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94762B - 一种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494762B
CN113494762B CN202010199403.9A CN202010199403A CN113494762B CN 113494762 B CN113494762 B CN 113494762B CN 202010199403 A CN202010199403 A CN 202010199403A CN 113494762 B CN113494762 B CN 11349476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ting speed
refrigeration
air supply
fan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19940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494762A (zh
Inventor
郭振江
万积清
位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ertiv 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ertiv 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ertiv 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Vertiv 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199403.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494762B/zh
Publication of CN1134947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947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4947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9476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24F11/74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rate or air velocity
    • F24F11/77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rate or air velocity by controlling the speed of ventil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8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 F24F11/86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compressors within refrigeration or heat pump circu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10Temperat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30Velocit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及装置,用以实现对每个制冷末端模块中风机转速的精准调节,提升空调系统的运行性能,保持空调系统最佳运行状态。方法包括:获取所述多个制冷末端模块的送风温度和回风温度;基于所述多个制冷末端模块的送风温度以及预设的送风标准温度,确定系统送风温度偏差值;根据所述系统送风温度偏差值与第一预设差值阈值的关系,控制调节所述主机模块中压缩机的转速;针对每个制冷末端模块,依据该制冷末端模块的回风温度和所述压缩机的转速,确定该制冷末端模块中风机运行的目标转速区间,并基于该制冷末端模块中风机的当前转速与所述目标转速区间的关系,调节该制冷末端模块中风机的转速。

Description

一种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机房空调场景中,现有技术通常基于送风温度的采集值与设定值的差值分别调节风机和压缩机的转速,例如送风温度的采集值高于设定值时,提高压缩机和风机转速,相反,送风温度的采集值低于设定值时,降低压缩机和风机的转速。
在多联空调应用场景中,压缩机需要响应于多个末端空调的送风温度,但风机仅响应于单个末端的送风温度,由于风机和压缩机的转速均与送风温度的采集值与设定值有关,并且风机和压缩机的转速是各自调节的,二者的调节转速为解耦关系,导致无法对所有末端地送风温度进行精确地调节。当出现当热负荷变化剧烈时,风量会大幅度调节,造成送风温度波动明显,以及风机经常不能处于最优风量状态,空调系统也无法保持最佳运行状态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空调系统的方法及装置,用以根据每个制冷末端模块的实际送风温度以及实际回风温度,控制压缩机和各个制冷末端模块中风机的转速,实现对每个制冷末端模块中风机转速的精准调节,提升空调系统的运行性能,保持空调系统最佳运行状态。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空调系统包括:冷凝器模块、主机模块和多个制冷末端模块,方法包括:
获取多个制冷末端模块的送风温度和回风温度;
基于多个制冷末端模块的送风温度以及预设的送风标准温度,确定系统送风温度偏差值;
根据系统送风温度偏差值与第一预设差值阈值的关系,控制调节主机模块中压缩机的转速;
针对每个制冷末端模块,依据该制冷末端模块的回风温度和压缩机的转速,确定该制冷末端模块中风机运行的目标转速区间,并基于该制冷末端模块中风机的当前转速与目标转速区间的关系,调节该制冷末端模块中风机的转速。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还包括:
根据送风温度偏差值与预设差值阈值的关系,控制调节主机模块中压缩机的转速,包括:
在系统送风温度偏差值大于第一预设差值阈值时,控制调高压缩机转速;
在系统送风温度偏差值小于第一预设差值阈值时,控制调低压缩机转速;
在系统送风温度偏差值等于第一预设差值阈值时,控制维持压缩机转速。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基于该制冷末端模块中风机的当前转速与目标转速区间的关系,控制调节该制冷末端模块中风机的转速,包括:
在该制冷末端模块中风机的当前转速大于或等于目标转速区间最大端点值时,控制调低该制冷末端模块中风机的转速;
在该制冷末端模块中风机的当前转速小于或等于目标转速区间最小端点值时,控制调高该制冷末端模块中风机的转速;
在该制冷末端模块中风机的当前转速处于目标转速区间内时,根据该制冷末端模块送风偏差值和第二预设差值阈值,控制调节该制冷末端模块中风机的转速,其中,该制冷末端模块送风偏差值为该制冷末端模块的送风温度与预设的送风标准温度的差值。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根据该制冷末端模块送风偏差和第二预设差值阈值,控制调节该制冷末端模块中风机的转速,包括:
在该制冷末端模块送风偏差值大于第二预设差值阈值时,控制调低该制冷末端模块中风机的转速;
在该制冷末端模块送风偏差值小于第二预设差值阈值时,控制调高该制冷末端模块中风机的转速;
在该制冷末端模块送风偏差值等于第二预设差值阈值时,控制维持该制冷末端模块中风机的转速。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基于多个制冷末端模块的送风温度以及预设的送风标准温度,确定系统送风温度偏差值,包括:
根据各制冷末端模块的送风温度以及预设的送风标准温度,确定各制冷末端模块送风偏差值;
依据各制冷末端模块送风偏差值以及预设各制冷末端模块权重系数,将各制冷末端模块送风偏差值的加权和确定为系统送风温度偏差值。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空调系统的控制装置,空调系统包括:冷凝器模块、主机模块和多个制冷末端模块,装置包括:
采集单元,用于获取多个制冷末端模块的送风温度和回风温度;
确定单元,用于基于多个制冷末端模块的送风温度以及预设的送风标准温度,确定系统送风温度偏差值;
第一控制单元,用于根据系统送风温度偏差值与第一预设差值阈值的关系,控制调节主机模块中压缩机的转速;
第二控制单元,用于针对每个制冷末端模块,依据该制冷末端模块的回风温度和压缩机的转速,确定该制冷末端模块中风机运行的目标转速区间,并基于该制冷末端模块中风机的当前转速与目标转速区间的关系,调节该制冷末端模块中风机的转速。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调系统的控制装置中,第一控制单元具体用于:
在系统送风温度偏差值大于第一预设差值阈值时,控制调高压缩机转速;
在系统送风温度偏差值小于第一预设差值阈值时,控制调低压缩机转速;
在系统送风温度偏差值等于第一预设差值阈值时,控制维持压缩机转速。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调系统的控制装置中,第二控制单元具体用于:
在该制冷末端模块中风机的当前转速大于或等于目标转速区间最大端点值时,控制调低该制冷末端模块中风机的转速;
在该制冷末端模块中风机的当前转速小于或等于目标转速区间最小端点值时,控制调高该制冷末端模块中风机的转速;
在该制冷末端模块中风机的当前转速处于目标转速区间内时,根据该制冷末端模块送风偏差值和第二预设差值阈值,控制调节该制冷末端模块中风机的转速,其中,该制冷末端模块送风偏差值为该制冷末端模块的送风温度与预设的送风标准温度的差值。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调系统的控制装置中,第二控制单元具体用于:
在该制冷末端模块送风偏差值大于第二预设差值阈值时,控制调低该制冷末端模块中风机的转速;
在该制冷末端模块送风偏差值小于第二预设差值阈值时,控制调高该制冷末端模块中风机的转速;
在该制冷末端模块送风偏差值等于第二预设差值阈值时,控制维持该制冷末端模块中风机的转速。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调系统的控制装置中,确定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各制冷末端模块的送风温度以及预设的送风标准温度,确定各制冷末端模块送风偏差值;
依据各制冷末端模块送风偏差值以及预设各制冷末端模块权重系数,将各制冷末端模块送风偏差值的加权和确定为系统送风温度偏差值。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空调系统的控制设备,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处理器用于执行指令以实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四方面,一种存储介质,当存储介质中的指令由空调系统的控制设备的处理器执行时,使得空调系统的控制设备能够执行第一方面中任一项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带来以下有益效果:
获取多个制冷末端模块的送风温度和回风温度,基于多个制冷末端模块的送风温度以及预设的送风标准温度,确定系统送风温度偏差值,根据系统送风温度偏差值与第一预设差值阈值的关系,控制调节主机模块中压缩机的转速,针对每个制冷末端模块,依据该制冷末端模块的回风温度和压缩机的转速,确定该制冷末端模块中风机运行的目标转速区间,并基于该制冷末端模块中风机的当前转速与目标转速区间的关系,调节该制冷末端模块中风机的转速。每个制冷末端模块的实际送风温度以及实际回风温度,控制压缩机转速,并使风机在与当前压缩机转速对应的风机最佳转速区间中控制调节风机的转速,实现对每个制冷末端模块中风机转速的精准调节,压缩机转速与每个制冷末端模块中风机转速的协同调节,提升空调系统的运行性能,保持空调系统处于最佳运行状态。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应用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的空调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示出的一种空调系统的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空调系统的控制设备示例框图。
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空调系统的控制设备示例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份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1示出了一种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的示意流程图,如图1所示,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1,获取多个制冷末端模块的送风温度和回风温度。
具体实施时,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可以应用于如图2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一种空调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包括冷凝器模块21、主机模块22和多个制冷末端模块23。其中,冷凝器模块21包括冷凝器及风机,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单独的冷凝器,也可以包括多个并联的冷凝器。主机模块22包括压缩机等装置,其中,压缩机可以是一个单独的压缩机,也可以是多个压缩机并联为一个压缩机系统,也可以是多个独立的压缩机系统。
多个制冷末端模块23包括风机、送风温度传感器、回风温度传感器等装置,还可以包括蒸发器、风机、节流阀、加热器、加湿器、湿度传感器等装置。其中,多个制冷末端模块23可以共用一个或多个湿度温度传感器、回风温度传感器、送风温度传感器,当每个制冷末端模块中均设置有回风温度传感器和送风温度传感器时,可以提高精准控制风机转速的控制效率,极大地提升空调系统的运行状态和性能,当然,也可以根据实际应用场景,使预设数量个制冷末端模块共用一个送风温度传感器和回风温度传感器,例如,两个制冷末端模块共享一个送风温度传感器和回风温度传感器。
另外,空调系统还可以包括控制器模块,控制器模块包括控制器、显示器以及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装置。在空调系统的实际结构中,控制器模块可以集成在其他模块中,或者将控制器模块中的各个装置独立设置在空调系统实际结构中。模块之间可以通过RS232、RS485或CAN进行通讯,用于传输温度检测值、压力检测值、以及各个器件的输出状态等参数。
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中可以通过设置在制冷末端模块中的送风温度传感器和回风温度传感器采集各个制冷末端模块的送风温度和回风温度。
步骤S102,基于多个制冷末端模块的送风温度以及预设的送风标准温度,确定系统送风温度偏差值。
具体实施时,可以根据各制冷末端模块的送风温度以及预设的送风标准温度,确定各制冷末端模块送风偏差值,依据各制冷末端模块送风偏差值以及预设各制冷末端模块权重系数,将各制冷末端模块送风偏差值的加权和确定为系统送风温度偏差值。
例如,第i个制冷末端模块的送风温度偏差值记为e(i),其值等于该制冷末端模块的送风温度T-act与该这冷末端模块的预设的送风标准温度T-set的差值,也即e(i)=T-act(i)-T-set(i)。预设第i个制冷末端模块权重系数记为a(i),其中,各制冷末端模块的权重系数可表征在空调系统中的负荷率,a(i)可通过公式
Figure GDA0003753087050000081
进行计算,其中,kR和kO为根据回风温度和送风温度进行负荷调整的系数,Ei为末端的额定制冷量(能力),Ecom为主机的额定制冷量(能力),
Figure GDA0003753087050000082
TR2为回风温度的实际检测值,TR1为回风温度的参考值,△TR为回风温度的目标差值,
Figure GDA0003753087050000083
TO2为环境温度的实际检测值,TO1为环境温度的参考值,△TO为环境温度的目标差值。
各制冷末端模块送风偏差值的加权和确定为系统送风温度偏差值,有n个末端制冷模块工作时,系统送风温度偏差值e可通过如下公式进行计算e=a(1)*e(1)+a(2)*e(2)+……a(n)*e(n)。
步骤S103,根据系统送风温度偏差值与第一预设差值阈值的关系,控制调节主机模块中压缩机的转速。
具体实施时,可以根据系统送风温度偏差值e与第一预设差值阈值的关系,对压缩机的转速进行控制。
例如,在系统送风温度偏差值大于第一预设差值阈值时,控制调高压缩机转速;
在系统送风温度偏差值小于第一预设差值阈值时,控制调低压缩机转速;
在系统送风温度偏差值等于第一预设差值阈值时,控制维持压缩机转速。
具体实施时,在实际应用场景中第一预设差值阈值可以是根据空调系统预先配置的固定数值,随着应用场景或者空调系统的不同,可以第一预设差值阈值可以设置为不同的固定数值。在系统送风温度偏差值小于第一预设差值阈值时,控制压缩机降低转速,在系统送风温度偏差值大于第一预设差值阈值时,控制压缩机提高转速,在系统送风温度偏差值等于第一预设差值阈值时,控制压缩机维持当前转速。
步骤S104,针对每个制冷末端模块,依据该制冷末端模块的回风温度和压缩机的转速,确定该制冷末端模块中风机运行的目标转速区间,并基于该制冷末端模块中风机的当前转速与目标转速区间的关系,调节该制冷末端模块中风机的转速。
具体实施时,由于各制冷末端模块的回风温度可能各不相同,若统一控制各制冷末端模块风机的转速,无法保证各制冷末端模块的风机处于最佳运行状态,从而无法实现空调系统处于最佳运行状态。因而可以根据每个制冷末端模块的回风温度和压缩机的转速,确定出每个制冷末端模块风机运行的目标转速区间,以保证控制风机运行于最佳状态。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可以预先配置制冷末端模块的回风温度和压缩机的转速,与风机基础转速区间的对应关系(例如,对照表的形式),预先配置制冷末端模块的回风温度与基础转速区间调节比例参数的对应关系。针对每个制冷末端模块的回风温度和压缩机的转速,确定出该制冷末端模块的基础转速区间和该制冷末端模块的回风温度对应的基础转速区间调节比例参数。根据该制冷末端模块的基础转速区间和基础转速区间的调节比例参数,确定出该制冷末端模块风机的目标转速区间。
例如,目标转速区间的端点值为基础转速区间端点值与调节比例参数的乘积。使得不同制冷末端模块因回风温度不同,制冷末端模块中风机的最佳转速区间也不相同。需要说明的是,还可以预先配置实际运行制冷末端模块数量、制冷末端模块的回风温度、压缩机的转速,与风机基础转速区间的对应关系。也即实际工作的制冷末端模块数量不同时,制冷末端模块的回风温度、压缩机的转速,与风机基础转速区间的对应关系也不相同。
针对每个制冷末端模块,控制制冷末端模块中风机的转速时,可以依据风机当前的转速与目标转速区间的关系,调节制冷末端模块中风机的转速。例如,在该制冷末端模块中风机的当前转速大于或等于目标转速区间最大端点值时,控制调低该制冷末端模块中风机的转速;
在该制冷末端模块中风机的当前转速小于或等于目标转速区间最小端点值时,控制调高该制冷末端模块中风机的转速;
在该制冷末端模块中风机的当前转速处于目标转速区间内时,根据该制冷末端模块送风偏差值和第二预设差值阈值,控制调节该制冷末端模块中风机的转速,其中,该制冷末端模块送风偏差值为该制冷末端模块的送风温度与预设的送风标准温度的差值。
具体实施时,制冷末端模块中风机当前转速高于目标转速区间(大于或等于区间内的最大值),控制降低风机转速,制冷末端模块中风机当前转速低于目标转速区间(小于或等于区间内的最小值),控制提升风机转速,制冷末端模块中风机当前转速处于目标转速区间(介于区间内的最小值和最大值之间),根据该制冷末端模块送风偏差值和第二预设差值阈值,控制调节该制冷末端模块中风机的转速,该制冷末端模块送风偏差值为该制冷末端模块的送风温度与预设的送风标准温度的差值e(i),其中,该制冷末端模块送风偏差值为该制冷末端模块的送风温度与预设的送风标准温度的差值。
其中根据该制冷末端模块送风偏差和第二预设差值阈值,控制调节该制冷末端模块中风机的转速时,可以在该制冷末端模块送风偏差值大于第二预设差值阈值时,控制调低该制冷末端模块中风机的转速;在该制冷末端模块送风偏差值小于第二预设差值阈值时,控制调高该制冷末端模块中风机的转速;在该制冷末端模块送风偏差值等于第二预设差值阈值时,控制维持该制冷末端模块中风机的转速。
具体实施时,针对每个制冷末端模块,若制冷末端模块中风机当前风速处于目标转速区间时,为使风机在最佳性能状态,可以根据制冷末端模块送风偏差控制风机转速,可将制冷末端模块送风偏差与第二预设差值阈值进行比较,制冷末端模块送风偏差值大于第二预设差值阈值时,控制调低该制冷末端模块中风机的转速。在制冷末端模块送风偏差值小于第二预设差值阈值时,控制调高该制冷末端模块中风机的转速。在制冷末端模块送风偏差值等于第二预设差值阈值时,控制维持该制冷末端模块中风机的转速,其中第二预设差值阈值可以于第一预设差值阈值相同,也可以不同。实现控制风机转速逐渐运行于最佳性能状态,避免了风机转速的突变造成应用场景环境中温度波动明显,并且各制冷末端模块中风机均处于最佳性能状态,使得空调系统整体运行性能提升,并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因制冷末端模块送风温度和回风温度的发生变化时,制冷末端模块中风机的目标转速区间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也即确定风机的目标转速区间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不是只确定一次目标转速区间。
图3示出了一种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的示意流程图,如图3所示,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301,获取多个制冷末端模块的送风温度和回风温度。
具体实施时,可以通过设置在制冷末端模块中的送风温度传感器和回风温度传感器采集各个制冷末端模块的送风温度和回风温度。
步骤S302,确定制冷末端模块送风温度偏差值和系统送风温度偏差值。
具体实施时,第i个制冷末端模块的送风温度偏差值记为e(i)等于该制冷末端模块的送风温度T-act与该这冷末端模块的预设的送风标准温度T-set的差值。各制冷末端模块送风偏差值的加权和为系统送风温度偏差值,例如,e=a(1)*e(1)+a(2)*e(2)+……a(n)*e(n),各制冷末端模块的权重系数a(i)可以根据风机的实际回风温度、设定回风温度、应用系统的环境的实际环境温度、环境的设定环境温度、第一风机的额定制冷量、空调系统的额定制冷量确定的。
步骤S303,判断系统送风温度偏差值是否大于第一预设差值阈值,若是执行步骤S304,否则执行步骤S305。
具体实施时,可以根据系统送风温度偏差值e与第一预设差值阈值的关系,对压缩机的转速进行控制,若系统送风温度偏差值大于第一预设差值阈值时,下一步可执行步骤S304,否则执行步骤S305进一步判断,在实际应用场景中第一预设差值阈值可以是根据空调系统预先配置的固定数值,随着应用场景或者空调系统的不同,可以第一预设差值阈值可以设置为不同的固定数值。
步骤S304,控制调低压缩机转速。
具体实施时,调低压缩机转速,使得压缩机转速小于当前压缩机转速。
步骤S305,判断系统送风温度偏差值是否小于第一预设差值阈值,若是执行步骤S306,否则执行步骤S307。
具体实施时,若系统送风温度偏差值小于第一预设差值阈值时,下一步可执行步骤S306,调整压缩机转速,否则执行步骤S307维持压缩机转速。
步骤S306,控制调高压缩机转速。
具体实施时,调高压缩机转速,使得压缩机转速大于当前压缩机转速。
步骤S307,控制维持压缩机转速。
具体实施时,不改变压缩机转速,使得压缩机转速保持当前压缩机转速。
步骤S308,针对每个制冷末端模块,确定制冷末端模块中风机的目标转速区间。
具体实施时,可以依据该制冷末端模块的回风温度和压缩机的转速,确定该制冷末端模块中风机运行的目标转速区间。例如,根据预先配置制冷末端模块的回风温度和压缩机的转速,与风机基础转速区间的对应关系、预先配置制冷末端模块的回风温度与基础转速区间调节比例参数的对应关系。针对每个制冷末端模块的回风温度和压缩机的转速,确定出该制冷末端模块的基础转速区间和该制冷末端模块的回风温度对应的基础转速区间调节比例参数。根据该制冷末端模块的基础转速区间和基础转速区间的调节比例参数,确定出该制冷末端模块风机的目标转速区间。
步骤S309,判断制冷末端模块中风机当前转速是否大于或等于目标转速区间最大端点值,若是执行步骤S310,否则执行步骤S311。
具体实施时,控制制冷末端模块中风机的转速时,可以依据风机当前的转速与目标转速区间的关系,调节制冷末端模块中风机的转速,若冷末端模块中风机当前转速是否大于或等于目标转速区间最大端点值,下一步执行步骤S310,否则执行步骤S311进一步判断。
步骤S310,控制调低制冷末端模块中风机的转速。
具体实施时,调低风机转速,使得风机转速小于当前风机转速。
步骤S311,判断制冷末端模块中风机当前转速是否小于或等于目标转速区间最小端点值,若是执行步骤S312,否则执行步骤S313。
具体实施时,若制冷末端模块中风机的当前转速小于或等于目标转速区间最小端点值,下一步执行步骤S312,否则执行步骤S313进一步判断。
步骤S312,控制调高制冷末端模块中风机的转速。
具体实施时,调高风机转速,使得风机转速大于当前风机转速。
步骤S313,判断制冷末端模块送风温度偏差值是否大于第二预设差值阈值,若是执行步骤S310,否则执行步骤S314。
具体实施时,在该制冷末端模块中风机的当前转速处于目标转速区间内时,根据该制冷末端模块送风偏差值和第二预设差值阈值,控制调节该制冷末端模块中风机的转速,其中,该制冷末端模块送风偏差值为该制冷末端模块的送风温度与预设的送风标准温度的差值,若制冷末端模块送风偏差值大于第二预设差值阈值,下一步执行步骤S310控制调低该制冷末端模块中风机的转速,否则执行步骤S314进一步判断。
步骤S314,判断制冷末端模块送风温度偏差值是否小于第二预设差值阈值,若是执行步骤S312,否则执行步骤S315。
具体实施时,若制冷末端模块送风偏差值小于第二预设差值阈值,下一步执行步骤S312控制调高该制冷末端模块中风机的转速,否则下一步执行步骤S315。
步骤S315,控制维持制冷末端模块中风机转速。
具体实施时,不改变风机转速,使得风机转速保持当前风机转速。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中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可以实现控制压缩机转速,使压缩机保持良好运行性能,并根据压缩机转速精准控制每个制冷末端模块中风机的转速,使各风机也保持良好运行性能,实现保证空调系统较优运行状态并提升运行性能。
图4示出了一种空调系统的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空调系统包括:冷凝器模块、主机模块和多个制冷末端模块,如图4所示,空调系统的控制装置,包括:
采集单元401,用于获取多个制冷末端模块的送风温度和回风温度;
确定单元402,用于基于多个制冷末端模块的送风温度以及预设的送风标准温度,确定系统送风温度偏差值;
第一控制单元403,用于根据系统送风温度偏差值与第一预设差值阈值的关系,控制调节主机模块中压缩机的转速;
第二控制单元404,用于针对每个制冷末端模块,依据该制冷末端模块的回风温度和压缩机的转速,确定该制冷末端模块中风机运行的目标转速区间,并基于该制冷末端模块中风机的当前转速与目标转速区间的关系,调节该制冷末端模块中风机的转速。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调系统的控制装置中,第一控制单元403具体用于:
在系统送风温度偏差值大于第一预设差值阈值时,控制调高压缩机转速;
在系统送风温度偏差值小于第一预设差值阈值时,控制调低压缩机转速;
在系统送风温度偏差值等于第一预设差值阈值时,控制维持压缩机转速。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调系统的控制装置中,第二控制单元404具体用于:
在该制冷末端模块中风机的当前转速大于或等于目标转速区间最大端点值时,控制调低第一风机的转速;
在该制冷末端模块中风机的当前转速小于或等于目标转速区间最小端点值时,控制调高第一风机的转速;
在该制冷末端模块中风机的当前转速处于目标转速区间内时,根据该制冷末端模块送风偏差值和第二预设差值阈值,控制调节该制冷末端模块中风机的转速,其中,该制冷末端模块送风偏差值为该制冷末端模块的送风温度与预设的送风标准温度的差值。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调系统的控制装置中,第二控制单元404具体用于:
在该制冷末端模块送风偏差值大于第二预设差值阈值时,控制调低该制冷末端模块中风机的转速;
在该制冷末端模块送风偏差值小于第二预设差值阈值时,控制调高该制冷末端模块中风机的转速;
在该制冷末端模块送风偏差值等于第二预设差值阈值时,控制维持该制冷末端模块中风机的转速。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调系统的控制装置中,确定单元402具体用于:
根据各制冷末端模块的送风温度以及预设的送风标准温度,确定各制冷末端模块送风偏差值;
依据各制冷末端模块送风偏差值以及预设各制冷末端模块权重系数,将各制冷末端模块送风偏差值的加权和确定为系统送风温度偏差值。
基于上述本发明实施例相同构思,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空调系统的控制设备500的框图,如图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示出的空调系统的控制设备500包括:
处理器510;
用于存储处理器510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520;
其中,处理器510被配置为执行指令,以实现本发明实施例中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包括指令的存储介质,例如包括指令的存储器520,上述指令可由空调系统的控制装置的处理器510执行以完成上述方法。可选地,存储介质可以是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CD-ROM、磁带、软盘和光数据存储设备等。
另外,结合图1-图5所描述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及装置可以由空调系统的控制设备来实现。图6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调系统的控制设备结构示意图。
该空调系统的控制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601以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存储器602。
具体地,上述处理器601可以包括中央处理器(CPU),或者特定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者可以被配置成实施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
存储器602可以包括用于存储数据或指令的大容量存储器。举例来说而非限制,存储器602可包括硬盘驱动器(Hard Disk Drive,HDD)、软盘驱动器、闪存、光盘、磁光盘、磁带或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驱动器或者两个或更多个以上这些的组合。在合适的情况下,存储器602可包括可移除或不可移除(或固定)的介质。在合适的情况下,存储器602可在数据处理装置的内部或外部。在特定实施例中,存储器602是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在特定实施例中,存储器602包括只读存储器(ROM)。在合适的情况下,该ROM可以是掩模编程的ROM、可编程ROM(PROM)、可擦除PROM(EPROM)、电可擦除PROM(EEPROM)、电可改写ROM(EAROM)或闪存或者两个或更多个以上这些的组合。
处理器601通过读取并执行存储器602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指令,以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在一个示例中,该空调系统的控制设备还可包括通信接口603和总线610。其中,如图6所示,处理器601、存储器602、通信接口603通过总线610连接并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通信接口603,主要用于实现本发明实施例中各模块、装置、单元和/或设备之间的通信。
总线610包括硬件、软件或两者,将该空调系统的控制设备的部件彼此耦接在一起。举例来说而非限制,总线可包括加速图形端口(AGP)或其它图形总线、增强工业标准架构(EISA)总线、前端总线(FSB)、超传输(HT)互连、工业标准架构(ISA)总线、无限带宽互连、低引脚数(LPC)总线、存储器总线、微信道架构(MCA)总线、外围组件互连(PCI)总线、PCI-Express(PCI-X)总线、串行高级技术附件(SATA)总线、视频电子标准协会局部(VLB)总线或其它合适的总线或者两个或更多个以上这些的组合。在合适的情况下,总线61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总线。尽管本发明实施例描述和示出了特定的总线,但本发明考虑任何合适的总线或互连。
另外,结合上述实施例中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本发明实施例可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来实现。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该计算机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任意一项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它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它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尽管已描述了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申请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8)

1.一种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所述空调系统包括:冷凝器模块、主机模块和多个制冷末端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多个制冷末端模块的送风温度和回风温度;
基于所述多个制冷末端模块的送风温度以及预设的送风标准温度,确定系统送风温度偏差值;
根据所述系统送风温度偏差值与第一预设差值阈值的关系,控制调节所述主机模块中压缩机的转速;
针对每个制冷末端模块,依据该制冷末端模块的回风温度和所述压缩机的转速,确定该制冷末端模块中风机运行的目标转速区间,并基于该制冷末端模块中风机的当前转速与所述目标转速区间的关系,调节该制冷末端模块中风机的转速;
其中,所述基于所述多个制冷末端模块的送风温度以及预设的送风标准温度,确定系统送风温度偏差值,包括:
根据各制冷末端模块的送风温度以及预设的送风标准温度,确定各制冷末端模块送风偏差值;
依据所述各制冷末端模块送风偏差值以及预设各制冷末端模块权重系数,将所述各制冷末端模块送风偏差值的加权和确定为所述系统送风温度偏差值;
其中,所述针对每个制冷末端模块,依据该制冷末端模块的回风温度和所述压缩机的转速,确定该制冷末端模块中风机运行的目标转速区间,包括:
基于预先配置的制冷末端模块的回风温度和压缩机的转速,与风机基础转速区间的对应关系,预先配置的制冷末端模块的回风温度与基础转速区间调节比例参数的对应关系,针对每个制冷末端模块的回风温度和压缩机的转速,确定该制冷末端模块的基础转速区间和该制冷末端模块的回风温度对应的基础转速区间调节比例参数;
根据该制冷末端模块的基础转速区间和基础转速区间的调节比例参数,确定该制冷末端模块风机的目标转速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送风温度偏差值与预设差值阈值的关系,控制调节所述主机模块中压缩机的转速,包括:
在所述系统送风温度偏差值大于所述第一预设差值阈值时,控制调高所述压缩机转速;
在所述系统送风温度偏差值小于所述第一预设差值阈值时,控制调低所述压缩机转速;
在所述系统送风温度偏差值等于所述第一预设差值阈值时,控制维持所述压缩机转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该制冷末端模块中风机的当前转速与所述目标转速区间的关系,控制调节该制冷末端模块中风机的转速,包括:
在该制冷末端模块中风机的当前转速大于或等于所述目标转速区间最大端点值时,控制调低该制冷末端模块中风机的转速;
在该制冷末端模块中风机的当前转速小于或等于所述目标转速区间最小端点值时,控制调高该制冷末端模块中风机的转速;
在该制冷末端模块中风机的当前转速处于所述目标转速区间内时,根据该制冷末端模块送风偏差值和第二预设差值阈值,控制调节该制冷末端模块中风机的转速,其中,该制冷末端模块送风偏差值为该制冷末端模块的送风温度与预设的送风标准温度的差值。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该制冷末端模块送风偏差和第二预设差值阈值,控制调节该制冷末端模块中风机的转速,包括:
在该制冷末端模块送风偏差值大于所述第二预设差值阈值时,控制调低该制冷末端模块中风机的转速;
在该制冷末端模块送风偏差值小于所述第二预设差值阈值时,控制调高该制冷末端模块中风机的转速;
在该制冷末端模块送风偏差值等于所述第二预设差值阈值时,控制维持该制冷末端模块中风机的转速。
5.一种空调系统的控制装置,所述空调系统包括:冷凝器模块、主机模块和多个制冷末端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采集单元,用于获取所述多个制冷末端模块的送风温度和回风温度;
确定单元,用于基于所述多个制冷末端模块的送风温度以及预设的送风标准温度,确定系统送风温度偏差值;
第一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系统送风温度偏差值与第一预设差值阈值的关系,控制调节所述主机模块中压缩机的转速;
第二控制单元,用于针对每个制冷末端模块,依据该制冷末端模块的回风温度和所述压缩机的转速,确定该制冷末端模块中风机运行的目标转速区间,并基于该制冷末端模块中风机的当前转速与所述目标转速区间的关系,调节该制冷末端模块中风机的转速;
其中,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各制冷末端模块的送风温度以及预设的送风标准温度,确定各制冷末端模块送风偏差值;
依据所述各制冷末端模块送风偏差值以及预设各制冷末端模块权重系数,将所述各制冷末端模块送风偏差值的加权和确定为所述系统送风温度偏差值;
其中,第二控制单元具体用于:
基于预先配置的制冷末端模块的回风温度和压缩机的转速,与风机基础转速区间的对应关系,预先配置的制冷末端模块的回风温度与基础转速区间调节比例参数的对应关系,针对每个制冷末端模块的回风温度和压缩机的转速,确定该制冷末端模块的基础转速区间和该制冷末端模块的回风温度对应的基础转速区间调节比例参数;
根据该制冷末端模块的基础转速区间和基础转速区间的调节比例参数,确定该制冷末端模块风机的目标转速区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单元具体用于:
在所述系统送风温度偏差值大于所述第一预设差值阈值时,控制调高所述压缩机转速;
在所述系统送风温度偏差值小于所述第一预设差值阈值时,控制调低所述压缩机转速;
在所述系统送风温度偏差值等于所述第一预设差值阈值时,控制维持所述压缩机转速。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控制单元具体用于:
在该制冷末端模块中风机的当前转速大于或等于所述目标转速区间最大端点值时,控制调低该制冷末端模块中风机的转速;
在该制冷末端模块中风机的当前转速小于或等于所述目标转速区间最小端点值时,控制调高该制冷末端模块中风机的转速;
在该制冷末端模块中风机的当前转速处于所述目标转速区间内时,根据该制冷末端模块送风偏差值和第二预设差值阈值,控制调节该制冷末端模块中风机的转速,其中,该制冷末端模块送风偏差值为该制冷末端模块的送风温度与预设的送风标准温度的差值。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控制单元具体用于:
在该制冷末端模块送风偏差值大于所述第二预设差值阈值时,控制调低该制冷末端模块中风机的转速;
在该制冷末端模块送风偏差值小于所述第二预设差值阈值时,控制调高该制冷末端模块中风机的转速;
在该制冷末端模块送风偏差值等于所述第二预设差值阈值时,控制维持该制冷末端模块中风机的转速。
CN202010199403.9A 2020-03-20 2020-03-20 一种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349476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99403.9A CN113494762B (zh) 2020-03-20 2020-03-20 一种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99403.9A CN113494762B (zh) 2020-03-20 2020-03-20 一种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94762A CN113494762A (zh) 2021-10-12
CN113494762B true CN113494762B (zh) 2022-09-02

Family

ID=779936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99403.9A Active CN113494762B (zh) 2020-03-20 2020-03-20 一种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494762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398161B1 (ko) * 2012-01-18 2014-05-27 현대인프라코어 주식회사 원격 제어를 위한 실내기 및 실외기를 가지는 멀티 에어컨 시스템
CN105674472B (zh) * 2014-11-19 2019-04-02 维谛技术有限公司 机房的制冷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5115097A (zh) * 2015-07-06 2015-12-02 沈阳工业大学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变风量空调末端智能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5222284B (zh) * 2015-10-30 2018-01-1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控制方法、装置和空调系统
CN107906686B (zh) * 2017-11-16 2019-11-2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风机转速控制方法及空调系统
CN109210701B (zh) * 2018-08-28 2021-03-1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器管理方法、系统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94762A (zh) 2021-10-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674472B (zh) 机房的制冷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6839341B (zh) 一种空调静音控制方法
CN113324325B (zh) 空调的精确控温方法、装置及空调
CN107726567B (zh) 新风机的控制方法及系统、新风机及多联机空调系统
CN113280463B (zh) 一种提升室内舒适性的空调控制方法、空调器及存储介质
CN110440401B (zh) 一种控温除湿控制方法
JP7012885B2 (ja) 空調換気システム
CN111706969A (zh) 空调除湿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CN108731211A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EP3255353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ptimizing latent capacity of a variable speed compressor system
EP3591318B1 (en) Variable speed blower control for hvac systems
CN111720962A (zh) 变频空调器的制冷除湿控制方法以及空调系统
CN107781946A (zh) 变频空调的制热控制方法
CN113494762B (zh) 一种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3294897A (zh) 空调器的转速控制方法、空调器和存储介质
CN113007829A (zh) 空调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
CN110425687B (zh) 一种冷媒调节方法、冷媒调节控制器以及空调系统
US11703248B2 (en) Proactive system control using humidity prediction
US11788739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ybrid dehumidification
CN111023503B (zh) 一种空调噪音控制方法
CN111692719A (zh) 空调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空调
CA3193339A1 (en) Hvac system with improved operation of a variable speed compressor during a peak demand response
CN116465058A (zh) 一种空调机组恒温恒湿控制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5143588A (zh) 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及空调系统
CN117490201A (zh) 空调运行方法、装置、空调和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