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97344B - 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497344B
CN113497344B CN202010266855.4A CN202010266855A CN113497344B CN 113497344 B CN113497344 B CN 113497344B CN 202010266855 A CN202010266855 A CN 202010266855A CN 113497344 B CN113497344 B CN 11349734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anch
antenna
mobile terminal
bearing surface
sl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26685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497344A (zh
Inventor
王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sense Mobile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sense Mobile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sense Mobile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sense Mobile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266855.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497344B/zh
Publication of CN1134973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973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4973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9734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H01Q1/24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 H01Q1/241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 H01Q1/24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held us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36Structural form of radiating elements, e.g. cone, spiral, umbrella; Particular materials used therewith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3/00Waveguide horns or mouths; Slot antennas; Leaky-waveguide antennas; Equivalent structures causing radiation alo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of a guided wave
    • H01Q13/10Resonant slot antenna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18Telephone se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ships, mines, or other places exposed to adverse environment
    • H04M1/185Improving the rigidity of the casing or resistance to shoc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upport Of Aerials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移动终端,属于通信技术领域。该移动终端包括主体天线、附属天线和保护套;主体天线固定在移动终端的主体内;保护套与主体可拆卸连接,且保护套由绝缘材料制成;附属天线固定于保护套靠近主体的一侧,且附属天线中形成有缝隙,缝隙在主体的承载面上的正投影与主体天线在承载面上的正投影重叠。由于本申请提供的移动终端中的主体天线和附属天线可以组合成一个完整的天线来接收和发射信号,因此增大了用于接收和发射信号的天线的面积,提升了移动终端的通信性能。

Description

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目前,移动终端可以包括天线和保护套,该天线固定在移动终端的主体内,用于接收和发射信号。该保护套与该移动终端的主体可拆卸连接,用于保护移动终端,以避免移动终端被划伤。
但是,当该保护套与移动终端的主体连接后,该保护套会使得天线接收和发射的信号发生频偏,影响移动终端的通信性能。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可以解决相关技术中保护套会使得天线接收和发射的信号发生频偏,影响移动终端的通信性能的问题。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包括:主体天线、附属天线和保护套;
所述主体天线固定在所述移动终端的主体内;
所述保护套与所述主体可拆卸连接,且所述保护套由绝缘材料制成;
所述附属天线固定于所述保护套靠近所述主体的一侧,且所述附属天线中形成有缝隙,所述缝隙在所述主体的承载面上的正投影与所述主体天线在所述承载面上的正投影重叠。
可选的,所述缝隙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缝隙分支、第二缝隙分支和第三缝隙分支;
其中,所述第三缝隙分支的延伸方向分别与所述第一缝隙分支的延伸方向和所述第二缝隙分支的延伸方向相交;
所述第一缝隙分支在所述承载面上的正投影以及所述第二缝隙分支在所述承载面上的正投影,均与所述主体天线在所述承载面上的正投影部分重叠;
所述第三缝隙分支在所述承载面上的正投影,与所述主体天线在所述承载面上的正投影不重叠。
可选的,所述第一缝隙分支、所述第二缝隙分支和所述第三缝隙分支中的每个缝隙分支均呈条状;
所述第一缝隙分支与所述第二缝隙分支平行,且与所述第三缝隙分支垂直。
可选的,所述附属天线包括:板状的第一辐射分支和板状的第二辐射分支;
所述第一辐射分支与所述第二辐射分支连接;
所述第一辐射分支与所述承载面平行,且所述第一辐射分支中形成有所述第一缝隙分支和所述第二缝隙分支;
所述第二辐射分支与所述承载面垂直,且所述第二辐射分支中形成有所述第三缝隙分支。
可选的,所述第一辐射分支的宽度和所述第二辐射分支的宽度之和等于所述附属天线辐射的电磁波波长的四分之一;
所述第一辐射分支的长度和所述第二辐射分支的长度均等于所述附属天线辐射的电磁波波长的一半。
可选的,所述缝隙的长度等于所述附属天线辐射的电磁波波长的一半;
每个所述缝隙分支的宽度大于或等于1毫米,且小于或等于1.5毫米。
可选的,所述第三缝隙分支的长度大于所述缝隙的长度的六分之一,且小于所述缝隙的长度的三分之一。
可选的,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主体内的主板;所述主体天线包括:条状的第三辐射分支和条状的第四辐射分支;
所述第三辐射分支的一端与所述主板上的馈电点连接,所述第三辐射分支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辐射分支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四辐射分支的另一端悬空;
所述缝隙在所述承载面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四辐射分支在所述承载面上的正投影部分重叠。
可选的,所述第三辐射分支垂直于所述承载面,所述第四辐射分支平行所述承载面;
所述第四辐射分支分别与所述缝隙中的第一缝隙分支和第二缝隙分支垂直。
可选的,所述主体天线为单极子天线。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当移动终端的保护套与移动终端的主体连接时,该附属天线中的缝隙在主体的承载面上的正投影与主体天线在主体的承载面上的正投影重叠,则该附属天线和主体天线可以通过该缝隙进行耦合。因此该移动终端中的主体天线和附属天线可以组合成一个完整的天线来接收和发射信号,相较于相关技术中移动终端的主体与保护套连接时仅通过一个天线接收和发射信号,本申请提供的移动终端增大了用于接收和发射信号的天线的面积,从而提升了移动终端的通信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移动终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缝隙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附属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缝隙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主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中的主体天线工作时其表面的电流分布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主体天线和附属天线同时工作时附属天线表面的电流分布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提供的一种主体天线与新天线的驻波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该移动终端10可以为手机。当然,该移动终端10还可以为笔记本电脑或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2和图3所示,该移动终端10可以包括主体天线11、附属天线12和保护套13。
该主体天线11固定在该移动终端10的主体14内,该保护套13与主体14可拆卸连接,且该保护套13可以由绝缘材料制成。
可选的,该主体14可以为移动终端10的壳体。该绝缘材料可以为硅胶或者塑料。
该附属天线12固定于保护套13靠近主体14的一侧,且该附属天线12中形成有缝隙12a,该缝隙12a在主体14的承载面上的正投影与主体天线11在主体14的承载面上的正投影重叠。
可选的,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移动终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参考图4,该缝隙12a在主体14的承载面上的正投影与主体天线11在主体14的承载面上的正投影可以部分重叠。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主体14的承载面与移动终端10的显示面平行。该保护套13可以为不透明型,或者也可以为透明型。
通过将该保护套13设计成不透明型,可以避免用户看到保护套中的附属天线,确保该保护套的美观。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保护套13与移动终端10的主体14未连接时,该主体天线11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天线来接收和发射信号。
当保护套13与移动终端10的主体14连接时,该主体天线11和附属天线12可以组合成为一个完整的天线来接收和发射信号。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的保护套与移动终端的主体连接时,该附属天线中的缝隙在主体的承载面上的正投影与主体天线在主体的承载面上的正投影重叠,则该附属天线和主体天线可以通过该缝隙进行耦合,进而该移动终端中的主体天线和附属天线可以组合成一个完整的天线来接收和发射信号。
相较于相关技术中移动终端的主体与保护套连接时仅通过一个天线接收和发射信号,本申请提供的移动终端增大了用于接收和发射信号的天线的面积,从而有效提升了移动终端的通信性能。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缝隙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附属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参考图5和图6,该缝隙12a可以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缝隙分支12b、第二缝隙分支12c和第三缝隙分支12d。
其中,该第三缝隙分支12d的延伸方向分别与第一缝隙分支12b的延伸方向和第二缝隙分支12c的延伸方向相交。
也即是,该第三缝隙分支12d与第一缝隙分支12b和第二缝隙分支12c均不平行。
其中,该第一缝隙分支12b与第二缝隙分支12c可以平行,也可以不平行。
参考图4,该第一缝隙分支12b在主体14的承载面上的正投影以及该第二缝隙分支12c在主体14的承载面上的正投影,均与主体天线11在主体14的承载面上的正投影部分重叠。
该第三缝隙分支12d在主体14的承载面上的正投影,与主体天线11在主体14的承载面上的正投影不重叠。
参考图5和图6,该每个缝隙分支可以均呈条状。可选的,该每个缝隙分支可以均为四边形,例如可以均为矩形。
该第一缝隙分支12b与第二缝隙分支12c平行,且与第三缝隙分支12d垂直。
也即是,该第一缝隙分支12b、第二缝隙分支12c和第三缝隙分支12d可以呈为C字型。
可选的,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缝隙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7所示,该第一缝隙分支12b、第二缝隙分支12c和第三缝隙分支12d还可以呈为H字型。
可选的,参考图4和图6,该附属天线12可以包括板状的第一辐射分支121和板状的第二辐射分支122。
该第一辐射分支121与第二辐射分支122连接,该第一辐射分支121与主体14的承载面平行,且该第一辐射分支121中形成有第一缝隙分支12b和第二缝隙分支12c。
该第二辐射分支122与主体14的承载面垂直,且该第二辐射分支122中形成有第三缝隙分支12d。
也即是,该第一辐射分支121与第二辐射分支122垂直。可选的,该附属天线12可以为半波长缝隙天线。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第一辐射分支121和第二辐射分支122也可以均与主体14的承载面主体平行。
也即是,该附属天线12与主体14的承载面平行。
参考图4和图6,该第一辐射分支121的宽度d1和第二辐射分支122的宽度d2之和可以等于该附属天线12辐射的电磁波波长r的四分之一。
也即是,
Figure BDA0002441602010000061
该第一辐射分支121的长度d3和第二辐射分支122的长度d4均等于该附属天线12辐射的电磁波波长r的一半。
也即是,d3=d4=r×0.5。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需求来设计该附属天线12辐射的电磁波波长。且该附属天线12辐射的电磁波波长和主体天线11辐射的电磁波波长可以相等。
参考图5和图7,该缝隙12a的长度d等于附属天线12辐射的电磁波波长r的一半。
该缝隙12a的长度d等于该第一缝隙分支12b的长度d5、第二缝隙分支12c的长度d6和第三缝隙分支12d的长度d7之和。也即是,该缝隙12a的长度d=d5+d6+d7=r×0.5。
该每个缝隙分支的宽度大于或等于1毫米(mm),且小于或等于1.5mm,即该每个缝隙分支的宽度满足[1mm,1.5mm]。
可选的,该第一缝隙分支12b的宽度d9、第二缝隙分支12c的宽度d10和第三缝隙分支12d的宽度d8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
示例的,该第一缝隙分支12b的宽度d9、第二缝隙分支12c的宽度d10和第三缝隙分支12d的宽度d8可以均等于1.5mm。
也即是,该d9=d10=d8=1.5mm。
参考图5和图7,该第三缝隙分支12d的长度d7大于缝隙12a的长度d的六分之一,且小于该缝隙12a的长度d的三分之一。即该d7满足
Figure BDA0002441602010000071
Figure BDA0002441602010000072
可选的,该第一缝隙分支12b的长度和第二缝隙分支12c的长度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主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参考图8,该移动终端10还可以包括设置在主体14内的主板15,该主板15与主体14的承载面平行。
该主体天线11可以包括条状的第三辐射分支111和条状的第四辐射分支112。
该第三辐射分支111的一端与主板15上的馈电点00连接,该第三辐射分支111的另一端与第四辐射分支112的一端连接,该第四辐射分支112的另一端悬空。
结合图4和图8,该缝隙12a在主体14的承载面上的正投影可以与第四辐射分支112在主体14的承载面上的正投影部分重叠。
该缝隙12a中的第一缝隙分支12b在主体14的承载面上的正投影,以及第二缝隙分支12c在主体14的承载面上的正投影可以均与该第四辐射分支112在主体14的承载面上的正投影部分重叠。该缝隙12a中的第三缝隙分支12d在主体14的承载面上的正投影则与该第四辐射分支112在主体14的承载面上的正投影不重叠。
参考图8,该第三辐射分支111可以垂直于主体14的承载面,该第四辐射分支112可以平行主体14的承载面。即该第三辐射分支111垂直于主板15,该第四辐射分支112平行于主板15的承载面,且该第三辐射分支111与第四辐射分支112垂直。
可选的,该第四辐射分支112与主板15的承载面之间的间距d11可以大于或等于2mm。
示例的,该第四辐射分支112与主板15的承载面之间的间距d11可以等于3mm。
参考图4,该第四辐射分支112可以分别与缝隙12a中的第一缝隙分支12b和第二缝隙分支12c垂直,且与第三缝隙分支12d平行。
通过将第四辐射分支112分别与缝隙12a中的第一缝隙分支12b和第二缝隙分支12c垂直,可以提高主体天线和附属天线之间的耦合性能,从而增强主体天线和附属天线辐射的射频电磁场,进而可以提升移动终端的通信性能。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主体天线11可以为单极子天线,该第三辐射分支121的长度和第四辐射分支122的长度之和,可以等于附属天线12辐射的电磁波波长的四分之一。
在本申请实施中,当保护套与移动终端10的主体14未连接时,该移动终端10中的主体天线11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天线接收和发射信号。当保护套13与移动终端10的主体14连接时,该主体天线11和附属天线12可以组合成一个完整的天线接收和发射信号。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中的主体天线工作时其表面的电流分布图。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主体天线和附属天线同时工作时附属天线表面的电流分布图。
图9和图10中采用黑点表示天线表面的电流分布。对比图9和图10可以看出,图10所示的附属天线12表面的黑点比图9所示的主体天线11表面的黑点更为密集,即图10中附属天线表面分布的电流比图9中主体天线表面分布的电流更为密集且辐射强度更大。由此可以得出,相较于图9,图10所示的主体天线和附属天线辐射的信号更强。
图11是本申请实施提供的一种主体天线与新天线的驻波对比图,该新天线为主体天线和附属天线组合而成的完整的天线。
该驻波对比图包括第一曲线和第二曲线,第一曲线为主体天线的驻波图,第二曲线为新天线的驻波图。该对比图的横坐标为频率,纵坐标为回波损耗,该回波损耗为负值。该回波损耗越小(即该回波损耗的绝对值越大),天线辐射到空间的电磁波越强,即天线辐射的信号越强。
其中,频率的单位为吉赫(GHz),该回波损耗的单位为db。天线的工作频率范围为[5.05GHz,5.2GHz]以及[5.7GHz,6.3GHz]。
从图11可以看出,当天线的工作频率位于[5.05GHz,5.2GHz]以及[5.7GHz,6.3GHz]时,新天线的回波损耗小于主体天线的回波损耗,因此相较于主体天线辐射到空间的电磁波,新天线辐射到空间的电磁波更强,即主体天线和附属天线辐射的信号更强。
相关技术中,移动终端可以包括天线和保护套,该天线固定在移动终端的主体内。当该保护套与移动终端的主体连接后,该保护套会使得天线接收和发射的信号发生频偏,影响移动终端的通信性能。
为了降低保护套对天线的性能的影响,通常会将保护套的目标区域减薄。其中,该目标区域在移动终端的主体的承载面上的正投影与移动终端中的天线的走线区域在该承载面上的正投影重叠。但是,该方案对移动终端的通信性能的改善仍然有限。
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充分利用了保护套的高度,通过在该保护套上设置附属天线,该附属天线中的缝隙在主体的承载面上的正投影与主体天线在主体的承载面上的正投影重叠,则该附属天线和主体天线可以通过该缝隙进行耦合。
即利用耦合馈电原理,使得该附属天线和主体天线可以作为一个完整的天线来接收和发射信号,相较于相关技术中移动终端的主体与保护套连接时仅采用一个天线接收和发射信号,本申请提供的移动终端增大了用于接收和发射信号的天线的面积,因此,提升了移动终端的通信性能。
且采用本申请提供的移动终端,在无需减薄保护套的目标区域的同时,降低了保护套对移动终端的通信性能的影响。
并且,该保护套在保护移动终端的同时,还提升了移动终端的通信性能。通过复用主体天线,使得该主体天线既可以作为独立的天线,也可以做附属天线的馈电部分,以此来提升移动终端的通信性能。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当移动终端的保护套与移动终端的主体连接时,该附属天线中的缝隙在主体的承载面上的正投影与主体天线在主体的承载面上的正投影重叠,则该附属天线和主体天线可以通过该缝隙进行耦合。因此该移动终端中的主体天线和附属天线可以组合成一个完整的天线来接收和发射信号,相较于相关技术中移动终端的主体与保护套连接时仅通过一个天线接收和发射信号,本申请提供的移动终端增大了用于接收和发射信号的天线的面积,从而提升了移动终端的通信性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可选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包括:主体天线、附属天线和保护套;
所述主体天线固定在所述移动终端的主体内;
所述保护套与所述主体可拆卸连接,且所述保护套由绝缘材料制成;
所述附属天线固定于所述保护套靠近所述主体的一侧,且所述附属天线中形成有缝隙,所述缝隙在所述主体的承载面上的正投影与所述主体天线在所述承载面上的正投影重叠;
所述缝隙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缝隙分支、第二缝隙分支和第三缝隙分支;
其中,所述第三缝隙分支的延伸方向分别与所述第一缝隙分支的延伸方向和所述第二缝隙分支的延伸方向相交;
所述第一缝隙分支在所述承载面上的正投影以及所述第二缝隙分支在所述承载面上的正投影,均与所述主体天线在所述承载面上的正投影部分重叠;
所述第三缝隙分支在所述承载面上的正投影,与所述主体天线在所述承载面上的正投影不重叠;
所述第一缝隙分支、所述第二缝隙分支和所述第三缝隙分支中的每个缝隙分支均呈条状;
所述附属天线包括:板状的第一辐射分支和板状的第二辐射分支;
所述第一辐射分支与所述第二辐射分支连接;
所述第一辐射分支与所述承载面平行,且所述第一辐射分支中形成有所述第一缝隙分支和所述第二缝隙分支;
所述第二辐射分支与所述承载面垂直,且所述第二辐射分支中形成有所述第三缝隙分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缝隙分支与所述第二缝隙分支平行,且与所述第三缝隙分支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辐射分支的宽度和所述第二辐射分支的宽度之和等于所述附属天线辐射的电磁波波长的四分之一;
所述第一辐射分支的长度和所述第二辐射分支的长度均等于所述附属天线辐射的电磁波波长的一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缝隙的长度等于所述附属天线辐射的电磁波波长的一半;
每个所述缝隙分支的宽度大于或等于1毫米,且小于或等于1.5毫米。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缝隙分支的长度大于所述缝隙的长度的六分之一,且小于所述缝隙的长度的三分之一。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主体内的主板;所述主体天线包括:条状的第三辐射分支和条状的第四辐射分支;
所述第三辐射分支的一端与所述主板上的馈电点连接,所述第三辐射分支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辐射分支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四辐射分支的另一端悬空;
所述缝隙在所述承载面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四辐射分支在所述承载面上的正投影部分重叠。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辐射分支垂直于所述承载面,所述第四辐射分支平行所述承载面;
所述第四辐射分支分别与所述缝隙中的第一缝隙分支和第二缝隙分支垂直。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天线为单极子天线。
CN202010266855.4A 2020-04-07 2020-04-07 移动终端 Active CN11349734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66855.4A CN113497344B (zh) 2020-04-07 2020-04-07 移动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66855.4A CN113497344B (zh) 2020-04-07 2020-04-07 移动终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97344A CN113497344A (zh) 2021-10-12
CN113497344B true CN113497344B (zh) 2022-11-04

Family

ID=779954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266855.4A Active CN113497344B (zh) 2020-04-07 2020-04-07 移动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497344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50096644A (ko) * 2004-03-31 2005-10-06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보조 안테나를 갖는 이동통신 단말기의 내장형 안테나
CN204315721U (zh) * 2015-01-12 2015-05-06 深圳市飞宇信电子有限公司 天线及电视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911402B2 (en) * 2008-03-05 2011-03-22 Ethertronics, Inc. Antenna and method for steering antenna beam direction
US9431711B2 (en) * 2012-08-31 2016-08-30 Shure Incorporated Broadband multi-strip patch antenna
US10122402B2 (en) * 2012-12-31 2018-11-06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 tunable antenna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50096644A (ko) * 2004-03-31 2005-10-06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보조 안테나를 갖는 이동통신 단말기의 내장형 안테나
CN204315721U (zh) * 2015-01-12 2015-05-06 深圳市飞宇信电子有限公司 天线及电视机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Bandwidth Enhancement of the Small-Size Internal Laptop Computer Antenna Using a Parasitic Open Slot for Penta-Band WWAN Operation;Kin-Lu Wong;《IEEE Transactions on Antennas and Propagation》;20100701;全文 *
CMMB移动终端设备内置天线的设计;刘旭峰;《现代电视技术》;20120615(第06期);全文 *
新型六陷波超宽带天线的设计;刘汉等;《通信学报》;20161225(第12期);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97344A (zh) 2021-10-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894649B2 (en) Antenna arrangement and portable radio communication device
CN101611517B (zh) 天线
US11962063B2 (en) Antenna structur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same
US20100033383A1 (en) Mobile wireless device
US20130113671A1 (en) Slot antenna
US20070139286A1 (en) Antenna for wireless devices
EP2677596B1 (en)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antenna system therein
CN109286077B (zh) 移动装置
CN112467371A (zh) 天线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8336480B (zh) 一种天线系统及移动终端
CN108539366B (zh) 天线结构
CN111478016B (zh) 移动装置
CN110875520B (zh) 移动装置
CN113497344B (zh) 移动终端
CN114982061A (zh) 背腔式边框天线
WO2004021511A2 (en) Directive antenna elements
CN107394384B (zh) 印制槽隙倒f天线及蓝牙通讯装置
CN115548699A (zh) 电子设备
CN112909541B (zh) 天线装置及电子设备
JP2000315905A (ja) アンテナ構造及びカード型無線端末
CN112003004A (zh) 缝隙天线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7394383B (zh) 槽隙平面倒l天线及蓝牙通讯装置
CN112003019A (zh) 天线结构及电子设备
CN114171904B (zh) 移动装置
US20230238700A1 (en) Antenna structur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66071 Shandong city of Qingdao province Jiangxi City Road No. 11

Patentee after: Qingdao Hisense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66071 Shandong city of Qingdao province Jiangxi City Road No. 11

Patentee before: HISENSE MOBILE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