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09287A - 一种实验兔的固定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实验兔的固定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09287A
CN113509287A CN202110780903.6A CN202110780903A CN113509287A CN 113509287 A CN113509287 A CN 113509287A CN 202110780903 A CN202110780903 A CN 202110780903A CN 113509287 A CN113509287 A CN 11350928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board
fixing device
experimental
experimental rabbit
rabb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78090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解慧琪
张秀珍
江燕林
雷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st China Hospit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West China Hospit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st China Hospit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West China Hospit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Publication of CN1135092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0928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DVETERINARY INSTRUMENTS, IMPLEMENTS, TOOLS, OR METHODS
    • A61D3/00Appliances for supporting or fettering animals for operative purpos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DVETERINARY INSTRUMENTS, IMPLEMENTS, TOOLS, OR METHODS
    • A61D3/00Appliances for supporting or fettering animals for operative purposes
    • A61D2003/006Appliances for supporting or fettering animals for operative purposes with leg or foot restraining mean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Biological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实验兔的固定方法,涉及动物实验领域。该固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实验兔放置在固定装置上,固定装置顶面和底面均具有开合功能,实验兔处于趴卧位;S2、将实验兔四肢固定在固定装置上;S3、使实验兔处于冷静状态;S4、转动固定装置,使实验兔处于仰卧位;S5、打开固定装置正对实验兔腹部的面,露出实验兔的腹部。本发明通过改变实验兔的体位,使实验兔处于冷静状态,减少、放弃麻醉剂的使用,进而减少麻醉剂对试验兔的影响,提高试验准确度。

Description

一种实验兔的固定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动物实验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实验兔的固定方法。
背景技术
动物实验是指在实验室内,为了获得有关生物学、医学等方面的新知识或解决具体问题而使用动物进行的科学研究。动物实验所用的实验动物,是指经人工饲养、繁育,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及寄生虫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或者来源清楚的,应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产和检定以及其他科学实验的动物。
生物医学研究许多里程碑式的研究成果,都来自于实验动物。新西兰大白兔是生物医学实验研究中最常用的动物之一,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疾病、内分泌、遗传学、药理学、组织工程学等研究领域。为了顺利进行各类实验操作,检测实验实验动物(兔)的生理病理状况,一般需要将实验动物进行固定,甚至需要麻醉处理。以新西兰大白兔为例,其固定器有很多种类,耳缘静脉给药时可使用半圆桶形固定器,手术时可采用专用仰卧位固定器。
为了充分的验证科学问题,实时动态观察实验动物的各项生理指标,通常需要各类无创的辅助检查(功能学评价及成像检测)来辅助分析实验结果,现有的固定装置由于无法满足动物辅助检查时的不同体位需求,往往需要将实验动物先固定于圆筒形固定器内进行静脉麻醉后,再固定于专用动物仰卧位固定器。此种操作需要麻醉,一方面可能会影响功能学评价的结果,另一方面耗时耗力,还会给实验动物造成额外痛苦,甚至可能增加动物死亡风险。
因此,研究一种新的固定方法,使其适应实验动物在非麻醉状态下进行多体位辅助检查,进而节约时间成本,得到与生理状态更接近的实验数据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实验兔的固定方法,通过改变实验兔的体位,使实验兔处于冷静状态,减少、放弃麻醉剂的使用,进而减少麻醉剂对试验兔的影响,提高试验准确度。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实验兔的固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实验兔放置在固定装置上,固定装置顶面和底面均具有开合功能,实验兔处于趴卧位;
S2、将实验兔四肢固定在固定装置上;
S3、使实验兔处于冷静状态;
S4、转动固定装置,使实验兔处于仰卧位;
S5、打开固定装置正对实验兔腹部的面,露出实验兔的腹部。
进一步地,露出实验兔的腹部后对实验兔进行试验操作。
进一步地,所述试验操作包括抽血、X光透视。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装置包括相对设置的左侧板(1)、右侧板(2),前挡板(3)竖直设置,前挡板(3)两侧边分别固连左侧板(1)前端、右侧板(2)前端,顶板(4)可拆卸的连接左侧板(1)顶边、右侧板(2)顶边,底板(5)可拆卸的连接左侧板(1)底边、右侧板(2)底边,底板(5)长度大于左侧板(1),前挡板(3)底边与底板(5)之间存在间隙,前挡板(3)顶部设置有固定凹陷(6),前肢固定装置两端分别固连左侧板(1)前端、右侧板(2)前端,后肢固定装置为设置在顶板(4)后部。
进一步地,底板(5)头端延伸至左侧板(1)外部。
进一步地,顶板(4)左边沿和右边沿均设置有第一滑动凸楞,第一滑动凸楞水平设置,左侧板(1)和右侧板(2)顶部均设置有适配第一滑动凸楞的第一滑槽,顶板(4)和左侧板(1)/右侧板(2)之间设置有滑销组件(11)。
进一步地,底板(5)左边沿和由边沿均设置有第二滑动凸楞,第二滑动凸楞水平设置,左侧板(1)和右侧板(2)底部均设置有适配第二滑动凸楞的第二滑槽。
进一步地,前肢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固定板(7),第一固定板(7)水平设置,第一固定板(7)长度方向为自左向右设置,第一固定板(7)左端和右端分别通过第一支撑臂(8)固连左侧板(1)和右侧板(2),第一固定板(7)上设置多个第一孔洞(9)。
进一步地,后肢固定装置为设置在顶板(4)后部的第二孔洞(10),多个第二孔洞(10)自前向后等间隔设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改变实验兔的体位,使实验兔处于冷静状态,减少、放弃麻醉剂的使用,进而减少麻醉剂对试验兔的影响,提高试验准确度。
2、本发明可以降低重新摆放动物的需要,减少麻醉剂的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固定装置的示意图。图中:1-左侧板、2-右侧板、3-前挡板、4-顶板、5-底板、6-固定凹陷、7-第一固定板、8-第一支撑臂、9-第一孔洞、10-第二孔洞、11-滑销组件。
图2为正常体位新西兰大白兔动脉血压及心电图。
图3为麻醉状态下仰卧位新西兰大白兔动脉血压及心电图。
图4为仰卧位新西兰大白兔动脉血压及心电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中的“左”、“前”方向是指靠近纸面的方向,“右”、“后”方向是指远离纸面的方向。
实施例1、本发明固定装置及使用方法
如图1所示,固定装置包括相对设置的左侧板1、右侧板2,前挡板3竖直设置,前挡板3两侧边分别固连左侧板1前端、右侧板2前端,顶板4可拆卸的连接左侧板1顶边、右侧板2顶边,底板5可拆卸的连接左侧板1底边、右侧板2底边,底板5长度大于左侧板1,底板5头端延伸至左侧板1外部,前挡板3底边与底板5之间存在间隙,前挡板3顶部设置有固定凹陷6,前肢固定装置两端分别固连左侧板1前端、右侧板2前端,顶板4左边沿和右边沿均设置有第一滑动凸楞,第一滑动凸楞水平设置,左侧板1和右侧板2顶部均设置有适配第一滑动凸楞的第一滑槽,顶板4和左侧板1/右侧板2之间设置有滑销组件11,底板5左边沿和由边沿均设置有第二滑动凸楞,第二滑动凸楞水平设置,左侧板1和右侧板2底部均设置有适配第二滑动凸楞的第二滑槽,前肢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固定板7,第一固定板7水平设置,第一固定板7长度方向为自左向右设置,第一固定板7左端和右端分别通过第一支撑臂8固连左侧板1和右侧板2,第一固定板7上设置多个第一孔洞9,后肢固定装置为设置在顶板4后部,后肢固定装置为设置在顶板4后部的第二孔洞10,多个第二孔洞10自前向后等间隔设置。
在上述实施例中,前肢固定装置的孔洞、后肢固定装置、绑扎装置不限于孔洞的形式,也可以是固定在装置上的凸楞、桩等实验室中的常见形式,
而这些固定装置的位置均是位于靠近侧板的位置,比如前肢固定装置上对应左前肢的孔洞应设于前肢固定装置的左端。
实际使用时,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实验兔放置在图1所述固定装置上,固定装置顶面和底面均具有开合功能,实验兔处于趴卧位,将顶板4移除,将兔子放置在左侧板1和右侧板2之间,兔头卡在固定凹陷6内,两个前肢从前挡板3与底板5之间的间隙伸出;
S2、将实验兔四肢固定在固定装置上;
S3、使实验兔处于冷静状态;
S4、转动固定装置,使实验兔处于仰卧位;
S5、打开固定装置正对实验兔腹部的面,露出实验兔的腹部;
S6、对实验兔进行试验操作,试验操作包括抽血、X光透视、药物注射试验等。
以下通过具体试验例证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试验例1、采用本发明固定方法固定实验兔
1、实验动物及设备耗材
1.1实验动物
选用9只普通级健康新西兰大白兔作为实验对象,体重2.5kg±0.2kg,购于四川省动物养殖中心(伦理备案号:2018190A),华西动物房饲养1W后待用。分为正常体位组、麻醉仰卧位组和仰卧位组。
1.2试剂耗材
戊巴比妥钠、生理盐水、肝素钠、三通开关、针灸针、医用纱布绷带、静脉留置针、无菌注射器。
1.3仪器设备
电子秤、BL-N 420N生物信号采集与处理系统。
2、实验方法与结果
2.1动物准备
实验动物分为3组,正常体位组、仰卧位组和麻醉仰卧位组,每组3只,共9只。正常体位组和仰卧位组只需安抚动物,麻醉仰卧位组需要麻醉处理。
正常体位组:固定兔子正常的四肢在地面的体位(趴卧位),该体位无法进行胸腹部的检测。
仰卧位组:不使用麻醉,将兔子固定为背部在下,四肢朝上的体位,该体位可以进行胸腹部的检测。
麻醉仰卧位组:将兔子麻醉后,将其固定为背部在下,四肢朝上的体位。
2.2动物麻醉
使用生理盐水配置浓度为3%的戊巴比妥钠注射液,实验动物称重后,按40mg/kg静脉注射配置好的戊巴比妥钠溶液。最初可较快推注,达半量后减慢注药速度,并注意观察动物反应,如呼吸慢而弱,每分钟不足10次或眼睑反射迟钝,颈项肌肉松弛时,观查5分钟,如确不需加药后肝素封管。戊巴比妥钠为中效巴比妥类药物,麻醉有效时间为3~5小时。根据操作需求,必要时可经耳缘静脉留置针适量追加。
2.3生理信号采集
首先连接BL-N 420N多通道生理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和计算机,开启计算机,打开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软件,点击界面菜单栏中的“实验”,打开“循环”项目中的“动脉血压”和“心电图”两个通道模式。将血压和心电电极分别接入到多通道生理信号采集处理系统的CH1和CH2。分别于正常体位、麻醉后仰卧位及仰卧位条件下固定新西兰大白兔于实验台上(采用本申请实施例1所述固定装置及使用方法),耳缘动脉放置留置针,使用三通开关分别与肝素钠生理盐水和血压电极相连,在实验动物两前足与右后足的皮下插入针灸针,并与心电电极相连。安抚新西兰大白兔,待其保持平静之后,开始记录信号,记录时间约为3min。
在不同体位及麻醉状态下,选择一组动脉血压和心电信号,通过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进行显示,如图2~4所示。其中每张图的上半部为动脉血压,下半部为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
2.4生理信号分析
将采集的动脉血压和心电信号在生理信号采集处理系统中打开。对于动脉血压,选取一段较平稳的信号,提取其中每个心动周期的心率(heart rate,HR)、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计算得到对应的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和脉压差(pulse pressure,PP)指标。结果显示(表1),麻醉后DBP下降明显,与正常体位组比较存在显著性统计学差异,导致MAP和PP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显著,且与正常体位比较,麻醉后心率下降明显。仰卧位与正常体位比较血压、心率均无统计学差异。
可见,动物试验中麻醉会影响动物的生理状态,从而可能影响功能学评价结果。采用非麻醉方法固定动物,不仅可以节省时间成本,并且更加符合动物伦理,并且可以得到与生理状态更接近的实验数据。
表1.各组动脉压及心率比较
Figure BDA0003156898970000051
注:与正常体位组比较,*P<0.05。
兔子是动物实验中使用非常普遍的动物。目前,使用实验兔做动物实验时,采用正常体位很多生理指标无法获得。为了获得更多生理指标,需要在操作过程中改变实验兔的体位,如让实验兔仰卧。但是,现有固定方法无法同时满足不同体位需求,需要在实验操作中采用不同固定方法变换体位,在此过程中需要对实验兔进行麻醉。但是麻醉会影响动物的生理状态,从而可能影响功能学评价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本发明固定方法可以采用非麻醉方法固定动物,并可以改变动物体位,同时满足不同体位需求。这样既可以节省时间成本,又能得到与生理状态更接近的实验数据,更利于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可见,本发明固定方法克服了正常体位和麻醉改变体位的缺陷,可以在非麻醉状态下进行多体位辅助检查,这对于保证动物实验结果的准确有重要意义。
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实验兔的固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实验兔放置在固定装置上,固定装置顶面和底面均具有开合功能,实验兔处于趴卧位;
S2、将实验兔四肢固定在固定装置上;
S3、使实验兔处于冷静状态;
S4、转动固定装置,使实验兔处于仰卧位;
S5、打开固定装置正对实验兔腹部的面,露出实验兔的腹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方法,其特征在于:露出实验兔的腹部后对实验兔进行试验操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固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试验操作包括抽血、X光透视。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固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包括相对设置的左侧板(1)、右侧板(2),前挡板(3)竖直设置,前挡板(3)两侧边分别固连左侧板(1)前端、右侧板(2)前端,顶板(4)可拆卸的连接左侧板(1)顶边、右侧板(2)顶边,底板(5)可拆卸的连接左侧板(1)底边、右侧板(2)底边,底板(5)长度大于左侧板(1),前挡板(3)底边与底板(5)之间存在间隙,前挡板(3)顶部设置有固定凹陷(6),前肢固定装置两端分别固连左侧板(1)前端、右侧板(2)前端,后肢固定装置为设置在顶板(4)后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固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底板(5)头端延伸至左侧板(1)外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固定方法,其特征在于:顶板(4)左边沿和右边沿均设置有第一滑动凸楞,第一滑动凸楞水平设置,左侧板(1)和右侧板(2)顶部均设置有适配第一滑动凸楞的第一滑槽,顶板(4)和左侧板(1)/右侧板(2)之间设置有滑销组件(11)。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固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底板(5)左边沿和由边沿均设置有第二滑动凸楞,第二滑动凸楞水平设置,左侧板(1)和右侧板(2)底部均设置有适配第二滑动凸楞的第二滑槽。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固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前肢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固定板(7),第一固定板(7)水平设置,第一固定板(7)长度方向为自左向右设置,第一固定板(7)左端和右端分别通过第一支撑臂(8)固连左侧板(1)和右侧板(2),第一固定板(7)上设置多个第一孔洞(9)。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固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后肢固定装置为设置在顶板(4)后部的第二孔洞(10),多个第二孔洞(10)自前向后等间隔设置。
CN202110780903.6A 2020-07-10 2021-07-09 一种实验兔的固定方法 Pending CN11350928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64105 2020-07-10
CN2020106641052 2020-07-1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09287A true CN113509287A (zh) 2021-10-19

Family

ID=780668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780903.6A Pending CN113509287A (zh) 2020-07-10 2021-07-09 一种实验兔的固定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509287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111108A (ja) * 2003-10-10 2005-04-28 Hokkaido Technology Licence Office Co Ltd 動物固定機器
CN205494070U (zh) * 2016-03-18 2016-08-24 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实验动物保定架
CN106725980A (zh) * 2016-12-30 2017-05-31 谷翠芝 大鼠胸腹穿刺固定装置
CN206303993U (zh) * 2016-08-31 2017-07-07 黄伟 一种兔子实验固定装置
CN108814756A (zh) * 2018-05-10 2018-11-16 曹艳茹 一种医学实验活体小白鼠解剖箱
CN210541920U (zh) * 2019-04-02 2020-05-19 昆明医科大学 一种小鼠实验固定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111108A (ja) * 2003-10-10 2005-04-28 Hokkaido Technology Licence Office Co Ltd 動物固定機器
CN205494070U (zh) * 2016-03-18 2016-08-24 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实验动物保定架
CN206303993U (zh) * 2016-08-31 2017-07-07 黄伟 一种兔子实验固定装置
CN106725980A (zh) * 2016-12-30 2017-05-31 谷翠芝 大鼠胸腹穿刺固定装置
CN108814756A (zh) * 2018-05-10 2018-11-16 曹艳茹 一种医学实验活体小白鼠解剖箱
CN210541920U (zh) * 2019-04-02 2020-05-19 昆明医科大学 一种小鼠实验固定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789510B1 (en) Animal restraining apparatus and animal experiment for using the same
EP1538981B1 (en) Cardiac diagnostics using wall motion and perfusion cardiac mri imaging and systems for cardiac diagnostics
US11141496B2 (en) Use of berberine or derivative thereof in preparing myocardial perfusion imaging agent
Kopecky et al. Fetal response to maternally administered morphine
Hennis et al. In vivo and ex vivo electrophysiological study of the mouse heart to characterize the cardiac conduction system, including atrial and ventricular vulnerability
Hernandez et al. Selected cardiopulmonary values and baroreceptor reflex in conscious green iguanas (Iguana iguana)
Humm et al. Monitoring small animal patients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
CN107582568A (zh) 一种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方法
US20150105652A1 (en) Neonate&#39;s immobilizing restrainer
CN113509287A (zh) 一种实验兔的固定方法
US20170212192A1 (en) Neonate&#39;s immobilizing restrainer
CN107595826B (zh) 一种急性心衰动物模型及其在测定药物效价中的应用
Du et al. Quantification of velocity anisotropy during gastric electrical arrhythmia
CN101986834A (zh) 一种制备恒河猴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的方法
WO2004010849A2 (en) Cardiac diagnostics using time compensated stress test cardiac mri imaging and systems for cardiac diagnostics
Sharma et al. Haemodynamics, blood gas and metabolic changes after anaesthesia with chloral hydrate and magnesium sulphate in camels (Camelus dromedarius)
CN104042603B (zh) γ-氨基丁酸在制备防治葛根素注射剂诱发的血管内溶血的药物上的应用
Izac Quality assurance in determinations of brain death
Li et al. Is It Safe for Hypertensive Patient to Be Examined by MRI: Change Research of Some Physiological Parameters before and after MRI Examination
Nofyanto et al. Description of Hemodynamic Changes in Section Caesarea Patients with Spina; Anesthesia in Sijunjung Regional General Hospital
Buchneva et al. Review of Problems of Registration of ECG Signals in Model Animals in Pharmacological Studies
Hania The Initial Assessment and Management of the Post-Cardiac Arrest Patient
PRUITT Sampling and Analysis of Arterial Blood Gases in Neonates.
Xia et al. Simultaneous Cardiac and Neurological Monitoring to Assess Chemical Exposures and Drug Toxicity in Xenopus Laevis
Bolduc et al. Brain death and ethical issues: Death by neurological criteria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1019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