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07326B - 一种基于光子技术的电/光跳频载波发生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光子技术的电/光跳频载波发生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07326B
CN113507326B CN202110742231.XA CN202110742231A CN113507326B CN 113507326 B CN113507326 B CN 113507326B CN 202110742231 A CN202110742231 A CN 202110742231A CN 113507326 B CN113507326 B CN 11350732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arization
output
mach
optical
frequenc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74223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507326A (zh
Inventor
王国栋
赵尚弘
李轩
朱子行
高从芮
黄蓝锋
李�赫
孟晴晴
周逸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ir Force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PLA
Original Assignee
Air Force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PL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ir Force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PLA filed Critical Air Force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PLA
Priority to CN202110742231.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507326B/zh
Publication of CN1135073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073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5073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0732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50Transmit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50Transmitters
    • H04B10/501Structural aspects
    • H04B10/503Laser transmitt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AREA)
  • Optical Modulation, Optical Deflection, Nonlinear Optics, Optical Demodulation, Optical Logic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基于光子技术的电/光跳频载波发生器,包括激光源、第一偏振控制器、偏振调制器、数字控制信号、第二偏振控制器、光环行器、偏振分束器、第三偏振控制器、第一马赫曾德尔调制器、第二马赫曾德尔调制器、微波调制信号、微波调制信号、检偏器、光电探测器。偏振开关结构用于控制光信号的偏振状态;萨格纳克环结构用于对不同偏振态的光信号进行不同的调制;最终,通过调节偏振开关结构的数字控制信号,可获得电/光跳频载波;此外,通过调节马赫曾德尔调制器的微波调制信号频率,可实现电/光跳频载波的频率灵活调谐。本发明方法控制灵活,结构简单,可应用于雷达、电子战、无线通信系统等重要领域。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光子技术的电/光跳频载波发生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波光子学、微波信号产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光子技术的电/光跳频载波发生器。
背景技术
微波跳频信号在无线通信、雷达探测、电子战等应用场景被广泛使用。然而,由于电子瓶颈的存在,基于传统电学方法产生的跳频带宽(~百MHz)和工作频段(~GHz)有限,要实现高频宽带的微波跳频信号产生则需要多级倍频和变频,极大地增加整个系统的体积、重量、功耗、成本以及带来信号质量的恶化。此外,跳频速率较慢(kHz量级),即使是性能先进的跳频系统也仅达到10kHz量级。随着技术的进步,这些应用场景迫切希望微波跳频信号能够往高频域、大带宽、超高跳频速率方向拓展,以便进一步提高通信传输容量、提高雷达探测精度以及在电子对抗中提高抗干扰能力和降低被截获概率。因此,研究高频、宽带、超高跳频速率的跳频载波产生器有重要意义和应用价值。
微波光子技术利用光学手段实现微波信号的产生、传输、处理和控制,具有高频、宽带、低传输损耗、抗电磁干扰等优势。就目前的研究进展来看,利用微波光子技术产生跳频载波,其性能指标普遍能达到:跳频带宽:10GHz量级;工作频段:10GHz量级;跳频速率:GHz量级。主要采用的技术方案有以下几种:(1)利用基带编码信号控制电光调制器的工作偏置点来实现开关功能,从而使基带编码信号的不同电平对应整个系统的不同频率输出,得到电跳频载波;(2)利用基带编码信号控制直调激光器输出,得到光跳频载波,再结合光外差法产生电跳频载波;(3)利用基带编码信号控制可调谐滤波器的通带,得到光跳频载波,再结合光外差法实现电跳频载波产生。
上述方案都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方案(1)得到的跳频载波的两个频率具有固定的二倍频关系,无法灵活调谐;方案(2)与方案(3)的信号调制速率、跳频速率、工作带宽等受到直调激光器或可调谐滤波器的限制,且稳定性易受环境影响。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光子技术的电/光跳频载波发生器,包括激光源1、第一偏振控制器2a、偏振调制器3、数字控制信号4、第二偏振控制器2b、光环行器5、偏振分束器6、第三偏振控制器2c、第一马赫曾德尔调制器7a、第二马赫曾德尔调制器7b、微波调制信号8a、微波调制信号8b、检偏器9、光电探测器10;其中
激光源1输出端与第一偏振控制器2a输入端连接;第一偏振控制器2a输出端与偏振调制器3输入端相连,偏振调制器3输出端与第二偏振控制器2b输入端连接,三者构成偏振开关结构;第二偏振控制器2b输出端与光环行器5的输入端连接;光环行器5的第一端口5-1与偏振分束器6的输入端相连接,偏振分束器6的第一输出端6-1与第一马赫曾德尔调制器7a的输入端相连接,第一马赫曾德尔调制器7a的输出端与第二马赫曾德尔调制器7b的输出端相连接;第二马赫曾德尔调制器7b的输入口与第三偏振控制器2c输入端相连,第三偏振控制器2c输出端与偏振分束器6的第二输出端6-2连接;由此,偏振分束器6、第一马赫曾德尔调制器7a、第二马赫曾德尔调制器7b共同构成萨格纳克环结构;光环行器5的第二端口5-2与检偏器9输入端相连,检偏器9输出端与光电探测器10输入端连接;
偏振调制器3受到数字控制信号4的驱动;第一马赫曾德尔调制器7a和第二马赫曾德尔调制器7b分别受到第一微波调制信号8a和第二微波调制信号8b的驱动。
还提供一种基于光子技术的电/光跳频载波发生方法,利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光子技术的电/光跳频载波发生器,该方法具体如下:
激光源1输出的线偏振光首先进入偏振开关结构;在偏振开关结构里,第一偏振控制器2a将线偏振光的偏振态旋转45°,使其与偏振调制器3的主轴呈45°夹角;光波随后进入偏振调制器3;偏振调制器3受到数字控制信号4的驱动,对光波中的X与Y偏振方向上的光信号进行相反相位调制,并输出至第二偏振控制器2b;第二偏振控制器2b将调制后的光信号的偏振态旋转45°后输出;公式(1),(2),(3)分别表示光波在偏振控制器2a、偏振调制器3和偏振控制器2b三者的输出端处的光信号表达式:
Figure BSA0000246102370000031
Figure BSA0000246102370000032
Figure BSA0000246102370000033
其中,
Figure BSA0000246102370000034
为激光源1输出的线偏振光,ωc表示线偏振光的频率;
Figure BSA0000246102370000035
Figure BSA0000246102370000036
分别表示偏振X轴向和偏振Y轴向;θ表示数字控制信号4引入的附加相位,其大小受数字控制信号4的幅度所控制;根据公式(3),当调整θ值时,能够改变偏振X轴向和偏振Y轴向的光波强度和相位,具体如公式(4)所示:
Figure BSA0000246102370000041
从公式(4)看出,当θ=0时,光只在偏振Y轴向上输出,相位为0;当
Figure BSA0000246102370000042
时,光只在偏振X轴向上输出,相位为90°;当
Figure BSA0000246102370000043
对,光在偏振X轴向和Y轴向上等幅输出,偏振X轴向的光相位比偏振X轴向的光相位大90°;当
Figure BSA0000246102370000044
时,光在偏振X轴向和Y轴向上等幅输出,偏振X轴向的光相位比偏振X轴向的光相位小90°;用
Figure BSA0000246102370000045
表示偏振X轴向上的光,用
Figure BSA0000246102370000046
表示偏振Y轴向上的光,则公式(4)改写为:
Figure BSA0000246102370000047
接着,偏振开关结构的输出光信号进入光环形器5,然后从光环形器5的第一端口5-1输出,再进入偏振分束器6;偏振X轴向的光从偏振分束器6的第一端口6-1输入萨格纳克环并沿顺时针方向传输,依次经过第一马赫曾德尔调制器7a、第二马赫曾德尔调制器7b和第三偏振控制器2c后,从偏振分束器6的第二端口6-2输出萨格纳克环;偏振Y轴向的光从偏振分束器6的第二端口6-2输入萨格纳克环并沿逆时针方向传输,依次经过第三偏振控制器2c、第二马赫曾德尔调制器7b和第一马赫曾德尔调制器7a后,从偏振分束器6的第一端口6-1输出萨格纳克环;两路输出光合为一路后从光环形器5的第一端口5-1输入,并从光环形器5的第二端口5-2输出;接着便在检偏器9处进行偏振合束;
因为马赫曾德尔调制器的速率失配现象,第一马赫曾德尔调制器7a只对沿顺时针方向传输的偏振X轴向的光进行有效调制,第二马赫曾德尔调制器7b只对沿逆时针方向传输的偏振Y轴向的光进行有效调制;第一马赫曾德尔调制器7a和第二马赫曾德尔调制器7b皆工作在最小传输点,实现载波抑制双边带调制;根据上述分析,得到检偏器9输出端的光信号表达式为:
Figure BSA0000246102370000051
其中,Jn()为n阶一类贝塞尔函数;m1和m2分别表示第一马赫曾德尔调制器7a和第二马赫曾德尔调制器7b的调制指数;ω1
Figure BSA0000246102370000052
Figure BSA0000246102370000053
分别表示第一微波调制信号8a和第二微波调制信号8b的频率和相位;
在这里先讨论电跳频载波的产生;通过调节数字控制信号4的幅度,使其在比特‘0’时引入的附加相位θ=0,在比特‘1’时引入的附加相位
Figure BSA0000246102370000054
将第一微波调制信号8a和第二微波调制信号8b设置为幅度相同、相位相同且为零、频率不同,此时m1和m2相等,为了简洁表达,用m统一表示m1和m2;则m1=m2=m,
Figure BSA0000246102370000055
结合公式(5)和(6),检偏器9输出端的光信号表达式改写为:
Figure BSA0000246102370000061
式中用s(t)表示数字控制信号4;检偏器9输出端的光信号经过光电探测器拍频后,输出电信号i(t)如公式(8)所示:
Figure BSA0000246102370000062
可见,输出信号为频率在ω1和ω2之间跳变的电跳频载波,跳频速率与数字控制信号4的比特率一致,跳频载波的两个频率分别为第一微波调制信号8a和第二微波调制信号8b的2倍;跳频速率和跳频载波频率可以灵活且独立的调谐;
接着讨论光跳频载波的产生;通过调节数字控制信号4的幅度,使其在比特‘0’时引入附加相位
Figure BSA0000246102370000063
在比特‘1’时引入附加相位
Figure BSA0000246102370000064
将第一微波调制信号8a和第二微波调制信号8b设置为幅度相同、相位相差90°、频率相同,此时m1和m2相等,ω1和ω2相等,为了简洁表达,用m统一表示m1和m2,用ω统一表示ω1和ω2;则m1=m2=m,
Figure BSA0000246102370000065
ω1=ω2=ω;结合公式(5)和(6),检偏器9输出端的光信号表达式改写为:
Figure BSA0000246102370000066
可见,输出信号为频率在ωc+ω和ωc-ω之间跳变的光跳频载波,跳频速率与数字控制信号4的比特率一致,跳频载波的两个频率受到第一微波调制信号8a和第二微波调制信号8b的频率的控制;跳频速率和跳频载波频率可以灵活且独立的调谐。
本发明利用光学方法实现了电/光跳频载波产生。相较于电域方法,该方案具有光学方法的一系列优势,如跳频带宽大、工作频段高、超高跳频速率、抗电磁干扰等;相较于其他光学方案产生跳频载波,该方案通过将偏振开关结构和萨格纳克环结构结合并巧妙调节,实现电/光跳频载波的产生,跳频速率和跳频载波频率可灵活且独立的调谐。另外,由于萨格纳克环结构中相反方向传输的两路光信号经历相同的传输路径,可抵消轻微环境干扰,且无传输时延差,相比于常用的平行结构稳定性更强。因此,本发明在工作于高频域大带宽的无线通信、雷达系统、电子战系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电/光跳频载波产生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a)、(b)、(c)、(d)分别为6/8GHz电跳频载波的电谱图、时域波形图、时频图以及相干解调波形;
图3(a)、(b)、(c)、(d)分别为光跳频载波下变频后得到的3/7GHz电跳频载波的电谱图、时域波形图、时频图以及相干解调波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基于光子技术的电/光跳频载波发生器,如图1所示,包括激光源1、第一偏振控制器2a、偏振调制器3、数字控制信号4、第二偏振控制器2b、光环行器5、偏振分束器6、第三偏振控制器2c、第一马赫曾德尔调制器7a、第二马赫曾德尔调制器7b、微波调制信号8a、微波调制信号8b、检偏器9、光电探测器10。5-1和5-2分别为光环行器5的第一和第二输出端口,6-1和6-2分别为偏振分束器6的第一和第二输出端口。激光源1输出端与第一偏振控制器2a输入端连接。第一偏振控制器2a输出端与偏振调制器3输入端相连,偏振调制器3输出端与第二偏振控制器2b输入端连接,三者构成偏振开关结构。第二偏振控制器2b输出端与光环行器5的输入端连接。光环行器5的第一端口5-1与偏振分束器6的输入端相连接,偏振分束器6的第一输出端6-1与第一马赫曾德尔调制器7a的输入端相连接,第一马赫曾德尔调制器7a的输出端与第二马赫曾德尔调制器7b的输出端相连接;第二马赫曾德尔调制器7b的输入口与第三偏振控制器2c输入端相连,第三偏振控制器2c输出端与偏振分束器6的第二输出端6-2连接;由此,偏振分束器6、第一马赫曾德尔调制器7a、第二马赫曾德尔调制器7b共同构成萨格纳克环结构。光环行器5的第二端口5-2与检偏器9输入端相连,检偏器9输出端与光电探测器10输入端连接。偏振调制器3受到数字控制信号4的驱动。第一马赫曾德尔调制器7a和第二马赫曾德尔调制器7b分别受到第一微波调制信号8a和第二微波调制信号8b的驱动。其中,数字控制信号4由常用的数据源提供,微波调制信号由常用的射频信号发生器提供,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
激光源1输出的线偏振光首先进入偏振开关结构。在偏振开关结构里,第一偏振控制器2a将线偏振光的偏振态旋转45°,使其与偏振调制器3的主轴呈45°夹角;光波随后进入偏振调制器3。偏振调制器3受到数字控制信号4的驱动,对光波中的X与Y偏振方向上的光信号进行相反相位调制,并输出至第二偏振控制器2b;第二偏振控制器2b将调制后的光信号的偏振态旋转45°后输出。公式(1),(2),(3)分别表示光波在偏振控制器2a、偏振调制器3和偏振控制器2b三者的输出端处的光信号表达式:
Figure BSA0000246102370000081
Figure BSA0000246102370000082
Figure BSA0000246102370000083
其中,
Figure BSA0000246102370000091
为激光源1输出的线偏振光,ωc表示线偏振光的频率;
Figure BSA0000246102370000092
Figure BSA0000246102370000093
分别表示偏振X轴向和偏振Y轴向;θ表示数字控制信号4引入的附加相位,其大小受数字控制信号4的幅度所控制。根据公式(3),当调整θ值时,可以改变偏振X轴向和偏振Y轴向的光波强度和相位,具体如公式(4)所示:
Figure BSA0000246102370000094
从公式(4)可以看出,当θ=0时,光只在偏振Y轴向上输出,相位为0;当
Figure BSA0000246102370000095
时,光只在偏振X轴向上输出,相位为90°;当
Figure BSA0000246102370000096
时,光在偏振X轴向和Y轴向上等幅输出,偏振X轴向的光相位比偏振X轴向的光相位大90°;当
Figure BSA0000246102370000097
时,光在偏振X轴向和Y轴向上等幅输出,偏振X轴向的光相位比偏振X轴向的光相位小90°。我们用
Figure BSA0000246102370000098
表示偏振X轴向上的光,用
Figure BSA0000246102370000099
表示偏振Y轴向上的光,则公式(4)可改写为:
Figure BSA0000246102370000101
接着,偏振开关结构的输出光信号进入光环形器5,然后从光环形器5的第一端口5-1输出,再进入偏振分束器6。偏振X轴向的光从偏振分束器6的第一端口6-1输入萨格纳克环并沿顺时针方向传输,依次经过第一马赫曾德尔调制器7a、第二马赫曾德尔调制器7b和第三偏振控制器2c后,从偏振分束器6的第二端口6-2输出萨格纳克环;偏振Y轴向的光从偏振分束器6的第二端口6-2输入萨格纳克环并沿逆时针方向传输,依次经过第三偏振控制器2c、第二马赫曾德尔调制器7b和第一马赫曾德尔调制器7a后,从偏振分束器6的第一端口6-1输出萨格纳克环。两路输出光合为一路后从光环形器5的第一端口5-1输入,并从光环形器5的第二端口5-2输出。接着便在检偏器9处进行偏振合束。
因为马赫曾德尔调制器的速率失配现象,第一马赫曾德尔调制器7a只对沿顺时针方向传输的偏振X轴向的光进行有效调制,第二马赫曾德尔调制器7b只对沿逆时针方向传输的偏振Y轴向的光进行有效调制。第一马赫曾德尔调制器7a和第二马赫曾德尔调制器7b皆工作在最小传输点,实现载波抑制双边带调制。根据上述分析,得到检偏器9输出端的光信号表达式为:
Figure BSA0000246102370000102
其中,Jn()为n阶一类贝塞尔函数;m1和m2分别表示第一马赫曾德尔调制器7a和第二马赫曾德尔调制器7b的调制指数;ω1
Figure BSA0000246102370000117
ω2
Figure BSA0000246102370000118
分别表示第一微波调制信号8a和第二微波调制信号8b的频率和相位。
在这里先讨论电跳频载波的产生。通过调节数字控制信号4的幅度,使其在比特‘0’时引入的附加相位θ=0,在比特‘1’时引入的附加相位
Figure BSA0000246102370000111
将第一微波调制信号8a和第二微波调制信号8b设置为幅度相同、相位相同且为零、频率不同,此时m1和m2相等为了简洁表达,用m统一表示m1和m2。则m1=m2=m,
Figure BSA0000246102370000112
结合公式(5)和(6),检偏器9输出端的光信号表达式可改写为:
Figure BSA0000246102370000113
式中用s(t)表示数字控制信号4。检偏器9输出端的光信号经过光电探测器10拍频后,输出电信号i(t)如公式(8)所示:
Figure BSA0000246102370000114
可以看出,输出信号为频率在ω1和ω2之间跳变的电跳频载波,跳频速率与数字控制信号4的比特率一致,跳频载波的两个频率分别为第一微波调制信号8a和第二微波调制信号8b的2倍。跳频速率和跳频载波频率可以灵活且独立的调谐。
接着讨论光跳频载波的产生。通过调节数字控制信号4的幅度,使其在比特‘0’时引入附加相位
Figure BSA0000246102370000115
在比特‘1’时引入附加相位
Figure BSA0000246102370000116
将第一微波调制信号8a和第二微波调制信号8b设置为幅度相同、相位相差90°、频率相同,此时m1和m2相等,ω1和ω2相等,为了简洁表达,用m统一表示m1和m2,用ω统一表示ω1和ω2。则m1=m2=m,ω1=ω2=ω,
Figure BSA0000246102370000121
结合公式(5)和(6),检偏器9输出端的光信号表达式可改写为:
Figure BSA0000246102370000122
可以看出,输出信号为频率在ωc+ω和ωc-ω之间跳变的光跳频载波,跳频速率与数字控制信号4的比特率一致,跳频载波的两个频率受到第一微波调制信号8a和第二微波调制信号8b的频率的控制。跳频速率和跳频载波频率可以灵活且独立的调谐。
为了验证本发明的有效性与可行性,结合仿真产生电跳频载波和光跳频载波如下:
设置激光源1输出的光载波频率为193.1THz;设置数字控制信号4为码率1Gbit/s,码型‘010011’的比特流,比特‘0’时引入的附加相位为0,比特‘1’时引入的附加相位为
Figure BSA0000246102370000123
设置第一微波调制信号8a和第二微波调制信号8b分别为3GHz和5GHz的正弦波,则在光电探测器10输出端的电跳频载波的电谱图、时域波形图、时频图以及相干解调波形如图2(a)、(b)、(c)、(d)所示。可以看出,产生的电跳频载波具有6GHz和8GHz两个载波,实现二倍频,解调出来的波形与数字控制信号4的码型一致。
设置激光源1输出的光载波频率为193.1THz;设置数字控制信号4为码率1Gbit/s,码型‘010011’的比特流,比特‘0’时引入的附加相位为
Figure BSA0000246102370000124
比特‘1’时引入的附加相位为
Figure BSA0000246102370000125
设置第一微波调制信号8a和第二微波调制信号8b分别为5GHz的正弦波和5GHz的余弦波,则在检偏器9输出端可得到光跳频载波,由于光跳频载波的频率过高,用一个193.102THz的光波与产生的光跳频载波进行光外差拍频,将其频率下变频到微波波段,得到电跳频载波,其电谱图、时域波形图、时频图以及相干解调波形如图3(a)、(b)、(c)、(d)所示。可以看出,产生的电跳频载波具有3GHz和7GHz两个载波,符合|193.1THz-193.102THz±5GHz|,解调出来的波形与数字控制信号4的码型一致。

Claims (1)

1.一种基于光子技术的电/光跳频载波发生方法,其特征在于,
该方法基于一种基于光子技术的电/光跳频载波发生器,该发生器包括激光源(1)、第一偏振控制器(2a)、偏振调制器(3)、数字控制信号(4)、第二偏振控制器(2b)、光环行器(5)、偏振分束器(6)、第三偏振控制器(2c)、第一马赫曾德尔调制器(7a)、第二马赫曾德尔调制器(7b)、微波调制信号(8a)、微波调制信号(8b)、检偏器(9)、光电探测器(10);其中
激光源(1)输出端与第一偏振控制器(2a)输入端连接;第一偏振控制器(2a)输出端与偏振调制器(3)输入端相连,偏振调制器(3)输出端与第二偏振控制器(2b)输入端连接,三者构成偏振开关结构;第二偏振控制器(2b)输出端与光环行器(5)的输入端连接;光环行器(5)的第一输出端口(5-1)与偏振分束器(6)的输入端相连接,偏振分束器(6)的第一输出端(6-1)与第一马赫曾德尔调制器(7a)的输入端相连接,第一马赫曾德尔调制器(7a)的输出端与第二马赫曾德尔调制器(7b)的输出端相连接;第二马赫曾德尔调制器(7b)的输入口与第三偏振控制器(2c)输入端相连,第三偏振控制器(2c)输出端与偏振分束器(6)的第二输出端(6-2)连接;由此,偏振分束器(6)、第一马赫曾德尔调制器(7a)、第二马赫曾德尔调制器(7b)共同构成萨格纳克环结构;光环行器(5)的第二输出端口(5-2)与检偏器(9)输入端相连,检偏器(9)输出端与光电探测器(10)输入端连接;
偏振调制器(3)受到数字控制信号(4)的驱动;第一马赫曾德尔调制器(7a)和第二马赫曾德尔调制器(7b)分别受到第一微波调制信号(8a)和第二微波调制信号(8b)的驱动;
所述基于光子技术的电/光跳频载波发生方法具体如下:
激光源(1)输出的线偏振光首先进入偏振开关结构;在偏振开关结构里,第一偏振控制器(2a)将线偏振光的偏振态旋转45°,使其与偏振调制器(3)的主轴呈45°夹角;光波随后进入偏振调制器(3);偏振调制器(3)受到数字控制信号(4)的驱动,对光波中的X与Y偏振方向上的光信号进行相反相位调制,并输出至第二偏振控制器(2b);第二偏振控制器(2b)将调制后的光信号的偏振态旋转45°后输出;公式(1),(2),(3)分别表示光波在偏振控制器(2a)、偏振调制器(3)和偏振控制器(2b)三者的输出端处的光信号表达式:
Figure FSB0000199003540000021
Figure FSB0000199003540000022
Figure FSB0000199003540000023
其中,
Figure FSB0000199003540000024
为激光源(1)输出的线偏振光,ωc表示线偏振光的频率;
Figure FSB0000199003540000025
Figure FSB0000199003540000026
分别表示偏振X轴向和偏振Y轴向;θ表示数字控制信号(4)引入的附加相位,其大小受数字控制信号(4)的幅度所控制;根据公式(3),当调整θ值时,能够改变偏振X轴向和偏振Y轴向的光波强度和相位,具体如公式(4)所示:
Figure FSB0000199003540000027
从公式(4)看出,当θ=0时,光只在偏振Y轴向上输出,相位为0;当
Figure FSB0000199003540000028
时,光只在偏振X轴向上输出,相位为90°;当
Figure FSB0000199003540000029
时,光在偏振X轴向和Y轴向上等幅输出,偏振X轴向的光相位比偏振X轴向的光相位大90°;当
Figure FSB0000199003540000031
时,光在偏振X轴向和Y轴向上等幅输出,偏振X轴向的光相位比偏振X轴向的光相位小90°;用
Figure FSB0000199003540000032
表示偏振X轴向上的光,用
Figure FSB0000199003540000033
表示偏振Y轴向上的光,则公式(4)改写为:
Figure FSB0000199003540000034
接着,偏振开关结构的输出光信号进入光环形器(5),然后从光环形器(5)的第一输出端口(5-1)输出,再进入偏振分束器(6);偏振X轴向的光从偏振分束器(6)的第一端口(6-1)输入萨格纳克环并沿顺时针方向传输,依次经过第一马赫曾德尔调制器(7a)、第二马赫曾德尔调制器(7b)和第三偏振控制器(2c)后,从偏振分束器(6)的第二端口(6-2)输出萨格纳克环;偏振Y轴向的光从偏振分束器(6)的第二端口(6-2)输入萨格纳克环并沿逆时针方向传输,依次经过第三偏振控制器(2c)、第二马赫曾德尔调制器(7b)和第一马赫曾德尔调制器(7a)后,从偏振分束器(6)的第一端口(6-1)输出萨格纳克环;两路输出光合为一路后从光环形器(5)的第一输出端口(5-1)输入,并从光环形器(5)的第二输出端口(5-2)输出;接着便在检偏器(9)处进行偏振合束;
因为马赫曾德尔调制器的速率失配现象,第一马赫曾德尔调制器(7a)只对沿顺时针方向传输的偏振X轴向的光进行有效调制,第二马赫曾德尔调制器(7b)只对沿逆时针方向传输的偏振Y轴向的光进行有效调制;第一马赫曾德尔调制器(7a)和第二马赫曾德尔调制器(7b)皆工作在最小传输点,实现载波抑制双边带调制;根据上述分析,得到检偏器(9)输出端的光信号表达式为:
Figure FSB0000199003540000041
其中,Jn()为n阶一类贝塞尔函数;m1和m2分别表示第一马赫曾德尔调制器(7a)和第二马赫曾德尔调制器(7b)的调制指数;ω1
Figure FSB0000199003540000042
ω2
Figure FSB0000199003540000043
分别表示第一微波调制信号(8a)和第二微波调制信号(8b)的频率和相位;
在这里先讨论电跳频载波的产生;通过调节数字控制信号(4)的幅度,使其在比特‘0’时引入的附加相位θ=0,在比特‘1’时引入的附加相位
Figure FSB0000199003540000044
将第一微波调制信号(8a)和第二微波调制信号(8b)设置为幅度相同、相位相同且为零、频率不同,此时m1和m2相等,为了简洁表达,用m统一表示m1和m2;则m1=m2=m,
Figure FSB0000199003540000045
结合公式(5)和(6),检偏器(9)输出端的光信号表达式改写为:
Figure FSB0000199003540000046
式中用s(t)表示数字控制信号(4);检偏器(9)输出端的光信号经过光电探测器(10)拍频后,输出电信号i(t)如公式(8)所示:
Figure FSB0000199003540000047
可见,输出信号为频率在ω1和ω2之间跳变的电跳频载波,跳频速率与数字控制信号(4)的比特率一致,跳频载波的两个频率分别为第一微波调制信号(8a)和第二微波调制信号(8b)的2倍;跳频速率和跳频载波频率可以灵活且独立的调谐;
接着讨论光跳频载波的产生;通过调节数字控制信号(4)的幅度,使其在比特‘0’时引入附加相位
Figure FSB0000199003540000051
在比特‘1’时引入附加相位
Figure FSB0000199003540000052
将第一微波调制信号(8a)和第二微波调制信号(8b)设置为幅度相同、相位相差90°、频率相同,此时m1和m2相等,ω1和ω2相等,为了简洁表达,用m统一表示m1和m2,用ω统一表示ω1和ω2;则m1=m2=m,
Figure FSB0000199003540000053
ω1=ω2=ω;结合公式(5)和(6),检偏器(9)输出端的光信号表达式改写为:
Figure FSB0000199003540000054
可见,输出信号为频率在ωc+ω和ωc-ω之间跳变的光跳频载波,跳频速率与数字控制信号(4)的比特率一致,跳频载波的两个频率受到第一微波调制信号(8a)和第二微波调制信号(8b)的频率的控制;跳频速率和跳频载波频率可以灵活且独立的调谐。
CN202110742231.XA 2021-06-30 2021-06-30 一种基于光子技术的电/光跳频载波发生器 Active CN11350732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42231.XA CN113507326B (zh) 2021-06-30 2021-06-30 一种基于光子技术的电/光跳频载波发生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42231.XA CN113507326B (zh) 2021-06-30 2021-06-30 一种基于光子技术的电/光跳频载波发生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07326A CN113507326A (zh) 2021-10-15
CN113507326B true CN113507326B (zh) 2022-07-01

Family

ID=780097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742231.XA Active CN113507326B (zh) 2021-06-30 2021-06-30 一种基于光子技术的电/光跳频载波发生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50732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37731B (zh) * 2021-11-30 2023-03-21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一种光跳频通信系统和方法
CN114499687B (zh) * 2021-12-14 2023-08-01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工程大学 一种调制格式可调的线性调频信号产生装置
CN115459859B (zh) * 2022-07-27 2024-03-15 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光注入锁定动态选频的光子学超宽带太赫兹跳频源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44614A (zh) * 2018-05-02 2018-11-20 太原理工大学 基于相位谱测量的混沌布里渊光相关域分析系统及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135288B2 (en) * 2009-02-03 2012-03-13 The Boeing Company System and method for a photonic system
US8849129B2 (en) * 2012-07-20 2014-09-30 Finisar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tabilization of optical transmitter
CN106961306B (zh) * 2017-02-24 2019-05-07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利用嵌入IM调制器的Sagnac环和DPMZM调制器级联产生八倍频毫米波的装置
CN108155949B (zh) * 2017-12-14 2020-05-12 华东师范大学 一种微波光子多频二进制相位编码信号产生装置和方法
CN109257102B (zh) * 2018-09-30 2021-06-25 西南交通大学 一种基于光子技术的多阶微波跳频信号发生器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44614A (zh) * 2018-05-02 2018-11-20 太原理工大学 基于相位谱测量的混沌布里渊光相关域分析系统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07326A (zh) 2021-10-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507326B (zh) 一种基于光子技术的电/光跳频载波发生器
CN109842451B (zh) 利用双偏振正交相移键控调制器实现微波信号光子学变频和多通道移相的方法
CN107947866B (zh) 基于双偏振调制器载波边带比动态可调的光单边带调制方法
CN113206706B (zh) 一种基于光子技术的高频宽带跳频信号产生装置及其方法
CN113098618B (zh) 一种双频段相位编码信号的光学生成方法
CN112134624B (zh) 一种高效的微波光子信道化接收方法
CN108183751B (zh) 基于光子预失真的射频自干扰对消方法
CN103873153B (zh) 一种光子型倍频微波信号相移装置及其相移控制方法
CN103297145A (zh) 全光产生十六倍频毫米波的装置
CN109981181B (zh) 一种双通道可切换微波光子变频装置及调节方法
CN105007120A (zh) 基于偏振调制器级联的8倍频光载毫米波产生方法和系统
CN111585656A (zh) 一种倍频三角波生成装置及方法
CN109951224A (zh) 基于双偏振调制器和偏振调制器实现相位编码信号生成的装置及方法
CN111641460A (zh) 一种强度调制器与偏振分路复用马赫-曾德尔调制器级联的二倍频三角波生成方法
CN112564811B (zh) 一种大动态范围的微波光子i/q下变频装置及调节方法
Zhu et al. Simultaneously frequency down-conversion, independent multichannel phase shifting and zero-IF receiving using a phase modulator in a sagnac loop and balanced detection
Al-Shareefi et al. A study in OCS millimeter-wave generation using two parallel DD-MZMs
CN112285732A (zh) 光子辅助多普勒雷达探测方法及装置
CN114499687B (zh) 一种调制格式可调的线性调频信号产生装置
CN112242872B (zh) 一种偏振分路复用马赫-曾德尔调制器的二倍频三角波和方波生成方法
CN114389707B (zh) 一种频率可灵活选择的多波段线性调频信号生成方法
CN111786742B (zh) 一种微波光子宽带矢量信号生成的方法
Liu et al. Broadband Microwave Photonic Phase Shifter Based on Heterodyne frequency conversion
CN113078953B (zh) 一种基于Sagnac环的线性优化和功率周期性衰落补偿方法
CN112698091B (zh) 基于级联调制器的无模糊微波光子多普勒频移测量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