更新为所述时间调整输入所输入的时间,所述第三提醒任务为所述第四时间周期内的任一提醒任务。
基于此,通过响应于用户对第二曲线中的第二曲线段的第三输入,显示任务时间调整窗口,且该任务时间调整窗口包括与第二曲线段对应的第四时间周期内的提醒任务的提醒时间,进而根据用户对任务时间调整窗口中任一提醒任务的提醒时间的时间调整输入,实现对该提醒任务的提醒时间的更新,从而可以满足用户调整各提醒任务的提醒时间的需求。
可选的,所述装置1200还包括:
第三输入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用户对所述曲线图的第四输入;
标识显示模块,用于响应于所述第四输入,在时间坐标系中显示所述未来时间段内的每个提醒任务的标识;
第四输入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用户对所述未来时间段内的第四提醒任务的标识的第五输入,所述第五输入用于控制所述第四提醒任务的标识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
第三提醒时间更新模块,用于响应于所述第五输入,将所述第四提醒任务的提醒时间更新为所述第二位置对应的时间。
基于此,通过响应于用户的第四输入,在时间坐标系中显示未来时间段内的每个提醒任务的标识,并响应于用户对第四提醒任务的标识的第五输入,对第四提醒任务的提醒时间进行更新,从而使用户调整提醒任务的提醒时间的操作更便捷且省时。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提醒任务的生成装置可以是装置,也可以是终端中的部件、集成电路、或芯片。该装置可以是移动电子设备,也可以为非移动电子设备。示例性的,移动电子设备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车载电子设备、可穿戴设备、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ltra-mobile personal computer,UMPC)、上网本或者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等,非移动电子设备可以为服务器、网络附属存储器(Network Attached Storage,NAS)、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PC)、电视机(television,TV)、柜员机或者自助机等,本申请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提醒任务的生成装置可以为具有操作系统的装置。该操作系统可以为安卓(Android)操作系统,可以为ios操作系统,还可以为其他可能的操作系统,本申请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提醒任务的生成装置能够实现图1至图11的方法实施例实现的各个过程,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可选地,如图1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1300,包括处理器1301,存储器1302,存储在存储器1302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1301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该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1301执行时实现上述提醒任务的生成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包括上述所述的移动电子设备和非移动电子设备。
图14为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该电子设备1400包括但不限于:射频单元1401、网络模块1402、音频输出单元1403、输入单元1404、传感器1405、显示单元1406、用户输入单元1407、接口单元1408、存储器1409、以及处理器1410等部件。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电子设备1400还可以包括给各个部件供电的电源(比如电池),电源可以通过电源管理系统与处理器1410逻辑相连,从而通过电源管理系统实现管理充电、放电、以及功耗管理等功能。图14中示出的电子设备结构并不构成对电子设备的限定,电子设备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在此不再赘述。
其中,用户输入单元1407,用于:
接收用户的第一输入,所述第一输入的输入内容包括目标事务的事务持续时长和第一时间;
处理器1410,用于:
响应于所述第一输入,基于所述事务持续时长和所述第一时间,确定所述目标事务的起始时间和结束时间;
基于所述起始时间和所述结束时间,生成所述目标事务的第一提醒任务和第二提醒任务;
其中,所述第一提醒任务的提醒时间为所述起始时间,所述第二提醒任务的提醒时间为所述结束时间。
基于此,在接收到用户的第一输入的情况下,电子设备响应于该第一输入,基于第一输入所输入的事务持续时长和第一时间,确定目标事务的起始时间和结束时间,进而基于目标事务的起始时间和结束时间,生成目标事务的第一提醒任务和第二提醒任务。如此,通过本申请提供的提醒任务的生成方法,根据用户的一次输入,可以设置目标事务的两次提醒任务,使得电子设备可以在起始时间提醒用户开始目标事务,以及在结束时间提醒用户结束目标事务,增加提醒任务的设置方式,且使提醒任务的设置操作更便捷省时,以及提升电子设备的提醒效果。
可选的,所述第一输入的输入内容还包括提醒模式,其中,不同的提醒模式关联不同的时间确定方式;
处理器1410,具体用于:
基于所述事务持续时长和所述第一时间,按照与所述提醒模式关联的时间确定方式,确定所述目标事务的起始时间和结束时间。
基于此,在第一输入的输入内容包括事务持续时长、第一时间以及提醒模式的情况下,可以基于事务持续时长和第一时间,按照该提醒模式所对应的时间确定方式,确定目标事务的起始时间和结束时间。如此,可以使确定的目标事务的起始时间和结束时间的更符合用户的实际需求,提升用户体验效果。
可选的,所述提醒模式预设有第二时间,所述第二时间为事务的固定执行时间;
处理器1410,具体用于:
比较所述第一时间和所述第二时间的早晚,得到第一比较结果;
根据所述第一比较结果,确定参考时间;
基于所述事务持续时长和所述参考时间,确定所述起始时间和所述结束时间。
基于此,在提醒模式预设有第二时间(即事务的固定执行时间)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比较第一时间和第二时间,基于比较结果得到参考时间,并根据第三时间和事务持续时长确定目标事务的起始时间和结束时间。如此,在用户还输入预设有第二时间的提醒模式下,可以根据第二时间、第一时间以及事务持续时长确定目标事务的起始时间和结束时间,使得用户设置提醒任务的方式更加多样化,且更加准确,提升用户的操作体验效果。
可选的,所述目标事务为睡觉,所述第一时间为最晚起床时间,且所述第二时间为固定起床时间;
处理器1410,具体用于:
在所述最晚起床时间晚于所述固定起床时间的情况下,将所述固定起床时间确定为参考时间;
在所述最晚起床时间早于所述固定起床时间的情况下,将所述最晚起床时间确定为参考时间;
在所述最晚起床时间等于所述固定起床时间的情况下,将所述最晚起床时间或者所述固定起床时间确定为参考时间。
基于此,可以实现根据最晚起床时间、固定起床时间以及睡觉持续时长,创建睡觉的两个提醒事项,从而使电子设备可以及时提醒用户开始睡觉和起床,且使用户设置提醒任务的方式更加多样化,且更加准确,提升用户的操作体验效果。
可选的,所述提醒模式预设有事务固定持续时长;
处理器1410,具体用于:
比较所述事务持续时长和所述事务固定持续时长的长短,得到第二比较结果;
根据所述第二比较结果,确定参考时长;
基于所述第一时间和所述参考时长,确定所述起始时间和所述结束时间。
基于此,在用户还输入预设有事务固定持续时长的提醒模式下,可以根据事务固定持续时长、第一时间以及事务持续时长确定目标事务的起始时间和结束时间,使得用户设置提醒任务的方式更加多样化,且提升用户体验效果。
可选的,所述目标事务为睡觉,所述事务持续时长为最少睡眠时长,且所述事务固定持续时长为固定睡眠时长;
处理器1410,具体用于:
在所述最少睡眠时长小于所述固定睡眠时长的情况下,将所述固定睡眠时长确定为参考时长;
在所述最少睡眠时长大于所述固定睡眠时长的情况下,将所述最少睡眠时长确定为参考时长;
在所述最少睡眠时长等于所述固定睡眠时长的情况下,将所述固定睡眠时长或者所述固定睡眠时长确定为参考时长。
基于此,可以实现根据最少睡眠时长与固定睡眠时长的比较结果,创建睡觉的两个提醒事项,从而使电子设备可以及时提醒用户开始睡觉和起床,且使用户设置提醒任务的方式更加多样化,且更加准确,提升用户的操作体验效果。
可选的,处理器1410,还用于:
获取与所述第三提醒任务关联的至少一项延时影响指标的第一参数,其中,所述延时影响指标为延迟用户执行所述目标事务的指标,所述第三提醒任务为第一提醒任务或者第二提醒任务;
基于所述至少一项延时影响指标的第一参数,确定第三时长;
更新所述第三提醒任务的提醒时间,其中,更新后的提醒时间比更新前的提醒时间提前所述第三时长。
基于此,通过与所述第三提醒任务关联的至少一项延时影响指标的第一参数,确定第三时长,并将第三提醒任务的提醒时间提前第三时长,可以提高确定的提前触发第三提醒任务的时长的准确性,进而提升电子设备提醒用户及时处理目标事务的及时性。
可选的,处理器1410,还用于:
获取至少一项历史提醒任务分别关联的所述至少一项延时影响指标的第二参数;
基于所述至少一项历史提醒任务分别关联的所述至少一项延时影响指标的第二参数,构建提前时间回归模型,其中,所述提前时间回归模型的自变量包括所述至少一项延时影响指标;
所述基于所述至少一项延时影响指标的第一参数,确定第三时长,包括:
将所述至少一项延时影响指标的第二参数输入至所述提前时间回归模型中,输出第三时长。
基于此,通过基于目标事务的至少一项历史提醒任务分别关联的至少一项延时影响指标的参数,构建提前时间回归模型,并根据提前时间回归模型,计算第三时长。如此,从多方面考虑了影响第三时长的因素,可以使得计算得出的第三时长更为准确,进而保证最后确定的提醒任务的提醒时间的准确性。
可选的,所述目标事务为睡觉且所述第三时长为赖床时长;
所述至少一项延时影响指标包括如下至少一项:
历史提醒任务中单次延迟输入关联的时长以及延迟输入的次数,所述延迟输入为用户指示延迟执行提醒任务的输入;
接收到用户的输入的最晚时间;
天气;
气温;
用户的年龄。
基于此,通过将历史提醒任务中单次延迟输入关联的时长以及延迟输入的次数、接收到用户的输入的最晚时间、天气、气温以及用户的年龄等中的至少一项作为上述延时影响指标,从而可以提升电子设备提醒用户及时入睡或者起床的及时性。
可选的,处理器1410,还用于:
获取在历史时间段的每一时间周期内至少一项任务关联指标的第三参数,其中,所述历史时间段包括至少一个所述时间周期,所述至少一项任务关联指标包括提醒任务的数量、提醒任务延迟执行的次数以及提醒任务延迟执行的单次时长中的至少一项;
基于在所述至少一个时间周期内所述至少一项任务关联指标的第三参数,生成所述目标事务在所述历史时间段内的提醒任务分析信息。
基于此,根据在历史时间段的每一时间周期内至少一项任务关联指标的第三参数,可以生成目标事务在该历史时间段内的提醒任务分析信息,从而使生成的提醒任务分析信息更准确,提升提醒任务分析信息的参考价值。
可选的,用户输入单元1407,还用于:
接收用户的第二输入,其中,所述第二输入的输入内容包括未来时间段,且所述未来时间段包括与所述历史时间段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时间周期对应的至少一个时间周期;
处理器1410,还用于:
响应于所述第二输入,基于所述提醒任务分析信息,生成所述未来时间段的提醒任务;
其中,第一时间周期和第二时间周期具有相同的任务关联指标的参数,所述第一时间周期为所述未来时间段的至少一个时间周期中的任一时间周期,所述第二时间周期为所述历史时间段中与所述第一时间周期对应的时间周期。
基于此,通过历史时间段的提醒任务分析信息,可以生成未来时间段的提醒任务,从而使生成未来时间段中提醒事项的操作更便捷且省时。
可选的,显示单元1406,还用于:
显示与所述未来时间段的提醒任务关联的曲线图,其中,所述曲线图包括所述至少一项任务关联指标中每一任务关联指标的曲线,且所述任务关联指标的曲线由所述任务关联指标在所述未来时间段中全部时间周期的参数形成;
用户输入单元1407,还用于:
接收用户对所述曲线图中的第一曲线的参数调整输入,所述第一曲线为所述至少一项任务关联指标中任一任务关联指标的曲线;
处理器1410,还用于:
响应于所述参数调整输入,更新所述未来时间段内的目标参数,所述目标参数为与所述第一曲线对应的任务关联指标的参数。
基于此,通过用户对第一曲线的参数调整输入,可以实现对与第一曲线对应的任务关联指标的参数的调节,满足用户的实际需要,提升用户体验效果。
可选的,所述参数调整输入为对所述第一曲线中的第一曲线段的输入,所述第一曲线段为所述第一曲线中与第三时间周期对应的曲线段,所述第三时间周期为所述未来时间段中任一时间周期;
处理器1410,具体用于:
更新所述第三时间周期内至少一个提醒任务的目标参数。
基于此,通过根据用户对第三时间周期对应的第一曲线段的第一输入,可以是实现根据用户的需求调整未来时间段中任一时间周期内的参数,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效果。
可选的,处理器1410,还用于:
在接收到用户对所述第二曲线中的第二曲线段的第三输入的情况下,响应于所述第三输入,显示任务时间调整窗口,所述第二曲线为所述曲线图中的任一曲线,所述第二曲线段为所述第二曲线中与第四时间周期对应的曲线段,所述第四时间周期为所述未来时间段中任一时间周期,且所述任务时间调整窗口包括所述第四时间周期内的提醒任务的提醒时间;
在接收到用户在所述任务时间调整窗口中的时间调整输入的情况下,响应于所述时间调整输入,将第三提醒任务的提醒时间更新为所述时间调整输入所输入的时间,所述第三提醒任务为所述第四时间周期内的任一提醒任务。
基于此,通过响应于用户对第二曲线中的第二曲线段的第三输入,显示任务时间调整窗口,且该任务时间调整窗口包括与第二曲线段对应的第四时间周期内的提醒任务的提醒时间,进而根据用户对任务时间调整窗口中任一提醒任务的提醒时间的时间调整输入,实现对该提醒任务的提醒时间的更新,从而可以满足用户调整各提醒任务的提醒时间的需求。
可选的,用户输入单元1407,还用于:
接收用户对所述曲线图的第四输入;
处理器1410,还用于:
响应于所述第四输入,在时间坐标系中显示所述未来时间段内的每个提醒任务的标识;
用户输入单元1407,还用于:
接收用户对所述未来时间段内的第四提醒任务的标识的第五输入,所述第五输入用于控制所述第四提醒任务的标识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
处理器1410,还用于:
响应于所述第五输入,将所述第四提醒任务的提醒时间更新为所述第二位置对应的时间。
基于此,通过响应于用户的第四输入,在时间坐标系中显示未来时间段内的每个提醒任务的标识,并响应于用户对第四提醒任务的标识的第五输入,对第四提醒任务的提醒时间进行更新,从而使用户调整提醒任务的提醒时间的操作更便捷且省时。
应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输入单元1404可以包括图形处理器(GraphicsProcessing Unit,GPU)14041和麦克风14042,图形处理器14041对在视频捕获模式或图像捕获模式中由图像捕获装置(如摄像头)获得的静态图片或视频的图像数据进行处理。显示单元1406可包括显示面板14061,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器、有机发光二极管等形式来配置显示面板14061。用户输入单元807包括触控面板14071以及其他输入设备14072。触控面板14071,也称为触摸屏。触控面板14071可包括触摸检测装置和触摸控制器两个部分。其他输入设备14072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物理键盘、功能键(比如音量控制按键、开关按键等)、轨迹球、鼠标、操作杆,在此不再赘述。存储器1409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以及各种数据,包括但不限于应用程序和操作系统。处理器1410可集成应用处理器和调制解调处理器,其中,应用处理器主要处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调制解调处理器主要处理无线通信。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处理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1410中。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程序或指令,该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提醒任务的生成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其中,所述处理器为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电子设备中的处理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如计算机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
本申请实施例另提供了一种芯片,所述芯片包括处理器和通信接口,所述通信接口和所述处理器耦合,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或指令,实现上述提醒任务的生成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到的芯片还可以称为系统级芯片、系统芯片、芯片系统或片上系统芯片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此外,需要指出的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方法和装置的范围不限按示出或讨论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还可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例如,可以按不同于所描述的次序来执行所描述的方法,并且还可以添加、省去、或组合各种步骤。另外,参照某些示例所描述的特征可在其他示例中被组合。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计算机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之内。

Claims (17)

1.一种提醒任务的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用户的第一输入,所述第一输入的输入内容包括目标事务的事务持续时长和第一时间;
响应于所述第一输入,基于所述事务持续时长和所述第一时间,确定所述目标事务的起始时间和结束时间;
基于所述起始时间和所述结束时间,生成所述目标事务的第一提醒任务和第二提醒任务;
其中,所述第一提醒任务的提醒时间为所述起始时间,所述第二提醒任务的提醒时间为所述结束时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入的输入内容还包括提醒模式,其中,不同的提醒模式关联不同的时间确定方式;
所述基于所述事务持续时长和所述第一时间,确定所述目标事务的起始时间和结束时间,包括:
基于所述事务持续时长和所述第一时间,按照与所述提醒模式关联的时间确定方式,确定所述目标事务的起始时间和结束时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提醒模式预设有第二时间,所述第二时间为事务的固定执行时间;
所述基于所述事务持续时长和所述第一时间,按照与所述提醒模式关联的时间确定方式,确定所述目标事务的起始时间和结束时间,包括:
比较所述第一时间和所述第二时间的早晚,得到第一比较结果;
根据所述第一比较结果,确定参考时间;
基于所述事务持续时长和所述参考时间,确定所述起始时间和所述结束时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事务为睡觉,所述第一时间为最晚起床时间,且所述第二时间为固定起床时间;
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比较结果,确定参考时间,包括:
在所述最晚起床时间晚于所述固定起床时间的情况下,将所述固定起床时间确定为参考时间;
在所述最晚起床时间早于所述固定起床时间的情况下,将所述最晚起床时间确定为参考时间;
在所述最晚起床时间等于所述固定起床时间的情况下,将所述最晚起床时间或者所述固定起床时间确定为参考时间。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提醒模式预设有事务固定持续时长;
所述基于所述事务持续时长和所述第一时间,按照与所述提醒模式对应的时间确定方式,确定所述目标事务的起始时间和结束时间,包括:
比较所述事务持续时长和所述事务固定持续时长的长短,得到第二比较结果;
根据所述第二比较结果,确定参考时长;
基于所述第一时间和所述参考时长,确定所述起始时间和所述结束时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事务为睡觉,所述事务持续时长为最少睡眠时长,且所述事务固定持续时长为固定睡眠时长;
所述根据所述第二比较结果,确定参考时长,包括:
在所述最少睡眠时长小于所述固定睡眠时长的情况下,将所述固定睡眠时长确定为参考时长;
在所述最少睡眠时长大于所述固定睡眠时长的情况下,将所述最少睡眠时长确定为参考时长;
在所述最少睡眠时长等于所述固定睡眠时长的情况下,将所述固定睡眠时长或者所述固定睡眠时长确定为参考时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起始时间和所述结束时间,生成所述目标事务的第一提醒任务和第二提醒任务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与第三提醒任务关联的至少一项延时影响指标的第一参数,其中,所述延时影响指标为延迟用户执行所述目标事务的指标,所述第三提醒任务为第一提醒任务或者第二提醒任务;
基于所述至少一项延时影响指标的第一参数,确定第三时长;
更新所述第三提醒任务的提醒时间,其中,更新后的提醒时间比更新前的提醒时间提前所述第三时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至少一项延时影响指标的第一参数,确定第三时长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至少一项历史提醒任务分别关联的所述至少一项延时影响指标的第二参数;
基于所述至少一项历史提醒任务分别关联的所述至少一项延时影响指标的第二参数,构建提前时间回归模型,其中,所述提前时间回归模型的自变量包括所述至少一项延时影响指标;
所述基于所述至少一项延时影响指标的第一参数,确定第三时长,包括:
将所述至少一项延时影响指标的第二参数输入至所述提前时间回归模型中,输出第三时长。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事务为睡觉且所述第三时长为赖床时长;
所述至少一项延时影响指标包括如下至少一项:
历史提醒任务中单次延迟输入关联的时长以及延迟输入的次数,所述延迟输入为用户指示延迟执行提醒任务的输入;
接收到用户的输入的最晚时间;
天气;
气温;
用户的年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获取在历史时间段的每一时间周期内至少一项任务关联指标的第三参数,其中,所述历史时间段包括至少一个所述时间周期,所述至少一项任务关联指标包括提醒任务的数量、提醒任务延迟执行的次数以及提醒任务延迟执行的单次时长中的至少一项;
基于在所述至少一个时间周期内所述至少一项任务关联指标的第三参数,生成所述目标事务在所述历史时间段内的提醒任务分析信息。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成所述目标事务在所述历史时间段内的提醒任务分析信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用户的第二输入,其中,所述第二输入的输入内容包括未来时间段,且所述未来时间段包括与所述历史时间段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时间周期对应的至少一个时间周期;
响应于所述第二输入,基于所述提醒任务分析信息,生成所述未来时间段的提醒任务;
其中,第一时间周期和第二时间周期具有相同的任务关联指标的参数,所述第一时间周期为所述未来时间段的至少一个时间周期中的任一时间周期,所述第二时间周期为所述历史时间段中与所述第一时间周期对应的时间周期。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响应于所述第二输入,基于所述提醒任务分析信息,生成所述未来时间段的提醒任务之后,还包括:
显示与所述未来时间段的提醒任务关联的曲线图,其中,所述曲线图包括所述至少一项任务关联指标中每一任务关联指标的曲线,且所述任务关联指标的曲线由所述任务关联指标在所述未来时间段中全部时间周期的参数形成;
接收用户对所述曲线图中的第一曲线的参数调整输入,所述第一曲线为所述至少一项任务关联指标中任一任务关联指标的曲线;
响应于所述参数调整输入,更新所述未来时间段内的目标参数,所述目标参数为与所述第一曲线对应的任务关联指标的参数。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参数调整输入为对所述第一曲线中的第一曲线段的输入,所述第一曲线段为所述第一曲线中与第三时间周期对应的曲线段,所述第三时间周期为所述未来时间段中任一时间周期;
所述更新所述未来时间段内至少一个提醒任务的目标参数,包括:
更新所述第三时间周期内至少一个提醒任务的目标参数。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成所述未来时间段的提醒任务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接收到用户对第二曲线中的第二曲线段的第三输入的情况下,响应于所述第三输入,显示任务时间调整窗口,所述第二曲线为所述曲线图中的任一曲线,所述第二曲线段为所述第二曲线中与第四时间周期对应的曲线段,所述第四时间周期为所述未来时间段中任一时间周期,且所述任务时间调整窗口包括所述第四时间周期内的提醒任务的提醒时间;
在接收到用户在所述任务时间调整窗口中的时间调整输入的情况下,响应于所述时间调整输入,将第三提醒任务的提醒时间更新为所述时间调整输入所输入的时间,所述第三提醒任务为所述第四时间周期内的任一提醒任务。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成所述未来时间段的提醒任务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用户对所述曲线图的第四输入;
响应于所述第四输入,在时间坐标系中显示所述未来时间段内的每个提醒任务的标识;
接收用户对所述未来时间段内的第四提醒任务的标识的第五输入,所述第五输入用于控制所述第四提醒任务的标识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
响应于所述第五输入,将所述第四提醒任务的提醒时间更新为所述第二位置对应的时间。
16.一种提醒任务的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输入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用户的第一输入,所述第一输入的输入内容包括目标事务的事务持续时长和第一时间;
时间确定模块,用于响应于所述第一输入,基于所述事务持续时长和所述第一时间,确定所述目标事务的起始时间和结束时间;
第一提醒任务生成模块,用于基于所述起始时间和所述结束时间,生成所述目标事务的第一提醒任务和第二提醒任务;
其中,所述第一提醒任务的提醒时间为所述起始时间,所述第二提醒任务的提醒时间为所述结束时间。
17.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15中任一项所述的提醒任务的生成方法的步骤。
CN202110759581.7A 2021-07-05 2021-07-05 提醒任务的生成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351645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59581.7A CN113516450A (zh) 2021-07-05 2021-07-05 提醒任务的生成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59581.7A CN113516450A (zh) 2021-07-05 2021-07-05 提醒任务的生成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16450A true CN113516450A (zh) 2021-10-19

Family

ID=780665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759581.7A Pending CN113516450A (zh) 2021-07-05 2021-07-05 提醒任务的生成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516450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17050A (zh) * 2022-03-09 2022-04-29 深圳市云动创想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缓存方法、装置、存储介质以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46483A (zh) * 2017-06-30 2017-11-14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闹铃设置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07360329A (zh) * 2017-08-21 2017-11-17 深圳市迈迪加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提醒方法及装置
CN107613136A (zh) * 2017-10-10 2018-01-19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闹钟的自动调整的方法、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9600305A (zh) * 2019-01-17 2019-04-09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提醒处理方法、设置方法及服务器、智能终端及介质
CN111917629A (zh) * 2020-06-30 2020-11-1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消息提醒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2184168A (zh) * 2020-09-29 2021-01-05 维沃移动通信(深圳)有限公司 提醒任务生成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46483A (zh) * 2017-06-30 2017-11-14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闹铃设置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07360329A (zh) * 2017-08-21 2017-11-17 深圳市迈迪加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提醒方法及装置
CN107613136A (zh) * 2017-10-10 2018-01-19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闹钟的自动调整的方法、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9600305A (zh) * 2019-01-17 2019-04-09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提醒处理方法、设置方法及服务器、智能终端及介质
CN111917629A (zh) * 2020-06-30 2020-11-1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消息提醒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2184168A (zh) * 2020-09-29 2021-01-05 维沃移动通信(深圳)有限公司 提醒任务生成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17050A (zh) * 2022-03-09 2022-04-29 深圳市云动创想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缓存方法、装置、存储介质以及电子设备
CN114417050B (zh) * 2022-03-09 2022-06-28 深圳市云动创想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缓存方法、装置、存储介质以及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818143B2 (en) Activity recording module
KR20210110284A (ko) 혈당 농도 예보
US10733549B2 (en) Focus aware productivity tool
EP3482297B1 (en)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for monitoring touchscreen events of a handheld device
CN116235137A (zh) 用于管理健康数据的用户界面
US10552772B2 (en) Break management system
CN112764513A (zh) 提示方法和电子设备
US10147062B2 (en) Apparatus,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determining calendar entries to advance user goals
CN113516450A (zh) 提醒任务的生成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3271360B (zh) 应用程序的推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WO2021115481A1 (zh) 终端控制方法、装置、终端和存储介质
CN113537938A (zh) 待办事件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13407272A (zh) 显示方法及装置
CN111865765A (zh) 通知显示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1901483A (zh) 控制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11314561A (zh) 智能提醒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8937860B (zh) 一种运动状态监测方法、系统及设备和存储介质
WO2022043980A2 (ja) プログラム、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CN111163219A (zh) 闹钟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
EP4383650A1 (en) Information display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5793918A (zh) 壁纸显示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3055531B (zh) 智能终端的时间提醒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和介质
CN112083788A (zh) 省电方法及其装置
JP2021135659A (ja) コンディション判定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17097689A (zh) 信息分享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