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05069A - 一种测试数据分析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测试数据分析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05069A
CN113505069A CN202110780291.0A CN202110780291A CN113505069A CN 113505069 A CN113505069 A CN 113505069A CN 202110780291 A CN202110780291 A CN 202110780291A CN 113505069 A CN113505069 A CN 11350506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st
data
information
obtaining
tes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78029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505069B (zh
Inventor
徐中英
何华锋
岳瑞华
孔祥玉
郑建飞
赵沙乐
李小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ocket Force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of PLA
Original Assignee
Rocket Force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of PL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ocket Force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of PLA filed Critical Rocket Force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of PLA
Priority to CN202110780291.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505069B/zh
Publication of CN1135050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050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5050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0506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36Preventing errors by testing or debugging software
    • G06F11/3668Software testing
    • G06F11/3672Test management
    • G06F11/3692Test management for test results analysi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8/00Pattern recognition
    • G06F18/20Analysing
    • G06F18/24Classification techniques
    • G06F18/241Classification techniques relating to the classification model, e.g. parametric or non-parametric approach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30Computing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Bioinformatics & Computational Biology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Evolutionary Biology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Information Retrieval, Db Structures And Fs Structure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测试数据分析方法及系统,通过获得待测产品测试信息具有第一识别号;根据待测产品测试信息获得数据类型信息集;基于数据类型信息集、第一识别号,获得关系构建规则;根据关系构建规则构建母子数据库;对待测产品测试信息进行解析,获得待测解析数据;将待测解析数据中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的数据导入所述第一母表中,将满足第二预设条件的数据导入所述第一子表中;根据测试分析要求从母子数据库中获得第一测试数据;将预测分析要求、第一测试数据输入测试分析模型,获得第一测试结果。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从搜集数据到出分析结果的效率低,往往是按天给出结果,严重影响测试效率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测试数据分析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测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测试数据分析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对于可靠性要求高的工业产品需要经过测试,测试对于检查机器的合格率很重要,在生产测试流程有多个功能测试站点,每个站点会产生对应的测试日志文件,存储于工业产品的对应存储空间中。传统软件系统测试的测试重点是需求覆盖,而对于我们的数据库测试同样也需要对需求覆盖进行保证。那么数据库在初期设计中也需要对这个进行分析,测试.例如存储过程,视图,触发器,约束,规则等我们都需要进行需求的验证确保这些功能设计是符合需求的。另一方面我们需要确认数据库设计文档和最终的数据库相同,当设计文档变化时我们同样要验证该修改是否落实到数据库上。这个阶段我们的测试主要通过数据库设计评审来实现。传统的数据收集工作是依照数据收集要求,先收集符合条件的测试日志文件,然后,再使用特定的数据分析工具来完成数据的分析。
但本申请发明人发现上述技术至少存在如下技术问题:
现有技术中从搜集数据到出分析结果的效率低,往往是按天给出结果,严重影响测试效率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测试数据分析方法及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从搜集数据到出分析结果的效率低,往往是按天给出结果,严重影响测试效率的技术问题。
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测试数据分析方法及系统。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测试数据分析方法,所述方法包括:获得待测产品测试信息,所述待测产品测试信息具有第一识别号,所述第一识别号与待测产品一一对应;根据所述待测产品测试信息,获得数据类型信息集;基于所述数据类型信息集、所述第一识别号,获得关系构建规则;根据所述关系构建规则,构建母子数据库,所述母子数据库包括第一母表、第一子表,其中,所述第一母表对应第一预设条件、所述第一子表对应第二预设条件,所述第一母表与所述第一子表相对应;对所述待测产品测试信息进行解析,获得待测解析数据;将所述待测解析数据中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的数据导入所述第一母表中,将满足所述第二预设条件的数据导入所述第一子表中;获得测试分析要求;根据所述测试分析要求从所述母子数据库中获得第一测试数据;将所述预测分析要求、所述第一测试数据输入测试分析模型,获得第一测试结果。
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测试数据分析系统,所述系统包括:第一获得单元,所述第一获得单元用于获得待测产品测试信息,所述待测产品测试信息具有第一识别号,所述第一识别号与待测产品一一对应;
第二获得单元,所述第二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待测产品测试信息,获得数据类型信息集;
第三获得单元,所述第三获得单元用于基于所述数据类型信息集、所述第一识别号,获得关系构建规则;
第一构建单元,所述第一构建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关系构建规则,构建母子数据库,所述母子数据库包括第一母表、第一子表,其中,所述第一母表对应第一预设条件、所述第一子表对应第二预设条件,所述第一母表与所述第一子表相对应;
第四获得单元,所述第四获得单元用于对所述待测产品测试信息进行解析,获得待测解析数据;
第一执行单元,所述第一执行单元用于将所述待测解析数据中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的数据导入所述第一母表中,将满足所述第二预设条件的数据导入所述第一子表中;
第五获得单元,所述第五获得单元用于获得测试分析要求;
第六获得单元,所述第六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测试分析要求从所述母子数据库中获得第一测试数据;
第七获得单元,所述第七获得单元用于将所述预测分析要求、所述第一测试数据输入测试分析模型,获得第一测试结果。
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测试数据分析系统,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第一方面所述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测试数据分析方法及系统,通过获得待测产品测试信息,所述待测产品测试信息具有第一识别号,所述第一识别号与待测产品一一对应;根据所述待测产品测试信息,获得数据类型信息集;基于所述数据类型信息集、所述第一识别号,获得关系构建规则;根据所述关系构建规则,构建母子数据库,所述母子数据库包括第一母表、第一子表,其中,所述第一母表对应第一预设条件、所述第一子表对应第二预设条件,所述第一母表与所述第一子表相对应;对所述待测产品测试信息进行解析,获得待测解析数据;将所述待测解析数据中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的数据导入所述第一母表中,将满足所述第二预设条件的数据导入所述第一子表中;获得测试分析要求;根据所述测试分析要求从所述母子数据库中获得第一测试数据;将所述预测分析要求、所述第一测试数据输入测试分析模型,获得第一测试结果。达到了将原始测试信息构建对应的数据库,通过数据库中数据的映射关系,实现按照需要进行测试数据的高效提取并自动进行分析给出对应的结果,不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数据搜集和分析,提高数据分析的效率的技术效果,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从搜集数据到出分析结果的效率低,往往是按天给出结果,严重影响测试效率的技术问题。
上述说明仅是本申请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申请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申请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一种测试数据分析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一种测试数据分析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示例性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第一获得单元11,第二获得单元12,第三获得单元13,第一构建单元14,第四获得单元15,第一执行单元16,第五获得单元17,第六获得单元18,第七获得单元19,总线300,接收器301,处理器302,发送器303,存储器304,总线接口305。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测试数据分析方法及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从搜集数据到出分析结果的效率低,往往是按天给出结果,严重影响测试效率的技术问题。
下面,将参考附图详细的描述根据本申请的示例实施例。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本申请的全部实施例,应理解,本申请不受这里描述的示例实施例的限制。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总体思路如下: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测试数据分析方法,所述方法包括:获得待测产品测试信息,所述待测产品测试信息具有第一识别号,所述第一识别号与待测产品一一对应;根据所述待测产品测试信息,获得数据类型信息集;基于所述数据类型信息集、所述第一识别号,获得关系构建规则;根据所述关系构建规则,构建母子数据库,所述母子数据库包括第一母表、第一子表,其中,所述第一母表对应第一预设条件、所述第一子表对应第二预设条件,所述第一母表与所述第一子表相对应;对所述待测产品测试信息进行解析,获得待测解析数据;将所述待测解析数据中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的数据导入所述第一母表中,将满足所述第二预设条件的数据导入所述第一子表中;获得测试分析要求;根据所述测试分析要求从所述母子数据库中获得第一测试数据;将所述预测分析要求、所述第一测试数据输入测试分析模型,获得第一测试结果。达到了将原始测试信息构建对应的数据库,通过数据库中数据的映射关系,实现按照需要进行测试数据的高效提取并自动进行分析给出对应的结果。
在介绍了本申请基本原理后,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来具体介绍本申请的各种非限制性的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测试数据分析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S100:获得待测产品测试信息,所述待测产品测试信息具有第一识别号,所述第一识别号与待测产品一一对应;
具体的,获得待测产品的所有测试信息,通常可靠性要求高的工业产品无论在生产过程中还是出厂前都会进行测试,在生产测试流程中设置多个功能测试站点,每个站点对于产出的机台都会产生测试日志文件,将测试日志中的数据进行提取。每一台测试机器进行测试的所有数据设置一个对应的识别号,这个号为唯一的,与待测试机器对应。
步骤S200:根据所述待测产品测试信息,获得数据类型信息集;
具体的,按照待测产品测试信息中的数据类型进行数据分类,如产品序列号、测试时间、测试结果、测试过程、测试对象等,按照具体的信息对应内容进行数据类型的确定,从而进行数据分类,将测试信息中的所有数据进行归类,确定其的数据类型信息,数据类型信息集为待测产品的所有测试信息对应的所有信息类型分类情况。
步骤S300:基于所述数据类型信息集、所述第一识别号,获得关系构建规则;
进一步的,所述基于所述数据类型信息集、所述第一识别号,获得关系构建规则,步骤S300包括:步骤S301:获得第一文件名,所述第一文件名与所述待测产品测试信息相对应;步骤S302:根据所述数据类型信息集,获得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为基础信息;步骤S303:根据所述第一信息,获得第一设定信息;步骤S304:根据所述数据类型信息集,获得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为测试细节信息,所述第二信息与所述第一信息具有相关性;步骤S305:根据所述第二信息,获得第二预定信息,其中,所述第一预定信息、第二预定信息均包括数据类型信息;步骤S306:根据所述第一识别号、第一预定信息、第一文件名,构建第一规则;步骤S307:根据所述第一识别号、第二预定信息,构建第二规则;步骤S308:根据所述第一预定信息、第二预定信息、第一标识号,构建第三规则;步骤S309:根据所述第一、第二、第三规则,获得所述关系构建规则。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规则为第所述第一预设条件,所述第二规则、第三规则为所述第二预设条件,其中,当所述第二预设条件在使用时为所述第二规则或第三规则。
具体的,根据测试信息的类型进行关系构建规则的确定,所述关系为各数据类型之间的映射关联信息,每条测试日志都对应一个测试过程、测试结果、测试时间等测试信息内容,通过测试信息类型特点进行关系构建规则的设定,按照对应的关系构建规则进行测试数据的构建,能够快速将对应的测试信息进行查找,提高数据获取和分析的效率。具体关系构建规则按照测试信息类型的特点进行设定,测试中的关键数据类型作为第一信息,即测试数据中的关键组成内容,如测试时间、产品序列号、测试结果等,这些归为第一信息,第二信息为非必要或者非常用的测试信息,如对第一信息的细化内容、或者测试数据中出现的特征情况、测试过程的细化、测试数据提取时间等,这些作为第二信息,还可以进一步对第二信息进行细分,对于次重要的作为第二信息,不常见的作为第三信息,从而实现了对测试信息的细化分类的过程,能够按照对应的分类进行数据的快速提取,按照第一信息的内容和类型,提取第一预定信息,第一预定信息是对第一信息的类型描述内容,同样的第二预定信息为按照第二信息的数据类型进行提取的结果,其中为对第二信息的类型描述内容。若还有第三信息同样进行对应的类型提取。按照设定的分类内容进行关系构建规则的设定,第一规则为第一层级的,按照第一识别号、第一预定信息、第一文件名,构建第一规则,其中第一文件名为导入的测试数据的对应文件名,每个测试日志存储时会对应一个文件名,该文件名即为第一文件名;根据所述第一识别号、第二预定信息,构建第二规则,第二规则是将第二信息进行存储的关系。第一规则是对应将第一信息进行数据库构建的规则,第二规则是对第二信息构建数据库的规则,除了将第二信息进行单独数据库构建外,第三规则是对于第二数据库构建是将满足第一信息、第二信息的同时进行存储。另外,对于存在第三信息时,依然可以将第三信息进行单独数据库的构建,或者将第一信息、第三信息进行构建,亦或者将第一、第二、第三信息一起进行数据库构建。通过第一识别号将各数据进行关联,实现映射关系的建立。
步骤S400:根据所述关系构建规则,构建母子数据库,所述母子数据库包括第一母表、第一子表,其中,所述第一母表对应第一预设条件、所述第一子表对应第二预设条件,所述第一母表与所述第一子表相对应;
具体的,按照关系构建规则进行母子数据库的构建,母子数据库中包括母库、子库,母库为第一规则构建的数据库,子库是按照第二规则或者第三规则进行构建的数据库,子库与母库具有映射关系。通过将待测产品测试信息进行分类和根据不同的类型进行对应关系构建规则的设定,实现了将测试信息按照对应的数据类型构建母子数据库的技术效果,通过母子数据库中母库、子库的对应关系,能够进行数据的快速提取和分析。
步骤S500:对所述待测产品测试信息进行解析,获得待测解析数据;
进一步的,所述对所述待测产品测试信息进行解析,获得待测解析数据,步骤S500包括:步骤S501:根据所述母子数据库,获得第一分析格式;步骤S502:根据所述第一分析格式,获得第一转换算法;步骤S503:按照所述第一转换算法对所述待测产品测试信息进行解析,获得所述待测解析数据。
具体的,构建了母子数据库后,母库、子库按照关系构建规则设定了对应的构建要求,对待测产品测试信息进行格式的转化内容的解析,以便于进行数据库的构建,同时为了避免数据的丢失,在进行解析之前需要将待测产品测试信息进行存储备份,按照设定母子数据库的要求和识别字段要求,将原始的待测产品测试信息进行格式的转化,转化过程按照转化要求设定对应的转化算法,如Json格式、XML格式,不同的格式对应了不同的转化算法,按照要求的格式和对应的转化算法对所述待测产品测试信息进行转化,转化后的数据作为待测解析数据。
步骤S600:将所述待测解析数据中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的数据导入所述第一母表中,将满足所述第二预设条件的数据导入所述第一子表中;
具体的,解析后的测试数据为构建母子数据库中可以进行识别和导入的数据格式,这样将其中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即母库要求的数据导入第一母表中,将其中满足第二预设条件的数据导入第一子表中,其中第一母表、第一子表中的数据都包含第一识别号,且数据均包含数据类型,从而实现了母表、子表之间的有效关联关系,母子表为具有关系的数据库。
步骤S700:获得测试分析要求;
具体的,测试分析要求即需要进行测试的内容要求,按照测试内容不同对应了不同的测试数据,测试分析要求即用来描述当前需要进行测试的内容和对应的数据要求信息。使用者将需要的数据通过在用户界面上录入对应的标识和信息要求,不同的数据类型不同、对应的字符段存在不同,不同字符段与用户界面录入的数据要求和对应的数据标识一一对应,根据调取的数据类型不同,与母子数据库中的数据类别相对应,实现进行对应数据的提取。
步骤S800:根据所述测试分析要求从所述母子数据库中获得第一测试数据;
具体的,按照测试分析要求内的数据要求从母子数据库中进行对应的测试数据建立联系,将其中满足测试分析要求的数据进行自动获取,第一测试数据即为按照测试分析要求进行提取的测试信息。
步骤S900:将所述预测分析要求、所述第一测试数据输入测试分析模型,获得第一测试结果。
具体的,根据获取的数据类型不同,根据测试时间、测试数据或者相关图表,显示每一个已经完成测试的测试机器的工作参数,从而确定对应的测试结果,还可以按照测试时间进行连续时间的数据统计,判断机器是否存在异常,确定每个待测产品的工作状态和测试结果。为了提高测试结果的分析的准确性,本申请实施例加入神经网络模型,通过模型构建进行对应测试结果的分析,从而有效提高分析的效率和准确性,达到了将原始测试信息构建对应的数据库,通过数据库中数据的映射关系,实现按照需要进行测试数据的高效提取并自动进行分析给出对应的结果,不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数据搜集和分析,提高数据分析的效率的技术效果,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从搜集数据到出分析结果的效率低,往往是按天给出结果,严重影响测试效率的技术问题。
进一步的,所述方法包括:步骤S1010:根据所述关系构建规则,获得第一母表要求、第一子表要求;步骤S1020:基于所述第一母表要求,获得所述第一预设条件;步骤S1030:将所述第一预设条件作为对比特征对所述待测解析数据进行特征遍历对比分析,获得第一数据,并将所述第一数据导入所述第一母表中;步骤S1040:基于所述第一子表要求,获得所述第二预设条件;步骤S1050:将所述第二对比特征作为对比特征对所述待测解析数据进行特征遍历对比,获得第二数据,并将所述第二数据导入所述第一子表中。
具体的,在进行数据导入时,为了提高效率和准确性,利用机器学习构建对应的数据模型,通过按照第一预设条件、第二预设条件确定数据分库的对比特征信息,进行特征遍历对比,将其中满足对应的对比特征的数据进行识别和提取,最后将对比结果中找到的符合要求的数据导入对应的数据库中,从而完成了原始待测产品测试信息导入母子数据库的高效性和准确度,进而确保母子数据库中数据的准确度,进一步保障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进一步的,所述方法包括:步骤S1110:获得第一新增条件;步骤S1120:根据所述第一新增条件,获得第一更新信息,所述第一更新信息用于将所述第一新增条件加入所述第一预设条件中;步骤S1130:根据所述第一预定条件对所述第一母表进行更新。
具体的,随着数据统计要求的不断提高,对应数据库中的数据类型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进行调整的需求,本申请实施例构建的数据库支持增加数据类型,可以根据统计数据的不同,对母表中的数据类型进行添加,按照添加要求进行第一母表数据信息的更新。同样的,对于子表数据信息若存在更新的要求,同样可以进行对应数据类型的添加,利用添加内容进行数据库的更新。
进一步的,所述将所述预测分析要求、所述第一测试数据输入测试分析模型,获得第一测试结果,步骤S900包括:步骤S901:根据所述预设分析要求,获得测试对比特征;步骤S902:将所述测试对比特征、所述第一测试数据作为输入数据输入所述测试分析模型,所述测试分析模型为通过多组训练经过训练收敛获得;步骤S903:获得所述测试分析模型的输出结果,所述输出结果包括所述第一测试结果,所述第一测试结果用于描述测试机器的工作状态。
具体的,根据第一测试数据进行自动分析处理时,加入了神经网络模型,所述测试分析模型即为正在训练的神经网络模型,它是以神经元的数学模型为基础来描述的。简单地讲,它是一个数学模型。进一步来说,所述测试分析模型的过程实质为监督学习的过程。所述多组训练数据具体为:所述测试对比特征、所述第一测试数据以及用来标识第一测试结果的标识信息。通过输入所述测试对比特征、所述第一测试数据,测试分析模型会输出训练结果。通过将所述输出信息与所述起标识作用的第一测试结果进行校验,如果所述输出信息与所述标识的第一测试结果要求相一致,则本数据监督学习完成,则进行下一组数据监督学习;如果所述输出信息与所述起标识作用的第一测试结果要求不一致,则神经网络学习模型自身进行调整,直到神经网络学习模型输出结果与所述起标识作用的第一测试结果要求相一致,进行下一组数据的监督学习。通过训练数据使神经网络学习模型自身不断地修正、优化,通过监督学习的过程来提高神经网络学习模型处理所述信息的准确性,进而达到使得第一测试结果更加准确的技术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方法包括:步骤S1210:获得第一测试结果、第二测试结果、直到第N测试结果,所述N为正整数;步骤S1220:根据所述第一测试结果,获得第一验证码,所述第一验证码与所述第一测试结果一一对应;步骤S1230:根据所述第二测试结果和第一验证码生成第二验证码,以此类推,根据所述第N测试结果和第N-1验证码生成第N验证码;步骤S1240:将所有测试结果和验证码复制存储在M台电子设备上,其中,M为正整数。
具体的,根据不同的测试要求进行对应的测试数据分析,将对应的测试结果进行存储,以防止数据对丢失,保障测试结果的完整性,为了进一步提高测试结果的安全性,本申请实施例将所有测试数据通过区域链技术进行存储,避免测试结果遭到破坏而影响测试结果的可靠性。区块链技术也被称之为分布式账本技术,是一种由若干台计算设备共同参与“记账”,共同维护一份完整的分布式数据库的新兴技术。由于区块链技术具有去中心化、公开透明、每台计算设备可以参与数据库记录、并且各计算设备之间可以快速的进行数据同步的特性,使得区块链技术已在众多的领域中广泛的进行应用。根据所述第一预测结果生成第一验证码,所述第一验证码与第一预测结果一一对应;根据所述第二预测结果和第一验证码生成第二验证码,第二验证码与第二预测结果一一对应;以此类推,根据所述第N预测结果和第N-1验证码生成第N验证码,其中,N为大于1的自然数,将所有预测结果和验证码分别复制保存在M台设备上,其中,所述第一预测结果和所述第一验证码作为第一存储单元保存在一台设备上,所述第二预测结果和所述第二验证码作为第二存储单元保存在一台设备上,所述第N预测结果和所述第N验证码作为第N存储单元保存在一台设备上,当需要调用所述预测结果时,每后一个节点接收前一节点存储的数据后,通过“共识机制”进行校验后保存,通过哈希函数对于每一存储单元进行串接,使得预测结果不易丢失和遭到破坏,通过区块链的逻辑对所述预测结果进行加密处理,保证了所述测试结果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测试数据分析方法及系统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1、由于采用了通过获得待测产品测试信息,所述待测产品测试信息具有第一识别号,所述第一识别号与待测产品一一对应;根据所述待测产品测试信息,获得数据类型信息集;基于所述数据类型信息集、所述第一识别号,获得关系构建规则;根据所述关系构建规则,构建母子数据库,所述母子数据库包括第一母表、第一子表,其中,所述第一母表对应第一预设条件、所述第一子表对应第二预设条件,所述第一母表与所述第一子表相对应;对所述待测产品测试信息进行解析,获得待测解析数据;将所述待测解析数据中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的数据导入所述第一母表中,将满足所述第二预设条件的数据导入所述第一子表中。达到了将原始测试信息构建对应的数据库,通过数据库中数据的映射关系,实现按照需要进行测试数据的高效提取并自动进行分析给出对应的结果,不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数据搜集,提高数据提取效率的技术效果,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从搜集数据到出分析结果的效率低,往往是按天给出结果,严重影响测试效率的技术问题。
2、由于采用了通过获得测试分析要求;根据所述测试分析要求从所述母子数据库中获得第一测试数据;将所述预测分析要求、所述第一测试数据输入测试分析模型,获得第一测试结果。达到了将原始测试信息构建对应的数据库,通过数据库中数据的映射关系,实现按照需要进行测试数据的高效提取并自动进行分析给出对应的结果,同时加入了神经网络模型提高了数据运算效率和分析结果的准确性,若存在几个相关联测试内容的综合分析需求时,可以进行多数据的模型训练及构建,实现综合分析结果的输出,有效提高测试分析的灵活性和智能化的技术效果,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从搜集数据到出分析结果的效率低,往往是按天给出结果,分析结果按照测试信息进行单一输出,无法进行综合分析的技术问题。
3、由于采用了通过获得第一测试结果、第二测试结果、直到第N测试结果,所述N为正整数;根据所述第一测试结果,获得第一验证码,所述第一验证码与所述第一测试结果一一对应;根据所述第二测试结果和第一验证码生成第二验证码,以此类推,根据所述第N测试结果和第N-1验证码生成第N验证码;将所有测试结果和验证码复制存储在M台电子设备上。利用区域链技术将每一个测试结果进行存储,完成测试机器各个状态的测试要求,通过对测试结果的区域链分布式存储,确保了测试结果的安全、可靠性。
实施例二
基于与前述实施例中一种测试数据分析方法同样发明构思,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测试数据分析系统,如图2所示,所述系统包括:
第一获得单元11,所述第一获得单元11用于获得待测产品测试信息,所述待测产品测试信息具有第一识别号,所述第一识别号与待测产品一一对应;
第二获得单元12,所述第二获得单元12用于根据所述待测产品测试信息,获得数据类型信息集;
第三获得单元13,所述第三获得单元13用于基于所述数据类型信息集、所述第一识别号,获得关系构建规则;
第一构建单元14,所述第一构建单元14用于根据所述关系构建规则,构建母子数据库,所述母子数据库包括第一母表、第一子表,其中,所述第一母表对应第一预设条件、所述第一子表对应第二预设条件,所述第一母表与所述第一子表相对应;
第四获得单元15,所述第四获得单元15用于对所述待测产品测试信息进行解析,获得待测解析数据;
第一执行单元16,所述第一执行单元16用于将所述待测解析数据中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的数据导入所述第一母表中,将满足所述第二预设条件的数据导入所述第一子表中;
第五获得单元17,所述第五获得单元17用于获得测试分析要求;
第六获得单元18,所述第六获得单元18用于根据所述测试分析要求从所述母子数据库中获得第一测试数据;
第七获得单元19,所述第七获得单元19用于将所述预测分析要求、所述第一测试数据输入测试分析模型,获得第一测试结果。
进一步的,所述系统还包括:
第八获得单元,所述第八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关系构建规则,获得第一母表要求、第一子表要求;
第九获得单元,所述第九获得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一母表要求,获得所述第一预设条件;
第十获得单元,所述第十获得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预设条件作为对比特征对所述待测解析数据进行特征遍历对比分析,获得第一数据,并将所述第一数据导入所述第一母表中;
第十一获得单元,所述第十一获得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一子表要求,获得所述第二预设条件;
第十二获得单元,所述第十二获得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二对比特征作为对比特征对所述待测解析数据进行特征遍历对比,获得第二数据,并将所述第二数据导入所述第一子表中。
进一步的,所述系统还包括:
第十三获得单元,所述第十三获得单元用于获得第一文件名,所述第一文件名与所述待测产品测试信息相对应;
第十四获得单元,所述第十四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数据类型信息集,获得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为基础信息;
第十五获得单元,所述第十五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信息,获得第一设定信息;
第十六获得单元,所述第十六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数据类型信息集,获得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为测试细节信息,所述第二信息与所述第一信息具有相关性;
第十七获得单元,所述第十七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信息,获得第二预定信息,其中,所述第一预定信息、第二预定信息均包括数据类型信息;
第二构建单元,所述第二构建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识别号、第一预定信息、第一文件名,构建第一规则;
第三构建单元,所述第三构建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识别号、第二预定信息,构建第二规则;
第四构建单元,所述第四构建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预定信息、第二预定信息、第一标识号,构建第三规则;
第十八获得单元,所述第十八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第二、第三规则,获得所述关系构建规则。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规则为第所述第一预设条件,所述第二规则、第三规则为所述第二预设条件,其中,当所述第二预设条件在使用时为所述第二规则或第三规则。
进一步的,所述系统还包括:
第十九获得单元,所述第十九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母子数据库,获得第一分析格式;
第二十获得单元,所述第二十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分析格式,获得第一转换算法;
第二十一获得单元,所述第二十一获得单元用于按照所述第一转换算法对所述待测产品测试信息进行解析,获得所述待测解析数据。
进一步的,所述系统还包括:
第二十二获得单元,所述第二十二获得单元用于获得第一新增条件;
第二十三获得单元,所述第二十三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新增条件,获得第一更新信息,所述第一更新信息用于将所述第一新增条件加入所述第一预设条件中;
第一更新单元,所述第一更新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预定条件对所述第一母表进行更新。
进一步的,所述系统还包括:
第二十四获得单元,所述第二十四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预设分析要求,获得测试对比特征;
第一输入单元,所述第一输入单元用于将所述测试对比特征、所述第一测试数据作为输入数据输入所述测试分析模型,所述测试分析模型为通过多组训练经过训练收敛获得;
第二十五获得单元,所述第二十五获得单元用于获得所述测试分析模型的输出结果,所述输出结果包括所述第一测试结果,所述第一测试结果用于描述测试机器的工作状态。
进一步的,所述系统还包括:
第二十六获得单元,所述第二十六获得单元用于获得第一测试结果、第二测试结果、直到第N测试结果,所述N为正整数;
第二十七获得单元,所述第二十七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测试结果,获得第一验证码,所述第一验证码与所述第一测试结果一一对应;
第一生成单元,所述第一生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测试结果和第一验证码生成第二验证码,以此类推,根据所述第N测试结果和第N-1验证码生成第N验证码;
第一存储单元,所述第一存储单元用于将所有测试结果和验证码复制存储在M台电子设备上,其中,M为正整数。
前述图1实施例一中的一种测试数据分析方法的各种变化方式和具体实例同样适用于本实施例的一种测试数据分析系统,通过前述对一种测试数据分析方法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清楚的知道本实施例中一种测试数据分析系统的实施方法,所以为了说明书的简洁,在此不再详述。
示例性电子设备
下面参考图3来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
图3图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基于与前述实施例中一种测试数据分析方法的发明构思,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测试数据分析系统,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前文所述一种测试数据分析方法的任一方法的步骤。
其中,在图3中,总线架构(用总线300来代表),总线300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总线300将包括由处理器302代表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304代表的存储器的各种电路链接在一起。总线300还可以将诸如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链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接口305在总线300和接收器301和发送器303之间提供接口。接收器301和发送器303可以是同一个元件,即收发机,提供用于在传输介质上与各种其他系统通信的单元。
处理器302负责管理总线300和通常的处理,而存储器304可以被用于存储处理器302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测试数据分析方法及系统,通过获得待测产品测试信息,所述待测产品测试信息具有第一识别号,所述第一识别号与待测产品一一对应;根据所述待测产品测试信息,获得数据类型信息集;基于所述数据类型信息集、所述第一识别号,获得关系构建规则;根据所述关系构建规则,构建母子数据库,所述母子数据库包括第一母表、第一子表,其中,所述第一母表对应第一预设条件、所述第一子表对应第二预设条件,所述第一母表与所述第一子表相对应;对所述待测产品测试信息进行解析,获得待测解析数据;将所述待测解析数据中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的数据导入所述第一母表中,将满足所述第二预设条件的数据导入所述第一子表中;获得测试分析要求;根据所述测试分析要求从所述母子数据库中获得第一测试数据;将所述预测分析要求、所述第一测试数据输入测试分析模型,获得第一测试结果。达到了将原始测试信息构建对应的数据库,通过数据库中数据的映射关系,实现按照需要进行测试数据的高效提取并自动进行分析给出对应的结果,不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数据搜集和分析,提高数据分析的效率的技术效果,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从搜集数据到出分析结果的效率低,往往是按天给出结果,严重影响测试效率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系统。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系统的制造品,该指令系统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测试数据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得待测产品测试信息,所述待测产品测试信息具有第一识别号,所述第一识别号与待测产品一一对应;
根据所述待测产品测试信息,获得数据类型信息集;
基于所述数据类型信息集、所述第一识别号,获得关系构建规则;
根据所述关系构建规则,构建母子数据库,所述母子数据库包括第一母表、第一子表,其中,所述第一母表对应第一预设条件、所述第一子表对应第二预设条件,所述第一母表与所述第一子表相对应;
对所述待测产品测试信息进行解析,获得待测解析数据;
将所述待测解析数据中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的数据导入所述第一母表中,将满足所述第二预设条件的数据导入所述第一子表中;
获得测试分析要求;
根据所述测试分析要求从所述母子数据库中获得第一测试数据;
将所述预测分析要求、所述第一测试数据输入测试分析模型,获得第一测试结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所述关系构建规则,获得第一母表要求、第一子表要求;
基于所述第一母表要求,获得所述第一预设条件;
将所述第一预设条件作为对比特征对所述待测解析数据进行特征遍历对比分析,获得第一数据,并将所述第一数据导入所述第一母表中;
基于所述第一子表要求,获得所述第二预设条件;
将所述第二对比特征作为对比特征对所述待测解析数据进行特征遍历对比,获得第二数据,并将所述第二数据导入所述第一子表中。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数据类型信息集、所述第一识别号,获得关系构建规则,包括:
获得第一文件名,所述第一文件名与所述待测产品测试信息相对应;
根据所述数据类型信息集,获得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为基础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信息,获得第一设定信息;
根据所述数据类型信息集,获得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为测试细节信息,所述第二信息与所述第一信息具有相关性;
根据所述第二信息,获得第二预定信息,其中,所述第一预定信息、第二预定信息均包括数据类型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识别号、第一预定信息、第一文件名,构建第一规则;
根据所述第一识别号、第二预定信息,构建第二规则;
根据所述第一预定信息、第二预定信息、第一标识号,构建第三规则;
根据所述第一、第二、第三规则,获得所述关系构建规则。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规则为第所述第一预设条件,所述第二规则、第三规则为所述第二预设条件,其中,当所述第二预设条件在使用时为所述第二规则或第三规则。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待测产品测试信息进行解析,获得待测解析数据,包括:
根据所述母子数据库,获得第一分析格式;
根据所述第一分析格式,获得第一转换算法;
按照所述第一转换算法对所述待测产品测试信息进行解析,获得所述待测解析数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得第一新增条件;
根据所述第一新增条件,获得第一更新信息,所述第一更新信息用于将所述第一新增条件加入所述第一预设条件中;
根据所述第一预定条件对所述第一母表进行更新。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预测分析要求、所述第一测试数据输入测试分析模型,获得第一测试结果,包括:
根据所述预设分析要求,获得测试对比特征;
将所述测试对比特征、所述第一测试数据作为输入数据输入所述测试分析模型,所述测试分析模型为通过多组训练经过训练收敛获得;
获得所述测试分析模型的输出结果,所述输出结果包括所述第一测试结果,所述第一测试结果用于描述测试机器的工作状态。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
获得第一测试结果、第二测试结果、直到第N测试结果,所述N为正整数;
根据所述第一测试结果,获得第一验证码,所述第一验证码与所述第一测试结果一一对应;
根据所述第二测试结果和第一验证码生成第二验证码,以此类推,根据所述第N测试结果和第N-1验证码生成第N验证码;
将所有测试结果和验证码复制存储在M台电子设备上,其中,M为正整数。
9.一种测试数据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第一获得单元,所述第一获得单元用于获得待测产品测试信息,所述待测产品测试信息具有第一识别号,所述第一识别号与待测产品一一对应;
第二获得单元,所述第二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待测产品测试信息,获得数据类型信息集;
第三获得单元,所述第三获得单元用于基于所述数据类型信息集、所述第一识别号,获得关系构建规则;
第一构建单元,所述第一构建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关系构建规则,构建母子数据库,所述母子数据库包括第一母表、第一子表,其中,所述第一母表对应第一预设条件、所述第一子表对应第二预设条件,所述第一母表与所述第一子表相对应;
第四获得单元,所述第四获得单元用于对所述待测产品测试信息进行解析,获得待测解析数据;
第一执行单元,所述第一执行单元用于将所述待测解析数据中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的数据导入所述第一母表中,将满足所述第二预设条件的数据导入所述第一子表中;
第五获得单元,所述第五获得单元用于获得测试分析要求;
第六获得单元,所述第六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测试分析要求从所述母子数据库中获得第一测试数据;
第七获得单元,所述第七获得单元用于将所述预测分析要求、所述第一测试数据输入测试分析模型,获得第一测试结果。
10.一种测试数据分析系统,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CN202110780291.0A 2021-07-09 2021-07-09 一种测试数据分析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1350506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80291.0A CN113505069B (zh) 2021-07-09 2021-07-09 一种测试数据分析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80291.0A CN113505069B (zh) 2021-07-09 2021-07-09 一种测试数据分析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05069A true CN113505069A (zh) 2021-10-15
CN113505069B CN113505069B (zh) 2024-01-05

Family

ID=780125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780291.0A Active CN113505069B (zh) 2021-07-09 2021-07-09 一种测试数据分析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505069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22265A (zh) * 2011-03-03 2011-07-13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计算机软件测试结果的验证方法及系统
CN108959574A (zh) * 2018-07-06 2018-12-07 环旭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测试数据分析方法及系统
CN109446047A (zh) * 2018-10-30 2019-03-08 武汉斗鱼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性能测试平台脚本存储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447108A (zh) * 2018-09-14 2019-03-08 上海华岭集成电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集成电路测试数据融合分析方法
US20200089820A1 (en) * 2018-09-14 2020-03-19 Sino IC Technology Co.,Ltd. Ic test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based on industrial internet
CN112073709A (zh) * 2020-07-27 2020-12-11 武汉旷视金智科技有限公司 测试数据的生成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3076338A (zh) * 2021-02-04 2021-07-06 中国船级社 一种基于规则的智能船舶避碰自动测试场景生成方法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22265A (zh) * 2011-03-03 2011-07-13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计算机软件测试结果的验证方法及系统
CN108959574A (zh) * 2018-07-06 2018-12-07 环旭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测试数据分析方法及系统
CN109447108A (zh) * 2018-09-14 2019-03-08 上海华岭集成电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集成电路测试数据融合分析方法
US20200089820A1 (en) * 2018-09-14 2020-03-19 Sino IC Technology Co.,Ltd. Ic test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based on industrial internet
CN109446047A (zh) * 2018-10-30 2019-03-08 武汉斗鱼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性能测试平台脚本存储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073709A (zh) * 2020-07-27 2020-12-11 武汉旷视金智科技有限公司 测试数据的生成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3076338A (zh) * 2021-02-04 2021-07-06 中国船级社 一种基于规则的智能船舶避碰自动测试场景生成方法及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许宗飞;李鸿飞;潘顺良;: "空间站多舱测试数据综合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航天器工程, no. 04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05069B (zh) 2024-01-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609759B (zh) 一种故障根因分析的方法及装置
CN104391934B (zh) 数据校验方法和装置
Lavrov et al. Mathematical models for reducing functional networks to ensure the reliability and cybersecurity of ergatic control systems
CN109241068A (zh) 前后台数据比对的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10011990A (zh) 内网安全威胁智能分析方法
CN114911943A (zh) 基于知识图谱的经营指标体系构建方法和系统
CN104182518A (zh) 一种协同过滤推荐方法及装置
CN117786131A (zh) 一种产业链安全监测分析方法、介质及设备
CN113609216A (zh) 基于区块链的产品质量诊断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688368B (zh) 一种构件行为模型挖掘方法与装置
Baratov et al. Improvement of the scientific bases of creating means of automation of documentation of devices of railway automation and telemechanics
CN113505069B (zh) 一种测试数据分析方法及系统
CN111752958A (zh) 智能关联标签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780619B (zh) 一种自动工程审价审计数据的异常预警方法
CN111638926A (zh) 人工智能在Django框架中的一种实现方法
CN113821418B (zh) 故障根因分析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CN112667569B (zh) 特征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4662979A (zh) 一种基于bn-ism模型的铁路交通事故预警方法及系统
CN110990256B (zh) 开源代码检测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hernyshev et al. Integration of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systems to create a digital twin of the construction site
CN114331349A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科研项目管理方法及系统
Compton Simulating expertise
CN113626285A (zh) 基于模型的作业监控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535806A (zh)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电力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2287005A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服务器及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