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88726A - 电化学装置、电池组、用电装置及封装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化学装置、电池组、用电装置及封装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488726A
CN113488726A CN202110795604.XA CN202110795604A CN113488726A CN 113488726 A CN113488726 A CN 113488726A CN 202110795604 A CN202110795604 A CN 202110795604A CN 113488726 A CN113488726 A CN 11348872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
region
area
thickness
recei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79560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488726B (zh
Inventor
李晓芳
韩翔龙
蔡光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de Amperex Technolo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de Amperex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de Amperex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Ningde Amperex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795604.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488726B/zh
Priority claimed from CN202110795604.X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CN113488726B/zh
Publication of CN1134887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887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4887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8872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83Sealing members
    • H01M50/186Sealing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osition of the sealing memb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一种电化学装置,包括电极组件和收容装置,收容装置用于收容电极组件。收容装置包括沿第一方向设置的第一封装区域和第一收容区域,第一方向垂直电极组件的厚度方向和沿第二方向设置的第二封装区域和第二收容区域,第二方向垂直电极组件的厚度方向。第一封装区域和第二封装区域在第一区域重叠。第一区域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子区域和至少一个第二子区域。收容装置在第一子区域的厚度为H1,收容装置在第二子区域的厚度为H2,H2>H1,且沿第一方向,至少一个第一子区域和至少一个第二子区域间隔设置。上述电化学装置减少热塑材料的溢出量,降低溢出的热塑材料形成台阶,导致电化学装置漏液的几率。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池组、用电装置及封装装置。

Description

电化学装置、电池组、用电装置及封装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化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化学装置、电池组、用电装置及封装装置。
背景技术
软包电芯通常在顶封封装后再进行侧封封装,在侧封封装时,顶封和侧封的交接处容易形成台阶,台阶处的热熔材料融合不良,容易形成漏液通道,从而导致电芯漏液的情况发生,影响电芯的质量。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电化学装置、电池组、用电装置及封装装置,其能够解决电芯漏液的问题。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化学装置,包括电极组件和收容装置,收容装置用于收容电极组件。所述收容装置包括沿第一方向设置的第一封装区域和第一收容区域,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电极组件的厚度方向。所述收容装置还包括沿第二方向设置的第二封装区域和第二收容区域,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电极组件的厚度方向。所述第一封装区域和所述第二封装区域在第一区域重叠。所述第一区域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子区域和至少一个第二子区域。所述收容装置在所述第一子区域的厚度为H1,所述收容装置在所述第二子区域的厚度为H2,H2>H1,且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子区域和至少一个第二子区域间隔设置。
当电化学装置进行热封时,减少第二子区域的热压次数,第二子区域的厚度大于第一子区域的厚度,进而减少第一区域的第一封装区域和第二封装区域之间的热塑材料的溢出量,降低溢出的热塑材料形成台阶,进而形成漏液通道,导致电化学装置漏液的几率,提升第一区域的第一封装区域和第二封装区域之间粘结力,提高封装的可靠性。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收容装置包括沿所述电极组件的厚度方向设置的第一收容部和第二收容部,在所述第一收容区域,所述第一收容部的厚度为H4,在所述第二收容区域,所述第二收容部的厚度为H5。所述电化学装置满足H1<(H4+H5)和\或H2<(H4+H5)。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区域包括第一子区域A和第一子区域B,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子区域A和所述第一子区域B之间的第二子区域A,其中,所述第一子区域A具有与所述第二子区域A相邻的第一边缘,所述第一子区域B具有与所述第二子区域A相邻的第二边缘,其中:所述第一边缘沿所述电极组件厚度方向的投影为直线或弧线,和/或所述第二边缘沿所述电极组件厚度方向的投影为直线或弧线。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收容装置包括沿所述电极组件的厚度方向设置的第一收容部和第二收容部。在所述第一收容区域,所述第一收容部的厚度为H4,所述第二收容部的厚度为H5。所述第一区域进一步包括第三子区域,所述收容装置在所述第三子区域的厚度为H3。H3>H2和\或H3>(H4+H5)。
上述的方案通过设置第三子区域,使第一子区域和第二子区域溢出的热塑材料填充到第三子区域,减少溢出量,提高封装的可靠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区域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设置的第一子区域A、第一子区域B和设置在所述第一子区域A和所述第一子区域B之间的第二子区域A。所述第一区域还包括第二子区域B和第二子区域C。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二子区域B与所述第一子区域A相邻。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二子区域C和所述第一子区域B相邻。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三子区域设置在所述第二子区域B和所述第二子区域C之间。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区域进一步包括第二子区域D。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三子区域设置在所述第二子区域A和所述第二子区域D之间。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子区域A具有与所述第二子区域A相邻的第一边缘。所述第一子区域B具有与所述第二子区域A相邻的第二边缘。所述第一边缘沿所述电极组件厚度方向的投影为直线或弧线,和/或所述第二边缘沿所述电极组件厚度方向的投影为直线或弧线。
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池组,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电化学装置。
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用电装置,包括上述的电池组。
本申请的实施例又提供一种封装装置,包括第一封头和第二封头。所述第一封头设有第一封头封装区。所述第一封头封装区设置在所述第一封头的沿封头长度方向的端部。所述第二封头设有第二封头封装区。所述第二封头封装区设置在所述第二封头的沿封头长度方向的端部。所述第一封头封装区或所述第二封头封装区中的至少一个设有凹部。
上述的封装装置通过设置凹部能够降低第一区域被热压的面积,减少第一收容部和第二收容部之间的热塑材料的溢出量,提升封装的可靠性。
上述的电化学装置、电池组及用电装置通过设置第一子区域和第二子区域,当热封收容装置时,减少第二子区域的热压次数,第二子区域的厚度大于第一子区域的厚度,进而减少第一封装区域和第二封装区域之间的热塑材料的溢出量,提升第一封装区域和第二封装区域之间粘结力,提高封装的可靠性,降低溢出的热塑材料形成台阶,进而形成漏液通道,导致电化学装置漏液的几率。
附图说明
图1示意了一实施例中电化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意了一实施例中电化学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示意了一实施例中第一区域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意了另一实施例中第一区域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意了又一实施例中第一区域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意了一实施例中第一区域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7示意了一实施例中第一子区域和第二子区域的边缘呈直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意了另一实施例中第一子区域和第二子区域的边缘呈直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9示意了图8中第一区域沿II方向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0示意了图8中第一区域沿III方向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1示意了一实施例中第二子区域间隔设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2示意了一实施例中第一子区域和第二子区域的边缘呈弧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13示意了一实施例中第一子区域和第二子区域的边缘呈弧线和直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14示意了一实施例中电池组和用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5示意了一实施例中第一封头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电化学装置 100
第一区域 100A
第二区域 100B
电极组件 10
收容装置 20
第一收容部 21
第一收容区域 211
第一封装区域 212
第二收容部 22
第二收容区域 221
第二封装区域 222
第一子区域A 1a
第一子区域B 1b
第一子区域C 1c
第一子区域D 1d
第二子区域A 2a
第二子区域分区 21a
第二子区域B 2b
第二子区域C 2c
第二子区域D 2d
第二子区域E 2e
第三子区域A 3a
第三子区域B 3b
第一边缘 a1
第二边缘 b1
第三边缘 c1
第四边缘 d1
极耳 30
第一极耳 31
第二极耳 32
厚度方向 X
第一方向 Z
第二方向 Y
电池组 200
用电装置 300
第一封头 400
第一部 401
第二部 402
第一封头封装区 400a
凹部 4001
平面部 4002
容纳槽 400b
如下具体实施例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申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大于”和“小于”为实质上大于,实质上小于。差异度是指两个对象中值较大的对象减去值较小的对象得到差值,该差值与值较小的对应的比值,该比值即为差异度,当两个对象(例如,两个数值)的差异度不小于20%时,则认为值较大的对象为实质上大于值较小的对象,或值较小的对象实质上小于值较大的对象。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文所使用的术语“或/及”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化学装置,包括电极组件和收容装置,收容装置收容电极组件。本申请中电化学装置包括所有能够发生电化学反应的装置。具体的,电化学装置包括所有种类的原电池、二次电池、燃料电池、太阳能电池和电容器(例如超级电容器)。可选地,电化学装置可以为锂二次电池,包括锂金属二次电池、锂离子二次电池、锂聚合物二次电池和锂离子聚合物二次电池。本申请中所述电极组件包括原电池的电芯、二次电池的电芯、燃料电池的电芯和太阳能电池的电芯。
收容装置可以包括两个收容部。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收容部可以为铝塑膜。铝塑膜包括热塑材料层,例如,PP(聚丙烯材料)层。两个收容部沿所述电极组件的厚度方向设置,且两个收容部的热塑材料层相对。将电极组件放置在两个收容部之间后进行封装。通过热封,两个收容部的热塑材料层融化并粘连在一起,收容装置的开口闭合,将电极组件和电解液容纳在其中。
所述收容装置包括第一收容部和第二收容部,所述第一收容部和所述第二收容部沿所述电极组件厚度方向相对设置。所述收容装置包括封装区域和收容区域。收容区域为收容所述电极组件的区域。在收容区域,第一收容部和第二收容部是分开的,没有相互粘连。
收容区域一般设置在收容装置的中间区域。从收容装置的中间区域往某一边缘延伸,第一收容部和第二收容部开始粘连的位置为热封内边,该热封内边与所述边缘中间的区域即为本申请中的封装区域。第一收容部包括第一封装区域和第一收容区域,第一收容区域用于收容电极组件,第一封装区域由第一收容区域的边缘向外延伸形成。第二收容部包括第二封装区域和第二收容区域,第二收容区域与第一收容区域配合收容电极组件,第二封装区域由第二收容区域的边缘向外延伸形成,第一封装区域和第二封装区域相对应,通过对第一封装区域和第二封装区域热封,以将电机组件密封于收容装置内。可以理解,本申请中,热封内边为封装区域和收容区域的分界线。热封内边也称为收容区域的边缘。
收容装置包括沿第一方向设置的第一封装区域和第一收容区域,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电极组件的厚度方向。作为示例,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电极组件的宽度方向。
收容装置包括沿第二方向设置的第二封装区域和第二收容区域,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电极组件的厚度方向。作为示例,所述第二方向为所述电极组件的长度方向。
所述第一封装区域和所述第二封装区域在第一区域重叠。所述第一区域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子区域和至少一个第二子区域。所述收容装置在所述第一子区域的厚度为H1,所述收容装置在所述第二子区域的厚度为H2,H2>H1,且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子区域和至少一个第二子区域间隔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使用0.1μm高精度数显千分尺进行收容装置在第一子区域的厚度测量。具体的,用无尘纸擦拭第一区域的表面残留物和千分尺测试头去除异物保证测试精度,将千分尺测试头放置在第一子区域,使第一子区域置于千分尺测试头中,旋动千分尺手柄紧密接触收容装置的表面,读出厚度数值,选取第一子区域上的十个不同的点,测得十个厚度数据取平均值。可以理解的是,上述方法同样适用于测量收容装置在第二子区域的厚度。
当电化学装置进行热封时,减少第二子区域的热压次数,第二子区域的厚度大于第一子区域的厚度,进而减少第一区域的第一封装区域和第二封装区域之间的热塑材料的溢出量,降低溢出的热塑材料形成台阶,进而形成漏液通道,导致电化学装置漏液的几率,提升第一区域的第一封装区域和第二封装区域之间粘结力,提高封装的可靠性。同时,现有技术中,第一区域整体会被热压两次,台阶较高。本技术中,由于采用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封头,在封装过程中,第一子区域被热压了一次,第二子区域被热压了两次,两者之间的台阶差较现有技术中的台阶差小,可以降低台阶处的应力集中,并进一步避免应力集中导致的该处的封装部(例如,铝塑膜)破裂。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作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和图2,在一实施例中,电化学装置100包括电极组件10、收容装置20和极耳30。电极组件10设于收容装置20内,极耳30连接于电极组件10并从收容装置20伸出。进一步地,在一可能的实施例中,极耳30包括第一极耳31和第二极耳32,第一极耳31连接于正极片或负极片之一,第二极耳32连接于剩余的另一极片,第一极耳31和第二极耳32极性相反。
在一实施例中,收容装置20包括第一收容部21和第二收容部22,第一收容部21和第二收容部22为一体式结构,第一收容部21和第二收容部22沿电极组件10的厚度方向相对设置。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收容部21和第二收容部22还可以为分离式结构。为便于描述,将沿电极组件10的厚度方向简称为厚度方向X,收容装置20的厚度即为收容装置20沿厚度方向X的长度,即第一收容部21和第二收容部22沿厚度方向X的长度之和。可以理解的是,在一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一收容部21和第二收容部22相对的一面分别设有热塑材料层,通过热压将第一收容部21和第二收容部22进行封装。热塑材料包括热塑性合成树脂,热塑性合成树脂可以是,但不限于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聚甲醛,聚碳酸酯,聚酰胺、丙烯酸类塑料、其它聚烯烃及其共聚物、聚砜、聚苯醚中的一种。
第一收容部21包括第一收容区域211和第一封装区域212,第一收容区域211用于容纳电极组件10,第一封装区域212设于第一收容区域211的周侧。第一封装区域212为第一收容部21的边缘与第一收容区域211的边缘之间沿厚度方向X投影的区域。第一收容部21在第一收容区域211沿厚度方向X相对设置的两个表面之间的距离即为第一收容部21在第一收容区域211厚度。
第二收容部22包括第二收容区域221和第二封装区域222,第二收容区域221与第一收容区域211配合以将电极组件10置于收容装置20内。第二封装区域222设于第二收容区域221的周侧。第二封装区域222为第二收容部22的边缘与第二收容区域221的边缘之间沿厚度方向X投影的区域。第二收容部22在第二收容区域221沿厚度方向X相对设置的两个表面之间的距离即为第二收容部22在第二收容区域221的厚度。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收容部21在第一收容区域211沿厚度方向X的厚度为H4,第二收容部22在第二收容区域221沿厚度方向X的厚度H5,则收容装置20在收容区域沿厚度方向X上的厚度为H4+H5。可以理解的是,上述测量第一子区域厚度的方法同样适用于测量第一收容部21和第二收容部22的厚度,以第一收容部为例,将第一收容部21的第一收容区域211置于千分尺测试头中,旋动千分尺手柄紧密接触第一收容区域211的表面,读出厚度数值,选取第一收容区域211上的十个不同的点,测得十个厚度数据取平均值。
第一收容部21和第二收容部22封装时,第一封装区域212和第二封装区域222至少连个区域重合。如图中所述,第一封装区域212和第二封装区域222在第一区域100A重合,第一封装区域212和第二封装区域222还在第二区域100B重合。下面以第一区域100A作为示例,描述重合区域的设置。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区域100B也可以由和第一区域100A相同的设置。另外,由于收纳装置的结构的不同,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存在两个以上的重合区域,重合区域的个数和位于收纳装置的位置,不用于限定本申请的范围。
第一区域100A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子区域和至少一个第二子区域,沿垂直于厚度方向X的第一方向Z,至少一个第一子区域和至少一个第二子区域间隔设置。第一子区域所在位置的第一收容部21和第二收容部22相背的两个表面在厚度方向X上的距离即为第一子区域的厚度,第二子区域所在位置的第一收容部21和第二收容部22相背的两个表面在厚度方向X上的距离即为第二子区域的厚度。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子区域的厚度为H1,第二子区域的厚度为H2,其中H2大于H1。
具体的,第一收容部21和第二收容部22在封装时,通过热压第一封装区域212和第二封装区域222的侧封边和顶封边使第一收容部21和第二收容部22粘结,以将电极组件10封装在收容装置20内。第一区域100A和第二区域100B位于侧封边和顶封边的重合区域,因此,第一区域100A和第二区域100B需要经过两次热压。其中第一子区域分别经过侧封边和顶封边的两次热压,第二子区域经过侧封边或顶封边的一次热压,因此经过两次热压的第一子区域的厚度H1小于只经过一次热压的第二子区域的厚度H2。同理,由于第一子区域和第二子区域均经过热压,收容区域未经过热压,因此收容装置20在收容区域沿厚度方向X上的厚度H4+H5大于第一子区域的厚度H1,并大于第二子区域的厚度H2。
请参阅图3和图4,以第一区域100A为例,第一区域100A包括第一子区域A 1a和第一子区域B 1b以及设置在第一子区域A 1a和第一子区域B 1b之间的第二子区域A 2a。如图3所示,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子区域A 1a、第一子区域B 1b和第二子区域A 2a沿第一方向Z设置。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子区域A 1a、第一子区域B 1b和第二子区域A 2a沿垂直于第一方向Z和厚度方向X的第二方向Y设置。在又一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一子区域A 1a、第一子区域B 1b和第二子区域A 2a沿第一方向Z设置的另一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5,在一实施例中,第二子区域A 2a包括多个第二子区域分区21a,多个第二子区域分区21a在第一区域100A上沿第一方向Z或第二方向Y间隔设置。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子区域延伸至相邻的两个第二子区域分区21a之间的间隔内。
可以理解的是,相邻的两个第二子区域分区21a之间的间隔距离可以根据需求进行调整,在此不作限定。
请参阅图3和图6,第一区域100A还包括第二子区域B 2b,第一子区域A 1a、第一子区域B 1b、第二子区域A 2a和第二子区域B 2b沿第一方向Z设置。第二子区域A 2a和第二子区域B 2b沿厚度方向X的厚度H2大于第一子区域B 1b的厚度H1,因此,第二子区域A2a和第二子区域B 2b凸出第一子区域A 1a和第一子区域B 1b所在平面。
请参阅图3和图4,第一子区域A 1a具有与第二子区域A 2a相邻的第一边缘a1,第二子区域B2和第二子区域A 2a具有第二边缘b1。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边缘a1沿厚度方向X的投影为直线,第二边缘b1沿厚度方向X的投影为直线,即第一子区域A 1a、第一子区域B 1b和第二子区域A 2a在厚度方向X的投影呈现矩形结构。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边缘a1沿厚度方向X的投影为弧线,第二边缘b1沿厚度方向X的投影为弧线,第二子区域A 2a在厚度方向X的投影呈现弧形条状结构。在又一实施例中,第一边缘a1沿厚度方向X的投影为弧线,第二边缘b1沿厚度方向X的投影为直线,或第一边缘a1沿厚度方向X的投影为直线,第二边缘b1沿厚度方向X的投影为弧线,第二子区域A 2a在厚度方向X的投影大致呈半圆形结构。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边缘a1和第二边缘b1沿厚度方向X的投影不限于上述的直线和弧线,还可以为其他线形,例如折线、波浪线、齿状线等。
以第一区域100A为例,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区域100A还包括第三子区域,第三子区域所在位置的第一收容部21和第二收容部22相背的两个表面在厚度方向X上的距离即为第三子区域的厚度H3,其中第三子区域的厚度H3大于第二子区域的厚度H2,第三子区域的厚度H3还大于收容装置20在收容区域沿厚度方向X上的厚度H4+H5。具体的,第三子区域为未经过热压的区域,因此第三子区域的厚度H3大于第二子区域的厚度H2。由于第三子区域未经过热压,因此第三子区域的第一封装区域212和第二封装区域222未完全贴合并存在间隙,第一区域100A内第一子区域和第二子区域在热压时溢出的热塑材料填充到第三子区域的第一封装区域212和第二封装区域222的间隙内,进而使第三子区域所在位置的第一收容部21和第二收容部22之间只容纳有热塑材料,第一子区域和第二子区域溢出的热塑材料使第三子区域在厚度方向X上凸出设置,因此第三子区域的厚度H3大于收容装置20在收容区域沿厚度方向X上的厚度H4+H5。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测量第一子区域厚度的方法同样适用于测量第三子区域的厚度,在此不做赘述。
请参阅图7,以第一区域100A为例,第一区域100A包括第一子区域A 1a、第一子区域B 1b、第一子区域C 1c和第一子区域D 1d,第一区域100A还包括第二子区域A 2a、第二子区域B 2b、和第二子区域C 2c和第二子区域D 2d。第一区域100A还包括第三子区域A 3a。沿第二方向Y,第二子区域B 2b设置于第一子区域A 1a和第一子区域C 1c之间,第二子区域C2c设置于第一子区域B 1b和第一子区域D 1d。沿第一方向Z,第二子区域A 2a设置于第一子区域A 1a和第一子区域B 1b之间,第二子区域D 2d设置于第一子区域C 1c和第一子区域D1d之间。沿第二方向Y,第一子区域A 1a和第二子区域B 2b相邻,第二子区域B 2b与第一子区域C 1c相邻。沿第二方向Y,第二子区域B2a与第三子区域A 3a相邻,第三子区域A 3a与第二子区域D 2d相邻。沿第一方向Z,第三子区域A 3a设置在第二子区域B 2b和第二子区域C2c之间。沿第二方向Y,第三子区域A 3a设置在第二子区域A 2a和第二子区域D 2d之间。
请参阅图8、图9和图10,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子区域和第二子区域的边缘呈直线设置。第一区域100A包括第一子区域A 1a、第一子区域B 1b、第一子区域C 1c和第一子区域D1d,第一区域100A还包括第二子区域A 2a、第二子区域B 2b、第二子区域C 2c、第二子区域D2d和第二子区域E 2e,第一区域100A还包括第三子区域A 3a和第三子区域B 3b。沿第一方向Z,第一子区域A 1a和第二子区域A 2a具有第一边缘a1,第二子区域A 2a和第一子区域B1b具有第二边缘b1,第一边缘a1和第二边缘b1在厚度方向X上的投影为第一直线,第一直线的延伸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Z。沿第二方向Y,第一子区域A 1a和第二子区域C 2c具有第三边缘c1,第二子区域C 2c和第一子区域D 1d具有第四边缘d1,第三边缘c1和第四边缘d1在厚度方向X上具有第二直线,第二直线的延伸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Z。沿第一方向Z,第一子区域A 1a、第二子区域A 2a、第一子区域B 1b、第二子区域B 2b和第一子区域C 1c依次相邻设置。沿第一方向Z,第二子区域C 2c、第三子区域A 3a、第二子区域D 2d、第三子区域B 3b和第二子区域E 2e依次相邻设置。沿第二方向Y,第一子区域A 1a和第二子区域C 2c相邻,第二子区域C 2c和第一子区域D 1d相邻,第二子区域A 2a与第三子区域A 3a相邻,第一子区域B 1b和第二子区域D 2d相邻,第二子区域B 2b和第三子区域B 3b相邻,第一子区域C1c和第二子区域E 2e相邻。
由于第一子区域的厚度H1小于第二子区域的厚度H2,因此,如图9所示,第二子区域A 2a和第二子区域B 2b沿厚度方向X凸出第一子区域A 1a、第一子区域B 1b和第一子区域C 1c所在平面。沿第一方向Z,与第一子区域B 1b相邻的第二子区域A 2a和第二子区域B2b凸出第一子区域B 1b的平面并与之配合形成凹槽结构。
由于第二子区域的厚度H2小于第三子区域的厚度H3,因此,如图10所示,第三子区域A 3a和第三子区域B 3b沿厚度方向X凸出第二子区域C 2c、第二子区域D 2d和第二子区域E 2e所在平面,沿第一方向Z,与第二子区域D 2d相邻的第三子区域A 3a和第三子区域B3b凸出第二子区域D 2d的平面并与之配合形成凹槽结构。
请参阅图11,在一实施例中,第二子区域A 2a沿第二方向Y间隔设置,第二子区域B2b沿第二方向Y间隔设置,第一子区域延伸至第二子区域A 2a和第二子区域B 2b的间隔内。
第二子区域C 2c沿第一方向Z间隔设置,第二子区域D 2d沿第一方向Z间隔设置,第二子区域E 2e沿第一方向Z间隔设置。第一子区域延伸第二子区域C 2c、第二子区域D 2d和第二子区域E 2e的间隔内。
请参阅图12,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子区域和第二子区域的边缘呈弧线设置。具体的,第一区域包括第一子区域A 1a、第一子区域B 1b和第一子区域C 1c,第一区域还包括第二子区域A 2a、第二子区域B 2b、第二子区域C 2c和第二子区域D 2d。第一区域还包括第三子区域A 3a。第一子区域A 1a和第二子区域A 2a具有第一边缘a1,第二子区域A 2a和第一子区域B 1b具有第二边缘b1,第一边缘a1和第二边缘b1在厚度方向X上的投影为第一弧形,第一弧形的整体延伸方向大致朝向第二方向Y。第一子区域B 1b和第二子区域D 2d具有第三边缘c1,第二子区域D 2d和第一子区域C 1c具有第四边缘d1,第三边缘c1和第四边缘d1在厚度方向X上具有第二弧形,第二弧形的整体延伸方向大致朝向第一方向Z。第一弧形的延伸方向与第二弧形相交。第一子区域A 1a、第二子区域A 2a和第一子区域B 1b沿第一方向Z依次相邻设置,第二子区域A 2a、第三子区域A 3a和第二子区域B 2b沿第二方向Y依次相邻设置。第二子区域C 2c、第三子区域A 3a和第二子区域D 2d沿第一方向Z依次相邻设置。第一子区域B 1b、第二子区域D 2d和第一子区域C 1c沿第二方向Y依次相邻设置,通过设置弧线,增加第二子区域的面积。可以理解的是,虽然第一弧线和第二弧线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方向Z和第二方向Y具有一定偏差,但是以第一区域100A作为整体进行观察,第一子区域和第二子区域还是以第一方向Z或第二方向Y间隔设置。
请参阅图13,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子区域和第二子区域的边缘呈弧线和直线,且弧线与直线相交。具体的,第一区域包括第一子区域A 1a、第一子区域B 1b、第一子区域C 1c和第一子区域D 1d,第一区域还包括第二子区域A 2a、第二子区域B 2b、第二子区域C 2c和第二子区域D 2d,第一区域还包括第三子区域A 3a。第一子区域A 1a和第二子区域A 2a具有第一边缘a1,第二子区域A 2a和第一子区域C 1c具有第二边缘b1,第一边缘a1和第二边缘b1在厚度方向X上的投影为直线。第一子区域A 1a和第二子区域C 2c具有第三边缘c1,第二子区域C 2c和第一子区域B 1b具有第四边缘d1,第三边缘c1和第四边缘d1在厚度方向X上的投影为弧线,弧线的延伸方向与直线相交。沿直线的延伸方向,第一子区域A 1a、第二子区域C 2c和第一子区域B 1b依次相邻设置,第二子区域A 2a、第三子区域A 3a和第二子区域B 2b依次相邻设置,第一子区域C 1c、第二子区域D 2d和第一子区域D 1d依次相邻设置。直线的延伸方向可以沿第一方向Z,也可以沿第二方向Y。沿弧线的延伸方向,第一子区域A 1a、第二子区域A 2a和第一子区域C 1c依次相邻设置,第二子区域C 2c、第三子区域A3a和第二子区域D 2d依次相邻设置,第一子区域B 1b、第二子区域B 2b和第一子区域D 1d依次相邻设置。可以理解的是,从整体上看,上述弧线的延伸方向即为第二方向Y。
上述的电化学装置100通过设置第一子区域和第二子区域,减少第二子区域的热压次数,使第二子区域的厚度大于第一子区域的厚度,第一子区域和第二子区域溢出的热塑材料填充到第三子区域,进而减少第一收容部21和第二收容部22之间的热塑材料的溢出量,提升第一收容部21和第二收容部22之间粘结力,提高封装的可靠性,降低溢出的热塑材料形成台阶,进而形成漏液通道,导致电化学装置漏液的几率。
请参与图14,本申请还提供一种采用上述电化学装置100的电池组200,以及采用电池组200的用电装置300。在一实施方式中,本申请的用电装置300可以是,但不限于笔输入型计算机、移动电脑、便携式传真机、便携式复印机、便携式打印机、头戴式立体声耳机、录像机、液晶电视、手提式清洁器、收发机、电子记事本、备用电源、电机、电动汽车、摩托车、助力自行车、电动工具、家庭用大型蓄电池等。
请参阅图2和图15,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封装装置,用于对电化学装置100的收容装置20进行热封。封装装置包括第一封头和第二封头,第一封头和第二封头用于先后对第一封装区域212和第二封装区域222分别进行热封。第一封头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封头封装区,第二封头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二封头封装区,第一封头封装区和第二封头封装区具有平面部,第一封头封装区和第二封头封装区中的至少一个平面部上设有凹部。平面部用于对第一封装区域212和第二封装区域222进行热压,凹部在热压时不接触第一封装区域212和第二封装区域222,因此凹部相对的第一封装区域212和第二封装区域222不会受到热压,即第一封头和第二封头先后对第一封装区域212和第二封装区域222分别进行热封时,凹部相对的第一封装区域212和第二封装区域222的位置至多仅被热压一次。具体的,当第一封头封装区的凹部和第二封头封装区的凹部相对的第一封装区域212和第二封装区域222为同一位置时,则该位置的第一封装区域212和第二封装区域222未被热压形成第三子区域,当第一封头封装区的凹部和第二封头封装区的凹部相对的第一封装区域212和第二封装区域222为不同位置时,则该位置的第一封装区域212和第二封装区域222被热压一次形成第二子区域,当第一封头封装区和第二封头封装区的平面部分别热压第一封装区域212和第二封装区域222,则热压的区域形成第一子区域。
以第一封头400为例,第一封头400包括第一部401和第二部402。第一部401和第二部402的端部分别设有第一封头封装区400a,第一封头封装区400a具有凹部4001和平面部4002。在封装时,第一部401和第二部402分别沿厚度方向X设于收容装置20的两侧,使收容装置20的第一区域位于两个第一封头封装区400a之间,通过第一封头封装区400a对第一区域进行热压。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部401和第二部402还设有容纳槽400b,用于容纳伸出收容装置20的极耳30。
上述的封头装置通过设置凹部能够降低第一区域被热压的面积,减少第一收容部21和第二收容部22之间的热塑材料的溢出量,提升第一收容部21和第二收容部22之间粘结力,提高封装的可靠性。
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申请,而并非用作为对本申请的限定,只要在本申请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适当改变和变化都落在本申请公开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电化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极组件;和
收容装置,用于收容所述电极组件,所述收容装置包括:
沿第一方向设置的第一封装区域和第一收容区域,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电极组件的厚度方向;和
沿第二方向设置的第二封装区域和第二收容区域,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电极组件的厚度方向,其中,
所述第一封装区域和所述第二封装区域在第一区域重叠,
所述第一区域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子区域和至少一个第二子区域,
所述收容装置在所述第一子区域的厚度为H1,
所述收容装置在所述第二子区域的厚度为H2,所述H2大于所述H1,且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子区域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子区域间隔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化学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收容装置包括沿所述电极组件的厚度方向设置的第一收容部和第二收容部,在所述第一收容区域,所述第一收容部的厚度为H4,所述第二收容部的厚度为H5,所述电化学装置满足条件a)至b)中的至少一个:
a)H1<H4+H5;
b)H2<H4+H5。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化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区域包括第一子区域A和第一子区域B,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子区域A和所述第一子区域B之间的第二子区域A,其中,所述第一子区域A具有与所述第二子区域A相邻的第一边缘,所述第一子区域B具有与所述第二子区域A相邻的第二边缘,其中:
所述第一边缘沿所述电极组件厚度方向的投影为直线或弧线;和/或
所述第二边缘沿所述电极组件厚度方向的投影为直线或弧线。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化学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
所述收容装置包括沿所述电极组件的厚度方向设置的第一收容部和第二收容部,在所述第一收容区域,所述第一收容部的厚度为H4,所述第二收容部的厚度为H5;
所述第一区域进一步包括第三子区域,所述收容装置在所述第三子区域的厚度为H3,H3满足条件a)至b)中的至少一个:
a)H3>H2;
b)H3>H4+H5。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化学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一区域包括:
沿所述第一方向设置的第一子区域A、第一子区域B和设置在所述第一子区域A和所述
第一子区域B之间的第二子区域A;
第二子区域B,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二子区域B与所述第一子区域A相邻;
第二子区域C,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二子区域C和所述第一子区域B相邻,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三子区域设置在所述第二子区域B和所述第二子区域C之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化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域进一步包括:
第二子区域D,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三子区域设置在所述第二子区域A和所述第二子区域D之间。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化学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一子区域A具有与所述第二子区域A相邻的第一边缘,所述第一子区域B具有与所述第二子区域A相邻的第二边缘,其中:
所述第一边缘沿所述电极组件厚度方向的投影为直线或弧线;和/或
所述第二边缘沿所述电极组件厚度方向的投影为直线或弧线。
8.一种电池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化学装置。
9.一种用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组。
10.一种封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封头,所述第一封头设有第一封头封装区,所述第一封头封装区设置在所述第一封头的沿封头长度方向的端部;和
第二封头,所述第二封头设有第二封头封装区,所述第二封头封装区设置在所述第二封头的沿封头长度方向的端部;
所述第一封头封装区或所述第二封头封装区中的至少一个设有凹部。
CN202110795604.XA 2021-07-14 电化学装置、电池组、用电装置及封装装置 Active CN11348872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95604.XA CN113488726B (zh) 2021-07-14 电化学装置、电池组、用电装置及封装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95604.XA CN113488726B (zh) 2021-07-14 电化学装置、电池组、用电装置及封装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88726A true CN113488726A (zh) 2021-10-08
CN113488726B CN113488726B (zh) 2024-06-04

Family

ID=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103441U (zh) * 2013-01-11 2013-07-31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软包装锂离子电池的包装结构
CN108039423A (zh) * 2017-11-28 2018-05-15 深圳市沃特玛电池有限公司 软包电池侧封封头及软包电池封口方法
JP2019110016A (ja) * 2017-12-18 2019-07-04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薄型電池
CN209200089U (zh) * 2018-12-18 2019-08-02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封装封头
CN110190316A (zh) * 2019-05-17 2019-08-30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二次电池
CN211907598U (zh) * 2020-04-01 2020-11-10 湖北亿纬动力有限公司 电池封装封头及电池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103441U (zh) * 2013-01-11 2013-07-31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软包装锂离子电池的包装结构
CN108039423A (zh) * 2017-11-28 2018-05-15 深圳市沃特玛电池有限公司 软包电池侧封封头及软包电池封口方法
JP2019110016A (ja) * 2017-12-18 2019-07-04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薄型電池
CN209200089U (zh) * 2018-12-18 2019-08-02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封装封头
CN110190316A (zh) * 2019-05-17 2019-08-30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二次电池
CN211907598U (zh) * 2020-04-01 2020-11-10 湖北亿纬动力有限公司 电池封装封头及电池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042018B1 (ko) 실링 라인이 형성되어 있는 외주면 실링부를 포함하는 전지셀, 및 이를 생산하기 위한 전지셀 실링장치
EP3567649B1 (en) Method of sealing side portion of pouch-shaped battery including two-step sealing process
KR101465172B1 (ko) 내구성 향상을 위해 실링 마진을 가진 파우치형 이차 전지
US9515300B2 (en) Electric storage device, covering sheet, and container covering method
KR20080025436A (ko) 향상된 안전성의 파우치형 이차전지
KR20190102816A (ko) 이차 전지
CN103296244A (zh) 极耳及其制造方法
CN101821874A (zh) 密封型电池
KR101011807B1 (ko) 개선된 구조의 상단 실링부를 포함하고 있는 이차전지
US10985431B2 (en) Battery
JP2015153513A (ja) ラミネート外装電池
KR102577444B1 (ko) 리드 탭의 부분 도금용 마스킹 지그
CN113488726A (zh) 电化学装置、电池组、用电装置及封装装置
KR100635759B1 (ko) 파우치형 리튬 이차 전지
KR20210088172A (ko) 밀봉부재를 포함하는 파우치형 이차전지
CN113488726B (zh) 电化学装置、电池组、用电装置及封装装置
JP7176300B2 (ja) 蓄電素子
KR101776282B1 (ko) 배터리 모듈 및 그 제조 방법
US20230047002A1 (en) Pouch Type Secondary Battery and Battery Module Including the Same
KR20150009347A (ko) 절연성이 향상된 파우치형 이차전지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CN113097436A (zh) 电池
KR102252335B1 (ko) 연장된 보호 필름을 포함하는 파우치형 전지셀
KR20160115191A (ko) 파우치형 전지케이스의 엣지의 코팅 방법 및 그로부터 제조된 전지셀
KR20210138300A (ko) 연장 실링부를 포함하는 파우치형 전지셀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EP4030527B1 (en) Device for measuring electrode potential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