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07511B - 基于区块链的物联网数据交互留痕方法与系统 - Google Patents

基于区块链的物联网数据交互留痕方法与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07511B
CN113507511B CN202110711024.8A CN202110711024A CN113507511B CN 113507511 B CN113507511 B CN 113507511B CN 202110711024 A CN202110711024 A CN 202110711024A CN 113507511 B CN113507511 B CN 11350751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me
user
data browsing
internet
thing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71102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507511A (zh
Inventor
余丹
兰雨晴
王丹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biao Huia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biao Huia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biao Huia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biao Huia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711024.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507511B/zh
Publication of CN1135075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075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5075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0751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2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prietary or special-purpose networking environments, e.g. medical networks, sensor networks, networks in vehicles or remote metering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97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for distributed storage of data in networks, e.g. transport arrangements for network file system [NFS], storage area networks [SAN] or network attached storage [NA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9/00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 H04L9/50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using hash chains, e.g. blockchains or hash tre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 Information Retrieval, Db Structures And Fs Structure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基于区块链的物联网数据交互留痕方法与系统,其在用户浏览物联网数据的同时记录相应的用户账号信息和数据浏览时间戳信息,并将其存储至区块链中进行相应的转换加工;最后,根据在数据浏览历史记录查询时输入的物联网数据浏览时间段查询条件,从区块链中查询得到在相应时间段内存在数据浏览行为的用户信息,并根据查询得到的用户信息反馈相应的提醒消息,这样能够保证用户数据浏览记录的保密性和安全性,同时还能够便于根据相应的查询条件快速地和准确地查询得到相应的用户数据浏览记录。

Description

基于区块链的物联网数据交互留痕方法与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物联网数据管理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基于区块链的物联网数据交互留痕方法与系统。
背景技术
物联网广泛应用于数据的分布式存储与读取,用户通过物联网能够在不同场合和不同时间下随时随地进行数据的读取。现有技术对于用户在物联网中的数据浏览记录都是直接保存在物联网中,但是这样很容易导致物联网中保存的数据浏览记录被非法篡改,从而导致无法准确地确定用户在物联网中的数据交互痕迹,这不利于提高物联网的数据安全性。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发明提供基于区块链的物联网数据交互留痕方法与系统,其在用户浏览物联网数据时,向物联网的云端同步发送一数据浏览指令;根据数据浏览指令,记录用户的用户账号信息和用户浏览物联网数据过程中初始时刻至结束时刻之间所有时间信息作为时间戳信息;再将时间戳信息进行转换后连同用户账号信息传送至区块链中,以此构成相应的用户-浏览时间戳关联数据库;根据输入的物联网数据浏览时间段查询条件,从用户-浏览时间戳关联数据库中查找得到在输入的物联网数据浏览时间段内的用户数据浏览状态信息;最后根据时间戳信息,确定存在数据浏览行为的每个用户的具体数据浏览时刻;并根据具体数据浏览时刻,向对应用户反馈数据浏览时间正常与否的提醒消息;可见,该基于区块链的物联网数据交互留痕方法与系统在用户浏览物联网数据的同时记录相应的用户账号信息和数据浏览时间戳信息,并将其存储至区块链中进行相应的转换加工;最后,根据在数据浏览历史记录查询时输入的物联网数据浏览时间段查询条件,从区块链中查询得到在相应时间段内存在数据浏览行为的用户信息,并根据查询得到的用户信息反馈相应的提醒消息,这样能够保证用户数据浏览记录的保密性和安全性,同时还能够便于根据相应的查询条件快速地和准确地查询得到相应的用户数据浏览记录。
本发明提供基于区块链的物联网数据交互留痕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当用户浏览物联网数据时,向物联网的云端同步发送一数据浏览指令;
根据所述数据浏览指令,记录用户的用户账号信息和用户浏览物联网数据过程中初始时刻至结束时刻之间所有时间信息作为时间戳信息,所述时间戳信息为包含年月日与时分秒的时间信息;
再将所述时间戳信息进行转换后连同所述用户账号信息传送至区块链中,以此构成相应的用户-浏览时间戳关联数据库;
步骤S2,根据输入的物联网数据浏览时间段查询条件,从所述用户-浏览时间戳关联数据库中查找得到在输入的物联网数据浏览时间段内的用户数据浏览状态信息,其中所述数据浏览状态信息是指在输入的物联网数据浏览时间段内每个用户是否存在数据浏览行为;
步骤S3,根据所述时间戳信息,确定存在数据浏览行为的每个用户的具体数据浏览时刻;并根据所述具体数据浏览时刻,向对应用户反馈数据浏览时间正常与否的提醒消息;
进一步,在所述步骤S1中,当用户浏览物联网数据时,向物联网的云端同步发送一数据浏览指令具体包括:
在用户浏览物联网数据过程中,当用户成功登录进入物联网时,向物联网的云端同步发送一数据浏览指令;
以及,
在所述步骤S1中,根据所述数据浏览指令,记录用户的用户账号信息和用户浏览物联网数据过程中初始时刻至结束时刻之间所有时间信息作为时间戳信息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数据浏览指令,记录用户登录进入物联网时使用的用户名作为所述用户账号信息,以及记录用户成功登录进入物联网时对应的时刻作为所述初始时刻、与用户成功退出登录物联网时对应的时刻作为所述结束时刻,从而生成所述时间戳信息;
以及,
在所述步骤S1中,将所述时间戳信息进行转换后连同所述用户账号信息传送至区块链中,以此构成相应的用户-浏览时间戳关联数据库具体包括:
利用下面公式(1),将所述时间戳信息转换为与区块链自身时钟相一致时间数组,
Figure GDA0003679897520000031
在上述公式(1)中,Di[a]表示第i个用户对应的时间戳信息转换为与区块链自身时钟相一致时间数组,a=1、2、3、4,并且
Figure GDA0003679897520000032
表示第i个用户进行数据浏览行为对应的天数,
Figure GDA0003679897520000033
表示第i个用户进行数据浏览行为对应的小时数,
Figure GDA0003679897520000034
表示第i个用户进行数据浏览行为对应的分钟数,
Figure GDA0003679897520000035
表示第i个用户进行数据浏览行为对应的秒数,Xi表示第i个用户对应的时间戳信息包含的时间;
再将所述时间数组连同其对应的用户账号信息传送至区块链中,并构建所述时间数组与用户账号信息一一对应的映射数据库,从而作为所述用户-浏览时间戳关联数据库;
进一步,在所述步骤S2中,根据输入的物联网数据浏览时间段查询条件,从所述用户-浏览时间戳关联数据库中查找得到在输入的物联网数据浏览时间段内的用户数据浏览状态信息具体包括:
步骤S201,根据输入的物联网数据浏览时间段查询条件,获得物联网数据浏览时间段查询条件对应的物联网数据浏览时间段信息,其中所述物联网数据浏览时间段信息是指物联网数据浏览的天数区间、小时数区间、分钟数区间和秒数区间;
步骤S202,以所述天数区间、所述小时数区间、所述分钟数区间和所述秒数区间各自的时间起始点和时间终止点为基准,分别生成相应的天数时间轴、小时数时间轴、分钟数时间轴和秒数时间轴,其中天数时间轴、小时数时间轴、分钟数时间轴和秒数时间轴各自的起始点分别为所述天数区间、所述小时数区间、所述分钟数区间和所述秒数区间各自的时间起始点和时间终止点,天数时间轴、小时数时间轴、分钟数时间轴和秒数时间轴各自的单位间隔分别为1天、1小时、1分钟和1秒;
步骤S203,利用下面公式(2),得到在输入的物联网数据浏览时间段内的用户数据浏览状态信息,
Figure GDA0003679897520000041
在上述公式(2)中,Ti表示第i个用户在输入的物联网数据浏览时间段内是否存在数据浏览行为的判定值,Si表示将区块链存储的时间数组转换成秒数对应的数值,即将时间数组中的天数、小时数、分钟数和秒数均转换为秒数后的总和值,Xmin表示输入的物联网数据浏览时间段对应的起始时刻对应的时间戳,Xmax表示输入的物联网数据浏览时间段的终止时刻对应的时间戳;
当Ti≥0时,表示第i个用户在输入的物联网数据浏览时间段内存在数据浏览行为;
当Ti<0时,表示第i个用户在输入的物联网数据浏览时间段内不存在数据浏览行为;
进一步,在所述步骤S3中,根据所述时间戳信息,确定存在数据浏览行为的每个用户的具体数据浏览时刻;并根据所述具体数据浏览时刻,向对应用户反馈数据浏览时间正常与否的提醒消息具体包括:
步骤S301,利用下面公式(3),并根据所述时间戳信息,确定存在数据浏览行为的每个用户的具体数据浏览时刻,
Figure GDA0003679897520000051
在上述公式(3)中,Gi表示存在数据浏览行为的第i个用户结束数据浏览时刻在天数时间轴上距离天数时间轴的起始点之间的长度值,Hi表示存在数据浏览行为的第i个用户结束数据浏览时刻在天数时间轴上距离小时数时间轴的起始点之间的长度值,Fi表示存在数据浏览行为的第i个用户结束数据浏览时刻在天数时间轴上距离分钟数时间轴的起始点之间的长度值,Mi表示存在数据浏览行为的第i个用户结束数据浏览时刻在天数时间轴上距离秒数时间轴的起始点之间的长度值,L1表示天数时间轴的起始点到终止点之间的总长度,L2表示小时数时间轴的起始点到终止点之间的总长度,L3表示分钟数时间轴的起始点到终止点之间的总长度,L4表示秒数数时间轴的起始点到终止点之间的总长度;
再将上述参数Gi、Hi、Fi、Mi依次排列而作为所述具体数据浏览时刻;
步骤S302,将所述具体数据浏览时刻与预设数据浏览时间区间进行对比,当所述具体数据浏览时刻位于预设数据浏览时间区间内,则确定用户的数据浏览时刻正常;当所述具体数据浏览时刻不位于预设数据浏览时间区间内,则确定用户的数据浏览时刻异常,同时向用户反馈相应的报警提醒消息。
本发明还提供基于区块链的物联网数据交互留痕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数据浏览相关信息获取与处理模块、用户数据浏览状态查询模块、用户数据浏览时刻确定模块和提醒消息反馈模块;其中,
所述数据浏览相关信息获取与处理模块用于当用户浏览物联网数据时,向物联网的云端同步发送一数据浏览指令;
根据所述数据浏览指令,记录用户的用户账号信息和用户浏览物联网数据过程中初始时刻至结束时刻之间所有时间信息作为时间戳信息,所述时间戳信息为包含年月日与时分秒的时间信息;
再将所述时间戳信息进行转换后连同所述用户账号信息传送至区块链中,以此构成相应的用户-浏览时间戳关联数据库;
所述用户数据浏览状态查询模块用于根据输入的物联网数据浏览时间段查询条件,从所述用户-浏览时间戳关联数据库中查找得到在输入的物联网数据浏览时间段内的用户数据浏览状态信息,其中所述数据浏览状态信息是指在输入的物联网数据浏览时间段内每个用户是否存在数据浏览行为;
所述用户数据浏览时刻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时间戳信息,确定存在数据浏览行为的每个用户的具体数据浏览时刻;
所述提醒消息反馈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具体数据浏览时刻,向对应用户反馈数据浏览时间正常与否的提醒消息;
进一步,所述数据浏览相关信息获取与处理模块用于当用户浏览物联网数据时,向物联网的云端同步发送一数据浏览指令具体包括:
在用户浏览物联网数据过程中,当用户成功登录进入物联网时,向物联网的云端同步发送一数据浏览指令;
以及
所述数据浏览相关信息获取与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数据浏览指令,记录用户的用户账号信息和用户浏览物联网数据过程中初始时刻至结束时刻之间所有时间信息作为时间戳信息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数据浏览指令,记录用户登录进入物联网时使用的用户名作为所述用户账号信息,以及记录用户成功登录进入物联网时对应的时刻作为所述初始时刻、与用户成功退出登录物联网时对应的时刻作为所述结束时刻,从而生成所述时间戳信息;
以及,
所述数据浏览相关信息获取与处理模块用于将所述时间戳信息进行转换后连同所述用户账号信息传送至区块链中,以此构成相应的用户-浏览时间戳关联数据库具体包括:
利用下面公式(1),将所述时间戳信息转换为与区块链自身时钟相一致时间数组,
Figure GDA0003679897520000071
在上述公式(1)中,Di[a]表示第i个用户对应的时间戳信息转换为与区块链自身时钟相一致时间数组,a=1、2、3、4,并且
Figure GDA0003679897520000072
表示第i个用户进行数据浏览行为对应的天数,
Figure GDA0003679897520000073
表示第i个用户进行数据浏览行为对应的小时数,
Figure GDA0003679897520000074
表示第i个用户进行数据浏览行为对应的分钟数,
Figure GDA0003679897520000075
表示第i个用户进行数据浏览行为对应的秒数,Xi表示第i个用户对应的时间戳信息包含的时间;
再将所述时间数组连同其对应的用户账号信息传送至区块链中,并构建所述时间数组与用户账号信息一一对应的映射数据库,从而作为所述用户-浏览时间戳关联数据库。
进一步,所述用户数据浏览状态查询模块用于根据输入的物联网数据浏览时间段查询条件,从所述用户-浏览时间戳关联数据库中查找得到在输入的物联网数据浏览时间段内的用户数据浏览状态信息,其中所述数据浏览状态信息是指在输入的物联网数据浏览时间段内每个用户是否存在数据浏览行为具体包括:
根据输入的物联网数据浏览时间段查询条件,获得物联网数据浏览时间段查询条件对应的物联网数据浏览时间段信息,其中所述物联网数据浏览时间段信息是指物联网数据浏览的天数区间、小时数区间、分钟数区间和秒数区间;
再以所述天数区间、所述小时数区间、所述分钟数区间和所述秒数区间各自的时间起始点和时间终止点为基准,分别生成相应的天数时间轴、小时数时间轴、分钟数时间轴和秒数时间轴,其中天数时间轴、小时数时间轴、分钟数时间轴和秒数时间轴各自的起始点分别为所述天数区间、所述小时数区间、所述分钟数区间和所述秒数区间各自的时间起始点和时间终止点,天数时间轴、小时数时间轴、分钟数时间轴和秒数时间轴各自的单位间隔分别为1天、1小时、1分钟和1秒;
最后利用下面公式(2),得到在输入的物联网数据浏览时间段内的用户数据浏览状态信息,
Figure GDA0003679897520000081
在上述公式(2)中,Ti表示第i个用户在输入的物联网数据浏览时间段内是否存在数据浏览行为的判定值,Si表示将区块链存储的时间数组转换成秒数对应的数值,即将时间数组中的天数、小时数、分钟数和秒数均转换为秒数后的总和值,Xmin表示输入的物联网数据浏览时间段对应的起始时刻对应的时间戳,Xmax表示输入的物联网数据浏览时间段的终止时刻对应的时间戳;
当Ti≥0时,表示第i个用户在输入的物联网数据浏览时间段内存在数据浏览行为;
当Ti<0时,表示第i个用户在输入的物联网数据浏览时间段内不存在数据浏览行为;
进一步,所述用户数据浏览时刻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时间戳信息,确定存在数据浏览行为的每个用户的具体数据浏览时刻具体包括:
利用下面公式(3),并根据所述时间戳信息,确定存在数据浏览行为的每个用户的具体数据浏览时刻,
Figure GDA0003679897520000091
在上述公式(3)中,Gi表示存在数据浏览行为的第i个用户结束数据浏览时刻在天数时间轴上距离天数时间轴的起始点之间的长度值,Hi表示存在数据浏览行为的第i个用户结束数据浏览时刻在天数时间轴上距离小时数时间轴的起始点之间的长度值,Fi表示存在数据浏览行为的第i个用户结束数据浏览时刻在天数时间轴上距离分钟数时间轴的起始点之间的长度值,Mi表示存在数据浏览行为的第i个用户结束数据浏览时刻在天数时间轴上距离秒数时间轴的起始点之间的长度值,L1表示天数时间轴的起始点到终止点之间的总长度,L2表示小时数时间轴的起始点到终止点之间的总长度,L3表示分钟数时间轴的起始点到终止点之间的总长度,L4表示秒数数时间轴的起始点到终止点之间的总长度;
再将上述参数Gi、Hi、Fi、Mi依次排列而作为所述具体数据浏览时刻;
以及,
所述提醒消息反馈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具体数据浏览时刻,向对应用户反馈数据浏览时间正常与否的提醒消息具体包括:
将所述具体数据浏览时刻与预设数据浏览时间区间进行对比,当所述具体数据浏览时刻位于预设数据浏览时间区间内,则确定用户的数据浏览时刻正常;当所述具体数据浏览时刻不位于预设数据浏览时间区间内,则确定用户的数据浏览时刻异常,同时向用户反馈相应的报警提醒消息。
相比于现有技术,该基于区块链的物联网数据交互留痕方法与系统在用户浏览物联网数据的同时记录相应的用户账号信息和数据浏览时间戳信息,并将其存储至区块链中进行相应的转换加工;最后,根据在数据浏览历史记录查询时输入的物联网数据浏览时间段查询条件,从区块链中查询得到在相应时间段内存在数据浏览行为的用户信息,并根据查询得到的用户信息反馈相应的提醒消息,这样能够保证用户数据浏览记录的保密性和安全性,同时还能够便于根据相应的查询条件快速地和准确地查询得到相应的用户数据浏览记录。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基于区块链的物联网数据交互留痕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基于区块链的物联网数据交互留痕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参阅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区块链的物联网数据交互留痕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基于区块链的物联网数据交互留痕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当用户浏览物联网数据时,向物联网的云端同步发送一数据浏览指令;
根据该数据浏览指令,记录用户的用户账号信息和用户浏览物联网数据过程中初始时刻至结束时刻之间所有时间信息作为时间戳信息,该时间戳信息为包含年月日与时分秒的时间信息;
再将该时间戳信息进行转换后连同该用户账号信息传送至区块链中,以此构成相应的用户-浏览时间戳关联数据库;
步骤S2,根据输入的物联网数据浏览时间段查询条件,从该用户-浏览时间戳关联数据库中查找得到在输入的物联网数据浏览时间段内的用户数据浏览状态信息,其中该数据浏览状态信息是指在输入的物联网数据浏览时间段内每个用户是否存在数据浏览行为;
步骤S3,根据该时间戳信息,确定存在数据浏览行为的每个用户的具体数据浏览时刻;并根据该具体数据浏览时刻,向对应用户反馈数据浏览时间正常与否的提醒消息。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该基于区块链的物联网数据交互留痕方法在用户浏览物联网数据的同时记录相应的用户账号信息和数据浏览时间戳信息,并将其存储至区块链中进行相应的转换加工;最后,根据在数据浏览历史记录查询时输入的物联网数据浏览时间段查询条件,从区块链中查询得到在相应时间段内存在数据浏览行为的用户信息,并根据查询得到的用户信息反馈相应的提醒消息,这样能够保证用户数据浏览记录的保密性和安全性,同时还能够便于根据相应的查询条件快速地和准确地查询得到相应的用户数据浏览记录。
优选地,在该步骤S1中,当用户浏览物联网数据时,向物联网的云端同步发送一数据浏览指令具体包括:
在用户浏览物联网数据过程中,当用户成功登录进入物联网时,向物联网的云端同步发送一数据浏览指令;
以及,
在该步骤S1中,根据该数据浏览指令,记录用户的用户账号信息和用户浏览物联网数据过程中初始时刻至结束时刻之间所有时间信息作为时间戳信息具体包括:
根据该数据浏览指令,记录用户登录进入物联网时使用的用户名作为该用户账号信息,以及记录用户成功登录进入物联网时对应的时刻作为该初始时刻、与用户成功退出登录物联网时对应的时刻作为该结束时刻,从而生成该时间戳信息;
以及,
在该步骤S1中,将该时间戳信息进行转换后连同该用户账号信息传送至区块链中,以此构成相应的用户-浏览时间戳关联数据库具体包括:
利用下面公式(1),将该时间戳信息转换为与区块链自身时钟相一致时间数组,
Figure GDA0003679897520000121
在上述公式(1)中,Di[a]表示第i个用户对应的时间戳信息转换为与区块链自身时钟相一致时间数组,a=1、2、3、4,并且
Figure GDA0003679897520000122
表示第i个用户进行数据浏览行为对应的天数,
Figure GDA0003679897520000123
表示第i个用户进行数据浏览行为对应的小时数,
Figure GDA0003679897520000124
表示第i个用户进行数据浏览行为对应的分钟数,
Figure GDA0003679897520000125
表示第i个用户进行数据浏览行为对应的秒数,Xi表示第i个用户对应的时间戳信息包含的时间;
再将该时间数组连同其对应的用户账号信息传送至区块链中,并构建该时间数组与用户账号信息一一对应的映射数据库,从而作为该用户-浏览时间戳关联数据库。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当用户需要在物联网中浏览数据时,需要成功登录进入物联网并获得相应的权限后才能进行数据浏览,此时通过记录用于的登录时采用的用户名,以及成功登录进入物联网时对应的时刻与退出登录物联网时对应的时刻,由于用户名的唯一性,这样能够对用户在物联网中浏览数据的全过程进行记录表征,从而保证形成的时间戳信息能够与用户的实际数据浏览时间记录相匹配,其中该时间戳信息的具体形式为包含年月日与时分秒的时间信息,比如该时间戳信息可为2021年1月1日13时5分30秒这样的形式。
由于该时间戳信息是在物联网自身的时钟下生成的,并且物联网自身的时钟与区块链自身的时钟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别,并且两者的时钟的时间表达形式也不相同,利用上述公式(1),能够将该时间戳信息转换为与区块链自身时钟相一致时间数组,从而确保将转换后的时间戳信息存储至区块链后,可以直接从区块链中提取得到相应的用户数据浏览相关时间信息后进行直观的查看而不需要经过其他转换处理操作,这样能够提高从区块链中查看时间信息的便捷性。
优选地,在该步骤S2中,根据输入的物联网数据浏览时间段查询条件,从该用户-浏览时间戳关联数据库中查找得到在输入的物联网数据浏览时间段内的用户数据浏览状态信息具体包括:
步骤S201,根据输入的物联网数据浏览时间段查询条件,获得物联网数据浏览时间段查询条件对应的物联网数据浏览时间段信息,其中该物联网数据浏览时间段信息是指物联网数据浏览的天数区间、小时数区间、分钟数区间和秒数区间;
步骤S202,以该天数区间、该小时数区间、该分钟数区间和该秒数区间各自的时间起始点和时间终止点为基准,分别生成相应的天数时间轴、小时数时间轴、分钟数时间轴和秒数时间轴,其中天数时间轴、小时数时间轴、分钟数时间轴和秒数时间轴各自的起始点分别为该天数区间、该小时数区间、该分钟数区间和该秒数区间各自的时间起始点和时间终止点,天数时间轴、小时数时间轴、分钟数时间轴和秒数时间轴各自的单位间隔分别为1天、1小时、1分钟和1秒;
步骤S203,利用下面公式(2),得到在输入的物联网数据浏览时间段内的用户数据浏览状态信息,
Figure GDA0003679897520000141
在上述公式(2)中,Ti表示第i个用户在输入的物联网数据浏览时间段内是否存在数据浏览行为的判定值,Si表示将区块链存储的时间数组转换成秒数对应的数值,即将时间数组中的天数、小时数、分钟数和秒数均转换为秒数后的总和值,Xmin表示输入的物联网数据浏览时间段对应的起始时刻对应的时间戳,Xmax表示输入的物联网数据浏览时间段的终止时刻对应的时间戳;
当Ti≥0时,表示第i个用户在输入的物联网数据浏览时间段内存在数据浏览行为;
当Ti<0时,表示第i个用户在输入的物联网数据浏览时间段内不存在数据浏览行为。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当需要查询某一段时间内有哪些用户有浏览数据的记录时,首先需要输入一段查询时间段以作为查询条件,该查询时间段比如可为2018年5月20日13点40分40秒至2020年5月20日14点50分45秒,接着系统会根据输入的查询时间段生成四个不同的时间轴,比如生成2018年5月20日-2020年5月20日的天数区间对应的天数时间轴,13点-14点的小时数区间对应的小时数时间轴,40分-50分的分钟数区间对应的分钟数时间轴,40秒-50秒的秒数区间对应的秒数时间轴。然后利用上述公式(2),在物联网中存储的时间数组中进行遍历查询,从而确定每个用户在输入的物联网数据浏览时间段内是否存在数据浏览行为,以此提高查询的效率和准确性。
优选地,在该步骤S3中,根据该时间戳信息,确定存在数据浏览行为的每个用户的具体数据浏览时刻;并根据该具体数据浏览时刻,向对应用户反馈数据浏览时间正常与否的提醒消息具体包括:
步骤S301,利用下面公式(3),并根据该时间戳信息,确定存在数据浏览行为的每个用户的具体数据浏览时刻,
Figure GDA0003679897520000151
在上述公式(3)中,Gi表示存在数据浏览行为的第i个用户结束数据浏览时刻在天数时间轴上距离天数时间轴的起始点之间的长度值,Hi表示存在数据浏览行为的第i个用户结束数据浏览时刻在天数时间轴上距离小时数时间轴的起始点之间的长度值,Fi表示存在数据浏览行为的第i个用户结束数据浏览时刻在天数时间轴上距离分钟数时间轴的起始点之间的长度值,Mi表示存在数据浏览行为的第i个用户结束数据浏览时刻在天数时间轴上距离秒数时间轴的起始点之间的长度值,L1表示天数时间轴的起始点到终止点之间的总长度,L2表示小时数时间轴的起始点到终止点之间的总长度,L3表示分钟数时间轴的起始点到终止点之间的总长度,L4表示秒数数时间轴的起始点到终止点之间的总长度;
再将上述参数Gi、Hi、Fi、Mi依次排列而作为该具体数据浏览时刻;
步骤S302,将该具体数据浏览时刻与预设数据浏览时间区间进行对比,当该具体数据浏览时刻位于预设数据浏览时间区间内,则确定用户的数据浏览时刻正常;当该具体数据浏览时刻不位于预设数据浏览时间区间内,则确定用户的数据浏览时刻异常,同时向用户反馈相应的报警提醒消息。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由于利用上述公式(2)只能确定每个用户在输入的物联网数据浏览时间段内是否存在数据浏览行为,其无法进一步确定每个用户在输入的物联网数据浏览时间段内发生数据浏览行为的实际持续时间。而利用上述公式(3),能够在上述确定的四个时间轴上分别标注与用户实际数据浏览时间对应的圆点标记,从而使得查询者通过查看圆点标记的在四个时间轴上的位置即可直观的知晓用户进行数据浏览的实际时刻,这样能够更好地和全面地反映出在输入的物联网数据浏览时间段内所有用户的数据浏览的实际时刻分布状态,这不仅增强查询结果的视觉感,并且还有利于进行全面的统计分析。
参阅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区块链的物联网数据交互留痕系统的结构示意图。该基于区块链的物联网数据交互留痕系统包括数据浏览相关信息获取与处理模块、用户数据浏览状态查询模块、用户数据浏览时刻确定模块和提醒消息反馈模块;其中,
该数据浏览相关信息获取与处理模块用于当用户浏览物联网数据时,向物联网的云端同步发送一数据浏览指令;
根据该数据浏览指令,记录用户的用户账号信息和用户浏览物联网数据过程中初始时刻至结束时刻之间所有时间信息作为时间戳信息,该时间戳信息为包含年月日与时分秒的时间信息;
再将该时间戳信息进行转换后连同该用户账号信息传送至区块链中,以此构成相应的用户-浏览时间戳关联数据库;
该用户数据浏览状态查询模块用于根据输入的物联网数据浏览时间段查询条件,从该用户-浏览时间戳关联数据库中查找得到在输入的物联网数据浏览时间段内的用户数据浏览状态信息,其中该数据浏览状态信息是指在输入的物联网数据浏览时间段内每个用户是否存在数据浏览行为;
该用户数据浏览时刻确定模块用于根据该时间戳信息,确定存在数据浏览行为的每个用户的具体数据浏览时刻;
该提醒消息反馈模块用于根据该具体数据浏览时刻,向对应用户反馈数据浏览时间正常与否的提醒消息。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该基于区块链的物联网数据交互留痕系统在用户浏览物联网数据的同时记录相应的用户账号信息和数据浏览时间戳信息,并将其存储至区块链中进行相应的转换加工;最后,根据在数据浏览历史记录查询时输入的物联网数据浏览时间段查询条件,从区块链中查询得到在相应时间段内存在数据浏览行为的用户信息,并根据查询得到的用户信息反馈相应的提醒消息,这样能够保证用户数据浏览记录的保密性和安全性,同时还能够便于根据相应的查询条件快速地和准确地查询得到相应的用户数据浏览记录。
优选地,该数据浏览相关信息获取与处理模块用于当用户浏览物联网数据时,向物联网的云端同步发送一数据浏览指令具体包括:
在用户浏览物联网数据过程中,当用户成功登录进入物联网时,向物联网的云端同步发送一数据浏览指令;
以及
该数据浏览相关信息获取与处理模块用于根据该数据浏览指令,记录用户的用户账号信息和用户浏览物联网数据过程中初始时刻至结束时刻之间所有时间信息作为时间戳信息具体包括:
根据该数据浏览指令,记录用户登录进入物联网时使用的用户名作为该用户账号信息,以及记录用户成功登录进入物联网时对应的时刻作为该初始时刻、与用户成功退出登录物联网时对应的时刻作为该结束时刻,从而生成该时间戳信息;
以及,
该数据浏览相关信息获取与处理模块用于将该时间戳信息进行转换后连同该用户账号信息传送至区块链中,以此构成相应的用户-浏览时间戳关联数据库具体包括:
利用下面公式(1),将该时间戳信息转换为与区块链自身时钟相一致时间数组,
Figure GDA0003679897520000171
在上述公式(1)中,Di[a]表示第i个用户对应的时间戳信息转换为与区块链自身时钟相一致时间数组,a=1、2、3、4,并且
Figure GDA0003679897520000172
表示第i个用户进行数据浏览行为对应的天数,
Figure GDA0003679897520000173
表示第i个用户进行数据浏览行为对应的小时数,
Figure GDA0003679897520000174
表示第i个用户进行数据浏览行为对应的分钟数,
Figure GDA0003679897520000181
表示第i个用户进行数据浏览行为对应的秒数,Xi表示第i个用户对应的时间戳信息包含的时间;
再将该时间数组连同其对应的用户账号信息传送至区块链中,并构建该时间数组与用户账号信息一一对应的映射数据库,从而作为该用户-浏览时间戳关联数据库。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当用户需要在物联网中浏览数据时,需要成功登录进入物联网并获得相应的权限后才能进行数据浏览,此时通过记录用于的登录时采用的用户名,以及成功登录进入物联网时对应的时刻与退出登录物联网时对应的时刻,由于用户名的唯一性,这样能够对用户在物联网中浏览数据的全过程进行记录表征,从而保证形成的时间戳信息能够与用户的实际数据浏览时间记录相匹配,其中该时间戳信息的具体形式为包含年月日与时分秒的时间信息,比如该时间戳信息可为2021年1月1日13时5分30秒这样的形式。
由于该时间戳信息是在物联网自身的时钟下生成的,并且物联网自身的时钟与区块链自身的时钟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别,并且两者的时钟的时间表达形式也不相同,利用上述公式(1),能够将该时间戳信息转换为与区块链自身时钟相一致时间数组,从而确保将转换后的时间戳信息存储至区块链后,可以直接从区块链中提取得到相应的用户数据浏览相关时间信息后进行直观的查看而不需要经过其他转换处理操作,这样能够提高从区块链中查看时间信息的便捷性。
优选地,该用户数据浏览状态查询模块用于根据输入的物联网数据浏览时间段查询条件,从该用户-浏览时间戳关联数据库中查找得到在输入的物联网数据浏览时间段内的用户数据浏览状态信息,其中该数据浏览状态信息是指在输入的物联网数据浏览时间段内每个用户是否存在数据浏览行为具体包括:
根据输入的物联网数据浏览时间段查询条件,获得物联网数据浏览时间段查询条件对应的物联网数据浏览时间段信息,其中该物联网数据浏览时间段信息是指物联网数据浏览的天数区间、小时数区间、分钟数区间和秒数区间;
再以该天数区间、该小时数区间、该分钟数区间和该秒数区间各自的时间起始点和时间终止点为基准,分别生成相应的天数时间轴、小时数时间轴、分钟数时间轴和秒数时间轴,其中天数时间轴、小时数时间轴、分钟数时间轴和秒数时间轴各自的起始点分别为该天数区间、该小时数区间、该分钟数区间和该秒数区间各自的时间起始点和时间终止点,天数时间轴、小时数时间轴、分钟数时间轴和秒数时间轴各自的单位间隔分别为1天、1小时、1分钟和1秒;
最后利用下面公式(2),得到在输入的物联网数据浏览时间段内的用户数据浏览状态信息,
Figure GDA0003679897520000191
在上述公式(2)中,Ti表示第i个用户在输入的物联网数据浏览时间段内是否存在数据浏览行为的判定值,Si表示将区块链存储的时间数组转换成秒数对应的数值,即将时间数组中的天数、小时数、分钟数和秒数均转换为秒数后的总和值,Xmin表示输入的物联网数据浏览时间段对应的起始时刻对应的时间戳,Xmax表示输入的物联网数据浏览时间段的终止时刻对应的时间戳;
当Ti≥0时,表示第i个用户在输入的物联网数据浏览时间段内存在数据浏览行为;
当Ti<0时,表示第i个用户在输入的物联网数据浏览时间段内不存在数据浏览行为。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当需要查询某一段时间内有哪些用户有浏览数据的记录时,首先需要输入一段查询时间段以作为查询条件,该查询时间段比如可为2018年5月20日13点40分40秒至2020年5月20日14点50分45秒,接着系统会根据输入的查询时间段生成四个不同的时间轴,比如生成2018年5月20日-2020年5月20日的天数区间对应的天数时间轴,13点-14点的小时数区间对应的小时数时间轴,40分-50分的分钟数区间对应的分钟数时间轴,40秒-50秒的秒数区间对应的秒数时间轴。然后利用上述公式(2),在物联网中存储的时间数组中进行遍历查询,从而确定每个用户在输入的物联网数据浏览时间段内是否存在数据浏览行为,以此提高查询的效率和准确性。
优选地,该用户数据浏览时刻确定模块用于根据该时间戳信息,确定存在数据浏览行为的每个用户的具体数据浏览时刻具体包括:
利用下面公式(3),并根据该时间戳信息,确定存在数据浏览行为的每个用户的具体数据浏览时刻,
Figure GDA0003679897520000201
在上述公式(3)中,Gi表示存在数据浏览行为的第i个用户结束数据浏览时刻在天数时间轴上距离天数时间轴的起始点之间的长度值,Hi表示存在数据浏览行为的第i个用户结束数据浏览时刻在天数时间轴上距离小时数时间轴的起始点之间的长度值,Fi表示存在数据浏览行为的第i个用户结束数据浏览时刻在天数时间轴上距离分钟数时间轴的起始点之间的长度值,Mi表示存在数据浏览行为的第i个用户结束数据浏览时刻在天数时间轴上距离秒数时间轴的起始点之间的长度值,L1表示天数时间轴的起始点到终止点之间的总长度,L2表示小时数时间轴的起始点到终止点之间的总长度,L3表示分钟数时间轴的起始点到终止点之间的总长度,L4表示秒数数时间轴的起始点到终止点之间的总长度;
再将上述参数Gi、Hi、Fi、Mi依次排列而作为该具体数据浏览时刻;
以及,
该提醒消息反馈模块用于根据该具体数据浏览时刻,向对应用户反馈数据浏览时间正常与否的提醒消息具体包括:
将该具体数据浏览时刻与预设数据浏览时间区间进行对比,当该具体数据浏览时刻位于预设数据浏览时间区间内,则确定用户的数据浏览时刻正常;当该具体数据浏览时刻不位于预设数据浏览时间区间内,则确定用户的数据浏览时刻异常,同时向用户反馈相应的报警提醒消息。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由于利用上述公式(2)只能确定每个用户在输入的物联网数据浏览时间段内是否存在数据浏览行为,其无法进一步确定每个用户在输入的物联网数据浏览时间段内发生数据浏览行为的实际持续时间。而利用上述公式(3),能够在上述确定的四个时间轴上分别标注与用户实际数据浏览时间对应的圆点标记,从而使得查询者通过查看圆点标记的在四个时间轴上的位置即可直观的知晓用户进行数据浏览的实际时刻,这样能够更好地和全面地反映出在输入的物联网数据浏览时间段内所有用户的数据浏览的实际时刻分布状态,这不仅增强查询结果的视觉感,并且还有利于进行全面的统计分析。
从上述实施例的内容可知,该基于区块链的物联网数据交互留痕方法与系统在用户浏览物联网数据的同时记录相应的用户账号信息和数据浏览时间戳信息,并将其存储至区块链中进行相应的转换加工;最后,根据在数据浏览历史记录查询时输入的物联网数据浏览时间段查询条件,从区块链中查询得到在相应时间段内存在数据浏览行为的用户信息,并根据查询得到的用户信息反馈相应的提醒消息,这样能够保证用户数据浏览记录的保密性和安全性,同时还能够便于根据相应的查询条件快速地和准确地查询得到相应的用户数据浏览记录。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8)

1.基于区块链的物联网数据交互留痕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当用户浏览物联网数据时,向物联网的云端同步发送一数据浏览指令;
根据所述数据浏览指令,记录用户的用户账号信息和用户浏览物联网数据过程中初始时刻至结束时刻之间所有时间信息作为时间戳信息,所述时间戳信息为包含年月日与时分秒的时间信息;
再将所述时间戳信息进行转换后连同所述用户账号信息传送至区块链中,以此构成相应的用户-浏览时间戳关联数据库;
步骤S2,根据输入的物联网数据浏览时间段查询条件,从所述用户-浏览时间戳关联数据库中查找得到在输入的物联网数据浏览时间段内的用户数据浏览状态信息,其中所述数据浏览状态信息是指在输入的物联网数据浏览时间段内每个用户是否存在数据浏览行为;
步骤S3,根据所述时间戳信息,确定存在数据浏览行为的每个用户的具体数据浏览时刻;并根据所述具体数据浏览时刻,向对应用户反馈数据浏览时间正常与否的提醒消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区块链的物联网数据交互留痕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步骤S1中,当用户浏览物联网数据时,向物联网的云端同步发送一数据浏览指令具体包括:
在用户浏览物联网数据过程中,当用户成功登录进入物联网时,向物联网的云端同步发送一数据浏览指令;
以及,
在所述步骤S1中,根据所述数据浏览指令,记录用户的用户账号信息和用户浏览物联网数据过程中初始时刻至结束时刻之间所有时间信息作为时间戳信息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数据浏览指令,记录用户登录进入物联网时使用的用户名作为所述用户账号信息,以及记录用户成功登录进入物联网时对应的时刻作为所述初始时刻、与用户成功退出登录物联网时对应的时刻作为所述结束时刻,从而生成所述时间戳信息;
以及,
在所述步骤S1中,将所述时间戳信息进行转换后连同所述用户账号信息传送至区块链中,以此构成相应的用户-浏览时间戳关联数据库具体包括:
利用下面公式(1),将所述时间戳信息转换为与区块链自身时钟相一致时间数组,
Figure FDA0003679897510000021
在上述公式(1)中,Di[a]表示第i个用户对应的时间戳信息转换为与区块链自身时钟相一致时间数组,a=1、2、3、4,并且
Figure FDA0003679897510000022
表示第i个用户进行数据浏览行为对应的天数,
Figure FDA0003679897510000023
表示第i个用户进行数据浏览行为对应的小时数,
Figure FDA0003679897510000024
表示第i个用户进行数据浏览行为对应的分钟数,
Figure FDA0003679897510000025
表示第i个用户进行数据浏览行为对应的秒数,Xi表示第i个用户对应的时间戳信息包含的时间;
再将所述时间数组连同其对应的用户账号信息传送至区块链中,并构建所述时间数组与用户账号信息一一对应的映射数据库,从而作为所述用户-浏览时间戳关联数据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区块链的物联网数据交互留痕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步骤S2中,根据输入的物联网数据浏览时间段查询条件,从所述用户-浏览时间戳关联数据库中查找得到在输入的物联网数据浏览时间段内的用户数据浏览状态信息具体包括:
步骤S201,根据输入的物联网数据浏览时间段查询条件,获得物联网数据浏览时间段查询条件对应的物联网数据浏览时间段信息,其中所述物联网数据浏览时间段信息是指物联网数据浏览的天数区间、小时数区间、分钟数区间和秒数区间;
步骤S202,以所述天数区间、所述小时数区间、所述分钟数区间和所述秒数区间各自的时间起始点和时间终止点为基准,分别生成相应的天数时间轴、小时数时间轴、分钟数时间轴和秒数时间轴,其中天数时间轴、小时数时间轴、分钟数时间轴和秒数时间轴各自的起始点分别为所述天数区间、所述小时数区间、所述分钟数区间和所述秒数区间各自的时间起始点和时间终止点,天数时间轴、小时数时间轴、分钟数时间轴和秒数时间轴各自的单位间隔分别为1天、1小时、1分钟和1秒;
步骤S203,利用下面公式(2),得到在输入的物联网数据浏览时间段内的用户数据浏览状态信息,
Figure FDA0003679897510000031
在上述公式(2)中,Ti表示第i个用户在输入的物联网数据浏览时间段内是否存在数据浏览行为的判定值,Si表示将区块链存储的时间数组转换成秒数对应的数值,即将时间数组中的天数、小时数、分钟数和秒数均转换为秒数后的总和值,Xmin表示输入的物联网数据浏览时间段对应的起始时刻对应的时间戳,Xmax表示输入的物联网数据浏览时间段的终止时刻对应的时间戳;
当Ti≥0时,表示第i个用户在输入的物联网数据浏览时间段内存在数据浏览行为;
当Ti<0时,表示第i个用户在输入的物联网数据浏览时间段内不存在数据浏览行为。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区块链的物联网数据交互留痕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步骤S3中,根据所述时间戳信息,确定存在数据浏览行为的每个用户的具体数据浏览时刻;并根据所述具体数据浏览时刻,向对应用户反馈数据浏览时间正常与否的提醒消息具体包括:
步骤S301,利用下面公式(3),并根据所述时间戳信息,确定存在数据浏览行为的每个用户的具体数据浏览时刻,
Figure FDA0003679897510000041
在上述公式(3)中,Gi表示存在数据浏览行为的第i个用户结束数据浏览时刻在天数时间轴上距离天数时间轴的起始点之间的长度值,Hi表示存在数据浏览行为的第i个用户结束数据浏览时刻在天数时间轴上距离小时数时间轴的起始点之间的长度值,Fi表示存在数据浏览行为的第i个用户结束数据浏览时刻在天数时间轴上距离分钟数时间轴的起始点之间的长度值,Mi表示存在数据浏览行为的第i个用户结束数据浏览时刻在天数时间轴上距离秒数时间轴的起始点之间的长度值,L1表示天数时间轴的起始点到终止点之间的总长度,L2表示小时数时间轴的起始点到终止点之间的总长度,L3表示分钟数时间轴的起始点到终止点之间的总长度,L4表示秒数数时间轴的起始点到终止点之间的总长度;
再将上述参数Gi、Hi、Fi、Mi依次排列而作为所述具体数据浏览时刻;
步骤S302,将所述具体数据浏览时刻与预设数据浏览时间区间进行对比,当所述具体数据浏览时刻位于预设数据浏览时间区间内,则确定用户的数据浏览时刻正常;当所述具体数据浏览时刻不位于预设数据浏览时间区间内,则确定用户的数据浏览时刻异常,同时向用户反馈相应的报警提醒消息。
5.基于区块链的物联网数据交互留痕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数据浏览相关信息获取与处理模块、用户数据浏览状态查询模块、用户数据浏览时刻确定模块和提醒消息反馈模块;其中,
所述数据浏览相关信息获取与处理模块用于当用户浏览物联网数据时,向物联网的云端同步发送一数据浏览指令;
根据所述数据浏览指令,记录用户的用户账号信息和用户浏览物联网数据过程中初始时刻至结束时刻之间所有时间信息作为时间戳信息,所述时间戳信息为包含年月日与时分秒的时间信息;
再将所述时间戳信息进行转换后连同所述用户账号信息传送至区块链中,以此构成相应的用户-浏览时间戳关联数据库;
所述用户数据浏览状态查询模块用于根据输入的物联网数据浏览时间段查询条件,从所述用户-浏览时间戳关联数据库中查找得到在输入的物联网数据浏览时间段内的用户数据浏览状态信息,其中所述数据浏览状态信息是指在输入的物联网数据浏览时间段内每个用户是否存在数据浏览行为;
所述用户数据浏览时刻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时间戳信息,确定存在数据浏览行为的每个用户的具体数据浏览时刻;
所述提醒消息反馈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具体数据浏览时刻,向对应用户反馈数据浏览时间正常与否的提醒消息。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区块链的物联网数据交互留痕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数据浏览相关信息获取与处理模块用于当用户浏览物联网数据时,向物联网的云端同步发送一数据浏览指令具体包括:
在用户浏览物联网数据过程中,当用户成功登录进入物联网时,向物联网的云端同步发送一数据浏览指令;
以及
所述数据浏览相关信息获取与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数据浏览指令,记录用户的用户账号信息和用户浏览物联网数据过程中初始时刻至结束时刻之间所有时间信息作为时间戳信息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数据浏览指令,记录用户登录进入物联网时使用的用户名作为所述用户账号信息,以及记录用户成功登录进入物联网时对应的时刻作为所述初始时刻、与用户成功退出登录物联网时对应的时刻作为所述结束时刻,从而生成所述时间戳信息;
以及,
所述数据浏览相关信息获取与处理模块用于将所述时间戳信息进行转换后连同所述用户账号信息传送至区块链中,以此构成相应的用户-浏览时间戳关联数据库具体包括:
利用下面公式(1),将所述时间戳信息转换为与区块链自身时钟相一致时间数组,
Figure FDA0003679897510000061
在上述公式(1)中,Di[a]表示第i个用户对应的时间戳信息转换为与区块链自身时钟相一致时间数组,a=1、2、3、4,并且
Figure FDA0003679897510000062
表示第i个用户进行数据浏览行为对应的天数,
Figure FDA0003679897510000071
表示第i个用户进行数据浏览行为对应的小时数,
Figure FDA0003679897510000072
表示第i个用户进行数据浏览行为对应的分钟数,
Figure FDA0003679897510000073
表示第i个用户进行数据浏览行为对应的秒数,Xi表示第i个用户对应的时间戳信息包含的时间;
再将所述时间数组连同其对应的用户账号信息传送至区块链中,并构建所述时间数组与用户账号信息一一对应的映射数据库,从而作为所述用户-浏览时间戳关联数据库。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区块链的物联网数据交互留痕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用户数据浏览状态查询模块用于根据输入的物联网数据浏览时间段查询条件,从所述用户-浏览时间戳关联数据库中查找得到在输入的物联网数据浏览时间段内的用户数据浏览状态信息,其中所述数据浏览状态信息是指在输入的物联网数据浏览时间段内每个用户是否存在数据浏览行为具体包括:
根据输入的物联网数据浏览时间段查询条件,获得物联网数据浏览时间段查询条件对应的物联网数据浏览时间段信息,其中所述物联网数据浏览时间段信息是指物联网数据浏览的天数区间、小时数区间、分钟数区间和秒数区间;
再以所述天数区间、所述小时数区间、所述分钟数区间和所述秒数区间各自的时间起始点和时间终止点为基准,分别生成相应的天数时间轴、小时数时间轴、分钟数时间轴和秒数时间轴,其中天数时间轴、小时数时间轴、分钟数时间轴和秒数时间轴各自的起始点分别为所述天数区间、所述小时数区间、所述分钟数区间和所述秒数区间各自的时间起始点和时间终止点,天数时间轴、小时数时间轴、分钟数时间轴和秒数时间轴各自的单位间隔分别为1天、1小时、1分钟和1秒;
最后利用下面公式(2),得到在输入的物联网数据浏览时间段内的用户数据浏览状态信息,
Figure FDA0003679897510000081
在上述公式(2)中,Ti表示第i个用户在输入的物联网数据浏览时间段内是否存在数据浏览行为的判定值,Si表示将区块链存储的时间数组转换成秒数对应的数值,即将时间数组中的天数、小时数、分钟数和秒数均转换为秒数后的总和值,Xmin表示输入的物联网数据浏览时间段对应的起始时刻对应的时间戳,Xmax表示输入的物联网数据浏览时间段的终止时刻对应的时间戳;
当Ti≥0时,表示第i个用户在输入的物联网数据浏览时间段内存在数据浏览行为;
当Ti<0时,表示第i个用户在输入的物联网数据浏览时间段内不存在数据浏览行为。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区块链的物联网数据交互留痕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用户数据浏览时刻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时间戳信息,确定存在数据浏览行为的每个用户的具体数据浏览时刻具体包括:
利用下面公式(3),并根据所述时间戳信息,确定存在数据浏览行为的每个用户的具体数据浏览时刻,
Figure FDA0003679897510000082
在上述公式(3)中,Gi表示存在数据浏览行为的第i个用户结束数据浏览时刻在天数时间轴上距离天数时间轴的起始点之间的长度值,Hi表示存在数据浏览行为的第i个用户结束数据浏览时刻在天数时间轴上距离小时数时间轴的起始点之间的长度值,Fi表示存在数据浏览行为的第i个用户结束数据浏览时刻在天数时间轴上距离分钟数时间轴的起始点之间的长度值,Mi表示存在数据浏览行为的第i个用户结束数据浏览时刻在天数时间轴上距离秒数时间轴的起始点之间的长度值,L1表示天数时间轴的起始点到终止点之间的总长度,L2表示小时数时间轴的起始点到终止点之间的总长度,L3表示分钟数时间轴的起始点到终止点之间的总长度,L4表示秒数数时间轴的起始点到终止点之间的总长度;
再将上述参数Gi、Hi、Fi、Mi依次排列而作为所述具体数据浏览时刻;以及,
所述提醒消息反馈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具体数据浏览时刻,向对应用户反馈数据浏览时间正常与否的提醒消息具体包括:
将所述具体数据浏览时刻与预设数据浏览时间区间进行对比,当所述具体数据浏览时刻位于预设数据浏览时间区间内,则确定用户的数据浏览时刻正常;当所述具体数据浏览时刻不位于预设数据浏览时间区间内,则确定用户的数据浏览时刻异常,同时向用户反馈相应的报警提醒消息。
CN202110711024.8A 2021-06-25 2021-06-25 基于区块链的物联网数据交互留痕方法与系统 Active CN11350751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11024.8A CN113507511B (zh) 2021-06-25 2021-06-25 基于区块链的物联网数据交互留痕方法与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11024.8A CN113507511B (zh) 2021-06-25 2021-06-25 基于区块链的物联网数据交互留痕方法与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07511A CN113507511A (zh) 2021-10-15
CN113507511B true CN113507511B (zh) 2022-08-19

Family

ID=780107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711024.8A Active CN113507511B (zh) 2021-06-25 2021-06-25 基于区块链的物联网数据交互留痕方法与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507511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95737B (zh) * 2011-10-27 2017-03-01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浏览信息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3699553B (zh) * 2012-09-27 2017-02-15 北京新媒传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动态数据展示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US9553982B2 (en) * 2013-07-06 2017-01-24 Newvoicemedia, Ltd. System and methods for tamper proof interaction recording and timestamping
CN107483198B (zh) * 2017-09-25 2019-11-12 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 一种可监管的区块链系统及方法
US11126456B2 (en) * 2018-08-24 2021-09-21 Flipboard, Inc. Tracking usage of user interaction data using blockchains
EP3596613B1 (en) * 2019-03-14 2022-05-04 Advanced New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acquiring and recording tracking information on blockchain
CN110209890A (zh) * 2019-06-18 2019-09-06 北京艾摩瑞策科技有限公司 区块链上信息浏览数据的查询方法和用户设备
CN110351287A (zh) * 2019-07-17 2019-10-18 江苏南工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移动应用安全分析方法
CN112148700A (zh) * 2020-10-12 2020-12-29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日志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07511A (zh) 2021-10-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812332B2 (ja) データを取得するための製造の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JP5829786B2 (ja) 時間帯識別子
US7720833B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automatically updating search results on an online auction site
WO2017062438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yncing data related to voice calls via a dynamically assigned virtual phone number
CN102480385B (zh) 数据库安全保护方法和装置
CN103793479A (zh) 日志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02216908A (zh) 支援执行对应于检测事件的动作的系统、支援执行对应于检测事件的动作的方法、支援装置以及计算机程序
US20090112860A1 (en) Autonomic Resolution of System Configuration
CN113507511B (zh) 基于区块链的物联网数据交互留痕方法与系统
CN102346884A (zh) 一种互联网药品交易主体资格自动审核系统及其方法
CN113392306B (zh) 信息交互方法、信息交互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9816338A (zh) 企业奖惩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JP2008204286A (ja) モチベーション管理装置及びモチベーション管理システム
CN108491432A (zh) 基于消息摘要的电力系统累计量存储及抽取方法、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4185952A (zh) 一种数据找回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3902725A (zh) 搜索引擎优化信息的获取方法和装置
CN100478903C (zh) 数据备份系统和方法
CN114580764A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云计算的碳核算管理系统及方法
CN112346938B (zh) 操作审计方法、装置及服务器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435986A (zh) 财务数据管理方法
CN113553362A (zh) 基于共识机制的碳能源消耗监测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3309929A (zh) 存储和检索数据的方法和系统
JP2013235408A (ja) ログ管理システム、ログ管理サーバ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12699117A (zh) 基于物联网的数据传输系统、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及介质
CN112162648A (zh) 一种行为可追溯的链阵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