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89294A - 放电电路、集成电路、电源适配器、移动电源及放电方法 - Google Patents

放电电路、集成电路、电源适配器、移动电源及放电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489294A
CN113489294A CN202110638399.6A CN202110638399A CN113489294A CN 113489294 A CN113489294 A CN 113489294A CN 202110638399 A CN202110638399 A CN 202110638399A CN 113489294 A CN113489294 A CN 11348929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conversion
circuit
interface
conversion circuit
swit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63839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乐
赖奕佳
伍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psea Technologies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psea Technologies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psea Technologies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psea Technologies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638399.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489294A/zh
Publication of CN1134892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8929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32Means for protecting converters other than automatic disconnectio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13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acting upon several batteries simultaneously or sequentially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29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safety or protection devices or circuits
    • H02J7/0031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safety or protection devices or circuits using battery or load disconnect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4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chanical construction
    • H02J7/0045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chanical construction concerning the insertion or the connection of the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放电电路、集成电路、电源适配器、移动电源及放电方法,该放电电路包括至少两个接口、至少两个功率转换电路、第一开关选择电路、第二开关选择电路以及控制电路;其中每个功率转换电路对应于一个接口;第一开关选择电路连接于接口与功率转换电路,且第一开关选择电路用于在导通时将功率转换电路与对应的接口连接;第二开关选择电路连接于至少两个功率转换电路;控制电路连接于至少两个接口、至少两个功率转换电路、第一开关选择电路以及第二开关选择电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放电电路的电路面积小且成本低。

Description

放电电路、集成电路、电源适配器、移动电源及放电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电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放电电路、集成电路、电源适配器、移动电源及放电方法。
背景技术
USB-PD(Power Delivery,供电)是由USB的标准化组织制定的一种快速充电规范,是目前主流的快充协议之一。随着快充的普及,多个电子设备同时充电以及大功率快充已经成为常见的应用需求。
传统的多个设备同时充电且支持快充协议通常是采用多路功率转换电路和功率分配的方式实现,在该传统方式中整个电路的最大输出功率只能与多个功率转换电路中的输出功率的最大值相同,使得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更高的成本和电路面积。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放电电路、电源适配器、移动电源以及放电方法,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放电电路,包括至少两个接口、至少两个功率转换电路、第一开关选择电路、第二开关选择电路以及控制电路;每个功率转换电路对应于一个接口;第一开关选择电路连接于接口与功率转换电路,且第一开关选择电路用于在导通时将功率转换电路与对应的接口连接;第二开关选择电路连接于至少两个功率转换电路;控制电路连接于至少两个接口、至少两个功率转换电路、第一开关选择电路以及第二开关选择电路。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开关选择电路包括至少两个第一开关,其中每个第一开关连接于一个功率转换电路与一个接口之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开关选择电路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开关,至少两个功率转换电路中的任意两个之间通过一个第二开关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至少两个接口包括第一接口以及第二接口;至少两个功率转换电路包括第一功率转换电路以及第二功率转换电路,其中第一功率转换电路对应于第一接口,第二功率转换电路对应于第二接口;第二开关包括一个,且第二开关的第一端连接于第一功率转换电路、第二端连接于第二功率转换电路,受控端连接于控制电路。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至少两个接口包括第一接口、第二接口以及第三接口;至少两个功率转换电路包括第一功率转换电路、第二功率转换电路以及第三功率转换电路;其中第一功率转换电路对应于第一接口,第二功率转换电路对应于第二接口,第三功率转换电路对应于第三接口;第二开关包括三个,三个第二开关包括第一子开关、第二子开关以及第三子开关,第一子开关的第一端连接于第一功率转换电路、第二端连接于第二功率转换电路,受控端连接于控制电路;第二子开关的第一端连接于第一功率转换电路、第二端连接于第三功率转换电路,受控端连接于控制电路;第三子开关的第一端连接于第二功率转换电路、第二端连接于第三功率转换电路,受控端连接于控制电路。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放电方法,应用于上述的放电电路,该方法包括:获取至少两个接口与外接设备的配对数量;若配对数量为一个,则控制第一开关选择电路将配对的当前接口与对应的当前功率转换电路连接,并控制第二开关选择电路将至少两个功率转换电路连接,以使当前接口按照预设功率放电;如配对数量为至少两个,控制第一开关选择电路将配对的至少两个当前接口分别与对应的至少两个当前功率转换电路连接,并控制第二开关选择电路的通断,以使至少两个功率转换电路通过至少两个当前接口分配输出功率以进行放电。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至少两个接口包括第一接口以及第二接口;至少两个功率转换电路包括第一功率转换电路以及第二功率转换电路;配对数量为两个,控制第二开关选择电路使至少两个功率转换电路通过至少两个接口分配输出功率以进行放电,包括控制第二开关选择电路将第一功率转换电路以及第二功率转换电路保持断开,以使第一功率转换电路通过第一接口放电,且第二功率转换电路通过第二接口放电。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至少两个接口包括第一接口、第二接口以及第三接口;至少两个功率转换电路包括第一功率转换电路、第二功率转换电路以及第三功率转换电路;配对数量为两个,其中第一接口与第二接口为当前接口,第一功率转换电路与第二功率转换电路为当前功率转换电路;控制第二开关选择电路使至少两个功率转换电路通过至少两个接口分配输出功率以进行放电,包括控制第二开关选择电路将第一功率转换电路与第三功率转换电路连接,以使第一功率转换电路与第三功率转换电路通过第一接口放电;以及控制第二开关选择电路将第二功率转换电路与第一功率转换电路保持断开,且控制第二开关选择电路将第二功率转换电路与第三功率转换电路保持断开,以使第二功率转换电路通过第二接口放电。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集成电路,包括上述任一项的放电电路。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源适配器,包括适配器本体以及设于适配器本体的如上述任一项的放电电路。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移动电源,包括外壳以及设于外壳内的如上述任一项的放电电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的放电方法、集成电路、电源适配器、移动电源及放电方法,该放电电路包括至少两个接口、至少两个功率转换电路、第一开关选择电路、第二开关选择电路以及控制电路;其中每个功率转换电路对应于一个接口;第一开关选择电路连接于接口与功率转换电路,且第一开关选择电路用于在导通时将功率转换电路与对应的接口连接;第二开关选择电路连接于至少两个功率转换电路;控制电路连接于至少两个接口、至少两个功率转换电路、第一开关选择电路以及第二开关选择电路。该放电电路通过多个接口对多个设备充电,当仅有一个设备充电可以将多个功率转换电路并联以实现更大功率的充电,而当有多个设备同时充电时每个功率转换电路可以独立功率输出,使得该放电电路可以以较小的电路面积和成本实现对多个设备进行快充充电。
本申请的这些方面或其他方面在以下实施例的描述中会更加简明易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放电电路的模块框图。
图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放电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放电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放电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放电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集成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源适配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电源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地,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的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放电电路100,放电电路100包括至少两个接口110、至少两个功率转换电路120、第一开关选择电路130、第二开关选择电路140以及控制电路150,其中每个功率转换电路120对应于一个接口110,第一开关选择电路130连接于接口110与功率转换电路120、且第一开关选择电路130用于在导通时将功率转换电路120与对应的接口110连接,第二开关选择电路140连接于至少两个功率转换电路120,控制电路150连接于至少两个接口110、至少两个功率转换电路120、第一开关选择电路130以及第二开关选择电路140。
接口110是连接外部设备的窗口,本实施例中的至少两个接口110可以与至少两个设备连接,使得放电电路100可以对至少两个设备充电。本实施例中,接口110可以是但不限于是Micro 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接口110、Type-C接口110以及Lightning(闪电)接口110。
本实施例中,功率转换电路120可以通过与电源连接以实现放电输出。该电源可以是市电,也可以是电源模块。功率转换电路120可以是但不限于是DC-DC(Direct Current-Direct Current,直流-直流)转换器、AC-DC(Alternating current-Direct Current,交流-直流)转换器等。每个功率转换电路120可以与一个接口110对应,以使得与每个接口110连接的外部设备均可以进行充电。本实施例中,至少两个功率转换电路120中每个功率转换电路120的最大输出功率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第一开关选择电路130连接在接口110与功率转换电路120之间,可以导通或断开功率转换电路120与其对应连接的接口110之间的通路,进而控制与接口110连接的设备的充电。例如,至少两个功率转换电路120可以包括第一功率转换电路以及第二功率转换电路,至少两个接口110可以包括第一接口以及第二接口,其中第一功率转换电路可以与第一接口对应,第二功率转换电路可以与第二接口对应,第一开关选择电路130连接在功率转换电路120和接口110之间,可以导通或断开第一功率转换电路与第一接口之间的通路,同时也可以导通或断开第二功率转换电路与第二接口之间的通路,继而控制与第一接口、第二接口连接的设备的充电。
第二开关选择电路140连接在至少两个功率转换电路120之间,可以导通或断开至少两个功率转换电路120之间的通路,进而控制放电电路100对每个接口110的输出功率。例如,至少两个功率转换电路120可以包括第一功率转换电路以及第二功率转换电路,且第一功率转换电路的最大输出功率为Pm1、第二功率转换电路的最大输出功率为Pm2,至少两个接口110可以包括第一接口以及第二接口,第二开关选择电路140可以断开第一功率转换电路与第二功率转换电路之间的通路,使得放电电路100以最大输出功率Pm1对连接至第一接口的设备进行充电,并以最大输出功率Pm2对连接至第二接口的设备进行充电;第二开关选择电路140还可以导通第一功率转换电路与第二功率转换电路之间的通路,使得放电电路100以最大输出功率Pm1+Pm2对连接至第一接口或第二接口的设备充电。
本实施例中,控制电路150可以为MCU(Microcontroller Unit,微控制单元)。控制电路150连接于至少两个接口110,可以对接口110的快充协议握手进行识别,换而言之,控制电路150可以识别任一接口110是否与外部设备连接,并识别与接口110连接的设备的充电需求。进一步地,控制电路150连接于至少两个功率转换电路120,可以控制每个功率转换电路120的电压、电流输出,也即控制每个功率转换电路120的输出功率。进一步地,控制电路150连接于第一开关选择电路130与第二开关选择电路140,可以根据连接至至少两个接口110的设备数量,通过控制功率转换电路120、第一开关选择电路130以及第二开关选择电路140,对连接至至少两个接口110的设备分配输出功率进行充电。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场景中,至少两个接口110包括第一接口以及第二接口;至少两个功率转换电路120包括第一功率转换电路以及第二功率转换电路,其中第一功率转换电路与第一接口对应、第二功率转换电路与第二接口对应,且第一功率转换电路的最大输出功率为Pm1、第二功率转换电路的最大输出功率为Pm2。若控制电路150识别到第一接口或第二接口连接有设备,则可通过控制第一开关选择电路130与第二开关选择电路140使第一功率转换电路与第二功率转换电路均对连接有设备的接口输出,进而使得放电电路100可以以最大输出功率为Pm1+Pm2对该设备充电。若控制电路150识别到第一接口与第二接口均连接有设备,则可通过控制第一开关选择电路130与第二开关选择电路140使得第一功率转换电路与第二功率转换电路分别对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输出,此时放电电路100可以以最大输出功率Pm1对连接于第一接口的设备充电,并以最大输出功率为Pm2对连接于第二接口的设备充电。
由此可见,本实施例提供的放电电路100能够同时对多个设备充电。传统采用多路功率转换电路和功率分配的方式,例如在总输出功率最大为65W的多口放电电路中,需要设置至少一路功率为65W的功率转换电路,以保证单口的输出功率为65W。但是该电路同时给多个设备供电时,功率设置为65W的功率转换电路将不能以最大功率65W输出。以采用最大输出功率为65W的第一功率转换电路和最大输出功率为30W的第二功率转换电路为例,当仅有单个设备充电时,可通过第一功率转换电路以65W的输出功率为设备供电;当有两个设备同时充电时,由于整个电路的最大输出功率限制在65W内,需要通过功率分配算法将第一功率转换电路的输出功率限制为35W,第二功率转换电路的输出功率限制为30W,该方式中整个电路的最大输出功率只能与多个电源中的输出功率的最大值相同,使得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更高的成本和电路面积。而相比于上述传统的方式,本申请的放电电路100可以将各个功率转换电路120联合以放电电路100设计的总的最大输出功率对设备进行充电,并在有多个设备的充电需求时,可以通过每个功率转换电路120单独的最大输出功率分别对该多个设备进行充电,使得放电电路100的电路面积可以设计得更小,成本更低。
具体而言,如图2所示,第一开关选择电路130包括至少两个第一开关131,其中每个第一开关131连接于一个功率转换电路120与一个接口110之间。第二开关选择电路140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开关141,其中至少两个功率转换电路120中的任意两个之间通过一个第二开关141连接。
本实施例中,当放电电路100支持为两个设备充电时,也即放电电路100包括两个接口110与两个功率转换电路120时,第一开关选择电路130可以包括两个第一开关131,两个第一开关131分别连接在一个功率转换电路120与一个接口110之间,第二开关选择电路140可以包括一个第二开关141,第二开关141连接在两个功率转换电路120之间。当放电电路100支持为超过两个设备充电时,也即放电电路100的接口110的数量大于或等于三个,功率转换电路120的数量也大于或等于三个时,第一开关选择电路130中的第一开关131的数量也可以大于或等于三个,且每个第一开关131连接在一个功率转换电路120之间,第二开关141选择电路140中的第二开关141也可以包括多个,每个功率转换电路120可以连接在任意的两个功率转换电路120之间,且每个第二开关141连接的两个功率转换电路120不完全相同。
第一开关131与第二开关141可以为场效应管、三极管以及晶闸管中的任一种或多种组合。控制电路150可以通过控制每个第一开关131的通断,进而控制每个功率转换电路120与对应的接口110之间的连接状态,同时控制电路150可以通过控制每个第二开关141的通断,进而控制任意两个功率转换电路120之间的连接状态,从而分配放电电路100对每个接口110的输出功率。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放电电路包括至少两个接口、至少两个功率转换电路、第一开关选择电路、第二开关选择电路以及控制电路;其中每个功率转换电路与一个接口对应连接;第一开关选择电路连接于接口与功率转换电路,且第一开关选择电路用于将功率转换电路与接口对应连接;第二开关选择电路连接于至少两个功率转换电路;控制电路连接于至少两个接口、至少两个功率转换电路、第一开关选择电路以及第二开关选择电路。该放电电路可以通过多个接口对多个设备充电,同时具有电路面积小成本低的优点。
如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放电电路200。放电电路200与上述放电电路100相同的是,放电电路200同样包括至少两个接口210、至少两个功率转换电路220、第一开关选择电路230、第二开关选择电路240以及控制电路250。
具体地,至少两个接口210包括第一接口211以及第二接口212,至少两个功率转换电路220包括第一功率转换电路221以及第二功率转换电路222。第一开关选择电路230包括两个第一开关231,两个第一开关231分别为第一MOS管Q1以及第二MOS管Q2。其中,第一MOS管Q1的第一端连接于第一功率转换电路221、第二端连接于第一接口211、受控端连接于控制电路250,第二MOS管Q2的第一端连接于第二功率转换电路222、第二端连接于第二接口212、受控端连接于控制电路250。第二开关选择电路240包括一个第二开关241,第二开关241为第三MOS管Q3,第三MOS管Q3的第一端连接于第一功率转换电路221、第二端连接于第二功率转换电路222、受控端连接于控制电路250。
控制电路250可以通过控制第一开关选择电路230以及第二开关选择电路240,进而对第一接口211和第二接口212分配输出功率。本实施例中,第一功率转换电路221的最大输出功率为Pm1,第二功率转换电路222的最大输出功率为Pm2
当控制电路250仅识别到一个接口210连接有设备时,以第一接口211为例,控制电路250可以相应地导通第一MOS管Q1、关断第二MOS管Q2,使得第一功率转换电路221与第一接口211连接、第二功率转换电路222与第二接口212断开,同时控制电路250还可以导通第三MOS管Q3,使第一功率转换电路221与第二功率转换电路222并联,从而使得第一接口211处的的最大输出功率为Pm1+Pm2,也即放电电路200的最大输出功率。
当控制电路250识别到两个接口210均连接有设备时,控制电路250可以相应地导通第一MOS管Q1、关断第二MOS管Q2,使得第一功率转换电路221与第一接口211连接、第二功率转换电路222与第二接口212连接,同时控制电路250还可以关断第三MOS管Q3,使得第一功率转换电路221与第二功率转换电路222独立,从而使得第一接口211处的最大输出功率为Pm1,第二接口212处的最大输出功率为Pm2
由此可见,本实施例提供的放电电路200能够最大支持为两个设备充电,且当仅有一个设备充电时功率转换电路220之间可以并联输出以放电电路200的最大输出功率进行充电;当两个设备同时充电时每个功率转换电路220可以独立限流输出为每个设备进行充电,从而满足用户的需求。此外,放电电路200结构简单,电路面积小,从而成本低。
如图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放电电路300。放电电路300与上述放电电路100相同的是,放电电路300同样包括至少两个接口310、至少两个功率转换电路320、第一开关选择电路330、第二开关选择电路340以及控制电路350。
具体地,至少两个接口310包括第一接口311、第二接口312以及第三接口313;至少两个功率转换电路320包括第一功率转换电路321、第二功率转换电路322以及第三功率转换电路323。第一开关选择电路330包括三个第一开关331,三个第一开关331分别为第四MOS管Q4、第五MOS管Q5以及第六MOS管Q6。其中第四MOS管Q4的第一端连接于第一功率转换电路321、第二端连接于第一接口311、受控端连接于控制电路350;第五MOS管Q5的第一端连接于第二功率转换电路322、第二端连接于第二接口312、受控端连接于控制电路350;第六MOS管Q6的第一端连接于第三功率转换电路323、第二端连接于第三接口313、受控端连接于控制电路350。第二开关选择电路340包括三个第二开关341,三个第二开关341包括第一子开关、第二子开关以及第三子开关。其中,第一子开关为第七MOS管Q7、第二子开关为第八MOS管Q8、第三子开关为第九MOS管Q9。第七MOS管Q7的第一端连接于第一功率转换电路321、第二端连接于第二功率转换电路322,受控端连接于控制电路350;第八MOS管Q8的第一端连接于第一功率转换电路321、第二端连接于第三功率转换电路323、受控端连接于控制电路350;第九MOS管Q9的一端连接于第二功率转换电路322、第二端连接于第三功率转换电路323、受控端连接于控制电路350。
本实施例中,第七MOS管Q7连接在第一功率转换电路321与第二功率转换电路322之间,以供控制电路350控制第一功率转换电路321与第二功率转换电路322之间的连接;第八MOS管Q8连接在第一功率转换电路321与第三功率转换电路323之间,以供控制电路350控制第一功率转换电路321与第三功率转换电路323之间的连接;第九MOS管Q9连接在第二功率转换电路322与第三功率转换电路323之间,以供控制电路350控制第二功率转换电路322与第三功率转换电路323之间的连接。
进一步地,控制电路350可以通过控制第一开关选择电路330以及第二开关选择电路340,进而对第一接口311、第二接口312以及第三接口313分配输出功率。本实施例中,第一功率转换电路321的最大输出功率为Pm1,第二功率转换电路322的最大输出功率为Pm2,第三功率转换电路323的最大输出功率为Pm3
当控制电路350仅识别到一个接口310连接有设备时,以第一接口311为例。控制电路350可以导通第四MOS管Q4、关断第五MOS管Q5、关断第六MOS管Q6,使第一功率转换电路321与第一接口311连接、第二功率转换电路322与第二接口312断开、第三功率转换电路323与第三接口313断开,同时控制第七MOS管Q7与第九MOS管Q9导通、第八MOS管Q8关断,使得第一功率转换电路321、第二功率转换电路322以及第三功率转换电路323并联,从而使得第一接口311处的最大输出功率为Pm1+Pm2+Pm3,也即放电电路300的最大输出功率。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控制电路350也可以控制第二开关选择电路340中的第七MOS管Q7导通、第八MOS管Q8关断、第九MOS管Q9关断,使得第一功率转换电路321仅与第二功率转换电路322并联,从而使得第一接口311处的最大输出功率为Pm1+Pm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控制电路350还可以控制第二开关选择电路340中的第七MOS管Q7关断、第八MOS管Q8导通、第九MOS管Q9关断,使得第一功率转换电路321仅与第三功率转换电路323并联,从而使得第一接口311处的最大输出功率为Pm1+Pm3
当控制电路350识别到两个接口310连接有设备时,以第一接口311与第二接口312为例。控制电路350可以导通第四MOS管Q4、导通第五MOS管Q5、关断第六MOS管Q6,使第一功率转换电路321与第一接口311连接、第二功率转换电路322与第二接口312连接、第三功率转换电路323与第三接口313断开,同时控制第七MOS管Q7断开、第八MOS管Q8导通,第九MOS管Q9断开,使得第一功率转换电路321与第三功率转换电路323并联,从而使得第一接口311处的最大输出功率为Pm1+Pm3,第二接口312处的最大输出功率为Pm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控制电路350也可以控制第二开关选择电路340中的第七MOS管Q7断开、第八MOS管Q8断开,第九MOS管Q9导通,使得第二功率转换电路322与第三功率转换电路323并联,从而使得第二接口312处的最大输出功率为Pm2+Pm3,第一接口311处的最大输出功率为Pm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控制电路350还可以控制第二开关选择电路340中的第七MOS管Q7断开、第八MOS管Q8断开,第九MOS管Q9断开,使得第一功率转换电路321与第二功率转换电路322单独输出,从而使得第一接口311处的最大输出功率为Pm1,第二接口312处的最大输出功率为Pm2
当控制电路350识别到三个接口310均连接有设备时,控制电路350可以导通第四MOS管Q4、导通第五MOS管Q5、导通第六MOS管Q6,使第一功率转换电路321与第一接口311连接、第二功率转换电路322与第二接口312连接、第三功率转换电路323与第三接口313连接,同时控制第七MOS管Q7断开、第八MOS管Q8断开,第九MOS管Q9断开,使第一功率转换电路321、第二功率转换电路322、第三功率转换电路323独立,从而使得第一接口311处的最大输出功率为Pm1,第二接口312处的最大输出功率为Pm2、第三接口313处的最大输出功率为Pm3
由此可见,本实施例提供的放电电路300能够支持为三个设备充电,且当仅有一个设备充电时可以根据需求将功率转换电路320之间并联输出以放电电路300的最大输出功率进行充电;当两个设备充电时可以对两个接口310分配输出功率以对两个设备进行充电;当三个设备充电时,每个功率转换电路320可以独立限流输出为每个设备进行充电,从而满足用户的需求。此外,放电电路300结构简单,电路面积小,从而成本低。
如图5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放电方法400,可以应用于上述的放电电路100。放电方法400可以包括以下步骤S410~步骤S430。
步骤S410:获取至少两个接口与外接设备的配对数量。
本实施例中,通过对接口的快充协议握手进行识别,在外接设备连接到接口时该外接设备可以被识别到。进一步地,通过识别每个接口是否连接有外接设备,进而可以获取到该至少两个接口与外接设备的配对数量,也即与外接设备连接的接口数量。
步骤S420:若配对数量为一个,则控制第一开关选择电路将配对的当前接口与对应的当前功率转换电路连接,并控制第二开关选择电路将至少两个功率转换电路连接,以使当前接口按照预设功率放电。
本实施例中,当配对数量为一个时,也即只有一个接口与外接设备连接,此时仅有一个外接设备需进行充电,则可以控制第一开关选择电路与第二开关选择电路,使得当前接口按照预设功率放电。可以理解的是,当前接口也即与当前与外接设备连接的接口。
当接口数量为两个时,也即当至少两个接口包括第一接口以及第二接口,至少两个功率转换电路包括第一功率转换电路以及第二功率转换电路,且第一功率转换电路的最大输出功率为Pm1,第二功率转换电路的最大输出功率为Pm2时。若配对数量为一个,假设第一接口为当前接口,当前功率转换电路为与当前接口对应的功率转换电路,也即该当前功率转换电路为第一功率转换电路,此时可以控制第一开关选择电路将第一功率转换电路与第一接口连接,并将第二功率转换电路与第二接口断开;同时可以控制第二开关选择电路将第一功率转换电路与第二功率转换电路并联,进而使得第一接口处的最大输出功率为Pm1+Pm2。该预设功率可以为第一功率转换电路的最大输出功率与第二功率转换电路的最大输出功率之和,也即Pm1+Pm2
当接口数量为三个及以上时,以接口数量为三个为例,也即至少两个接口包括第一接口、第二接口以及第三接口,至少两个功率转换电路包括第一功率转换电路、第二功率转换电路以及第三功率转换电路,且第一功率转换电路的最大输出功率为Pm1,第二功率转换电路的最大输出功率为Pm2、第三功率转换电路的最大输出功率为Pm3。若配对数量为一个,假设第一接口为当前接口,当前功率转换电路即为第一功率转换电路,此时可以控制第一开关选择电路将第一功率转换电路与第一接口连接,将第二功率转换电路与第二接口断开,并将第三功率转换电路与第三接口断开;同时控制第二开关选择电路将第一功率转换电路、第二功率转换电路以及第三功率转换电路并联,进而使得第一接口处的最大输出功率为Pm1+Pm2+Pm3,此时预设功率可以为第一功率转换电路的最大输出功率、第二功率转换电路的最大输出功率以及第三功率转换电路的最大输出功率之和,也即Pm1+Pm2+Pm3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可以控制第一开关选择电路将第一功率转换电路与第一接口连接,将第二功率转换电路与第二接口断开,并将第三功率转换电路与第三接口断开;同时控制第二开关选择电路将第一功率转换电路与第二功率转换电路并联,进而使得第一接口处的最大输出功率为Pm1+Pm2,此时预设功率可以为第一功率转换电路的最大输出功率与第二功率转换电路的最大输出功率之和,也即Pm1+Pm2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可以控制第一开关选择电路将第一功率转换电路与第一接口连接,将第二功率转换电路与第二接口断开,并将第三功率转换电路与第三接口断开;同时控制第二开关选择电路将第一功率转换电路与第三功率转换电路并联,进而使得第一接口处的最大输出功率为Pm1+Pm3,此时预设功率可以为第一功率转换电路的最大输出功率与第三功率转换电路的最大输出功率之和,也即Pm1+Pm3
步骤S430:若配对数量为至少两个,则控制第一开关选择电路将配对的至少两个当前接口分别与对应的至少两个当前功率转换电路连接,并控制第二开关选择电路的通断,以使至少两个功率转换电路通过至少两个当前接口分配输出功率进行放电。
本实施例中,若配对数量为两个时,也即至少有两个接口与外接设备连接,此时有至少两个外接设备需要充电,则可以控制第一开关选择电路将配对的至少两个当前接口分别与对应的至少两个当前功率转换电路连接,并控制第二开关选择电路的通断,以使至少两个功率转换电路通过至少两个当前接口分配输出功率进行放电。
当接口数量为两个时,也即当至少两个接口包括第一接口以及第二接口,至少两个功率转换电路包括第一功率转换电路以及第二功率转换电路,且第一功率转换电路的最大输出功率为Pm1,第二功率转换电路的最大输出功率为Pm2,该放电电路的总最大输出功率为Pm1+Pm2。若配对数量为两个,也即第一接口与第二接口均为当前接口,此时可以控制第一开关选择电路将配对的至少两个当前接口分别与对应的至少两个当前功率转换电路连接,并控制第二开关选择电路将第一功率转换电路以及第二功率转换电路保持断开,以使第一功率转换电路通过第一接口放电,且第二功率转换电路通过第二接口放电。具体地,控制第一开关选择电路将第一功率转换电路与第一接口连接,并将第二功率转换电路与第二接口连接;同时可以控制第二开关选择电路将第一功率转换电路与第二功率转换电路独立,使第一接口处的最大输出功率为Pm1、第二接口处的最大输出功率为Pm2,从而将放电电路的总最大输出功率分配至该两个接口进行放电。
当接口数量为三个及以上时,以接口数量为三个为例,也即至少两个接口包括第一接口、第二接口以及第三接口,至少两个功率转换电路包括第一功率转换电路、第二功率转换电路以及第三功率转换电路,且第一功率转换电路的最大输出功率为Pm1,第二功率转换电路的最大输出功率为Pm2、第三功率转换电路的最大输出功率为Pm3,该放电电路的总最大输出功率为Pm1+Pm2+Pm3。若配对数量为两个,假设第一接口与第二接口为当前接口,也即第一功率转换电路与第二功率转换电路为当前功率转换电路,此时可以控制第一开关选择电路将配对的至少两个当前接口分别与对应的至少两个当前功率转换电路连接,并控制第二开关选择电路将第一功率转换电路与第三功率转换电路连接,以使第一功率转换电路与第三功率转换电路通过第一接口放电;以及控制第二开关选择电路将第二功率转换电路与第一功率转换电路保持断开,且控制第二开关选择电路将第二功率转换电路与第三功率转换电路保持断开,以使第二功率转换电路通过第二接口放电。具体地,控制第一开关选择电路将第一功率转换电路与第一接口连接,并将第二功率转换电路与第二接口连接,同时控制第二开关选择电路将第一功率转换电路与第三功率转换电路并联,并将第二功率转换电路独立,使得第一接口处的最大输出功率为Pm1+Pm3,第二接口处的最大输出功率为Pm2,从而将放电电路的总最大输出功率分配至该两个接口进行放电。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若配对数量为两个,假设第一接口与第二接口为当前接口,也即第一功率转换电路与第二功率转换电路为当前功率转换电路,此时可以控制第一开关选择电路将配对的至少两个当前接口分别与对应的至少两个当前功率转换电路连接,并控制第二开关选择电路将第二功率转换电路与第三功率转换电路连接,以使第二功率转换电路与第三功率转换电路通过第二接口放电;以及控制第二开关选择电路将第一功率转换电路与第二功率转换电路保持断开,且控制第二开关选择电路将第一功率转换电路与第三功率转换电路保持断开,以使第一功率转换电路通过第一接口放电。具体地,控制第一开关选择电路将第一功率转换电路与第一接口连接,并将第二功率转换电路与第二接口连接,同时控制第二开关选择电路将第二功率转换电路与第三功率转换电路并联,并将第一功率转换电路独立,使得第二接口处的最大输出功率为Pm2+Pm3,第一接口处的最大输出功率为Pm1,从而将放电电路的总最大输出功率进行分配至该两个接口进行放电。
若配对数量为三个,则第一接口、第二接口以及第三接口均为当前接口,也即第一功率转换电路、第二功率转换电路以及第三功率转换电路均为当前功率转换电路,此时可以控制第一开关选择电路将配对的至少两个当前接口分别与对应的至少两个当前功率转换电路连接,以使第一功率转换电路通过第一接口放电、使第二功率转换电路通过第二接口放电以及使第三功率转换电路通过第三接口放电。具体地,可以控制第一开关选择电路将第一功率转换电路与第一接口连接,将第二功率转换电路与第二接口连接,并将第三功率转换电路与第三接口连接,同时控制第二开关选择电路将第一功率转换电路、第二功率转换电路以及第三功率转换电路独立,使得第一接口处的最大输出功率为Pm1、第二接口处的最大输出功率为Pm2、第三接口处的最大输出功率为Pm3,从而将放电电路的总最大输出功率分配至该三个接口进行放电。
本实施例提供的放电方法,应用于上述的放电电路,该放电方法获取至少两个接口与外接设备的配对数量;若配对数量为一个,则控制第一开关选择电路将配对的当前接口与对应的当前功率转换电路连接,并控制第二开关选择电路将至少两个功率转换电路连接,以使当前接口按照预设功率放电;若配对数量为至少两个,则控制第一开关选择电路将配对的至少两个当前接口分别与对应的至少两个当前功率转换电路连接,并控制第二开关选择电路的通断,以使至少两个功率转换电路通过至少两个当前接口分配输出功率以进行放电,从而能够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
如图6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集成电路500,集成电路500包括上述的放电电路。
如图7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源适配器600,电源适配器600包括适配器本体610以及上述的放电电路100,放电电路100设于适配器本体610内。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源适配器包括至少两个接口、至少两个功率转换电路、第一开关选择电路、第二开关选择电路以及控制电路;其中每个功率转换电路与一个接口对应连接;第一开关选择电路连接于接口与功率转换电路,且第一开关选择电路用于将功率转换电路与接口对应连接;第二开关选择电路连接于至少两个功率转换电路;控制电路连接于至少两个接口、至少两个功率转换电路、第一开关选择电路以及第二开关选择电路。该放电电路可以通过多个接口对多个设备充电,满足用户的需求。
如图8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移动电源700,移动电源700包括外壳710以及上述的放电电路100,放电电路100设于外壳710内。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电源包括至少两个接口、至少两个功率转换电路、第一开关选择电路、第二开关选择电路以及控制电路;其中每个功率转换电路与一个接口对应连接;第一开关选择电路连接于接口与功率转换电路,且第一开关选择电路用于将功率转换电路与接口对应连接;第二开关选择电路连接于至少两个功率转换电路;控制电路连接于至少两个接口、至少两个功率转换电路、第一开关选择电路以及第二开关选择电路。该放电电路可以通过多个接口对多个设备充电,满足用户的需求。
以上,仅是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申请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申请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申请,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申请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介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1)

1.一种放电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两个接口;
至少两个功率转换电路,每个所述功率转换电路对应于一个所述接口;
第一开关选择电路,连接于所述接口与所述功率转换电路,且所述第一开关选择电路用于在导通时将所述功率转换电路与对应的所述接口连接;
第二开关选择电路,连接于所述至少两个功率转换电路;以及
控制电路,连接于所述至少两个接口、所述至少两个功率转换电路、所述第一开关选择电路以及所述第二开关选择电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选择电路包括至少两个第一开关,其中每个所述第一开关连接于一个所述功率转换电路与一个所述接口之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开关选择电路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开关,至少两个所述功率转换电路中的任意两个之间通过一个所述第二开关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放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接口包括第一接口以及第二接口;所述至少两个功率转换电路包括第一功率转换电路以及第二功率转换电路,其中所述第一功率转换电路对应于所述第一接口,所述第二功率转换电路对应于所述第二接口;所述第二开关包括一个,且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功率转换电路、第二端连接于所述第二功率转换电路,受控端连接于所述控制电路。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放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接口包括第一接口、第二接口以及第三接口;所述至少两个功率转换电路包括第一功率转换电路、第二功率转换电路以及第三功率转换电路;其中所述第一功率转换电路对应于所述第一接口,所述第二功率转换电路对应于所述第二接口,所述第三功率转换电路对应于所述第三接口;所述第二开关包括三个,其中三个所述第二开关包括:
第一子开关,第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功率转换电路、第二端连接于所述第二功率转换电路,受控端连接于所述控制电路;
第二子开关,第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功率转换电路、第二端连接于所述第三功率转换电路,受控端连接于所述控制电路;以及
第三子开关,第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功率转换电路、第二端连接于所述第三功率转换电路,受控端连接于所述控制电路。
6.一种放电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上述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放电电路,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至少两个接口与外接设备的配对数量;
若所述配对数量为一个,则控制所述第一开关选择电路将配对的当前接口与对应的当前功率转换电路连接,并控制所述第二开关选择电路将所述至少两个功率转换电路连接,以使所述当前接口按照预设功率放电;
若所述配对数量为至少两个,则控制所述第一开关选择电路将配对的至少两个当前接口分别与对应的至少两个当前功率转换电路连接,并控制所述第二开关选择电路的通断,以使所述至少两个功率转换电路通过所述至少两个当前接口分配输出功率以进行放电。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放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接口包括第一接口以及第二接口;所述至少两个功率转换电路包括第一功率转换电路以及第二功率转换电路;所述配对数量为两个,所述控制所述第二开关选择电路使所述至少两个功率转换电路通过所述至少两个接口分配输出功率以进行放电,包括:
控制所述第二开关选择电路将所述第一功率转换电路以及所述第二功率转换电路保持断开,以使所述第一功率转换电路通过所述第一接口放电,且所述第二功率转换电路通过所述第二接口放电。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放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接口包括第一接口、第二接口以及第三接口;所述至少两个功率转换电路包括第一功率转换电路、第二功率转换电路以及第三功率转换电路;所述配对数量为两个,其中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二接口为所述当前接口,所述第一功率转换电路与所述第二功率转换电路为所述当前功率转换电路;所述控制所述第二开关选择电路使所述至少两个功率转换电路通过所述至少两个接口分配输出功率以进行放电,包括:
控制所述第二开关选择电路将所述第一功率转换电路与所述第三功率转换电路连接,以使所述第一功率转换电路与所述第三功率转换电路通过所述第一接口放电;以及
控制所述第二开关选择电路将所述第二功率转换电路与所述第一功率转换电路保持断开,且控制所述第二开关选择电路将所述第二功率转换电路与所述第三功率转换电路保持断开,以使所述第二功率转换电路通过所述第二接口放电。
9.一种集成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放电电路。
10.一种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适配器本体以及设于所述适配器本体的如上述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放电电路。
11.一种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以及设于所述外壳内的如上述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放电电路。
CN202110638399.6A 2021-06-08 2021-06-08 放电电路、集成电路、电源适配器、移动电源及放电方法 Pending CN11348929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38399.6A CN113489294A (zh) 2021-06-08 2021-06-08 放电电路、集成电路、电源适配器、移动电源及放电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38399.6A CN113489294A (zh) 2021-06-08 2021-06-08 放电电路、集成电路、电源适配器、移动电源及放电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89294A true CN113489294A (zh) 2021-10-08

Family

ID=779346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638399.6A Pending CN113489294A (zh) 2021-06-08 2021-06-08 放电电路、集成电路、电源适配器、移动电源及放电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489294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20084616A (ko) * 2011-01-20 2012-07-30 한화테크엠주식회사 전기 차량 충전 장치
CN106696748A (zh) * 2017-01-25 2017-05-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桩系统
CN207320876U (zh) * 2017-09-12 2018-05-04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电路和充电器
CN108879850A (zh) * 2018-07-11 2018-11-23 西安特锐德智能充电科技有限公司 功率分配装置与方法
CN211266789U (zh) * 2020-02-13 2020-08-14 深圳市绿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拓扑结构的多端口适配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20084616A (ko) * 2011-01-20 2012-07-30 한화테크엠주식회사 전기 차량 충전 장치
CN106696748A (zh) * 2017-01-25 2017-05-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桩系统
CN207320876U (zh) * 2017-09-12 2018-05-04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电路和充电器
CN108879850A (zh) * 2018-07-11 2018-11-23 西安特锐德智能充电科技有限公司 功率分配装置与方法
CN211266789U (zh) * 2020-02-13 2020-08-14 深圳市绿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拓扑结构的多端口适配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398741B2 (en) Charging device and a charging method thereof
US11133701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harging and mutual charging a combination of intelligent devices
US9787124B2 (en) Charging device
CN105426332B (zh) 通讯接口电路、便携式电子设备及电子系统
US11791650B2 (en) Multiple output charging system and controller
US10897134B2 (en) Electronic device
WO2020135263A1 (zh) 一种放电控制电路及其放电控制方法、移动电源以及电源适配器
CN111884293B (zh) 双向双端口电源控制系统、移动电源及电源适配器
KR20160077148A (ko) 전자 장치용 전력 전달 시스템
US11329499B2 (en) Power system for handheld device
TWI806769B (zh) 受電裝置及供電路徑的控制方法
CN113489294A (zh) 放电电路、集成电路、电源适配器、移动电源及放电方法
CN113629697A (zh) 电源控制系统
TWI600252B (zh) 行動充放電裝置
US11880253B2 (en) Smartphone and add-on device power delivery system
CN217427697U (zh) Pd充电器显示屏控制电路及pd充电器
CN112117814B (zh) 充电控制电路及可充放电的电子设备
CN115145850A (zh) 一种扩展坞的终端设备切换连接方法及扩展坞
TWI554000B (zh) 行動充放電裝置
CN112803525A (zh) 电子设备及其充电控制方法
JP2005033987A (ja) コンピュータシステム
CN107562165B (zh) 一种为服务器供电的电源装置和电源管理系统
WO2023010463A1 (zh) 充电器
CN211183781U (zh) 一种电源适配器
US11881736B2 (en) Power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