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05248A - 文档中古汉语时间的转换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文档中古汉语时间的转换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05248A
CN113505248A CN202110796567.4A CN202110796567A CN113505248A CN 113505248 A CN113505248 A CN 113505248A CN 202110796567 A CN202110796567 A CN 202110796567A CN 113505248 A CN113505248 A CN 11350524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me
ancient chinese
information
gregorian
julian d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79656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505248B (zh
Inventor
朱本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10796567.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505248B/zh
Publication of CN1135052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052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5052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0524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3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unstructured textual data
    • G06F16/38Retrieval characterised by using metadata, e.g. metadata not derived from the content or metadata generated manually
    • G06F16/383Retrieval characterised by using metadata, e.g. metadata not derived from the content or metadata generated manually using metadata automatically derived from the cont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3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unstructured textual data
    • G06F16/31Indexing; Data structures therefor; Storage structur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3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unstructured textual data
    • G06F16/33Querying
    • G06F16/338Presentation of query resul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brary & Information Science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AREA)
  • Calculators And Similar Devices (AREA)
  • Document Processing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文档中古汉语时间的转换方法和装置。其中,方法包括:识别文档中包含古汉语时间的词条,或公历时间词条;判断词条中的古汉语时间能否转换为儒略日编码和/或公历时间,或判断词条中的公历时间能否转换为一个政权或多政权相互对照的时间、儒略日编码和/或古汉语时间;如果能转换,则基于预先创建的古汉语时间语料库和/或映射表将词条中的时间转换为一个政权或多政权相互对照的时间、儒略日编码和/或公历时间。本申请实施例的文档中古汉语时间的转换方法和装置,能够快速、方便地实现古汉语时间、儒略日编码、多政权的古汉语时间和/或公历时间之间的相互转换,满足有相关转换需求的使用者。

Description

文档中古汉语时间的转换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文档中古汉语时间的转换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中国古代,年、月、日的记录方式非常复杂。“年”主要采用的方法:1、干支纪年,用10天干和12地支相配来纪年的方法,如甲子年、乙丑年等,每60年干支称谓一循环;2、年号纪年,从秦统一中国起,帝王即位都有年号,如康熙元年等;3、王公谥号纪年,先秦用王公去世后的谥号纪年,如周赧王三十年、赵惠文王十六年;4、岁星纪年,通过观测岁星在天幕运动每年所驻宫次,如“岁在鹑火”,每12年岁星纪年称谓一循环;5、国号纪年;6、生肖纪年,民间使用鼠年、牛年、虎年等十二生肖纪年,每12年生肖纪年称谓一循环。“月”采用的记录方法:1、干支纪月,用10天干和12地支相配来纪年的方法,如甲子月、乙丑月,每60月纪月称谓一循环;2、月建纪月,用北斗星的斗柄所指的十二宫位纪月,如寅月、子月,每12月纪月称谓一循环;3、花木纪月,用植物的花季来纪月,如杏月、桃月,每12月纪月称谓一循环;4、用四季纪月,通过将一年按春夏秋冬划分为四季,每季按照孟、仲、季称谓纪月,如孟春、仲夏,每12月纪月称谓一循环;5、月名别称纪月,例如将一月称为正月、十二月称为腊月;6、闰月,通过调和日、月运行以指导农时,置闰月,在称谓上,先秦闰月称“后”,如“后九月”即“闰九月”,汉武帝太初改历后称“闰”;7、建正与岁首,先秦时,不同的诸侯政权在以何月为正月、何月作为第一年的第一月上各不相同,例如,秦国先以“子正子首”(子月为正月、子月为岁首),后以“寅正亥首”(寅月为正月、十月为岁首)。“日”主要采用的方法:1、干支纪日,用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相配来纪年的方法,如甲子日、乙丑日等,每六十日纪日称谓一循环;2、数序纪日,用初一、十五、三十等纪日,每29日或30日纪日称谓一循环;3、月魄纪日,用既死霸、旁死霸、朔、望、晦等纪日;4、韵目纪日,为方便电报,电文中用平水韵汉字字序代日序,如“马日”指公历21日、“艳日”指公历29日。
中国古代资料中的纪时,不仅同时使用上述年、月、日的不同记录方式(例如,使用年号纪年的同时,也使用干支纪年),而且在使用上将年、月、日三者之间相互组配,形成几十种纪时方式,加上在王朝更替或动乱之时同时存在多个各自采用不同纪时称谓的政权,如果想知道文档中涉及的古汉语时间转换成公历具体是何时、一个政权的历日时间是另外一个或多个政权的何时,则需要查阅资料,并经过人工推算出最终结果,效率低,不够方便,且无法保证准确性。目前,人们通过万年历类的软件实现公历日期与农历日期的相互转换,以及计算出公历年对应的干支纪年,只能转换主流政权(如唐、宋、元、明、清等)的确切历日时间,但是对于模糊时间、时间段、多政权、时序关系、任一(而不只是主流政权)古汉语确切历日时间与公历之间相互转换,当前没有相应的解决办法,尤其是在需要对古汉语纪时进行批量转换时,尤其不便。
此外,古汉语中的实体(如人、地、职官、事件等),人们如果想通过时间了解实体的属性,同样缺乏高效率的办法。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申请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文档中古汉语时间的转换方法,能够快速、方便地将古汉语时间转换为儒略日编码和/或公历时间,满足有相关转换需求的使用者。
本申请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文档中古汉语时间的转换装置。
本申请的第三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计算机设备。
本申请的第四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本申请的第五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文档中古汉语时间的转换方法。
本申请的第六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文档中古汉语时间的转换装置。
本申请的第七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计算机设备。
本申请的第八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文档中古汉语时间的转换方法,包括:
识别文档中包含古汉语时间的词条;
判断所述词条中的古汉语时间能否转换为儒略日编码和/或公历时间;
如果能转换为儒略日编码和/或公历时间,则基于预先创建的古汉语时间语料库和/或映射表将所述词条中的古汉语时间转换为儒略日编码和/或公历时间。
可选的,方法还包括:
预先创建所述古汉语时间语料库和/或映射表,所述古汉语时间语料库和/或映射表包括表征古汉语时间的字段,所述字段包括至少一个政权的政权名称、帝王谥号、帝王姓名、帝王年号以及年号值、月、日。
可选的,判断所述词条中的古汉语时间能否转换为儒略日编码和/或公历时间,包括:
提取并分析所述词条中的古汉语时间对应的信息;
如果根据所述信息能够得到确切的日期或一段日期,则确定能够转换为儒略日编码和/或公历时间;
如果根据所述信息无法得到确切的日期或一段日期,则确定不能转换为儒略日编码和/或公历时间。
可选的,方法还包括:
如果不能转换为儒略日编码和/或公历时间,则生成告警信息。
可选的,当所述词条中的古汉语时间为有确切年月日的日期时,其对应的儒略日编码为7 位;
当所述词条中的古汉语时间为一段日期时,其对应的儒略日编码为14位。
可选的,所述古汉语时间映射表还包括以下字段中的至少一个:季节、节气、星期和候。
可选的,方法还包括:
接收输入的第一古汉语时间;
利用所述古汉语时间语料库和/或映射表查询所述第一古汉语时间对应的第一儒略日编码和/或第一公历时间;
显示第一查询结果,所述第一查询结果包括所述第一儒略日编码和/或所述第一公历时间、所述第二古汉语时间,以及所述第一儒略日编码或所述第一公历时间、所述第二古汉语时间对应的相关信息,所述相关信息包括至少一个政权的政权名称、帝王谥号、帝王姓名、帝王年号以及年号值、月、日、季节信息、节气信息、星期信息和候信息中的至少一个。
可选的,方法还包括:
所述古汉语时间语料库和/或映射表还包括与儒略日编码对应的实体信息编码,所述实体信息编码与所述儒略日编码组成综合编码;
利用所述综合编码查询对应的时间信息及所述时间信息对应的实体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的文档中古汉语时间的转换方法,通过识别文档中包含古汉语时间的词条,并在词条中的古汉语时间能转换为儒略日编码和/或公历时间时,基于预先创建的古汉语时间语料库和/或映射表将所述词条中的古汉语时间转换为儒略日编码和/或公历时间,能够快速、方便地将古汉语时间转换为儒略日编码和/或公历时间,满足有相关转换需求的使用者。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第二方面实施例提出一种文档中古汉语时间的转换装置,包括:
识别模块,用于识别文档中包含古汉语时间的词条;
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词条中的古汉语时间能否转换为儒略日编码和/或公历时间;
转换模块,用于如果能转换为儒略日编码和/或公历时间,则基于预先创建的古汉语时间映射表将所述词条中的古汉语时间转换为儒略日编码和/或公历时间。
可选的,装置还包括:
创建模块,用于预先创建所述古汉语时间语料库和/或映射表,所述古汉语时间语料库和/ 或映射表包括表征古汉语时间的字段,所述字段包括至少一个政权的政权名称、帝王谥号、帝王姓名、帝王年号以及年号值、月、日。
可选的,所述判断模块,用于:
提取并分析所述词条中的古汉语时间对应的信息;
如果根据所述信息能够得到确切的日期或一段日期,则确定能够转换为儒略日编码和/或公历时间;
如果根据所述信息无法得到确切的日期或一段日期,则确定不能转换为儒略日编码和/或公历时间。
可选的,装置还包括:
告警模块,用于如果不能转换为儒略日编码和/或公历时间,则生成告警信息。
可选的,当所述词条中的古汉语时间为有确切年月日的日期时,其对应的儒略日编码为7 位;
当所述词条中的古汉语时间为一段日期时,其对应的儒略日编码为14位。
可选的,所述古汉语时间语料库和/或映射表还包括以下字段中的至少一个:季节、节气、星期和候。
可选的,装置还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输入的第一古汉语时间;
第一查询模块,用于利用所述古汉语时间语料库和/或映射表查询所述第一古汉语时间对应的第一儒略日编码和/或第一公历时间;
显示模块,用于显示第一查询结果,所述第一查询结果包括所述第一儒略日编码和/或所述第一公历时间、所述第二古汉语时间,以及所述第一儒略日编码或所述第一公历时间、所述第二古汉语时间对应的相关信息,所述相关信息包括至少一个政权的政权名称、帝王谥号、帝王姓名、帝王年号以及年号值、月、日、季节信息、节气信息、星期信息和候信息中的至少一个。
可选的,所述古汉语时间语料库和/或映射表还包括与儒略日编码对应的实体信息编码,所述实体信息编码与所述儒略日编码组成综合编码;
装置还包括第二查询模块,用于利用所述综合编码查询对应的时间信息及所述时间信息对应的实体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的文档中古汉语时间的转换装置,通过识别文档中包含古汉语时间的词条,并在词条中的古汉语时间能转换为儒略日编码和/或公历时间时,基于预先创建的古汉语时间映射表将所述词条中的古汉语时间转换为儒略日编码和/或公历时间,能够快速、方便地将古汉语时间转换为儒略日编码和/或公历时间,满足有相关转换需求的使用者。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第三方面实施例提出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文档中古汉语时间的转换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第四方面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文档中古汉语时间的转换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第五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文档中古汉语时间的转换方法,包括:
识别文档中包含公历时间的词条;
判断所述公历时间能否转换为儒略日编码和/或古汉语时间;
如果能转换,则基于预先创建的古汉语时间语料库和/或映射表将所述词条中的公历时间转换为儒略日编码和/或古汉语时间。
可选的,方法包括:
接收输入的第二公历时间;
利用所述古汉语时间语料库和/或映射表查询所述第二公历时间对应的第二儒略日编码和 /或第三古汉语时间;
显示第二查询结果,所述第二查询结果包括所述第二儒略日编码和/或所述第三古汉语时间,以及所述第二儒略日编码或所述第三古汉语时间对应的相关信息,所述相关信息包括一个和/或多个政权的政权名称、帝王谥号、帝王姓名、帝王年号以及年号值、月、日、季节信息、节气信息、星期信息和候信息中的至少一个。
本申请实施例的文档中古汉语时间的转换方法,基于预先创建的古汉语时间语料库和/或映射表将所述词条中的公历时间转换为儒略日编码和/或古汉语时间,能够快速、方便地将公历时间转换为儒略日编码和/或古汉语时间,满足有相关转换需求的使用者。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第六方面实施例提出一种文档中古汉语时间的转换装置,包括:
识别模块,用于识别文档中包含公历时间的词条;
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公历时间能否转换为儒略日编码和/或古汉语时间;
转换模块,用于如果能转换,则基于预先创建的古汉语时间语料库和/或映射表将所述词条中的公历时间转换为儒略日编码和/或古汉语时间。
可选的,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输入的第二公历时间;
查询模块,用于利用所述古汉语时间语料库和/或映射表查询所述第二公历时间对应的第二儒略日编码和/或第三古汉语时间;
显示模块,用于显示第二查询结果,所述第二查询结果包括所述第二儒略日编码和/或所述第三古汉语时间,以及所述第二儒略日编码或所述第三古汉语时间对应的相关信息,所述相关信息包括一个和/或多个政权的政权名称、帝王谥号、帝王姓名、帝王年号以及年号值、月、日、季节信息、节气信息、星期信息和候信息中的至少一个。
本申请实施例的文档中古汉语时间的转换装置,基于预先创建的古汉语时间语料库和/或映射表将所述词条中的公历时间转换为儒略日编码和/或古汉语时间,能够快速、方便地将公历时间转换为儒略日编码和/或古汉语时间,满足有相关转换需求的使用者。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第七方面实施例提出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第五方面实施例所述的文档中古汉语时间的转换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第八方面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五方面实施例所述的文档中古汉语时间的转换方法。
本申请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文档中古汉语时间的转换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的文档中古汉语时间的转换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本申请又一个实施例的文档中古汉语时间的转换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本申请再一个实施例的文档中古汉语时间的转换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本申请一个具体实施例的文档中古汉语时间的转换方法的流程图;
图6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文档中古汉语时间的转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的文档中古汉语时间的转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又一个实施例的文档中古汉语时间的转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再一个实施例的文档中古汉语时间的转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一个具体实施例的文档中古汉语时间的转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文档中古汉语时间的转换方法的流程图;
图12是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的文档中古汉语时间的转换方法的流程图;
图13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文档中古汉语时间的转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的文档中古汉语时间的转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这些实施例不能理解为限制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文档中古汉语时间的转换方法和装置。
图1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文档中古汉语时间的转换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识别文档中包含古汉语时间的词条。
其中,古汉语时间是指采用中国古代汉语纪年方式记录的时间信息,例如干支纪年的甲子年;年号纪年的康熙元年;王公年次纪年的赵惠文王十六年等等。
在本实施例中,可对文档中包含有古汉语时间的词条进行识别。
S2,判断词条中的古汉语时间能否转换为儒略日编码和/或公历时间。
具体地,可提取并分析词条中的古汉语时间对应的信息。如果根据信息能够得到确切的日期或一段日期,则确定能够转换为儒略日编码和/或公历时间;如果根据信息无法得到确切的日期或一段日期,则确定不能转换为儒略日编码和/或公历时间。
其中,当词条中的古汉语时间为有确切年月日的日期(一天)时,其对应的儒略日编码为7位,也就是说任何一天可以转换为一个具有唯一值的7位儒略日编码。当词条中的古汉语时间为一段日期时,其对应的儒略日编码为14位,即起始日期的7位编码和结束时间的7 位编码组合成14位。
由于古汉语时间采用多种不同的纪年方式,某些古汉语时间可能无法得到一定的日期,例如词条中只包含有年月日信息元年四月初一,该信息对应有多个不同的答案,答案并不唯一,因此无法确定其正确的儒略日编码或公历时间。再例如,词条中只包含有干支信息甲子年,由于干支是60年一循环,因此只通过干支信息也无法确定对应的儒略日编码或公历时间。
而如果词条中的信息足够,则可以将其转换成正确的儒略日编码或公历时间。例如,康熙三年四月,可以得知其确切时间为清朝康熙皇帝在位的第三年的四月一日至四月三十日,则其对应一个14位的儒略日编码,或者公历xxxx年xx月xx日至xx月xx日。
S3,如果能转换为儒略日编码和/或公历时间,则基于预先创建的古汉语时间语料库和/ 或映射表将词条中的古汉语时间转换为儒略日编码和/或公历时间。
在确定词条中的古汉语时间能转换为儒略日编码和/或公历时间后,可查询预先创建的古汉语时间语料库和/或映射表,获得古汉语时间对应的儒略日编码和/或公历时间。例如,某词条的古汉语时间包括了东晋成帝咸和元年二月一日,基于古汉语时间语料库和/或映射表可以查询出其对应的儒略日编码为1840234,公历时间为0326年04月15日。上述获得的信息可以存储为JSON格式或XML格式。
具体转换规则可如表1所示。
Figure RE-GDA0003250993210000081
Figure RE-GDA0003250993210000091
表1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文档中古汉语时间的转换方法还包括:
S4,预先创建古汉语时间语料库和/或映射表。
其中,古汉语时间语料库和/或映射表包括表征古汉语时间的字段,字段包括至少一个政权的政权名称、帝王谥号、帝王姓名、帝王年号以及年号值、月、日。如表2所示,第一列为古汉语时间;第二列为政权名称;第三列为帝王谥号;第四列为帝王姓名;第五列为帝王年号;第六列为年;第七列为月,第八列为日,第九列为备注。其中,如果古汉语时间有缺项,则用分隔符代替,例如“乾隆四十五年五月初五”,政权名称、帝王谥号、帝王姓名三项空缺,应变换为标准格式的",,,乾隆,四十五年,五月,初五"。其映射的公历时间为1780年05月 26日。
Figure RE-GDA0003250993210000092
Figure RE-GDA0003250993210000101
表2
具体地,可通过人工手动关联等方式预先将古汉语时间与儒略日编码、公历时间进行映射,从而生成古汉语时间映射表。
此外,如图3所示,文档中古汉语时间的转换方法还包括:
S5,如果不能转换为儒略日编码和/或公历时间,则生成告警信息。
也就是说,如果词条中的古汉语时间如果信息不足,则无法转换成儒略日编码和/或公历时间,此时则生成告警信息,提醒使用者某一词条的古汉语时间无法转换成功。当然,使用者可以补充相关信息,使其能够转换成功。
本方法在批量转换时,可有效地提高效率。
本申请实施例的文档中古汉语时间的转换方法,通过识别文档中包含古汉语时间的词条,并在词条中的古汉语时间能转换为儒略日编码和/或公历时间时,基于预先创建的古汉语时间语料库和/或映射表将词条中的古汉语时间转换为儒略日编码和/或公历时间,能够快速、方便地将古汉语时间转换为儒略日编码和/或公历时间,满足有相关转换需求的使用者。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古汉语时间映射表还可以包括以下字段中的至少一个:季节、节气、星期和候。其中,季节可表述为孟春、仲春等;节气可包括雨水、芒种等。候则包括天候、地候、物候、人候。天候可包括日食、日晕、月食、月晕等天气事件;地候可包括地动、山崩、河溢等地理事件;物候可包括花鸟鱼虫等动物相关的事件;人候可包括战争、瘟疫、会盟等人相关的事件。
也就是说,本实施例中,古汉语时间映射表中的儒略日编码、公历时间不仅与古汉语时间有映射关系,也可以与上述信息有映射关系。
如图4所示,文档中古汉语时间的转换方法还包括:
S6,接收输入的第一古汉语时间。
使用者在有时间转换需求时,可以在查询界面的输入框内输入第一古汉语时间进行查询。
S7,利用古汉语时间语料库和/或映射表查询古汉语时间对应的第一儒略日编码和/或公历时间、第二古汉语时间。
在一个实施例中,同一个时期,可能对应同时存在多个政权,例如三国时期、南北朝时期等。也就是说,同一个古汉语时间可能对应多个政权,那么在转换的时候,可将使用者输入的第一古汉语时间转换为对应的第二古汉语时间,例如魏国的xxxx年xx月xx日转换为蜀国的yyyy年yy月yy日。
S8,显示第一查询结果。
其中,第一查询结果可包括第一儒略日编码和/或第一公历时间、第二古汉语时间,以及第一儒略日编码和/或第一公历时间、第二古汉语时间对应的相关信息,相关信息包括至少一个政权的政权名称、帝王谥号、帝王姓名、帝王年号以及年号值、月、日、季节信息、节气信息、星期信息和候信息中的至少一个。继续举例说明,使用者想要查询某一古汉语时间对应的儒略日编码和/或公历时间,可以输入古汉语时间,“东晋,成帝,咸和,元年,二月,一日”,经过查询古汉语时间映射表,可知其对应的儒略日编码为1840234,公历时间为0326年04月 15日。除了获取上述信息之外,还可以获取其他相关信息,对应结果可显示为“1840234,东晋_成帝_司马衍_咸和_元年_仲春_二月_一日,农历丙戌年_壬辰月_丁亥日_朔02:42:56,狗年,0326-04-15_星期五_雨水”。当然,还可以显示当天发生的一些事件。
本实施例基于上一实施例的方案,进一步获取与儒略日编码和/或公历时间相关联的信息,可以帮助使用者高效地查询到更多的信息。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古汉语时间语料库和/或映射表还可以包括与儒略日编码对应的实体信息编码,实体信息编码与儒略日编码组成综合编码。也就是说,本实施例中,古汉语时间语料库和/或映射表中的儒略日编码还可以与实体信息相关联,从而帮助使用者查询某一时间段的实体信息。
如图5所示,文档中古汉语时间的转换方法还包括:
S9,利用综合编码查询对应的时间信息及时间信息对应的实体信息。
以实体信息为地址举例说明:相同地址在不同时期,其对应的地址名称可能会不同。因此,要想知道在某一时间段内该地址的地址名称,就可以通过综合编码获知。例如,某综合编码为2839405010010020022839566,通过分析可知其前七位2839405为起始时间;后七位 2839566为结束时间;中间十一位01001002002表示地址,01表示北京市,001表示海淀区,第一个002表示燕园街道,第二个002表示北京大学校内。那么就可以得知在这段时间段内,该地址的名称对应为北京大学校内。
当然,中间的地址编码可以替换成其他实体信息的编码。例如,对于7位起始时间编码+ 人的属性位+7位终止时间编码,计算机在对其解码时,便可以分析出这个人属于某个朝代、他的官爵等实体信息。
基于预设规则对实体信息进行编码。这样,便可以利用综合编码查询到某一时间段内的实体信息。通过统一的编码规则,方便管理,便于查询,提高工作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实施例,本申请还提出了一种文档中古汉语时间的转换装置。
图6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文档中古汉语时间的转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6所示,该装置包括识别模块610、判断模块620和转换模块630。
识别模块610,用于识别文档中包含古汉语时间的词条。
判断模块620,用于判断词条中的古汉语时间能否转换为儒略日编码或公历时间。
其中,判断模块620,用于提取并分析词条中的古汉语时间对应的信息;
如果根据信息能够得到确切的日期或一段日期,则确定能够转换为儒略日编码或公历时间;
如果根据信息无法得到确切的日期或一段日期,则确定不能转换为儒略日编码或公历时间。
当词条中的古汉语时间为确切的日期时,其对应的儒略日编码为7位;
当词条中的古汉语时间为一段日期时,其对应的儒略日编码为14位。
转换模块630,用于如果能转换为儒略日编码或公历时间,则基于预先创建的古汉语时间语料库和/或映射表将词条中的古汉语时间转换为儒略日编码或公历时间。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装置还包括创建模块640。
创建模块640,用于预先创建古汉语时间语料库和/或映射表。古汉语时间语料库和/或映射表包括表征古汉语时间的字段,字段包括至少一个政权的政权名称、帝王谥号、帝王姓名、帝王年号以及年号值、月、日。
在本申请的又一个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装置还包括告警模块650。
告警模块650,用于如果不能转换为儒略日编码或公历时间,则生成告警信息。
在本申请的再一个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装置还包括接收模块660、第一查询模块670 和显示模块680。
古汉语时间语料库和/或映射表还包括以下字段中的至少一个:季节、节气、星期和候。
接收模块660,用于接收输入的第一古汉语时间。
第一查询模块670,用于利用古汉语时间语料库和/或映射表查询第一古汉语时间对应的第一儒略日编码和/或第一公历时间。
显示模块680,用于显示第一查询结果。所述第一查询结果包括所述第一儒略日编码和/ 或所述第一公历时间、所述第二古汉语时间,以及所述第一儒略日编码或所述第一公历时间、所述第二古汉语时间对应的相关信息,所述相关信息包括至少一个政权的政权名称、帝王谥号、帝王姓名、帝王年号以及年号值、月、日、季节信息、节气信息、星期信息和候信息中的至少一个。
在本申请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装置还包括第二查询模块690。
古汉语时间语料库和/或映射表还包括与儒略日编码对应的实体信息编码,实体信息编码与儒略日编码组成综合编码。
第二查询模块690,用于利用综合编码查询对应的时间信息及时间信息对应的实体信息。
应当理解的是,文档中古汉语时间的转换装置与其对应的方法实施例描述一致,故本实施例中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的文档中古汉语时间的转换装置,通过识别文档中包含古汉语时间的词条,并在词条中的古汉语时间能转换为儒略日编码和/或公历时间时,基于预先创建的古汉语时间语料库和/或映射表将词条中的古汉语时间转换为儒略日编码和/或公历时间,能够快速、方便地将古汉语时间转换为儒略日编码和/或公历时间,满足有相关转换需求的使用者。
为了实现上述实施例,本申请还提出了一种计算机设备。
该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文档中古汉语时间的转换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实施例,本申请还提出了一种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该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文档中古汉语时间的转换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实施例,本申请还提出了文档中古汉语时间的转换方法。
如图11所示,文档中古汉语时间的转换方法包括:
S1101,识别文档中包含公历时间的词条。
S1102,判断所述公历时间能否转换为儒略日编码和/或古汉语时间。
S1103,如果能转换,则基于预先创建的古汉语时间语料库和/或映射表将所述词条中的公历时间转换为儒略日编码和/或古汉语时间。
本实施例为与第一方面实施例相对应的反向转换,即将公历时间转换为儒略日编码和/或古汉语时间。同样使用预先创建的古汉语时间语料库和/或映射表进行转换,具体内容请参考第一方面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的文档中古汉语时间的转换方法,基于预先创建的古汉语时间语料库和/或映射表将所述词条中的公历时间转换为儒略日编码和/或古汉语时间,能够快速、方便地将公历时间转换为儒略日编码和/或古汉语时间,满足有相关转换需求的使用者。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还包括:
S1104,接收输入的第二公历时间。
S1105,利用所述古汉语时间语料库和/或映射表查询所述第二公历时间对应的第二儒略日编码和/或第三古汉语时间。
S1106,显示第二查询结果。
所述第二查询结果包括所述第二儒略日编码和/或所述第三古汉语时间,以及所述第二儒略日编码或所述第三古汉语时间对应的相关信息,所述相关信息包括一个和/或多个政权的政权名称、帝王谥号、帝王姓名、帝王年号以及年号值、月、日、季节信息、节气信息、星期信息和候信息中的至少一个。
在一个实施例中,同一个时期,可能对应同时存在多个政权,例如三国时期、南北朝时期等。也就是说,同一个古汉语时间可能对应多个政权,那么在转换的时候,可将使用者输入的第二公历时间对应转换为多个古汉语时间,如公元xxxx年xx月xx日,转换为魏国的yyyy 年yy月yy日,以及蜀国的zzzz年zz月zz日。
为了实现上述实施例,本申请还提出了文档中古汉语时间的转换装置。
如图13所示,文档中古汉语时间的转换装置包括识别模块1310、判断模块1320和转换模块1330。
识别模块1310,用于识别文档中包含公历时间的词条;
判断模块1320,用于判断所述公历时间能否转换为儒略日编码和/或古汉语时间;
转换模块1330,用于如果能转换,则基于预先创建的古汉语时间语料库和/或映射表将词条中的公历时间转换为儒略日编码和/或古汉语时间。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文档中古汉语时间的转换装置还包括接收模块1340、查询模块1350和显示模块1360。
接收模块1340,用于接收输入的第二公历时间;
查询模块1350,用于利用所述古汉语时间语料库和/或映射表查询所述第二公历时间对应的第二儒略日编码和/或第三古汉语时间;
显示模块1360,用于显示第二查询结果,所述第二查询结果包括所述第二儒略日编码和/ 或所述第三古汉语时间,以及所述第二儒略日编码或所述第三古汉语时间对应的相关信息,所述相关信息包括一个和/或多个政权的政权名称、帝王谥号、帝王姓名、帝王年号以及年号值、月、日、季节信息、节气信息、星期信息和候信息中的至少一个。
本申请实施例的文档中古汉语时间的转换装置,基于预先创建的古汉语时间语料库和/或映射表将所述词条中的公历时间转换为儒略日编码和/或古汉语时间,能够快速、方便地将公历时间转换为儒略日编码和/或古汉语时间,满足有相关转换需求的使用者。
为了实现上述实施例,本申请还提出了一种计算机设备。
该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第五方面实施例的文档中古汉语时间的转换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实施例,本申请还提出了一种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该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五方面实施例的文档中古汉语时间的转换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在流程图中表示或在此以其他方式描述的逻辑和/或步骤,例如,可以被认为是用于实现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的定序列表,可以具体实现在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中,以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如基于计算机的系统、包括处理器的系统或其他可以从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取指令并执行指令的系统)使用,或结合这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而使用。就本说明书而言,"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任何可以包含、存储、通信、传播或传输程序以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或结合这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而使用的装置。计算机可读介质的更具体的示例(非穷尽性列表)包括以下:具有一个或多个布线的电连接部(电子装置),便携式计算机盘盒(磁装置),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除可编辑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速存储器),光纤装置,以及便携式光盘只读存储器 (CDROM)。另外,计算机可读介质甚至可以是可在其上打印程序的纸或其他合适的介质,因为可以例如通过对纸或其他介质进行光学扫描,接着进行编辑、解译或必要时以其他合适方式进行处理来以电子方式获得程序,然后将其存储在计算机存储器中。
应当理解,本申请的各部分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组合来实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多个步骤或方法可以用存储在存储器中且由合适的指令执行系统执行的软件或固件来实现。例如,如果用硬件来实现,和在另一实施方式中一样,可用本领域公知的下列技术中的任一项或他们的组合来实现:具有用于对数据信号实现逻辑功能的逻辑门电路的离散逻辑电路,具有合适的组合逻辑门电路的专用集成电路,可编程门阵列(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Claims (20)

1.一种文档中古汉语时间的转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识别文档中包含古汉语时间的词条;
判断所述词条中的古汉语时间能否转换为儒略日编码和/或公历时间;
如果能转换为儒略日编码和/或公历时间,则基于预先创建的古汉语时间语料库和/或映射表将所述词条中的古汉语时间转换为儒略日编码和/或公历时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换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预先创建所述古汉语时间语料库和/或映射表,所述古汉语时间语料库和/或映射表包括表征古汉语时间的字段,所述字段包括至少一个政权的政权名称、帝王谥号、帝王姓名、帝王年号以及年号值、月、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判断所述词条中的古汉语时间能否转换为儒略日编码和/或公历时间,包括:
提取并分析所述词条中的古汉语时间对应的信息;
如果根据所述信息能够得到确切的日期或一段日期,则确定能够转换为儒略日编码和/或公历时间;
如果根据所述信息无法得到确切的日期或一段日期,则确定不能转换为儒略日编码和/或公历时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换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如果不能转换为儒略日编码和/或公历时间,则生成告警信息。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当所述词条中的古汉语时间为有确切年月日的日期时,其对应的儒略日编码为7位;
当所述词条中的古汉语时间为一段日期时,其对应的儒略日编码为14位。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古汉语时间映射表还包括以下字段中的至少一个:季节、节气、星期和候。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转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方法还包括:
接收输入的第一古汉语时间;
利用所述古汉语时间语料库和/或映射表查询所述第一古汉语时间对应的第一儒略日编码和/或第一公历时间、第二古汉语时间;
显示第一查询结果,所述第一查询结果包括所述第一儒略日编码和/或所述第一公历时间、所述第二古汉语时间,以及所述第一儒略日编码或所述第一公历时间、所述第二古汉语时间对应的相关信息,所述相关信息包括至少一个政权的政权名称、帝王谥号、帝王姓名、帝王年号以及年号值、月、日、季节信息、节气信息、星期信息和候信息中的至少一个。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方法还包括:
所述古汉语时间语料库和/或映射表还包括与儒略日编码对应的实体信息编码,所述实体信息编码与所述儒略日编码组成综合编码;
利用所述综合编码查询对应的时间信息及所述时间信息对应的实体信息。
9.一种文档中古汉语时间的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识别模块,用于识别文档中包含古汉语时间的词条;
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词条中的古汉语时间能否转换为儒略日编码和/或公历时间;
转换模块,用于如果能转换为儒略日编码和/或公历时间,则基于预先创建的古汉语时间语料库和/或映射表将所述词条中的古汉语时间转换为儒略日编码和/或公历时间。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装置还包括:
创建模块,用于预先创建所述古汉语时间语料库和/或映射表,所述古汉语时间语料库和/或映射表包括表征古汉语时间的字段,所述字段包括至少一个政权的政权名称、帝王谥号、帝王姓名、帝王年号以及年号值、月、日。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模块,用于:
提取并分析所述词条中的古汉语时间对应的信息;
如果根据所述信息能够得到确切的日期或一段日期,则确定能够转换为儒略日编码和/或公历时间;
如果根据所述信息无法得到确切的日期或一段日期,则确定不能转换为儒略日编码和/或公历时间。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装置还包括:
告警模块,用于如果不能转换为儒略日编码和/或公历时间,则生成告警信息。
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当所述词条中的古汉语时间为有确切年月日的日期时,其对应的儒略日编码为7位;
当所述词条中的古汉语时间为一段日期时,其对应的儒略日编码为14位。
14.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古汉语时间语料库和/或映射表还包括以下字段中的至少一个:季节、节气、星期和候。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装置还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输入的第一古汉语时间;
第一查询模块,用于利用所述古汉语时间语料库和/或映射表查询所述第一古汉语时间对应的第一儒略日编码和/或第一公历时间;
显示模块,用于显示第一查询结果,所述第一查询结果包括所述第一儒略日编码和/或所述第一公历时间、所述第二古汉语时间,以及所述第一儒略日编码或所述第一公历时间、所述第二古汉语时间对应的相关信息,所述相关信息包括至少一个政权的政权名称、帝王谥号、帝王姓名、帝王年号以及年号值、月、日、季节信息、节气信息、星期信息和候信息中的至少一个。
16.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古汉语时间语料库和/或映射表还包括与儒略日编码对应的实体信息编码,所述实体信息编码与所述儒略日编码组成综合编码;
第二查询模块,用于利用所述综合编码查询对应的时间信息及所述时间信息对应的实体信息。
17.一种文档中古汉语时间的转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识别文档中包含公历时间的词条;
判断所述公历时间能否转换为儒略日编码和/或古汉语时间;
如果能转换,则基于预先创建的古汉语时间语料库和/或映射表将所述词条中的公历时间转换为儒略日编码和/或古汉语时间。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转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输入的第二公历时间;利用所述古汉语时间语料库和/或映射表查询所述第二公历时间对应的第二儒略日编码和/或第三古汉语时间;
显示第二查询结果,所述第二查询结果包括所述第二儒略日编码和/或所述第三古汉语时间,以及所述第二儒略日编码或所述第三古汉语时间对应的相关信息,所述相关信息包括一个和/或多个政权的政权名称、帝王谥号、帝王姓名、帝王年号以及年号值、月、日、季节信息、节气信息、星期信息和候信息中的至少一个。
19.一种文档中古汉语时间的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识别模块,用于识别文档中包含公历时间的词条;
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公历时间能否转换为儒略日编码和/或古汉语时间;
转换模块,用于如果能转换,则基于预先创建的古汉语时间语料库和/或映射表将所述词条中公历时间转换为儒略日编码和/或古汉语时间。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装置还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输入的第二公历时间;
查询模块,用于利用所述古汉语时间语料库和/或映射表查询所述第二公历时间对应的第二儒略日编码和/或第三古汉语时间;
显示模块,用于显示第二查询结果,所述第二查询结果包括所述第二儒略日编码和/或所述第三古汉语时间,以及所述第二儒略日编码或所述第三古汉语时间对应的相关信息,所述相关信息包括一个和/或多个政权的政权名称、帝王谥号、帝王姓名、帝王年号以及年号值、月、日、季节信息、节气信息、星期信息和候信息中的至少一个。
CN202110796567.4A 2021-07-14 2021-07-14 文档中古汉语时间的转换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1350524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96567.4A CN113505248B (zh) 2021-07-14 2021-07-14 文档中古汉语时间的转换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96567.4A CN113505248B (zh) 2021-07-14 2021-07-14 文档中古汉语时间的转换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05248A true CN113505248A (zh) 2021-10-15
CN113505248B CN113505248B (zh) 2023-09-01

Family

ID=780133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796567.4A Active CN113505248B (zh) 2021-07-14 2021-07-14 文档中古汉语时间的转换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505248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189421A (ja) * 1992-01-13 1993-07-30 Toshiba Corp 古文かな漢字変換装置及び方法
CN101251839A (zh) * 2008-03-26 2008-08-27 华东师范大学 古文字与现代汉字之间的转换方法
CN106200357A (zh) * 2016-07-12 2016-12-07 佛山杰致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生日提醒系统
CN107451114A (zh) * 2017-06-28 2017-12-08 广州尚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古汉语语义分析方法及其系统
CN109829159A (zh) * 2019-01-29 2019-05-31 南京师范大学 一种古汉语文本的一体化自动词法分析方法及系统
CN110909549A (zh) * 2019-10-11 2020-03-24 北京师范大学 对古汉语进行断句的方法、装置以及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189421A (ja) * 1992-01-13 1993-07-30 Toshiba Corp 古文かな漢字変換装置及び方法
CN101251839A (zh) * 2008-03-26 2008-08-27 华东师范大学 古文字与现代汉字之间的转换方法
CN106200357A (zh) * 2016-07-12 2016-12-07 佛山杰致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生日提醒系统
CN107451114A (zh) * 2017-06-28 2017-12-08 广州尚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古汉语语义分析方法及其系统
CN109829159A (zh) * 2019-01-29 2019-05-31 南京师范大学 一种古汉语文本的一体化自动词法分析方法及系统
CN110909549A (zh) * 2019-10-11 2020-03-24 北京师范大学 对古汉语进行断句的方法、装置以及存储介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董慧;徐雷;王菲;俞思伟;: "语义分析系统研究(Ⅲ)――中华史籍语义分析系统实现", 情报学报, no. 02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05248B (zh) 2023-09-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353030A (zh) 基于旅游领域知识图谱的知识问答检索方法及装置
CN111324679B (zh) 地址信息的处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2169591B (zh) 一种制图中文本注记分行方法以及绘制方法
Solijonov Conceptual field analysis sample of the text (on the example of parable)
CN102193906A (zh) Word格式试卷自动导入数据库系统的方法
CN101025760A (zh) 一种关于家谱数字化的方法
CN112966053B (zh) 一种基于知识图谱的海洋领域专家库构建方法及装置
CN107562451A (zh) 一种基于WebGIS的地方志文献可视化方法
CN101794304B (zh) 行业信息服务系统及方法
CN108984640A (zh) 一种基于web数据挖掘的地理信息获取方法
CN111125553A (zh) 一种支持多源数据的城市建成区智能提取方法
CN113505248A (zh) 文档中古汉语时间的转换方法和装置
CN109086285B (zh) 基于语素的汉语智能处理方法和系统及装置
CN112069824B (zh) 基于上下文概率和引证的地域识别方法、装置及介质
CN110232160B (zh) 兴趣点变迁事件检测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1177411A (zh) 一种基于nlp的知识图谱构建方法
CN114970547A (zh) 多层级多类型的规划内容差异识别与冲突消除方法
CN115169322A (zh) 基于知识图谱的自然语言数据挖掘语句求解方法及装置
CN116431625A (zh) 一种地理实体的定位分析方法、装置及计算机设备
Kraeger et al. New dimensions in community well-being
CN111198912A (zh) 一种地址数据处理方法及其装置
Mutter et al. Visualising language in space: New approaches in linguistic cartography
CN110909114B (zh) 一种非结构化航海书表与电子海图的关联方法
Moir et al. An internet-accessible building Archaeology research database (BARD)
Pour Ahmadi et al. Rethinking building footprint regulations towards conservation of historical urban fabrics: a case study of Rasht cit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