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89271B - 一种交直流复合励磁型电机发电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交直流复合励磁型电机发电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489271B
CN113489271B CN202110685608.2A CN202110685608A CN113489271B CN 113489271 B CN113489271 B CN 113489271B CN 202110685608 A CN202110685608 A CN 202110685608A CN 113489271 B CN113489271 B CN 11348927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xcitation
power generation
current
motor
circu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68560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489271A (zh
Inventor
张卓然
顾相培
孙林楠
于立
虞诗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filed Critical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Priority to CN202110685608.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489271B/zh
Publication of CN1134892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892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4892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8927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6/00Machines with more than one rotor or stator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04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uctor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e.g. with bar conductors
    • H02K3/18Windings for salient pol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04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uctor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e.g. with bar conductors
    • H02K3/28Layout of windings or of connections between winding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0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e.g.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mechanical driving motors or auxiliary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20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auxiliary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e.g. with electric starter motors or excit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PCONTROL OR REGULATION OF ELECTRIC MOTORS, ELECTRIC GENERATORS OR DYNAMO-ELECTRIC CONVERTERS; CONTROLLING TRANSFORMERS, REACTORS OR CHOKE COILS
    • H02P9/00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electric generators for the purpose of obtaining a desired output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PCONTROL OR REGULATION OF ELECTRIC MOTORS, ELECTRIC GENERATORS OR DYNAMO-ELECTRIC CONVERTERS; CONTROLLING TRANSFORMERS, REACTORS OR CHOKE COILS
    • H02P9/00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electric generators for the purpose of obtaining a desired output
    • H02P9/14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electric generators for the purpose of obtaining a desired output by variation of field
    • H02P9/26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electric generators for the purpose of obtaining a desired output by variation of field using discharge tubes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 H02P9/30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electric generators for the purpose of obtaining a desired output by variation of field using discharge tubes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ntrol Of Eletrric Genera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一种交直流复合励磁型电机发电系统,涉及混合励磁电机发电技术,能够减小发电系统所需外部励磁功率,并减小励磁功率电路容量与控制器重量。本发明包括:交直流复合励磁型电机和发电机控制器。交直流复合励磁型电机包括定子励磁磁阻电机和永磁电机。定子励磁磁阻电机第一电枢绕组与永磁电机第一电枢绕组串联后与桥式不控整流电路连接,构成发电系统主功率输出电路;定子励磁磁阻电机直流励磁绕组与励磁功率电路连接,构成发电系统直流励磁电路;定子励磁磁阻电机第二电枢绕组与永磁电机第二电枢绕组通过交流接触器反向串联,构成发电系统交流励磁电路。

Description

一种交直流复合励磁型电机发电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混合励磁电机发电系统,尤其涉及一种交直流复合励磁型电机发电系统。
背景技术
在直流发电系统中,永磁发电系统具有功率密度高、效率高的优势。但永磁体价格昂贵,增加了发电系统成本,且由于永磁电机磁场调节困难,需要配合可控整流单元实现发电系统稳压输出,发电控制方法复杂,系统可靠性低。通过在永磁电机中引入电励磁部分,可以构成混合励磁电机。与永磁发电系统相比,混合励磁发电系统中用不控整流单元取代可控整流单元,仅需调节直流励磁电流可实现发电系统调压以及电机故障灭磁,无需转子位置检测,简化了发电控制,同时有效提高了系统可靠性。但由于电励磁的引入,混合励磁发电系统需要通过励磁功率电路从附加励磁源或直流母线上提取电励磁功率。
随着直流发电系统向大功率方向发展,混合励磁发电系统所需励磁功率不断增加,这导致对应的励磁功率电路容量扩大,发电机控制器重量增加,影响系统的效率和可靠性。因此,如何在保证混合励磁发电系统结构简洁、控制方式简单的情况下,有效降低发电系统所需电励磁功率是重要的研究发展方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交直流复合励磁型电机发电系统,通过设计的自励型交流励磁绕组,有效减小该发电系统所需外部励磁功率,以减小励磁功率电路容量与控制器重量,有效提高系统效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交直流复合励磁型电机发电系统,包括:
交直流复合励磁型电机和发电机控制器,所述交直流复合励磁型电机包括:定子励磁磁阻电机和永磁电机;
定子励磁磁阻电机第一电枢绕组(4)的输出端与永磁电机第一电枢绕组(9)的输入端连接,永磁电机第一电枢绕组(9)的输出端与桥式不控整流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桥式不控整流电路输出端与主接触器连接,构成所述交直流复合励磁型电机发电系统主功率输出电路;
定子励磁磁阻电机直流励磁绕组(3)与励磁功率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构成所述发电系统直流励磁电路,直流励磁电路的输入端通过励磁接触器与蓄电池连接;
定子励磁磁阻电机第二电枢绕组(5)的输出端通过交流接触器与永磁电机第二电枢绕组(10)反向连接,构成所述发电系统交流励磁电路。
具体的,定子励磁磁阻电机定子铁心(1)上安装有三套绕组,包括:星型连接的定子励磁磁阻电机第一电枢绕组(4),星型连接的定子励磁磁阻电机第二电枢绕组(5),定子励磁磁阻电机直流励磁绕组(3);永磁电机定子铁心(6)上安装有两套绕组,包括:开绕组结构的永磁电机第一电枢绕组(9),星型连接的永磁电机第二电枢绕组(10)。
所述发电机控制器包括:所述桥式不控整流电路、所述励磁功率电路、发电控制单元、电流传感器、电压传感器、励磁电流传感器、主接触器、励磁接触器和交流接触器;其中,所述电流传感器用于检测桥式不控整流电路输出侧电流信号,电压传感器用于检测桥式不控整流电路输出侧电压信号;励磁电流传感器用于检测励磁功率电路输出侧电流信号,其中,各个传感器检测得到的信号传输至发电控制单元;所述发电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主接触器、所述交流接触器和所述励磁接触器,所述发电控制单元产生脉宽调制信号控制励磁功率电路。
外部蓄电池与直流励磁电路连接并为所述直流励磁电路提供励磁功率,所述交直流复合励磁型电机发电系统中的永磁电机向交流励磁电路提供励磁功率。
永磁电机第二电枢绕组(10)作为交流励磁源绕组,向定子励磁磁阻电机第二电枢绕组(5)提供励磁功率;定子励磁磁阻电机第二电枢绕组(5)作为交流励磁绕组,通过与定子励磁磁阻电机第一电枢绕组(4)的耦合作用,将励磁功率提供给所述发电系统主功率输出电路。
第二方面,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应用于所述交直流复合励磁型电机发电系统的协调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
S1、接收到起动信号后闭合励磁接触器,所述发电控制单元读取电机转速,若所述电机转速在最低发电转速和最高发电转速之间,则所述发电控制单元进行发电控制;
S2、接收到加载信号后,闭合交流接触器;
S3、所述发电控制单元检测当前的发电输出电压是否在最小输出电压和最大输出电压之间,若是则闭合主接触器;
S4、所述发电控制单元接收到卸载信号后,依次断开主接触器和所述交流接触器,并检测是否接收到关机信号,若接收到所述关机信号,则断开所述励磁接触器。
具体的,所述发电控制单元在发电控制程序的执行过程中,对直流励磁绕组的电流、发电输出端的电压和发电输出端的电流进行检测,并将检测得到信号输入所述发电控制单元。其中,所述发电控制单元通过电压传感器Hudc,检测所述交直流复合励磁型电机发电系统的发电输出端的输出电压Udc;将输出电压Udc与发电输出端的给定电压信号Udcref进行比较后,经过输出电压调节环节得到直流励磁绕组电流给定信号ifref;通过励磁电流传感器Hif检测直流励磁绕组电流信号if,将if与直流励磁绕组电流给定信号ifref比较后,经过励磁电流调节环节得到励磁功率电路开关管斩波控制的脉宽调制信号PWMT1~T2;根据所述脉宽调制信号控制直流励磁绕组电流。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交直流复合励磁型电机发电系统,其系统包括交直流复合励磁型电机和发电机控制器。交直流复合励磁型电机包括定子励磁磁阻电机和永磁电机。定子励磁磁阻电机第一电枢绕组与永磁电机第一电枢绕组串联后与桥式不控整流电路连接,桥式不控整流电路输出端与主接触器连接,构成发电系统主功率输出电路;定子励磁磁阻电机直流励磁绕组与励磁功率电路连接,构成发电系统直流励磁电路;定子励磁磁阻电机第二电枢绕组与永磁电机第二电枢绕组通过交流接触器反向串联,构成发电系统交流励磁电路。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交直流复合励磁型发电系统控制方法。本发明通过引入自励型的交流励磁绕组,可以有效减小发电系统所需外部励磁功率,减小励磁功率电路容量和发电控制器重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交直流复合励磁型发电系统及控制方法框图。
图2为本发明的定子励磁磁阻电机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永磁电机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交直流复合励磁型电机截面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桥式不控整流电路结构图。
图6为本发明的励磁功率电路结构图。
图7为本发明的交直流复合励磁型发电系统控制方法流程图。
图8为本发明的仿真波形图,对应主功率电路输出电压30V,输出功率12kW运行工况,(a)为交流接触器断开,直流励磁绕组电流为24A时的电压与电流波形;(b)为同转速下交流接触器闭合,直流励磁绕组电流为11A时电压与电流波形。
附图中的各个标号分别表示:1-定子励磁磁阻电机定子铁心,2-定子励磁磁阻电机转子铁心,3-定子励磁磁阻电机直流励磁绕组,4-定子励磁磁阻电机第一电枢绕组,5-定子励磁磁阻电机第二电枢绕组,6-永磁电机定子铁心,7-永磁电机转子铁心,8-永磁电机永磁体,9-永磁电机第一电枢绕组,10-永磁电机第二电枢绕组,11-机壳,12-端盖,13-转轴,14-主功率电路输出电压,15-交直流复合励磁型电机主功率电路绕组相电压,16-永磁电机第一电枢绕组相电压,17-定子励磁磁阻电机第一电枢绕组相电压,18-交直流复合励磁型电机主功率电路绕组相电流,19-交直流复合励磁型电机交流励磁绕组相电流。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下文中将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特意声明,这里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所述”和“该”也可包括复数形式。应该进一步理解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中使用的措辞“包括”是指存在所述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应该理解,当我们称元件被“连接”或“耦接”到另一元件时,它可以直接连接或耦接到其他元件,或者也可以存在中间元件。此外,这里使用的“连接”或“耦接”可以包括无线连接或耦接。这里使用的措辞“和/或”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的任一单元和全部组合。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另外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发明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义。还应该理解的是,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该被理解为具有与现有技术的上下文中的意义一致的意义,并且除非像这里一样定义,不会用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来解释。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交直流复合励磁型电机发电系统,交直流复合励磁型电机和发电机控制器,所述交直流复合励磁型电机包括:定子励磁磁阻电机和永磁电机。定子励磁磁阻电机第一电枢绕组(4)的输出端与永磁电机第一电枢绕组(9)的输入端连接,永磁电机第一电枢绕组(9)的输出端与桥式不控整流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桥式不控整流电路的输出正端与主接触器连接,并构成所述发电系统主功率输出电路正端,所述桥式不控整流电路的输出负端作为所述交直流复合励磁型电机发电系统的主功率输出电路负端。定子励磁磁阻电机直流励磁绕组(3)与励磁功率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构成所述发电系统直流励磁电路,直流励磁电路的励磁功率通过励磁接触器由蓄电池提供。定子励磁磁阻电机第二电枢绕组(5)的输出端通过交流接触器与永磁电机第二电枢绕组(10)反向连接,构成所述发电系统交流励磁电路,交流励磁电路的励磁功率由电机本身提供。
其中,定子励磁磁阻电机定子铁心(1)上安装有三套绕组,包括:星型连接的定子励磁磁阻电机第一电枢绕组(4),星型连接的定子励磁磁阻电机第二电枢绕组(5),定子励磁磁阻电机直流励磁绕组(3)。永磁电机定子铁心(6)上安装有两套绕组,包括:开绕组结构的永磁电机第一电枢绕组(9),星型连接的永磁电机第二电枢绕组(10)。所述发电机控制器包括:所述桥式不控整流电路、所述励磁功率电路、发电控制单元、电流传感器、电压传感器、励磁电流传感器、主接触器、励磁接触器和交流接触器。其中,所述发电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主接触器、所述交流接触器和所述励磁接触器。
本实施例中,外部蓄电池与直流励磁电路连接并为所述直流励磁电路提供励磁功率,所述交直流复合励磁型电机发电系统中的永磁电机向交流励磁电路提供励磁功率。永磁电机第二电枢绕组(10)作为交流励磁源绕组,向定子励磁磁阻电机第二电枢绕组(5)提供功率。定子励磁磁阻电机第二电枢绕组(5)作为交流励磁绕组,通过与定子励磁磁阻电机第一电枢绕组(4)的耦合作用,将功率提供给所述发电系统主功率输出电路。
举例来说,如图1所示的,本实施例所设计的交直流复合励磁型电机发电系统主要包括:交直流复合励磁型电机和发电机控制器。所述交直流复合励磁型电机包括定子励磁磁阻电机和永磁电机。所述定子励磁磁阻电机定子上有三套绕组,包括:星型连接的定子励磁磁阻电机第一电枢绕组Wa1,星型连接的定子励磁磁阻电机第二电枢绕组Wa2,直流励磁绕组Wf。所述永磁电机定子上有两套绕组,包括:开绕组结构的永磁电机第一电枢绕组Wa3,星型连接的永磁电机第二电枢绕组Wa4。所述发电机控制器包括桥式不控整流电路,励磁功率电路,发电控制单元,电流传感器Hidc,电压传感器Hudc,励磁电流传感器Hif,交流接触器K1,主接触器K2,励磁接触器K3。所述交直流复合励磁型发电系统中,定子励磁磁阻电机第一电枢绕组Wa1输出端与永磁电机第一电枢绕组Wa3的输入端连接,永磁电机第一电枢绕组Wa3的输出端与桥式不控整流电路输入端连接,桥式不控整流电路输出正端与主接触器K2连接,构成所述发电系统主功率输出电路正端,桥式不控整流电路输出负端为所述发电系统主功率输出电路负端。所述交直流复合励磁型发电系统中,定子励磁磁阻电机直流励磁绕组Wf与励磁功率电路输出端连接,构成所述发电系统直流励磁电路,直流励磁电路的励磁功率通过励磁接触器K3由蓄电池提供。
在所述交直流复合励磁型发电系统中,定子励磁磁阻电机第二电枢绕组Wa2输出端通过交流接触器与永磁电机第二电枢绕组Wa4连接,构成所述发电系统交流励磁电路。其中,永磁电机第二电枢绕组Wa4作为功率源绕组向定子励磁磁阻电机第二电枢绕组Wa2提供功率,定子励磁磁阻电机第二电枢绕组Wa2作为交流励磁绕组,其功率通过与定子励磁磁阻电机第一电枢绕组Wa1的耦合作用提供给所述发电系统主功率输出电路,起到交流励磁的作用,能够减小直流励磁绕组Wf从蓄电池提取的励磁功率,同时减小励磁功率电路的容量,提高系统效率。
其中,定子励磁磁阻电机的具体结如图2所述,定子励磁磁阻电机定子1、转子2均为凸极结构,在定子1上有三套绕组,分别是直流励磁绕组3,定子励磁磁阻电机第一电枢绕组4,定子励磁磁阻电机第二电枢绕组5。永磁电机结构的具体结如图3所述,永磁电机定子6上有两套电枢绕组,分别是永磁电机第一电枢绕组9,永磁电机第二电枢绕组10。永磁电机转子7上有表贴式永磁体8。本发明中也可采用其他永磁同步电机常用的永磁体结构。具体的,交直流复合励磁型电机的截面结构可以如图4所示,其中包括了定子励磁磁阻电机定子1、转子2、定子励磁磁阻电机直流励磁绕组3、第一电枢绕组4、第二电枢绕组5、永磁电机定子6、转子7、永磁体8、永磁电机第一电枢绕组9、第二电枢绕组10、机壳11、端盖12、转轴13。所述定子励磁磁阻电机转子2和永磁电机转子7平行安装在转轴13上。
本实施例中所采用的桥式不控整流电路结构,如图5所示的,包括D1、D2、D3、D4、D5、D6六个二极管。本实施例中所采用的励磁功率电路结构图,图6所示的,包括T1、T2两个功率管,以及D7、D8两个二极管。
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应用于所述交直流复合励磁型电机发电系统的协调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
S1、接收到起动信号后闭合励磁接触器,所述发电控制单元读取电机转速,若所述电机转速在最低发电转速和最高发电转速之间,则所述发电控制单元进行发电控制。
S2、接收到加载信号后,闭合交流接触器。
S3、所述发电控制单元检测当前的发电输出电压是否在最小输出电压和最大输出电压之间,若是则闭合主接触器。
S4、所述发电控制单元接收到卸载信号后,依次断开主接触器和所述交流接触器,并检测是否接收到关机信号,若接收到所述关机信号,则断开所述励磁接触器。
本实施例中,通过主接触器、交流接触器与励磁接触器实现协调控制,其中,系统接收到起动信号后进入自检程序,自检程序完成后,闭合励磁接触器,发电控制单元读取电机转速,若转速满足在最低发电转速和最高发电转速之间,则发电控制单元进行发电控制,否则继续等待转速满足转速范围要求。在发电控制单元开始发电控制后,等待接收到加载信号,若接收到加载信号,则闭合交流接触器,完成交流辅助励磁。发电控制单元判断发电输出电压是否满足在最小输出电压和最大输出电压之间,若满足输出电压范围要求,则闭合主接触器,所述发电系统开始输出功率。在发电控制单元接收到卸载信号后,依次断开主接触器、交流接触器,判断是否接收到关机信号,若接收到关机信号,则断开励磁接触器,结束发电控制程序,否则重新进入转速判断环节。
即发电系统稳压输出由励磁功率电路对直流励磁的调节维持,励磁接触器在发电系统自检完成后即闭合,在接收到关机信号后断开,保证直流励磁调节在发电系统运行过程中有效,维持系统稳压输出;交流励磁为发电系统辅助励磁,交流接触器在接收到加载信号后闭合,在接收到卸载信号后断开,在发电系统负载状态下进行交流励磁。
进一步的,所述发电控制单元在发电控制程序的执行过程中,对直流励磁绕组的电流、发电输出端的电压和发电输出端的电流进行检测,并将检测得到信号输入所述发电控制单元。
具体的,所述发电控制单元通过电压传感器Hudc,检测所述交直流复合励磁型电机发电系统的发电输出端的输出电压Udc。将输出电压Udc与发电输出端的给定电压信号Udcref进行比较后,经过输出电压调节环节得到直流励磁绕组电流给定信号ifref。通过励磁电流传感器Hif检测直流励磁绕组电流信号if,将if与直流励磁绕组电流给定信号ifref比较后,经过励磁电流调节环节得到励磁功率电路开关管斩波控制的脉宽调制信号PWMT1~T2。根据所述脉宽调制信号控制直流励磁绕组电流。
举例来说,如图7所示的方法流程,在系统接收到起动信号后进入自检程序,自检程序完成后,闭合励磁接触器K3,发电控制单元读取电机转速n,若转速n满足在最低发电转速nmin和最高发电转速nmax之间,则发电控制单元进行发电控制,否则继续等待转速n满足转速范围要求。在发电控制单元在开始发电控制后,等待接收到加载信号,若接收到加载信号,则闭合交流接触器K1,完成交流励磁。发电控制单元判断发电输出电压Udc是否满足在最小输出电压Udcmin和最大Udcmax之间,若满足输出电压范围要求,则闭合主接触器K2,所述发电系统开始输出功率。在发电控制单元接收到卸载信号后,依次断开主接触器K2、交流接触器K1,判断是否接收到关机信号,若接收到关机信号,则断开励磁接触器K3,结束发电控制程序,否则重新进入转速判断环节。
其中的发电控制过程为:发电控制单元通过电压传感器Hudc检测发电输出端输出电压Udc,与发电输出端给定电压信号Udcref比较后经过输出电压调节环节得到直流励磁绕组电流给定信号ifref,通过励磁电流传感器Hif检测直流励磁绕组电流信号if与直流励磁绕组电流给定信号ifref比较后经过励磁电流调节环节得到励磁功率电路开关管斩波控制的脉宽调制信号PWMT1~T2,控制直流励磁绕组电流,从而实现发电控制。
本实施例的实际使用效果,如图8所示的以主功率电路输出电压30V,输出功率12kW运行工况为例,(a)为交流接触器断开,直流励磁绕组电流为24A时的电压与电流波形;(b)为同转速下交流接触器闭合,直流励磁绕组电流为11A时电压与电流波形。在闭合交流接触器后,通过引入交流励磁绕组上的交流励磁电流,可以在发电系统输出相同功率的条件下,可以有效减低直流励磁电流,减小发电系统所需外部励磁功率。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设备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得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8)

1.一种交直流复合励磁型电机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交直流复合励磁型电机和发电机控制器,所述交直流复合励磁型电机包括:定子励磁磁阻电机和永磁电机;
定子励磁磁阻电机第一电枢绕组(4)的输出端与永磁电机第一电枢绕组(9)的输入端连接,永磁电机第一电枢绕组(9)的输出端与桥式不控整流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桥式不控整流电路输出端与主接触器连接,构成所述交直流复合励磁型电机发电系统主功率输出电路;
定子励磁磁阻电机直流励磁绕组(3)与励磁功率电路的输出端连接,并构成所述发电系统直流励磁电路,直流励磁电路的输入端通过励磁接触器与蓄电池连接;
定子励磁磁阻电机第二电枢绕组(5)的输出端通过交流接触器与永磁电机第二电枢绕组(10)反向连接,并构成所述发电系统交流励磁电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直流复合励磁型电机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定子励磁磁阻电机定子铁心(1)上安装有三套绕组,包括:星型连接的定子励磁磁阻电机第一电枢绕组(4),星型连接的定子励磁磁阻电机第二电枢绕组(5),定子励磁磁阻电机直流励磁绕组(3);永磁电机定子铁心(6)上安装有两套绕组,包括:开绕组结构的永磁电机第一电枢绕组(9),星型连接的永磁电机第二电枢绕组(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直流复合励磁型电机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电机控制器包括:所述桥式不控整流电路、所述励磁功率电路、发电控制单元、电流传感器、电压传感器、励磁电流传感器、主接触器、励磁接触器和交流接触器;
其中,所述电流传感器用于检测桥式不控整流电路输出侧电流信号,电压传感器用于检测桥式不控整流电路输出侧电压信号;
励磁电流传感器用于检测励磁功率电路输出侧电流信号,其中,各个传感器检测得到的信号传输至发电控制单元;所述发电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主接触器、所述交流接触器和所述励磁接触器,所述发电控制单元产生脉宽调制信号控制励磁功率电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直流复合励磁型电机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外部蓄电池与直流励磁电路连接并为所述直流励磁电路提供励磁功率,所述交直流复合励磁型电机发电系统中的永磁电机向交流励磁电路提供励磁功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交直流复合励磁型电机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
永磁电机第二电枢绕组(10)作为交流励磁源绕组,向定子励磁磁阻电机第二电枢绕组(5)提供励磁功率;
定子励磁磁阻电机第二电枢绕组(5)作为交流励磁绕组,通过与定子励磁磁阻电机第一电枢绕组(4)的耦合作用,将励磁功率提供给所述发电系统主功率输出电路。
6.一种应用于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交直流复合励磁型电机发电系统的协调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S1、接收到起动信号后闭合励磁接触器,发电控制单元读取电机转速,若所述电机转速在最低发电转速和最高发电转速之间,则所述发电控制单元进行发电控制;
S2、接收到加载信号后,闭合交流接触器;
S3、所述发电控制单元检测当前的发电输出电压是否在最小输出电压和最大输出电压之间,若是则闭合主接触器;
S4、所述发电控制单元接收到卸载信号后,依次断开主接触器和所述交流接触器,并检测是否接收到关机信号,若接收到所述关机信号,则断开所述励磁接触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协调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电控制单元在发电控制程序的执行过程中,对直流励磁绕组的电流、发电输出端的电压和发电输出端的电流进行检测,并将检测得到信号输入所述发电控制单元。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协调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电控制单元通过电压传感器Hudc,检测所述交直流复合励磁型电机发电系统的发电输出端的输出电压Udc
将输出电压Udc与发电输出端的给定电压信号Udcref进行比较后,经过输出电压调节环节得到直流励磁绕组电流给定信号ifref
通过励磁电流传感器Hif检测直流励磁绕组电流信号if,将if与直流励磁绕组电流给定信号ifref比较后,经过励磁电流调节环节得到励磁功率电路开关管斩波控制的脉宽调制信号PWMT1~T2;
根据所述脉宽调制信号控制直流励磁绕组电流。
CN202110685608.2A 2021-06-21 2021-06-21 一种交直流复合励磁型电机发电系统 Active CN11348927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85608.2A CN113489271B (zh) 2021-06-21 2021-06-21 一种交直流复合励磁型电机发电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85608.2A CN113489271B (zh) 2021-06-21 2021-06-21 一种交直流复合励磁型电机发电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89271A CN113489271A (zh) 2021-10-08
CN113489271B true CN113489271B (zh) 2022-06-10

Family

ID=779355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685608.2A Active CN113489271B (zh) 2021-06-21 2021-06-21 一种交直流复合励磁型电机发电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48927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04517A (zh) * 2021-11-03 2022-01-07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一种直流励磁型磁场调制电机
CN116760252B (zh) * 2023-08-16 2023-10-24 成都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轴向双定子/双转子结构的永磁同步电机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29662A (zh) * 2019-11-08 2020-02-21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并列结构混合励磁无刷电机及其发电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508086B2 (en) * 2006-03-24 2009-03-24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Aircraft engine starter/generator and controller
CN101882821B (zh) * 2009-05-06 2012-05-16 精进电动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交流爪极电机
CN102005876B (zh) * 2010-11-08 2013-03-06 华北电力大学 并列结构混合励磁同步发电机及其交流励磁控制系统
CN102843008A (zh) * 2012-09-07 2012-12-26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并列式混合励磁交流发电机
CN203243195U (zh) * 2013-01-11 2013-10-16 杨玉岗 一体化集成式开关磁阻型电磁调速电动机
CN103390978B (zh) * 2013-07-18 2016-03-16 东南大学 一种双定子盘式混合励磁电机
CN109713957B (zh) * 2018-11-21 2021-04-23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双通道交直流混合供电起动发电系统
CN109450202A (zh) * 2018-12-26 2019-03-08 山东德欣电机有限公司 双12脉波双流无刷发电机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29662A (zh) * 2019-11-08 2020-02-21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并列结构混合励磁无刷电机及其发电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89271A (zh) 2021-10-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ei et al. An integrated method for three-phase AC excitation and high-frequency voltage signal injection for sensorless starting of aircraft starter/generator
CN113489271B (zh) 一种交直流复合励磁型电机发电系统
CN104702186B (zh) 一种混合励磁变频交流起动发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US8054013B2 (en) Electric power control device and vehicle with the same
CN106357164B (zh) 一种双凸极高压直流起动发电系统及控制方法
US20100141188A1 (en) Motor drive
CN109742907B (zh) 一种基于多绕组电励磁双凸极电机的直流起动发电系统及控制方法
US20070247770A1 (en) Alternating-Current Voltage Output Appartus
EP2793391B1 (en) Power converter and control method for power converter
CN107896038B (zh) 一种双绕组混合励磁无刷直流集成发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2918232U (zh) 一种高速无刷直流电动机软起动控制系统
CN112532128A (zh) 一种航空大功率复合无刷起动发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3684127A (zh) 一种复合式无刷直流起动发电机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US11050373B2 (en) Rotary electric system
CN109713957A (zh) 一种双通道交直流混合供电起动发电系统
Yao et al. Power factor improvement and dynamic performance of an induction machine with a novel concept of a converter-fed rotor
CN101527469A (zh) 汽车爪极交流发电机装置
CN108847796B (zh) 三级式无刷同步电机磁阻式起动控制方法及系统
US11634039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tegrated battery charging and propulsion in plug-in electric vehicles
CN102545754B (zh) 一种绕组开路式永磁双凸极起动发电系统
CN103066906A (zh) 一种永磁无刷直流起/发电机的控制发电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4917432A (zh) 用于转换交流电的转换器系统和方法
US7928676B2 (en) Vehicle motor control apparatus
US6906490B2 (en) Starting of switched reluctance generators
CN110086385A (zh) 转矩加载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