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15395B - 一种基于多云管理平台的应用接入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多云管理平台的应用接入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15395B
CN113515395B CN202110669272.0A CN202110669272A CN113515395B CN 113515395 B CN113515395 B CN 113515395B CN 202110669272 A CN202110669272 A CN 202110669272A CN 113515395 B CN113515395 B CN 11351539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pplication
party application
login
management platform
cloud manag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66927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515395A (zh
Inventor
张德盼
贺忠堂
季统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 Clou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 Clou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 Clou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 Clou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669272.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515395B/zh
Publication of CN1135153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153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5153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1539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6Multiprogramming arrangements
    • G06F9/54Interprogram communication
    • G06F9/547Remote procedure calls [RPC]; Web ser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And Data Communication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基于多云管理平台的应用接入方法及装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确定与第三方应用各个应用功能对应的一个或多个接口地址,将接口地址封装为功能接口,使功能接口适配各个接口地址;在访问第三方应用时,基于预存的用户登录信息,发送登录请求至第三方应用对应的登录地址,接收第三方应用的第一返回信息,提取第一返回信息中的会话控制数据;基于当前多云管理平台页面请求的应用功能构建HTTP请求,在HTTP请求中添加会话控制数据,通过功能接口发送HTTP请求至第三方应用;通过功能接口接收第三方应用的第二返回信息,基于第二返回信息绘制多云管理平台页面并输出展示。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多云管理平台的应用接入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云计算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多云管理平台的应用接入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云需求场景应用越来越广泛,多云部署也成为企业的首要方案。运用多云管理异构云平台一方面可以使企业在不同场景下运用不同厂商的云平台,充分发挥云厂商的特性,并降低企业生产环境的成本支出;另一个方面在应用层可以对多套云平台进行统一管控,可屏蔽云平台本身的特殊性操作来满足更复杂的业务场景。为了方便用户使用不同应用功能,多云管理平台还可以接入不同的第三方应用,以便于多云用户通过多云平台登入使用各类第三方应用。
目前,多云平台在接入第三方应用时,为了实现对第三方应用的管理,一般是通过单用户的方式去接管第三方的软件,通过一个管理员用户去调用所接入的软件的api,完成接口功能的接入。另一种方式是同步第三方应用的用户,建立多云管理平台用户与第三方应用用户一对一的映射关系,运用当前登录用户去调用api来完成接口功能的接入。
但是,由于上述两种方法都需要记录管理员用户或者当前用户的登录状态,其登录认证方式需要第三方应用的支持,多云管理平台需要修改第三方应用的登录验证方式以实现第三方应用的接入,整个过程相对较为繁杂,不便于第三方应用的接入。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多云管理平台的应用接入方法及装置,能够解决第三方应用接入多云管理平台流程繁琐的技术问题,简化第三方应用接入多云管理平台的流程,实现多云管理平台对第三方应用的统一集成。
在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多云管理平台的应用接入方法,包括:
确定与第三方应用各个应用功能对应的一个或多个接口地址,将所述接口地址封装为功能接口,使所述功能接口适配各个所述接口地址;
在访问第三方应用时,基于预存的用户登录信息,发送登录请求至第三方应用对应的登录地址,接收第三方应用的第一返回信息,提取所述第一返回信息中的会话控制数据;
基于当前多云管理平台页面请求的应用功能构建HTTP请求,在所述HTTP请求中添加所述会话控制数据,通过所述功能接口发送所述HTTP请求至第三方应用;
通过所述功能接口接收第三方应用的第二返回信息,基于所述第二返回信息绘制多云管理平台页面并输出展示。
进一步的,在基于预存的用户登录信息,发送登录请求至第三方应用对应的登录地址之前,还包括:
预先录入第三方应用的所述登录地址和对应的所述用户登录信息,为所述第三方应用分配唯一的应用ID,将所述应用ID与所述登录地址和所述用户登录信息绑定存储;
对应的,基于预存的用户登录信息,发送登录请求至第三方应用对应的登录地址,包括:
根据对应的所述应用ID提取所述登录地址和所述用户登录信息,基于所述用户登录信息发送登录请求至所述登录地址。
进一步的,所述用户登录信息包括用户名和登录密码,所述登录地址包括运维端登录地址和业务端登录地址。
进一步的,确定与第三方应用各个应用功能对应的一个或多个接口地址,包括:
访问第三方应用的各个应用功能,根据各个应用功能的接口文档提取对应的一个或多个接口地址。
进一步的,接收第三方应用的第一返回信息,提取所述第一返回信息中的会话控制数据,包括:
接收第三方应用的第一返回信息,基于所述第一返回信息判断所述用户登录信息是否正确;
若是,提取所述第一返回信息中的会话控制数据,若否,输出用户登录信息修改提示。
进一步的,通过所述功能接口发送所述HTTP请求至第三方应用,包括:
通过所述功能接口将所述HTTP请求从多云参数格式转换为适配各个对应的所述接口地址的参数格式;
将适配所述接口地址参数格式的所述HTTP请求发送至第三方应用。
进一步的,通过所述功能接口接收第三方应用的第二返回信息,基于所述第二返回信息绘制多云管理平台页面并输出展示,包括:
通过所述功能接口将所述第二返回信息组装为多云管理平台页面的绘制参数格式;
根据绘制参数格式的所述第二返回信息绘制多云管理平台页面并输出展示。
在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多云管理平台的应用接入装置,包括:
适配模块,用于确定与第三方应用各个应用功能对应的一个或多个接口地址,将所述接口地址封装为功能接口,使所述功能接口适配各个所述接口地址;
登录模块,用于在访问第三方应用时,基于预存的用户登录信息,发送登录请求至第三方应用对应的登录地址,接收第三方应用的第一返回信息,提取所述第一返回信息中的会话控制数据;
请求模块,用于基于当前多云管理平台页面请求的应用功能构建HTTP请求,在所述HTTP请求中添加所述会话控制数据,通过所述功能接口发送所述HTTP请求至第三方应用;
输出模块,用于通过所述功能接口接收第三方应用的第二返回信息,基于所述第二返回信息绘制多云管理平台页面并输出展示。
在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存储器以及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基于多云管理平台的应用接入方法。
在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由计算机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如第一方面所述的基于多云管理平台的应用接入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确定与第三方应用各个应用功能对应的一个或多个接口地址,将接口地址封装为功能接口,使功能接口适配各个接口地址;在访问第三方应用时,基于预存的用户登录信息,发送登录请求至第三方应用对应的登录地址,接收第三方应用的第一返回信息,提取第一返回信息中的会话控制数据;基于当前多云管理平台页面请求的应用功能构建HTTP请求,在HTTP请求中添加会话控制数据,通过功能接口发送HTTP请求至第三方应用;通过功能接口接收第三方应用的第二返回信息,基于第二返回信息绘制多云管理平台页面并输出展示。采用上述技术手段,可以简化第三方应用接入多云管理平台的流程,实现多云管理平台对第三方应用的统一集成,方便用户对第三方应用的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基于多云管理平台的应用接入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一中的登录地址和用户登录信息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一中的第一返回信息的接收流程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一中的HTTP请求的发送流程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一中的多云管理平台页面输出展示流程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基于多云管理平台的应用接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非对本申请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申请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内容。在更加详细地讨论示例性实施例之前应当提到的是,一些示例性实施例被描述成作为流程图描绘的处理或方法。虽然流程图将各项操作(或步骤)描述成顺序的处理,但是其中的许多操作可以被并行地、并发地或者同时实施。此外,各项操作的顺序可以被重新安排。当其操作完成时所述处理可以被终止,但是还可以具有未包括在附图中的附加步骤。所述处理可以对应于方法、函数、规程、子例程、子程序等等。
本申请提供的基于多云管理平台的应用接入方法,旨在通过接口适配,并直接获取第三方应用的会话控制数据(session),基于会话控制数据(session)请求第三方应用信息,基于第三方应用返回信息进行多云管理平台页面的绘制及展示。以此来实现多云管理平台对第三方应用的统一集成,简化第三方应用接入多云管理平台的流程。对于传统的第三方应用接入方式,其一般是通过单用户的方式去接管第三方的软件,通过一个管理员用户去调用所接入的软件的api,完成接口功能的接入。另一种方式是同步第三方应用的用户,建立多云管理平台用户与第三方应用用户一对一的映射关系,运用当前登录用户去调用ap i来完成接口功能的接入。而无论是哪种办法都需要记录管理员用户或者当前用户的登录状态,这样的登录认证需要第三方应用的支持,而很多软件应用平台未曾提供给第三方(既多云管理平台)调用api的方式,需要修改第三方应用的验证权限来实现多云管理平台的接入,整个过程较为繁琐复杂。基于此,提供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基于多云管理平台的应用接入方法,以解决传统多云管理平台接入第三方应用流程繁琐的技术问题。
实施例一:
图1给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基于多云管理平台的应用接入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中提供的基于多云管理平台的应用接入方法可以由基于多云管理平台的应用接入设备执行,该基于多云管理平台的应用接入设备可以通过软件和/或硬件的方式实现,该基于多云管理平台的应用接入设备可以是两个或多个物理实体构成,也可以是一个物理实体构成。一般而言,该基于多云管理平台的应用接入设备可以是多云管理平台服务器等处理设备。
下述以该基于多云管理平台的应用接入设备为执行基于多云管理平台的应用接入方法的主体为例,进行描述。参照图1,该基于多云管理平台的应用接入方法具体包括:
S110、确定与第三方应用各个应用功能对应的一个或多个接口地址,将所述接口地址封装为功能接口,使所述功能接口适配各个所述接口地址。
本申请的基于多云管理平台的应用接入方法旨在通过获取第三方应用的会话控制数据(session),基于会话控制数据调用第三方应用的接口,运用原应用的认证方式进行应用的接口调用,完成第三方应用的接入。会话控制数据(session)存储特定用户会话所需的属性及配置信息,基于该会话控制数据(session)可以向应用程序服务端请求web页面,并在多云管理平台上进行绘制展示,以此来实现多云管理平台对第三方应用的接入。
由于会话控制数据(session)可以通过用户登录权限认证获取到,可以通过相关用户登录信息进行用户登录权限认证,以获取第三方应用的会话控制数据(session)。因此,多云管理平台根据需要接入的第三方应用,会预先录入第三方应用的所述登录地址和对应的所述用户登录信息,为所述第三方应用分配唯一的应用ID,将所述应用ID与所述登录地址和所述用户登录信息绑定存储。
参照图2,提供本申请实施例登录地址和用户登录信息的示意图。其中,所述用户登录信息包括用户名和登录密码,所述登录地址包括运维端登录地址和业务端登录地址。具体的,登录地址是调用接口的前提,其录入的地址格式为主机名+端口号。当一个第三方应用有运维端和业务端的时候,其录入的是两个登录地址,既对应运维端和业务端的两个登录地址。对应的,由于需要调用第三方应用的运维端和业务端两部分接口,多云管理平台可以合并两部分接口,实现功能接口的适配,屏蔽掉地址转化,并在同一个页面管理运维和业务端。
另一方面,则需要预先录入接口调用的用户登录信息,录入的用户登录信息主要包括用来登录第三方应用的用户名和密码。可以理解的是,根据用户名和密码可以访问对应的登录地址,调用应用的登录接口,获取用户的会话控制数据(session)。用户名和密码录入后会保存到多云管理平台的内存中,其中,根据对应第三方应用分配的应用ID,将这部分用户登录信息及对应的登录地址与该应用ID绑定存储。
进一步的,多云管理平台还预先访问第三方应用的各个应用功能,根据各个应用功能的接口文档提取对应的一个或多个接口地址。其中,可以根据上述用户登录信息访问对应的登录地址,以对第三方应用进行访问。
具体的,由于纳管进多云管理平台中的应用功能并不是第三方应用的所有功能,对于多云管理平台纳管的这部分应用功能,需要通过访问第三方应用的各个应用功能,根据应用的接口文档,提取接口的请求地址、请求参数,以此获取其接口地址。
需要说明的是,多云管理平台以应用功能作为接入单位对接口地址进行分类。由于也有可能存在一个功能对应多个接口的情况,因此多云管理平台需要将对应同一应用功能的多个接口地址合并为一个功能接口,并适配第三方应用的接口入参和返回参数。其中当多云管理平台中的一个功能需要调用第三方应用的多个接口时,多云管理平台需要把几个接口合并成一个功能接口,对返回参数重新组装成页面能识别的参数形式,同时对于入参只需要提取必要参数然后根据参数转化工具把多云参数格式转化成第三方应用的参数格式传递给第三方应用端,以此即可实现多云管理平台与第三方应用的接口适配。
S120、在访问第三方应用时,基于预存的用户登录信息,发送登录请求至第三方应用对应的登录地址,接收第三方应用的第一返回信息,提取所述第一返回信息中的会话控制数据。
具体的,在应用注册的时候,会生成一个应用ID,把应用ID通过键值对的形式保存到多云平台内存当中,并与对应的用户登录信息和登录地址绑定。在访问第三方应用时,首先根据对应的所述应用ID提取所述登录地址和所述用户登录信息,基于所述用户登录信息发送登录请求至所述登录地址。
当多云管理平台的用户在多云管理平台页面上访问第三方应用时,会传递该应用ID给多云管理平台的后台服务器。根据应用ID从内存中取出该第三方应用的用户登录信息和登录地址。以用户登录信息和登录地址作为配置信息构建http登录请求,进而接收第三方应用服务端基于该http登录请求的返回值,即该第一返回信息。
参照图3,本申请实施例接收第三方应用的第一返回信息,提取所述第一返回信息中的会话控制数据,包括:
S1201、接收第三方应用的第一返回信息,基于所述第一返回信息判断所述用户登录信息是否正确;
S1202、若是,提取所述第一返回信息中的会话控制数据,若否,输出用户登录信息修改提示。
具体的,根据配置信息的用户名和密码发送http登录请求到待接入的登录地址后,第三方应用服务器会根据该http登录请求返回相应的第一返回信息。第一返回信息会提示当前进行登录权限验证的配置信息是否有误。如配置信息有误,则输出错误提示,并提示用户修改应用配置,更新内存中的配置信息。若第三方应用登录地址访问正常,则可以根据返回值(即第一返回信息)获取到第三方应用的会话控制数据(session)。
进一步的,会话控制数据(session)一般保存在第一返回信息setCookie的头请求字段,通过获取会话控制数据(session),之后即可携带这个字段通过第三方应用的登录验证,正常获取到应用接口的返回信息。
S130、基于当前多云管理平台页面请求的应用功能构建HTTP请求,在所述HTTP请求中添加所述会话控制数据,通过所述功能接口发送所述HTTP请求至第三方应用。
根据以获取的会话控制数据(session),即可向第三方应用服务端发送请求HTTP请求,获取第三方应用页面参数并绘制于多云管理平台页面上。
其中,参照图4,HTTP请求的发送流程包括:
S1301、通过所述功能接口将所述HTTP请求从多云参数格式转换为适配各个对应的所述接口地址的参数格式;
S1302、将适配所述接口地址参数格式的所述HTTP请求发送至第三方应用。
本申请实施例中,HTTP请求主要包括:带参数的get请求;带参数的post请求;返回文件流请求;上传文件流请求。其中,对于带参数的get请求,在我们构建HTTP请求的时候,读取多云管理页面传过来的请求参数,然后转化成第三方应用的请求参数。由于当前的HTTP请求是get请求,需要把参数拼装在待请求的接口地址上,然后请求第三方应用服务端。对于带参数的post请求,根据httpclient的setEntity方法,把转化后的参数类写进HTTP参数当中。请求的contentType为aplication/x-www-form-urlencoded。对于返回文件流请求,通过HTTP文件流的形式读取返回值(即第二返回参数),然后根据contentType为application/octet-stream重新写进多云管理平台请求的第二返回参数当中。对于上传文件流请求,当需要上传文件时,读取多云管理页面请求上传的文件,然后发送contentType为application/octet-stream带有文件流的请求到第三方应用服务端。
基于上述HTTP请求,需要根据在先获取的会话控制数据(session),将对应第三方应用会话控制数据(session)重新写进到HTTP请求头当中。例如,在多云管理平台接入联想网盘应用时,发送的HTTP请求的头部信息携带联想网盘应用会话控制数据(即lenovo-session)的Id信息。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多云管理页面请求的功能(即调用的接口)对应一个或多个第三方应用的接口地址,则可以通过功能接口将多云管理页面的请求参数转换为接口地址参数格式,以实现接口适配。
S140、通过所述功能接口接收第三方应用的第二返回信息,基于所述第二返回信息绘制多云管理平台页面并输出展示。
最终,通过接收第三方应用服务端基于HTTP请求的返回值(即第二返回信息)即可提取对应绘制出多云管理平台页面并输出展示,以此来实现第三方应用接入多云管理平台,基于多云管理平台页面即可访问第三方应用。
具体的,参照图5,本申请实施例多云管理平台页面输出展示流程包括:
S1401、通过所述功能接口将所述第二返回信息组装为多云管理平台页面的绘制参数格式;
S1402、根据绘制参数格式的所述第二返回信息绘制多云管理平台页面并输出展示。
其中,通过读取第三方应用httpResponse的信息,通过获取第三方应用接口的第二返回信息,把第二返回信息转化成json的字符串。对于第二返回信息中存在多云平台中不需要的参数,将这些参数剔除掉,对于需要分页的参数,需要转化成多云页面能够识别的分页格式。由于第三方应用管理的基本单位是功能,一个功能有多个接口。其组合接口返回的参数,需要根据多云管理平台页面的绘制参数格式进行统一组装拼接,进而将组装后的多云管理平台页面格式的参数绘制于多云管理平台页面,以此,用户即可在多云管理平台上使用第三方应用,查看第三方应用页面。
上述,通过确定与第三方应用各个应用功能对应的一个或多个接口地址,将接口地址封装为功能接口,使功能接口适配各个接口地址;在访问第三方应用时,基于预存的用户登录信息,发送登录请求至第三方应用对应的登录地址,接收第三方应用的第一返回信息,提取第一返回信息中的会话控制数据;基于当前多云管理平台页面请求的应用功能构建HTTP请求,在HTTP请求中添加会话控制数据,通过功能接口发送HTTP请求至第三方应用;通过功能接口接收第三方应用的第二返回信息,基于第二返回信息绘制多云管理平台页面并输出展示。采用上述技术手段,可以简化第三方应用接入多云管理平台的流程,实现多云管理平台对第三方应用的统一集成,方便用户对第三方应用的使用。
实施例二: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基于多云管理平台的应用接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6,本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多云管理平台的应用接入装置具体包括:适配模块21、登录模块22、请求模块23和输出模块24。
其中,适配模块21用于确定与第三方应用各个应用功能对应的一个或多个接口地址,将所述接口地址封装为功能接口,使所述功能接口适配各个所述接口地址;
登录模块22用于在访问第三方应用时,基于预存的用户登录信息,发送登录请求至第三方应用对应的登录地址,接收第三方应用的第一返回信息,提取所述第一返回信息中的会话控制数据;
请求模块23用于基于当前多云管理平台页面请求的应用功能构建HTTP请求,在所述HTTP请求中添加所述会话控制数据,通过所述功能接口发送所述HTTP请求至第三方应用;
输出模块24用于通过所述功能接口接收第三方应用的第二返回信息,基于所述第二返回信息绘制多云管理平台页面并输出展示。
具体的,基于多云管理平台的应用接入装置还包括:
预存模块,用于预先录入第三方应用的所述登录地址和对应的所述用户登录信息,为所述第三方应用分配唯一的应用ID,将所述应用ID与所述登录地址和所述用户登录信息绑定存储;
登录模块22包括:
请求单元,用于根据对应的所述应用ID提取所述登录地址和所述用户登录信息,基于所述用户登录信息发送登录请求至所述登录地址。
具体的,所述用户登录信息包括用户名和登录密码,所述登录地址包括运维端登录地址和业务端登录地址。
具体的,适配模块21包括:
提取单元,用于访问第三方应用的各个应用功能,根据各个应用功能的接口文档提取对应的一个或多个接口地址。
具体的,登录模块22包括:
判断单元,用于接收第三方应用的第一返回信息,基于所述第一返回信息判断所述用户登录信息是否正确;若是,提取所述第一返回信息中的会话控制数据,若否,输出用户登录信息修改提示。
请求模块23包括:
转换单元,用于通过所述功能接口将所述HTTP请求从多云参数格式转换为适配各个对应的所述接口地址的参数格式;
发送单元,用于将适配所述接口地址参数格式的所述HTTP请求发送至第三方应用。
输出模块24包括:
通过所述功能接口将所述第二返回信息组装为多云管理平台页面的绘制参数格式;
根据绘制参数格式的所述第二返回信息绘制多云管理平台页面并输出展示。
上述,通过确定与第三方应用各个应用功能对应的一个或多个接口地址,将接口地址封装为功能接口,使功能接口适配各个接口地址;在访问第三方应用时,基于预存的用户登录信息,发送登录请求至第三方应用对应的登录地址,接收第三方应用的第一返回信息,提取第一返回信息中的会话控制数据;基于当前多云管理平台页面请求的应用功能构建HTTP请求,在HTTP请求中添加会话控制数据,通过功能接口发送HTTP请求至第三方应用;通过功能接口接收第三方应用的第二返回信息,基于第二返回信息绘制多云管理平台页面并输出展示。采用上述技术手段,可以简化第三方应用接入多云管理平台的流程,实现多云管理平台对第三方应用的统一集成,方便用户对第三方应用的使用。
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基于多云管理平台的应用接入装置可以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一提供的基于多云管理平台的应用接入方法,具备相应的功能和有益效果。
实施例三:
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参照图7,该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31、存储器32、通信模块33、输入装置34及输出装置35。该电子设备中处理器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者多个,该电子设备中的存储器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者多个。该电子设备的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模块、输入装置及输出装置可以通过总线或者其他方式连接。
存储器32作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以及模块,如本申请任意实施例所述的基于多云管理平台的应用接入方法对应的程序指令/模块(例如,基于多云管理平台的应用接入装置中的适配模块、登录模块、请求模块和输出模块)。存储器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设备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等。此外,存储器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在一些实例中,存储器可进一步包括相对于处理器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设备。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通信模块33用于进行数据传输。
处理器31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中的软件程序、指令以及模块,从而执行设备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上述的基于多云管理平台的应用接入方法。
输入装置34可用于接收输入的数字或字符信息,以及产生与设备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信号输入。输出装置35可包括显示屏等显示设备。
上述提供的电子设备可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一提供的基于多云管理平台的应用接入方法,具备相应的功能和有益效果。
实施例四: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由计算机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一种基于多云管理平台的应用接入方法,该基于多云管理平台的应用接入方法包括:确定与第三方应用各个应用功能对应的一个或多个接口地址,将所述接口地址封装为功能接口,使所述功能接口适配各个所述接口地址;在访问第三方应用时,基于预存的用户登录信息,发送登录请求至第三方应用对应的登录地址,接收第三方应用的第一返回信息,提取所述第一返回信息中的会话控制数据;基于当前多云管理平台页面请求的应用功能构建HTTP请求,在所述HTTP请求中添加所述会话控制数据,通过所述功能接口发送所述HTTP请求至第三方应用;通过所述功能接口接收第三方应用的第二返回信息,基于所述第二返回信息绘制多云管理平台页面并输出展示。
存储介质——任何的各种类型的存储器设备或存储设备。术语“存储介质”旨在包括:安装介质,例如CD-ROM、软盘或磁带装置;计算机系统存储器或随机存取存储器,诸如DRAM、DDR RAM、SRAM、EDO RAM,兰巴斯(Rambus)RAM等;非易失性存储器,诸如闪存、磁介质(例如硬盘或光存储);寄存器或其它相似类型的存储器元件等。存储介质可以还包括其它类型的存储器或其组合。另外,存储介质可以位于程序在其中被执行的第一计算机系统中,或者可以位于不同的第二计算机系统中,第二计算机系统通过网络(诸如因特网)连接到第一计算机系统。第二计算机系统可以提供程序指令给第一计算机用于执行。术语“存储介质”可以包括驻留在不同位置中(例如在通过网络连接的不同计算机系统中)的两个或更多存储介质。存储介质可以存储可由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的程序指令(例如具体实现为计算机程序)。
当然,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其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不限于如上所述的基于多云管理平台的应用接入方法,还可以执行本申请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基于多云管理平台的应用接入方法中的相关操作。
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基于多云管理平台的应用接入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可执行本申请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基于多云管理平台的应用接入方法,未在上述实施例中详尽描述的技术细节,可参见本申请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基于多云管理平台的应用接入方法。
上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的技术原理。本申请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的各种明显变化、重新调整及替代均不会脱离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申请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申请的范围由权利要求的范围决定。

Claims (9)

1.一种基于多云管理平台的应用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与第三方应用各个应用功能对应的一个或多个接口地址,将所述接口地址封装为功能接口,使所述功能接口适配各个所述接口地址;
在访问第三方应用时,预先录入第三方应用的所述登录地址和对应的所述用户登录信息,为所述第三方应用分配唯一的应用ID,将所述应用ID与所述登录地址和所述用户登录信息绑定存储,基于预存的用户登录信息,发送登录请求至第三方应用对应的登录地址,其中,包括根据对应的所述应用ID提取所述登录地址和所述用户登录信息,基于所述用户登录信息发送登录请求至所述登录地址,接收第三方应用的第一返回信息,提取所述第一返回信息中的会话控制数据;
基于当前多云管理平台页面请求的应用功能构建HTTP请求,在所述HTTP请求中添加所述会话控制数据,通过所述功能接口发送所述HTTP请求至第三方应用;
通过所述功能接口接收第三方应用的第二返回信息,基于所述第二返回信息绘制多云管理平台页面并输出展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多云管理平台的应用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登录信息包括用户名和登录密码,所述登录地址包括运维端登录地址和业务端登录地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多云管理平台的应用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与第三方应用各个应用功能对应的一个或多个接口地址,包括:
访问第三方应用的各个应用功能,根据各个应用功能的接口文档提取对应的一个或多个接口地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多云管理平台的应用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接收第三方应用的第一返回信息,提取所述第一返回信息中的会话控制数据,包括:
接收第三方应用的第一返回信息,基于所述第一返回信息判断所述用户登录信息是否正确;
若是,提取所述第一返回信息中的会话控制数据,若否,输出用户登录信息修改提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多云管理平台的应用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所述功能接口发送所述HTTP请求至第三方应用,包括:
通过所述功能接口将所述HTTP请求从多云参数格式转换为适配各个对应的所述接口地址的参数格式;
将适配所述接口地址参数格式的所述HTTP请求发送至第三方应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多云管理平台的应用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所述功能接口接收第三方应用的第二返回信息,基于所述第二返回信息绘制多云管理平台页面并输出展示,包括:
通过所述功能接口将所述第二返回信息组装为多云管理平台页面的绘制参数格式;
根据绘制参数格式的所述第二返回信息绘制多云管理平台页面并输出展示。
7.一种基于多云管理平台的应用接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适配模块,用于确定与第三方应用各个应用功能对应的一个或多个接口地址,将所述接口地址封装为功能接口,使所述功能接口适配各个所述接口地址;
登录模块,用于在访问第三方应用时,预先录入第三方应用的所述登录地址和对应的所述用户登录信息,为所述第三方应用分配唯一的应用ID,将所述应用ID与所述登录地址和所述用户登录信息绑定存储,基于预存的用户登录信息,发送登录请求至第三方应用对应的登录地址,其中,包括根据对应的所述应用ID提取所述登录地址和所述用户登录信息,基于所述用户登录信息发送登录请求至所述登录地址,接收第三方应用的第一返回信息,提取所述第一返回信息中的会话控制数据;
请求模块,用于基于当前多云管理平台页面请求的应用功能构建HTTP请求,在所述HTTP请求中添加所述会话控制数据,通过所述功能接口发送所述HTTP请求至第三方应用;
输出模块,用于通过所述功能接口接收第三方应用的第二返回信息,基于所述第二返回信息绘制多云管理平台页面并输出展示。
8.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器以及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基于多云管理平台的应用接入方法。
9.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由计算机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基于多云管理平台的应用接入方法。
CN202110669272.0A 2021-06-16 2021-06-16 一种基于多云管理平台的应用接入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351539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69272.0A CN113515395B (zh) 2021-06-16 2021-06-16 一种基于多云管理平台的应用接入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69272.0A CN113515395B (zh) 2021-06-16 2021-06-16 一种基于多云管理平台的应用接入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15395A CN113515395A (zh) 2021-10-19
CN113515395B true CN113515395B (zh) 2024-01-02

Family

ID=780657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669272.0A Active CN113515395B (zh) 2021-06-16 2021-06-16 一种基于多云管理平台的应用接入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51539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82032A1 (zh) * 2021-11-09 2023-05-19 国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云平台参数适配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储存介质
CN114003647A (zh) * 2021-12-31 2022-02-01 北京泰迪熊移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16169A (zh) * 2008-07-18 2008-12-03 张曌 基于互联网第三方生物特征验证的网络身份验证方法
CN101375271A (zh) * 2004-11-22 2009-02-25 摩托罗拉公司 促进业务汇聚机构的方法
WO2016000425A1 (zh) * 2014-07-02 2016-01-07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登录第三方站点的方法和服务器
CN105897424A (zh) * 2016-03-14 2016-08-24 深圳奥联信息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增强身份认证的方法
CN106790272A (zh) * 2017-02-16 2017-05-31 济南浪潮高新科技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单点登录的系统及方法、一种应用服务器
US9781122B1 (en) * 2016-05-11 2017-10-03 Oracle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Multi-tenant identity and data security management cloud service
CN107846414A (zh) * 2017-12-04 2018-03-27 山东浪潮通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单点登录方法及系统、统一认证系统
CN109379369A (zh) * 2018-11-09 2019-02-22 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单点登录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CN110830463A (zh) * 2019-10-30 2020-02-21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第三方授权登录方法和装置
CN112800410A (zh) * 2021-02-02 2021-05-14 北京明略昭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产品登录管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75271A (zh) * 2004-11-22 2009-02-25 摩托罗拉公司 促进业务汇聚机构的方法
CN101316169A (zh) * 2008-07-18 2008-12-03 张曌 基于互联网第三方生物特征验证的网络身份验证方法
WO2016000425A1 (zh) * 2014-07-02 2016-01-07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登录第三方站点的方法和服务器
CN105897424A (zh) * 2016-03-14 2016-08-24 深圳奥联信息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增强身份认证的方法
US9781122B1 (en) * 2016-05-11 2017-10-03 Oracle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Multi-tenant identity and data security management cloud service
CN106790272A (zh) * 2017-02-16 2017-05-31 济南浪潮高新科技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单点登录的系统及方法、一种应用服务器
CN107846414A (zh) * 2017-12-04 2018-03-27 山东浪潮通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单点登录方法及系统、统一认证系统
CN109379369A (zh) * 2018-11-09 2019-02-22 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单点登录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CN110830463A (zh) * 2019-10-30 2020-02-21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第三方授权登录方法和装置
CN112800410A (zh) * 2021-02-02 2021-05-14 北京明略昭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产品登录管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An Approach for Sending a Confidential Message to the Restricted Users in Defence Based Organization;Surya Kumar Mangi, S.V.V.S.;2019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Vision Towards Emerging Trends in Communication and Networking (ViTECoN);全文 *
企业单点登录方案与系统集成应用;周游舟;;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01);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15395A (zh) 2021-10-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870642B (zh) 用于通过使用数据通信协议在网络计算环境内通信的方法
US9645910B1 (en) Cross platform mobile HTML debugging
CN113515395B (zh) 一种基于多云管理平台的应用接入方法及装置
WO2019218718A1 (zh) 一种区块链网络的事务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0020202A1 (zh) 应用程序的账号管理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CN112395264B (zh) 分布式存储系统中逻辑目标与卷之间映射的处理方法
KR20150036323A (ko) 비즈니스 데이터 시스템에서 테넌트들에 대한 보안 및 데이터 격리 기법
US7752322B2 (en) System for ubiquitous network presence and access without cookies
WO2023231665A1 (zh) 分布式事务处理方法、系统、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US20180307692A1 (en) Software application interface for mediating access to services of a centralized data store
CN104731943A (zh) 一种服务器和数据处理方法
CN110096370A (zh) 用于虚拟环境的控制反转组件服务模型
CN108287894A (zh)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计算设备及存储介质
US11882154B2 (en) Template representation of security resources
US20130159468A1 (en) Computer implemented method, computer system, electronic interface, mobile computing device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CN113381866A (zh) 基于网关的服务调用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US10798201B2 (en) Redirecting USB devices via a browser-based virtual desktop infrastructure application
CN114201317A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WO2023246486A1 (zh) 一种创建连接器的方法及装置
CN105930410A (zh) 用于物联网数据传输的数据服务总线架构
US20180121441A1 (en) Accessing application services from forms
CN113485927A (zh) 一种测试数据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3379022B (zh) 一种基于互联网地图搜索的即时通讯方法和系统
CN113992494B (zh) 一种云平台创建堡垒机并自动纳管云主机的方法
US20080144651A1 (en) Method, system and program product for adapting to protocol chang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