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84904A - 一种干热岩开发诱发地震环境地质综合调查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干热岩开发诱发地震环境地质综合调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484904A
CN113484904A CN202110730851.1A CN202110730851A CN113484904A CN 113484904 A CN113484904 A CN 113484904A CN 202110730851 A CN202110730851 A CN 202110730851A CN 113484904 A CN113484904 A CN 1134849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ismic
earthquake
fault
investigation
magnitu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73085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484904B (zh
Inventor
牛雪
牛兆轩
张徽
金显鹏
吴海东
解经宇
明圆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ydroge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Geological Survey Center Of China Geological Survey
Original Assignee
Hydroge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Geological Survey Center Of China Geological Surve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ydroge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Geological Survey Center Of China Geological Survey filed Critical Hydroge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Geological Survey Center Of China Geological Survey
Priority to CN202110730851.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484904B/zh
Publication of CN1134849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849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4849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8490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1/00Seismology; Seismic or acous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 G01V1/01Measuring or predicting earthquak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ology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physics (AREA)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Abstract

一种干热岩开发诱发地震环境地质综合调查方法,S1:在干热岩开发区域及周边开展断裂构造调查,并对其稳定性进行评价;S2:利用统计学模型以及断层与震级关系,预测干热岩开发诱发最大震级;S3:建立诱发地震烈度衰减关系,并确定最大影响烈度分布;S4:开展开发场地周边居民建筑物地震灾害风险评估与破坏等级评价;S5:开展边坡调查,并进行地震力作用下危险性评价;S6:将以上取得的测量数据进行综合整理,绘制系列图件,划分危险断层、最大影响烈度分布、居民建筑物破坏等级分布、边坡地震力作用稳定性评价,对干热岩开采对地质环境影响进行系统评价。本发明考虑了诱发地震引起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弥补了相关规范缺陷。

Description

一种干热岩开发诱发地震环境地质综合调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境地质调查及评价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干热岩开发诱发地震环境地质综合调查方法。
背景技术
干热岩作为清洁能源,开发潜力巨大,目前国外已有成功开发案例。在碳达峰、碳中和愿景下,干热岩是我国建立清洁能源多元供给体系不可或缺的资源之一。近年来干热岩开发在许多国家相继开展,但其在开发过程中,特别是储层建造过程中诱发地震问题引起当政府和民众的担忧,导致部分干热岩开发项目停止,通过开展干热岩开发前的诱发地震环境地质评价可为项目顺利开发及选址提供依据。目前我国干热岩开发尚处于试验阶段,关于诱发地震环境地质调查与评价方法的缺失,阻碍了干热岩能源的开发进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干热岩开发诱发地震环境地质综合调查方法,其以人员在诱发地震环境安全为主要考虑对象,从诱发地震评价以及诱发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出发,开展断层危险性分析、最大震级预测与评价,地震烈度计算与划分,建筑物抗震设防能力调查与破坏等级评价、地震力作用下边坡稳定性评价以及危害等级划分,可以对干热岩开发诱发地震地质环境影响进行系统评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干热岩开发诱发地震环境地质综合调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S1:在干热岩开发区域及周边开展断裂构造调查,并利用库伦破裂函数对断层危险性进行评价;
S2:开展诱发地震震级预测,包括利用统计模型预测的最大震级以及不稳定断层触发的震级,并对震级危险性做出评价;
S3:开展不同震级下烈度衰减关系计算,通过历史等震线数据进行拟合计算系数,或者直接利用不同地区的经验系数确定衰减关系,并圈定诱发最大震级影响烈度分布;
S4:在干热岩开发区域开展建筑物抗震设防能力调查,结合S3中圈定的烈度范围,对不同评价单元,利用平均震害指数进行破坏等级评价;
S5:开展岩土边坡地震力作用下调查,结合S3中圈定的烈度范围,利用三级评判预测方法,快速评价地震力作用下边坡稳定性,对不稳定断层进行危害等级划分;
S6:将S1、S2、S3、S4、S5取得的分析数据进行综合整理,绘制系列图件,确定各断层危险性、最大影响烈度分布、建筑物破坏等级分布、评价边坡地震力作用危害等级,对干热岩开采对地质环境影响进行系统评价,为当地干热岩开发的控震交通灯管控系统阈值选择提供依据,并对干热岩开发诱发地震环境影响提出主要结论及对策建议。
由于诱发有感地震,甚至破坏性地震多为原生断层滑动导致,因此开发场地以及周边断层稳定性评价至关重要。
具体来说,所述步骤S1包括:
(1)调查区域确定
依据干热岩开发诱发震级特点,根据《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GB 17741—2005)的要求,选择开发场地近场区范围延伸25km,作为调查区域;
(2)调查方法
按照《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1∶50 000)》(DD 2019-01)在调查区域内对断裂构造开展穿越与追索相结合的调查方法,查明断层面产状、断层带宽度;在基岩区的路线线距一般控制在500m~800m,大片第四系分布区线距可放宽到1000m~1500m。
(3)危险性评价
参照《水库诱发地震危险性评价(GB21075-2007)》以及国外干热岩水力压裂影响断层距离,同时考虑断层长度与震级关系、震级与烈度关系以及地震烈度影响程度,利用断层长度以及断层与开发场地距离进行评价,首先根据距离快速筛选出安全断层,然后进一步利用库伦破裂函数CFF对不能根据与开发场地距离判断的断层进一步分析,当CFF<0时,说明断层稳定,为安全断层;当CFF≥0时,则说明断层不稳定,然后根据断层长度进一步划分为较危险断层与危险断层,分析结果详见表1。
表1干热岩开发断层危险性评价表
Figure BDA0003138672270000031
具体来说,所述步骤S1中,库伦破裂函数CFF求解方法见下列公式,首先求得三维应力场状态下断层面上的剪应力τ与有效正应力σn,μ为摩擦系数,P为压裂过程中断层面上孔隙压力;
CFF=τ-μ(σn-P)。
具体来说,所述步骤S2为开展诱发地震震级预测,包括利用统计模型预测的最大震级以及不稳定断层触发的震级,并对震级危险性做出评价,确定震级位置:
(1)统计模型诱发最大震级计算
选择符合干热岩开发场地特征的诱发最大震级模型McGarr(2014年)模型,进行计算,根据历史地震背景以及压裂过程中地震序列的b值确定压裂诱发最大震级;
Figure BDA0003138672270000032
Figure BDA0003138672270000033
Ms=1.13Mw-1.0461 (3)
其中Mo(max)表示最大地震矩,Mw(max)为最大矩震级,Ms为面波震级;b为地震活动性参数,μ为断层摩擦系数,λ与G为拉梅弹性参数,ΔV为注入体积,其中震源深度为干热岩开发储层深度,震中为开发场地;
(2)利用危险断层最大震级计算
若当地有足够的地震震级与震源断层长度关系时,利用最小二乘法建立符合当地地震震级与破裂长度的关系式:
M=alg L+b
其中:L为破裂长度,M为震级,a,b为常数;
若缺乏当地地震数据,根据国家地震局震源机制小组(1973)建立的震级MS与震源断层长度L之间的关系进行计算;见表2。
表2震级与震源断层长度关系
地区 震级与震源断层长度
南北带 M=2.3lgL+3.0
西北地区 M=2.2lgL+3.2
东部地区 M=3lgL+2.6
台湾地区 M=1.5lgL+4.1
其中震源深度为干热岩开发储层深度,震中为开发场地。
(3)危险性评价
压裂诱发地震为浅源地震,多诱发微震,大部分无感,通过对目前国际与国内干热岩开发分析,大部项目的暂停多为诱发有感地震导致公众恐慌,较少诱发破坏性地震,压裂诱发地震的震级小于2.0时,多为无感地震,不具有危险性;当震级位于2.0-4.0时,以有感地震为主,少数建筑物出现裂缝,较危险;当震级大于4.0时,可能会出现建筑物破坏,甚至人员伤亡,为高危险震级。震级危险性划分见表3。
表3干热岩开发诱发地震震级危险性划分表
震级 ≤2.0 2.0-4.0 ≥4.0
危险性 低危险 较危险 高危险
具体来说,所述步骤S3包括:
(1)震级与烈度衰减关系
若当地具有足够多的等震线数据,采用椭圆模型,利用最小二乘法统计回归计算地震烈度的衰减关系;最好选用浅源地震数据,因为诱发地震多为浅源地震。
地震烈度衰减关系计算模型:
I=A+BM+Clg(R+Ro)
其中,I为地震烈度,M为面波震级,R为震中距(km),A、B、C和Ro为回归系数;
若当地缺乏足够的等震线数据,采用GB18306—2015《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中在不同地区使用的地震烈度衰减关系参数计算烈度衰减关系,见表4:
表4地震烈度衰减关系参数
Figure BDA0003138672270000051
(2)圈定影响烈度范围
依据S2中得到的最大震级,根据衰减关系评价诱发最大震级影响烈度范围,同时依据中国地震烈度表(GB/T17742—2008)对震害现象分级,只对影响烈度大于等于Ⅳ进行划分。
具体来说,所述步骤S4包括:
(1)调查范围及调查程度
对开发场地周边25km范围内建筑物进行调查,按照《地震灾害预测及其信息管理系统技术规范(GB/T 19428-2014)》将建筑物分为一般建筑物与重要建筑物;诱发地震多以微震为主,对按照当地抗震设防能力建造的建筑物,进行抽样调查,抽样比例为4%,对居民自建房屋,特别是未按照当地抗震设防能力建筑的房屋提高调查比例至10%,对开发场地周边5km范围以及危险断层两侧100m范围开展逐栋详查;调查内容主要为建筑地点,建造年代、层数、结构类型、建筑面积使用现状,内容详见地震灾害预测及其信息管理系统技术规范(GB/T 19428-2014)。
(2)评价单元
农村按照自然村进行评价,城镇按照街道进行评价,面积为1km2
(3)评价方法
根据调查内容综合分析调查区内建筑种类,分析不同类型建筑物抗震设防能力,结合历史地震同类建筑物破坏记录,确定不同类型建筑物在不同烈度下的破坏比例,结合S3步骤中划分的最大震级的烈度范围,在不同评价单元内,利用下列公式计算平均震害指数,参照表5中对应的破坏等级,对评价单元进行评价;
Figure BDA0003138672270000061
式中i为破坏等级,di破坏等级为i的震害指数,λi为破坏等级为i的房屋破坏比。
表5破坏等级划分
Figure BDA0003138672270000062
具体来说,所述步骤S5包括:
在S3划分的烈度范围内开展岩土边坡地震崩滑的三级评判预测,快速筛选评价不同烈度影响范围内边坡危险性,三级预判指标选择孙进忠(2004)的评判方法。进一步对不稳定断层进行危害等级划分。
(1)首先崩滑可能性初判
当场地影响烈度≤Ⅵ时边坡不发生崩滑,影响烈度>Ⅵ时有可能发生崩滑;
(2)进一步的开展崩滑可能性再判断
对初判可能发生崩滑地区边坡采用综合指标法进一步评价,地震崩滑可能性分级的综合指标:
H=(SR×SS×Sa×Sh)×(TS+TP)
其中SR为岩性因子,SS为构造活动因子,Sa为坡角影响因子,Sh为坡高影响因子,TS为地震烈度影响因子,TP为降雨强度影响因子;各影响因子的选择详见表6,表7,边坡稳定性利用H值进行判断,见表8。
表6岩性因子SR和构造活动因子SS选取表
Figure BDA0003138672270000071
表7 Sh、TS、TP、Sa因子值选取表
Figure BDA0003138672270000081
表8综合指标法岩土边坡地震崩滑评判准则
综合指标 <630 630-900 >900
边坡稳定状态 稳定 可能失稳 失稳
(3)进一步开展地震崩滑的详判
对于崩滑可能性再判断中认定为可能会发生地震崩滑的岩土边坡,进一步布置更为详细的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取得更详实的岩土参数和边坡赋存条件的资料,利用有限元模拟软件,模拟最大震级烈度下地震载荷,进行数值模拟分析边坡稳定性;
(4)进一步对不稳定边坡进行危害等级划分
对上述评价的不稳定边坡根据《地质灾害调查技术要求(1:50 000)(DD 2019-08)》进行等级划分,见表9。
表9 危害等级划分
Figure BDA0003138672270000091
具体来说,所述步骤S6的图件包括:干热岩开发诱发地震环境地质调查实际材料图、干热岩开发断层危险性评价图、干热岩开发地震烈度分布图、干热岩开发建筑物破坏等级评价图、干热岩开发边坡稳定评价以及危害等级划分图。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干热岩开发诱发地震环境地质综合调查方法,其以人员在诱发地震环境安全为主要考虑对象,从诱发地震评价以及诱发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出发,开展断层危险性分析、最大震级预测与评价,地震烈度计算与划分,建筑物抗震设防能力调查与破坏等级评价、地震力作用下边坡危害等级评价,可以对干热岩开发诱发地震环境地质影响进行系统评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本发明提供一种干热岩开发诱发地震环境地质综合调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S1:在干热岩开发区域及周边开展断裂构造进行调查,并利用库伦破裂函数对断层危险性进行评价。断层危险性评价范围为开发场地延伸25km,利用三维应力场计算剪切应力以及正应力,并根据开发场地与断层距离以及断层长度,结合库伦破裂函数快速判断断层危险性;
S2:开展诱发地震震级预测,包括利用统计模型预测的最大震级以及不稳定断层触发的震级,并对震级危险性做出评价。最大震级包括两种计算方法,其一种是发生于储层部位,由注入体积控制的最大震级;一种是利用步骤S1中危险断层,利用断层长度与震级对应的经验公式计算的最大震级;
S3:开展不同震级下烈度衰减关系计算,通过历史等震线数据进行拟合计算或者直接利用不同地区的经验系数确定衰减关系,并圈定诱发最大震级影响烈度。首先利用当地区域等震线,利用椭圆模型拟合算得出,当没有足够数据支撑时,可根据当地给出的衰减关系参数计算,在根据S2中最大震级评价烈度范围,且只对烈度大于等于Ⅳ进行划分;
S4:在干热岩开发区域开展建筑抗震设防能力调查,结合S3中圈定的烈度范围,对不同评价单元,利用平均震害指数进行破坏等级评价。对开发场地周边25km重要建筑物及一般建筑物进行调查,按照抽样比例4%进行调查,对居民自建房屋抽样比例提高10%。对开发场地周边5km范围以及不稳定断层两侧100m范围开展逐栋详查,并根据历史地震破坏比例,利用平均震害指数计算破坏等级。
S5:开展岩土边坡地震力作用下调查,结合S3中圈定的烈度范围,利用三级评判预测方法,快速评价地震力作用下边坡稳定性,对不稳定断层进行危害等级划分。利用S3步骤中评价最大震级形成的烈度结果,对场地周边不稳定边坡开展三级评判预测,划分为稳定边坡与不稳定边坡,进一步对不稳定边坡开展危害等级划分。
S6:将S1、S2、S3、S4、S5取得的调查与分析数据进行综合整理,绘制系列图件,并编写干热岩开发诱发地震环境地质调查成果报告,确定各断层危险性、最大影响烈度分布、居民建筑物破坏等级分布、边坡地震力作用危害等级划分,对干热岩开采对地质环境影响进行系统评价,对干热岩开发诱发地震环境影响提出主要结论及对策建议。
以某地区干热岩试验开发场地为例,该开发场地位于盆地边缘,储层改造深度在3000-4000m,岩性为致密结晶岩,注入液体5×104m3。为查明该场地干热岩开发诱发地震环境地质影响,对该场地周边开展了诱发地震环境地质综合调查分析,包括以下步骤:
S1:断裂构造稳定性调查与危险性评价
该开发场地位于第四系覆盖区,地面调查选址线距1000m,通过地面穿越与追索调查法相结合,共发现32条断层,主要走向为北北东与北西西向,倾角在42°-65°,长度在0.5-16km,根据本方法的评价规则对断层进行分析,发现所有断层均为安全断层。
S2:开展诱发地震震级预测,包括利用统计模型预测的最大震级以及危险断层触发的震级。
(1)干热岩压裂开发诱发最大震级计算
根据储层位置结晶岩岩石力学参数,拉梅常数λ=2.65×1010,G=3.11×1010和,b值选择为1,μ选择0.6,注入体积选择最大值5×104m3,计算最大震级为Ms=3.6,为较危险震级,需进一步评价其诱发的环境地质影响。
(2)利用危险断层进行最大震级计算
根据S1评价结果,所有断层均处于安全状态,不参与最大震级计算。
S3:确定诱发地震影响烈度分布
当地缺乏足够的等震线数据,因此选择该地区已有的烈度衰减关系参数,计算得最大震级引起的最大烈度为Ⅳ,长轴长度为12.7km,短轴长度为6.7km,长轴方向为125°。
S4:居民建筑物震害风险评估
(1)调查范围及调查程度
对开发场地周边5km范围内建筑物开展逐栋详查,对25km范围内按照4%进行抽查,对居民自建房屋抽样比例10%,在Ⅳ范围内,历史不同建筑物历史破坏比例为0,综合建筑物抗震设防能力调查结果进行评价。对周边县城按照1km2进行评价,共划分9个评价单元,破坏等级均为Ⅰ,对农村按自然村进行评价,共评价32个村,在Ⅳ范围内,平均震害指数小于0.1,破坏等级均为Ⅰ。说明在目前诱发地震烈度下,居民建筑物不受影响。
S5:岩土边坡地震作用下评价
在S3划分的烈度范围内开展岩土边坡地震崩滑的三级评判预测。当场地影响烈度≤Ⅵ时边坡不发生崩滑,说明当地边坡不受干热岩开发影响。
S6:将S1、S2、S3、S4、S5取得的数据进行综合整理,绘制系列图件,包括干热岩开发危险断层断裂分布图、干热岩开发地震烈度分布图、干热岩开发民居建筑破坏等级评价图、干热岩开发地震力作用下边坡稳定评价与危害等级划分图,对干热岩开发诱发地震环境影响提出主要结论及对策建议。
(1)通过对断层危险性调查,未见可危险断层分布,场地安全选址合理。
(2)在目前注入体积诱发最大震级为较危险震级,不会造成居民建筑物破坏和人员伤亡。
(3)最大影响烈度为Ⅳ,居民建筑物破坏等级均为基本破坏,不会造成该地区居民建筑物破坏。
(4)地震力作用不会诱发不稳定边坡失稳。
(5)根据诱发地震综合评价分析认为,按照目前的注入液量,该场地诱发地震环境影响较小,但不排除未探明断层的失稳诱发更大地震,造成次生灾害,因此需要后续压裂期间诱发地震实时监测,利用诱发地震b值,空间分布特征,进一步判定有无未发现断层的活化现象,同时应进行微震下公众反映持续调查于反馈,防止造成民众恐慌。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8)

1.一种干热岩开发诱发地震环境地质综合调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
S1:在干热岩开发区域及周边开展断裂构造调查,并利用库伦破裂函数对断层危险性进行评价;
S2:开展诱发地震震级预测,包括利用统计模型预测的最大震级以及不稳定断层触发的震级,并对震级危险性做出评价;
S3:开展不同震级下烈度衰减关系计算,通过历史等震线数据进行拟合计算系数,或者直接利用不同地区的经验系数确定衰减关系,并圈定诱发最大震级影响烈度分布;
S4:在干热岩开发区域开展建筑物抗震设防能力调查,结合S3中圈定的烈度范围,对不同评价单元,利用平均震害指数进行破坏等级评价;
S5:开展岩土边坡地震力作用下调查,结合S3中圈定的烈度范围,利用三级评判预测方法,快速评价地震力作用下边坡稳定性,对不稳定断层进行危害等级划分;
S6:将S1、S2、S3、S4、S5取得的分析数据进行综合整理,绘制系列图件,确定各断层危险性、最大影响烈度分布、建筑物破坏等级分布、边坡地震力作用稳定性评价以及危害等级划分,对干热岩开采对地质环境影响进行系统评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热岩开发诱发地震环境地质综合调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包括:
(1)调查区域确定
依据干热岩开发诱发震级特点,选择开发场地近场区范围延伸25km,作为调查区域;
(2)调查方法
在调查区域内对断裂构造开展穿越与追索相结合的调查方法,查明断层面产状、断层带宽度;
(3)危险性评价
利用断层长度以及断层与开发场地距离进行评价,首先根据距离快速筛选出安全断层,然后进一步利用库伦破裂函数CFF对不能根据与开发场地距离判断的断层进一步分析,当CFF<0时,说明断层稳定,为安全断层;当CFF≥0时,则说明断层不稳定,然后根据断层长度进一步划分为较危险断层与危险断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干热岩开发诱发地震环境地质综合调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库伦破裂函数CFF求解方法见下列公式,首先求得三维应力场状态下断层面上的剪应力τ与有效正应力σn,μ为摩擦系数,P为压裂过程中断层面上孔隙压力;
CFF=τ-μ(σn-P)。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热岩开发诱发地震环境地质综合调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包括:
(1)统计模型诱发最大震级计算
选择符合干热岩开发场地特征的诱发最大震级模型McGarr(2014年)模型,进行计算,根据历史地震背景以及压裂过程中地震序列的b值确定压裂诱发最大震级;
Figure FDA0003138672260000021
Figure FDA0003138672260000022
Ms=1.13Mw-1.0461 (3)
其中Mo(max)表示地震矩,Mw(max)为最大矩震级,MS为面波震级;b为地震活动性参数,μ为断层摩擦系数,λ与G为拉梅弹性参数,ΔV为注入体积,其中震源深度为干热岩开发储层深度,震中为开发场地;
(2)利用危险断层最大震级计算
若当地有足够的地震震级与震源断层长度关系时,利用最小二乘法建立符合当地地震震级与破裂长度的关系式:
M=alg L+b
其中:L为破裂长度,M为震级,a,b为常数;
若缺乏当地地震数据,根据国家地震局震源机制小组(1973)建立的震级MS与震源断层长度L之间的关系进行计算;
(3)危险性评价
压裂诱发地震的震级小于2.0时,多为无感地震,不具有危险性;当震级位于2.0-4.0时,以有感地震为主,少数建筑物出现裂缝,较危险;当震级大于4.0时,会出现建筑物破坏,甚至人员伤亡,为高危险震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热岩开发诱发地震环境地质综合调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包括:
(1)震级与烈度衰减关系
若当地具有足够多的等震线数据,采用椭圆模型计,利用最小二乘法统计回归计算地震烈度的衰减关系;
地震烈度衰减关系计算模型:
I=A+BM+Clg(R+Ro)
其中,I为地震烈度,M为面波震级,R为震中距(km),A、B、C和Ro为回归系数;
若当地缺乏足够的等震线数据,采用《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中在不同地区使用的地震烈度衰减关系参数计算烈度衰减关系;
(2)圈定影响烈度范围
依据S2中得到的最大震级,根据衰减关系评价诱发最大震级影响烈度范围,同时依据中国地震烈度表对震害现象分级,只对影响烈度大于等于IV进行划分。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热岩开发诱发地震环境地质综合调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包括:
(1)调查范围及调查程度
对开发场地周边25km范围内建筑物进行调查,将建筑物分为一般建筑物与重要建筑物;对按照当地抗震设防能力建造的建筑物,进行抽样调查,抽样比例为4%,对居民自建房屋,提高调查比例至10%,对开发场地周边5km范围以及危险断层两侧100m范围开展逐栋详查;
(2)评价单元
农村按照自然村进行评价,城镇按照街道进行评价,面积为1km2
(3)评价方法
根据调查内容综合分析调查区内建筑种类,分析不同类型建筑物抗震设防能力,结合历史地震同类建筑物破坏记录,确定不同类型建筑物在不同烈度下的破坏比例,结合S3步骤中划分的最大震级的烈度范围,在不同评价单元内,利用下列公式计算平均震害指数,对评价单元进行评价;
Figure FDA0003138672260000041
式中i为破坏等级,di破坏等级为i的震害指数,λi为破坏等级为i的房屋破坏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热岩开发诱发地震环境地质综合调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包括:
(1)首先崩滑可能性初判
当场地影响烈度≤VI时边坡不发生崩滑,影响烈度>VI时有可能发生崩滑;
(2)进一步的开展崩滑可能性再判断
对初判可能发生崩滑地区边坡采用综合指标法进一步评价,地震崩滑可能性分级的综合指标:
H=(SR×SS×Sa×Sh)×(TS+TP)
其中SR为岩性因子,SS为构造活动因子,Sa为坡角影响因子,Sh为坡高影响因子,TS为地震烈度影响因子,TP为降雨强度影响因子;
(3)进一步开展地震崩滑的详判
对于崩滑可能性再判断中认定为可能会发生地震崩滑的岩土边坡,进一步布置更为详细的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取得更详实的岩土参数和边坡赋存条件的资料,利用有限元模拟软件,模拟最大震级烈度下地震载荷,进行数值模拟分析边坡稳定性;
(4)进一步对不稳定边坡进行危害等级划分
对上述评价的不稳定边坡根据《地质灾害调查技术要求(1∶50 000)(DD2019-08)》进行等级划分。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热岩开发诱发地震环境地质综合调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6的图件包括:干热岩开发诱发地震环境地质调查实际材料图、干热岩开发断层危险性评价图、干热岩开发地震烈度分布图、干热岩开发建筑物破坏等级评价图、干热岩开发边坡稳定评价以及危害等级划分图。
CN202110730851.1A 2021-06-29 2021-06-29 一种干热岩开发诱发地震环境地质综合调查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348490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30851.1A CN113484904B (zh) 2021-06-29 2021-06-29 一种干热岩开发诱发地震环境地质综合调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30851.1A CN113484904B (zh) 2021-06-29 2021-06-29 一种干热岩开发诱发地震环境地质综合调查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84904A true CN113484904A (zh) 2021-10-08
CN113484904B CN113484904B (zh) 2022-10-04

Family

ID=779367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730851.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3484904B (zh) 2021-06-29 2021-06-29 一种干热岩开发诱发地震环境地质综合调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484904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307683A (zh) * 2023-01-06 2023-06-23 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 一种水力压裂活化断层诱发地震的评价方法
CN117270047A (zh) * 2023-09-19 2023-12-22 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 一种地震风险评价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182065A1 (en) * 2002-03-22 2003-09-25 Prantik Mandal Method of short term forecasting of moderate size earthquakes
CN103336299A (zh) * 2013-06-26 2013-10-02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地震监测预警装置
CN108571307A (zh) * 2017-03-10 2018-09-25 中国石油集团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 一种增强型地热系统压裂缝网设计及完井方法
CN108678722A (zh) * 2018-07-06 2018-10-19 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 一种多井联合干热岩人工热储建造系统及建造方法
CN111259608A (zh) * 2020-01-14 2020-06-09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一种泥石流实时动态危险性评价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182065A1 (en) * 2002-03-22 2003-09-25 Prantik Mandal Method of short term forecasting of moderate size earthquakes
CN103336299A (zh) * 2013-06-26 2013-10-02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地震监测预警装置
CN108571307A (zh) * 2017-03-10 2018-09-25 中国石油集团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 一种增强型地热系统压裂缝网设计及完井方法
CN108678722A (zh) * 2018-07-06 2018-10-19 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 一种多井联合干热岩人工热储建造系统及建造方法
CN111259608A (zh) * 2020-01-14 2020-06-09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一种泥石流实时动态危险性评价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谭志容,等: "山东省临清坳陷区岩溶热储地热能潜力分析", 《中国地质调查》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307683A (zh) * 2023-01-06 2023-06-23 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 一种水力压裂活化断层诱发地震的评价方法
CN116307683B (zh) * 2023-01-06 2023-08-08 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 一种水力压裂活化断层诱发地震的评价方法
CN117270047A (zh) * 2023-09-19 2023-12-22 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 一种地震风险评价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84904B (zh) 2022-10-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ang et al. An intelligent simulation system for earthquake disaster assessment
KR101642951B1 (ko) Gis 기반 실시간 지진피해 예측 방법
CN113484904B (zh) 一种干热岩开发诱发地震环境地质综合调查方法
CN103399344B (zh) 一种地震后崩滑灾害发生位置的预测方法
CN109767042A (zh) 基于用地评估的人防专业队工程选址方法
KhaloKakaie et al. Ranking the rock slope instability potential using the Interaction Matrix (IM) technique; a case study in Iran.
Al-Hussaini et al. Seismic hazard assessment for Bangladesh-old and new perspectives
CN113807655A (zh) 城市生命线管线运行风险评估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Luo et al. Seismic performance assessment of velocity pulse-like ground motions under near-field earthquakes
Eleftheriadou et al. Seismic vulnerability assessment of buildings based on damage data after a near field earthquake(7 September 1999 Athens- Greece)
Eleftheriadou et al. Correlation of structural seismic damage with fundamental period of RC buildings
ZAINI SOORIA et al. Proposal for seismic resistant design in Malaysia: assessment of possible ground motions in Peninsular Malaysia
Sonmezer et al. Seismic risk estimation of the Kirikkale province through street survey based rapid assessment method (SSRA)
Iyengar et al. Seismic hazard mapping of Delhi city
Yin et al. Study and application of deeply optimized neural network in roof stability evaluation
Sarker et al. Potential losses for Sylhet, Bangladesh in a repeat of the 1918 Srimangal earthquake
Yu et al. Earthquake hazard analysis and safety evaluation of East African Rift Valley
Marmureanu et al. Essential tools to mitigate Vrancea strong earthquakes effects on Moldavian urban environment
Moreno et al. Reliability Analysis of Earthquake-Induced Liquefaction in Manila using Monte Carlo Simulation
Bragato et al. Time-invariance and geographical divide of earthquake mortality in Italy since 1800
Yang et al. Seismic Risk Probability Assessment of Frame Structures Based on Incremental Dynamic Analysis
CN117724158A (zh) 一种基于地震活动参数b值评估地应力大小的方法
Fatemi et al. Earthquake vulnerability and seismic risk assessment of Bandar Abbas in south of Iran
Termizi et al. Earthquake Threats in Ranau–From The Sources of Mensaban and Mesilou Fault
Maharjan et al. An assessment of earthquake risk in Thecho of Kathmandu valley Nepal: Scenario and realit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1004